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热力学教案

工程热力学教案

工程热力学教案
工程热力学教案

《工程热力学》教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邓巧林

2010年2月

一、课程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

英文译名: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总学时数:40 讲课学时:40 实验学时:0

授课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

课程要求:必修

分类:专业(学科)基础课

开课时间:第四学期

先修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

二、课程教学定位

1. 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工程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的热力性质、热能与其它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一门工程基础理论学科,其内涵丰富、概念抽象、公式数量多、联系工程实际范围广,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所研究的问题:如燃料燃烧、能量转换、火力发电、内燃机动力装置、燃气轮机装置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所研究解决的问题:如采暖、空调,热源、冷源,以及建筑物的温度、湿度等问题的调节与控制,都要以热力学物理模型研究为基础。因此学生掌握工程热力学课程基本理论,直接影响其专业水平,对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及管理工作都非常重要。

工程热力学作为有百年历史的老学科,早已自成体系,目前全国约有30多个专业开设该课程,同型专业开设工程热力学课程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应用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工质的热力性质,对各种类型热工设备或热力系统的热工过程进行分析计算,以寻求提高热能利用率和节能的有效途径。所不同的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它是后续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锅炉原理、燃气轮机原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燃烧理论与技术、火电厂节能原理与技术、核能发电技术等课程的基础;而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其研究对象主要是热能的直接利用,一方面集中供热、供暖的热源,常取自热电联产,空调的冷源来自制冷装置,这些要涉及热与功的转换;而另一方

面湿空气、燃气、制冷剂、溶液等的热力性质,是后续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必须要用到的。因此对本课程教学过程,必须定位在要保持学科基本理论的严密性和系统性基础上,考虑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突出专业特点,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应用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工程热力学内容的实质

工程热力学是关于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研究的方法是宏观的,它以归纳无数事实所得到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推理基础,通过物质的压力、温度、比容等宏观参数和受热、冷却、膨胀、收缩等整体行为,对宏观现象和热力过程进行研究;同时,以基本定律为依据,探讨各种热力过程的特性,达到提高热能利用率和热功转换效率的最终目的。其主要特点是理论分析、实验研究与工程实际应用密切结合,分析推理的结果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而且条理清楚。其中基础理论部分占65%,工程应用部分占35%。

鉴于上述特点,在教学中要始终抓住热力学两大定律这条主线,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热力学基本定理的本质及其数学表达式,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各种热工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计算,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处理热工问题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储备必要的基础知识。此外,本课程在有关计算技能和实践技能方面也使学生得到一定的训练。

同时由于能源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开发新能源,节约现存资源是当务之急。而且当今世界开发与环保、发展与节能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是人类面对的一大热点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还要始终贯穿节能的观点,向学生渗透节能的观点和思想,做到在开发能源的同时注意环保,在利用能源的同时注意节能。

3. 工程热力学与前、后续课的关系

工程热力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架接基础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该课程的大部分公式,都是通过高等数学知识推导的;许多数学模型,都是在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知识基础上建立的,后续课程中的基础理论部分,都出自本课程,或者是本课程理论在某一具体工程实际对象中的延伸。而且,本课程能广泛服务于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冶金、石油、电力工程等各个研究领域。

由此可见,工程热力学在专业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前、后续课都有紧密的联系。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见5.课程的讲授)。

4. 工程热力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其它方面的素质培养,比如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科学精神、思维和做事方式的培养等。同时还要通过这些知识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甚至可以说,要使学生的世界观得以改造,即最终目标是立足于对专业人才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教材的选择与分析

根据我国目前专业设置情况,工程热力学教材按内容特点主要分为机械类、动力类、建筑类三大类。

安排了64学时的工程热力学课程主要服务于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因此,教材采用由沈维道、蒋智敏和童钧耕合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工程热力学》。该教材是教育部“九五”规划教材,第二版曾获全国第一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国家教委二等奖。本课程选用该教材的第三版(最新版),2005年4月印刷。

本教材内容深入浅出,能适应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具有较好的教学适应性和工程实用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重视素质教育的思想。在内容编选上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工业学校工程热力学课程的基本要求》为依据,除满足基本原则和要求外,在保证学科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基础上,突出了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特点,既考虑了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又考虑了热能的直接利用,以论述质量迁移,能量转换与物质状态或物态变化的关系,探讨提高热能利用率及节能的基本途径等为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两个专业的特色,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论述不局限于热与功转换的数量关系,而是针对供热、通风、空调工程中常见的热力系统与设备进行能量平衡的分析与计算。针对燃气供应和贮存中贮罐的充气和放气问题,建立了半开口变质量系统的能量方程。此外特别

强调如何根据研究对象选取热力系统,建立能量方程和求解能量方程的方法。对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论述,不再只围绕热功转换进行效率分析,而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应用熵分析和用分析法,评价各种能量利用的合理性,研究优化能量系统的方法,探讨提高能量有效利用率和节能的技术措施。以围绕热能开发、利用和节能为中心,重点介绍新能源、新工质、新循环,使学生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站在学科的前沿,用所学的热工理论指导工程实践。

教材:

1. 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合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主要参考教材:

1. 曾丹苓等.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

2. 严家騄.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0

3. 朱明善等. 工程热力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 童钧耕等.工程热力学总复习——理论概要和习题.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5. 何雅玲. 工程热力学精要分析及典型题精解.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

6.M.C.波特尔,C.W.萨默顿.工程热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7.M. W. Zemansky, Heat and Thermodynamics, 6th.ed., Mc Graw-Hill Book Company, New York, 1981.

