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作战失利的原因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作战失利的原因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作战失利的原因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作战失利的原因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作战失利的原因

李江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华民族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分成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政府军队进行抗日的正面战场;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东北抗日武装等进行抗日的敌后战场。正面战场从平津战斗开始,到武汉会战,进行了一系列防御战役战斗,均以失败告终。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失利的根本原因,无疑是国民党政府政治腐败和企图妥协、推行片面抗战的政策造成的,然而仅以此概括历史的经验教训是不够的,还有必要从军事方面作些探讨。

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有现役部队170余万(无后备役)。其陆军编有步骑兵191个师另52个旅,4个炮兵旅及20个独立炮兵团,还有部分特种部队;海军有各种舰艇109艘,编成四个舰队,总吨位为78000吨;空军共有各型飞机600架,作战飞机314架,编为九个大队。日本有现役部队38万,加上预备役和后备役,战斗兵员共计199万。其陆军现役部队编有常设师团17个,另有独立混成旅团及各特种部队;海军共有战斗舰艇274艘,总吨位为86万吨;作战飞机约2700余架,分属陆军和海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调集大量兵力进入华北,对我国展开战略进攻。其基本方针是“速战速决”,解决中日战争后,准备实施对英美的作战。国民党对日军的战略进攻,采取了“持久消耗之最高战略”,以空间换取时间,期待“盟军协同反攻”。国民党军队展开于华北、上海、华中等战场,以一系列阵地防御作战,抗击日军的进攻。

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历时近一年零四个月,日军以伤亡40余万人的代价,夺取了我340余座城市,国民党正面战场防线由沿海向内地后退约700公里,由华北到华中后退约1800公里,军队伤亡约110万人。从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以其并非绝对劣势的兵力失利于战争初期,除了政治上的原因外,还有着深刻的军事原因。

一、没有进行起码的战争准备

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的野心由来以久,蒋介石政府并非没有察觉。然而,由于国民党代表着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利益,把消灭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作为基本国策,根本无心进行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当蒋介石政府在国际国内压力下被迫改变政策,实行对日抗战后,其缺乏战争准备的致命弱点便暴露了出来。

首先,战前没有统一的作战计划。“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政府被迫定下抗战决心,7月中旬,蒋介石在江西庐山给国民党各元老发电,邀请他们上山共商抗战大计,并未制订全面战争计划,只是说服大家要以国难为重,出兵御敌。8月7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决定采取持久战略,以空间换取时间,等待盟军反攻。8月下旬。国民党才划分了战区,制定了《作战指导计划》。由于作战计划产生于开战之后,战争准备工作无法进行,加之作战指导思想不统一,一遇具体问题便争论不休,难以作出正确决断,无法组织有效防御。如日军逼近大同时,守军第7集团军司令傅作义主张在此与敌决战;而战区司令阎锡山则认为大同地形不利乃下令放弃大同。日军趁国民党撤退之机,利用机械化部队跟踪追击,迅速攻陷太原。

其次,战场准备不足。国民党政府在一些军事要地构筑了部分国防工事。但是,战前开修的工事,直到战争爆发,第一期工程普遍没有完工。国民党在长江沿岸的马当、田家镇等地修筑的“要塞工事”简陋不堪,根本不能抗击日军的舰炮火力,配置在田家镇的要塞炮,也是从军舰上临时卸下来的100毫米舰炮,每门炮只有四十余发炮弹。还有的工事包给不法商人修造,不仅偷工减料,而且许多都无法使用如上海附近包给一个姓黄的商人修造的三百余个机枪工事,竟有二百余个不能直接把机枪放进工事去。国民党政府在苏州至福山及无锡至江阴一线修筑的“国防线”,也不过是纵深千把米,互相不能支援的火力点而已,许多工事被土埋着,连进出口也未加清理,无法使用。

再次,部队缺额,训练不足。开战时,国民党军号称170万,实际能使用的却不到三分之一,部队普遍缺额。尤其是杂牌部队,缺额更大,有的名义上是集团军,实际上只有一个军。徐州会战时,守卫肖县的是第32军第139师,实际不足一个团,仅有两营人马。战前,由于国民党忙于内战,对日军作战思想、战术特点均未加研究,开战后临时补兵甚多,许多部队基础训练尚未完成,普遍缺乏战术素养及作战常识,战斗力低下。凇沪战役时,国民党第21集团军从后方仓促调往前线后,奉命对蕴藻滨的日军反击,遇到日军施放烟幕,即误判为毒气,部队停止不前,不仅反击未能奏效,反被日军突破了阵地。

