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

第一、专业介绍

岩土工程(Geotechnical engineering)是土木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是一门涵盖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基础工程和地下工程的综合性学科,是在20世纪发展并不断成熟起来的,以岩土体的利用、改造与整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第二、培养方案

各研究生招生单位的研究方向和培养目标不同,在此以河海大学为例:

1、主要研究方向

01、土的静动力学特性与本构理论;

02、现代高土石坝设计理论与方法;

03、软土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04、岩石力学与岩体工程;

05、岩土渗流理论与测试。

2、培养目标

本学科专业培养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或工程技术研发与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要求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力学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掌握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前沿动态;具有解决岩土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的能力。

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或226法语

③301数学一

④813材料力学

第三、推荐院校

全国高校中实力较强招生院校:

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天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第四、就业前景

1、改革开放前后对岩土工程工作者的需求

在改革开放以前,岩土工程工作者较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水利、铁道和矿井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高层建筑、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高速公路的发展,岩土工程者的注意力较多的集中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和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土木工程功能化、城市立体化、交通高速化,以及改善综合居往环境成为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的特点。人口的增长加速了城市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大城市在数量和规模上的急剧发展。人们将不断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开发地下空间,向海洋拓宽,修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和人工岛,改造沙漠,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等。展望岩土工程的发展,可谓是一棵常青树。

2、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就业前景

岩土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工程建设中提出的问题就是岩土工程应该研究的课题。岩土工程学科发展方向与土木工程建设发展态势密切相关。世界土木工程建设的热点移向东亚、移向中国。中国地域辽阔,工程地质复杂。中国土木工程建设的规模、持续发展的时间、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岩土工程技术问题,都是其它国家不能相比的。这给我国岩土工程研究跻身世界一流并逐步处于领先地位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展望21世纪岩土工程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3、从现实角度来看就业现状

当前就业压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岩土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也有很多人都不在岩土这一领域里面工作,毕竟,岩土是偏于研究型的,如果不是读到博士,基本是做不出什么结果的。当然也有不少是做老师了,总之,工作的形势不是太好。相较而言,结构工程比岩土工程要好一些。

第五、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研究生适宜从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等的岩土工程设计、管理,建筑科研院所从事新理论、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及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等。

第六、相近专业

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有: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

第七、课程设置(以东南大学为例)

公共基础课:

自然辩证法、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位英语、专业外语、数值分析;

专业基础课:

计算力学;

专业必修课:

复杂条件下的地基与基础工程、高等土力学、高等土工试验、土动力学、土工数值分析。

岩土工程介绍及发展前景、设计

岩土工程简介及发展前景、设计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是欧美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在土木工程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体制。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基本概念 地上、地下和水中的各类工程统称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部分称岩土工程。 发展现状 随着多种所有制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及跨区域经营障碍被打破,岩土工程市场已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岩土工程项目承接主要通过公开招投标活动实现,行业内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集中度偏低。 我国岩土工程行业具有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据《2013-2017年中国岩土工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我国仅从事强夯业务的企业就超过300家,岩土工程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导致优势企业无法形成规模优势。这与发达国家该行业高度集中的特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岩土工程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要解决行业分散、集中度过低的问题,提高整体竞争力进而提高盈利能力,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抓住时代机遇,适应时机,以更优的业务模式、调整行业业务结构类型,实现行业的飞速发展。 数据显示,未来岩土工程行业的几大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民生工程的机遇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着重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会加大民生领域的投资,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五大着力点之一,民生工程建设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高度。 民生工程投入最多的领域包括: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教育和卫生等民生工程、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以及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四万亿等。2011年中央财政在民生工程计划

(完整版)岩土工程勘察习题及答案

绪论 1、试述岩土工程、工程地质的含义与联系。 (1)岩土工程:是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及地基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解决和处理在建筑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与岩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是一门地质与工程建筑全方位结合的专业学科,属土木工程范畴。 (2)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3)区别: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种工程技术。从事工程地质工作的是地质专家(地质师),侧重于地质现象、地质成因和演化、地质规律、地质与工程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师,关心的是如何根据工程目标和地质条件,建造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技术问题。因此,无论学科领域、工作内容、关心的问题,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区别都是明显的。 (4)联系: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2、简述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与目的。 基本任务:按照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同勘察阶段的要求,为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岩土体治理加固、开挖支护和降水等工程提供地质资料和必要的技术参数,对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作出论证、评价。 具体任务: (1)阐述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场地内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 (2)查明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和整治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 (3)分析、研究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作出评价结论。 (4)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整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 (5)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运用各种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判断修建各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以及建设对自然地质环境的影响;研究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共同工作时,保证地基强度、稳定性以及不致产生过大沉降变形的措施,分析并提出地基的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设计、施工以及必要时进行地基加固所需要的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为工程建筑对象选择适宜的地质环境,从而为该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提供保证。并不致对地质环境产生不应有的破坏,以致影响工程本身和人类的生活环境。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就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3、岩土工程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涉及到岩体与土体的利用、整治和改造,包括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四个方面。 4、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如何? 从目前国内大量的实践可看出,岩土工程勘察侧重于解决土体工程的场地评价和地基稳定性问题,而对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岩体工程,尤其是重大工程(如水电站、核电站、铁路干线等)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边坡和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分析、评价,仅由岩土工程师是无法胜任的,必须有工程地质人员的参与才能解决。这就要求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在发挥各自学科专

