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我国政府食品监管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当前我国政府食品监管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当前我国政府食品监管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当前我国政府食品监管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当前我国政府食品监管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各地食品安全事故仍旧频繁发生。食品及食品安全相关基础概念界定不明、监管权限划分不清、安全标准不统一等要害问题在法律出台后仍然没有得到解决。通过对食品及相关概念的重新界定,在立法上区分食品、药品和毒物的概念和标准,着重比较分析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之差异,重新界定和阐释了监管权限、行业自律、社会及公民监督等重大问题,借助制度经济学及规制博弈理论对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管进行评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良意见。

关键词:食品安全;对策;监管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一、绪论 (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

(二)研究方法 (3)

(三)相关概念界定 (4)

(四)文献综述 (4)

二、我国目前食品行业质量安全管理概况 (5)

(一)我国食品行业质量安全管理的机构和人员概况 (5)

(二)我国食品行业质量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 (6)

三、我国食品行业存在问题监管现状 (6)

(一)医、药职责监管不清 (6)

(二)食品认证不严格 (6)

(三)现有制度对监管人员约束不力 (7)

(四)保障群众食品合法权益的效果尚待改善 (7)

四、食品行业加强监管的对策 (7)

(一)常规监管应向纵深发展 (7)

(二)明确食品监管的执法重点 (7)

(三)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8)

(四)多措并举,多部门联动,规范市场主体,净化市场秩序 (8)

五、总结9

参考文献9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各类制假造假案件也时有发

生,例如前些年的毒胶囊事件就是其中之一,这对食品监管敲响了警钟,我国的食品监管要保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引导变化、塑造未来的发展状态,维持监管工作之间以及监管工作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成为具有进化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效能的学习型组织。新的形势和任务下,如何应对挑战、确保食品监督事业发展壮大是食品监督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食品执法是食品监管的“晴雨表”。“食品监督执法者应以执法中遇到的问题为契机,反观食品监管中亟需改进之处。”1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查阅了与食品监管相关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题研究、统计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学习和借鉴己有的成功经验,试图建立科学的食品监管研究方法。

(2)调查法

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食品监管的现实状况以及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对食品监管的现状,食品监管存在问题进行调查。

(3)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食品监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食品监管相关材料进行加工,揭示食品监管发展的内在规律。

(4)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将食品监管已有的现象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并进行有带揭示性对食品监管多种情况的调查;描述食品监管的现状,对实际问题的说明等。

前人的研究基础对本文研究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在进行系统研究之前需要系统梳理前人的研究文献,找出其研究不足与可借鉴之处;任何研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之上的,因此也回顾了本研究需要借鉴的相关理论。

1范玉峰,黄太国,逯华刚等.浅议食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杂志,2007,15(11):848-850.

作为研究样本点的食品监管发展状况是本研究的现实基础,本研究收集和整理了相关的数据资料。用以简要说明样本点具有研究的价值。

在此基础上,借鉴相关文献成果,选择出研究食品监管所需要的的材料。从食品监管的根本目的入手,分析食品监管的基本目标,收集相关问题,首先考虑官方数据,引起具有相对权威性,同时比较容易取得;官方数据不能满足指标需要的数据,有笔者其他方法予以收集。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基本的数据输出,即实证研究结果,再对结果基础理论分析,形成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相关概念界定

本文所专指的食品行业质量安全管理是指食品监督管理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食品的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进行管理的过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国务院综合监督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和主管食品监管的直属机构。

(四)文献综述

胡颖廉的《中国食品监管——基于自主性分析框架的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旨在构建机构自主性对中国食品监管政策绩效实现影响力的理论,试图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机构能力的显著提升没有带来政策绩效的好转;为什么有些政策相对成功,另一些政策遭遇失败;中国食品监督改革如何走出“方向正确,操作失误”的尴尬境地。

唐民皓的《食品食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2012版)》由上海市食品食品安全研究中心编写,涉及食品、食品、医疗器械三大监管板块的产业发展与监管报告,系统分析了“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状况、法律政策、安全形势等问题。书中“中国八大城市食品安全公众认知度调查报告”从涉及食品安全的“对我国食品安全的总体判断”、“对食品安全的具体认知”、“对食品行业的评价”、“对食品信息的判断”以及“对政府监管工作的评价”五个方面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判断进行了简要评析。

上海食品食品研究中心的<食品食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2010)>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一是综合性,围绕近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食品食品安全监管

的热点问题,充分体现各级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社会各方面食品食品安全和监管政策研究的成果和进展;二是应用性,充分体现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社会各方面对食品食品安全现状、食品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和监管政策的理性分析和思考;三是权威性,收集和编辑的研究报告来自国内知名的教学科研单位和政策研究机构,代表目前该领域的政策研究水准和学术价值;四是前瞻性,把握食品行业安全状况、食品食品科学监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食品食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向,对政府部门的监管政策、法律制度、工作机制和措施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尤其对完善食品食品安全监管在体制和机制层面进行了重点探索,这些研究对我国的食品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修订和完善将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对食品食品监管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对食品医药企业研究、执行政府政策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我国目前食品行业质量安全管理概况

目前我国目前食品行业质量安全管理主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

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国务院综合监督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和主管食品监管的直属机构,负责对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食品、生物制品、诊断食品、放射性食品、麻醉食品、毒性食品、精神食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医药包装材料等的研究、生产、流通、使用进行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负责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负责保健品的审批。另外

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也会涉及到食品监管的问题。”2我国的食品监管工作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我国食品行业质量安全管理的机构和人员概况

目前,中国已建成了中央政府统一领导、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食品监管行政机构。截至目前,全国有食品监管行政机构2692个,其中,省级食品监管行政机

构31个,市(地)级食品监管行政机构339个,县(市)级(含直辖市区县)

食品监管行政机构2321个。建立食品监管技术监督机构1000余个。全国共有监

2李俭,孙安迪.食品管理现状[J].中国药事,2003,17(8):465-467.

