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11T16:53:28.30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5期作者:杜善良

[导读] 在机电设备研究领域。我国近几年的进步非常之大。在对矿山机电故障的诊断技术上,越来越完善。

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察哈素煤矿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209

摘要:在机电设备研究领域。我国近几年的进步非常之大。在对矿山机电故障的诊断技术上,越来越完善。针对于此,本人将在下面提出我国矿山机电故障诊断技术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具体解决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与此同时,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地上升。我国矿业在社会市场经济非常好的情况下,发展非常迅速。在煤矿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所以,为了保证矿业的正常生产,必须要引进先进的矿山机电设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

一、简述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理念

1.1 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基本介绍

首先,矿山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对各个零部件造成自然磨损,从而产生故障,此外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会对设备造成影响,这也是引发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矿山机电设备进行故障检测诊断时,最重要的一种检测方法就是检测矿山机电设备的各项参数,通过参数的变化,来诊断机电设备的故障位置和造成故障的原因,并针对故障问题做出有效的处理措施。还可以对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进行预见,从而提前制定预防措施,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防止故障的发生,保证矿山机电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降低矿山生产的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此外及时预防矿山机电设备故障的发生,还能够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能够有效地减轻机电设备的老化,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其次,采集矿山机电设备的故障信息,能够帮助检测维修人员快速、有效、精准地检查机电设备的运用状态,从而准确判断出机电设备是否存在故障隐患。看、听、触摸等方法都是检测矿山机电设备故障的常用方法,此外还可以利用专业的检测诊断仪器,精准检测诊断矿山机电设备的故障。其主要操作方法是:根据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来分析和判断机电设备的故障情况;对机电设备的投入产出比进行统计,根据比例数据产生的变化来诊断出矿山机电设备的故障情况。

1.2 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类别

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诊断的方法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温度诊断类的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如果矿山机电设备发生了故障,常常会产生温度异常的情况,因此对机电设备的温度进行诊断,是诊断矿山机电设备故障的重要方法,相关技术也形成了一种重要的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类别。当机电设备发生故障时,受损零件的温度常常会明显的升高,因此检测人员在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测诊断时,可以对不同机电设备零件的温度信息进行采集,然后制作成图表,再依照图表对比零件的温度变化情况,如果有异常升温情况,就可以判断出是哪个零件出现了故障[1]。振动监测类的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振动监测还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简易诊断仪和精密诊断系统。这类检测技术更加适用于以预防为主主的矿山机电设备故障检测和诊断工作,简易诊断仪的优点是便于携带,而精密诊断系统的优点,则是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缜密高效的计算,从而得到精确的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高效、快速、准确地找到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位置。

二、故障诊断技术在实际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2.1 矿井提升机故障诊断技术的实践应用

矿井提升机是矿山生产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机电设备,其主要作用就是运用各种设备及材料。矿井提升机的运用状况,会对矿山的生产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还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对矿井提升机的故障诊断,可以说是对矿山机电设备检测维修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矿井提升机的故障诊断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实际的环境因素,如双筒矿井提升机的很容易发生松绳故障,因此就要针对松绳问题制定专门的解决措施,一般来说可以自制监测装置来时刻观察松绳的状态,对松绳故障做出有效的预防。此外,针对双筒矿井提升机的松绳问题,还可以在天轮的一侧安装上小磁钢,利用霍尔传感器对天轮的转速进行测量,如果出现了松绳问题,就可以检测出相应的行程差距,发出报警信号,启动提升机的自动刹车机制,全面保障矿井生产活动的安全性。

2.2 对于采煤机的故障诊断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煤矿企业的高速发展,对于采煤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对采煤机的检测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目前,我国在对采煤机故障诊断技术方面加大了科研力度,全面提升了对采煤机故障诊断的技术水平。首先,对变频器通信单元加大了研究力度。通过对检测信号的处理,实现了以图文形式显示处理结果,使检测诊断故障结果更加直观。其次,是对采煤机工况检测和故障诊断单元的研究。对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其连接控制中心,利用计算机网络对于信息传输的强大功能,实现对故障信息的检测以及报警显示,从而达到及时发现、自动处理故障的目的。最后,在研究检测显示单元方面,主要研究对象是显示屏和电路,最终目的是将采煤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参数状态显示出来,从而直接显示诊断采煤机的故障结果。

