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海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doc

中西方海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doc

中西方海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doc
中西方海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doc

中西方海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

摘要:马尔代夫,作为典型的海岛旅游目的地,本文以其为特定的研究背景,从六个方面对比了中西方游客在此地的消费行为差异表现,并进行了成因分析。

关键词:中西方游客;海外旅游;消费行为;马尔代夫

一、引言

海岛作为旅游目的地在中国出境游的旅游市场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比重,其重要性也引起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本文,拟以马尔代夫旅游目的地为例,针对中西方游客在该地旅游消费行为,研究在该旅游市场的中西方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差异表现及成因。

二、差异的表现

(一)旅游目的差异

到目前为止,在前往马尔代夫旅游的中国游客中,绝大多数的游客是前往度蜜月的新婚夫妻或者庆祝结婚纪念日的年轻夫妇。大多数人的出行目的,是为了把一生仅有一次的人生最美好的回忆,留在“地球上最美的人间天堂”。而在西方游客中,前往马尔代夫单纯以“蜜月”为目的的人数比例并不是很多,他们更多的是以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或者是一对并不年轻的夫妻、或者是一个孩子还在蹒跚学步的家庭,又或者是一对已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总体上讲虽然同样是度假旅游,但中西方游客前往马尔代夫旅游的目的却不尽相同。

西方经济学家对消费经济学的理论综述

试论西方经济学家对消费经济学的理论综述 摘要:纵观学界,消费结构始终是一大研究热点,尤其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充斥不稳定因素而国内经济增长正处于转型时的关键阶段,消费结构研究则具有更强的实用价值。国内外学者的消费结构研究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这类经济问题的全面认识,也拓宽了研究这个问题的视野,为保障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一命题的研究具有新鲜的生命力。 关键词:西方;消费;经济学;研究 消费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十二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在消费经济学说中,生产与消费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总体。作为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整体,“生产与消费”一直都被经济学家们研究与讨论。学术界对于消费结构研究的定义有所不统一,但其中有代表性的言论是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时所使用的消费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在许多的学术定义中,则过多的是将消费结构看做是一种比例关系的变化与函数关系,对于其中内涵的阐述则较少。 对于西方经济学家而言,分析消费结构,对于了解消费者行为,研究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以及研究社会消费水平、社会消费趋势和经济发展趋势都是很有帮助的。他们认为,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是当代西方消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费结构的分析方面则大多是从家庭消费结构、恩格尔定律、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等方面