管人员6.4万人。在广大农村地区,通过聘请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维护农村食品安全,推进食品安全监督网建设。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聘请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9.7万余人、信息员51.4万余人,建立农村食品监督网点达57.8

万个。

2.我国食品行业质量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

1998年中国组建了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并于2003年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截至目前,国务院共颁布了17部与食品相关的行政法规,主要包括《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管理法实施条例》、《麻醉食品和精神食品管理条例》、《放射性食品管理办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反兴奋剂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中食品种保护条例》等。

三、我国食品行业存在问题监管现状

1.医、药职责监管不清

医、食品监督管职责分离有悖“以健康为导向”的监管目标,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医疗服务和食品监管职能呈现分离状态,表现为在执法主体、监管手段与监管效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别。目前,我国食品监管工作一方面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医疗机构的药剂监管,包括对院内食品使用的监管,以医政监管等行业性质的督查手段为主,与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相对独立,食品质量或在其使用中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发生监管责任方追溯不畅、界定不明的困难,增加不同部门会同协商处理问题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食品全过程监管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食品监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所履行的职责,包括对医疗机构配置制剂配发许可证,以及将医疗机构作为食品流通环节之一,监管其食品进购和存储的质量情况,则缺乏有效监管。

2.食品认证不严格

食品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有待健全一段时间以来,食品监管过程中出现了认证滑坡、认证后食品生产质量无法保证等情况,认证成为增加企业运营成本的一

过性建设投入等执法不力的现实情况,成为食品质量监管实现持续改进所要直面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3.现有制度对监管人员约束不力

现有制度规范对食品监管机构及人员的事前制约有限现有制度规范未能对监察对象进行有力制约,责罚性质的规定条款无法对权力制衡起到强效的事前约束作用。对依法行使监管权力的职能机构,缺乏部门制约与社会参与的监管权力结构也为寻租行为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监管任务和监管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高度专业性和过度竞争的行业形势的推波助澜,将监管机构自我监察的薄弱性暴露无疑。

4.保障群众食品合法权益的效果尚待改善

保障群众食品安全合法权益的效果尚待改善目前,农村和边远地区基本食物的可获得性仍存在障碍,以法律监管为主要方式、辅以经济手段所取得的监管工作成效,相对于有效保障群众食品合法权益的目标尚有差距。

四、食品行业加强监管的对策

(一)常规监管应向纵深发展

食品处罚案件局限于案由的单一化,常规监管水平有待提升。通过对目前立案处罚案件的分析可知,其主要为抽验不合格的案件,并且食品案件占较大比重。相对而言,对生产规范、经营规范类违法案件和生产工艺、生产条件违法案件处理较少。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企业自身比较规范;另一方面,与违法行为的隐蔽性和主管部门的监督水平也有关。毒胶囊事件就暴露出常规监管的不足,我国的对食品的监管还不完善,需要常规监管纵深发展。监管人员应当夯实专业知识,掌握监管对象的生产经营环节和流程,熟练运用电子追溯系统、工艺流程复核、票账审查等专业监管手段,培养深入细致、全方位监管的能力,及时敏锐地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只有监管常态化才能使得类似毒胶囊这类事件不再发生。

(二)明确食品监管的执法重点

食品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以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并通过寄递等渠道销售假药的行为愈加猖獗。其特点如下:在售假信

息的宣传环节,售假者成功利用传统的平面媒体和互联网、电视购物等多种手段,广泛开展市场营销,炒作概念、夸大宣传,吸引受众眼球;在食品邮寄环节,售假者充分利用先进的物流网络,快捷便利地将假冒食品送达到受害者手中。假药的生产、储存和流通销售则呈跨区域和集团分工的特点,制假、售假呈隐蔽化和复杂化等特点。打击上述制假、售假行为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一方面,对于食品领域的制假、售假行为,尚有定性难和处罚力度弱等问题,这也表明群众安全有效食品的需求与供给能力间的矛盾是食品生产研发领域固有的矛盾。因此,打击制假、售假须构建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切断诸利益链条。具体而言,面对跨区域、集团化的制假、售假行为,要有“大执法”的观念,成立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打假执法联防区,建全灵活机动的组织机构,确保执法行动迅速有力。

(三)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因为整治主要局限在产品流通的末端——使用单位和经营单位,整治措施有着治标不治本的局限性,但处理“非食品”的法律依据不健全是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对于整治中的有些规制,诸如企业自查、自行下架等要求,就没有执法力度。有法可依是依法行政的首要前提,当面对新的监管对象,既有的法律法规滞后时,行政机关应当根据专业监管的特点,结合执法前线反馈的违法情况和执法需求,及时出台部门性的行政规章。

因此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政策。使得行政监管应当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行政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好监管细则制定权,把握主动,前瞻性地出台监管新政,把类似毒胶囊的事件杜绝于萌芽之中。”

(四)多措并举,多部门联动,规范市场主体,净化市场秩序

首先,须进一步明确法律规定,统筹《广告法》和相应的广告管理办法;应明确规范和界定“三品一械”领域的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同时列明违法情形和相应的罚则,明确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各自的责任。其次,理顺虚假广告的监管体制。在现有法律框架下,食品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同为广告监管机关,前者负责审批,后者负责监管和处罚。但这导致了“有权审批机关无权处罚,有权处罚机关缺乏专业知识而无力监管”的尴尬局面。审批权和监管权是密不可分

的,二者统一方才符合权力行使的内在要求。鉴于食品广告专业性强,建议由食品监督部门进行监管,行使从审批到监督和处罚的权力,做到责权统一。最后,因广告载体和媒介的不同,违法广告治理中还会涉及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宣传部门等,因此,要完善广告治理的部门协作机制。

