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单元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八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单元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八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单元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八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单元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世界文明古国都有其独特的文明象征。万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作为最古老的非洲国家,古代埃及的文明象征是()

A. 尼罗河

B. 金字塔

C. 狮身人面像

D. 木乃伊

2.古代埃及人曾经写下这样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尼罗河与埃及文明的关系是()

A. 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带来了理想的天然肥料,有利于埃及农业的发展

B. 尼罗河的泛滥毁灭了埃及文明

C. 尼罗河在埃及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D. 尼罗河的泛滥淹死了许多人

3.如果你寒假期间去世界文明古国旅游,以下可能经历的情景是( )

A. 驻足在恒河南岸,品味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

B. 览尼罗河景色,赞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壮

C. 逛罗马历史博物馆,感受汉谟拉比石柱的古老

D. 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欣赏印度古城的异域风光

4.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棒把字刻在湿润的泥板上,干燥后文字笔画形似楔子。这种文字起源于()

A. 尼罗河流域

B. 印度河流域

C. 黄河流域

D. 两河流域

5.威尔·杜兰在描述某古代文明时说:“这里之所以成为传说中的伊甸园,西亚的谷仓,除了人力之外,主要是靠河流的定期泛滥。“在“这里“能找到的文明遗迹是( )

A. B. C. D.

6.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下列哪一地区( )

A. B. C. D.

7.毗湿奴说:“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行的人是鄙视的。一个婆岁门让首陀罗女为他生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这段话反映的情形出现在( )

A. 古代埃及

B. 古代中国

C. 古代希腊

D. 古代印度

8.从地理环境看,亚非早期区域文明分布的特点是( )

A. 以农业经济为主

B. 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C. 地处大河流域

D. 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字

9.下列有关人类早期文明和它们的重要文明成就,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和阿拉伯数字

B. 古代中国文明——分封制和星期制度

C.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太阳历

D.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

10.在史学界,有文字记载且有出土文物印证的历史被称为“信史”,即较为翔实可信的历史。据此,我国的“信史”开始于()

A. 距今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时代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11.为了方便记忆,小明画了下面这张关系示意图,此图反映的内容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等级制

D. 分封制

12.《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说明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

A. 定期朝见周天子,汇报政务

B. 交纳贡赋

C. 拱卫周王室

D. 定期服役

13.网课结束,复学考试中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老师引用了哪家学派的思想教育学生()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14.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A. 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B. 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C. 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 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15.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社会变迁②思想言论自由③全体公民参政议政④文字趋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6.史学者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 分封制的崩溃

B. 商鞅变法的作用

C. 兼并战争的后果

D. 百家争鸣的原因

17.古代希腊的政治体制属于城邦民主制,为鼓励和保证全体男性成年公民积极参政,城邦采取的主要举措包括()

①给予每个公民投票权

②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

③发放“观剧津贴”接受教育

④让参政公民家属参与国家政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8.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观点的主要理由是( )

A. 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有政治权利

B. 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 生活在罗马的外邦人没有选举权

D. 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19.西方有一句谚语:“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希腊的“辉煌”主要得益于( )

A. 种姓制度

B. 雅典民主政治

C. 中央集权制

D. 君主立宪制

20.世界文明发源地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也有起源于海洋的。下列文明中起源于海洋的是()

A. 古代希腊文明

B. 古代埃及文明

C. 古代印度文明

D. 古代中国文明

21.有人说:“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同学者必首推周秦。”可见,他认为罗马法( )

A. 是所有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源头

B. 在周朝和秦朝时期就已传入中国

C. 对我国古代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D. 是近代许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22.从“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称霸地中海地区”、“奴隶大量逃亡和起义”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A. 希腊文明的兴起与灭亡

B. 雅典城邦民主政治

C. 两河流域文明的勃兴

D. 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23.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尺中的()

A. A

B. B

C. C

D. D

24.古希腊和古罗马对西方政治文明影响最深远的分别是()

A. 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

B. 哲学思想和建筑艺术

C. 海外殖民和武力扩张

D. 小国寡民和辽阔版图

25.杭州马拉松始于1987年,是中国历史第二悠久的马拉松赛事,仅次于1981年创办的北京马拉松,是中国田协和国际马拉松及路跑西会(AIMS)备案的国际级马拉松赛事。这一赛事最早起源于( )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印度 C. 古代罗马 D. 古代希腊

二、非选择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26.【图说历史】

(1)图一、图二分别是古代哪两种文字,生活在这两大区域的先民们还创造了哪两大建筑奇观? (2)图三石雕内容反映了古代哪一部法典?该法典有怎样的历史价值?

