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词典释义中概括义与具体义取舍刍议_释_无动于衷_

词典释义中概括义与具体义取舍刍议_释_无动于衷_

词典释义中概括义与具体义取舍刍议_释_无动于衷_
词典释义中概括义与具体义取舍刍议_释_无动于衷_

收稿日期:20040320

作者简介:朱楚宏(1953-),男,湖北仙桃人,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词典释义中概括义与具体义取舍刍议

释 无动于衷

朱楚宏

(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 无动于衷 有 毫不理睬,毫不关心,毫不配合 等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意义,其中,只有 毫不理睬 这一层可写进词典释义,别的意义应排斥在外。当前语文工具书种类繁多,众多辞书各陈己见,同一个词语同一意义却释义不同,这就淡化了工具书的工具性与权威性。人们对词语概括义与具体义的性质认识不清,将二者交错混杂,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词典释义应抓住词义的本质,剔除具体义。

关键词:成语;概括义;具体义;预设

分类号:H19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019(2004)03-0040-05

一、动静关联:概括义、具体义

和动态言语义

!!我们知道,词语有概括义,也有具体义。概括义是贮存在大脑中或词典中的意义,具体义是语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中显示出的意义。语言的概括义制约着语言具体义的运用,语言的具体义又是语言概括义产生的基础和依据。例如, 汽车 一词,其概括义是指陆上交通工具;具体义可指货车,如 汽车货运 ,也可指客车,如 汽车客运 ,等等。再如,汉语中 侧目 一词概括义是形容 畏惧、愤恨 ,在这个意义的统摄之下,至少可以表示 畏惧、敬畏、窥视、愤恨、蔑视、冷眼 等多种具体义。为了词典释义的简明、准确,

这多种具体义,是不必一一写进词典释义中的。[1]

概括义和具体义都属于语言义,语言义之外还有言语义。按索绪尔的理论, 语言 具有社会性,它既是一种社会习惯,又是一种意义系统,是独立于个体说话人之外的东西。 言语 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既要遵循语言的社会性,也有言语行为的个体特色。言语义也是具体的,如: 汽车! 在具体的环境中,可以是答问,可以是表示惊奇,也可以向司机打招呼停车,也可以表示提示人们注意安全,还

可以是向司机传递别的什么信息,等等。词语的语言义(包括概括义与具体义)是大家公认的常规义,言语义是具体场合显示的临时义。言语义的固化和泛化便出现新的词义,因此,言语义既能充实和影响语言的具体义,又有可能推动语词概括义的发展。汉语中 笔杆子 (指能写文章的人)和 枪杆子 (泛指武器或武装力量)的词义产生就是这样的例子。

各家辞书将成语 无动于衷 解释为 毫无触动,毫不理睬,毫不关心,毫不配合,不为所动 等多种意义,就是概括义中混杂着具体义的一个典型例证。下边着重剖析 无动于衷 的意义:结合具体的语言运用,依次排列语境中的各种意义,深入梳理具体义与概括义的关系,由动到静,以静制动,全面勾勒出语词意义形成的脉络。

二、分歧成因:一个触发点上的

不同预设

!!各家辞书对 无动于衷 的解释多种多样,在我们接触到的30多种辞书?

中,对 无动于衷

的释义,仅两种作多义,其余均作单义处理。#

通过对各家辞书释义归纳整合,可以将其简化为以下几种意义:

第27卷!第3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27N o 32004年6月

Jour nal of Yangtze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Jun.2004

(一)毫无触动(30种中,有9种属此类)

1、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现代汉语词典%,1996修订本)

2、内心一点也没有受到触动。指对应该

受到感动或应该动心的事情一点也不动心。

(毛学河、倪文杰?现代成语巨典%,大连出版

社,1993年)

(二)毫无触动毫不理睬(30种中,有1种属此类)

3、内心没有被触动。多指面对应该关心

注意的事而毫不动心,置之不理。(鲍克怡等

著,?成语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年11月第1版,第449页)

(三)毫不关心(30种中,有3种属此类)

4、内心一点也没有触动。指对使人感动,

应该关注的事情漠不关心。(湖北大学语言研

究室编纂?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

社,1985)

(四)毫无触动毫不关心(30种中,有4种属此类)

5、心一点也没有触动,一点也不动心。

指对令人感动、触动的事毫不感动、触动。对

应该关心的事毫不关心。(周宏溟?五用成语

词典%,学林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第

444页~445页)

(五)毫不理睬,毫不关心(30种中,有11种属此类)

6、内心一点也没有触动。形容对应该关

心的事毫不关心、置之不理。(向光忠?中华

成语大辞典简明本%,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

年9月第1版,第570页)

7、内心动也没动。指对应关心的事置之

不理、毫不关心。衷:内心。(吴林书、郑令

中主编,?汉语常用词语多用词典%,华文出版

社,1992年4月第1版,第406页)

(六)毫不理睬毫不关心;不为所动(30种中,有2种属此类)

8、[释义]内心一点未受感动。[用法]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

不理。#有时形容意志坚决,不为威胁利诱所

动。(贺铭华?多功用成语典故辞典%,南海出

版公司,1991年8月第1版,第107页)

9、心里一点也没有触动。有时形容内心

冷酷,感情麻木,有时形容立场坚定,意志坚

决。(倪宝元?成语辨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79年10月第1版,第14~16页)

这六大类在30种中所占比例分别是:(一)毫无触动,9/30,占30%;(二)毫无触动毫不理睬,1/30,约占3%;(三)毫不关心,3/30,占10%;(四)毫无触动毫不关心,4/30,约占13%;(五)毫不理睬毫不关心,11/30,约占37%;(六)毫不理睬毫不关心;不为所动,2/30,约占7%。各大类内部还有措辞不同,可见意见分歧之大。

我们发现,各家释义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 无动于衷主要是对语素 动(触动、感动)意义的全量否定,即心里一点也没有受到触动、感动。这可看做 无动于衷的基本义,概括义。&这个概括义,就是各家辞书释义表述的触发点,各家所表述的意义都是在这个意义上的不同延伸与演绎。这种由同到异的演绎脉络,可以在 无动于衷的动态使用中加以考察、验证。

无动于衷具有谓词性,多用来叙述或描写某人(或某类人)在经历某事时所表现出的那种 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的情绪与状况,因此,所在语句中,总有一个被描述的对象,当事人:某某人。这 某某人既可以是单一明确的个体,也可以是特有所指的群体,如 他依然无动于衷、 某某法院竟然置之不理,无动于衷、 俄罗斯并没有无动于衷。 无动于衷经常作谓语,在不直接作谓语的句子中,也隐含着一个 当事人。例如:

(1)只讲人情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党

性,只讲个人和少数人的利益不讲党和人民的

利益,是干部队伍的腐蚀剂,对此现象熟视无

睹、无动于衷是政治上麻木不仁的表现。?

