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

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

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
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

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

江苏省农林厅公告(第9号)

根据《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我厅制定了《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现予以公告。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我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是指农产品(除渔产品外的食用农产品,下同)产地环境及质量控制措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认定合格,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的农产品生产产地。

第三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工作由省农林厅负责。省农林厅成立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认定管理工作;设立粮油、园艺、畜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评审专业组,负责申报材料的审核、现场检查和评审推荐等工作。县(市、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申请受理、初审、推荐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积极鼓励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经认定的产地产品在放心肉菜市场准入过程中免予检测。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建设,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

第二章产地条件与质量控制

第五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必须经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灌溉水(畜禽饮用、加工用水)、土壤、大气等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质量要求,产地周围3公里以内没有污染企业,蔬菜、茶叶、果品等产地应远离交通主干道100米以上。

第六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应集中连片、产品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规模:粮油作物达2000亩以上,露地蔬菜(含西甜瓜)500亩以上,设施蔬菜200亩以上,茶、果300亩以上,食用菌1万平方米以上;蛋用家禽栏存5000羽以上,肉用禽年出栏2万羽以上,生猪年出栏5000头以上,奶牛栏存100头以上,羊栏存500只以上。

第七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应具有明确的责任主体,能确保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并有相对稳定的产销组织形式。

第八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应配备专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或依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负责病虫测报、动物疫病防治、生产技术指导及环境监测、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

第九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生产过程应具备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一)按照有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或规程,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操作规范并组织生产。

(二)建立严格的农药(兽药)、肥料(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生物制剂等投入品使用登记制

度和动物用药记录、休药期记录,建立生产过程台帐,规范使用限用农(兽)药,严禁使用国家禁用、淘汰的农业投入品。畜禽产品产地应提供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监测的无法定一、二类动物疫病及其它人畜共患病的监测报告。

(三)建立环境质量动态监测点、病虫害预测预报站(点)和产品快速检测点(站),对产地环境和上市前的产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检。

第十条产地产品实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进入市场的产地产品逐步实施包装上市,实行标识管理,包装物上标明产地证书号、地址、生产经营主体、采收(出栏)日期、品种、数量等。畜禽逐步实施免疫标识管理。

第三章申请与认定

第十一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单位或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均可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申请人应提交书面申请,书面申请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及产销组织形式等;

(二)产地生产情况,包括产品名称、地理位置、区域范围、生产(饲养)规模、产量(出栏)及生产计划等;

(三)产地环境说明,包括产地农用水、土壤、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及周围3公里以内工厂分布情况;

(四)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技术人员资质证书,执行的生产技术标准或规程,申请人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或规程制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动物防疫记录,农业投入品使用台帐,兽(农)药休药期记录等;

(五)保证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规范的承诺声明;

(六)其它有关材料。

第十二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按下列程序认定。

(一)受理、初审。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申请受理,在10个工作日内就申报主体资格、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等进行初审,推荐上报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不符合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省直属单位农业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由省认定管理办公室直接受理。

(二)复核。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上报材料5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提出推荐意见,上报省认定管理办公室。

(三)检查。省认定管理办公室将收到的申报材料分交各产地认定评审专业组。各产地认定评审专业组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材料的审核。符合要求的,组织有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对产地环境质量、区域范围、生产规模、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动物防疫记录、免疫标识使用、农(兽)药休药期记录等内容进行现场检查,出具书面检查报告。现场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四)检测。现场检查符合要求的,通知申请人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产地环境进行检测。检测机构按无公害农产品环境检测采样技术规范进行采样、检测,并按检测结果,出具产地环境检测报告。

(五)评审推荐。各产地认定评审专业组在收到现场检查和环境检测报告后15个工作日内进行综合评审,提出专家评审推荐意见,提交省认定管理办公室。

(六)认定。申报材料、产地现场检查报告、产地环境检测报告符合要求的,由省农林厅作出认定,并报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自认定管理办公室收到专家组评审推荐意见之日起至省农林厅作出认定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不符合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三条省农林厅对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颁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并予以公告。根据申报情况,原则上每季度认定公告一次。