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现状及发展

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现状及发展 一、概述 1.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三者逐渐结合为一体并应用于土木工程实际而形成的新学科[1]。 2.防灾减灾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是一个具有显著综合交叉性的新型学科,它涵盖到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发生条件和发展规律、监测和预报、工程防治和灾时应急措施等科学技术难题。按现行学科体系来说,防灾减灾工程涉及地质、气象、地震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信息和管理等学科的相关专业领域。 二、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主要研究方向 1.岩土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①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以城市地下空间为主体,研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策略,以及各类地下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如浅埋暗挖、盾构法、冻结法、降水排水法、沉管法、TBM法等)及其优化措施等等。 ②边坡与基坑工程:重点研究基坑开挖(包括基坑降水)对邻近既有建筑和环境的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基坑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可靠度分析技术,边坡稳定分析理论以及新型支护技术的开发应用等。 ③地基与基础工程:重点开展地基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参数研究,地基处理新技术、新方法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建筑基础(如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及桩基础等)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等。 2.防灾减灾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①地下工程减灾防灾,利用工程学的方法研究解决和防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施工灾害的破坏效应,开展地下结构减震、隔震理论与方法,地下工程火灾特征及损伤评估方法,地下工程施工灾害的防御技术,动态可靠度与耐久性设计理论,高应力场与高温度场耦合分析等。 ②线路系统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该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高山峡谷区重力作用为主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铁路、公路工程防治技术为主线,同时覆盖了特殊岩土地质条件的路基病害整治及公路路面病害处理技术、轮轨和车路系统本身的运行安全技术以及工务安全管理保障系统等领域。 ③岩土工程灾害预测和防治,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进行岩土工程学、地学、环境学、灾害学等多学科交叉解决岩土工程灾害理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和岩土工程灾害防治中的重大难点问题,着重进行岩土工程环境地质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岩土工程中水环境效应及其工程危害研究、岩土工程环境地质问题风险分析与防灾决策可靠性研究,渗流场、应力场、温度场耦合分析及其在工程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等。 ④大型结构物抗风与抗震,针对工程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大型结构物抗风、抗震的关键技术问题,利用现代科学理论与实验技术,研究造成风害和震害的机理,寻求大型结构物抗风、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着重进行大型结构物风致响应与地震反应的预测及评估、大型结构物环境振动抑制技术、大型结构物抗风抗震设计等理论及应用研究。 三、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现状及发展

21世纪岩土工程发展展望

21世纪岩土工程发展展望 浙江大学 龚晓南教授 1 引 言 展望岩土工程的发展,笔者认为需要综合考虑岩土工程学科特点、工程建设对岩土工程发展的要求,以及相关学科发展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岩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岩体和土体。岩体在其形成和存在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受了各种复杂的 地质作用,因而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地应力场环境。而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岩体,由于经历的地质作用过 程不同,其工程性质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别。岩石出露地表后,经过风化作用而形成土,它们或留存在原地, 或经过风、水及冰川的剥蚀和搬运作用在异地沉积形成土层。在各地质时期各地区的风化环境、搬运和沉积 的动力学条件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土体不仅工程性质复杂而且其性质的区域性和个性很强。 岩石和土的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和渗透特性都是通过试验测定。在室内试验中,原状试样的代表性、取 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扰动以及初始应力的释放,试验边界条件与地基中实际情况不同等客观原因所带来的 误差,使室内试验结果与地基中岩土实际性状发生差异。在原位试验中,现场测点的代表性、埋设测试元件 时对岩土体的扰动,以及测试方法的可靠性等所带来的误差也难以估计。 岩土材料及其试验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岩土工程学科的特殊性。岩土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在岩土工程 分析时不仅需要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室内外测成果、还需要应用工程师的经验,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在展 望岩土工程发展时不能不重视岩土工程学科的特殊性以及岩土工程问题分析方法的特点。 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促进了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例如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最早遇到的 是土体稳定问题。土力学理论上的最早贡献是1773年库伦建立了库伦定律。随后发展了Rankine(1857)理 论和Fellenius(1926)圆弧滑动分析理论。为了分析软粘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随时间发展的过程, Terzaghi(1925)发展了一维固结理论。回顾我国近50年以来岩土工程的发展,它是紧紧围绕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而发展的。在改革开放以前,岩土工程工作者较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水利、铁道和矿井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高层建筑、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高速公路的发展,岩 土工程者的注意力较多的集中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和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土木工程功能化、 城市立体化、交通高速化,以及改善综合居往环境成为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的特点。人口的增长加速了城市发 展,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大城市在数量和规模上的急剧发展。人们将不断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开发地下空 间,向海洋拓宽,修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和人工岛,改造沙漠,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等。展望岩土工 程的发展,不能离开对我国现代土木工程建设发展趋势的分析。 一个学科的发展还受科技水平及相关学科发展的影响。二次大战后,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 世界科技发展很快。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分析能力和测试能力的提高,使岩土工程计算机 分析能力和室内外测试技术得到提高和进步。科学技术进步还促使岩土工程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产生。如近年 来土工合成材料的迅速发展被称为岩土工程的一次革命。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学科间相互渗透,产 生学科交叉并不断出现新的学科,这种发展态势也影响岩土工程的发展。 岩土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三者逐渐结 合为一体并应用于土木工程实际而形成的新学科。岩土工程的发展将围绕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 工程问题并将融入其他学科取得的新成果。岩土工程涉及土木工程建设中岩石与土的利用、整治或改造,其

