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掌骨间的穴位

第二掌骨间的穴位

第二掌骨间的穴位
第二掌骨间的穴位

第二掌骨的穴位

《黄帝内经》认为,诸内必形于外。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状况,都可以在人体的每一个局部(如舌、耳、鼻、眼、皮肤、毛发、手、脚、骨骼等)看到它们的信息。所以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就是将各种信息全面、系统、准确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指导医生判断病情,治疗疾病。

一个偶然的机缘,从一本中医古籍上看到一个介绍传统手诊的方法,那就是第二掌骨手诊法,非常简单易,甚至一个没有医学基础的人,都可以按照所说的方法去诊断自己的疾病,现将藏在第二掌骨间的秘密做简单介绍。

大家看看这个第二掌骨图,掌骨一个头穴,一个脚穴,中间是脾胃穴,大家记下来。胃穴和头分为二分之一处是心肺穴,心肺穴和头穴中间是肩颈穴,心肺和脾胃再分是肝胆穴,脾胃和脚的中间是是肾脏穴,脾胃与肾脏再分二分之一为腰腹穴,肾和脚穴二分之一处分为下肢穴,心肺穴和脾胃穴再分就是肝胆穴。

当你沿着第二掌骨头的部位轻轻往下推至靠近腕部的时候,就能非常清晰地摸到一根比较硬的骨头。如果这根骨头上没有赘肉,也没有疙疙瘩瘩的凸起与凹陷,就说明这个人非常健康,而且不缺钙,骨质很硬朗,属于身体素质不错类型。如果这种人出现了身体不适,大多是由于外在因素对身体的干扰造成的。比如说,是不是抽烟、喝酒,生活没有规律?是不是最近比较忙,严重缺少睡眠?是不是心

情不好,事业、家庭不顺?这个时候只要提醒他排除外部事情的干扰、多到室外运动,再教给他一些饮食、按摩和保健的方法,他的身体就会很快恢复。

如果骨质摸上去较软,肉和骨头含含糊糊地连在一起,骨头上到处疙疙瘩瘩的,就说明这个人从小就生病,需要去调理他的脾胃,告诉他不仅要安排好营养丰富的一日三餐,还要将食物尽量做的软、细、烂,以便于消化吸收,并嘱咐他每天晚上临睡前要用热水泡脚,以增加血液循环,并通过饮食及时地补足血液。

这种人千万别让他多锻炼身体,散散步就可以了。另外,在睡觉前做一些利于睡眠的简单按摩,如耳部的按摩、梳头、拍肩、搓膀子,这对身体虚弱的人很实用。时间一长,血补足了,睡眠好了,他许多的毛病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消失。你并没有单独去治他哪个病,可是整体提高了他的身体素质,增强了他的抵抗力,一样可以健康生活每一天。

另外的大部分人就是介于这两者之间,他们的骨头摸上去还算清晰,但仍会摸到一处或几处的凸起,这时你就根据第二掌骨图中所标明的位置去找相对应的脏器。在这些凸起的地方你一用力按压,病人马上会感到非常疼痛。还有的病情比较轻、患病时间短的,在骨头上的凸起不明显,你就一点点地一边按压一边往下走。如果某处有明显的麻、胀、酸、痛的感觉,都代表此部位对应的脏器有病。

另外,两个手的第二掌骨都要摸,当左手第二掌骨穴位的压痛反应比右手的同名穴位强时,表明左侧病重或病在左侧;当右手第二掌骨穴位的压痛反应比左手的同名穴位强时,表明右侧的病重或病在右侧。另外,南方人的骨质一般比较软,而在北方,骨质硬的人比较多,这与当地水质及日照时间有关系。骨质较硬的人,性格一般刚毅、倔强;而骨质较软的人,性格一般比较随和、内向。

掌握第二掌骨手诊法之后,再去学其他的如手诊、耳诊、面诊等,综合判断起来就更准确。第二掌骨不但能用来诊病,还能用来治病。只要你摸到自己的第二掌骨处有压痛或有凸起,就说明你身体相应的部位可能有病,有空的时候你就经常按按、揉揉。

如果是偏头痛,用个牙签,不要太尖,点着头穴就不痛了,左边头痛要点右手,右边头痛要点左手,穴位叫头穴。左边的膝盖痛要点左手的膝盖穴,如果后脑勺痛三叉神经痛赶快点头穴,用牙签,几分钟就好了。掌骨穴是个小宇宙,人体也是个宇宙,我们的地球也是一个大宇宙。佛教讲得好,一就是多,多就是一,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也是这个道理。牙痛点头穴,就不痛了,左边的牙痛,点右手的头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没有痛过的人没有这个感觉。

心脏病发作点心肺穴就好了,好的很快,要左手点左边。颈椎病痛的要命怎么办,赶快用牙签点肩颈穴。左边的颈椎肩周炎怎么办?左边的肩周炎左边的肩颈穴几分钟就好了,就是这样有效,这样神奇,这也是医生搞不明白的地方。糖尿病每天点脾胃穴就好了,不用打胰岛素,花了三十万还没有治好最终死掉了,所以医学越来越落后。左边的牙痛点右手,这是倒边点,如果左边有病点点左边这是顺点。咽喉痛点心肺穴就可以了,心脏病点心肺穴,如果心脏病现在病危,还有心肌梗塞而没有任何药物,这时候点心肺穴就好了。肾衰竭你点肾脏穴位,肾坏死、肾结石都可以点肾脏穴,就这么简单。肝脏病点肝胆穴就好了,脚痛的人点足穴就好了。眼痛的人要交叉点,左眼痛点右手的头穴下面。

