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CAD》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CAD》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CAD》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CAD》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CAD)》

实验指导书

姓名:

院系:

班级:

学号:

2013年1月

目录

实验一Protel 99SE 使用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二绘制原理图——555震荡电路. (5)

实验三绘制原理图——晶体测试电路 (7)

实验四元件库的制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五生成电路原理图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六工程实例——绘制I/V信号变换调理电路原理图 (15)

实验七熟悉PCB编辑环境和设计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八人工布线制作PCB——555震荡电路 . (20)

实验九自动布线制作PCB——晶体测试电路 (24)

实验十PCB元件库的制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十一工程实例——绘制I/V信号变换调理电路PCB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十二电路仿真 (32)

实验一Protel 99SE 使用基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Protel 99 SE 的设计界面,熟练掌握对设计数据库中的文件夹和文件的操作。

2、掌握设计数据库的概念,以及建立、打开和关闭等操作。

3、熟练原理图设计环境。

4、熟悉原理图管理器的功能。

5、常见参数的设置。

6、设计文档的操作和管理。

二、实验内容

第一部分:

1、新建一个设计数据库,选择 MS Access Database 保存类型,名称为:实验1.ddb。

2、关闭第1题中新建的设计数据库文件“实验1.ddb”后,再打开。

3、在一个设计数据库下,新建一个文件夹,并在该文件夹下,分别创建原理图和 PCB 文件,所有名称均采用系统默认名。

4、将上面新建的文件夹和两个文件分别更名为 FDDL、和。

5、在工作窗口或文件管理器,练习打开和关闭文件夹或文件的操作。

6、练习三种保存文件的操作,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

7、将前面建立的 FDDL 文件夹下的两个文件和导出到 C:\ 下。

8、新建一个设计数据库,将刚才导出的两个文件和,导入到该设计数据库中的Documents 文件夹下。(特别提示:原理图和PCB文件中应该包含图件,才能正常导入导出)

9、在设计数据库下,新建一个文件夹 FDDL1 。然后将 FDDL 中文件复制到 FDDL1 中;将移到 FDDL1 中。

10、在设计数据库下,将文件夹 FDDL1 下的文件全部删除。然后进入回收站,将文件彻底删除,将文件还原。

第二部分:

1、启动Protel 99SE,在D盘新建一个文件夹,用自己的班级和学号后三位命名,并在文件夹中建立一个名为数据库。

2、建立名为的原理图,并进入原理图设计窗口。

3、熟悉设计管理器、元件库管理器的功能。

第三部分:

(一)原理图设计环境设置

1、显示状态栏

Protel 99 SE默认的绘图环境状态栏应该是存在的,如果没有显示,执行【View】/【Status Bar】菜单命令。

2、定义图纸大小

Protel 99 SE默认的图纸大小是B2,执行【Design】/【Options】菜单命令,可以定义图纸大小。

注:图纸可以在画图过程中根据实际图纸大小随时自定义。

3、设置图纸标题栏

参照教材第2章——2.4 标题栏。

4、栅格大小的设置,改变三种栅格大小,观察变化。

(二)原理图设计管理器

原理图设计管理器(Browse Sch)可以对原理图元件(Libraries)和原理图对象(Primitives)实行管理。

1、添加或者移去原理图元件库

参照第3章——3.1 载入元件库。

2、放置元件

方法1:在Filter栏目里输入元件名称,回车,定位元件;

方法2::在元件列表区查找到元件,选中元件,单击【Place】按钮,移动鼠标到作图区,单击鼠标左键放置元件,单击鼠标右键取消放置。

注意:元件名称(类型,part type),元件编号(part designator),管脚名称,管脚编号。

3、编辑元件属性。

参照第3章——3.4 编辑元件属性。

三、思考题

1、Protel 99 SE 中的设计保存类型分几种方式?它们之间有何不同?

2、Protel 99 SE 中提供的文件类型有哪几种?

3、对于设计数据库,文件的链接和文件的导入有何区别?使用导出文件功能有何优点?

实验二绘制原理图——555震荡电路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布线工具的使用;

2、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绘制一个555震荡电路的原理图,它主要由555芯片、电容、电阻等组成的基本电路,如图2-1所示。

图2-1 555震荡电路的原理图

三、思路分析

绘制一张原理图之前,需要对元件类型、元件序号有个整体规划,对每个元件的参考库和参考元件有所了解。

555震荡电路由一个555芯片、4个电阻和2个电容组成,它们分别对应的元件类型、元件序号、参考库和参考元件如下表所示。

元件类型元件序号

参考库参考元件Part Type Designator

555 U1 Protel DOS Schematic 555

2k R1 Miscellaneous RES1

1k RA Miscellaneous RES1

1k RB Miscellaneous RES1

10k RL Miscellaneous RES1

0.1u C1 Miscellaneous CAP

0.1u C2 Miscellaneous CAP

四、实验步骤

1、双击protel 99SE的快捷菜单,进入protel 99SE开发环境。单击File文件/New

新建打开新建文件数据库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将文件名修改为“555”,并且修改路径,单击确定;

2、参照表2-1,在参考库中找到相应的元件放置在原理图上,同时对元件的位置做适当的调整,使它们布局合理,如图2-2所示。

图2-2 元件放置后的电路图

3、单击Wring Tool工具栏上的,运行绘制导线命令,执行该命令后,光标变成一个十字状,将光标移动到电阻RL的上端引脚,单鼠标左键确定导线的起始点。

4、确定导线的起始点后,移动鼠标开始绘制导线,拖动光标到合适的位置,单击鼠标左键确定该导线的终点,将导线拖动到555的3管脚,单击鼠标右键或者Esc键,完成当前导线的绘制。

5、完成一条导线绘制后,仍然处于绘制导线的命令状态。重复上述操作,可以继续绘制其他的导线。

6、如果需要对某段导线的属性作修改,可以双击该导线,打开Wire对话框,在这里对导线的宽度,颜色等参数进行设计。如果用户要延长某段导线或改变导线上转折点的位置,可以不必重新绘制导线。只要在该段导线上单击左键,导线各个转折点就会出现黑色小方块,然后移动修改即可。