(3)图四反映了古代印度什么制度?世界三大宗教中哪一宗教发源于印度?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焕发了灿烂光芒.伯里克利当政期问的古希腊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完美的民主政治制度。而此时春秋战国之际的中国也不甘示弱,文明高度发展,与西方交相辉映。

(1)图中弧形的狭长地带被称为什么?该图反映的是哪个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请举例说明该文明古国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成就。(至少举出两例)

(2)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国家是哪些?分别说出它们在社会制度上的突出特征。

(3)古代希腊和中国都在文化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请你分别列举一个当时著名的历史人物并说说他们的成就。

(4)从文明诞生的地理环境看,材料一中的文明古国与古希腊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文明?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建立四百多年后,国王残暴无度,激起平民和奴隶反抗。位于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周边起兵,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

材料二:商朝末年,国王奢侈残暴,修豪华宫苑,施炮烙酷刑,失去民心。最后被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周国联合其他小国消灭。

材料三: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王室势力日益衰落。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1)材料一、材料二中的“国王”分别是谁?

(2)导致商朝灭亡的重要战役叫什么?联合其他ml国消灭商朝的是谁?

(3)西周建立于何时?都城在哪里?

(4)你认为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通过夏、商、西周的更替,你有何认识?

29.下面是我国战国时期两家学派的思想观点,据此回答问题。

甲认为“尚贤”(任人唯贤)是为政之本,提出“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反对剥削,崇尚劳动.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不与劳动”的就不能“获其实”;还提出“兼相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

乙主张随社会变化,要“法与时移”。认为“权制断于君则威”,主张法自君出,君主要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威势。为了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地位,应当让人民经常处于饥寒而求食不能的状态.只有靠国家的禄赏才能存活,才能保证人民顺从国家法令。

(1)甲、乙分别代表的是哪两个学派的观点?

(2)请概括材料中甲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

(3)为什么乙学派的思想主张在当时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重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是学习、探究历史的重要载体。八年级学生以古希腊罗为例,开展了一场以“文明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吗?”为主题的合作讨论,请你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拉丁语及其衍生的主要语种有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

材料二:

(1)完成表格内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的空白处内容

(2)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体制在本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谈谈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在哪些方面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结合本次讨论的主题,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约公元前3100年开始形成统一的国家,古埃及的文明象征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因形似汉字“金”字而得名。金字塔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艺术和卓越的聪明才智,象征着古代埃及的高度文明,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ACD三项都不是古代埃及的文明象征,不符合题意;

B项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象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代埃及的文明象征,要求准确识记古代埃及的文明象征。

2.【答案】A

【解析】埃及地处非洲北部,滔滔不尽的尼罗河流经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不仅给干旱少雨的埃及带来充沛的水资源,而且由于它定期泛滥,有利于埃及农业的发展。

A项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带来了理想的天然肥料,有利于埃及农业的发展是尼罗河与埃及文明的关系,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埃及文明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古埃及的相关知识。

3.【答案】B

【解析】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大约,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沿尼罗河而上,赞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壮是一个可能出现的经历。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览尼罗河景色,赞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壮可能经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非文明,要求熟练掌握亚非文明的有关知识,需要灵活运用非洲尼罗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及金字塔的史实。

4.【答案】D

【解析】大约在埃及象形文字出现的同一时期,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ABC三项都不是楔形文字的起源地,不符合题意;

D项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巴比伦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及学生对题干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分析判断的能力。由题干中“文字”“楔子”可知指的是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5.【答案】A

【解析】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与“这里之所以成为传说中的伊甸园、西亚的谷仓,主要即系靠河流的定期泛滥”相关的是《汉谟拉比法典》。

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西亚的文明遗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河流域的成就。重点掌握《汉谟拉比法典》。

6.【答案】D

【解析】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诞生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古代巴比伦。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楔形文字由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公元前18世纪,古代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ABC三项和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是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的诞生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河流域相关知识。掌握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相关知识。

