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承担单位:重庆三峡教育文化研究院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问题的提出(解决为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案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要全盘地、全面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的重大问题。《决定》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把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的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根本任务,首先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要转变教育观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其次,各项改革都要落实到制度上,转变教育观念要用制度来促进、来保证。

人的成长综合了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的因素,是一个综合体。英国教育家克拉克认为教育的功能:“首先是家庭,家庭为一切目的而存在,是有最强烈的情感生活,同时家庭是我们称作道德心的价值观和标准体系的制定者。其次是学校,学校的主要功能在于传达家庭

不适宜传达的思想,即抽象、正义的思想。学生在学校中是唯一与同辈或上级没有特殊钟爱纽带的人,有他被配给的有其权利和义务的位置。再次是行为或职业。作为社会组织,他们对提出了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意识作出了贡献。”人的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人共同努力合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在教育机会匮乏的时代,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在教育大众化的时代,仅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决定学生命运的是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不仅仅是知识性教育的被传输。因此,学校不能把教育局限在自己内部,要用大教育观来发展教育,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应该把家庭、社会看成最丰富的资源,建立学校、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才能圆满完成《决定》中提出的教育改革任务。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习惯养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都是社会组织的一个小细胞,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人体,离开整体去谈个体是不可能的,是片面的。这就意味着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绝对不单单是老师、学校一方面的事。尤其是当今的许多学校,外来人口子女入校越来越多,参差不齐的家长素质、对独生子女的关心和爱护、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不同看法等,越来越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要和关键性因素。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校、教师的工作也绝对不是孤立的,要实现和家长、和社会的横向联

合,才能让自己的工作充满实效性、艺术性和专业性。因此,孩子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事情,必须家校平等交流沟通,家长、老师携手共育,才能共同促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此,在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今天,我们提出在基础教育领域大力开展“家校共育”,积极研究、探索实施“家校共育”的理论及实践操作模式,促进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和谐,从而构建和谐学校、和谐家庭,实现和谐教育。

二、国内外研究简况

(一)国外学校开展家校共育的研究与实践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能力合作,家校共育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在美国的中小学校,按照家长在学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二是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者参与。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和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三是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美国学者戴维斯(D.Davies)主张,家校合作活动的类型以其合

作目的来划分,可分为四类:一是以解决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合作方式有约见家长、成立临时咨询委员会等;二是以促进家长参与其子女的教育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家庭教育指导、开放日等;三是以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参观博物馆、开辟教育基地等;四是以吸收家长参与教育决策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家长与教师协会等。

英国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V.Morgan)等人按家长参与的层次将学校开展家校共育的形式概括为三类:一是低层次的参与。这个层次的家校合作方式有: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等活动,其中包括家长联系簿、家长小报、家庭通讯等。二是高层次的参与。这种层次的合作方式有: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案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集资金等。三是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等。

在法国,学校把家长当成“伙伴”请入学校,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让他们更具体地了解到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的重要性。

在日本,几乎所有学校都成立有家长委员会,外来人员参观学校,都有家长参与接待,学校的一切事务都是由家长来进行。

在韩国,学生家长每月都要到学校值一次班,从早上6点到校,看学校食堂所卖的饭菜是不是新鲜、是否搭配合理,都要监督,甚至连学生吃饭时的分饭工作都有家长参与。

在菲律宾,家长和教师在经过合作培训的基础上,家长被结合到

教案过程中来,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子女在家庭或学校中学习,他们也在授课过程中协助教师观察子女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所用的教案方法,他们的评论和建议在他们和教师定期召开的会议上得到讨论,随后共同采取措施。

在我国台湾,学校也设有家长委员会、家长义工,在开学初,学校都要首先征求家长们的意见,包括能不能来学校服务,是哪一天来学校服务,是一个月来一次还是几个月来一次等,都要事先安排好。

(二)国内开展家校共育的实践

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传统的“家长会”。学校根据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期中、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到校,沟通双方的情况。一般农村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而且主要针对毕业班的学生家长,其内容包括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升学率等方面;城市学校每学期两次左右,对升学率抓得比较紧的学校差不多每月一次,主要内容有通报学生的在校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学习成绩以及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家长的“希望”。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学校”。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三是家访。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将普访、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是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主动性。四是近年从国外引进的“社区教育委员会”。由地方政府牵头,以当地的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为主体,吸收少量的学生家

长代表参加,主要负责做一些涉及教育经费方面的协调工作。

家校共育即家庭与学校对孩子的协调教育。众所周知,在中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均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家长和教师是教育孩子的同盟军。然而家校共育在国内目前还尚处在起步阶段,虽然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早就受到政府、学校的关注,但在仍然存在着以下几大问题和偏差:

一是认识错位,观念陈旧。从家庭方面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他们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的事,孩子的学习和品德由老师管,自己只管吃、喝、拉、撒、睡;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分数,在其他方面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或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还有的家长对教育孩子无自信心,认为自己文化素养不高或不懂教育,没有能力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总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规律,他们不仅没有能力参与班级教育工作,反而时时给自己带来麻烦和干扰;或有教师生怕自己的职业权威和形象受到威胁和挑战,认为家长走进校园,坐入课堂,参与班内事务,是在监督、挑毛病。从学校方面看,由于一味片面追求升学率,办学思想的偏差,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舆论界都将眼光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上,致使学习成绩的好坏几乎成了衡量一个学校或教师的教案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就造成了家校共育的内容极其单一,仅仅只限于督促学生的学习上,特别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教育体制,阻碍着学校采纳家长的见解,不能使其与家长合作作为学校教育运行机

制的组成部分。

二是活动无序,合作无据。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家校共育方面既没有教材,也无其他依据,只是零散见于各级领导讲话或文件中,所以家校活动的开展存在着缺乏计划性、互动性、平等性、连贯性等系列问题,许多学校虽然已有家校共育方面的制度,如家长例会、家长接待日、教师家访记录等,也已逐步成为教师与家长联系接触的重要方式,但在提高家长素质、教育能力, 端正家长教育方式,充分挖掘家校共育资源等方面还未能引起学校、教师的重视,家长与教师之间还存在相互推诿教育责任、共育意识不强、缺乏信息沟通和交流等现象;在教育管理体制上还存教育管理权力集权化,家长的权利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师范教育体系及师资培训等的课程中缺乏对教师进行家校合作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使得教师缺乏主动开展家校合作活动相应的能力和技巧等问题。