实验三绘制原理图——晶体测试电路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进一步掌握布线工具的使用;

2、进一步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绘制一个晶体测试电路的原理图,它主要由场效应管、三极管、普通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电感、电容、电阻与被测晶体等组成的基本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

三、思路分析

晶体测试电路由1个场效应管、1个被测晶体、2个三极管、2个普通二极管、1个发光二极管、1个电感、2个电容、5个电阻,它们分别对应的元件类型、元件序号、参考元件库和参考元件如表3-1所示。

表3-1 参考元件模型

元件类型元件序号

参考元件库参考元件Part Type Designator

UJT N Q3 Miscellaneous UJT N

100k R1 Miscellaneous RES2

100k R2 Miscellaneous RES2

3k R3 Miscellaneous RES2

1k R4 Miscellaneous RES2

22k R5 Miscellaneous RES2

1mH L1 Miscellaneous INDCUTOR1

0.01u C1 Miscellaneous CAP

0.1u C2 Miscellaneous CAP

DIODE D1 Miscellaneous DIODE

DIODE D2 Miscellaneous DIODE

LED D3 Miscellaneous LED

NPN1 Q1 Miscellaneous NPN

NPN1 Q2 Miscellaneous NPN

CRYSTAL Y1 Miscellaneous CRYSTAL

四、实验步骤

1、新建一个原理图文件,将其命名为实验3。参照表3-1,在参考元件库中找到相应的元件

放置在原理图上,修改每个元件的元件类型和元件序号,同时对元件的位置做适当的调整,使它们布局合理,如图3-2所示。

图3-2

2、单击Wring Tool 工具栏上的图标,运行绘制导线命令,光标变成十字状,将光标移

动到元件一端引脚,单击鼠标左键确定导线的起始点移动鼠标开始绘制导线,拖动光标到合适的位置,单击鼠标左键确定该导线的终点,然后单击鼠标右键或者按【Esc】键,完成当前导线的绘制,如图3-3所示。

图3-3

3、完成一条导线绘制后,仍然处于绘制导线的命令状态。重复上述操作,可以继续绘制其

他的导线,绘制完所有导线的结果如图3-4所示。

图3-4

实验四元件库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1、元件库编辑器的使用;

2、掌握绘制元件符号的方法;

3、掌握原理图元件库的管理。

二、实验内容

在元件库编辑器编辑环境中制作一个如图4-1所示的七段数码管(LED)。

图4-1 七段数码管

三、实验步骤

1、双击桌面的快捷菜单,进入到Protel 99 SE的开发环境,单击菜单命令File文件/New 新

建,建立一个命名为“实例4-1”的设计数据库,单击OK按钮。

2、单击菜单命令File文件/New 新建文件,从弹出的新建文件对话框中选择原理图库文档,

双击该图标,系统将会自动创建一个默认名为的元件库文件。

3、双击文件,进入到元件编辑器。

4、使用菜单命令View视图/Zoom In 放大(键盘操作Page Up)和菜单命令View视图/Zoom Out 缩小(键盘操作Page Down)将元件绘图区域四个象限的交点调节到合适的程度。在绘图的四个象限中,一般元件都放置在第四象限,四个象限的交点,作为元件的基准点。

5、选择菜单命令Place放置/Rectangle矩形或者绘图工具栏上的按钮来绘制一个直角

矩形,此时鼠标的形状变成一个带十字架的箭头。将十字架的中心移到坐标原点(基准点),以该点作为左上角,移动鼠标的光标到合适的位置,单击右键,结束直角矩形的绘制。本实例设置直角矩形的大小为10格×13格。

6、执行菜单命令Place放置/Pins管脚或者绘图工具栏上的按钮,此时鼠标旁边多了一个大十字符号和一条直线。在放置时可以按空格键使引脚旋转90度,如果在放置引脚前按Tab键,则会出现引脚属性编辑对话框,也可以先单击鼠标左键,放置引脚后,然后双击需要编辑的引脚打开引脚属性编辑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对引脚的属性进行修改。

7、放置管脚并对管脚的属性进行修改,修改内容参考表4-1,其余都选择默认值,管脚通

过直接移动的方法放置到合适的位置,这样更加直观、方便。

读者在设计之前,需要对每个管脚的电气类型进行查询和确定。

表4-1 放置管脚的属性

管脚号管脚名称管脚角度(度) 电气类型X、Y向位置

管脚1 a 180 输入(0,-30)

管脚2 b 180 输入(0,-50)

管脚3 c 180 输入(0,-70)

管脚4 d 180 输入(0,-90)

管脚5 e 0 输入(100,-30)

管脚6 f 0 输入(100,-50)

管脚7 g 0 输入(100,-70)

管脚8 GND 0 电源(100,-10)

管脚9 VCC 0 电源(100,-90)

8、绘制隐藏管脚,本实例中LED的DP(小数点)管脚是隐藏管脚,按照步骤7的方法放置管

脚,同时修改管脚的属性,单击确认。

9、选择菜单Place放置/Line线或者执行view视图/Toolbars工具条/Drawing Toolbar绘

图工具条的菜单命令打开绘图工具栏,选择绘图工具栏图标。这时光标变成一个十字架,按Tab键将弹出PolyLine的属性对话框,对线条颜色以及大小进行修改,在合适的位置单击左键,移动鼠标放置线条。

10、选择菜单Place放置/Ellipses椭圆或者执行view视图/Toolbars工具条/Drawing

Toolbar绘图工具条的菜单命令打开绘图工具栏,选择绘图工具栏图标,这时光标变成一个十字状,按Tab键将弹出属性对话框,对椭圆的属性进行修改。在合适的位置单击左键,放置椭圆。