7.【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行的人是鄙视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他生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及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不同种姓之间禁止通婚,特别是上层与下层之间。

ABC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古代印度会出现题干这段话反映的情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C

【解析】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中,大河曾经孕育了人类的早期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孕育了古代巴比伦文明;印度河和恒河孕育了古代印度文明;长江和黄河孕育了古代中国文明。亚非地区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大河。

ABD三项分别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概括的亚非早期区域文明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C项地处大河流域是从地理环境看,亚非早期区域文明分布的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非地区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熟练掌握世界古代亚非和欧洲文明成就。

9.【答案】D

【解析】A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和阿拉伯数字搭配不正确,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人创造的,由阿拉伯人发展和传播到西方的,不符合题意;

B项古代中国文明——分封制和星期制度搭配不正确,星期作为时间周期最早起源于巴比伦,现在世界各国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最早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制定,不符合题意;

C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太阳历搭配不正确,公元前4326年,在古埃及诞生了最早的太阳历,不符合题意;

D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搭配完全正确,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以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并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关知识。

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和宫殿遗址,是我国信史的开端。AB两项在商朝之前,不符合题意;

C项商朝是我国“信史”的开始,符合题意;

D项西周在商朝之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骨文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识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示意图中,周天子、诸侯等内容可知它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ABC三项和题干示意图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分封制是题干示意图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需要准确识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12.【答案】C

【解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材料“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反映的正是诸侯要承担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拱卫周王室的义务。

AB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拱卫周王室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解读能力。要求具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结合题干信息,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根据教材所学得知,指的是从正反两方面看待问题,辩证的看待问题。老子是春秋晚期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道家思想是老师引用教育学生的学派,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老子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4.【答案】A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以其主要是对社会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争”的目的是为了实践自己的理论,对社会发展有着自己学派所持有的观点。

A项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掌握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

1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于奴隶制社会瓦解,封建制社会形成时期,社会等级森严,因此③全体公民参政议政的说法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

D项①②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现象出现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现象出现的原因。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16.【答案】D

【解析】“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可知,这段话意在说明百家争鸣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轻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张、著书立说,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ABC三项在题干中均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百家争鸣的原因是史学者王国维意在说明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读懂材料是关键。

17.【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古代雅典,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是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等一系列大事,妇女、奴隶、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力。④让参政公民家属

参与国家政治说法错误,应排除含④的选项。

A项①②③是城邦采取的主要举措,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要求具备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运用能力。识记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

18.【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453年,伯里克利时期的民主只有少数人享有的民主,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ABC三项都不是题干观点的主要理由,不符合题意;

D项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是题干观点的主要理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材料的分析能力。注意逻辑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19.【答案】B

【解析】古代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西方有一句谚语说:“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希腊的“辉煌”主要得益于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开民主政治的先河。雅典正是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文明中的大部分辉煌。

ACD三项与希腊的“辉煌”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雅典民主政治是希腊的“辉煌”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辉煌属于希腊”,注意准确识记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关内容。

20.【答案】A

【解析】起源于海洋的古代文明是古代希腊。东方四大文明古国,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分别是古巴比伦(位于西亚)、古埃及(位于北非)、古印度(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位于南亚)和中国(位于东亚)它们都发源于大河流域。而西方文明的代表希腊和罗马都发源于海洋。

A项古代希腊文明起源于海洋,符合题意;

BCD三项起源于大河流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代希腊文明起源于海洋。

2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材料中的观点认为欧洲的政法来源于罗马法,是近代许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中国的法律基础起源于周代和秦代,并未表示中国的法律基础来源于罗马法。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是近代许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法的意义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2.【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罗马共和国初期元老院掌握政权,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通过布匿战争打败了迦太基,称霸地中海,强盛的共和国贵族把占有财富和奢侈享受视为神圣,导致了大量奴隶逃亡和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斯巴达克起义,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ABC三项和题干关键词“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称霸地中海地区”、“奴隶大量逃亡和起义”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罗马共和国的兴衰是从“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称霸地中海地区”、“奴隶大量逃亡和起义”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共和国的兴衰,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罗马共和国的相关史实。

23.【答案】B

【解析】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千百位相同时,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公元前509年为公元前6世纪末。对应B点。