此外,在强化监管力量的同时,也应当尊重市场行为自身的规律,发挥市场中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促使市场主体自我规范,以净化市场秩序,突破传统监管范围,统筹监管。作为监管部门,应当统筹分配监管力量,在深入强化传统监管的基础上,与其他监管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合力。任何市场的发展都有着从无序到有序的成长过程,市场活动中的利润刺激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违法违规行为掺杂其中。因此,食品监督部门要夯实传统监管领域的执法监督基础,也要创新监管策略,稳步推进食品监管新领域的工作,全面提升食品监管水平坚持开拓创新、敢于先行。只有在不断加强以信息化和检验检测为重点的技术支撑能力的同时,始终把“人”作为各项工作的核心目标,大力弘扬和培育优良作风,大力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作风严明的监管执法队伍,保障公众饮食食品安全才能有坚强的保障。

从监管的角度来讲,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地方政府要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3地方政府负总责,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处理监管与发展的关系的问题。中国的食品监督局要担负招商引资的工作。很多地方的食品监督局,要配合招商引资,支持地方引进大型企业。这就要去主动服务企业,审批,行政许可以提速。但是“食品监管部门的核心是风险监管、预防监管,要确保食品安全有效,质量可靠”以更好服务服务经济建设。

五、总结

我们充分认识到食品监管的重要性,政府部门应该协调一致,加强对食品的监管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范玉峰,黄太国,逯华刚等.浅议食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与对策[J].管理杂志,2007,15(11):848-850.

3刘学刚,姚伊人.基于社会控制理论视角下的食品监管探讨[J].首都医药,2010,17(7)

4 中国医药报?法治周刊.2010年10月30日(A5)

[2]李俭,孙安迪.食品管理现状[J].中国药事,2003,17(8):465-467.

[3]刘学刚,姚伊人.基于社会控制理论视角下的食品监管探讨[J].首都医药,2010,17(7)

[4]中国医药报?法治周刊.2010年10月30日(A5)

[5]孙中宝.食品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药业,2010,19(2)

[6]石伟,柴明红.有效打击邮售假劣食品行为[J].中国食品食品监管,2010,8

[7]王志敏,刘媛著,《浅析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发展研究》2011.12

[8]金硕仁.《政府经济调控与市场运行机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241

[9]马英娟.监管的语义辨析[J].法学杂志,2005,26(5):111~114

[10]曾国安.政府管制与经济管制[J].经济评论,2004,1:93~103

西方地方政府职能未来趋势

地方政府学作业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发展趋势 政府职能逐步扩大 近两个世纪来特别是二战以来,西方国家政府职能迅速膨胀。因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公共事务不断增加,为满足较高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随之增加。这就是“瓦格纳法则”.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认为,为满足较高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必然随之增加。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国家活动不断增加的法则”,该法则不断被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所证实。 政府职能体系中政治职能相对减弱 在早期的政府职能体系中,政治职能占有重要比重,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通过对内阶级镇压,对外扩张或防卫,维护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被视为是实行政治统治的必要补充,是从属于政治统治和为政治统治服务的。 然而,政治统治职能只能起到控制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作用,不能消除这种矛盾和冲突。 统治阶级日益认识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两极对立最终会损害统治者的利益。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资资源的大幅增长,统治阶级可以为社会各阶级、阶层提供更多的分配份额,使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相对缓和。尽管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依然存在,但它以更隐蔽的形式体现出来。 由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增多,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增强和膨胀,从而使政府政治职能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 政府的管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激增,政府在许多方面感到力不从心。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社会成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为他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被迫把某些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权交还给社会,集中精力管自己应该管、有能力管、也管得好的事情。 现在许多西方国家实行公共事务管理民营化,将公共服务或部分政府职能委托给民间团体或私人管理。 日本政府将清洁卫生、维修公共设施、修建学校等社会公共事务委托给地方自治体、民间团体或私人管理,除社会福利设施外,其他社会公共事务委托管理面达80%左右。 美国大约有35%的地方政府让私营公司负责收集城市垃圾,42%的地方政府使用私营企业经营城市公共汽车系统。 近年来,西方国家社会中介组织广泛兴起,这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趋势的重要反映。 政府通过宏观协调,将一部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交还给社会,由社会组织代替政府进行管理,实现社会职能社会化,是当代政府职能发展新特点、新趋势。 宏观调控与综合协调职能增强 西方国家政府在实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的同时,十分注意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综合协调职能。 各国政府普遍加强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部门,建立和完善综合协调机制。美国的总统府,英国的内阁委员会、财政部,法国的总统府、经济计划厅等,都是承担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职能的重要部门。 各国政府普遍重视计划手段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