11、选择菜单Place放置/Text字符串或者执行view视图/Toolbars工具条/Drawing Toolbar

绘图工具条的菜单命令打开绘图工具栏,选择绘图工具栏图标。这时光标变成一个虚线框,移动鼠标放置字符串GND和VCC,这时元件绘制完毕。

12、保存已经绘制好的元件,执行菜单命令Tool工具/rename Component 元件重命名,打

开New Component Name对话框,将元件名改为LED,然后执行菜单命令File文件/Save 保存将元件保存到当前元件库中,随后元件的显示区中出现一个名字为LED的元件,该元件被保存在Schlib1中,而该库是被自动保存在“实例”数据库文件中。

实验五生成电路原理图报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生成电气规则检查报表的方法;

2、掌握生成网络表的方法;

3、掌握生成元件清单的方法;

4、学会创建原理图层次列表的方法;

5、掌握生成元件交叉参考表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绘制一张闪光灯控制器电路原理图,如图5-1所示,命名为:,对其进行电

气规则检查,同时生成电气规则检查报告、交叉参考表、网络表、元件清单等。

图5-1 闪光灯控制器电路原理图

三、实验步骤

1、按照绘制一般原理图的方法,按照图5-1所示,绘制闪光灯控制器电路原理图,将其命名为:。

2、添加元件封装。整流桥、三端稳压电源、发光二极管、电解电容、无级性电容、电阻、

三极管分别对应的封装为:D-44、TO220、DIODE0.4、RB.3/.6、RAD0.1、AXIAL0.3、TO92。

双击原理图中的电阻,弹出如图4-51所示对话框,在Footprint后面添加电阻的封装AXIAL0.3。运用同样的方法,添加其他元件的封装。

3、执行菜单Tools工具中的ERC命令,屏幕上出现如图5-2所示的电气规则检查设置对话

框,单击【OK】按钮,生成的ERC报告如图5-3所示。

4、选择【Design】/【Create Netlist】命令创建网络表,系统将弹出网络表设置对话框,如图5-4 所示,单击【OK】按钮,将进入Protel 99 SE的记事本程序,结果将保存为.net文件,产生如图5-5所示的网络表。

图5-2 电气规则检查设置对话框

图5-3 电气规则检查报告

图5-4 网络表设置对话框图5-5 网络表

5、执行【Report】/【Bill of Material】菜单命令,生成图5-6所示原理图的元件列表。

图5-6 元件列表

4、执行【Report】/【Cross Reference】菜单命令,得到交叉参考表,如图5-7所示。

图5-7 交叉参考表

实验六工程实例——I/V信号变换调理电路原理图

一、实验目的

进一步巩固绘制原理图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在原理图设计之前,需要对设计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控制系统及测量设备中,常需要将电流与电压相互转换,下图就是一个将电流信号转换为A/D所需的电压信号的信号变换调理电路。该模块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射极跟随电路和放大电路,如图6-1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原理图主要是由两个运算放大器OP07和一些电阻、电容、二极管、滑动变阻器等元件组成。

图6-1 I/V信号变换调理电路原理图

三、实验步骤(请参考第6章)

1、新建设计数据库。

2、新建一个命名为IV.Sch的原理图。

3、新建元件:OP07。

4、放置元件。

(1)添加元件库。

(2)放置元件。

5、调整元件布局。

在元件的调整过程中如果要整块的移动的时候,首先用鼠标拖出一个框选中要移动的一块元件,让后鼠标左键单击该模块,按住鼠标不放拖动该模块就可以整体移动,

6、元件标号。

修改元件的标号有两种方法:一是双击元件,在元件属性对话框中修改;二是用系统自动编号的方法对所有元件进行标号。这里采用系统提供的自动编号功能对元件编号,选择【Tools】/【Annotate】命令,对所有元件进行标号。

7、原理图连接。

完成上面的所有步骤之后,开始连接原理图中的元件。单击布线工具栏中的图标开始布线。

8、放置电源和地。

接着在原理图中添加电源和地符号,在布线工具栏中单击

图标。

9、放置网络标号。

放置网络标号,首先在放置网络标号前,将插座的管脚通过绘制导线的方式延长,单击布线工具栏上的,运行放置网络标号命令。

10、电气规则检查。

选择【Tools】/【ERC】命令,系统会给出一个报告,如图6-2所示。

图6-2

实验七熟悉PCB编辑环境和设计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有关印刷电路板的基础知识和对 PCB 编辑器的初步认识。

2、掌握 PCB 编辑器的基本操作。

3、掌握印刷电路板的概念、作用及分类;绘制印刷电路板图有关的元件封装、焊盘、过孔和铜膜导线等基本概念;并介绍了绘制 PCB 图的设计流程。

4、掌握 PCB 编辑器的启动与退出的方法; PCB 编辑器中的画面管理、窗口管理、各种工具栏、状态栏、命令栏和 PCB 管理器的打开与关闭操作。

5、分清 Protel 99 SE 提供的各种工作层的名称、功能,掌握根据需要如何设置工作层的方法。

6、了解 PCB工作参数的设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利用向导规划电路板。

2、从PCB浏览器加载元件库。

3、定义电路板的电气边界。

4、掌握对PCB窗口的操作。

5、掌握放置元件与编辑其属性的方法。

6、学会PCB敷铜。

7、了解电路板上文字的制作。

三、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1——利用向导规划印制电路板的规格和尺寸,在PCB编辑环境中有印制电路板向导,利用向导可以对电路板的各种参数进行设置,可以设计满足要求的各种多层电路板。(请参考第7章——7.6 典型实例)

