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湾的地域经济特色

台湾的地域经济特色

台湾的地域经济特色
台湾的地域经济特色

台湾的经济特色。

一、台湾省位置和范围

1.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2.阅读P34兰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

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1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约在4000年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入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80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明: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与我们血脉相通。

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

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

二、台湾省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1.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22℃,年降水量2200 mm 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

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

2.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三、台湾省的经济

1.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

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2.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

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

台湾经济发展与产业转移大陆之趋势

前言 近期以来,位于亚洲纽约地位的中国大陆经济成长突飞猛进,已如磁铁一般,吸引世界各国对其大量投资,无可质疑地已经带动了中国大陆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延续了境外产业的生命力。也许有人认为对日本和台湾而言,过度将产业外移前往中国大陆,有可能使其本身产业空洞化,然而就获得经济效应及国际发展的趋势而论,这种疑惑的程度将逐步减少。 基于全球化及国际化的考量,具有产业优势的国家无不纷纷移往开发中国家发展,台湾也不例外。台湾产业目前有西进或南下的不同主张,然而就现阶段的绩效而言,前往中国大陆投资已成台湾产业最大的主流。 本文研究的目的,即从台湾经济的发展出发,分析台湾产业的策略,从而检讨台湾产业移转大陆的新 趋势。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及宏观角度观察的方法予以 探讨,除前言与结论外,共分为五大部分分别论述。 一、台湾经济的发展 台湾产业之发展,从1949年土地改革后,即单一方面开始实施模仿日本“进口替代与出口扩张”政策,大量引进外资,并以优惠外资之政策,引进外国产业。 台湾土地改革之成功,及经济发展策略的成功,带来了民间富裕,也因此造成民间“住”的需求;再加上自古养成“有土斯有财”之观念,不动产之房子、地不但是“住”之问题,亦成为“投资”之标的,因而形成不动产需求之循环经济期。不动产之发展带动了台湾经济繁荣,而所谓火车头之发展,也使得住宅关联性 产业之发展颇为迅速。 此一时期间台湾物价微幅之上升,亦使工商业获得空前发展之契机。而不动产之循环经济,则赋予 台湾经济发展与产业转移大陆之趋势 高崇云 (中华工商研究院院长、德明技术学院教授 台北 114) 摘要:经过50多年历经5个阶段的发展,时至今日,台湾经济发展型态已从早年的农业、 加工出口工业发展到今天誉满全球的半导体产业、机械产业、资讯硬体产业及各类产业的设计代工制造。而祖国大陆突飞猛进的经济增长形势,对台湾向大陆的产业转移有着无穷的吸引力。通过对台湾经济发展现状的考察和产业发展策略、特点、优势的概括,结合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趋势的分析,作者认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而当今的要务,是促成两岸双向直接投资、直接贸易和直接通汇,并扩大领域,提高层次。 关键词:台湾 经济发展产业转移两岸合作 中图分类号:D67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730(2007)10-0107-08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 107

《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案1

《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并能在地图上填写台湾省的各种地理事物。 2.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初步说明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 3.识记台湾主要城市,并了解其职能。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台湾省地理概况。 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台湾的自然环境、“多山”的地形及台湾岛丰富的资源; 2.台湾“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点教学资源:有关地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并欣赏一组有关台湾的图片,之后提出问题1.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 2.阿里山的姑娘生活在哪个省? 承转: 课前,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很多台湾省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宝岛——台湾岛有哪些美称,了解它有什么宝?为什么能有这些宝? 位置和范围 请学生读图:P50 “台湾省地形图”并完成: 1.找出台湾岛、钓鱼岛、澎湖列岛;台湾的领土构成有什么特点? 2.找出台湾海峡、太平洋、东海、南海;台湾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 根据比例尺,估算高雄与厦门之间的距离。 自然地理环境 阅读P79课文“自然地理环境”,回答:

台湾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各有什么特征?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小结: 台湾岛四面环水,北回归线穿过它的南部。在热带、亚热带季风的作用下,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台湾水热条件优越,植物种类繁多,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台湾岛赢得“宝岛”之称的美誉。 发展中的经济 1.观看有关台湾经济的录像。 2.结合课本81~83页内容,说说台湾有哪些主要经济部门?各有什么特点?物产丰富,大量出口农产品“进口—加工—出口”型的工业发达的旅游业 3.提出问题:台湾省内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几种?与外界的联系方式以什么为主?台湾与大陆之间如何往来? 人口与城市 结合课本内容,说出台湾的人口和民族状况。 承转: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资料,看看你找到了有关台湾省物产的哪些美称,如“水产王国”、“东方甜岛”、“森林宝库”、“水果之乡”、“海上粮仓”、“蝴蝶王国”、“美丽宝岛”、“东南海上的盐仓”等。老师引导同学依次分析其原因,并设计结构图进行分析。

