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潮汐的简便计算法

潮汐的简便计算法

潮汐的简便计算法
潮汐的简便计算法

潮汐的简便计算法

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发现海水有规律的涨落,而涨落的时间和高度又有着周期性的变化,由此人们把这种海水涨落的现象叫潮汐。而随着海水的涨落、水位的升降,出现了海水的水平流动,这种海水流动的现象叫潮流。海水有周期性涨落规律,如在每日里出现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通过长期实践、观察、发现每日的高潮大多出现在月亮的上、下中天(即过当地子午线时1前后。低潮时间则在月出月落前后,并且每日的高(低)潮时间逐日后程约48分钟,即每天晚48分钟(0.8小时)。每月的两次大潮是农历初一、十五附近几天,两次小潮是在农历的初七、八和甘二、廿三附近几天。人们还发现潮汐现象同月亮、太阳、地球的相对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地球在一定轨道上绕太阳运转,月亮又在一定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离心力,这种力就是产生潮汐现象的基本因素。但实际潮汐涨落的主要成因却是月球对地球(表层)的吸引力,其次是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太阳的作用较小,约为月球的2/5,因月球离地球较近,故此月球的作用较大。

据科学推测是:月球绕地球转,每一个月(29.5天多一点)转一圈,当月、日、地三者成一直线时,潮涨落的最大,这时是新月和望月(初一、十五)的时候,当日、月、地三者成直角三角形时潮涨落的最小,这是月上弦(初七、八)和下弦(廿二、廿三)的时候。但在实际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并不正好是上述时间,因为地球形状很复杂,所以各地发生最大潮和最小潮的时间要比理论上拖后几

天。如:山东半岛沿海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潮的涨落最大,而初十和廿五前后潮的涨落又最小。由于地球本身的自转,使地球上某点与月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每天(太阳约24时48分)为一周期。每24时48分,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由高潮到低潮约经过6时12分,由第一个高潮到第二个高潮约经过12时24分。

潮汐的时间,在理论上应该与月球的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刻相符合,但实际上常常推迟。发生高潮和月球上中天相差的时间叫高潮间隙。但各地的高潮间隙又大不相同。如:威海是10时50分,烟台是10时25分,龙口是10时20分,足见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导致高潮间隙的差目。高潮时和低潮时的大概计算法:高潮时=(日差)08×(阴历日子)7-16(上半月-下半月-1,16)+高潮间隙,低潮时=高潮时-6时12分,如计算威海阴历初五的潮时如下:高潮时=0.8)×(5-1)+10:50′=3:12′+10:50′=14:02′(即为第二

个高潮)14:02′-12:24′=1:38′(即为第一个高潮)低潮时=14:02′-6:12′=7:50′(即为第一个低潮)以上这样的算法固然)准确,但很繁琐。

我们经过多年的海上实践,验证,摸索出一种很有规律的简易计算法。其方法是阴历日子(上半月-3,下半月-18)x0.8,即为当日的高潮潮时。如计算威海阴历初五的潮时如下:高潮时=(5-3)×0.8=1:36′(即第一个高潮)。低潮时=1:36′+6:12′=7:48′(则是

第一个低潮)。如计算威海阴历量五的潮时:高潮时=(25-18)×0.8=5:36′(则是第一个高潮)。低潮时=5:36′+6:12′=11:48′(则是

第一个低潮)潮流也叫潮汐流,这是水位升降起伏的潮信现象,是由于海水受到引潮力的作用发生了水平流动后所导致的结果。因此潮流和潮汐一样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但海水流动受到地形条件的影响,故常呈现两种状态,一种是往复性,一种是回转性。这里就不说回转流的成因,只介绍一下近海的往复流。往复流(即东流和西流—就是涨潮流和落潮流,它是在两个相反方向上作周期性变化的潮流叫往复流。经多年实践证明,山东半岛沿海它的变化大约在起流之前两个钟头左右是平流(无流),一般是在高潮前约两个钟头西流起,即涨潮流,高潮时流速最大,高潮后约两个钟头西流完,低潮前约两个钟头东流起,即落潮流,低潮时流速最大,低潮后约两个钟头东流完。从流完到流起,这其中大约有两个钟头的平流(无流)即转流时间。以上所述,在开阔的大海上不一定能适用,特别是航海人员一定不能按此法拟定航行计划,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沿海,尤其是山东半岛更为准确,对近海钓鱼爱好者很有实用价值。

每个月以农历为准,月大30天,月小29天,又分为上弦:即初一到十五;下弦十六至三十。各十五天。对应上弦和下弦每天潮汐涨落尽相同,例如初一与十六相同等等。

简易计算方法口诀:

头尾两天永不变,月小天数无关联;前五、中五和后二,对照退八求涨潮。前五减去一点四,中五相差二点五;后二只减一点二,廿九相差一小时;初五、初六计算后,两天各慢约半时。

也就是说:上弦的初一与下弦的十六为头,涨潮的时间都是5点

50分;上弦的十五与下弦的三十为尾,涨潮的时间都是5点10分永不变。汐涨的时间基本分别于当天下午5点50分以后与潮涨的时间皆相同。月小只有二十九天,对下一个月的初一潮涨的时间均无影响。廿九也是下弦的最后一天为尾潮,同上个月的三十最后一天尾潮5点10分,刚好相差一小时,为4点10分,对应月大的廿九也是4点10分,亦是永不变。

计算方法:在上下弦的十五天中,除头尾两天以及月小的下弦廿九为尾日外,剩下十二天中划为三个部分,前五:即初二至初六(十七至廿一);中五:初七至十一(廿一至廿六);后二:十二与十三(廿九与廿八)。前五基数1、4,中五基数2、5,后二基数1、2。

计算公式:某天乘以0.8减去基数加初一(十六)头潮5点50分就是当日涨潮时间。

例如初二,即[(2×0.8)-1.4]+5.50=[0.2]+5.50=6.02(因为1小时是60分,0.2为12分),这样大体与当天涨潮时间基本相符。按上述计算后初五与初六慢约半小时,应各减去30分。虽然这种计算方法与实际涨潮略有一点点偏差,但在自然界中潮水受大水潮、枯水、洪水及风力的影响,大海涨落潮的时间也会受到影响。

