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真实观看中西小说的差异

从真实观看中西小说的差异

从真实观看中西小说的差异
从真实观看中西小说的差异

中西方_文化_差异比较分析

第28卷 总第118期科学?经济?社会Vol.28,Su m No.118 2010年 第1期SC I ENCE?ECO NOMY?S OC I ET Y No.1,2010 【文化艺术】 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分析 雷兴长 (兰州商学院经济研究所,甘肃兰州 700020) 摘 要:不同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是导致东方文化多元化与西方文化一元化生成的主要因素。客观认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化建设和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关键词:中西方;多元文化;一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15(2010)01-0173-04 The New Com para ti ve Theory of Ch i n ese and W estern“Culture” LE I Xing-chang (L anzhou Co mm ercial College,Institute of Econo m ic Research L anzhou,L anzhou730020,China) Abstract:D ifferent physical geography and cli m atic conditi ons led t o the the diversity of eastern culture and unitariness of western culture.An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W estern cultural will p r omote the internati onalizati on and world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east and the west;multi-cultural;unitary culture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国家、民族的生存环境不同,发展历程不一,必然导致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同样,不同的文化也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存方式、发展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能小视。目前,文化的地位日益上升,已经被认为是国家经济社会不断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这就更有必要探讨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有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中国文化的优势在哪里?西方文化的长处有哪些?这是一个难以搞清楚的老问题。 一、中西文化的环境差异 大自然对文化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视的。不同的自然环境培植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国文化诞生的自然环境与西方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是有很大差异的。中国文化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河流,西方文化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海洋。海洋无比广阔,是无法征服的,只能顺其势,利用海洋,欣赏海洋;河流相对狭窄,是有可能征服的,集中社会力量,利用人力,征服河流,利用河流,就成了中国古人的愿望和使命。 大自然决定着社会文化,生存的自然环境特性决定着社会文化特色。由于广阔的海洋成了西方文化的自然环境,就养育了西方人的自由个性、丰富想象力和大胆创造力的文化基因;由于奔腾的河流成了中国文化的自然环境,就培育了中国文化的社稷为上、循规蹈矩、顺势而为的文化基因。海洋变化无常、无法驯服,滋生了西方人自由奔放的个性文化;海洋的一望无际、变化多端,给予了西方人想象力丰富的思想文化;海洋的深不可测、无穷无尽,培植了西方人不断探索的创新文化。河流的可征服、可利用,滋生了中国人善于凝聚力量的社会文化;河流的顺势而流、不破不泛,培植了中国人善解人意、循规蹈矩的行为文化;河流的水到渠成、可堵可导,培育了中国人无为而治、灵活机动的哲学文化。 二、中西文化的含义差异 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的“文化”含义更多的是教化人、规范人的言行。在汉语中,文化是一个词组。“文”是指文章、典籍,“化”是指教化、训化。用著名的文章、典籍教化、训化人,规范人的言行,就成了“文化”这一词汇的基本含义。 收稿日期:2009-09-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文化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西部项目———批准号08XZX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雷兴长(1959—),男,陕西武功人,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与国际经济研究。 371

中西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0717628950.html, 中西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西文学比较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林译《伊索寓言》中的中西文学比较.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期.黄幼岚. [2].跨文化视域下的中西文学比较与翻译. 《戏剧之家》.2014年8期.张冰. [3].从历年诺贝尔文学奖文献管窥中西文学差距. 《文教资料》.2015年7期.张华艳. [4].从《诗经》与《荷马史诗》看中西文学比较.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4期.毕懿晴. [5].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芦红娟. [6].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学比较的思考. 《榆林学院学报》.2005年1期.马晖. [7].对中西文学比较的深层观照——评《中西文学视域下的理性观念与抗争精神》.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年5期.易小斌. [8].中西浪漫主义文学的主体性和理想问题.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0期.潘利锋. [9].文化观·美意识:中西文学比较谈.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期.张沁文. [10].中西文学比较论.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6期.王晓丽.李云. 二、中西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即彼显我——从钱穆对西方文学的解读看其文学观.被引次数:1 作者:翁旻玥.文艺学华东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 [2].黄遵宪文学地位的形成与奠定(18991949).被引次数:1 作者:李玲.中国古代文学苏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