2.3 对于通风机的故障诊断技术应用

通风机也是矿山生产活动中,特别是地下煤矿生产活中必不可少的机电设备之一,但目前我国针对通风机的故障检测设备却比较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 FJZ 型主风机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仪;另一种是 KF- CA 型通风机集中检测仪。检测通风机故障时,需要先发出指令,然后利用诊断检测仪器,对通风机进行故障检测[2]。

2.4 电动机故障诊断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当代社会的工业生产活动中,信息处理技术和人工智技术已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对于矿井高压异步电动机故障的诊断技术,也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对信号的处理以及对故障的检测方面,其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甚至已开始使用一些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

三、结束语

根据上文分分析与研究可知。我国经济不断进步,伴随着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的上升。所以,我国若想稳定的发展市场经济,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矿山的发展与建设是否完善。矿山机电故障诊断技术会对矿山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 总学时:32 实践学时:4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是机电技术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模块的专业拓展课程,是一门知识与技能高度结合的课程,将学生所学“机、电、液”的知识与技能,在实践的基础上高度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是机电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技术课程,是其它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的集成和技能汇总。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见表1。 二、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工程项目课程体系。从整体而言,本课程融理论、实验、综合训练为一体,考虑到学生差异化明显的现状,结合有关学习论的理论,采用分层化、并行化的理念进行设计。紧紧

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应用。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考虑学生的学情及前述相关课程掌握的状况,课程整体采用项目分立、自成单元的结构,最后综合应用。课程单个项目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归类、组合设计,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具体的教学项目单元。 1.按照项目驱动、完成任务的设计思想,依据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行动能力,由理论和实训教师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开发;以学习者为主体,让学生在学院里就可以接受到“职业化“的培训,并着重强调学员知识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升,实现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统一。 2.本课程全面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法、角色变换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参照“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由理论和实践教师共同制定课程质量标准和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设备维护与检修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零部件维修技能和设备故障的检测水平。掌握正确使用检测和维修的常用器具、方法,并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分析、诊断及排除。能够制定通用机械设备检修方案,制定机械设备维修计划;掌握通用机械设备的维修、安装与调试等技能。为学生未来从事专业方面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二、职业能力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 2.了解机电设备的拆卸与装配工艺; 3.掌握各种常规诊断方法及专门的诊断技术; 4.掌握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题目: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2016 年 8 月 30 日

摘要 故障诊断技术对于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有着至关重要作用,一直是工程应用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国内外已经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该论文介绍了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在总结研究各种诊断技术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现代故障诊断技术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故障诊断领域将来的研究方向。故障诊断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技术, 对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第一章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设备上的应用,现代设备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齐全,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由于许多无法避免的因素影响,会导致设备出现各种故障,从而降低或失去预定的功能,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以至灾难性的事故。国内外接连发生的由设备故障引起的各种空难、海难、爆炸、断裂、倒塌、毁坏、泄漏等恶性事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的设备故障事故,也会使生产过程不能正常运行或机器设备遭受损坏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1]:(1)预防事故,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 (2)推动设备维修制度的改革。维修制度从预防制度向预知制度的转变是必然的,而真正实现预知维修的基础是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3)提高经济效益。设备故障诊断的最终目的是避免故障的发生,使零部件的寿命得到充分发挥,延长检修周期,降低维修费用。 因此,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对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但受于机械设备故障成因的复杂性和诊断技术的局限性,目前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仍存在一些问题。

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现状

安全检测与故障诊断 题目: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现状 导师:魏秀琨 学生姓名:刘典 学号:14114263

目录 1 引言 (3) 2 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 (3) 1.1基于物理和化学分析的诊断方法 (3) 1.2基于信号处理的诊断方法对 (3) 1.3基于模型的诊断方法 (3) 1.4基于人工智能的诊断方法 (4) 2故障诊断研究存在的问题 (6) 2.1故障分辨率不高 (7) 2.2信息来源不充分 (7) 2.3自动获取知识能力差 (7) 2.4知识结合能力差 (7) 2.5对不确定知识的处理能力差 (7) 3发展方向 (8) 3.1多源信息的融合 (8) 3.2经验知识与原理知识紧密结合 (8) 3.3混合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9) 3.4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协作诊断技术研究 (9) 4发展方向 (9)