二、战略部署中心失当

战争初期,日军的作战方针是北重南轻,其进攻重点放在华北,企图“通过华北会战获得一个大的胜利”“在两个月以至半年以内”迅速结束战局,以获得“政治上的解决”;而进攻上海的目的,则在于破坏中国经济命脉,钳制中央军之主力,以“便利夺取华北”。

国民党政府于1937年8月7日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上,已经判明了日军的主要进攻方向是在华北地区,然而,国民党政府从自身的利益,尤其是四大家族及英美在华利益出发,作出了错误的决策。国民党一方面确定了“永久固守”晋察绥,尤其是要“确保山西”的方针,决定在平汉、津浦两线沿线地区,设立三道防线,以阵地战阻止日军进犯;一方面却“以主力集中华北,迅速扫荡浙沪敌海陆军根据地”。这样,国民党的整个防御重心并没有放在华北,而是放在了华东。正是由于国

民党兵力部署上的失误,使日军在战略上占了很大便宜,得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华北战场上国民党军的防御,逐渐将战略重心转移至华东。在华北告急时,国民党军主力正忙于在上海方向扫荡敌陆海军根据地;当其想将华中部队北调救援之际,上海战局又已吃紧,终不敢冒然北进,眼睁睁看着华北防线崩溃,大片国土沦陷。继尔,随着日军大量移兵华东,上海、南京等地也相继失守。

三、指挥混乱,协同不利

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于1937年8月15日下达了总动员令,8月20日,蒋介石出任陆、海、空三军大元帅。为了统一指挥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上的作战,在前线省份设立了5个战区。从表面上看,国民党军统一了作战指挥,但由于其机构庞杂、层次繁多,而且还要经常变更指挥关系,加之各部队派系林立,各存异心,实际上指挥混乱不堪,部署调整、协同作战极为困难。例如,战争初期为加强太原方向的防御力量,统帅部令川军邓锡候部改编为第22集团军,出川前往第二战区参加太原保卫战。待该集团军进抵山西境内时,太原已告失守,只好随着二战区的溃兵狼狈后退,途中遇有晋军的军械库,便破门而入,自行补给。二战区司令阎锡山称川军为“土匪军”,发难统帅部要将川军调往其他战区。有的部队在内战时曾是蒋介石想消灭的异己,在作战中却有意不报告指挥所位置,以没有接到命令为理由来逃避接受指挥;有的则采取不按规定的时间、路线、兵力组织战斗。结果,许多命令不是没有接到,就是执行时变了样,部队或是任务不明,盲目行动,或是各行其是,还没有同敌人交战,自己就乱成了一团。有的部队为保存实力,明知友邻需要支援,仍按兵不动,坐失良机。如凇沪会战中,当日军在金山卫登陆时,正值守军换防,兵力空虚,需要支援,而位于拓林、乍浦两地的国民党军却既不前往增援,又不侧击日军,致使日军安全地控制了滩头阵地,顺利接应后续部队登陆成功,此后凇沪形势急转直下。武汉会战期间,日军一部向防守新店的第42军发动攻击,位于该军左翼的第30师、第37师在没有敌情顾虑的情况下按兵不动、待阵观望。结果,日军攻占第42军阵地后,又转移兵力,各个击破了这两个师的阵地。

