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政治做守法公民教学课件

九年级政治做守法公民教学课件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知识点归纳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做守法公 民》知识点归纳 1、法律的作用? (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 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 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 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 法律责任。 违法的种类一览表 含义触犯法律法律责任常见违法现象(事件) 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 律法规的 行为 民法通则、合 同法、消费者 权益保护法、 物权法 承担民事 责任 如民事赔偿、借贷不 还、侵犯消费者合法 权益等侵犯他人民事 权利或者撕毁合同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 理法规的 行为 治安管理处 罚条列、交通 管理法规、义 务教育法、劳 动法、环境保 护法 受到行政 制裁,包括 行政处分 与行政处 罚 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殴打他人、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污 染环境、使用童工、 不让子女接受义务教 育等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违法行为情 节严重,对社 会危害很大, 触犯刑法,应 受到刑法处 罚的行为 刑法应受到刑 罚处罚(主 刑与附加 刑) 抢劫、盗窃、故意杀 人、绑架、投毒、 贩卖毒品等重大刑事 犯罪 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导学案(含答案)

做守法公民导学案解析版 (第一框:法不可违+第二框:预防犯罪+第三框:善用法律) 必会知识点: 第一框:法不可违 法律告知人们什么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实例:《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这些法律明确规定了那些事情可以做,那些事情不可以做,违法之后会有什么后果。 分析:通过对法律的学习,明确各种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 违法行为的类别 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实例:医疗侵权纠纷, 土地侵权纠纷, 债权债务 分析:是否是民事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民法的法律条文进行判断。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实例: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破坏城市公共设施,扰乱社会秩序 分析:是否是行政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行政的法律条文进行判断。 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实例:杀人、抢劫、强奸、绑架 分析:是否是刑事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刑法法律条文进行判断。 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分析: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是按照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进行区分的。 身边的违法行为 1:行政违法行为及误区 行政违法行为展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 误区:有人受到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有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 实例:校园中有同学被一些同学欺负、打骂,不会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一些人到文物古迹上刻字留念,或者攀爬、会坏公共物品,以为没什么,其实已经违反行政法律、 分析:法律知识的欠缺仍是现阶段公民违法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需要提高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 2. 民法的规范范围以及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的规范范围: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的最普遍的活动是民事活动,如果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 实例:买卖、运输、借贷、租赁这些都属于民法规范的范畴。 分析:和我们生活相关的事情,多数都属于敏饭规范的范畴。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实例:张某和李某是大学同学,平时相互了解,临近毕业季,张某为了整蛊李某,将李某的

人教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抢分速记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

人教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抢分速记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法不可违 核心主干 1.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5.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6.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7.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8.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9.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10.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2)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3)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4)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开卷速查必备 1.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同步测试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一次禁毒行动中,警方发现并铲除了张某为治牙痛种的52株罂粟,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张某的行为 A. 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B.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D. 是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这一“车让人”的新法规出台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明显减少,在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有下降趋势。这一新规体现了法律 A. 规范作用 B. 保护作用 C. 既有规范作用,也有保护作用 D. 只有规范作用,没有保护作用 3.2018年5月,在咸宁市开展的警示教育中,市纪委公布了一批领导干部贪污腐化、最后锒铛入狱的案例。这些案例中领导干部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 A. 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B. 触犯了刑法 C.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 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 4.下列关于“犯罪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定是违法行为②最本质特征是有社会危害性 ③违反刑法的行为④必然后果是会受到刑罚处罚 ⑤是严重违法行为⑥是一般违法行为的最终结果 A. ②③④⑥ B. ①②④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③④⑤ 5.2018年5月12日,年仅21岁的消防战士谢勇在江苏一小区解救被困群众的过程中不幸牺牲。对此,网民王某在QQ群中公然发表侮辱牺牲消防战士的言论,最终王某因寻衅滋事被清江浦分局依法予以拘留15日并罚款1000元的处罚。王某的行为是() A. 民事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 D. 严重违法行为 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种类分为 A.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 B. 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 C. 主刑和附加刑 D. 拘役和没收财产 7.下列能劝诫我们远离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的谚语是 A.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B.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教案(三课时)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法不可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 3.认识身边的违法行为,遵章守法。 能力目标 1.能认识法律的作用,明确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区分三大违法行为。 3.知道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4.能够判断辨别身边的违法活动与行为,自觉遵章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不违法这一底线意识,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律观念。 2.明确什么是违法行为,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3.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重点 1.认识、区分三大违法行为。 2.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 1.区分三大违法行为。 2.对民事违法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准备:各种违法活动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6年7月4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滥用职权罪三罪并罚,对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宣判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思考:令计划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引出课题《法不可违》。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违法无小事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活动一:行为的底线 (学生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教师讲述: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行为。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了解法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教师总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二)违法行为的含义 活动二:认识违法行为 (学生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 1.思考:上述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给社会造成哪些危害?行为人落得什么结果? 2.什么是违法行为? 3.根据这三个案例和教材知识,回答违法行为有哪些。 教师讲述: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教师总结:含义: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 (三)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活动三:认识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1.观察与思考: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又可以分为哪几种? 2.从“承担的法律责任”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总结: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通常称为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目标导学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九年级政治做守法公民同步测试题

