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isco Nexus 9000系列交换机技术方案

Cisco Nexus 9000系列交换机技术方案

Cisco Nexus 9000系列交换机技术方案
Cisco Nexus 9000系列交换机技术方案

Cisco Nexus 9000 系列交换机技术方案

构建一个应用中心基础设施

世界各地的组织已认识到,不断变化的应用环境为支持这些环境的IT 基础设施创造了新需求。应用工作负载已经部署到包含虚拟化服务器和非虚拟化服务器以及存储基础设施的混合环境中。这就需要一种可以提供一致的连接性、安全性和可视性的网络基础设施。<>需要能够满足下列要求的解决方案:

?能以低功耗适应不断增长的带宽需求

?提供业界领先的性价比

?为客户提供实施与业务需求一致的数据中心架构更改所需的灵活性

为什么<>推荐思科

<>推荐的思科应用中心基础设施 (ACI) 基于思科 25 年的创新和产品领导地位以及广泛的市场认可度,可使下一代数据中心和云部署更加简化、灵活和可扩展,进而以低拥有成本透明地交付未来的服务。这种基础设施为<>提供了:

?应用速度(任何工作负载,任何地方):通过完全自动化和可编程的应用调配和布局基础设施,减少了应用部署工作。

?可管理物理、虚拟和云基础设施的通用平台:无论客户选择哪种封装方法,该架构都能实时提供重叠网络的可见性。

?网络、安全和应用采用共同的策略、管理及操作:无论应用是虚拟化的、传统的还是裸机的,所有IT 功能对于策略、管理和故障排除都具有共同的视图。

?系统架构:无论是要就应用布局、系统管理还是故障排除进行决策,<>都能全面了解基础设施,从而优化应用。

?开放式API、开源、多厂商:由广泛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提供支持,这些合作伙伴由一套推动开源且全面公开的 API 和创新驱动。

?最低的总拥有成本:由应用中心基础设施所带动的自动化是节约营运支出的主要驱动力。此外,思科还使用业界领先的成品芯片和定制芯片,支持优化的资本成本、较低的电力和冷却成本。

<>推荐的 Cisco Nexus 9000 系列交换机可为<>提供经济高效的基础设施,以体验思科的下一代数据中心技术。<>很乐意与您深入探讨推荐的解决方案。您可以发送电邮到<>或拨打<>与我们<>联系。

Cisco Nexus 9000 系列交换机

合作伙伴/经销商版本

给<>的建议书

构建一个应用中心基础设施

目录

1执行摘要 (1)

1.1<>面临的挑战 (1)

1.1.1应用部署挑战 (1)

1.2推荐的解决方案 (2)

1.2.1Cisco Nexus 9000 系列解决方案 (2)

1.3客户优势 (2)

1.3.1Cisco Nexus 9000 系列优势 (2)

1.4投资回报 (3)

1.4.1Cisco Nexus 9000 系列投资回报率 (3)

1.5为什么<

>推荐思科 (3)

1.5.1为什么选择 Cisco Nexus 9000 系列? (3)

1.6客户证言 (4)

1.7总结 (4)

2解决方案概述 (5)

2.1解决方案概述 (5)

2.1.1Cisco Nexus 9000 系列概述 (5)

2.1.2编程模式 (6)

2.2解决方案组件 (7)

2.2.1Cisco Nexus 9508 交换机 (7)

2.2.2Cisco Nexus 9396PX 交换机 (7)

2.2.3Cisco Nexus 93128TX 交换机 (8)

2.2.4Cisco Nexus 2000 系列阵列扩展卡 (9)

2.2.5Cisco APIC? (9)

3服务和支持概述 (11)

3.1服务概述 (11)

3.1.1可帮助您在每一阶段取得成功的服务 (11)

3.2服务选项 (12)

3.3融资选项 (13)

3.3.1Cisco Capital (13)

4客户论点 (14)

5合规声明 (15)

6定价 (16)

7附录 (17)

7.1更多信息 (17)

1执行摘要

<请 AM 注意:这是一个示例文档,您需要对其自定义以符合客户的目标和挑战。此推荐书按原样提供,可能并不适合所有情况。请注意,经销商应当对此推荐书的内容负责。>

1.1<>面临的挑战

1.1.1应用部署挑战

世界各地的组织已认识到,不断变化的应用环境为支持这些环境的IT 基础设施创造了新需求。应用工作负载已经部署到包含虚拟化服务器和非虚拟化服务器以及存储基础设施的混合环境中。这就需要一种可以提供一致的连接性、安全性和可视性的网络基础设施。<>应寻求一个解决方案来应对以下挑战:

?应用实例采用动态方式创建。其结果是,应用网络连接的调配、修改和删除也需要采取动态方式。?业务部门需要加速应用部署。IT 部门必须提供共享 IT 基础设施,来满足入市时间的需求并提高其投资回报率。

?随着组织对自定义应用、开源应用和现有商业应用的综合部署,IT 部门必须针对支持多租户的环境进行安全和服务质量两方面的管理。

?应用已经逐步过渡到相对不再单一且横向扩展的多节点模式。支持这种模式的 IT 基础设施必须进行扩展,以便跟上业务发展速度,并且同时要为 10 GbE 和 40 GbE 连接提供支持。

这些挑战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限制了业务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推荐的应用中心基础设施提供了灵活的数据中心,它简化了操作并提高了应用响应能力;这样,ACI 可支持新一代分布式应用,同时能适应现有的虚拟化和非虚拟化环境。

1.2推荐的解决方案

1.2.1Cisco Nexus 9000 系列解决方案

<>推荐的全新 Cisco Nexus 9000 系列交换机为现有 Cisco Nexus 系列交换机锦上添花,也为思科应用中心基础设施 (ACI) 奠定了基础(见图:Cisco Nexus 9000 系列交换机)。该系列包含一系列模块化交换机和非模块化交换机,具有可扩展性、较高的性能、较低的功耗,以及完整的虚拟可扩展局域网 (VXLAN) 和使用通用路由封装的网络虚拟化 (NVGRE) 功能。Cisco Nexus 9000 系列有两种操作模式。<>可以使用 Cisco NX-OS 软件在标准 Cisco Nexus 交换机环境中部署 Cisco Nexus 9000 系列产品。<>也可以使用基于 ACI 的硬件基础设施,以充分发挥基于策略的自动化系统管理办法的优势。

图 1:Cisco Nexus 9000 系列交换机

1.3客户优势

1.3.1Cisco Nexus 9000 系列优势

<>推荐的 Cisco Nexus 9000 系列可以帮助 IT 部门实现业务敏捷性,同时降低总拥有成本,为<>提供以下优势:

?能以低功耗适应不断增长的带宽需求

?提供业界领先的性价比

?支持两种操作模式,为客户提供了实施与业务需求一致的数据中心架构更改所需的灵活性

1.4投资回报

1.4.1Cisco Nexus 9000 系列投资回报率

推荐的解决方案为中小型企业 (SMB)、大型企业和服务提供商客户奠定了 ACI 的基础,可实现资本支出和营运支出的节约,同时提供更加灵活的 IT 环境。<>推荐的交换机可以提供:

?投资保护:ACI 可保护资本和营运投资,同时为<>提供从现有环境过渡到支持 ACI 的架构的简单路径。该交换矩阵通过无缝集成到现有环境,可保留过去对网络基础设施以及第 4 层到第 7 层服务的资本投资。现有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最少的额外培训迅速适应新的模式和功能。

?更高的能源效率:所有 Cisco Nexus 9000 系列电源都是 80 Plus 铂金级,能以 20%利用率实现不低于 90%的效率。Cisco Nexus 9500 平台为首个采用无中板设计的交换机机箱。线卡和交换矩阵模块直接连接,可以提供最优的自前而后气流,并帮助交换机以更小的能耗运转。

?最低的总拥有成本:由 ACI 所带动的自动化是节约营运支出的主要驱动力。此外,思科还使用业界领先的成品芯片和定制芯片,支持优化的资本成本、较低的电力和冷却成本。该架构还通过整合当今思科统一数据中心产品组合的许多关键组件,最大程度保护客户的投资。

下面的投资回报率/总拥有成本计算器可以帮助<>估算业务产生的回报:

?统一交换矩阵总拥有成本计算器:

https://www.doczj.com/doc/07183578.html,/cdc_content_elements/flash/dataCenter/nexus5k_tco_calc/cisco.html

?思科功率计算器:https://www.doczj.com/doc/07183578.html,/cpc/

1.5为什么<>推荐思科

1.5.1为什么选择 Cisco Nexus 9000 系列?

