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

一、名词解释

1、希罗多德古代希腊历史学家,他是西方古典史学的代表人物,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其传世之作《历史》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历史叙述体,开创了西方社会文化史的先河。

2、修昔底德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出身于雅典一个显贵之家。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共8卷,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典范,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3、色诺芬古希腊历史学家、军事家。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主要历史作品有《希腊史》和《长征记》,《师门回忆录》等。其作品可读性强,是古代史学的上乘之作。《长征记》是西方第一部军事理论名著,具有很高史料价值。

4、修辞学派由于伊索克拉特斯的影响,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史学出现了“修辞学派”。该派的主要历史学家有埃福罗斯和特奥波姆波斯。“修辞学派”注重练字造句,只求文字之动人,而不关心史事之正确,因过分强调修辞常常因词误义,有悖于史学的严谨作风与求真精神。

5、高卢战记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编撰的历史著作。《高卢战记》记录恺撒领兵在高卢地区征服日耳曼民族的战事回忆录,它是生动的战争实录,也是一部古老的战争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该书反映了恺撒高超的写作技巧。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该书在西方广为流传影响很深。

6、塔西佗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主要著作有《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因而透露出浓厚悲观主义情绪。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7、普鲁塔克罗马统治下的希腊史学家,生平著述丰富,代表作《希腊罗马名人传》深刻反映了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印记,不仅在史学上开西方史学中的历史传记体之先河,而且影响后世甚巨。他注重亚历山大东征的哲学性,夸大东征的意义。

8、奥古斯丁是中世纪时期的神学、哲学和政治思想集大成者。著有《忏悔录》、《上帝之城》等书,其中蕴含的历史哲学思想对于整个中世纪史学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发展了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观念即线性时间观念,成为中世纪史学乃至现代生活的基调;其次,开创了历史的发展与进步观;再次,历史的目的论和宿命论。

9、比德中世纪英国历史上的卓越学者、历史家。毕生居住在修道院中,从事宗教活动和撰述,他的主要著作有《英吉利教会史》,用“吾主纪年”来计算年代,为基督教学者沿用至今。由于其史学成就卓著,被尊为“英国史学之父”。

10、《马可波罗游记》又称《东方见闻录》,作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他是西方世界第一个遍游东方而又留下历史记载的人。此书介绍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科学文化及商业贸易等内容,此书的介绍极大地促进了西方人世界观上的转变,又为西方世界向东方扩张注入了一剂强心针。11、艾因哈德中世纪法国著名的史学家,传记家,查理曼帝国"加洛林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当过查理大帝的秘书。主要著作是传记体的《查理大帝传》,体裁上不同于圣徒传,类似古罗马的传记体。该书叙事明快、文情并茂,使得其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12、比昂多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史学家,对古罗马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著作有《著名的罗马》、《复兴的罗马》和《胜利的罗马》,这三部书可以认为是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奠基之作。他第一次提出“中世纪”的概念,并在考古学资料和史料批判工作在历史写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效果。

13、马基雅维利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代表作有《君主论》、《佛罗伦萨史》等。《君主论》主论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本领和条件,应该如何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佛罗伦萨史》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摆脱中世纪神学。在这些作品中反映出他对历史知识的重视以及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14、瓦拉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历史学家,最大的成就是在文献学方面。瓦拉认为历史学是一切知识的根基与核心,而且他还认识到将任何事件当作一个主题的演变来看会有助于历史记载的真实。1440年发表《君士坦丁赠与的辨伪》揭穿了西方世界最著名的一次作伪,为新教改革实力反对教皇体制提供了有力武器,唤醒了史学家的历史怀疑精神。他对于史料的怀疑态度,为博学派奠定了方法论,开创了下一个世纪伟大的文献校勘运动。15、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百科全书派”关于社会政治史观与他们的唯物主义哲学密切相关,基本出发点是人,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人,并把改造社会的希望寄托在杰出人物上。他们提出了一些使历史学不断深化的进步思想和百科全书这种编撰形式,但仍不能摆脱唯心主义的局限。

16、蒙森1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有《罗马史》、《年代学》、《那不勒斯王国铭文集》等。以研究罗马史而闻名于世。在罗马史的研究方面,蒙森卓越的史才与漂亮的文笔非常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他关于罗马历史的作品对当代的研究仍十分重要。他对罗马法和债法的研究对德国民法典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他的《年代学》也开创了史学的新领域。

17、洪堡洪堡是19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政治家,曾任教育部长,发起建立了柏林大学。他对德国史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借用成立柏林大学之机,将优秀史学家集中起来,使历史研究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洪堡是19世纪德国历史主义史学的奠基人,被看作是德国文化史上影响最深刻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在柏林科学院做了《论历史学家的任务》的演讲,他认为历史要为现实服务。

18、《旧制度与大革命》19世纪,法国政治历史学家,政治家托克维尔撰写的。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

注重分析大革命前旧制度的政治结构以及法国民族特性,深入研究使托克维尔认为大革命与旧制度之间的确存在着断裂,然而更重要是看到它们之间的连续性和反复性。托克维尔的解释将19世纪法国大革命的研究推上高峰。

19、普鲁士学派活跃于十九世纪的德国史坛的政治史学派,以达尔曼为精神之父,主要代表有聚贝尔、德罗伊森和特赖齐克。他们关注德国政治现实,希望历史学成为能够影响德国人民生活和政府政治的有效手段。强烈爱国主义是这个学派的著作中反映出的一种普遍情绪。普鲁士学派将历史研究当作自己进行社会实践的一种方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20、亚述学亚述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是研究亚述及使用楔形文字各个民族的语言、文字、社会和历史的学科。因起始于对亚述文字的研究而得名。亚述学以楔形文字的释读为重要研究手段,在立足于文字材料和考古材料的基础上,同时采用人类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亚述学为研究两河流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1、埃及学研究古埃及文明的语言、文字、历史及文化艺术的学科。其形成以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释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成功为标志,他被公认为是埃及学的奠基人。埃及学是世界考古和世界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学科。以现代科学方法和电子仪器进一步探索金字塔等埃及古迹,是埃及学发展的新方向。

22、鲁滨逊20世纪,美国所谓“新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1912年出版的《新史学》提出了与传统史学相悖的史学思想。并以其执教的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心形成了应该一个名噪一时的“新史学派”。他提出的史学理论包含不少合理因素。

23、《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汤普森著。《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是一部开创史学新学派的奠基之作。选取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为考察对象,叙述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阶级的情况,认为英国工人阶级形成了宪章运动。反映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注重研究下层人士的“自下而上”的史学观。24、哥丁根学派形成于18世纪60年代,是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伽特勒、施洛塞尔、斯毕特勒、赫伦等人。哥丁根学派重视原始资料的收集与辨析,促进历史学专业化,使史学逐步走向近代科学性质。哥丁根学派为19世纪西方史学的重阵打下基础。

25、口述史学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到60年代呈迅猛发展之势。口述史学是通过有计划的访谈和录音技术,获取第一手的口述证据进行历史研究。目前,口述史学方法虽然获得了进展,但其学科地位还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口述史学的优点是:生动性、广泛性、民主性。

26、影视史学1988年(20世纪后半叶),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首创了一个新名词“影视史学”,意思是通过视觉影像和影片的话语传达历史以及我们对历史的见解。只要能呈现某种历史论述,都是影视史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它通过视觉影像来传达与再现历史,比书写形式更具感染力,能产生深刻和持久的影响。

二、简答题

1、希罗多德对西方史学的主要贡献?17

希罗多德是西方史学的创立者,被誉为“史学之父”,他编写的《历史》一书是西方第一部真正的历史著作。

①他开创了社会文化史的传统②他创立了历史叙述体

③求真精神的初步体现:兼收并蓄,考证史料,辨别真伪。④朴素的历史因果观

⑤写史注重民族平等,论述了许多其他民族的历史

2、简述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

①、进一步发展人本主义思想。②、首次阐释揭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③、具有历史进化论思想的萌芽。④、认识到经济因素的重要性,从经济角度解释历史事件的成因。

⑤、治学严谨,立论求实。⑥、歌颂民主制度和法治精神。

⑦、开创西方政治军事史的传统。

3、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有哪些?66—68

①.求真探索的精神。试图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这是西方古典史学的核心,为西方近现代是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人文主义观念。西方文明的出发点是人,史学亦然,古希腊人就已经认识到人的自身地位及其重要性。