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论证。其中,很多观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威廉?配第的消费思想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一向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的源头,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时代中,资本积累的时代特征导致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便是主张资本的大量积累,注重商业的发展。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思想当中自然也秉承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他主张在消费上“少消费多积累”,重商主义观念较为突出,主张消费过多会使人们变得懒惰。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个人消费只不过为了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只要能使食物消费维持工人的最低限度的生活,那么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就可以持续进行了。这是一种典型的资产阶级消费观。他把资金的支出按照是否有利于生产的程度分为五个等级:大吃大喝、购买衣料、家具、建筑房屋、改良土地、开矿和捕鱼、经营从国外运回金银的事业。他主张用赋税改变消费和积累之间的比例关系。较为提倡政府充分利用赋税的作用调节消费与积累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威廉?配第对各种消费支出的认识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初期资产阶级“一切为了积累”的时代特征。 二、亚当?斯密的消费观 主张对消费的节制,主张将资本的积累放在首位是亚当?斯密的消费观念。与威廉?配第所不同的是,亚当?斯密首次提到:生产的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读书体会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书评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第三版)》葛家澍、林志军一书系统全面的讲解了西方会计的起源、会计理论基本知识、会计理论体系构建原则方法和内容、国际会计、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新的会计分支及会计要素的知识。本书在一些主要内容上,力求反映西方规范会计理论、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等方面的最新成就。本书是会计理论,主要又是对那种会计理论的论述,在与“财务会计”同类问题的阐述上,尽可能把它提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即讲清道理。同时,有关原则、准则、程序和方法等等的说明都不止介绍一种观点、一种做法而尽量列举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观点。这对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分析、鉴别与评估决策能力很重要。用此书作为课外资料,在各位前辈的启迪之下我对会计专业和会计具体业务有了更多的思考、感悟和更清晰的认识,对已学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会计的产生是基于人类生产活动和对生产活动进行记录的需要。人类的会计行为源远流长。复式簿记作为一种现代会计(簿记)技术问世促使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促使资本主义的利润目标取代了中世纪社会的宗教灵魂。世纪以来,会计取得了重大发展,会计理论和方法取得显著进步,折旧会计、成本会计、报表审查制度、财务会计的诞生及发展。 一切学科的理论皆来自实践并高于实践,会计如同其他学科一样,会计理论与方法来会计实务。世纪年代后,会计理论才基本形成体系。西方国家会计学界中长期存在不同种类或学派的会计理论,所以不同的会计理论有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一是按照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将会计理论以归纳法、演绎法、实证法进行分类。二是按照会计理论研究目的将会计理论以法律法规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事项法、系统法、进行分类。现代会计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有了这些特点:会计理论研究的组织工作上扩大了有关研究群体的功能,会计理论研究的方法运用上逐渐趋于规范化,会计理论研究内容的范围逐渐扩展到经济及其他学科领域。会计理论在会计学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方面,它解释了现存的会计实务,另一方面是它预测或指导未来的会计实务。 会计准则在西方财务会计实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并且构成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认会计原则以美国的最具有代表性,美国的会计原则主要由民间制定、权威支持和法律认可几个阶段完成,可见为了改进会计实务,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会计处理程序的规范化或统一化逐渐显得必要。在会计准则制定同时,由于会计实务面临的是与价值相关的经济数据,它不是确定的物理因素,而是高度不确定性的数据,在会计处理时难免运用判断和估计,西方会计学者提出了会计假设。财务会计必须受到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单位、会计期间条基本假设的约束。当然在理论上,会计方法程序或有关准则需要一些原则来指导。早在世纪初,会计学界就已经开始探索会计的基本原则。目前较被普遍接受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如实反映原则、一致性原则、充分披露原则重要性原则、稳健性原则。 为了规范在资本主义市场流动的会计信息,西方财务会计即财务报告逐渐转向接受公认原则的约束和指导。但公认会计原则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会计理论概念作为依据。所以自年代中期以来,西方财务会计理论研究出现了开始由准则制定组织直接着手研究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这实际上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发展。概念框架研究标志着西方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重要趋势,也可以反映其会计准则制定的最新动向。现在作为理论体系的概念框架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是为分析、评估和指导会计准则的发展提供一个“规范性”的理论基础。二是可以节省准则制定成本。三是有助于使用者理解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还有就是辩解。从世纪年代中期开始,的财务概念框架研究的一个项目就在于重新概括财务报表的要素他们得出十项基本要素: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分派业主款、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当代中国采用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要素。财务报表是实现财务报告目标的重要手段,对决策最有用的信息应列入财务报表,并且要经过确认。进行确认需要四条确认标准,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在财务会计中,确认与计量是密

西方会计

对会计的第 1 章介绍 学问目的: 在完成这一个章节之后,你应该能够: 1.定义会计 2.在簿记和会计之间说不同 3.了解会计工作的区分 4.了解组织的表格 5.解释会计观念和原则 6.了解会计的道德规范 1.1簿记和会计 会计是一个识别的资讯系统,测量,记录而且传达有关、可靠、一致的而且关于一个组织的经济活动的类似资讯。它的目的将帮助人们作出较好的决定。 一个赚得藉由记录生意的财务活动住的个体即是一个簿记员,而程序─分类而且概述商务交易而且解释他们的效果被会计员完成。 1.2专业会计的领域 有专业会计的三个领域: 公众的会计是会计员为大众运行他们的服务的一个会计的区域宁可超过为一个组织。基本的服务由一个公众的会计员提供是收支检查,准备税报告、协助各种不同的税问题,而且建议商务决定。 私人的会计是会计员为一个组织运行他们的服务的一个会计的区域。私人的会计员用财务的商务决定的数据需要维持会计记录而且提供管理。 政府和非营利的会计是会计员为地方、州和联邦的政府机关运行他们的服务的一个会计的区域,连同为非营利组织。 1.3会计观念和原则 会计实体观念:一个会计实体是控制资源,而且从事经济的活动的任何经济的单位。每生意被感觉是而且被当做一个实体,分开、清楚的从它的拥有者(s)和每隔一生意。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商务交易和财务报表以客观、能作证的证据为基础。 费用原则:费用原则说为会计企图所有商务交易将会以费用被记录或这实际上支付的元。 兴隆的公司原则:兴隆的公司观念实体将会为可预知的未来留在操作的把握。 会计时期原则:会计时期原则在特性期间识别一个商务活动时间叫做会计时期的时期。一个组织通常以一年作为它的主要的会计时期。然而,一个组织也能准备包括一个月或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论解释