第十四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有效期为三年。期满需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有效期满90日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重新办理。有效期满后未办理申请手续的,视为自动撤销认定。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实行证书和标牌管理。

第十六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应树立标志牌,并标明范围、生产产品、主要安全生产措施、责任人,以接受监督。

第十七条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认定的产地进行监督管理,实行跟踪检查。省产地认定管理办公室对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受理有关的咨询、投诉、申诉工作。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转让、买卖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不得随意树立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标志牌。违反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并可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的单位或个人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农林厅予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撤销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并发布公告:

(一)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被污染或者产地环境达不到标准要求的;

(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使用的农业投入品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相关标准要求的;

(三)擅自扩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范围的。

第二十条从事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的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按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给予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从事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部门不得收取费用。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产地环境检测费用,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江苏省农林厅负责解释。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规定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 规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制度 第一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进行无公害生产。 第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防治病虫害时,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应用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技术,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量。第三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下列农药使用原则。 1、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或致癌、致畸、致突变农药。 2、提倡生物防治和使用生物农药防治。 3、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4、严格按照国家《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使用农药。 5、使用农药应符合国家的“三证”(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要求。 6、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作物的生产期内避免重复使用。 第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禁止使用下列化学农药及其混剂。 1、有机氯类:六六六、滴滴涕、氯丹、林丹、艾氏剂、狄氏剂、五氯酚钠、三氯杀螨、杀螟威 2、有机磷类:甲胺磷、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久效磷(纽瓦克)、磷铵、甲基异硫磷、甲拌磷(3911)、乙拌磷、治螟磷(硫特普、苏化203)、蝇毒磷、水胺硫磷、灭线磷、氧化乐果、高渗氧乐果

3、氨基甲酸酯类:呋喃丹(克百威)、灭多威、涕灭威、铁灭威、速灭威、速扑杀 4、取代苯类:五氯硝基苯、二溴氯丙烷 5、其他:杀虫脒(克死螨)、西力生、赛力散、氰化物、敌枯双、普特丹、培福朗 第五农产品生产者必须及时、准确、认真填写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记录。 开封县隆昌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药安全使用承诺书 为了确保我基地种植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生产的质量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本着对消费者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郑重承诺: 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均符合无公害生产的相 关要求,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 2、按照农业部无公害农药使用准则的要求使用农药,严禁甲胺 磷、氧化乐果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它明令禁止的化学物质的使用,积极使用生物农药。 3、农产品的包装材料、贮存、运输工具等无毒无害,符合有关卫 生要求,对农产品无污染。 4、本基地如不按照上述承诺操作而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造成严重 后果由本基地承担一切经济与法律责任。 承诺人:杨振兴 2014年5月20日

绿色贸易壁垒对江苏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对江苏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许多国家为了自身的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都建立了绿色贸易壁垒制度,这一制度往往逐渐呈现合法性、广泛性、隐蔽性和歧视性的新特征。近年来,江苏省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多年排名全国前十,并且在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占比逐渐接近6%。但是江苏省农产品在出口的过程中,正逐渐面临许多国家不断提高的贸易壁垒影响。所以,研究农产品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对于扩大江苏省对外贸易规模、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江苏省农产品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研究,将主要从出口规模、产品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结构四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东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存在的绿色贸易壁垒展开研究。发现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层面。针对上述内容,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应对措施:在政府层面,要扩大出口规模、利用WTO机制解决贸易争端、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在行业层面,要壮大组织规模、发挥对各成员的协调作用、增加产品附加值;在企业层面,要采用先进生产技术、进行环保营销、寻求国际合作。通过上述措施,以期能够帮助江苏省的农产品出口降低绿色贸易壁垒风险,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出口市场