第六课做守法公民综合创新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法治国家 B.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C.增强法治观念 D人人遵法守法 ( )2.实行依法治国,关键是 A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B.公民依法办事 C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D.以德治国 ( )3.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是 A树立奉献精神 B.树立法制观念 C树立合作意识 D树立维权意识 ( ) 4.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下列哪两部法律是党和国家专门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而颁布的法律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5.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这一浅显的说法告诉我们这个深刻的道理 A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B.依法治国离不开法律 C.生活离不开法律 D.违法的人需要学法( )6.九年级(3)班几个同学就有关“依法治国”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①建设法治国家,就要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②实行依法治国,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③生活在法治国家,人人都 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④依法治国是大人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治经济。这说明 A法治建设比道德建设更重要 B依法治国要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加强诚信教育比法治教育更重要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 ( )8.下面漫画中的小学生 (学生考38分,老师叫明天去测智商, 如果低的话,就要转学) A.不能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B.学习不好,因为其智商比较低 C.应该听取老师的建议,自动转学 D.应该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 )9.20XX年12月18日法制网载文指出,“人的一生都免不了和税收打交道”,税收上系国家兴衰、政权稳固和社会正义,下系国民福利和财产权的保护,是各国立宪的重要内容。 而我国有关税收基本原则和基本征纳制度等问题至今仍未明确立法,财税领域很大程度上“无法可依”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法治建设的“瓶颈”。这说明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提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 )10.目前,建立在网络上的虚拟婚姻一一“网婚”正成为一种新款游戏在部分青少年中流行。一些少男少女感情“走火入魔”,不计后果千里迢迢相会梦中的“老公”“老婆”。20XX 年9月26日的《重庆晚报》便报道了一名“网婚”少女会见“老公,,时被强奸,后邀人报复致人死亡案。为避免这种惨剧的发生,应该 ①制止青少年上网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③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④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本领

做守法公民练习题

第6课做守法公民 第17课时认识依法治国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l.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中国共产党B.广大人民群众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国家机关 ()2.右图为全国人大及其常 委会立法工作一览图。图表说明 A.近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 巨大成就,已建立起科学完备的法 律体系 B.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初步建立 C有法可依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关键 D.我国取得的立法成就已满足了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3.依法治国(法治)是作为人治的对立面提出来的。法治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取得的文明成果。关于依法治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依法治国就是依据宪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②实行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③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⑤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4.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A.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B.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 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D.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陈良宇,原上海市委书记,涉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中央对陈良宇严重违纪问题的查处表明 ①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违法犯罪的高官应罪加一等③不论是谁,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④任何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追究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当前在某些地方假烟、假酒、假药充斥市场,毒大米、毒油害人事件时有发生,虚假广告、假文凭泛滥,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为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当前工作中心,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②实施依法治国,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③加强公民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④加强宏观调控,削弱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②④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 第五课做守法公民 1、法律的作用? (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的种类一览表

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4、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怎么做?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5 、刑法的作用、内容: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定义、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精选初三政治做守法公民知识点:期末考试复习