1、选择【Fil e】/【New】菜单命令,打开“New Document”对话框,有两个选项卡。

2、选择“Wizards”选项卡,选择“Print Circuit Board Wizard”向导。

3、双击“Print Circuit Board Wizard”,打开“Board Wizard”电路板向导。

4、单击【Next】按钮,打开选择预定义标准板对话框。在此可以选择系统已定义好的板卡

类型。

5、选择“Custom Made Board”,单击【Next】按钮,将打开矩形印制电路板参数设置对话

框。

6、单击【Next】按钮,打开印制电路板的边框尺寸设置对话框。把鼠标移动到相应尺寸上,

则该尺寸处于编辑状态,可进行尺寸的修改。

7、单击【Next】按钮,打开印制电路板的四个切除角尺寸设置对话框。把鼠标移动到相应

尺寸上,则该尺寸处于编辑状态,可进行尺寸的修改。

8、单击【Next】按钮,打开印制电路板的中间切除部分尺寸及其位置设置对话框。把鼠标

移动到相应尺寸上,则该尺寸处于编辑状态,可进行尺寸的修改。

9、单击【Next】按钮,打开印制电路板的产品信息设置对话框。这些信息将显示在PCB编

辑器界面的左下角。包含产品名称、公司和个人信息等。

10、单击【Next】按钮,打开印制电路板信号层的数量和类型设置对话框,此外还可以设置

电源或接地层的数目。此处为默认值。

11、单击【Next】按钮,打开印制电路板过孔类型设置对话框,选中“Thruhole Vias only”

复选框。

12、单击【Next】按钮,打开印制电路板布线技术设置对话框。选择“Surface-mount

components”复选框。

13、单击【Next】按钮,打开印制电路板布线参数设置对话框。在此可以设置导线、过孔尺

寸及导线间距等。

14、单击【Next】按钮,打开印制电路板模板保存对话框。在此处,可以选择是否将当前设

置的印制板作为一个模板保存。

15、单击【Next】按钮,打开印制电路板创建完成对话框。

16、单击【Finish】按钮,进入PCB编辑器界面,并显示规划好的印制电路板。

实验内容2——PCB电路板设计好即可对编辑环境进行元件库的选择,在PCB编辑环

境中有些默认的元件封装库,也可以在PCB软件自带的库文件中进行选择所需的封装元件库,从PCB浏览器中添加或者移除元件封装库的操作。(请参考第7章——7.6 典型实例)1、在PCB编辑器界面,单击设计管理器“Browse PCB”选项,在Browse选项组的下拉列表

框中,默认选项为Nets(网络)。

2、单击Browse选项组的下拉列表框,选择Libraries(元件库)。在下面的文本框中有一个

默认的元件库:PCB 。

3、单击“Add/Remove”按钮,打开“PCB Libraries”对话框,选中所要加载的元件库,然

后单击“Add”按钮。在“Selected Files”文本框中将看到已被添加的元件库信息。4、单击“OK”按钮,完成元件库的加载,返回到PCB编辑界面。在Browse选项组下面的

文本框可以看到已被添加的元件库。

实验内容3——PCB制作时,定义电路板的电气边界很重要,在PCB板编辑中有很多层的操作,PCB板的边界定义在电气边界层中进行,利用鼠标来规划电路板的电气边界。

1、放置相对原点。单击Placement Tools中的按钮,在编辑区任意格点交叉位置单击鼠

标左键。

2、在状态栏中选择Keep Out Layer层,将当前板层切换为禁止布线层。

3、选择“Plac e→Track”命令,在适当的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在水平方向平行拖动鼠标,

到结束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即可确定第一条边框的终点和第二条边框的起点。

4、沿垂直方向拖动鼠标,在合适的结束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即可确定第二条边框的终点。

5、依次可确定第三条边框和第四条边框,从而在工作区确定一个矩形的区域,即电路板边

框。

实验内容4——PCB敷铜

1、请你自己设计一个PCB。

2、选择Place放置菜单下的Polygon Plane...多边形覆铜命令,对弹出的对话框,设置完

敷铜参数后点击OK按钮,鼠标呈现十字形状。

3、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十字光标沿着需要敷铜的区域移动,在需要拐弯的地方点击鼠标左

键,直到覆盖整个敷铜区域,点击鼠标右键,完成敷铜操作。

实验内容5——电路板上文字的制作

1、打开Place 菜单下的String字符串命令,或者点击快捷图标,出现带字符串的十

字光标。

2、在需要放置文字的地方点击鼠标左键,出现粗线条字符串。

3、双击鼠标,出现字符串属性对话框,在Text栏中输入文字:PCB Board V1.0,点击OK 按钮,即完成字符串的放置。

实验八人工布线制作PCB——555振荡电路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人工画电路板的基本方法;

2、熟悉制作电路板工具和电路板编辑工具。

二、实验内容

1、绘出下列电路图,如图8-1所示,并产生网络表。

电脑DIY实验指导书

电脑DIY实验指导书 《电脑DIY》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了解计算机的组成3-13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通过观察了解计算机系统中各个部件的连接方法; 3、了解各部件在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认真阅读本实验内容,准备打开主机箱的工具并按要求准备做好记录。 三、实验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四、实验内容 1、观察系统外部设备的连接状况,记录各外设的名称、型号和与主机连接点情况; 2、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外设去掉,用准备好的工具将主机箱打开; 3、观察主机的结构,记录主机箱内包含的部件的名称、规格等,如图所示:

电脑DIY 实验指导书 4、了解各部件的作用,看清楚部件的安装位置; 5、将主机箱安装好,并把外设连接好; 6、整理好使用过的用品,实验结束。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将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部件或设备按顺序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2、将你认为没有看明白的部分写出来。 这一次实验认识了计算机的组成,了解了cpu 、主板、内存的分类,认识了主板的南北桥芯片的作用和位置,知道了在以后购买时候应当注意的内容,知道如何选择硬件。了解了各个部位的主要硬件指标。

电脑DIY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计算机硬件的组装3-24 一、实验目的 1、在识别各个部件和板卡的基础上,将它们组装在一起; 2、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组装,进一步熟悉各部件的功能; 3、掌握安装和拆卸计算机部件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必要的工具,认真阅读各部件的使用说明书,并按要求准备做好记录。 三、实验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要按安装步骤进行安装,找准各部件的安装位置,注意在拆装的过程中要用力均匀,防止损坏设备。 四、实验内容 1、按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2、可将主板放置在绝缘泡沫板上; 3、将CPU、内存条和CPU风扇等安装在主板上; 4、将主板装入主机箱,拧紧主板的固定螺丝; 5、把电源固定在机箱的相应位置,并接好主板电源线; 6、安装显卡、声卡等内置板卡,并设置好主板跳线; 7、安装好硬盘、软驱和光驱等部件; 8、检查并确认安装正确无误; 9、连接好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后可开机试验; 10、能正常启动后,请关机、断电并按相反顺序将各部件拆卸开放回原来位置。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验答案程序

