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诊部学科建设规划

急诊部学科建设规划

急诊部学科建设规划
急诊部学科建设规划

急诊部学科建设规划

急诊部是医院急危重病人集中、病种最复杂、时间最紧迫、突发事件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是体现医院综合水平的的窗口。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化,对急诊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急诊部学科建设,规范科室管理,有效执行医院各种规章制度,不断纠正从业人员不良习惯,强化服务理念,提高医务人员急诊急救综合依法执业能力,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建康需求,根据医院诊疗改革、《卫生部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等的要求,结合我院急诊部实际情况,制定了急诊部学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推进优质医院创建,努力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根据我院诊疗改革、护理改革的要求,以提高我科医务人员急诊急救综合依法执业能力为出发点。坚持“三个转变、三个能力”改革思路,结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卫生部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大力加强急诊部学科建设,不断夯实急诊部学科内涵。

二、工作目标

1、第一阶段:2012年4月~2013年4月,通过以下措施:①

制定培训计划,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加强急救医学理论知识的培训,加强急救医学技能的培训;②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明确责任;

③建立、健全急诊管理制度、机制、工作流程;④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⑤严格完成各种医疗文书,进一步细化医患告知书等深化医疗、护理改革,按照规范、标准、指南依法执业。

2、第二阶段:2013年4月~2015年4月,进一步完成科室医生、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经过2年的时间,夯实基础,提高抢救水平,理顺管理模式,完善职称结构,为急诊部一体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科队伍在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等方面得到优化。

3、第三阶段: 2015~2017年底,门急诊医技大楼落成完成120院前急救、急诊本部、急诊医技、急诊病房一体化建设。

三、组织领导

急诊部是医院急诊急救工作的窗口科室,是急危重症救治的重要部门,是医疗投诉、纠纷的高发科室。加强急诊部学科建设,本科室的负责人、全体职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必须担当的义务。关系到急诊一体化建设,离不开院领导的支持、指导、帮助,因此建议成立急诊部学科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陈云

副组长:郎天闻、吴俊兰、徐文革、严震、李宗如

成员:李焱生、赖永才、程金海、方琴、卿明主、苟廷伟、任小兵、龚忠义、肖劲松、李良军、吴国勇、何晓玲、周维彬、

何庆兰

牵头部门:医疗事务部

四、加强培训、考试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执业能力

通过对急诊部医疗、护理、接线员、120司机、轮转人员各类别人员,同时分三期、规培、初级、中级等不同职级,采取科内、科间、院级、院外培训等不同方式,制定相应内容的培训大纲。在培训结束后,通过对培训理论知识进行考试,对培训技能进行考核,达到人人过关、人人提高。

(一)急诊部本科室的培训及考核

1.对120院前急救医师的培训及考核

2.对急诊本部医师的培训及考核

3.对120院前急救护士的培训及考核

4.对急诊本部护士的培训及考核

5.对120院前急救中心调度员的培训及考核

6.对120院前急救中心司机的培训及考核

7.对急诊部分诊护士的培训及考核

(二)医院科室间的培训

1.健全医疗科室间的培训机制

1)要求急诊部急诊儿科诊室的中青年医师到儿科住院部轮转,儿科住院部医师到急诊部轮转。

2)要求定科于急诊部外科诊室的年轻医师到住院部普外科、骨科、胸外科、神经外科、ICU等科室轮转。

3)要求定科于急诊部内科诊室的年轻医师到住院部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病内科、ICU等科室轮转。

2. 健全护理科室间的培训机制

要求定科于急诊部执业护士定期分批到住院部儿科、肾病内科、ICU等科室轮转培训,学习他科的专科技能等。

(三)积极参加院部的培训

1.急诊部的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医院的要求积极参加院部的各种培训,并纳入科室的绩效管理。

2.急诊部的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对全院医务人员的定期培训,重点培训急诊急救相关医学理论、技能、工作流程及标准要求等内容。

(四)邀请院外专家来院指导

每年邀请全省、全国的急救医学专家来院指导,进一步优化急诊急救工作流程,提高专业水平,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保证医疗安全。

(五)加强对协作医院医务人员的培训

我院事业发展部、医疗事务部牵头,组织急诊部专家到简阳市各协作医院,对各协作医院的工作人员进行对口培训,在提高其急诊急救水平的同时,进一步落实急救绿色通道之间的无缝衔接。

(六)派出人员外出进修、培训

1.派出科室管理干部(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副护士长、诊疗组长、护理责任组长等)参加全省、全国参加学术交流、管理培

训。

2.派出科室骨干外出短期培训学习。

3.选派优秀的中青年医务人员外出系统化进修学习。

五、进一步细化各自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责任

(一)各级、各类医师职责

1.急诊本部诊室一线医师职责

2.急诊本部抢救室、观察室一线医师职责

3.急诊部内科、外科、儿科诊疗组长职责

4.急诊120医师职责

5.急诊部规培医师职责

6.急诊部三期医师职责

(二)各级、各类护士职责

(三)“120”调度员职责

(四)“120”驾驶员职责

(五)预检分诊职责

六、强化急诊服务意识,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急诊部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急诊医疗护理行为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的人群,以及被动面临的偶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致突发伤、批量伤病员的救治。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而医疗护理行为又是具有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高科技行为的组合活动。具有高风险性,有导致医疗纠纷和投诉发生的隐患。其特点