潮汐是以大海为准,到江河垂钓,因江河所处的地段不同,下游与上游由于地势高低时差也随之变化,从下游到上游时差二、三小时也不足为奇,务必引起注意。到江河垂钓还有一句话:即“涨八、退八好时段”。一般在涨潮后四小时左右为平潮,平潮前一小时,平潮后二个小时为涨八、退八水流急,鱼觅食相对比较积极,对准这个时

段好钓鱼也是钓者长年积累的经验。深海钓鱼只要涨潮即可垂钓却不在此例。

潮汐规律

潮汐规律 潮汐即海水的涨落现象。白天海水的涨落称潮,夜间海水的涨落称汐。海钓不同于淡水钓,除了温度、气压、风向等影响外,与潮汐的关系十密切。 按海洋每天潮汐由小潮转向大潮,由大潮再转向小潮的反复循环规律,以农历为预测,一个月有二次由小潮到大潮循环期。沿海的渔民把每次的潮汐周期按每天列为从小半眼至十二眼(有时十三眼),由一眼水至七眼水是潮落潮涨每天递增过程,由八眼水至半眼水是潮落潮涨每天递减过程。每次潮汐周期末,即十二眼水当天,出现新的潮汐流(新潮水),而旧潮汐(老潮水)还有3-4天才完全退去,这样就形成了天的每天二次海潮汐的景象,小半眼水至二眼水就是每天二次潮水。小半眼水:潮涨潮落较小,今天起4天内,每天都有二次潮涨潮落过程,退潮低水位时,海水平面还在较高潮位中。半眼水:潮涨潮落较小,今天起3天内,每天都有二次潮涨潮落过程,退潮低水位时,海水平面还在较高潮位中。一眼水:潮涨潮落较小,今天起2天内,每天都有二次潮涨潮落过程,退潮低水位时,海水平面还在较高潮位中。二眼水:潮水开始每天增大。潮涨潮落较小,今天有二次潮涨潮落过程,退潮低水位海潮开始退得较低。三眼水:潮水每天都在增大。潮涨潮落开始大,今天只有一次潮涨潮落过程,高潮与低潮落差,一般有4-6米;

退潮低水位海潮开始退得较快较低。四眼水:潮水每天都在增大,潮涨潮落比前一天大。今天只有一次潮涨潮落过程,高潮与低潮落差,一般有5-6.5米;潮水高低潮相隔时间约11小时。退潮低水位海潮开始退得很快很低。五眼水:潮水每天都在增大,潮涨潮落比前一天大。今天只有一次潮涨潮落过程,高潮与低潮落差,一般有6-7米。潮水高低潮相隔时间约11小时。退潮低水位海潮退得很快很低。六眼水:潮水每天都在增大,潮涨潮落比前一天大。今天只有一次潮涨潮落过程,高潮与低潮落差,一般有7-8米。潮水高低潮相隔时间约11小时。退潮低水位海潮退得很快很低。七眼水:潮水今天达到最大,潮涨潮落比前一天大。今天只有一次潮涨潮落过程,高潮与低潮落差,一般有8-9米。潮水高低潮相隔时间约11小时。退潮低水位海潮退得很快很低。八眼水:潮水今天从最大潮开始缓慢减少,但不明显,潮涨潮落比前一天小一点点。今天只有一次潮涨潮落过程,高潮与低潮落差,一般有8-9米。潮水高低潮相隔时间约11小时。退潮低水位海潮退得很快很低。九眼水:潮水今天起从高潮位每天逐步递减中,当天潮水高潮水位比前一日减得明显,但还是在高潮位中,潮涨潮落比前一天小约o.5米。今天只有一次潮涨潮落过程,高潮与低潮落差,一般有7-8米。潮水高低潮相隔时间约11小时。退潮低水位海潮退得较快较低。十眼水:潮水今天

第十二章:潮汐与潮流分解

第十二章潮汐与潮流 1.根据潮汐静力学观点: A. 赤道上没有潮汐周日不等现象 B. 南、北回归线上没有潮汐周日不等现象 C. 两极没有潮汐周日不等现象 D. 纬度等于月球赤纬的地方没有潮汐周日不等现象 2.以下哪些因素会引起潮汐预报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大: A. 寒潮 B. 台风 C. AB都是 D. AB都不是 3.英版《潮汐表》中调和常数表的用途是: A. 结合主港潮汐预报表预报附港潮汐 B.利用简化调和常数法预报主附港潮汐 C. 以上都对 D. 以上都不对 4. 则对应该主港低潮时的附港潮时差为: A. -0017 B. 0017 C. -0039 D. 0039 ?kn3其意思为: 5.中国沿海某海区海图上的往复流图示为:?→ A. 该海区涨潮流大潮日最大流速为3kn B. 该海区落潮流大潮日最大流速为3kn C. 该海区涨潮流大潮日最大流速为6kn D. 该海区落潮流大潮日最大流速为6kn 6.中国某海区为往复流,大潮日最大流速为4kn,则农历初七该地的最大流速为: A. 3kn B. 4kn C. 2kn D. 3/2kn 7.地球表面上所受引潮力都指向球心的各点组成的水圈称之为______。 A. 真子午圈 B.照耀圈 C. 卯酉圈 D. 向心圈 8.月赤纬等于0时的潮汐特征为: A. 相邻的两个高潮潮高相等 B. 涨落潮时间相等 C. 相邻的两个低潮潮高相等 D. 以上三者都对 9.某港口潮汐现象为:每天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潮差和涨落潮时间均不相等,该港口为: A. 正规半日潮港 B.不正规半日潮港 C. 正规日潮港 D. 不正规日潮港 10.台风对潮汐的影响是: A.引起“增水” B. 引起“减水” C. 引起降雨 D. 产生狂浪