岩土工程未来发展的一点思考讲课教案

岩土工程未来发展的一点思考 盛根来 非常高兴与大家交流,有关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使用和解读方面的一些问题,实际上,这是个比较沉重的话题,现在的勘察成果怎么用?可信度怎么样?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我相信设计与勘察程度不同的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几十元一米的勘察出来的报告谈什么质量,难为了结构设计人员。这些成果报告是在吃十几年前的老本,推荐强度及变形参数建议值更多是在使用经验值。勘察队伍将来怎么发展,还千军万马在走传统岩土工程勘察老路、独木桥,勘察队伍日子都不会好过,眼下的新常态,产业在调整,大规模的建设还会继续吗?题外话:前些天做岩土工程师培训时,我梳理了一下岩土工程勘察将来发展的思路:在当今我国经济形势新常态下,大规模、无序的工程建设项目将逐渐减少,传统的岩土工程何去何从,从业者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其生存和发展,还继续以量规模对抵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低廉效益吗?显然不能维系从业者的收益需求,以下就现有工程所能衍生岩土工程工作的内容,为从业者提供的思考和建议:岩土工程勘察不能仅局限场地范围水平及纵向几十米、几百米的范围,要了解周边环境、地下不良地质作用等,如地下采矿活动引发的采空塌陷及伴生的地裂缝等对地面工程影响非常大,传统勘察方法(按米计价的项目)怎么能很好地解决影响工程安全的岩土工程问题。如很多采空区上大量兴建地面建筑,勘察难度非常大,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场地及地基稳定性问题。举例平邑矿难(周围村庄房屋是否受到影响?国务院责成山东省政府---住建厅调查并进行评价)