精选初三政治做守法公民知识点:期末考试 复习 1、依法治国的含义: 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怎样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为依法治国提建议) ①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这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有法可依) ②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有法必依) ③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④加强法治教育,增强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奠定群众基础。 3、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作用) 只有实行依法治国,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依法治理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作主。 4、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律是道德的基础,只讲道德不讲法律,道德就没有约束力。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只讲法律不讲道德,法律就失去民众的诚服,导致野蛮粗暴的管理。 5、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觉悟。 6、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含义? 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 7、我们为什么要认真学习法律?/为什么把青少年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之一? ①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②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③能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维权;④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精选初三政治做守法公民知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崇尚法 第6课 做守法公民 第2框 树立法制观念导学案苏教版

树立法制观念 学习目标: 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制观念的重要性。了解公民学法、守法和依法维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学会用法规范言行,做守法公民。 教学重点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难点树立法治观念的内涵。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层层设疑、重点剖析、阅读感悟、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1、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含义、重要性 (1)含义:公民树立法制观念,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 (2)重要性: ①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②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③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保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守法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2、公民树立法制观念的基本要求:(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 ①认真学法,懂法,树立法治观念。 ②自觉守法,法律规定的一定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③学会用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④自觉护法,敢于和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3、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方法有:记住那些人的相貌;拨打“110”报警;告诉老师或父母,请学校或家长出面解决等等。(特别提醒:面对不法行为,如果参与复仇,不仅不能维护合法权益,本身也属违法行为,会给社会带来一定危害;如果忍声吞气,息事宁人,只会助长违法者的嚣张气焰,无法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没履行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 4、青少年学法、懂法的重要意义 ①认真学法,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②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选择题专项训练 )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政治试题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50道题,每题2分共100分) 1.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则对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这表明,恶意破坏公共设施() A.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B.属于刑法制裁的犯罪行为 C.是舆论谴责的不道德行为D.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这表明法律与社会规则之间的关系是()A .B .C D. 3.2017年4月18日,由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荔城区水务局原副局长陈志伟(副科级)涉嫌受贿罪一案,秀屿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一万元。这表明() A.官员犯罪受到了法律更严厉的制裁 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C.政府依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D.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4.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依法反腐倡廉。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曾经身居高位的薄熙来、刘志军等人因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等犯罪行为被依法判刑。这些案例警示我们() ①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 效的准绳③法律限制了人们的行为,只规定了人们不应当做什么④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薄熙来、周永康等一系列“老虎”受到法律严惩,“老赖”被拘留,财产被查封…… 这些表明了() ①凡是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②法律是最刚性的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 底线③法律的约束力不同于其他行为规则④法律对违法犯罪分子具有制裁作用,对守法公民则不起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其分类的依据是()A.社会危害性B.受惩罚的方式 C.违反法律的类别D.违法的时间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复习导学稿新人教版

做守法的公民 【复习目标】 掌握违法的类型、遵章守法的必要性与做法,犯罪与刑罚的含义,善用法律的做法。 【复习重、难点】 重点:违法的类型难点:遵章守法的必要性与做法 【自主复习】 请结合P46-P62的教材内容,将以下知识点记忆背诵 (一)法不可违 1.违法无小事 (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3)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4)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5)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3.尊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二)预防犯罪 1.了解罪与罚 (1)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中考训练】八上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含答案)

第一部分夯实基础过教材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1.因发生交通事故,陈某在就伤者的医药费、护理费等相关费用与伤者亲属进行协商时发生口角,并将其打伤。法院判决陈某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拘役五个月。这体现了( )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民事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③我国法律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④违法行为一定会受到刑罚处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2019江西6)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2019成都9)章某等6人因组织考试作弊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8个月至4年不等刑罚,并处1万元到4万元不等罚金;杨某因在微博中散布不实谣言,被丽江市公安局古城分局拘留5天,章某和杨某承担的法律责任分别属于( ) A. 刑事责任民事责任 B. 刑事责任行政责任 C. 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D. 行政责任民事责任 4.下面思维导图中有一处错误,它是( ) 5.被告人高某向他人非法提供公民普通个人信息共计5 679条,提供公民个人信用报告共计1 565条。人民法院对高某的判决如下:被告人高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1 5000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身自由权 B. 高某的行为只是一般违法行为 C. 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是刑罚中的主刑 D. 被处罚金15 000元,属于刑罚中的主刑

6.商店倒闭关门,充值卡退款无门;团购订单后,进店消费却被要求额外加钱……面对上述侵权现象,我们应该( ) ①围堵涉事商家,表达自身诉求②求助法律服务机构,维护合法权益③寻求法律救济,诉至人民法院④学会宽容理解,不必费力交涉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7.判断说理 小福闲来无事,拨打119谎称自己家着火了。(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8.(2019昆明28,8分)【远离犯罪,健康成长】 A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因调查(调查人数:30人) 调查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自身因素调查(如下图)