Abstract Green trade barriers are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formulated by the import and export countrie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ublic health, and gradually show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ity, universality, concealment and discrimin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total grain output of Jiangsu Province has been ranked in the top ten of the country for many consecutive years, and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grain output in the country is gradually approaching 6%. Howev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Jiangsu Province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green trade barrier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encountered by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 expanding the scale of foreign trade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green trade barriers on the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Jiangsu Province, specificall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export scale, product structure, market subject and market structure, and studies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existing in the main export marke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ch as the eastern alliance,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reasons for suffering from green trade barriers are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 view of the above contents,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ree aspects: at the government level, to expand the scale of export, to use the WTO mechanism to solve trade disputes, to implement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export market; at the industry level, to expand the scale of organization, to play the coordinating role of each member, to increase the added value of products; at the enterprise level, to adopt advanc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Condu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rketing and seek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rough the above measures, we hope to help the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Jiangsu Province reduce the risk of green trade barriers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Key words: Green trade barrier;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market

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附件1: 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荐工作程序 第一条为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工作,根据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实际需要,制定本工作程序。 第二条本工作程序适用于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工作。 第三条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单位和个人统一向所在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机构(简称“工作机构”)提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一体化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书》; (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申请者必须具备的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五)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地环境检验报告》和《产地环境现状评价报告》;

(六)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检验报告》; (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信息登录表; (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现场检查报告; (十)规定提交的其他相应材料。 材料(一)、(七)除提供文字版外,同时提供电子版。 申请产品扩项认证的,提交材料(一)、(四)、(六)、(七)、(八)、(九)和有效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申请复查换证的,提交材料(一)、(六)、(七)、(八)、(九)、(十)和原《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复印件,其中材料(六)的要求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复查换证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执行。 第四条同一产地、同一生长周期、适用同一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生产的多种产品在申请认证时,原则上采取按照申请产品数量开二次平方根(四舍五入取整)的方法确定检测产品抽样数量,并按规定标准进行相应的检测。 申请之日前两年在部、省监督抽检中质量安全不合格的产品应包含在检测样品抽样数量之内。 第五条县级工作机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应当完成对申请人申请材料的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报告》(以下简称《认证报告》)签署推荐意见,连同申请材料报送市级工作机构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控制 措施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一、组织措施 建立以理事长黄运洪为首,由技术负责人罗延江、质量检验员黄运洪、黄金强、田间档案记录员罗延江、保管员罗大银人组成的质量保证小组;建立完善的工作分工负责制度;理事长黄运洪负责对场内职工进行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知识的培训;技术负责人罗延江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据场内生产情况对场内职工进行培训或技术指导;负责病虫害防治与农药管理人员需经培训上岗。 二、技术措施 推广应用工厂化育苗;苗期进行科学的肥水、温、光和通风管理,防治病虫害,以利秧苗健壮生长;冬季利用工厂化或大棚进行育苗、夏天利用遮阳网、防虫网复盖进行育苗;在区预测预报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历年病虫发生资料,应用先进实用的技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做到对症下药,适期用药;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生化防治,物理防治技术;搞好清洁田园,土壤消毒、合理轮作;提高施药人员技术水平,喷药应周到,均匀,农药应交替使用;科学施肥,实行有机质栽培技术,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化肥深施,推广叶面追肥使用技术;人畜粪肥应经过无害化处理,作基肥;推广标准化农业设施和材料,推广大棚内蔬菜间插种技术;完善菜地水利设施,健全排灌系统。 三、投入品管理 严格控制种子来源;种子生产单位必需具备种子生产许可证;经营单位必需具备营业执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从国外或外省市进口的种子必需有检疫证明;设罗大银为种子仓库的保管人员。农药使用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执行;在生产中不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明文规定不得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设罗大银为农药仓库的保管人员;对农药的数量、品种和“三证”核对,入库;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积极使用生物农药,配合检测部门控制好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或有关技术部门的病虫情报,指导用药,做到适期防治,对病下药,并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以利于提高药效;严格掌握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上市蔬菜必须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之外;不擅自提高农药使用浓度,增加农药使用量及使用次数;及时做好农药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 严格执行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平衡施肥,施用经过