8.YUNUS A. CENGEL MICHAEL A. BOLES Thermodynamics—An Engineering Approach Third Edition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

9.KENNETH WARK DONALA E. RICHARDS Thermodynamics 6th. Edition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9.Michael J. MORAN Howard N. SHAPIRO 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4th.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2000

四、课程的基本内容、学时分配、重点与难点

1、绪论 (2学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全面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学科前沿研究现状,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知识点:介绍热力学的发展简史、教学目的,基本内容,学习本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掌握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方法。

2、第一章基本概念 (4学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热力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知识点:热力系统;工质热力状态及基本状态参数;平衡状态;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热力循环。

重点:三种典型的热力系统;p、v、T三个状态参数的物理意义;测温测压装置;绝对压力和相对压力的计算;可逆过程的判定准则。

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热力学基本概念,是本章的难点。

3、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8学时,其中讲授6学时、习题课2学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实质,能将工程实际问题,建立热力学模型。

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表达式——基本能量方程;理解和掌握闭口系、开口系和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及其常用的简化形式;掌握能量方程的内在联系与共性,热变功的实质。

能力点:培养学生正确、灵活运用基本能量方程,对工程实际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简化和建立模型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系统的特点推导出闭口系、开口系及稳定流动过程能量方程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思维能力。

德育点:介绍历史上科学家对建立能量守恒原理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贡献,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介绍现代科学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如能量转换的新技术。对学生进行能源的合理利用、节能及环保等相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

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闭口、开口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解析式的表述形式及适用条件,在不同工程场合中的热工计算,及充气和放气过程的计算。

难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应深刻理解这个定律的普遍适用性,牢固掌握各种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的适用条件,并能将理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

布置撰写第一次能源问题及节能的科技论文。

热力学第一定律习题课(2学时)。

重点: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解题方法和计算步骤。

难点:结合工程实际过程,建立热力模型,进行热功能量转换过程的热力计算。

4、第三章理想气体性质(4学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结合工程实际,熟练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决问题。

知识点:理想气体(包括理想气体混合物)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比热;混合气体性质。

重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各种表述形式,利用状态方程及公式进行热力计算,理想气体比热的物理意义以及该参数在工程中的应用特点。

难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特点,理想气体比热的计算公式。

安排理想气体比热实验(2学时)。

5、第四章理想气体热力过程(4学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气体的各种基本热力过程及多变过程的状态参数及过程参数的热力计算。

知识点:分析热力过程的目的及一般方法;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及多变过程。

重点: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和导出各种基本热力过程及多变过程(包括压气过程)的相应计算式并进行计算,利用p-v、T-s图分析热力过程。

难点:由于在大学物理中,学生已学习了基本热力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分析、对比讨论课的形式,使学生掌握热力学计算的特殊性,并能利用状态坐标图表示各种过程及过程中能量转换的特点。

6、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8学时,其中讲授6学时、习题课2学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实质、数学表达式,能进行热力过程不可逆性的判定。

知识点:热力学第二定律实质及表述;卡诺循环、卡诺定理;熵与熵方程;孤立系统熵增原理。

重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卡诺循环及卡诺定理对热功转换效率的指导意义,熵参数定义,过程不可逆性与熵增之间的关系,利用熵方程进行热力计算以及作功能力损失的计算。

最新工程热力学课程 高中其它科目课件教案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工程热力学 适用专业:化工机械 2006年4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工程热力学课程是化工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物质的热力性质、热能与其它能量之间相互转换规律的科学,是培养化机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以热力学基本作为基础,通过物质的压力、温度、比容等宏观参数和受热、冷却、膨胀、收缩等整体行为,对宏观现象和热力过程进行研究,同时探讨各种热力过程的特性,达到提高热能利用率和热功转换效率的最终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能量转换与利用的基本定律及其运用,掌握工质的热力性质分析,了解工程中节能技术的热力学原理及其分析方法,以实现能量转换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并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及从事有关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工程热力学是研究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尤其是机械能)之间相互转换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热能利用在整个能源利用中地位的阐述,使学生认识研究热能利用和学习工程热力学的重要性, 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向学生渗透爱课程、爱专业教育。通过对我国能源及其利用现状的介绍,增强学生对我国能源问题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学生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而努力学习的热情。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 1 教学内容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为: (1) 研究能量转化的宏观规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这是工程热力学的理论基础。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从数量上描述了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时的关系;热力

学第二定律从质量上说明了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差别,指出能量转换的方向性。 (2) 研究工质(能量转换所凭借的物质)的基本热力性质。 (3) 研究常用典型热工设备中的工作过程。即应用热力学基本定律,分析工质在各种热工设备中经历的状态变化过程和循环,并探讨和分析影响能量转换效果的因素,以其提高转换效果的途径。 从工程应用角度,全部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热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换规律和提高转换效率途径的研究主题。 2 课程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热力学基本定律及其运用; (2)理解工质的热力性质及各种机械装置中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基本原理,正确运用各种公式和图表。 (3)从课程内容的角度,学生在学习了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初步了解和掌握了理想气体热力性质和过程基本规律之后,可以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第一次初步理解和应用。然后,在进一步学习了实际气体热力性质和过程之后,更深层次的应用前面所学的基本知识,深入分析实际装置中的热力过程和多种循环,从而达到能在更高的认知层面上进一步综合、灵活应用工程热力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4)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像其他学科一样,在工程热力学中,普遍采用抽象、概括、理想化和简化的方法。这种略去细节、抽出共性、抓住主要矛盾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这种科学的抽象,不但不脱离实际,而且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5)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个部分。基础模块是本课程的必修内容,为最低要求必学内容。选学模块是根据学期学时、学生基础好坏以及本届学