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

现代农业经济学论文—— 关于对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 (2007级经济管理专业) 学号:20071019 姓名:周嗣东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乡镇政府处于改革的前沿,其职能履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实行免征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行必将直接触动我国农村基层政治体制的变革,目前在新的形势下,乡镇政府向何处去,乡镇政府的职能如何界定,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一、目前乡镇职能的现状 1、法律法规对乡镇政府职能的规定过于泛化。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虽然已经对乡镇政府职能做出了规定,但从法律规范性文件的内容看,乡镇政府的职能规定不具体,表现在如地方组织法只是对乡镇政府的职能权限范围进行了原则规定,并未规定具体的职责范围和内容,即具体应该做什么没有明确规定。 2、全能政府的运作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全能型政府”思想的影响,乡镇政府目前依然习惯于充当管家,承担着很多本应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理不好的事情。具体表现在仍然习惯于采用行政方法代替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经济利益,习惯深入微观的、具体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承担着本应该属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某些职能,而无时间和精力真正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因此,乡镇政府也就难以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3、乡镇政府权责严重不对等。无论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还是实际工作任务来看,乡镇政府明显存在责大权小的问题,即承担的职责任务重、可运用的权力资源少,导致了乡镇政府严重依赖垂直管理部门,甚至变成上级政府的附庸,无法真正成为乡村有效管理的主体,无法真正落实自己的职责权限。 4、乡镇财政比较困难。目前乡镇财政主要实施的仍然是“承包式”的财税体制,这一体制促进了有一定非农产业来源的乡镇积聚财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业乡镇的财政实力,另外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其他地方乡镇债务普遍较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乡镇的收入渠道进一步减少,而很多乡镇依然人员臃肿,人浮于事,导致乡镇的财政危机进一步突出,靠转移支付等方式勉强维持,而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上级政府又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部分或全部转移到乡镇,致使乡镇政府财政危机四伏,财政的危机容易引发职能危机,为乡镇职能异化埋下了伏笔。 5、乡镇干部素质不适应农村工作需要。乡镇干部队伍现状不适应农村工作实际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镇政府职能的有效实现。一是乡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目前很多乡镇干部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岗位所需要经济科技等理论知识,缺乏指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产的经验和技能,难以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乡镇干部责任感不强。主要表现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不够,调查研究不深,缺乏奉献精神,对上级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贯彻执行不力。 二、新形势下,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 在目前农村社会力量还较弱的情况下,乡镇政府依然需要较深介入农村社会生活,其现阶段的职能应主要定位在以下几个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切实转变职能促进乡镇工作和谐发展 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乡镇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甚至是经营型转变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机遇。如何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是摆在乡镇一级基层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乡镇职能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乡镇职能转变提出了新要求。乡镇机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其职能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随着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乡镇的一些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各种新出现的情况,一些新的职能需要重新增添。 2、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乡镇职能转变。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更好地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亮特色经济。这就要求乡镇转变传统的粗放农业管理方式,增强规划和经营意识,为农民提供从产前到销售的具体指导和服务,而目前的乡镇职能对此却无具体的要求。 3、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行是乡镇职能转变的助推器。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行使农民负担减轻,乡镇由原来找农民“收粮催款”,变成向农民发放“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农机补贴”,由索到予,乡镇工作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二、对乡镇职能的基本定位。 在一份转型经济国际比较经验的专题报告中,世界银行提出了界定政府活动范围的3条原则。第一,政府应当大幅度减少在社会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职能,除了国防、初级教育等少数例外,应当允许和鼓励企业来承担这些职能。第二,政府应当停止对私营合法商业活动的限制和直接控制,同时应当致力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性,为私营部门发展和竞争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和体制环境。第三,政府应当为社会成员中最需要保护的脆弱群体提供生活保障。参考这3条原则,乡镇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改进调控和服务经济的方式,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组织四大职能上,从而建立精简、效能、便民的乡镇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甚至经营型的转变。 三、乡镇干部的“两个转变”是乡镇职能转变的基础。 乡镇干部必须做到“两个转变”,为乡镇职能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1、转变观念。一要转变计划经济的观念,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二要转变“官本位”思想,树立民本观念。三要转变自以为是的观念,树立开放的观念。四要转变“人治”的观念,树立民主法制观念。2、转变作风。乡镇应该紧紧抓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一重点,加快干部角色转换,切实搞好服务,以服务架起政府与农民的纽带,实现乡镇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在服务方式方法上,应有4条基本原则:一是服务的指导性。在为群众服务上代办不包办,指导不强迫。二是服务的有限性。应延伸乡镇服务的手臂和触角,加快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体系。三是服务的群众性。真正把群众所想所盼、急需急用作为服务的重点。四是服务的长效性。把服务工作具体化和制度化,使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造服务型政府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工作 乡镇工作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石。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如何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职能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我们提出了“打造服务型乡镇政府,培养技能型乡镇干部”这一口号,为乡镇职能转变工作探索了一些有益经验。 一、依据产业特色,合理设置机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乡镇“七站八所”,使乡镇工作很难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为农民提供服务。“条块”分割的工作机构肢解了乡镇政府的职能。我们结合实际,打破过去工作模式,突出服务发展职能,对乡镇内设机构进行了重设和理顺,按综合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主导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分类组建了新的乡镇工作机构和服务机构,形成了乡镇机构职责清晰、目标明确、统一管理的新格局。目前牞全区17个乡镇内设机构除垂直管理机构外,全面进行了重新组合,统一划分为党政综合管理和经济社会服务两大块,主要设“一办二所三中心”,即党政综合办公室、财政农经服务所、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经过合理调整,全区乡镇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60多个减少到110多个。乡镇工作力量已明显集中到产业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服务方面。 二、强化技能培训,力促干部转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既是适应乡镇职能转变和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又是推进乡镇改革的重要前提。面对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干部素质与能力不适应的问题,我们制定出台了有关培养技能服务型乡镇干部,建设技能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实施办法,把干部培训作为乡镇职能转变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整合培训资源,筹措培训资金,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村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区各乡镇已采取分散和集中培训方式累计培训干部8000多人次。二是编写实用技术手册。组织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了《乡镇干部实用技术手册》,乡镇干部人手一册。三是组织开展了以农牧、林果、水利、财税、司法、劳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七个比赛项目为重点的乡镇干部服务技能“大比武”活动。四是建立以考促学制度。五是实行干部服务技能特长公开制。 三、坚持上下联动,优化干部资源。乡镇职能转变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和关系的调整,必须统筹考虑。为此,我们首先是科学配备领导班子,精减领导职数。全区乡镇领导职数由之前的185名减到140名,乡镇党政班子正职领导由原来的34名减少为23名。精减后的领导班子在班子结构、人员组成、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方面都比过去更加合理。其次是优化组合干部队伍。适应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要求,实行按产业或工作项目将干部编组定岗,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三是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机制。四是对在竞争上岗中岗位发生变化的干部实行“三变三不变三鼓励”的优惠政策。即变工作岗位、不变干部身份,变工作职能、不变原职务职级,变分配方式、不变开支渠道,鼓励乡镇干部自担风险、带薪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或承建农业科技示范园,鼓励干部带薪从事民营经济、创办企业,鼓励干部带薪到农村和街道社区担任职务。五是妥善分流富余人员。

