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工程习题

环境工程习题

环境工程习题
环境工程习题

习题

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

1.什么叫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矛盾?水体环境保护和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的任务是什么?

2.地下水和地面水的性质有哪些主要差别?为什么选择民用给水水源时,应尽先考虑地下水?工业给水的水源应该怎样来考虑?

3.试讨论天然水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及其对饮用和工业生产的影响。

4.在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最主要的有那几项?制定这几项标准的根据是什么?

5.制定了饮用水水质标准,为什么对于给水水源的水质还要提出要求?主要有哪些要求?

6.对于工业用水水质主要有哪些要求?

7.废水是怎样分类的?

8.废水水质指标主要有哪些?它们为什么重要?

9.试讨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特征。

10.为什么制定了地面水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标准,还要制定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这些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1.什么叫生化需氧量?试比较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

12.有机物的生物氧化过程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这是指哪些有机物来说的?对于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以五天作为标准时间所测得的生化需氧量(BOD5)一般已有一定的代表性?

13.生化需氧量间接表示废水的有机物含量,废水中有机物的量是一定的为什么第一段生化需氧量随温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14.如某工业区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混合污水的2天20℃生化需氧量为200mg/L,求该污水20℃时5天的生化需氧量(BOD5)(20℃时,K1=0.1d–1)。

15. 根据某污水处理厂的资料,每人每天所排BOD5为35克,如每人每天排水量为100升,试求该污水的BOD5浓度(以毫克/升计)。

16. 含水率为99%的活性污泥,浓缩至含水率97% 其体积将缩小多少?17.控制水体污染的重要意义何在?

18.什么是水体的正常生物循环?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质过多为什么能破坏水体的正常生物循环?

19. 什么叫水体的自净?为什么说溶解氧是河流自净中最有力的生态因素之一?其变化规律如何?根据氧垂曲线,可以说明些什么问题?

20.研究水体自净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21.进行水体污染的调查,主要要采取哪些步骤?

22.在研究水体污染问题时,为什么除毒物外,还要考虑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这两个问题?在进行水体自净的计算时,关于溶解氧一般是以夏季水体中不低于4毫克/升为根据的,但在北方严寒地区,对于溶解氧的要求往往提高,这是什么原因?。

23.影响水体耗氧和复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水体自净的计算中,对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为什么通常仅考虑有机物的耗氧和大气的复氧这两个因素。24.解决废水问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5.试举例说明废水处理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26.根据什么原则来考虑给水的处理?

27.给水处理有哪些基本方法?其基本流程如何?

第二章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1.试说明胶体颗粒表面带电的原因。

2.请叙述动电现象、双电层与ζ电位。

3.一个胶团由那些成分组成?写出胶团公式的通式。

4.亲水胶体有那些特点?

5.试概述水的混凝的机理。

6. 试说明水的混凝的过程。

7 .铝盐混凝剂的作用过程有那些?

8 .试述高分子混凝剂的作用。

9.某粗制硫酸铝含Al2O3 15%、不溶解杂质30%,问:(1)商品里面Al2(SO4)3

和溶解杂质各占的百分数;(2)如果水中加1克这种商品,计算在水中产生的Al(OH)3、不溶解杂质和溶解的杂质分别重多少?

10.试述影响水的混凝的主要因素。

11. 试述给水混凝与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混凝各自的特点。

12.混合与絮凝反应同样都是解决搅拌问题,它们对搅拌的要求有何不同,为什么?

13.水的混凝对水力条件有哪些要求?

14.水流速度梯度G反映什么?为什么反应池的效果可用GT值来表示?15.设计规范中对反应池只规定水流速度与停留时间,它们反映什么本质问题?16.如果取水泵房距反应池有500米远,这种情况下投药点应设于何处?能否将混凝剂投在水泵吸水管内,为什么?

17.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与压缩沉淀各有何特点?说明它们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18.絮凝、混凝、絮凝与混凝剂它们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19.絮凝剂主要可分为哪几类?简要说明各类的主要特点和使用范围?

20.试通过自己做的静置沉淀试验资料得到的资料分析比较下端取样法与多口取样法与中端取样法的计算结果,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1.如何选择各类沉淀池和澄清池的池型?

22.污水性质及沉淀试验资料同习题5,污水流量1000米3/时,试求(1)采用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沉淀池,它们各自的池数及澄清区的有效尺寸?(2)污泥的含水率为96%时的每日污泥容积。

23.沉淀池刮泥排泥的方法有哪些?在什么条件下采用?

24.如何从理想沉淀池的理论分析得出斜板(管)沉淀的设计原理?

25.已知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L=20米,池宽B=4米,池深H=2米。今欲改装成斜板沉淀池,斜板水平间距10厘米,斜板长度l = 1米,倾角60 o。如不考虑斜板厚度,当废水中悬浮颗粒的截留速度u0 =1米/时,求改装后沉淀池的处理能力与原有池子比较提高多少倍?改装后沉淀池中水流的雷诺数R e为多少?与原有池子的R e相差多少倍?

26.澄清池的工作原理与沉淀池有何异同?运行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27.试说明沉淀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井讨论各种类型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各适用在哪些场合?

28.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方法的目的和所采用的处理设备有何不同?29.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

30.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浮上)的基本规律,影响沉淀或浮上的因素有哪些?

31.如何进行污水的沉降柱性能试验?在沉淀性能曲线上反映出哪些主要参数?并如何根据沉降柱试验来估计沉淀池的沉淀效率?颗粒的总去除效率又是如何求导的?

32.巳知初沉池的污水设计流量Q=1200m3/h。悬浮固体浓度SS = 200mg/l,设沉淀效率为55%,根据性能曲线查得u0 = 2.8 m/h。若采用竖流式沉淀池,求池数及沉淀区的有效尺寸.设污泥的含水率为98 %,确定污泥斗的有效容积为多少?