https://www.doczj.com/doc/0717628950.html, [3].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诗经三译本比析. 作者:卫欣.英语语言文学天津财经大学2010(学位年度) [4].中西意象理论比较初论.被引次数:1 作者:江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南昌大学2010(学位年度) [5].文学翻译中的翻译规范——以中国第三次翻译中小说译序跋为例的研究. 作者:贾慧.英语语言文学西北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 [6].现当代文学中同性恋形象解析及作家创作心理探寻.被引次数:1 作者:王婧.中国现当代文学河北大学2008(学位年度) [7].同样渔夫异样情——中西渔夫形象之比较. 作者:陈婷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安徽大学2009(学位年度) [8].狂欢化视野下中西“重述神话”项目作品之比较.被引次数:2 作者:杨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江西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 [9].中西古典悲剧艺术性格比较.被引次数:3 作者:邵芳菲.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陕西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 [10]跨艺术、跨文化的创作视野——论西西小说的文体创新. 作者:凌逾.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山大学2006(学位年度) 三、中西文学比较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中西精神文化与文学观念比较. 童庆炳,2011“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 [2]近代中西小说比较中的想象西方问题. 赵炎秋,2011“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 [3]跨文化的环形旅行中西文学关系再思考. 李庆本,2013“思想的旅行:从文本到图像,从图像到文本”国际学术研讨会 [4]中国近代以来文学批评术语的演变. 孟庆枢,2005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5]浅論民國學界的中西小說比较研究. 汪龍麟,2005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 伦理性与宗教性(一) 1【单选题】西方文明主要是以(C)来重构古希腊罗马文明? A埃及文明 B伊斯兰文明 C希伯来文明 D阿拉伯文明 2【单选题】克尔凯戈尔把人类文化性的生存方式分为三种,其中最低级的是(B)? A政治的 B审美的 C伦理的 D宗教的 3【判断题】相较于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更侧重于审美性?(×) 4【判断题】在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中,相似的文学现象在不同文化结构当中尽管位置不同,它的价值和作用是类似的?(×) 伦理性与宗教性(二) 1【单选题】儒家的仁和基督教的博爱之间的差异在于,儒家的仁强调区分(B)? A地域联结 B等级秩序 C信仰对象 D经济阶层 2【单选题】(C)认为德性就是力量? A尼采 B黑格尔 C康德 D歌德 3【判断题】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上层社会主要受审美和伦理的影响,宗教的因素很少?(√) 4【判断题】墨家的伦理强调爱人若爱其身?(×) 伦理性与宗教性(三) 1【单选题】与基督教相比,儒家最大的特点是(C)? A阶级性与整体性 B阶级性与独立性 C合群性与整体性 D合群性与独立性 2【单选题】下列思想中,强调安于现实的富乐的是(C)? A基督教 B佛教 C儒家思想 D伊斯兰教 3【单选题】宗教最大的功能是(A)? A超越死亡 B慰藉个体的孤独情怀 C寻找希望 D提供帮助 4【判断题】儒家的教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宗教的作用?(√) 伦理性与宗教性(三) 1【单选题】斯宾格勒认为西方文化是一种(C)文化? A神曲

D荷马史诗 2【单选题】(D)将中国文化中反对不知餍足的追求极端化了?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3【单选题】儒家经典如《尚书》中出现的“上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与西方的概念类似 B是无限绝对的主宰 C是天人合一的文化表现 D指代人间实际的统治者 4【判断题】西方文化中“天”主要指代自然,而中国文化中“天”主要指代主宰?(×) 伦理性与宗教性(五) 1【单选题】(B)认为尼采是西方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 A萨特 B海德格尔 C胡塞尔 D德里达 2【单选题】下列任务中,对基督教进行了更为严厉批判的是(D)? A拜伦 B雪莱 C雨果 D尼采 3【单选题】尼采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基督徒,即为(D)? A尼采自己 B教皇 C马丁·路德 D耶稣 4【判断题】夏志清认为,中国的文学理念缺乏一种宗教信仰的阐释,使中国文学缺乏深度?(×) 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一) 1【单选题】庄子哲学的伦理趋向是(C)? A礼 B法 C合 D分 2【单选题】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A)? A中国文化具有更突出的审美特征 B西方文化具有更突出的审美特征 C中国文化不具有科学特征 D西方文化不具有科学特征 3【单选题】儒家的伦理体系构建是由(A)开始的? A诗 B书 C礼 D乐 4【判断题】法国哲学家?美学家鮑姆嘉通被誉为“美学之父”?(×) 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二)

中外文学比较与欣赏(小说篇)