台湾与大陆贸易逆差分析

台湾与大陆贸易逆差分析 长期来祖国大陆对台湾贸易存在高额逆差, 已成为两岸贸易发展中最显著的特征。截止到2002 年底, 大陆对台贸易逆差累计已达1826.77 亿美元, 显示出海峡两岸贸易往来严重失衡。从两岸贸易发展总体进程来看, 大陆对台贸易逆差主要经历了四个形成与发展阶段。大陆对台贸易呈现顺差时期(1970 年- 1979 年);大陆对台贸易逆差数额小然波动幅度较大的阶段(1980 年- 1986 年) 。大陆对台贸易逆差快速增长时期(1987 年- 1993 年) 。大陆对台贸易逆差增幅趋于减缓时期(1994 年- 至今) 。 一、变动特点 综观两岸贸易发展的全过程, 可以看出, 大陆对台湾贸易逆差发展总体上呈现 以下一些特点: 1、大陆对台贸易逆差额与台商在大陆投资同步增长 大陆对台贸易逆差的发展历史显示, 对台湾贸易逆差增长与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发展基本呈正比例变动关系。上世纪80 年代以来, 祖国大陆经济保持快速发展, 加上实施了一系列吸引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 大陆逐渐成为台商投资的热土。截止到2002 年底, 台商在大陆已设立企业55691 家, 合同台资金额614.7 亿美元, 实际投入台资金额331.1 亿美元, 台湾已经成为大陆吸收外资的第五大来源地。随着台商投资的快速增长, 大陆对台贸易逆差也在迅速增加。从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发展与对台贸易逆差的变动曲线可以看出, 两者的变动走势有着较强的趋同性。例如,1993 年台商在大陆投资金额增长199%, 同期,大陆对台贸易逆差的增幅也达到122%, 显示出 投资增长对贸易发展的带动作用。 2、大陆对台贸易呈现逆差的产品较为集中 从大陆对台湾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 对台贸易逆差商品主要集中于大陆自台进口的前四大类产品, 即机电类商品、塑料橡胶制品、纺织及其制品以及贱金属及其制品, 该四类商品的逆差额基本占历年大陆对台贸易逆差总额的90% 左右。 3、大陆对台贸易逆差地区主要为沿海四省市 地缘性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是大陆对外贸易发展较为突出的特点。东南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在大陆对外贸易中, 每年排名前10 位的省市占大陆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90% 以上。这些特点在大陆对台贸易中也表现得较为突出。从大陆对台贸易的地区分布来看, 沿海四省市即广东省、江苏省、福建省及上海市

台湾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台湾服务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前景探析林建宁 (漳州开发区统计局,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甚至超过工业,成为拉动岛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近年来服务业成长速度减缓,对台湾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创造的贡献度开始减弱。本文认为要保持台湾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服务业产业升级,加强海峡两岸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关键词:台湾;服务业;知识服务产业一、台湾服务产业发展概述服务业也称为第三产业。前者相对于农业和工业而言,后者则是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由于它由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行业构成,第三产业在开始分类之初也叫混合产业、复合产业或异种混成产业。”[ 1 ]近十几年来,由于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衍生出许多新兴服务业,服务业的范围界定也时有调整更新。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1996年12月第6次修订的行业标准分类,台湾服务业可概分为批发零售及餐饮业、运输仓储及通讯业、金融保险及不动产业、工商服务业、社 2 会服务及个人服务业、公共行政业、其他不能归类的行业等7大类。2001年1月第7次修订的“中华民国行业标准分类”,又将服务业进一步细分为11大类,包括批发及零售业、住宿及餐饮业、运输仓储及通信业、金融及保险业、不动产业及租赁业、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教育服务业、医疗保健及社会福利服务业、文化运动及休闲服务业、其他服务业、公共行政业等[ 2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台湾经济的转型,台湾岛内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革,服务业占GDP比重持续增加,而农业及工业比重逐步减少。具体变动见表1。从表1可看出, 1980年代末至今,随着台湾传统产业(包括农业和传统工业)及电子信息产业的相继外移,台湾第一、二产业呈逐步萎缩之势,而现代服务业则迅速崛起,并成为推动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1988年服务业产值比重超过50%后, 1995年又突破60%,而据台湾“主计处”统计资料显示,至2005年底台湾服务业产值占岛内GDP的比重甚至已高达73. 6%,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性。表1 台湾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变化表单位: % 产值构成年份农业工业服务业 1981 8. 7 45. 5 44. 0 1986 6. 6 47. 1 44. 8 3

台湾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所在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年级:2016级专业:自动化 班级:16-1自动化学号:201401910034姓名:何建聪 台湾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肩振兴中华大业,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由于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已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唾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民主政治的掩护下推动“台独”,不仅使大陆人民对台湾的民主进程失去了认同的基础,对原本独具魅力的某些政治人物感到失望,更使他们对台湾政治试验工程的积极价值产生了怀疑。尽管如此,台湾对大陆的影响并没有消失,反而还在继续牵动着大陆的反应模式。简单地说,台湾政局的演变,直接影响着北京方面的全局战略思维,间接左右着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演变方向。毫不夸张地说,台海问题是决定中国现状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二、台湾的问题的现状 对台海问题的强烈危机意识,使得中国大陆在开启政治民主化方面,始终缺乏信心和决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东剧变,已经使中国的政治管理者对激烈的政治变革深感疑虑。现在台海局势不能给人以长期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台独”