初三政治下做守法公民

第三单元崇尚法律 第六课做守法公民 一、本课相应知识点 1、有关依法治国必须掌握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的本质和根本目的、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前提、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在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里要明确依法治国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依法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我想从两个方面来组织答案:(1)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2)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促进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2、有关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这一部分要注意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就是要坚持以德治国。要搞清楚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思想的重要性。 3、有关树立法制观念知识点。首先必须搞清树立法治观念的内涵也就是要搞清楚六个字------守法、用法、学法。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也就是从这三方面来谈。在用法方面主要强调青少年要学会用法,要增强依法维权意识及如何维权(或维权要求)。在学法方面特别强调国家“五五”普法的对象和“五五”普法的内容,作为五五普法的重要对象之一------青少年更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这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本课与考点结合的重点知识 1、依法治国 作为选择题,可以考依法治国的本质、根本目的、前提等。也可以作为简答题可以直接考,例如10年前,依法治国写进党的十五大报告,成为基本方略。2007年9月14日,实施依法治国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请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依法治国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作为材料题可以考。如给你一段材料,然后可以问(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坚持怎样的治国方略?(2)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上述治国方略? 可以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作为实践探究题也可以考,给你几段材料请你从依法治国的角度来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然后再问你就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比如向全市人民写倡议书,写倡议书要有倡议的主题和倡议的内容;或向当地政府提建议,提建议要有建议名称、建议内容、实施措施等。 某校九年级三班部分同学围绕“盲道的设计与管理”这一课题,组成探究小组,收集并整理到了下面一组材料。

部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学案及答案-文档资料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框法不可违导学案 八年级思品课型:新课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律观念,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守法观念。 能力目标:明确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能够判断辨别身边的违法活动与行为,自觉遵章守法。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能区分三大违法行为,知道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二、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罪,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 [课内探究] 探究一: 案例一吴某的小卖店被盗,便到派出所报案称系邻居王某所为,吴某还对许多人说:“王某偷了我店里的东西,派出所正在处理,没几天王某就会被逮捕。”经派出所调查,排除了王某作案的可能性,但吴某仍坚持说是王某作的案。 1.请问吴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案例二学生小创因多次未完成作业,且还撒谎,被其母用答帚打成重伤。 2.其母亲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案例三中学生王某无心学习,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合伙绑架一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并打电话威胁其家人不给三十万元钱就撕票。 3.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探究二: 材料一19岁的肖某因在歌舞厅起哄、打闹,被公安机关拘留10天,罚款500元。 材料二中学生刘某发现照相馆未经自己同意擅自将自己的艺术照放大后,放在橱窗展览,以招揽顾客。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违法行为分别是何种违法行为?有何共同特点? 2.面对类似违法行为,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做? [课后拓展] 我国刑法中与未成年人相关的规定 不满14周岁的儿童犯罪,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危害性比较严重的罪行,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实施是刑法规定的任何犯罪行为,都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框预防犯罪导学案 八年级思品课型:新课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能力目标:提高对刑法和犯罪的认识。能够辨别犯罪行为,认清不良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 知识目标:知道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知道刑法的含义及分类,青少年要预防犯罪、自觉守法。 二、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罪,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一、法不可违 一、为什么要守法? 答:①法律是社会规则,是人们的行为底线。 ②违法就要, ③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二、什么是违法行为? 答:违法行为是指违反、的规定,的行为。 三、违法行为的分类 答:根据划分三类,分别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对社会危害大小,这三种违法行为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违法行为和。 四、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答:①区别:不同,不同,责任不同。 ②联系:都是行为,都对具有,都要。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陷入犯罪的泥沼。 五、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答: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自觉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增强观念,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积极防范和合同违约行为,既,又要,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二、预防犯罪 一、刑法的性质和内容。 答:刑法是、保护国家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______。 二、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答:犯罪是具有、触犯了、并依法应当受到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三、刑罚的含义 答:刑罚又称为、,是指依法对适用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以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四、刑罚的分类。 答:刑罚分为和__________两大类。主刑有、、、、。附加刑