实验一:简单程序设计实验 (1)编写一个 32 位无符号数除法的程序,要求将存放在 NUM1 中的 32 位无符号数与存放 在 NUM2 中的 16 位无符号数相除,结果存放在 NUM3 和 NUM4 中。 程序流程图略。 参考源程序: DATA SEGMENT NUM1 DD 2A8B7654H NUM2 DW 5ABCH NUM3 DW ? NUM4 DW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DS:DATA, CS:CODE START: MOV AX,DATA ;数据段寄存器初始化 MOV DS,AX MOV AX, WORD PTR NUM1 MOV DX, WORD PTR NUM1+2 DIV NUM2 MOV NUM3,AX MOV NUM4,DX MOV AH,4CH ;正常返回DOS 系统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2)编写一个拆字程序。要求将存放在 ARY 单元的 2 位十六进制数 X 1X 2 拆为 X 1 和 X 2 两 部分,并以 0X 1 和 0X 2 的形式分别存入 ARY+1 和 ARY+2 单元中。 程序流程图略。 参考源程序: DATA SEGMENT ARY DB 2AH,?,?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DS:DATA, CS:CODE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SI,OFFSET ARY ;取ARY 的偏移地址 MOV AL,[SI] ;取16进制数至AL

MOV BL,AL AND AL,0F0H ;取16进制数的高四位,即X1 SHR AL,4 MOV [SI+1],AL ;存0X1 MOV AL,BL AND AL,0FH ;取16进制数的低四位,即X2 MOV [SI+2],AL ;存0X2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硬件基础实验指导书与答案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 2017年5月

目录 64位操作系统下使用MASM (3) 实验上机操作范例 (5) 实验一CPU结构 (15) 实验二指令格式 (22) //实验三循环程序设计 (25) 实验四综合程序设计(一) (32) 实验五综合程序设计(二) (36) 实验六高级汇编技术 (42)

64位操作系统下使用MASM 1.安装DOSBox。双击DOSBox0.74-win32-installer.exe。 2.运行DOSBox。双击桌面的DOSBox快捷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运行DOSBOX虚拟机 3.将MASM文件夹里的全部文件拷贝到一个目录下,比如d:\masm下,然后将这个目录挂载为DOSBox的一个盘符下,挂载命令为Mount c d:\masm 。然后切换到挂载的c盘,如图2所示。

图2 挂载masm文件夹3.编译汇编源程序,如图3所示。 图3 汇编源程序4.连接和运行源程序,如图4所示。 图4连接和运行源程序

实验上机操作范例 【范例】完成具有如下功能的分段函数 1 X>0 Y = 0 X=0 -1 X<0 其中:X存放在内存单元中,Y为结果单元。【问题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程序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分段函数的程序流程图 根据程序流程图编写如下程序 DSEG SEGMENT X DW ? Y DW ? DSEG ENDS CSEG SEGMENT ASSUME CS: CSEG, DS: DSEG

START:MOV AX, DSEG MOV DS, AX LEA SI, X MOV AX, [SI] AND AX, AX JNS LP1 MOV Y, 0FFH ; X<0 JMP END1 LP1: JNZ LP2 MOV Y, 00H JMP END1 LP2: MOV Y, 01H END1: MOV AH, 4CH INT 21H CSEG ENDS END START 汇编语言程序的开发分为以下4个部分:编辑(生成.asm文件)—→汇编(生成.obj文件)—→连接(生成.exe文件)—→调试。 下面介绍汇编语言源程序从编辑到生成一个可执行文件(.exe文件)的过程。利用Microsoft公司提供的MASM6.15版本的工具包(包括MASM.EXE、LINK.EXE、ML.EXE、DEBUG32.EXE等),如图2所示。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验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验 姓名:高广战 专业:09计算机 学号:_____09838033____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实验一:计算机运行过程演示 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运算器和控制器统称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器分成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大类。 CPU、内存储器和连接输入输出设备的接口统称为主机。微机的主机集成在主机板上。 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统称为外部设备。 计算机运行过程: 第一步:当我们按下电源开关时,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它设备供电,此时电压还不稳定,主板控制芯片组会向CPU发出并保持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初始化。 加电自检,加电自检的主要任务是检测系统中的一些关键设备是否存在和能否正常工作,如内存和显卡等。 第二步:显卡初始化。查找完所有其它设备的BIOS之后,系统BIOS将显示它自己的启动画面 第三步:接着系统BIOS将检测CPU的类型和工作频率,接下来系统BIOS开始测试主机所有的内存容量 第四步:内存测试通过之后,系统BIOS将开始检测系统中安装的一些标准硬件设备,这些设备包括:硬盘、CD-ROM、软驱、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等连接的设备 第五步:标准设备检测完毕后,系统BIOS内部的支持即插即用的代码将开始检测和配置系统中安装的即插即用设备 第六步:到这一步为止,所有硬件都已经检测配置完毕了,系统BIOS会重新清屏并在屏幕上方显示出一个系统配置列表,其中概略地列出了系统中安装的各种标准硬件设备,以及它们使用的资源和一些相关工作参数。 第七步:按下来系统BIOS将更新ESCD(Extende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扩展系统配置数据)。 第八步:ESCD数据更新完毕后,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将进行它的最后一项工作,即根据用户指定的启动顺序从软盘、硬盘或光驱启动。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安全人机工程学 验指导湖南工学院20XX年3月 实验六深度知觉测定实验八记忆广度测量实验 实验九动作速度测定实验 实验七手指灵活性、手腕动觉方位能力测定实验六深度知觉测定实验目的 深度知觉测试是测试人的视觉在深度上的视锐程度,通 过测试可以了解双眼对距离或深度的视觉误差,也可以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 实验仪器简介 采用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主要技术指标: 1比较刺激移动速度分快慢二档: 快档50mm/s慢档25mm/s 2比较刺激移动方向可逆。±200mm 3比较刺激移动范围:400mm 4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的横向距离为55mm 5工作电压