中国内地与港澳台的贸易情况分析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情况分析历史概况: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系之一。从1985年开始,内地一直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占香港外贸总额的四成。截至2009年底,香港是内地最大的FDI来源地。 香港在对华贸易中扮演过的角色: 一、香港很早就发展成为大宗消费品及走私商品的输出地和特殊贸易的交易所。 二、香港还是内地初级产品的精加工中心 三、香港是小额进口特货及出口杂货的重组港 质性区域经济合作的第一步,其追求的利益是长远的,造成的影响也将是广泛而深刻的。 中国内地与澳门贸易的背景 ?随着香港、澳门回归和中国、台湾的入世,中国在被誉为“经济联合国”的WTO中也拥有了四个席位,出现了“一国四席”的局面。中国以“一国四席” 的模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给中国,乃至给国际社会都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澳门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WTO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如何处理和内地的关系是必将面对且开始面对的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 CEPA——两地经贸合作的里程碑 ?为了更好地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促进两地 , 更紧密的经贸往来 2003 年 6 月 29 日和 10 月 17 日 , 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分别签署了《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为 CEPA)

?澳门CEPA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大的方面: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通过逐步减少或者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通过逐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减少或者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歧视性措施;通过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内地与澳门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CEPA在2004年1月1日的如期实施,将对澳门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CEPA的逐年更新 具体说明(1) 具体说明(2) ?在专业资格考试方面,至2011年11月底,澳门共有9人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3人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208人成功考取国家医师资格证书、1,076人次考获烹饪、美容、美发、电工、插花和计算器技术等19项不同级别的国家职业资格证 0.4 。 业额1.0亿美元,月底在澳劳务人数50133人。截至2011年3月底,内地在澳累计完成营业额116.5亿美元。 澳门与中国内地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中国对台湾的经济贸易 近二十几年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回顾将近三十年来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两岸关系的缓和与经贸往来的恢复(1979-1987) ?二、两岸政策互动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1987-1992) ?三、两岸经贸政策的法制化与经济关系的深化发展(1992-至今) 两岸未来的经济贸易发展前景 1、两岸贸易正常化,贸易额有较大增长

台湾经济地理空间格局分析

台湾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分析 摘要:通过对台湾地区区域经济总体特征、静态格局、动态格局的分析,本文认为台湾本土区域经济差异有待缩小,内部一体化程度有待提升,应加强次区域合作发展,促进台中都市圈、台南都市圈、高雄都市圈的形成,以增强台湾经济的内生基础。 关键词:台湾;区域经济;空间格局 1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以出口为导向的台湾经济遇到严重挑战,此后又随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而逐渐复苏,众多学者从外部环境、产业、对外贸易等视角对台湾经济复苏的因素、台湾经济未来发展的挑战与趋势进行了剖析[1-10],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综观既有研究,尚未有研究对台湾内部的空间经济不平衡进行分析。空间经济不平衡现象是区域发展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它不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在发达国家内部和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同样存在,这种空间不平衡现象是当代诸多争论中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形势变化的重要因素。经济地理学则试图揭开这种空间不平衡发展之谜[11],其核心问题是解释地理空间中经济活动集聚现象[12]。基于此,本研究拟利用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台湾内部的经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以期提供理解台湾经济的内生视角。 2研究数据与方法 2.1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是福建省相望,全省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基于经济发展情况与数据获取难易程度的考虑,本研究选取台湾本岛内的19个县市以及位于澎湖列岛的澎湖县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所采用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编撰的《统计年鉴》,由于数据获取原因本研究对台湾地区2011年和2012年各县市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此外,本研究所采用的行政区空间数据则是笔者根据维基百科中文网提供

台湾糖果市场产业分析与报告

台湾糖果市场产业分析与报告 1.1市場現況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百姓在食物办理要求上大都先求吃的飽再求吃的巧,台灣數十年來經濟成長與生活富裕下在飲食習慣呈現多樣化下,食品產業不斷成長與發展。近年來在健康觀念推行與生活趣味化下,食品飲料產業己趨向精製化與多元化發展。 台灣食品產業要紧分為肉品業、製糖業、糖果業、調理食品、冷涷食品、飲料業等,在2008年台灣食品產業整體生產值約為新台幣4,831億。其中2007年糖果市場規模約為新台幣73億元(糖果產值54億元加上進口產值約為25億減去出口值約6億),2008年1-6月份同品類同期成長58%,其市場成長潛力之大預期可見。糖果市場品類目前要紧分為口香糖、巧克力、清涼糖(喉糖)、軟糖、半軟糖、硬糖及錠粒糖等。(資料來源-食品工業研究所及食品產業知識庫) 1.2市場規模

