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诸子喻山水原文译文词解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诸子喻山水原文译文词解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诸子喻山水原文译文词解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诸子喻山水原文译文词解知识点,推荐文档

诸子喻山水

子曰:“譬如为山(1),未成一篑(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虽覆一篑(5),进(6),吾往(7)也。《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8)。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9)。故大人(10)寄形于天地(11)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2)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13),上下交朴,以道为舍(14)。故长利积(15),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16),治之至(17)也。《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18)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19)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20)。《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21)者乐(22)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23),仁者寿(24)。”《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25)曰:“逝者(26)如斯(27)夫,不舍(28)昼夜。”《论语·子罕》

徐子(29)曰:“仲尼亟(30)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31),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32),放(33)乎四海。有本者如是(34),是之取尔(35)。苟为无本,七、八月(36)之间雨集,沟浍(37)皆盈,其涸(38)也,可立而待(39)也。故声闻(40)过情(41),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42)而小(43)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44),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45)。观水有术(46),必观其澜。日月有明(47),容光(48)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49)不达。”《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69)。水善利(50)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51),故几(52)于道。居善地(53),心善渊(54),与善仁(55),言善信(56),正善治(57),事善能(58),动善时(59)。夫唯不争,故无尤(60)。《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61)者,以其善下之(62),故能为百谷王。《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63),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第78章

夫兵形(64)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65),兵因敌而制胜(66)。故兵无常(67)势,水无常形。能因(68)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虚实篇》

1.为山:用土堆山。

2.未成一篑(kuì):只差一筐土便能堆成。篑,装土用的竹筐。

3.吾止也:我自己停止的。

4.平地:用土填平洼地。

5.覆一篑:(才)倒下一筐土。

6.进:前进。指继续堆土。

7.往:前进。

8.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包容万物。遍覆,全部覆盖。必,通“毕”,尽,完全。

9.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容纳),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太山,即泰山。

10.大人:指君主。

11.寄形于天地:指气魄像天地那样宏大。形,形体。

12.历心于山海:指心胸像山海那样宽广。历心,尽心。

13.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毒,残害。伏,潜伏。

14.上下交朴,以道为舍: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交,同。朴,纯朴。舍,房舍,引申为归宿。

15.长利积:长远的利益积累了。

16.名成于前,德垂于后: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

17.治之至: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18.辞:推辞,拒绝。

19.厌:满足。

20.成其圣:达到圣人的境界。

21.知:通“智”。

22.乐(yào):爱好。

23.乐:快乐。

24.寿:长寿。

25.川上:河边。

26.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27.斯:这,指河水。

28.舍:停留,止息。

29.徐子:名辟,孟子弟子。

30.亟(qì):屡次,一再。

31.混混:同“滚滚”。

32.盈科而后进:注满洼地再往前流。盈,满(使动,使......满)。科,坎,坑。

33.放:到达。

34.有本者如是:有本源的便像这样。

35.是之取尔:“取是尔”的倒装句,取这一点罢了。尔,用同“耳”。

36.七、八月:周历七、八月,相当于夏历五、六月,正是多雨季节。

37.浍(huì):大沟。

38.涸(hé):干涸。

39.立而待:形容时间很短。

40.声闻(wèn):名声。

41.情:实际。

42.东山: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

43.小:以……为小。

44.难为水:(别的)水难以吸引他了。

45.难为言:(别的)议论难以吸引他了。

46.术:方法。

47.明:光辉。

48.容光:小缝隙。

49.成章:事物达到一定阶段。章的本义是乐曲奏完一遍。

50.利:帮助。

51.处众人之所恶(wù):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

52.几:接近。

53.居善地: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

54.心善渊: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

55.与善仁: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

56.言善信:言语要(像水那样)诚信。

57.正善治: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正,通“政”。

58.事善能: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

59.动善时:行动要(像水那样)把握时机。

60.尤:过失。

61.百谷王:百川所汇集的地方。

62.下之:处在它们的下游。

63.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

64.兵形:即作战方式。

65.制流:控制流向。

66.制胜:取得胜利。

67.常:固定的。

68.因:根据。

69.上善若水:最善良的人像水。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2、老子,即老聃,原名李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作《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

3《孙子》又称《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先秦兵家的代表人物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5.管子,即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6.徐子:名辟,孟子弟子。

7.孔孟:尚仁重德,注重精神修养;

8.老子:崇尚顺应自然,“柔”而不争;

9.韩非子、管子、法家:崇尚结果。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便停止不前;譬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我便继续前进。”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包容),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所以君主的气魄要像天地那样宏大使万物齐备,心胸要像山海那样宽广使国家富强。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耸;开明的君主不满足于手下的人才,所以能成就他手下众多人才;学者不满足于学习,所以他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孔子说:“聪明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好山;聪明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寿。”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从早到晚不停止。”

徐子问:“孔子屡次称赞水,说‘水啊!水啊!’,从水中得到什么呢?”

