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植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 原丝体大多数苔藓植物的孢子萌发后首先产生一个有分枝含有叶绿体的丝状体或片状体,称为原丝体.

2 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又叫原叶体;原叶体上具精于器或颈卵器;

3 核相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具单倍体核相和二倍体核相的交替现象,称之为核相交替;

4 世代交替具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交替的观象,称之为世代交替;世代交替有同形世代交替与异形世代交替之分;生活史中具核相交替的不一定有世代交替,有世代交替的就一定有核相交替;

5 个体发育植物种类的每一个体都有发生、生长、发育以至成热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个体发育;

6 系统发育某一类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称之为系统发育;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两种不可分割的过程,系统发育建立在个体发育的基础之上,而个体发育又是系统发育的环节;

7 无性世代在植物生活史中,从受精卵或合子开始,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成长为孢子体,到孢子体产生孢子母细胞为止的时期,称为无性世代或孢子体世代,,从核相方面来看,是具二倍体染色体的时期

8 有性世代从孢子体减数分裂产生孢子开始,由孢子发育成长为配子体,到配子体产生两性配子为止的时期,称为有性世代或配子体世代,从核相方面看,是具单倍体染色体的时期;在具世代交替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交替出现;

9 载色体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质体;主要指藻类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素的大型和复杂的结构;

10 蛋白核某些藻类植物载色体上的一种特殊结构,有一蛋白质的核心部分,外围以若干淀粉小块,这是藻类植物蛋白质和淀粉的一种贮藏形态;

11 卵式生殖配子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精子游动到卵相结合为卵式生殖;

12 异形胞在一些蓝藻的藻丝上常含有特殊细胞,叫异形胞,由营养细胞形成的,一般比营养细胞大,具有营养繁殖和直接固定大气中游离氮等功能;

13 球果球果由大孢子叶球发育而来的球状结构,球果由多数种鳞和苞鳞及种子组成,是裸子植物松柏纲特有的结构;

14 种鳞在松柏纲植物中,经传粉受精后,珠鳞发育成为种鳞;球果成熟后:种鳞木质化或成肉质,展开或不展开;

15 孑遗植物孑遗植物曾繁盛于某一地质时期.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代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一、二种孤独地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绝灭之势的植物,被称为孑遗植物,如我国的银杏、水杉和仅产于美国的北美红杉;

16 活化石活化石孑遗植物常有大量化石,故常把现存的孑遗植物称为“活化石”;

17 双名法由林萘创立的植物命名方法,每一种植物的学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词是种加词,形容词,所有的字母均小写;一个完整学名还需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命名人姓氏缩写,即学名=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姓氏缩写;

18 接合生殖绿藻门接合藻纲特有的有性生殖现象;成熟期的藻体相互靠近,对应部分细胞壁形成突起并接合,接合部分的壁融合后形成接合管,同时接合管两端原生质体浓缩形成配子,由一方流入另一方细胞融合为合子;在适宜条件下,壁消失放出合子,合子萌发产生新藻体;如水绵;

19 复大孢子硅藻以细胞分裂为主,新形成的两个硅藻中,一个与母体等大,而另一个则较母体为小;如此分裂下去,多数个体将越来越小;当细胞分裂缩小到一定程度时,即可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复大孢子,将细胞的体积恢复到该种细胞的正常大小;

20 果孢某些红藻的雌性配子囊,其膨大的基部含有具卵功能的核;

21 颈卵器苔藓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外形如瓶状,上部细狭,称颈部,下部膨大称腹部;颈部的外壁由一层不孕细胞构成,中间的颈沟内有一串颈沟细胞,腹部的外壁由多层不孕细胞构成,其内有1个腹沟细胞和1个大型的卵细胞;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也有颈卵器;

22 孢蒴苔藓植物孢子体顶端的孢子囊,其结构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

23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性,个体间能进行自然交配并产生正常可育的后代;不同种的个体杂交,一般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后代,存在生殖隔离;一个物种是由1至无数个居群组成的,居群由数个到无数个个体组成,物种是生物进化与自然选择的产物;

24 同型叶有些蕨类的营养叶和孢子叶是不分的,形状相同而且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称为同型叶;

25 异型叶有些蕨类的营养叶和孢子叶形状完全不同,称异型叶;

26 孢子同型蕨类植物产生的孢子大小相同的,称为孢子同型;

27 孢子异型蕨类植物产生的孢子大小不同的,即有大孢子和小孢子之分的为孢子异型;

28 大型叶大型叶有叶柄和叶隙,具多分枝的叶脉,是由多数顶枝经过扁化而形成的;

29 小型叶蕨类植物的小型叶为原始类型,只有1个单一的不分枝的叶脉,无叶隙和叶柄,是由茎的表皮突出形成的;

30 孢子叶穗在小型叶蕨类中孢子囊单生在孢子叶的近轴面的叶腋或叶的基部,孢子叶通常集生在枝的顶端,形成球状或穗状,称孢子叶穗或孢子叶球;

31 孢子囊群较进化的真蕨类,孢子囊常生在孢子叶的背面、边缘或集生在一个特化的孢子叶上,往往由多数孢子囊聚集成群,称孢子囊群或孢子囊堆;

33 花药瓣裂樟科植物的花药在成熟时,在花药上裂成4瓣来释放花粉,这样的开裂方式叫花药瓣裂;

34 花药孔裂茄科等植物的花药在成熟时,在花药顶端裂成孔来释放花粉,这样的开裂方式叫花药孔裂;

35 二体雄蕊一朵花中的雄蕊,九个花丝联合,一个单生,呈两束;如蝶形花亚科植物;

36单体雄蕊雄蕊多数,花药分离,花丝彼此联合成一束或管状,这样的雄蕊称单体雄蕊;是锦葵科的主要特征之一;

37 多体雄蕊一朵花中的雄蕊花丝联合为多束;如蓖麻;

38 聚药雄蕊为雄蕊的连合方式之一;雄蕊的花丝分离而花药连合,称为聚药雄蕊,是菊科的一大进化特征,是菊科植物对虫媒传粉的一种适应;

39 合蕊柱兰科植物的花中1或2枚雄蕊和花柱包括柱头完全愈合而成一柱体,称合蕊柱;合蕊柱通常半圆柱形,基部有时延伸为蕊柱脚,顶端常有药床;合蕊柱是兰科植物最突出的特征;

40 蝶形花冠为不整齐离瓣花冠的一种;其花瓣5片,形状、大小不一,且呈下降覆瓦状排列,即最上方1片最大,为旗瓣,位于最外方;最下方两枚最小,为龙骨瓣,位于最内方,二龙骨瓣常上部合生;左右两侧的两瓣较小,称翼瓣;蝶形花冠由旗瓣、翼瓣、龙骨瓣按下降覆瓦状排列的两侧对称的离瓣花冠,是蝶形花科的主要特征之一;

41 假蝶形花冠最上方1片最小,位于最内方,最下面两片离生而最大,位于最外方,花瓣呈上升覆瓦状排列,是苏木科的主要特征之一;

42 十字形花冠十字花科植物花冠由4片花瓣组成,排列成十字形,称为十字形花冠,如白菜、萝卜等;

43 唇形花冠玄参科、唇形科等科的植物,花冠常呈二唇形,裂片4-5,合生,叫唇形花冠,如地黄、金鱼草、薄荷;

44 舌状花冠是菊科头状花序中一种花冠成舌状,两侧对称的小花;菊科舌状花亚科植物的头状花序全由舌状花组成;管状花亚科部分植物头状花序的边缘花也是舌状花;

45 筒状花冠菊科管状花亚科植物中间的盘花是筒状花冠;是一种辐射对称,花瓣合生的小花;

46 托叶鞘蓼科植物特征之一,变态后的托叶形成鞘状,抱茎,并且变态托叶为干膜质,即是膜质托叶鞘;

47 托叶环痕木兰科植物托叶大,包被幼芽,脱落后在节上留下环状托叶痕;

48 箨叶竹类杆上的变形叶,形小而无明显的中脉;

49 壳斗壳斗科植物的总苞呈杯状或囊状,称为壳斗;壳斗半包或全包坚果,外有鳞片或刺,是壳斗科特有的结构;

50穗状花序花轴直立,上面的两性花无花柄,直接生长在花轴上呈穗状;如车前、大麦;

51 柔夷花序为无限花序的一种,由多数无柄或短柄的单性花着生于花轴上,花被有或无,花序下垂或直立,开花后一般整个花序一起脱落,如杨柳科,山毛举科植物的雄花序;

52肉穗花序花轴肥厚粗短,肉质化,上着生单性的无柄花;如玉米雌花序;

53 佛焰花序包围在肉穗花序外面或位于肉穗花序下的一片大型苞片,称佛焰苞;佛焰苞常呈漏斗状,颜色鲜艳;具佛焰苞的肉穗花序又称佛焰花序,如芋、半夏等天南星科植物的花序;

54 荚果由单心皮发育的果实,成熟时沿腹缝线和背缝线同时开裂;如大豆、刺槐;

55 角果由两心皮发育的果实,侧膜胎座,由心皮边缘子房室内生出一隔膜,叫假隔膜;成熟时果实沿两条腹缝线裂开,两片心皮脱落,种子附着在假隔膜上,分为短角果和长角果;如十字花科植物;

56 柑果由复雌蕊发育形成,外果皮革质,有精油腔,中果皮疏松,分布有维管束,中间隔成瓣的内果皮,向内生许多肉质多浆的汁囊,是主要的食用部分;中轴胎座,每室种子多数;如柑橘;是浆果的一种,由多心皮具中轴胎座的子房发育而成;它的外果皮坚韧革质,有很多油囊分布;中果皮疏松髓质,有维管束分布其间,内果皮膜质,分成若干室,室内充满含汁的长形丝状细胞,这是果实的可食用的部分,如柑、柚的果实;

57 瓠果为瓜类所特有,是下位子房发育形成的假果;花托与外果皮结合为坚硬的果壁;中果皮和内果皮肉质,胎座发达;

58 双悬果由二心皮二室有棱或有翅的子房发育而来,成熟时沿两个心皮合生面分离成两个分果片,顶部悬挂于细长丝状的心皮柄上,称为双悬果,是伞形科的主要特征之一,为伞形科特有;

59 颖果果实含一粒种子,成熟时果皮与种皮不易分离;如小麦等禾本科植物;

60 真花说被子植物的花是1个简单的孢子叶球,它是由裸子植物中早已绝灭的本内苏铁的两性孢子叶的球穗花进化而来的,也就是说本内苏铁的两性球花,可以演化成被子植物的两性整齐花;这种理论称为真花学说;按照真花说,现代被子植物中多心皮类,尤其是木兰目植物是现代被子植物的较原始的类群;

61 假花说被子植物的花和裸子植物的球穗花完全一致;每1个雄蕊和心皮分别相当于1个极端退化的雄花和雌花,因而设想被子植物来自于裸子植物的麻黄类中的弯柄麻黄;由于裸子植物,尤其是麻黄类和买麻藤等都是以单性花为主,所以原始的被子植物,也必须是单性花;这种理论称为假花说;

62 聚花果若果实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来,花序也参与果实的组成部分,称为聚花果或复果,如桑、凤梨、无花果等植物的果实;

63 聚合果花中有多枚离心皮雌蕊,每一雌蕊形成一个果,一朵花内形成由多枚小果聚合而成的果实,叫聚合果;如白玉兰,莲、草莓的果实;

64 中轴胎座多心皮构成多室子房,心皮边缘于中央形成中轴,胚珠着生于中轴上;如柑橘、苹果的果实;

65 侧膜胎座两个以上心皮构成一室或假数室子房,胚珠着生于心皮边缘;如油菜、黄瓜的果实;

66 小穗小穗是一个穗状花序,含1至多数小花,花生于颖状苞片内;小花花被退化成鳞片状、刚毛状、鳞被状或缺;小穗再排成穗状、总状或圆锥花序;具有小穗是莎草目莎草科和禾本科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分属的主要依据之一;

67 蔷薇果蔷薇属植物的果由多数分离的小瘦果聚生于壶状的肉质花筒内所形成的聚合果,如金樱子的果实;

68 瘦果由一心皮或多心皮雌蕊形成,常含一粒种子,种皮与果皮易分离;如向日葵、荞麦的果实;

69 颖果果实含一粒种子,成熟时果皮与种皮不易分离;如小麦等禾本科植物的果实;

70边缘胎座雌蕊由单心皮构成,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如蚕豆等的果实;

71 特立中央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子房1室,心皮基部向子房内伸突,成为特立于子房中央的中轴,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石竹等的果实;

72 分子系统学利用生物体内的基因组上的DNA序列差异来探索生物的系统演化关系的科学.