这里有个的秘密,凡是颈椎病、咽喉病、鼻炎、眼睛病、头痛病、耳朵有问题、大脑有问题都是交叉点穴,这个很重要。高血压的从头做到足,低血压的从足做到头就好了,但只能应急,不能总做,太多则泻火。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特效穴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保健穴位汇总 以下资料多数来自互联网,部分来自相关书籍。 腰背部穴位 1.小肠腧 取穴之法:在骶部,骶正中嵴旁1.5寸,与第一后骶骨 孔相平。 穴位功效: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腰痛/遗精、遗尿、 尿血、带下、疝气、腹痛、泄泻、痢疾等疾病。 按摩保健:患者站立,用双手叉腰,拇指端按、揉压此 穴。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多用于治疗骶髂关节炎、肠炎、盆腔炎、淋病等疾病。

2.关元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取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四指横放即为三寸)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治各种血症:本穴为血液循环的强壮剌激点,又为先天气海,元阴元阳在此交会,虚症用灸,平时多揉按拍可促进血液循环。 另,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功效:痛经,腹痛,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按摩:双手手指指端按、揉压,做环状运动。力度稍重,可反复操作。每次三分钟左右。

3.尺泽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功效:风湿,咽喉肿痛,胃肠炎,调节微血管自律运动。 按摩:拇指指腹按压,每次2分钟。 4.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 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配内关、合谷、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穴、昆仑穴、太溪 穴、阿是穴,有温阳散寒,活血止痛作用,经穴现代研究之一。 实验结果表明,曲池穴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 泌系统等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多用于治疗发烧、关节疼痛、鼻子过敏、腹泻、气喘、便秘等疾 病。 5.外关

第二掌骨侧部解剖汇总

第二掌骨侧部解剖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是由张颖清先生首行发现的,它具有方便、简单、准确等优点。 (一)第二掌骨侧部解剖第二掌骨侧包括:第二掌骨及肌肉、桡神经、血管掌浅支及皮肤,该部皮肤含有大量神经末梢。 (二)穴位的定位及主治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系统可分为头穴、颈肩穴、心肺穴、肝胆穴、脾胃穴、肾穴、腰穴、下腹穴、生殖穴等。1.头穴定位:食指掌指关节桡侧后凹陷处,相当于三间穴。主治:牙痛、头痛、三叉神经痛、急性结膜炎等头面、眼、耳、鼻、口、牙齿疾病。 2.生殖穴定位: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根部交界处。主治;子宫、膀胱、尿道、肛门及大腿部疾病。 3.脾胃穴定位:生殖穴与头穴连线之中点。主治:胃炎、胃溃疡等胃肠疾病,肌肉疾病,扭伤等。 4.心肺穴定位:头穴与脾胃穴之间中点。主治:心肺、乳腺及支气管、背部疾病。 5.颈肩穴定位:头穴与心肺穴之间中点。主治:肩周炎、落枕、肘腕、咽喉部疾病。 6.肝胆穴定位:心肺与脾胃穴之间中点。主治:肝胆疾患,顽固性失眠。 7.肾穴定位:脾胃穴与生殖穴连线上1/4处。主治:遗尿、肾及小腹疾患。 8.腰穴定位:脾胃穴与生殖穴连线中点。主治:腰扭伤、腰腿痛等及腹部疾病。 9.下腹穴定位:腰穴与生殖穴之间。主治:阑尾炎、结肠炎等下腹部疾患。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每个穴位都以其对应部位或器官命名,实际上身体可分为无数个部位,因此第二掌骨侧就应对应许多穴位。并且,每个穴位除治疗同名器官或部位疾病外,还可治疗与之在同一截面上的其他器官和部位疾病。第二掌骨侧穴位与所对应的部位或脏器:头穴:头、眼、耳、鼻、口、牙颈肩穴:颈、甲状腺、咽喉、气管上段、肩、上肢、食管心肺穴:肺、心、胸、乳腺、气管、食管、背肝胆穴:肝、胆脾胃穴:脾、胃、膈肌、胰肾穴:肾、大肠、小肠腰穴:腰、脐周、大、小肠下腹穴:下腹、大肠生殖穴:子宫、膀胱、卵巢、睾丸、外阴、肛门及下肢疾病等。(转引自明医论坛)第二掌骨侧原排列方式上:头穴、颈穴、上肢穴、心肺穴、肝穴、胃穴、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足穴计12个穴位。据笔者多年实践,结合人体解剖结构及生物学知识,将其改成现在的排列方式。人的躯干两极应由头部和生殖部为两极。腿足只是从生殖部长出的分支,象上肢一样,不能作为人的另一极。经过反复临床验证,现行的全息穴位以头穴至生殖穴的排列方式更符合全息律的本意。为什么两套全息穴位分布具有相同功能呢?原因很简单,因下肢和足部是从人的另一极生殖部生长出来的分支。因此生殖穴亦代表腿、足部。实际上,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并不是单纯的直线排列,如更细地分,则是由一个屈膝而坐的胎儿,头端在远心端,臀和足在近心端在第二掌骨侧的缩影。这更符合部分是整体的缩影的全息思想。有人用经络诊疗器测出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详图(图5-2),具体定位如下。图5-2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详图后头穴:食指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臀穴:食指掌骨与第一掌骨根部交界处。脾穴:后头与臀穴之间。肺穴:后头与脾穴之间。肝穴:肺穴与脾穴之间。心穴:肺穴与肝穴之间。颈穴:后头与肺穴之间。肾穴:脾穴与臀穴连线上1/3处。腰穴:肾穴与臀穴之间。前头穴:食指掌指关节尺侧后凹陷处。口穴:前头穴直下,平颈穴。鼻穴:口穴直下一分处。眼穴:鼻穴直下一分处。耳穴:颈穴与口穴之间。偏头穴:耳穴与口穴水平,耳穴直下二分处。肩穴:耳穴直上,颈肺二交叉处。肘穴:口穴直上,平肺穴。手穴:肘穴直上,平肝穴。胆穴:肩穴直上,平肝穴。胃穴:

记住这七个穴位 生命就如此的健康

记住这七个穴位生命就如此的健康 记住了这七个穴位,生命就如此的健康,可以对照穴位图揉揉试试。 1、补肺益肾的列缺穴 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这时就可以通过按揉列缺穴来疏卫解表,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2、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3、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4、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5、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百病的对应穴位防治方法

百病的对应穴位防治方法(从头到脚) ★1、掉发、白发、发色干枯、毫无光泽。 1)按摩百会穴: 除因疾病引起的白发外。 自然白发不少是头部血液循环不好引起的。因此适度地按摩头皮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 可减少白发(治疗少白头好医院)的出现。按摩头部的穴位。 特别是百会穴能防止头发发白和脱落。 百会穴解决脱发烦恼的第一要穴。百会穴位于位于头部。 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刺激百会穴。 可同时调理足多条经脉。 使人体精气与气血旺盛。 头发自然也就健康了。方法:以手握空拳。 用急速、间歇性手法敲打点压百会穴。 每次5分钟左右; 经常按揉百会、合谷和大椎这三个穴位。 能让阳气得以更好的保持。 不仅不容易掉头发。 而且也不会太早生白发。 并避免头发过早发色干枯、毫无光泽。 2)按摩涌泉穴: 毛发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肾之余”。 即头发的营养是由肾供给的。 肾精充足。 则头发乌黑发亮。 不易脱落。 更不会开叉。 也很少会出现头皮屑。而肾虚精亏。 头发就会变白、脱落。位于脚心的涌泉穴。 是肾经的穴位。 中医喻其为“水之源头”。 具有补肾安神的作用。 坚持按摩涌泉穴。 会使头发的养护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对防止头发早白和脱发的功效并不亚于百会穴。 3)按摩头皮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 可减少白发的出现。

每日睡觉前和次日起床后。 用双手的指头揉搓头皮。 先自前额经头顶到枕部每次2--5分钟。 每分钟来回揉搓30--40次。 以后逐步延长到每次5--10分钟。只要长期坚持下去。 待三、四年后便可满头黑发。 4)梳头:用木质或牛角梳。 顺着头发生长的方向往下梳100下。 既提神醒脑。 又按摩了头部经络; 5)“鸣天鼓”。 即手捂耳时。 用手指肚敲打头部。 可健脑护发; 2、失眠——不拘时按揉少海穴、合谷穴。 1)按摩少海穴:中医说的“心肾不交”。 表现症状为。 夜里浑身燥热。 烦躁、爱出汗、失眠多梦等。 男性可能会出现自汗、遗尿、遗精等……。按摩心经上的少海穴。 位于肘横纹边儿上这个点。 也就是在屈肘的时候。 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作用是滋阴降火。 即火太旺的人。 揉这个穴可以降火。 同时又滋阴补肾。 2)在揉少海穴的同时配合着合谷穴一起揉。 效果会更好。 3)按摩然谷穴 医圣张仲景说。 “少阴病。 但欲寐也”。 就是说肾上有病。 心上有病。 这人就老爱犯困。建议在揉肾经的时候。

治疗各种头痛的特效穴(附穴位图)

治疗各种头痛的特效穴 头痛,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问题,紧张焦虑,抑郁暴躁,脾胃积食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头痛。所有头痛都与“气”有关,都可以先揉“消气穴”,也就是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来缓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如下选择: 1、偏头痛: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2、前额和眉棱骨痛: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太阳穴痛: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5、头痛如裹: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头顶痛: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7、后头痛:属太阳经病。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通督脉,督脉入脑,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P.S. 每个人的肢体比例都不同,在寻找穴位时只要摸上去有酸、痛、电、麻等感觉,揉了之后对自己有帮助,能做到离穴不离经即可。不必非得按照书上的定位方法来测量。 从以上方案中可以看到,凡是巡行头部的经络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头痛。并且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来判断是哪条经络巡行,从而在该经络上寻找痛点进行疏通调治即可。大道至简!