潮汐的变化规律

潮汐的变化规律 由于太阳与月亮对地球的引力作用,我国大部分沿海地区均有一昼夜各出现海水涨落两次的潮汐现象。每月的农历初一至初五(或农历十六至二十)为大潮汐(当地人称“大活汛”);农历初六至十二(或农历二十一至农历二十五)为小潮汐(当地人称“死汛”);而初九或二十四为最小潮(当地人称“死汛底”)。每天的潮汐时间均后延45分钟左右,如此周而复始 有个计算公式共,仅供大家参考。 满潮时间=(农历日—1或16)乘以0.8+10:32 干潮时间=满潮时间加或减6:12 潮汐表编辑 潮汐预报表的简称。它预报沿海某些地点在未来一定时期的每天 潮汐情况。在航运方面,有些水道和港湾须在高潮前后才能航行和进出港;在军事方面,有时为了选择有利的登陆地点和时间,就必须考虑和掌握潮汐的情况;在生产方面,沿海的渔业、水产养殖业、农业、盐业、资源开发、港口工程建设、测量、环境保护和潮汐发电等,都要掌握潮汐变化的规律。潮汐表就是为这些方面服务的。 中文名 潮汐预报表 外文名

Tidal prediction table 作用 预报沿海某些地点潮汐情况 服务行业 航运,军事,生产... 最早文献 《海涛志》 包括 主港逐日预报表,附港差比数等 目录 1简介 2文献来源 3港差比数 4潮汐信息 5简便算法 6潮汐时间 1简介编辑 cháo xī biǎo 潮汐表 tide tables 潮汐表又称潮汐长期预测表,即在正常天气情况下由天文因素影响所

产生的潮汐。 2文献来源编辑 英国开尔文 中国唐代窦叔蒙在《海涛志》一文中提出了根据月相推算高潮时刻的图表法,这是保存下来的介绍潮汐预报方法的最早的文献,大约比英国的《伦敦桥潮候表》早400年。19世纪60年代末,英国开尔文和G.H.达尔文等人提出了潮汐调和分析方法,后来还设计和制造了机械的潮汐推算机,使潮汐表的编算工作得到迅速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已广泛应用在潮汐推算工作中。 潮汐表一般包括主港逐日预报表(通常有高潮和低潮的时间和潮高,有的港还有每小时的潮高)、附港差比数、潮信和任意时刻的潮高计算等内容。 主港逐日预报表 潮汐现象可视为由许多不同周期的分潮叠加而成,故任意时刻的潮高可表示为 图片中A为平均海平面在潮高基准面上的高度,表示分潮的圆频率,为交点因子,d为格林威治开始时的天文相角,H和为分潮的调和常数──振幅和迟角。这样,应用已求出的该港的潮汐调和常数,就能

热力学公式汇总

物理化学主要公式及使用条件 第一章 气体的 pVT 关系 主要公式及使用条件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pV (m/M )RT nRT 或 pV m p (V /n ) RT 式中p , V , T 及n 单位分别为Pa, m 3, K 及mol 。 V m V /n 称为气体的摩尔体 积,其单位为m 3?mol -1。R=8.314510 J mol -1 K 1,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近似地适用于低压的真实气体。 2. 气体混合物 ( 1) 组成 摩尔分数 式中 n A 为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 量。 V m ,A 表示在一定T , p 下纯气体A 的摩 A 尔体积。 y A V mA 为在一定T , p 下混合之前各纯组分体积的总和。 A ( 2) 摩尔质量 述各式适用于任意的气体混合物 (3) y B n B /n p B / p V B /V 式中P B 为气体B ,在混合的T , V 条件下,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的压力,称为 B 的分压力。V B 为B 气体在混合气体的T , p 下,单独存在时所占的体积。 y B (或 x B ) = n B / n A A 体积分数 B y B V m,B / yAV m,A A y B M B m/n M B / n B B B B 式中 m m B 为混合气体的总质量, n B n B 为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上 M mix B

叮叮小文库3. 道尔顿定律 p B = y B p, p P B B 上式适用于任意气体。对于理想气体 P B n B RT/V 4. 阿马加分体积定律 V B ri B RT/V 此式只适用于理想气体。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主要公式及使用条件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示式 U Q W 或dU 8Q SW 9Q P amb dV SW' 规定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系统得功为正,对环境作功为负。式中P amb为环境的压力,W为非体积功。上式适用于封闭体系的一切过程。 2. 焓的定义式 H U pV 3. 焓变 (1)H U (PV) 式中(pV)为pV乘积的增量,只有在恒压下(pV) P(V2v1)在数值上等于体积功。 2 (2)H 1n C p,m dT 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单纯pVT变化的一切过程,或真实气体的恒压变温过程,

潮汐的简便计算法

潮汐的简便计算法 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发现海水有规律的涨落,而涨落的时间和高度又有着周期性的变化,由此人们把这种海水涨落的现象叫潮汐。而随着海水的涨落、水位的升降,出现了海水的水平流动,这种海水流动的现象叫潮流。海水有周期性涨落规律,如在每日里出现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通过长期实践、观察、发现每日的高潮大多出现在月亮的上、下中天(即过当地子午线时1前后。低潮时间则在月出月落前后,并且每日的高(低)潮时间逐日后程约48分钟,即每天晚48分钟(0.8小时)。每月的两次大潮是农历初一、十五附近几天,两次小潮是在农历的初七、八和甘二、廿三附近几天。人们还发现潮汐现象同月亮、太阳、地球的相对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地球在一定轨道上绕太阳运转,月亮又在一定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离心力,这种力就是产生潮汐现象的基本因素。但实际潮汐涨落的主要成因却是月球对地球(表层)的吸引力,其次是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太阳的作用较小,约为月球的2/5,因月球离地球较近,故此月球的作用较大。 据科学推测是:月球绕地球转,每一个月(29.5天多一点)转一圈,当月、日、地三者成一直线时,潮涨落的最大,这时是新月和望月(初一、十五)的时候,当日、月、地三者成直角三角形时潮涨落的最小,这是月上弦(初七、八)和下弦(廿二、廿三)的时候。但在实际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并不正好是上述时间,因为地球形状很复杂,所以各地发生最大潮和最小潮的时间要比理论上拖后几