1 引言 故障可以定义为系统至少有一个特性或参数偏离正常的范围,难于完成系统预期功能的行为。故障诊断技术是一种通过监测设备的状态参数,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分析设备的故障原因,并预测预报设备未来状态的技术,其宗旨是运用当代一切科技的新成就发现设备的隐患,以达到对设备事故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是控制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它包括故障检测、故障分离和故障辨识。故障诊断能够定位故障并判断故障的类型及发生时刻,进一步分析后可确定故障的程度。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涉及多个学科,包括信号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计算机工程、现代控制理论和模糊数学等,并应用了多种新的理论和算法。 2 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 1.1基于物理和化学分析的诊断方法 通过观察故障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状态来进行故障诊断,分析其声、光、气味及温度的变化,再与正常状态进行比较,凭借经验来判断设备是否故障。如对柴油机常见的诊断方法有油液分析法,运用铁谱、光谱等分析方法,分析油液中金属磨粒的大小、组成及含量来判断发动机磨损情况。对柴油机排出的尾气(包含有NOX,COX 等气体) 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即可判断出柴油机的工作状态。 1.2基于信号处理的诊断方法对 故障设备工作状态下的信号进行诊断,当超出一定的范围即判断出现了故障。信号处理的对象主要包括时域、频域以及峰值等指标。运用相关分析、频域及小波分析等信号分析方法,提取方差、幅值和频率等特征值,从而检测出故障。如在发动机故障领域中常用的检测信号是振动信号和转速波动信号。如以现代检测技术、信号处理及模式识别为基础,在频域范围内,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等方法,描述故障特征的特征值,通过采集到的发动机振动信号,确定了试验测量位置,利用加速传感器、高速采集卡等采集了发动机的振动信号,并根据小波包技术,提取了发动机故障信号的特征值。该诊断方法的缺点在于只能对单个或者少数的振动部件进行分析和诊断。而发动机振动源很多,用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1.3基于模型的诊断方法 基于模型的诊断方法,是在建立诊断对象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模型获得的预测形态和所测量的形态之间的差异,计算出最小冲突集即为诊断系统的最小诊断。其中,最小诊断就是关于故障元件的假设,基于模型的诊断方法具有不依赖于被诊断系统的诊断实例和经验。将系统的模型和实际系统冗余运行,通过对比产生残差信号,可有效的剔除控制信号对

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

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 学习报告 授课班号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一:在线监测 1.1 相关概念 (3) 1.2 在线监测系统的构成 (4) 1.3 在线监测系统的分类 (5) 二:故障诊断 2.1 相关概念 (5) 2.2 故障诊断系统的分类 (6) 2.3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 (7) 2.4 常用的故障诊断算法 (7) 三:相关应用及其未来展望 (10)

一:在线监测 1.1 相关概念 1.1.1 状态监测 对运转中的设备整体或其零部件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鉴定,以判断其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异常与劣化征兆,或对异常情况进行追踪,预测其劣化趋势,确定其劣化及磨损程度等,这种活动就称为状态监测(Condition Monitoring)。状态检测的目的在于掌握设备发生故障之前的异常征兆与劣化信息,以便事前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和防止故障地发生,从而减少故障停机时间与停机损失,降低维修费用和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 对于在使用状态下的设备进行不停机或在线监测,能够确切掌握设备的实际特性有助于判定需要修复或更换的零部件和元器件,充分利用设备和零件的潜力,避免过剩维修,节约维修费用,减少停机损失。特别是对自动线、程式、流水式生产线或复杂的关键设备来说,意义更为突出。 1.1.2 设备状态监测的分类 设备状态监测按其监测的对象和状态量划分,可分为两方面的监测: ①机器设备的状态监测。指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如监测设备的振动、温度、油压、油 质劣化、泄漏等情况。 ②生产过程的状态监测。指监测由几个因素构成的生产过程的状态,如监测产品质量、 流量、成分、温度或工艺参数量等。 上述两方面的状态监测是相互关联的。例如生产过程发生异常,将会发现设备的异常或导致设备的故障;反之,往往由于设备运行状态发生异常,出现生产过程的异常。 设备状态监测按监测手段划分,可分为两类型的监测: ①主观型状态监测。即由设备维修或检测人员凭感官感觉和技术经验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和判断。这是目前在设备状态监测中使用较为普及的一种监测方法。由于这种方法依靠的是人的主观感觉和经验、技能,要准确的做出判断难度较大,因此必须重视对检测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编制各种检查指导书,绘制不同状态比较图,以提高主观检测的可靠程度。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试题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 修技术试题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 1.机械故障是指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丧失或降低其规定的功能及不能继续运行的现象。 2.故障按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性故障、突发性故障、渐进性故障、复合型故障。 3.影响维修性的因素,主要有机械设备维修性设计的优劣、维修保养方针、体制、维修装备设施的完善程度,维修保养人员的水平高低和劳动情绪等。 4.机电设备常用的维修方式有:事后维修、预防维修、可靠性维修、改善维修和无维修设计。 5.修理类别有:大修、项修、小修三种类型。 6.机械零件失效形式也主要有磨损、变形、断裂、蚀损等四种。