孟子说:“有本源的水滚滚而来,从早到晚不停止,注满洼地再往前流,到达了大海。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就像五六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它干涸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最高的善像水。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善于保持沉静,存心要像水一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善于讲究仁义,说话要像水一样,善于遵守信用,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过失。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河流汇聚的地方的,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才使它成为百川汇集的地方。

全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全天下没有人不

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作战的方式要像水,水运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向下奔流,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地形而制约它奔流的方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分析

三则短文,作者的关注重点不同。

孔子侧重于“为山”之“为”,突出人的主观意愿。堆山几乎成功,因不能持之以恒而功亏一篑:反之,哪怕只在地上到下一筐土,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堆山成功。

韩非子侧重于“不立好恶”,“不择小助”,突出泰山之所以高,江海之所以富的原因。由此阐述了国君应具有恢弘的气魄和博大的胸怀,才能不偏不倚,公正无私,上下同心,功成名就。

管子侧重于不辞细流,不辞土石,突出海之所以大,山之所以高的原因。由此阐述了量的积累,既是明主广聚百姓之道,也是士修身成圣之道。

通假字

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6.明主不厌人“厌”同“餍”,满足

古今异义

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拒绝,今义:不选择、小资助。

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寄托形体。

6.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古义:心胸,今义:经历、内心。

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8.上下交朴古义:都返璞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今义:

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古义:通“餍”满足,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今义:声音。

17.故声闻过情古义:实际;今义:感情。

18.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19.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光明。

20.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

21.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帮助,今义:锋利。

23.故几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4.与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5.夫唯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6.故无尤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7.以其无以易之古义:代替、替换,今义:容易。

28.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9.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一词多义

1.于

仲尼亟称于水(对)

何取于水也(从)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

故几于道(与)

天下莫柔弱于水(比)

2.而

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

3.之

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

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

4.为

苟为无本(是)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圣人之门难为言(被)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

譬如为山(堆积)

5.善

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

6.动

知者动(活泼)

动善时(行动)

7.下

以其善下之(处……下游)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

8.厌

明主不厌人(同“餍”满足)

士不厌学(厌倦)

9. 乐

知者乐水(爱好) 读“yào”

知者乐(快乐) 读“lè”

10.舍

以道为舍(归宿)

不舍昼夜(停留,止息)

词类活用

(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

1.知者乐(感到快乐)

2.仁者寿(长寿)

3.动善时(把握时机)

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

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

6. 君子之志于道也(v,有志)

7.居善地(安于卑下)

(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

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

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

(三)意动用法:

1.君子耻之(以……为耻)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以……变小)

(四) 动词活用作名词:

1.故声闻过情( wèn 名声)

2.动善时(行动)

(五)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盈科而后进注满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帮助

(六)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日月有明(光辉)

3.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

4.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

5.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点)

6. 故能成其圣(n,圣人的境界)

7. 太山不立好恶(好恶之心)

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2.苟为无本。

假如是(在)没有源头(的情况下)。

(二)被动句:

1.沟浍皆盈。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

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的门下(学习)就难以被(其他)的

议论所(吸引)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阳月亮有光辉的形象,(就连)

小缝隙(也)一定被它们照射到。

(三)省略句:

1.不舍昼夜。(省略主语)

(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省略介宾)

水根据地形(的高低)制约(其)流向,打仗根据敌人(变化)取得胜利

3.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省略定语)

所以(人的)名声超出了(它的)实际,君子(必会)以此为耻。

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省略状语)

水,善于利导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夺。

5.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省略介词)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接近。

(四)状语后置:

1.仲尼亟称于水。(于水称)

孔子屡次对水(加以)称赞。

2.何取于水也?(于水取)

(那么我们到底)从水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3.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于圣人之门游)

在圣人的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4.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于道几)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接近。

5.天下莫柔弱于水。(于水柔弱)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

6. 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

7.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五)宾语前置:

1.上不天则下不遍覆。(不遍覆下)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那么就不能覆盖整个大地。

2.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取是尔,“之”作标志)

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

3.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莫能胜之)

然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什么能

胜过它的。

4.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宾语前置)

它们的干涸,可以站着等待。

5.何取于水也?

从水中得到什么呢?