<>推荐的 Cisco ACI 基于思科 25 年的创新和产品领导地位以及广泛的市场认可度,可使下一代数据中心和云部署更加简化、灵活和可扩展,进而以低拥有成本 (TCO) 透明地交付未来的服务。这种基础设施为<>提供了:

?应用速度(任何工作负载,任何地方):通过完全自动化和可编程的应用调配和布局基础设施,减少了应用部署工作。

?可管理物理、虚拟和云基础设施的通用平台:为传统、虚拟和下一代非虚拟化应用提供全面支持。

无论客户选择哪种封装方法,该架构都能实时提供重叠网络的可见性。

?网络、安全和应用具有共同的策略、管理及操作:为数据中心内的多个IT 层提供共同的策略模型。

无论应用是虚拟化的、传统的还是裸机的,所有 IT 功能对于策略、管理和故障排除都具有共同的视图。

?系统架构:提供底层基础设施(包括网络、计算、存储和服务)的系统方法或整体观。无论是要就应用布局、系统管理还是故障排除进行决策,<>都能全面了解基础设施,从而优化应用。

?开放式API、开源、多厂商:由广泛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提供支持,这些合作伙伴由一套推动开源且全面公开的 API 和创新驱动。

1.6客户证言

<请 AM 注意:根据需要插入当前可用的客户证言。>

1.7总结

<>推荐的思科应用中心基础架构属于全新

设计,可将应用连接要求自动编程到基础设施中。它极大

地简化了基础设施本身以及基础设施的运作。在基础设施

的效率、规模、遥感勘测和应用感知方面,它能够提供最

先进的创新。

<>推荐的 Cisco Nexus 9000 系列交换机为

应用中心基础设施奠定了基础。这些交换机能以紧凑的外

形提供较高的扩展性、性能和出色的能源效率。这些交换

机非常适用于企业、服务提供商和云网络的聚合层和接入

层部署。

<>很乐意与您更深入探讨推荐的解决方案。您可以发送电邮到<>或拨打<>与我们<>联系。

2解决方案概述2.1解决方案概述

2.1.1Cisco Nexus 9000 系列概述

思科正在改变一个新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此架构包含最先进的全新网络基础设施和软件,可实现集中式应用和策略驱动的基础设施自动化,以及物理、虚拟和云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推荐的思科应用中心基础设施完全支持开放式网络,扩展了思科开放式网络环境 (Cisco ONE) 的原理。

Cisco Nexus 9300 平台是一个通用的数据中心交换平台,其中的交换机既可以作为架顶式 (ToR) 数据中心交换机,又可以作为行间式 (MoR)/行尾式 (EoR) 接入层交换机。Cisco Nexus 9300 的部署既可以使用思科阵列扩展卡技术,也可以脱离该技术;同时,它可以在横向扩展的主干加分支式架构中充当分支交换机。在 Cisco ACI 中,Cisco 9300 平台起到分支的作用(参见图:主干加分支式架构中的 Cisco Nexus 9300 和 Nexus 9500 平台)。

Cisco Nexus 9500 平台是一种通用的模块化交换机,专用于传统数据中心和支持 ACI 的数据中心中的高密度、行尾式、高性能、聚合层部署。

Cisco Nexus 9300 和Nexus 9500 平台都支持硬件中的VXLAN 和NVGRE 桥接及路由功能,均由<>提供。

有关详情,请参阅:https://www.doczj.com/doc/07183578.html,/go/nexus9000和https://www.doczj.com/doc/07183578.html,/go/aci

图 2:主干加分支式架构中的 Cisco Nexus 9300 和 Nexus 9500 平台

2.1.2编程模式

<>推荐的 Cisco Nexus 9000 系列交换机包含模块化端口和固定端口 10/40/100 GbE 交换机配置,专用于在以下两种模式之一中运行:Cisco NX-OS 模式和 ACI 模式。

2.1.2.1C ISCO NX-OS模式

推荐的解决方案使用了单一的二进制镜像(Cisco NX-OS 软件的增强版),可为该系列中的每台交换机提供支持并简化镜像管理。该操作系统采用模块化形式,支持不中断业务的软件升级(ISSU)、补丁安装、状态进程重启,以及广泛的在线诊断和脚本。客户可以访问交换机上的 Linux Shell,能够将他们自己的脚本和代理安装到安全容器中,还可以使用 Cisco NX-OS RESTful API(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JSON] 或 XML)以编程方式管理交换机。

有关详情,请参阅:https://www.doczj.com/doc/07183578.html,/go/nxos

2.1.2.2C ISCO ACI模式

Cisco ACI 提供一个整体架构,通过下一代数据中心交换矩阵和以应用为中心的策略管理框架,借助硬件的可扩展性和软件的灵活性交付成果,将网络、安全和应用团队整合到一起(参见图:Cisco ACI)。

有关详情,请参阅:https://www.doczj.com/doc/07183578.html,/go/aci

图 3:Cisco ACI

2.2解决方案组件

2.2.1Cisco Nexus 9508 交换机

<>提供的Cisco Nexus 9508 交换机是Cisco

Nexus 9500 平台中的首款基于机箱的模块化交换机。此交换机

是一款8 插槽、13 RU、第2 层和第3 无阻塞且支持以太网和

FCoE 交换机。由于背板带宽超过30 Tbps,该款交换机可通过

全面的模块化线卡选择来支持1、10、40 GbE 接口,未来还可

以支持 100 GbE 接口。该款交换机可配置多达 1152 个 10 GbE

或 288 个 40 GbE 端口,从而为接入层和聚合层部署提供足够

的容量。

<>提供的这款产品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提供延迟小于 5 微秒的 30 Tbps 无阻塞性能,可帮助客户构

建一个强大的网络矩阵,能从少至200 个的10 GbE 服务器

端口扩展为超过 20 万个 10 GbE 服务器端口

?帮助组织从 1 GbE 和 10 GbE 基础设施过渡到 10 GbE 和 40 GbE 基础设施,以支持横向扩展、多节点应用环境不断增加的带宽要求

?提供一个可插拔的 40 GbE、四通道小型封装热插拔 (QSFP +) 双向 (BiDi) 收发器,使客户能够使用现有的 10 GbE 数据中心布线支持 40 GbE 连接。这项技术有助于在无需电缆基础设施升级成本的情况下采用 40 GbE。

?提供冗余的主要组件,包括主控引擎、系统控制器、电源和风扇托架。该交换机的线性板卡混合使用商家和思科专用集成电路 (ASIC) 以起到低复杂度、低成本的设计效果。

?为未来扩展提供了 100% 的净空,可以支持所需的更大带宽、冷却装置和成倍增加的电源数量,以便支持当前的最大配置

?它是第一款没有设计中板的交换机机箱,可提供最佳的自前而后气流,帮助交换机以更低的能耗运转。

有关详情,请参阅:https://www.doczj.com/doc/07183578.html,/en/US/products/ps13394/index.html

2.2.2Cisco Nexus 9396PX 交换机

<>提供的Cisco Nexus

9396PX 交换机是一款2 RU 交换机,支持

960 Gbps 带宽,48 个固定 10 Gbps 增强型

小型封装热插拔 (SFP+) 端口和 12 个固定 40

Gbps QSFP+ 端口。上行链路模块提供40-

Gbps 端口,用户可对其进行维修和更换。

<>提供的这款产品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 1 至2 微秒的延迟以及高达1.28 Tbps 的带宽使客户能够建立一个强大的交换矩阵,规模从少达200 个 10-Gbps 服务器端口到多达 20 万个 10-Gbps 服务器端口。