7.按摩擦表面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不同,磨损可分为: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和微动磨损。 8.机械零件或构件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大类。 9.磨料磨损的形式可分为錾削式、高应力碾碎式和低应力擦伤式三类。 10.“无维修设计”是设备维修的理想目标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故障按表现形式分为:(AB) A.功能故障 B.潜在故障 C.人为故障 D.自然故障 2.故障的特点有(ABCD) A.多样性和层次性 B.延时性和不确定性 C.多因素和相关性 D.修复性 3.(B)是指机械设备在维修方面具有的特性或能力

A.维修 B.维修性 C.保修 D.保养 4.下列哪项是属于腐蚀磨损(D) A.轻微磨损 B.咬死 C.涂抹 D.氧化磨损 5.下列哪些不是项修的主要内容(B) A.治理漏油部位 B.修理电气系统 C.喷漆或补漆 D.清洗、疏通各润滑部位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故障管理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故障征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维修。(√) 2.对常发生或多次重复出现的故障的部位或零件,要重点监测,必要时对其进行系统技术改造。(√) 3.维修是指维护或修理进行的一切活动。包括保养、修理、改装、翻修、检查等。(√) 4.改善维修的最大特点是修补结合。(X) 5.大修即大修理,是指以全面恢复设备工作精度、性能为目标的一种改善修理。(X)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维修性

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知识总结复习课程

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知 识总结

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知识总结 一、绪论 □智能: ■智能的概念 智能是指能随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具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确定正确行为的能力。 ■低级智能和高级智能的概念 低级智能——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和控制行为 高级智能——不仅具有感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学习、分析、比较 和推理能力,能根据复杂环境变化做出正确决策和适应 环境变化 ■智能的三要素及其含义 三个基本要素:推理、学习、联想 推理——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逻辑地推断出一个新判断(结论)的思维形式 学习——根据环境变化,动态地改变知识结构 联想——通过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 □故障: ■故障的概念 故障是指设备在规定条件下不能完成其规定功能的一种状态。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设备在规定的条件下丧失功能; 2.设备的某些性能参数达不到设计要求,超出允许范围; 3.设备的某些零部件发生磨损、断裂、损坏等,致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4.设备工作失灵,或发生结构性破坏,导致严重事故甚至灾难性事故。 ■故障的性质及其理解 1层次性——系统是有层次的,故障的产生对应于系统的不同层次表 现出层次性。一般可分为系统级、子系统级、部件级、 元件级等多个层次;高层故障可由低层故障引起,而低 层故障必定引起高层故障。诊断时可采用层次诊断模型 和诊断策略。 2相关性——故障一般不会孤立存在,它们之间通常相互依存和相互 影响,如系统故障常常由相关联的子系统传播所致。表 现为,一种故障可能对应多种征兆,而一种征兆可能对 应多种故障。这种故障与征兆间的复杂关系导致了故障 诊断的困难。 3随机性——故障的发生常常是一个与时间相关的随机过程,突发性 故障的出现通常都没有规律性,再加上某些信息的模糊 性和不确定性,就构成了故障的随机性。

故障诊断流程分析DOC

自主创新实践报告 设计题目机床故障检测流程分析 学生姓名卢朦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机电1101 指导教师赵曾贻

摘要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跨学科的综合信息处理技术,本文介绍了目前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所使用的几种常用的传统技术和方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分析指出,引入跨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把先进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目前的技术,将是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发展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我现状 (4) 1.1故障诊断的发展历程 (4) 1.2故障诊断的现状 (5) 第二章. 常用的检测技术方法及问题 (6) 2.1常用的检测方法 (6) 2.2存在的问题 (7) 第三章. 基于检测树的铣床故障检测方案 (9) 3.1VFP6.0软件介绍 (9) 3.2VFP关系数据库 (10) 3.3故障表合并整理,知识挖掘 (10) 第四章.设计实验过程 (11) 4.1IDEF系列一级IDEF3过程图 (11) 4.2故障树建构(图4.2.1-4.2.5) (11) 第五章.实现结果及使用说明 (14) 第六章.展望未来 (15)