③.宽宏的历史眼光。尤其在撰述“世界史”或“通史体例”的史学家表现突出。

④.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如希罗多德写《历史》、李维撰写《建城以来史》都是看重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⑤.重视史著的表述与史家的修养。希罗多德被称作“史学之父”,因为他不仅首创了叙述体,而且还具有卓越的编史才能。

4、人文主义史学特征100-101

其一,在历史观方面,开始同神学史观决裂。

其二,恢复了人在历史上的中心地位。

其三,崇尚古典文化。

其四,殖民地研究成为时尚。

其五,具有怀疑和批判的态度。

其六,从地域上而言,从意大利发展到欧洲的西北部

5、博学派有哪些特征?126

一、历史学家对史料的整理、编纂,史料空前繁多。博学派重视史料特别是大量希腊文和拉丁文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出版,为后世史家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能。

二、它开拓了法律史,国家史、民族史和史学史等新的领域和方向,推动了历史辅助学科如年达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碑铭学等的发展。

三、从事史料的整理与历史编纂工作主要是出于宗教论争的目的,大部分是教界人士,其历史观仍是中世纪的,

作品中还充满着神迹、天意、四大君主国等。

6、圣摩尔派有哪些贡献?127

①圣摩尔派的创始人是路克·达希里,他带领和影响了一大批学者借助古文字学、古文书学和年代学等辅助学科,整理和出版了大量中世纪文献。圣摩尔派成员中最有成就的为马比昂和蒙福孔。

②马比昂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他编有《圣本笃住持全集》;出版的《古文学书》成为古文字学和古文书学的经典著作;他最后写出《德国博物馆》和《意大利博物馆》两书,为考古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蒙福孔的《希腊古文字学》一书,使他成为希腊古文字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古代遗物说明》将古典遗物系统呈现在世人面前,而《图书目录》这本书成为西欧目录学的经典著作。

④总而言之,马比昂和蒙福孔代表了圣摩尔派的最高水平,圣摩尔派则代表博学时代学术的最高水平。

7、简述理性主义史学的特征134—135

①继承与发扬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史学的传统,并把它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②他们从共同的人性出发,来探求社会历史变化的规律性,普遍相信历史运动的前进性和可预见性。

③他们努力开拓历史编纂学的新天地,开始打破西方史学中的政治史传统,重视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④力图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列入历史研究的领域,并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世界通史。

8、简述孟德斯鸠的史学思想?136—137

一、他史学思想的精髓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孟德斯鸠十分注重探索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问题,他提出世界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它各自发展规律的思想。他认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社会本身所固有的。

二、孟德斯鸠提出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在一定程度上颇能反映他的史学思想的特征。(他认为气候对一个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风俗等会发生巨大影响;认为土壤同居民性格尤其是民族的政治制度有非常密切的依赖关系;还认为一个国家疆域的大小也同国家的政治值得有极为密切的依赖关系。)

9、简述伏尔泰的史学思想?139—141

①首先,他第一次打破了独霸西方2000多年的以政治、军事史为主要内容的史学传统,为历史编纂学开拓了新天地。(在他看来,撰写历史不仅限于政治、军事,还应包括诸如农工商业、科技、文艺等更广泛的内容。)

②其次,伏尔泰有力地批判了神学史观,使史学变成新兴资产阶级手中有力的思想武器。(他指出要摒弃宗教迷信的束缚来研究全人类的历史,认为人类历史在不断前进,社会在不断发展,这与神的意志是毫不相关的。)

③再次,他敢于否定传统的世界史体系,开始把人类历史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的和的比较的和研究。(他非常重视东方各国的文化,认为其在欧洲文明史的发展进程中起过巨大作用。)

④(他对抽象理性的崇拜,把理性的力量说成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他认为一个历史学家的任务不仅仅在于确定事实,更重要的是要用哲学思想来正确阐明事实。他对“自然神论”的信仰和中世纪史的蔑视等。)

10、简述康德的史学观念?160

①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在运动中有规律地前进,历史是由人类集体共同创造的,而不是由个人创造的。

②人类禀赋由粗陋趋于完美这一过程的动因是人类社会中的“对抗性”,即“人的非社会的社会性”,它是历史进步的强有力的动力,人具有组成社会和促使社会解体的双重倾向。人既有社会性,又具有非社会性。

③历史发展的终极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内部是立宪共和政体,外部是国际永久和平,人人在和平竞争中充分发挥各自才智的理想境界。

11 计量史学有哪些优越性?328

第一,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运用和挖掘史料,这是传统的定性分析的描述方法所无法解决的。

第二,它可以使历史学家开拓视野,转换视角,加深对历史的认识。由于计量史学方法的推广,确为历史学家研究下层社会与普通群众的历史开辟了途径。

第三,它使历史学家的研究更加精确。它会引起历史学家在历史认识论与方法论上发生变革。

12 谈谈赫尔德的史学思想161

第一:赫尔德系统地探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坚信人类历史是不断进步的。

第二:赫尔德认为,人类历史的前进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

第三:赫尔德反对理性主义所宣传的“永恒人性”

第四:赫尔德是近代西方首批文化史家之一。(在他看来,人类历史就是文化史。)

第五:赫尔德与同时代的启蒙学者还有一点不同,他认为中世纪是人类文化进步中的一个必然的、重要的环节,如同链条一样,它们是彼此联系、前后链接的。总之,在历史哲学方面,赫尔德有许多超出前人的卓越思想,他对后世的历史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和兰克的历史哲学,无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3 十九世纪的各史学流派有哪些代表人物? 197—

浪漫主义史学,代表人物有:施莱格尔、施莱尔马赫、卢梭、赫尔德、麦考莱、卡莱尔。

客观主义史学,兰克《拉丁和条顿民族史》、魏茨、吉泽布雷希特、聚贝尔。

实证主义史学,孔德《论实证精神》、巴克尔《英国文明史》、斯宾塞、泰纳、古朗治。

历史主义史学,赫尔德、黑格尔、洪堡《论人类精神》、兰克、德罗伊森。

马克思主义史学,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梅林。

14 为什么说十九世纪是史学的世纪?164—165

第一:历史思想,推陈出新。

第二:史学流派,蕃衍不绝。先是浪漫主义史学继而是客观主义史学及实证主义史学等。

第三:历史学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跃居人文科学之首。由于历史学的专业化,历史研究的分工日益精细。第四: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历史学

发展进程中的一次巨大的革命。

15 简述浪漫主义史学的内涵201—203

第一:历史的个体性与多样性。

第二:历史的民族性与世界历史的平等性。

第三:历史的连续性。

第四:历史理解的情感性。

16 实证主义史学有哪些特征? 230—232

第一,在历史研究目的上,注重对历史规律的探求。

第二,在史学方法上,注重归纳、演绎等,并引入心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新方法。

第三,在史学研究对象上,主张史学应该从狭隘的政治事件中解脱出来,把社会整体当作史学研究的对象。

第四,以人为中心撰写历史,重视普通大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反对形而上的历史哲学,强调实证研究。

第六。注重精神文化史。

17 简述布罗代尔的三种时段理论307

布罗代尔的三种历史时段理论是按时间的延续长度与节奏进行的。

①.长时段:它以变化极其缓慢、时间跨度很大为基本特征,也称为“地理时间”。

②.中时段:它以节奏较慢、周期变化为特征,指影响人类生活的经济或人口变动的周期变化,称为“社会时间”。

③.短时段:它瞬息即变,一掠而过,指的是传统的历史学领域中的一些突发性事件,如革命、战争等,称为“事件时间”。

18 简述特纳边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194

第一,特纳认为,在19世纪末叶以前,美国西部存在着一条不断向西移动的边疆。他把边疆的扩张视作“文明”的扩张,是文明对野蛮的讨伐。在他看来,美国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不断向西部拓殖的历史。

第二:特纳认为,西部自由土地是支配美国社会发展的力量。

第三:特纳认为,这条不断向西移动的边疆的存在,是产生民主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民族主义的主要因素和决定性因素,是美国不同于西欧国家的特点之所在。

第四:特纳认为,美国文明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边疆消失以后,地域间的冲突仍然存在。在特纳看来,地域是具有一定经济结构和居民心理气质的地理方位。