?集成共享缓存空间总计为 50 MB,可以更好地管理接入端口和上行链路端口之间的速度不匹配

?为聚合交换机或主干交换机的上行链路提供 40 GbE 连接;高级 QSFP+ 光纤通过现有 10 GbE 光纤即可建立连接

?提供由所有端口共享的额外的 40 MB 数据包缓存空间,以增强运营弹性

?热插拔、冗余电源和风扇托架提高可用性

?支持自前而后气流和自后而前气流配置

?80 Plus 铂金级电源,能以 20% 利用率实现不低于 90% 的效率

有关详情,请参阅:https://www.doczj.com/doc/07183578.html,/en/US/products/ps13395/index.html

2.2.3Cisco Nexus 93128TX 交换机

<>提供的Cisco Nexus

93128TX 交换机是一款 3 RU 交换机,支持

1.28 Tbps 带宽,96 个固定1/10GBASE-T

端口和 8 个固定 40 Gbps QSFP+ 端口。上

行链路模块提供40-Gbps 端口,用户可对

其进行维修和更换。两款交换机采用的上

行链路模块相同。如果与Cisco Nexus

93128TX 交换机一起使用,12 个 40 Gbps QSFP+ 端口中有 8 个可用。

<>提供的这款产品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 1 至2 微秒的延迟以及高达1.28 Tbps 的带宽使客户能够建立一个强大的交换矩阵,规模从少达200 个 10-Gbps 服务器端口到多达 20 万个 10-Gbps 服务器端口。

?集成共享缓存空间总计为 50 MB,可以更好地管理接入端口和上行链路端口之间的速度不匹配

?使用现有布线可以轻松升级现有 MoR 和 EoR 交换机;提供到 10 GbE 的简单迁移路径

?支持 100 MbE、1 GbE 和 10 GbE 的速度

?为聚合交换机或主干交换机的上行链路提供 40 GbE 连接;高级 QSFP+ 光纤通过现有 10 GbE 光纤即可建立连接

?提供由所有端口共享的额外的 40 MB 数据包缓存空间,以增强运营弹性

?热插拔、冗余电源和风扇托架提高可用性

?支持自前而后气流和自后而前气流配置

?80 Plus 铂金级电源,能以 20% 利用率实现不低于 90% 的效率

有关详情,请参阅:https://www.doczj.com/doc/07183578.html,/en/US/products/ps13396/index.html

2.2.4Cisco Nexus 2000 系列阵列扩展卡

<>提供的 Cisco

Nexus 2000 系列交换矩阵扩展

器包含一系列专为简化数据中

心接入架构和运营而设计的数

据中心产品。此系列使用思科

交换矩阵扩展器架构提供可高

度扩展的统一服务器接入平

台,支持范围涵盖 100 Mb 以太

网(MbE)、GbE、10 GbE、统一交换矩阵、铜缆和光纤连接、机架以及刀片服务器等各种环境。该平台非常适合为当今的传统 GbE 提供支持,同时可透明迁移至 10 GbE、虚拟机感知统一交换矩阵技术。

Cisco Nexus 交换矩阵扩展器型号包括:2248PQ、2232PP、2232TM-E、2232TM、2248TP-E、2248TP、2224TP 和 B22。

<>提供的这些交换矩阵扩展器可在以下部署场景使用:

?使用 100 MbE、GbE 或 10 GbE 网络接口卡 (NIC) 的机架式服务器;交换矩阵扩展器可以放置在机架顶端,Cisco Nexus 父交换机可置于行间或行尾,或者,交换矩阵扩展器和 Cisco Nexus 父交换机均置于行尾或行间

?混合 GbE 和 10 GbE 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机架服务器能够在同一个机架或相邻机架中以两种速度运行

?10 GbE 和 FCoE 部署,使用配有融合网络适配器 (CNA) 的服务器,适用于使用 Cisco Nexus 2232PP 的统一交换矩阵环境

?1/10GBASE-T 服务器连接,易于从 1GBASE-T 迁移到 10GBASE-T,并能有效重新利用结构化布线

?GbE 和 10 GbE 刀片式服务器,配有直通刀片

?低延迟、高性能计算 (HPC) 环境

?虚拟化接入

有关详情,请参阅:https://www.doczj.com/doc/07183578.html,/go/nexus2000

2.2.5Cisco APIC?

<>提供的思科应用策略基础设施控制器(APIC) 可以在物理和虚拟环境中进行单点自动化和交换矩阵元素管理。因此,运营商可以建立完全自动化且可扩展的多租户网络。

这款控制器可提供对网络状况的集中式分析和可见性,因为它涉及应用和租户。它专用于使用实时指标、延迟细节、原子计数器和详细的资源消耗指标来提供应用和租户的系统级状况(见图:Cisco APIC 下一代分析功能)。通过这项技术,您可以通过单一窗格管理应用、安全服务、网络服务和网络配置。

图 4:Cisco APIC 下一代分析功能

<>提供的这款产品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能够构建和实施以应用为中心的网络策略

?通过北向和南向 API 的开放式框架

?第三方第 4 层到第 7 层服务的集成、虚拟化和管理

?对应用和租户的智能遥感勘测和可见性

?集中式应用级可见性,可跨物理和虚拟环境实时监控应用状况

?跨应用、网络和安全元素的简单操作

?可管理物理、虚拟和基于云环境的通用平台

?对可与 Cisco ACI 进行互操作的现有第三方环境进行投资保护

?开放式 API、开放式标准和开源元素,可带来非常好的软件灵活性,让开发和运营 (DevOps) 团队能够与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轻松整合

有关详情,请参阅:https://www.doczj.com/doc/07183578.html,/go/aci

3服务和支持概述3.1服务概述

3.1.1可帮助您在每一阶段取得成功的服务

<>提供了从思科访问智能服务功能的权限,帮助在IT 生命周期(见图:规划、构建、管理)内实现对燃料性能、效率和创新的更好的可视性、更多信息和更好的理解。

图 5:规划、构建、管理

3.1.1.1规划

规划阶段将帮助开发满足您的业务需求的架构策略和可转型的规划图。这项工作将分析网络架构的当前状态、IT 模式以及服务管理策略,并制定高水平的详细设计。利用智能服务功能,您可以深入了解IT 环境中运行的对象,从而更加有效地评估需要变更的内容以及如何实现转型。

3.1.1.2构建

构建阶段将帮助验证设计的解决方案是否可用于生产网络,然后实施或迁移新的解决方案和应用。在构建网络的过程中,利用智能服务功能可持续了解网络的整体运行状态,从而使您有更大的优势来管理部署和迁移。

<请 AM 注意:提供您的特定服务产品组合的其他信息。>

3.1.1.3管理

管理阶段将优化基础设施、应用和服务管理方法,并监控和管理基础设施,从而专注于保护您的设备并使软件保持最新状态。在日常运营中,智能服务功能可提供基础设施可视性,提供抢先处理潜在问题、快速解决出现的问题并简化网络管理和支持流程的智能。最重要的是,他们可帮助实现更可靠的网络,这样,您可以集中精力处理可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行动。

有关详情,请参阅:https://www.doczj.com/doc/07183578.html,/en/US/products/ps6890/serv_category_home.html

3.2服务选项

<请 AM 注意:列出和提供您的每个特定服务组件的链接。>

<>提供的 Cisco Nexus 服务专为支持 Nexus 产品量身定制,由对数据中心项目具有丰富经验的跨职能部门团队专家提供。我们通过得到广泛认可的方法帮助您定义一个根据您独特需求设计和验证的解决方案架构,并降低部署新技术的风险。

<>针对 Nexus 9000 系列产品组合推荐下列思科服务:

?针对 Nexus 9000 的思科快速启动服务:提供咨询服务,包括帮助部署 Cisco Nexus 9000 系列的技术建议和技术援助。

?针对 Nexus 9000 的思科快速部署服务:支持到应用中心型架构的快速迁移。

?针对运营实施的思科数据中心服务:为 Cisco ACI 准备环境,同时应对运营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Cisco SMARTnet Service:随着多种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演变和相互作用,甚至在设计和管理最好的数据中心也会出现问题。Cisco SMARTnet Service 是思科服务生命周期中运营阶段的一项获奖的技术支持服务,可帮助您应对这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有关详情,请参阅:

https://www.doczj.com/doc/07183578.html,/web/services/portfolio/product-technical-support/smartnet/index.html

?思科智能网络级服务:思科智能网络级服务在思科 SMARTnet 服务的功能基础之上进行扩展,是一项集成的支持服务,可通过一致和协调的交付提供广泛的库存管理和分析、定制的安全告警、主动诊断、特定的思科运营资源以及可选的服务级别协议和优化服务,以减少服务管理开销。此服务与您的业务和发展计划一致,可提高运营效率并改善风险管理。有关详情,请参阅:

https://www.doczj.com/doc/07183578.html,/web/services/portfolio/product-technical-support/smart-net-total-

care/index.html

有关所有 Cisco Nexus 服务的详细信息,请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07183578.html,/en/US/services/ps2961/ps6897/ps9443/services_overview_nexus.pdf

3.3融资选项

<请 AM 注意:提供解决方案部分中提到的产品适用的任何其他融资报价的概述。>

3.3.1Cisco Capital

在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下,最大限度提高成本效益和节约预算比以往更加重要。<>提供对 Cisco Capital 的访问,通过 Cisco Capital,可以自由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同时企业能够充分灵活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通过 Cisco Capital 解决方案,<>可以针对推荐的解决方案制定具有高度竞争力的租用或融资协议,包括低利率、灵活条款和迁移选项。融资协议可以根据特定的业务需求进行自定义,包括自定义的租用条款、可降低总体成本的分期支付思科硬件余款以及支持预算周期和 ROI 目标的延期付款选项。

<>推荐 Cisco Capital 以便帮助<>:

?节约资本:无需大量支出即可投资正确的技术,让您能够通过节约宝贵资金用于您业务的其他领域,从而取得成功。

?保留信贷:选择此融资选项,可保留其他信贷额度不变,留下更多的资金供需要时使用。

?结构现金流:将支出分散在几年的时间内,让您能够在其利益实现时再支付推荐的解决方案,同时降低年度预算中收购的影响。

?管理设备生命周期:从推荐解决方案的设备中除扣预计残值会减少付款和<>的总拥有成本(TCO)。

?防止过时:利用融资方面的技术更新调配可以让您在协议完成前,升级到新的解决方案,或升级推荐的解决方案的组件。

?整合付款:将软硬件和服务纳入一个合同中,能够使 TCO 更透明,并使内部成本收回模式更简单。Cisco Capital 解决方案(由<>提供)可以为推荐解决方案的硬件、软件和服务提供综

合融资。这些解决方案有助于<>关注您的关键业务目标,例如通过创新来推动生产力、维持盈利性并提高全面性。

有关详情,请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07183578.html,

4客户论点<请 AM 注意:插入最新客户案例研究,包括挑战、解决方案和业务影响/优势。>

5合规声明<请 AM 注意:插入合规性列表摘要、插入需求回复,或根据需要删除本节。>

6定价<请 AM 注意:插入物料清单 (BOM)/定价详情,或根据需要删除本节。>

物联网系统技术方案

物联网系统技术方案 南京绛门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12月

目录 一.前言 (4) 1.1.建设背景 (4) 1.2.设计原则 (4) 1.3.系统分析 (5) 系统说明 (5) 运行环境与开发模式的选择 (5) 可行性分析 (7) 四大特点 (8) 二.解决方案 (8) 2.1.总体方案设计 (8) 系统框架结构 (8) 总体系统架构 (10) 系统组网图 (11) 物理组网图 (12) 系统总体功能构架 (12) 2.2.应用层功能需求详细设计 (12) 登陆 (12) 采集设备管理 (13) 监控管理 (14)

告警管理 (15) 统计分析 (15) 系统管理 (16) 2.3.基础层功能设计 (16) 身份认证 (16) 账户管理 (17) 权限管理 (17) 提醒机制 (17) 日志管理 (17) 三.关键性技术 (18) 3.1.系统技术架构方面的技术路线 (18) 3.2.Mysql集群部署 (19) 3.3.Nginx负载均衡 (20) 3.4.地图接口/工作流引擎集成/报表工具 (21) 四.性能配置 (21) 4.1.业务指标 (21) 4.2.性能指标 (22) 五.软硬件配置清单 (22) 5.1.软件方案 (22) 5.2.硬件方案 (23)

六.项目资金预估 (24) 七.项目实际计划 (24) 一. 前言 1.1.建设背景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其在2011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构成物联网产业五个层级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分别占物联网产业规模的2.7%、22.0%、33.1%、37.5%和4.7%。而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参与厂商众多,成为产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1.2.设计原则 1、基础性和整体性 整个系统的各种软件应符合国际、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 2、技术的先进、实用性 目前技术发展迅速,本系统需要考虑未来的扩展性,在采用的技术方面应体现先进、实用,才能确保本项目建设结束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技术不落后。 由于此项目是工程建设项目,不是科研项目,所以使用先进技术并不能使用未经验证的、不成熟的技术和概念,而是以先进的、成功的理念为核心的成熟技术的组合。 3、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开放的结构意味着通信协议的开放和数据与数据结构的开放和共享。通信协议开放,系统接口透明,便于与其它系统组网,实现系统的集成与资源共享;数据与数据

思科中小企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思科中小企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思科中小企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供应商:思科系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发布时间:2006-05-11 10:39:58 “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从“信息化高速公路”到“数字地球”,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Internet的迅猛发展不仅带动了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地快速增长,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以Internet 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直接牵动了企业科技的创新和生产力的提高,也逐渐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企业通过Internet 可以把遍布世界各地的资源互联互享,但因为其开放性,在Internet 上传输的信息在安全性上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多危险。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自己的商务活动放到网络上后,针对网络系统的各种非法入侵、病毒等活动也随之增多。 而我们面临的这些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主要还是依赖于现代信息理论与技术手段;依赖于安全体系结构和网络安全通信协议等技术;依赖借助于此产生

的各种硬件的或软件的安全产品。这样,这些安全产品就成为大家解决安全问题的现实选择。 中国网络安全需求分析 网络现状分析 中国国内企业和政府机构都希望能具有竞争力并提高生产效率,这就必须对市场需求作出及时有力的响应,从而引发了依赖互联网来获取、共享信息的趋势,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推动未来增长。 然而,有网络的地方就有安全的问题。过去的网络大多是封闭式的,因而比较容易确保其安全性,简单的安全性设备就足以承担其任务。然而,当今的网络已经发生了变化,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已经成为更加复杂而且必需的任务。用户每一次连接到网络上,原有的安全状况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很多企业频繁地成为网络犯罪的牺牲品。因为当今网络业务的复杂性,依靠早期的简单安全设备已经对这些安全问题无能为力了。 主要网络安全问题及其危害---- 网络网络攻击在迅速地增多。 网络攻击通常利用网络某些内在特点,进行非授权的访问、窃取密码、拒绝服务等等。 考虑到业务的损失和生产效率的下降,以及排除