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

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 江苏省农林厅公告(第9号) 根据《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我厅制定了《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现予以公告。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我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是指农产品(除渔产品外的食用农产品,下同)产地环境及质量控制措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认定合格,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的农产品生产产地。 第三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工作由省农林厅负责。省农林厅成立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认定管理工作;设立粮油、园艺、畜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评审专业组,负责申报材料的审核、现场检查和评审推荐等工作。县(市、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申请受理、初审、推荐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积极鼓励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经认定的产地产品在放心肉菜市场准入过程中免予检测。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建设,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 第二章产地条件与质量控制 第五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必须经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灌溉水(畜禽饮用、加工用水)、土壤、大气等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质量要求,产地周围3公里以内没有污染企业,蔬菜、茶叶、果品等产地应远离交通主干道100米以上。 第六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应集中连片、产品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规模:粮油作物达2000亩以上,露地蔬菜(含西甜瓜)500亩以上,设施蔬菜200亩以上,茶、果300亩以上,食用菌1万平方米以上;蛋用家禽栏存5000羽以上,肉用禽年出栏2万羽以上,生猪年出栏5000头以上,奶牛栏存100头以上,羊栏存500只以上。 第七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应具有明确的责任主体,能确保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并有相对稳定的产销组织形式。 第八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应配备专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或依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负责病虫测报、动物疫病防治、生产技术指导及环境监测、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 第九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生产过程应具备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一)按照有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或规程,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操作规范并组织生产。 (二)建立严格的农药(兽药)、肥料(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生物制剂等投入品使用登记制

江苏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苏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苏省既是我国的经济强省又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地处江淮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7万km2,占全省面积的70%以上,主要由苏南平原、苏中江淮平原、苏北黄淮平原组成。农林牧渔总产值多年位居全国第三。进入21世纪,江苏省工业品出口增长强劲,而农产品出口增长相对缓慢,江苏农产品的出口地位已退居至全国第7位左右。在当前形势下,增强江苏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促进江苏农业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现状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农业产业国际化逐渐加强。近年来,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出口呈稳定增长趋势,但贸易逆差明显。2 007年,江苏省农产品进口额为55.98亿美元,同比增长42.96%,出口全年完成1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7.86%,却略低于全国18.0%的平均水平,而贸易逆差为39.59亿美元‘¨。2010年,江苏省农产品进口额为116.36亿美元,其中进口66.58亿美元而出口25.14亿美元,贸易逆差为66.08亿美元,贸易逆差继续加大。

据商务部统计,江苏农产品出口近几年在全国一直徘徊在第7位。2007年,农产品出口排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山东、广东、辽宁、浙江和福建,农产品出口额分别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25.25%,11.31%、8.38%、8.00%和7.50%.而200 7年江苏农产品出口贸易额16.39亿美元仅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4.48%…。可以看出,江苏农产品对外贸易大大落后于沿海其他各发达省份,没有在全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占据应有的位置,与江苏农业大省的身份格格不入。‘