一、对以往工程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充分利用“大数据”服务社会,服务城市建设。很多城市在建设三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我们可以构建城市地质多参数运行管理系统,作为一个独立专题或直接嵌入系统平台供查阅调研,将地形地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地层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地基承载力、桩基参数、变形参数等内容纳入其中,具有研究和指导意义,可选一点、一个面,也可选三维地质体进行展示,或用于附近新项目的前期资料,为政府部门规划做好参谋,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的依据,可更合理布置优化勘察工作量。济南市、东营市等地的多参数研究课题建立的三维系统得以运行,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内容加入,三维模型内涵扩展,并与其他资源配置融合,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活力,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引入,更使得城市地质三维建模进入新的扩越是发展的时期。 二、对于大型项目岩土工程地质的综合研究得到重视,大型项目尤其是超大项目业主、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主导部门越来越重视综合研究对工程建设的指导意义。如青岛海湾大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分几个标段、不同单位承担,所提供的岩土参数有一定差异,设计者使用有一定困难,按保守取值将会造成大量浪费,若取值冒进,则有可能造成工程事故或安全隐患,更谈不上对后期工程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经工程咨询单位与建设业主协商,就其关心的工程重大问题及后期工程运营时岩土性状和基础及上部结构层的变化规律,将这些研究成果归入大桥运营管理系统。青岛海湾大桥工程地质问题综合研究,将几家勘察单位的勘察成果报告重新整理,有关地层结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重新耦合,尤其是桩基参数——跨海大桥唯一的基础形式桩基础所承受的荷载非常大,结合试桩资料,反复推演,确定了合理的桩基参数,为本工程展开大规模工程桩施工提供了可靠充分的依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发表时间:2018-06-12T14:56:14.5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作者:魏鹏飞 [导读]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贺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贺州 543001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岩土勘察设计的现状以及对未来岩土工程勘察的一些展望。 关键词:岩土工程;现状分析;未来发展 一、岩土工程勘察现状分析 岩土工程是我国普遍实行的经济专业体制,早在我国开设此专业之前,发达国家就有了四十多年的运用历史。其中岩土工程要求勘察工作与设计、施工、检测都密切结合,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拥有了准确和系统的资料基础上,要对岩土工程多加利用,进行方案的整治以及深入地论证,提出可行性方案以及合理化的经济建议,并不是单纯地为工程提供技术资料。岩土工程的勘察人员能够适应工程中的监测和监理岗位,这种更贴近实际、更注重工程问题的工作方式是需要落实在岩土工程中的。这就要求工作技术人员具备全面的岩土知识,积极地为工程建设作出贡献。 长期以来,因为住建部和工程勘察协会的大力支持,以及奋斗在前线的科技人员不断对实际进行勘察和操练,岩土工程专业体制在我国的雏形基本已经确立,但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并没有达到完善的阶段。岩土工程的专业体制在今后会随着我国实力的进步不断地完善,更加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岩土工程勘察将成为工程建设行业中一个富有朝气和活力,并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佼佼者。 在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有了长久的工程经验,尤其依靠着改革开放以来所获得的巨大进步,岩土勘察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具备能够完成大型复杂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能力,其中包括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复杂地基处理、深基坑开挖、大型边坡工程、地下工程、移山填沟、围海造陆、海上平台、核电站等。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还存在着探索和摸索的性质,所以岩土工程专业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目前岩土工程的专业定性尚不完整,有的是以勘察为主,有的是以施工为主,或是二者兼有,这是过渡时期探索的表现,也是很自然的表现。但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完整性尚未确立,需要在岩土勘察工作中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并严格执行国家的标准。从长远的经济角度来看,知识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必然会分家,但是我国目前的勘察行业从业人员要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工作人员的素质并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这种情况会改变,国家会在整合技术、净化市场以及规范市场的方针制定上,对岩土勘察工程给予改进的支持,并鼓励单位进行技术的创新,积极与国外相应,建立成为高技术含量的产业。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未来发展 1.数字化的勘察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进程已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由传统的技术层面向数字化过度,是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化在岩土勘察中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建模的方式方法,另一个是数字化数据库的建立。 数字表面模型法是现今被广泛采用的数字化建模法,这种方法能够真实有效地反应地面的起伏情况。数字表面模型法具体是通过精准的数据来对地质地表的均质地质体进行表述,能够抽象地将同属性的数据用点、线的方式串联起来,从而形成网状面片,实现对地质体空间属性的确认。测量的数据点能够通过模型获得数据,通过测点资料的捕获来对测点定量,其中包含了测点几何、属性的数据,再通过数据的解析对岩土地质体进行新的构建。地形的建模通常采用的方式是以DEM为基础,再加上遥感影像来获取地理信息。利用PS等软件对正摄影的图像进行投影转换,形成地形的纹理情况,作为被三维数据化的城市图象。这期间包含的一个重要技术层面就是三维数字化的概念,三维数字化是通过地球的三维地理来对低下空间内容信息进行表述,其中的内容都会在地球三维表示中被显示出属性、状态和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三维数字化描述是由着三种要素组成的。 目前的主要技术问题是由于空间分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三维数据的确立并不容易实现,三维数据值是通过的已知的离散点进行实现,但仅从空间剥离出勘察点这一点上就难以满足三维地质工程勘察的需要。 由于岩土工程地质变换关系难以掌握,所以在三维数据的应用中会出现偏差,这种情况下所建立起来的三维数据的描述实用性和精确性通常存在误差。 被广泛使用的数字化勘察系统时基于GIS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到的原始数据为主要的地理信息,从而反应出空间与非空间的具体数据。其中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岩土工程勘查数据。基础地理数据所包含的就是主要的地形地貌图和自然区划图。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包含的是所研究区域的地质勘察资料以及各个探点的所有信息。其中勘察点的信息主要包括地理、环境、土的物理力学信息。建筑场地的地理信息包括年代、液化等级等等。 数字化的岩土勘察数据主要包含了两大步骤,第一是对岩土工程探勘数据库进行设计,第二就是要来建立具体的数据库和实现。设计数据库是为了能够反映岩土的概念性模型,需要数据和联系相关的功能进行剥离,从现实中建立的数据需要从侧面的数据模型中找出对应关系。数据库的建立和实现需要有三个系统的确立,一是原始数据的确立,二是系统中间数据的确立,三是最终数据的确立。原始数据是由测点的数据组成,测点由包含了测点信息和中间数据。中间数据包括根据原始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的地层层面等值线模型、三维表面模型、剖面模型等,根据这些模型可以生成用户需要的各种图件,还可以进行各种信息查询操作;最终数据种类繁多,主要是根据用户需要由中间数据生成,包括图形资料和文档资料。 2.创新测试新技术 岩土勘察过程具有特殊性,容易导致它在勘察的过程不能用最直接和直观的手段来达到勘察效果,这就要求勘察人员在勘察时要熟练掌握一定的技术和规范流程,并在勘察过程中一一落实。 岩土工程的探勘最大的缺失就是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上不足。创新是任何一个行业进步的根本,岩土工程在技术上与国际专业相距甚远,所以加大技术的创新,是改变现状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测试技术是岩土勘察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在这方面还十分落后。目前现有的测试技术中参数测试技术仍不成熟,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与传统测试手段相比,需要进一步实现现代物理技术的依托。比如从岩土工程测试中对某一点进行空间的扩大,由点到线、线到面,除此之外土地的测试要由一代到二代的旁压实验到无孔技术与无损测试技