中外文学比较与鉴赏 纵观中外文学小说,我最爱的莫过于艾米丽的《呼啸山庄》和沈从文的《边城》,我将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鉴赏,来对比中外文学在描述凄美爱情上的不一样。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恐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 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亨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追求传统的“人间的爱”而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她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是源自于“他和我是同一块料子做的”。爱情从幸福的追求转变成自我的追求,只是“超人间的爱”。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小凯瑟琳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憎,亨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他选择了反抗。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埃德加·林顿。这是她自己在”人间的爱“和”超人间的爱“之间的徘徊和选择。在全书的结尾,是原野上的三块墓碑:林顿的墓碑,斯克利夫的墓碑,中间是既做妻子又是情人的凯瑟琳的墓碑。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凯瑟琳一死,斯克利夫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让亨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恨,是爱的异化”。在女作家心中,对立的爱和恨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斯克利夫对整个人类的憎恨来自他的爱。而“爱”,是“恨”的归附。因此,爱和恨是互相对立的,又是彼此统一的。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死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希斯克利夫的到来,使一个家庭失去了平衡,失去爱的亨德雷自然会不满,我们不必要一个小孩子去宽容,世上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宽容呢?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的报复:亨德雷对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对亨德雷和林顿。佛曰;冤冤相报何时了。哈里顿成了亨德雷的牺牲品,伊莎贝拉成了林顿的牺牲品。只是因为仇恨,希斯克利夫甚至宁愿看着自己的儿子一天天接近死亡,最终死去,仇恨已将他完全控制。当然,他也有爱,对凯瑟琳的爱。彼此相爱的没能在一起。爱与恨之间,有时那样遥远,有时却又那样接近。在爱与恨的选择中,希斯克利夫不是个悲剧,无法想像,当他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与对凯瑟琳的向往时,他是多么得痛苦。但最后的他是幸福的——当他笑着死去时——他也应该由恨而得到了解脱。山坡上有三座坟墓:凯瑟琳在中间,一边是林

浅谈中西方小说文化之差异

注意:本文由合肥财经学院机电一体化1101班童永鹏原创和分享,不作为其他人的“中西方文化课”期末考试之用,如有发现,必将追究责任。 浅谈中西小说文化之差异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的这句诗恰好体现了他的文化情怀和态度。林语堂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海外经历,使他能站在世界一体化的高度,不偏不倚地看待不同的文化。他认为,人性是相通的,文化也是一体的,不管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他们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是可以互相弥补互相吸收的。在全球不断一体化的今天,林语堂看待中西文化客观、全面、人性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题记作为素质教育的受益者,我有幸阅读了《红与黑》、《汤姆索亚历险记》、《羊脂球》、《儒林外史》、《围城》、《钱钟书传》等大量的中外著作,不能说是完全吸收了全部的思想,只能说是粗略地了解大家所想诉说的大体含义。如果非要给小说做个比喻的话,我更愿意把小说比作是陈年老窖,越久越醇,越品越有味儿。虽然我不是像李白那样嗜酒如命,但是我愿意去慢慢品味那独特的香浓,虽然,有些烈、有些辣,甚至难以下咽,但是,酒过肚肠,那一丝丝的香滑顺着口飘溢心脾,荡气回肠。小说不也如此吗?一部著作的诞生倾注了作者的全部的心血和期盼,如女孩红那样装满了对孩子的期盼,这一点,中西方的小说都是一样的,

司汤达的《红与黑》酝酿和创作了多年终成就了这部批判现实主义著作,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也是这样,终使之成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也使吴敬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下面,就针对我最喜爱的两部中西方小说来粗略地谈谈我对中西方小说差异的理解。 先从中国的《儒林外史》开始谈起吧。我先谈谈喜欢《儒林外史》的理由吧。有的人会说,中国古代的著作多得是,为什么偏偏选择《儒林外史》来说呢。我想说的是,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课本外的古代小说著作,作者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深深地吸引了我,似乎把我带到了康乾时期,我会为了高要县知县汤奉讲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傅活活枷死而气愤,会为了范进中举后不省人事而黯然神伤,会为了科举制度下培养的一批批庸才而叹息,更会为了生活在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墨客和能人志士而感到悲哀和怜悯。 中国古代小说多以传奇故事为题材,可以说都是“传奇型”的。到了明代中叶,从《金瓶梅》开始,才以凡人为主角,描写世俗生活。而真正完成这种转变的,则是《儒林外史》。它既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色彩,也没有情意绵绵的动人故事,而是当时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全书写了二百七十多人,除士林中各色人物外,还把高人隐士、医卜星