最新 农产品产地准出试行方案-精品

农产品产地准出试行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规模种养大户等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做到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生产记录、质量检测、包装标识等“五个”到位,保障城乡居民吃上放心农产品。 三、实施范围、对象与时间 市域范围内所有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农户,年12月底前全面建立产地准出制度。 四、实施内容 1、制定管理制度。按照保障不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制定并实施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动植物疫病防控、生产记录审核和质量安全追溯等制度,明确标准化管理要求,实行制度化、常态化管理。 2、完善管理体制。县级农业部门要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配备2―3名专职或兼职的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农产品生产活动指导、质量安全日常巡查、产地农产品抽检及各项监管措施的督促落实等。农产品生产主体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从业人员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产地准出放行审核等工作。 3、建立生产记录。农产品生产主体按照农产品生产记录的格式,真实全面记录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操作情况、质量控制情况及产品销售对象,记录保存二年以上。各地要统一记录格式,印制记录文本,加强指导培训,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建立生产记录。农产品上市前,应当对即将出售的农产品生产、用药等记录进行审核,确认符合生产标准和农药安全间隔期、兽药休药期规定的,经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审核签字后方可上市。 4、开展质量检测。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结合本区域农产品生产实际,按照“就近、便民、有效”的原则,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配备检验检测人员,承担本区域内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出具产地准出证明。鼓励有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产管理制度 (1)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产管理措施 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生产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制度,做强做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公众健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生产管理员职责: 1、负责拟定生产布局、生产计划、品种搭配,组织产品收获、包装等; 2、负责记录基地的生产状况、生产作业及质量控制等; 3、负责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病虫害防治药物除外),掌握库存情况; 4、负责对种植(养殖)人员进行生产技术培训; 5、负责跟踪、引进新型实用的生产技术和设施; 6、负责基地新品种种植(养殖)示范。 二、植保员(动物防疫员)职责: 1、负责管理基地环境卫生,调查病虫害发生状况及趋势; 2、负责拟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统一选购药物; 3、负责病虫害防治作业; 4、负责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 5、负责跟踪、引进新型实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及药物。 三、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从事生产,不得造成产地污染或者致产地环境达不到标准要求,保证基地周边无污染源。 四、建立健全投入品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实行投入品统一采

购、统一保管、统一供应、统一使用的管理模式,并做好相应记载。从正规渠道采购符合国家标准、合法登记并与农产品品种相适应的投入品,保存相关票据,严禁采购国家禁用的农业投入品。设立专门的投入品存放场所,配备必要的码放设施使之摆放整齐,加强管理防止变质失效。生产管理人员、植保员(动物防疫员)统一领取投入品,指导并监督生产人员按照使用标准和操作规程科学合理地使用投入品,注意劳动保护,避免高温作业和药物毒害等事件发生,生产人员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救治。器械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干净,定点存放。剩余投入品退还仓库,废弃包装统一处理。 五、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登记制。生产管理员、植保员(动物防疫员)应认真记录作业时间、作业区域(单元)、品种、生长期、投入品名称、间隔日期、使用量、使用方法、使用器械、作业人员等。 六、建立健全药物残留控制制度。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生产人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使用的药物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等国家标准,符合农业部《兽药质量标准》、《进口兽药质量标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定》、《农药限制使用管理规定》和第194、199、274号公告等规定,符合质检总局《出境蔬菜禁用农药名录及不适用农药的指导名录》、出口肉禽《禁用药物名录》和《允许使用药物名录》等规定;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药物,提倡使用生物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稀释倍数,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规定;农产品生产中、收获前应加强抽样检测和记录,发现药物残留超标或质量不合格的生产单元应暂停收获,