19在历史写作中有哪四种类型的世界史?338—339

一.是希罗多德——伏尔泰的总体型的世界史。

二.是波里比阿——兰克的国际关系型的世界史。

三.是圣奥古斯丁——鄂图的基督教神学型的世界史。

四.是斯宾格勒——汤因比的思辨型的世界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世纪的西方史学? 95

1)在基督教中,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的不再是他(她)自己计划好的,而是由于神的恩惠而被赐予的,古典文化中的人性乐观主义被基督教精神取代了。我们在教会史家的著作中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这种思想的存在。它直接导致宿命论,即人的行为是上帝的目的的时间,人类无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也无力为自己选定发展的方向。

2)可以说基督教史学在取代古典史学中的人性乐观主义的同时建立起一种神性的乐观主义。

3)就基督教史学对后世的影响而言,它在许多方面的思想史具有创始性。首先,基督教史学创造了一种普遍主义的历史,即一种世界通史,它在时间与空间范围上达到了最大限度。其次,基督教史学蕴涵着目的论,是一种目的论史学,而目的优于起源便自然而然地将进步史观呈现在人们眼前。再次,基督教史学关注历史的连续性,于是为了获得更精确的理解,史学家们采取了历史分期的方式。

4)中世纪史学家写作历史的动机作为一种主观意图体现了他们的实践目的。在宗教意识的影响下,历史学也实现了它的社会功能。

5)中世纪的历史学确实为宗教意识形态的建构做出了贡献。首先,它对历史事件或历史过程进行宗教化解释。其次,中世纪历史叙述为社会树立了虔信的典范,如查理大帝,各类圣徒等,这些典范作为社会伦理准则的化身不仅为个人的社会生活提供伦理指导,更重要的是对中世纪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 论述西方史学发展的脉络导论3

西方史学自古希腊发端迄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它大体可分为如下四个很明显的又具特色的发展阶段。

第一,古典史学,即古代希腊罗马史学。古希腊到古罗马,前7C~公元5C。创立时期。神话——世俗——奠定

史学基本规范。从追溯神话与史诗的前希罗多德时代算起,至公元5世纪“古典世界”的终结,西方古典史学经

历了一千多年的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形成了颇具影响的西方史学的诸多优良传统,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人本)

第二,中世纪史学(基督教史学),公元5C~13C。黑暗时期。史学不再以真实为信仰,歪曲历史,宗教附会,

为教会服务。但其中有少数亮点:反映世俗人事的拜占庭史学、蛮族国家的世俗史学。进步:①第一次给历史加

上了时空概念;②后期史学旁支学科出现(如古文字学)。

从公元5世纪开始,西方史学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折,至14世纪初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其间古典史学的传统中

断,基督教的神学史观制约与束缚了史学,嗜血的发展相对来说显得比较迟缓。(神本)

第三,近代史学。公元13C~二战前。鼎盛时期,百家争艳。此时的潮流:客观主义史学(兰克为代表)、政治史

学、文化史学(文化形态史学)、经济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典型)。由于时代的进步,西方史学自14世纪初

开始加快了它的进程,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及其后的实证主义史学等相

继发展起来,至19世纪史学的兰克时代,已日趋成熟,终于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人本)

第四,现代史学。二战后至今。新潮流:计量史学、新马克思主义史学、社会史学、心理史学。20世纪初新史

学思潮萌发,日益冲击着西方传统史学的堤坝。大体说来,我们把现代西方史学等同于20世纪西方新史学的发展与演变,这是西方新史学不断成长壮大并与传统史学相抗衡又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过程。不过,西方新史学真正成气候,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其时的史学更多地体现出当代的特色了。(人本)

西方史学的五次转折: 西方史学源远流长、恢弘博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五次大的历史性转折和变迁。第一次转折:西方史学的创立。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时的古希腊时代。历史与神话分离,产生了体现人本主义精神的古典史学。

第二次转折:产生于公元5世纪前后。西方史学从古典史学的人本主义转向基督教的神学史观。基督教史学,特别是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企图用基督教的神学观念改造古典史学的人本观念。

第三次转折:开始于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西方史学从基督教的神学史观转向资产阶级史学的人文主义史观。

第四次转折:发生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史学理论的演变更为激荡复杂,产生了与传统史学相对峙的新史学思潮。

第五次转折:发端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从此开始了当代西方史学的发展进程,标志着当代西方史学的形成。

3论述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学说(289、281)

所谓文化形态学,实际上就是把文化(或文明)视为一种具有高度自律性,同时具有生、长、盛、衰等发展阶段的有机体,并试图通过比较各个文化的兴衰过程,揭示其不同的特点,以分析、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斯宾格勒文化形态学说:他并没有给文化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不过通过他对文化与历史关系的释义,比较清楚地透露出斯宾格勒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他认为文化是通贯过去与未来的世界历史的基本现象。所谓世界历史,是各文化的集体传记,这一点对解释他的历史文化观很有意义,因为正是由此引发了他对西方传统的历史观念的深刻批评。我们可以把他的文化形态学称为历史,称为世界史。换言之,历史就是文化,世界历史就是人类各种文化集体传记。在他看来,研究人类的发展进程就是研究世界上各个地区各种文化的历史。

斯宾格勒关于文化是一种有机体的论断更为著名,这或许是他构筑的文化形态学理论的核心之所在。按此观点,每种文化均有一个有机体,犹如一切有机体那样也具有生长盛衰等规律性和可测性的过程;或者用一种形象的说法,他也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这一过程或生命节奏贯穿于每一文化中,他们都无法避免这以自然运动周期性的命运。

他认为,每一个文化都有各自的基本象征。世界历史是人类各种文化的集体传记。斯宾格勒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寻找出八种自成一体的文化系统,这就是: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古典文化、阿拉伯文化、莫斯科文化、西方文化。每一种文化的基本象征表达了某种文化的特殊风格及历史形式,而在此等历史形式中,文化的灵魂不断地在实现他内在的可能的潜力时,便衍生出各个具体的基本象征。他进而指出,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观念、情欲、生活、愿望、情感等,这就是每一种文化都有独特的个性。因此,在人类文化史上,就存在着代表不同文化的基本象征的多元现象。

斯宾格勒认为每一种高级文化皆各自独立走完其生命的历程,都要经过如下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前文化阶段,文化阶段,文明阶段。在这过程中,没有哪一种文化可以认为比另一种文化更先进,在这里,他将世界上存在过的各种文化个体在发展进程中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用文化本身的个体兴衰来解释历史、预测未来。根据他的见解,世界上这八种高级文化,不管其特点如何,都要遵循同样的规律,有生就有死,有青春就有老境,有生活一般的就有生活的形式和给予他的时限。同样,西方文化也是不可逃避和超越于其它七种文化一样的死亡命运的。

在西方资本主义不断出现危机的社会背景下,形形色色的文化归因论出现了,文化形态学即是其中之一。从这种社会动因所产生的研究视野,势必会带上特有历史或文化宿命论,斯宾格勒所表露的文化形态学理论及其悲观思想正是这一情况的反映。

汤因比文化形态学说: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学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视为对斯宾格勒创立的文化形态理论的一种继承与发展。他对文化形态的基本看法包括:

第一,历史研究的单位。汤因比认为历史研究的可以自行说明问题的单位既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也不是另一个极端上的人类群体。必须指出,在这段引文中的社会即与文明同义。在《历史研究》这本书中的论述,两者是可能混用,在这里,他与斯宾格勒一样,都抛弃了传统史学中的国别史与断代史的概念,而代之以一个个文明(或社会),他认为这才是可以自行说明问题的研究范围

第二,文化的数量。在汤因比那里,文明考察的视野的扩大了,在斯宾格勒的八种发展到了二十一种,后又增加到二十六个文明。在《历史研究》最后一卷中,他更把这种可供比较的文明个数扩大到三十七个之多。尽管汤因比关于文明的划分与数量,包含着相当大的主观随意性,但不管怎样,他不得不承认西方文明也只不过是这类文明中的一个而已,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西方人睁开眼来看世界,环球之大,岂能以西欧的一隅之地所包容,世界上的各个文明是价值相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疏离了西方传统史学中的西欧中心论的陈说

第三,文明的可比性。在汤因比看来,以上这些文明尽管出现的文明有先后,但都是可以进行比较的,这是因为时间的长度是相对的,在已知的文明最初出现之日起到今天,其间还不足六千年。这在人来诞生已有三十万年的漫长生涯中,文明只占五分之一。因此,为了我们研究目的,所有的这些文化社会都可以说完全是同时代的,他们都可以在假定的哲学上属于同一时代的,在哲学上是价值相等。如他把1914年发生的世界第一次大战与公元前431年爆发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作为哲学上价值相等的两次同时代的时间加以相提并论,即为显例。因此,对文化形态学派史家来说,历史纪年已显得无关紧要,这与传统史学也是不同的。