第一章.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我现状 1.1故障诊断的发展历程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是目前国内外一项发展迅速、备受欢迎的重要技术,是一门了解和掌握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工作状态,检测设备故障隐患,确定其整体和局部是否正常,早期发现设备的故障及其产生原因,并对故障发生部位、性质做出估计,能够预报故障发展趋势的技术。由于它可及时发现机器故障和预防设备恶性事故发生,从而避免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可为设备维修管理提供依据,具有保障生产正常运行、防止突发事故、节约维修成本等显著特点,在确保设备安全运行,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节约维修费用,降低成本,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重视。 现代化生产中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投人大量精力进行研究,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探索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于实际,增加了对设备故障判断的效率,奠定了对设备实施故障诊断分析与修复的坚实基础,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机电设备诊断技术最初来自军事上的需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问世。当时能用仪表进行设备状态参数测定,相继又开发了快速、多功能自动监测仪器;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航天工业的发展,可靠性理论的应用,使设备诊断技术迅速发展;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更加完善,主要用于航天、核电等部门;20世纪末已经在冶金矿山、交通运输、化工、发电、农业和机械制造等部门的机械设备上开始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其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效益日益明显;进入新世纪,这一技术迅速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应用已相当普及,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回顾历史,不难看出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诊断结果取决于领域专家的感官及专业知识和经验对诊断信息判断的初级阶段;以传感器、动态监测技术为手段,基于计算机信号处理的现代诊断技术;实现诊断系统智能化,向监测、诊断、管理和调度的集成化发展。 美国从1967年在美宇航局和海军研究所的倡导下,由企业和大学参加成立了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组织,开展机械设备的故障机理,检测、诊断和预测等

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1 引言 以故障为研究对象是新一代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的重要特色,也是过程系统自动化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程的重要一环。最近二十多年来,以故障检测、故障定位、故障分离、故障辨识、故障模式识别、故障决策和容错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故障诊断与处理技术,已成为机械设备维护、控制系统系统可靠性研究、复杂系统系统自动化、遥科学、复杂过程的异变分析、工程监控和容错信号处理等领域重点关注和广泛研究的问题。 诊断(Diagnostics)一词源于希腊文,含义为鉴别与判断,是指在对各种迹象和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及其所处状态进行鉴别和判断的一项技术活动[1]。故障诊断学则是专门以考察和判断对象或系统是否存在缺陷或其运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它是诊断技术与具体工程学科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故障诊断与处理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学科,可划分为如下三个不同的研究层次: (1) 以设备或部件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和诊断设备的缺陷、部件的缺损或机械运转失灵,这通常属于设备故障诊断的研究范畴; (2) 以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检测和分析系统的功能不完善、功能异常或不能够完成预期功能,这属于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的研究范畴; (3) 以系统运行过程为研究对象,考察运行过程出现的异常变化或系统状态的非预期改变,这属于过程故障诊断的研究范畴。 概而言之,故障诊断研究的是对象故障或其功能异常、动作失败等问题,寻求发现故障和甄别故障的理论与方法。无论是设备故障诊断、系统故障诊断还是过程故障诊断,都有着广泛的研究对象、实在的问题背景和丰富的研究内容。本文将从故障诊断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内容、典型方法和应用情况等三个方面,对故障诊断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做一综述,同时简要指出本研究方向的若干前沿。 2 故障诊断与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故障诊断与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故障分析、故障建模、故障检测、故障推断、故障决策和故障处理等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2.1 故障分析 故障是对象或系统的病态或非常态。要诊断故障,首先必须对故障与带故障的设备、系统、过程都有细致分析和深入研究,明确可能产生故障的环节,故障传播途径,了解故障的典型形式、表现方式、典型特征以及故障频度或发生几率,结合对象的物理背景了解故障产生的机理、故障关联性和故障危害性。 常用的故障分析方法有对象和故障环节的机理分析法、模拟法、数值仿真或系统仿真法和借助数学模型的理论分析法等。 2.2 故障建模 模型分析是现代分析的基本方法,对复杂对象的故障诊断同样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了定量或定性地分析故障、诊断故障和处理故障,建立故障的模型和带故障对象的模型是十分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数控原理、电气控制与PLC、液压与气动技术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毕业实习 课程类型:专业独立实践课 二、课程性质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是三年制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独立实践课。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况下初步学会用数控机床中常用的检测技术与方法去分析现象,故障定位,并学会用基本方法去排除常见故障,培养学生成为在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方面具有基本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技术人才。 四、课程设计 该课程以机电维修工等职业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为载体,以训练学生的诊断和维修技能为目标,选取数控系统、伺服系统、主轴系统、换刀、变频器等内容,训练学生诊断和维修的应用能力。 五、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学会用数控机床中常用的检测技术与方法去分析现象,故障定位,并学会用基本方法去排除常见故障。 (二)具体目标: 1、知识: (1)掌握数控机床的拆装步骤与技能; (2)掌握用数控机床中常用的检测技术与方法去分析现象,故障定位;