工程热力学教案105版

教案 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 所在单位:动力及能源工程学院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授课学时:64学时(8学时实验) 授课专业:热能及动力工程,核工程及核技术,轮机工程授课学期:第3(或4)学期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严家騄,余晓福著. 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图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主要参考资料: 曾丹苓,敖越,朱克雄等编.工程热力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朱明善,林兆庄,刘颖等. 工程热力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严家騄编著.工程热力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朱明善,陈宏芳.热力学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赵冠春,钱立仑.火用分析及其应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绪论 (课时1) 一、为什么学习“工程热力学” 热力学及专业培养目标的联系,说明学习工程热力学对本学科的重要性。 二、能量 能量的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燃烧 光热 转换热机 利用 发电机 聚变 裂变电动机 风 车 水 轮 机 光 电 转 换 化学能热能 太阳能热能 机械能 地热能热能 电能 原子能热能 风 能机械能 水力能机械能 太阳能 ? ? ? ? ? ? ? ?? → ? ? ? ? ? ? ? ???????? ? ????????????→?? 燃 料 电 池 直接应用 电能 化学能电能 由能量的形式,人类面临的能源形式说明工程热力学对于动力工程的重要性。 三、工程热力学的主要内容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和蒸汽的性质和基本热力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实际气体性质简介;气体和蒸汽的流动;压气机的热力过程;气体动力循环;蒸汽动力装置循环;制冷循环;理想气体混合物及湿空气;化学热力学基础。 四、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1. 宏观的研究方法(宏观热力学;经典热力学) 2. 微观的研究方法(微观热力学;统计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主要应用宏观的研究方法,但有时也引用气体分子运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总结与体会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 程总结与体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题目: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总结与体 会 院系:水利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 程 班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一班 姓名:张琦文 指导老师:姚雪东 日期:2016年5月1日 认识看法地位作用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未来 发展展望 传热学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 热传递现象无时无处不在【2】它的影响几乎遍及现代所有的工业部门【1】也渗透到农业、林业等许多技术部门中。本文介绍了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

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诸多高新技术领域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可以说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以外,很难发现一个行业、部门或者工业过程和传热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不仅传统工业领域,像能源动力、冶金、化工、交通、建筑建材、机械以及食品、轻工、纺织、医药等要用到许多传热学的有关知识【1】而且诸如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很多高新技术领域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赖于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涌现出像相变与多相流传热、(超)低温传热、微尺度传热、生物传热等许多交叉分支学科。在某些环节上,传热技术及相关材料设备的研制开发甚至成为整个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 前言:通过对传热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了传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发现传热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应用非常广泛,它会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更是与机械制造这门学科息息相关。传热学是研究由温度差异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的科学。传热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早在人类文明之初人们就学会了烧火取暖。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内燃机等热动力机械相继出现,传热研究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经济竞争,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资源、人口与环境等重大国

工程热力学第七章水蒸气教案

1) 第七章 水蒸汽 ) 水蒸气是工程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工质,例如蒸汽动力装置、压气式 制冷装置都是以水蒸气作为工质来实现热能→机械能相互转化的。这些动力装置也可用燃气或其他工质代替,那为什么要用水蒸汽呢?原因如下 ) 1、水蒸气容易获得,只要通过水的定性加热即可获得。 ) 2、有事宜的热力状态参数,靠卡诺循环、朗肯循环 ) 3、不会污染环境 ) 由于水蒸汽处于离液态较近的状态,常有集态现象而且,物理性质也很复杂,所以不能把它看作是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以及由它推导的其他计算公式一般都不能用来分析和计算水蒸汽。所以必须对水蒸汽的性质另行研究。 ) 这章重点研究:1、水蒸汽产生的一般原理 ) 2、水蒸汽状态参数确立 ) 3、水蒸汽图表的结构及应用 ) 4、计算水蒸汽热力过程中的,q w ) ) 7—1 基本概念和术语 ) 1、汽化:物质有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 蒸发:在液态表面上进行的汽化过程,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 汽化的形式 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解释: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进行,它是由于液体表面总有一些能量较高的分子,克服临近分子的引力而脱离叶面,逸入液体外的空间,t 越高,能量较大的分子越多,蒸发愈激烈,汽化速度取决于温度。 沸腾时,实在液体内部产生大量的汽泡。汽泡上升到液面,破裂而放出大量的蒸汽, 工业上用的蒸汽都是通过沸腾的方式获得,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不变,虽加热也保持不变,且液体和气体的温度相同。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ts f p = 2、液化:蒸汽转变为液体的现象,液化和汽化时相反的过程,他取决于(p) 3、饱和状态:当液体和蒸汽处于动平衡的状态 解释:当液体在有限的密闭空间里汽化时,不仅液体表面的液体分子蒸发到空间去,而空间的蒸汽分子也会因分子密度大,压力增大,撞击到液体表面回到液体中, 当液面上空的蒸汽分子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在单位时间内逸出液面和回到液面的分子数相等时,蒸汽和液体的无量保持不变,汽、液两相处于动平衡状态。 4、饱和温度:当汽体和液体处于饱和状态时,液体和汽体温度称饱和温度 5、饱和压力:()s ts f p = 6、饱和蒸汽:处于饱和状态的蒸汽 7、饱和液体:处于饱和状态的液体 8、温饱和蒸汽:饱和液和饱和蒸汽的混合物,称温饱和蒸汽