第四,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汤氏的这个说法,来自于歌德的《浮士德》,他把这种从神话中获得的启示,视为全部文明诞生的规律。他分析了第一代六个文明的起源,得出了文明的产生是对一种特别困难的环境进行成功的应战的结果,而第二代文明的起源则是更多地受到人为环境的挑战。但是这种挑战必须适度,即它的刺激和强度必须处在最能激起应战的那一最佳位置上。

第五,文明生长的尺度。汤认为并不是所有文明都能顺利成长壮大的,事实上,有些文明流产了,有些文明则在它们生长的早期就停止了,这显然是因为挑战过量而致。他指出,文明的生长并不等同于地理的扩张,因为由此而产生的军国主义导致自相残杀和激烈冲突,那恰恰是文明衰弱的标志。他还认为文明的成长也不等同于技术的进步。在他看来,文明生长的尺度应当是,在一系列的挑战和应战的过程中,场所发生了转移,即文明的外部环境移入到文明的内部。在这种逐渐升华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决能力”,才是文明成长的标志。他认为文明成长的动力是那些富有创造能力的少数人,他们通过退隐与复出的双重活动,实现了这个目的。总之,文明生长的过程最终归结为这个社会内“自决能力”的不断增长,而正是由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少数人所促成的。

第六,文明衰弱的原因。汤因比认为文明衰弱的原因是“自决能力”的丧失。汤的主要思想是,创造性的少数人变为统治者,多数人脱离了前者,社会各部之间丧失了和谐状态,结果导致了社会机体的分裂。在这一方面的原因是,多数人的刻板而非心甘情愿的模仿行为,另一方面原因是骄傲,骄傲和懒惰都只能导致创造性的丧失,因而使整个文明不可能继续生长。在这一阶段,汤因比认为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三部分人;少数统治者、内部无产者与外部无产者。除了社会机体的分裂,更为严重的是灵魂的分裂,即该社会中的人们产生了与这个文明生长时期完全相反的思想情感与精神面貌,由积极变为消极,由茁壮变为垂死。

第七.文明的解体。在汤所构建的起源、生长、衰弱和解体的“四阶段论”中,这最后一个阶段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新旧文明之间的交替正是发生在这一阶段。这个过程如下:经过了一段混乱时期后,由一个强大的力量挫败各方,创立了大一统的帝国,这种统一国家的出现,并不是文明发展的目的,而是少数统治者在某个文明发展到垂死阶段的最后手段;这个大一统的帝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繁荣局面终于消失了,出现了间歇时期,在平静中酝酿着新的危机;最后,由于外部无产者的入侵,出现了民族的大迁移,大一统的帝国最终瓦解,一个新的文明便接踵而来,产生了第二代文明。这个新文明将重新完成前述起源、生长、衰弱和解体的发展过程。

第八,西方文明的前景。汤因比反对他的前辈斯宾格勒对西方文明的发展前途所持悲观论调,认为只要处理得当,西方文明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而且可以保持活力,继续发展。

4 试论布罗代尔的历史时段论(307)

5 评兰克和兰克学派的史学思想、方法及其影响。(209-220)·*注意兰克史学思想,(史料批判原则、内外证法等)以及他的弟子思想。)

西方史学史期末简答题

西方史学史期末简答题

1.古代希腊史学产生的原因: 2.希罗多德贡献(史学思想) 3.俢昔底德史学思想: 4.比较希罗多德和俢昔底德治史观: 5.比较希罗多德与司马迁的相似之处:6.波里比阿史学成就: 7.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 8.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 9.浪漫主义史学思想 10.理性主义史学(18世纪):特点:11.客观主义史学: 12.伏尔泰的史学思想 13.历史哲学: 14.百科全书派史学贡献: 15.罗马史学的共性: 16.评述塔西佗的史学成就: 17.评述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 18.19世纪为什么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19.康德是怎样论述历史发展的,试以康德《世界公民视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译文为例加以说明。如何评价: 20.浅析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1.20世纪妇女史的研究重点有哪些?22.为何称希罗多德是“史学之父”?23.普罗科匹厄斯有什么作品传世? 24.李维对史学研究的贡献体现在何处?25.7.P55塔西陀为何被称为是“暴露史学大师”? 26.. 查士丁尼有什么代表作? 27.扼要介绍康尼娜及其作品。 28.为什么说“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29.19世纪与20世纪西方史学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30.20世纪西方史学的特征: 31.西方现当代史学的共同趋势与特征:32.谈谈你对“历史是时代火车头”的理解。33.当今西方社会为何将历史学称为是“受人追捧的园艺学(公共史学)”? 34.评特纳。 35.P110评马基雅维里对欧洲近代史学的贡献。 36.为什么说卡尔《历史是什么?》一书问世,成为历史学著述演变的分水岭? 37..请你介绍一下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史学的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笔记

1.古希腊政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自然政治观与整体正义价值观。 第二,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 第四,公民的政治视角。 2.柏拉图“哲学王”思想及其意义? 柏拉图:重点为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哲学家治国思想(哲学家当王),《理想国》 1.城邦的理念是至善。城邦的正义体现在社会分工上。 2.哲学家治国要做到(1)建立社会分工制(2)在哲学家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3)教育,靠人治,忽视法治。 3.整体主义思想,文化专制主义的始作俑者。 3.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的基本特征? 城邦的本质 (一)溯源法:城邦是自然形成的社会有机体 人→家庭→村社→部落→城邦 (二)分解法:城邦是平等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 公民是有权参加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人们 公民平等→城邦民主 政体研究 (一)政体的界定 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以确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也由以订立城邦及其全体分子所企求的目的 (二)区分政体的标准 ●政府的目的●掌权者人数 (三)具体划分六类 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 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四)政体的特性与基础 对柏拉图整体主义的扬弃 把研究重心转向现实城邦的经验的和历史性的描述与分析。 (一)温和的整体主义 承认整体主义,但保留个人独立与自由的因素 (二)批判柏拉图 ●理想虚空(城邦像家庭、缺失个人的“整体幸福”) ●违背人性(自爱可贵、公有制难成功、没有个人利益范围) (三)近代个人主义的源头 ●有限度承认个人利益、权利与价值 ●冲淡和稀释整体主义 民主与法治思想 (一)民主的依据

西方史学史重点概念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西方史学史复习资料 一、导论 (一)史学史概念 史学史以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人物是研究历史学科的发生与发展史,揭示它的演变规律,预测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历史学家对历史和历史学的认识和解释,应当成为史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西方史学史概念范畴 西方史学史以总结与评价西方史学的发展进程为宗旨,研究西方史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研究人民(主要是历代史学家)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所做出的种种思考,从而在西方历史学发展的长河中,疏凿源流,抉隐钩沉,辩证因果,探求原委,以寻去西方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范畴:1、历史哲学2、历史编纂学3、史料学4、史学方法论 (三)西方史学史发展的过程、重大转折 1、过程 (1)古典史学,即古希腊罗马史学。 从追溯神话史诗的前希罗多德时代至公元5世纪“古典世界”的终结,共计一千年,形成了诸多影响后世的史学优良传统。 (2)中世纪史学 公元5世纪至14世纪初的文艺复兴运动,基督教神学史观制约史学,史学发展相对迟缓。 (3)近代史学 14-19世纪,14世纪以来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相继发展,19世纪进入兰克时代,史学发展成独立学科 (4)现代史学 进入20世纪后,新史学出现。 2、转折 (1)西方史学史的创立,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时的古希腊时代。 希波战争刺激了希腊人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巨大兴趣,希腊编年史由此进入“古典时代”,这也是古希腊人理性觉醒的时代,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成为代表,后来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人的史学遗产,古典史学的传统一直延续了一千年之久。 (2)公元5世纪前后,西方史学从古典史学的人本主义转向基督教的神学史观。 罗马帝国覆灭,西方式会奴隶制终结,封建制开始。基督教史学企图用基督教的神学史观改造古典史学的人本观念,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为代表。罗马时代古典文化为基督教僧侣垄断,史学发展速度缓慢,沦为神学附庸。