(3)掌握变频器的使用。 2、能力 (1)能够顺利阅读数控系统说明书、数控机床维修说明书等技术资料; (2)能根据机床数控系统报警或故障现象,对进给驱动系统和主轴驱动系统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 (3)对采用数控系统的机床,能用PLC编程实现机床的一些常规功能; (4)能设置数控系统一些简单的参数; (5)能完成继电器、按钮、联接件、紧固件等常规元器件的更换,并能够为生产厂商换件维修提供相关信息。 3、素质 (1)进行职业素质训导,牢固树立“文明生产、安全第一”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敬业、创新、务实、奉献、协作的精神和刻苦钻研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4)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二)课程具体内容与教学要求表

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知识总结

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知识总结 一、绪论 □智能: ■智能的概念 智能是指能随、外部条件的变化,具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确定正确行为的能力。 ■低级智能和高级智能的概念 低级智能——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和控制行为 高级智能——不仅具有感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学习、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能根据复杂环境变化做出正确决策和适应环境变化 ■智能的三要素及其含义 三个基本要素:推理、学习、联想 推理——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逻辑地推断出一个新判断(结论)的思维形式 学习——根据环境变化,动态地改变知识结构 联想——通过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 □故障: ■故障的概念 故障是指设备在规定条件下不能完成其规定功能的一种状态。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设备在规定的条件下丧失功能; 2.设备的某些性能参数达不到设计要求,超出允许围; 3.设备的某些零部件发生磨损、断裂、损坏等,致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4.设备工作失灵,或发生结构性破坏,导致严重事故甚至灾难性事故。 ■故障的性质及其理解 1层次性——系统是有层次的,故障的产生对应于系统的不同层次表现出层次性。 一般可分为系统级、子系统级、部件级、元件级等多个层次;高层故 障可由低层故障引起,而低层故障必定引起高层故障。诊断时可采用 层次诊断模型和诊断策略。 2相关性——故障一般不会孤立存在,它们之间通常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如系统 故障常常由相关联的子系统传播所致。表现为,一种故障可能对应多 种征兆,而一种征兆可能对应多种故障。这种故障与征兆间的复杂关 系导致了故障诊断的困难。 3随机性——故障的发生常常是一个与时间相关的随机过程,突发性故障的出现通 常都没有规律性,再加上某些信息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就构成了故 障的随机性。 4可预测性——设备大部分故障在出现之前通常有一定先兆,只要及时捕捉这些征 兆信息,就可以对故障进行预测和防。 □故障诊断: ■故障诊断的概念 故障诊断就是对设备运行状态和异常情况做出判断。具体说来,就是在设备没有发 生故障之前,要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预测和预报;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后,要对故 障的原因、部位、类型、程度等做出判断;并进行维修决策。 ■故障诊断的实质及其理解 故障诊断的实质——模式识别(分类)问题