B项B是罗马共和国建立对应的时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共和国的相关知识及历史时间的换算。熟练掌握具体年份与世纪的换算。知道公元1年至公元100年为公元1世纪,公元前101年至前200年为前2世纪类推。

24.【答案】A

【解析】古希腊以民主程度高而出名,古罗马以法律完善而出名,所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对西方政治文明影响最深远分别是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

A项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分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对西方政治文明影响最深远的,符合题意;

B项哲学思想和建筑艺术不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对西方政治文明影响最深远,不符合题意;

C项海外殖民和武力扩张错误,古希腊并不崇尚海外殖民扩张,所以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并不是海外扩张,不符合题意;

D项小国寡民和辽阔版图错误,古希腊虽然小国林立, 但是各邦之间联系密切,古希腊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并不指的是小国寡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古罗马对世界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25.【答案】D

【解析】公元前490年,在希腊与波斯的战争中,希腊的主要城邦国家雅典在马拉松平原战役中,打败波斯军队,获得胜利,派战士菲迪皮茨返回雅典报捷,他一口气跑完漫长的路程,向雅典人呼喊:“雅典胜利了!”说罢倒地气绝而死,为纪念这位英雄,后来,人们设立了马拉松长跑项目。所以马拉松赛跑起源于古代希腊。

ABC三项不是马拉松赛事的最早起源地,不符合题意;

D项古代希腊是马拉松赛事的最早起源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马拉松赛跑的起源。识记与灵活掌握马拉松赛跑的起源。

二、材料分析题

26.【答案】(1))象形文字;楔形文字。金字塔;空中花园。

(2)《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种姓制度。佛教。

【解析】(1)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它用图形表示事务,如图一所示。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以粘土制成泥版,用削尖的芦苇杆等在上面刻压,留下的字迹笔画前宽后窄,形似木楔,如图二所示,故称楔形文字。金字塔是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体现了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公元前6世纪由古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修建了空中花园。

(2)据图片三及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是古巴比伦王国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图四反映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教的特权地位;认为人活着就是受苦,人人都可以经过修行摆脱苦难。

故答案为:(1)象形文字;楔形文字。金字塔;空中花园。

(2)《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种姓制度。佛教。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图片材料为背景,考查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等知识。注意准确解读图片,识记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等知识。

27.【答案】(1)新月沃地。古巴比伦王国。成就:《汉谟拉比法典》、太阴历、星期制度。(两点即可)

(2)雅典,民主制度;斯巴达,贵族统治。

(3)古希腊:阿基来德,杠杆定律、浮力定律;亚里士多德,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等学科体系;米隆,《椰铁饼者》等。古中国:孔子,提出“仁”“礼”学说.创办私学;老子,对立转化、“自然”“无为”的思想;孙武.《孙子兵法》等。(各选一例即可)

(4)材料一:大河文明;古希腊:海洋文明。

【解析】(1)读图可知,依据图片中“地中海”“红海”“波斯湾”等信息可知,图1中弧形的狭长地带被称作“新月沃土”。在新月沃地东部,并行奔流着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经的地区叫两河流域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叫“新月沃地”,这里就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西亚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了重大贡献。苏美尔人利用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把一年定为365天,划分为12个月,一昼夜分为12时,并第一次使用了闰月,而且设立7天为一周,这就是太阴历和星期制度。

(2)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几百个城邦。雅典和斯巴达是其中最著名的城邦。雅典实行民主政治,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斯巴达实现贵族统治,崇尚武力,斯巴达人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被培养成纪律严明、英勇无畏的战士。

(3)依据所学知识列举出当时古希腊和古中国在文化上作出的贡献及成就即可。如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和杠杆定律;亚里士多德创立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等学科体系等。古中国的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推行“仁”、“克己复礼”;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崇尚“自然”,主张“无为”等。(4)材料一中的古巴比伦所处的地理环境位于大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古希腊是海洋文明类型的

代表。

故答案为:(1)新月沃地。古巴比伦王国。成就:《汉谟拉比法典》、太阴历、星期制度。(两点即可)(2)雅典,民主制度;斯巴达,贵族统治。

(3)古希腊:阿基米德,杠杆定律、浮力定律;亚里士多德,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等学科体系;米隆,《椰铁饼者》等。古中国:孔子,提出“仁”“礼”学说.创办私学;老子,对立转化、“自然”“无为”的思想;孙武.《孙子兵法》等。(各选一例即可)