报告出处: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朱瑞庭博士发布日期:2002-12-26 本篇报告已被阅读 156 次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论解释 一个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通常可以进一步分解成若干小的决策行为,它们分别是产品(品牌)的选择、商店的选择、购买时间的选择、购买数量/金额以及购买频率的选择等等。在这些决策行为当中,对制造商而言具有重要影响的显然是消费者产品(品牌)的选择行为,而对零售商来说则关心消费者会在什么场所购买满足其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这两者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又通常和他的信息行为(有关产品、商店等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及储存)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中又包括对其媒体接触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另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还和购买的对象有关,这里需要就日常生活用品和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别加以研究。 西方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自上个世纪上半叶开始就非常深入,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在最近的二十年中又有了新的发展。基于篇幅的原因,下面仅对其中最新的几个理论分别做一概括性的介绍。在具体的分析中将不会特别指出是属于消费者哪一类购买决策行为,论述本身则主要围绕零售商来进行。另外下面的分析主要是就私人消费者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行为而言,而且假定私人消费者本身和购买决策者的身份是一致的。 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作为新微观经济学的组成部分,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市场的不完整性,这种不完整性突出表现在市场信息的失衡和不完整上。比如就消费者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而言,商家只能部分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和愿望,而消费者往往无法完整掌握产品(质量、价格等)和商家的信息。信息的失衡对所有市场参与者都会带来影响,通常所有的参与者都会通过自身的信息行为,来努力打破这种失衡状态,在这一过程当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同时具备信息的搜集者和提供者两种角色。出于市场竞争和商业秘密的考虑,有的参与者(如商家)会有意隐瞒或发布信息,对消费者而言,他的信息行为的目的只是在于消除心中的不安全感。所以他对制造商和零售商提出的要求就是,向其提供在购买决策过程中需要的真实的有关产品及商家的信息。 要消除消费者的这种不安全感,除了消费者自身积极的信息行为之外,制造商和零售商也具有广泛的营销工具和手段。就零售商而言,比如它就可以借助制造商的品牌策略来减轻消费者的不安全感。实证调查已经证实,消费者可以把对品牌的信任转化成对商家的信任,如果这一商家经营该品牌的话。当然商家绝对不能依赖于制造商的品牌策略,相反它自身也必须通过完整的营销组合来达到消除消费者不安全感的目的,特别是消费者对商家本身的不安全感。比如通过严格的质量保证、完善的售后服务、对消费者投诉的快速处理、定期不定期的减价促销、客观真实的广告宣传、亲切可信的现场咨询服务等等,都能够有效地降低消费者的不安全感。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行为科学解释 在行为科学当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被当成是一个决策过程来加以描述和解释。这一决策过程的部分内容是可以被观察到的,比如消费者的社会统计特征、消费者买或者不买的行为以及消费者购买的具体产品等等。但是消费者真正的购买决策是在消费者复杂的“内在思维”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经济学基础)只是分享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目的:本章通过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来分别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并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需求曲线。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分析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选择行为;并能运用有关原理对某些现实现象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用图形描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公式,并能理解其经济学含义;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了解消费者预算线的含义;用图形说明如何达到消费者均衡,以及计算消费者均衡。 教学重点难点: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点;边际替代率的概念及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 教学时数:4课时 前一章曾经假定,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具有反方向关系,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具有同方向关系。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定关系存在,也就是反映这种关系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如何形成的?这就要分析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 本章消费者行为理论,其中心是说明消费者在某些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根据对效用能否计量加总的理解,西方经济学有两种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法:基于基数效用论上的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基于序数效用论上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一节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2课时) 引言:从朝三暮四的故事引出消费者偏好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1.欲望与效用 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是欲望,它是指消费者对物品的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想得到满足的愿望。它是人们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动机,推动消费者从事劳动、决策购买、实现消费,最终获得满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感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当较低层次的欲望满足或基本满足后,就会产生新的或更高层次的欲望。这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第三单元 消费者行为理论【圣才出品】