是急、危、重病人多,工作节奏快,病人及家属心情急躁。作为管理者必须加强员工的服务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降至最低度,才能做好各环节的工作,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意识为了让急诊科护士深刻地认识到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只有加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才能赢得病人的信赖,从而才能有很好的病源,医院才能发展,自身才得到提高。

七、建立健全急诊运行机制、工作流程

(一)加强院前120急救能力建设,规范急救工作流程

1. “120”调度员进行培训,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1 120接警调度工作需有呼必应,贵在“快速”

快速反应是院前急救中赢得“黄金救命时刻”的法宝。120接警调度是院前急救的最前沿,“救命”的呼叫随时发生,“紧急救援”可能一触即发。当接到呼救后,调度员应尽量缩短受理调度时间,并在第一时间下达出诊调度指令。

1.2 120接警调度工作需要及时判断,贵在“准确”

调度员只有在最短时间内从接警所获得的信息中作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判断,才能为各急救站发出“准确”出诊指令。准确信息是院前急救人员实施“急”和“救”的前提。

1.3 120接警调度工作需要调度有序,贵在“合理”

一个合格的调度员,在受理“呼救”信息时,必须根据报警者的叙述,迅速对呼救的地点、基本病情、人员数量、此时段相应急救站的待

命人员及车辆动态等进行综合分析,按照“就近、就急、就病人意愿、就医院能力”原则,问清地址、联系电话、伤员人数、联系人、附近标志、判断病情及现场情况,调派救护车及医护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救护和转运。合理的调度与指挥,是实现院前急救“急”与“救”的必然要求。

1.4 120接警调度工作需要防患未然,贵在“事先”

120呼救具有随机性、偶然性。但只要调度员根据不同情况和事先制订的相关工作预案灵活应对,就可以变“心中无数”为“有备而来”和应对自如。

2.培养合格调度员的主要方法

2.1 将调度员培养成本地区的“活地图”

熟悉本地区的地形地貌、道路走向、城区布局等,是调度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调度员应为本区域的“活地图”。一是有计划地组织调度员对新建道路、小区和重点地段进行实地考察,让调度员对地理地形有感性认识;二是组织调度员跟车体验,与院前急救“零距离”

接触,熟悉本地区布局和地形,并掌握重要的标志物及其描述技巧;三是督促调度员当“有心人“,即“接警空暇时注意多查看电子地图,熟悉城郊布局与区域划分;平时上街或上下班途中多留心路过的街道、社区和单位等,熟悉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休息时多浏览、收听收看本地的报刊、广播和电视新闻,及时了解本地发生的大事小情”。四是举行地理知识竞赛或考试,强化调度员对地理地形知识记忆。

2.2 培养调度员灵活处理特殊警情的能力

120调度工作的特点要求调度员在接警调度时不应机械思维或“人云我云”。

2.2.1提高调度员判断分析特殊警情的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交通事故、特殊呼救病种、假警及骚扰电话、非正常院前急救呼救等均有不同于平常“呼救”的特殊性。急救中心通过案例分析、早会讲评、每月案例小结、调度工作每日必读等方式,对这些特殊警情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经验和教训,循序渐进地提高调度员判断分析特殊警情的能力。

2.2.2提高调度员应对处臵特殊警情的能力。

应对特殊警情的法宝是防患未然,未雨绸缪。急救中心应事先将特殊区域、高速公路报警、学校或企业的突发事件、停电、假警及骚扰电话等特殊情况进行系统的归类,制定出多种应况时的应急处臵预案》等。这些应急预案或处臵方法,应作为调度员上岗前的培训内容,进行专项培训,并定期进行复训强化。

2.3 培养准确判断呼车原因和恰当医学指导的能力

调度员在短时间内捕捉病情信息,把报警者的叙述变为医学初步诊断十分必要。第一,将院前急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作为调度员岗前培训的必要内容,做到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第二,将相关医学基础知识作为调度员每年继续教育的一部分,按计划进行再培训;第三,通过竞赛活动,让调度员强化院前急救医学知识;第四,利用早会点评或案例分析提高调度员判断病情的能力;第五,对120接警的疾病与季节的规律性进行分析,提高调度员根据季节的变化判断病情的准确性。

2.4 培养调度员善于有效沟通的技巧

亲切、规范的120接警用语,是一座城市院前急救工作展现给市民群众的第一形象,也是稳定报警人紧张情绪的重要手段。在接警过程中,调度员要用积极性语言给对方以温暖、安慰、启发、开导、鼓励。要在使用规范用语的前提下,随机应变,针对不同事件、不同报警人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应答,如关心式的询问、提醒式的告知,甚至是运用方言进行解答,目的是为有效沟通搭建桥梁。

2.5 中文输录速度的训练

中文输录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调度员下达出诊调度指令的时间。为了提高调度员中文输录速度,做到手脑并用,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采取中文输录技巧讲座的方式,让调度员掌握正确的输录指法和输入法的特点;二是将本地区的地理地名和常见病种预先输录到通讯系统,建立地址记忆库;三是将中文输录作为调度员每年的技能比武的内容。

“急救无小事,时间即生命!”做为一名调度员应秉承患者至上宗旨,苦练基本功,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服务意识,提高院前急救接警调度质量和水平,塑造市民信赖的、畅通快捷的120绿色生命通道。

八、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

严格执行核心制度是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保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保障患者的安全。