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初级农产品质量低、档次低、附加值低。江苏省出口的农产品目前仍以初级和简单加工的产品为主。初级农产品出口遇到的主要障碍是农药参数、重金属和抗生素等指标不到进口国的标准要求。由于我国农产品标准、监测、监督三大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不甚健全,导致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的管理上漏洞百出,难以控制产品的质量。东辛农场的冻鸡以往在日本市场已占了一席之地,近年来由于农药残留指标总是达不到日本的准入标准,出口日本已成泡影。如意集团的速冻、保鲜蔬菜、越秀的速冻板栗等虽出口量大,但价值较低,且易受进出口贸易壁垒的限制。 (二)农产品出口和供货量普遍规模小、实力弱,缺乏国际竞争力。除了上面提到的农产品出口大户,江苏省大多数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普遍规模小,缺乏资金和专业人才,缺乏对国际市场需求信息的快速反馈能力。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舍不得在质量和卫生认证上下功夫,因此,出口产品的质量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为了抢占市场,一些企业往往采用低价策略,造成同行业间的恶性竞争,扰乱了整个农产品出口秩序,影响了出口规模的扩大。 (三)本地产品比重小,对江苏省农业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共22430万美元,其中本地商品出口15769万美元,占70%。但实际上本地货源只占一半左右,第一大农产品胶合板多半从邳州收购出口,益海粮油出口的豆粕是进料加工的副产品,越秀食品出口的板栗,也是从韩国进口后进行简单加工再复出口。以胶合板为例,其原料杨树是一种速生经济树种,易种易活,成林快。而且,江苏省的气候和温度条件最适宜杨树的生长。农民的家前屋后、田边路旁都可以种植杨树。胶合板的加工工艺也不复杂。江苏省农村完全可以发展杨木加工业,来带动农民致富。邳州的胶合板出口给徐州市的外贸出口带来亮点和新增长点,邳州也因胶合板加工出口而成为富邳县,我们应当借鉴其经验。另外,江苏省专业外贸公司的出口农产品,70%以上都从周边省、市采购货源,山东的洋葱、大蒜、脱水菜、花生、河南的芝麻等都通过江苏省外贸源源不断地出口。江苏省也生产这些农产品,但因品种不好、种植规模小加工质量差而无法大批出口。 (四)海运班轮航次少,影响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农产品中保鲜蔬菜、水果、鲜花和海产品的出口对运输条件和时间要求很高。江苏省农产品主打日、韩市场,但目前连云港还没有直达日本的航班,各个航运公司每周到日本的班轮最多只有3班,抛箱、压港情况时有发生。而青岛港所有的航运公司每天都有到日本的航班,为了赶船期,保证出口食品的质量,江苏省的许多许多出口企业只能把加工的成品拉到青岛出口。内陆运输使企业增加了出口成本和环节。久而久之,一些企业干脆在农产品资源同样丰富的山东设厂开公司,从青岛港出口。 (五)严格的出口检验检疫影响了部分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为了适应WTO规则的要求,避免企业遭遇国外的绿色壁垒、技术壁垒,我国对农产品出口订立了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有企业反映,比起青岛、日照和烟台,连云港出口检验检疫部门检验费用偏高,检验时间偏长,影响了企业出口积极性。有些企业为了加快出口频率,把货交给山东的外贸公司代理出口。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检验检疫原因流失到外省的出口量大约在一千万美元左右。 (六)出口市场过于依赖日、韩,易受其市场波动的影响。江苏省的农产品57%出口到日本、韩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中多数是日、韩投资企业。对日、韩市场的过于依赖,容易受这两个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约。日本为了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的农业,颁布了复杂多样

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

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71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06.10.17 【实施日期】2006.1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第71号) 《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业经2006年9月30日农业部第2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杜青林 二〇〇六年十月十七日 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产品产地管理,改善产地条件,保障产地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产品产地,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生产的相关区域。 本办法所称农产品产地安全,是指农产品产地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等符合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要求。 第三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产品产地安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产地的划分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产地监测与评价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管理制度,加强农产品产地安全调查、监测和评价工作,编制农产品产地安全状况及发展趋势年度报告,并报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下列地区分别设置国家和省级监测点,监控农产品产地安全变化动态,指导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和保护工作。 (一)工矿企业周边的农产品生产区; (二)污水灌溉区; (三)大中城市郊区农产品生产区; (四)重要农产品生产区; (五)其他需要监测的区域。

第六条农产品产地安全调查、监测和评价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等技术规范。 监测点的设置、变更、撤销应当通过专家论证。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农产品产地安全信息统计工作,健全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档案。 监测档案应当准确记载产地安全变化状况,并长期保存。

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 5010—2002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蔬菜产地选择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要求、灌溉水质量要求、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试验方法及采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蔬菜产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 6920 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T 746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 7468 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 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85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7487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第二部分氰化物的测定 GB/T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T 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264 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 15434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6488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 GB/T 17134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 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7 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6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3 要求 3.1 产地选择 无公害蔬菜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3.2 产地环境空气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 产地灌溉水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灌溉水质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报材料样本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报材料(样本) (硬皮封面)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 申 报 材 料 (申报单位名称) 年月日