第三单元消费者行为理论 1.一个消费者想要一单位X商品的心情甚于想要一单位Y商品,原因是()。 A.商品X的效用与价格相比的性价比要比Y商品的高 B.商品X的价格较低 C.商品X紧缺 D.商品X是满足精神需要的 【答案】A 【解析】效用就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若消费者想要一单位X商品的心情甚于想要一单位Y商品,说明X商品的效用与价格相比的性价比更高。 2.经济学分析的一个假设条件是消费者偏好不变,因此,对在同一地方的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同样数量的商品总是提供同量的效用。() A.正确 B.错误 C.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 【答案】A 【解析】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前提下,对同一个消费者,同样的商品总能提供同样的效用。 3.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正 【答案】B 【解析】边际效用是总效用曲线的斜率值,当边际效用大于零时,总效用是递增的。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所以,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值。 4.对于一种商品,消费者想要有的数量都已有了,这时,()。 A.边际效用最大 B.边际效用为零 C.总效用为零 【答案】B 【解析】消费者不能再通过增加单位商品的消费来增加总效用,所以总效用达到了最大,故此时的边际效用为零。 5.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B.取决于它的价格 C.不可比较 D.可以比较 【答案】D 【解析】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仅是次序概念而非数量概念。在分析商品效用时,通

过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说明各种商品效用的大小,以此作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根据,效用大小之间可以比较。 6.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收入 C.所购商品的价格 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答案】A 【解析】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因此,无差异曲线取决于消费者偏好。 7.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 A.可以替代的 B.完全替代的 C.互补的 D.互不相关的 【答案】B 【解析】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常数,故两种商品可以按固定比例完全替代。 8.若某条无差异曲线是水平直线,这表明该消费者对()的消费已达饱和。(设X