中西悲剧观比较之不同

中西悲剧观比较之不同 09汉语言文学一(B)班20091201485 张江楠(13号) 09汉语言文学一(B)班20091202358 叶佟(28号) 摘要: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基础、哲学观念造就了中西方不一样的悲剧观。中西方的悲剧作品、悲剧人物有着巨大的差异性,在两相比较的过程中,我们对中西方的悲剧有了鲜明的、深刻的认识。悲剧这一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以激起人们的悲愤和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艺术,在比较中我们发现了很多。 关键字:中国悲剧西方悲剧比较不同 一、悲剧思想不同 中西方在悲剧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摹仿的不是某种姿态、颜色或声音,而是人的行动,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和宣泄。把行动、动作作为戏剧的根本,而我们可以看到希腊的悲剧作品《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乃至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都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进行对命运的抗争,体现出了西方悲剧以行动来抗争的实质,从而给人的是崇高和敬仰之感。哈姆雷特在命运中是积极抗争的,他不甘于现实的态度,继而表现出自我的斗争。在西方的悲剧中,通过矛盾冲突表现斗争双方迫害与反迫害的关系,其斗争往往是不分上下,是行进者的节奏。以主人公的积极的抗争,表现其崇高的精神和品质。而中国则没有显著的系统的悲剧的理论,或是说没有悲剧这一说法。中国的悲剧原先被称为苦情戏(或称为苦戏、怨谱),主要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以达到同情的理念。中国的悲剧着眼于“悲”和“惨”这两点,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悲剧双方主要表现为迫害与被迫害的,主人公常常被某种传统的礼教或观念所束缚,从而导致了其悲剧命运,表现的是受外界势力所迫害的人物的悲剧。 二、悲剧人物不同 中西方悲剧的人物也是不同的。西方悲剧以人物为中心来叙事,西方悲剧的主人公一般都是些英雄、王子等所谓的“上等人”作为悲剧主人公,并且几乎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来命名的。例如: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李尔王、奥赛罗等。

中西文学比较——沈从文和哈代的乡土文学

中西文学比较——沈从文和哈代的乡土文学 朱受川国际软件学院 200732580289 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他出生于湘西凤凰——这也正是他的小说《边城》的故事发生的地方。故事中的湘西处处体现出一种自然之美,一种远离了现代工业文明,遗世独立的保守着故有的生活韵律的原生态的美,满溢了淳朴的民风和浓郁的地方风俗人情,也深深的蕴含着作者对这篇土地的眷恋流连。 哈代,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文坛巨匠。出生于英国西南部地区——多塞特郡,多切斯特。而他的小说也常常以他所生长和生活的英国西南部地区为背景,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他笔下的英国西南部农村是幽雅的——正如他在1874年出版的小说《远离尘嚣》(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的书名中说得那样,而小说中的威塞克斯(Wessex)也几乎成了静谧而浪漫的田园牧歌生活的代名词。 沈从文和哈代都是以自己的故乡为小说中的生活场景、叙述空间的。沈从文与哈代都深深挚爱着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但两人又有所不同。哈代用英国南部的故乡多赛特郡为原型,创造出一个“威塞克斯”地区,而沈从文的湘西虽真实地存在于中国南部,但小说中的世界与当时湘西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小说中的湘西是生成于沈从文理念之中,经过他的笔加以理想化的世界。湘西世界与威塞克斯世界虽然出于两个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小说家之手,远隔万水千山,但只要我们细心体察,不难发现它们在内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特征。他们描写的世界,都是原始、封闭、神秘的世界;他们的表现手法,都善于从寓意深刻的意象中,显示浓郁的抒情风格。 在创作悲剧的过程中,两位作家都对悲剧生成的原因作了思考(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并对悲剧生成的根源进行挖掘和作出批判。虽然他们都从道德的观念来解释历史,评价现实,但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批判力度和批判精神的彻底程度也不同——这一方面,沈从文远逊哈代。 沈从文对中国社会现实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思索是严肃认真的,但由于其本身思想的局限性,他单纯地用道德的价值尺度和自发的朴素情感将田园生活与现代文明作对比,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现代文明的侵入,使道德沦落——这是故事中湘西的悲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沈从文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生花妙笔,构建了一个虚幻的、理想化的、田园牧歌式的湘西。这种以理想批判现实的方式,固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使人在这种对比中看到现实的丑恶,但终究因其曲折隐晦而缺乏力度。其次,由于沈从文的审美理想和他的人性本善的道德观念,使他的小说也显得特别的“仁慈”,对于丑恶的事物,都尽力回避。他说:“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些!丑的东西虽不全是罪恶,总不能使人愉快,也无从令人由痛苦见出生命的庄严,产生那个高尚情操。”即使写到丑恶的事物,也是轻描淡写,调侃多于讽刺,极少用挖苦的语气强烈的批判——他的作品不像绝大多数中国现代悲剧作品那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启蒙特色,有鲜明的社会性和现实性,致力于揭露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合理性,探索救国救民救自己的道路和方向,希望通过艺术力量来唤醒和推动人们参与民族独立、民主解放的社会实践。他的悲剧作品的深层结构是人与世界之间,个体与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期末考试20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期末考试(20) 一? 单选题(题数:50, 共50.0 分) 1() 之后, 西方文化分裂为科学哲学与人本的艺术哲学两个部分? A? 维特根斯坦 B? 尼采 C? 黑格尔 D? 康德 我的答案:C 2儒家的仁和基督教的博爱之间的差异在于, 儒家的仁强调区分() ? A? 地域联结 B? 等级秩序 C? 信仰对象 D? 经济阶层我的答案:B 3中国古代戏剧是() ? A? 悲剧 B? 喜剧 C? 悲喜和合局 D? 混合剧 我的答案:C 4下列人物中,() 不是孟子最为推崇的人物? A? 尧 B? 禹 C? 周文王 D? 周武王 我的答案:D 5达芬奇认为诗是理性哲学,() 是自然哲学? A? 音乐 B? 绘画 C? 散文 D? 建筑 我的答案:B 6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到的“精气神” ,其中() 是构成一切组织器官与营养人体的基本物质? A? 精 B? 气 C? 神 D? 以上都不正确 我的答案:B 7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平和宁静在() 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我的答案:B 8 先秦诸子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 的标志? A? 萌芽 B? 进步 C? 成熟 D? 衰落