台灣糖果市場2008年約有73億市場規模,其中口香糖每年約有30億市場,台灣留蘭香公司成立1974年是美商箭牌在台分公司,以目前有箭牌系列、Extra和Airwaves三大品牌,囊括台灣9成口香糖市場佔有率。2007年日本樂天集團以健康概念為主軸推出一系列樂天木醣醇口香糖,以健齒為目的企圖攻佔口香糖市場。 清涼糖(喉糖)市場要紧為藥品類及保健食品類為主,因藥品喉糖有其通路限制及口感不佳,在市場佔有率上不大。而喉糖市場目前由1997年的6億5千萬元總產值成長為13~1 5億元,其中以樺達、京都念慈安及諾比冰心三個品牌為主。 台灣本土巧克力生產廠商大約有十餘家,包括宏亞、義美、森永及乖乖等,年產量為八千公噸左右,與進口數量不相上下,但因進口商品的單價較高,因此從整體銷售金額來約為15~18億元市場規模,其中進口商品市佔率達40%約7億元,本土巧克力產值每年將近10億元(扣除出口值約2億)。 其他如巧克力、硬糖、半軟糖及軟糖等市場之要紧品牌及口味如表1-1所示。

台湾与大陆关系现状与未来

两岸关系现状与未来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国际社会也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国、共内战和美国的介入,1949年以后两岸一直处分离状态,实现祖国统一成为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一件大事。 一.当前台湾发展现状 经济方面,从台湾当局公布的相关数据看台湾经济发展表现出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内需增长强力拉动经济发展。与此前近年情况不同,台湾经济今年持续3个季度的恢复性增长呈现出“从外需复苏启动,以私人投资大幅扩张为支撑,由私人消费稳步跟进为保障”的增长动能传递特点。二是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岛内外需市场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大陆、东南亚市场日益重要,占台出口比重已经超过50%。过去因欧美市场以圣诞节及元旦新年为消费旺季而形成的季节特点日益淡化,相反,中国春节消费旺季等亚洲消费特点正改变着台湾全年生产的配置。另外岛内内需市场稳步复苏,对台湾生产也带来新的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及当地消费特点与欧美市场发展节奏也有很大的不同。三是经济增长动能仍有很大局限性,结构性失业问题成为拖累经济发展的一大羁绊,民众对马英九当局的施政信心有待补强。 政治方面,的政治体制,在国民党去后仍沿用大陆时期的政治体制。其政权机构由“”、“”及“”、“”、“”、“”、“”组成。其政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相互制衡形式。目前台湾政治结构的平衡与稳定十分脆弱,建立新的政党政治平衡尚待时日。一有风吹草动,或是执政党"总统"言行不当,或是执政党与在野党合作破裂,或是在野党结成政治联盟倒阁,都会引发岛内政治危机,都有可能诱导台湾的政治发展走上危机及岛内安定、引发台海危机,影响东亚和平与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台湾政党政治发展的现实。 二.两岸关系现状 现状由历史发展而来,解读现状必须从历史开始。胡锦涛是这样描述的:“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这是对两岸关系现状的客观解说,也是实行维持两岸关系现状政策的基础。 事实上,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一直是两岸人民的共识。 据台湾媒体报道,?岛内有关方面最近曾就两岸关系进行了108项民调,主张两岸维持现状的占64.9%,肯定两岸关系目前缓和趋向的占52.2%。两者,一是对两岸维持现状的肯定,一是对当前缓和趋向的认可。从目前看,各方在“一个中国”问题上,至少表面上是比较一致的。中国政府是最坚定的,不会有任何退让;美国政府也一再重申坚守“一个中国”政策;现台湾当局,既承认“九二共

大陆与台湾经济贸易发展研究

大陆与台湾经济贸易发展研究 【摘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引导,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国际环境关系错综复杂变化的情况下,大陆与台湾经贸往来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本文以大陆与台湾经济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前景分析为题,报告了大陆与台湾从2008年以来,两岸经贸往来在投资规模、领域及区域所出现的新情况。同时本文指出了大陆与台湾经贸往来过程中存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就行研究,从而提出在政治上两岸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在经济上双方应该调整贸易开放结构;签订相关的协议;制定相关的经济计划等建议。最后,从前人的研究和自己的分析,得出了大陆与台湾经贸往来形势一片光明,为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和两岸和平统一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大陆;台湾;经济贸易 1.大陆与台湾经济贸易往来投资发展现状 大陆与台湾经贸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虽然道路是曲折呢,但前途仍然是光明的,两岸经贸往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主要从大陆对台湾贸易、投资以及台湾对大陆贸易、投资进行了描述,本文主要介绍了2008年以来在新环境、新情况、新变化下所出现的情况。 1.1台湾对大陆投资规模、领域及区域 自1979年以来台湾对大陆开始进行投资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台商对大陆投资规模、领域、区域在不断增大。从纵向看,2008年到2013年台商在大陆投资项目个数总计为14182 个,项目同比有增有减,最高达20.2%,最低达-28.5%,所占当年总额比重百分比变化不是很大,平均在9%以上。实际使用台资的金额高低起伏变化也很大,占当年总额比重从5.6持续下降到4.3%。从横向看,2008年到2013 年,台商的投资项目个数的多少会影响实际使用台资的金额,项目数越多实际使用台资额越少。2008 年1-3月,大陆批准台资项目533 个,同比下降39.9%,实际利用台资5.1 亿元,同比增长29.6%。截至08 年3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5679个,实际利用台资462.7 亿元,占国内实际利用境外投资总额的5.85%。 1.2大陆对台湾投资规模、领域以及区域 1.2.1大陆入台湾投资件数逐年增长 2009年台湾以“先紧后宽、循序渐进、有成果在扩大”的原则对大陆入资进行开放。从2009年23件到2012年138件,平均每一年都在80件以上。特别是2010年以后发展速度逐年增加,有扩大的趋势。2009年6月台正式开放陆资入台,开放的内容涉及广泛,对大陆进行开放三大领域,开放项目将近200项。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