工程热力学期末总结

《工程热力学》期末总结 一、闭口系能量方程的表达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1kg 工质经过有限过程:w u q +?= (2-1) 1kg 工质经过微元过程:w du q δδ+= (2-2) mkg 工质经过有限过程:W U Q +?= (2-3) mkg 工质经过微元过程:W dU Q δδ+= (2-4) 以上各式,对闭口系各种过程(可逆过程或不可逆过程)及各种工质都适用。 在应用以上各式时,如果是可逆过程的话,体积功可以表达为: pdv w =δ (2-5) ? = 2 1 pdv w (2-6) pdV W =δ (2-7) ? = 2 1 pdV W (2-8) 闭口系经历一个循环时,由于U 是状态参数,?=0dU ,所以 W Q ??= δδ (2-9) 式(2-9)是闭口系统经历循环时的能量方程,即任意一循环的净吸热量与净功量相等。 二、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t s w h w z g c h q +?=+?+?+?=2 21 (2-10) (适用于稳定流动系的任何工质、任何过程) ? - ?=2 1 vdp h q (2-11) (适用于稳定流动系的任何工质、可逆过程) 三、几种功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见表一) 表一 几种功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四、比热容 1、比热容的种类(见表二) 。 )/3 kg m 2、平均比热容:1 21 1221 20 t t t t c t t c t t c - -= (2-12) 3、利用平均比热容计算热量:11220 t t c t t c q -= (2-13) 4、理想气体的定值比热容(见表三)

其中:M M R R g 83140= = [J/(kg ·K)] M —气体的摩尔质量,如空气的摩尔质量为28.96kg/kmol 。 空气的kmol /kg 96.28K)kmol /(J 83140?= = M R R g =287[J/(kg ·K)],最好记住空气的气体常数。 引入比热容比k 后,结合梅耶公式,又可得: g p R k k c 1 -= (2-14) g V R k c 1 1-= (2-15) 五、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熵(见表四) (焓的定义:pv u h += kJ/kg , 焓是状态参数) 六、气体主要热力过程的基本计算公式(见表五)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完整版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 本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手册: 严家騄、余晓福着,水和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 实验指导书: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系编,热力实验指导书,2001 参考书: 曾丹苓、敖越、张新铭、刘朝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王加璇等编着,工程热力学,华北电力大学,1992年。 朱明善、刘颖、林兆庄、彭晓峰合编,工程热力学,清华大学出版,1995年。 曾丹苓等编着,工程热力学(第一版),高教出版社,2002年 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美]M.C. 波特尔、C.W. 萨默顿着郭航、孙嗣莹等 译,工程热力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 何雅玲编,工程热力学精要分析及典型题精解,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4 概论(2学时) 1.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从人类用能的历史和能量转换装置的实例中认识理解:热能利用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本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乃至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 2. 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0-1 热能及其利用(0.5学时) 0-2 热力学及其发展简史(0.5学时) 0-3 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0.2学时) 0-4 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0.8学时) 3. 重点难点 工程热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本课程四大部分(特别是前三大部分)之联系;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4. 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建立;热力学各分支;本课程与传热学、流体力学等课程各自的任务及联系;有关工程热力学及其应用的网上资源。 5.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视频片段 6.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工程热力学A》(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A》(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242025 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A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A 开课学期:4 学时/学分:54 / 4 (其中实验学时:6 )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开课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方向) 选用教材:陈贵堂《工程热力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陈贵堂王永珍《工程热力学》(第二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主要参考书: 1.陈贵堂王永珍《工程热力学学习指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华自强张忠进《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曾丹苓,敖越,张新铭,刘朝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严家马录.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执笔人:王永珍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该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学生未来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石。通过它的认真学习可以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了解并掌握关于能量转换规律及能量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树立合理用能思想,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对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进行正确的分析、计算,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同时培养学生对工程中有关热工问题的判断、估算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为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关于能量转换规律及能量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树立合理用能思想,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对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进行正确的分析、计算。同时学生还可了解并掌握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外界分析法(The Surrounding Analysis Method, SAM),有利与开阔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工程中有关热工问题的判断、估算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与素质,为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introduction(1学时)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经典热力学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SAM体系的逻辑结构及其主要特点。 一、热力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及分类Definition, Purpose, Classification 二、本门课的主要内容Contents 三、本门课的理论体系theory systems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定义Basic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3学时,重点) 1-1 热力学模型The Thermodynamic Model of the SAM System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热力学系统、边界、外界等概念,了解并重点掌握外界分析法的基本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 教案 第四讲