最新西方史学史笔记完整版

1.古代希腊史学产生的条件(自然.人文): ①文化的发展:从外部来说是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埃及和巴比伦文明)从内部来说,是受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唯物主义的哲学传统与史学的发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传说和史话:史诗中包含着很多的史学因素,在历史学正式产生前,古希腊人是把史诗当作历史来看待的,最著名的是《荷马史诗》古希腊史学诞生在爱奥尼亚地区, ③地理环境:这是因为与希腊本土相比,此地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且居于欧亚大陆之间,扼东西交通之要塞,所以这里商业繁荣,手工业与航海业也很发达。 2.评述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历史著作,希罗多德被称之为“史学之父”,《历史》内容丰富,非常生动地叙述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等,为我们展示了古代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生活景图。希罗多德通过留传下来的资料.口头或文字记载,自己的实地考察而编撰完成的。 史学思想的特点:①.推崇雅典的民主政治②.天命观和人本精神并存 影响:①.治史视野的宽广,对古希腊史学有开创性的建树,明确提出了治史的基本任务和目的,即记载和解释人类的活动,尤其是重大功业,说明他们的因果联系 ②.治史观念的变化:历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的历史活动受到难以把握的超自然力量的影响;另一方面,认识自己的主人,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创造人类的历史。 3.评述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 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之父”,写成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史学特点:①.他提出了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实施方法 ②.冷峻的客观主义精神 ③.彻底的人本史观和进步史观(摒弃天人感应说.探讨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从经济关系上解释历史发展的原因. ④.平实.简洁.生动和充满智慧的文字表述形式 影响:求真和政治史的传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具有求真精神,开创了政治史的传统。但是不彻底,人本观念强,有时认为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

西方史学史复习知识点汇总

西方史学史复习知识点 筑波千鸟整理 前言:本复习知识点,根据《西方史学史》(张广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3版),分类整理。 名词解释 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高卢战记》:约著于公元前52年,共8卷,前7卷出于恺撒之手,最后一卷是他战友所续写的,本书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力图保持客观冷静的叙述,从体裁上来看《高卢战记》是一本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它以对高卢和日耳曼各地区的人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到萌芽状态国家出现这段时间的政治、社会、风俗和宗教的记述,《高卢战记》成为我们研究原始社会和民族学的重要依据。 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依战争为背景。《伊利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回返家乡的经历。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

喻丰富。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法兰克人史》:是六世纪法兰克国家历史的主要著作,作者格雷戈里是中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全书始自《圣经》所宣扬的“创世”,止于公元591 年,共10卷,详近而略古,内容十分丰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由于历史上关于法兰克早期历史记载甚少,此书也就显得弥足珍贵,格雷戈里被誉为“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 心理史学:心理史学又称“心理历史学”,西方“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史学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的嫁接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借助与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人类过去的种种行为,进而更全面与更深刻地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它于20世纪前期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所开创。 哥丁根学派:形成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伽特勒、施洛塞尔、斯毕特勒、赫伦等。把古典史学提倡的史学批判方法,以及由博学家开辟的专业化史料考据方法与历史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历史学专业化,使史学逐步走向近代科学性质,哥丁根学派重视原始资料的收集与辨析,为十九世纪兰克史学奠定了基础。 《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这是一部从古代世界延伸到伏尔泰时代的世界史,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和政治史传统,独具创见。作者在书中努力要表述这样一个有意义的主题: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逐步摆脱了偏见、迷信和卢奴役,尽管他们遇到无数次的错误和失败,但总是向着理性、公正,向着物质和精神不断改善的方向前进的。“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D.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第一章古典史学(古希腊史学、古罗马史学) 一、名词解释 1、赫克泰阿斯 希腊史学的摇篮---米利都人,希腊第一位历史家。主要作品是《大地环游记》,其书的叙述特点是记实而非虚构。赫克泰阿斯在介绍某民族时力求从历史根源上加以说明,体现了他超越本民族界限的世界眼光。 2、色诺芬 色诺芬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成为过希腊三大历史家。它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其代表作为《希腊史》、《长征记》,并且《长征记》是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但是色诺芬的治史能力远不及他的前辈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 色诺芬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也是西方军事史上一位颇有才干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色诺芬写史注重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故其作品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色诺芬比其他人更重视社会经济生活,且作品内容富有文采。 3、李维 古罗马著名史学家,其代表作是《建城以来史》。李维的史学作品文笔优美,且体现出他垂训的思想,并开创了通史体例。但是李维在写史时不但疏于对史料的考订和辨析,

而且包含着宿命论及迷信观念。 4、波里比阿 出身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显贵家族,著述颇多,但只有一部《通史》传世,而且残缺不全。《通史》是一部断代史,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通史。《通史》一书中体现了波里比阿关于真实的思想与获得真实的方法以及政体循环论和天命观的史学思想。但是《通史》一书也体现了波里比阿由于语言平直,夹论夹序,思考较多,内容缺乏吸引力、在价值评估和史料选择上暴露出一些主观以致歪曲事实、英雄史观等不足之处。 二、问答题 1、希罗多德及其史学思想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三大历史家的第一位史学家,出身殷实,并因生活环境使他毫无民族偏见,代表作是《历史》。希罗多德在西方史学史上既是结束希腊幼稚的早期史学的最后一位散文记事家,又是希腊史学进入成熟时期的第一位历史大家。希罗多德是自觉运用历史批判方法集中研究特定重大历史时间和重大历史人物的第一人,为希腊人科学地关照自己、认识自己的历史而不是神的谱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希罗多德的历史观是天命观和人本观的混合体,这反映了古希腊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矛盾性。 史学思想:

西方史学史试卷

西方史学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总计30分) 1.《长征记》的作者是() A 色诺芬 B 老伽图 C 波利比阿 D希罗多德 2、《论法的精神》的作者是( ) A 狄德罗 B康德C伏尔泰 D 孟德斯鸠 3、西方史学史上第一部历史著作是() A《历史》 B《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C《希腊史》 D《罗马帝国衰亡史》4、罗马文化的“黄金时代”是() A凯撒时代 B奥古斯都时代 C屋大维时代 D伯里克利时代 5关于西方古典史学的优良传统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A求真探索的精神 B理性主义观念 C宏宽的历史眼光 D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 6、下面哪位史学家来自德国() A休谟 B 伏尔泰 C莫泽尔 D吉本 7、下列不属于口述史学的特点的是() A生动性 B广泛性 C民主性 D真实性 8、人文主义史学的基本特征() A初步运用了历史批判方法 B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C排斥古典史学批判、反思的精神 D强调独立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记载 9、属于凯撒的史学作品的是() A《高卢战记》 B 《日耳曼尼亚志》 C《罗马历史源流》 D《罗马古物考》10、下列不属于19世纪美国历史主要学派的是() A浪漫主义学派 B 废奴派 C盎格鲁-撒克逊学派 D边疆学派 二、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古希腊三大史学家是_____ ,______ ,______ 。 2.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商人__________,撰写了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描写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作品《_______________》。 3.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称之为“__________时代”。

4.__________是罗马史学的真正奠立者,他被称为“爱国史家”。 5.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维的_________又称《罗马史》。他的史学思想有三点:_________、_________、文笔优美。 7.奥古斯丁著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8.罗马三大史家有撒路斯题乌斯、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被称为“政治史之父”,他的《__________》是政治军事史的范例, 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古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 10.文艺复兴这个词最早是由__________世纪的法国学者谢尔·德金尔克提出来的。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建城以来史》的作者是匹克托。() 2.“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 3.公元4世纪至前3世纪的希腊社会,史称“古典时代”。() 4.波里比阿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机家。() 5.著名的“剑桥三史”是《剑桥古代史》、《剑桥中世纪史》、《剑桥近代史》。() 6.狄德罗撰有《路易十五时代》和《百科全书》。() 7.18世纪的西方史学,总的来说是以理性主义为主导思想的。() 8.文艺复兴的一个特征是恢复了人在历史上的中心地位。() 9.西方史学的直接源头是古罗马史学。() 10.老伽图用拉丁文字写作罗马史,首开拉丁史学之先河.( ) 四、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5分,总计10分) 1. 修昔底德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李维:古罗马学家。著述丰富,流传下来仅《建城以来史》并残缺不齐。创立通史体例,重视历史垂训,文笔优美。但其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影响史实可靠性。但还有很高史料价值,是研究罗马早期及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塔西陀:古罗马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著有《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痛恨暴君,透露出悲观主义情绪。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奥古斯丁: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代表人物。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著有《忏悔录》、《上帝之城》,确立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为以后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 吉本: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启蒙时代西方史家杰出代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代表了十八世纪西方历史学的最高成就,上自古罗马帝国下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共6卷71章,体大思精、卷帙浩繁。尽管吉本恪守政治?军事史的旧传统,但把古代与近代历史发展过程连接起来,具有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极大。 维柯:近代西方历史哲学鼻祖,代表作《新科学》,详论人类历史社会历史发展,建立历史发展观点,并试图为它寻求出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三阶段:神祗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马克思称赞其思想“有不少天才的闪光”。他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近代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 边疆史学:特纳是美国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很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他提出了边疆学说,强调边疆和西进运动对美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扫除了以往历史编纂学的积弊,提出了历史研究的新观念,对美国史学界的影响极为深远,该派因为适应美国扩张主义而名噪一时。 休谟: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家,近代“不可知论”的创始人。著有《英国史》、《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理研究》、《自然宗教对话录》等,主张扩大历史记载的范围,倾向于社会史。同罗伯逊、吉本并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题库