天。如:山东半岛沿海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潮的涨落最大,而初十和廿五前后潮的涨落又最小。由于地球本身的自转,使地球上某点与月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每天(太阳约24时48分)为一周期。每24时48分,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由高潮到低潮约经过6时12分,由第一个高潮到第二个高潮约经过12时24分。 潮汐的时间,在理论上应该与月球的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刻相符合,但实际上常常推迟。发生高潮和月球上中天相差的时间叫高潮间隙。但各地的高潮间隙又大不相同。如:威海是10时50分,烟台是10时25分,龙口是10时20分,足见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导致高潮间隙的差目。高潮时和低潮时的大概计算法:高潮时=(日差)08×(阴历日子)7-16(上半月-下半月-1,16)+高潮间隙,低潮时=高潮时-6时12分,如计算威海阴历初五的潮时如下:高潮时=0.8)×(5-1)+10:50′=3:12′+10:50′=14:02′(即为第二 个高潮)14:02′-12:24′=1:38′(即为第一个高潮)低潮时=14:02′-6:12′=7:50′(即为第一个低潮)以上这样的算法固然)准确,但很繁琐。 我们经过多年的海上实践,验证,摸索出一种很有规律的简易计算法。其方法是阴历日子(上半月-3,下半月-18)x0.8,即为当日的高潮潮时。如计算威海阴历初五的潮时如下:高潮时=(5-3)×0.8=1:36′(即第一个高潮)。低潮时=1:36′+6:12′=7:48′(则是 第一个低潮)。如计算威海阴历量五的潮时:高潮时=(25-18)×0.8=5:36′(则是第一个高潮)。低潮时=5:36′+6:12′=11:48′(则是

工程热力学的公式大全

5.梅耶公式: R c c v p =- R c c v p 0''ρ=- 0R MR Mc Mc v p ==- 6.比热比: v p v p v p Mc Mc c c c c = = = ''κ 1-= κκR c v 1 -=κnR c p 外储存能: 1. 宏观动能: 2 2 1mc E k = 2. 重力位能: mgz E p = 式中 g —重力加速度。 系统总储存能: 1.p k E E U E ++= 或mgz mc U E ++=2 21 2.gz c u e ++=22 1 3.U E = 或 u e =(没有宏观运动,并且高度为零) 热力学能变化: 1.dT c du v =,?=?2 1dT c u v 适用于理想气体一切过程或者实际气体定容过程 2.)(12T T c u v -=? 适用于理想气体一切过程或者实际气体定容过程(用定值比热计算) 3.10 20 121 2 2 1 t c t c dt c dt c dt c u t vm t vm t v t v t t v ?-?=-==???? 适用于理想气体一切过程或者实际气体定容过程(用平均比热计算)

4.把 ()T f c v =的经验公式代入?=?2 1 dT c u v 积分。 适用于理想气体一切过程或者实际气体定容过程(用真实比热公式计算) 5.∑∑====+++=n i i i n i i n u m U U U U U 1 1 21 由理想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热力学能等于各组成气体热力学能之和,各组成气体热力学能又可表示为单位质量热力学能与其质量的乘积。 6.?-=?2 1pdv q u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过程。 7.q u =?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定容过程 8.?=?21 pdv u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绝热过程。 9.0=?U 适用于闭口系统任何工质绝热、对外不作功的热力过程等热力学能或理想气体定温过程。 10.W Q U -=? 适用于mkg 质量工质,开口、闭口,任何工质,可逆、不可逆过程。 11.w q u -=? 适用于1kg 质量工质,开口、闭口,任何工质,可逆、不可逆过程 12.pdv q du -=δ 适用于微元,任何工质可逆过程 13.pv h u ?-?=? 热力学能的变化等于焓的变化与流动功的差值。 焓的变化: 1.pV U H += 适用于m 千克工质 2.pv u h += 适用于1千克工质 3.()T f RT u h =+= 适用于理想气体 4.dT c dh p =,dT c h p ?=?2 1 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一切热力过程或者实际气体的定压过程

最新潮汐规律总结复习课程

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潮”指白天海水上涨,“汐”指晚上海水上涨,不过通常我们往往将潮和汐都叫做“潮”。潮汐的时间,在理论上应该与月球的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刻相符合,但实际上常常推迟。发生高潮和月球上中天相差的时间叫高潮间隙。但各地的高潮间隙又大不相同。如:威海是10时50分,烟台是10时25分,龙口是10时20分,足见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导致高潮间隙的差目。高潮时和低潮时的大概计算法:高潮时=(日差)0?8×(阴历日子)7-16(上半月-下半月-1,16)+高潮间隙,低潮时=高潮时-6时12分,如计算威海阴历初五的潮时如下:高潮时=0.8)×(5-1)+10:50′=3:12′+10:50′=14:02′(即为第二个高潮)14:02′-12:24′=1:38′(即为第一个高潮)低潮时=14:02′-6:12′=7:50′(即为第一个低潮)以上这样的算法固然)准确,但很繁琐,很难开口就说出来,我们经过多年的海上实践,验证,摸索出一种很有规律的简易计算法。其方法是阴历日子(上半月-3,下半月-18)x0.8,即为当日的高潮潮时。如计算威海阴历初五的潮时如下:高潮时=(5-3)×0.8=1:36′(即第一个高潮)。低潮时=1:36′+6:12′=7:48′(则则第一个低潮)。如计算威海阴历量五的潮时:高潮时=(25-18)×0.8=5:36′(则是第一个高潮)。低潮时=5:36′+6:12′=11:48′(则是第一个低潮)潮流也叫潮汐流,这是

上海潮汐表

上海潮汐表 农历涨潮落潮涨潮落潮 初九、二十四07:12 13:24 19:36 01:48 初十、二十五08:00 14:12 20:24 02:36 初十一、二十六08:48 15:00 21:12 03:24 初十二、二十七09:36 15:48 22:00 04:12 初十三、二十八10:24 16:36 22:48 05:00 初十四、二十九11:12 17:24 23:36 05:48 初十五、三十12:00 18:12 00:24 06:36 初一、十六00:48 07:00 13:12 19:24 初二、十七01:36 07:48 14:00 20:12 初三、十八02:24 08:36 14:48 21:00 初四、十九03:12 09:24 15:36 21:48 初五、二十04:00 10:12 16:24 22:36 初六、二十一04:48 11:00 17:12 23:24 初七、二十二05:36 11:48 18:00 00:12 初八、二十三06:24 12:36 18:48 01:00 以上数据会有些许误差,但基本准确,红色为最大潮时间(鱼进来机率最大),紫色为小潮时间(鱼进来机率最小) 潮汐时间计算解析:

1.地球各点地方时与太阳的关系:由于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一般来说,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东边的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古时候,各地都把当地太阳高度最大时刻定为12 点,因此各地的地方是不同的。如右图,在此光照图上我们可以确定此图中任一点的地方时。 2.潮汐与太阳和月球的关系:海洋的潮汐现象是因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在地球上分布不均造成的。引潮力是在地球朝向月球(或太阳)的一面和背向月球(或太阳)的一面同时发生的。朝向月球和太阳一面形成的潮汐称顺潮,背向月球和太阳一面形成的潮汐称对潮。据科学推测是:当月、日、地三者成一直线时引力最大,潮涨落的最大,形成大潮,这时是新月和望月(初一、十五)的时候;当日、月、地三者成直角三角形时引力最小,潮涨落的最小,形成小潮,这时是月上弦(初七、八)和下弦(廿二、廿三)的时候。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阳的 2.17 倍,可见,海洋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引起的。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最常见到的是两涨两落)但在实际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并不正好是上述时间,为方便起见,本文只从理论上探讨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以及一日内潮汐涨落(高潮和低潮)时间。 3.从上可以看出,地球上各个地方的地方时当地与由太阳的相互位置所决定,而一个地方海水的涨落(潮汐)主要由此地与月球的相互位置决定。潮汐高潮的时间,在理论上应该在月亮的上、下中天

潮汐与潮流

潮汐与潮流 2008-04-02 22:28:09| 分类:自然地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潮汐与潮流 潮汐(Tide)是海面周期性的升降运动。与潮汐现象同时发生的还有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流动,即潮流(Tidal Stream)。 潮汐与渔业、盐业、港口建筑、以及海水动力利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潮汐与航海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将直接影响船舶的航行计划的实施和航海安全,如需要通过浅水区,须预先依据潮汐资料计算出当地潮高、潮时,并正确调整吃水差;为了保证船舶安全地航行在计划航线上,须随时掌握当的潮汐与潮流资料,观测船位,调整航向。即使是在港内,也不容忽视潮汐、潮流对船舶安全的影响。在沿岸航行中,船长的航行命令、公司的航行规章制度、国际性机构对航行值班驾驶员的指导性文件中,都将掌握当时和未来的潮汐和潮流列为确保航行安全的驾驶台工作的重要内容。 潮汐学有着丰富的内容,本章仅从航海应用实际出发,阐述潮汐的基本成因、潮汐术语、潮流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13—1 潮汐的基本成因和潮汐术语 一、潮汐的成因 海水的涨落现象是由诸多复杂因素决定的,经研究表明,潮汐产生的原动力,是天 体的引潮力,即天体的引力、地球与天体相对运动所需的惯性离心力的向量和。其 中最主要的是月球的引潮力,其次是太阳的引潮力。 本章仅从航海实际需要出发,扼要地利用平衡潮理论(静力学理论)分析潮汐的基 本成因,并对调和常数分析法作简单扼要的介绍。 平衡潮理论是牛顿创立的,所谓平衡潮是指海水在引潮力和重力作用下,达到平衡 时的潮汐。 为了使问题简化,作以下两个假设: 1、整个地球被等深的海水所覆盖,所有自然地理因素对潮汐不起作用; 2、海水没有摩擦力、惯性力,外力使海水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平衡状态。 下面以月引潮力为例来分析潮汐的成因: ㈠月球的引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 式中:mM ——月球质量;mE——地球质量; R——地月中心距离;k——万有引力系数。

海洋要素计算(潮汐)

海洋要素计算作业之二——潮汐(威海2013年五月份) 一.本次潮汐调和分析共选取了十三个分潮: MSf,Q1,O1,K1,P1,K2,N2,M2,S2,MK3,M4,MS4,M6 为使您查看方便,将本次大作业的放在本文件夹各文件内,具体参考如下: 1.原数据为:qd.dat; 2.Fortran编程见该文件夹内:tide.f90文件; 3.求各分潮调和常数H、g的值及其中间过程得到的各值见:qd_tide.dat文件;二.对比回报值和实测值: 1. 回报1968年一月份的水位值见:huibao.dat; 2. 用matlab绘制的潮汐过程曲线见:潮汐过程曲线.bmp 3. 用给定的六个分潮求得的高潮和低潮发生的时刻及潮位值见—:gaodichao.dat; 运行tide.f90后求得威海地区2013年5月份的平均潮差。 由图可知:由于只计算了一个月的潮汐数据,所以回报值和实测值相符的不是很好,如果计算一年的数据,应该会取得比较良好的结果。

三.程序 %% 潮汐过程曲线图 clear,clc %% huibao=load('G:\chaoxi\huibao.dat'); % huibao=fread(fhuibao); shice=load('G:\chaoxi\qd.dat'); % shice=fread(fshice); %huibao_y=zeros(1,12*62); %shice_y=zeros(1,12*62); huibao=double(huibao'); huibao_y=double(huibao(:)); %shice_y=reshape(shice',1,[]) %for i=1:12; % for j=1:62 % huibao_y(i)=huibao(i,j) % shice_y(i)=shice(i,j) %end %end shice=double(shice'); shice_y=double(shice(:)); x=linspace(1,31,length(huibao_y)); plot(x,huibao_y,'r-') hold on plot(x,shice_y,'b-') title('威海(37°31′N ,122°08′E)2013年五月潮汐调和分析图') legend('回报值','实测值') xlabel('时间(2013年五月份)') ylabel('水位(m)')