接入层交换机

通常将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网络的部分称为接入层,将位于接入层和核心层之间的部分称为分布层或汇聚层。接入交换机一般用于直接连接电脑,汇聚交换机一般用于楼宇间。汇聚相当于一个局部或重要的中转站,核心相当于一个出口或总汇总。原来定义的汇聚层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核心的负担,将本地数据交换机流量在本地的汇聚交换机上交换,减少核心层的工作负担,使核心层只处理到本地区域外的数据交换。 1.接入层 接入层目的是允许终端用户连接到网络,因此接入层交换机具有低成本和高端口密度特性。接入交换机是最常见的交换机,它直接与外网联系,使用最广泛,尤其是在一般办公室、小型机房和业务受理较为集中的业务部门、多媒体制作中心、网站管理中心等部门。在传输速度上,现代接入交换机大都提供多个具有10M/100M/1000M自适应能力的端口。 2.汇聚层 汇聚层交换层是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点,它必须能够处理来自接入层设备的所有通信量,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路,因此汇聚层交换机与接入层交换机比较,需要更高的性能,更少的接口和更高的交换速率。 3.核心层 而将网络主干部分称为核心层,核心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高速转发通信,提供优化,可靠的骨干传输结构,因此核心层 input与output的数据流向与边界设备刚好相反 接入层交换机端口的input 指服务器向交换机端口发送的数据,即是服务器发送出去的数据 接入层交换机端口的output 指交换机端口向服务器传输的数据,即是服务器收到的数据 接入层: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网络的部分称为接入层,接入层目的是允许终端用户连接到网络,因此接入层交换机具有低成本和高端口密度特性。 边界设备:边界设备是一个在不同类型网络间(如Ethernet和ATM)传送数据的物理设备。边界设备不负责收集网络路由信息,它只是使用在网络层获得的路由信息。边界路由器就是一种边界设备。 2.汇聚层交换机 CISCO有自己的3层层次模型1,接入层2,汇聚层3,核心层 汇聚层,是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点,它必须能够处理来自接入层设备的所有通信量,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路,因此汇聚层交换机与接入层交换机比较,需要更高的性能,更少的接口和更高的交换速率。这一层的功能主要是实现一下一些策略: 1、路由(即文件在网络中传输的最佳路径); 2、访问表,包过滤和排序,网络安全如防火墙等; 3、重新分配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 4、在vlan之间进行路由,以及其他工作组所支持的功能; 5、定义组播域和广播域。这一层主要是实现策略的地方。 汇聚层1000Base-T交换机同时存在机箱式和固定端口式两种设计,可以提供多个1000Base-T端口,一般也可以提供

交换机系列培训-第三层交换机的选择

交换机系列培训:第三层交换机的选择 交换机系列培训:第三层交换机的选择交换机系列培训:第三层交换机的选择现代的局域网基础设施需要对通过网络边界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解决办法,这就需要提供一种同时具有第二层交换机和局域网路由器的功能,并且其时延小于传统的局域网路由器的全新的设备。通常我们称之为第三层交换机。 网络并非都基于以太网,fddi和atm也是最常使用的局域网骨干技术。atm网曾一度被看作是多媒体时代唯一的网络技术。而许多其他技术诸如千兆以太网,也具有成为明天的局域网骨干技术的潜力。有相当一部分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已经支持qos和cos,并且提供了很高的带宽,拥有传输声音、图象、多媒体数据等的能力。虽然其qos的稳定性还不如atm,但其低价格和低复杂性则优于atm技术,且易于与已有的网络产品相连接。从上面的这些事实可以推断出,任何要用于骨干网的网络设备必须支持这些技术之间的互联,并且提供在这些技术之间进行升级的能力。 在过去,网络中的数据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大约百分之二十是通过骨干路由器与中央服务器或企业网络的其他部分进行通信,而在今天这个比例已经被提高到了百分之五十。我们都知道,为了应付不断增

长的数据流量,共享介质型的网络纷纷被交换型网络所替代。这种变化对原来用于网络分段的传统路由器产生了直接的冲击。鉴于有如此之大的流量跨越ip或ipx子网,路由器事实上已经成为了网络传输的瓶颈。原因是因为传统的路由器更注重对多种介质类型和多种传输速度的支持,而目前数据缓冲和转换能力比线速吞吐能力和低时延更为重要。虽然路由器的性能最近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大约达到1mpps 但采用这种路由器的费用也高得惊人。 现在市场上的主流第三层交换机主要有cisco的catalyst 2948g 和3com的corebuilder 3500等。在选择第三层交换机时,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判断并选择上述产品,下面我就以上两个产品进行介绍,使您能够全面的了解主流第三层交换机,并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机型。 cisco catalyst 948g-l3交换机是可以支持internet协议(ip),互联网包交换(ipx)和ip多路传输提供线速交换的固定配置第三层(l3)以太网交换机。这种catalyst交换机可以为拥有适当端口密度的中型园区主干提供所需的高性能。它非常适合于集中到多个配线间或作为其他主干交换机(例如catalyst 2900,catalyst 3500、catalyst 4000或catalyst 5000 交换机)的工作组交换机。 catalyst 2948-l3交换机不仅为ip、ipx及ip多路传输提供无阻

MOXA交换机使用说明

MOXA交换机使用说明 1、IP地址的设置 通过IE工具来Ping 交换机默认的IP(出厂默认)地址,进入交换机配置界面后,直接点击确认后,进入交换机设置界面对话框,IP地址设置请选择\Main Meun\Basic Settings\Network,出现下列对话框 在此对话框下,设置人员在Switch IP Address 和 Switch Subnet Mask 旁的空白处填写预定的IP地址(如:),以及相应的子网掩码地址(如:);其他的如Auto IP Configuration 设置为Disable方式,不要选择HDCP方式。 2、主站(Master)设置 完成了IP方式的设置后,就需要对交换的通讯协议和交换机进行相应的设置,选择\Main Menu\Communication Redundancy(通讯冗余设置),进入对话框: 在此对话框内,我们需要注意的是Settings标记下方的设置参量,而Current Status 为相应的设置参量后交换机系统检测后的状态指示。

Redundancy Protocol (通讯协议设置):设置选择为Turbo Ring ,而非是IEEE802协议(快速生成树)方式; 采用Turbo Ring方式的情况下,需要在网络交换机组中设置一个Master(主站),选择主站的方式是将Set as Master前的小方框内给予选中, 只需要选择确定后,点击Activate按钮即可生效。(注意:在多个交换机组成网中只能有1个设置为Master,不可以多选;同时如果不对交换机进行Master设置,系统会自动设置交换机组中的1台为Master)。 Enable Ring Coupling (环间耦合端口定义)在实际的项目运用中不常运用到,在此不给予更多的描述。需要提醒的是工程人员在设置过程中不要将Enable Ring Coupling 前的小方格选中,同时要注意的是对应的Coupling Port和 Coupling Control Port后的端口与前面的Redundant Ports 1st Port和 2nd Port(冗余连接端口定义)设置的端口重复。 3、网络设置参数验证 完成网络参数设置后,对应的Communication Redundancy对话框内都通过Current Status状态给予体现了,包括了网络协议状态、主(Master)/从(Slave)方式;冗余端口的数据监测状态以及环间耦合状态信息。 在多台交换机组环的情况下,工程人员要注意Redundant Ports 1st Port和 2nd Port (冗余端口状态监测状态)的信息: (1)、Forwarding:(推进状态)

软件平台运维技术方案1总体方案

软件平台运维技术方案 1.1 总体维护方案 全面保障招标人信息、应用系统平稳运行及有效应用,总体目标如下: 建立系统运维机制。提供全程运维服务,出现故障应能及时告警。必须建立完善的运维机制,包括运维团队、运维方案、运维制度、应急预案等:不发生六级及以上通信设备事件。不发生因云平台环境原因造成的系统故障、停机等事件。 信息安全。运维人员严格遵守有关信息安全与保密管理规定,运维期不得发生六级及以上信息安全事件。 运行指标要求。主机系统(包括存储)可用率不低于99.99%。主机系统可用率=(总时间-主机计划外停机时间)/总时间*100%。应用系统可用率不低于99.99%。应用系统可用率=(总时间-计划外停机时间)/总时间*100%。网络可用率不低于99.99%。信息网络可用率=(总时间-计划外网络中断时间)/总时间*100% 服务满意度。服务态度端正,有问必答,用语规范,态度诚恳,耐心解答用户疑难,虚心听取用户意见,处理业务不拖拉,不推诿。客户服务满意度达到99%以上。客户服务年投诉次数小于4次。 问题响应效率。从开始处理后3个小时内解决的问题占全部问题的比重不得低于80%;在一个小时内响应的问题占全部问题的比重不得低于95%;客户端、网络、用户管理、权限变更、操作类问题一个工作日内解决,业务流程、系统配置、权限设计类问题视问题的情况,一般在5个工作日内解决,系统变更业务审批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新需求、开发类问题需视开发及测试情况尽快解决。 恢复措施。具备自动或手动恢复措施,以便在发生错误时能够快速地恢复正常运行。软件系统故障时,自动恢复时间< 30分钟,手工恢复时间< 4 小时。 1.1.1 信息资产统计服务 此项服务为基本服务,包含在运行维护服务中,帮助我们对用户现有的信息资产情况进行了解,更好的提供系统的运行维护服务。