名词解释: 希罗多德:(约前484年─前425年)公元前5世纪的伟大的古希腊第一位历史学家,西方文学的奠基人,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希罗多德就被尊称为“历史之父“。他把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纪录下来,著成《历史》。所著《历史》一书,是西方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因各卷以古希腊9位缪斯女神命名,故又被称作《缪斯书》;又因其以讲诉希波战争为主线,故后人也将它称作《希波战争史》。全书共9卷,分上下部分。1~5卷第27 章为前半部分,叙述希波战争前地中海各国的历史,从态度上看,带有爱奥尼亚纪事家作品的缺点,既有闻必录,因而存在假录。第5卷第29章起为后半部分,是信史实录,主要叙述波斯人和希腊人在公元前478年以前数十年间的战争。书名和分卷方法均出自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之手。在此书中,希罗多德所使用的文献资料主要有三种形式:口头传说、直接印象、文字记录,其中口头传说用量最多,作者本人没有民族歧视,并且取材丰富。该书也是一部世界文化史著作,书中众多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视野广阔,具有”通史“的规模;具有较强的客观主义态度和求实批判精神;歌颂民主自由;重视道德垂训作用。 修昔底德: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他约出生于公元前460年,他生活的时代正值雅典的极盛时期,也是古希腊文化的全盛时期。伯里克利等人的政治演说,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利斯等人的戏剧,诡辩派(又称“智者派”)的哲学,希罗多德等人的历史著作,以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代表的“实验的”“科学”精神,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所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以编年体纪事,是修昔底德用三十余年撰写而成,共八卷,其书名和分卷方法均出自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之手,其写作目的是想通过叙述这场战争给希腊世界造成的影响、以及雅典等城邦在战争前后的成败兴衰的变化过程,来垂训后世。不仅力求真实地记载历史,而且力图站在哲学的高度上去理解和概括历史、并把这种概括之后的历史事实传达给后人。该书的史学特色有:理智的科学的态度;歌

西方史学史书目1

西方史学史中文参考书目 (一)原著 (1)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花城出版社,1994年(2)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商务印书馆,1991年 (3)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1986年(4)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1986年 (5)色诺芬:《长征记》,商务印书馆,1985年 (6)色诺芬:《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商务印书馆,1961年 (7)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1984年(8)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商务印书馆,1959年(9)恺撒:《高卢战记》,商务印书馆,1979年 (10)恺撒:《内战记》,商务印书馆,1986年 (11)撒路斯提乌斯:《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商务印书馆,1995年 (12)李维:《罗马史》选,商务印书馆,1980年 (13)塔西佗:《编年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14)塔西佗:《历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15)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商务印书馆,1985年 (16)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商务印书馆,1995年 (17)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商务印书馆,1990年(18)阿庇安:《罗马史》,商务印书馆,1976年 (19)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商务印书馆,1979年(20)圣经《旧约全书》《新约全书》,香港圣经公会,1980年 (21)奥古斯丁:《忏悔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1989年(22)奥古斯丁:《独语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 (23)格利高里:《法兰克人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24)比德:《英吉利教会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25)艾因哈德:《查里大帝传》,商务印书馆,1979年(26)无名氏:《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 (27)薄伽丘、布鲁尼:《但丁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8)马基雅维里:《佛罗伦萨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29)马基雅维里:《论李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30)蒙田:《蒙田随笔全集》,译林出版社,1996年

西方历史源头课堂笔记

西方历史的源头课堂笔记 姓名:蒋小慧班级:2012级英语4班学号:201203010409 第一课东方的遗产 古代近东地区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人类最早文明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新月形地带),即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代世界的粮仓。 一、苏美尔文明 最早居民:苏美尔人,公元前3500年左右建立苏美尔城邦,第一个文明,城市文明,处两河流域,悲观主义心态。 苏美尔人贡献: a. 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为学习写字,公元前2500年左右,有了培养书吏的学校; b. 车轮; c. 60进位制。 古巴比伦王国:汉莫拉比国王,第六代国王,国力强盛,统一巴比伦尼亚地区,其传世功劳即编制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汉莫拉比法典》,世界历史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莫拉比法典》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刑法,民法等领域。严格保护私有财产,竭力维护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利益。 二、腓尼基文明和希伯来文明 1.腓尼基文明 腓尼基,当时著名良港和工商业中心,海上民族 贡献:a.商业精神,垄断地中海贸易,进行殖民活动。 b.拼音字母,受到埃及象形文字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影响,结合自己实际经验创造出22个辅音字母,是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的源头。 2.希伯来文明 使用闪米特语 十诫前四条一神崇拜,对上帝耶和华的信仰;后六条社会行为规范,目的是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十诫意义:希伯来人在宗教上的一次改革运动,奠定了犹太教的基础,强调了对耶和华的绝对信仰,规定了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其为契约,在很大程度影响了西方热的思维方式。 犹太教它的出现时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成为四节两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源头之一 犹太教四个基本特征:一神论;反对偶像崇拜;“上帝的选民”的思想;救世主信仰“弥赛亚”。 三、埃及文明 西方历史源头之一,处尼罗河流域,埃及人歌颂尼罗河,与悲观主义心态相反。 埃及政治发展特点: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埃及文学: 1.建筑方面,金字塔,古代埃及文明象征,有三大金字塔,即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门卡拉金字塔。 2.象形文字,书写材料为埃及纸草,即埃及特产植物,纸莎草。 3.木乃伊的制作 第二课希腊文明的兴起 一、爱琴文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自由平等观念,民主制度和科学精神都可在古希腊找到痕迹。 早期文明叫爱琴海文明,是航海民族。 《荷马史诗》记载了希腊的神话传说,在19世纪被证实爱琴文明的存在,爱琴海文明遗址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和大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

2018版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本复习题考查标准分知晓、掌握和理解三个层次。 知晓: ●法国学者波普利尼埃尔在1599年出版《史学史》一书,成为西方史学史上把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 象的开山之作。 ●1913年英国史家古奇的《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问世,这是一部对19世纪西方史学系统总结 的权威之作。 ●色诺芬是一位多产作家,代表作有《长征记》和《希腊史》。 ●老伽图以其著作《罗马历史源流》开创了用拉丁文写作罗马史的先例。 ●恺撒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撰写了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高卢战记》。 ●古罗马三大史家有李维、塔西陀和撒路斯提乌斯。 ●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的古罗马时期希腊史家是波里比阿。 ●“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 ●在基督教史学写作体系里,时间代表着线性发展,而不再是循环不已,这与古希腊罗马的时间观形成 显著差异。 ●为了与异教徒展开辩论,奥古斯丁撰写了《上帝之城》。 ●被后人称为“教会史学之父”的是巴勒斯坦凯撒里亚的主教攸西比乌斯。 ●格雷戈里的《法兰克人史》是欧洲早期教会史学名著之一。 ●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艾因哈德代表作为《查理大帝传》。 ●被称为“英国历史之父”的比德最早用基督降生之年为基准,用“吾主纪年”来计算年代,这种做法 很快被其他基督教学者接受并沿用至今。 ●弗雷辛主教鄂图撰写8卷本《编年史》,因以《上帝之城》模式写成,因此又被称为《双城史》。 ●拜占庭史家安娜·康尼娜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位女性史家。 ●马比昂撰《古文书学》、蒙福孔撰《希腊古文字学》,极大推动了西方古文献学的发展。 ●马比昂和蒙福孔代表了圣摩尔派的最高水平,圣摩尔派则代表了博学时代欧洲学术的最高水平。 ●18世纪的西方史学,总的来说是以理性主义为主导思想的。 ●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被称为西方近代文化史之滥觞。 ●休谟与罗伯逊、吉本一起,通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哥丁根学派代表史家有加特勒、施洛塞尔和赫伦。 ●维科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学术界倾向把他称作为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新科学》 是维科最重要的著作。 ●赫尔德的历史哲学思想主要蕴含在其代表作《人类历史哲学观念》一书中。 ●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这成为19世纪德国学术复兴开始的标志。 ●《德意志史料集成》由德意志政治改革家施泰因倡导发起编纂,佩茨任主编,主要汇编了公元500-1500 年间日耳曼人的各类史料,对欧洲各国史学有较大影响。 ●《拉丁和条顿民族史》是兰克的成名之作。“史学的批判时代的开端” ●普鲁士政治史学派的精神之父是达尔曼,首席代表是聚贝尔,主要干将有德罗伊森和特赖齐克。 ●1902年,蒙森因《罗马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西方史学史