1、首诊负责制度

急诊医生接诊急诊患者后,应详细的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做出诊断、处理。如发现以下情况:①一般急诊患者,由急诊分诊护士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首诊医生对接诊患者均不得拒诊。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非本科室疾病或边缘性疾病患者,认真书写急诊病历,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种及应就诊的科室,向分诊护士提请相关科室诊疗或请相关科室会诊、就诊。②对于危重患者非本科室范畴,首诊医师应首先对病人进行一般抢救,并马上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在接诊医师到达后,首诊医师应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措施后方能离开。如提前离开,在此期间发生问题,由首诊医师负责。③如遇到复杂病例,需要两科或更多科协作抢救,首诊医师也应首先进行必要的抢救,并通知分诊护士,请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通知医政科或行政值班人员,以便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有关人员。当调集人员到达后,以其中职称最高者负责组织抢救。

2、急诊科会诊制度

对于一般急诊患者,急诊医师根据病情,若需他科会诊,通知分诊护士请相关科室值班医师到场,并向被邀会诊医师详细介绍患者病情,说明会诊原因,属于被邀科室疾病由会诊医师处理;不属被邀科室疾病的,会诊医师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在病历本上及(或)相应处理后首诊医师继续诊疗。对本科难以处理,急需其他科室协助诊治的急、危、重病人,由经治医师向分诊护士提出紧急会诊申请,可电话邀请。会诊医师应迅速(≤10分钟)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在场,配合会诊抢救工作。会诊时应注意的问题:(1)会诊科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2)切实提高会诊质量,做好会诊前的充分准备,

专人参加。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历,与会人员要仔细检查。认真讨论,充分发扬技术民主,畅所欲言,以提出明确的会诊意见。

3、交接班制度

各科室须24小时设有值班医生,值班医生应按时接班,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交班时应巡视病室,危重病人做好床头交接,值班医生应将病员情况在交班时做详细汇报,并向经治医师交清危重病员及尚待处理的工作,值班医生在下班前应做好交班记录(包括病人出入院情况、危重病人病情、各项处臵等)。

3、疑难重危病历讨论制度

凡属疑难重危病例,必须经全科讨论,必要时可请多科联合讨论;病历讨论前,由经治医生做好充分准备,报告病历,提出诊治初步意见,负责将讨论意见记录在病历中,并在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本上登记。参加病例讨论的所有医生要认真进行讨论,做到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提出观察病情变化的注意事项及护理要求。全科医护人员要在诊治患者的一切措施上达到认识上的统一,行动上的—致

4、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凡死亡病例均要在科内进行死亡病例讨论,一般要求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完成。特殊病例及时完成。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做出后一周内完成。目的在于分析死亡原因,审查诊断是否正确及治疗护理过程是否及时适当、存在哪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与不足,以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治疗抢救成功率,降低临床死亡率。

九、紧抓急诊质量建设,确保急诊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是医疗安全的核心,按照等级医院建设标准,增强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服务意识,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进一步强调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切实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有效的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不断学习医院的规章制度,使急诊部人员进一步理解落实和深化“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深化医疗环境,更新服务模式,简化就医流程,改进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杜绝对病人生,冷,顶,推,拖现象。

十、深化急诊护理改革,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启动诊疗改革

通过优化急诊服务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平台,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保证急救绿色通道的通畅,科室对优质护理工作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充分理解落实基础护理是护士的基本职责,是回归护理工作的本质,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双翼,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夯实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推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更新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和谐。抓好科室管理,严把护理质量关,积极响应医院号召,把工作重心放在优质护理服务,优化服务流程,落实护士长跟科主任查房,责任组长跟医生查房,护士长、责任组长夜查房制度,坚持每日日评价工作,核心制度督查,满意度调查,每周按时召开优质护理工作会议,通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下周工作重点、定时召开工休会,落实

健康教育措施,切实做好“三好”“一满意”工作,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及护患沟通,无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实行了弹性排班,弹性安排每天的任务,充分结合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和病人的需求,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加强了高危时间、高危人群的护理力量,新老合理搭配,确保应对突发事件急诊救治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保证了绿色生命通道畅通无阻。对急诊急救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定时检查维护,确保了救急设备完好率达100%。

十一、进一步完善医患告知书,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有效的医患沟通,是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的医疗安全及医疗信任的保障,加强科室人员医患沟通的学习,学习沟通方法,沟通技巧,以提高沟通能力。

十二、加快急诊部“综合医院院前急救模式与急救效率研究”科研建设

急诊部科研项目“综合医院院前急救模式与急救效率研究”,已经完成论文撰写,等待论文发表,及上级部门的科研认定。

十三、今年举办“资阳市急诊急救质量控制分中心”成立暨首届学术研讨会

资阳市急诊急救质量控制分中心”成立暨首届学术研讨会申请已经通过,会议举办正在筹备中

急诊部

二0一三年六月

中国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 中国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 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2006. 4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引言】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 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ICU 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 ICU 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 ICU 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 1 / 9

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 ICU 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 ICU 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 ICU 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 的规模】 ICU 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 ICU 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 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 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 ICU 管理单元以 8 到 12 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 65~75%为宜,超过 80%则表明 ICU 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ICU 的人员配备】(一) ICU 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 0.8~1:1 以上。 ICU 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 ICU 医师组成应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医师,每个管理单元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 (二) ICU 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 2.5~3 : 1 以上。 (三) ICU 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相关的技术与维修人员。