73 双受精作用花粉管到达胚囊后,其末端破裂,释放出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成为二倍体的受精卵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卵细胞,极核同时和二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叫做双受精;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特有现象;

74 无融合生殖在被子植物中,胚囊里的卵经受精发育成胚,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也有胚囊里的卵不

经受精,或者助细胞、反足细胞、甚至珠心细胞或珠被细胞直接发育成胚,这种现象叫做无融合生殖;无融合生殖可分为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和无孢子生殖三种类型;

75 四强雄蕊一朵花中具有六枚离生雄蕊,两轮着生;外轮两枚花丝较短,内轮四枚花丝较长;这种四长两短的雄蕊称为四强雄蕊;如十字花科植物的雄蕊;

76 传递细胞传递细胞是一些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胞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驶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

77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从一次分裂结束到另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叫做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78 内起源发生于器官内部组织的方式称为内起源;如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

79 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横向和径向壁上,有栓质化和木质化的带状增厚结构,成为凯氏带;

80 外始式某结构从外方向内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成为外始式;如根的初生木质部和根、茎的初生韧皮部的发育顺序是外始式;

81 侵填体木本植物多年生老茎中,早期的次生木质部导管和管胞失去输导租用;其原因之一,是由于

它们附近的薄壁组织细胞从纹孔处侵入导管或管胞腔内,膨大和沉积树脂、单宁、油类等物质,形成

部分地或完全阻塞导管或管胞腔的突起结构,这种突起物即侵填体;

82 同功器官器官形态相似、机能相同,但其构造与来源不同,称为同功器官;如山楂的刺为茎刺,是茎的变态,刺槐的刺为叶刺,是托叶的变态,二者为同功器官;

83 完全叶具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完全叶;例如月季、豌豆等植物的叶;

84 多胚现象一粒种子中具有一个以上的胚,称为多胚现象;多胚现象在裸子植物中普遍存在;在被子

植物中也会因无融合生殖或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中分裂成几个胚以及其他原因而出现多胚现象; 85无融合生殖在被子植物中,胚囊里的卵经受精发育成胚,着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也有胚囊里的卵不

经受精,或者助细胞、反足细胞、甚至珠心细胞或珠被细胞直接发育成胚,这种现象叫做无融合生殖;无融合生殖可分为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和无孢子生殖三种类型;

86 花粉败育由于种种内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有的植物散出的花粉或花粉不能正常地发育,起不到生殖的作用,这一现象称为花粉败育;

87 花芽分化花或花序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当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适宜的环境下,就转入生

殖生长,茎尖的分生组织不再产生叶原基和腋芽原基,而分化形成花或花序,这一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禾本科植物的花芽分化一般称为幼穗分化;

88 心皮心皮是构成雌蕊的单位,是具生殖作用的变态叶;一个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称单雌蕊,一个雌蕊由几个心皮联合而成,称复雌蕊合生雌蕊;

89 泡状细胞禾本科植物和其它单子叶植物叶上的上表皮上具有一些特殊的大型含水细胞,有较大的

液泡,无叶绿素或有少量的叶绿素,径向细胞壁薄,外壁较厚,称为泡状细胞;泡状细胞通常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的部位,在叶上排成若干纵行,在横切面上,泡状细胞排成扇形;

90 子房子房是被子植物花中的雌蕊的主要组成部分,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当传粉受精后,子房

发育成果实;

91 变态植物体由于功能的改变所引起的器官的一般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称为变态;如洋槐的托叶变为刺;

92 根蘖植物洋槐、白杨等木本植物的根上常生出许多不定芽,这些不定芽可以长成幼枝条,进行繁殖;这类植物称根蘖植物;

93 同源器官具有同一来源、而在形态上和功能上有显着区别的器官称为同源器官;例如马铃薯的块茎、毛竹的根状茎、葡萄的卷须等,它们形态和机能均不同,但都是来源于茎的变态;

94同功器官器官形态相似、机能相同,但其构造与来源不同,称为同功器官;如山楂的刺为茎刺,是茎的变态,刺槐的刺为叶刺,是托叶的变态,二者为同功器官;

95 繁殖植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必然通过一定的方式,以它本身产生新的个体来延续后代,这种现

象叫做繁殖;繁殖分为三大类型,即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又称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96 营养繁殖营养繁殖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某一部分和母体分离有时不立即分离,而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如马铃薯的块茎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即为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可分为自

然营养繁殖和人工营养繁殖;

97 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通过一类称为孢子的无性繁殖细胞,从母体分离后,直接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98 同功器官器官形态相似、机能相同,但其构造与来源不同,称为同功器官;如山楂的刺为茎刺,是茎的变态,刺槐的刺为叶刺,是托叶的变态,二者为同功器官;

99 根蘖植物洋槐、白杨等木本植物的根上常生出许多不定芽,这些不定芽可以长成幼枝条,进行繁殖;这类植物称根蘖植物;

100 单体雄蕊一朵花中雄蕊多数、花药分离,花丝彼此连合成一束或呈管状,这样的雄蕊称为单体雄蕊,如棉花的雄蕊;

101 四强雄蕊一朵花中具六枚离生雄蕊,两轮着生;外轮两枚花丝较短,内轮四枚花丝较长;这种四长

二短的雄蕊称为四强雄蕊;如十字花科植物的雄蕊;

102 花程式用符号和数字表示花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和相互关系,称为花和式又称花公式;

103 花图式花图式是指用图解表示一朵花的横切面简图,借以说明花的各部分的组成,排列和相互关系,也可以比较植物花的形态异同;花图式也就是花的各部在垂直于花轴的平面上的投影;

104 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无限花序又称总状花序或向心花序,其开花的的顺序是花轴下部的花先开,渐及上部,或由边缘开向中心,如油菜的总状花序;有限花序又称聚伞花序或离心花序,它的特点与无限花序相反,花序中最顶点

或最中心的花先开,渐及下边或周围,如番茄的聚伞花序;

105 子房子房是被子植物花中的雌蕊的主要组成部分,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当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

106 心皮心皮是构成雌蕊的单位,是具生殖作用的变态叶;一个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称单雌蕊,一个

雌蕊由几个心皮联合而成,称复雌蕊合生雌蕊;

107 花芽分化花或花序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当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适宜的环境下,就转入生殖生长,茎尖的分生组织不再产生叶原基和腋芽原基,而分化形成花或花序,这一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禾本科植物的花芽分化一般称为幼穗分化;

108 花粉败育由于种种内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有的植物散出的花粉或花粉不能正常地发育,起不到

生殖的作用,这一现象称为花粉败育;

109 雄性不育植物由于内在生理、遗传的原因,在正常的确自然条件下,也会产生花药或花粉不能正

常地发育、成为畸形或完全退化的情况,这一现象称为雄性不育;雄性不育可有三联单种表现形式:

一是花药退化;二是花药内无花粉;三是花粉败育;

110 丝状器被子植物胚囊内的助细胞中,一些伸向细胞中间的不规则的片状或指状突起,称为丝状器;丝状器是通过细胞壁的内向生长而形成,它们的作用使助细胞犹如传递细胞;具丝状器是助细胞结构

上最突出的特点;

111 双受精花粉管到达胚囊后,其末端破裂,释放出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成为二倍体的受

精卵,另一个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卵细胞、极核同时和二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叫做双受精;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特有现象;

112 无融合生殖在被子植物中,胚囊里的卵经受精发育成胚,着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也有胚囊里的卵不经受精,或者助细胞、反足细胞、甚至珠心细胞或珠被细胞直接发育成胚,这种现象叫做无融合生殖;无融合生殖可分为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和无孢子生殖三种类型;

113 多胚现象一粒种子中具有一个以上的胚,称为多胚现象;多胚现象在裸子植物中普遍存在;在被子植物中也会因无融合生殖或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中分裂成几个胚以及其他原因而出现多胚现象; 114 细胞和细胞学说

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单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细胞学说是德国植物学家和动物学家二人于1938-1939提出的;细胞

学说认为,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有的细胞是由细胞分裂和融合而来;卵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分裂而形成组织;细胞学说第一次明确的指出了细胞是一切动物和植物结构单位的思想,从理论上确立了细胞在整个生物界的地位,把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有机体统一了起来;

115 原生质和原生质体

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原生质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体是生活细胞内全部具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也即原生质体由由原生质构成;原生质体一般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原生质体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原生质体一词有时指去了壁的植物细胞;

116 细胞器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称细胞器;如各种质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微管等;

117 质体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储藏密切相关的细胞器,它是植物除细菌、真菌和蓝藻以外细胞特有的结构;尚未分化成熟的质体称为前质体;分化成熟的质体根据其颜色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三种类型;

118 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上同意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 119 细胞分化多细胞有机体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表现在内部生理变化和形态外貌变化两个方面;细胞分化使多细胞植物中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和效率;因此,分化是进化的表现;

120 染色质和染色体

当细胞固定染色体后,核质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部分,称为染色质;染色质是细胞中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电子显微镜下染色质显出一些交织成网状的细丝;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而变粗变短,成为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粗线状或棒状体,此即染色体;

121 分生组织种子植物中具分裂能力的细胞限制在植物体的某些部位,这些部位的细胞在植物体一生中持续地保持强烈的分裂能力,这种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分生组织根据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分生组织和次分生组织;

122 传递细胞传递细胞是一些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胞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

123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从一次分裂结束到另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叫做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M期;

124 器官器官是生物体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植物体内,一营养生长为主要功能的器官称为营养器官,如根、茎和叶;与生殖有密切关系的器官称为生殖器官,如花、果实和种子;

125 种子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是胚珠经过受精而发育形成的结构;种子一般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在种子植物中,有的植物种子中的胚乳在发育过程中被子叶吸收,成熟后的种子没有胚乳,叫做无胚乳种子,如大豆、黄瓜的种子;成熟后种子内有胚乳的叫做有胚乳种子,如小麦、玉米、蓖麻的种子;

126 幼苗种子萌发后有胚长成的独立生活的幼小植株,即为幼苗;不同植物种类的种子萌发时,由于胚体各部分,特别是胚轴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同,长成幼苗在形态上也不一样,可分为两类:子叶出土的幼苗和子叶留土的幼苗;

127 定根和不定根

凡是有一定生长部位的根,称为定根,包括定根和侧根两种;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才根,因此着生位置不固定,故称不定根;

128 直根系和须根系

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为直根系,如松、棉、油菜等植物的根系;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的

区分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的根系,称须根系,如禾本科植物稻、麦的根系;

129 本质部脊在根的横切面上,初生木质部整个轮廓呈辐射状,原生木质部构成辐射状的棱角,即木质部脊;每种植物的根中,木质部脊是相对稳定的;植物解剖学上依根内木质部脊数的不同,把根分为二

原型、三原型等;

130 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

平周分裂即切向分裂,是细胞分裂产生的新壁与器官表面最近处切线平行,子细胞的新壁为切向壁;平周分裂使器官增粗;广义的垂周分裂还包括横向分裂;横向分裂产生的新壁为横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伸长;

131 初生生长初生组织和初生结构

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三个阶段产生各种成熟组织;这整个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初

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处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由初生组织共同组织成的结构即初生结构,如根的

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

132 凯氏带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长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为一圈,称凯氏带;凯氏带在根内是一个对水分和溶质运

输有着重要作用的结构;凯氏带是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的;

133 通道细胞单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大多五面增厚,只有少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保持初

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具有凯氏带,但壁不增厚,这些细胞称为通道细胞;通道细胞起着皮层与维

管柱间物质交流的作用;

134 内起源发生于器官内部组织的方式称为内起源或内生源;如,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

135 根瘤与菌根根瘤和菌根是种子植物与微生物见的共生关系现象;根瘤是豆科或豆目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植物如凯木、木麻黄属等根部的瘤状突起;它是由于土壤中根瘤细菌侵入根的皮层中,引起细胞

分裂和生长而形成的;根瘤细菌具有固氮作用,与具根瘤植物有着共生关系;菌根是某些土壤中的真菌与种子植物根形成的共生结合体;由于菌丝侵入的情况不同分为外生根菌丝分布于根细胞的间隙,并

在根表面形成套状结构和内声菌根菌丝侵入根细胞内;菌根和种子植物的共生关系是:真菌将所吸收的水分、无机盐类和转化的

有机物质,供给种子植物,而种子植物把它所制造和储藏的有机养料供给真菌;

136 不活动中心根的顶端分生组织的最前端的一细胞分裂活动较弱的区域,称为活动中心;不活动中

心的细胞中,合成核酸、蛋白质的速率低,细胞核、核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较小,线粒体也少; 137 芽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即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芽有各种类型;如按着生位置分为定芽包括顶芽和腋芽和不定押;按芽鳞的有无分为鳞芽和根芽;按其性质分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按其生理状况分为活动芽与休眠芽;

138 芽鳞痕鳞芽开展时,外围的芽鳞片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称为芽鳞痕;芽鳞痕的形状和数目因植物而异,是识别植物和进行植物分类的依据之一;

139 藤本植物有缠绕和攀缘茎的植物统称为藤本植物;依茎的性状,藤本植物分为木质藤本如葡萄、

忍冬和草质藤本如菜豆、旱金莲;

140 分蘖和蘖位禾本科植物地面上或近地面上的分蘖节根状茎节上产生腋芽,以后腋芽形成就不定根的分枝,这种方式的分枝称分蘖;分蘖上又可以继续形成分蘖,依次形成一级分蘖、二级分蘖,一此类推,分蘖有高蘖位和低蘖位之分;所谓蘖位,就是分蘖生在第几节上,这个节位即蘖位;蘖位越低,分蘖

发生越早,生长期越长,抽穗结实的可能性就越大;

141外始式和内始式

某结构成熟的过程是向心顺序,即从外方向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称为外始式;如跟的初生木质部和根、茎的初生韧皮部的发育顺序是外始式;反之,成熟过程是离心顺序,即由内方向外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是内始式,如茎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顺序是内始式;