(六)定语后置:

源泉混混。(混混源泉)

滚滚的源头活水。

(七) 固定句式: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江海能成为百川(所汇注的地方且)成王的原因。

2.以其无以易之。

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第一则(譬如为山)事情成败关键不在力量大小而在意志是否坚

定,是否持之以恒,喻立志

第二则(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君主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大的胸襟,才能治理好国家,喻治世

第三则(海不辞水)治国治学要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势,喻为学治世

第四则(子曰)仁者稳重宽容,智者善动敏锐

第五则(子在川上曰)时光易逝,一去不返,要不断进取,喻惜时

第六则(徐子曰)要务实求学,循序渐进,名副其实

第七则(孟子曰)为人立志高远,治学讲求方法,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第八则(上善若水)由水德引申出上善之人的七种美德。

第九则(江海所以能……)海纳百川,为人谦逊,处下不争。

第十则(天下莫柔弱于水) 以水为喻,阐明为政"贵柔"的思想,柔能胜强、克刚。

第十一则夫兵形象水)要实行灵动的战略战术,喻用兵方法

论语·子罕

以“为山”为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事情的成败在于人的作为。做事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努力进取,终将获得成功。关键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韩非子·大体

以“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为喻,揭示道理;君王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广的心胸,才能使民富国强,才能建立功业且德泽后世,才能达到国家大治。

管子·形势解

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为喻,说明治国治学上也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这样,明主才能聚集更多的百姓,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论语·雍也

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玩如流水,用水来喻智者,认为智者天性容易亲近水并以水为乐。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厚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像山般沉稳,用山来喻仁者,认为仁者天性自然亲近山,并因恬静自安而得以长寿。

论语·子罕

以河水为喻,发出对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往事难再的慨叹;同时勉励人们珍惜时间,效法流水不舍昼夜,不断前进,不断进取的精神,努力进取修业。

孟子·离娄下

用水喻人品学识,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实际不符,要求人们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不断进取,循序渐进,自强不息。

孟子·尽心上

以“登山”“观海”喻“游于圣人之门”,表达为人,治学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然后以“观水有术”推进一层,说明治学基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老子(共三则)

1.把水视为“道”之化身,歌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默默奉献的精神。

2.从江海善于处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为百川之王的角度,申述“谦下不争”的主张。

3.从水性“柔弱”与“威猛”并存的角度,揭示水性的两重性,并从“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角度,表达老聃为政“贵柔”的主张。

孙子·虚实篇

从水形喻兵形,强调用兵“变”的原则,顺应敌人的变化而变化,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按要求选择。 小王家的百货店要开张营业,朋友小张准备送一副对联表示祝贺,下列祝贺语恰当的一项是() A. 开业大发财,一本致万利。 B. 广聚天下客,通吃八方财。 C.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D. 公平有德财源广,和气致祥生意兴。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按要求填空。 (1)故观于海者难为水,______。(《诸子喻山水》) (2)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3)苏轼《江城子》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写对亡妻的思念,周邦彦《苏幕遮》以类似手法写対故园的四年的句子是:______。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了各题。 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__ A.水龙吟B.苏幕遮C.鹧鸪天D.踏莎行 (2)下列对本诗歌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本诗有序是有些景抒情,事、景、情有机融为一体。 B.本诗采取虚实结合的手法,有效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C.本诗层次清晰,“去岁”“今年”“几时”前后照应周密。 D.本诗语言华丽优美,充分表达了诗人真挚深沉的情感。 (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划线句。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4.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①共享,正在风靡世界。第一个因共享而兴业的公司是Airbnb.Uber、滴滴打车 创造了更大的成功。摩拜单车、ofo又成了新贵 ..。 ②共享令人向往,多半是因为共享是个自带天使光环,它俘获了人们的全部注意 力,令人们很难注意到支撑、打造和放大这个光环的三个支点,是三个毫无性感,甚至灰黑坚硬的关键字:供应、和。 ③在互联网发展的头二十年,互联网被默认为是一个需求端的革命,是用户红利 的大爆炸,是用户为用户创造红利、更多的用户创造更多的用户红利的过程和现象,专业黑话称之为“网络效应”。供应在这里更多扮演的是一个被动应答的角色,是被用户红利驱动而改变的,很多时候还是不情不愿的,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站

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

《晋殽之战》基础知识练习答案 〖文学常识〗 1、《左传》是解释孔子《春秋》的著作,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相当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晋殽之战》反映了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国统治者师出不义的罪恶行径,揭示了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 3、《左传》写战争的突出特点,重在写人物的议战,略写双方交战的场景。本文以蹇叔论战为纲,以军东征为经,以场面描写为纬,以战争的始末经过为顺序,从各个侧面及战争的前因后果来印证蹇叔的分析。本文叙事脉络分明,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刻画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简约。 〖文言基础整理〗 一、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同“避”,躲避] 2、以间.敝邑[间,同“闲”,休息] 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同“砺”,磨砺] 4、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同“餍”,满足] 5、堕.军实而长寇仇[堕,同“隳”,损害,毁坏] 6、乡.师而哭[乡,同“向”,面对] 二、词类活用 1、伯素服郊 ...次[穿着素服,名作动;在郊外,名作状] 2、若潜师.以来[发兵,派兵,名作动] 3、师遂东.[向东出发,名作动] 4、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名作动] 5、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名作动]