放射科学习计划

中医院放射科2012年学习计划放射科为培养人才,提高业务素质开展业务学习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为主,另外举办专题讲座,以助知识更新。科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专业专题讲课,建立业务学习记录。2013年学习计划如下: 1月份:学习放射科各项规章制度 2月份:学习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和图像质量评价 3月份:学习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4月份:学习放射科辐射防护知识和安全事故条例 5月份:学习放射科三基训练 6月份:学习危重病人的紧急处理和操作流程 7月份:学习重点病例随访 8月份:学习疑难病讨论 9月份:学习x线机与ct机发展历程 10月份:学习特殊造影检查 11月份:五官科的摄片要求和报告书写 12月份:静脉肾盂造影的注意事项与流程篇二:2013年放射科教育培训计划 2013年放射科教育培训计划 1、加强辐射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认真贯彻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环保监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高辐射安全防护意识和自身预防放射损伤的能力。 2、加强对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的学习。 3、如本年度拟招聘的工作人员到位,及时安排新上岗人员参加岗前培训,争取尽快形成工作能力。 4、切实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自我学习,认真开展“三基三严”训练。 5、熟悉掌握各类应急预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不足,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认真分析可能发生的科内事故,做好事故应急准备工作。篇三:2015年放射科工作计划文库 2015年xxx医院放射科 工作计划 2014年我放射科在医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放射科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凝聚人心,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强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巩固并壮大人才队伍,实现放射科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切实加强科室建设,保证我科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特结合我院发展的实际需要与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2015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重点打造数字化pacs系统下的信息化影像科室:2014年经院领导批示同意,我科室将引进多台诊断终端系统和大屏教学led屏幕。我科室将以此为契机,重点打造全科联网的信息化数字化pacs诊断系统,通过dr、ct、造影系统的联网,达到患者疾病的综合诊断、横向对比,提高我科室诊断的精度和准确率,惠及临床及广大患者。并且通过安装大屏led 教学屏幕,打造读片会诊室,诚邀临床科室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提高我科医生技师的学术能力和临床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完善完备pacs系统的建设及应用,利用新系统、新设备机器开展新项目,提高科室科研学术水平。 二、重点增加引进人才的可能性,加强科室梯队建设。由于我科近年来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连续两年取得执业资格的住 院医师目前为零人。主治医师和科主任几乎全员参与一线值班,使得科研无法展开,科研立项为零。因此加强科室人才的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成为科室未来发展的成败关键。为此我科未来将加大人才引进,加强对年轻医师的培养,保证其顺利取得相关执业资格,使得放射科的人才梯队构成合理,解放科室骨干力量,使其能够得到重点培养,完成放射科业务工作承接,将骨干力量置于日常科室质量控制上。同时解放学科带头人,使其能带动全科的科研工作。进而实现提高科室整体业务水平,夯实科室基础业务,

妇科重点专科学科科室发展规划

一、学术队伍建设 1、人才培养计划 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业务素质。为使妇科工作不断取得更好成绩,未来更好发展,就需要不断培养人才,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特提出今后三年人才培养计划。 关于住院医师培养: 建立以科主任、主治医师以上技术医疗人员组成的培训领导小组,定时拟定培养计划。 分阶段培养: (1)第一阶段(新毕业1-2年医生)基本理论知识培训: ①、要求全面熟读?妇产科学?各章节,尤其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 能的相关知识做出笔记。结合国内、国外专著及杂志,如:?中国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等,做出读书卡。加强妇产科基础理论的学习。 ②、工作能力培养:轮转全院各相关科室,每科室轮转2-3个月,包括心内科、放射科、检验科等科室,以拓宽业务面,结束轮转由轮转所在科室主任予以业务考评及工作能力判定,并指明不足和努力方向。 ③、妇科基本功训练:专科病历书写,妇科疾病诊断,专科查体,病历书写、病历分析各医疗文书记录,要求达到甲级病历标准。要求掌握后穹窿穿刺术、腹部穿刺术、羊膜腔穿刺术等;能据病情阅读常规化验单、彩超报告单、心电图等。 (2)第二阶段(高年资医师) ①理论回到实践,实践中理论得以升华,定期阅读国内、外有关妇科杂志掌握国内外新技术、新业务;

②妇科基本功训练常抓不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专业技术; ③在科主任领导下,结合国内外发展情况,不断开展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人才引进计划: 妇科需引进高学历人才2-3名医生,充实到妇科队伍中来,开展腹腔镜、宫腔镜、阴道镜技术,进一步提高妇科在XX市及周边地区的声誉。 二、专科建设发展总体目标: (一)专科建设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配备一支优秀的医疗技术团队,扩大规模,培养高素质人才,坚持以病人为主体,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2、发展微创技术,树立微创品牌,以高、精、尖的技术服务于病人,以高品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呵护患者的健康。 3、转变服务模式及理念,延续服务,做好保健和临床相结合,努力创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经济管理,增收节支,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为医院做出更大贡献。(二)专科建设发展的具体任务: 1、加强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学习,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及医护质量。 2、扩大科室规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业务素质。 3、加强科学教研工作。 4、业务发展规划。 5、转变服务模式及理念,延伸服务。 6、科室管理。 (三)加强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学习,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及医护质量。