温州沿海潮汐时间表

说明:飞云江比瓯江涨潮和平潮平均提前约1小时。 补充回答: 说明:上面是瓯江的,飞云江比瓯江涨潮和平潮平均提前约1小时。瓯江潮汐时间表----浙江温州

教大家一个公式,误差不会太大,当然,离瓯江口远点的会稍微晚一些:平潮时间=(农历-3)*0.8,如:农历初十的平潮时间大约是:7*0.8=5.6,即5点(与17时)36分左右,初三、十八中午(半夜)平潮。 瓯江潮汐时间表----浙江温州 教大家一个公式,误差不会太大,当然,离瓯江口远点的会稍微晚一些:平潮时间=(农历-3)*0.8,如:农历初十的平潮时间大约是:7*0.8=5.6,即5点(与17时)36分左右,初三、十八中午(半夜)平潮。 潮汐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代称白天的潮汐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它的发生与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也和我国传统农历相对应。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十六)即朔点时刻处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会引起“大潮”。在月相为上弦和下弦时,即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故日照农谚中有“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和“初一十五明(天亮)了满,紧干慢干晌了天;初八二十三,一天两(早晚)个干”之说。由于月球每天在天球上东移13度多,合计为50分钟左右,即每天月亮上中天时刻(为1太阴日=24时50分)约推迟50分钟左右,(下中天也会发生潮水每天一般都有两次潮水)故每天涨潮的时刻也推迟50分钟左右。

潮汐的推算方式 农历上半月,即初一至十五,上午是当天的日子×0.8;下午是当天的日子×0.8+24。假如今天是初九,那么上午涨潮的时间是9x0.8=7.2 。即是7时12分。下午涨潮的时间是9×0.8+24=晚7时36分。下半月只要将农历当天的日子减去15,再按照前面的公式计算就可以了。 由于月亮每天升起来的时间比前一天晚48分钟,所以潮汐的涨落每天也推迟48分钟。 日照沿海赶海拾贝的时间,大约落潮时间后两小时至涨潮时间后一个半小时。 例:初一十六赶海拾贝的时间是:白天9:00——14:42 夜间21:24——3:06(转载) 潮汐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代称白天的潮汐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它的发生与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也和我国传统农历相对应。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十六)即朔点时刻处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会引起“大潮”。在月相为上弦和下弦时,即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故日照农谚中有“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和“初一十五明(天亮)了满,紧干慢干晌了天;初八二十三,一天两(早晚)个干”之说。由于月球每天在天球上东移13度多,合计为50分钟左右,即每天月亮上中天时刻(为1太阴日=24时50分)约推迟50分钟左右,(下中天也会发生潮水每天一般都有两次潮水)故每天涨潮的时刻也推迟50分钟左右。 农历上半月,即初一至十五,上午是当天的日子×0.8;下午是当天的日子×0.8+24。假如今天是初

潮汐简便计算法

潮汐简便计算法 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发现海水有规律的涨落,而涨落的时间和高度又有着周期性的变化,由此人们把这种海水涨落的现象叫潮汐。而随着海水的涨落、水位的升降,出现了海水的水平流动,这种海水流动的现象叫潮流。海水有周期性涨落规律,如在每日里出现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通过长期实践、观察、发现每日的高潮大多出现在月亮的上、下中天(即过当地子午线时1前后。低潮时间则在月出月落前后,并且每日的高(低)潮时间逐日后程约48分钟,即每天晚48分钟(0.8小时)。每月的两次大潮是农历初一、十五附近几天,两次小潮是在农历的初七、八和甘二、廿三附近几天。人们还发现,潮汐现象同月亮、太阳、地球的相对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地球在一定轨道上绕太阳运转,月亮又在一定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离心力,这种力就是产生潮汐现象的基本因素。但实际潮汐涨落的主要成因却是月球对地球(表层)的吸引力,其次是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太阳的乍用较小,约为月球的2/5,因月球离 地球较近,故此月球的乍用较大。 据科学推测是:月球绕地球转,每一个月(29.5天多一点)转一圈,当月、日、地三者成一直线时,潮涨落的最大,这时是新月和望月(初一、十五)的时候,当日、月、地三者成直角三角形时潮涨落的最小,这是月上弦(初七、八)和下弦(廿二、廿三)的时候。但在实际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并不正好是上述时间,因为地球形状很复杂,所以各地发生最大潮和最小潮的时间要比理论上拖后几天。如:山东半岛沿海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潮的涨落最大,而初十和廿五前后潮的涨落又最小。由于地球本身的自转,使地球上某点与月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每天(太阳约24时48分)为一周期。每24时48分,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由高潮到低潮约经过6时12分,由第一个高潮到第 二个高潮约经过12时24分。 潮汐的时间,在理论上应该与月球的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刻相符合,但实际上常常推迟。发生高潮和月球上中天相差的时间叫高潮间隙。但各地的高潮间隙又大不相同。如:威海是10时50分,烟台是10时25分,龙口是10时20分,足见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导致高潮间隙的差目。高潮时和低潮时的大概计算法:高潮时=(日差)0 8×(阴历日子)7-16(上半月-下半月-1,16)+高潮间隙,低潮时=高潮时-6时12分,如计算威海阴历初五的潮时如下:高潮时=0.8)×(5-1)+10:50′=3:12′+10:50′=14:02′(即为第二个高潮)14:02′-12:24′=1:38′(即为第一个高潮)低潮时=14:02′-6:12′=7:50′(即为第一个低潮)以上这样的算法固然)准确,但很繁琐,很难开口就说出来,我们经过多年的海上实践,验证,摸索出一种很有规律的简易计算法。其方法是阴历日子(上半月-3,下半月-18)x0.8,即为当日的高潮潮时。如计算威海阴历初五的潮时如下:高潮时=(5-3)×0.8=1:36′(即第一个高潮)。低潮时=1:36′+6:12′=7:48′(则则第一个低潮)。如计算威海阴历量五的潮时:高潮时=(25-18)×0.8=5:36′(则是第一个高潮)。低潮时=5:36′+6:12′=11:48′(则是第一个低潮)潮流也叫潮汐流,这是水位升降起伏的潮信现象,是由于海水受到引潮力的作用发生了水平流动后所导致的结果。因此潮流和潮汐一样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但海水流动受到地形条件的影响,故常呈现两种状态,一种是往复性,