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临床应用

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临床应用 关键词生物全息第二掌骨侧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有肺,心,胸,乳腺,气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段,背.- 只要从头穴至足穴依顺序按压1次或数次双 手第二掌骨侧的穴位,根据压痛点的有无和位置 就能确定在整体上哪些部位或器官有病无病,这 是第二掌骨侧速诊法.在第二掌骨侧的穴位上针 刺或按摩,就能治疗人体对应部位或器官的疾病, 这就是第二掌骨侧疗法.二者统称为第二掌骨侧 生物全息诊疗法. 2临床资料 我应用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治疗头 痛,腰痛,鼻炎,肩痛病人70例,疗效显著. 生物全息诊疗法是一种新的中医诊疗方法. 这种疗法简便易学,疗效高.其中尤以第二掌骨 侧诊疗法更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它疗效显著, 容易记忆,便于推广.笔者以此法治疗几种病症 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第二掌骨侧诊疗法 在我们的第二掌骨侧分布着一些新的穴位 群.第二掌骨骨节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 穴.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为胃穴.胃穴与头穴 连线的中点为肺心穴.肺心穴与头穴连线分为三 等份,从头穴端算起的中间两个分点依次是颈穴 和上肢穴.肺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胃穴 与足穴的连线分为六等份,从胃端算起的五个分 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 第二掌骨侧新穴分布的结果,恰好象是整个人体 在这里的大致缩小. 图中所标的点实际上代表着以该点为中心的 一个小区域,因而这些穴位所对应的就不仅是穴 名所指出的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而是包括着整 体上与穴名所指出的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 及邻近的其他部位或器官.如头穴,穴位所对应 的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有头,眼,耳,鼻,口,牙;上 肢穴所对应的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有肩,上肢, 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肺心穴所对应的 疾病头痛腰痛鼻炎肩痛 合计 第二掌骨侧头穴 第二掌骨侧腰穴 第二掌骨侧头穴或肺穴 第二掌骨侧上肢穴 3典型病例 张某某,男,45岁,干部.初诊时主诉:腰痛1 个月,因搬重物扭伤所致.开始感到疼痛不甚,近 3天突然腰痛加重,直立起来不能行走,弯腰困 难,卧床翻身疼痛.第二掌骨侧速诊法右手第二

穴位与健康

治疗假性近视的穴位与指压法: 假性近视和眼睛疲劳都是眼睛酸痛所引起。现在为你介绍消除眼睛酸痛的穴道指压健康法。 ①轻按眼睛周围一一将眼睛闭上状态的眼皮轻按到稍微有疼痛感。按法是用食指和中指按压眼窝。 ②在戴眼镜脸侧中央骨洼处叫“客主人”穴,只要指压此处视神经,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指压时一面稍强吐气一面使用手掌压 6 秒 ,如此重复10 次。 ③“行间”是位于脚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间,这是治疗眼睛和肝脏的穴道。指压时一面吐气,一面强压到稍微有疼痛感,如此重复 2 一 3 。这个穴道对运动不足、暴饮暴食而引起的眼睛疲劳最有效。 穴道指压法去除慵懒感: 感到没精神、疲倦的人很多。有这种感觉的人不只是中年以上的人,连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这种倾向也越来越严重。这种身体倦怠原因大都不明,并非因为工作困难,或是过分操劳或是睡眠不足,只感觉全身慵懒,提不起劲。这是忧郁文明不断发达,人类无法追随社会的缘故。为了提高效率,工作内容必须合理化、简单化,也就是所谓的单纯作业。 不仅是工作,连日常生活也完全没有变化,早上定时起床,在高峰时间搭车上班,每天做同样的工作,下班后就回家、用餐、沐浴、看电视、就寝。这样每天都并非因自己的意志来行动,安全是很安全,但每天搭车同一线车,这也难免感到厌烦。即使有运动,定多也是和小孩玩投球,或在单位消遣,这些运动也过于强迫性,并非自己想玩而玩。 在星期天依照自己的兴趣或意志去玩,否则便会陷于无法满足欲望的地步,因此便会显出身体倦怠,没有生气。去除慵懒感的穴位及指压法指压“翳风”穴对去除慵懒感、产生活力非常有效。 “翳风”穴位于耳朵正下方耳朵遮住之处,同时用双手拇指在鼻、口吐气同时按压,每次压36 次,每日重复3 次。按时会微微作痛,但是它能治好焦躁,使精神爽朗。 除了采用上述指压法之外,同时在精神上使每日过得快乐。例如原订“每天早起,外出散步”或“早点完成工作喝咖啡去”或是“今天决定少抽香烟”等等小目标,每天“强迫”自己朝着目标前进,使每天生活富有变化,感到快乐。如此便能使生活有乐趣,不会再有慵懒感。 主治疾病:攒竹穴的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等。在学生的眼保健操中,其中有一节就是指压按摩此穴,可见其保健效果非同一般。 主治疾病:睛明穴的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近视等。此穴同样是治疗眼部疾病常用的穴道之一,尤其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士来讲,更应该熟练准确的掌握此穴的取穴方法,只要简单的按摩一两分钟,就可以明显的缓解眼部疲劳,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预防近视的穴道之一,此外,还有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承泣穴、鱼腰穴等眼部重要穴道一起配合来做,效果会更佳。 主治疾病:承泣穴的主治疾病为: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当然需要采用其他相关穴道一同治疗才能取得显著效果。此穴是穴道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治疗色盲的穴位与指压法指压位于眼球正中央下 2 厘米处的“四白”,能提高眼睛机能。指压时,一面吐气一面用食指强压 6 秒钟。指压时睁眼指压和闭眼指压均可。睁眼指压时,能明确判断色彩,闭眼指压时,能治疗视力异常、假性近视。如果是患有强烈色彩异常的话,应重点的强压眼下。不断进行这种指压的话,会逐渐祛除色觉异常。早上在洗脸镜前不妨指