四、作战样式呆板,缺乏有机结合

战争初期,国民党在军事上执行的是“持久消耗之最高战略”,支撑这一理论的除了“焦土抗战”、“扩散战场分化敌之优势”等广泛的口号外,其基本的内容便是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至于“用退避消耗之战法,诱敌于我预想之地”,“完成歼敌之态势”,实为掩人耳目的托词。纵观正面战场初期战局,既看不到有计划之诱敌,又少有运动歼敌之战果,反复采用的只是正面线式防御,毫无抗击敌侧后攻击之能力。如凇沪战役中,国民党将主力配置于正面一线,而在翼侧狮子林至川沙口一线仅以一个骑兵连担任警戒,日军以正面攻击和翼侧突击相结合,始则以主力在吴淞、川沙口地区实施登陆,从北面迂回上海,继尔又在杭州湾地区登陆,从南面侧击上海,迫使国民党军三面受敌。这时,国民党军主力都陷在正面第一线,所留预备队甚少,不敢大胆反击日军翼侧攻击,结果无法阻止日军迂回作战,整个防线迅速瓦解。徐州会战时,国民党军虽四倍于敌,仍采取正面“守势作战”,主力30余个师均一线配置,机动作战部队仅有8个师。会战过程中,日军多次分兵冒进而国民党军则始终依赖阵地防守,丧失了许多主动出击歼敌的好战机。当进攻台儿庄之敌第10师团损失惨重,已陷入被围之困境时,国民党军仍未能及时集中兵力大胆攻击,致使残敌万余人突围逃跑。武汉会战时,国民党军在兵力上也占有优势,而且战区地形也较为有利,敌人则战地甚广,战线延长,后方补给线长达数百公里,且沿途地形复杂,警戒兵力十分薄弱;最怕我切断其补给线,但由于国民党军奉行正面专守防御,不敢采取攻势行动,只是处处设防、分兵把口,株守一地,就是当部分日军孤军冒进,陷入困境时,国民党军也很少采取积极攻势作战,结果终被日军各个击破。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抗日的主战场,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相互关系: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目标都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可以说,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不会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在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仍坚持对日作战,但战略地位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国共双方在战役或战斗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仍保持着互为支持的战略配合关系。可以说,在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而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迅速到来。从1944年4月开始,正面战场又重新成为日军战略进攻的重点,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时,敌后战场展开了仍属游击性质的局部反攻。这时,两个战场的对立和各自的独立性更为突出,但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总之,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相互区别:(1)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而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2)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的200万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3)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区域划分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是在日军占领区内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4)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兵团大会战,打的是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伏击战,打的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5)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后者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两个战场的作用:在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致破裂,在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持久战。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正面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目标】 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2.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通过学习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的精神,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你知道我们的前辈是如何艰难而顽强地抗击凶恶的日本侵略者的吗?今天,我们将有一次特别的历史之旅,去重温那段充满硝烟战火的历史,看看优秀的中华儿女是怎样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探究 (一)台儿庄战役 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说出徐州的地理位置。 学生:徐州是陇海铁路(兰州到连云港)和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对岸的浦口)的交汇点。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

教师: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 教师:台儿庄战役的结果怎样? 学生:中国军队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日军腹背遭到打击,狼狈向北败退。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的回忆 教师:从材料可以看出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对全国抗战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教师:(展示并指导学生完成表格) 战役名称:台儿庄战役 时间:1938年春 地点:山东台儿庄 指挥员:李宗仁 主要战绩:歼灭日军一万多人 意义: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二)武汉会战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政院、监察院、外交部、财政部等部门以及主要的党政军首脑要员们均移驻武汉,武汉遂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与文化中心,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保卫大武汉,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今日武汉已成为第三期抗战中最重要的据点,这里是我们雪耻复仇的根据地,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今日全国民众,尤其是在武汉的每个军民,应当激发最大的同仇敌忾之心,人人都下定与武汉共存亡的决心,来守住这

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

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一场卫国战争。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时期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呢? 要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首先要了解清楚“正面战场”的概念。“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一)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练习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达“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 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李宗仁的抗战志向与决心在哪次 战役中得到体现( C ) A.血染卢沟桥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上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指挥“我们击退寇兵”的将领是( C ) A.杨虎城 B.杨靖宇 C.李宗仁 D.彭德怀 3. 为了阻止日军打通南北战场,国民政府与日军进行了( B )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长沙会战 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 C ) 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③徐州会战④武汉会战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5.台儿庄战役起到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 ) ①沉重的打击了日寇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是敌后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会战方案决定“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的郑州 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 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向粤汉铁路迂回”。该会 战是( D ) A. 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7. 叶挺将军曾评价某战役为:“……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 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该战役发生在( D ) A. 卢沟桥 B. 广州 C. 南京 D. 万家岭 1 / 3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重大战役及战区划分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重大战役及 战区划分 全面抗战爆发前正面战场的大型会战: 1、江桥抗战:1931年10月-11月,主要将领:马占山 2、淞沪抗战:1932年1月-3月,主要将领:蔡廷锴、蒋光鼐 3、长城抗战:1933年1月-5月,主要将领:宋哲元、徐庭瑶(关麟征、杜聿明) 4、热河抗战:1933年2月,主要将领:张学良 5、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2月,主要将领:阎锡山、傅作义(百灵庙) 全面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的大型会战: 1、平津作战:1937年7月 主要将领:宋哲元、吉星文(卢沟桥)。 本战由七七事件所引发,中日最终谈判破裂,经过数周的战斗,日军独立混成第l旅团和驻屯旅团分别在30日晚和31日进占长辛店西面高地和大灰厂附近地区,平津失守。从此拉开了艰苦的8年抗战。