我的答案:C 9() 不适合用于形容西方文化? A? 逻辑性 B? 确定性 C? 含蓄性 D? 体系性 我的答案:C 10 中国古代诗人用闺怨? 春怨等主题中的怨郁的女子反应自身同样的遭遇与情怀 () 开始? 的情节自 A? 诗经 B? 淮南子 C? 屈原 D? 道德经 我的答案:C 11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缺憾》中提到, 不存在缺憾的文明是() ? A? 中国文明 B? 西方文明 C? 古代文明 D? 不存在的 我的答案:D 12 斯宾格勒认为西方文化是一种() 文化? A? 神曲 B? 哈姆雷特 C? 浮士德 D? 荷马史诗 我的答案:C 13徐光启等人被基督教归化后,认为基督教可以() ? A? 易道补儒 B? 易佛补儒 C? 易道替儒 D? 易佛替儒 我的答案:B 14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模式更接近于() ? A? 线段 B? 螺旋上升 C? 半环 D? 圆环 我的答案:D 15孟德斯鸠提出, 有一个根本理性存在着,() 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 关系 A? 德 B? 人 C? 法 D? 理 我的答案:C 16 在崇尚文学典范? 强调服从权威上,中国文学与西方新古典主义是() 的? A? 相同 B? 相似 C? 相反 D? 无关我的答案:B 17关于和与同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中西古典小说对比研究

中西古典小说对比研究 文化传播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管理) 20120161521 郑伟铭摘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中西方古典小说本是在不同文化土壤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文学样式,虽然同为“小说”,但由于受差别极大的民族社会历史、哲学思想、美学观念以及作者和读者的种种因素的影响,二者在思想内容与形式技巧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试图对二者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古典小说,艺术特色,对比 “文学类型是特定的文化产物,与时代、国情、社会心理、作家创作个性等密切相关,并随着特定的文化而发展、演变、消亡。”小说作为不同文化体系的各民族文学中的三大各自独立的类型之一,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小说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写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中西方的小说,都是以神话传说为其渊源的。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劳动人民想象出了许多主宰世间的“神”,对神人格化的描写,就是神话;将人神化的描写,就是传说。中国的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三皇五帝的故事,西方的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北欧神话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作品。东西方最初的小说,是与历史紧密相连的,是作为史料的补充记载事件的。中国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故事,汉代史书中的人物传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西方古巴比伦的《吉加美士史诗》,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都属于这一类小说,这类小说已具有小说讲求虚构的特点,但仍不是文人的创作,是直接从民间搜集记录下来的,所以这类小说情节比较简单,文笔比较粗糙。班固所说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是对这类小说准确、形象的评价。中西小说虽有着很多相似点,但是由于中西民族审美观念,哲学思想等种种原因的影响,两者的小说有着各自不同的鲜明的特点。 中国古典小说大都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层示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单一,少变化;把刻画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而很少涉猎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只有忠诚勇猛的性格,