会计学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会计理论知识阅读主要书目推荐

会计学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会计理论知识阅读主要书目推荐 (2011版,供参考) 阅读要求总说明 ●总数100项左右,重点30项左右(加粗),每年的具体书目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 ●博士生入学后的第1学期,重点是择要阅读第五类书目,记好读书笔记以便交流,并由每人主持主办一次读书报告会(时间与导师另行商定) ●博士生入学后的第2-3学期,重点阅读第一、二类书目,记好读书笔记以便交流,并由每人主持主办一次读书报告会(时间与导师另行商定) ●各位博士生在第3学期将论文的选题方向确定后,由导师因人而异另拟专门的书单参考 ●第六类书目为全程必须追踪学习的期刊,每个人每周必须有一个单元时间在中外文期刊阅览室阅读相应的期刊,了解重要期刊上的最新学术研究动态,并作好相应的记录,每月集中一次报告会(时间与报告人由导师另行确定) ●第三、四类为专业知识巩固类,各位博士生可根据各自专业知识的储备情况选择性的地查阅 ●附1、附2为有兴趣者了解与选择性参阅的国学类书目 ●毕业答辩前,每人需要有一次专题的读书报告与在校期间的读书总结(文字) 一、国外会计理论类 1.[美]迈克尔·查特菲尔德著,文硕、董晓柏译.1988.会计思想史.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 [美]加里?约翰?普雷维茨,巴巴拉?达比斯?莫里诺著,杜兴强等译.2006.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美国会计学会(AAA)著、文硕等译.1991.基本会计理论.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4. [美]R.G.布朗等,林志军等译.1988.巴其阿勒会计论.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 5.[美]A.C.利特尔顿著、林志军等译.1988.会计理论结构.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6.[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编,娄尔行译.1992论财务会计的概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7. [美]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著,王澹如等译.1987.会计理论.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 8. [英]C.W.诺比斯、R.H.帕克,潘琰等译.2002.比较国际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9.[美]罗斯·L.瓦茨、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著,陈少华、黄世忠等译.2000.实证会计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论解释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论解释出处: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日期:2002年12月26日00:00一个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通常可以进一步分解成若干小的决策行为,它们分别是产品(品牌)的选择、商店的选择、购买时间的选择、购买数量/金额以及购买频率的选择等等。在这些决策行为当中,对制造商而言具有重要影响的显然是消费者产品(品牌)的选择行为,而对零售商来说则关心消费者会在什么场所购买满足其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这两者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又通常和他的信息行为(有关产品、商店等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及储存)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中又包括对其媒体接触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另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还和购买的对象有关,这里需要就日常生活用品和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别加以研究。 西方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自上个世纪上半叶开始就非常深入,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在最近的二十年中又有了新的发展。基于篇幅的原因,下面仅对其中最新的几个理论分别做一概括性的介绍。在具体的分析中将不会特别指出是属于消费者哪一类购买决策行为,论述本身则主要围绕零售商来进行。另外下面的分析主要是就私人消费者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行为而言,而且假定私人消费者本身和购买决策者的身份是一致的。 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作为新微观经济学的组成部分,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市场的不完整性,这种不完整性突出表现在市场信息的失衡和不完整上。比如就消费者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而言,商家只能部分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和愿望,而消费者往往无法完整掌握产品(质量、价格等)和商家的信息。信息的失衡对所有市场参与者都会带来影响,通常所有的参与者都会通过自身的信息行为,来努力打破这种失衡状态,在这一过程当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同时具备信息的搜集者和提供者两种角色。出于市场竞争和商业秘密的考虑,有的参与者(如商家)会有意隐瞒或发布信息,对消费者而言,他的信息行为的目的只是在于消除心中的不安全感。所以他对制造商和零售商提出的要求就是,向其提供在购买决策过程中需要的真实的有关产品及商家的信息。 要消除消费者的这种不安全感,除了消费者自身积极的信息行为之外,制造商和零售商也具有广泛的营销工具和手段。就零售商而言,比如它就可以借助制造商的品牌策略来减轻消费者的不安全感。实证调查已经证实,消费者可以把对品牌的信任转化成对商家的信任,如果这一商家经营该品牌的话。当然商家绝对不能依赖于制造商的品牌策略,相反它自身也必须通过完整的营销组合来达到消除消费者不安全感的目的,特别是消费者对商家本身的不安全感。比如通过严格的质量保证、完善的售后服务、对消费者投诉的快速处理、定期不定期的减价促销、客观真实的广告宣传、亲切可信的现场咨询服务等等,都能够有效地降低消费者的不安全感。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行为科学解释 在行为科学当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被当成是一个决策过程来加以描述和解释。这一决策过程的部分内容是可以被观察到的,比如消费者的社会统计特征、消费者买或者不买的行为以及消费者购买的具体产品等等。但是消费者真正的购买决策是在消费者复杂的“内在思维”过程中完成的。这一过程被称之为“黑箱”。古典行为科学研究消费者购买决策中可观察的行为,包括可以观察的输入(Stimuli)和输出(Response)行为。在这种所谓的S-R 研究中“黑箱”被一种随机过程所替代。所以古典行为科学理论又被称为随机模型,属于这类模型的有Markoff-Model 和RECIPE-Model。这类随机模型可以用来通过对现在的可观察行为的分析预计未来购买行为可能发生的变化。这里不再对这两个模型的主要内容做详细介绍。 新行为科学理论则试图通过对决策过程结构的分析来找到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一个特定的输入(Input) 会产生一定的输出(Output)。在这里所谓的“黑箱”被打开,整个决策过程被详细地分解和描述起来。这种结构模型实际上是通过对消费者的内在思维过程的描写替代了所谓的“黑箱“,在这里内在的思维过程是不可观察但是可以解释的一种状态(Organism)。所以新行为科学的模型又被称之为S-O-R 模型。按照引入模型的影响因素的多少还可以把这类模型分成完整的模型和部分的模型。现代行为科学文献对这类模型均有详细介绍。限于篇幅下面将介绍新行为科学中被广泛接受和认同的主要理论及观点。 (一),Cognitive Dissonance 该理论假定,任何一个人都会因为环境刺激感受到内心的不稳定,表现为令人难受的心里紧张状态,原有的平衡被打破(Dissonance), 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会努力摆脱这种状态,以重新达到内心的平衡(Consistency)。这里不妨称之为认知平衡理论。 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就经常会出现原有的心理平衡被打破的情况,比如消费者在某一商店里买了更贵的商品,或者是消费者为了购买某一品牌的商品到了一家商店,却发现这家商店并没有这一品牌。在前一种情况

浅谈当前的世界经济环境对会计理论及模式的影响.doc

浅谈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理论及模 式的影响- 一、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方法及理论的影响 1、对会计对象带来的挑战 会计对象是指企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流动的资金现象,这些流动的资金就是会计需要计算和控制的内容。主要是反映会计要素的冲击,其具体表现就是会计要素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来做出不断调整。因为,要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变化发展,就必须要及时修改会计要素,由此才能够为会计目的做出相应的准备。 2、对会计报表目标带来的挑战 会计报表目标就是指为会计的核查对象安排的会计信息以及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到来的需要,会计目标是发展会计实务和理论的根本事项和条件,也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顶层。 会计目标的冲击造成了理论学家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个是受委托责任观点,它是针对过去并且强调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另一个是决策有用观点,主要是针对将来着重讲了信息质量的相关性。未来的会计信息发展方向应该是要向使用的人不仅要提供质量效果好的信息,同时也要注意受委托的责任信息,这才是会计发展的正确目标。 3、对会计计量带来的挑战 会计计量就是用货币等不同的计量单位来计算各种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用明确的数字计量来确定事物发生之间关系。以前会计在计量方面上就是用成本计算、折旧、损益类等方面的实务来表现的,这种计量成本的模式是过去传统的方法。而在经济