2、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会战1) 主要将领:蒋介石、张治中、陈诚、谢晋元(四行仓库)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3、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主要将领:唐生智、刘湘、顾祝同 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余万人。 4、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会战2) 主要将领:阎锡山、林彪(平型关)、卫立煌(忻口) 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但从此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陕西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发06《咸阳日报》教育周刊 作者宋增安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野心的极度膨胀,不但极大地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更危及到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中国的统治。为此,从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四次规模较大的会战,以抗击日军的侵略。 1.淞沪会战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天津。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攻击,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1937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十天内“为制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因战争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所以又称“凇沪会战”。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二十余万人,在付出伤亡六万多人的代价后,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2.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期间,在华北,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夺取太原。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激战达半月之久,歼敌二万余人。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

基本结束。 3.徐州会战 这是抗战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历时五个多月,双方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消灭日军一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重创日军精锐部队矶谷师团,并击退从临沂赶来增援的板垣师团一部。虽然中国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但终未能阻止装备精良的日军的疯狂攻势。1938年5月,徐州失守,会战结束。 4.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战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战场遍及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会战中,日军投入兵力达四十余万,中国配置兵力一百余万,历时四个多月,攻势凶猛的日军遭到重大消耗。10月25日,中国守军主动撤离汉口,会战结束。 总的来说,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语)四大会战具有重大意义:它挫敌凶顽之气焰,遏敌逼人之锋芒,使其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化为泡影。此后,侵华日军日益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不能自拔,直至最后葬身于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贡献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15-2016秋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小结 姓名:许晓焱学号: 0154842851 班级: 15物管A2 成绩:在形式与政策课上,第一个主题就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针对这一主题,撰写了有关《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对抗日战争作出的贡献》的小结报告。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国民党军队为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在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 国民党在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大旗。 第二、制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统一战线,主张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三、提出持久的战略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第四、抗日民主根据地及党自身的建设。 第五、在国民党统治区,推动国民党坚决抗战和进行民主改革、争取各抗日党派的合法地位和活动自由。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评析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评析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起点。这次反侵略战争,是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抗日战争在其发展初期就形成了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形成各自的指挥系统。但从战争的总体上说,它们又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对国民党正面战场,采取简单的否定,或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都不符合历史事实,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它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既恰如其分地评价它在抗战中的贡献和作用,又实事求是地指出它的历史局限性。这样才能科学地说明这样一场全民族团结御侮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同时也有助于正确地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共同维护抗日战争的历史成果。 一、存亡危急之秋的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当时,中共中央通电全国,首先指明了这次事变的严重性质和坚决抗战的必要性。在日本灭亡中国的威胁下,在全国人民强烈义愤的要求下,国民党开始改变过去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转而采取比较努力抗战的态度。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虽然仍想通过外交谈判的途径力求避免事态扩大,但同时也对事变采取了强硬的立场。7月9日,蒋介石密令平津前线:“具备必死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应付,至谈判尤须防其奸滑之惯伎,务期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提出解决卢沟桥事件的四个条件:(1)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2)察冀行政组织,不容许任何不合法之改变;(3)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察冀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4)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人的约束。他表示中国已临到“最后关头”,“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个谈话的基本精神是好的,正式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这时日本已大量增兵关内,公开抛弃了所谓“不扩大方针”的欺骗宣传。7月30日,日军相继占领北平、天津;8月13 1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 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通电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9日,红军将领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战。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朱德、彭德怀分任正副总指挥,下辖第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全军共4.6万余人。12月25日,南方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叶挺、项英分任正副军长,下辖4个支队,全军共1万余人。