(2)船夫掉过头来看了一眼,又无动于衷

地俯身划桨。(引自高志茹等?新编学生多用

成语词典%,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01

月第1版,第367页)

例(1)中最后一个分句由 对此现象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偏正短语作主语,这个谓词性偏正结构隐含着被描述的对象,如主语部分可以补出表对象的词,改作 (人们)对此现象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例(2)作状语的 无动于衷,其意义是指向主语 船夫的。

在用 无动于衷的语句中,话语的表述者,即说话人,对当事人多有一个主观预设。在使用 无动于衷对当事人进行描述时,表述者假定当事人与所经历事件存在特定关系,当事人的行为表

现应该与这种特定关系相符,应该怎样,而不应该怎样(但当事人却并不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当事人与所经历事件的特定关系,主要表现为当事人对事件的不同参与程度及其表现出的相应情状。这种预设与假定,也是话语的理解者所能接受和认可的。因表达者主观期待不同,表达者认定特定语境中的当事人与所经历事件关系不同, 无动于衷表示不同的意义。这因人与事的不同关系而显示的不同意义,就是 无动于衷的种种语境意义。这不同的主观期待,大致可以纳入以下三种预设:第一,预设当事人处于局外,是生活的评判者(指对应该有所触动的事毫无触动,毫不理睬);

第二,预设当事人处于局内,是生活的参与者(指对应该有所触动的事毫无触动,毫不关心);

第三,预设当事人不仅在局内,且是主角,是行为的主导者(指对应该有所触动的事毫无触动,毫不配合)。

三、意义分述:三种预设三种意义

下边分述与预设相应的三种不同意义。

第一,毫无触动,毫不理睬

假定当事人是生活的评判者,对所见所闻,他(他们)应该有所反应,作出取舍评判,而这类当事人的表现却是:不理睬,不表态,漠然视之。如有一篇文章标题为 银行连连降息,消费无动于衷,文章是说,为拉动消费,银行降息了,但消费者却没有反应,存款依然不见动用。在第一人称的语境里,表达者与当事人是同一对象,这是一种自我假定。例如:

(3)也许人们有理由担心,再过几十年,

我们可能会面临着对于美无动于衷的危险境地。

第二,没有任何触动,毫不关心

假定当事人是生活的参与者,对所见所闻,应该予以关注,付诸行动。从常理上看,这一类是在第一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应该理睬,还应该付出行动,而这类当事人的表现是:不重视,不关心,置身事外,袖手旁观。例如:

(4)如果没有感情,对群众的疾苦就会麻

木不仁,无动于衷。

第三,毫无触动,毫不配合

假定当事人是行为的主导者,在人际交往中,按常理应该是协调合作,而这一类当事人的表现是:不合作,不为所动。这一类是在前两类基础上的再一次拔高要求:不仅应该理睬,还应付出行动,而且这行动还应是 合心合拍的,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5)会议前夕,欧盟搞了一个10点倡议,

希望和美国联合行动,可山姆大叔却无动于

衷。

无动于衷字面意思是 内心没有任何触动,在句中, 毫不理睬、毫不关心、毫不合作,这三层意思都主要是说当事人 没有触动没有反应没有行动。当向 毫不配合这一方面延伸时,当事人不一定完全没有动作行为,但 无动于衷的表述重点还是说明他 没有行动。如 上边三令五申,他却无动于衷,在这个句子里, 他可能有行动,我行我素,但对这种行动的表述还是隐性的,句子仍然主要是说明 他 不听命令不行动这一面的意思。如果在一定的语境中这种 我行我素的隐性表述已经显性化,用 无动于衷就与句意多少有点儿抵牾与冲突了。例如:

(6)2000年初,北京某药业公司经理杜

某和柳女士相识后,柳多次要与确立不正当朋

友关系。杜某考虑双方均已有家室,明确回

绝。但柳女士无动于衷,仍频繁地给杜某打电

话、写信,经常到杜某单位找,后来发展到每

天十来个电话,手机短信更是无孔不入。

例中的 无动于衷换用 我行我素更准确更贴切。

将语境意义与辞书释义进行对照,不难看出二者之间意义上的相互呼应。 毫无触动(辞书释义的第一类)与 毫不理睬(语境意义的第一类)实际上是同义语,具有互补性: 毫无触动侧重于表述者的视点,是因; 毫不理睬侧重于被描述者的视点,是果。因此, 毫无触动与 毫不理睬可视为同义关系,辞书释义的第(一)、(二)类可以合成一大类。同样的道理,辞书释义的第(三)、(四)、(五)三类意义基本相同: 毫无触动与 毫不理睬是互补的,所以(四)、(五)两类上无语义差别; 毫无触动与 毫不理睬又是 毫不关心的语义前提,即 毫不关心是 毫无触动、 毫不理睬的意义延伸,因此,辞书释义第(三)、(四)、(五)三类也可以合成一大类,这一大类与语境意义第二类对应。辞书释义的第(六)类自成一大类,与语境意义的第三类对应。总起来说,语境意义的多义系统与辞书释义的多种释义实际上是重合的。如下表所示:

义类别常见意辞

书释义一(10种)二(18种)三(2种)

(一)毫无触动(9种)(二)毫无触动,毫不理睬(1种)(三)毫不关心(3种)(四)毫无触动,毫不关心(4种)(五)毫不理睬,毫不关心(11

种)(六)毫不理,睬毫

不关心;不为

所动(2种)三、意义网络:概括义涵盖具体义

如前所述,言语表达中显现的 无动于衷 的三种意义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系统。这三种意义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即三种意义依次排列,其否定

内容渐次叠加,构成一个递进式层级系统。这个层级系统的三级是:

一、毫不理睬:毫不理睬;

二、毫不关心:毫不理睬 毫不关心;三、毫不配合:毫不理睬 毫不关心 毫不配合。

在这个系统中, 毫不理睬?毫不关心?毫不合作 这三个级别,既是一个递加式层级,即从左到右,内涵渐次丰富;也是一个递减式层级,即从左到右,外延渐次缩小。从外延上看,左端的意义限制少,右端的意义限制多,处于中间的意义限制居中。因此, 毫不理睬 这一层意义最具概括性:毫不理睬>毫不关心>毫不配合。

无动于衷 是一个否定性的词语,如果加上否定词或疑问语气,就构成一个双重否定句式。如 不能无动于衷 、 没有无动于衷 、 难道我们能无动于衷吗 等。在用到 无动于衷 的双重否定句中,表达者所认定的当事人对事件的参与程度已完全淡化,即上文所述 无动于衷 在具体语境所显示的语义上的层级差异已经荡然无存。当对 无动于衷 进行否定时,是对最低层级的否定,也是最大范围的否定 否定的是 毫无触动 、 毫不理睬 。[1]

也就是说,这样的否定,实际上是对所有情况的否定:否定对象是 毫不理睬 ,是 毫不关心 ,也是 毫不配合 。例如:

(7)同志们对他帮助甚多,他不会无动于衷,一定会奋发向上。(引自鲍克怡等著?成语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449页)

(8)华以刚坦承,中国围棋与韩国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围棋协会对此不会无动于衷,并且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特别是在加强对小棋手和女棋手的培养上作了很大努力。

(9)我担心二叔能否过关,二叔也叹了口气说: 看来这次泡汤了。不过当时我能无动于衷地骑上车子去赶考么?