三是在应试教育观念指导下,学校教育过于封闭,教育内容和方法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校重视教书的多,重视育人的少。

四是家校教育之间的矛盾逐渐增多。因某些社会变革原因,破坏了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各种信息的冲击对学生发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学校难以控制。

五是家校联系方式既单一,又单向,不适应教育的要求。在家校沟通中,只有学校要求家庭,家庭没有主动性。家访也受时间、交通、生活节奏的限制,电话受通话成本的限制、通话情绪的影响,给家校联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不便。

因此,构建社会化教育模式,促进家校教育思想的统一;老师与家长之间应进行真正的对话,促进相互理解、信任,充分发挥家长的主体精神;加强家长的培训、指导,努力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规范家校共育的具体操作,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校共育的建立、管理、指导和督查,努力提高实效性等已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迫切任务,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全面实施家校共育已迫在眉睫。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我国教育工作者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开始探索家校共育的理论及其合作方式,逐渐意识到学校应主动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并在实践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家校共育机制。

(一)从管理学来看,学校管理中由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能够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责任感,提高教育质量

在管理理论中,责权是既相互制约,又不可分割的整体。责任由担当的职务决定,权力是履行责任的保证,若只有责任没有相应的权利,责任制就无法建立,相反只有权利,没有责任,就会滥用权,瞎指挥。在学校管理中,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协调学生成长的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而其中家长的力量又是至关重要的。学校管理过程中有关各项决策、措施的制定有家长的参与,就会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由于家长又是最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及成长经历,由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才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授家长以管理权,委家长以责任,使家

长与教师密切配合,共同探讨学生成长中的教育问题,进而实现教育目标。

(二)从教育学来看,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会责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种连续既指时间上的连续,又包括在空间上的连续。当受教育者受到的教育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一致性时,教育的效果就是高效的,如果受教育者受到的教育延续性差或离散,教育的效果就不会理想。同时,在对少年儿童的教育过程上,学校与家庭都希望学生健康成长,这种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责任,将有力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新型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从父母的教育权来看,家校共育能使儿童权利得以更大限度的维护

家庭是社会基本的生产单位,父母教育权是亲权的组成部分。亲权的基本表现就是家长对其家庭成员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支配,其中既包含对劳动者养成目标和过程的决定和支配,也包括对子女教育的支配和控制。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教育权利由家庭向国家公共教育的转移,但是从古到今,父母对子女都具有绝对最基本的教育支配权。1989年11月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指出:“家长是儿童权利的当然监护人,国家是儿童权利的最高监护人。”这更进一步就意味着父母对未成年人不可分离的监护责任和义务决定了父母教育权存在的合法性。

(四)从系统科学中的协同学来看,家校合作正是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协同效应的表现

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亚系统,而教育系统内部又有许多子系统,从宏观上看,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从微观上看,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在实现其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过程之中,需要其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家校合作就是实现其功能的手段之一,它使学校、家庭、社会各系统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学校教育居于系统的主导地位,指导家庭教育,协调社会教育,使教育系统不断向着平衡、和谐、有序状态发展。

(五)从教师的新职业精神来看,家校共育是教师职业的要求

教师新职业精神的内涵之一,就是重塑教师新形象,使教师走出封闭的校园环境,走向社会,走向家庭,把与教育对象密切关联的成长因素联合起来,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一方面,社会担负起对家长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教师也有责任面对不同的学生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指导,并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因此,家校共育正是学校教师树立新的职业形象,协调社会各方面影响学生成长因素的良好途径,在家校共育系统中,学校与教师理所当然起到主导作用。

(六)从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功能来看,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

家庭教育按传统的说法主要是指父母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在教育

社会学中,普遍认为家庭是一个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家庭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家庭成员在地理空间上充分接近,他们的接触方式是面对面进行的;二是家庭成员人数较少,并且相对稳定,他们之间互动的频率很高;三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控制和影响主要通过非正式的形式;四是家庭成员彼此利益相关、目标一致,联系十分密切;五是家庭群体关系在时间上最为持久。家庭这种初级群体,又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长对子女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而子女对父母则怀有很深的依恋与信赖,父母通过情感方式对子女的影响在其效果上就显得异常有力。家庭以“缩影”的形式包含着几乎所有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的范围。家庭教育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与优势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应该考虑如何调动家庭的力量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

四、研究思路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共育

“共”,造字本义为“以珍品供奉祭神”,《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共,同也。”即一同使劲。《新华字典》把“共”作为动词解释为“共享、共用或共有。”“育”,造字本义为“孕妇生子”,《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育,養子使作善也。”即培养孩子,使之从善。“共育”一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解释,就字面理解,即为两方或多方一同使劲,共同培养孩子,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2.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一词经过所有的查找和搜索,均无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指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形成共同的主体,行使共同的权利和承担同等的责任,学校主动争取学生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家庭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并得到来自学校更多的指导与帮助,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协调一致的合力,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对于“家校共育”这一概念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内涵:

第一、家校共育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家长要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学校要对家庭教育做出指导,家庭和学校互为主体。

第二、家校共育活动围绕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家校共育活动的最终目的。

第三、家校共育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参与离不开社会大背景,是广泛的社会背景意义上的参与。因些,家校共育必须进一步扩展至与社区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合作。

(二)研究目标

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家校共育意识,尊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权力,探索构建家校共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策略,建立家校共育联系制度,健全家校共育双向联系网络,搭建家校共育互通互动平台;强化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提高教师、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能力,消除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思想和观念上的分歧,促进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和谐,使学校、家庭形成相互整合的“合作型”关系,构建和谐学校,

和谐家庭,实现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研究内容

1.开展家校共育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2.促进家校共育沟通顺畅的机制研究。

3.实现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4.实现家校共育成果共享的平台研究。

5.家校共育中的教师作用研究。

6.家校共育中的家长作用研究。

(四)研究对象

1.选择3-5个区县(自治县)为整体研究对象开展区域性实施,再在其中选择一定数量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幼儿园3所,小学4所,初中2所,高中1所)为重点实施学校。

2.在不参加区域性实施的区县(自治县)选择一些学校单独实施。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研究。