33.二次沉淀池的工作对整个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运行有何重要作用?它与初沉池有何区别?在设计中应如何考虑?

34.已知:Q max=0.21 m3/s ;Qmin= 0.036 m3/s

= 0.12 m3/s ;人口为100,000人,污水量按100 l/人·d计,沉砂量为Q

平均

0.02 l/人·d.设计一曝气沉砂池和平流式沉淀池.

35.写出Stokes公式,并根据Stokes公式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浮上)主要影响因素。

36.加压溶气浮上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几种基本流程与溶气方式?各有何特点?

37.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粘附的基本条件是什么7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改善微气泡与颗粒的粘附性能?

38.内循环式射流加压溶气设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39.气固比的定义是什么?如何确定(或选用)?

40.在废水处理中,浮上法与沉淀法相比较,各有何优缺点?

41.如何改进及提高沉淀或浮上分离效果?

42.试述快滤池的工作原理。

43.某水厂设计供水量60000 m3/d,水厂自用水量按5%计,若采用普通快滤池,设计滤速取10m/h,试计算滤池的总面积。如果采用5个滤池,当1个滤池检修时,其余滤池的强制滤速是多大?

44.如果滤池冲洗强度为10升/秒·米2,为了提高滤速,采用当量直径为原粒径一倍的滤料,问冲洗强度应为多少才能达到同样的膨胀率?

45.三层滤料滤池的滤速可达多大,应用何配水系统(也即滤过水的集水系统)?为什么?

46.试述反冲洗配水不均匀的绝对性,怎样才能达到配水相对均匀?

47.试简述水中加氯消毒的原理。

48.为什么在水消毒中广泛采用氯作为消毒剂?近年来发现了什么问题?

49 .氯消毒和氯氨消毒各有何优缺点?

50.试讨论臭氧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水质的发展前途。

51.什么叫做交联度,对树脂的性质有何影响?

52.离子交换树脂有哪些主要性能?它们各有什么实用意义?

53.强碱711# 树脂总交换容量为3.5毫克当量/升,含水率50-60%,湿视密度为0.65—0.75克/毫升,试计算其容积交换容量。’

54.固定床离子交换器有什么重要缺点?如何克服这些缺点?

55.强碱性阴树脂和弱碱性阴树脂的工艺特性有什么区别?它们各适用于什么样的水质条件?

56.离子交换除盐和离子交换软化的系统有什么区别?在生产实际中如何选择离子交换除盐系统?

57.是否任何物质都能粘附在空气泡上?取决于哪些因素?

58.为什么废水中的乳化油类不易相互粘聚上浮?

59.电渗析膜与离子交换树脂在离子交换过程中的作用有何异同?

60.什么是电渗析器的极化现象?它对电渗析器的正常运行有何影响?如何防止?

61.利用电渗析法处理工业废水有何特点?

62.反渗透与超滤在原理、设备构造、运行上有何区别?有何联系?

第三章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

1.水中微生物主要分为哪几类?请讨论它们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微生物呼吸作用的本质是什么?好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基本概念是什么?3.微生物生长曲线包含了哪些内容?它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具有什么实际意义?4.内源呼吸的本质是什么?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有多少?它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具有什么实际意义?

5.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在好氧生物处理中,溶解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境因素?

6.试简单说明悬浮生长法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

7.常用的曝气池有哪几种型式?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8.什么是生物膜法?生物膜法具有哪些特点?

9.比较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的优缺点。

10.试叙述附着生长系统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

11.生物滤池有几种型式?各适用于什么具体条件?

12.影响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13.影响生物转盘处理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14.试述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并指出它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15.什么叫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正常运行必需具备那些条件?

16.试指出污泥沉降比、污泥浓度和污泥指数在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重要意义。良好的活性污泥具有那些性能?

17.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污泥指数试验中沉淀泥量与回流泥量之间的关系如何?试讨论之。

18.为什么活性污泥法的处理能力一般高于生物膜法?试区别“处理能力”与“处理效率”。

19.试比较推流式曝气池和完全混合曝气池的优缺点。

20.影响活性污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1.试扼要讨论影响活性污泥法运行的几个主要环境因素。

22.曝气方法和曝气设备的改进对于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有什么好处?目前国内

主要采用那些曝气设备,效果如何?

23.衡量曝气设备效能的指标有那些?什么叫充氧能力?

24.常用的曝气池有那几种型式?它们的使用条件如何?

25.为什么多点进水活性污泥法的处理能力比普通活性污泥法高?试分别绘制普通法和多点进水法沿池长需氧量的变化曲线,并进行比较。

26.普通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法和完全混合曝气法各有什么特点?在一般情况下,对于有机废水BOD的去除率如何?根据污泥增长曲线来看,这几种运行方式的基本区别在什么地方?它们的优缺点怎样?

27.为什么普通活性污泥法和延时曝气法的处理效率一般高于其它几种运行方式?试就曝气池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来说明。

28.吸附再生法和完全混合法目前的使用情况怎样?存在着什么问题?

29.在活性污泥法中,为什么必须设置二次沉淀池?对于二次沉淀池,在设计上有些什么要求?

30.活性污泥法在运行过程中,常发生些什么问题?什么叫污泥膨胀?为什么供给废水的氧量太少,也有可能发生污泥膨胀?据上海城市污水厂反映,当曝气池出水透明度突然升高,处理效果特别好时,往往不久即出现污泥上翻现象。这是什么原因?

31.活性污泥法近年来有那些发展?、国内目前主要进行了那些试验研究工作?