申报材料目录 1、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申请书...... ( 页码) 2、申请者资质证明文件 ......................(页码) 3、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页码) 4、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页码) 5、产地环境检验报告.........................(页码) 6、产地环境评价报告.........................(页码) 7、产品检验报告............................(页码) 8、其他相关材料.............................(页码)

材料编号: 无公害农产品 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书 申请人(盖章):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首次申报□产品扩项申请□ 申请日期: 年月日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印制

保证申请材料真实性和执行无公害农产品 标准及规范的声明 1、本单位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所提交的材料和填写的内容全部真实、准确。如有虚假成分,愿负法律责任。 2、本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熟悉掌握该产品标准,并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落实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执行该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程),决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各类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各类农业投入品,确保本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3、申请认证的产品,如果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将保证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农业部、国家认监委第231号公告)的规定,在产品或产品包装上加贴使用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4、接受各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机构及有关部门对本单位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和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情况的监督检查。 法人代表:(签字) 申请人:(盖章) 日期: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一、组织措施 建立以社长为组长,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测员等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建立完善的工作分工负责制度。社长负责组织对基地员工进行无公害技术培训,技术负责人督促指导无公害技术的落实到位,质检人员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化验工作。其他人员安排职责负责相关工作。 二、技术措施 推广应用集约化育苗,利用好育苗棚、遮阳网、防虫网等设施,科学进行肥、水、光、风,生态防治病虫,保证无菌壮苗。制订科学明了的无公害技术规程,定期对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保证一线人员都能掌握无公害技术规程,并执行到位。结合历年农业病虫害发生情况,应用先实用技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做到对症下药,适期用药,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减少化学防治。搞好清洁田园,土壤消毒,合理轮作,提高施药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科学施肥,实行有机质栽培技术,大力推广使用配方肥、有机肥。同时,要做好先进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不断提升合作社生产人员无公害生产技术水平。 三、投入品管理 严格控制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水源等农业投入品

来源,从源头确保投入品的质量安全,杜绝出现在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和隐患。 种子生产单位必须具备种子许可证,经营必须具备营业执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等政府规定的资格。合作社设立专门的种子库存场所,确定专职的库存管理人员,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全格上岗。对于入库的种子货品,管理人员要认真登记种子名称、数量、来源、品质等信息,对于出库的种子货品,管理人员要认真核对种子的名称、数量、来源、品质,详细纪录领取人、使用人、使用日期等信息。管理人员应按规定进行年度查库工作,对于过期、霉变、虫蚀的种子,要及时清理,以保证农业生产用种质量安全。 化肥的施入要执行肥料合理投入准则,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平衡施肥,施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及配合施用无机复合肥。施肥的原则:1、以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为根本依据;2、以有机肥为主,辅助以化学肥料;3、收获前30天停止一切追肥行为。施肥行为要认真记录在生产记录中,要记录施用种类、施用人、施用方式、施用地块等情况。肥料与农药可同一库存,库管人员要做到:1、按种类不同分开堆放;2、入库出库查验产品登记证、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等“三证”;3、杜绝生活垃圾等肥料进入生产环节。 农药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要求执行。在生产中要将国家禁限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概 况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当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我国农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并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农产品的结构性过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农产品品质要求更高,不仅要品种优良、营养丰富、风味和口感好,而且在加工过程中拒绝滥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人工合成色素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卫生和安全性方面,人们关注食品是否有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细菌超标等问题。但是近些年,由于农业投入品,如农药、兽药、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监管手段落后,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2001年农业部在全国启动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组织各级农业部门以蔬菜中高毒农药残留和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控制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高毒农药、兽药违规使用和残留超标问题;以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市场准入三个环节管理为关键点,推动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监管;以开展例行监测为抓手,推动各地增强质量安全意识,落实管理责任;以推进标准化为载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目前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3%以上;畜产品中“瘦肉精”合格率达到98%以上。农产品质