-人体的81个特效穴位

人体的81个特效穴位 1、发热特效穴——曲池穴(位于肘部:曲肘时,横纹尽处) 2、咽痛特效穴——少商穴(位于拇指的桡侧指甲旁0.1寸处) 3、咳嗽特效穴——列缺穴(在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4、胸痛特效穴——巨阅穴(任脉上,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5、胸闷特效穴——督俞穴(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6、晕厥特效穴——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为急救昏厥要穴) 7、呕吐特效穴——合谷穴 8、上腹痛特效穴——中脘穴 9、下腹痛特效穴——大横穴(脾经上的大横穴位于脐中左右旁开4寸处) 10、腹胀特效穴——建里穴(位于脐上3寸处) 11、呃逆特效穴——耳穴膈区(位于缘中穴,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之间) 12、便秘特效穴——支沟穴 13、下肢水肿特效穴——三阴交穴 ★14、面部水肿特效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

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15、头顶痛特效穴——四神聪穴(在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因共有四穴,故又名四神聪。) 16、偏头痛特效穴——太阳穴 17、前额痛特效穴——印堂穴 18、头晕特效穴——风池穴 19、鼻塞特效穴——迎香穴 20、肾绞痛特效穴——肾俞穴 21、胆绞痛特效穴——阳陵泉穴 22、手臂麻木特效穴——手三里穴 23、眼肌痉挛特效穴——攒竹穴 24、迎风流泪特效穴——承泣穴 25、腰酸背痛特效穴——委中穴 26、小腿抽筋特效穴——承山穴(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凹陷处) 27、老年人流涕特效穴——卜迎香穴 28、口干舌燥特效穴——天池穴 29、磨牙症特效穴——内庭穴 第二章针对疾病的特效穴 1、心动过速特效穴——少海穴 2、心动过缓特效穴——通里穴

张颖清着《生物全息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疗法

第二掌骨侧诊法 本节重点介绍已广泛用于临床的特色诊法。现根据张颖清著《生物全息诊疗法》一书和全国各地医者的研究情况,将第二掌骨侧诊法的诊断方法介绍如下。 一、诊断原理 中医学认为,人体体表的每一个穴位均是体内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之所在。根据穴位与脏腑对应的原则,凡是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有病,就必然会在特定的穴位上有所反映。因而通过按压这些穴位的感觉,就能诊断内在脏腑的病变。

张颖清发现的第二掌骨侧的新穴的分布形式与它们所对应的部位或器官在整体上的分布形式相同(如图5-4)。 图5-4

第二掌骨节肢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第二掌骨侧的新穴分布,恰象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大致缩小。头穴与足穴连线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算起,中间两点依次为颈穴上肢穴。肺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6等份,从胃穴端算起,五个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第二掌骨节肢系统包含着整个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的信息,故此群穴位被称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这些穴位所对应的不仅是穴名所指出的整体上的部位和器官,而且还包括着整体上与穴名所指出的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邻近的其它部位或器官。如: 头穴:对应头、眼、耳、鼻、口、牙; 颈穴:对应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管上段; 上肢穴:对应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 肺心穴:对应肺、心、胸、乳腺、所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段、背; 肝穴:对应肝、胆; 胃穴:对应胃、脾、胰;

十二指肠穴:对应十二指肠、结肠右曲; 肾穴:对应肾、大肠、小肠; 腰穴:对应腰、脐周、大肠、小肠; 下腹穴:对应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尿道、肛门、骶; 腿穴:对应腿、膝; 足穴:对应足、踝。 因此,临床通过按压第二掌骨侧上述穴位的病理反应,就可诊断其相对应的组织和器官的病变。 二、诊察方法 临床运用第二掌骨侧诊法时,以测患者右手第二掌骨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相对,用右手托起患者右手,患者右手如松握鸡卵状,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厘米。测试者用左手拇指尖在患者右手第二掌骨的拇指侧与第二掌骨平行处,紧靠第二掌骨且顺着第二掌骨长轴方向轻轻来回按压,可

标准耳穴图(耳朵人体全息图)

标准耳穴图(耳朵人体全息图)

1 耳廓表面解剖 为了便于掌握耳针穴位的部位,必须熟悉耳廓解剖名称 耳轮: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至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叫"耳轮结节";耳轮与耳垂的交界处叫"耳轮尾"。 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又叫对耳轮体;其上方有两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册沟,又称舟状窝。 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又叫耳珠。 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 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的孔窍。 2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规律 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的刺激点,又称耳穴。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一般来说耳廓好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骨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耳穴分布规律表 身体部位耳穴分布区域 头面部耳垂或附近 上肢耳舟 下肢对耳轮上下脚 躯干对耳轮 胸腔脏器耳甲腔 腹腔脏器耳甲艇 盆腔脏器三角窝 消化道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穴位名称:膈[耳穴] 【定位】:在耳轮脚上。 【主治】:呃逆,黄疸。 穴位名称:直肠下段[耳穴] 【定位】:在耳轮起始端,近屏上切迹处(与大肠穴同水平的耳轮处)。 【主治】:便秘,脱肛,里急后重,痔疮。 穴位名称:尿道[耳穴] 【定位】:与对耳轮下脚下缘同水平的耳轮部(在与膀胱穴同水平的耳轮处)。 【主治】:遗尿,尿急,尿痛,尿血,尿潴留。 穴位名称:外生殖器[耳穴] 【定位】:与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耳轮部(在与交感同水平的耳轮处)。 【主治】:阳痿,睾丸炎,阴道炎。 穴位名称:耳尖[耳穴] 【定位】: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面的顶端处。 【针刺方法】:点刺放血。 【主治】:①目赤肿痛,目翳,视物模糊。②自汗,心悸,发热,高血压,炎症。 穴位名称:轮1-6 [耳穴] 【定位】: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中部的下缘等分成6点,分别为轮1、2、3、4、5、6。【主治】:炎症,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穴位名称:指[耳穴]