(4)材料一:大河文明;古希腊:海洋文明。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河流域、古代希腊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28.【答案】(1)材料一:桀;材料二:纣

(2)牧野之战;周武王。

(3)公元前1046年;镐京。

(4)统治者实行暴政,失去民心。统治者制定政策要维护人民利益,要关爱百姓。

【解析】(1)本题考查夏朝、商朝的暴君。依据材料一:夏朝建立四百多年后,国王残暴无度,激起平民和奴隶反抗,判断是夏桀,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荒淫奢侈,残暴无道,使得民怨沸腾,最终导致了夏的灭亡。依据材料二的关键信息:商朝末年,国王奢侈残暴,修豪华宫苑,施炮烙酷刑,失去民心.判断是商纣王.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商纣王,商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2)本题考查牧野之战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导致商朝灭亡的重要战役是牧野之战,联合其他小国消灭商朝是周武王。(3)本题考查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西周建立在公元前1046年,都城在镐京。

(4)本题考查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夏桀,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荒淫奢侈,残暴无道,使得民怨沸腾,最终导致了夏的灭亡;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商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为政腐败,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持朝政,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激起百姓怨愤,最终致使西周灭亡。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都是因为暴政引起的。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实行暴政,失去民心.夏、商、西周的更替,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所以,统治者制定政策要维护人民利益,要关爱百姓。

故答案为:(1)材料一:桀;材料二:纣。

(2)牧野之战;周武王。

(3)公元前1046年;镐京。

(4)统治者实行暴政,失去民心。统治者制定政策要维护人民利益,要关爱百姓。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夏商周的相关知识。要注意夏商周的更迭。

29.【答案】(1)甲代表的是圣家学派的观点。乙代表的是法家学派的观点。

(2)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3)因为战国时期出现了诸雄争霸,兼并战争的局面。当时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专制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赋税.矛盾激化。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形势的需要,自然受到青睐。

【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兼相爱”“ 非攻”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法家主张“法与时移”,主张法自君出。

(2)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

(3)结合所学可知,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其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形势的需要。

故答案为:(1)甲代表的是墨家学派的观点。乙代表的是法家学派的观点。

(2)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3)因为战国时期出现了诸雄争霸,兼并战争的局面。当时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专制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赋税.矛盾激化。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形势的需要,自然受到青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识记。解答本题需掌握百家争鸣时期各主要思想家的主张。

30.【答案】(1)雅典民主制度;马其顿;元老院;476年

(2)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政治

(3)文化:文字上的贡献;体育盛会:现代奥运会;法律:西方近现代法律体系;政治:民主政治(4)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

【解析】(1)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后来希腊因城邦体制衰落而被北方兴起的马其顿王国所灭。公元前6世纪末,古罗马的元老院是共和国权力最大的国家机构。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2)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公民大会是城邦的

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古希腊之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前罗马共和国也在发展民主政治,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国家没有国王或皇帝,最重要的机构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职是执政官。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体制在本质上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特点。

(3)图一美国国会反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成为现代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起源。图二里约奥运会反映了起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世界性盛会等。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结合本次讨论的主题“文明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吗?”可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

故答案为:(1)雅典民主制度;马其顿;元老院;476年。

(2)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政治。

(3)文化:文字上的贡献;体育盛会:现代奥运会;法律:西方近现代法律体系;政治:民主政治。(4)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文明不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习题(3)

文化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高考试题汇编练习 一、选择题 1.(09江苏卷21)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9天津卷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 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08山东卷19)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4.(08江苏卷20)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③ 二、非选择题 5.(08宁夏卷3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1)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7.(07宁夏卷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党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百县千乡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实现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1)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 8.(07广东卷39)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近代科学和文化》 说课稿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世界近代史,讲述了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自此进入电气时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强国行列,其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代科学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围绕上述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园家的社会变化》、《近代科学与文化》三课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初步学会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初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内容和目标的任务,为此,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准备、板书设计等全方面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部编版)要求:“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近代科学与文化》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的第3课。本课主要讲了近代科学与文化成就,由“科学家”、“文学巨匠”、和“音乐美术大师”三部分构成。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梵高……等这些历史人物,让我们走近这些大师,了解那个时代的科学文化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本课中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近代科学与文化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全国Ⅰ卷.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B)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④ 2.(卷.26)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卷.20)“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C)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5.(卷.16)说: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一论述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B)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汉归根归根到底是由文化决定的 ③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④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