{复习提问} 1、什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2、什么事准平衡过程和可逆过程?举例描述。 3、系统储存能包括及部分,各是什么,表示符号和表达式是什么? {导入新课} 第三节系统与外界传递的能量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系统的总储存能,这一节我们来学你系统与外界传递的能量。 在热力过程中,热力系与外界交换的能量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功量、热量和工质通过边界时所携带的能量。下面我们分别来学习这三种能量: 一、热量 1、定义:系统和外界之间仅仅由于温度不同(温差)而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称 为热量。符号:Q , 单位为J或kJ 2、单位质量工质与外界交换的热量用q表示,单位为J/kg或kJ/kg 。 微元过程中热力系与外界交换的微小热量用δQ或δq表示。 3、热量为在热传递中物体能量改变的量度,是过程量。其数值大小与过程有关, 所以不是状态参数。 4、热量正负规定: 系统吸热,热量取正值,Q(q)>0 ;系统放热,热量取 负值,Q(q)<0 。 5、热量的记算式(推导): 引入新概念【熵】 熵:指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有温差便有热量的传递,可用熵的变化量作为热力系与外界间有无热量传递以及热量传递方向的标志。 1、符号: S , 单位为J/K 或kJ/K 。 2、单位质量工质所具有的熵称为比熵, 用s 表示, 单位为J/(kg?K) 或kJ/(kg?K)。 用熵计算热量

在微元可逆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传递的热量可表示为: δq =Tds δQ =TdS 在可逆过程1-2中,系统吸收的热量可写为: q =?21Tds Q=?2 1TdS 根据熵的变化判断一个可逆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之 间热量交换的方向:ds >0,δq >0,系统吸热; ds <0,δq <0,系统放热; ds =0,δq =0,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是绝热(定熵)过程。 3. 温熵图 (T -s 图) 在可逆过程中单位质量工质与外界交换的热量 q =?21 Tds , 大小等于T -s 图(温熵图)上过程曲线下的面积,因此温熵图也称示热图。对于分析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很有用处。 二、功量 我们知道热量是由于温差的作用使系统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顾名思义,功量是在力差作用下,系统与外界发生的能量交换。 1、功量亦为过程量,不是状态参数。 2、有各种形式的功,如电功、磁功、膨胀功、轴功等。工程热力学主要研究 两种功量形式: ⑴体积变化功,⑵轴功。 ⑴体积变化功——由于热力系体积发生变化(增大或缩小)而通过边 界向外界传递的机械功称为体积变化功(膨胀功或压缩功)。 ①符号: W , 单位为J 或kJ 。 ②1kg 工质传递的体积变化功用符号w 表示,单位为J/kg 或kJ/kg 。 ③正负规定: d v > 0 , w > 0 , 热力系对外作膨胀功; d v < 0 , w < 0 , 热力系对外作压缩功。 ④体积变化功的计算式(推导) 课本图2-4 假设质量为1kg 的气体工质在汽缸中进行一个可逆膨胀过程,缸内气体压力p ,活塞截面积A ,活塞在某一瞬间移动微小位移dx 。则整个热力过程工质对活塞所作功量为 : 1→2为可逆过程 (pdv pAdx w ==δ)

工程热力学知识点总结

工程热力学大总结 '

… 第一章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热力系统:用界面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这种人为分隔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边界:分隔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外界:边界以外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也称控制质量。 ) 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又称控制体积,简称控制体,其界面称为控制界面。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称为绝热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称为孤立系统。 单相系:系统中工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称为单相系。 复相系:由两个相以上组成的系统称为复相系,如固、液、气组成的三相系统。 单元系:由一种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单元系。 多元系:由两种以上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多元系。 } 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均匀分布的为均匀系。 非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非均匀分布,称非均匀系。 热力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系统内外同时建立了热的和力的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称为热力平衡状态,简称为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如温度(T)、压力(P)、比容(υ)或密度(ρ)、内能(u)、焓(h)、熵(s)、自由能(f)、自由焓(g)等。 基本状态参数:在工质的状态参数中,其中温度、压力、比容或密度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及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热力性质、热能有效利用以及热能与其它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热力学的定律、定理及有关的理论知识,对热力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的能力;初步掌握工程设计与研究中获取物性数据,对热力过程进行相关计算的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1、绪论 了解热能及其利用,热能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发展概况。 2、基本概念 了解工程热力学中一些基本术语和概念:热力系、平衡态、准平衡过程、可逆过程等。 掌握状态参数的特征,基本状态参数p,v,T的定义和单位等。 熟练应用热量和功量过程量的特征,并会用系统的状态参数对可逆过程的热量、功量进行计算。 3、气体的热力性质 了解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混合气体的性质、气体常数、通用气体常数、比热容等。 掌握气体的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熟练应用气体状态方程解决气体的变化过程参数的变化。 4、热力学第一定律 了解能量、储存能、热力学能、迁移能、膨胀功、技术功、推动功的概念,深入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表达式、掌握体积变化功、推动功、轴功和技术功

的概念及计算式。注意焓的引出及其定义式。 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来分析计算工程实际中的有关问题。 5、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及气体压缩 了解理想气体热力学能、焓和熵的变化。了解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影响及多级压缩的过程 掌握正确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4种基本过程以及多变过程的初终态基本状态参数p,v,T之间的关系。 熟练应用4种基本过程以及多变过程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功量的计算。能将各过程表示在p-v图和T-s图上,并能正确地应用在p-v图和T-s图判断过程的特点。 6、热力学第二定律 了解用可用能、有效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在深刻领会热力学第二定律实质的基础上,认识能量不仅有"量"的多少,而且还有"质"的高低。 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和实质,掌握熵的意义、计算和应用;掌握孤立系统和绝热系统熵增的计算,从而明确能量损耗的计算方法。 熟练应用孤立系统熵增原理、可用能的损失及计算对热力过程进行热工分析,认识提高能量利用经济性的方向、途径和方法。 7、水蒸气 了解水蒸相变过程、蒸气图表的结构及有关蒸气的各种术语及其意义。例如:汽化、凝结、饱和状态、饱和蒸气、饱和液体、饱和温度、饱和压、三相点、临界点、汽化潜热等。 掌握水蒸汽的定压汽化过程及水蒸汽的P—V图和T—S图。 熟练应用水蒸气图表分析水蒸气基本热力过程中热量及功量的变化。 8、湿空气 了解湿空气的组成,及焓湿图的绘制方法、了解实际应用的湿空气过程。 掌握湿空气状态参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并能区别哪些参数是独立参数,哪些参数存在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含湿量等概念。 熟练应用含湿图分析湿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 9、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电子教案第7章