220V 50HE 工作原理: 1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结构如图2所示: 图 2 EP503A深度知 觉测试仪结构移动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在 实验 过程中,可测出被试者视觉在深度上的差异性。 2遥控键如图3所示: 图3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遥控器面板示意 3面板布置如图4所示: 图4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面板示意三实 验步骤 1、被试在仪器前,视线与观察窗保持水平,固定头部, 能看到仪器内两根立柱中部。2、以仪器内其中根立柱为 标准刺激,距离被试2米,位置固定。另一根可移动的立柱为变异刺激,被试可以操纵电键前后移动。 3、正式实验时,先主试将变异刺激调至任意位置,然 后要求被试仔细观察仪器内两根立柱,自调整,直至被试认为两根立柱在同一水平线上,离眼睛的距离相等为止。被试 调整后,主试记录两根立柱的实际误差值,填入下表中 4、正式实验时,先进行双眼观察20次,其中:有10吃是变异刺激在前,近到远调整; 有10次是变异刺激在后,远到近调整。顺序和距离随 机安排。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 成绩: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Computer Organization Lab Repor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 姓名:____学号:_____ 实验日期:____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Dais-CMX16+达爱思教仪的各部分功能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十六位机字与字节运算的数据传输格式,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及进位控制的组合功能。了解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3. 完成算术、逻辑、移位运算实验,熟悉ALU运算控制位的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验环境 Dais-CMX16+达爱思教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1-1所示。ALU运算器由CPLD描述。运算器的输出经过2片74LS245三态门与数据总线相连,2个运算寄存器AX、BX的数据输入端分别由4个74LS574锁存器锁存,锁存器的输入端与数据总线相连,准双向I/O输入输出端口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经2片74LS245三态门与数据总线相连。 图1-1 运算器数据通路 图1-1中,AXW、BXW在“搭接态”由实验连接对应的二进制开关控制,“0”有效,通过【单拍】按钮产生的负脉冲把总线上的数据打入,实现AXW、BXW写入操作。 表1-1 ALU运算器编码表 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M M13 M12 M11 功能M M13 M12 M11 功能 M S2 S1 S0 M S2 S1 S0 0 0 0 0 A+B+C 1 0 0 0 读B 0 0 0 1 A—B —C 1 0 0 1 非A 0 0 1 0 RLC 1 0 1 0 A-1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人机工程学实验

实验一:双手调节器 1.实验目的 2.实验介绍和实验思路:双手调节器是一种典型的动作技能操作仪器。它是通过双手的操 作合作完成设定的曲线轨迹的运动,即是右手完成目标的上下移动,左手完成目标的左右移动。以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偏离轨迹的次数,作为衡量其多次练习后的进步水平。 3.实验过程:分两项实验 第一种:自变量:同一个人的被实验次数即练习遍数。(每人四次,左右单程各两次)因变量:走完单程过程中个出错次数和时间 双手协调能力测试实验中的被试者完成实验的时间及错误次数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练习曲线如下,用练习遍数作横坐标,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及出错次数为纵坐标,做出示意图为: 4.实验结论: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每遍练习中的错误次数随着练习遍数的增加总体趋势 偶尔也会错误次数和时间略有增加。 实验二:瞬时记忆 1.实验目的:证实瞬时记忆的现象及其性质。 2.实验(方案一)思路:恒定变量设为1,自变量为设定秒数,因变量为报对码数目。 方案一数据:

根据图表可知,在设定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答对的图码数目不断减少。 (方案二)实验思路:恒定变量为时间(0.4秒),自变量为图码行数不同,因变量为记忆图码正确数量。 方案二数据:

根据图表可知,当被测试者接收一行图码信息时,思路清晰,记忆较快,当被测试者接收两行图码信息时,记忆速度不如一行图码快。 3.实验总结:1. 在设定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答对的图码数目不断减少。 2. 瞬间记忆在0.4秒情况下,记忆的合理码数在 3.2—3.5之间。 实验三:记忆广度 1.实验目的:学习测定光简单反应时的程序,比较光简单反应时的个体差异,通过测定闪光融合领率.学习使用阶梯法测定感觉阈限 2. 实验介绍和实验思路: 影响短时记忆广度的因素很多,组块的大小,熟悉性,复杂性等都会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设自变量为计位数,因变量为正确个数,测试正确率: 3.根据数据分析结果: 随着计位数的不断增加,实验者按对的个数不断减少,正确率越来越低, 这说明人的记忆广度有限,所以在适当的记忆时间内,应设计相应的可记忆的内容,严防记忆过载。从另一方面讲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方法加以训练,有助于个人记忆的

计算机硬件实验指导书模板

第一部分EL实验系统的结构 EL-l微机实验教学系统由功能实验板、可选的CPU板、二块小面包板三部分构成, 可安装在45*30*10cm的实验箱内。总框图如下: 面包板: 1)通用面包板 2)金属圆孔组成的通用实验板 CPU板: 1)8086 PC总线板 2)8086 CPU板 3)8051 CPU板 4)8098 CPU板 5)80C198 CPU板 功能实验板: 由若干相对独立的功能接口电路组成, 它们是: D/A电路、A/D电路、发光二极管电路、开关量输入电路、RAM/ROM电路、简单I/O电路、8253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电路、8255并行接口电路、总线驱动电路、8279接口电路、单脉冲发生器、LED显示电路、键盘电路、复位电路、8250串行接口电路。 ( 一) 功能实验板结构