142 髓射线髓射线是茎中维管束见的薄壁组织,也称初生射线,由基本分生组织产生;在次生生长中,

起长度加长,形成本分次生结构;脊射线位于皮层和髓之间,有横向运输的作用,也是茎内储藏营养物

质的组织;

143 束中形成层在茎的维管束中,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有一层具潜在分生能力的组织,称为束中形成层;束中形成层与位于维管束之间的束间形成层一起连成环形的形成层;

144 年轮和假年轮

年轮也称生长或生长层;在木材的横切面上,次生木质部呈若干同心环层,每一环层代表一年中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在有显着季节性气候的地区中,不少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在正常情况下,没年性车工内一轮,因此习惯上称为年轮;每一年轮包括早材和晚材两部分;由于外界气候异常或虫害的影响,出现多次寒暖或叶落的交替,造成树木内形成层活动盛衰起伏,使树木的生长时而受阻,时而服苏,因此在一个生

长季节中不只产生一个年轮,这即假年轮;

145 树皮

树皮是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在较老的木质茎上,树皮包括木栓及它外方的死组织统称外

树皮和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如果存在及韧皮部统称内树皮;

146 补充组织树木的枝干上,皮孔一般产生于原来气孔的位置,气孔内方的木栓形成层不形成木栓细胞,而形成一些排列疏松、具有发达的胞间隙,近似球形的薄壁组织细胞,它们以后栓化或非栓化,称

为补充组织;随着补充组织的逐步增多,向外突出,形成裂口,即皮孔

147 侵填体木本植物多年生老茎中,早期的次生木质部即心材导管和管胞失去输导作用;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它们附近的薄壁组织细胞从纹孔处侵入导管或管胞腔内,膨大和沉积树脂、丹宁、油类等植物,形成部分地或完全地阻塞导管或管胞腔的突起结构,这种突起即侵填体;

148 环髓带有些植物如椴树属的髓,它的外方有小型壁厚的细胞,围绕着内部大型的细胞,二者界限分明,这外围区,称环髓带,有称髓鞘;

149淀粉鞘有些植物如旱金莲、南瓜等茎的皮层最内层,即相当于内皮层处的细胞,富含淀粉,因此称为淀粉鞘;淀粉鞘包着维管柱的外围,可作为皮层与维管柱的“分界线”;

简答题

2 简述分生组织细胞的特征;

答:组成分生组织的细胞,除有持续分裂能力为其主要特点外,一般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相对

较大,细胞质浓厚;通常缺少后含物,一般没有液泡和质体的分化,或只有极小的前液泡和前质体存在;分生组织的上述细胞学特征也会出现一些变化,如形成层细胞原生质体高度液泡化;木栓形成层细胞中可以出现少量的叶绿体;某些裸子植物中,其顶端分生组织的局部细胞可能出现厚壁特征;

3 肥大的直根和块根在发生上有何不同

答:肥大的直根即肉质直根主要由主根发育而成,一株上仅有一个肉质直根,其“根头”指茎基部分,上面着生叶;“根颈”指由下胚轴发育来的无侧根部分;“本根”指直根的主体,由主根发育而成;

而块根主要是由不定根或侧根发育而成;因此,在一株上可形成多个块根;

4 在观察叶的横切面时,为什么能同时观察到维管组织的横面观和纵面观

答:对具有网状脉的叶和具有侧出平行脉的叶进行横切,对于叶中主脉而言是横切,叶横切面上呈现

出叶脉中维管组织的横面观;对于侧脉则是纵切,叶横切面上呈现侧脉维管组织的纵面观;所以叶横

切面上可同时观察到维管组织的横面观和纵面观;

5 叶的表皮细胞一般透明,细胞液无色,这对叶的生理功能有何意义

答:叶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的光合作用是在叶表皮以下的叶肉细胞内进行;光合

作用需要光能;叶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利于日光透过;日光为叶肉细胞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6 一般植物叶下表面气孔多于上表面,这有何优点沉水植物的叶为什么往往不存在气孔

答:气孔与叶的功能密切相关;气孔既是叶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又是水分蒸腾的通道;叶下表面避开日光直射,温度较上表面为低,因而气孔多位于下表皮,以利于减少水分的蒸腾;其次当光线很

强时,叶表面气孔关闭,叶下表面气孔仍开张,以进行气体交换,促进光合作用,使植物能充分利用光能;所以气孔多分布于叶下表皮上;由于气孔的功能是控制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沉水植物叶在水中无法

进行蒸腾作用,溶于水中的气体也不适应于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若沉水植物叶具有气孔,叶中通气组织内的气体可能通过气孔而散失,所以一般来说气孔对于沉水植物的叶无生理意义;

7 C3植物和C4植物在叶的结构上有何区别

答:c4植物如玉米、甘蔗、高粱,其维管束鞘发达,是单层薄壁细胞,细胞较大,排列整齐,含多数较大叶绿体;维管束鞘外侧紧密毗连着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这种“花环”结构是c4植物

的特征;C3植物包括水稻、小麦等,其维管束鞘有两层,外层细胞是薄壁的,较大,含叶绿体较叶肉细胞中为少;肉层是厚壁的,细胞较小,几乎不含叶绿体;C3植物中无“花环”结构,且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很少,这是c3植物在叶片结构上的特点;

8 松针的结构有何特点

答:松针叶小,表皮壁厚,气孔内陷,叶肉细胞壁向内褶叠,具树脂道,内皮层显着,维管束排列于叶的

中心部分等,都是松属

针叶的特点,也表明了它具有能适应低温和干旱的形态结构;

9 被子植物的茎内有导管,同时它们也有较大的叶,两者间是否存在着联系

答:被子植物叶较大,因而具有较大的受光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同时也使蒸腾作用加强;通过叶片

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有根部吸收,并通过根、茎木质部运输至叶;叶片具很强的蒸腾作用,木质部的运输能力也相应强,因为被子植物的输水分子,管胞之间通过纹孔传递水分,且管径较小,输水效率较低;而导管分子之间靠穿孔直接沟通,管径一般较管胞粗大,所以具较高效率的输导能力与叶片很强的蒸

腾作用相适应,所以被子植物茎内有导管与其较大的叶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10 肥大的直根和块根在发生上何不同

答:肥大的直根即肉质直根主要由主根发育而成;一株上仅有一个肉质直根,其“根头”指茎基部,上面着生叶;“根须”指由下胚发育来的无侧根部分;“本根”指直根的主体,由主根发育而成;而块

根主要是由不定根或侧根发育而成;因此,在一株上可形成多个块根;另外,它的组成中完全由根的部

分构成;

11 如何从形态特征来辩别根状茎是茎而不是根

答:根状茎横卧地下,外形较长,很象根;但根状茎仍保留有茎的特征,即有叶已退化、叶腋内有腋

芽、有节;根据这些特征,容易和根区别;_

12 棉花整枝打杈时,怎样区分果枝和营养枝

答:1棉花植株上有两种分枝方式: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枝;2单轴分枝的枝通常是营养枝,合轴分枝

的枝是开花结果的果枝;如何区分果枝和营养枝的问题即成为如何区分合轴分枝和单轴分枝的问题;3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枝的特征;4单轴分枝的枝多位于植株下部;

13 简述嫁接的生物学原理;

答:嫁接是一种在生产上应用很广的繁殖措施,其生物学原理是,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当砧木和接穗削面的形成彼此接触时,由于接穗与砧各自增生新的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填满砧穗之间的空隙,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形成维管组织,将接穗与砧木连接在一起,嫁接苗就活了;砧没和嫁接的亲和力是嫁接成活的基本条件;一般亲缘关系愈近,亲和力愈强,所以品种间嫁接较容易成功;

14 花托的形态变化如何使子房和花的其他部分的位置也发生相应地变化由此而引起的具有不同子

房位置的花的名称各是什么

答:被子植物的花托形态多样;花托凸起呈球形或呈圆柱状是原始类型,在此类花托上雌蕊群、雄蕊群、花被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有些植物的花托呈扁平,雌蕊位于花托中央部位且略高于雄蕊群和花被;当花托呈球形、圆柱状或其它形式的突起时,或花托呈扁平时,雌蕊着生位置高与其它部分,这样的子房位置称子房上位,这样的子房称上位子房,这样的花称下位花;当花托中央凹陷,花托杯状,花被和雄蕊群生于杯状花托隆起的四周边缘,雌蕊群的子房生于花托的底上,子房壁不与花托壁愈合,这类子房的位置仍为上位,这类花称为周位花;当花托呈深陷的杯状,子房着生与花托杯底,子房壁下半部与花

托愈合,其余部分与

花托分离,而雄蕊群与花被生于子房上半部周围的花托完全愈合,仅留花柱和柱头突出于花托花托外时,则子房下位,这类子房称下位子房,这类花因雄蕊群与花被生于子房上方而称上位花;综上所述由

于花托具各种形态及花托与子房壁离合情况不同,被子植物出现了上位子房下位花、上位子房周位花、半下位子房周位花和下位子房上位花四种类型;

15 豆科植物为什么能够肥田

答:豆科植物根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根瘤能将大气中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的游离氮转变成可利

用的氮素;根瘤留在土壤中可提高土壤肥力,所以一些豆科植物如紫云英、三叶草等常作绿肥,也常见将豆科植物与农作物间作轮栽;

16 较大的苗木,为什么移栽时要剪去一部分枝叶水稻大田移栽后, 为什么常有生长暂时受抑制和

部分叶片发黄的现象

答:植物移栽,即使是带土移栽,都会使根尖、根毛受损;根尖、根毛受损,根系吸收水分、无机盐能

力下降,地上部分生长发育受影响,故水稻大田移栽后,常有生长暂时受抑制和部分叶片发黄的现象;

苗木移栽时,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消耗,缓解因根系受损伤而水分供应不足的矛盾,可采取剪去一部分枝叶的措施;

17 对不同类型的幼苗,播种时注意什么

答:1幼苗的类型;2对于子叶出土幼苗的种子宜浅播;3对于子叶留土幼苗的种子可稍深播,但深度要适当;

18 什么是人工营养繁殖在生产上适用的人工营养繁殖有哪几种人工营养繁殖在生产上的特殊意义

是什么

答: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植物营养繁殖这一特性,采取各种措施使植物繁殖,这称为人工营养繁殖;在生产上使用的方法常为分离、扦插、压条和嫁接;人工营养繁殖在生产商店特殊意义表现在如下方面:1加速植物繁殖;例如林业上常用砍伐过的树干基部或老根产生不定芽所形成的萌生苗来达到森林更新的目的;老树庞大的根系是萌生苗的生长超过实生苗种子繁殖产生若干倍;2改良植物品种;例如通过嫁接可增强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害能力等;3保存植物的优良品系;有些用种子繁殖易产生变异的植物苹果、梨,可用扦插或嫁接的方法来保存优良品系;4对于不能产生种子的果树如香蕉、一

些柑桔和葡萄品种,可采用分离或嫁接等方法进行繁殖;

19 什么是“项端优势”在农业生产上如何利用举例说明;

答:1顶端优势的定义;2顶端优势的利用:如栽培黄麻;3顶端优势的抑制,如树和棉花的合理修剪,适时打顶;

34 试比较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答:1三者共同共同点为: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成熟区表皮具有根毛,皮层有外皮层和内皮层,维管柱有中柱鞘;初生维管组织的发育顺序、排列方式相同; 2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不同之处在于:a维管组织的成分有差别,裸子植物初生木质部无导管,而仅具管胞,初生韧皮部无筛管和

伴胞而具筛胞;B松杉目的根在初生维管束中已有树脂道的发育;3单子叶植物与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在根的初生结构上的差别是:内皮层不是停留在凯氏带阶段,而是继续发展,成为五面增厚木质化

和栓质化,仅少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仍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具凯氏带,但壁

不增厚,此为通道细胞;

35 试比较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答:1三者均具表皮、皮层和维管组织,薄壁组织;2裸子植物茎初生结构的特点:a与双子叶植物茎一样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b与被子植物的差别:初生木质部含管胞而无导管,初生韧皮部含筛胞而无筛管、伴胞;车声结构阶段很短暂,无终生停留在初生结构的草质茎;3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在茎初生结构上的区别为:a茎无皮层与维管柱之分,而具基本组织和散布其间的维管束;木质部与韧皮部外具维管束鞘;B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无束中形成层;

36 试比较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答:1二者共同之处: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形成层长期存在,产生次生结构,使茎逐年加粗,并有显着的生长轮;2二者不同之处:a多数裸子植物茎的次生木质部由管胞、木薄壁组织和射线所

组成,多无导管,无典型的木纤维;b裸子植物的次生韧皮部有筛胞、韧皮薄壁组织和射线组成,一般无筛管、伴胞和韧皮纤维;C有些裸子植物茎的皮层、维管柱中常具树脂道;

37 根据内部解剖, 对于一个成熟的双子叶植物草质茎和一个成熟的单子叶植物草质茎进行比较;

提示:二者均停留在初生结构阶段;二者之比较,相当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初生结构之比较,故可参看35题的答案要点;

38 简述水分从土壤经植物体最后通过叶蒸发到大气中所走的路程;

答: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历程主要是由维管系统上升;所走路程可表示为: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根

皮层→内皮层→根木质部→茎木质部→叶柄木质部→各级叶脉木质部→叶肉细胞→细胞间隙→孔下

室→气孔-→大气

39 简述根、茎、叶主要功能的异同;