秉持五大发展理念立足于市场监管职责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践行初心使命

秉持五大发展理念立足于市场监管职责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践行初心使命 **年是国民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协同发展走向全面小康的路线图。市场监管部门须秉持五大发展理念,从明职责、定目标、优服务、强监管、谋创新等方面着手,助力实现县域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把工作重心调整到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上来,在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之勇、统筹兼顾之谋、依法监管之智、落实落地之能、为民谋利之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着眼于创新理念,为****高质量发展疏痛点解难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市场监管部门关键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在“放、管、服”上不拘于形式、主动作为,以审批制度创新带动新活力、以监管手段创新引导新理念、以服务方式创新孵化新技术,为****高质量发展疏痛点、解难点。 一是做实简政放权的减法,创新审批模式。把审批制度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保障新旧动能转换

的重要举措,推动“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以推行营业执照登记便利化为切入点,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准入门槛,精简工作流程,作为简政放权的“先手棋”。为此****县市场监管局通过“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全程电子化审批工作流程,形成压缩企业开办时限的“5512”工作模式:压缩办照时限,坚持“材料优化、流程优化、用时减少、环节减少”的“两优两减”的方向,完善一次性告知事项清单,把办照时限从5天压缩至2天,即时受理即时办结,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或不跑路,无形中降低了企业非生产性成本。 二是做细行政监管的加法,创新监管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直指市场监管的有效性,事关消费者权益能否得到有效维护。随着市场监管部门的机构改革,所面对的市场监管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借鉴网格化监管制度,落实到责任所具体到监管人。同时可以大数据比对平台为支撑,建立健全网格一体化市场监管模式,用精准高效的监管为市场添活力。充分运用移动物联网技术,完善“明厨亮灶”制度,提高监管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强化数据共享互通,将市场准入、抽查检查、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投诉举报等信息汇集分析,实现监管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可运用。做细网格监管“文章”,加强部门衔接,形成整体联动监管和社会共治格局。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 考试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专用通关题库第01关 1\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多年来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说明我国_____。 A: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B:致力于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 C:尊重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和平等权 D:致力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解析]题目中强调了“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体现了我国尊重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体现了我国尊重主权国家的平等发展权。A项说法不正确,我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不是“决定性力量”。B项的内容在题干中未体现。D项说法片面,“其他发展中国家”不等同于“周边国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根据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央预算,2012年我国将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每人每年240元,并适当提高报销水平,补助1050亿元,增长37%。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安排资金358亿元。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支持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安排资金114.83亿元。上述财政安排所体现的政府职能是_____。 A:平均分配国民财富 B: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C:完善医疗卫生体制 D: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解析]题目中涉及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等,看似繁杂,本质都属于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中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职能。故本题选D。 3\某县委2011年底试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以来,逐渐地从“组织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转变为“群众关注什么,组织

论中国地方政府行政职能变迁与边界规范

论中国地方政府行政职能变迁与边界规范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行政环境呈现复杂性﹑多变性特点:一方面有别于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包揽一切经济社会发展事物;另一方面也有别于奉行自由主义经济的西方国家,充当“守夜人”角色。行政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不少地方政府在行驶行政职能时出现“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迫切需要各级政府转变职能,找准定位。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层面,探寻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边界,匣清地方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现世界限,以期促进地方政府积极行政﹑依法行政。关键词:地方政府;边界职能;政府职能 一﹑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与主要职能 从建国到党的十八大,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经历了从“全能政府”,“全责政府”到逐步放开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控制,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再到“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样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地方政府职能也正在向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迈进。 1.地方政府角色定位 地方政府在行使行政职能时,必然与中央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发生联系,并在联系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经过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现阶段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已发生很大变化。 第一,中央政策的执行者。在整个社会管理体系中,中央政府处于最高也是最核心的低位,它代表全体民众实施对经

济社会的管理,实现国家整体利益与社会公众化利益的 最大化。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令的执行机关,既要贯彻 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意图,同时也要体现与代 表地方利益,因而它的职能定位是在执行中央政府宏观 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为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公 共服务,它的职能的行使既是对中央政府职能的承接, 也是对忠言政府职能的延伸。 第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总体上讲,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把配置资源的权力还给市场,让市场真正在配置资 源上起到基础性作用。但是,政府也有责任加强宏观调 控,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有效率的市场,减少和规范 行政审批﹑加强市场监督﹑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第三,企业经营的服务者。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资产逐步从一般性竞争领域中退出,政府也 随之由资产经营者角色转变成为了企业经营的服务者, 其主要职责是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帮助企业解 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等。 第四,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点,因此必须由政府提供,或由政府采购服务, 提供给社会公众。如环保﹑科技﹑教育﹑文化等。 第五,同级政府的合作者。地方政府除了接受上级领导﹑管理辖区公共事务外,还必须加强同级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

镇政府各部门职责.