8.2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利用资料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以文字、图片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台湾省地理概况。 3、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台湾的位置范围;台湾的自然地理特征,明白台湾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 掌握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 教学导入: 播放台湾的风景图片,并出示图片《阿里山》 提问:阿里山在哪里?(台湾)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台湾,了解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新课: 一、位置和范围 师:家住宁乡的小明想去台湾旅游,应该怎么去?为什么? 生:略 1、范围 师:台湾岛=台湾省?为什么?(引出台湾省的范围) 活动:看图8-24台湾省位置和范围,说出台湾省的组成 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陆地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要求学生圈出主要岛屿) 师:分析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活动:出示图8-23台湾在中国的位置和图8-24台湾省位置和范围,学生分析台湾的位置特征(主要分析台湾岛的位置)

2、位置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南部,台湾省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海陆位置: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邻台湾海峡,是独立的岛屿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要求学生圈出福建省,东海,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 师:小明到达了台湾后,发现台湾人民正在举行盛大的祭拜妈祖的活动,小明很疑惑,因为他知道,妈祖是福建莆田人,台湾人为什么也会祭拜妈祖?你能告诉他原因吗? P97阅读:台湾——中国的神圣领土 二、自然地理环境 师:自然地理环境包含哪些方面? 地形,气候(气温、降水、热量、光照)、土壤、植被、河流,资源等 接下来我们就借助地图,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地形 活动:出示图8-25沿北回归线台湾省地形剖面和图8-26台湾岛地形分布,完 成P81活动第一题 读图8-26,说一说台湾岛以哪一种地形为主,看一看台湾山脉的走向有什么特点;结合图8-25,说出台湾岛的地形分布格局?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 地形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2/3); 山脉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平原多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沿海地区。 中央山脉最高峰——玉山,海拔3952米。 地势大致东高西低; 师:这些山脉是怎么形成的? 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挤压形成多山的地形,同时,台湾也因此成为地震多发地区。 探究: 你能根据台湾岛的地形特征说出台湾岛的交通干线会如何分布吗?原因? 2、气候 小明非常喜欢《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于是他去了阿里山,拍了很多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小明的朋友小李通过朋友圈看到这些照片后,很惊叹,他也决定去台湾旅游,那么,家住北京的小李此时去台湾,应该带些什么衣服呢?

近年来台湾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概况(之一)

近年来台湾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概况(之一)作者:谢美娥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3期更新时间:2005年09月16日 本文以近五年来在台湾出版的期刊、会议论文为取材范围,尤其以台湾本地学者所发表的论文为主,学位论文的介绍则视行文需要,斟酌叙述。部份论文虽然常被归入社会史范畴,但由于其论述涉及经济层面,笔者仍然酌加简介。应该说明的是,五年来的研究论著极多,不可能篇篇述及,因此文中所列诸篇,皆经筛选排入。笔者也尽量持平介绍各篇论文的研究成果,至于如何评议,则留待专家为之。 在台湾,研究中国经济史或本地经济史的学术单位以台湾“中央研究院”最为主要,如历史语言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和台湾史研究所。研究院内社会科学类科的单位,如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研究所和经济研究所,也有杰出的学者参与研究。其次是教学机构,尤以设有历史系所的大学院校为主。此外,县级以下地方政府、民间的基金会、由地方的文史工作者组成的小型研究团体,也有一定的贡献。不过,这类单位或团体,比较著重台湾本地研究的史料搜集和田野考察。 整体而言,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以明清及近代部分的著作较多,与商人、商业活动、国际贸易有关的主题较受青睐。不过,近年来台湾史研究逐渐成为历史研究中的一门“显学”,学术单位和教学机构皆然。(注:施志汶:《台湾史研究的反思—以近十年来国内各校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为中心(一九八三——一九九二)》,《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2(1994.6):413—446。)另一个明显的现象是,以往在经济学门不受重视的经济史,似渐引起经济学家的关心,纷纷把他们的研究视点扩及日治时期乃至清末的台湾经济史。新的研究课题,诸如农工业及整体经济成长形态、租佃制度等,不断发掘出来,可以补充旧有研究在课题范畴上的贫乏。(注:叶淑贞:《台湾“新经济史”研究的新局面》,《经济论文丛刊》22.2(1994.6):127—167。)历史学家擅长观察长时间因素的变化和综合性诠释,经济学家擅长于经济学理论的实证和计量方法的使用。近年来这两个学门的学者能透过合作计划共同研究,尤其是后者,其研究过程亦从战后向上延展至日治时期。 此外,大型且跨学科的合作计划不断的推陈出新,蔚为近年来的研究时流,这主要是以台湾“中央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为主,而且多聚焦于台湾经济史。除此,更将空间视野扩大,关注祖国大陆、亚洲诸国,也注意台湾与四邻的多层面关系。 以下将先回顾近年来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再介绍这一、二年正在进行或近期将展开的专题研究计划、学术研讨会内容,以及目前含纳人员最多且跨单位最广的经济史讨论团体。 一、中国经济史研究回顾 (一)人口、农林业 人口方面,刘铮云《清乾隆朝四川人口资料检讨:史语所藏〈乾隆六十年分四川通省民数册〉的几点观察》,认为这份民数册的真实性颇高,并以此与G.William Skinner 据道光年间四川九个民数册的考察结果相比较。由于Skinner没有嘉庆十七年的民数册,而是引用嘉庆《四川通志》上的数据。刘铮云怀疑Skinner 嘉庆十七年的人口数,他认为史语所这份乾隆六十年四川民数册时间上较《四川通志》早,利用价值更高。(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品委员会编:《中国近世家族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议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8年),页301—327。史语所藏的民数册有二份,都是四川