答:三者担负着植物体的营养生长,为营养器官;1三者不同点:主要生理功能各不相同;根的主要生理功能,首先是吸收作用,其次是固着和合成的功能;茎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导作用和支持作用;叶

的主要生理功能,首先是光合作用,其次是蒸腾作用;2三者相似之处:根和茎均具有储藏和繁殖作用;叶也有吸收作用,少数植物的叶还有繁殖能力;维管系统把根、茎、叶三者连成一个整体,三者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流,故三者均有输导作用;在特殊例子中,植物叶退化,而由茎行使光合作用的功

能;鳞茎中的鳞叶也具储藏作用;茎卷须和叶卷须是一对同功器官;

40 侧根、叶、腋芽、不定根、不定芽的起源方式各是什么

答:1内起源者有:侧根、不定根和不定芽; 2外起源者有:叶、侧芽、不定根和不定芽;

41 试述根内皮层和中柱鞘的结构和功能;

答:1根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或五面增厚,这对根的吸收作用具有特殊意义,即控制根的物质转运; 2根的中柱鞘多为一层细胞,也有具多层细胞的;根的中柱鞘细胞能恢复分生能力,产生侧根、形成层、木栓形成层、不定芽、乳汁管和树脂道;

42 什么是髓射线什么是维管身材线二者有哪些不同

答:二者在茎横切面上均呈放射状排列,均具横向运输和储藏作用;但在起源、位置、数量上不同; 1髓射线位于初生维管组织之间,内连髓部,外通皮层,在次生生长以前是初生结构,虽在次生结构中能

继续增长,形成部分次生结构,但数目不变;2维管射线由木射线与韧皮射线组成,由形成层产生,为次生结构,数目随茎增粗而增加,后形成的射线较短;

43 区别如下名词: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柱、中柱和维管系统

答:维管组织是植物中形成维管系统的特化的输导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两种复合组织; 2维管束为成束状的维管组织;根中的初生维管组织即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各自成束,而茎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内外并列,共同组成维管束;茎中维管束根据有无束中形成层而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

维管束;根据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排列方式的不同而分为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周韧维管

束和周木维管束四类; 维管柱指茎或根中皮层以内的部分,包括维管束和薄壁组织;单子叶植物茎中多无维管柱; 中柱:过去把维管柱称中柱;但因为多数植物的茎与根不同,不存在内皮层和中柱鞘,皮层与中柱间的界限不易划

分,现多用维管柱取代中柱一词; 维管系统是连续地贯穿与整个植物体内的维管组织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组织系统;

44 区别如下概念:年轮、生长轮、假年轮、早材、晚材、春材、秋材、心材、边材、无孔材、环孔材、散孔材、半环孔材

答:年轮也称生长轮;次生木质部在一年内形成一轮显着的同心环层即为一个年轮;若一年内次生木质部形成一轮以上的同心环层,则为假年轮; 一个年轮中,生长季节早期形成的称早材,也称春材,在生长季节后期形成的为晚材,也称夏材或秋材;二者细胞类型、大小、壁结构有区别;具数个年轮的次生木质部,其内层失去输导作用,产生侵填体,为心材;心材外围的次生木质部为边材,具输导作用;心材逐年加粗,而边材较稳定; 无孔材裸子植物的次生木质部横切面上没有大而圆的导管腔,其木材称无孔材; 双子叶植物次生木质部具大而圆的导管腔;有些树种的木材,在一个生长轮内,早材的导管腔比晚材的导管腔大得多,导管比较整齐地沿生长轮环状排列;反之,早材与晚材导管腔相查差不大,称散孔材;介于环孔材和散孔材之间的称半环孔材或半散孔材;

45 什么是根瘤、菌根它在植物此种和育苗工作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1根瘤和菌根的定义;2根瘤和菌根对植物的意义;3在植物引种和育苗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因根瘤和真菌对与之共生的植物有选择性能,故在引种一种植物时,需同时引进能与之共生的菌种,在有关植物的育苗、造林中,应预先在土壤中接种特定的真菌或根瘤菌,或事先让种子感染之,以保证植物良好的生长发育;

46 C3植物和C4植物叶的结构上有何区别

答:c4植物如玉米、甘蔗、高粱,其维管束鞘发达,是单层薄壁细胞,细胞较大,排列整齐,含多数较大叶绿体;维管束鞘外侧紧密毗连着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这种“花环”结构是c4植物的特征;C3植物包括水稻、小麦等,其维管束鞘有两层,外层细胞是薄壁的,较大,含叶绿体较叶肉细胞中为少;肉层是厚壁的,细胞较小,几乎不含叶绿体;C3植物中无“花环”结构,且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很少,这是c3植物在叶片结构上的特点;

47 松针的结构有哪些特点有何适应意义

答:松针叶小,表皮壁厚,气孔内陷,叶肉细胞壁向内褶叠,具树脂道,内皮层显着,维管束排列于叶的中心部分等,都是松属针叶的特点,也表明了它具有能适应低温和干旱的形态结构;

48 试述旱生植物叶和沉水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上有何不同

答:旱生植物叶对干旱高度适应;适应的途径有二:一是叶小,以减少蒸腾面;二是尽量使蒸腾作用受阻,如叶表多茸毛,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有些种类表皮常由多层细胞组成,气孔下陷或限于局部区域,栅栏组织层数往往教多,而海绵组织和胞间隙却不发达;2沉水植物则对水环境高度适应;水环境多水少气光较弱;因环境中充满水,故陆生植物叶具有的减少蒸腾作用的结构,在沉水植物叶中已基本不复存在,如表皮细胞薄,不角质化或角质化程度轻,维管组织极度衰退;因水中光线较弱,叶为等面叶;因水中缺气,故叶小而薄,有些植物的沉水叶细裂成丝状,以增加与水的交换面,胞间隙特别发达,形成通气组织;

49 概述被子植物花的演化;

提示:从花各部分的数目、排列方式、对称性和子房位置等四方面的变化加以概述;

50 列表比较虫媒花和风媒花的差异;

提示:从花序、花冠、气味和蜜腺、花粉、柱头等方面加以比较;

53 简述被子植物的有性世代;

提示:1有性世代的定义;2从减数分裂产生小孢子到花粉管释放二精子、减数分裂产生大孢子到成熟胚囊形成两条线分别叙述,以双受精开始作为有性世代的结束;

54 双受精后一朵花有哪些变化简述双受精的生物学意义;

提示:1有性世代的定义;2从减数分裂产生小孢子到花粉管释放二精子减数分裂产生大孢子到成熟胚囊形成两条线分别叙述,以比双受精开始作为有性世代的结束;

55 试述单孢型胚囊的发育过程;

提示:从如下三方面叙述双受精后一体花有哪些变化:a.子房壁—>果皮;b.胚珠—>种子,包括珠被—>种皮,受精卵—>胚,受精极核初生胚乳核—>胚乳;c.花中子房以外的部分或枯萎,或宿存并随果

实增大而增大如柿树的花萼,或参与果皮的形成,如下位子房上位花中的花筒或花托;

56 为什么竹材可作建筑材料

答案要点:1大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2单核胚曩的形成核分裂;38核胚曩的形成质分裂及细胞定位;4具7个细胞的成熟胚曩形成;

57 观察一块木板,怎样才能说明它是由树干中央部分锯下来的

答:由树干中央部分锯下的木板上应显示出维管射线的高度和长度,射线应呈砖墙状;

58 一棵“空心”树,为什么仍能活着和生长

答:“空心”树遭损坏的是心材,心材是已死亡的次生木质部,无输导作用;“空心”部分并未涉及具输导作用的次生木质部,并不影响木质部的输导功能,所以“空心”树仍能存活和生长;但“空心”树易为暴风雨等外力所摧折;

59 从树木茎干上作较宽且深的环剥,为什么导致多数树木的死亡

答:环剥过深,损伤形成层,通过形成层活动使韧皮部再生已不可能;环剥过宽,切口处难以通过产生愈伤组织而愈合;韧皮部不能再生,有机物运输系统完全中断,根系得不到从叶运来的有机营养而逐渐衰亡;随着根系衰亡,地上部分所需水分和矿物质供应终止,整株植物完全死亡;此例说明了植物地上

部分和地下部分相互依存的关系;

60 为什么说苔藓植物是由水生植物到陆生植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A.初步适应陆生生活条件的特征; 1植物体表面具一层角质层,可以减少蒸腾; 2产生了假根,具有固着作用和一定的吸收能力; 3大多有了一定的拟茎叶分化和一定的组织分化,能使植物体直立在陆地上;枝叶能在空中伸展,扩大光合作用的面积; 4性器官外围有不育性的细胞为之保护; 5合子不离开母体,吸收母体营养发育为胚,并受到母体的保护; 6孢子无鞭毛而有细胞壁,能耐干燥,孢子细小,散布不借水而借助于空气,而且孢子囊升入空气中,产生弹丝或蒴齿有助于孢子的散布; B.仍保留部分水生生活特征: 1植物体组织分化程度不高,体内无维管组织,输导能力不强;2没有真根,水分和

无机盐常靠叶片来直接吸收; 3精子具鞭毛,借水的作用才能与卵结合; 这些特征限制了苔藓植物向陆生生活发展,仅生长于潮湿地;

61 为什么说蓝藻是藻类的原始类群

蓝藻的原始性表现在如下方面: 1原核,无真核,为原核生物; 2无载色体和其它细胞器; 3叶绿素仅含叶绿素a; 4未发现有性繁殖,主要通过细胞直接分裂的方法进行营养繁殖,丝状体类型可断裂繁殖;

62 藻类植物有性生殖有几种方式,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如何

有性生殖有同配、异配和卵配三种方式, 1同配生殖:在形状、大小、结构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这种类型根据相结合的配子来自同一母体或不同母体而分为同宗配合或异宗配合,如衣藻既有同宗配合,也有异宗配合,盘藻为异宗配合;异宗配合比同宗配合在细胞分化上要进化些; 2异配生殖;在形状和结构上相同,但大小和运动能力不同,大而运动迟缓的为雌配子、小而运动能力

强的为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为异配生殖,如空球藻; 3卵式生殖: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的配子,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精卵结合称为卵式生殖:如海带;从有性生殖进化的过程来看,同配生殖是最为原始的,异配生殖其次,卵式生殖最为高等;

63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A.相同点; 1无性生殖产生孢子; 2生殖器官为多细胞结构,外层为不育性细胞.起保护作用;有性生殖器官均为精子器和颈卵器; 3有性生殖方式为卵式生殖; 4精子具鞭毛,受精过程摆脱不了水的束缚,因此,一般生长在阴湿地方; 5减数分裂均为居间减数分裂; 6具明显的异型世代交替; 7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胚;

B.不同点:1孢子体:苔藓植物孢子体一般分为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 蕨类植物孢子体一般有根、茎、叶的分化、除少数原始种类只有假根外,蕨类植物产生了真正的根和由较原始的维管组织构成的输导系统;叶常有孢子叶和营养叶之分; 2配子体:苔藓植物配子体为叶状体或拟茎叶体; 蕨类植物配子体,原始种类呈圆柱状或块状,无叶绿体,通过菌根吸取养料;大多数蕨类配子体具背腹性的绿色叶状体; 3配子体与孢子体关系:苔藓植物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寄生或半寄生在配子体上,配子体能独立生活,且比孢子体发达;蕨类植物孢子体和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且孢子体比配子体发达; 4原丝体:苔藓植物生

活史中具原丝体阶段;蕨类植物无原丝体阶段,有原叶体阶段; 5孢子:苔藓植物一般为同型孢子;蕨类植物既有同型孢子又有异型孢子

64 简述孢子植物中,世代交替、胚和维管组织的出现在植物演化过程中的意义;

A.世代交替3分:因为植物一般都不能运动,行固着生活,只有产生数量多和适应性强的后代,才能维持种族的繁衍和发展;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的交替,一方面可借数量多的孢子大量繁殖后代,同时也在有性世代中由于配子的结合丰富了孢子体的遗传基础,加强其适应性,从而更加保证了植物种族的繁衍和发展;胚2分;胚是由受精卵发育的幼小植物体的雏形,胚在形成过程中由母体提供营养,并得到母体的更好保护,对于植物界在陆生环境中繁衍后代具有重要意义,是植物界系统演化中的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之一;

维管组织2分:从蕨类植物开始,植物界出现子维管组织,对于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运输的机能和效率

大大提高了,同时也增强了支持作用.对于适应陆生环境具重大意义;

65 什么叫孢子,请你写出在孢子植物中所学过的孢子名称来至少15种;所有孢子的核相均为单倍体吗若不是,请举三例;

A.孢子的概念:无性生殖的生殖细胞称孢子;或者说植物所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细胞称孢子;1分

B.孢子植物的孢子名称:厚壁孢子、外生孢子、内生孢子、游动孢干,静孢子、似亲孢子、复大孢子、四分孢子、壳袍子、果袍子、单抱子、芽生孢子、节孢子粉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5分

C.孢子的核相一般为单倍体,但也有二倍体的,如复大孢子、接合孢子、卵孢子,这些孢子虽有“孢子”之名,但性质上为合子;此名词之续用,有历史及习惯上的原因;前人对孢子的理解较广泛,兼用于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的细胞.现代则只用于无性生殖的细胞;2分

66 分别简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具世代交替类型中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关系;