热力学基础计算的题目-问题详解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答案全 1. 温度为25℃、压强为1 atm 的1 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经等温过程体积膨胀至原来的3倍. (普适气体常量R =8.31 1 --??K mol J 1,ln 3=1.0986) (1) 计算这个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 (2) 假若气体经绝热过程体积膨胀为原来的3倍,那么气体对外作的功又是多少? 解:(1) 等温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 000333ln d d V V V V RT V V RT V p W 2分 =8.31×298×1.0986 J = 2.72×103 J 2分 (2) 绝热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V V V p V p W V V V V d d 0 0003003??-==γγ RT V p 1 311131001--=--=--γγγγ 2分 =2.20×103 J 2分 2.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A 出发,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B ,又经过等容、等压两过程回到状态A . (1) 求A →B ,B →C ,C →A 各过程中系统 对外所作的功W ,内能的增量E 以及所吸收的 热量Q . (2) 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总功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过程吸热的代数和). 解:(1) A →B : ))((2 11A B A B V V p p W -+= =200 J . ΔE 1=νC V (T B -T A )=3(p B V B -p A V A ) /2=750 J Q =W 1+ΔE 1=950 J . 3分 1 2 3 1 2 O V (10-3 m 3) 5 A B C

潮汐计算

潮汐计算 1.中国潮汐表 1)实际水深=海图水深+潮高+(海图基准面-潮高基准面) 2)利用《潮汐表》推算潮汐; A) 应用差比数进行推算 附港高(低)潮时=主港高(低)潮时+高(低)潮时差 附港高(低)潮高=〔主港高(低)潮高-(主港平均海面+主港季节改正数)〕×潮差比+(附港平均海面+附港季节改正数) 当主附港季节改正数<10㎝,可不比进行平均海面的季节改正,而直接用差比数栏中的改正值求得附港的潮高,即附港高(低)潮高=主港高(低)潮高×潮差比+改正值 B)求任意时的潮高和潮差 任意时的潮高的公式: 潮高改正数Δh=1/2潮差-x=1/2潮差×(1-cosθ) 式中, Δh ---任意时潮高与低潮潮高之差 潮差---相邻高潮潮高与低潮潮高之差 θ-----任意时刻的相位角,由低潮时起算 θ=t/T×180= t----任意时与低潮的时间间隔; T----落潮或涨潮的时间间隔 所以: 任意时的潮高=低潮潮高+潮高改正数=低潮潮高+潮差×1/2〔1-cos(t/T×180=)〕=高潮潮高-潮高改正数=高潮潮高-潮差×1/2〔1-cos(t' /T×180=)〕 t'--任意时与高潮的时间间隔- 任意时的潮时=高潮时-潮时改正值(t') 2.英版潮汐表 附港潮汐计算公式 附港高(低)潮时=主港高(低)潮时+高(低)潮时差 附港高(低)潮高=主港潮高-主港平均海面季节改正+潮高差(经内插)+附港平均海面季节改正 3.往复流 平均流速=1/2(大潮日流速+小潮日流速) 若仅给出大潮日流速则 小潮日流速=1/2大潮日流速 平均流速=3/4大潮日流速=3/2小潮日流速 注意: 我国各地大潮日(农历初八,十八)及其前后两天(农历初一至初五及十六至二十),用大潮流作为当天的最大流速;在小大潮日(农历初十,二十五)及其前后两天(农历初八至十二及二十三至二十七),用小潮流作为当天的最大流速;其余日期用平均流速作为当天的最大流速.

潮汐推算

潮汐推算 潮汐的发生和太阳,月球都有关系,也和我国传统农历对应。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即朔点时刻处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会引起“大潮”,在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两侧,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会引起“大潮”;在月相为上弦和下弦时,即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故农谚中有“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之说。另外在第天也有涨潮发生,由于月球每天在天球上东移13度多,合计为50 分钟左右,即每天月亮上中天时刻(为1太阴日=24时50分)约推迟50分钟左右,(下中天也会发生潮水每天一般都有两次潮水)故每天涨潮的时刻也推迟50分钟左右。我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来总结经验出来许多的算潮方法(推潮汐时刻)如八分算潮法就是其中的一例:简明公式为: 高潮时=0.8h×[农历日期-1(或16)]+高潮间隙 上式可算得一天中的一个高潮时,对于正规半日潮海区,将其数值加或减12时25分(或为了计算的方便可加或减12时24分)即可得出另一个高潮时。若将其数值加或减6时12 分即可得低潮出现的时刻——低潮时。但由于,月球和太阳的运动的复杂性,大潮可能有时推迟一天或几天,一太阴日间的高潮也往往落后于月球上中天或下中天时刻一小时或几小时,有的地方一太阴日就发生一次潮汐。故每天的涨潮退潮时间都不一样,间隔也不同。 潮汐能是以位能的形态出现的海洋能,是指海水潮涨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海水涨落的潮汐现象是由地球和天体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在海洋中,月球的引力使地球的向月面和背月面的水位升高。由于地球的旋转,这种水位的上升以周期为12小时25分和振幅小于1m的深海波浪形式由东向西传播。太阳引力的作用与此相似,但是作用力小些,其周期为12小时。当太阳、月球和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产生大潮(spring tides);当它们成直角时,就产生小潮(neap tides)。除了半日周期潮和月周期潮的变化外,地球和月球的旋转运动还产生许多其他的周期性循环,其周期可以从几天到数年。同时地表的海水又受到地球运动离心力的作用,月球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正是引起海水涨落的引潮力。 除月球、太阳外,其他天体对地球同样会产生引潮力。虽然太阳的质量比月球大得多,但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也比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大得多,所以其引潮力还不到月球引潮力的一半。其他天体或因远离地球,或因质量太小所产生的引潮力微不足道。根据平衡潮理论,如果地球完全由等深海水覆盖,用万有引力计算,月球所产生的最大引潮力可使海水面升高0.563m,太阳引潮力的作用为0.246m,夏威夷等大洋处观测的潮差约1m,与平衡潮理论比较接近,近海实际的潮差却比上述计算值大得多。如我国杭州湾的最大潮差达8.93m,北美加拿大芬地湾最大潮差更达19.6m。这种实际与计算的差别目前尚无确切的解释。一般认为当海洋潮汐波冲击大陆架和海岸线时,通过上升、收聚和共振等运动,使潮差增大。潮汐能的能量与潮量和潮差成正比。或者说,与潮差的平方和水库的面积成正比。和水力发电相比,潮汐能的能量密度很低,相当于微水头发电的水平。世界上潮差的较大值约为13~15m,但一般说来,平均潮差在3m以上就有实际应用价值。