6、使皇武子辞.焉[致辞,名作动] 7、子墨.衰绖[染黑,名作动] 8、遂墨.以葬文公[穿染黑的丧服,名作动] 9、先轸朝.,问囚[上朝,名作动] 10、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名作动] 11、入险.而脱[险境,形作名] 12、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工作,动作名] 1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行装),动作名] 1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后援部队,动作名] 15、未报施.而伐其师[恩德,动作名] 16、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为……感到悲哀] 17、劳.师以袭远[使……疲劳,使动;远方的国家,形作名] 18、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使……空闲、休息,使动] 19、违蹇叔,而以贪勤.民[使……劳苦,使动用法] 20、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 21、以逞.寡君之志[使……满意] 22、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使……受辱] 三、一词多义 1、败 (1)夏四月辛巳,败师于殽(《晋殽之战》)[打败] (2)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过论》)[破坏、毁坏] (3)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论》)[失败] (4)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破败、破旧] (5)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垓下之围》)[打败仗] (6)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秋声赋》)[残败、凋残] 2、报 (1)未报施而伐其师(《晋崤之战》)[报答,酬] (2)求人可使报者(《廉颇蔺相如列传》)[回复,答复] (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论》)[报复] (4)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促织》)[报告]

诸子喻山水翻译不删

【原文1】 子曰:“譬如为山, 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山, 未成一篑,(篑:音kuì,土筐) 只差一筐土就堆成, 判断句,标志“…….,……也” (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 譬如平地, 譬如平整土地, 虽覆一篑, 即使才倒下一筐, 进,吾往也。判断句,标志 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 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原文2】 上不天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

则下不遍覆, 那么就不能向下覆盖整个世界; 心不地 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 则物不必载。 通假字,“必”通“毕”,完全 那么就不能完全负载万物。 太山不立好恶, 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容纳),故能成其高; 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 江海不择小助, 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都能包容), 故能成其富。 所以能够形成它的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 (天地,名词作状语,像天地一样)(形,形体) 所以君主的气魄像天地那样宏大, 而万物备, 因而万物齐备; 历心于山海

(山海,名词作状语,像山海一样)心胸像山海那样宽广, 而国家富。 因而国家富足。 上无忿怒之毒, 君主没有因愤怒而残害臣民, 下无伏怨之患,(伏,潜伏) 臣民没有因积怨而产生对君主的祸患;上下交朴,(交,同;朴,纯朴)君主和臣民都返朴归真, 以道为舍。 把道作为归宿。 故长利积, 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 大功立, 巨大的功业建立了, 名成于前, 名望在生前树立, 德垂于后, 恩德在后世流传,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浦东新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坐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准确填写相关信息。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应用(5分) 1.按要求填空。(3分) (1)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诸子喻山水》) (2)可堪孤馆闭春寒,。(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3)苏轼《江城子》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写对亡妻的思念,周邦彦《苏幕遮》以类似手法写対故园的四年的句子 是:。 2.按要求选择。(2分) 小王家的百货店要开张营业,朋友小张准备送一副对联表示祝贺,下列祝贺语恰当的一项是: A.开业大发财,一本致万利。 B.广聚天下客,通吃八方财。 C.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D.公平有德财源广,和气致祥生意兴。。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3分) ①共享,正在风靡世界。第一个因共享而兴业的公司是AirbnB.Uber、滴滴打车创造 了更大的成功。摩拜单车、ofo又成了新贵 ..。。 ②共享令人向往,多半是因为共享是个自带天使光环,它俘获了人们的全部注意力,令人们很难注意到支撑、打造和放大这个光环的三个支点,是三个毫无性感,甚至灰黑坚硬的关键字:供应、和。 ③在互联网发展的头二十年,互联网被默认为是一个需求端的革命,是用户红利的大爆炸,是用户为用户创造红利、更多的用户创造更多的用户红利的过程和现象,专业黑话称之为“网络效应”。供应在这里更多扮演的是一个被动应答的角色,是被用户红利驱动而改变的,很多时候还是不情不愿的,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的是用户和用户红利。在这二十年中,供应是老旧的、苦恼的、步履蹒跚的、无所适从的、