2014台湾对外贸易分析

2014台湾对外贸易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据台湾关税总局统计,2014年台湾货物进出口额为5685.9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2%。其中,出口2956.1亿美元,增长2.9%;进口2729.7亿美元,增长1.4%。贸易顺差226.4亿美元,增长26.1%。 分国别(地区)看,2014年台湾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和新加坡的出口额分别占台湾出口总额的26.1%、12.7%、11.4%和6.7%,增长0.4%、8.1%、7.0%和6.1%;自中国大陆、日本、美国和韩国的进口额分别占台湾进口总额的17.6%、15.3%、10.0%和5.4%,中国和美国增长13.0%和9.1%,日本和韩国下降3.5%和6.0%。台湾贸易顺差主要来源地是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2014年的顺差额为358.0亿美元和293.2亿美元,中国香港增长8.2%,中国大陆下降15.1%。贸易逆差主要来自日本和沙特阿拉伯,分别为243.0亿美元和116.6亿美元,下降7.1%和15.6%。

表:2014年中国台湾省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表: 表:2014年中国台湾省自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额

分商品看,台湾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是机电产品,2014年出口额1427.3亿美元,占台湾出口总额的48.3%,增长7.2%。其中,电机和电气产品出口1136.0亿美元,增长7.3%;机械设备出口291.3亿美元,增长6.8%。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和化工产品位列出口的第二至第四位,2014年出口285.1亿美元、237.7亿美元和206.6亿美元,占台湾出口总额的9.6%、8.0%和7.0%,塑料橡胶下降2.6%,贱金属和化工产品增长5.0%和1.2%。台湾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矿产品、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为主,2014年进口845.5亿美元、693.7亿美元、299.3亿美元和227.4亿美元,占台湾进口总额的31.0%、25.4%、11.0%和8.3%,机电产品和贱金属增长2.2%和4.8%,矿产品和化工产品下降5.3%和2.0%。 表:2014年中国台湾省主要出口商品构成(类

2020年(金融保险)台湾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

(金融保险)台湾当前的经 济金融形势

台湾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 最近台湾不少企业出现巨额跳票(即大量票据到期不获承兑或付款所引发的支付危机)等财务问题。甚至票券X公司也相继陷入困境。连锁反应之下,台湾金融市场壹片混乱,银行体系的安全性在壹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挑战。台湾壹改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相对平静的氛围,成为当前众人关注的焦点之壹。 壹、岛内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台湾出现企业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是经济不景气。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台湾经济的增长率1998年估计要比1997年低1.4个百分点。由于新台币汇价及台湾股市比1997年7月初下跌近20%,海外市场萎缩,厂商在东南亚的投资失利,导致企业投资减少,民众消费意欲降低,岛内经济景气和1997年相比明显转差。在外贸方面,台湾1998年前10个月的出口总额为912亿美元,比1997年同期减少9%。台湾对亚洲的出口更出现了18.8%的负增长率,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也从1997年同期的50.6%下降至目前的45.2%。正是由于内外需求不振,1998年前8个月,岛内工厂倒闭家数已达3000多家,较1997年同期增加40%左右;其中,金属机械、民生工业、资讯电子业及化工行业分别关闭至少600家之上。台湾失业率在8月份曾超过3%,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据台湾学者估计,农历年关之前台湾仍会出现企业倒闭的另壹高峰,如果当局处理不当,最终可能会对经济体系构成更大威胁。在经济前景不被见好的情况下,岛内企业运营困难明显增加,负债比率偏高者更容易出现跳票危机。当然,企业出现财务危机除了经济环境转差外,仍有其他壹些原因。这些原因大致有: 1、不少企业的负责人好大喜功,大肆举债,盲目扩张业务,导致企业财务杠杆放得太大。这壹点和韩国的情况有些相似。只不过在台湾,如此不谨慎的企业规模较小、程度相对轻壹些而已。岛内财务状况恶化的大企业,大都和过去扩张太快,运用财务杠杆以小博大,以及将短期贷款用于长期投资等行为有很大关系。以发生跳票危机的安锋集团、东隆五金、禾丰