潮 汐 时 间 表

潮汐时间表(阴历日期) 初一、十六:满潮:10.36、23.00。干潮:4.24、16.48。大活汛 初二、十七:满潮:11.24、23.48。干潮:5.12、17.36。大活汛 初三、十八:满潮; 12.12、24.36。干潮:6.00、18.24。最大活汛初四、十九:满潮:1.24、 13.00。干潮:6.48、19.12。大活汛 初五、二十:满潮: 2.12、13.48。干潮;7.36、20.00。大活汛 初六、二十一:满潮:3.00、14.26。干潮:8.24、20.48。中活汛初七、二十二:满潮:3.48、15.24。干潮:9.12、21.36。中活汛初八、二十三:满潮:4.36、16.12。干潮:10.00、22.24。小死讯初九、二十四:满潮:5.24、17.00。干潮:10.48、23.12。最小** 初十、二十五:满潮:6.12、17.48。干潮:11.36、24.00。小死讯十一、二十六:满潮:7.00、18.36。干潮:12.24、0.48。小死讯十二、二十七:满潮:7.48、19.24。干潮:1.36、13.12。中死讯十三、二十八:满潮:8.36、20.12。干潮:2.24、14.00。中活汛十四、二十九:满潮:9.24、21.00。干潮:3.12、14.48。大活汛十五、三十:满潮:10.12、21.48。干潮:4.00、15.36。大活汛 潮汐的变化规律: 由于太阳与月亮对地球的引力作用,我国大部分沿海地区均有一昼夜各出现海水涨落两次的潮汐现象。每月的农历初一至初五(或农历十六至二十)为大潮汐(当地人称“大活汛”);农历初六至十二(或农历二十一至农历二十五)为小潮汐(当地人称“死汛”);而初九或二十四为最小潮(当地人称“死汛底”)。每天的潮汐时间均后延45分钟左右,如此周而复始.希望到海边去玩的朋友做参考,这样会使您玩的更愉快!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 1. 温度为25℃、压强为1 atm 的1 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经等温过程体积膨胀 至原来的3倍. (普适气体常量R =8.31 1 --??K mol J 1,ln 3=1.0986) (1) 计算这个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 (2) 假若气体经绝热过程体积膨胀为原来的3倍,那么气体对外作的功又是多少? 解:(1) 等温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 0000333ln d d V V V V RT V V RT V p W 2分 =8.31×298×1.0986 J = 2.72×103 J 2分 (2) 绝热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V V V p V p W V V V V d d 0 0003003??-== γγ RT V p 1 311131001--=--=--γγγ γ 2分 =2.20×103 J 2分 2.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A 出发,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B ,又经过等容、 等压两过程回到状态A . (1) 求A →B ,B →C ,C →A 各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功W ,内能的增量?E 以及所吸收的热量Q . (2) 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总功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过程吸热的代数和). 解:(1) A →B : ))((211A B A B V V p p W -+==200 J . ΔE 1=ν C V (T B -T A )=3(p B V B -p A V A ) /2=750 J Q =W 1+ΔE 1=950 J . 3分 B → C : W 2 =0 ΔE 2 =ν C V (T C -T B )=3( p C V C -p B V B ) /2 =-600 J . Q 2 =W 2+ΔE 2=-600 J . 2分 C →A : W 3 = p A (V A -V C )=-100 J . 150)(2 3)(3-=-=-=?C C A A C A V V p V p T T C E ν J . Q 3 =W 3+ΔE 3=-250 J 3分 (2) W = W 1 +W 2 +W 3=100 J . Q = Q 1 +Q 2 +Q 3 =100 J 2分 3) 5

潮汐的类型

潮汐的类型 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潮”指白天海水上涨,“汐”指晚上海水上涨,不过通常我们往往将潮和汐都叫做“潮”。 潮汐现象非常复杂。仅以海水涨落的高低来说,各地就很不一样。有的地方潮水几乎察觉不出,有的地方却高达几米。在我国台湾省基隆,涨潮时和落潮时的海面只差0.5米,而杭州湾的潮差竟达8.93米。在一个潮汐周期(约24小时50分钟,天文学上称一个太阴日,即月球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所需的时间)里,各地潮水涨落的次数、时刻、持续时间也均不相同。潮汐现象尽管很复杂,但大致说来不外三种基本类型。 半日潮型: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与后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几乎相等(6小时12.5分)。我国渤海、东海、黄海的多数地点为半日潮型,如大沽、青岛、厦门等。 全日潮型: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如南海汕头、渤海秦皇岛等。南海的北部湾是世界上典型的全日潮海区。 混合潮型:一月内有些日子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两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较大,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不等;而另一些日子则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我国南海多数地点属混合潮型。如榆林港,十五天出现全日潮,其余日子为不规则的半日潮,潮差较大。 不论那种潮汐类型,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各要发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在农历每月初八、二十三以后两三天内,各有一次潮差最小的小潮,届时潮水涨得不太高,落得也不太低。 月球引潮力 引起潮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主要是受月球和太阳“引潮力”引起的。现在我们先看看月球引潮力的两个构成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月球的引力。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宇宙中一切物体之间都是互相吸引的。月球和地球是一对天体,因此月球对地球存在着引力。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月球的引力是方向不同、大小不等的。引力的方向指向月球中心,引力的大小因地球上各地距月球中心的距离而不同。如附图所求,在月球直射点B距月球中心最近,引力最大,A点和C点次之,B点的对蹠点D处,月球的引力最小。 月球引潮力的第二个因素是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转动而产生的离心力。由于月球对地球有引力,地球对月球也有引力,在地月之间就构成了一个互相吸引的引力系统,并有一个公共质心,位于距地心0.73倍地球半径的地方。地球除一刻不停地进行着自转和绕日公转外,它还要绕地月公共质心转动,产生离心力。这股离心力刚好和月球对地心的吸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使地月之间能够保持一定距离。这种情况就好象人们用强子拴信一块石头使其转动,石头受到人手对它的拉力,并在转动时产生了离心力,并与该拉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