高中新教材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

高中新教材作家作品 一、散文作家作品 1《边城》沈从文,湖南风凰人。现代作家。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祖父孙女两人,翠翠,田园牧歌。 2《合欢树》史铁生,当代作家,《我与地坛》。“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母爱,缅怀,象征手法。 3《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美国小说家,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老画家贝尔曼,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欧,亨利式的结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幽默与讽刺意味的语言风格。 4《再别康桥》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洒脱飘逸,色彩绚丽,音韵和谐,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 5《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现代诗人,《大堰河》。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回环递升,缘情造境,以境显情,捕捉营造含蓄的诗意。 6《双桅船》舒婷。当代诗人。《双桅船》《致橡树》。理想追求的“灯”,爱情向往的“岸”。朦胧诗,象征、意象,哲理性。 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柳河东集》,寓言,当时弊政,“养民”思想,烦政扰民,对比、类比(养树之道和治民之道;他植者和长人者) 8《病梅馆记》龚自珍,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托物言志,借题发挥,以梅喻人,借物议政,《己及亥杂诗》。 9《促织》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聊斋”是蒲松龄书斋,“志异”即记叙奇闻轶事。以斗促织作为引线,跌宕起伏,曲折生动,揭露黑暗现实,鞭挞贪官虐吏,借古讽今。 10《香菱学诗》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红楼梦》,“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个性,引用诗句丰富小说的内容。 11《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章回小说,反间计,曹操杀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以“计”贯穿全文,环环相扣,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来描摹人物形象。 1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水浒》,元末明初小说家。林冲遭遇,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有度,林冲由安分守己、随遇而安到彻底反抗的过程,以“风雪”为线贯穿全文,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13《老王》杨绛,剧作家、翻译家、散文家,第一人称,人力车车夫,怜惜及对下层劳动阶层人的愧作,融情于叙事、描写,言简意丰,选取小事表现主题。 14《项链》莫泊桑,法国,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羊脂球》、《俊友》、《我的叔叔于勒》。玛蒂尔德,虚荣心,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项链是假的,人物心理描写,结尾情节逆转。 15《回忆鲁迅先生》萧红,现代小说家。《生死场》、《呼兰河传》等。写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多侧面写人物。 16《小溪巴赫》肖复兴,当代作家,托物抒情,多用通感。 【知识链接:通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或比喻的高级形式,将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沟通,让感觉由此及彼到另一种感觉。换一句话说,就是用一种感觉去描写另一种感觉。有间接和直接两种情况。 间接表达式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缥缈的歌声似的。(用听觉写嗅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语文第一册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另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采莲赋》:南朝皇帝萧统著。 3.《西洲曲》:南朝乐府中的诗。 4.周瘦鹃:现代作家,翻译家,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代表作家。 5.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6.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出自他的《挽歌》。 7.《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作者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8.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曾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其批改《水浒》,成书于崇祯末期,将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征方腊等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杀死情节,以结束全书。批语中颇有独到之见,也表现了反对农民起义的立场。 9.顾炎武:号亭林,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日知录》。10.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京派小说”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1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2.乔治〃桑:法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 13.《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14.《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的史实。 15.《战国策》是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经西汉刘向整理,共33篇。 16.《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7.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认为“人性本善”。(见第五册) 18.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思想家。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19.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

高考语文突破---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高考语文突破---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一、知识梳理 【基本要求】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能结合语言环境正确理解文言词法; 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在语境中的活用类型并准确解释和翻译。 【考点知识】 (一)考点综述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当做另一类词使用,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了新的含义。词类活用是文言中重要的特殊现象,词类活用的考察本身是文言实词考察的升级版,属于高考必考题,对于词类活用的掌握直接关乎对文章的准确理解和对词语、句子的准确解释、翻译,因此必须了解和学会推断。一般来说,高中生应掌握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 (二)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 ..+名词(名词性短语)”。如果前一个名词不是起到修饰限定作用,那么就可以断定活用为动词。如:“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中的“函”。 (2)“名词 ..+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如“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中的“名”。 (3)“副词(能愿动词)+名词 ..”。这时,名词用为动词,如“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前.”。 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 活用后这个词表示使某事物发生某种变化,可以翻译为“使(让)某事物……” 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中的“病”。意思是“使……成病态”、“把……弄成病态”。 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活用后,这个词表示人主观上认为某事物是怎样的,可以翻译为“认为某事物……”、“以某事物为……”、“把某事物当做……”等。如:“驼业.种树”(《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业”。意思是“以……为业”。 4.名词活用为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但是在文言文中,名词直接做状语的现象很常见。其活用的语境是“名词+动词”。如:“东犬西.吠”(《项脊轩志》)

诸子喻山水文言知识

《诸子喻山水》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假字: 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6.明主不厌人“厌”同“餍”,满足。二.古今异义: 1.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今义:年长的人。 2.盈科而后进古义:坎;今义:科学。3.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光彩。 三.一词多义: 1.于 仲尼亟称于水对 何取于水也从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 故几于道与 天下莫柔弱于水比

2.而 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3.之 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 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 4.为 苟为无本是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 5.善 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 四.词类活用: (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 1.仁者寿.活得长久

2.动善时.把握时机 (二)意动用法: 1.君子耻.之以……为耻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 (三)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帮助 (四)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日月有明.光辉 2.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 3.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的地方4.固能成其圣.圣人的境界 五.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苟为.无本。 假如是没有源头。 (二) 被动句: 1.沟浍皆盈。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诸子喻山水原文译文词解知识点,推荐文档