近几年台湾经济分析

近几年台湾经济分析 经管 1202 2012106020219 一、前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经济的整体运行也影响着中国这个整体的经济发展态势,因此,台湾经济的发展状况备受关注。近些年来,由于经济危机等原因,世界经济波动很大,台湾经济也受到严重影响。了解台湾近几年来的贸易水平、消费和投资状况,对全面把握台湾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台湾贸易消费投资就业通货膨胀 二、台湾贸易状况 据台湾关税总局统计,2015年1-9月,台湾货物进出口额为3729.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13.0%。其中,出口2000.4亿美元,下降9.6%;进口1729.2亿美元,下降16.6%。贸易顺差271.2亿美元,增长94.6%。 分国别(地区)看,1-9月台湾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和日本的出口额分别占台湾出口总额的25.4%、12.5%、12.5%和6.4%,美国增长0.9%,其余国家下降12.2%、9.3%和1.9%;自中国大陆、日本、美国和韩国的进口额分别占台湾进口总额的18.9%、16.8%、11.2%和5.7%,下降8.6%、7.6%、4.7%和12.0%。主要顺差来源地是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顺差额239.6亿美元和181.1亿美元,下降9.4%和18.1%。贸易逆差主要来自日本和沙特阿拉伯,逆差额164.1亿美元和45.7亿美元,下降11.6%和50.5%。 分商品看,台湾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是机电产品,1-9月出口999.6亿美元,占台湾出口总额的50.0%,下降5.1%。其中,电机和电气产品出口797.0亿美元,下降5.0%;机械设备出口202.6亿美元,下降5.5%。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位列第二至第四位,1-9月出口190.8亿美元、157.7亿美元和134.5亿美元,占台湾出口总额的9.5%、7.9%和6.7%,下降11.0%、12.6%和9.1%。台湾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矿产品、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为主,1-9月进口600.3亿美元、318.9亿美元、194.4亿美元和141.9亿美元,占台湾进口总额的34.7%、18.4%、11.2%和8.2%,下降5.4%、41.2%、15.2%和17.2%。 据台湾关税总局统计,1-9月,台湾与中国大陆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为834.9亿美元,下降10.8%。其中,台湾对大陆出口508.0亿美元,下降12.2%,占台湾出口额的25.4%,下降0.7个百分点;台湾从大陆进口326.9亿美元,下降8.5%,占台湾进口额的18.9%,提升1.7个百分点。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贸易顺差181.1亿美元,下降18.1%。

台湾经济发展1970至今

经济结构调整70年代初中东战争与世界石油危机的发生,对一个能源缺乏的台湾经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1973年,台湾批发物价上涨了22%,城市消费物价上涨了8.2%;1974年又分别上涨40.6%与47.5%,创下1952年以来的最高记录。一时岛内市场混乱,出现抢购风潮,台湾经济出现新的困难。刚刚实现三年外贸顺差的局面再度出现逆差,经济增长率由1973年的12.8%降到1974年的1.1%,创下50年代以来的最低增长率。经过这次石油危机的打击与洗礼,台湾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将原制订的第六期“四 年经济建设计划”重新改为“六年经济建设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改善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强化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改善交通设施,建立现代化的运输系统;开发能源与海洋资源;拓展对外贸易。台湾经济发展也进入所谓的“第二次进口替代”与“出口扩张时期”。1973年,台湾当局提出“十大建设计划”,分别是中山高速公路(也称南北高速公路),西部纵贯铁路电气化,北回铁路,台中港第一期工程,苏澳港第一期工程,桃园国际机场,高雄炼钢厂,高雄造船厂,石油化学工业,核能发电厂,总投资达2580亿元新台币(约60亿美元)。到70年代末,十大建设工程大部分完工,建立了发达的交通与港口运输系统以及现代化的钢铁与石油化学工业,奠定了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形成了重工业与轻工业配套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台湾经济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到1978年,重工业产值在制造业中的比重达58%,彩色电视机产量超过200万台;1979年,工业产品出口比例突破90%,与30年前刚好相反;对外贸易突破3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21位,初步确立了台湾经济的实力与地位。1979年,第二次世界能源危机爆发,再次对台湾经济产生冲击,特别是石化工业受影响更大。台湾当局不得不再次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发展所谓的“策略性工业”,即发展技术程度高、附加价值高、能源密集度低、污染程度低、产业关联效果大、市场潜力大的所谓“两高、两低、两大”产业,并选择100多项优先发展的产品项目,对原重化工业发展项目进行了调整,而且修改“奖励投资条例”,对策略性工业发展提供优惠,尤其对技术密集工业投资给予10%至15%的投资抵减优惠待遇。为了发展高科技工业,台湾于1980年正式设立新竹科学园区,提供了极为优厚的条件:可连续五年免征营利事业所得税,免征进口自用的机器设备、原料与半成品等进口关税及货物税,免征外销产品货物税、营业税及厂房建筑税等;对海外留学人员投资提供创业低利贷款与研究经费补助等。经过二十的发展,新竹科学园区取得了巨大成功,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硅谷之一。到2000年6月底,园区厂商达291家,员工达9万多人,资本额达6551亿元新台币,全年营业额达9293亿元新台币。如果说,加工出口区是以轻纺电子工业为主,是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标志与厨窗;那么新竹科学园区就是以信息半导体产业为主,是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摇篮。到2001年,台湾电子信息产业有14项产品如监视器、主板机、鼠标等市场占有率高居世界第一,也都是由这里的 企业创造的。台湾是世界第四大集成电路生产地区;芯片产值占了全球的70%,资讯产业产值一度世界排名第四位(曾一度居第三位)。经济自由化80年代中期,在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下,台湾新台币开始被迫大幅升值,接着工资迅速上涨,土地价格飙升,台湾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要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台湾又开始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道路。1986年3月,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自由化、国际化与制度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其核心是开放市场,减少干预,实现经济自由化,于是台湾开始走向了更加开放的自由经济体系。随后,台湾当局又进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主要包括解除外汇管制,逐渐实行利率自由化,在美国压力下逐步开放内部市场,大幅降低进口关税与减少非关税壁垒,推动公营企业民营化,开放民营银行的设立,等等。这些改革措施旨在鼓励自由竞争、健全市场调节机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以达到充分发挥市场机能、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经济竞争力与效率之目的。然而,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为台湾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困难。夕阳产业或传统产业在新台币大幅升值、工资与土地等生产成本迅速上升下,生存困难,被迫外移。于是