7大穴位按摩 促进身体健康

7大穴位按摩促进身体健康 我们的身体中有很多穴位,这些穴位联通着我们的五脏六腑,如果掌握穴位按摩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养护内脏,同时还能够促进身体健康,但是穴位太多,也不能哪个地方都能顾得过来,所以要找到身体中最重要的穴位,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7个穴位,让你不再但是疾病困扰! 7大穴位按摩促进身体健康 补肺益肾的列缺穴 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这时就可以通过按揉列缺穴来疏卫解表,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

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治疗咽炎的特效穴位-(全)

治疗咽炎的特效穴位 友人咽喉炎一个多月了,说话沙哑,难受得很。先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拍过片,输过液,吃过中西药,均不见效。前后花了一千多元钱。 选了以下这些穴位给他按摩:照海、少商、丘墟、商丘、鱼际、尺泽、曲池、内关。共按了二十多分钟。 以下为所按穴位的一些功效: 1、照海(肾经)-专治咽喉炎。 从古至今,它治疗咽喉方面的疾病最有效,如咽喉痛、慢性咽炎。 实际上,肾经上的穴位都能治疗咽喉疾患,因为肾经本身就是通咽喉的。 但照海穴是专治,且效果极佳。 2、少商穴(肺经)--治嗓子痛效果最佳。特别是急性咽喉肿痛有特效。 少商穴治嗓子痛效果最佳,特别是急性咽喉肿痛有特效。但这些穴要强刺激才行,过去通常用三棱针来点刺,放一滴血,当时就见效果。用指甲使劲掐一掐也行。 3、丘墟(胆经)--专治各种上火之症。上身各种炎症。身体自带的消炎大药。 丘墟是胆经的原穴。专治各种上火之症,也就是西医所说的发炎症状,如嗓子发炎、咽

喉肿痛、牙痛发炎、眼睛红肿发炎,头痛和乳房痛的炎症等。 在足底反射区,丘墟相当于上身淋巴反射点。 4、商丘(脾经)--消炎大药,下身各类炎症。 该穴正好对应于足底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炎症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为什么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消除炎症呢?这是因为脾是管运血的,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也就消除了。所以它能治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 5、鱼际(肺经)--清火效果最好。 鱼际是肺经的火穴,清炎的效果出人意料的好。心中有火、夜间爱咳嗽、比较烦热、睡不着觉时,按它最好。 它还能调节小孩的肠胃功能。 6、尺泽(肺经)--降火、补肾、调节身体虚实,高血压、头重脚轻、哮喘 交通肺和肾,调节身体虚实,补肾,化“肺”补“肾” 中医号脉时,三个手指分别摸在腕关节寸、关、尺的位置。尺的位置是号肾的功能。所以“尺”代表肾,“尺泽”上给肾以恩泽,给肾以浇灌。 尺泽穴就是补肾的要穴。 它能补肾,跟五行有很大关系。肺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所以肺气足了就可以补肾。按尺泽穴就把肺经多余的能量补到肾经上去。 尺泽穴又是合穴,属水,所以这种补肾方法叫做泻肺补肾法。其实,泻只是一种能量转化,是把肺经多余的能量转化到肾经上去。因为上焦的能量过多,淤住了,反而让人觉得不舒服,老有火气,老想吃点凉的东西或祛火的东西,现时却两脚冰凉。这是火气都用到上边去了,没有留些到下面来,形成了上实下虚之症。 此时,不能盲目地泻火。而去医院,一般会让你吃点苦寒的药祛火,往往用通便的办法。可一吃祛火的药,一通便,上边的火没有了,下边却更虚了。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把这种能量转化,不要白白地浪费。要知道,即使是“火”,也是人体里的一种能量,也是靠气血制造出来的,所以不要把它泻掉,泻掉就等于把刚生出来的气血又给浪费了。我们要把它转化。揉尺泽穴就是很好的办法。 有的人头重脚轻,有高血压,还有哮喘,也是上实下虚之证,需要揉尺泽穴来转化。 7、少海(心经)--水火相济,降火补肾,心火盛。 夜里比较热燥、出汗、心痛、心脏疼痛、手臂麻、手颤、手痉挛、失眠、两肋痛、牙龈老肿痛、心烦上火、耳朵老响、起急。 少海穴在肝横纹边上的点上,主要功能是滋阴降火。 因为心经属火,而这个穴是合穴,属水,所以少海穴起到一个水火相济的作用。就是说心火太盛的人,揉这个穴可以降火,同时又滋阴补肾。有一种病叫心肾不交,夜里就比较燥热、烦燥、爱出汗、老睡不着觉,这时一定要多揉少海这个穴。 少海主治的病非常多,如心脏疼痛、手臂麻、手颤(包括帕金森病的那种手颤)、手痉挛,平时都要多按少海穴。失眠、两肋痛、牙龈老肿痛,也是心火过旺造成的,如果再配合合谷穴一起按,效果更好。 少海穴是一个治疗耳鸣的要穴,就是老爱心烦上火、耳边响、起急的那种耳鸣,少海穴治疗效果最好。 8、曲池(大肠经)--降血压、降火、排毒、祛痘痘、治皮肤病、明目、增加血液循环、减肥。 9、合谷(大肠经)--包治百病的万能穴,主治牙痛。 左牙痛揉右手合谷,右牙痛揉左手合谷。揉的时候最好再加上一个压痛点,那效果就太