A.藻类:同形世代交替类型中,孢子体和配子体一样发达;异形世代交替类型中,一种是孢子体占优势,另一种是配子体占优势;藻类植物的孢子体和配子体能独立生活;3分

B.苔藓植物:为异形世代交替,配子体比孢子体发达,孢子体寄生或半寄生在配子体上;分 C.蕨类植物:为异形世代交替,一般是孢子体比配子体发达,但也有极少数种类为配子体占优势,配子体和孢子体均能独立生活;分

67 藻类植物有哪些主要特征

1藻体基本上都没有根、茎、化的分化,仅少数高等藻类具初步的组织分化和类似根、茎、叶的构造.分 2含有叶绿素等各种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几乎全为自养植物;1. 5分 2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结构,仅极少数为多细胞结构,但每个细胞都形成孢子或配子,其外无不育的细胞层包围;分 4

合子或受精卵不在性器官中发育为多细胞的胚;分 5生态习性多种多样,绝大多数为水生,少数为气生;1分

68 根据减数分裂发生时间不同藻类生活史可分为哪三种基本类型,并各举一例;

由于减数分裂发生时间的不同,藻类生活史基本上可分为3种类型

A,减数分裂在合子萌发时发生合子减数分裂:在生活史中仅有1种单倍体植物,无二倍体植物,合子是唯一的二倍体阶段,因此只有核相交替,无世代交替;如衣藻;2分

B.减数分裂在配子囊形成配子时发生配子减数分裂:在生活史中仅有1种二倍体植物,无单倍体植物,配子是唯一的单倍体阶段,因此,只有核相交替,无世代交替.如鹿角菜;2分

C.减数分裂在二倍体的植物体产生孢子时发生居间减数分裂:在生活

史中,有2种或3种植物体,即单倍体植物和双倍体植物,单倍体的配子体进行有性生殖,产生配子,二倍体的孢子体进行无性生殖形成孢子,从合子开始到减数分裂发生这段时期为无性世代,由孢子开始

一直到配子形成,这段时期为有性世代;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交替进行,因此,既有核相交替,又有世代交替;3分世代交替根据孢子体和配子体在形态构造上的情况分为同形世代交替和异形世代交替;如石莼为同形世代交替,海带为孢子体占优势的异形世代交替,萱藻为配子体占优势的异形世代交替;1

69 试列表比较松科、杉科和柏科的不同点;

答:松、杉、柏三科以叶形、叶和珠鳞着生方式、种鳞和苞鳞的离合情况及每种鳞所具有种子数而

相互区别;下表将此三科从这四方面加以比较;

松科:叶形:针形或条形;叶及种鳞排列方式:螺旋状;种鳞与苞鳞离合情况:离生;每种鳞具种

子数:2;

杉科:叶形:披针形、钻形、条形或鳞状;叶及种鳞排列方式:螺旋状排列水杉例外;种鳞与苞鳞

离合情况:半合生;每种鳞具种子数:2-9;

柏科:叶形:鳞形或刺形;叶及种鳞排列方式:交互对生或轮生;种鳞与苞鳞离合情况:完全合

生;每种鳞具种子数:1至多粒;

70 为什么说买麻藤纲是裸子植物中最进化的类型

裸子植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主要演化趋势是:植物体茎干由不分枝到多分枝,孢子叶由散生到聚生

成各式孢子叶球,大孢子叶逐渐特化;雄配子体由吸器发展为花粉管;雄配子由游动的、多纤毛精子,发展到无纤毛的精核;颈卵器由退化发展到没有等等;在这各个方面的演化方向上,买麻藤纲均处于

进化地位,尤其是买麻藤纲植物茎内次生木质部具有导管,孢子叶球有类似花被的盖被,胚珠包裹于盖被内,许多种类有多核胚囊而无颈卵器,这些特征是裸子植物中最进化的性状;所以买麻藤纲是裸子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

木兰科

落叶或常绿乔木、灌木或藤本;单叶互生,全缘或前裂;托叶大,托叶环;花托伸长或突出;花

被花瓣状,常萼瓣不分,花被片6至多数,每轮3片;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花托的下半部;雌蕊由单心皮组成,心皮1至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花托的上半部;每

个心皮内有胚珠1至多数;果实为聚合蓇突果;种子有丰富的胚乳;花程式:;P6-15;A∞;G∞代表植物:广玉兰荷花玉兰、白玉兰、紫玉兰、白兰花、马褂木

毛茛科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互生,少数对生,单叶掌状或羽状分裂或复叶;无托叶;花两性,辐射对

称或两侧对称,单生或排列成聚伞、总状或圆锥花序;萼片3至多数,常成花瓣状,有时早落,

或基部延长成距;花瓣3至多数,或缺;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雌蕊由

单心皮组成,分离少数合生,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每个心皮内有胚珠1至多数,花柱

和柱头单一;果实为蓇突果、瘦果,极少为浆果、蒴果,花柱常宿存;种子有胚乳;

花程式:;K3-∞;C3-∞;A∞;G∞-1

代表植物:牡丹、芍药、黄连、乌头

蔷薇科

1草本、灌木或乔木,常有刺及明显的皮孔;2叶互生,稀对生,复叶或单叶,托叶常附生于叶柄上而成对;3花常两性,辐射对称;花托扁平、凸起或凹陷;4花被与雄蕊常愈合成1碟状、钟状、杯状、坛状或圆筒装的花筒常被称为萼筒或花托筒,其边缘着生花萼、花冠和雄蕊;花

筒与子房分离或联合;5萼片通常4~5或有副萼片;6花瓣常4~5,少数无花瓣,覆瓦状排列;7雄蕊常多数,花丝分离;8雌蕊由1至多数心皮组成,心皮分离或合生;子房上位、周位或下

位;每室有1至数个胚珠;花柱分离或合生,顶生、侧生或基生;9果实为核果、梨果、蓇葖

果或瘦果,少数为蒴果;10种子无胚乳;

绣线菊亚科

木本;常无托叶,心皮通常5个偶12至1分离或基部联合,蓇葖果,少蒴果;

花程式;;K5;C5;A ∞;G∞

蔷薇亚科

木本或草本;叶互生,托叶发达;周位花;心皮多数,分离,着生于凹陷或突出的花托上,子房上位,每心皮含胚珠2-1个;聚合瘦果蔷薇果;

;;K5;C5;A ∞;G∞

苹果亚科

木本;有托叶;心皮2-5,分离,多数与杯状花筒之内壁结合成下位子房,或部分结合为子房半

下位;每室有胚珠2-1个;梨果;

花程式;;K5;C5;A ∞; 2-5:2-5

李亚科

木本;单叶,有托叶,叶基常有腺体;花筒凹陷成杯状,心皮1,上位子房,胚珠2个;核果;内含1粒种子;

花程式;;K5;C5;A ∞;G1:1

豆科——蝶形花亚科

1木本至草本,常有根瘤;2单叶或复叶,互生,有托叶,叶枕发达;3花两侧对称,成总状或圆锥花序,顶生、腋生或对叶着生,少有单生或2、3簇生;4花萼5裂,具萼管;5蝶形花冠,花瓣下降覆瓦状排列;最上方1片为旗瓣,位于最外方;两侧的2片比较小,称翼瓣;下面2片连合或分离,成为龙骨瓣;6雄蕊10,常为二体雄蕊,成9与1或5与5的两组,也有10个全部联成单体雄蕊或全部分离的;7雌蕊1心皮,1室,每室有多数胚珠;边缘胎座;子房上位;花柱1,通常向上弯曲;柱头头状,顶生或偏斜;8果实为荚果,通常长线形或有其他不同形状,开裂或不开裂;9种子有多种形状,无胚乳;

代表植物:大豆、扁豆、豌豆、花生、苕子、紫云英、巢菜、紫藤、槐树

豆科——云实亚科

1乔木、灌木或稀为草本;2叶为一至二回羽状复叶,稀单叶或单小叶;托叶通常缺;3花两侧对称,排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稀为聚伞花序;4萼片5或上面2枚合生;5花瓣5或更少或缺,上面1枚芽时位于最内面,其余的为覆瓦状排列;6雄蕊通常10,很少多数,花药各式,通常纵裂,有时顶孔开裂;7雌蕊1心皮,1室,每室有多数胚珠;边缘胎座;子房上位,无柄或有短柄;8

荚果各式,通常2瓣开裂;9种子无胚乳;

豆科——含羞草亚科

1木本,稀草本;21~2回羽状复叶,互生,有托叶,叶枕发达;3花辐射对称,穗状或头状花序;

花瓣幼时镊合状排列;4花萼钟状或漏斗状;5花瓣在中部以下合生;6雄蕊多数,稀与花瓣同数,基

部联合或分离,花丝细长,伸出花瓣外;7雌蕊1心皮,1室,每室有多数胚珠;边缘胎座;子房上位,无柄或有短柄;8果实为荚果,通常扁平,开裂或不开裂;9种子无胚乳

伞形花科

1一年声至多年生芳香性草本;2根多为粗大的圆锥形,少数是须根;3茎中空或有髓,表面有棱和沟;4叶互生或基生,通常是分裂或多裂的复叶,很少是单叶;5单伞形或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复伞形花序由2至多数小伞形花序构成,基部有总苞由1至多数的总苞片组成;小伞形花序的基部通常有小总苞由1至多数的小总苞片组成;6花小,两性或杂性;7花萼管与子房贴生,裂齿5或无;8花瓣5,倒卵形,基部狭窄,顶端凹陷,有1小舌片花瓣内折部分,形如舌状想内曲摺;有些种类小伞形花序外缘有辐射花瓣,起形状较中心和内缘的花瓣为大,顶端凹陷也较深刻;9雄蕊与花瓣同数、互生;10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2,基部往往膨大成花柱基上位花盘;11果实是双悬果;12胚乳丰富,胚小;

代表植物:旱芹、水芹、茴香、窃衣、天胡荽

十字花科

1草本,很少是亚灌木,常具辛辣汁液;2互生,通常无托叶;单叶或羽状分裂,有柄或无柄;基生叶莲座状;3花两性,整齐,通常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4萼片4,2轮,直立或开展,有时外轮2片基部呈囊状,多早落;5花瓣4,十字形排列,有白、黄、粉红或淡紫各色,基部多数渐狭成爪;6雄蕊6,外轮2个较短、内轮4个较长称四强雄蕊,很少1~2个或多数,花丝分离,很少联合;基部多数有各式蜜腺,蜜腺,常与萼片对生;7雌蕊1,由2心皮合成,子房上位,侧膜胎座,中央常有假隔膜分成2室,很少1室,每室有胚珠1~2粒或多数,排列成1~2行,花柱短或无,柱头1或2裂;8果为长角果长约为宽的4倍或更长或短角果长和宽几乎相等或长稍长于宽,成熟时开列或不开列;

果瓣凸起或扁平,有脉或无脉;9种子无胚乳,胚弯曲,子叶和胚根的排列常有3种方式即:子叶缘椅、子叶背椅、子叶纵折

代表植物:油菜、青菜、白菜、卷心菜、花菜西兰花、萝卜、荠菜

葫芦科

1攀援或匍匐草本,常有螺旋状卷须,茎5棱,具双韧维管束,有卷须;2叶互生,有柄,通常单叶而深裂,有时为复叶;3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单生、簇生或成总状、圆锥花序;4雄花:A.花萼管状,5裂,裂片张开或覆瓦状排列;B.花冠离瓣或合瓣;C.雄蕊通常3,有时2或5,分离或各式连合;花药常1枚2室,另2枚4室;5雌花:A.萼管与子房合生;B.花瓣合生,5裂;C.子房下位或半下位,有3心皮组成,1~3室,胚珠少数至多数;D.花柱通常1枚,柱头3;6果实多为瓠果,稀为蒴果;7种子多数,多扁平,无胚乳,常有钟乳体;

代表植物:南瓜、苦瓜、丝瓜、西瓜、甜瓜、葫芦

锦葵科

1草本,灌木或乔木;茎纤维发达,具粘液;常有星状毛;2单叶互生,掌状分裂或为掌状脉,有托叶;3花常两性,辐射对称,单生或为复生的聚伞花序;小苞片3至多数,分离或连合成总苞状,有时缺4萼片5~3,分离或连生,镊合状排列;5花瓣5,旋转状排列,近基部与雄蕊管联生;6雄蕊多数,花丝合生成管,单体雄蕊,花药1室,花粉粒大,具刺;7心皮合生或绕中轴成轮状排列,子房上位,2至多室,每室有1至多数胚珠;花柱与心皮同数或为其2倍;8果实为蒴果或分果;9种子有胚乳,肾形或卵形,无毛或有灭、绵毛;