有、、、。 五、怎样预防犯罪? 答: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__________,认清__________,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观念,依法,做一个自觉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三、善用有法律 1、在社会生活中如何依法维权? 答:①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依靠维护自己的 ②我们可以通过来维护合法权益。如、律师事务所、、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我们可以依法到、人民法院或中的任何一个机关、,必要时可以直接向。 2、诉讼的含义、特点及分类? 答:(1)含义:在诉讼当事人,依照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特点: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诉讼、诉讼、诉讼。 3、青少年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答: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在内的。 ②当国家、集体、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③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斗争,在、的前提下, 借助他人或,采取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4、为什么要与犯罪分子智斗? 答: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不具优势,尚未成熟,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如果,自己,也不利于。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 5、青少年如何守法、护法? 答:①我们要积极弘扬,形成的观念。②做到,,。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 。

《做守法公民》教案

《做守法公民》教案 Lesson plan of being a law abiding citizen

《做守法公民》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 2.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 2.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制观念的重要性 4.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依法维权的关系 5.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导入新授 “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自己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 社会之中?”学生设想生活的美好,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谈出希望生活在经济繁荣、民主完备、精神生活充裕等的社会中,教师进一步引导,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社会中需要由什么来保证实施?让学生明确我们要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走依法治国之路。从而 导入新课。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大到国家的治理,小到 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依法治国的提出:1997年党的xx大明确把“依法治国,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9年3月,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二、新授 1.生活离不开法 例举:比照两幅照片,谈感想。(注意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 实际,结合七年级第五单元《遵纪守法》内容,说明遵守家规、 校规、公共场所活动规矩的重要性) (1)什么是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

九年级政治做守法公民练习

第三单元第6课做守法公民练习卷(B) 一、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出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安定有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 ) A. 发展生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B.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C. 实行依法治国D.提倡社会主义荣誉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从2006年起,我国实施“五五”普法教育规划,其中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包括青少年。从青少年自身特点看,主要是因为( ) A. 青少年的法治观念普遍淡薄B.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屡见不鲜 C.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D.加强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前提是( ) A. 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4.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消费者和正规企业的合法权益,我国一直致力于依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这主要说明依法治国是

( )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条件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D.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5.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有助于( ) ①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彻底消除违法犯罪现象④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 A. 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已基本有法可依,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国家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崇尚宪法和法律的地位B.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C.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D.帮助公民树立法治观念7.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只有用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引导和制约人们的经济行为,保障人们合法的经济权益,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这说明( ) A. 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B.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C. 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命题点一违法行为 (2019·武汉)张某因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王某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处以罚金。张某和王某的行为分别是() A.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点拨】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类别。张某超速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这部行政法律,被吊销驾驶证属于行政处罚。罚金是刑罚处罚,所以王某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故答案选B。 1.(2019·舟山)在一次禁毒行动中,警方发现并铲除了张某为治牙痛种的52株罂粟,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张某的行为(C) A.属于严重违法行为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属于一般违法行为D.是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 2.(2019·广东改编)高中生小童和几个同学一起到山上烧烤,因明火未灭就回家,导致一片树林被烧毁,小童等人因此被派出所依法拘留并罚款。这警示我们(C) A.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法律禁止的行为我们尽量不去做 C.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D.中学生的不良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命题点二预防犯罪 (2019·咸宁)2019年5月,在咸宁市开展的警示教育中,市纪委公布了一批领导干部贪污腐化、最后锒铛入狱的案例。这些案例中领导干部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 A.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B.触犯了刑法 C.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点拨】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故答案选C。 3.(2019·武汉)当前我国吸毒人员呈低龄化的趋势。针对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下列看法正确的是(D) A.未成年人无法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 B.吸毒是犯罪行为,永远不要尝试第一次 C.未成年人吸毒应给予管制的处罚 D.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 4.(2019·邵阳)2019年7月19日,徐玉玉电信诈骗案一审宣判,主犯陈文辉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余6名被告因犯诈骗罪分别被判处3至1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该案判决中属于主刑的是(D) ①无期徒刑②剥夺政治权利终身③有期徒刑④罚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5.(2019·广州改编)以下对刑事处罚理解正确的有(B) ①以预防和惩治犯罪为主要目的②以规范政府机关执法行为为主要目的③以赔偿被害人财产损失等为主要手段④以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甚至剥夺生命等为主要手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