绪论 (1)阶段一:前5C-5C古典史学时期 局限性:①仍用神灵的意志来解释战争的结局和罗马强盛的原因 ②过分突出了历史著作的叙事性和文笔的生动,损害了历史的真实 ③历史的叙述上缺乏明确的时间尺度 成就:①历史学家通过原因的分析试图揭示历史事件的真正动因 ②历史学家“知道历史的作用首先在于获得真理” ③历史学家认识到“是人类历史的叙述,是人的事迹、目的、成败的历史” (2)阶段二:5C-14C初中世纪的基督教史学时期 ①人类历史被描绘成在上帝意志的支配下,上帝的信徒和魔鬼的信徒进行斗争的历史 成就:在时空观念上超越了古典时代 ①历史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展 ②历史记载有了准确的纪年 (3)阶段三:14C初-19C末20C初文艺复兴开创了西方史学的近代史学时期 发展:①该时期是西方近代史学中人神之战,人战胜神的时期 ②历史考辨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③历史哲学开始产生 ④19C是历史学的大繁荣时期,历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4)阶段四:20C初-今现代史学 特点:思辨的历史哲学继续发展,但分析的历史哲学更受欢迎。吸取了实证史学的有点,注重跨学科总体研究的法国“年鉴学派”历久不衰,成为当代史学的楷模。二战后,众多的社会科学分析方法进入了历史学领域,反映了当代史学科学化、精密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史学结束了遭受史学界冷落的状态,渗入到专业历史学家中间。 (1)时期一:20C初-1949年建国前 借助日本的间接介绍到直接接触西方史学原著 从翻译他人之作到自己撰写著作 (2)时期二:建国-1978 初步发展与遭遇坎坷 大转变:从引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史学 60S年代初,西方史学史得到学术界关注: 西方史学史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的意见被提上来 在高校历史系的教学中确立了应有的地位 出版不少有关西方史学的译著 (3)时期三:1978-今初步繁荣与转型:研究最活跃、成绩最多

西方史学史读后感

读后感 在读《西方史学史》中,读到了罗马帝国衰亡史一些内容,很有感触。 《罗马帝国衰亡史》是由爱德华·吉本所写,吉本出生于英国萨里郡的普特尼镇一个英国绅士家庭,生活富足。吉本的父亲(也叫爱德华?吉本)早年在剑桥大学深造,后为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员。吉本本人与其父亲生活经历相似,早年受到良好教育,数年之后亦为英国国会议员。 吉本为家中长子,母亲在其出生之后又生了六个孩子,在吉本10岁时去世。吉本自幼多病。 1752年,14岁时被父亲送往牛津,不到15岁就考取玛格达伦学院。但他父亲后来发现他对天主教感兴趣,当时在英国一个天主教徒会受到上流社会的排挤,他父亲立刻就把他送到瑞士洛桑,交给一位基督教新教导师。在洛桑期间,他参加过伏尔泰的聚会,学会了法语,开始用法语写作其第一部作品《论文学研究》(1761年正式出版)。 一提到在欧洲历史上叱咤风云千余年的罗马帝国,想必人们便会下意识的想到英勇善战却又拜倒在美人裙下的恺撒。诚然,恺撒是一位天才的将领,卓越的统帅,在他的治下,罗马军队为共和国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恒久光荣。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罗马之所以能在强敌环伺的中欧控制西方文明长达十几个世纪,所依赖的并不是在最初几百年间攻克的辽阔疆域,而是强有力的政治和社会体制。这后者,自然应该归功于罗马帝国的实际开创者,奥古斯都大帝,即屋大维。 很多人以为屋大维不过是凭借着恺撒的声望轻而易举地登上帝位的,其实不然。恺撒被刺之时,作为其养子的屋大维才18岁,正在阿波罗尼亚的军队中,无论从地位、声望、势力上,都远远比不上恺撒的同僚,雷必达和安东尼。那么,这个不及中国弱冠之年的年轻人,是如何击败声誉卓著、势力庞大的两位前辈,登上罗马帝国的至高宝座的呢?除却恺撒的余荫影响之外,更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个人的才华和努力。 屋大维外表风度翩翩、温文尔雅,性格冷静而敏感,极富洞察力和政治手腕。创业初期,他深知自己羽翼未丰,断然不是雷必达和安东尼的对手,因此不遗余力地扬起恺撒养子的大旗笼络军队,更以同样的身份与上述两位前辈结盟。他们通力合作,历经数次苦战终于剿灭了刺杀恺撒的卡西乌斯和布鲁图斯,血洗了罗马城尤其是元老院。在利用一次偶然的政治事件巧妙地踢开雷必达后,他开始了与安东尼长达数年的周旋。看准了安东尼流连于埃及艳后的怀抱致使军纪废弛的时机,屋大维在长期的厉兵秣马下当机立断,倾尽全力在希腊大败安东尼,随后不给他的敌人留下一丝喘息的机会,乘胜挥师埃及,彻底消灭了安东尼及其情人克利奥帕特拉的势力。 创业不易,守业尤难。舅公兼养父恺撒被刺的情景历历在目,怎能不让性情敏感的屋大维夙夜担忧?他清楚的知道恺撒的被杀并非来自强大的权力而主要源于可怕的夸耀,于是便终其一生对元老院保持相当的敬意,对人民许诺以古老的自由。他放弃危险的执政官一职,转而一步一步地摄取保民官、监察官以及大祭司这些最尊贵而且最能博得人民爱戴的官位,并安于“第一公民”的盛誉。他极其审慎地使用着自己的权力,尽力不去冒犯人民心中根深蒂固的共和思想,却逐渐地越来越严密地控制着帝国的各种最高权力。到了其统治的后期,虽然没有皇帝的名号,但罗马的人民,已经基于长年来的巨大爱戴而习惯于服从稳坐宫廷中那位拥有最高权威的人所下达的一切命令了。

(完整)外国文化史笔记(孟昭毅)

第一篇上古文化 第一章原始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了原始文化这一人类文化的初生态形成与发展的情况。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原始文化伴随原始人类的劳动和生活被创造出来的过程与阶段,掌握原始文化的特点与成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重点) 识记: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二)原始艺术和原始宗教(重点) 识记:关于艺术起源的诸种说法; 原始宗教信仰和巫术行为。 理解:原始洞窟壁画。 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古代的两河流域文化几千年孕育和发展的过程及其鲜明特色,详细介绍了它对人类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这一

章,要求掌握古代两河流域在文字、科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理解其何以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渊源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汉谟拉比法典(重点) 识记:汉谟拉比法典。 (二)两河流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次重点) 理解:楔形文字与泥版文书; 法律、科学和宗教; 文学艺术。 第三章古埃及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作为人类早期文明发育的四大摇篮之一的古代埃及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及特点,详细介绍了它对于人类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这一章,要求掌握古埃及文化在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并且理解它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在政治制度、法律、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古埃及文化对人类的贡献(重点)