骨干路由交换机RG-S6506产品手册(200607)

骨干路由交换机RG-S6506产品手册(200607)

全模块化骨干路由交换机RG-S6506 产品概述: RG-S6506是锐捷网络推出的全模块化骨干路由交换机,拥有6个模块扩展槽,提供管理模块冗余,支持万兆、千兆和百兆模块线速转发,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配置,构建弹性可扩展的现代IP网络。 RG-S6506交换机高达768G的背板带宽和286Mpps的二/三层包转发速率可为用户提供高速无阻塞的线速交换,强大的交换路由功能、安全智能技术可同锐捷各系列交换机配合,为用户提供完整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是小型网络核心和大型网络骨干交换机的理想选择。

产品特性: ●强大数据处理设计(SPOH设计) ?RG-S6506交换机的交换、路由、ACL、QOS 等复杂功能通过硬件实现,避免了软件实现 同样功能对数据高速处理的影响。 ?管理模块执行路由管理、网络管理、网络服务等任务;用户接口模块可以独立实现硬件 路由、交换和组播功能;用户交换端口则独 立实现硬件ACL和QOS功能。同步式处 理设计极大地提高整机处理能力。 ●高安全保障措施 1、物理安全: RG-S6506提供冗余管理模块、冗余电源模块、各种模块热拔插等物理安全保障措施。2、病毒和攻击防护: 面对现在网络环境越来越多的网络病毒和攻击威胁,RG-S6506提供强大的网络病毒和攻击防护能力:

提供基于SPOH技术的ACL功能 支持防源IP地址欺骗、防DOS/DDOS攻击,防IP扫描等功能 提供多端口同步监控技术,支持灵活的网络监控,提升网络监控能力 3、设备管理安全: 提供SSH的加密登陆和管理功能,避免管理信息明文传输引发的潜在威胁 Telnet/Web登录的源IP限制功能,避免非法人员对网络设备的管理 SNMPV3提供加密和鉴别功能:确保数据从合法的数据源发出(引擎ID);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采用MD5和SHA认证协议);加密报文,确保数据的机密性(采用DES56加密协议) 4、接入安全: 硬件支持IP、MAC、端口绑定,提高用户接入控制能力。 支持802.1X技术,满足6元素绑定接入限制支持IGMP源端口检查,可有效控制非法组播源,提高网络安全。 IGMPV3支持宣告主机希望接收的多播源的

思科中小型企业网络解决方案

思科中小型企业网络解决方案 中小型企业的组网方案主要要素有:局域网、广域网连接、网络管理和安全性。Cisco的解决方案充分考虑了这些要素。从总体上看,这些解决方案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第一,它采用高性能、全交换的方案,充分满足了用户需求。第二,网络管理简单,可以采用免费的CVSM--Cisco交换机可视化管理器,它基于易用的浏览器方式,以直观的图形化界面管理网络,因此网管人员无需专门培训。第三,用户可以采用ISDN连接方式实现按需拨号,按需使用带宽,从而降低广域网链路费用,当然也可选用DDN、帧中继、模拟拨号等广域网连接方式。第四,带宽压缩技术,有效降低广域网链路流量。第五,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所有网络设备均可在升级原有网络后继续使用,有效实现投资保护,第六,系统安全,保密性高,应用了适合中小型企业的低成本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路由器内置的IOS软件防火墙。 Cisco中小型企业网络解决方案实现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资源共享,网络内的各个桌面用户可共享数据库、共享打印机,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各项功能;其次是通信服务,最终用户通过广域网连接可以收发电子邮件、实现Web应用、接入互联网、进行安全的广域网访问;再次是多媒体应用,该方案支持多媒体组播,具有卓越的服务质量保证;此外,在某些方案中系统支持远程接入,可以实现多达32路远程模似电话线拨号访问。 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Cisco推出了25个用户以内、50个用户以内、100个用户以内三种典型的解决方案。 1.25用户以内的网络方案 ---- 该方案的局域网采用Catalyst1924交换机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一般说来,主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的链路数据流量较大,因此它采用2个100M高速交换端口连接服务器,以免形成传输瓶颈;24个10M交换端口最多可连接24个桌面用户。此外,它还通过10M接口连接共享网络打印机,普通打印机也可以通过打印服务器的方式共享。

H3C交换机操作手册

目录 H3C以太网交换机的基本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串口操作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配置及日志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置密码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验证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H3C以太网交换机VLAN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验证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H3C以太网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验证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H3C以太网交换机STP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互联网政务技术方案

关于“互联网+政务”技术方案 目录 引言 一、总则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目标 (三)重点任务 1.业务支撑体系建设 2.基础平台体系建设 3.关键保障技术体系建设 4.评价考核体系建设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内容 (一)按事项性质分类 (二)按服务对象分类 (三)按实施主体分类 (四)按服务主题分类 (五)按服务层级分类 (六)按服务形式分类 (七)按行政管辖分类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架构 (一)总体构架

1.总体层级体系 2.平台系统组成 3.建设方式 (二)业务流程 (三)平台技术架构 1.基础设施层 2.数据资源层 3.应用支撑层 4.业务应用层 5.用户及服务层 (四)用户注册和认证体系 1.分建方式 2.统分方式 3.统建方式 四、政务服务信息的汇聚、发布与展示 (一)需求侧(面向社会) 1.用户访问——“我” 2.信息资讯——“我要看” 3.信息检索——“我要查” 4.服务引导——“我要办” 5.咨询问答——“我要问” 6.监督评价——“我要评”

7.个性化推送——“我的” (二)供给侧(面向政府内部) 1.事项清单标准化 2.办事指南规范化 3.审查工作细则化 4.业务办理协同化 5.事项管理动态化 五、政务服务事项的一体化办理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外部服务) 1.建设管理要点 2.主要功能 3.用户(自然人和法人)信息管理 (二)政务服务管理和业务办理(内部办理) 1.基础业务功能 (1)政务服务事项管理 (2)政务服务运行管理 (3)电子监察管理 (4)电子证照管理 (5)网上支付管理 (6)物流配套管理 2.功能拓展与流程优化 (1)并联审批

网络交换机作用

目录 网络交换机的概述 网络交换机的性能 网络交换机的分类 网络交换机的选择 网络交换机的概述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日益普及,计算机网络也迅速发展起来。凡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具备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并配以相应的网络软件实现计算机通信信息网的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都称为计算机通信网。当网络规模扩大时,单纯靠延长网线已变得不现实。并且对于不同的局域网,要实现互相之间的数据传送,共享网络的资源,需要有专门的连接设备实现网络扩展。同时,网络中站点的增加,地理范围的扩大,业务量的增长,促使网络互联迅速向前发展。 网络互联的高速发展,导致网络交换技术的出现,网络交换机也随之应运而生。广义的交换机就是一种在