最新张颖清着《生物全息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疗法

张颖清着《生物全息诊疗法》第二掌骨侧 诊疗法

第二掌骨侧诊法 本节重点介绍已广泛用于临床的特色诊法。现根据张颖清著《生物全息诊疗法》一书和全国各地医者的研究情况,将第二掌骨侧诊法的诊断方法介绍如下。 一、诊断原理 中医学认为,人体体表的每一个穴位均是体内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之所在。根据穴位与脏腑对应的原则,凡是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有病,就必然会在特定的穴位上有所反映。因而通过按压这些穴位的感觉,就能诊断内在脏腑的病变。

张颖清发现的第二掌骨侧的新穴的分布形式与它们所对应的部位或器官在整体上的分布形式相同(如图5-4)。 图5-4

第二掌骨节肢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第二掌骨侧的新穴分布,恰象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大致缩小。头穴与足穴连线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算起,中间两点依次为颈穴上肢穴。肺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6等份,从胃穴端算起,五个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第二掌骨节肢系统包含着整个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的信息,故此群穴位被称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这些穴位所对应的不仅是穴名所指出的整体上的部位和器官,而且还包括着整体上与穴名所指出的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邻近的其它部位或器官。如: 头穴:对应头、眼、耳、鼻、口、牙; 颈穴:对应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管上段; 上肢穴:对应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 肺心穴:对应肺、心、胸、乳腺、所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段、背; 肝穴:对应肝、胆; 胃穴:对应胃、脾、胰;

十二指肠穴:对应十二指肠、结肠右曲; 肾穴:对应肾、大肠、小肠; 腰穴:对应腰、脐周、大肠、小肠; 下腹穴:对应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尿道、肛门、骶; 腿穴:对应腿、膝; 足穴:对应足、踝。 因此,临床通过按压第二掌骨侧上述穴位的病理反应,就可诊断其相对应的组织和器官的病变。 二、诊察方法 临床运用第二掌骨侧诊法时,以测患者右手第二掌骨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相对,用右手托起患者右手,患者右手如松握鸡卵状,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厘米。测试者用左手拇指尖在患者右手第二掌骨的拇指侧与第二掌骨平行处,紧靠第二掌骨且顺着第二掌骨长轴方向轻轻来

穴位健康

有用的穴位 没有事情的时候掐掐自已身上的穴位,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哪里痛就掐哪里,多掐几次就不痛了,血脉也就通了,让自已的血液正常流通。养生其实好简单的,没有那些怕困难的朋友们说的哪么难。祝愉快。跟我学习易经养生术防病治病,学习的过程就是诊疗的过程。学会了病也治好了。很有成就感哟。

(手) 手神门穴: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改善心悸。

内关穴: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目眩。 各手指指甲旁边:手心拇指(肺经)、中指(心包经)小指(心经)手背食指(大肠经)、无名指(三焦经)、小指(小肠经):抒压/解除疲劳。

合谷穴: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著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避免「中痧」,增进免疫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 曲池穴: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可让肌肤循环改善,避免「中痧」。

劳宫穴: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位置大约在握拳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提神醒脑、清心安神。 手指的肺穴:无名指第一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手指的肝穴:无名指第二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头) 百会穴:位置在头顶,以两边耳尖划直线与鼻子到后颈直线的交叉点: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特效穴位

特效穴位: 1.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2.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

治疗三高的特效穴位

治疗三高的特效穴位 现在的“三高”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都是吃出来的病,饮食无节呀。讲到这里,再拆一个字——【活】,“千口水为活”,意思是说人离不开水,一旦缺少就有病症。比如我们现在说的糖尿病,中医古书称消渴病,甲骨文就有记载,是说身体里缺乏津液(水),所以尿液里糖分多,现在形象地叫糖尿病。还是吃出来的毛病。 再说运动,现代人都很注重。华佗说,动则谷气消,但不宜及。意思就是生命在于运动,但不能做得太过,明明身体吃不消还要做运动,就不合适了。中医讲究调养,即使先天条件不好,后天调养得好,一样长寿。吉老说他的朋友,老两口一位105岁,一位108岁,都是因为善于调养,长期练太极拳,想得开,能吃能喝睡得香。 简单易行的中医养生锻炼方法,可以健神养脑,名叫“敲三关”。用十指尖有节奏地轻敲3个穴位,最初每次敲36下,然后加到99次。敲的时候一定要静心、闭眼,舌头抵上颌,心里只默念数字。 第一关是敲头顶的百会穴 第二关是敲太阳穴 第三关是敲风池穴(脖后发际线下)。 降压穴 定位:位于足弓,划一个十字,交点即为此穴。 解剖:布有趾长屈肌腱,足底内侧动静脉,足底内侧神经。 原则:交替取穴 特点:以针刺足底内侧神经之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对急性病人可以留针。 针感:局部酸麻胀 功能:调节神经,降低血压,兴奋镇静。 主治:高血压,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休克,昏迷,高热,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瘫痪,神经性头痛,偏瘫。 降糖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的下1/3。 局解:指浅屈肌,深层有指身屈肌,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穴原则:左右交替。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或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对于久病体虚重症病可采滞针