诸子喻山水 子曰:“譬如为山(1),未成一篑(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虽覆一篑(5),进(6),吾往(7)也。《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8)。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9)。故大人(10)寄形于天地(11)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2)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13),上下交朴,以道为舍(14)。故长利积(15),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16),治之至(17)也。《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18)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19)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20)。《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21)者乐(22)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23),仁者寿(24)。”《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25)曰:“逝者(26)如斯(27)夫,不舍(28)昼夜。”《论语·子罕》 徐子(29)曰:“仲尼亟(30)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31),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32),放(33)乎四海。有本者如是(34),是之取尔(35)。苟为无本,七、八月(36)之间雨集,沟浍(37)皆盈,其涸(38)也,可立而待(39)也。故声闻(40)过情(41),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42)而小(43)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44),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45)。观水有术(46),必观其澜。日月有明(47),容光(48)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49)不达。”《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69)。水善利(50)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51),故几(52)于道。居善地(53),心善渊(54),与善仁(55),言善信(56),正善治(57),事善能(58),动善时(59)。夫唯不争,故无尤(60)。《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61)者,以其善下之(62),故能为百谷王。《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63),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第78章 夫兵形(64)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65),兵因敌而制胜(66)。故兵无常(67)势,水无常形。能因(68)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虚实篇》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最佳答案 高中语文第一册知识梳理 一、常见常用字的分辨 1. 多音字的分辨 攒攒射(cuán)沓拖沓(tà) 积攒(zǎn)一沓(dá) 难以数计(shǔ)便便宜(pián) 数数见不鲜(shu?)方便(biàn) 数量(shù)芳菲薄(fěi) 弄弄堂(l?ng)芳菲(fēi) 弄潮(n?ng)给给予(jǐ) 脉脉搏(mài)给以(gěi) 脉脉含情(m?)孱孱头(càn) 豁豁然开朗(hu?)孱弱(chán) 豁出去(huō)颤颤抖(chàn) 参加(cān)颤栗(zhàn) 参人参(shēn)参差(cēn)抹杀(mǒ)抹抹布(mā)倔倔强(ju?)拐弯抹角(m ?)倔头倔脑(jua)擂大吹大擂(l?i)栅栅极(shān)擂台(lai)栅栏(zhà)俩俩人(liǎ)期不期而遇(qī)伎俩(liǎng)期年期月(jī)没没齿难忘(m?)塞款塞入朝(sài)没有(m?i)塞住(sāi)不塞不流(sa)屏屏风(píng)屏息(bǐng)单单于(chán)姓单(shàn)处处罚(chǔ)骑胡服骑射(qí)怔怔住(zhang)处所(chù)铁骑( jì)怔忡(zhēng) 2形近字的分辨荫庇(bì)惴惴(zhuì)瑕疵(cī)揣摩(chuǎi)端详(duān)刚愎自用(bì)相悖(baì) 心腹(fù)脖颈(b?) 崎岖(qí)众口铄金,矍铄(shu?) 倚马可待(yǐ)闪烁(shu?) 骑兵(qí)瓦砾(lì) 绮丽(qǐ)一诺千金(nu?)淆乱乾坤(xiáo)偌大(ru?)肴馔(yáo)喏喏连声(nu?)半晌(shǎng)不容置喙(huì)响遏行云(xiǎng)如椽大笔(chuán)军饷(xiǎng )缘木求鱼(yuán)掾吏(yuàn)绵亘(gan)城垣(yuán)气馁(něi)永恒(h?ng)绥靖(suí)齐桓公(huán)肆无忌惮(dàn)耸峙(zhì)殚精竭虑(dān)持久(chí)邯郸(dān)侍奉(shì)弹药(dàn)恃才傲物(shì)箪食壶浆(dān)长篙(gāo)汩汩

高二语文期终考试复习卷(20161226)

高二语文期终考试复习卷(20161226) 《诸子喻山水》 一、文化常识: 1、孔子,名,字,春秋时鲁国人,是学派的创始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语录体散文,主要记言。 2、孟子,名,字,战国时邹人,是孔子以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后世称。《孟子》是记孟子言行的书。 3、老子,即,姓,名。春秋时思想家,学派创始人。著作《老子》又称。 4、韩非子,是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主要著作《韩非子》。 5、孙子,名,字,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兵书,相传为孙武所著。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2、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3、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 4、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5、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6、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8、知者乐,仁者寿.() 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0、仲尼亟.称于水()11、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1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13、观水有术.()1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15、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16、正.善治()17、夫唯不争,故无尤.()18、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19、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20、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21、天下莫.柔弱于水() 三、写出下列句式: 1、天下莫柔弱于水:() 2、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2、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5、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五、揭示下列句子的哲理:

《诸子喻山水》全文翻译Word版

诸子喻山水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座山,只差一筐土便能堆成,这时却停下来了,是我自己要停止的。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又比如在平地上堆一座山,即使才倒下一筐土,继续堆土,是我自己要前进的。(《论语·子罕》) 罕》) (譬(pì)如:比如。为(wéi)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kuì):只差一筐土便能成功。篑,盛土的竹筐。吾止也:判断句。是我自己停止的。平地:平整地面。“平地”后面有省略的成分。虽:连词,表假设。覆:倾出;倒出。进:前进;向前。这 里指继续倒土堆山。吾往也:判断句。是我自己要前进的。往,去,到。这里指去做继续堆土的事。子罕:是《论语》 的篇名,取自于“(《论语》子罕篇第九)”的第一章“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意思是“孔子很少谈到利、命和仁”。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 上面如果没有辽阔的天空,那么下面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则物不毕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 那么万物就不能被全部包容。泰山对土石不存在什么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包容一切而成就自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己的高大;江海对溪流不加选择,哪怕是很小的帮助也高兴,所以能够成就它的浩瀚。(遍覆:全部覆盖。遍,全部。毕载:全部承受。毕,统统;全部。载,承受。太山: 即泰山。立:存在。好恶(hàowù):喜好与嫌恶。小助:小的帮助。富:盛,多。 )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 所以君主让自己形体中的气魄寄托在天地间,那么万物就具备了,尽心在高山和大海间,那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么国家就富足了。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而产生对君主的祸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君主和臣民都反朴归真,把道作为归宿。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 原文 子曰:“譬如为山(1),未成一篑(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虽覆一篑(5),进(6),吾往(7)也。《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8)。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9)。故大人(10)寄形于天地(11)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2)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13),上下交朴,以道为舍(14)。故长利积(15),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16),治之至(17)也。《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18)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19)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20)。《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21)者乐(22)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23),仁者寿(24)。”《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25)曰:“逝者(26)如斯(27)

夫,不舍(28)昼夜。”《论语·子罕》 徐子(29)曰:“仲尼亟(30)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31),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32),放(33)乎四海。有本者如是(34),是之取尔(35)。苟为无本,七、八月(36)之间雨集,沟浍(37)皆盈,其涸(38)也,可立而待(39)也。故声闻(40)过情(41),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42)而小(43)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44),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45)。观水有术(46),必观其澜。日月有明(47),容光(48)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49)不达。”〈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69)。水善利(50)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51),故几(52)于道。居善地(53),心善渊(54),与善仁(55),言善信(56),正善治(57),事善能(58),动善时(59)。夫唯不争,故无尤(60)。〈老子〉第八章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精选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精选 学习高一语文知识点的时候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高一语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1 烛之武退秦师 一、《左传》简介《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的散文作品。 二、正音氾(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若不阙(quē) 秦逢(páng)孙夫(fú)晋,何厌之有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 三、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 “了” 2(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4(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四、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意: “把??当做”,今意: 认为。“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 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行李“古意: 出使的人,今意: 出行时带的包裹。 3(共其乏困。“乏困”古意: 缺少的东西,今意: 精神不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意: 那个人,今意: 成年男子的配偶。 5(亦去之。“去”古意: 离开,今意: 往。 五、特殊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晋军函陵省略介词于 2(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烛之武

上海市嘉定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学年上海市嘉定区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语文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 1、填空(4分) (1)________________,阴晴众壑殊。(《终南山》)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诸子喻山水》) (3)塞上长城空自许,。(《书愤》) (4),后事之师。(《战国策》) 2、选择(6分) (1)下列不适合挂在中学教室里的励志条幅是()(3分) A.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如切如蹉,如琢如磨 C.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 A.在通往机场的大道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B.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C.多年老友的书店终于要开业了,再忙我也要光临。 D.洪水退去之后,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5分) 白莽作《孩儿塔》序 ①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 令人有些凄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 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 就使我更加惆怅。 ②说起白莽来,——不错,我知道的。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为忘却的 记念》,要将他们忘却。他们就义了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又蒙 上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像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道:“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 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我 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 归的兄弟;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