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网络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量控制。 随着交换技术的发展,交换机由原来工作在OSI承M 的第二层,发展到现在有可以工作在第四层的交换机出现,所以根据工作的协议层交换机可分第二层交换机、第三层交换机和第四层交换机。由于第四层交换机交换技术尚未真正成熟且价格昂贵,第四层交换机在实际应用中目前还较少见。 网络交换机的性能 网络交换机是一种连接网络分段的网络设备。从技术角度看,网络交换机运行在 OSI 模型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网络交换机源于电子集线器(HUB),其中 HUB 是为星型网络提供的一种中心结点设备。在共享 HUB 中,所有星型网络连接都接收同一个广播帧。交换机类似于集线器,它也支持单个广播域,但不同的是交换机上的每个端口同时也是它自己的冲突域(Collision Domain)。通常情况下,交换机比集线器更加智能化,网络交换机能监测到所接收的数据包,并能判断出该数据包的源和目的地设备,从而实现正确的转发过程。网络交换机只对连接设备传送信

思科 Cisco中小型企业网络解决方案

思科Cisco中小型企业网络解决方案 中小型企业的组网方案主要要素有:局域网、广域网连接、网络管理和安全性。Cisco的解决方案充分考虑了这些要素。从总体上看,这些解决方案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第一,它采用高性能、全交换的方案,充分满足了用户需求。第二,网络管理简单,可以采用免费的CVSM--Cisco交换机可视化管理器,它基于易用的浏览器方式,以直观的图形化界面管理网络,因此网管人员无需专门培训。第三,用户可以采用ISDN连接方式实现按需拨号,按需使用带宽,从而降低广域网链路费用,当然也可选用DDN、帧中继、模拟拨号等广域网连接方式。第四,带宽压缩技术,有效降低广域网链路流量。第五,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所有网络设备均可在升级原有网络后继续使用,有效实现投资保护,第六,系统安全,保密性高,应用了适合中小型企业的低成本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路由器内置的IOS软件防火墙。 Cisco中小型企业网络解决方案实现 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资源共 享,网络内的各个桌面用户可共享数 据库、共享打印机,实现办公自动化 系统中的各项功能;其次是通信服务, 最终用户通过广域网连接可以收发 电子邮件、实现Web应用、接入互联 网、进行安全的广域网访问;再次是 多媒体应用,该方案支持多媒体组播,具有卓越的服务质量保证;此外,在某些方案中系统支持远程接入,可以实现多达32路远程模似电话线拨号访问。 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Cisco推出了25个用户以内、50个用户以内、100个用户以内三种典型的解决方案。 1.25用户以内的网络方案 该方案的局域网采用Catalyst1924交换机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一般说来,主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的链路数据流量较大,因此它采用2个100M高速交换端口连接服务器,以免形成传输瓶颈;24个10M交换端口最多可连接24个桌面用户。此外,它还通过10M接口连接共享网络打印机,普通打印机也可以通过打印服务器的方式共享。 在广域网部分,该方案采用了Cisco 803路由器,它提供一个ISDN B RI接口,

电话交换机使用说明

一科及多路通TC系列程控电话交换机说明书TC-208 TC-208B TC-312 TC-308B TC-416B TC-432B 2009-07-21 12:56 一科及多路通TC系列程控电话交换机说明书TC-208 TC-208B TC-312 TC-308B TC-416B TC-432B ?一科及多路通TC-208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一科及多路通TC-308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一科及多路通TC-212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一科及多路通TC-312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一科及多路通TC-216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一科及多路通TC-316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一科及多路通TC-416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简明使用方法 来电显示:个分机口均可接来电显示电话 打出:直拨外方号码 转接:直拨分机号码(801-816) 内部通话:先拨“*”,再拨分机号码 允许8台(对)电话,包括外线出入呼叫、通话、转接,以及内部呼叫、通话、同时惊醒,互不干扰 1.简介 欢迎您选用沈阳魁星公司多路通程控电话交换机(或称集团电话)。当 您使用多路通交换机一段时间后,感觉怎样?您一定有答案,您的单位 或家庭拥有的是一台高性能价格比的电话扩容设备。例如您曾经使用过 或见过数千上万的进口,包括引进机型,您回觉得多路通程控电话交换 机与它们的通讯质量,产品素质并无差异,切与之相同机型的多路通交 换机,式样更小巧,安装更方便,操作更直观,而功能共多,更实用。 您也一定会推荐给你的亲友,推向您周围的社会。谢谢你。多路通交换 机是信号处理及鉴频技术能工作与不同制式的局系统以及边远山区非 标局系统。抗干扰,抗雷电,宽电源电压(160-240V)使之年使用各种 恶劣环境。多路通程控电话交换机的严格的质量管理,使其开箱合格为 99%以上,其返修小于2% 2.产品安装测试及基本使用方法

详解二层、三层交换机区别及其适用场景

二、三层交换机有什么区别,企业组网到底应该怎么选择 二层交换机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型组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组网越来越复杂、网速要求越来越高、功能需求越来越多,三层交换机迅速崛起,并一度成为数据中心和大型企业的企业网络部署首选。那么,究竟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有什么区别?企业组网到底应该选择二层交换机还是三层交换机? ■识别二层交换机 二层交换机工作于OSI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故称为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发展比较成熟,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识别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功能的交换机,即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三层交换机最重要的用途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

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该目的服务,能够做到一次 路由,多次转发。 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由硬件高速实现,而像路由信 息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确定等功能,由软件实现。 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二层和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功能:二层交换机基于MAC地址访问,只做数据的转发,并且不能配置IP地址;而三层交换机将二层交换技术和三层转发功能结合在一起,可配置不同vlan的IP地址; 应用:二层交换机主要用于网络接入层和汇聚层,而三层交换机主要用于网络核心层; 协议:二层交换机支持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而三层交换机支持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及网络层协议。 场景:二层交换机多用于小型局域网组网,其快速交换功能、多个接入端口为小型网络用户提供了很完善的解决方案;三层交换机则多用于中、大型局域网组网,可以有效加快数据转发。

最新软件平台运维技术方案1总体方案

最新软件平台运维技术方案1总体方案 1.1 总体维护方案 全面保障招标人信息、应用系统平稳运行及有效应用,总体目标如下: 建立系统运维机制。提供全程运维服务,出现故障应能及时告警。必须建立完善的运维机制,包括运维团队、运维方案、运维制度、应急预案等:不发生六级及以上通信设备事件。不发生因云平台环境原因造成的系统故障、停机等事件。 信息安全。运维人员严格遵守有关信息安全与保密管理规定,运维期不得发生六级及以上信息安全事件。 运行指标要求。主机系统(包括存储)可用率不低于99.99%。主机系统可用率=(总时间-主机计划外停机时间)/总时间*100%。应用系统可用率不低于99.99%。应用系统可用率=(总时间-计划外停机时间)/总时间*100%。网络可用率不低于99.99%。信息网络可用率=(总时间-计划外网络中断时间)/总时间*100% 服务满意度。服务态度端正,有问必答,用语规范,态度诚恳,耐心解答用户疑难,虚心听取用户意见,处理业务不拖拉,不推诿。客户服务满意度达到99%以上。客户服务年投诉次数小于4次。 问题响应效率。从开始处理后3个小时内解决的问题占全部问题的比重不得低于80%;在一个小时内响应的问题占全部问题的比重不得低于95%;客户端、网络、用户管理、权限变更、操作类问题一个工作日内解决,业务流程、系统配置、权限设计类问题视问题的情况,一般在5个工作日内解决,系统变更业务审批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新需求、开发类问题需视开发及测试情况尽快解决。 恢复措施。具备自动或手动恢复措施,以便在发生错误时能够快速地恢复正常运行。软件系统故障时,自动恢复时间< 30分钟,手工恢复时间< 4 小时。 1.1.1 信息资产统计服务 此项服务为基本服务,包含在运行维护服务中,帮助我们对用户现有的信息资产情况进行了解,更好的提供系统的运行维护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