中西文学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之文学 诗歌比较 (一)不同的历史传统 大致的说,西方重叙事诗,但有向抒情诗发展的趋势;中国诗歌重抒情,但也有叙事诗。 西:叙事诗——荷马史诗—圣经中的“雅歌”—中世纪英雄史诗—弥尔顿、拜伦、雪莱、 抒情诗——萨福、品达、维吉尔、奥维德 中:《诗经》《楚辞》“劳者歌其事”“诗缘情”“愤怒出诗人”“诗言志”抒情小诗居多弱化叙事重表现论以抒情诗为主的中国诗歌,也不乏叙事诗的作品叙事文学诗化 《诗经·大雅》“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孔雀东南飞》《木兰辞》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象西方“英雄史诗”那样大规模的叙事诗呢? 丰华瞻 ①与中国哲学有关。孔子、老子 ②中国文学歌颂英雄,不是用诗而是用历史、小说来歌颂。 ③中国自古以来认为,诗的功能在于抒情,陶情冶性,而不在于叙事。 ①中国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感的浅薄。 ②西方民族生性好动,其理想的人物是英雄;中国民族个性好静,理想的人物是圣人。 (二)田园诗 1.中:兴起于魏末西晋,山水诗以谢灵运为代表,田园诗以陶渊明为代表。 盛唐时期的王孟诗派 2.西:又称牧歌,创始人是古希腊的忒俄克里托斯 维吉尔《牧歌》十首、《田园诗》四卷,其地位远不如中国诗歌中那么重要,这与《圣经》的极大影响有关系。文艺复兴时期才有了改变,锡德尼《阿卡迪亚》、斯宾塞《牧人月历》 19C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露西》拜伦雪莱济慈 3.山水田园诗主要产生于退隐生活的基础上。中国的山水田园诗人大多是中小地主知识分子中较为软弱的一群。中西隐逸诗人,都有不满现状,逃避现实,归隐田园,自寻乐趣的倾向, 中西山水田园诗,都表现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和赞美,表现了中西诗人向往自然,反朴归真的思想。 4.不同: ①西方田园诗多写牧民生活,中国侧重农民生活。 ②西方田园诗多写爱情主题,中国的田园诗往往涉及政治。 ③不同的宗教观念:西方诗人受基督教影响,置身大自然时,会情不自禁感到上帝的存在。中国田园诗中,参佛和求仙的思想时有反映。 ④表现了不同的哲理思考。西方田园诗除了上帝和爱情之外,还常常表现一些发人深思的哲理。中国诗人的哲理思考,往往涉及宦海浮沉,穷通蹇达的个人遭遇,

12.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第十二讲中西小说比较研究(2学时) 教学重点:中西小说美学精神的差异极其成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西小说产生的历史文化土壤 一、政治、经济背景 (一)经济背景 小说是一种市民文学,在其产生伊始,便具有浓厚的平民气质,而这种平民气质又是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分不开。中国小说的兴起始于城市经济和商业文明的发展相联系的。随着市民阶层的出现,一种满足市民阶层世俗要求的通俗小说样式形成了。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是唐传奇。 在西方,小说的发展过程同样反映了特定经济类型的历史作用。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两个源头之一的古希腊文明,就是一种商业文明。商业的发达和城邦的林业是平民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产生了与之相协调的文学形式,史诗与戏剧就是典型例证。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但是史诗和戏剧对于小说的产生影响巨大,它们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后来西方小说的题材、结构和叙述方法等。在西方,真正意义上的小说的诞生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兴起的时期。薄伽丘的《十日谈》中商人和手工业者被表现的非常聪明机智,显然,小说是与新兴的市民阶层同时出现的。 (二)政治背景 中国最早出现的小说样式是唐传奇,这是因为唐代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较为宽容的政策。体现在文化上,就是鼓励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由此,外来文化在唐代也找到了自由伸展的空间。这种较为开明的政策和文化观使得各种类型的文艺可以在一起相互取长补短,彼此交融,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小说的形成。除此外,唐代的科举制度也大大推进了小说创作。行卷。 西方:骑士小说-中世纪政治的产物;人文主义小说-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启蒙小说-启蒙思想。

泛雅最新答案-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高旭东

哪一项不是中国文学追求的境界: A、 含蓄 B、 淡远 C、 阳刚 D、 空灵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 《中国思维偏向》的作者是? A、 鲁迅 B、 林语堂 C、 郭沫若 D、 张岱年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一般来说,中国文化性格偏于阴柔,西方文化性格偏于阳刚。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尼采在以下哪部著作中提出日神酒神精神问题? A、 《悲剧的诞生》 B、 《权力意志》 C、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D、 《偶像的黄昏》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 哪一项不是张岱年在《中国思维偏向》中指出的中国传统思维特征:A、 分析 B、 整体 C、 综合 1

直觉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D 1 以下关于佛教说法错误的是? A、 它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B、 它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C、 它在西汉时传入中国。 D、 它是佛陀的教育。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D 2 以下哪位心理学家认为民族的文化性格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神话想象?A、 弗洛姆 B、 荣格 C、 弗洛伊德 D、 华生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 中国文化的根本是伦理与审美。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中国文化石以宗教为根本的文化。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中国文化的根本是: A、 宗教和审美 B、 伦理和宗教 C、 伦理和审美 D、 理性和伦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阴历是出于对什么的观察: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地球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A 7 武则天在上位后排斥道教,推崇佛教。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哪一项是中国的性格特征: A、 进取性 B、 攻击性 C、 安宁性 D、 冒险性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 《老子》的文本中体现了对女性文化的崇拜。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 以“威武不能屈”为大丈夫标准的是以下哪位? A、 孔子 B、 老子 C、 庄子 D、 孟子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 自谁之后西方哲学就分裂为“科学哲学”和“人本哲学”?A、 笛卡尔 B、 3