智慧树知到《小穴位大健康》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常用穴位 1、在手小指有经脉分布的有 A.手阳明大肠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手少阴心经 D.手太阳大肠经 E.手厥阴心包经 正确答案:手少阴心经 2、下列对神门穴的描述错误的是 A.原穴 B.输穴 C.八会穴 D.治心悸失眠 E.在腕横纹上 正确答案:八会穴 3、手太阳经所联系的脏腑是( ) A.大肠 B.胃 C.三焦 D.小肠 E.胆 正确答案:小肠

4、听宫穴位于( ) A.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B.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 C.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D.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 E.面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正确答案:面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5、“四总穴歌”中有面口()收,腰背()求 A.合谷、委阳 B.合谷、委中 C.太冲、委中 D.太冲、内关 E.内关、委阳 正确答案:合谷、委中 6、不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联系的脏腑或器官是() A.脑 B.肾 C.肝 D.目 E.心 正确答案:肝 7、膀胱经下行至背部的经脉循行线,旁开督脉的距离是()

A.1寸,2寸 B.1寸,2.5寸 C.1.5寸,2.5寸 D.1.5寸,3寸 E.1寸,1.5寸 正确答案:1.5寸,3寸 8、在大腿上没有穴位的经脉是( ) A.足少阴肾经 B.足少阳胆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厥阴肝肝经 E.足太阴脾经 正确答案:足少阴肾经 9、足少阴肾经共有()个穴位 A.26 B.27 C.21 D.45 E.44 正确答案:27 见面课:绪论、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常用穴位1、化痰除湿,可用丰隆穴配伍()

中医经络与健康 论文

论经络和腧穴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近年来,中医经络穴位健康说普遍获得科学证实,加深了西方人对经络学的高度兴趣。西方医学在急救、手术、公共卫生等领域的贡献值得肯定。现代疾病主流乃各种慢性病,以西医治疗方法必需一辈子吃药,却无法痊愈。而药物毒性又造成复杂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其实通过经络穴位的按摩刺激可以达到慢性病预防的效果。古人相信“经络可以调虚实、治百病、决生死”。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其中针法是以毫针刺激人体经络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不同手法起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灸法是借助艾火热力灸灼薰熨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养脏腑的效果;按摩是用手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按拿点推揉拍等手法起到运行气血健身祛病的作用三种方法各有特长既可单独应用又可按需综合施行只要操作得法一般对人体无损伤与副作用如能持之以恒不失为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养生祛病良法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布全身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的各部分连接成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可分的整体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在人体的作用有以下几点:一、经络可联络沟通全身脏腑组织,脏腑与体表外周肢节之间的联系;脏腑与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 脏腑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即十二经脉各经都分别络属于一脏一腑和某些经脉还可联系多个脏腑两个方面;最后一个联系是经脉与经脉之间的联系,其主要体现在即十二正经阴阳表里相接,有一定的衔接和流注次序;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之间纵横交错和奇经八脉之间亦彼此相互联系三个方面。二是、经络通行气血,可濡养脏腑组织。三是、经络系统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传递和通导作用。如针刺的“得气”、“行气”现象即是经络感传的体现。四是、经络可以调节机能平衡,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出现气血不和及阴阳偏盛偏衰,即可运用针灸等治法来激发经络的调节作用,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

人体的穴位图及功能 讲解的很细致

人体的穴位图及功能讲解的很细致一:身体9要穴功效详解 1 少商 1.咽喉肿痛:三棱针点刺放血。方法:消毒穴位,医者用拇指由患者的大鱼际向指端推3~5次,最后一次停在指关节处,捏紧拇指,另一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快速刺入,针孔要大,挤出血10~15滴,使血由暗红变淡为宜。 2.外感身疼无汗:用0.5寸针刺该穴,捻转使局部刺痛。 3.中风急救:配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双手均刺,强刺激,或点刺放血。 2 合谷

1.冷嗽:受寒后咳嗽日久不愈,胸闷憋气,咽喉不爽,针之用补法:即得气后拇指向前用力,操作5分钟,可迅速理气宽胸。 配穴:三阴交用泻法,效佳。 2.牙痛:强刺激止痛好。 3.止汗,发汗:配复溜,汗多可止,无汗可发,合谷、复溜双侧均针,以出现针感为度。 3 手三里

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后遗感。 方法:弹拨,如弹拨患者右侧之手三里时,医者与患者对面而立,用右手握住患者右手,使肘屈成90°,用左手的拇指弹拨患者右侧手三里穴处的肱桡肌,同时让患者活动不适之处,当即缓解或消失。 4 曲池

1.降血压(1、2期效果较好):直刺,得气后提插捻转数次,患者当即头脑清爽出针。 2.上肢要穴,可治半身不遂,肩周炎:直刺,得气后提插捻转、留针30分钟,每过5分钟行针1次;或针曲池穴得气后起针,叫患者活动。 3.丘疹及面部痤疮:直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5分钟行针1次,常配合谷,血海、三阴交,效更佳。 5 内迎香

治红眼病。取穴:在鼻孔内上方的鼻中隔处。针法:清洁鼻孔,用三棱针由鼻孔的外下方向内上方刺入,有阻力时即出针,血即流出。 6 液门穴 液门穴是一个消炎的药库,如果我们能善用它,很多疾病能当下见效。 液门,顾名思义:液体之门,有降浊升清的作用。液体在人身经络之中循经而行。有时人体表现的上火,并不完全是人体火多了,或者说水少了,很多时候是液体循行的道路不通畅了,有堵塞了,表现在堵塞的局部有病痛了,这时要想办法疏通液体循行的道路,液门穴当仁不让,我们可以用艾灸、按压治疗都会有效的,不少上火的症状当下能完全消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