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重症医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强我院医疗救治能力,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技术水平,根据《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山东省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基本标准》、《2012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我院重症医学科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保障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成立由院长负总责,分管院长具体负责,各相关科室主任分工负责的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任办公室主任。 二、基本设置 1、床位数 依照二级医院一般设置4—8张ICU床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需求,暂定建设床位4张。床位使用率达到75%。 2、建设用房 (1)业务用房 依照ICU床应分隔成单间或双间,至少1个单间,用于收治隔离患者;每张ICU床位面积不小于15M2;床间距大于1米;共计需150平方米。 (2)办公用房 医护值班室,医护办公室,科主任、护士长办公室,保管室、更衣室、无菌准备间等。共计需150平方米。 3、人员配备

按照每张监护床位,医师:护士=1:1:3计算,4张床位,需要4名医师,12名护士。 资质要求:至少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 护士长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医护人员应在三级甲等医院ICU进修学习三个月以上。 4、人员培训 (1)医师 采用医院内选拔、社会公开招聘方式,选送骨干医师到三级甲等医院ICU进修学习三个月。 要求原是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以上,科主任为副高级职称。 技能: 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要对脏器功能及生命的异常信息具有足够的快速反应能力:休克、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镇静与镇痛、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免疫功能紊乱。要掌握复苏和疾病危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除掌握临床科室常用诊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心肺复苏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2)护士 采用医院内选拔、社会公开招聘方式,选送优秀护士到三级甲等医院ICU进修学习三个月。 要求专科学历、护师职称,护士长为中级以上,至少有急诊工作

重症医学科管理与持续改进

9 重症医学科管理与持续改进 4-9-1重症医学科布局、设备设施、专业人员设置及医院感染控制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4-9-1-1重症医学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C】1.重症医学科布局流程合理,洁污区域分开,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病房配置设备设施符合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设备要求。 说明:重症医学科设立两个通道,实行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分流,患者及其家属与医护人员通 道分流。医疗区域与医疗辅助区分隔,处置室同治疗室分隔。 材料目录 1.科室平面图和病区结构图。 【C】2.信息系统有检验、影像等医技检查信息的及时传递。 说明:科内每台电脑均安装有对检验结果信息查询的联众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CLIMS),有对影像结果信息查询的GE HeAlthC Are C entriC ity RIS CE系统。 材料目录 详见现场。 【B】1.重症医学科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跪大于1米,最少配备一个隔离间。 说明:重症医学科每床使用面积约15平方米,床间距约1米,重症医学科有三个隔离间。 材料目录 详见现场。 【B】2.有专人负责设备维护,设备、设施处于备用完好状态。 说明:设备由专人负责维护,确保设备、设施处于备用完好状态。 材料目录 1.科室医疗设备一览表。 【B】3.信息系统有支持医疗质量管理和医院感染监控的功能。 说明:科室医生办公室内每台电脑上均安装有医疗质量管理的TP-EMR天鹏电子病历系统,监控医院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的联众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CLIMS)。 材料目录 详见现场。 【A】1.重症医学科与手术室、输血科、影像科等紧密相关科室距离半径短,为患者诊疗提供及时 支持。 说明:重症医学科与手术室相距约3米,与输血科相距2米,与影像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23号)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臵,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第八条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

资格的医师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第九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臵必要的监测和治疗设备,以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 第十条医院相关科室应具备足够的技术支持能力,能随时为重症医学科提供床旁B超、血液净化仪、X线摄片等影像学,以及生化和细菌学等实验室检查。 第十一条重症医学科病床数量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重症患者的需要,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床位数为医院病床总数的2%-8%,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该适度扩大规模。重症医学科每天至少应保留l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第十二条重症医学科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用于收治隔离病人。 第十三条重症医学科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宜接近手术室、医学影像学科、检验科和输血科(血库)等。 第三章质量管理 第十四条重症医学科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五条重症医学科应当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医疗、护理、医院感染等管理部门应履行日常监管职能。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9号),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第八条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第九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测和治疗设备,以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2020)

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临床重点专科发展规划(2016—2020) 为规范我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根据《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特制订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五年(2016-2020)发展规划。 一、重点专科建设的现状 医院现有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10个,管理科室16个,正高2名,副高22名,主治医师38人。医院实际开放床位300张,年门急诊量20万多人次,年出院病人1.2万人次。年手术5000余。医院配备CT、DR、C臂X光机、超声刀、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腹腔镜、胆道镜、GE飞利浦彩超、血液透析仪、血液透析机、心脏监护仪、高压氧舱等先进医疗设备,设有ICU病房。医院专科齐全,特色明显,临床各科均有独特优势和技术特长,科研较前明显提高。康复科是绵阳市重点专科,儿科、急诊科已成功申报绵阳市医学重点专科,现等待验收,儿科学科带头人徐丽副主任医师担任绵阳市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重症及新生儿组成员,绵阳市儿科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北川质控分中心主任委员,急诊科学科带头人赖绍林主任医师是四川省急诊科专委会委员。妇产科、心内科、普外科、眼耳鼻喉科、消化内科、骨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麻醉科、检验科是北川县重点专科。近年来,各个重点专科共成功申报3项县级科研课题,和上级医院协同成功申报3项市级科研课题,1项获得县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专业共