中西文学女性比较

中西方文学悲剧女性比较 摘要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中西方悲剧中的女性形象也各自不同。她们的不幸遭遇构成了中西方文学史中悲伤的主旋律之一。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弃妇、和亲女和妓女类的悲剧女性的比较,反映中西文化传统的异同。 关键词:女性形象中西悲剧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学史几千年来, 或前或后不约而同出现的、许多经历遭遇相近或相同的文学女性形象, 反映了一国又一国、一代又一代的妇女的悲剧,如《美狄亚》、莎士比亚悲剧中苔丝狄蒙娜,中国古典悲剧中的刘兰芝、杜十娘等。处在中西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女性,她们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往往不同,同时,从她们身上也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 一、弃妇形象比较 美狄亚与刘兰芝在地域上远隔千里,在时间上相距六百多年,是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肤色,不同性格,不同语言,却有着相同悲剧命运的艺术形象。 美狄亚是古希腊(奴隶社会)的妇女,刘兰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妇女,她们同样地位地下,命运由男子决定,一样要遵从“夫为妻纲”的伦理道德。而且,处于从属地位的妇女,生育男性后代是他们婚姻的目的和基础。这一点在二人思想中一样根深蒂固。刘兰芝因为没有孩子被驱遣,美狄亚虽然生了两个儿子却被丈夫抛弃,因为跟愤怒、委屈。 虽然美狄亚和刘兰芝有很多相似点,但基于不同的文化影响,不同的审美意识,二者也有不同点。 首先,被抛弃的理由不同。美狄亚成为弃妇的原因是丈夫的变心。而刘兰芝则不同。刘兰芝被驱谴的原因主要在于焦母,她和仲卿还是相爱的,但这样也并未改变她最终由丈夫决定命运的结局。其次,二者对于被抛弃的命运的抗争也不同。美狄亚把自己炽热的感情全部倾注在伊阿宋的身上,而当她发现这一切付出都毫无意义时,她就变成一头狂怒的狮子,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报复行动。刘兰芝作为中国传统的女性,知书达理,温柔善良,被焦母驱谴以后,兰芝就回家。但被兄长逼婚时,她却毅然选择了以死求全。 以上这些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就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人类进人文明社会以来, 男权文化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而占人类总数二分之一的女性, 长期以来处于群体无意识的人身依附或心理依附状态。中国的文学女性的思想多数以组织家庭为人生最高目的, 以“ 占有”丈夫为精神支柱,她们作人的权力几乎被剥夺净。这一点从先秦文学《诗经·氓》中也可以体现。这些中国式的“ 思妇?… 、“ 怨妇”和“ 弃妇”形象的大批出现, 与当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一夫多妻制有很大关系。西方女性的整体境遇好于中国, 她们还没有被完全财产化, 作人的权力尚未被完全剥夺,而且西方的一夫一妻制一直占主导地位, 这种法律化了的婚姻形式, 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妇女地位的进一步下降。 所以, 同为“ 弃妇” , 中西有别。 二、和亲女形象比较 中西历史、中西文学史上“ 和亲”女性的出现, 是女子财产化的象征, 标明了女子地位的进一步下落。 《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可以把自己的女俘下赏有功的傅将阿伽门侬;为了祈祷胜利, 可以把自己的女儿拿来祭神船主;《海上劳工》中他把美丽的侄女作为馈赠, 奖励给为他打捞机器的工人。西方的文学作品中, 对“ 和亲”女性形象塑造的不多, 立足点也不在于道德歌颂, 通过《屯希茜公主》、《铁面人》我们了解到, 政治联姻是对自由爱情和自由天性的扼杀, 而且悲剧角色是由男女双方扮演的。 在古代中国, 女子同样是财产,国家与国家之间, 民族与民族之间, 家族与家族之间, 出现重大利害关系之时, 女子就又成了一种政治祭品, 作为政治联姻的“ 和亲”女性就大量出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 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文化;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差异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FENG Jian-min XU Li-hong Department of Foundational Education, Yantai Nanshan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5713 Abstract: Culture is a social phenomenon, is a product which people have been creating for a long time. And it is a historical phenomenon, social and historical sediment. Accurately speaking, culture is history, geography, traditional customs, life style, literature and art, criterion of conduct, mode of thinking, value concept of a country or a nation.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uch as differences in integrity and individuality;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onversation; differences in value concept and moral criteria; differences in social relation; differences in social ceremony; differences in social customs and so on. It is necessary to know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Key words: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western culture; difference 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由此可见,文化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一、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 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则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