1938年以后,共产党又先后在广东东江地区、珠江地区和海南岛地区建立了人民抗日武装。 根据抗日战争开始后变化了的外部条件,中共中央规定了我军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决定我军的作战任务是:在敌手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作战方针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等游击战争原则。这些战略思想和作战原则,对于指导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抗日作战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改编后立即开赴抗日战场。最初,八路军主要是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山西作战。9月25日平型关战役,八路军首战告捷,歼灭日军近千人。这是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军民。至11月8日太原失陷,八路军共作战100余次,歼敌1.1万余人,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友军作战。 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八路军各部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着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年初,第一一五师开创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一二。师开创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第一二九师开创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在山东由中共地方党组织抗日起义,开辟了胶东、鲁中、鲁西南、鲁南等多处抗日游击区。至。1938年底,八路军共作战1 500余次,歼灭日军5.1万人,缴枪1.2万余支,收复了大片国土,八路军也壮大到15.6万余人,成为华北抗战的主力军。 在华中,新四军各部集中完毕后分头开赴大江南北抗日战场。至1938年底,新四军共作战280余次,歼敌3 800余人,初步建立了苏南、皖南和皖中等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华中敌后战场,新四军也发展到2.5万余人,成为华中抗日战场的重要力量。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在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下,日本被迫放弃“速战速决”的侵华战略,准备长期作战。此后,日军减缓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转而集中主要兵力保守占领区,“肃清”以共产党军队为主的敌后抗日力量。为了适应抗日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在9一11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是在战区和敌后,主要任务是放手发动游击战争,扩大人民武装,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行动方针是“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此后,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很快进入高潮,八路军、新四军开始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集中105个团的兵力,在正太路和其他铁路沿线发动了大规模的交通破坏战,3个半月的时间里共消灭日军2万余人,攻克敌人据点近3000个,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 502公里,缴枪5 600余支、炮53门和大量军用物资。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鼓舞了中国人民胜利信心,受到国内外舆论的称赞。在战役中,八路军伤亡1.7万人。战役后,日军向华北增兵,开始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残酷“扫荡”。从1938年10月至1940年底,八路军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和巩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冀鲁豫五大块敌后抗日根据地,部队壮大到40万人,华北敌后战场已经成为中国抗日的主要战场。 在华中,抗日相持阶段到来后形势变得十分复杂,新四军在敌、伪、顽势力的包围中,处境异常困难。中共中央根据形势提出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并先后派出部分八路军南下协助新四军作战。华中敌后游击战争逐渐进入高潮。到1940年底,新四军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教学设计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 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 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 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 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 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 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 并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回答: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 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2.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学生回答:1938 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动了全面反攻,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的胜仗。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4.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目标导学二:保卫大武汉 1.教师讲解: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说一说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学生回答:万家岭大捷。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利用有力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取得了歼灭日军9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 副本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海技1151 王世伟201512924130 在抗日战争中有两大战场,即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敌后战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正面战场是一个历史禁区,没有谁敢提及这个敏感的历史话题,但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有责任把历史真相告诉人民。 过去,之所以不能讨论这个话题,可以列举出众多的理由,但毛泽东主席在会见尼克松总统时,一语道破:他们称我们为“匪”,我们也称他们为“匪”(大意)。国共两党互相为“匪”,互相为敌的时候,抗战历史也就难以客观、公正、理性的表述。 当历史的桎梏被打破以后,一些人又从一个极端跑到了另一个极端。好象抗日战争全是国民党打下来的,和共产党没有关系,或者相反。特别是在网络上,两种观点尖锐对立,各自论证,互不相让。 历史并非可以随便戏说,它既要合乎历史存在的真实,又要合乎历史发展的逻辑。那么,怎样评价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用呢?我们只要简明地梳理一下那段历史,就不难从中得出接近历史真相的结论。我们可以粗略地把抗战划分为3个发展时期。 (1)1931年9月——1937年6月为一 个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9.18事变, 东三省沦陷。此时的国民政府并不愿意 向日本开战,采取的是外交调解的不抵 抗政策,特别是推行了“攘外必先安内” 的不得人心的政策。而中国共产党发出 了抗战的最强音,广泛的唤醒民众,倡 导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这时,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领也有坚决 抗战的,比如马占山、张治中、张自忠 所进行的江桥抗战、第一次淞沪抗战、 第一次长城抗战等,但这些战役就其本 质上说,多少带有爱国将领的“个人行 为”,并不完全是“政府行为”,所以, 他们的抗战都没有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 (2)1937年7月——1941年春为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7.7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对于粉碎日本法西斯“三个月灭亡中国”战略阴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经过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歼灭日军45万余,迫使日军停止了战略进攻,形成了抗战的相持阶段。 从7.7事变到1941年春,国名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进行重大战役22次,重