2.问卷调查法: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量表调查全市基础教育领域开展家校共育的现状,了解学校、家庭的实际需求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指导。

3.经验总结法:针对研究情况及时进行总结,相互交流典型经验,完善研究设计,推广研究成果。

4.行动研究法:实际操作中,在专家的指导下,以重庆三峡教育

文化研究院为依托,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管,以中小学校为载体,以家长学校为平台,以培训为主线,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指导各学校的家校共育实践行为,并不断反思其实践行为,帮助实施学校和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还有对比、个案研究、行为观察、家庭访谈、家长反馈等方法。

(六)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假设

通过构建的家校共育有机整合的策略和在实践中的运用,建立以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互为主体的,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教育科学地指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有力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相互整合的“合作型”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创新之处

通过问卷调查、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完善建立促进家校沟通的相关机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主动发展,营造并提供尽可能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研究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立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实际,以转变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现代教育观念为切入点,以培训为突破口,将重点放在具体、实用的方法指导上。

(二)针对性原则。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学校实际,尤其是要针对

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注重培训课程、活动内容深入浅出,易为教师、家长接受、掌握及其应用;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年龄特征,实施不同的活动体系。

(三)实践性原则。家校共育的生命在于实践,每次活动、培训结束后、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作业,使教师、家长、学生学用结合,在实践中运用掌握。

(四)长远规划与阶段性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区县和学校必须要有家校共育的长远规划,有总体的目标,避免随意性,同时又要循序渐进,分阶段逐步实施。

(五)分类指导与集体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根据学校和家庭的共同点抓好集体培训,又要根据教师和家长的不同需求,进行个别指导。

(六)采用多种方法调动调动家长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这是家校共育成败的关键。

六、研究措施

(一)强化家校共育理论研究,提高家校共育的针对性

加强对家校共育的理论研究,根据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决策的需要,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重庆三峡教育文化研究院统一研制家校共育现状调研实施方案和调查问卷,并下达家校共育研究子课题工程,确定实施基础,引导实施区县及学校围绕中心工作,立足单位实际,把握研究重点,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并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推进家校共育学习材料建设。

(二)传播现代家校共育理念,普及家校共育科学知识

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为依托,以重庆三峡教育文化研究为载体,以区县教研机构为平台,以各参与实施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为阵地,开展教师、家长培训,普及家校共育现代理念、科学知识和方法。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术论坛、教育沙龙等文化活动,为家校共育搭建信息、服务、互动平台。开展特殊家庭、农村留守、民工子弟学生的家庭教育和指导,引导和帮助特殊家庭、留守、外来务工家长增强家校共育的责任意识,提高家校共育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家长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多与孩子交流,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与学校加强联系,加强自身学习,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健全家长学校办学形式,规范家长学校科学管理

研制《重庆市家长学校实施管理办法》,对机构组成、办学宗旨、目的、任务等各项管理制度提出明确规范,巩固发展幼儿园、中小学家长学校,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家校共育指导活动。指导家长学校制定相应的《家长学校章程》和教育教案课程体系,根据学校办学特点和需求,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家长学校课程教案,建立定期的家长开放日或家长接待日,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亲子实践等活动。

(四)强化家校共育队伍建设,壮大家校共育骨干力量

强化家校共育理论工作者队伍、家校共育咨询指导服务队伍、家校共育知识宣讲队伍和家校共育志愿者队伍建设,重视对指导人员数量、质量和指导实效性的管理,从实际出发建设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基

础的专家队伍、讲师团队伍、教师和家长志愿者队伍等,并大力发展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形成专兼结合、具备指导能力的家校共育指导工作队伍。组建不同形式家校共育报告团,深入中小学及幼儿园,针对不同教师和家长的特点讲解家校共育知识、宣传党的政策,并针对目前家校共育问题上的热点和难点,定期开展家校共育指导活动。

(五)建立家校沟通畅通机制,积极开展家校共创活动

1.指导实施学校办好、用好、管好“校讯通”,充分发挥家校联系的主渠道作用。

2.建立“家校联系卡”,由老师把学生近期的表现及时向家长反馈。家长接到卡后,必须认真填写家长意见,并把孩子近期在家的表现与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建立常规化家访制度,努力扭转“单纯电话联系”以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主动向家长介绍学生的优点、个性及特长,与家长共同研究教子良方,切实提高家访质量,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

4.开放校长电子信箱,便于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监督,对于教育教案的想法或是意见及时与校方取得联系。

5.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教改成果、教育教案举措以及学生的主要情况,安排教育专家介绍一些科学的育人方法,请有经验的家长作交流,让家长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6.设立“家长接待日”,加强家校沟通。实施学校将每周五下午设置为家长接待日,接待家长来访,帮助家长解答他们感到困惑的问

题。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归类整理,能及时解决的给予当场解答,不能及时解答的,学校领导及时进行探讨、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反馈给家长。

7.开辟“校长信箱”,对一些比较特殊而又当面不方便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书信交流的作用,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家校教育合力水平。学校定时、定人对信箱进行管理,及时给家长书面反馈信息。

8.设置校长公开电话,校级领导轮流值班,加强家长与学校领导的及时沟通。值班领导认真做好电话记录,建立电话记录档案制度,严格管理,未经受话人同意,不得私自泄露通话记录。

(六)发展家校共育有效途径,提高家校共育服务水平

1.指导实施学校成立校级“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委员会管理章程和运行机制。家长委员会设主任1人,由具有代表性,又有一定威望的在校学生家长担任;设副主任2-4人,委员若干。学校领导不得进入家长委员会,但必须设定具体联络人,并给家长委员会提供专用办公场所。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评价,定期组织座谈,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趋势,同时也让学校了解家长的思想动向,缩短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使家长和学校达成共识。

2.在实施学校成立班级“教师父母联谊会”,建立教师父母联谊会章程和运行机制。教师父母联谊会设会长1人,由班内学生家长选举产生,副会长及成员人数由各班视具体情况确定,班主任担任常务副会长并兼任秘书长。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班级管理,亲身感悟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倾听孩子心声,共创和谐的班级育人氛围。

3.建立“学生成长家校记录袋”,记录学生校内校外成长过程资料,如反映学生学习生活中德、智、体、美、等方面取得成绩或进步以及参与活动的各项材料、影印件、照片等,通过学校和家庭进行互动评价。