32. 如果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的MLSS浓度为2.5g/L,取混合液在500mL在500mL 量筒中经过30min沉淀的污泥量为120mL,试计算活性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并判断该曝气池的运行是否正常。

33.如果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的MLSS 浓度为2.2克/升,混合液在1000毫升量筒中经30分钟沉淀的污泥量为180毫升,计算污泥指数、所需的污泥回流比及回流污泥中的悬浮固体浓度。

34.试简单说明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

35.在什么条伴下采用活性污泥法。在什么条件下采用生物膜法?生物处理法目前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

36.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及两级生物滤池各适用于什么具体情况。37.在考虑生物滤池的设计中,什么情形下必须采用回流?采用回流后水力负荷,

有机物负荷及有机物去除率应如何计算?

38. 应该怎样设计生物滤池小型试验的设备,才能比较地接近生物滤池的实际工作情况?

39.生物转盘的处理能力比生物滤池高,你认为主要关键在那里?

40. 为什么高负荷生物滤池应该采用连续布水的旋转布水器?

41. 试比较普通高负荷生物滤池和塔式滤池。

42.试指出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在国内的适用情况如何?

43.已知某生物滤池滤料体积为628米3,厚度为2 米。处理的废水量为130米3/时,进人生物滤池的废水、BOD

浓度为180毫克/升,经生物滤池处理后出

5

水的BOD5浓度为27毫克/升。试求该生物滤池的水力负荷q,以进水BOD5为基础的有机物负荷F W和以BOD5去除量为基础的有机物负荷U。F W与U的关系如何?

44.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拟采用活性污泥法,污水流量为10000m3/d,进水BOD5为250mg/L,处理水BOD5要求为10mg/L,其它各项参数值:Y=0.5,K d=0.05,θc=2.5d,若曝气池的MLSS浓度为3.0g/L,二沉池排出污泥浓度为10.0g/L,试计算曝气池的容积以及每天排除剩余污泥量。

45.氧化塘有那几种形式?它们的处理效果如何。适用条件如何?

46.什么叫氧化沟?氧化沟主要用在哪些地区?

47.活性污泥法有哪些主要的运行方式,各种运行方式的特点是什么?促使各种运行方式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48.影响活性污泥法运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这些因素的作用是什么?它们的内在联系如何?

49.曝气池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50.曝气池和二沉池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是什么?

51.脱氮的原理、影响因素和基本流程是什么?

52.产生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3.如果某污水厂经常会发生严重的活性污泥膨胀问题,大致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分析;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控制.’

54.二次沉淀池的功能和构造与一般沉淀池相比有什么不同?在二次沉淀池中

设置料板或斜管为什么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55.污泥是怎样分类的?试指出污泥处理与利用的可能途径。

56.试比较厌氧法和好氧法处理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57.试指出传统消化法和高速消化法的特点。

58.试扼要讨论影响消化的主要因素。

59.在一般的消化池中,能不能观察到明显的污泥消化的两个阶段?为什么?60.试扼要讨论消化成熟的主要指标。

61.怎样计算消化过程中有机物的去除率?

62.什么叫污泥的好氧消化?目前使用情况如何?

63.近年来废水的厌氧处理有那些发展,前途如何?

64.污泥的机械脱水常采用那些设备?试比较它们的适用范围。

65.为什么机械脱水前,污泥常须进行预处理?怎样进行预处理?

66.湿烧法同消化法比较,有那些优点,有那些缺点?

67.对于给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残渣你认为怎样处置较为合适?

68.试比较厌氧生物处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的优缺点以及它们的适用条件。69. 试简述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原理。

70.试比较现有几种厌氧处理方法和构筑物,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71.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高厌氧处理的效能主要可从哪些方面考虑。

72.污泥处置与污水处理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73.污泥处置流程选择和确定要考虑什么问题?和污泥最终出路有何关系?74.污泥处置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75.污泥含水率从97.5%降至94%,求污泥体积的变化。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1.能源结构特点,提出减少SO2污染的措施。

2.分析燃烧过程中NO X产生过程,有哪些措施可减少其污染。

3.大气污染控制的含义及内容。

4.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控制方法和设备。

5.么说烟囱排放是废气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6.导致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第六章颗粒污染物控制

1.简述旋风除尘器分离机理及影响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

2.简述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3.含尘粒直径为1.09μm的气体通过一重力沉降室,宽20cm,长50cm,共18层,层间距0.124cm,气体流速是8.61L/min,并观测到其捕集效率为6

4.9%。问需要设置多少层才能得到80 %的捕集效率?

4.用一单层沉降室处理含尘气流,已知含尘气流流量为 1.5m3/s,气体密度为1.2kg/m3,气体粘度为1.84×10-5 kg·m-1·s-1,颗粒的真密度为2101.2 kg/m3,沉降室宽度为1.8m,要求对粒径为50μm的尘粒应达到60%的捕集效率。试求沉降室长度。

5.含尘粒直径为1.09μm的气体通过一重力沉降室,宽20cm,长50cm,共18层,层间距0.124cm,气体流速是8.61L/min,并观测到其捕集效率为64.9%。问需要设置多少层才能得到80 %的捕集效率?

6.电除尘器两个通道进风量为总进风量1/2时,除尘效率为95%,求两个通道进风量分别为总进风量1/3和2/3时的除尘效率。

7.某厂尾气电除尘器的集尘板总面积为1980 m2,处理气量为40 m3/s,测得进出口含尘浓度分别为26.8g/m3和0.133 g/m3。试参考以上数据另设计一台电除尘器,要求除尘效率为99.8%,处理烟气量为70 m3/s,试计算新除尘器集尘板总面积。

8.采用一管式电除尘器捕集气体流量为0.078m3/s、含尘浓度为2200mg/m3的烟气中的粉尘,若该电除尘器的圆管形集尘板直径为0.28m,筒长为3.6m,粉尘粒子的驱进速度为11.8cm/s,试确定烟流均匀分布时的除尘效率和烟尘排放浓度。

第七章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

1.在气压为400mb处,气块温度为230K。若气块绝热下降到气压为600mb处,气块温度变为多少?