台湾经济发展历程

台湾经济发展历程 台湾经济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50多年来,通过进口替代、出口 扩张、结构调整与自由化改革的发展轨迹,台湾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 经济恢复 二战末期,台湾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民党退台初期,由于政局动荡,人口剧增,物资短缺,物价上涨,经济形势严峻。为此,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旨在稳定社会和恢复经济的政策与措施,主要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加强外汇贸易管制及优先发展电力、肥料、纺织等民生工业,使台湾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以恢复与发展。 在台湾经济恢复与发展初期,土地改革与美援”发挥了重要作用。台湾土地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土地改革第一步是进行三七五减租”即将原地主收取超过收获量50%以上的地租一律降至37.5%以下,其他附带租金一律取消。接着全面推行于1948年开始试行的公地放领”政策,即将从日本人手里接收的公有耕地承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承租地价分十年还清。公地放领一直到1976年才结束,总计历年放领耕地约14万公顷,承领农户28.6万户。 1953年1月,台湾当局公布《实施耕者有其田条例》,开始实行耕者有其田”的重大农地改革方案。地主按规定保留一小部分土地外,其余由当局征收,缴给现耕农承领。征收地主土地的地价,付给地主七成的土地实物债券,三成公营的农林、工矿、台泥与台纸四大公司股票。到1953年底,共征购地主耕地13.9 万公顷,约占地主原有耕地的30%,承领农户达19.5万户。整个土地改革历时10年,于1963年完成。这次土地改革,不仅缓和了农民与地主的关系,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缓解了粮食供应压力,在某种程度上解除了台湾经济危机,而且将农村资本转移工商业,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1950年到1965年,美国向台湾提供的经济援助达15亿美元,差不多一年有1亿多美元,这对早期财政困难与出口外汇短缺的台湾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韩国与中国台湾经济发展模式 比较与借鉴

韩国与中国台湾经济发展模式:比较与借鉴 摘要中文摘要二战后的40余年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韩国和台湾地区一起快速转向“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换。韩国和台湾地区属于Chcncry和Syrquin为进行国际比较而分类的人 口大国的范围,拥有一定规模的领土,因此,它们的经济发展经验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具有较为广泛的实践性意义。-中国、韩国和台湾地区地域相邻、基础相似、文化近同,对韩国与台湾地区经验的借鉴使大陆经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少走许多弯路。对韩国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为今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更多参考。本文首先介绍了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轨迹,接着介绍了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其次介绍了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再次分析了对外贸易、产业政策、要素投入对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分配和生活水平的情况进行比较。最后,总结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的问题,提出中国模式调整的对策建议。关键词:韩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比较1【韩】安忠荣.现代东亚经济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4.摘要^眵.Abstract■

Duringthe40yearsaftertheSecondWorldWar,SouthKoreaandTaiwan,asdevelopingcountries,tookaquickturnontheireconomicdevelopmentstrategyandadoptedastrategywhichisdominatedbyexport.Eventually,thesetwocountriesachievedgrowthineconomyandtransformationinindustrialstructure.SouthKoreaandTaiwanfallintothecategoryofmost populouscountrieswhichweredefinedbyCheneryandSyrquinforthepurposeofinternationalcomparison,andbothcountrieshaverelativelyvastterritory.Therefore,theirexperienceineconomicdevelopmenthasawiderpracticalsignificancein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