评价抗日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评价抗日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活跃着两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为世人所熟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也不能被磨灭。在中国的大片国土上,国民党军队与日军进行了一系列大型战役,也涌现出一大批抗日爱国将领。 在1937-----1945八年抗战中,国民党先后动员743余万军队投入战斗,阵亡322万余人,歼灭日军86万余人,基本上牵制了侵华日军的绝大部分兵力;在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进行了大型战役22次,重要战斗3117次,小型战斗38931次,具有代表性的有: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涌现出郝梦龄,赵登禹,张自忠,戴安谰等一大批爱国将领,300万川军出川作战,近四分之一埋骨异乡。 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是淞沪会战,这是在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日方投入总兵力达300000,伤亡70000;国军投入兵力600000,伤亡200000。淞沪会战可谓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军队在装备和兵员素质上远不及日本,每小时的伤亡以数千计,一个师的兵力拉上去,几个小时就打光了,足可见战争之惨烈。淞沪会战前,日军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这次会战,中国人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但在士气上,中国获得了空前的胜利。它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占领中国的战略企图,让世界清楚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得”将其一块一块征服,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 太原会战是又一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会战。这是一场国共两党协同作战的战役,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115师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太原会战历时两个月,是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兵力共十四万人,伤亡近三万人;中国军队参战兵力二十八万人,伤亡十万人以上。太原会战大量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创造了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为华北地区的抗战减轻压力。 总之,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正是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长期陷入战争无法自拔,同时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从整个抗战来看,虽然在后期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但国民党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体上是一致的,它始终坚持抗日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士兵也曾在最前线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切为祖国而战斗的战士都应该得到全民族的尊重与纪念。国民党虽然最后不顾国家,不顾人民的利益挑起内战,但它在抗战中的巨大贡献,不应随时间而流逝。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 简述武汉会战的过程。说出武汉会战中的重要战役、结果及武汉会战的影响。培养表示历史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下面是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正确分析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倾听中国。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并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回答: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常?2.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学生回答: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动了全面反攻,日军

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

《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 读后感 食工1102 1110100231 王鸣智 内容提要: 在这次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对于“国民党与抗日正面战场”这一章节仅仅有3分钟不到的视频课程,而“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一章节却有整整40多分钟的视频课程,感觉这就是政治。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犯的第一次取得完全的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我认为这次战争的胜利同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是紧密相联的。研究抗日战争,就不能不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和其它重大的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所以我找到找到了这篇文章。 关键字: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日战争 正文: 就行我在内容提要中提到的,在这次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对于“国民党与抗日正面战场”这一章节仅仅有3分钟不到的视频课程,而“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一章节却有整整40多分钟的视频课程,我觉得可能中国共产党可能在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完全对于国民党在战略防御阶段和其他阶段的作用一无所知,或是一味夸大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是可笑的。但也许是某些政治家、当局就是只希望我们记得共产党的伟大才导致我们的教材或课程、考试才这样,让我们像井底之蛙一样,看到的只是他们希望我们看到的,从而避免一些类似“运动”的发生。 一开始我只是对于视频课程的时间分布感觉很可笑,就像是怕我们了解到什么一样才这么编排,才去找类似的文献或是书籍。却没想到有人写了这么完整的一本书,这么生动的的描述了国民党中也有大批爱国将领,用他们的鲜血保卫着中国的领土。 对于正面战场,过去基本上是采取否定的态度,认为抗战一开始国民党就完全是消极避战和大溃退。现在好像这种情况有所改变,承认抗战初期国民党战场是主战场,但同时又批评国民党实行了片面的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军事方针,因而导致了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和丧师失地。事实是否如此,这也不能完全相信,但也感觉不能完全相信这本书,毕竟尽信书不如无书,现在的除了真正经历过那些的人,除此之外谁也不知道那时候究竟发生的是不是现在为大部分世人所了解的。 到目前为止,人们普遍认为(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