《文化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嘉应中学戴丽红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教学难点: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文化的力量、作用 【学习方法】 1.学生认真研读教材,进行基础知识梳理,并勾画课本,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 2.学生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完成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题目. 3.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文化的内涵、特点及作用。 1.2文化与经济、政治 单元问题设置:结合生活事例思考:文化、经济、政治三者的关系是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的意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总结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已经成为当前国国际竞争的重要砝码,从而提高参与文化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文化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自觉抵制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侵蚀,在实践活动中宣传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主要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情境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情境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方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分组讨论,促使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测试1(学生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测试卷教师版 【满分:100分时间:35分钟】 1.(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模拟)《尚书·益稷》所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摹仿群兽体态动作的歌舞。“击石拊石”的“石”,即石罄,是狩猎生活的产物。这说明() A.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活动 B.文化是日常生活的形象表达 C.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 2.(浙江省衢州一中2019届质量检测)电影《红海行动》中的“勇者无畏,强者无敌”“别怕我们是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等台词,既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又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自信。这体现了() 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人们创造文化又享用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浙江省温州市九校2019届高三10月联考)迫于饥饿,先民遍寻充饥之物并改进其可食性,由此不断衍生出各种烹饪技艺,也改善了国人的饮食生活。这一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①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 ③人在社会实践中享用着文化 ④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调研)在唐诗里,我们可遇见忧思中的李白,登上凤凰台一抒惆怅;在宋词里,我们可跟随辛弃疾的步伐,感受沙场秋点兵;在元曲里,我们可在关汉卿的锐利目光下,观察世间百态。由此可见() ①文化具有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功能 ②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③文化能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文艺作品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联考)某学校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时,很多同学对教材涉及到的知识脉络感觉混乱,特别是对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更是觉得无的放矢。学生小明认为文化、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图形表示。其中合理的是() A.B.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 文化与生活单元综合测试卷(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与生活》单元测试卷(一) 一、单选题。 1.歌谣,历来是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于民间的渔歌,就是渔民根据渔业生产的特殊性和流动性,逐步积累和创作出来的一种口头音乐艺术形式。这说明 ①音乐艺术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 ②歌谣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民间渔歌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④歌谣为人所创造和为人所特有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箱储卷轴心常逸,腹有诗书气自华。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追求知识成为一种潮流,让开卷阅读成为一种时尚,共建共享书香弥漫的美好生活。开展全民阅读,主要是因为() ①人往往在无形与被动中接受文化熏陶 ②参与文化生活是培育文化素养的途径 ③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④文化本质上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地名”是活化石,是分布在历史长河里的时空符号。“地名文化”是集体记忆,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与文明脉络。由此可见,“地名文化”() ①产生于各种形形色色地名的基础上 ②缘起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③具有一种凝聚力与亲和力,并蕴藏着个人情感 ④是某一个地域文化的反映,一种特定文化象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冰雪是北国的精灵和冬天的使者。围绕着冰雪资源的开发,冰雪旅游、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科技、冰雪商品等一系列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点燃了冰雪消费热。可见 ①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②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文化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④冰雪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5.“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同胞的吃、穿、住、行都具有十分突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侗族自治县将这些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增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智力支持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相互促进 ④优秀文化增进民族凝聚力,与政治相互交融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6.某市发挥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大力发展当代书画产业,书画年成交额高达50多亿元,成功地将文化优势转变成了经济优势。这说明 ①文化优势与经济优势相互转化 ②文化的经济功能显得更加突出 ③文化力和经济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④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鲁迅《书信集?致徐懋庸》中说:“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先是它敏感地描绘社会,倘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使有变革。”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对一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②不同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不同 ③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派生物及附属品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不读书,穷者穷根难断,富者富不长久。”对于民族而言,全民阅读反映出全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要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切实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质的飞跃。这是基于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②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塑造人生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9.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内涵: 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同的区域,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3、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4、文化的活动: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二、文化的作用 1、文化总体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时的独立性。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一定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②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与结合,出现了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双向运动。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4)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中国民间,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过年( )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根基③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④显示了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②夸大了过年的作用。