例(7)说是 他 不会没有触动的。例(8)

是说 中国围棋协会 不会不理睬。例(9)说 我 在赶赴考场的途中碰上受伤者,

我 不能

无动于衷 , 我 不能不理睬,而要主动参与救助,配合人们行动。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作为 无动于衷 概括义的 毫无触动 、 毫不理睬 完全可以涵盖其他所有的具体义!

语用学研究语词的意义,要分析语词在语言交际的实情实境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因此,语用分析要把语言文字本身固有的意义和它们的使用者联系起来,和特定的使用场合联系起来,除了一个词、一个句子的意义所指外,语用学要进一步弄清是谁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了这个词或句子,他使用这个词或句子想达到什么目的。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中的观点也可以证明这种思路的合理性。布氏说,所谓词义,就是说话人发出语言形式时所处的情境和这个形式在听话人那儿所引起的反应。他认为,作为最先提出命题的说话人的处境,通常比听话人的反应呈现的情况要单纯一些,所以我们一般根据说

话人的刺激来讨论和确定意义。[2\+

应该指出的是,

语词的言语义,语用意义,作为全面分析词语意义的背景与参考,无疑是有价值的合理的,不可忽视的,但言语义与语词意义毕竟是不同性质的意义,不能合而为一,更不能相互替代。

另外,根据所述内容的性质不同,在色彩上 无动于衷 似可分为两种:一是倾向于褒义,即有的工具书所说的 意志坚决 (如例(2));一是倾向于贬义,即有的工具书所说的 冷酷麻木 [3](这类例子较多)。其实,这种由语境引出的肯定、否定意味,与词语本身的褒贬无关, 无动于衷

无所谓褒贬。,

总的来看, 无动于衷 在色彩上是

中性的。例如:

(10)许云峰巍然不动,端坐在宴席上无

动于衷,徐鹏飞只好暂时放下酒杯,拣起了筷子。(转引自倪宝元?成语辨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第15页)

(11)对这种无视学生尊严、人格与权利的做法及其带来的恶果,许多人却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例(10)有肯定意味,例(11)有否定意味。这种肯定、否定意味是特定语境显示的,与 无动

于衷无关。

动态的语言事实是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本文第二节的归纳可以反映 无动于衷运用的基本情况,但也不无疏漏,词语的具体义一言难尽。此外,本文所述当事人对事件的不同的参与程度,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具有很大弹性。将这些因当事人不同参与程度所显示的意义都列入辞书释义之中,无疑会使辞书超负荷,也将带来释义上的抵牾与理解上的尴尬。语境中的词义是具体的,词典中的词义是概括的。关于 无动于衷,还是以?现代汉语词典%(1996修订本)为代表的这一大类(包括第二类1种)辞书的释义最准确最具科学性。尽管?现代汉语词典%的影响是其他辞书所不能比拟的,尽管这一大类共十种,所占比例名次靠前,尽管我们的分析也只是抽样调查式的,并不影响人们对当前辞书整体质量的乐观估价,但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资料与小数据,却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在辞书释义中,阐释概括义,剔除具体义,是多么重要!

参考文献:[1]朱楚宏.汉语中 侧目的眼神[J].荆州师院学报,

2001,(4).

[2]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袁家骅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1980.

[3]倪宝元.成语辨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

注释:

?倪宝元先生的?成语辨析%不是辞书,但有辞书的性质,也列入其中。

#在笔者所查阅的37种辞书中,直接释 无动于衷的有31种,可以纳入这六类的共30种,有一种(王同忆?语言大典%,三环出版社,1990)释义太琐碎,本文暂不讨论。

&苏宝荣先生认为,一个词的本义(或基本义)最能体现词义的概括性。参见苏宝荣?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第77页,商务印书馆,2000。

?本文未标出处的例句,均摘于?人民日报%。

)在笔者接触到的31种辞书中,释 无动于衷时用到 应该、 应的有19种,超过60%。这说明人们在 主观期待这一点上还是颇能形成共识的。

,毛永波等?成语实用学习词典%(辽海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和高志茹等?新编学生多用成语词典%(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认为 无动于衷是贬义。贺铭华?多功用成语典故辞典%(南海出版公司,1991年8月第1版)认为 无动于衷有时是贬义。

责任编辑韩玺吾

A Discu ssion on the C hoice Between General Meaning and

Specific Meaning in Dictionary Explanation

Taking"wu dong yu zhong"As An Example

ZH U Chu hong

(Colleg e of L iterature,Y angtze U niversity,Hubei!434020)

Abstract!The idiom"wu dong yu zhong"covers many kinds of meanings such as,"ig norant","uncon cerned","not supporting"&etc.,of which only"ig norance"can be put into dictionary ex planations,and the others should be ex cluded.Currently,there are a profound variety of lang uage reference books,most of w hich offer the personal opinions of their own authors.In this case,the same w ord,even the same meaning results in different explanations.Thus it w ill weaken the instrum ental and authoritative function of reference books.How ever,the main cause for this phenomenon is that people hold a vague recog ni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l meaning and specific meaning,and then mix them up.Dictionary ex planations should stick to the essence of the w ord meaning and g et rid of its specific meaning.