2.地面源正下风方向一点上,测得3min平均浓度为0.0034g/m3,试估算该点2H 的平均浓度。假设大气稳定度为B级。

3.某电厂烟囱有效高度150m,S02排放量151g/s。夜间和上午地面风速为4m/s,夜间云量10/3。若清晨烟流全部发生熏烟现象,确定下风方向16Km处的地面轴线浓度。

第八章固体废物管理系统

1.什么是危险废物?我国对危险废物的鉴别分哪两步?

2.何采集危险废物?为什么固体废物采样量与粒度有关?

3.体废物腐蚀性鉴别测定时应注意什么?

4.述生活垃圾的处置及其监测重点。

5.举例说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废物有哪些(不少于10种)?并分别说明它们为什么是危险废物?

第九章城市垃圾处理技术

1.什么说我国传统的垃圾消纳倾倒方式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服务于当代、贻害于子孙”的”污染转移方式?

2.试分述各种压实机械与破碎机械的作用原理与应用范围。

3.评价风选与磁选在处理城市垃圾中的作用。

4.根据我国当前城市垃圾的实际状况,试评价各类处理技术应用与选择的原则。

第十章固体废物资源化

1.采用堆肥化方法处理脱水污泥滤饼,其固体含量SC为30%,每天处理量为10t (以干物料基计算),即10t(干)/d。采用回流堆肥(其SR为70%)起干化物料作用,要求混合物Sm为40%,试用两种基准计算回流比率,并求出每天需要处理的物料总量为多少t?

2.污泥饼中加入回流堆肥和调理剂以控制湿度。选用的有机调理剂是锯末,其固体含量Sa为70%,脱水泥饼和回流堆肥中分别含25%和60%的固体。污泥饼、

堆肥和调理剂按比例1:0.5:0.5湿重混合。试求混合物的固体含量(重量%)。

某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105m2,固体废物填埋深度10 m。填埋要求每层废物1.8 m,覆土0.2 m,底部铺设不透水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填埋场表面覆盖粉壤土1 m,地表流出系数为40%。封场后,连续降雨15天,每天降雨强度为80mm。土壤原始含水率180mm/m,现场持水量220mm/m;固体废物的原始含水率150mm/m,现场持水量200mm/m。不考虑水的蒸发。试计算填埋场底部渗滤液总量?

3.试规划你所在校园生活垃圾的一组最佳材料回收系统。

第十一章噪声、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与其他污染防治技

术噪声防治技术

1. 什么叫噪声? 噪声是如何分类的?

2.用于某一点的四个声源的声压级分别为90dB、85dB、82dB、90dB,求同时作用于这一点的总声压级是多少?

3. 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的来源是什么?放射性污染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作用?

4. 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产生的方式有哪些?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是什么?

5.试述噪声污染的主要控制法有哪些?

6. 试述振动和光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主要危害。

7. 振动有哪些控制技术?各有什么特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复习试题库

.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真菌、 病毒等)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了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态破坏:外界的压力和冲力超过生态系统的阀值(自我调节能力的极一次污染物 限值)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人口容量:是在不损害生物圈或者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的资源条件下,世 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应的人口数量的多少。 (4)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 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 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5)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 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环境效应(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 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6)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达到了一定的浓度,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致对公众 健康、动植物、大气特性以及环境美学因素等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 (7) PM10:是指粒径小于十微米的大气悬浮物的总称。 (8)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 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 物(一次污染物)和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即称为光化学烟雾。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其水质和沉积物的 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并达到了影 响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 (10)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 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可以间接的反应出有机物的含量,以每升水 消耗氧的毫升数表示(mg/L) (11)化学需氧量(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 耗的氧的毫克数表示(mg/L),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KMnO4)和重铬酸钾(K2Cr2O7). (12)生物富集/生物浓缩/生物放大:生物有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元素或稳定不易 分解的化合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 . .

(完整word版)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1.2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1.3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1.6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 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1.7《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解: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深入地阐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即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和资源化工程、物理性污染(热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振动)控制工程、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工程、生态修复与构建工程以及其它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到的具有共性的工程学基础、基本过程和现象以及污染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为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2.1某室内空气中O3的浓度是0.08×10-6(体积分数),求: (1)在1.013×105Pa、25℃下,用μg/m3表示该浓度; (2)在大气压力为0.83×105Pa和15℃下,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理想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摩尔分数值相等 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空气混合物的体积为V1=V0·P0T1/P1T0=22.4L×298K/273K=24.45L