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4篇,省级刊物发表论文9篇,发表专著5部。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医学科学发展规律和特点,开展以发挥特色医疗技术、提高诊疗水平、扩大服务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临床重点专科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管理水平,促进医疗机构合理调整技术结构,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此推动全院医学科学的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服务。 三、主要目标 在全院形成布局合理、技术水平较高、各具优势(特色)的重点专科,以现有的市级重点专科为点,带动全院各个科室创建市级重点专科,形成以点带面的格局,使人民群众能就近得到较先进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2017年顺利完成儿科、急诊科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验收工作,完成妇产科及肝胆外科市级重点专科申报,以5年为规划期,争取在规划期间总共完成5-7个市级重点专科(实验室)申报或(和)验收。 三、设置原则 (一)、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患者需求及医学发展前沿为导向,根据我院的实际选择临床、教学、科研基础扎实,选择处于医学发展前沿、技术成熟、疗效确切的和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的专科确定为重点专科。

2020年放射科工作计划

2020年放射科工作计划 1、加强科室人才培养及加强科室梯队建设。加强科室人才的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是科室未来发展的成败关键。为此我科未来将加强对年轻医师和技士的培养,保证其顺利取得相关执业资格,使得放射科的人才梯队构成合理,解放科室骨干力量,使其能够得到重点培养,将骨干力量置于日常科室质量控制上。同时解放学科带头人,使其能带动全科的科研工作。进而实现提高科室整体业务水平,夯实科室基础业务。 2、业务发展计划。 新业务新技术方面,我科将不断地结合我科实际情况,拓宽检查范畴,全面提升收入增长点。简化检查流程,合理的全方位的开发利用PASS系统功能,更好的及便捷的为患者服务。年落成并使用新DR机,克服一切客观不利条件,为医院及科室争创更高经济效益,争取xx年我科全年总收入较xx年增长10%左右。同时培养年轻医生,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督促并辅导年轻医生、技师考取CT、MRI能力测评证书,为MRI项目做好储备,争取近年来引进核磁共振,满足临床需求,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提高医院及科室整体诊疗水平。医疗安全方面,科室不断完善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全体人员严格按标准化操作,并有严格的奖惩制度。科室各种资料管理有条有序,资料完整。各项设备仪器均有专人负责保养并定期检查。各类人员工作流程及全科质量控制指标纳入

全科的全面考核,凡出现的医疗差错、纠纷,甚至是患者投诉,一律召开全科人员讨论会,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避免事件重复发生。年全年全科争取不出现任何医疗安全措施事故,患者投诉争取保持为零。增收节支也是一项重要工作,xx年在保持全年增收的同时,力求节约水、电、卫生材料的消耗;加强设备平时的维护保养,减少故障发生率,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持正常的工作及患者就医秩序。 三、重点打造数字化PACS系统下的信息化影像科室。通过全科联网的信息化数字化PACS诊断系统打造读片会诊室,诚邀临床科室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提高我科医生技师的学术能力和临床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完善完备PACS系统的建设及应用,利用新系统、新设备机器开展新项目,提高科室科研学术水平。计划每季度开展一次与临床科室联动的疑难病例讨论会。 四、加强科室管理。全科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互学互尊,团结协作,努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全科人员通晓影像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细心阅片,严格按照《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规范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书写,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其变化,符合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检查名称、检查技术和方法、医学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诊断、书写报告医师签名及科主任审核。每天早晨由科主任或诊断组组长组织读片,值班医师准备读

ICU病房建设全攻略精编版

ICU病房建设全攻略 一、入门篇 ICU的规模 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为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每个ICU管理单元以8~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为65%~75% ICU的建设标准 地理位臵 接近主要服务对象如病区、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床位的设臵 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每个ICU最少配臵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鼓励多设臵单间或分隔式病房。 辅助用房 ICU的基本辅助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中央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废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臵其他辅助用房,包括示教室、家属等待室、实验室、营养准备室。辅助用房面积和病房面积之比应达到1.5:1以上。 内部设臵 ICU应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往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够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医疗区域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左右。每个单间的空气调节系统应该独立控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臵,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两床1套。 ICU应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广播系统。医疗流程 ICU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最好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ICU的设计要求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必要时尽快接触患者的通道。装饰要求 ICU建筑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洗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噪音的控制 白天噪音不超过45dB(A),傍晚不超过40 dB(A),夜晚不超过20 dB(A)。地面覆盖物、墙壁和天花板应该尽量采用高吸音的建筑材料。 ICU的组织模式 目前,ICU存在多种模式,如专科ICU或综合ICU;全时服务的ICU或部分时间服务的ICU。专科ICU往往附属于某一专科,如烧伤ICU、心血管外科CCU,新生儿NICU、危重肾病UICU、肺病重症PICU等,故一般来说对本专科问题有较强的处理能力;部分时间服务的ICU通常仅在正常工作时间有专职人员负责,其他时间则由病人原所在科的值班人员处理,这种ICU可以减少ICU专业人员的配备,但医院采用的不多。 二、实用篇 1、ICU建设中,医院需要考虑的问题 1)ICU的空间模式如何设臵? 单间设臵是一个趋势 2)卫生间单独设臵,还是集中设臵? 采用集中设臵 进入ICU的患者靠自己是不能够到卫生间的,他们基本上是不能走、不能动的患者。他们的排泄物都是由医护人员收集好后,做集中的污物处理。因此,卫生间采用集中设臵即可。 3)有必要设污物通道么? 没有必要设臵污物通道 完全没有必要在ICU中设臵污物通道,因为ICU内随时要对患者的污物进行打包处理。患者的排泄物清理后不通过气溶胶传染,只是有味道,因此单设一个污物走廊,反而没有什么东西可放。 4)需要设臵探视廊吗? 有条件的可以设臵探视廊 从ICU设计的总体原则上看,设臵探视廊没有什么用处,国外很少医院有这样做的。根据我国国情,设臵一个探视走廊也可以的。 5) ICU如何选材?