城市岩土工程发展前景

城市地下岩土工程发展的背景 城市地下岩土工程是岩土工程的一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我国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更是摆在岩石力学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1 城市地下岩土工程是新世纪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正在快速提高,从1990年的18.96%提高到199 7年末的28.9%。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标志着城市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但是,我国城市建设基本上沿用“摊大饼”的粗放发展模式,给国民经济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主要是: (1)城市范围无限制地外延扩展,耕地损失严重。据卫星遥感资料判断和测算,1986~1996年间,全国31个特大城市城区实际占地规模扩大50.2%,有的城市占地成倍增长。另据预测,至2010年,我国城市总数将从1996年的640座增加到1 000座,其结果是占用了大量耕地。到下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65%左右,这意味着城市人口将比1990年增加7亿多人,按每个城市人口用地100 m2计,将占用耕地1亿多亩。土地问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与地域规模的限制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城市发展非走节约土地的集约化发展模式不可。 (2)城市人口密度大,形成了所谓的“城市综合症”。首先表现在城市交通阻塞,行车速度缓慢。例如北京市干道的平均车速比10年前降低50%以上,且正以年递减2 km/h的速度持续下降。上海、北京每公里道路的汽车拥有量相应为506辆与345辆,为发达国家大城市相应拥有量的1倍及至数倍。其次是,由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面积的扩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造成城市环境的恶化。当前我国城市环境形势日趋严重,大气污染日趋加剧,全国500多座城市大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不到1%,酸雨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40%,重庆等城市尤为严重;城市污水80%未经处理排入江河;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垃圾围城现象普遍;噪声污染普遍超标,建筑空间拥挤,城市绿地减少,生态恶化。 (3)城市总体抗灾抗毁能力偏低。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除防洪、防空外,目前尚缺少综合防灾的内容,城市基础设施的防灾措施处于空白。为了克服这方面的弊端,解决城市人口、环境、资源三大危机,医治“城市综合症”,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世界发达国家都在把地下空间作为新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成为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城市建设指导方针和发展方向。 城市功能空间能转入和宜转入地下的领域是很广阔的,包括商业、交通、部分市政设施、文化娱乐休闲、部分工业生产、仓储、防灾(避难)和救灾空间等。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立体化开发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达到扩大空间容量、提高开发集约度、消除步车混杂、交通顺畅、商业更加繁荣,地面绿地增加,环境优美开敞,购物与休闲,娱乐相互交融的多

工程地质知识:岩土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工程地质知识:岩土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根据岩土工程的阶段发展来看,现阶段岩土工程处于向第四阶段转变的过程之中。因此,为了更好的推进岩土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更好的推进岩土工程走向未来,就需要立足现状,着眼未来,对岩土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①由于岩土工程施工具有复杂性,对各种岩土与土体的性质掌握具有不确定性,所以,针对于此,就需要在岩土工程的未来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推向岩土工程走向多样化、多层次化。所以,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之前,针对不同的岩土、不同的土层进行层次化研究、测验,从而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模拟实验,从而使岩土工程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多层次的未来发展趋势。 ②现阶段岩土工程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是一项在施工过程中追求精确、准确性的严谨性学科。因此,就需要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深入研究,不断的研究岩石工程的有关规律,从而探索新的施工程序,探求新的计算公式,从而将各种有效的计算方法结合,从而满足更为精密的岩土工程施工的需要。因此,在推进岩土工程施工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探索新规律,不断地探索新方法,从而得出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新的受力算法、新求解公式、新的施工程序。 ③融人岩土工程科学性研究,当今世界是一个追求科学、追寻真理、不断向前发展的世界。因此,在推进岩土工程走向未来发展的同时,就需要将科学性思维、科学性方法以及科学性的知识融入岩土工

程施工的研究性工作之中。融入科学的思维方法就需要培养思维创新,以创新性头脑去开发新的岩土工程施工工艺。融人科学的工作方法,就需要在开发新的岩土工程时,不断的研究新方法、应用新方式,以合理、有效的方式促进岩土工程的研究工作走向未来。融人科学的学科知识就是指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研究新技术之前,熟知各种岩土工程知识,并将知识进行创新,从而开创岩土工程走向未来。