思科网络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思科存储网络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热备份技术(例如写时复制和分离镜像快照) 利用在某个特定时刻创建的原始数据镜像,在不影响应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在线备份。写时复制和分离镜像选项都会将数据区块复制到未被使用的存储上,以创建某个时间点的复本,大多数数据库都支持这两种技术。写时复制和分离镜像选项可以管理物理数据区块的映射流程,以及它们与某个文件系统或者数据库的关联。IBM企业存储服务器(ESS)或者模块化存储服务器(MSS)中的FlashCopy均支持这两个选项。 灾难备份和恢复方案 在灾难备份和恢复的解决方案中,基本可分为两种模式:(一)可实现同步数据复制、切换时间快速的同城灾备模式;(二)以异步为数据复制手段、切换时间较长但防范灾难的范围更广泛的异地远程灾备模式。但这两种模式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满足不同灾难防范级别的分类。随着对业务连续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大型企业把这两种模式混合实施,以建立多级的风险防范标准。 在建立了同城的灾备和不同城市之间的远程灾难备份之后,不同城市的灾难备份中心所能实现的功能,是同城灾备中心所实现的功能的全部,但是时间要求可能会稍微宽松一点。比如在灾难发生之后要求两个小时之内必须把同城的灾难备份运行起来,而在做异地灾备的时候,这个时间将被允许延长到12小时或者是6个小时。由于时间要求越短,投入需要越大,企业要找到一个最佳的比例关系。 同城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建立同城灾备中心的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利用在同城范围,即60至100公里以内可以租用裸光纤来实现两个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连。随着裸光纤的租用价格越来越便宜,使企业可以按照业务的需求来部署两个数据中心之间的带宽,而不是按照租用的带宽来部署业务。这两者的差别使前者可以按照真正的业务需求及未来的扩展来规划企业级的业务连续方案,而不是仅仅限制在几个核心的应用系统。有了高带宽在两个数据中心之间的SAN相连接,使数据的同步复制成为了可能,可以实施高速数据复制和恢复的业务连续策略。 由于SAN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允许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连接在一起,所以它也方便了灾难备份解决方案作用的发挥。使用SAN 基础结构,在一个城域范围内实现灾难恢复备份的具体要点如下: 在常规情况下,一个企业可以在两个交换机之间通过双互联交换链路(ISL),把相距10公里以上的两个站点以单模光纤连接起来,ISL是使用E_Port进行连接的,E_Port 是个把两个交换机连接成一个架构的扩展端口; 当两个站点之间的连接端口数量增加或同时有其他的连接接口如 GE/ESCON/FICON等需求时,使用DWDM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方式,同时降低了对裸光纤的依赖和物理线路的故障切换难度,提高了租用光纤的利用率和管理的方便性; 可用点对点的方式或者环路方式配置DWDM设备。一旦主链接不能访问,Cisco 的DWDM设备ONS15540/15530均支持自动失效转接到冗余物理链接。在环形拓扑结构中,节点之间仅需要一条链接。如果链路失效,激光将朝相反的方向传输来达到目标; 在光纤通道交换机和DWDM设备之间的ISL连接提供了更大的带宽(达到多个2 Gbps,而非以往的1 Gbps的限制),在端口汇集方面,SAN交换机可以提供多达16端口,32Gbps带宽的ISL汇集,称为PortChannel; 当在SAN环境里实施虚拟SAN(VSAN)时,可在ISL中把多个VSAN同时传输(Trunking)至远程站点,则ISL使用TE_port进行连接。

Hp交换机操作手册中文版

第一章交换机的初始配置 1.1使用CONSOLE口进行交换机的配置 1〃超级终端配置如下: 开始-附件-通讯-超级终端,在COM口属性的窗口中选择还原默认值。 每秒位数(B):9600 数据位(D):8 奇偶校验(P):无 停止位(S):1 数据流控制(F):无 2〃配置好超级终端后,回车登陆。H P系列产品默认需要认证,才能进行管理配置,默认的 用户名为空,口令为空。 图: 此时将进入登陆模式,登陆模式的符号是一个大于号“>”,在此模式下可以实现基本的状态查看功能,通过问号“?”可以查看此状态下所有可操作的命令. HP系列产品所有模式下(登陆模式,管理模式和配置模式)均有这种帮助功能,同时 在输入命令时,可以通过键进行命令补足. 登陆模式:以“>”开头,仅仅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状态查看 管理模式:以“#”开头,能够进行所有状态信息的查看,同一时刻允许有多个管理员处在此模式下。 从登陆模式进入管理模式的命令:en able(可简写为e n),通过enab le口令 认证后,即可进入管理模式。

配置模式:以“(con fig)”开头,能够对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同一时刻仅仅允许一个管理人员处在配置模式下。此模式下可以同时具有管理模式和登陆模式的功 能。 从管理模式进入配置模式的命令为:conf igur e,即可进入配置模式。从高级模式退出到低级模式的命令为exi t或disa b le。 3〃基本命令 1、查看操作系统版本及硬件信息 命令:s h o w v er sion 作用:查看当前系统版本和状态信息 ?系统当前版本: test_5304x l#s h o w v ers i on Im age sta mp:/s w/c ode/buil d/al pm o(m35) A ug2200511:27:11 E.10.04 4015 B oot Im age:Pr i m ar y ?系统主机名: ?系统C P U类型: ?系统内存容量: ?系统启动时间: ?系统当前时间: ?系统端口类型: ?系统序列号: ?系统当前能实现的功能: 2.配置主机名: 命令:hostname :其中主机名长度最长为64字节 实例:例如需要配置设备的名称为B lue,则命令如下。 AN(con fig)#ho stname test_5304xl T est_5304xl(co nfig)# 3.配置VLAN I P地址: 命令:[no]vlan ip address 或 [no]v lan ip addres s或 Vlan ip addess dhcp-bootp 实例:例如需要对设备划分一个VLAN采用两种不同底方式进行配置 B lue(c onfi g)#vlan1ip addr ess192.168.0.23255.255.255.0或 B lue(c onfi g)#vlan1ip addr ess192.168.0.23/24 查看当前V LAN地址命令: B lue(c onfi g)#show ip address 4〃配置网关: 配置网关命令:

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1.系统需求 项目的弱电系统总体设计要求是“理念先进、技术一流、经济实用和今后良好的扩展性”,满足用户的特殊要求,达到国家建设部智能化建筑的甲级标准并通过验收。项目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将为建筑内信息系统提供稳定、可靠、安全的信息流通环境。网络系统是xxxxx工程中的重要系统,它将作为多种应用系统的系统沟通平台,包括管理系统,业务系统等,因此网络系统应定位于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的系统设计。 2.设计原则 ●可靠性 xxxxx工程的信息应用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要求,这决定了作为信息传输平台的网络系统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高性能 网络中可能存在复杂多元的应用系统,如多媒体应用,办公自动化,专业应用等,对网络的负载能力要较高要求。 ●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目前xxxxx工程处于一期建设中,将来还将建设二级工程,网络系统将逐步扩大,同时随着应用系统的逐步完善,网络系统也将进行相应的扩展和升级,因此网络应具有良好的可升级扩展性。

●易管理、易维护 xxxxx工程中网络系统分布于多个建筑物中,同时网络系统中承载的应用系统重要性较高,因此网络系统需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降低维护成本,放患于未然,保障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安全性 根据xxxxx工程业主的特殊定位,网络要求有极高的安全性要求。 3.总体设计 3.1主干技术选型 选择合理的网络主干技术对一个大型网络来说十分重要,它关系到网络的服务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性。网络主干包括主干网设备之间及其与汇聚点核心设备之间的连接。 对于xxxxx工程,我们选择采用千兆以太网GE技术、相对于其他宽带主干技术,它和以太网,快速以太网有更好的兼容性,在园区网规模或中小型城域网中具有最高的性能价格比。 3.2局域网结构 采取何种网络结构和建筑分布,应用需求均有较大的关系。通常在大型网络的设计中,网络结构分为三层,即核心、分布和接入层。核心层提供网络的核心路由交换功能,分布层负责将接入层设备汇聚进入核心层,接入层提供提供终端用户的接入网络。每个层次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