量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监管能力逐步增强,农业标准化水平显着提高,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一、我国农产品生产现状和问题 我国农产品生产总量大。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农作物生产面积大,既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的消费大国。2003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中,粮食种植面积9941万公顷,产量42067万吨;棉花种植面积511万公顷,产量487万吨;油料种植面积1497万公顷,产量280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791万公顷,产量53960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达6920万吨,水产品产量达4690万吨。 但农产品中安全优质产品数量少。从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部开始了绿色食品认证工作。2001年4月,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率先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市进行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2002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后,又开始了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截止2003年12月20日,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2047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总数达到4030个,产品实物总量3260万吨。主要产品产量:大米225.6万吨,面粉41.9万吨,食用油21.3万吨,水果184.3万吨,茶叶12.9万吨,肉类10.1万吨,液体乳及乳制品182.6万吨,产品年

无公害农产品知识

无公害农产品 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含义是什么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图案主要由麦穗、对勾和无公害农产品字样组成,麦穗代表农产品,对勾表示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丰收,绿色象征环保和安全。 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是哪个机构负责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办理机构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是农业部直属的正局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运作模式和市场定位 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第12号令),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分为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产地认定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产品认证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实施,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的产品方可申请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定位是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性质是什么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政府行为,认证不收费。 目前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行业标准。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经过哪些环节 1、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包括产地环境监测),并颁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2、省级承办机构接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书》及附报材料后,审查材料是否齐全,完整,核实材料内容是否真实、准确,生产过程是否有禁用农业投入品使用和投入品使用不规范的行为; 3、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进行抽样、检测; 4、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所属专业认证分中心对省级承办机构提交的初审情况和相关申请资料进行复查,对生产过程控制措施的可行性、生产记录档案和产品《检验报告》的符合性进行审查; 5、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根据专业认证分中心审查情况,组织召开“认证评审专家会”进行最终评审。 6、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认证证书、核发认证标志,并报农业部和国家认监委联合公告。 何种产品才能冠以“无公害农产品”名称

江苏省农产品贸易现状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2) 引言 (1) 1江苏省农产品贸易现状 (1) 1.1农产品贸易情况分析 (1) 1.2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3) 2江苏省农产品贸易结构特征 (5) 2.1产品结构特征 (5) 2.2区域结构特征 (7) 2.3市场结构特征 (8) 3江苏省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9) 3.1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9) 3.2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0) 4 江苏省农产品贸易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 (11) 4.1农产品贸易现存问题 (11) 4.2农产品贸易发展对策 (13) 参考文献 (15)

江苏省农产品贸易现状、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本文首先利用国际竞争力指数对江苏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从产品、区域和进出口市场三个方面剖析了江苏省农产品贸易结构特征;最后利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产品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加工农产品出口份额逐年增长,进口农产品出现结构性调整;其区域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产品贸易表现出差异化发展战略态势;其市场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进口市场较为集中;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得出江苏省农产品现阶段主要存在供需矛盾突出,技术体系落后,国内外检测标准不匹配,品牌发展疲软等问题,据此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关键词:江苏省;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报材料样本

无公害农广品广地认正与广品认证申报材料(样本) (硬皮封面)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 申 报 材 料

(申报单位名称) 申报材料目录 1、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申请书……(页码) 2、申请者资质证明文件 .......... (页码) 3、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 (页码) 4、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 (页码) 5、产地环境检验报告 ........... (页码) 6、产地环境评价报告 ........... (页码) 7、产品检验报告 .............. (页码) 8、其他相关材料 .............. (页码)

材料编号: ______________ 无公害农产品 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书 申请人(盖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首次申报口产品扩项申请口 申请日期:年月日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印制 保证申请材料真实性和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及规范 的声明 1、本单位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所提交的材料和填写的内容全部真实、准确。如有虚假成分,愿负法律责任。 2、本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熟悉掌握该产品标准,并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落实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执行该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程),决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各类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各类农业投入品,确保本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3、申请认证的产品,如果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将保证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农业部、国家认监委第231 号公告)的规定,在产品或产品包装上加贴使用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 产品标志。 4、接受各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机构及有关部门对本单位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和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情况的监督检查。 法人代表:(签字)申请人:(盖章) 日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