Key words!idiom;general meaning;specific meaning;presupposition

义务论 辞典释义

义务论deontology 字体[大][中][小]源于希腊语deon(应该有的)和logos(学说),即关于应当的学说。亦译“道义学”、“本务论”、“道义论”或“非结果论”。在西方现代伦理学中,指人的行为必须遵照某种道德原则或按照某种正当性去行动的道德理论。与“目的论”、“功利主义”相对。强调道德义务和责任的神圣性以及履行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以及人们的道德动机和义务心在道德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判断人们行为的道德与否,不必看行为的结果,只要看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则,动机是否善良,是否出于义务心等等。在西方,神诫论是一种典型的义务论。认为人只要信奉上帝或神,服从上帝或神颁布的一系列道德命令,其行为就是正义的。康德的义务论伦理学是一种典型的规则义务论。他反对功利主义的义务观,认为人必须为尽义务而尽义务,而不能考虑任何利益、快乐、成功等外在因素;只有出于善良意志即义务心,对道德规则即绝对命令无条件遵守的行为,才是真正道德的行为。黑格尔曾批判康德的义务论,认为“伦理学中的义务论,如果是指一种客观学说,就不应包括在道德主观性的空洞原则中,因为这个原则不规定任何东西”(《法哲学原理》)。他把义务与现存的关系以及人们的思想、目的、感觉和福利联系起来,并认为“一种内在的、彻底的义务论不外是由于自由的理念而是必然的、因此是现实的那些关系在它们全部范围内即在国家中的发展”(同上)。在西方现代伦理学中,义务论又被分为行为义务论和规则义务论。直觉主义学派的英国普里查德、罗斯被认为是现代西方伦理学义务论的主要代表。在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具有显明的义务论倾向。强调人的行为必须绝对遵从封建礼教伦常的道德规定。孔子把“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作为伦理思想的总纲,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孟子不但把义和利绝对对立(在价值观上),而且反对言利,“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以后董仲舒进一步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到宋明,发展为销利归义,主张“不论利害,惟看义当为与不当为”(《二程遗书》卷十七)。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与利益关系的观点,任何道德义务规定,目的都在于调节一定利益关系,实现一定的利益。义务论把义务与利益割裂甚至对立起来,必然流为空洞的、虚伪的道德说教。从广义说,则泛指研究义务、责任的伦理学理论和学说。如J.边沁撰写的《义务论》,即论述他的整个道德伦理学说体系。 字数:1021 知识来源:朱贻庭主编.伦理学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第12页. 源于希腊语deon(应该有的)和logos(学说),即关于应当的学说。亦译“道义学”、“本务论”、“道义论”或“非结果论”。在西方现代伦理学中,指人的行为必须遵照某种道德原则或按照某种正当性去行动的道德理论。与“目的论”、“功利主义”相对。强调道德义务和责任的神圣性以及履行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以及人们的道德动机和义务心在道德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判断人们行为的道德与否,不必看行为的结果,只要看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则,动机是否善良,是否出于义务心等等。在西方,神诫论是一种典型的义务论。认为人只要信奉上帝或神,服从上帝或神颁布的一系列道德命令,其行为就是正义的。康德的义务论伦理学是一种典型的规则义务论。他反对功利主义的义务观,认为人必须为尽义务而尽义务,而不能考虑任何利益、快乐、成功等外在因素;只有出于善良意志即义务心,对道德规则即绝对命令无条件遵守的行为,才是真正道德的行为。黑格尔曾批判康德的义务论,认为“伦理

牛津词典附录中的3000个释义词汇

1.abbreviate 2.accuse 3.adjective 4.administrative 5.adverb 6.aggressive 7.alphabet 8.amuse 9.ankle 10.a nniversary 11.a ppropriate 12.a pproval 13.a rch 14.a rtificial 15.a utomatically 1.bacteria 2.beam 3.bean 4.bend 5.bent 6.betray 7.bite

8.blow 9.bluish 10.b order 11.b owels 12.b reathe 13.b reed 14.b ullet 15.b unch 16.b urnt 17.b ury 18.b ush 1.cable 2.canal 3.capable of 4.capture 5.card board 6.carpet 7.carriage 8.cassette 9.ceiling 10.c ell 11.c ent

12.c elebrate 13.c harity 14.c heek 15.c heque 16.c hew 17.c himney 18.c hin 19.c hop 20.c ircular 21.c lause 22.c lay 23.c lothing 24.c oast 25.c oin 26.c oloured 27.c olumn 28.c ommittee 29.c omplaint 30.c omplicated 31.c onscious 32.c onsonant 33.c ontainer

《学生规范字典》释义研究

《学生规范字典》释义研究 摘要:《学生规范字典》(第3版)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书,是国家教育部推荐的配套工具书,具有突出规范性、突出针对性、实用性、权威性等特点。以《学生规范字典》的释义为研究对象,通过《学生规范字典》释义方式的研究及《学生规范字典》和《新华字典》(第11版)的释义比较研究,简要分析《学生规范字典》释义的优点与特色。 关键词:《学生规范字典》《新华字典》释义比较 一、引言 作为一部字典、一本工具书,《学生规范字典》旨在更好地为中小学语文学习与教学服务,这使得它具有鲜明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新。《学生规范字典》从出版至今仅十二年,是继《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后,最“年轻”的字典。因此,《学生规范字典》在总结和发展各种版本字词典的基础上,又具有独到的特色。《学生规范字典》采用三角号码检字法作为检索和排列的手段,克服了拼音检索因不识字或读音不准导致查不到字的固有弱点,并且查检快速、方便。 第二,精。《学生规范字典》收释现代汉语通用字6502

个,加上姓氏、人名、地名、科技术语以及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中具有较高使用频率的字1607个,共收释字头8109个。字词的释义精练准确、条理清晰。例如: 荞【荞麦】名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绿中带红,开白色或淡红色小花。籽实也叫荞麦,磨粉后可以吃。 字典对“荞”的外观特征、果实及功用进行了简单描述,通俗易懂,简练精确,并且较为全面。 第三,强。规范性强,《学生规范字典》全面、严格地贯彻了国家有关汉字的字音、字形、笔画等方面的各项规定,并对汉字易混、易错的方面做了特别的注释。针对性强,《学生规范字典》为适应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要求,每个字头后除注音外,还标注笔画数、所属部首、结构分析、部分不易掌握的字和部件展示笔顺,收入的字头有中小学语文教材使用频率较高的文言文。实用性强,对容易读错、写错、用错、混淆的字用提示的方式进行加注,对字头的不同义项进行词性标注。 二、《学生规范字典》释义方式研究 释义是辞书的灵魂。词典释义的简洁性原则要求“好的释义不单在于如何详尽地解释语词的意义,而是在于能用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提供最准确、最详尽的语义信息”。《学生规范字典》的释义方式主要有对释式和说明定义式两大类。