1.党政综合办公室 工作职责: (1)负责好各项事务的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作用,做好机关的后勤管理工作。 (2)负责上级机关各类文件材料收发传递、拟写和印发党委政府的通知、决定、命令等文件,负责机关的档案立卷归档管理和保密工作,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调查任务和文字材料工作。 (3)负责组织协调有关人员做好信息调研及拟稿工作,组织搞好机关的环境卫生,组织搞好机关人员的考勤登记,文件传达,会议记录等工作。 (4)负责归属部门的群众来信来访和来宾的接待工作;搞好催办、督办、查办工作。 (5)负责印章的管理和使用。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综治办公室 工作职责: (1)掌握、分析辖区内的治安形势和工作动态,及时向上反馈信息,重大问题提请党委、政府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研究解决。 (2)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解决辖区内突出的治安问题。 (3)指导、检查、督促基层党支部、村委会和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并视情况提出行使一票否决事项的建议。 (4)协助有关部门,指导治保会、调解会和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

队伍的工作。 (5)积极开展“平安镇”创建工作。 3. 信访接持处 工作职责: (1)接待和受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 (2)为来信来访的群众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 (3)承办并反馈镇党委、政府领导和上级机关批转与交办的信访事项。 (4)督查领导有关批示件的落实情况。 (5)向镇属各单位、各中心(部门)交办、转办、督办有关信访案件。 (6)搞好《信访条例》宣传工作。 4. 民政与残联 工作职责: (1)救助本镇特困户、受灾户、残疾人及特困高龄老人。 (2)发放军烈属、残疾军人,复退军人、原大队干部、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等各项生活补助,以及救济救灾物款。 (3)接收灾情及上报。 (4)处理边界纠纷、调解赡养老人纠纷。 (5)咨询社团登记,老年人优待证、残疾人证代办,弃婴、孤儿收养,婚姻登记,殡葬,村民自治政策法规咨询,残疾人教育就业、残疾人康复等服务工作。 5.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浅谈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

浅谈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 【摘要】市场监管是政府对市场的全方面和全过程的监管,它也是政府四大主要职能之一,也是最难以把握尺度的职能。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追求效益同时对公平的追求,从而提出政府对市场进行监管的必要性。这对如何正确理解市场监管和把握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府职能;市场监管;市场机制;市场规则 政府是执行国家权力,进行政治统治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狭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行政机关。这里我们使用广义的政府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管理的主要职能。其中,市场监管是指政府通过制定规则,运用公共权力,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督和管理,而形成的现代市场体系。 1 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监管市场 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发展阶段,但市场经济从来没有离开过政府的监管。正是在政府的有力监管下,市场经济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行。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基本机制是利益,所以必然存在个人与个人劳动之间的矛盾,也存在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间的矛盾。理论上,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公平。市场需要有一整套要求每一个市场主体必须遵守的规则,任何市场主体违犯了市场规则都必须接受比其获得的利益高得多的惩罚。这样,市场经济设计了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市场的各个主体都按照自己的目标来选择行动,市场机制刺激市场主体追求效率,市场规则约束市场主体实现公平,于是既追求了效率又保证了公平。 为保证市场规则的公平、公正、公开,处于市场利益之外的第三者不能缺。这个第三者政府正是拥有这样权威:具有召集市场主体、主持制订市场规则的感召力;具有根据市场规则,公平、公正、公开地对市场进行评判的公信力;还必须拥有对违犯法则的市场主体惩罚的强制力。 政府是保护统治阶级意志的国家机器,政府的目标是满足大多数人的意愿或利益,也就是追求个体间的公平,也只有将政府组织的目标定为追求公平,否则政府作为组织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市场主体的行为是个体决策行为,目的是保证个体利益的实现。政府与市场结合,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政府监管为保障才可以保证公平与效率双重目标的实现。 2 市场监管的内容

当代中国政府(终极)

政府的特征 一、一般意义的政府 ●权威的广泛性 ●成员的非自愿性 ●暴力的垄断性 ●权力的合法性 ●政府是人与机构的集合体,它的意志具有强制力,它尊重风俗、习惯,提倡道德,制定并执行法律(纪 律),以约束人类的行为 二、作为国家机构的政府 ●政府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政府和政党的关系 ●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政府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政治调控、权力执行和社会管理的机关,它理所当然地包括立法、行政和司 法机构甚至是执政党在内。 三、非国家机构的政府 原始社会民主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 由社会需要产生、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权力机构 政府与国家的关系 政府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政治调控、权力执行和社会管理的机关,它理所当然地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甚至是执政党在内。 行政的三种形态的特征 1、统治行政 特征: ●集权管理 ●人治管理(权治) ●强制管理 2、管理行政 ●政治与行政分离,统治职能与管理职能此消彼长,管理职能凸显 ●政治部门赋予政府以政治的性质,政府以优质高效的管理对政治部门负责 ●政府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越来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内容 ●广义行政和狭义行政 3、服务行政 ●服务导向而非控制导向 ●公正导向而非效率导向 ●公民本位而非政府本位 ●开放行政而非封闭行政 ●德治和法治相结合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出现了那些变化与特点 ●在社会自主权方面,放松了对农村的控制 ●党政关系改革:减少党政交叉兼职;精简了党委工作机构和领导成员人数;明确地划分了党政领导机构 的职责 ●立法体制:两级立法体制 ●高度集权的体制有所改善:地方政府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干部管理体制改革 ●经济管理体制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玉屏县平溪镇为例 杨 伟 【内容提要】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府,与公众有着直接、广泛、密切的联系,承担着广泛的经济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对地方乃至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群众民主意识的逐步增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关 键 词】 乡镇政府 政府职能 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简介】贵州民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2级 杨伟 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形成行为规范、运行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农村实行农村改革和免征农业税后,如何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乡镇政府职能的要求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新农村的概念,最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的概念再一次引起农村干部的高度关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说,所谓“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①“新房舍”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新环境”主要体现在生态