(七)拓展家校共育实践活动,丰富家校共育活动体系

1.围绕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按照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突出“儿童为本”、“服务家长”理念,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家长教育子女的实际,深化家校共育宣传实践活动。

2.利用校内、外宣传阵地,邀请家长与学校共同策划、组织国防教育、环保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常识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等活动,实现家庭和学校教育共谋,同时学校选派优秀教师担任辅导员,开展文明素养、科学文化、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3.每年以重大节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月等为契机,依托各家庭教育阵地,确定活动主题,通过开展形式丰富多样、便于广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家校共育实践活动,推进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素养,促进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学习成长。

4.依托家长学校、妇女之家、儿童之家、文化活动站、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儿童福利机构等公共服务阵地,积极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合作,每校每学期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设置专业社工岗位,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救助和指导服务,鼓励和

引导广大教师、家长参与实施家校共育公益活动,延伸家校共育服务平台,促进家校共育社会化进程。

5.开展“学习型家庭”评选活动,促进父母孩子共同学习。学校每学年评选一次学习型家庭,于“六?一”儿童节时进行表彰。学校明确评选学习型家庭的条件,首先在各班级当中进行层层筛选,各班推选一定的名额参加学校的评选,然后由学校统一审查,根据要求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然后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形成一种学习的氛围。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与咨询。学校建立心理活动室,每班每学期4节心理活动课,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同时又有个体咨询,以增强实施家校共育的针对性、系统性。

7.适时举办家长经验交流会,聘请家教获得成功,具有丰富经验的家长到校为家长学员们作经验介绍。

8.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开辟网络家校共育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办学理念、家校教育理论等,为广大家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八)构建家校共育课程模块,开展家长学校课程教案

以家长委员会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对教师、家长开展系统的家校共育课程培训,采取“五定”实行制度化管理。即定专门的家长学校组织领导机构、定学习教材、定上课时间、定上课地点、定考核评议,以班级为单位实行管理。学校每学期固定

家校沟通实施方案

家校沟通实施方案 家校沟通是学校工作的严重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根据教育局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决定进一步细化家校联系的方法,使用家校联系册,以使家校联系更规范,更完善。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不断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联系力度,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为了取得家长和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格局,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为广漠家长提供一个交流与沟通的机会,达成共识,使孩子康健、美满成人、成才。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家校联系册》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康健,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优良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靠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纯正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切实提高家庭联系质量,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 3、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4、学习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5、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学、管理、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优良教风和学风的形成,逐步形成教风正、学风浓、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积极进行研讨的优良风气。 三、实施步骤

根据现阶段的需要,大体分为三个步骤,即宣传学习阶段、初步试验阶段和总结反馈阶段。各阶段详尽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宣传学习阶段(9月) 1、及时召开全校班主任会议,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家校共育。然后向高一年级班主任宣传动员,了解家校共育活动的意义,确保活动取得既定成就。 第二阶段:初步试验阶段(10月) 1、召开高二年级班主任会议。家校册的实施,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和校干之间的协调配合是严重的一环,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培训,使班主任老师熟知家校册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校干之间、校干与班主任之间的工作分工和配合,使这项工作能顺利、正常的开展。 2、召开高二年级家长座谈会。 家校册工作的实施不是盲目的,要切实了解家长的想法,召开家长座谈会是很有必要的。座谈会的召开,能够最大限度的听取家长的意见,在对实施的过程中,有什么好的办法,对的方法进行讨论,避免走一些弯路,为全体家长会的召开做准备,以便家校册顺利的实 施。 3、召开全体学生家长会。 召开全体家长会,拟好“邀请函”,诚意邀请家长,公布学校关于家校册实施的工作计划,育人的严重意义。让家长明白,教育孩子要先育人,再育才,没有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再好的人才也是不全面的。进行家校册使用培训,要让家长明白,这是对孩子大有好处的一件事情,要认真对待,从根本上杜绝轻视、慢待的思想,然后让家长支持我们的工作。家校册的填写说明,要对孩子进行客观、实事的评价,不要因为孩子哭闹、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就失去了实施家校册的意义。孩子做得不好,不对的地方要及时指出来,表现好的地方,要及时鼓励,要及时兑现扣分和加分,使学生逐渐形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自律的好品德。

小学家校共育工作方案

一、创建背景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尤其离不开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成分、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社会联系、社会流动日益频繁,各种大众传媒、精神文化产品对家庭的影响不断增强,由此带来了未成年人教育的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价值取向、文化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态势,家长学校的建设面临着对象覆盖难、方法奏效难、效果实现难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麻城城市圈的扩大,城区人口增长越来越多,市民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加之独生子女的增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增多,造成班额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难教,使老师的精神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有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觉得现在的书难教,家长难缠;而有些家长只顾自己挣钱,把教育孩子完全推给了学校;也有些家长对学校教育十分挑剔,稍有意见就在公众场合或网站上发泄不满,攻击老师、攻击教育,既有损教师尊严、又有损教育形象,极大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妇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亲情观,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从而优化教育环境,培育出思想高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时代新人,我校专门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家长学校办学有效性进行探索和实践,想闯出一条具有二小特色的“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家长学校工作之路。 二、特色介绍 赵村小学家长学校十余年一直在努力建设自我。回顾十余年的办学历程,家长学校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克难奋进,积极探索办学路子,围绕“家校融通、共育共进”的思路,成立了赵村小学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交流活动,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坚持了“六定六建”,“六定”即: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定期家访、定期举行家长及社会人士座谈会、定期以书信的形式向家长通报情况、定期举行亲子活动;“六建”即: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建立“家长信箱”、建立“校长接待日”、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心灵驿站”,达到了“十有”,即:有机构、有制度、有教室、有教师、有教材、有培训、有经费、有计划、有总结、有活动、有档案。家长学校的工作逐渐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的轨道。为了总结经验,继续深化家长学校的教育工作,形成独具小学特色的“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家长学校工作特色,我们将逐步实现以下新目标: 第一、通过学校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达成共识,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家校共育活动方案