从单语语文词典释义的灵活性看英汉双语词典的释义

从单语语文词典释义的灵活性看英汉双语词典的释义 李红梅 一、单语语文词典释义的灵活性及原因 释义(单语),简言之,就是词典编纂者对每个词目在广泛语言环境的运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含义,经过综合、分析、概括(包括多义词的分项)后用最简洁的文字把它准确地解释出来。根据词典性质、对象、规模的差异,编者会选择不同的释义风格。粗略翻阅一下《韦氏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 Webster 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兰登书屋词典》(Random House Dictionary)和《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我们可以看出:由于《韦氏三版》是大型综合性词典,针对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学者;《兰登》是普通语文词典,针对的是一般使用者;而《朗文》是为英语学习者而编的学生词典,它们的释义风格相差很大。且不说不同读者对象的词典,单就两部同是学习词典的《牛津现代英语高级学生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和《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以下释义方面的不同(以使用较多的牛津1989年版和朗文1987年版为例): 1.两部学生词典释义词难易不同 2.释义详尽程度和区别性特征细节不同 3.义项的确立、分合与排列不同 4.语用标识不同 单语语文词典释义的主观伸缩性或灵活性是有原因的。 1.“语言的本质功能在于它是一种交际工具,创制和使用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而且是全社会的交际需要。”(张联荣,1997)因此作为语文词典的释义反映的不一定是一种内涵的认识,而是满足交际需要的语文义,即人对某种事物的一种认识和评价,而不同编者对这种语文义的认识即对特定事物和概念的认识和评价是存在差异性的。这就造成了词典释义的处理带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主观性。 2.定义要包括所需要的尽可能多的区别性特征以和其他同类的概念相区分。这是术语学的基本原则。但是这一原则不同程度地适用于普通语文词典。“普通语文词典只需根据词典编纂的目的罗列足够的区别性特征达到精确表达符号的内容即可。”(Svensen,1993)“足够的区别性特征”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这给词典编纂者很大的活动空间。因此传统的“属+种差”释义方法中“种差”即“区别性特征”的取舍也是带有一定灵活性的。 3.模糊语言学认为:一些词的外延部分不明确,一些词义之间或几个义项之间没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亦此亦彼。比如“爱”的词义是很模糊的,很多表示深挚的感情都可以用它来表示。词典给这样一些模糊词释义时常带有编者的主观情感和主观认识的差异性。 4.编者要根据读者对象不同而选择释义风格,如学者需要词典编者给出尽量多的信息;学习者需要简单明了的释义。因此词典对某个义项的语义内涵揭示到什么程度和它所涵盖的词汇量及信息范围必须视读者的需要而定。 5.英语还有国别之分,英国与美国在词典编纂方面有观点和手法上的区别。 二、单语语文词典释义灵活性在双语词典中的体现 编纂一部双语词典要有丰富的资料。资料的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编纂宗旨和类型确定之后自建第一手语料库;另一种是选择几部具有权威性的单语词典作为参考依据,以其中一部作为蓝本,然后据此加以增删。由于并非所有的编纂者都具备大规模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条件,多数双语词典是以一部或多部单语词典为蓝本,根据双语词典的特点及双语词典使用者的需求编纂而成。于是单语词典释义的灵活性在双语词典中也得到了体现。 如heinous 一词,不同的英汉双语词典分别解释为。

轻动词理论与词典释义

轻动词理论与词典释义 解正明 摘要在汉语词库里,轻动词是一种特殊词类,可以分为有音和无音两种。“打、弄、搞”等词语的特定用法在《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里是作为有音轻动词处理的。“养病”、“养伤”、“游街”等词语是无音轻动词移位造成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它们的释义也考虑到这种复杂的情况。 关键词有音轻动词无音轻动词现代汉语词典轻动词移位释义 一 轻动词(light verb)指的是在语言结构中语义作用轻微而语法功能很强的一类动词,最初是人们研究日语动词时提出来的。后来,人们发现这类动词是人类语言所共有的,例如,英语里有轻动词“be(是)”、“become(成为”)、“cause(使)”、“do(做)”等等,汉语里有轻动词“打”、“弄”、“搞”等等。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轻动词理论发展十分迅猛,黄正德(1997)是其代表之一。黄正德引入词项分解法来扩展轻动词理论。词项分解法起源于生成语义学派。生成语义学派主张在词库部分加上词项分解标记,以增强生成语法的解释力。例如: dead: not alive die: become not alive kill:cause become not alive 这样的词项分解使黄正德受到很大启示。他认为:动词在语义上投射一个事件结构,DO、BECOME、CAUSE等语义算子不仅给动词分类,同时也是给事件分类。这些语义算子可以处理为轻动词。同时,黄正德扩大了轻动词的适用范围。各类动词的句法语义结构中都存在轻动词。不同的轻动词和不同的动词类别相对应:所有行为动词都是轻动词DO的补足语;起始态谓词内嵌于BECOME或OCCUR之内;状态动词则内嵌于BE或HOLD之内;使役结构内嵌于CAUSE之下。 一般地,轻动词可以分为有音和无音两种。“打”、“弄”、“搞”等是有语音形式的轻动词。“烦死了”里含有的“使”、“养病”和“养伤”里含有的“因为”等是无语音形式的轻动词,又叫做空动词。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因为”占据了轻动词的位置,因此被视为已经轻动词化的介词,或者径直地被称为轻动词,而与介词的其他用法有别。 对不同语言轻动词进行比较为我们分析汉语轻动词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研究表明,英语的轻动词结构需要经历一个词汇化过程,然后才以独立的词项形式进入句法;汉语轻动词结构则不经词汇化而直接进入句法;日语则介乎其间(Tzong-Hong Lin,2001)。冯胜利(2005)提出:轻动词句法在汉语里不仅能够造句,而且可以造词。据此,笔者认为:在汉语词库里,轻动词是一种现成的特殊词类;词典释义不能不考虑轻动词的特殊性质。 轻动词是一个复杂的词类,对轻动词的释义是词典释义工作的一个难点。徐杰(2001)认为:传统“词库”(比方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内容相当简单。

单语外向型学习词典之“完整句释义法”

单语外向型学习词典之“完整句释义法”-汉语言文学 单语外向型学习词典之“完整句释义法” 摘要:《当代汉语学习词典》作为国内单语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在实现释义方法多样性的同时,首次采用了“完整句释义法”,从而在释义语言上避免了以难释易,在释义方法上避免了同义词循环释义、近义语素和词循环释义的缺点,并有意识地呈现了词语的用法(搭配),充分体现了单语外向型学习词典的“学习性”。 关键词:学习词典释义语言方法 一、“完整句释义法”的内涵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作为国内单语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在实现释义方法多样性的同时,本着把词汇和语法糅合在一块的创新理念,首次在汉语学习词典中采用了‘完整句释义法,即在例句中、语境中提供被释词的用法,为学习者提供所需要的语言信息。这种方法的“微观设计包含三个组件: 【解】 ——引导句,即内含被释词的基本句。 (1)他解下领带,觉得不那么热了。 ——解说句,即尽量用词典正文内含的词语显化引导句的意义;解说句本身也是一个基本句。 (2)他把脖子上的领带打开,觉得凉快了一点儿了 ——例证句,即示例,其功能在于显化被释词入句时常见的语境条件;例证句本身同样是基本句。 (3)他一进门就解开口子,把外衣脱了下来。