环境工程考题题库

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填空题: 1.水循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种。 2.水污染根据杂质的不同,可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其中化学性污染物质主要有无机污染物质(如酸、碱和无机盐),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有机有毒物质(如农药、多环芳烃、芳香胺等),需氧污染物质,植物营养物质,油类物质;物理性污染包括悬浮物质污染、热污染、和放射 性污染;生物性污染主要指病原微生物。 3.根据水中致碱阴离子的不同,碱度可分为重碳酸盐碱度、碳酸盐碱度和氢氧化物碱度,通常通过总碱度和酚酞碱度的测定值来 计算求得三种碱度的值。 4.废水的可生化性可通过BOD5与COD的比值来判断,一般认为,BOD5/COD>,说明废水的可生化性。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将我国地表水按功能高低化分为五类标准,其中集中 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应符合Ⅱ类标准,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应符合Ⅴ类标准。 名词解释: 6.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谁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 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7.化学需氧量:在有氧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这个过程所需的氧量。 8.BOD5:在一般情况下,各国都规定统一采用5d、20℃作为生化需氧量测定的标准条件,以便可做相对比较,这样测得的生化需氧量记 作。。。 9.水体自净: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污染物质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水体基本上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个过程叫做10.水环境容量:一定的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第二章水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的去除 填空题: 11.水中被去除杂质按颗粒大小可分为粗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溶解物质。 12.粗大颗粒物质的去除方法多借助物理作用的物理处理法,如筛滤截留、重力沉降和离心分离等。 13.悬浮颗粒在水中的沉降,根据其浓度及特种,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拥挤沉降、压缩沉降。 14.普通沉淀池按照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沉淀池的形式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幅流式。 15.各种电解质离子压缩双电层以使胶体脱稳得能力是不同的,在浓度相等的条件下,电解质破坏胶体稳定性的能力随离子价得增高 而。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翻译

第二单元环境工程 这本书主要关于什么? 这本书的目标是使工程和科学的学生了解学科间的研究环境问题:它们的起因,为什么它们被关注,我们怎么控制它们。这本书包括: ●描述环境和环境系统意味着什么 ●关于环境破坏基础原因的信息 ●理解环境问题本质和能够定量计算它们所必要的基本科学知识 ●目前运用在水,空气,污染问题的环境控制技术的状况 ●我们目前在很多关于理解和控制人类活动、自然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科学知识上存在着相当大的空白 ●很多环境问题能运用目前的技术消除或减少,但因为社会缺少意愿这么做或在很多例子中因为缺乏资源去这样做,这些环境问题没有被处理 一些重要的定义: 在这本书中,它们第一次被使用,定义被以大写或印刷成黑体字的形式展示 环境是围绕在我们周围的物质生命的栖息地,在这儿我们能看到,听到,触摸,闻到,和品尝到 系统依据韦氏字典,被定义为“一组或一系列能形成一个整体或者有机整体的相互关联的事物”,例如,太阳系统,灌溉系统,供应系统,世界和宇宙。 污染被定义为“在大气,水或土地中的物质的,化学的或生物的特性的不合意的改变,这一改变有害地影响人类或其它生物的健康,生存,或活动”。 当改进环境质量的目标被用来改进人类福利,“环境”一词扩展成包括所有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内容。这一扩展在许多真实情况下是不可行的以及在一本被设计为一学期课程的教科书中也是不实际的。我们对环境问题的考察因此限于我们对“环境”的定义。 系统的相互作用 许多不同的环境问题都与水,空气或土地系统有关联。许多这些问题都只适用于这些系统中的一个,这为这些种类中的细目分类提供了充分的理由。这样的分类也更有用于及易于理解一个系统内的相关问题。而且,这样做是明智的,这是因为由于管理上的和行政上的原因,这些有关空气污染,水供应,废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理的子域通常由政府机构分别处理。 很遗憾的是,很多重要的环境问题不仅仅限制于空气,水或土地系统,还包括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现在举个例子,酸雨问题起源于从发电站烟囱,冶炼厂和汽车尾气中向大气排放的含硫二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接着这些气体由气流运输到广阔的区域,降雨“将它们洗去”,产生了有害于水生生命,森林和农作物的酸雨。两个有关于系统间相互作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增加的全球问题,及通常具有地域性质的酸雨问题。 环境问题 许多对我们生活标准的主要改进能被归因于科学和技术的运用。这里举一些例子,你能想出其它例子吗? ●生产更多及更好质量的食物 ●创造能避免极端环境的保护所和生存空间 ●快速和可靠的运输方法的建立 ●各种交流系统的发明 ●代替人类和动物体力的机器的发明 ●安全水的供应和废物处理 ●对很多传染疾病的消除

环境科学与工程复习题库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真菌、病毒等)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了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态破坏:外界的压力和冲力超过生态系统的阀值(自我调节能力的极一次污染物限值)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人口容量:是在不损害生物圈或者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的资源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应的人口数量的多少。 (4)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5)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环境效应(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6)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达到了一定的浓度,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植物、大气特性以及环境美学因素等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 (7)PM10:是指粒径小于十微米的大气悬浮物的总称。 (8)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一次污染物)和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即称为光化学烟雾。(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其水质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并达到了影响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 (10)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可以间接的反应出有机物的含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升数表示(mg/L) (11)化学需氧量(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的氧的毫克数表示(mg/L),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KMnO4)和重铬酸钾(K2Cr2O7).

环境工程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I 篇 习题解答 第一章 绪论 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工程学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 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 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环境工程专业综合考试题库

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知识综合测试题 1 一、填空题 1、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在水、土壤、空气都有微生物存在,尤其在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最好场所。 2、加热灭菌法有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两种方法。 3、衡量实验室内测定结果质量的主要指标是 ___________和______ 。 4、监测大气污染常用的布点方法有_______ 布点法、______ 布点法、________布点法、 点法。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有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个主要部分组成。 6、扰民噪声监测点应设在受影响的居民户外_m处。 7、土壤的对角线采样法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了便于管理,固体废物一般是按其是否具有___ 、易燃性、______ 、反应性、放射性、______ 来进行判定,凡具有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有害特性者即称为有害固体废物。 9、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为物理处理法,____ 处理法和______________ 。 10、生物化学法中好氧氧化分为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1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 12、污水的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__________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 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__________ 、三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凝聚是指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絮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