岩土工程介绍及发展研究方向

岩土工程介绍及发展研究方向 展望岩土工程的发展,笔者认为需要综合考虑岩土工程学科特点、工程建设对岩土工程发展的要求,以及相关学科发展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岩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岩体和土体。岩体在其形成和存在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受了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因而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地应力场环境。而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岩体,由于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不同,其工程性质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别。岩石出露地表后,经过风化作用而形成土,它们或留存在原地,或经过风、水及冰川的剥蚀和搬运作用在异地沉积形成土层。在各地质时期各地区的风化环境、搬运和沉积的动力学条件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土体不仅工程性质复杂而且其性质的区域性和个性很强。 岩石和土的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和渗透特性都是通过试验测定。在室内试验中,原状试样的代表性、取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扰动以及初始应力的释放,试验边界条件与地基中实际情况不同等客观原因所带来的误差,使室内试验结果与地基中岩土实际性状发生差异。在原位试验中,现场测点的代表性、埋设测试元件时对岩土体的扰动,以及测试方法的可靠性等所带来的误差也难以估计。 岩土材料及其试验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岩土工程学科的特殊性。岩土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在岩土工程分析时不仅需要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室内外测成果、还需要应用工程师的经验,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在展望岩土工程发展时不能不重视岩土工程学科的特殊性以及岩土工程问题分析方法的特点。 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促进了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例如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最早遇到的是土体稳定问题。土力学理论上的最早贡献是1773年库伦建立了库伦定律。随后发展了Rankine(1857)理论和Fellenius(1926)圆弧滑动分析理论。为了分析软粘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随时间发展的过程,Terzaghi(1925)发展了一维固结理论。回顾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08449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2017-10) 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二O一七年一月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2017-10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 校对: 审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察公司勘察日期:2017年1月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 1.1 拟建工程概况 1 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 1.3 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2 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 2.1 地形地貌、气象 3 2.2 邻近建(构)筑物、管线情况与施工临时荷载 3 2.3 区域地质概况 3 2.4 岩土的构成与特性 4 2.5 不良地质作用 5 2.6 不良地质条件与特殊性岩土 5 2.7 水文地质条件 5 3、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 5 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5 3.2 环境介质腐蚀性评价 6 3.3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与岩土设计参数 6 3.4 地基基础工程分析与评价9 3.5 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10 4.结论与建议10 5.说明11 第二部分图表 1. 图例1页 2. 地基土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1页 3.(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1页 4.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页 5. 工程地质剖面图3页

6. 钻孔柱状图8页 7. (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总表2页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 工程概况 委托单位:中兴建安公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枣庄市峄城区,交通便利。 拟建工程特性:拟建工程为办公楼1栋,宿舍1栋,餐厅1栋,总建筑面积***m2,建筑物主要特征见下表1.1。 具体建筑物的尺寸、层数及平面布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勘察等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属二级场地,二级地基,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2.1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勘察的目的是提出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岩土利用、整治和改造的方案提出建议。主要任务有: ⑴查明建筑范围内各岩土层的年代、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 ⑵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 ⑶查明不良地质的特征和分布。 ⑷查明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 ⑸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查明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补给、径流条件及土层的渗透系数。调查场地周边地表水汇集、排泄及地下管网渗漏情况。 ⑹调查施工临时荷载(材料、设备等)的要求,调查邻近建(构)筑物、

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作者:陈东佐, 李静, Chen Dongzuo, Li Jing 作者单位:陈东佐,Chen Dongzuo(太原大学,建工系,山西,太原,030009), 李静,Li Jing(山西城市建设职工中专,山西,太原,030013) 刊名: 太原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3,4(3) 被引用次数:2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李远耀.殷坤龙.代云霞基于广义Hoek-Brown准则强度折减法的岩坡稳定性分析[会议论文]-2008 2.谢国忠.曾庆招浅谈岩土工程的发展[期刊论文]-四川建材2006,32(6) 3.胡岱文.吴曙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会议论文]-2006 4.龚晓南.马克生.白晓红.梁仁旺.巨玉文.张小菊复合地基沉降可靠度分析[会议论文]-2002 5.李晓俊.白晓红.黄仙枝土工带加筋碎石土本构关系的三轴试验研究[会议论文]-2004 6.陈东佐.梁仁旺水泥土桩及CFG桩复合地基问题的探讨[期刊论文]-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34(3) 7.阎凤翔.白晓红.梁仁旺.栗润德太原东山黄土静力与动力性质对比[会议论文]-2004 8.白晓红.黄仙枝.岂连生土工加筋带技术在建筑地基中应用[会议论文]-2006 9.王佳.白晓红.贺武斌.贾军刚湿陷性黄土的原位载荷试验研究[会议论文]-2005 10.张平.尹建军.杨存龙.李宁.ZHANG Ping.YIN Jianjun.YANG Cunlong.LI Ning H-B准则及其在某公路隧洞支护设计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南公路工程2006,31(6) 引证文献(2条) 1.王元锋.黎来福.张虹野浅议岩土工程新发展[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7(33) 2.唐春海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静力共同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 2005(12)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0715502246.html,/Periodical_tydxxb200303012.aspx

岩土工程发展前景

岩土工程发展前景 引言 展望岩土工程的发展,笔者认为需要综合考虑岩土工程学科特点、工程建设对岩土工程发展的要求,以及相关学科发展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岩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岩体和土体。岩体在其形成和存在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受了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因而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地应力场环境。而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岩体,由于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不同,其工程性质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别。 岩石出地表后,经过风化作用而形成土,它们或留存在原地,或经过风、水及冰川的剥蚀和搬运作用在异地沉积形成土层。在各地质时期各地区的风化环境、搬运和沉积的动力学条件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土体不仅工程性质复杂而且其性质的区域性和个性很强。 岩石和土的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和渗透特性都是通过试验测定。在室内试验中,原状试样的代表性、取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扰动以及初始应力的释放,试验边界条件与地基中实际情况不同等客观原因所带来的误差,使室内试验结果与地基中岩土实际性状发生差异。 在原试验中,现场测点的代表性、埋设测试元件时对岩土体的扰动,以及测试方法的可靠性等所带来的误差也难以估计。 岩土材料及其试验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岩土工程学科的特殊性。岩土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在岩土工程分析时不仅需要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室内外测成果、还需要应用工程师的经验,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在展