第7章水蒸汽 7.1 本章基本要求 (62) 7.2 本章难点 (62) 7.3 例题 (62) 7.4 思考及练习题 (66) 7.5 自测题 (69)

7.1 本章基本要求 理解水蒸汽的产生过程,掌握水蒸汽状态参数的计算,学会查水蒸汽图表和正确使用水蒸汽h-s 图。 掌握水蒸汽热力过程、功量、热量和状态参数的计算方法。 自学水蒸汽基本热力过程(§7-4)。 7.2 本章难点 1.水蒸汽是实际气体,前面章节中适用于理想气体的计算公式,对于水蒸汽不能适用,水蒸汽状态参数的计算,只能使用水蒸汽图表和水蒸汽h-s 图。 2.理想气体的内能、焓只是温度的函数,而实际气体的内能、焓则和温度及压力都有关。 3.查水蒸汽h-s 图,要注意各热力学状态参数的单位。 7.3 例题 例1:容积为0.63 m 的密闭容器内盛有压力为3.6bar 的干饱和蒸汽,问蒸汽的质量为多少,若对蒸汽进行冷却,当压力降低到2bar 时,问蒸汽的干度为多少,冷却过程中由蒸汽向外传出的热量为多少 解:查以压力为序的饱和蒸汽表得: 1p =3.6bar 时,"1v =0.51056kg m /3 "1h =2733.8kJ /kg 蒸汽质量 m=V/"1v =1.1752kg

查饱和蒸汽表得: 2p =2bar 时,'2v =0.0010608kg m /3 "2v =0.88592kg m /3 '2h =504.7kJ /kg ''2h =2706.9kJ /kg 在冷却过程中,工质的容积、质量不变,故冷却前干饱和蒸汽的比容等于冷却后湿蒸 汽的比容即: "1v =2x v 或"1v =''22'22)1(v x v x +- 由于"1v ≈''22v x =≈"2"12v v x 0.5763 取蒸汽为闭系,由闭系能量方程 w u q +?= 由于是定容放热过程,故0=w 所以 1212u u u q -=?= 而u=h-pv 故 )()("11"1222v p h v p h q x x ---= 其中:2x h =''22'22)1(h x h x +-=1773.8kJ /kg 则 3.878-=q kJ /kg Q=mq=1.1752?(-878.3) =-1032.2kJ 例2:1p =50bar C t 01 400=的蒸汽进入汽轮机绝热膨胀至2p =0.04bar 。设环境温度C t 0020=求: (1)若过程是可逆的,1kg 蒸汽所做的膨胀功及技术功各为多少。 (2)若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为0.88时,其作功能力损失为多少 解:用h-s 图确定初、终参数 初态参数:1p =50bar C t 01400=时,1h =3197kJ /kg 1v =0.058 kg m /3 1s =6.65kJ /kgK

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山东大学课程中心

山东大学 “工程燃烧学I”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号:0183100310 课程名称:工程燃烧学I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CombustionⅠ 总学分:2 总学时:34 授课学时:30 实验学时:4 上机学时:0 适用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热工学流体力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汪军,工程燃烧学,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7 2、霍然等,工程燃烧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9 3、岑可法等,高等燃烧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2 4、严传俊,范玮等,燃烧学(第2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7。 5、刘联胜,燃烧理论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6 6、黄勇,燃烧与燃烧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9 7、(美)特纳斯著,姚强,李水清,王宇译,燃烧学导论:概念与应用(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 8、C. K. Law, Combustion 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9、Poinsot, T. and Veynante, D.,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Combustion, 2005. 10、Irvin Glassman, Richard A. Yetter, Combustion, 4th Edition- Elsevier,2008 11、徐通模,燃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7 * 在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中第1项为教材,其它为主要参考资料。 一、课程教学目的 工程燃烧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也是该专业的必修主干课。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属热动类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对燃烧现象和基本理论的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燃烧技术中所必须的热化学、燃烧动力学及燃烧过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掌握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中典型燃料的特性、燃烧特点和规律,包括着火的形式和条件、火焰的传播、燃烧产物的生成机理、新型燃烧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锅炉、内燃机、涡轮机、火灾、家用炉灶、焊枪等燃烧现象从宏观上能有所认识,微观上能有所解释。为改进燃烧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分析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和过程、避免不正常的燃烧现象、控制和降低有害排放物的生成,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由燃烧热力学、燃烧反应动力学、着火理论、火焰传播与稳定性、煤燃烧原理与技术、燃烧污染物控制技术、新型燃烧技术等部分组成。学完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工程热力学教案