(完整版)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第三版钟理课文翻译3.16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钟理翻译 第三部分水及废水处理 第十六单元废水的生物处理法(1) 微生物降解和去除工业废水以及城市废水中的不希望存在的成分的应用,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一般废水处理活动的常用过程,而且已经使用了许多年。随着我们认识到化学品对于环境的污染,许多关于有毒化学物的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便出现了。在这些处理技术之中,生物降解是最有效的。通过废水的生物处理法,跟其他化学和热处理过程联合使用,使得其在管理方面的应用得以提高。 活化的生物过滤池 生物过滤池为第一阶段,随后活性污泥池为第二阶段,之后是沉淀池。污泥会循环到生物膜阶段和活性污泥池。这种方式结合了生物膜和悬浮生长的特性。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过程是一种典型的悬浮生长的生物处理系统,是用于处理有机和工业废水的最广泛的生物处理过程。然而,它只能处理含有小于1%悬浮固体的有机 废水流,但不能承受浓缩的有机物的冲击式负荷。因此,加入这个工序的废水流通常是必须经过包含沉淀池(初沉池)和调节池的预处理过程。初沉池用来处理沙砾、油和脂肪以及总固体物,而调节池则对废水流率的变化进行缓冲同时使活性污泥系统的有机负荷更加均匀。 活性污泥过程用来处理城市和工业废水,因为它们是丰富多样的、灵活的,以及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来达到一个我们所希望的水质出水。这样来命名这个过程,是因为有氧的稳定化处理的废水中,能产生能大量的起作用的微生物。基础工序有很多的版本,但它们基本上是相同的。

术语“活性污泥”是被应用于工序和在处理单元中生物固体两步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或活性污泥,包含各种各样异养的微生物,例如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更大的微生物。特殊微生物种的主导优势取决于被处理的废物及操作过程中的方法。 活性污泥法是当前最广泛使用的生物处理法。这部分是基于生物质循环这一结果,生物质循环是整个工艺的一部分,它可以使微生物在相对较短的驯化时间内适应废水组分的变化,并能在较大程度上控制驯化菌的数量。 活性污泥系统包括调节池、沉淀池、曝气池,澄清池、和污泥回流过程。污水在调节池均质化,以减少来水的变化,来水的变化也许导致微生物过程的混乱和降低处理的效率。可沉淀的固体在沉淀池中被除去。 接着,污水进入曝气池,使好氧菌维持在悬浮状态,并提供氧气和营养物。水池内的物质被称为混合液。氧气由机械或扩散曝气提供,以增加保持在悬浮状态的微生物数量。混合液从曝气池连续被排入到澄清池,在这里分离被处理的污水中的生物质。生物质的一部分循环到曝气池,以保持曝气池中驯化微生物的最佳浓度。分离剩下的生物质被排放掉,或者说,废弃掉。生物质也许进一步在污泥干燥层脱水,或污泥过滤处置。澄清后的废水被排放掉。 可循环的生物质被称为活性污泥。使用“活性”这个术语,是因为生物质含有活着的驯化微生物,当回流到曝气池的时候,这些微生物以更高的速度代谢转化和吸收有机物。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来自澄清池的污泥中,食物与微生物的比率较低。 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经常需要补充营养来源,以提供足够的氮和磷。在大多数情况下,氨作为氮源加入,而磷酸作为磷源加入。在曝气池中,必须要保持一个适当的pH范围(6至8)和一个足够的溶解氧浓度(最小值为1至2mg/L),来维持一个健康的活性系统。 曝气池中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是重要的操作参数。HRT被定义为曝气池体积与进水流率的比值,而SRT是系统中总污泥量除以污泥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

1环境工程与科学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环境监测与评价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3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es 4地表水 the surface water 浅层水 the subsurface water 地下水 the ground water 5环境影响评(EIA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6臭氧层减少 ozone depletion 7沙漠化 desertification 8点源 point sources 非点源 nonpoint sources 9初级污染物 primary pollutant 次级污染物 secondary pollutant 10光化学烟雾 photochemical smog 11室内污染 indoor air pollution 12固体及有害废弃物污染 solid and hazardous waste pollution 13生物多样性减少biodiversity loss 14传统决策 traditional decision making 15原生环境 primary environment 次生环境 secondary environment 16不可再生资源 nonrenewable resources 17生态示范区 ecological demonstrate area 18保护林 protection forest 19环境危机 environmental crisis 20环境预测environmental forecasting 21环境效应environmental effect 22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pacity 23环境演化evolution of environment 24草地退化 grassland degeneration 25水中悬浮物 suspended solids 26孔隙水 void water 27岩溶水 karst water 28流域保护 water basin protection 29淡水 fresh water 海水 salt water 30降雨量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降雨强度 intensity of precipitation 31 海洋倾倒 ocean dumping 32水力工程 hydro-engineering 33水环境功能区 function district of water environment 34土壤肥力 soil fertility 33土壤酸碱度 soil acidity and alkalinity 36土壤盐渍化 soil salination 37土壤酸化 soil acidification 38缓冲能力 buffer capacity 39盐基饱和度 base saturation percentage 40污水灌溉 wastewater irrigation 41事后评价 afterwards assessment 42大气扩散 atmospheric diffusion 43而授限度 limits of tolerance 44生命周期评价 life cycle assessment 45慢性毒性实验 chronic toxicity test 46生物富集 bioaccumulation 47生物浓缩 bioconcentration 48生物放大 biomagnification 49边缘效应 edge effect 5总悬浮颗粒物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TSP) 51化学需氧量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52生物化学需氧量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53总有机碳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 54活性碳 active carbon 55萃取剂 extracting agent 56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organic pdymer flocculant 57固定大气污染源 stationary sources of air pollution 移动大气污染源 mobile sources of air pollution 5环境优先污染物environmental priority pollutant 59回归分析 regression analysis 相关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 60相关系数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61系数误差 systematic error 62随机误差 random error 63土壤修复 soil-remediation 64绝对湿度 absolute humidity 相对湿度 relative humidity 65热辐射 thermal radiation 湍流扩散 turbulent diffusion 6煤的综合利用 comprehensive-utilization of coal 67清洁生产 cleaner production 68采矿排水 mining drainage 69分子筛吸附NOx 化物过程 control of NOx by adsorption process with molecular sieve 70公害 public nuisance 71涡流 eddy current 72富营养化废水 eutrophic wastewater 73富营养化 eutrophication 74中度营养湖泊 mesotrophic lake 75贫营养湖泊 oligotropic lake 76腐殖质化 humification 77土壤质地 soil texture 78海水淡化 desalination of seawater 79检出限 detection limit 80生态位 niche 81生态型 ecotype 82表面活性剂 surfactant 83光催化作用 photo catalysis 84催化作用 catalysis 85格栅 grill 86筛网 grid screen 87气浮池 floatation basin 88微电解法 micro-electroanalysis 89微生物合成代谢 micro-organism synthetic metabolism 90杀菌 sterilization 除味 taste removal 91紫外光消毒 disinfection with ultroviolet vays 93脱臭 odor removal 94脱色decoloration 95污泥浓缩sludge thickening 污泥硝化sludge digestion 污泥脱水sludge dewatering 污泥干燥sludge drying 96陆地填埋landfill 97焚烧incineration 98渗滤液处理leachate treatment 99最大允许浓度maximum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 100理境伦理学environmental ethics 101环境适宜度environmental suitability 102排放总量控制total discharge control of pollutant 103谁污染谁治理pollutant-treats 104谁开发谁保护explorer-protects 105国家级生态示范区national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area 106环境管理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07环境标记物environmental label 108外部经济性external economics 外部非经济性external diseconomics 109生态足迹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110代际公平equality between generation 111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ntion 112回收水系统water reuse system 113绿化用水greenbelt sprinkling 114自然沉降plain sedimentation 115过程水process water 116未预见用水量unforeseen water demand 117絮凝沉淀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118垃圾处理sewage disposal 119居民生活垃圾domestic sewage 居民生活污水 domestic water 120市政垃圾municipal sewage 121水体自净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bodies 122一级处理primary treatment 二级处理secondary treatment 生物处理biological treatment 123活性污泥处理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124污泥焚烧sludge incineration