望岩土工程发展时不能不重视岩土工程学科的特殊性以及岩土工程问题分析方法的特点。 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促进了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例如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最早遇到的是土体稳定问题。土力学理论上的最早贡献是1773年库伦建立了库伦定律。随后发展了Rankine(1857)理论和Fellenius(1926)圆弧滑动分析理论。 为了分析软粘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随时间发展的过程,Terzaghi(1925)发展了一维固结理论。回顾我国近50年以来岩土工程的发展,它是紧紧绕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而发展的。 在改革开放以前,岩土工程工作者较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水利、铁道和矿井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高层建筑、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高速公的发展,岩土工程者的注意力较多的集中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和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土木工程功能化、城市立体化、交通高速化,以及改善综合居往环境成为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的特点。 人口的增长加速了城市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大城市在数量和规模上的急剧发展。人们将不断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开发地下空间,向海洋拓宽,修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和人工岛,改造沙漠,修建高速公和高速铁等。展望岩土工程的发展,不能离开对我国现代土木工程建设发展趋势的分析。 岩土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

岩土工程发展策略及各国现况分析

岩土工程发展策略及各国现况分析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高原和生态敏感地区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日益突出,沙漠化,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垃圾填埋处理,生态和地质环境的变迁,放射性核废料的处置,名胜古迹的保护等课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1.世界学术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高原和生态敏感地区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日益突出,沙漠化,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垃圾填埋处理,生态和地质环境的变迁,放射性核废料的处置,名胜古迹的保护等课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作为一门学科,环境岩土工程是由方晓阳先生1985年创立的,已得到迅速发展。 国际上每两年举行一次环境岩土工程学术讨论会,现已举行了4届。从以往4届会议论文集中可以发现,这一学科的发展显示出以下特点:①环境岩土工程是岩土工程的一个新发展,它强调环境对各类岩土工程选址、设汁、施工营运以及耐久性和可靠性的影响;②环境岩土工程使原有的岩土工程学科内涵进一步扩大,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课题,如垃圾填埋处理、名胜古迹保护、核废料处置等,而这些新的研究领域与人类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③环境岩土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的学科除数学、物理、力学、地质学等外,还包括化学、环境科学、社会学、法律等,显示出多学科交叉。 2.国外重点发展领域 从大会交流的论文中可以看出,国际上除研究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外,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如美国麻省大学方晓阳作的以21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为主题的第3届黄文熙讲座,进一步阐述了他提出的粒子能量场理论,重点介绍了该理论在敏感生态区环境岩土工程方面的应用,受到代表们的好评。此外,他还提出了考古环境岩土工程学。美国麻省大学英阳教授介绍了追踪污染隔离系统腐蚀过程的一种分时方法,并指出隔离系统的设计、废物处置、场地环境和污染物的性质、数量等因素对隔离系统腐蚀过程的影响。另外,他还介绍了美国当前主要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和控制措施。 加拿大央弗教授介绍了垃圾场覆盖层的干化作用的影响。芬兰环境保护研究所所长赛雷勒博士介绍了垃圾场覆盖层的水力渗透近似模型。日本茨城大学的安原教授介绍了在建造核废物处置设施时核废物的持续放射水平以及周围环境如地震活动性的影响,并运用数值分析方法证明了装储核废物设施的缓冲材料沙子中,若含有10%~30%的蒙脱石则能够抵抗较大的地震加速度。中国在日留学生高的介绍了断层表面大变形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方法。巴西矿业大学葛尔娃教授介绍了发生于巴西某市由降雨引起的滑坡情况,分析了其环境地质原因。 美国Humboldt州立大学查尼教授介绍了粒状土的强度与其形成因素、孔隙性及固结水平之间的关系所作的试验研究。中国在日留学生李小春介绍了岩石材料裂隙临界点的实验室研究。美国Rensselaer理工学院瑞米教授介绍了一种以土