理解:宗教;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二)古埃及与两河流域文化之比较(重点) 识记:两河流域和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 两河流域的文明产生要比古埃及略早一些。 应用: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在政治制度、法律和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第四章古希伯来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希伯来民族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其文化成就,重点介绍了希伯来民族宗教——犹太教的产生、发展和文献。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希伯来文化的世界影响;理解犹太教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教义的主要特点;掌握《旧约》何以既是犹太教的宗教经典,又是希伯来文学总集和文化总集;在理论上还要掌握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和区别,理解希伯来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它在同希腊文化交流、融合基础上产生了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并通过它影响到西方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犹太教(次重点)

西方史学史 复习题

李维+:古罗马学家。著述丰富,流传下来仅《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并残缺不齐。创立通史体例,重视历史垂训,文笔优美。但其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影响史实可靠性。但还有很高史料价值,是研究罗马早期及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塔西陀+:古罗马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著有《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透露出悲观主义情绪。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奥古斯丁: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代表人物。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著有《忏悔录》、《上帝之城》,确立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为以后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 吉本: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启蒙时代西方史家杰出代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代表了十八世纪西方历史学的最高成就,上自古罗马帝国下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共6卷71章,体大思精、卷帙浩繁。尽管吉本恪守政治·军事史的旧传统,但把古代与近代历史发展过程连接起来,具有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极大。 维柯:近代西方历史哲学鼻祖,代表作《新科学》,详论人类历史社会历史发展,建立历史发展观点,并试图为它寻求出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三阶段:神祗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马克思称赞其思想“有不少天才的闪光”。他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近代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 休谟: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家,近代“不可知论”的创始人。著有《英国史》、《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理研究》、《自然宗教对话录》等,主张扩大历史记载的范围,倾向于社会史。同罗伯逊、吉本并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斯特拉波:小亚细亚地理学家,著有《地理志》,把当时地中海地区的人民的地理知识总结,在古代的地理书籍中最为详备,论述了当时西方人所知道的那个世界的山川地势、民族分布、物产种类、商业往来、风俗民情等,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新史学:20世纪初萌动、五六十年代发展,反对兰克学派客观主义史学的主张,首倡于德国哲学家,如狄尔泰,真正从史学实践上倡导新史学的有法国学者西米昂美国学者鲁宾逊等人。特征是提倡广阔开拓史学研究领域,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分支合作,强调史学家的解释,重视历史学与现实的关系即史学功能等。 新文化史学:20世纪五十年代一次转折,是对旧的新史学的反动和发展,新文化史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是对社会史、经济史和人口史的一种突然暴发的批判。重点转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限的历史。90年代更强调要研究个性、独特性和突发事件。

西方史学史

导论:历史、历史学与史学史 一、历史和历史学 什么是历史? 已过去的事实经历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过去事实的记载历史学科 《大英百科全书》(1880年版):“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的研究和描述。” 历史,或简称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 实在的历史 凡是过去的都是历史(历史与时间)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历史与现实) 历史无所不包,任何事物都有历史(历史与空间)人的活动 描述的历史 理论预设:历史观参照(叙事)框架:时间、空间 价值准则:叙事意图决定史事的选择描述过程:历史是被叙述的 体现的是一种过去观,而不是过去本身这种历史可随时翻新,不断重写。 二、史学史 历史学:简而言之,是历史研究的学科 历史学概念的几次变迁 希罗多德对史学的界定:对过去的研究,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即证词和探究。 证词:目击者对真实发生的事情所做的符合事实的陈述; 探究:根据这些证词去寻找事实真相的活动。 古罗马时期,历史被理解为探索者所作的叙述,即讲故事。历史学即叙事史学。 中世纪时期,特别强调历史是指人类事务的整个进步过程,并认为历史是个循环的过程。 文艺复兴之后,历史学作为学科逐步形成 史学史的历史 史学史一词的广义用法在西方开始于16世纪,几乎等同于历史编纂学,内容包括历史的编纂、写作和表述方法、体例、结构和技巧,也包括历史研究活动的成果。 1599年,法国波普利尼埃尔《完美史学思想第一书》,直到18世纪以前,这一类史学史著作都是单纯按照年代先后排列过去的史学家和作品。 18世纪末19世纪初哥廷根学派提出要对历史学的历史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1911年,瑞士富艾特《新史学史》;1913年,英国古奇《19世纪的历史学与历史学家》。这时的史学史将历史著作及其方法列入了研究范畴。 现代史学史的定义由美国的一批史学家所定义: 贝克尔:(史学史)是古代希腊以来的历史著作的总和,包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观点,他们使用的史料、著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趣味性… 1980年布加勒斯特第十五届历史科学大会上成立了历史编纂学国际委员会,并创办两个刊物《史学史》和《史学研究国际年鉴》 一些代表作品: 布莱萨特《历史学:古代、中世纪和现代》1983 伊戈尔斯主编《国际历史学研究手册》1979 伊戈尔斯《欧洲史学新方向》1985 德泽尔主编《历史学的未来》1977 斯蒂森《历史学面面观》1987 史学史的研究对象 史学家与史学著作(史学思想、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史学方法论)史学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地位

(完整word版)外国史学史复习

外国史学史复习资料整理 肖泽宇 一、名词解释 1. 希罗多德 公元前5世纪诞生于小亚富豪家庭,从小接受良好教育。成年后因随其叔父参与推翻僭主政治的运动失败而被放逐。曾周游列国,写出其著作《历史》。是西方最早一部历史著作,希罗多德也被成为“历史之父”。全书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叙述吕底亚、希腊城邦及波斯帝国的历史、地理、民族和风俗习惯等,并记述了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后半部分主要记述希波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后人用希腊神话中九位缪斯女神的名字将全书分为九卷命名。写作目的是将丰功伟绩和战争原因记录下来使之不被遗忘。该书首创首创叙述史体裁的写作体例,视野开阔,史料丰富,所使用的文献资料包括文学作品、神谕和档案、铭文等,实事求是,不抱偏见,崇尚民主,歌颂正义,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叙述生动,引人入胜。他开始了对历史时间因果关系的探究,首次将视野扩大到希腊人已知的世界,强调历史的垂询功能,提出历史批判思想,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寻求真实。但是书中的天命观念明显,过多引用神谕、梦兆等,并且存在一些具体史实的错误。 2. 修昔底德 公元前5世纪出生于雅典富有的显贵家庭,少年时代受过良好教育。曾当选是将军之一,主持色雷斯一带战事,后因被指控贻误军机、通敌之嫌,被流放。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一部专门讨论战争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著作。他认为这场战争的起因是雅典势力的过度增长,引起了斯巴达等其他各帮的嫉妒和恐惧。其《战史》以资料可靠、结构严谨、思想深刻闻名。强调历史的实用性,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批判精神和求实态度的历史学家。他全面发展了人本史观,重人事轻鬼神,相信必然性,用理性的目光来审视和洞察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真正动因,提出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原因是真正原因、其写作方法独特,演说词首开先河,叙事生动,文字优美,文情并茂,具有良好的史德,作为参加战争的将军,并没有自诩专功,对自己的错误不辩述,虽然是雅典人,但叙事过程中比较客观,具有朴素人本主义精神。总之,其是以为理性、冷静、严肃、认真的历史家,留给后人思考,其超越希罗多德是因为时代环境和人生经历不同。同时,其《战史》对西方史学有重大影响,后继史家续写其书,并且成为希腊化时期罗马史家采用的范本,其民主政治理念也影响后世。 3. 色诺芬 公元前4、5世纪的希腊史家,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史家”。他是一位多产作家,著作涉及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主要著作有《长征记》和《希腊史》。《希腊史》是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续写,但是带有明显偏袒斯巴达的倾向。而《长征记》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被认为是西方第一部军事理论的名著。他亲自参加了波斯小居鲁士征召的希腊雇佣军,并且被推举为领袖,在小居鲁士被杀后,成功带领希腊雇佣军返回希腊。因此,作为事件的亲历者,叙事生动、引人入胜。该书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提供自希罗多德之后,深入波斯内地,对波斯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以及波斯王权内部矛盾、波斯帝国的腐朽做了深入了解和介绍。同时对战略战术也有参考价值。该书对以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希腊雇佣军胜利证明波斯帝国的腐朽,为后来亚历山大战胜波斯提供了鼓舞作用。同时该书对希腊民族的特性也有明显的反应。其次,在古希腊历史学家中,色诺芬更多地关注社会经济生活。其写作富有文才,人物描写生动逼真。 4.波里比阿 是希腊化时代的重要史家,出生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显贵家庭,曾被任命为大使和行政长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