代表植物:蜀葵、苘麻、木槿、扶桑

植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 原丝体大多数苔藓植物的孢子萌发后首先产生一个有分枝含有叶绿体的丝状体或片状体,称为原丝体. 2 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又叫原叶体;原叶体上具精于器或颈卵器; 3 核相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具单倍体核相和二倍体核相的交替现象,称之为核相交替; 4 世代交替具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交替的观象,称之为世代交替;世代交替有同形世代交替与异形世代交替之分;生活史中具核相交替的不一定有世代交替,有世代交替的就一定有核相交替; 5 个体发育植物种类的每一个体都有发生、生长、发育以至成热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个体发育; 6 系统发育某一类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称之为系统发育;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两种不可分割的过程,系统发育建立在个体发育的基础之上,而个体发育又是系统发育的环节; 7 无性世代在植物生活史中,从受精卵或合子开始,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成长为孢子体,到孢子体产生孢子母细胞为止的时期,称为无性世代或孢子体世代,,从核相方面来看,是具二倍体染色体的时期 8 有性世代从孢子体减数分裂产生孢子开始,由孢子发育成长为配子体,到配子体产生两性配子为止的时期,称为有性世代或配子体世代,从核相方面看,是具单倍体染色体的时期;在具世代交替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交替出现; 9 载色体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质体;主要指藻类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素的大型和复杂的结构; 10 蛋白核某些藻类植物载色体上的一种特殊结构,有一蛋白质的核心部分,外围以若干淀粉小块,这是藻类植物蛋白质和淀粉的一种贮藏形态; 11 卵式生殖配子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精子游动到卵相结合为卵式生殖; 12 异形胞在一些蓝藻的藻丝上常含有特殊细胞,叫异形胞,由营养细胞形成的,一般比营养细胞大,具有营养繁殖和直接固定大气中游离氮等功能; 13 球果球果由大孢子叶球发育而来的球状结构,球果由多数种鳞和苞鳞及种子组成,是裸子植物松柏纲特有的结构; 14 种鳞在松柏纲植物中,经传粉受精后,珠鳞发育成为种鳞;球果成熟后:种鳞木质化或成肉质,展开或不展开; 15 孑遗植物孑遗植物曾繁盛于某一地质时期.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代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一、二种孤独地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绝灭之势的植物,被称为孑遗植物,如我国的银杏、水杉和仅产于美国的北美红杉; 16 活化石活化石孑遗植物常有大量化石,故常把现存的孑遗植物称为“活化石”; 17 双名法由林萘创立的植物命名方法,每一种植物的学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词是种加词,形容词,所有的字母均小写;一个完整学名还需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命名人姓氏缩写,即学名=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姓氏缩写; 18 接合生殖绿藻门接合藻纲特有的有性生殖现象;成熟期的藻体相互靠近,对应部分细胞壁形成突起并接合,接合部分的壁融合后形成接合管,同时接合管两端原生质体浓缩形成配子,由一方流入另一方细胞融合为合子;在适宜条件下,壁消失放出合子,合子萌发产生新藻体;如水绵; 19 复大孢子硅藻以细胞分裂为主,新形成的两个硅藻中,一个与母体等大,而另一个则较母体为小;如此分裂下去,多数个体将越来越小;当细胞分裂缩小到一定程度时,即可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复大孢子,将细胞的体积恢复到该种细胞的正常大小; 20 果孢某些红藻的雌性配子囊,其膨大的基部含有具卵功能的核; 21 颈卵器苔藓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外形如瓶状,上部细狭,称颈部,下部膨大称腹部;颈部的外壁由一层不孕细胞构成,中间的颈沟内有一串颈沟细胞,腹部的外壁由多层不孕细胞构成,其内有1个腹沟细胞和1个大型的卵细胞;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也有颈卵器;

植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植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1. 植物学(Botany):一门研究植物的学科,涵盖植物起源、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2. 植物(Plant):指地球上的绿色生物,在太阳光合作用下能自主合成有机物质的多细胞有机体。 3. 种群(Population):相同物种的植物个体集合,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存在并能够相互繁殖。 4. 根(Root):植物的一部分,负责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并固定植物体在土壤中。 5. 茎(Stem):植物的一部分,连接根和叶,支撑植物体并向上传导水分和养分。 6. 叶(Leaf):植物的一部分,通常具有薄而扁平的结构,主要负责进行光合作用以产生能量。 7. 花(Flower):植物生殖器官之一,负责有性繁殖,包括雄蕊、雌蕊和花被等部分。 8. 果实(Fruit):植物结实后形成的器官,内含种子,用于种子传播和保护。 9. 种子(Seed):植物繁殖的单位,包含胚珠和营养物质,具有在适当条件下发芽生长的能力。

10. 蛋白质(Protein):植物体内由氨基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多种功能,如结构支持、酶催化、运输等。 11.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 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12. 光合色素(Photosynthetic pigment):植物细胞中负责吸收太阳能并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 13. 细胞膜(Cell Membrane):植物细胞外层的薄膜,控制物 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 14. 线粒体(Mitochondria):植物细胞内的器官,负责产生能量。 15. 基因(Gene):植物细胞内包含遗传信息的DNA序列, 决定了植物的遗传特性。 16. 染色体(Chromosome):植物细胞核内负责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结构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17.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植物种群中个体适应环境 的过程,使得适应性更强的特征逐渐累积。 18. 适应性(Adaptation):植物由于自然选择而具备的适应环境的特征。

植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1)

名词解释 1、细胞分化:在植物体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与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细胞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脱分化。 3、纹孔:在次生壁上不加厚的凹陷区域部分称为纹孔。 4、初生纹孔场:在初生壁上具有一些明显的凹陷区域称为初生纹孔场。 5、胞间连丝:穿过中胶层和初生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丝称为胞间连丝,在细胞间起着物质运输、传递刺激的作用。 6、种子萌发:解除休眠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胚转入活动状态开始生长的过程。 7、种子休眠:大多数植物种子成熟后,即使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也不立即萌发,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休眠,这种现象称种子休眠。 8、初生壁:细胞壁的其中一个层次,形成于细胞生长时,存在于薄壁细胞之间,其化学组成上,纤维素少,分子小,基质多糖多,木质素少。 9、次生壁:细胞壁的其中一个层次,形成于细胞停止生长时,其化学组成中纤维素多,分子大,基质多糖少,木质素多。次生壁强烈加厚的细胞多为死细胞。 10、初生生长:由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分化而形成成熟组织的过程。 11、次生生长:由次生分生组织经过分裂分化而形成成熟组织的过程。 12、侵填体:由邻接导管的薄壁细胞通过侧壁上的纹孔向导管腔内生长所形成的一种堵塞导管的囊状突出物,所含物质常为单宁和树脂及其他代谢产物。 13、胼胝体:在筛板和筛域上形成的一种堵塞筛孔的垫状物,组成的物质主要是胼胝质。 14、心材:在多年生木本植物树干横切面上,靠中心颜色较深的生长轮是心材。心材中薄壁细胞死亡,导管中形成侵填体,失去输导功能。 15、边材:在多年生木本植物树干的横切面上,靠茎周颜色较浅的生长轮是边材。边材是具有生理活动功能的次生木质部。 16、早材:春季形成层活动快,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中导管细胞直径大,木纤维成分较少,管壁较薄,这部分称为早材。 17、晚材:秋季形成层活动减慢,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中导管细胞直径较小,木纤维成分和管胞较多,管壁较厚,细胞排列紧密,称为晚材。 18、年轮:也称生长轮,指温带或具有明显季节性变化地区生长的树木,其维管形成层在一个生长季节内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包括早材和晚材,在茎的横切面上形成明显的同心圆环层代表着一年中产生的次生木质部。 19、根瘤:豆科植物的根上常形成各种形状的瘤状突起,称为根瘤。是根与土壤中根瘤细菌的共生体。 20、菌根:有些植物的根常与土壤中的真菌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真菌与根的共生体称为菌根。可分为内生菌根、外生菌根和内外生菌根三种类型。 21、心皮: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是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 22、胎座:子房内胚珠着生的部位。 23、单果: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形成的果实。 24、聚合果:由一朵花的若干离生雌蕊形成,每一个心皮,形成一个小果。 25、聚花果:整个花序形成果实。 26、复合组织:由几种形态、功能都不相同的简单组织组合在一起,完成某种特定功能,这种组织被称为复合组织。 27、简单组织:由单一类型细胞构成的细胞群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称为简单组

植物学名词解释

1、初生生长:顶端分生组织及其衍生细胞的增生和成熟所引起的生长过程。 2.内起源:由植物体的内部组织发育形成新的器官的方式,如侧根的发生。 3.传递细胞:植物体中一类与细胞内外物质转运密切相关的薄壁细胞,其显著的结构特征是具有内突生长的细胞壁。 4.泡状细胞:禾本科植物和其它单子叶植物叶上的上表皮上具有一些特殊的大型含水细胞,有较大的液泡,无叶绿素或有少量的叶绿素,径向细胞壁薄,外壁较厚,称为泡状细胞。泡状细胞通常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的部位,在叶上排成若干纵行,在横切面上,泡状细胞排成扇形。 5.凯氏带:种子植物根初生结构中,内皮层细胞的横向和径向壁上,有栓质化和木质化的带状增厚结构,称为凯氏带。 6.异形胞:在一些蓝藻的藻丝上常含有特殊细胞,叫异行胞,由营养细胞形成,一般比营养细胞大,具有营养繁殖和直接固定大气中游离旦等功能。 7.卵式生殖: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的配子,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精卵结合为卵式生殖。 8.子实体:高等真菌产生有性孢子的组织体结构,由能育菌丝和营养菌丝组成,其质地、大小、形状、颜色等因种而异。 9.颈卵器:苔藓、蕨类、裸子植物等的雌性生殖器官,特别是在苔藓植物中,其外形似瓶状,上部狭细,称颈部,下部膨大,称腹部,颈部外壁由一层不育细胞组成,中间颈沟内有一列颈沟细胞,腹部外壁由多层不育细胞组成,其内有1个腹沟细胞和1个大形的卵细胞。10.同型叶:有些蕨类的营养叶和孢子叶是不分的,而且形状相同,称同型叶。 11.珠鳞:松柏纲能育大孢子叶,也叫果鳞或种鳞。 12.真花学说:被子植物的花是一个简单的孢子叶球,是由裸子植物中早已绝灭的本内铁树具两性孢子叶的球穗花进化而来,这种理论称为真花学说。 13.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对植物生活起直接作用或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14.系统发育:某一类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称为系统发育。 15.双名法:植物命名的基本方法,每一种植物的学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加词,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作者名的缩写,故第三个词是命名人。 16.同配生殖:在形状、大小、结构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的生殖方式。17.异型叶:有些蕨类的叶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不同,有两种叶即营养叶和孢子叶,称异型叶。 18.珠鳞:松柏纲能育大孢子叶,也叫果鳞或种鳞。 19.假花学说:被子植物的花和裸子植物的球穗花完全一致,每个雄蕊和心皮分别相当于1个极端退化的雄花和雌花,因而设想被子植物来自于裸子植物的麻黄类的弯柄麻黄,由于麻黄类和买麻藤类都以单性花为主,所以原始的被子植物也必须是单性花,这种理论称为假花学说。 20.演替:一个植物群落为另一个植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称为植物群落的演替。 21.系统发育:某一类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称为系统发育。 原生质和原生质体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外始式和内始式有性生殖 不完全花世代交替双受精胎座多胚现象四强雄蕊两性花 聚合果和聚花果原植体原丝体孢子体同型孢子和异型孢子 大孢子叶孢子叶球种子植物花程式花图式

植物学重要名词解释及问题解答

细胞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微结构和“拟”器官。如内质网,各种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微管等。 原生质:泛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础,包括蛋白质、核酸、类、水、脂类、无机盐、生理活性物质等。 原生质体:是一个细胞内所有原生质组成的形态结构单位,可以认为是生命物质的形态学单位。 半自主性:线粒体与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 内含物:植物细胞内除了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以外,还有一些储藏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植物次生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初生纹孔场:在初生壁上有些较薄的凹陷区域,其内有许多胞间连丝通过。 纹孔:细胞壁在次生增厚过程中,并非全面均匀增厚,不增厚的部分叫纹孔。 细胞壁特化: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构成。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理机能的不同,细胞壁常常沉积其他物质,以致发生理化性质的变化,如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粘质化和矿质化等。 垂周分裂: 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壁垂直于器官的表面。狭义的垂周分裂一般指径向分裂,新壁为径向壁。分裂结果使器官增粗。广义的垂周分裂还包括横向分裂,横向分裂产生的新壁为横向壁,分裂结果使器官伸长。 平周分裂:即切向分裂,细胞分裂产生的新壁与器官表面最近处切线平行,子细胞新壁为切向壁,平周分裂使器官加厚。 细胞全能性:每一个生活细胞内含有同样或基本相同的成套遗传物质,而且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或分化为任何类型细胞的潜力。 细胞分化:同源细胞逐渐变为结构、功能、生长特征相异的细胞的过程。 脱分化:成熟细胞恢复到胚性细胞的过程。 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受其内在基因编程的调节,通过主动的生化过程,而全面降解,形成的特定细胞现象。 胞间连丝:在相邻的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以极细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而彼此相互联系,是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通道。 组织: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担负同一生理功能的细胞组合或细胞群分生组织:指植物体内保留的具有持久分裂能力的组织。