过年即庆祝民族节日,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2014年10月10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书展上,“跨超本”《红楼梦》现身书展。跨超本《红楼梦》不仅仅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书,它是建立在“跨媒体、跨时空、跨文化、超链接”之上的一种崭新的互联网阅读数字出版模式,读者可以方便地在电子个人终端设备上阅读、观看、收听《红楼梦》情节相关的多媒体内容。关于“跨超本”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跨超本”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②“跨超本”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最重要作用③“跨超本”的出现有利于发挥大众传媒文化选择、文化传递和文化共享的功能④“跨超本”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解析:②夸大了“跨超本”作用;④错误。 答案:D 3.2014年9月27日是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多个国家的孔子学院师生纷纷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孔子学院建立10周年。兴办孔子学院( ) ①有力证明了教育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国际影响力③主要目的是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④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文化繁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①③说法错误。 答案:B 4.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多姿多彩。以下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②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考点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考点1 文化及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1)文化的内涵。 ①从本质上看,文化属于精神范畴,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从范围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③从形式上看,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正是通过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考点2 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一方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注: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另一方面文化又能够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表现在:一方面,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把握。从国内来说,人们为了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来说,只有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才能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2.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2)我国要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考点3 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因此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教案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英国科学家牛顿和生物学家达尔文取得的突出成就; 2.知道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及其代表著作; 3.知道天才作曲家贝多芬和荷兰杰出画家梵高及其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在各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勤奋、坚持不懈等能力与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牛顿、达尔文、贝多芬等人物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刻苦钻研、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通过分析本课各领域的杰出人物取得成就的过程,使学生树立不畏权贵、敢于捍卫真理和为了科学事业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本课通过科学、文学、美术和音乐等多个领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分析,以点带面,概述世界近代科技文艺等方面的成就。 【教学难点】 各领域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及其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欧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导致激烈的社会变革,也为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一时期,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科学家 1.牛顿: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①三大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 ②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使物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 ①著作:《物种起源》(1859年) ②观点:“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③意义: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二)文学巨匠 1.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①代表作:《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②作品特点:巴尔扎克的作品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2.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①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②讨论:托尔斯泰的为什么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反映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俄罗斯社会不平等的现实,揭露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所以,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三)音乐美术大师 1.贝多芬:德国天才作曲家。 ①代表作: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②作品特点: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作者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③《英雄交响曲》反映了哪一个重大的社会题材? (这首交响曲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表现出贝多芬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敬仰和对共和革命英雄的崇拜感情。原打算献给拿破仑,后因拿破仑称帝,贝多芬才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写成“为纪念一个伟大人物而作的英雄交响曲”。) 2.梵高:荷兰著名画家。 ①代表作:《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 ②《向日葵》的艺术价值:该画用笔粗厚有力,色彩对比既单纯又强烈,产生了艳丽、和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文化与生活试题(必修3)出题人:高三政治组审题人:高三政治组适用范围:普通班 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说明:B ①文化包括礼仪、语法、逻辑等意识形态部分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④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A)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3.中国历史上素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理念。和谐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价值观。这反映了(A)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文化决定人们的价值选择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文化支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4.《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D 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见贤则思齐,则不贤而内自省也 5.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话题时,说道:“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C ①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②文化是在人的成长中自然形成的 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④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入乡随俗”。这表明了:B A.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不同的文化具有共性 D.要用优秀文化改变落后文化 7.2012年5月,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教授说,不能把美国母亲节视作世界母亲节。法国、泰国、阿拉伯地区的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节,中国也应确立自己的中华母亲节,这是因为A ①它能更好地表达中华民族的情感②有利于强化中华文化的主导地位 ③是抵御西方文化的有效措施④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 8.2012年6月讯,继“三轮哥”、“奔跑哥”、“火车哥”、“装醒哥”之后,“托举哥”在网络上火爆登场。各地英勇救人的“托举哥”事迹通过一段段小小的视频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视频纷纷被转载,“托举哥”通过网络一夜走红。这说的是D