春北交《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在线作业一

北交《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三类节点中,只有一个且必须有一个的是()。 . P-Q节点 . P-V节点 . 平衡节点 . 都不是 正确答案: 2. 相同截面的导线,使用的电压等级越高,其电阻()。 . 一样 . 越大 . 越小 . 都不对 正确答案: 3. 三相短路时,非周期分量极小值,只能是在某种情况()。 . 一相中出现 . 同时在两相中出现 . 三相均不出现 . 只有故障相出现其它相不出现 正确答案: 4. 系统中有功功率不足,必定会造成()。 . 频率上升 . 频率下降 . 电压上升 . 电压下降 正确答案: 5. 根据对称分量法,、、三相的零序分量相位关系是()。 . 相超前相 . 相超前相 . 相超前相 . 相位相同 正确答案: 6. 环网中功率的自然分布是()。 . 与电阻成正比分布 . 与电抗成正比分布 . 与阻抗成正比分布 . 与阻抗成反比分布 正确答案: 7. 同一型号的架空三相输电线,相间距离增大其线路对地电容()。 . 增大 . 减小 . 不变 . 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

8.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电源是()。 . 发电机 . 变压器 . 调相机 . 电容器 正确答案: 9. 系统备用容量中,()可能不需要专门配置。 . 负荷备用 . 国民经济备用 . 事故备用 . 检修备用 正确答案: 10.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系统一般采用的补偿方式是()。. 过补偿 . 欠补偿 . 全补偿 . 无补偿 正确答案: 11. 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零序回路中不包含()。 . 零序电流 . 零序电压 . 零序阻抗 . 电源电势 正确答案: 12. 线路末端的电压偏移是指()。 . 线路始末两端电压相量差 . 线路始末两端电压数值差 . 线路末端电压与额定电压之差 . 线路末端空载时与负载时电压之差 正确答案: 13. 分析简单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可以应用()。 . 等耗量微增率准则 . 等面积定则 . 小干扰法 . 对称分量法 正确答案: 14. 变压器的运算负荷是()。 . 变压器付方功率加上变压器阻抗的功率损耗 . 变压器付方功率加上变压器导纳的功率损耗 . 变压器副方功率加上变压器阻抗和导纳的功率损耗 . 在的基础上,再加上变压器所联线路导纳中的功率 正确答案: 15. 系统发生两相接地短路故障时,复合序网的连接方式为()。. 正序、负序、零序并联

故障诊断技术发展历史(最新版)

故障诊断技术发展历史 故障诊断(FD)始于(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其全名是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CMFD)。它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二是在发现异常情况后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诊断。设备故障诊断是随设备管理和设备维修发展起来的。欧洲各国在欧洲维修团体联盟(FENMS)推动下,主要以英国倡导的设备综合工程学为指导;美国以后勤学(Logistics)为指导;日本吸收二者特点,提出了全员生产维修(TPM)的观点。美国自1961年开始执行阿波罗计划后,出现一系列因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导致1967年在美国宇航局(NASA)倡导下,由美国海军研究室(ONR)主持成立了美国机械故障预防小组(MFPG),并积极从事技术诊断的开发。 美国诊断技术在航空、航天、军事、核能等尖端部门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英国在60~70年代,以Collacott为首的英国机器保健和状态监测协会(MHMG & CMA)最先开始研究故障诊断技术。英国在摩擦磨损、汽车和飞机发电机监测和诊断方面具领先地位。日本的新日铁自1971年开发诊断技术,1976年达到实用化。日本诊断技术在钢铁、化工和铁路等部门处领先地位。我国在故障诊断技术方面起步较晚,1979年才初步接触设备诊断技术。目前我国诊断技术在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应用较好。故障诊断技术经过3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已应用于飞机自动驾驶、人造卫星、航天飞机、核反应堆、汽轮发电机组、大型电网系统、石油化工过程和设备、飞机和船舶发动机、汽车、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机床等领域。 故障诊断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故障诊断技术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作为一门综合性新学科——故障诊断学——还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多种故障诊断分类方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从学科整体可归纳以下理论和方法。 (1)基于机理研究的诊断理论和方法从动力学角度出发研究故障原因及其状态效应。针对不同机械设备进行的故障敏感参数及特征提取是重点。 (2)基于信号处理及特征提取的故障诊断方法主要有时域特征参数及波形特征诊断法、时差域特征法、幅值域特征法、信息特征法、频谱分析及频谱特征再分析法、时间序列特征提取法、滤波及自适应除噪法等。今后应注重实时性、自动化性、故障凝聚性、相位信息和引入人工智能方法,并相互结合。 (3)模糊诊断理论和方法模糊诊断是根据模糊集合论征兆空间与故障状态空间的某种映射关系,由征兆来诊断故障。由于模糊集合论尚未成熟,诸如模糊集合论中元素隶属度的确定和两模糊集合之间的映射关系规律的确定都还没有统一的方法可循,通常只能凭经验和大量试验来确定。另外因系统本身不确定的和模糊的信息(如相关性大且复杂),以及要对每一个征兆和特征参数确定其上下限和合适的隶属度函数,而使其应用有局限性。但随着模糊集合论的完善,相信该方法有较光明的前景。 (4)振动信号诊断方法该方法研究较早,理论和方法较多且比较完善。它是依据设备运行或激振时的振动信息,通过某种信息处理和特征提取方法来进行故障诊断。在这方面应注重引入非线性理论、新的信息处理理论和方法。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 总学时:32 实践学时:4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是机电技术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模块的专业拓展课程,是一门知识与技能高度结合的课程,将学生所学“机、电、液” 的知识与技能,在实践的基础上高度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是机电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技术课程,是其它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的集成和技能汇总。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见表1。 表1:机械基础课程的前期课程 二、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工程项目课程体系。从整体而言,本课程融理论、实验、综合训练为一体,考虑到学生差异化明显的现状,结合有关学习论的理论,采用分层化、并行化的理念进行设计。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