《工程热力学》教案 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 学分:2或3 学时:32或48 课程教材:李永,宋健. 工程热力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专业年级:工科类相关专业本科生 一、目的与任务 工程热力学基本定律反映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以这些定律为基础进行演绎、逻辑推理而得到的工程热力学方法、关系与结论,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可行性、可靠性与实用性,可以应用于力学、宇航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等各个领域。工程热力学目的是研究和讲授热力学系统、热能动力装置中工作介质的基本热力学性质、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各种装置的工作过程以及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途径等,使学生熟练掌握解决工程热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热力学定律合理分析热力学系统的基本能力。 工程热力学任务是研究和传授热力系统能量、能量转换以及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物性间相互关系和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熟练掌握,分析求解热力学基本问题的能力。工程热力学起源于对热机和工质等的研究,热力学定律条理清楚,推理严格。工程热力学的内容多、概念多、公式多与方法多,工程热力学广泛联系热力工程和能源工程等领域。 二、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绪论(2 学时) 第一节热力学的发展意义 第二节热力学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热力学的基本定律

第四节熵与能源 第一章基本概念(2学时) 第一节热能、热力系统、状态及状态参数 第二节热力过程、功量及热量 第三节热力循环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2学时) 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表达 第二节热力学能和总储存能 第三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2学时) 第四节能量方程式 第五节稳定流动系统的能量方程(2学时) 第六节能量方程的应用 第七节循环过程 第三章理想气体的性质(2学时) 理想气体及其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比热容、比热力学能、比焓及比熵 理想气体的混合物 第四章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2学时) 第一节热力过程的方法概述 热力过程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二节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2学时) 第三节理想气体的多变过程(2学时) 第四节压气机的理论压缩功(2学时) 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2学时) 第一节热力过程的方向性

工程热力学总结

第一部分 (第一章~第五章) 一、概念 (一)基本概念、基本术语 1、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是从工程的观点出发,研究物质的热力性质、能量转换以及热能的直接利用 等问题。 2、热力系统:通常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人为地划定一个或多个任意几何面所围成的空间作为热力学 研究对象。这种空间内的物质的总和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3、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系统内包含的物质质量为一不变的常量,所以有 时又称为控制质量系统。 4、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开口系统总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空间,故又称开口 系统为控制体积系统,简称控制体。 5、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的系统,称为绝热系统。 6、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的系统,称为孤立系统。 7、热力状态:我们把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8、状态参数:我们把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 9、强度性状态参数:在给定的状态下,凡系统中单元体的参数值与整个系统的参数值相同,与质量多少 无关,没有可加性的状态参数称为强度性参数。 10、广延性状态参数:在给定的状态下,凡与系统内所含物质的数量有关的状态参数称为广延性参数。 11、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重力场除外)的条件下,如果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则该系统 所处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12、热力过程:把工质从某一状态过渡到另一状态所经历的全部状态变化称为热力过程。 13、准静态过程:理论研究可以设想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使过程中系统内部被破坏了的 平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到新的平衡态,从而使过程的每一瞬间系统内部的状态都非常接近平衡状态,于是整个过程就可看作是由一系列非常接近平衡态的状态所组成,并称之为准静态过程。14、可逆过程:当系统进行正、反两个过程后,系统与外界均能完全回复到初始状态,而不留下任何痕迹, 这样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15、热力循环:把工质从某一初态开始,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最后又回复到初始状态的全部过程称为热 力循环,简称循环。 16、循环热效率:正循环中热转换功的经济性指标用循环热效率表示,循环热效率等于循环中转换为功的 热量除以工质从热源吸收的总热量。 17、卡诺循环:由两个可逆定温过程与两个可逆绝热过程组成的,我们称之为卡诺循环。 18、卡诺定理:卡诺定理可表达为:①所有工作于同温热源与同温冷源之间的一切热机,以可逆热机的热 效率为最高。②在同温热源与同温冷源之间的一切可逆热机,其热效率均相等。 19、孤立系统熵增原理:孤立系统的熵只能增大(不可逆过程)或不变(可逆过程),决不可能减小,此 为孤立系统熵增原理,简称熵增原理。 (二)与工质性质有关的概念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总结与体会(DOC)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题目: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总结与体会院系:水利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班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一班 姓名:张琦文 指导老师:姚雪东 日期:2016年5月1日 认识看法地位作用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未来 发展展望

传热学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 热传递现象无时无处不在【2】它的影响几乎遍及现代所有的工业部门【1】也渗透到农业、林业等许多技术部门中。本文介绍了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诸多高新技术领域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可以说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以外,很难发现一个行业、部门或者工业过程和传热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不仅传统工业领域,像能源动力、冶金、化工、交通、建筑建材、机械以及食品、轻工、纺织、医药等要用到许多传热学的有关知识【1】而且诸如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很多高新技术领域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赖于 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涌现出像相变与多相流传热、(超)低温传热、微尺度传热、生物传热等许多交叉分支学科。在某些环节上,传热技术及相关材料设备的研制开发甚至成为整个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 前言:通过对传热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了传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发现传热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应用非常广泛,它会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更是与机械制造这门学科息息相关。传热学是研究由温度差异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的科学。传热现