植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植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第一局部生物学物种:生物学物种是生物分类的根本单位。即物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并能进行交配,产生能育的后代,有一定的地理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双名法:由林奈确定的生物命名法那么。物种的正式名称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后面还常常附有定名人的姓名和定名年代等信息。病毒:是一类形体极其微小,结构十分简单,能侵染特定活细胞的遗传因子。溶菌性噬菌体:也称毒性噬菌体,能在寄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最终裂解细菌,使细菌破裂死亡。 溶原性噬菌体:参加到寄主DNA中的噬菌体DNA称为原病毒。溶原性病毒有时也能脱离寄主DNA而进入溶菌周期。 质粒:是较核质体小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互补的超螺旋结构的DNA。能独立复制,也能插入细菌染色体中或从中脱出。也可携带外源DNA片段共同复制。 藻殖段:藻类分裂繁殖时由异形胞、隔离盘以及机械作用别离而成的生殖段。核质体: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无核膜、核仁,不与组蛋白结合,无定形,大型闭合环状,超螺旋的双链DNA分子。 原植体植物:植物体结构比拟简单,为单细胞或者是多细胞的丝状体或叶状体,无根、茎、叶的分化,称为原植体。低等植物也叫做原植体植物。 精子器:雄性生殖器官外形多呈棒状或球状,其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内有多数精子,精子长而卷曲,具2条等长的鞭毛。 颈卵器:外形如瓶状,由细长的颈部〔1层颈壁细胞和1列颈沟细胞〕和膨大的腹部〔多层壁细胞、1个腹沟细胞和1个卵细胞〕组成。 原丝体:苔藓植物的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成丝状体,形如丝状绿藻,称为原丝体。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叫原叶体,有假根,其贴地一面生有颈卵器和精子器。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与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相互更替的现象。大孢子叶球:又称雌球花。大孢子叶特化为珠领、

植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该物 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遗传能力。2.细胞周期:是指从一次细胞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 结束之间细胞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包括间期的G1、S、G2期和有丝分裂期。 3.胞间连丝:相邻的生活细胞之间的细胞壁上通过的一些很细的原 生质丝。 4.纹孔:初生壁上一些不增厚的薄壁区域。 5.植物组织:在植物个体中发育相同、功能相同、形态结构相似并 相互联系在一起,执行共同生理机能的细胞群称为植物组织。就个体发育而言,组织的形成是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结果;就系统而言,植物组织的出现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植物进化程度越高,其体内细胞分工就越细,组织分化就越明显。 6.分化:同源植物细胞逐渐变为结构、功能、生化特征相异的细胞 的过程。细胞分化就是指细胞结构上、功能上的特化。植物进化程度越高,植物体结构越复杂,细胞分工就越细,细胞的分化程度就越高。 7.维管组织:在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器官中,有一种以疏导组织为主 体,由输导、机械、薄壁等几种组织组成的复合组织,称为维管组织。 8.维管束:当维管组织在器官中呈分离的束状结构存在时,称为维

管束。如叶片中的叶脉,丝瓜中的瓜络。它是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形成层束分化而来。维管束一般包括三个部分:韧皮部、木质部、束中形成层。 9.维管系统:主要由维管组织和维管束构成。 10.凯氏带:细胞的上下横向壁和左右径向壁上常有栓化、有时也木化的带状加厚,环绕细胞一周,从切向面观察呈矩形环带,称凯氏带。 11.心材:是早期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质地坚硬,颜色较深,并呈现一定的色泽。如红色的桃花心木,褐色的核桃木,黑色的乌木等,从而使心材具有工艺价值。 12.边材:是近几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含水量较多,颜色较浅,质地较软。与心材在颜色上具有明显区别。 13.生长轮或年轮:在木材的横切面上看到的许多同心圆环,即为生长轮;由同一年内形成的早材和晚材构成一个生长轮,即年轮。(在温带及亚热带生长的树木,通常每年只形成一个生长轮,因此也叫年轮) 14.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合称为周皮,它是由木栓形成层(次生分生组织)活动产生的,属于次生保护组织。在表皮被破坏时,它可代替表皮行使保护功能。 15.花芽分化:芽内的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点)横向扩大逐渐变宽、变平,再按一定的规律、顺序(一般由外向内)分化形成花各部分的原基(比如花萼原基、花瓣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原基

植物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1.原生质:构成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由原生质组成的各种物质统称为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原生质体为结构名称,原生质为组成成分名称 2.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单位。 3.胞间连丝:细胞间有许多纤细的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上的微细孔眼或纹孔彼此联系着的细胞质丝。 4.纹孔: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胞间连丝往往集中在这一区域,以后产生的次生壁时,初生纹孔处往往不被次生壁所覆盖,形成纹孔。 5.组织:指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类或不同类型细胞群所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6.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木质部和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 7.有限维管束无限维管束:维管束内有形成层的为有限维管束,没有形成层的为无限维管束。 8.后熟作用:一类植物在开花结实后种子虽然脱离母体,但种子中的胚并没有发育完全,在脱离母体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和生理变化才能成熟的现象。 9.外始式和内始式:初生木质部这种由外向内逐渐成熟的方式,从原形成层的内侧开始形成原生木质部,然后进行离心发育,逐渐分化形成后生木质部的发育顺序。 10.四原型和多原型:有四个辐射角的称为四原型,有六个或六个以上的辐射角就称为多原型。 11.内起源:侧根发生于根的内部组织的方式。 12.芽:芽是枝条或花(花序)的原始体。 13.年轮:在维管形成层活动期中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构成一个生长轮,如果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只有一个生长轮,就叫年轮。 14.合轴分枝:是主轴不明显的一科分枝方式,其特点是主茎的侧芽生长到一定时期渐渐失去生长能力,继由顶芽下部的侧芽代替顶芽生长迅速发展为新枝,并取代了主茎的位置。 15.心材和边材:心材,靠近中央部分的木材,是较老的次生木质部,失去输导作用,失去贮藏作用的这部分木材。边材,木材的边缘部分具有活的,能行使贮藏作用的木薄壁组织,导管能够担负输导作用。 16完全叶:具有完整的叶片,叶柄和托叶的叶。 17.复叶:叶片一至多枚,并具关节生在总叶柄上。 18.叶痕:叶脱落留下的痕迹。 19.同源器官:来源相同,功能不同的器官。同功器官;来源不同,功能相同的器官。 20.花:被子植物特有的,形成雌雄生殖细胞进行有性生殖的场所的器官。 21.有性繁殖:植物体由产生有性别差异的配子,成熟后两性配子进行结合形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的繁殖方式。 22.营养繁殖:植物营养体的一部分从母体分离开,进而直接形成一个独立生活的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23.子房:雌蕊基部膨大的部分。 24.心皮:适应生殖的变态叶,构成成熟雌蕊的基本单位。 25.双受精:一个精细胞与卵细胞融合,另一个精细胞和中央细胞的两个极核融合。

植物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原生质:组成细胞的生命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的物理性质是一种半透明的亲水胶体。 原生质体:特质单个细胞内的原生质。 2.初生纹孔场:细胞的初生壁上一些较薄的区域。 纹孔:次生壁在初生壁上不均匀的增厚 3.侵填体:导管老化后,周围薄壁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纹孔侵入导管内形成的堵塞物。使导管失去疏导能力。 胼胝体:筛管老化后,胼胝质沉积在筛板上形成的垫状物,将筛孔堵塞,使其失去疏导能力。 4.气孔:狭义上常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 气孔器:与两个保卫细胞合称气孔器。气孔器能调节气体的出入和水分蒸腾。 皮孔:周皮上的一个分离区域,常呈透镜形,由排列疏松的栓化或非栓化细胞组成。在皮孔的部位,木栓形成层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产生松散的薄壁细胞(补充组织)。皮孔常见于老茎的周皮上,是植物体内部组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气孔窝:叶片表皮上藏生若干气孔器的凹陷处。旱生性的硬叶型植物(如夹竹桃等)常具气孔窝,窝内除分布气孔器外,往往还有发达的表皮毛,可以减少水分蒸腾。 5.平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细胞壁与器官表面平行,新形成的细胞壁为平周壁,平周分裂使器官加厚。 垂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细胞壁与器官表面垂直,新形成的细胞壁为垂周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增粗。 6.外始式: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外向心逐渐分化成熟的,外方先成熟的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内方后成熟的为后生木质部,这种分化方式称为外始式。 外起源:叶原基和芽原基在顶端分生组织的表面发生,这种起源方式成为外起源。 内始式:一般指茎的初生木质部细胞分化成熟的顺序是从内部开始,逐渐向外,即成熟的顺序是离心进行的。原生木质部在内,后生木质部在外,这种分化成熟的顺序由内及外的方式就是内始式。 内起源:侧根源于根内部的中柱鞘细胞,因此它的起源方式称内起源。 7.早材:也称春材,指在木材的一个生长轮内细胞较大,壁较薄,排列较疏松的部分。这部分木材在生长季的早期(即春季)形成。 晚材:在一个生长轮中较晚形成的木材,其细胞比早材中形成的要小,壁较厚,质地较致密,晚材也称夏材或秋材。 心材:指生长的乔木或灌木的内部木材,是较老的次生木质部,不包含活的细胞,并已失去了疏导和储藏功能。 边材:在生活的乔木或灌木中,具有活的木薄壁组织,有效地负担着疏导和储藏功能的那部分木材。这是今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颜色较浅。

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学说——最初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万提出的学说。认为一切生 物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位,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2.原生质体——是细胞壁以内所有生命物质的总称。由原生质所构成,是细胞各类 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 3.细胞器——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和微器官。 4.胞质运动——细胞内细胞质的流动。如胞质环流和变形虫伪足的伸缩。 5.初生纹孔场——细胞壁在生长时并不是均匀增厚的,在细胞的初生壁上具有一些 明显的凹陷区域,称初生纹孔场。 6.胞间连丝——相邻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常常以原生质细丝通过初生壁上的小孔而彼 此相联系。这种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 7.纹孔——植物细胞在形成初生壁形成时,初生壁上具有一些中断的部分,这些部 分,也就是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纹孔。 8.成膜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纺锤体中部由微管、肌动蛋白丝和囊泡等组成的 结构。在该区域囊泡聚集并融合形成细胞板。 9.组织——在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 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 10.组织系统——指一个植物整体上,或一个器官上的一种组织或几种组织在结构和 功能上组成一个单位,称为组织系统。 11.分生组织——植物体内能连续或周期性地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 12.细胞分化——同源细胞逐渐变成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的几类细胞群的过程叫做细 胞分化。细胞分化使多细胞植物中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是进步的表现。 13.穿孔——是指导管分子的端壁在发育过程中溶解,形成一个或数个大的孔。这也是导管 分子和管胞的主要区别。 14.颖果——颖果的果皮薄,革质,只含一粒种子,果皮与种皮紧密愈合不易分离。 果实小,一般被误认为是种子。颖果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的特有果实类型。 15.休眠——一些植物的种子形成后虽已成熟,即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也往往不 能立即的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后才能萌发,种子的这一性质称为休眠,休眠的种子是处在新陈代谢十分缓慢而近于不活动的状态。 16.萌发——指充分成熟的种子,在适当条件下,从休眠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通过 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胚开始生长,逐渐形成幼苗的过程,称为种子的萌发。 17.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的,脱离母体后,在合适条件下可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器官。

农林专业课——植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细胞:(07年)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2、生物膜:(06、08年)各种细胞器表面都覆盖着特殊的膜状结构物质与细胞膜一起统称为生物膜。 3、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4、减数分裂:(03年)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进行两次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分裂出的4个子细胞中的人色体数目比母细胞减少一半。 5、无丝分裂:(05、09年)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变化直接一分为二,这种分裂方式叫无丝分裂。 6、有丝分裂:(04年)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7、组织:在植物体内,具有许多形态、结构、功能相同,起源相同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称为组织。 8、凯氏带:根的内皮层细胞的横向壁和径向壁常因木质化和木栓化而增厚形成凯氏带。 9、心皮:雌蕊位于花的中央,由1个或多个变态的叶结合而成,这种变态的叶叫心皮。 10、聚合果:(05年)聚合果是指由一朵花中多数离生的单雌蕊联合发育而成的果实。 11、双受精:(05年)花粉管进入胚囊,管的先端,管的线段破裂,把内含物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卵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胚,另一个与两个极核融合发育成胚乳。 12、无性繁殖: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结合,从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13、有性繁殖:(06年)有性繁殖是指经过两个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14、植物的生活史:植物的生活史是指由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的过程。 15、新陈代谢:(04年)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16、酶:酶是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17、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是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如:N、P、K等。 18、光周期现象:(07年)许多植物在发育的某一时期,要求每天有一定的昼夜相对长度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叫光周期现象。 19、蒸腾作用:(04年)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植物体表散失到大气中叫蒸腾作用。 20、光合作用:(03、08年)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吸收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质,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21、暗反应:叶绿素不需要光,可在黑暗中同化二氧化碳形成糖的过程称为暗反应。 22、呼吸作用: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质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逐步氧化分解,同时放出能量的过程。 23、基因:(04年)基因是指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4、翻译:翻译是指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25、中心法则:(03、08年)遗传物质通过DNA复制传递给下一代,并经转录传递给mRNA,再经翻译由mRNA传递给蛋白质,有些病毒有反转录现象,即以RNA为模板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 26、等位基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控制相对性状的相对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置