201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文化与生活

2010 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50 分。 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 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回答1?3题。1.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 ?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B .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C.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D .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2.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08年6月12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钓鱼 台5 号楼紧紧握手,两会领导人直接启动了双方中断九年多的商谈。 ②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发生8.0 级大地震 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 ④某校为迎接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征文活动 ⑤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 ⑥2008 年6 月17 日至18 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举行 A .①②③ B .④⑤⑥C. ③④⑤ D .②③⑥ 3.文化的形式丰富多彩,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思想②道德③教育④艺术⑤法规⑥制度⑦信念⑧“超级女生”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⑥C. ②③④⑥⑦⑧ D .①②③④⑦⑧ 4.自2001 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 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 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①③④ D .②③④

文化与生活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小呀嘛小儿郞,背着书包上学堂”欢快熟悉的旋律响起,往昔岁 月一一浮现,少年时代的回忆展开了它温馨美好的画卷。现在的孩子同 样也会唱着歌长大。可是词曲稍有不同,是“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 的神话”、“快使用双节棍,哼哼~~ 哈嘿~~”。据此回答1~2题。 1.当年的歌曲能令我们的回忆纯洁而幸福,一生难忘,这是因为( ) A.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行为 B.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文化活动来进行的 解析:A、B、C、D四项本身均正确,但当年的歌曲能对今天的我们 以至一生都会产生影响,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时间之长,说明了文化 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因此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 不选;故选C项。 答案:C 2.现在的孩子同样也会唱着歌长大,可是词曲稍有不同,是“你 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快使用双节棍,哼哼~~ 哈嘿~~”。不同时代的孩子唱着不同的歌曲长大,这表明( ) A.文化总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B.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C.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时代的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有古今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解析:A、B、C、D四项本身均正确,但不同的时代唱着不同的歌 曲,这是由当时的经济、政治状况决定的,说明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因此B、C、D三项不符合题意,不选;故选A项。 答案:A

3.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②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4年8月16日在南京开幕 ③某校为了迎接2015年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诚信高考”活动 ④2014年9月第15号台风“海鸥”登陆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造成海南直接损失超57亿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①属于政治现象,④属于自然现象。 答案:D 4.近年来,世界及各国非常重视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通过设 立“环境日”“海洋日”“无车日”等活动来营造全社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氛围。上述做法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设立“环境日”“海洋日”“无车日”的原因,均入选;故选D项。 答案:D 5.著名学者季羡林曾撰文指出,经济上可能有暴发户,文化上却不可能有。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 ①天生的,与生俱来的 ②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出来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故①错误,排除。 答案:D

(完整版)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外延 (1)文化形式:丰富多彩(比如文学、艺术等); (2)文化活动: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3)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4)文化特色:不同区域文化生活各有特色; (5)文化形态:有古今地域之别; (6)文化性质: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 2、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 把握文化内涵注意的三个关键: (1)人类:文化的具体内容是与人类直接相关的,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人是文化的主体; (2)全部:强调文化是所有文化现象的总和,并不单指某一种文化现象; (3)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指人们精神领域的一切活动及通过这些活动所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 3、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总是物化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 4、文化一词具有多义性 (1)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2)狭义的“文化”: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如“学文化”、“文化课”等; (3)本书所讲的“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文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5、文化的形式 (1)从静态角度: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2)从动态角度:是指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范围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二)文化的特点: ⑴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⑵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⑶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注意:对文化特点的理解,要注意三个“离不开”:文化离不开人类社会;离不开实践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三)文化的形式 ⑴静态角度: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 ⑵动态角度:人们进行这种精神性的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四)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1、文化的社会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

重要 ③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 ①随着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6、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竭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科技和教育)。 (五)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b.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的影响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⑧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够人的丰富精神世界 a.作用: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要求: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A 1.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这说明 ①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④没有文化人们已经无法生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B 2.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文化现象 D.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据此回答3~4题。 C 3.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B.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C 4.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C.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C 5.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 在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体味到文化。据此回答6~7题。 B 6.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 A.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 B.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来的 C 7.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农民生产致富 B.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C.游客在云南丽江观赏《丽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 D.黄山秀美的自然风光 校训作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词语,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据此回答8~9题。 C 8.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文化。 A.社区 B.都市 C.校园 D.民族 D 9.清华大学的校训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能促进社会文化牛产力的发展 B.能促进人们参与政治生活能力的提高 C.会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D.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0~13题。 A 10.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人们将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将大踏步地进人市场,经济性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基本性质之一。这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 A.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的特点更加突出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②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 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 1)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