论中西古典悲剧的差异及成因

论中西古典悲剧的差异及成因 ——以《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摘要:《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中西方古典爱情悲剧的巅峰,它们都极其完美地再现了男女纯洁忠贞的爱情。由于中国和西方的传统文化、宗教观念、观赏者的审美心理、审美理想、悲剧理论等的不同,中西方古典悲剧作品具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这些差异的探讨,探寻西方审美对中国审美的影响,以及对中西审美的现状和趋势进行思考。 关键词: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 ABSTRACT:Both the Butterfly Lovers and the Romeo and Juliet are the masterpie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 romantic tragedies, reproducing the pure and loyal love perfectly.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s, religious concepts, aesthetic ideals, aesthetic psychology and the theories about tragedy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great distinctions can be found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tragic works. Therefore, this thesis aims at stud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future trend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s by analyzing these dissimilarities. KEY WORDS:the Butterfly Lovers ;the Romeo and Juliet ;tragedy 绪论

中西文学比较分析

中西悲剧审美差异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比较研究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生活在人类历史得同一时代,都就是十六世纪最伟大得戏剧家。汤显祖得代表作品《牡丹亭》与莎士比亚得《罗米欧与朱丽叶》被称为中西方戏剧史上最绚丽得两朵奇葩,绽放在几百年得艺术舞台上。两部巨著描述得都就是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自己得爱情而做得一系列抗争。两部诞生在不同历史土壤与文化土壤中得作品,在许多方面有着众多相似之处,诠释着人类共同美好情感;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折射出中西文化在诸多方面得不同。在几百年得历史长河中,研究《牡丹亭》与《罗米欧与朱丽叶》得学者众多,在这些学者与专家当中,更多人仅单独就某一作品进行研究,做二者比较研究者相对较少。做比较研究者多侧重爱情故事、哲学思想、艺术形式或舞台技巧等不同角度。从中西方审美文化差异与审美心理差异角度研究者与作品明显不足。笔者力图通过研究两部巨著,透视与折射中西方审美文化差异与审美心理差异。这一研究对我们理解与研究中西方戏剧文化,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有着重要得推动意义。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从三个方面探讨两部作品中反映出得中西方不同得审美文化。一方面,通过比较得出东西方具有审美价值取向差异。西方追求人性至上,而东方则崇尚礼理至上;在悲剧人物得选择方面,西方悲剧侧重于高贵得英雄人物,突出主人公昂扬得斗志,东方悲剧侧重于地位低下得善良弱小得人物尤其就是女性作为悲剧得主人公;在对美得基本观念上,西方人求真务实,她们认为悲剧得本质就是美与真得体现,而东方人则追求美与善。 第二方面,通过研究得出东西方审美心理差异,表现在审美意象上,同样就是表达爱情悲剧,西方人常用阳台或雷、电、光等自然界中较为剧烈得意象。东方则采用后花园、优美得亭台楼阁、牡丹、柳枝等较为温与之物作为审美意象;在对悲剧结局得期待方面,西方人追求一悲到底。而东方人则喜欢大团圆得结局,即使就是悲剧也要加上一条欢乐得尾巴。西方得爱情悲剧受骑士精神得影响,主人公充满阳刚之气,而中国得爱情悲剧中男主人公通常就是文弱书生,即才子佳人得爱情模式;在爱情表达方式上,东方爱情表达含蓄、委婉,西方则热情、奔放。 第三方面,从审美形式上对两部作品进行分析。在结构上、《罗米欧与朱丽叶》非常紧凑,而《牡月亭》则舒缓。在语言方面,《罗米欧与朱丽叶》语言壮美,而《牡月亭》得语言则就是十分优美。 论《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情趣理”得冲突 中西戏剧史上有着数不清得奇珍异宝。但在表达爱情力量得伟大、抨击封建俗礼得虚伪方面,却有着很多相似得作品,其中得《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堪称16世纪末期爱情悲剧中得“双生花”。《牡丹亭》凭借着冲破封建礼教牢笼得“至情”力量,打动了古今中外得无数读者。《罗密欧与朱丽叶》创造出一段在封建家长专制下无所畏惧得爱情故事,触动了每个读者得心灵,从而情不自禁地将悲伤延续。虽然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并不处于同一创作空间,但就两部作品而言,从作家得生活时代到文学思想,从作品得主题展现到情节设置,都有着惊人得相似之处。也就就是说无论从主观思维还就是客观环境出发,它们都存在着可比性。尤其就是两部作品中不约而同出现得“情越理”得冲突,更值得深究。本篇论文拟立足两部作品文本,运用比较文学中平行比较得方法,分五部分系统探讨两部作品得“情越理”冲突得异同,且重点研究造成这种异同得原因。第一部分为绪论。详细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关于两部作品研究得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得研究论题,并概述本文得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阐述“情越理”得相关概念。第二部分为类同性与异质性分析。通过对两部作品及作家文学背景、创作主题两方面得比较来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