家校共育活动方案 家校沟通是学校工作的严重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决定进一步细化家校联系的方法,使用家校联系册,以使家校联系更规范,更完善。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严重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四个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及时与老师、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扎扎实实地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多种活动,讲究实效,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家访活动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优良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靠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纯正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切实提高家庭联系质量,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 3、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4、学习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5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学、管理、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优良教风和学风的形成,逐步形成教风正、学风浓、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积极进行研讨的优良风气。

家校联系实施方案

第二实验小学家校联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得谈话》中指出,“教育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与改进教育工作,不只就是学校与教育部门得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与支持。只有加强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得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为了取得家长与社会对教育工作得关心与支持,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得格局,创设良好得教育环境,为广大家长提供一个交流与沟通得机会,达成共识,使孩子健康、幸福成人、成才。特制订本方案。 二、家校联系得途径 1.举办家长学校 2.成立家长委员会 3.召开家长会 4.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 5.家访 6.举办家教培训班 7. 创办家教专刊 8.建立家校联系卡 9.开展家校共建活动 三、家校联系得措施 1.举办家长学校 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得主要目得就是要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国家得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推广、普及科学得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家

长得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得质量与效益。鉴于我校学生人数多,将分层开展形式多样得教育活动。如:组织开始“五会”,即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培训会、家长座谈会、家教经验交流会、家长学校办公室,要搞好家校联合方面得组织、协调、督办、存档等工作。 2.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就是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得畅通渠道,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得纽带。家长委员会分三级(学校——年级——班级)①学校家长委员会由分管德育得副校长牵头,各年级推举代表组成,其职责就是:审议学校工作计划,参与学校得重大决策,听取学校工作总结,提出改进意见,督促学校各项工作得开展;②年级家长委员会由年级主任牵头,各班推举代表组成,其职责就是:审议年级工作计划,参加年级组织得重大活动,协助级主任与班主任做好年级得家校联系工作,及时反馈家长信息,参与年级教科研活动,督促年级不断改进工作;③班级家长委员会则由班主任牵头,由班内家长推荐代表组成,班级家长委员代表家长得利益与愿望,对班级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还可以审查修订班级工作计划,参与班级教育科研活动,参与班级管理及教师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督促班级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改进方法,达到最佳育人效果。 2.召开家长会 按照《小学管理规程》规定,学校必须定期召开家长会。一年级一般在刚入学时,毕业班一般毕业前夕,其它年级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酌情定时。在家长会上学校领导及教师要把学校得办学方向,办学水平与教改得成果及举措告诉家长,也可介绍一些科学得育人方法,请有经验得家长作交流,老师与家长把孩子在校在家得表现相互通报,也可让学生参加,让她们亲身感受老师与家长都在关心她们,帮助她们,为她们操心,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自主教育得意识。 3.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 作为家长,往往迫切希望了解孩子在校得成长与发展状况,学校举行“对家长开放日活动”就给家长提供了机会。开放日得时间定

(完整版)小学家校共育实施方案

小学家校共育工作计划 家校沟通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决定进一步细化家校联系的方法,使用家校联系册,以使家校联系更规范,更完善。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四个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及时与老师、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扎扎实实地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多种活动,讲究实效,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家访活动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切实提高家庭联系质量,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

3、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4、学习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5、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学、管理、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逐步形成教风正、学风浓、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积极进行研讨的良好风气。 三、实施步骤 1、利用全体老师会议,班主任会议等交流家校共建的经验和班级工作经验,也给老师们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探索班级工作的新方法,取长补短,切实解决班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提高教育学生和管理班级的能力,更好地促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2、完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在完善学校家长委员会组织的基础上,成立由学校领导和家长委员会共同建构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 3、制定修改家长学校章程,明确家校合育的指导思想、考勤制度等,帮助家长明确“家校合育”的含义及功能,修改确定家长委员会成员名单。 4、进一步加强与家长委员会成员们的联系,听取委员会成员意

家校沟通实施方案

家校沟通实施方案 家校沟通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根据教育局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决定进一步细化家校联系的方法,使用家校联系册,以使家校联系更规范,更完善。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不断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联系力度,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为了取得家长和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格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广大家长提供一个交流与沟通的机会,达成共识,使孩子健康、幸福成人、成才。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家校联系册》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切实提高家庭联系质量,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 3、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4、学习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5、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学、管理、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逐步形成教风正、学风浓、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积极进行研讨的良好风气。 三、实施步骤 根据现阶段的需要,大体分为三个步骤,即宣传学习阶段、初步试验阶段和总结反馈阶段。各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宣传学习阶段(9月) 1、及时召开全校班主任会议,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家校共育。然后向高一年级班主任宣传动员,了解家校共育活动的意义,确保活动取得既定成效。 第二阶段:初步试验阶段(10月) 1、召开高二年级班主任会议。家校册的实施,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和校干之间的协调配合是重要的一环,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培训,使班主任老师熟知家校册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校干之间、校干与班主任之间的工作分工和配合,使这项工作能顺利、正常的开展。 2、召开高二年级家长座谈会。 家校册工作的实施不是盲目的,要切实了解家长的想法,召开家长座谈会是很有必要的。座谈会的召开,能够最大限度的听取家长的意见,在对实施的过程中,有什么好的办法,对的方法进行讨论,避免走一些弯路,为全体家长会的召开做准备,以便家校册顺利的实

家校共建实施方案

家校共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家校共建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家校共建教育,成为整个教育事业整体 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校和家庭中开展共建和谐教育的活动,有利 于促进我校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进一步推进我 校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和谐教育的共建,学校和家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更科学有效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家庭居民与学校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实施内容 1、构建共建组织机构,健全共建制度保障。由学校家庭共建领导 小组统一领导,统筹部署,组织落实,做好家校共建工作。建立家校教 育建设共同体。学校把家校共建发展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整体规划,学校 的工作计划与家校共建工作计划紧密结合。家校双方设有专人负责做好联络、布置、检查、总结等环节的工作,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共建工作 会议,使家校双方真正做到联系密切、交流畅通、合作协调。 2、学校在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按照稳步、规范、有 序的原则,根据家校的需求,积极向家校开放运动场地、图书室、微机室、会议室等教育设施,实现学校教育资源与家校资源共享,加快学校 教育社会化进程。 3、学校充分利用家校内宣传阵地等教育设施,与学校共同组织青 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学校要选派优秀教师担任家校教育的辅导 员,开展文明素养、科学文化、民主法制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4、学校配合家校在家校内建立德育基地,包括双拥、绿化、卫生、 文体等基地,学校每学期以团队形式组织中小学深入街道家校内开展1次以上活动,从而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家校共同组织开 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和其他健康活泼的文