放射科发展思路

本科建设和发展思路 科室建设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硬件建设。二则是无形的软件建设。制定一个好的管理模式和流程对医院综合发展非常重要。 1问题 1.1 学科带头人方面科主任在本科室是学科带头人,素质要不断提高,发挥组织能力,领导协调全科人员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宣讲鼓励能者,防范妒贤嫉能,使科室健康有序发展。 1.2 个人素质方面每个人的各方面素质不同,工作的主动性也不相同。科室内也经常有一些突发的事件,如果没有量化指标考核,在每一个人的绩效、进修等方面,很难处理的公平。对待付出者如果处理不公平会挫伤积极性。 1.3 设备使用和保养现在医院使用的X线机、CR、CT、DSA都是集成电路,维修需要专职人员。设备维修和保养原则上医院由设备科负责,由公司派工程师来维修,机器出现故障能及时通知设备科。作为设备使用者科内设备由医生轮流操作,如何能落实责任,规范操作,才能使机器故障率降到最低。在涉及到开机时球管训练、机房内温度、湿度控制,机器外表清洁等诸多操作上的事情责任到人,才能保障规范操作,杜绝责任上扯皮。 1.4 放射防护防护越来越被重视,患者的防护意识也逐渐增强。医务人员需要放射防护,被检查者也需要放射防护,放射防护要当成工作重点内容之一来做。医务人员自身的射线防护已做好,而对被检查者一方常常因为工作忙、患者多而被忽略。 1.5 绩效分配绩效分配是科室最敏感的问题,单纯按职称系数分配存在着同样职称工作量不同,出工不出力的问题。计件分配出现如科室管理、设备维护保养、防护等科室公共事情无人问津。 2 放射科管理实施方法 要解决上述问题量化考核非常重要,科室要施行量化考核首先要有完整的管理机制,健全的科室规章制度,实施过程如下。 2.1 竞聘上岗竞聘上岗可以为量化考核创造条件,科室首先制定各个岗位考核的内容。科室内所有人员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备的资格,对竞聘岗位要求能否胜任,自己认为能完成本岗位工作,提出竞聘上岗的申请。 2.2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健全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常规,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 2.3 科室管理科室管理包括如下7个方面。 2.3.1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建立如下内容:个人情况、进修晋级、论文发表、业务学习、工作业绩、奖励处罚、年终评语。 2.3.2理财管理建立奖金分配评优制度,依据个人考核结果分配季度或年终奖。每一个人对自己当月量化考核应该大致有数,分管项目年终一次性奖励多少也一目了然。透明的分配制度增进工作积极性,也杜绝了人情方面的任意性及猜疑。 2.3.3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要建立设备管理档案,详细记录设备性能、使用情况、保养情况、记录每日使用记录本中记录的重大事情,设备运行一段时间中的综合情况等。每天使用有使用记录、机房温度、湿度记录,使用交接班记录。 2.3.4 业务管理业务管理包括科室工作流程,不同岗位不同职责人员每日工作的具体安排。制定学习计划外出学习,根据个人情况安排专业技术专项主攻项目,突出其单项更高水准。并按月轮流讲课,互相交流学习,促进整体提高。 2.3.5 物品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医疗用品管理、药品管理、消耗品管理、办公用品管理。 2.3.6 放射防护放射防护方面例行职业职能,做好定期检查记录,建全放射防护规章

急诊ICUEICU的建设

急诊()的建设 在我国,不是医疗水平发展的产物,也不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仅仅是等级医院检查的需要,这足以说明行政手段的重要作用。建立后确实为危重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也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建在什么专科就是那个专科的,当然建在急诊科也就成了急诊(),由于急诊的专科特性还未建立起来,急诊的收治对象不够具体,因此名符其实的 的建设还需要艰苦努力。 在急诊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基石作用、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提升急诊科地位的作用、建立急诊特色的作用、高水平急救技术的体现、训练急诊专业队伍的作用。 的规模: 病人的来源和数量、院领导对急诊科的支持力度、急诊科的医师和护士有多大的能力、急诊科的定位、一般8-10张床位。 的位置: 根据医院急诊科的具体情况而定,争取院领导的支持,建立象样的。 的布局: 层流装置、温控装置、每张床的占地面积要足够大、便于观察病情变化、闭路电视监护系统、中心站监护设备、各种管路系统、后备电源系统、电源插座、照明设施、护士中心监测站。 的设备:

除普通病室日常所需医疗器械之外至少需要下列设备:中心监护仪、床边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输液泵、起搏器、气管 插管及切开所需急救器材。 有条件应配备动脉内气囊反搏器、血液气体分析仪、血液生化分析仪、血及尿常规分析仪、电子计算机、脑电图机、颅内压监测仪、血液净化装置、B型超声波、床边X线机等设备重点仪器选择如下:①床边监护仪:能监测心电图、心率、呼吸、氧饱和度、体温持续的数字及波形显示,可描记两条压力线,各监测值能自动报警。②中心监护仪:具有同时显示4~8张床病人的心电图、心率、呼吸及体温的图像或数字显示。③呼吸机:分为两类,一为只做单纯通气支持的简易呼吸机,其功能较少,操作简单,应用迅速,适用于多种病人。二为可做肺疾患治疗用的多功能呼吸机,其呼吸型式齐全,如触发性辅助通气、控制通气、正压通气、间断指令通气等,有呼吸系统肺容量及压力等监控显示,可作为临床通气状态及肺功能分析的主要依据;声光报警装置可监测通气指标异常,做较全面的呼吸功能监测;每台呼吸机至少应配备两套管道。 ④血液气体分析仪:危重、尤其是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其血液气体的分析测定是以小时甚至以分钟为单位的。拥有血气分析仪,使工作更为 方便。 病室内的仪器应有专人负责保养、维护,维持正常工作的进行,尽 量减少经济损失,贵重仪器的使用要有工作、故障记录。 完整的病床单位,有可控制高低的床头、床尾及两侧床体并有床档保护的病床为佳。床单位常规设置有床边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中心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09〕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我部印发了《关 政发〔2009〕9号),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三日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第八条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医院学科发展规划-草案

省肿瘤医院学科发展规划(2014-2020) (草案) 为加强我院学科建设,规范院内各学科管理,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省内及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和专科,不断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现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配合新医改形势,结合外部医疗格局和内部实际,按照医院发展战略要求,根据《湖北省肿瘤医院学科建设实施方案》规定,制定省肿瘤医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 一、学科发展现状 医院是湖北省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武汉大学肿瘤临床学院,同时承担有湖北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癌症中心、湖北省抗癌协会、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武汉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多项工作。是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委单位、湖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单位。 2013年获得卫生部肿瘤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超声科、病理科、放射科、普通外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科被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培育项目,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肿瘤内科获卫生部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肿瘤科和放射治疗科是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的重点专科。 1、专科基础条件 医院现有建筑面积10万余m2,包括外科楼、放化疗中心楼、综合楼、门诊部等,开放床位1504张;设立有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中西医结合科等10个临床学科,有亚专科方向明确的30个临床病区;有放射科、病理科、

超声科、检验科、内镜室、心电图室、PET-CT、核医学科、药学部、放疗中心、组织标本库、GCP、防癌体检中心等13个医技科室;10个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室;门诊部有按病种和部位设置的各诊室、疼痛康复门诊、特色门诊、日间病房等;病案室设有随访登记室。 医疗设备齐全,能够基本满足临床工作需求,其中包括IGRT直线加速器5台、模拟定位CT、MR和CT各2台、PET-CT、DSA、6台超声诊断仪和超声内镜系统等大型医疗及配套设备,先进性能够代表相关学科发展方向。 医院制定有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系统的学科建设评价和管理体系,从组织管理、人才建设、学术影响、医疗质量、科研教学、发展潜力等方面,定期对各学科进行系统评价,按照“重点专科重点建、一般专科普遍建”的原则,采取基础与目标相结合,评价与投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专业设备、人才科教和信息化等方面建设,促进各学科及全院健康持续发展。 2、医疗技术队伍 现有医师总数241名(含返聘15人),其中临床医师184名,医技医师57名,医床比1:0.16;医师中硕博士151名,占医师总数比例为62.3%;医师高中初职称比例约为2:1:1(121:54:66);医师中55岁以上的有23名,占医师总数的9.5%,30-50岁的有181名,占75.2%。 护士总数697名,其中临床护士556名,占护士总数79.8%,床护比1∶0.37(具体我院床护比的计算方式如何?和外院交流时多院将有护士编制的均算在编制内,即床护比为1504∶697=1∶0.46);护士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73名,占护士总数39.2%;护士高中初职称比例约为3∶4∶25(66:89:542)。 技师总数116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12名,占技师总数10.3%;技师

ICU病房建设标准57883

【ICU病房建设标准】 ICU病房建设标准 1.ICU应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考虑以下因素:接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在横向无法实现“接近”时,应该考虑楼上楼下的纵向“接近”。 2.ICU开放式病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平方,每个ICU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平方。每个ICU中的正压和负压隔离病房的设立,可以根据患者专科来源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决定,通常配备负压隔离病房1-2间。鼓励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多设计单间或分隔式病房。 3.ICU的基本辅助用房包括包括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中央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废物处理室、值班室、洗涮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置其他辅助用房,包括示教室、家庭接待室、实验室、营养准备室等。辅助用房面积之比应达到1.5:1以上。4.ICU的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5.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医用空气消毒机、嵌入式吊顶空气消毒机、壁挂式空气消毒机、移动式空气消毒机、柜式空气消毒机、中央空调空气消毒器等),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左右。每个单间的空气调节系统应该独立控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上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6.ICU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最好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7.ICU病房建筑装饰必须新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8.ICU的设计要求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病人的确通道。 9.除了患者的呼叫信号、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外,电话铃声、打印机等仪器发出的声音等均属于ICU的噪音。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这些声音应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的水平,根据国际噪音协会的建议,ICU白天的噪音最好不要超过40分贝(A),夜晚20分贝(A)。地面覆盖物、墙壁和天花板应该尽量采用高吸音的建筑材料。 10.ICU应建立完善有通讯系统、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广播系统。 页脚内容1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我部印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9号),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第八条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第九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测和治疗设备,以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