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趋势

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 摘要: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所谓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政府职能的内容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是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我国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职能:1.军事保卫职能。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保卫国防安全、防御外来侵略的职能。2.外交职能。即通过政府的外交活动,促进本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正常的政治、经济往来,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促进国与国之间互惠互利,反对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的职能。3.治安职能。即维持国家内部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职能。4.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即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职能。 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1.宏观调控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间接的、宏观的调控。2.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政府通过政府管理、制定产业政策、计划指导、就业规划等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间接控制;同时,还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的力量,与政府一道共同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3.市场监管职能。即政府为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对企业和市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 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有一下四类:1.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加强对重大科技工作的宏观调控,做好科技规划和预测等工作,重视基础性、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一般的科技工作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推动。2.发展教育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教育发展战略,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 3.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整个社会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健康繁荣地发展。 4.发展卫生体育的职能。即政府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全社会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职能,即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1.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即政府为保证社会公平、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个人收入差距,运用各种手段来调节社会分配、组织社会保障,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因经济发展、人口膨胀等因素所造成的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等进行恢复、治理、监督、控制,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扶持等措施,促进社会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4.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的职能。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包括计划生育的法制建设,方针、政策的制定,规划组织计划生育科学研究,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

第四章 地方政府的职能

第四章地方政府职能 一、政府职能概述 (一)政府职能定义 1、国家职能 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实施其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活动过程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是国家本质的反映和外在表现。对国家本质的不同理解决定了对国家职能的不同认知:公共论认为, 国家本质上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因而国家的职能就是为社会公众履行公务。 阶级论认为, 国家本质上只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机关, 所以, 剥削阶级的国家, 根本不存在什么社会公共职能, 只有两种基本职能: 一是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内部职能, 二是侵略别国或保护本国不受侵略的外部职能。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所以国家的主要 职能是政治统治,而政治统治职能的履行必须以实现社会管理为基础,因此国家又具有公共性,是阶级性与公共性的统一。 ●首先, 任何阶级统治都是以实现一定的社会公共职能为前提的。 ●其次, 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普遍利益的制约。 国家职能实质上就是实现国家本质的功能, 是国家本质的具体展开。因此, 国家职能必须充分体现国家本质的规定性, 即阶级性与公共性。国家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2、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国家机关可以说是实施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大多数国家都设置五种国家机关, 即: 国家代表机关(也称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 ; 国家元首; 国家行政机关(也称国家管理机关或直称政府) ; 审判和检察机关(也称司法机关); 暴力机关(也称武装力量) 。 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首先,国家职能包括了政府职能,后者从属于前者。 其次,政府与国家承担共同的职责, 但政府履行职责的侧重点在于执行。 对政府职能的理解,可以从政府的角色、作用、职责等不同的角度入手。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国家赋予的权力,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责和功能。主要涉及到政府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 (二)政府职能的理解与变迁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发展演变 前资本主义时期政府角色职能 在自然经济状况下的政府职能,主要局限于“御外”和“安内”,维持国家统治方面。表现为政治统治职能极端强化,社会管理职能相对弱化。 自由资本时期政府角色职能 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论证了市场机制的有效性。认为“利己的润滑油将使经济齿轮以奇迹般的方式来运转,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国家元首的统治,市场会解决一切问题。”所以“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好政府”。 垄断资本时期政府角色职能 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加深和“市场失灵”,导致西方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考试重点

是指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日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行政领导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幕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受全国人大监督,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政府职能就是指政府维持社会稳定、保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诸方面所应该担负的职责和能够发挥的功能。 政府职能讲的是国家活动的总的方向以及国家的使命和目的问题,而不是具体的国家机关的活动及其任务的总和。 政府职能的双重性:阶级性和公共性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下列哪种政治关系属于广义上的"党政关系":(abc ) A 党与人大B党与政府C 党与社团 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审判和检查机关的职务 多党合作的特点:1、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而非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的关系。

3、中共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4、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作为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的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2.基本人权原则 3.法制原则 4.民主集中制或三权分立原则 思考:实际政治生活中党如何实现对人大的领导 1.提出方针政策,人大采取行动执行。 2.党就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直接向人大提出建议案,通过人大的立法把党的意志转变为国家意志 3.党对人大实行工作领导。党对人大常委会具体工作做出决议或发布指示,并要求人大常委会党组就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工作向党委请示汇报 4.党对人大实行组织领导。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其领导人的候选人由党组织推荐。由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其他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及其组成人员的候选人也由党组织作出安排 国务院机构设置

乡镇政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乡镇政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丹凤县***镇党委 一、乡镇工作现状 一是权力小,责任大。乡镇虽小,其职能却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教育、卫生、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民生等都系于一身,无所不包。 二是任务型政府特色明显。县级80多个部门的工作最终都由乡镇政府来落实,可谓是“上边千头线,下面一针穿”,工作特点是“5+2”、“白+黑”,每年要签几十个责任状,一些主要责任在县里的工作也要让乡镇来承担,但权力归部门。 三是权责脱节型政府特色明显。乡镇政府不出台政策,只负责贯彻和落实,省、市、县都能指挥乡镇,乡镇政府对“七站八所”的指挥有限,职能部门把管理权限收上去了,责任放下来了,造成了乡镇职能的缺位。 二,困难和问题 (一)村级基础薄弱,产业发展较慢。我镇边远的12个村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加强,尤其并镇以来,个别村的基础设施处于无人管护状态,虽已进行如财政奖补公路、安全饮水工程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但仍无法满足群众的所需,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镇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如今年的旱灾,张塬村的喷灌设施由于缺乏维护资金,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群众怨气很大;石槽沟、

南丈沟等多村的通村公路、通组公路、连户路都不能及时维修,使基础设施成为群众出行、发展生产最大瓶颈。 (二)经济底子薄,思想开放不足。农村经济发展路子不少,但制约条件较多,如土地使用变更难度大,没有土地发展养殖业;一些家庭贫困的农民群众无力负担基础建设费用,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较高、难度也大,导致前期投入资金困难。部分群众思想开放不足,子女生育多,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发展思路考虑不多,仅发展单一经济,致富渠道少,或出门打工,将生产资源白白荒废。 (三)没有自己财政,为民办事有心无力。现在的乡镇财政靠转移支付,没有自己独立的财政,可支配的财力、时间十分有限,很大程度影响了群众工作的正常开展,导致干部有心帮群众、无力办事,无法引导群众发展经济,提高收入。 (四)干部自我保护意识严重,创造性开展工作激情不足。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乡镇干部的作风得到有效转变,服务的主动性高了,工作热情高了。但是,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政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下,干部自我保护意识严重,工作怕出乱子、怕担风险、怕受到责任追究,出现了怕字当头、明哲保身、岗而不为、廉而不勤现象。 (五)群众的自我意识浓,稳定工作压力大。目前,