环境工程专业综合考试题库

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知识综合测试题1 一、填空题 1、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在水、土壤、空气 都有微生物存在,尤其在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最好场所。 2、加热灭菌法有和两种方法。 3、衡量实验室内测定结果质量的主要指标是和。 4、监测大气污染常用的布点方法有布点法、布点法、布点法、 点法。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有、、、四 个主要部分组成。 6、扰民噪声监测点应设在受影响的居民户外 m处。 7、土壤的对角线采样法适用于。 8、为了便于管理,固体废物一般是按其是否具有、易燃性、、反应性、放射性、来进行判定,凡具有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有害特性者即称为有害固体废物。 9、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为物理处理法,处理法和。 10、生物化学法中好氧氧化分为和 . 1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包括、、和 12、污水的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三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 13、凝聚是指的过程,絮凝是指的过程。 14、饮用水消毒过程中,具有消毒效果的氯可以分为自由氯和,化合氯为、、。 15、生物膜由和组成。 二、判断题 ()1、莫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的pH值,在4.5~7.0之间。 ()2、由饮水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脊髓灰质炎和病毒性肝炎。 ()3、银量法测定氯离子(C1-)含量时,应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 ()4、用AgNO3滴定溶液中CN-含量,当滴定到终点时,稍过量的AgNO3与氰化物生成白色沉淀,使溶液变浑,故该方法属于沉淀滴定法。

()5、生物体大小不同是由于所含细胞数目不等,而非细胞所占的体积不同所致。()6、空白试验值的大小仅反映实验用纯水质量的优劣。 ()7、环境监测中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水的总硬度。 ()8、当大气中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所用的方法很灵敏时,直接采取少量样品就可满足分析需要。 ()9、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可氧化水样中全部有机物。 ()10、当暴露时间为8h,为防止噪声性耳聋的噪声容许值为110dB。 ()11、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水质指标总计35项。 ()12、重力式无阀滤池不设冲洗水箱。 ()13、生物转盘是人工条件下的好氧处理构筑物。 ()14、脉冲滤池是用颗粒材料过滤。 ()15、焚烧是污泥处理的一种方法。 三、选择题 ()1、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 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 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2、当吸光度A=0时,透光率T%为。 A、0 B、10 C、50 D、100 ()3、废水处理厂曝气池运行初期往往出现什么微生物? A、植物性鞭毛虫 B、游泳型纤毛虫 C、动物性鞭毛虫 D、固着型纤毛虫()4、佛尔哈得法是以为指示剂的沉淀滴定法. A 、氯化钾;B、铁胺钒;C、铬酸钾 D、铬黑T ()5、由饮水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是 . A、大肠杆菌 B、脊髓灰质炎 C、痢疾杆菌 D、马鼻疽 ()6、我国六类环境标准中,只有国家标准的是。 A、环境质量标准 B、环境基础标准 C、环境方法标准 D、标准物质标准()7、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粒径在的颗粒物。 A、10μm B、0.1~100μm C、100μm以下 D、100μm以上()8、酸度计使用前要对仪器进行标定,开始定位时,首先所选用的标准缓冲溶液pH为 A、4.00 B、6.86 C、9.18 ()9、下列有关噪声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当某噪声级与背景噪声级之差很小时,则感到很嘈杂。