高二上语文课本目录及知识整理

高二上语文课本目录及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读书生活 一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贾平凹) 文学常识:贾平凹,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浮躁》《废都》,散文《商州初录》等。 体裁:书信体散文 作品主题:通过回味往昔的读书生活,向即将跨入成人行列的妹妹讲述自己读书和做人的经验,充溢着深厚的手足之情和人生的诸多感慨。 写作特点:1、先叙后议 2、感情深沉真挚,语言洗练自然。 3、善于捕捉再现细节。 读书方法:读书万万不能狭窄;不要忘了精读;对大家要注意寻觅他的踪迹,要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 二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 文学常识:黑塞,德国作家,被誉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写作特点:1、层进式的论证结构,逻辑严谨 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获得教养的途径是阅读世界经典名著 阅读好书的过程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经典让人反复阅读,并能从阅读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 2、语言严密 三*幼学纪事(于是之) 文体:回忆性散文 主旨:通过记叙由于幼年家境贫困而在求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艰辛,表达了对幼年求学过程中帮助自己,曾给自己有益教育的良师益友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表现了旧社会恶劣的政治制度的不合理、不公平。 写作特点:1、文末引用了《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增强了文采,增强论点的说服力,证明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语言幽默诙谐 3、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中蕴含思想感情 4、运用对比:恶劣的政治制度――好老师、朋友 花钱旷课的学子――做贼般偷窃知识的人 法兰西文学――厕所吃饭 第二单元书话与书评 四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 文体介绍:本文是一篇书序。序,一般分为书序和赠序。书序又称“序言”“前言”“引言”,分为他序和自序两种。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末稿》。标题中提到的白莽,原名徐祖华,笔名殷夫,作有《别了,哥哥》。 主题:高度肯定了《孩》诗集的战斗精神、白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将怀念战友、揭露敌人,歌颂光明的感情熔于一炉。

(完整版)高中语文小说的知识点总结

表达技巧 1、 2、 联想、乐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顺叙、 倒叙、插叙、用典、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古讽今、以小见大、以动写静、烘托、对比 等 3、 4、 5、 小说 3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D、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引用……) 2、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3、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小说阅读之情节 情节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刻画人物性格。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⑥照应前文或总结上文。 ⑦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3、情节安排评价的解题技巧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⑤贯穿情节的线索,

4、情节安排顺序的解题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作用是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文章脉络清晰,结构更加严密、紧凑,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设置了悬念。 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归纳小说主题方法 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2.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4.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5.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作品主题概括的形式 作品主题概括的形式一般为:文章通过……的情节,表现了/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了/批判了/颂扬了……现象/ 性格/情感/思考。 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 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1、从作品题目看主题 2、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3、从人物特征看主题 4、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5、从精巧的构思中看主题6

高中文言实词整理

高中文言实词整理 A1爱 ①吝惜,吝啬,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②贪:“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史·岳飞传》 ③同情:“若爱重伤,则如勿伤。”《子鱼论战》 A2安 ①疑问副词“怎么”:“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 ②疑问代词“哪里”:“沛公安在?”《鸿门宴》 ③安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④容:“京中安不得身”。《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A3哀 ①同情,怜悯:“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②伤悼(为……哀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A4按 ①压抑,止住:“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 ②追究,查究:“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③巡行,巡视:“按榆溪旧塞”《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A5案 ①几案,短长桌:“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②通“按”,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古代一种短腿的托盘:“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长亭送别》 A6昂 ①抬高:“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A7傲 ①轻视、蔑视:“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②傲然自得,傲世:“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B1伯 ①“长兄,哥哥”,古代以伯、仲、叔、季代表兄弟的排行,“伯仲”连用,常表示“不相上下”之意:“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②古代管理一方的长官:“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陈情表》 ③同“霸”:“桓公,五伯之上也”《韩非子?难四》 B2被 ①遭受:“久之,闻左公被炮烙。”《左忠毅公逸事》 ②覆盖:“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可用作作文素材)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精品学习 网编辑了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1节 (1)责任与胸怀——《沁园春·长沙》 在那个旧时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崇高理想、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是一成不变的。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答掷地有声:责任。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 广! (2)真爱与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 看似平淡的场景,却饱含了作者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是的, 生活因有真爱而美好,因为美好而感恩。“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对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人类、感 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难、感恩逆境、感恩失败。我们对许多我 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将感恩之

心付诸行动。 (3)自审与拷问——《小狗包弟》 在那闹剧迭出的荒谬年代,小狗包弟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在人都不能成为人、人都不能保全自己命运的时候,一条小狗的逝去又能算得了什么呢?然而,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却能感受到一 种扑面而来的情感冲力。这里面有作者对荒唐社会含泪的控诉,也有严酷的自审,更有对自我灵魂的拷问。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让人敬佩。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文学家的良心;我手写我心;灵魂深处;自审的勇气。 (4)学识与胸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任公先生以他的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怀折服了听众,也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后人。学识会让一个人厚重深刻,谈吐不凡,出口成章。有 学识者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人如坐春风;如黄钟大吕,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会增长你的见识,净化你的心灵,陶冶你的情操,提 高你的人生境界。学识与胸怀往往是孪生姐妹,学识会开阔你的视野和胸怀,让你纵观古今,放眼中外,以天下为己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做一个博览群书、修养身心的人吧!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学识与胸怀;读书与爱国;学识的魅力;谈自身修养。 (5)忘记与铭记——《短新闻两篇》 随着不列颠尼亚的永远离去,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然而洗刷不去的永远是那腥风血雨的记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民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