乡镇政府职能转换存在的若干问题

乡镇政府职能转换存在的若干问题 2006-10-09 来源:中国会计网作者: 参与讨论:会计论坛 【4Fang,最简单实用的免费财务软件】【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辅导班报名中】2000年以来,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2005年起,免征农业税。笔者随黄山市委党校课题组于2005年4月22日至6月1日期间,通过对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阳湖镇、歙县徽城镇、黄山区谭家桥镇、休宁县海阳镇、休宁县流口镇、黟县碧阳镇,休宁县海阳镇盐甫村、黄山区新丰乡,休宁县流口镇流口村、六股尖、黟县洪星乡、休宁县齐云山镇若干典型中心城区、农业畈区、林茶特产农业乡镇的实地调研,大体了解了农业税减免后,黄山市乡镇政府职能转换的基本情况。 一、农业税减免后,乡镇干部及政府存在的若干问题 1、乡镇干部对于职能转换的反映各不相同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乡镇干部觉得工作职能减少、难度减小、压力减轻。农业税减免前,乡镇干部面向农民“要钱、要粮”的工作占全年工作量的70%以上,“三提五统”的征收使得乡镇干部常年工作非常辛苦,经常驻居征收村工作。农业税彻底减免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乡镇干部繁重工作职能的“大头”释卸了,工作职能减少、难度减小、压力减轻,工作只限于继续“忙”于农业税之外的诸如国税地税的征收、征地、常规性计生、护林防火、防汛抗旱、公路拓宽、拨款性小水电改造、社会治安、民事纠纷、公益事业发展、两委换届选举之类的常务职能中,重心没有转换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服务型政府职能上来。 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乡镇干部反觉工作更繁忙、困难更多、压力更大。农业税减免后,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更高,需要乡镇政府干部服务的要求更高、范围更广。根据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实际需求以及中央乡镇政府职能转换的精神,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乡镇确立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新的政府服务职能重心。新的职能使得乡镇政府要尽快从自上而下、手段单一的指令性型政府转向全面、超前为农民服务的政府,工作量加大,大多数乡镇除了党政一把手外,干部大都兼岗,政府核定的干部编制普遍不够用。乡镇干部感觉服务职能重心转换后的工作更繁忙、困难更多、压力更大。 2、党群、干群的紧张关系虽有很大改善,但是在局部税费征收方面还没有完全消解,减免“三提五统”费收和合理化国税、地税征收的改革工作还需继续。 减轻农民负担是消解党群、干群紧张关系的关键。但是,农业税减免后,党群、干群紧张关系在局部税费征收方面还没有完全消解。农业税(“头税”)虽已减免,但是,“入不敷出”使基层政府不得不依赖的乡村集体自筹资金“三提五统”费(“二税”)仍在继续征收,而且,“二税”负担重于“头税”。同时,国税、地税的“合理性征收”也给急需“优惠减免”发展的当今农村增添了负担和压力,农村农民总体负担减免幅度不大。有的偏远乡镇完成不了国税、地税的合理征收任务。因此,农业税减免后,政府还要逐步减免“三提五统”费收和合理化国税、地税征收的改革,以大幅度减轻农民负担,使得乡镇政府领导干部完全从“要钱”的指令性压力角色里走出来,彻底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乡镇政府真正成为农民的服务型政府。 3、更深层次的干群暂时脱离情况将会局部产生

加强我国政府监管的重要性及对策

论文题目加强我国政府监管的重要性及对策 专业行政管理(专) 姓名赵雅丽 学号1013001412653 学校沙河电大 2012年1月20日

加强我国政府监管的重要性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在经济及社会运行中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政府作为政策的决策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策执行的监督者,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运行中的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加强政府监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范经济社会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加强政府监管的必要性以及我国政府监管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政府监管又称政府规制、政府管制,即政府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对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进行限制与调控。具体表现在政府对市场与社会的监管,即政府的外部监管,也就是广义上的政府监管,而不包括政府对于自身的监管。它的手段包括经济性监管和社会性监管。 所谓经济性监管,是指通过制定特定产业的进入、定价、融资以及信息发布等政策对主体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整,以达到避免出现竞争主体过多或过少而引起过度竞争或竞争不足,造成资源浪费或者配置低效率,妨碍社会生产效率和服务供给的公正、稳定。经济性管制主要包括价格管制、进入和退出管制、投资管制、质量管制、信息管制等内容。社会性监管是指政府根据社会发展、运行中存在及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来约束和规范个人及组织的行为。 一、政府监管的职能 中国政府现有职能的分析,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过程的角度看,政府的职能表现为相互衔接的几个环节;二是从内容的角度看,政府的职能表现在方方面面。 (一)从活动过程的角度看中国政府的职能 政府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前后相继的、由若干个阶段构成的完整的周期。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政府的职能有几个: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监控职能。 (1)计划职能。这是中国政府重要的职能。它有两个方面:①对自身的行为活动提出目标与计划,做出决议、安排,为政府自身的运行指明方向;②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规定一个目标,并做出一定的安排。政府的计划职能就是要事先决定做什么,怎样去做,为谁去做,何时去做和由谁去做。政府在制定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执行计划的主要因素——资金、技术水平、经济环境、劳动力的素质等——的状况。计划职能曾是中国政府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