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现状的一点思考

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现状的一点思考 摘要:勘察工作是建设工程的先行者,是一个工程项目选址、环境评价、基础设计、岩土治理、施工方案制定等等环节前的重要依据。但现实中,勘察工作往往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勘察质量也良莠不齐。笔者在本文中抛砖引玉,就当前勘察行业中各个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如何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供从事勘察工作的同行们参考,也希望能引有关主管部门和行业各界的重视。 关键词:勘察机制针对性质量管理 Abstract: the investigation is the pioneer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a project site selectio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basic design, geotechnical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plan formulated and so on link the important basis of before. But in reality, survey and the work often du e to various reasons didn’t get the attention it deserves, survey and quality and the good and bad are intermingled. The author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urvey in the industry are common each link of the problems and the insufficiency, and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ideas and Suggestions for engaged in survey for the reference of colleagues, also hope to be able to lead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s and th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industry. Keywords: survey mechanism targeted quality management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施岩土工程体制。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这种体制已基本形成,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也有了长足进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众多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开展,勘察工作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岩土复杂程度、岩土特殊性各不相同,同时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是建筑物场地的岩土体,属自然界长期形成的产物,受区域地质环境、自然条件和人工活动影响较大,其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各工程项目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上部荷载、基础埋深和基坑开挖深度等越来越大。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全面的揭露勘察场地地质状况,准确客观的评价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可靠、准确的设计参数,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设计、施工中注意要点,是我们勘察从业人员需要一直不断去潜心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同时,目前岩土工程勘察行业内出现了很多不规范行为,勘察工作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所占的投资比例和受重视程度均较低。提高勘察重要性认识,加强勘察工作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避免或改造不利条件,减少工程后期处理费用,提高工程质量。

专家谈岩土工程师发展前景

专家谈岩土工程师发展前景 1、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带来的社会影响 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已经启动,今年9月21-22日举行首次资格考试,加上考核认定和特许,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将有一批岩土工程师注册。不久的将来,岩土工程师的执业制度就要付诸实施。这是一件震撼岩土工程界的大事,肯定会对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岩土工程专业人员的素质将会大大提高。谁有资格独立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谁不能,谁有签字权,谁没有,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虽然对有些人来说,不一定合理,但总体看,岩土工程严重良莠不齐的状况将成为过去。 其次,注册岩土工程师资格考试的范围给人们一个十分明确的导向,即岩土工程师的知识面要宽。既要有地质的基础,也要有力学的基础;既要有必备的理论素养,又要有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既会勘察,又会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 再次是对教育的影响,包括高等教育专业的调整,岩土工程专业人员应当学习的课程内容,对高等院校的教育评估,以及取得执业资格后继续教育制度的建立等等,必将使我国岩土工程的教育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最后,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实施,必将大大促进岩土工程专业体制和行业体制的改革,传统的技术责任制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本文将重点讨论这方面的问题。 2 、岩土工程专业体制改革遗留的问题 未来的注册岩土工程师在什么单位里工作?他们知识全面,功底雄厚,在勘察单位工作,似乎太窄了,很难接触到岩土工程设计、监理等业务;在设计院,似乎也无用武之地。根据国际经验,未来的注册岩土工程师主要应该在专业咨询公司里服务。这个问题要从岩土工程专业体制的改革谈起。技术和经济的落后,关键在于体制的落后。1980年初,我国开始进行岩土工程专业体制的改革,到今天已经超过22年了。我国的勘察专业体制来源于建国初期的苏联模式。当时的确发挥了不小作用,但缺陷也是明显的。勘察与设计施工严重脱节,专业分工过细,勘察工作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查清条件,提供参数,对如何设计和处理,极少过问。再加上行业分割和地方分割,知识面越来越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在思维方式上也有满足于简单的模式,习惯于狭小的圈子,不注意创新,缺乏从广阔的视野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等等。而岩土工程体制则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专业体制。它要求勘察与设计、施工、监测密切结合而不是机械分割;要求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而不仅仅为设计服务;要求在获取资料的基础上,对岩土工程方案深入论证,提出合理的建议,而不是单纯提供资料。一位岩土工程师,应既能从事勘察,又能在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监测、监理岗位上工作。22年来,勘察专业体制的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并未真正到位,成为阻碍岩土工程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关键。 专业体制的改革不到位表现在哪里?主要表现在勘察与设计的脱节问题没有真正解决。不仅如此,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例如:野外记录的质量为什么越来越差?规范规定的取土器为什么不能实施?市场上为什么出现以钻探米数综合价格,而技术含量高的岩土测试和分析评价却处于从属地位?怎样才能遏制有些单位盲目增加工作量以提高收费?怎样才能克服勘察市场的恶性竞争?为什么我国近年来取样测试等的技术进步不明显?为什么施工可以进入国际市场,而勘察、设计、监理等不能打进外国市场?岩土工程设计应该由勘察单位做还是设计单位做?岩土工程检验、监测、监理是否属于工程勘察的一部分?除少数单位外,我国多数勘察单位为什么不能胜任岩土工程的设计、监理等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施工完成后,谁对工程质量做总体评价,负总的责任?未来的注册岩土工程师主要在哪种企业里服务?从整个社会着眼,怎样才能提高勘察质量,管好勘察市场?怎样从社会机制上形成良性的市场环境?等等。这些都涉及岩土工程专业体制和行业体制的深层次问题。 前些年,一些岩土工程技术水平较高的勘察单位想从深入分析评价上下功夫,但后来觉得很难实施,多做了工作,承担了风险,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经济回报。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下,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开始分离,但一般限于企业内部,不是行业体制的彻底分离,所以矛盾仍然很多。改革要真正到位,借鉴国际经验,必须发展咨询业,以咨询公司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载体,以咨询公司为岩土工程师活动的主要舞台,而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实施为此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