1、输出显示电路 1)数码显示电路。 该电路由6位共阴极数码管, 3片75452, 2片74SL07组成, 74LS07为段驱动器, 相应输入插孔为CZ4。75452为位驱动器, 相应输入插控为CZ3(LD1, LD2, LD3, LD4, LD5, LD6)。 2)LED灯显示电路。 该电路由2片74LS04, 12只发光二极管( 红、绿、黄各4只) 组成。12只二极管相应的输人插孔为CZ2(LI1, LI2, LI3, LI4, LI5, LI6, LI7, LI8, LI9, LI10, LIl1, LIl2) 2、信号发生电路 1)开关量输入电路: 该电路由8只开关组成, 每只开关有两个位置, 一个位置代表高电平, 一个位置代表低电平。该电路的输出插孔为CZl(Kl, K2, K3, K4, K5, K6, K7, K8)。 2)时钟输入电路: 该电路由1片74LSl6l组成: ·当CPU为PC总线时, 输入时钟为AT总线的CLK, ·当CPU为805l、8098、80C198时, CLK的输入时钟为晶振频率, ·当CPU为8086时, CLK是2MHz。 输出时钟为该CLK的2分频(CLK0), 4分频(CLKI), 8分频(CLK2), 16分频(CLK3), 相应输出插孔CZ47(CLK0, CLKl, CLK2,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实验报告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实验 报告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 实验时间:3月30日晚6:00-9:00 学号:姓名: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2.了解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理解各部件的功能,了解微型机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参数。 3.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内部部件的连接和装机步骤 4.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装技巧。 二、实验内容 1、了解计算机主要器件、外部设备的种类和发展情况; 2、掌握计算机主要器件、外部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 3、知道如何选购计算机的主要器件和外部设备; 4、根据了解的知识,动手实践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系统; 5、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系统的调试、维护方法。 三、实验步骤 (一)计算机主要器件及外部设备 1、计算机系统硬件组成:微处理器、主板、内存、外存储器、输入系统设备、显示系统设备、机箱与电源。 2、计算机的结构构成和功能 ⑴.主板:主板是一块方形的电路板,在其上面分布着众多电 子元件和各种设备的插槽等。

⑵.主板的插座:主板上的插座主要是指主板上的CPU插座和电源插座。 ⑶. 主板的插槽 ⑷. 主板的芯片组:主板的芯片组是整个主板的核心,主板上各个部件的运行都是通过主板芯片组来控制的。 ⑸.CPU: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这两个主要部件组成。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指挥中心。控制器的指挥控制下,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部件协同工作,构成了一台完整的通用计算机。运算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实现数据加工处理等功能的部件,它接受控制器的命令,负责完成对操作数据的加工处理任务,其核心部件是算术逻辑单元。 ⑹.内存:内存主要由内存颗粒、PCB电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组成。内存的作用是和CPU进行数据交换的,用于直接提供CPU要处理的数据,同时内存容量有限,它需要不断的从外存调入当前操作需要的数据以备CPU使用。 3.计算机的拆装 工具︰螺丝刀 ⑴.拆卸部件操作步骤: 关闭电源,用螺丝刀拆下螺丝,拆卸机 箱。观察主机各部件的连接线(电源和信号线),各部件的固定位置和方式(固定点、螺钉类型),并登记。拆除电源和信号线、板卡、内存、硬盘和软驱。(不要拆除CPU、风扇、主板) ⑵.安装计算机部件的操作步骤:

棒框仪实验报告

棒框仪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人机工程学 报告书 姓名:董思洋 班级:工业设计10-3班学号: 二零一二年

棒框仪实验指导书 陈亚明编 艺术与设计学院 二0一二年二月

棒框仪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仪器可测量一个倾斜的框对判断一根棒的垂直性影响的程度。被试的判断受倾斜的框的影响,相当于周围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所以此 本仪器可以通过被试的认知方式来测量人格特性。 二、实验方法 两人一组,正确使用棒框仪进行测量: 1、一个放在平台上的观察筒被试观察面为圆白背景面板上有一个黑色正方形框和黑色棒。棒的倾斜度可由被试通过旋钮调节。 2、主试面有一个半圆形的刻度,圆弧内指针指示框的倾斜度,中央指针指示棒的倾斜度。主试调节面板上旋钮改变框与棒的倾斜度。 3、在平台上有一个水平仪,可通过旋转平台下面的螺丝将平台调整到水平的位置。此棒框仪的优点在于没有电源的条件下可以使用。 三、测量器具 人体形体测量尺350×165×215mm的棒框仪 四、实验内容 (1)将平台调到水平位置。 (2)根据实验的要求,主试将框和棒调到在一定的倾斜度。 (3)要求被试通过观察筒进行观察,并根据自己感觉将棒调整得与地面垂直。(4)从刻度上读出的棒的倾斜度,即记录下误差的度数和方向。 (5)主试调节不同的方框的倾斜度,即不同的场条件下,重复实验。由被试调整出的棒倾斜度总结出框对棒的影响,从而研究被试的场依存性。 五、实验要求 1.每位同学都要参与测量、被测量过程; 2.记录数据以度为单位 3.测量数据要准确,测量精确;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适用TD-CMA实验设备

实验一基本运算器实验 一、实验原理 运算器内部含有三个独立运算部件,分别为算术、逻辑和移位运算部件,要处理的数据存于暂存器A和暂存器B,三个部件同时接受来自A和B的数据(有些处理器体系结构把移位运算器放于算术和逻辑运算部件之前,如ARM),各部件对操作数进行何种运算由控制信号S3 0 CN来决定,任何时候,多路选择开关只选择三部件中一个部件的结果作为ALU的输出。如果是影响进位的运算,还将置进位标志FC,在运算结果输出前,置ALU零标志。ALU中所有模块集成在一片CPLD中。 逻辑运算部件由逻辑门构成,较为简单,而后面又有专门的算术运算部件设计实验,在此对这两个部件不再赘述。移位运算采用的是桶形移位器,一般采用交叉开关矩阵来实现,交叉开关的原理如图1-1-2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一个4X4的矩阵(系统中是一个8X8的矩阵)。每一个输入都通过开关与一个输出相连,把沿对角线的开关导通,就可实现移位功能,即: (1) 对于逻辑左移或逻辑右移功能,将一条对角线的开关导通,这将所有的输入位与所使用的输出分别相连,而没有同任何输入相连的则输出连接0。 (2) 对于循环右移功能,右移对角线同互补的左移对角线一起激活。例如,在4位矩阵中使用‘右1’和‘左3’对角线来实现右循环1位。 (3) 对于未连接的输出位,移位时使用符号扩展或是0填充,具体由相应的指令控制。使用另外的逻辑进行移位总量译码和符号判别。 原理如图1-1-1所示