社会,人们讲究的是无形资产代替有形资产。由此可见,传统的计量模式将被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式取代,但是公允价值模式的计量法带有主观判断性,缺乏可靠性,而历史的成本计量模式具有可依据性,比较客观。所以,面临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在推行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计量模式要依据传统的成本计量模式,这也是未来会计发展的趋势。 二、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模式的影响 1、会计管理体制与经济环境 一国会计管理体制类型是由一国的经济体制来决定的,经济体制方面强调的是政府干预,一般会采取集中与立法型会计管理体制,经济体制不强调政府干预,采取的是自我管理型会计管理体制。在前一种管理体制下,大多是政府部门制定会计规范,后一种体制下,主要是民间会计职业团体制定会计规范。 2、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与经济环境 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质就是在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间配置会计信息的一个政策问题,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被分为公开、核准和混合制度。会计信息披露包括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注释、补充信息及其他会计信息等。对于会计信息问题,日本和法国对信息披露是十分具体的,并且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有很多。这是在两国经济体制下政府力量的表现。而相比较这两国来说,美国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则就比较笼统,但是在实务中,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很多,证券交易所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这样充分体现出美国经济中政府力量较小。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要求和披露的频率不同,反映了各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视不同,同时也表现了各国对吸收外资的政策不同。由此可见,在既定的经济环境下,既要充分考虑到本国证券发展的阶段及投资者的心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 一、思考题 1.试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2.谈谈你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看法。 3.请解释经济学家关于成本、利润的概念为什么与会计学上的有关概念不同? 4.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5.为什么长期和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 6.什么是规模经济?如何确定企业的适度规模? 7.利润最大化假说对企业行为分析还有现实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8.为什么MR=MC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确定产量的基本原则? 二、计算题 1.对某一小麦农场的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生产函数: Q=KA 0."1L 0." 1E0."1S 0."7R 0."1 ,式中,Q为每一时期的产量;K为常数;A为土地的投入量;L为劳动的投入量;E为设备的投入量;S为肥料和化学药品的投入量;R为其他资源的投入量。

(a)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递减还是不变?为什么? (b)当所有的投入量增加100%时,产量增加为多少? 2.某公司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 C=190+53Q,式中,C为总成本,Q为总产量;二者均以万计。 (a)该公司的固定成本是多少? (b)如果该公司生产了100,000单位产品,它的平均可变成本是多少?(c)其所生产的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多少? (d)其平均固定成本是多少? 参考 答案: 一、思考题 1.答: (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即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也作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 (3)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 2.答: 所谓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是指在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

对现代西方经济学消费需求理论的评

第5章对现代西方经济学消费需求理论的评论 5.1 复习笔记 1.对效用、边际效用的评价 效用具有不可计量性——效用、边际效用的决定因素包含人的主观心理。一种物品的效用和边际效用,不仅依存于物品本身具有的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自然物质属性即使用价值,并且最终取决于消费者在享用该物品以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而个人需要和由此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取决于生理的、精神的、文化的和历史的因素,所以效用一词完全是个人主观心理的范畴,完全取决于个人主观心理状态的效用的大小。所以,不仅在实际上甚至在理论上也是无法用精确的数字计量的,即效用在理论上具有不可计量性。 2.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分析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分析思路是:先暂时撇开流通过程,假定商品的供求是平衡的,专门从生产过程来考察某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由于暗含着在技术状况给定条件下,产量的扩大不会引起单位产品社会必要劳动的变动的假定,所以不管需求是强是弱,在供求平衡时,有的市场价格唯一地取决于技术条件所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 劳动价值论的分析跳出了价值由价值决定的循环推理。该分析并没有否认市场价值的形成和决定中供给和需求这两种社会力量都起作用。他所批判的是仅仅用供求力量来解释市场价值的庸俗理论。 劳动价值论的分析将最终决定价值的因素归结到了非心理性的因素,即由技术条件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而边际效用价值论则把边际效用递减说成是决定价值的源泉和数量,因而是唯心主义的、庸俗的。 5.2 课后习题详解 1.“价格决定需求与供给,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这两个相互联系的命题乍看起来是逻辑推理的循环论证。但这两个命题似乎又反映了客观存在的市场现象,您认为可以怎样来解释这里边存在的矛盾? 答:“价格决定需求与供给”中,“需求”与“供给”是指需求量与供给量,这与“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不同。在经济分析中涉及供求数量,特别是涉及供求数量的相互关系与价格决定的问题的时候,这里的供求数量必须是指与一定价格相对应的数量。这样,所谓供求是否平衡必须是指与某一价格相应的供给数量与需求数量是否平衡。根据这样的涵义,就可以判断与该价格相应的供求数量是否平衡,并据以推论由这样的供求数量关系决定的实际成交价格是否与该商品的价值一致。需求状况与需求量的区别,供给状况与供给量的区别,以及供求状况的变化与供求数量的变化的区别,是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中普遍适用的十分重要的概念。 2.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联系与区别。请用您自己的语言评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1)区别: ①假设不同 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所获得的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②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 基数效用论使用MU,即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作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 ③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 MU/P=MU/P=λ,序数效用论的均衡表达则为基数效用论的均衡表达式为 X X Y Y