家校沟通实施方案

家校沟通实施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永河小学家校沟通实施方案 家校沟通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根据区教育局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决定进一步细化家校联系的方法,使用家校联系册,以使家校联系更规范,更完善。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不断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联系力度,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为了取得家长和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格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广大家长提供一个交流与沟通的机会,达成共识,使孩子健康、幸福成人、成才。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家校联系册》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切实提高家庭联系质量,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 3、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4、学习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5、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学、管理、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逐步形成教风正、学风浓、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积极进行研讨的良好风气。 三、实施步骤 根据现阶段的需要,大体分为三个步骤,即宣传学习阶段、初步试验阶段和总结反馈阶段。各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宣传学习阶段(2011年8月) 及时召开校干会,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家校共育。然后向一年级班主任宣传动员,了解家校共育活动的意义,确保活动取得既定成效。 第二阶段:初步试验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召开一年级班主任及分工校干会议。 家校册的实施,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和校干之间的协调配合是重要的一环,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培训,使班主任老师熟知家校册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校干之间、校干与班主任之间的工作分工和配合,使这项工作能顺利、正常的开展。 2、召开一年级家长座谈会。 家校册工作的实施不是盲目的,要切实了解家长的想法,召开家长座谈会是很有必要的。座谈会的召开,能够最大限度的听取家长的意见,在对实施的过程中,有什么好的办法,对的方法进行讨论,避免走一些弯路,为全体家长会的召开做准备,以便家校册顺利的实施。 3、召开全体学生家长会。 召开全体家长会,拟好“邀请函”,诚心邀请家长,公布学校关于家校册实施的工作计划,育人的重要意义。让家长明白,教育孩子要先育人,再育才,没有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再好的人才也是不全面的。

家校共育实施方案精编版

家校共育实施方案 新城办事处中心小学 家校沟通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决定进一步细化家校联系的方法,使用家校联系册,以使家校联系更规范,更完善。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四个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及时与老师、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扎扎实实地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多种活动,讲究实效,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家访活动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切实提高家庭联系质量,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 3、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4、学习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5、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学、管理、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逐步形成教风正、学风浓、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积极进行研讨的良好风气。 三、实施步骤 1、利用开学初的全体教职工大会,对全体老师进行培训,家校共育需要全体老师共同参与;召开全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大会,让全体老师都参与,不仅提升班主任工作的的艺术水平和整体层次,交流家校共建的经验和班级工作经验,也给老师们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探索班级工作的新方法,取长补短,切实解决班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提高教育学生和管理班级的能力,更好地促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2、完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在完善学校家长委员会组织的基础上,成立由学校领导和家长委员会共同建构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 3、召开首期家长学校开学典礼,宣读家长学校章程,明确家长学校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考勤制度和考核办法,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学校”的含义及功能,使家长认识到家长学校与普通家长会的区别。并宣布家长委员会成员名单。 4、进一步加强与家长委员会成员们的联系,听取委员会成员意见。通过家长开放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进一步探讨办好家长学校的措施,及时反馈家教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协调并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实效。 5、家长学校工作要有针对性,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家校联系工作和家庭教育工作,召开专题讲座、学生家长座谈会,沟通家校联系,促进经验交流。 6、适时举办家长经验交流会,聘请家教获得成功,具有丰富经验的家长到校为家长学员们传经送宝作经验介绍。 7、强化家校联系工作,结合我市开展的“双联双帮活动”,教师应主动走向学生,走向家庭,走向家长,以教师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家校共育 实施方案

xxx有限公司 家校共育实施方案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分发号: 修订次数:第 1.0 次更改持有者:

“家校共育”的家长学校工作特色实施方案 一、创建背景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尤其离不开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成分、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社会联系、社会流动日益频繁,各种大众传媒、精神文化产品对家庭的影响不断增强,由此带来了未成年人教育的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价值取向、文化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态势,家长学校的建设面临着对象覆盖难、方法奏效难、效果实现难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麻城城市圈的扩大,城区人口增长越来越多,市民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加之独生子女的增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增多,造成班额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难教,使老师的精神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有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觉得现在的书难教,家长难缠;而有些家长只顾自己挣钱,把教育孩子完全推给了学校;也有些家长对学校教育十分挑剔,稍有意见就在公众场合或网站上发泄不满,攻击老师、攻击教育,既有损教师尊严、又有损教育形象,极大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妇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亲情观,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从而优化教育环境,培育出思想高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时代新人,我校专门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家长学校办学有效性进行探索和实践,想闯出一条具有二小特色的“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家长学校工作之路。 二、特色介绍 石莱镇中心小学家长学校创办于1998年。回顾十余年的办学历程,家长学校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克难奋进,积极探索办学路子,围绕“家校融通、共育共进”的思路,成立了石莱镇中心小学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交流活动,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坚持了“六定六建”,“六定”即: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定期家访、定期举行家长及社会人士座谈会、定期以书信的形式向家长通报情况、定期举行亲子活动;“六建”即: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建立“家长信箱”、建立“校长接待日”、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心灵驿站”,达到了“十有”,即:有机构、有制度、有教室、有教师、有教材、有培训、有经费、有计划、总结、有活动、有档案。家长学校的工作逐渐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的轨道。为了总结经验,继续深化家长学校的教育工作,形成独具中心小学特色的“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家长学校工作特色,我们将逐步实现以下新目标:

家校联动工作方案

呼和浩特市金川学校 家校联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发挥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的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及时沟通学生状况,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健康发展,我校特制定家校联动工作方案,以便更加方便沟通,提高家校联系工作效率。 一、家校联动内容 (一)家访制度 1.家访次数:班主任定期对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原则上家访次数一个月不少于一次。遇到情况随时沟通。 2.家访内容:学生在校表现通报、学生成绩情况通报、学生近期情况通报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情况、了解学生社会交往情况,了解学生对学校有关方面政策向家长传达情况,其他重要方面情况的沟通和通报。 3.家访形式:一般采取到家家访形式,或者利用电话形式、以及采取邀请家长来校等方式。家访时间可以在放假期间,也可以在行课期间。 (二)家长会制度 1.家长会次数:每班每期召开一次,如学校有统一安排除外,班主任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上报政教处同意后,临时安排家长会。 2.家长会内容:宣传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新举措、新成绩, 通报学生成绩表现、文明素质表现、其他重点情况表现,了解学生在家情况、社会交往情况、近期动向,指导家长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方法技巧。 3.家长会形式:一般采取各班召开的方式,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必须参加。可以学生家长参加,也可以采取学生家长、学生共同参加的形式。也可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各方面动向。 4.家长会要求:班主任要做好家长会的会场布置,原则上在本班教室召开。家长会要求做好记录,尤其做好家长关于学校发展、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和意见的记录和搜集,班主任负责上报学校进行梳理汇总,便于学校工作。家长会记录要求上交存档。 (三)家长访校制度 1.家长访校时间:家长访校一般在课余或者休息时间。原则上上课时间不接待家长访校。 2.家长来访的接待:原则上对应班级班主任或者副班主任接待,也可以由任课老师接待。基本程序是家长先行到门卫室进行登记,由家长或者门卫室联系相关教师,相关教师约定在指定地点进行接待,一般在门卫室或者办公室接待。如有其它问题需要向学校反映,原则上向当周行政值周领导反映并进行接待处理。 3.家长访校内容:了解学校发展、管理等方面的举措,了解班级管理情况,沟通学生在校、在家表现,了解学生成绩,对学校、班级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重大情况通报制度 1.重大情况通报内容:是指有关学校发展、工作管理方面的重大举措、重要改变、需要家长注意的重点内容、需要家长配合的重大事件、学生重大问题和情况等。如超过2天以上全校放假、大面积疫情爆发、需要特别注意的安全防范、班级的扩充或撤并、作息时间大调整、学生重大违纪、上级有关需要家长传达文件精神、落实文教指示等等。 2.重大情况通报形式:根据时间松紧、重要程度、范围大小等方面灵活确定。如发放《告家长书》、电话联系邀请或要求、广播电视通知宣传、广告标语等。 (五)家长委员会制度 1.家长委员会的组建:家长委员会由学生家长和班主任老师共同推荐,选择家长当中威信高、责任心强、乐于负责家庭和学校联系工作的家长同志担任。家长委员会原则上设主任一名,委员6名。(每个年级一名)。家长委

大堡头中学加强家校联系活动实施方案

大堡头中学加强家校 联系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增强教师与家长相互理解、信任与融合关系,共同创建家校和谐氛围,共同促进教育健康发展,营造同一的教育氛围,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家长的共同承担培养学生讲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良好学习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营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经校委会讨论,制定以下家校联系制度: 一、成立家校联系工作领导小组。 二、以沟通、培训、听课等形式带动家长知晓、理解、认同先进的育儿理念。 家校活动涉及到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活动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让家长尽快了解家校活动的意义、目标、任务,我校采取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如:家长进课堂、《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通知、考试时间告知书等及时与家长联系与沟通。 三、签订“家校协同教育协议书”,引导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一是与家长签订了“家校协同教育协议书”,协议书包括:老师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尊重学生人格;家长要以良好的家风和长辈风范熏陶教育子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培养和训练子女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二是健全了“家校联系制度”,制作家校联系卡,班主任将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把孩子在家中生活及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老师,

以便达成共识,共同做好工作。 四、举办“课堂开放日”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课改教育环境,注重发挥家长在课改中的主导作用。 家庭教育重在潜移默化,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能与学校达成一致,有助于孩子在各方面健康成长。有许多家长在学生时代的兴趣爱好很多,后来因工作繁忙,家务负担重,心理压力大,逐渐放弃了兴趣爱好。我们都知道,父母良好的兴趣爱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应该发挥家长在课程改革中的主导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一致,与教育内容相协调,促进教育方法、手段上的互补。我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开放日”活动,请家长走进学校。让家长在活动中看到孩子们学识、情感、能力的差异,形成了平时应加强这方面教育与培养的迫切愿望,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积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语言观,扎实提高家长培养孩子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意识与能力。 五、建立家、校互相访问制度 互访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了解孩子在学校、班级和家庭的基本情况,双方应各有侧重。二是互相通报学校、家庭近来发生的重要变化,以及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重要活动、表现和进步情况。三是共同商订今后教育孩子的步骤和方法。教师与家长应经常保持电话或信件联系,随时反映学生动态,共同教育学生成人成才。 六、有效使用学生评价手册 学生评价手册多用于传递学生的日常表现、学校及家庭的变化以及学校的各项信息。

家校共育实施方案模版

“家校共育”的家长学校工作特色实施方案 一、创建背景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尤其离不开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成分、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社会联系、社会流动日益频繁,各种大众传媒、精神文化产品对家庭的影响不断增强,由此带来了未成年人教育的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价值取向、文化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态势,家长学校的建设面临着对象覆盖难、方法奏效难、效果实现难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麻城城市圈的扩大,城区人口增长越来越多,市民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加之独生子女的增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增多,造成班额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难教,使老师的精神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有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觉得现在的书难教,家长难缠;而有些家长只顾自己挣钱,把教育孩子完全推给了学校;也有些家长对学校教育十分挑剔,稍有意见就在公众场合或网站上发泄不满,攻击老师、攻击教育,既有损教师尊严、又有损教育形象,极大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妇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亲情观,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从而优化教育环境,培育出思想高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时代新人,我校专门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家长学校办学有效性进行探索和实践,想闯出一条具有二小特色的“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家长学校工作之路。 二、特色介绍 石莱镇中心小学家长学校创办于1998年。回顾十余年的办学历程,家长学校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克难奋进,积极探索办学路子,围绕“家校融通、共育共进”的思路,成立了石莱镇中心小学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交流活动,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坚持了“六定六建”,“六定”即: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定期家访、定期举行家长及社会人士座谈会、定期以书信的形式向家长通报情况、定期举行亲子活动;“六建”即: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建立“家长信箱”、建立“校长接待日”、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心灵驿站”,达到了“十有”,即:有机构、有制度、有教室、有教师、有教材、有培训、有经费、有计划、总结、有活动、有档案。家长学校的工作逐渐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的轨道。为了总结经验,继续深化家长学校的教育工作,形成独具中心小学特色的“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家长学校工作特色,我们将逐步实现以下新目标:

小学家校共育方案

家校共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发挥广大家长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趋势,了解课堂教学和课改动向,缩短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向家长展示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展示师生风采,创设和谐育人的氛围。让家长亲身经历子女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走近孩子,倾听心声,走进教室,关注教育;走进学校,参与评价,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共同关注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上级相关工作精神制定本家校共育活动实施方案。 二、具体要求: 本次活动,不仅是让家长们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生活,而且从中也是对学校老师素质,教育水平的一个全面、立体的检查和展示。因此,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用我们的诚意尽心为家长,学生服务。将本次家校共育活动作为宣传学校、展示自我的平台,科学安排,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力求实效,努力让家长安心满意,让孩子受益开心。 三、活动主题 家校共育,促进学生成长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内容: 1、安排专题讲话,同时发出征集家庭优秀教育案例的活动倡议。以班为单位收集好相关材料交学校存放 2、召开学生家长会 会议程序如下:

(1)优秀教师就就如何在家庭中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良好习惯的问题方面介绍相关经验(2)学生家长代表发言,主要介绍相关家庭教育经验 (3)家长委员会主任发言,主要介绍如何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的具体做法。 (4)校长就如何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做发言 (5)家长与他们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在就学生的学习和习惯进行沟通。 3、深入课堂,随堂听课,参与教学活动 4、召开主题班会 各班以“我的成长”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老师做好方案的设计和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求家长参与。 5、学生才艺展示活动 举办学生才艺展示活动,学生选取一种或多种才艺进行展示。如演讲、器乐、声乐、书画等。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各展所长,用丰富多彩的才艺,展现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灿烂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小学家校共育方案讲解学习

小学家校共育方案

家校共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发挥广大家长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趋势,了解课堂教学和课改动向,缩短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向家长展示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展示师生风采,创设和谐育人的氛围。让家长亲身经历子女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走近孩子,倾听心声,走进教室,关注教育;走进学校,参与评价,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共同关注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上级相关工作精神制定本家校共育活动实施方案。 二、具体要求: 本次活动,不仅是让家长们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生活,而且从中也是对学校老师素质,教育水平的一个全面、立体的检查和展示。因此,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用我们的诚意尽心为家长,学生服务。将本次家校共育活动作为宣传学校、展示自我的平台,科学安排,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力求实效,努力让家长安心满意,让孩子受益开心。 三、活动主题 家校共育,促进学生成长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内容: 1、安排专题讲话,同时发出征集家庭优秀教育案例的活动倡议。以班为单位收集好相关材料交学校存放 2、召开学生家长会

会议程序如下: (1)优秀教师就就如何在家庭中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良好习惯的问题方面介绍相关经验(2)学生家长代表发言,主要介绍相关家庭教育经验 (3)家长委员会主任发言,主要介绍如何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的具体做法。 (4)校长就如何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做发言 (5)家长与他们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在就学生的学习和习惯进行沟通。 3、深入课堂,随堂听课,参与教学活动 4、召开主题班会 各班以“我的成长”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老师做好方案的设计和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求家长参与。 5、学生才艺展示活动 举办学生才艺展示活动,学生选取一种或多种才艺进行展示。如演讲、器乐、声乐、书画等。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各展所长,用丰富多彩的才艺,展现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灿烂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书香家庭 家校共育实施方案

“ 书香家庭,亲子共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家长和学生都能正确对待阅读,知道阅读对一个人的一生所起的重要作用,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养成阅读的习惯,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能。丰富学生的家庭生活,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和谐家庭、书香家庭。进一步推动学校书香校园工程的建设,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幸福,让亲子共读为孩子的完美人生奠基。 二、活动目的 1.充分开发孩子的潜能,让阅读成为孩子认知和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其人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让孩子成为自觉的、独立的、热诚的终身阅读者,让阅读为他们带来一生的幸福,成为其人生成功的助推器 3. 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书香家庭、和谐家庭。 三、活动主题 亲子共读,为孩子的完美人生奠基。 四、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和家长 五、活动时间: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六、阅读时间 主要是利用晚上作业完成后的时间,每天30分钟左右;双休日可每天分早晚共阅读一小时。具体时间安排及共读时间长短,家长可根据和孩子的时间具体商定,酌情增减;但一定要坚持每天都读,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使活动流于形式,家长及时评价记录。 七、阅读形式 亲子共读是阅读最突出的特点,具体来说可以是家长范读、学生听读,可以是家长与孩子分段读、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是默读背诵、摘抄优美句段等。文章读完后,家长可与孩子及时交流看法、探究心得、跟进教育;最好能让学生整理成书面形式,以期日积月累,读有所获。 八、活动过程 一启动阶段 召开家长会或以书面形式使家长正确认识到自己的示范作用在孩子的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阅读在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亲子共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读书的兴趣,形成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是家长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法……同时介绍一些亲子阅读的方法给家长,每生建立档案,及时记录,及时表扬。 二实施阶段

家校联系制度方案

许家湖镇第二小学 家校联系制度 一、制定家访制度。 1、班主任每学年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家访,并填好家访记录,上交学校管理处。 2、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各班制定家访计划,要求普访15人,重点访2~3人,重点访以两次以上(含两次)计。 3、第18周前(含18周)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超额完成任务的加奖。 4、期末交家访记录,学校德育处存档保存。学校对各班家访记录进行检查,并对受访学生进行座谈、抽查,凡在检查中发现一例弄虚作假的,扣除全部奖金。 6、家访工作与期末评先、年终考核挂勾。 二、设立家长开放日制度。 每学期确定一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进校进课堂参观听课。并召开家长座谈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三、每班每生设立家校联系本。 联系本主要记录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情况与生活情况,作为老师与家长联系的桥梁。

四、设立家长委员会制度。 五、聘请校外辅导员。 六、签订有关责任书。(见有关资料) 七、班主任向家长与学生公布家庭电话号码或电子邮箱地址,方便学生、家长与老师的联系。 许家湖镇第二小学 家校联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为了取得家长和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格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广大家长提供一个交流与沟通的机会,达成共识,使孩子健康、幸福成人、成才。特制订本方案。 二、家校联系的途径 1.举办家长学校 2.成立家长委员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