图1-1-1 运算器原理图 运算器内部含有三个独立运算部件,分别为算术、逻辑和移位运算部件,要处理的数据存于暂存器A和暂存器B,三个部件同时接受来自A和B的数据(有些处理器体系结构把移位运算器放于算术和逻辑运算部件之前,如ARM),各部件对操作数进行何种运算由控制信号S3 0 决定,任何时候,多路选择开关只选择三部件中一个部件的结果作为ALU的输出。如果是算术运算,还将置进位标志FC,在运算结果输出前,置ALU零标志。ALU中所有模块集成在一片CPLD(MAXII EPM240)中。 逻辑运算部件由逻辑门构成,较为简单,而后面又有专门的算术运算部件设计实验,在此对这两个部件不再赘述。移位运算采用的是桶形移位器,一般采用交叉开关矩阵来实现,交叉开关的原理如图1-1-2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一个4X4的矩阵(系统中是一个8X8的矩阵)。每一个输入都通过开关与一个输出相连,把沿对角线的开关导通,就可实现移位功能,即: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完整word版)安全人机工程学综合实验指导书20131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杨轶芙编 实验学时:6学时

目录 实验一手指灵活性测试 ................................................................... - 1 -实验二动觉方位辨别能力的测定 ..................................................... - 3 -实验三暗适应测试实验 ..................................................................... - 5 -实验四明度适应测试 ......................................................................... - 8 -实验五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实验............................................... - 10 -实验六听觉实验 ............................................................................... - 15 -实验七动作稳定性测试 ................................................................... - 22 -

实验一手指灵活性测试 『实验目的』 测定手指、手、手腕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 『实验仪器』 采用EP707A型手指灵活性测试仪。 该仪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手指灵活性测试100孔 2、指尖灵活性测试M6、M5、M4、 M3螺栓各25个 3、计时范围0~9999.99秒 4、电源电压220V 50HZ 5、消耗功率10W 6、外形尺寸505×310×48 7、重量3.5千克(净重) 『实验内容』 (一)手指灵活性测试(插孔插板) 1、使用者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此时计时器即全部显示为0000. 00。然后插上手指灵活性插板(有100个φ 1.6mm 孔),按复位按键被试即可进行测试。 2、被试用优势手拿住镊子钳住φ1.5针,插入开始位,计时器开始计时 3、依次用镊子(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钳住φ1.5针插满100个孔,最后插终止位,计时会自动结束,记录下插入100个棒所需要的时间; 4、每次重新开始需按“复位”键清零。 (二)指尖灵活性测试 1、使用者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此时计时器即全部显示为0000. 00。然后插上指尖灵活性插板(M6、M5、M4、M3螺栓各25个),按复位按键被试即可进行测试。 2、当被试用优势手放入起始点第一个M6垫圈起,计时器开始计时,然后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 验 指 导 书 软件学院 2015.9

实验报告要求 一、该实验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仿真训练项目,包括实验1-5,每个实验6分,共30分,计入最终考核成绩。 二、每人每个实验写一份实验报告。要求在熟悉仿真软件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按照实验步骤,认真观察实验结果数据,做好记录或截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写出实验心得体会。 三、每个实验应在相对应的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后进行,实验完成后以答辩形式组织考核打分。实验报告需要同时上交电子版和A4纸打印版,封面参考附件。

附件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学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年月日

实验1 Cache模拟器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Cache的基本概念、基本组织结构以及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 (2)掌握Cache容量、相联度、块大小对Cache性能的影响。 (3)掌握降低Cache不命中率的各种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对提高Cache性能的好处。 (4)理解LRU与随机法的基本思想以及它们对Cache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启动CacheSim。 2、根据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熟悉Cache的概念和工作机制。 3、依次输入以下参数:Cache容量、块容量、映射方式、替换策略和写策略。 4、读取cache-traces.zip中的trace文件。 5、运行程序,观察cache的访问次数、读/写次数、平均命中率、读/写命中率。思考:1、Cache的命中率与其容量大小有何关系? 2、Cache块大小对不命中率有何影响? 3、替换算法和相联度大小对不命中率有何影响? 三.实验结果分析 四.实验心得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题目利用Matlab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班 任课老师xxxx 实验日期2010-1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 ——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 满足: R R Q Q k F ? 212 = (式1) 由电场强度E 的定义可知: R R kQ E ? 2 =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 的势函数为 R kQ U = (式3) 而 U E -?= (式4) 在Matlab 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 ,电场强度E 后,可以用Matlab 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1. 单个点电荷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 /r^2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q 为电量, r 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 取电量q> 0, 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点电荷的电势为U=kq /r,当U 取

常数时, 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 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 用MATLAB 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 都取国际制单位) r0=, 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 单位为弧度) 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 的起始坐标x=[x; *x].同样插入y 的起始坐标, y=[y; *y], x 和y 都是二维数组, 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 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用MATLAB 画等势 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 电量可取为q=1e- 9; 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其电势为u0=k8q /r0。如果从外到里取7 条等势线, 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 倍, 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 r0 到r0 取偶数个点, 例如100 个点, 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 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 r0,r0,100),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 在乘方时, 乘方号前面要加点, 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 /r,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除号前面也要加点, 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 contour(X,Y,U,u), 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 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 on 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 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 电势越高, 电场强度越大, 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