100部会计类经典书目

100部会计类经典书目 一、国外会计理论类 1.[美]迈克尔?查特菲尔德著,文硕、董晓柏译.1988.会计思想史.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美国会计学会(AAA)著、文硕等译.1991.基本会计理论.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3.[美]R.G.布朗等,林志军等译.1988.巴其阿勒会计论.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4.[美]A.C.利特尔顿著、林志军等译.1988.会计理论结构.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5.[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编,娄尔行译.1992论财务会计的概念.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美]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著,王澹如等译.1987.会计理论. 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7.[英]C.W.诺比斯、R.H.帕克,潘琰等译.2002.比较国际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8.[美]罗斯?L.瓦茨、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著,陈少华、黄世忠等译.2000.实证会计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9.[美]阿迈德?贝克奥伊,钱逢胜等译.2004.会计理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0.[加拿大]威廉姆?R.斯科特,陈汉文等译.2006.财务会计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1.[英]鲍普?瑞安、罗伯特?W.斯卡彭斯、迈克尔?西奥博尔德,戴德明等译.2004.财务与会计研究方法与方法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2.陈今池编著.2007.西方现代会计理论.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13.葛家澍、林志军著.2001.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4.许家林.2004.西方会计学名著导读.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二、国内会计理论类 15.郭道扬著.1982.中国会计史稿(上、下).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6.郭道扬著.1984.会计发展史纲.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7.郭道扬著.2004.会计史研究(第1卷、第2卷、第3卷).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8.郭道扬著.2009.郭道扬文集.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陈信元等著.1999.新中国会计思想史.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文硕著.1987.西方会计史(上).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1.葛家澍、刘峰著.1998.中国会计大典――会计理论.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2.葛家澍、刘峰著.2003会计理论.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3.吴水澎主编.2007.会计理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4.汤云为、钱逢胜著.1997.会计理论.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5.于玉林编著.2004.现代会计理论——会计系统论、会计信息论与会计控制论.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6.于玉林、李瑞生主编.2001.会计基础理论研究.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7.杨时展(沈如琛选编).1997.杨时展论文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8.易庭源.1990.资金运动会计理论.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9.许家林主编.2008.会计理论.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0.汪祥耀等.1996-2010.中外会计审计准则研究与比较丛书.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31.中国会计学会编.2002.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1979~1999)-会计基础理论卷、财务会计卷.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2.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编.2005.会计准则研究文库(1-3)——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会计

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

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 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问题也就是研究会计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问题。 会计理论体系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它是一个人造系统。那么 以什么作为这套体系的逻辑起点呢?所谓逻辑起点,是指展开某种逻辑 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性的抽象范畴。它是实践探索的历史起点、理论研究的导向,是最普遍和最简单的现象。它所含的内在矛盾,是这个理论体系中一切矛盾的萌芽;它可反映理论与其赖以存有的客 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它能推动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发展,具有结构的张 力和推衍的水平。所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以及人们理解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这个问题的 理解也在发生变化,下面以时间顺序来论述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一、本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会计理论界普遍认为:会计假设是会计 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并以此为起点,逐步推导会计原则。 (一)1922年,佩顿(Paton)在其所著《会计理论》一书中最早提出 “会计假设”概念。他认为,现代会计不但需要在很多场合下使用估 价和判断,而且整个结构都是建立在一般的假设之上的。换句话说, 要有一些基本的前提或假设来支持会计人员对价值、成本或收益等作 出特定的结论。否则这些结论将难以成立。他提出了七项会计假设, 对其后的理论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195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成立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的同时,设立会计研究部(ARD)专门实行理论研究。于1961年和1962年先后发表第1号会计研究文集《会计的基本假设》和第3号会 计研究文集《试论广泛适用的企业会计原则》,遵循了上述佩顿的这 种思路。这种观点认为,面对变化不定的会计环境,会计假设是客观 环境见之于主观推理的最本质的东西,是现代会计存有的基础。它着 眼于会计活动的环境和前提条件,强调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等理论范畴。它主要根源于西方的“会计艺术论”,把会计看成是一项艺术, 而不是一门科学。因为没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就难以确定目标,只能