(4)这绳子捆得真结实,解都解不开。 (5)鞋带我解不下来了,请帮忙解解吧。” 概括来说,“完整句释义法”最直观的形式上的特点是“以句释词”,然后“以句释句”,从而完成对被释词的释义,并最终通过“操练式”的方法反复提供例证句,以显化被释义词的语境条件即用法。这一释义方法使得原本“静态”的词典释义过程呈现出“动态”的课堂教授过程,使得释义更加形象、充分和实用。 二、“完整句释义法”对传统释义法的突破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是单语外向型学习词典,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外向性”和“学习性”,这两点明确了这部词典作为工具的功用是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具体来说是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借用词典排除新的不认识的词语带来的学习和交际上的困扰。这和以汉语为母语的使用者所使用的词典在功能上具有显著的差别。功能的差别在释义方法上也应该呈现出“量体裁衣”的差别,而就目前的大多数学习词典的释义来看,都未能突破传统的释义方法。《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时地提出了适合留学生学习语言使用的“完整句释义法”,使得释义更加具有针对性,尤其是内含其中的词语用法的呈现,是传统释义法难以做到的。下面具体分析“完整句释义法”的优点。 (一)避免“以难释易” 留学生习得语言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往往会先学生活中简单、常用的词语,然后以此为基础,去理解和学习更多较难的词。因此,在释义用词方面,使用简单、常用的词语来释义,是编写外向型单语词典的重要原则之一。很多学习型词典都因囿于传统释义法而较普遍出现以难释易的现象。而“完整句释义法”则较

才能的汉语词典释义【汉语文化词典释义的几个问题】

摘要世界汉语教学需要一部汉语文化词典。文化词语就是义位中包含民族文化语义成分的词语,包括不对应词、背景词、文化伴随意义词。不同语言中基义相对应的词语,其民族文化语义的差异主要是通过对比发现的。汉语文化词的释义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论原则;客观性和思想性兼顾的原则。对汉语文化词释义需要设立抽象意义参数,包括语义类别、释义、用法标注、搭配、例证、同义词、词源与理据信息、参见系统。文章具体讨论了汉语中文化伴随意义词语、不对应词和背景词的释义模式。 关键词对外汉语学习词典汉语文化词典文化词释义 根据语言的文化载蓄功能,语言教学中确立了联系文化学习语言的命题。世界汉语教学需要一部收录和解释文化词语的汉语文化词典,或者在汉语学习词典中收录和解释文化词语。汉语文化词典要解释文化词语,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释义对象、释义的理论原则和释义方法。 一、释义对象 文化词语就是义位中包含民族文化语义成分的词语,包括不对应词、背景词、文化伴随意义词(章黎平,解海江200835-44)。归纳来说,有两类1)基本意义就是文化义,“概念意义与文化意义相统一”(壬人199995-98,148),即词的概念意义就是词的文化意义,如“太极拳”、“饺子”、“春节”、“孔子”等;2)文化伴随意义是受民族文化制约的附属意义,主要包含潜在的受民族文化制约的感

情色彩和评价色彩(吴国华198949-52)。文化伴随意义也叫内涵意义(利奇198717)、联想意义、国俗语义(王德春19918-16),但二者不完全对等;也有人把带有这种意义的词语称为征喻词语(高燕200880),如红豆、竹子、鸳鸯、莲花和基本颜色词等。 义位由基义和陪义组成,基义由义值和义域组成(张志毅,张庆云200517)。文化义主要表现在义值和陪义上,有时也会表现在义域中。文化意义表现在义值上,就是不对应词、背景词。根据编码度理论,不对应词包括完全不对应词、部分对应词(解海江2004;章黎平,解海江200835-44)。完全不对应词,如“中国结”、“孔子”、“龙”等;部分对应词,如汉语中的“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父”在英语、俄语中都用一个词表示,英语用uncle,俄语用дядя。文化义表现在陪义上,就是文化伴随意义,如“狗”的贬义色彩。 二、文化词语释义研究的对比语言学方法 汉语文化词语的研究和释义,应该建立在对比语言学基础上。不同语言中基义相对应的词语,其民族文化语义的差异主要是通过对比发现的,如英语full moon与汉语“圆月”、“盈月”的基本意义对应,但两者的文化意义不同。英语故事里的人物,月圆时常变成“狼人”,因此有些西方人认为盈月能够使人做出危险、古怪的事情来。而汉民族文化中,盈月往往和团圆联系在一起。再如英语sheep 一般被认为是蠢笨的动物,那些自己不动脑子想一想就凭某个人的话去干事的一群人有时就被称作绵羊(Summers 1992)。而汉语中“羊”象征吉祥和温顺,“绵

牛津词典缩略词解释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四版六版在动词句型模式上之比较 --By李萍《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OALD)从诞生之日起就是英国牛津词典世家中的奇葩。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英语词典编篡史中首开学习词典之先河,被称为“四大伟典”之一。它是A. S. Hornby总结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针对外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吸收现代语言研究的系列成果编纂而成的一部教学词典。编者在词典编纂方法上的大胆革新和尝试受到词典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英语学习者欢迎,号称是“全世界拥有最多读者的英文词典”,可以说在英语学习词典领域内称雄达30年之久。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尤其是学生的欢迎,为举世公认的优质工具书。2004年1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由SallyWehmeier女士主编,共收词80000余条,较第四版增加20000余条。该词典例证达90000条,例证典型精当,易学易用。 在动词句型模式上,第六版词典采用了全新的动词模式代码,使标注更加简明清晰,方便实用。新版OALD不但减少了动词句型分类,而且所有标注全部使用直观的单词缩写。例如及物动词标“Vn”,意思是“动词+名词”的句型,“Vnn”自然就是“动词+名词+名词”的句型,“Vnp r”就是“动词+名词+介词短语”的句型,“V - that”是“动词+ that 从句”的句型,“Vadj”是“系动词+形容词”的句型。以“hear”为例,作主动语态时,不定式宾语补足语不带“to”,但转换成被动语态时,动词不定式必须加上“to”。看“hear”动词句型标注如下: 1) [Vn, inf ( no to) ] Did you hear him go out?

词典释意

[摘要]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的释义为例,说明词典释义在语言上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一、词典释义应避免以难释易;二、词典释义应避免“辗转递训”和“重叠释义”; 三、词典释义应避免语言拖沓,甚至前后矛盾;四、词典释义应避免描述语言支离破碎。论文关键词:释义,简洁,明白 一、词典释义应避免以难释易 释义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被释义的语词所表达的意义。如果我们以难释易,岂不是南辕北辙,让人更不明白被释义的语词的意义了。例如: ⑴睡觉:进入睡眠状态。 ⑵水银:汞的通称。 ⑶人鱼:儒艮的俗称。 在这些释义中释义项中的“睡眠”、“汞”、“儒艮”就比被释义的语词“睡觉”、“水银”、“人鱼”更少见、更难懂。目前这种情况在汉语词典中随处可见,这主要是与词典编纂工作中存在着释义随机用词的情况相关。而在国际词典学界,采用定量的语词进行释义已成为主流,例如《朗曼词典》用2000个常用词解释56,000个词项,韦斯特《英语教学词典》第4版用1490个常用词解释24,000个词项,法国古根海姆所确定的释义用词为1429个。苏俄学者仅用1000个释义词,便解释了100,000个词语。“尽管语义分析、词典释义、信息处理等领域迫切需要元语言研究成果,但迄今为止,现代汉语元语言系统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1]因此要想使释义语言做到以易释难,还必须依赖语言工作者,建立起释义元语言系统,以及概念层次网络系统。 二、词典释义应避免“辗转递训”和“重叠释义”。 如果我们用语词A去释义语词B,又用语词B去释义语词C,再用语词C去释义语词A,那么,我们就会产生了“辗转递训”的问题,也就是来回兜圈子。“辗转递训”不仅使释义本身不能简洁、明白,还会耗去读者不必要的翻检时间,例如: ⑷人间:人类社会;世间。 ⑸世间:社会上;人间。 ⑹人世:人间;世间。 ⑺人世间:人世。 ⑻白话bái·hua:闲谈;聊天。 ⑼聊天儿:谈天。 ⑽谈天:闲谈。 ⑾闲谈:没有一定中心地谈无关紧要的事。 ⑿人望:声望;威望。 ⒀威望:声誉和名望。 ⒁声誉:声望名誉。 ⒂名望:好的名声;声望。 ⒃声望:为众人所仰望的名声。 “重叠释义”在词典中出现得更多,很容易就可找到。在同一义项中,如果存在多个义点,且这些义点之间是同一关系或种属关系,那么该释义就会存在“重叠释义”的问题。这不仅会使释义不简洁,还会占用词典宝贵的篇幅。例如:

《现代汉语词典》专名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专名释义初探 [摘要]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为基础,通过对其中未产生普遍意义的专名词语的释义进行分析,试图阐述对不同种类的专名进行释义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专名全民词汇单位释义 专名指的是个人、地方或单位等专有的名词。对专名意义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弗雷格的描述理论和克里普克的因果理论。但这两种对立的理论都未能圆满解决专名的意义问题,这就给词典编纂时专名的释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集专名词语五百余条,本文仅以未产生普遍意义的专名作为分析对象,以是否广为各地的人们所熟悉和运用为标准,将其分为非全民词汇单位和全民词汇单位两大类来进行论述。 一、非全民词汇单位 非全民词汇单位,指的是那些属于言语的,未能进入民族共同语范畴的词语。专名词语数量庞大,仅人名、地名就不可计数,要它们全部进入民族共同语显然是不可能的。而那些不为整个民族所知,只是在个别地区、单位、团体中被熟知和运用的,使用范围狭窄的专名词语,只发挥标记某种事物或现象的“标签”作用,就属于非全民词汇单位,比如绝大部分人名和地名。 作为语文性工具书,《现汉》一般不收录这类专名。但有些汉字仅

用于人名、地名,因而被收录进词典。它们的民族、文化信息释义时一般不体现,只标明其共性义素(地名)和个性义素【地理位置】即可。如: 【邯郸】地名,在河北。(p534) 如书写形式发生了变化、已不存在或一字多用,则在释义时适当体现: 【瑷珲】地名,在黑龙江。今作爱辉。(p6) 【邺】古地名,在今河北临漳。(p1591) 【祁】①指安徽祁门。②指湖南祁阳。(p1069) 二、全民词汇单位 全民词汇单位指属于语言的,已进入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的词汇。专名词语的来源广阔,有些虽已进入全民词汇,但却并没有在人们的运用中产生新的民族文化内涵,如以下三类: (一)国名、朝代名、年号名等 这些小类的专名都是历史的产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稳固性,虽然被人们所广泛熟知和频繁使用,依然只标记着某个国家、某个朝代或某个帝王的年号等的名称,没有产生专名义以外的普通意义。对国名进行释义时,首先要点明其共性义素【国名】【时代】,然后是个性义素【地理位置】。如有其他信息,如迁移、版图变化、历史功绩等等,也作为个性义素做相关补充。如: 【蔡】周朝国名,在今河南上蔡西南,后来迁到新蔡一带。(p127)

儿童语言学习词典的释义要求

儿童语言学习词典的释义要求 商务印书馆毛永波 语文词典解释字词,具有共同的一种作用,就是教学的功能。为了有效地发挥教学功能,在解释字词时就应按照不同的读者对象,采取相应的释义方式和释义语言。儿童语言学习词典是实施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方面,国内外心理语言学研究者越来越深入地认识到,语言教育应该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应该重视儿童的语言基础和生活经验。编纂儿童语言学习词典借鉴吸收儿童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成果,用易于为儿童理解接受的方式来释义,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国内通行的儿童词典主要有《新华字典》、《新编小学生字典》、《儿童辞海》等,其中《新华字典》自五十年代编纂出版以来,历经数次修订,发行量达三亿多册,是中国儿童学习语言文字最重要的启蒙工具书,深刻影响了几代人,其中的得失尤其值得认真总结。下面我们通过分析几部词典,总结目前国内儿童学习词典编纂的成就和尚须努力的几个方面,试图归纳出儿童语言学习词典释义的几项原则。 一、释义的准确度与模糊度 释义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儿童学习词典释义的准确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编纂者准确表述释义内容;另一方面,学习者准确接受理解释义内容。这就要求词典的词义解释要依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运用适合儿童的语言发展的方式表述出来。举一个释义的例子来说明: 盐①食盐,有叫“咸盐”。化学成分是氯化纳,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②盐类,化学上指酸类中的氢根被金属元素置换而成的化合物。(《新华字典》)盐食盐,有咸味的调味品,主要化学成分是氯化纳。有海盐、井盐、池盐、岩盐等。(《新编小学生字典》) 盐①食盐:盐巴|盐田|精盐|椒盐。②无机化合物。常温时为晶体,熔点较高,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如氯化纳、硝酸钠、硫酸铜等。(《儿童辞海》) 我们知道,词语的意义有日常语文义、专科术语义、文化内涵义,词典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词语的意义。上述几部辞书对于“盐”的解释虽然简略,却涉及到语文义和术语义的关系问题,它们都把语文义的解释排在首要位置,“盐”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食盐”,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而对于术语义,虽然解释简洁准确,但对于读者,要想理解掌握,必须首先确定它是否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范围之内,其中的化学术语对于儿童而言,不免过于艰深。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日常语文义是儿童语言习得的主要对象,专科术语义是知识学习的结果,文化内涵义更是长期语言浸润的成果。研究者还认为,儿童对词义的掌握局限在日常语文义,难以把握专科术语义,因此,儿童如果掌握了日常语文义,就应视为已经掌握了词语意义。 研究者观察到儿童在这一时期解释词义的特征,儿童解词在开始阶段采取个体列举法和外形描述法,其后采取功能叙述法,进一步采取简单归纳法。 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反过来看儿童词典的解释,我们就会觉得有一些不满足,“盐”的词义可以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食盐”,也可以是一种化学品,此外也可以是活用的隐喻意义。上面提到的几部词典对“盐”的解释都不能完全适合儿童的阅读需求,比如说,食盐在日常生活中究竟有多少种,食盐从哪里来的,食盐的颜色怎么样,食盐的味道又如何,食盐的用途是什么。而这些正是儿童解释词、儿童理解词的语言发展阶段所要求的。我们试着按照这种要求,把“盐”解释成下面的样子:

单语外向型学习词典之“完整句释义法”

单语外向型学习词典之“完整句释义法” 摘要:《当代汉语学习词典》作为国内单语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在实现释义方法多样性的同时,首次采用了“完整句释义法”,从而在释义语言上避免了以难释易,在释义方法上避免了同义词循环释义、近义语素和词循环释义的缺点,并有意识地呈现了词语的用法(搭配),充分体现了单语外向型学习词典的“学习性”。 关键词:学习词典释义语言方法 一、“完整句释义法”的内涵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作为国内单语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在实现释义方法多样性的同时,本着把词汇和语法糅合在一块的创新理念,首次在汉语学习词典中采用了‘完整句释义法,即在例句中、语境中提供被释词的用法,为学习者提供所需要的语言信息。这种方法的“微观设计包含三个组件: 【解】 ――引导句,即内含被释词的基本句。 (1)他解下领带,觉得不那么热了。 ――解说句,即尽量用词典正文内含的词语显化引导句的意义;解说句本身也是一个基本句。

(2)他把脖子上的领带打开,觉得凉快了一点儿了 ――例证句,即示例,其功能在于显化被释词入句时常见的语境条件;例证句本身同样是基本句。 (3)他一进门就解开口子,把外衣脱了下来。 (4)这绳子捆得真结实,解都解不开。 (5)鞋带我解不下来了,请帮忙解解吧。” 概括来说,“完整句释义法”最直观的形式上的特点是“以句释词”,然后“以句释句”,从而完成对被释词的释义,并最终通过“操练式”的方法反复提供例证句,以显化被释义词的语境条件即用法。这一释义方法使得原本“静态”的词典释义过程呈现出“动态”的课堂教授过程,使得释义更加形象、充分和实用。 二、“完整句释义法”对传统释义法的突破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是单语外向型学习词典,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外向性”和“学习性”,这两点明确了这部词典作为工具的功用是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具体来说是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借用词典排除新的不认识的词语带来的学习和交际上的困扰。这和以汉语为母语的使用者所使用的词典在功能上具有显著的差别。功能的差别在释义方法上也应该呈现出“量体裁衣”的差别,而就目前的大多数学习词典的释义来看,都未能突破传统的释义方法。《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时地提出了适合留学生

现代汉语词典E-F成语及解释大全

阿弥陀佛:佛教指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也译作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念的佛号,表示祈祷或感谢神灵等意思。 峨冠博带:高高的帽子和宽大的衣带,指古时士大夫的装束 鹅行鸭步:像鹅和鸭子那样走路,形容行动迟缓,也叫鸭步鹅行 额手相庆:双手合掌,聚到额头,表示庆幸 恶贯满盈:作恶极多,已到末日 饿虎扑食:形容动作迅速而猛烈 饿虎扑羊:饿虎扑食 鳄鱼眼泪,鳄鱼吞噬人畜时,一边吃一边掉眼泪,比喻坏人的假慈悲 恩断义绝:感情破裂,情义断绝,多指夫妻离异 恩将仇报:用仇恨报答恩惠 恩同再造:形容恩惠极大,如同重新给予生命 尔虞我诈(尔诈我虞):彼此猜疑,互相欺骗 耳鬓厮磨:两人的耳朵和鬓发互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多指青梅竹马 耳聪目明:耳朵听得清楚,眼睛看的分明,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觉很新鲜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软心活: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的说出来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形容恳切的教导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发愤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 发号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贬义) 发聋振聩:振聋发聩 发扬绰厉:意气昂扬,精神奋发 发扬蹈厉:发扬绰厉 发扬光大:发展提倡,使日益盛大 发踪指示(发纵指示):放出猎狗指示方向。要他追捕野兽。泛指指挥调度 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称道 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指处罚过轻或过重 法不责众:原指立法不是为了责罚大多数人,。现指众多人违法违规不会受到责罚 翻天覆地:1: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2:形容闹得很凶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查 翻箱倒箧:同上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烦琐哲学:指罗列表面现象,拼凑枯燥的条纹,使人不得要领的作文和文风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繁琐多余的事项, 繁文褥礼:同上 繁征博引:形容论证时大量引用材料 反唇相讥:受到指责不服气而反过来讥讽对方 反戈一击L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 反躬自问:反过来问问自己,

小学查字字典的方法法

音序查字法: 是按照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来查字的方法。多是在知道字的读音,不知道字形与释义的情况下用此种方法。 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1. 读准字音,根据该字音节确定应查什么字母。 2. 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一字母,在这一字母相应部分找到该字的音节,看清这个音节旁标明的页码。 正确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汉语字典或词典的条目,是按一定顺序有系统地排列起来的,要查找一个汉字或词或词条,就得熟悉字典、词典条目的排列顺序。音序查字法是根据汉字的读音,按汉语拼音方案所用的26个字母的顺序,来查检汉字的方法。汉语拼音字母有26个,其中v只用来拼写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外来语;i、u、ü三个单元音作音节第一个字母时,《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分别用y和w代替,或把y、w加在音节的前边。因此,实际充当音节第一个字母的只有23个,按音序编排的字典就是根据这23个字母的顺序排列汉字的。音序查字法的查字步骤如下。(1)确定所查字读音的第一个字母,并在字典或词典《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个字母。例:开,读音k1i,第一个字母k。(2)第一个字母相同,则按第二个字母的音序排列,第一二两个字母都相同,则按第三个字母的音序排列……如此,找到要查找的那个音节在正文中的页码,再根据标明的页码,在正文中查到所要查的那个字。(3)如果同一音节的字太多,字典一

般依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顺序排列。如kai音节有三个声调,kai、kai、kai,查找“开”字,就得在阴平音节k1i所对应的正文页码中查找。(4)如果知道要查的字的准确读音,并且又熟悉字母表,那就可以按字母顺序和四声顺序直接在正文中翻检所要查的字。现代一些字典、词典采用的查字法,还没有哪一种查字法被公认为是最行之有效的,总有一些不足之处。音序查字法也有其局限性。一是许多同学查字典之前,并不知道所要查的字的读音;二是不少同学对普通话和字母表不够熟悉。因而就无法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了。现代常用字典、词典,除了音序查字法外,还附有部首查字法,四角号码查字法和笔画查字法,遇到上述情况的同学,可用这三种查字法弥补其不足。 部首查字法 利用汉字的部首来查字,多用于知道字形、不知道读音和释义时应用。 步骤: 1.找出所查字的偏旁部首,数清部首笔画。 2.在“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看清部首旁边标明的页码。 3.按这个页码找到“检字表”中相应的那一项,并从这一页中找出要查的部首。 4.数清所查字的笔画,(除去部首的笔画数),按这一部中笔画排列顺序找到所要查的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