部编历史八(上)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知识点归纳

部编历史八(上)第20课《正面战场的 抗战》知识点归纳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 并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回答: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2.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学生回答: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动了全面反攻,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的胜仗。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4.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目标导学二:保卫大武汉 教师讲解: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国军正面战场评述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大陆正面战场研究起步较晚,真正从学术上取得进展,大致可以说是近20年间的事。回顾和总结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的发展情况对今后抗战史研究的深入不无助益。本文就此所作论述,因为篇幅限制,不免挂一漏万,不当之处,敬请学界指正。 一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概况 1949年以后的30年内,大陆抗日战争史研究进展缓慢。比较而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研究还有一些进展,而对正面战场的研究极端漠视。只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一些省市委员会的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文史资料选辑》发表了一些原国民政府官员撰写的抗日战争回忆录,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史料整理处选编的《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公布了部分档案资料,为正面战场研究提供了参考史料。中共党史革命史论著对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和战绩基本不提,连现代史通史性著作也概于贬斥。如有的著作论及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时,其基调为:国民党实施“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战场上不断大溃退。就学术研究而言,直至70年代末,大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直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方针后,学术界才逐步恢复生机。随着逐步摆脱以往“左”的指导思想的束缚,一方面史学界开始敢于对抗日战争的历史作研讨,另一方面,中华民国史学科的建立,也要求对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举措进行比较公允的评断。80年代以来,在中华民国史、中国现代史和抗日战争史的学术领域中,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讨成为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有关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史料陆续有所刊布,研究领域广为开拓,论著大量涌现,新的论点提出后引起争鸣,学界现在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较20年前发生了很大变化。正面战场研究比较活跃,进展比较突出。 在史料方面,主要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纂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资料选编,浙江省中国国民党历史研究组编印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战场史料选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辑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局编《卢沟桥事变和平津抗战资料选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八一三抗日史料选编》,武汉市档案馆等编《武汉抗战史料选编》,云南省档案馆编《滇军抗战密电集》,南京市政协编《蓝天碧血扬国威:中国空军抗战史料》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的《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回忆资料,出版有《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原抗战》、《晋绥抗战》、《湖南四大会战》、《闽浙赣抗战》、《粤桂黔滇抗战》、《远征印缅抗战》等;还有四川省政府参事室编《川军抗战亲历记》、政协广西区委编《广西儿女抗日亲历记》、民革武汉市委编《热血报中华――武汉民革成员抗战回忆录选编》等;一些原国民政府将领的回忆录中,都有不少关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内容。《历史档案》、《民国档案》、重庆市档案馆编《档案史料与研究》陆续刊布有关的档案资料。80年代起,除发表大量论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论文外,抗战史著作以何理著《抗日战争史》为代表,开始对正面战场作研讨。其后,罗焕章、支绍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胡德坤《中日战争史》,王辅《日军侵华战争》,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王秀鑫、郭德宏主编),刘大年、白介夫主编《中国复兴枢纽》,李新、陈铁健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中《全民抗战气壮山河》(李良志等主编)、《坚持抗战苦撑待变》(李隆基等主编)、《同盟抗战赢得胜利》(李良志等主编),罗焕章、高培主编《中国抗战军事史》,张宏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族各界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国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国民党在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作用

Chen chun hua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作用 ——读《第二次中日战争史》有感 [摘要]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我们教科书上所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使用游击战持久战略消耗日军的军力,大大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士气。但是,我们在谨记共产主义功绩的时候,我们也要记住那些国民党中曾经为抗日事业流血的烈士,真实还原历史,铭记历史。 一、对正面战场了解不充分 对国民党在抗战中正面战场所起的作用,普遍存在了解不充分现象。教育界对于这个带有政治色彩的问题很少提及,这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了解不充分的现象:同时学界的研究一直集中于敌后战场方面,对于正面战场缺乏深入和全面的研究,评价有不够客观之处。一些党史著作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积极作用较少涉及,偏重突出其战略上被动、消极抵抗的一面。当然,我们知道这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研究,因为真正的历史研究应当是还原历史、尊重历史的。下面我将简单简单介绍正面战场的三个阶段国民党所起的作用。 二、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 在抗战初期,即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在战略防御阶

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忻口、淞沪、徐州和武汉 4 次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这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国民党军执行持久消耗战略,在战役指导上采取消极的单纯防御方针,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多筑工事,层层布防,处处据守",否 定运动战和游击战等原因,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致使日军长驱直入,在15个月内侵占华北、华东、华中大片国土和华南要地。 三、相持阶段:继续进行防御性作战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起消极作用的。由于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豫湘桂战役这样的大溃败。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从战略上讲,正面战场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1.在消极抗日和投降方面:如“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多次讲过“在和平根本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