现代西方消费行为理论

现代西方消费行为理论

一、关于收入与消费的假说(消费函数理论) 自凯恩斯1936年首先提出消费函数概念之后,西方经济学者对于收入决定消费这一基础命题的研究不断深化,提出了许多新的消费函数假说和理论,消费函数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其主要理论观点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是由其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2.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 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J.S.Duesenberry)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和假定入手,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该假说的核心内容是论证并揭示了了消费所存在的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 的规律。杜森贝里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仅受到自身收入的影响,还要受到他人的消费行为的影响,消费是有“示范效应”(DemonstraionEffect)的。基于这样的假定:与绝对消费水平相比,人们更关心自己与他人相比的相对消费水平。同时,杜森贝利把消费行为的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结合起来,认为消费支出不仅受本人目前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特别受过去“高峰”时期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因此,消费支出的变化往往落后于收入的变化。这种由于消费习惯的惯性所导致的现象被称为消费的“棘轮效应”(RatchetEffect)。 3.莫迪利阿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莫迪利阿尼(F.Modigliani)是生命周期假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人类行为的经验表明,个人消费或储蓄行为并不仅与现期收入有关。人们总是试图把自己一生的全部收入在消费和投资之间做最佳分配,从而获得最大效用。一般而言,一个人在年轻时和年老时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在中年时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为实现一生消费的效用最大化,一个人在其一生消费的现值不超过他一生收入的现值的条件下,会尽可能使他在一生中的消费保持恒定。这样,一个人在生命的早期或晚期会是一个借款者或称负储蓄者,而在中年时则是一个正储蓄者。因此,从总体上说,在一生中,虽然收入是不稳定的,但消费却相对稳定。 三、消费理论的新发展 7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学的发展,消费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向前探索,对上述权威理论提出了

西方经济学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2005.8 1.效用U (utility )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后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一种主观评价。 2.基数效用理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具体的数字进行度量的一种理论 3.总效用TU (total utility ):是指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例:假定,第一个包子的效用为5,第二个包子的效用为4,第三个包子的效用为3,第四个包子的效用为2,第五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六个包子的效用为0,第七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八个包子的效用为-2. 那么: 吃1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 吃2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9; 吃3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12; 吃4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4; 吃5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15; 吃6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5; 吃7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14; 吃8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2=12; 令:,,,.... ()Q f TU =()51=f ()92=f ()123=f ()128=f 4.总效用函数的特征: 5.边际效用MU (marginal utility ):是指消费数量增加一个单位(或减少一个单位)时总效用的变

动。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随着对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的增量递减。 7.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问题: 8.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注意:本图不具有普遍性,边际效用曲线不一定是直线。 9.消费者均衡问题的证明(拉格朗日乘数法):

西方经济学消费者行为理论习题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习题 一、选择题 1、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A、平均效用达到最大点;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达到最大点; D、平均效用与边际效用相等; 2、对于同一消费者而言,处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上的各种商品组合() A、效用是不可能相等的; B.一般情况下,效用是不可能相等的,但在个别场合,有可能相等; C、效用是否相等或不相等要视情况而定; D、效用是可能相等的; 3、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A、商品效用水平的高低; B、消费者的收入; C、商品价格; D、消费者偏好; 4、随着收入和价格的变化,消费者的均衡也发生变化。假如在新的均衡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低于原均衡状态的边际效用,这意味着() A、消费者生活状况没有变化; B、消费者生活状况恶化了; C、消费者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 D、无法确定; 5、无差异曲线如果是呈直角形的话,说明() A、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主观评价是替代品; B、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主观评价是互补品; C、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主观评价是完全替代品; D、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主观评价是完全互补品; 6、如果预算线平行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A、消费者购买的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 B、消费者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发生不同比例的变化; C、消费者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同比例而且同方向的变化; D、消费者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同比例但不同方向的变化; 7.如果一份肯德鸡的边际效用为3,一件金利来衬衫的边际效用为20,当二者的价格分别为15元和150元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应该是()。 A、增加衬衫或减少肯德鸡的消费; B、增加肯德鸡或减少衬衫的消费;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