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早在人类文明之初人们就学会了烧火取暖。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内燃机等热动力机械相继出现,传热研究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经济竞争,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资源、人口与环境等重大国际问题。传热学在促进经薪发展和加强环境保护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以前传热学是作为物理热学的一部分而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以后,传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技术学科获得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地与热力学、流体力学、燃烧学、电磁学和机械工程学等一些学科相互渗透,形成多相传热、非牛顿流体传热、燃烧传热、等离子体传热和数值计算传热等许多重要分支。现在,机械工程仍不断地向传热学提出大量新的课题。如浇铸和冷冻技术中的相变导热,切削加工中的接触热阻和喷射冷却,等离子工艺中带电粒子的传热特性。核工程中有限空间的自然对流,动力和化工机械中超临界区换热,小温差换热,两相流换热,复杂几何形状物体的换热湍流换热等。随着激光等新的实验技术的引入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传热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一门学科,生产部门存在的多种多样的热量传递问题都可以用传热学来解决,这些部门包括能源、化工、冶金、建筑、机械制造、电子、制冷、

过控专业工程热力学教案

枣庄学院 化学化工系教案 2008--2009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 总学时数:72 学时 讲授时数:72学时 实践(实验、技能、上机等)时数:0学时 授课班级:07级本2班 主讲教师:丛兴顺 使用教材: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热力学》毕明树 2009年2月22日

教学日志

说明:1教学日志是记载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教学基本情况的教学管理方面的重要资料,

枣庄学院《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讨论、示教、指导等;3 、教学手段:指板书、多媒体、网络、模型、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4、首次开课的青年教师的教案应由导师审核;5、讲稿内容附后。 绪论(2 学时) 一、基本知识1.什么是工程热力学从工程技术观点出发,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有效、合理地利用热能的途径。 电能一一机械能 锅炉一一烟气一一水一一水蒸气一一(直接利用)供热锅炉一一烟气一一水一一水蒸气一一汽轮机一一(间接利用)发电冰箱一一-(耗能)制冷 2.能源的地位与作用及我国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3. 热能及其利用 (1).热能:能量的一种形式 (2).来源:一次能源:以自然形式存在,可利用的能源。 如风能,水力能,太阳能、地热能、化学能和核能等。二次能 源:由一次能源转换而来的能源,如机械能、机械能等。 (3).利用形式: 直接利用:将热能利用来直接加热物体。如烘干、采暖、熔炼(能源消耗比例大)间接利用:各种热能动力装置,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或者再转换成电能,4..热能动力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5.热能利用的方向性及能量的两种属性 过程的方向性:如:由高温传向低温 能量属性:数量属性、,质量属性(即做功能力) 数量守衡、质量不守衡 提高热能利用率:能源消耗量与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6.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研究对象:与热现象有关的能量利用与转换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总结与体会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题目: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总结与体会院系:水利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班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一班 姓名:张琦文 指导老师:姚雪东 日期:2016年5月1日 认识瞧法地位作用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未来 发展展望 传热学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 热传递现象无时无处不在【2】它的影响几乎遍及现代所有的工业部门【1】也渗透到农业、林业等许多技术部门中。本文介绍了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诸多高新技术领域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可以说除了极个

别的情况以外,很难发现一个行业、部门或者工业过程与传热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不仅传统工业领域,像能源动力、冶金、化工、交通、建筑建材、机械以及食品、轻工、纺织、医药等要用到许多传热学的有关知识【1】而且诸如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很多高新技术领域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赖于 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涌现出像相变与多相流传热、(超)低温传热、微尺度传热、生物传热等许多交叉分支学科。在某些环节上,传热技术及相关材料设备的研制开发甚至成为整个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 前言:通过对传热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了传热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发现传热学就是一门基础学科应用非常广泛,它会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更就是与机械制造这门学科息息相关。传热学就是研究由温度差异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的科学。传热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早在人类文明之初人们就学会了烧火取暖。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内燃机等热动力机械相继出现,传热研究更就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经济竞争,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资源、人口与环境等重大国际问题。传热学在促进经薪发展与加强环境保护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以前传热学就是作为物理热学的一部分而逐步

工程热力学B课程教学内容

《工程热力学B》课程教学内容 适用专业:吉林大学机械类专业 学时:34 说明:本课程教学内容是参照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吉林大学机械类专业“工程热力学B”课程教学改革及考试改革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 提出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的目的在于使同学了解“工程热力学B”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使选择本课程的同学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为自己选择合适的考核模式,以及掌握好适当的学习进度提供指导。 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中的章节序号是以选定的教学参考书《工程热力学》(华自强张忠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为依据的,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还应阅读更多的其他教学参考书。 绪论:热能动力工程的重要地位,内燃机、蒸汽动力装置和蒸汽压缩制冷装置的工作过程,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定义 热力学系统、外界以及边界,热力学系统的分类,热力学系统选取的原则。 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基本状态参数与导出状态参数,状态与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状态参数的性质。 比体积的定义及其定义表达式、单位。 压力(压强)的定义,绝对压力、相对压力、真空度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压力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 温度,热平衡,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平衡状态和状态参数坐标图,平衡状态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的表示。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几种表示形式。气体常数与通用气体常数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条件。 热力过程,准静态过程,准静态过程的工程适用性。准静态过程和非准静态过程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的表示。 功,准静态过程功的计算,准静态过程功量在p-v图上的表示。 热量,热量的计算,准静态过程热量在T-s图上的表示。比热容及其应用。 热力循环,循环功量和循环热量。 作业:1-7,1-11,1-14,1-16,1-21。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实现的 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式,系统总能,热力学能,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式的各种形式及其适用条件。 开口系统能量变化分析的方法,轴功、推动功的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