植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2、营养器官:与植物的营养生长有关的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与植物的生殖生长和繁殖后代有关的器官。花、果实和种子。 3、主根:胚根直接生长而成的根。垂直向地下生长。 侧根:主根等产生的各级分支。 4、定根:主根和侧根称之为定根。主根来自于胚根,侧根来自中柱鞘一定部位的细胞恢复分裂发育而来。 不定根: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不定根可产生各级侧根。 5、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有根毛的一段根,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部分。 6、根的伸长生长: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和根尖伸长区的细胞迅速伸长生长使根能够不断地伸长的过程。 7、初生生长: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产生各类成熟组织的过程叫初生生长。 初生结构: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组织构成。 8、次生生长:初生生长完成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称为次生生长。 次生结构:由次生生长产生的各种组织所构成的结构。 9、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横向壁和径向壁上有一条带状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的结构,环绕成一圈,称凯氏带。 10、维管柱;由初生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发育而成,包括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和薄壁细胞四部分组成。 11、外始式: 内始式: 12、内起源:根的中柱鞘一定部位。由于中柱鞘位于根内部,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外起源: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或第二、第三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外起源。(叶和芽的起源) 13、髓:有些植物根的中柱中央也有薄壁细胞,称为髓 14、苗:指除根系以外,植物地上器官—茎叶部分的总称。 枝条:着生有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条。 实生苗:指由种子萌发长成的植物体。 年苗:一年中苗的生长量(芽发育和生长成一段新枝条)。 15、节:茎上着生叶的部位。 节间:相邻两节之间的茎段。 芽:位于叶腋或茎顶端。 叶痕:叶子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维管束痕:叶柄中的维管束断裂后留下的痕迹。 皮孔:周皮上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种通道。 芽鳞痕:顶芽鳞芽展开时,芽鳞片脱落留下的痕迹, 辨别枝条的年龄。 16、芽:芽是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的原始体。 17、定芽:生长在茎固定位置上的芽,有顶、侧芽(腋芽)。 不定芽:常是从老根、茎、叶上产生的芽,其位置不固定。 18、活动芽:在其生长季节中能开放的芽。

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的名词解释 1.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的科学。 2.细胞:是构成生物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外始式:根的初生木质成熟方式从外至内渐次发育成熟。 4.分化: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 5.组织:细胞的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 6.花:是一定适应生殖的变态短枝。 7.花:来源于胚芽,是地上部分的轴状体。 8.态:植物器官为了适应某一特殊的环境,而改变了原有的功能和形态,这种变化能够遗传下去,称为变态。 9.保护组织:覆盖于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 10.心皮: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 11.被子植物:种子由果皮包被的一类植物。

12.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的一类植物。 13.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顺序。 14.虫媒花:借助昆虫传送花粉的为虫媒花。 15.边缘胎座:单子房一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 16.花程式:利用一定的符号,和一定的数字表示花的各部分组成为花程式。 17.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18.休眠:种子成熟在适宜的环境下,也不能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才能萌发,种子的这一特性叫休眠。 19.胚珠:是心皮腹缝线上的卵形的突起。 20.侵填体:进入导管内部的瘤状物称为侵填体。 21.双受精:被子植物中受精作用的一种独特现象。一个精子与一卵结合,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称为双受精。 22.分生组织:具有持久性分生能力的细胞群。

23.次生保护组织:由木栓形成层(侧生分生组织)形成的具有保护功能的组织。 24.花序: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顺序。 25.凯氏带:双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端壁的栓质带状加厚,为凯氏带。 26.泡状细胞:单子叶植物叶片的上表皮具有扇形分布的薄壁细胞。 27.内起源:侧根的发生产生在内皮层以内的中柱鞘细胞,这种起源为内起源。 28.胞间连丝:连接相邻两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 29.质体: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贮藏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 30.开花:花被张开雌雄蕊露出来的现象。 31.异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32.单子叶植物:种子内部胚只有一片子叶的植物。 33.双子叶植物:种子内部胚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 34.维管束:由木质部与韧皮部构成的束状结构。 35.外起源:叶和芽起源于茎尖表皮1-2层细胞,这种起源为外起源。

植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生物膜:细胞内所有的膜,总称生物膜,生物膜一般厚为8nm,主要由类脂 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细胞和多种细胞器的表面都覆盖有生物膜。 2.原生质体:除细胞壁以外的细胞部分,包括细胞核、细胞器、细胞质基质以 及其外围的细胞质膜。原生质体失去了细胞的固有形态,通常呈球状。 3.小孔律:气体分子通过多孔表面扩散的速度,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 小孔的周长成正比的现象。 4.内聚力学说:又称蒸腾流—内聚力—张力学说。即以水分子的内聚力来解释 水分沿导管上升原因的学说。 5.有益元素:某种元素并非植物必需的,但常在植物体内存在,对植物生长发 育生理功能表现有利作用,并能部分替代某一必需元素的作用,减缓缺素症的元素。如钠、硅、硒。 6.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放出氧 气的过程。 7.同化力:在电子传递及光合磷酸化作用中形成的NADPH+H+和ATP,随后用 于CO2的同化,故称为同化力。 8.呼吸商:又称为呼吸系数,简称RQ.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植物组织释放CO2 的摩尔数与吸收氧的摩尔数之比。 9.光饱和点:开始达到光饱和现象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10.呼吸跃变:是某些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呼吸形式。果实在成熟初 期呼吸略有降低,随之突然升高,然后又突然下降,经过这样的转折,果实进入成熟。果实成熟前呼吸速率突然增高的现象称为呼吸跃变(或跃迁)。11.第二信使: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并不进入细胞内,但间接激活细胞内其他可扩 散,并能调节调节信号转导蛋白活性的小分子或离子。(受细胞外信号的作用,在胞质溶胶内形成或向胞质溶胶释放的细胞内小分子。通过作用于靶酶或胞内受体,将信号传递到级联反应下游)。 12.P蛋白:即韧皮蛋白,位于筛管的内壁,当韧皮部组织受到伤害时,P-蛋白 在筛管周围累积并形成凝胶,堵塞筛管孔以维持其他部位筛管的正压力,同时减少韧皮部内运输队的同化物的外流。

植物学的名词解释

植物学的名词解释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种类、结构、生理、生态、遗传和分类等方面的科学。它既是一门基础科学,也是应用科学,对我们认识植物世界、利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在植物学领域中,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下面将针对几个常用的名词进行解释。 1. 根系(Root System) 根系是植物体的一部分,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在土壤中,并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支撑。根系通常由主根和侧根组成。主根是最先形成的根,从胚芽中发生,并向下生长。侧根则从主根的侧面生长出来,向各个方向展开。 2. 茎(Stem) 茎是植物体的主要部分,起着支撑和连接其他器官的作用。茎负责承担叶片、花朵、果实等部分的生长,并将它们与根系连接在一起。茎的外部通常被覆盖着叶片或鳞片,其中存在着导管用于输送水分和养分。 3. 叶(Leaf) 叶是植物中用于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们通常位于茎的侧面,通过茎与根系连接。叶片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以供植物进行生长和发育。叶片通常在表面上具有多个小孔,称为气孔,用于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 4. 花(Flower) 花是植物繁殖的器官。花具有花瓣、花蕊、花托等组成部分,通过吸引传粉者完成花粉传递和授粉的过程,从而产生种子。花的形态和颜色各不相同,根据花的形状和结构可以进行分类和鉴定。 5. 种子(Seed)

种子是植物繁殖的结构。它们由胚珠经过受精和胚形成过程发展而来,通常由外果皮、内种皮和胚胎等部分组成。种子具有抵御干旱、保护胚胎和传播种子的功能。种子通过风、水、动物等方式散播到新的地点,生长成新的植物个体。 6. 根系系统(Rooting System) 根系系统是指一种植物与其他植物或附近的物体之间形成的根系网络。根系系统会通过根的延伸和交叉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从而增加植物获取水分、养分和稳定支撑的能力。根系系统对于植物的生长和生存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学作为一门学科,为我们了解植物的生命形态、生理特性和生态系统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通过对植物学名词的解释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植物世界,促进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 球果 球果由大孢子叶球发育而来球状结构,球果由多数种鳞和苞鳞及种子组成,是裸子植物松柏纲特有的结构。 2. 珠鳞与种鳞 在松柏纲植物中,大孢子叶常宽厚,称珠鳞,经传粉受精后,珠鳞发育成种鳞。球果成熟后,种鳞木质化或成肉质,展开或不展开。 3. 孑遗植物 曾繁盛于某一地质时期,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代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一、二种孤独的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灭绝之势的植物,被称为孑遗植物,如我国的银杏、水杉和产于美国的北美红杉。 4. 原叶体 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特称为原叶体。原叶体多为心形叶状体。在其腹面有假根,并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颈卵器中的卵受精后发育成胚,再进而发育成孢子体,不久原叶体即枯萎死亡。 5.聚合果与聚花果 聚合果是由一花雌蕊中所有离生心皮形成的果实群。 聚花果是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故又称花序裹或复果,如桑、无花果及凤梨(菠萝)等植物的果实。 6. 柔荑花序 柔荑花序为无性花序的一种,有多数无柄或短柄的单性花着生于花轴上,花被有或无,花序下垂或直立,开花后一般整个花序一起脱落。如杨柳科、壶斗科、胡桃科、荨麻科植物的雄花序。这类具柔荑花序的植物称为柔荑花序植物。 7. 单体雄蕊与聚药雄蕊 单体雄蕊雄花多数,花药分离。花丝连合成一束或管状。这样的雄蕊群称单体雄蕊。单体雄蕊是锦葵科的主要特征之一。 聚药雄蕊为雄蕊连合的方式之一。雄蕊的花丝分离而花药连合,称为聚药雄蕊。聚药雄蕊是菊科的一大进化特征,是菊科植物对虫媒传粉的一种适应。 8.侧膜胎座与中轴胎座 侧膜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边缘合生,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如油菜、三色堇和瓜类植物的胎座式。 中轴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互相连合,在子房中形成中轴和隔膜,子房实数与心皮数相同,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绵、柑橘等的胎座式。 9. 蔷薇果 蔷薇属植物的果,为由多数分离的小瘦果聚生于壶状的肉质花筒内所形成的聚合果,如金撄子的果。 10. 柑果 外果皮革质,有许多挥发油囊;中果皮疏松髓质,有的与外果皮结合不易分离;内果皮呈囊瓣状,其壁上长有许多肉质的汁囊,是食用部分,如柑橘、柚等的果实。柑果为芸香科植物所特有。 11. 蝶形花冠和假蝶形花冠 蝶形花冠由5个形状不同的花瓣排成蝶形,最大的一瓣称旗瓣,在最外面;其内方两边各有一瓣,形较小,称翼瓣;翼瓣下方位2龙骨瓣,如大豆、蚕豆等的花冠。此种花冠为蝶形花科(或亚科)植物特征之一。 假蝶形花冠与蝶形花冠相似,但二者各瓣的位置和大小相反,即最上方1片最小,位于最内方,最下面两片离生而最大,位于最外方。花瓣呈上升覆瓦状排列。假蝶形花是苏木科的主要特征之一。12 双悬果 由二心皮二室有棱或有翅的子房发育而来,成熟时沿两个心皮合生面分离成两个分果片,顶部悬挂于细长丝状的心皮柄上,称为双悬果,也称双瘦果。双悬果是伞形科的主要特征之一,为伞形科特有。 13.二强雄蕊与四强雄蕊 二强雄蕊一花有4枚雄蕊,2枚较长,2枚较短,如泡桐、连钱草、益母草等花的雄蕊。玄参科、唇

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说 1、纹孔:细胞壁形成次生壁时并不是全面的加厚,在一些地点上不沉 积次生壁物质,这些未增厚的地区称为纹孔。 2、年轮:在温带地域多年生木本植物木材的横切面上,一个生长季 节内形成的早材和晚材构成的一轮明显的齐心圆环。 3、双名法:用两个拉丁文单词给植物命名,第一个单词是属名,第 二个单词是种加词,一个完好的拉丁文学名还要在双名的后边附上命 名人的姓氏缩写。 4、通道细胞:根内皮层的大多数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 加厚,少量正对原生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的状态,这类薄壁的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5、泡状细胞(运动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散布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睁开的扇形摆列, 中间的细胞最大,两边的细胞渐小。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大液泡,不含 或少含叶绿体,与叶片的张开和卷曲相关。 6、周皮:双子叶植物的老根和老茎最外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 栓内层构成的次生保护组织。 7、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他们由一些管 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结而成的管状结构。 8、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由很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 化的死细胞纵向连结而成,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成熟的导管分子为死细胞,端壁溶解,形成穿孔。侧壁发生不一样方式的

次生木质化增厚。 9、凯氏带: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 带状加厚地区,称为凯氏带。 10、无交融生殖:在胚囊中,不经过此雄性细胞的交融而产生胚的现象。 11、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构成,常含叶绿体。细 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细胞壁发生不平均的增厚。增厚一般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12、厚壁组织:机械组织。细胞壁平均加厚,一般为死细胞,分为纤 维和石细胞。 13、皮孔:周皮上的通气结构。该处的木栓形成层向外不形成木栓层, 而是形成摆列松散的增补组织,以利于气体互换。 14、趋异适应:同一植物的不一样个体群因为生活环境的不一样,形成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这类变异称为趋异适应。 15、胞间连丝:穿过相邻生活细胞壁的原生质丝。 16、细胞骨架:真核细胞内有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构成的蛋白质纤 维网架系统。 17、高尔基体:由光滑的单位膜围成的囊垛叠而成。有形成面和成熟面,具分泌功能,与细胞壁的形成相关。 18、真花学说:以为被子植物的一朵花相当于裸子植物的一个两性孢 子叶球,主张被子植物是由早已灭绝的本内苏铁木中具两性孢子叶球 的植物演化而来。孢子叶球基部的苞片演变为花被,小孢子的叶演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