【2018-2019】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括哪些专业-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括哪些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括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等6个专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各专业的一些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测量学、水力学与水泵、水处理微生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就业方向: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专业就业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环境信息系统等。 就业方向:研究人员: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监测、评价、管理和规划等工作;环境工程师:从事环保产品的开发,或进行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教师:担任大中专学校相应专业的教师;公务员:在中央和地方、各工业部委的环境科学研究部门工作。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岗位如销售工程师、销售代表、软件测试工程师、销售经理、区域销售经理销售代表区域承包、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工程经理、测试工程师、生产经理、业务经理、区域销售经理等。

环境科学与工程复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真菌、病毒等)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了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态破坏:外界的压力和冲力超过生态系统的阀值(自我调节能力的极一次污染物限值)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人口容量:是在不损害生物圈或者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的资源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应的人口数量的多少。 (4)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5)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环境效应(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6)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达到了一定的浓度,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植物、大气特性以及环境美学因素等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 (7) PM10:是指粒径小于十微米的大气悬浮物的总称。 (8)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一次污染物)和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即称为光化学烟雾。(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其水质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并达到了影响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 (10)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可以间接的反应出有机物的含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升数表示(mg/L) (11)化学需氧量(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的氧的毫克数表示(mg/L),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KMnO4)和重铬酸钾(K2Cr2O7). (12)生物富集/生物浓缩/生物放大:生物有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元素或稳定不易分解的化合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 17、浊度的影响因素:不溶解物质的数量、浓度、颗粒尺寸、形状和折射指数 18、真色、表色(定义):水的颜色有真色和表色之分。真色是由于水中所含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所致.即除去水中悬浮物质后所呈现的颜色。表色则包括由溶解物质、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质共同引起的颜色。 19、可沉固体(定义):所谓可沉团体,是指将1L水样在—锥形玻璃筒内静置1h后所沉下的悬浮物质数量.其结果用mI/L来表示。 20、总矿化度(定义):水中所含各种溶解性矿物盐类的总量称为水的总含盐量,也称总矿化度。 21、有机物质综合性指标:总有机碳(TOC)和总需氧量(TOD) 22、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制定原则:①流行病学上应安全可靠,即要求饮用水中不得含有各种病源微生物和寄生虫卵,以防止水性传染病的传播;⑦化学组成上应对人体无害,即要求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的浓度不得危害人体健康;②水的感官性状良好;④在使用上应方便无弊,如水的硬度过高,会在配水系统中形成水垢,洗衣时需耗费过量的肥皂。又如水中含铁量过高会使衣服、器皿有锈斑染色和形成沉淀等。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1.2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 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1.3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 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1.6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 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1.7《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任务是什么?解: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深入地阐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即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和资源化工程、物理性污染(热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振动)控制工程、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工程、生态修复与构建工程以及其它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到的具有共性的工程学基础、基本过程和现象以及污染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为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2.1某室内空气中03的浓度是0.08 X10-6(体积分数),求: (1)在1.013 X05Pa、25C下,用口g/n3表示该浓度; (2)在大气压力为0.83 X05Pa和15C下,0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理想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摩尔分数值相等

环境工程给水处理工程考题

环境工程给水处理工程考题 填空题: 20分 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水质项目分为四类:一类属于感官性状方面的要求,如色度浊度嗅 和味等;;二类是对人体健康有益但不希望过量的化学物质;三类是对人体健康无益但一般 情况毒性也很低的物质;四类是有毒物质。 2理想反应器模型:完全混合间歇式反应器 CMB,完全混合连续式反应器CSTR, 推流式反应器 PF 由流体运动所造成的颗粒碰撞聚集是同向3由布朗运动所造成的颗粒碰撞聚集是异向絮凝, 絮凝。 4混合设备:水泵混合,管式混合,机械混合。 5高分子物质投量过多时,将产生“胶体保护”作用,高分子物质投量过少不足以将胶体架 桥连接起来。 6在平流式沉淀池中,降低Re和提高 Fr数的有关措施是减小水力半径R。 7混凝剂投加:泵前投加,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水射器投加,泵投加。 8澄清池的基本原理主要依靠活性污泥达到澄清目的 9快滤池冲洗方法:高速水流反冲洗(最常用),气水反冲洗,表面助冲加高速水流反冲洗10配水系统分类:大阻力配水系统(常用),小阻力配水系统。 名词解释: 2分×5个 1胶体稳定性: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 2自由沉淀:颗粒沉淀过程中,彼此没有干扰,只受颗粒本身在水中的重力和水流阻力的作 用,沉速不变,称为自由沉淀。 3直接过滤:原水不经沉淀而直接进入滤池过滤称为直接过滤。 4负水头:在过滤过程中,当滤层截留了大量杂志以致砂面以下某一深度处的水头损失超过 该处水深时,便出现负水头现象。 5折点氯化:为了获得自由性氯,加氯量超过折点需要时称为折点氯化。 判断: 2分×5个 1悬浮物尺寸较大,易于在水中下沉或上浮。胶体颗粒尺寸很小,在水中长期静置也难下沉。 2拥挤沉淀:颗粒沉淀过程中,彼此相互干扰,或者受到容器壁的干扰,虽然其粒度和第一 种的相同,但沉速却减小,称为拥挤沉淀。 3水中所含的氯以氯胺存在时,称为化和性氯,水中所含的氯不以氯胺存在时为自由性氯。 4 pH值越低消毒作用越强,证明HOCI是消毒的主要因素。 5自由性氯的消毒效能比化合性氯要高的多。 简答题: 1混合和返混在概念上有何区别?返混是如何造成的? 混合:停留时间相同的物料之间的混合。 返混:停留时间不同的物料之间的混合。 造成返混的原因:环流,对流,短流,流速不均匀,设备中存在死角及物质扩散。 2余氯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余氯:加氯量减去需氯量所剩下的量为余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