务与知识的联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应用。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考虑学生的学情及前述相关课程掌握的状况,课程整体采用项目分立、自成单元的结构,最后综合应用。课程单个项目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归类、组合设计,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具体的教学项目单元。 1.按照项目驱动、完成任务的设计思想,依据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行动能力,由理论和实训教师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开发;以学习者为主体,让学生在学院里就可以接受到“职业化“的培训,并着重强调学员知识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升,实现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统一。 2.本课程全面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法、角色变换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参照“人才培养质量要求” ,由理论和实践教师共同制定课程质量标准和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设备维护与检修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零部件维修技能和设备故障的检测水平。掌握正确使用检测和维修的常用器具、方法,并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分析、诊断及排除。能够制定通用机械设备检修方案,制定机械设备维修计划;掌握通用机械设备的维修、安装与调试等技能。为学生未来从事专业方面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二、职业能力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 2.了解机电设备的拆卸与装配工艺; 3.掌握各种常规诊断方法及专门的诊断技术; 4.掌握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 5.掌握典型机械零部件的修理方法及修理精度的检验; 6.了解典型零部件及电器元件的维修; 7.了解典型机电设备的维修等;

2020年高压开关柜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高压开关柜的在线监测 与故障诊断技术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2020年高压开关柜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 技术 高压开关柜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电气设备。现代电力系统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高压开关柜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开关柜的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测,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对累计性故障做出预测成为可能。它对于保证开关柜的正常运行,减少维修次数,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高压开关柜分户内式和户外式两种,10kV及以下多采用户内式,根据一次线路方案的不同,可分为进出线开关柜、联络开关柜、母线分段柜等。10kV进出线开关柜内多安装少油断路器或真空断路器,断路器所配的操动机构多弹簧操动机构或电磁操动机构,也有配手

动操动机构或永磁操动机构的。不同的开关柜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这将影响到传感器的安装和选择。 1.高压开关柜的故障表现及其原因 调查统计表明,高压开关柜的故障主要有以下几类: (1)拒动、误动故障:这种故障是高压开关柜最主要的故障,其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因操动机构及传动系统的机械故障造成;另一类是因电气控制和辅助回路造成。 (2)开断与关合故障:这类故障是由断路器本体造成的,对少油断路器而言,主要表现为喷油短路、灭弧室烧损、开断能力不足、关合时爆炸等。对于真空断路器而言,表现为灭弧室及波纹管漏气、真空度降低、切电容器组重燃、陶瓷管破裂等。 (3)绝缘故障:表现为外绝缘对地闪络击穿,内绝缘对地闪络击穿,相间绝缘闪络击穿,雷电过电压闪络击穿,瓷瓶套管、电容套管闪络、污闪、击穿、爆炸,提升杆闪络,CT闪络、击穿、爆炸,瓷瓶断裂等。 (4)载流故障:7.2~12kV电压等级发生载流故障主要原因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作业1

附件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110048 课程名称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评阅教师 第 1 次任务 共 3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在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以及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 A )上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A、社会效益 B、国家建设 C、人身安全 D、医疗事业 2、振动检测及故障诊断所用的典型仪器设备不包括下列哪个设备?(A ) A、温度传感器 B、信号调理器 C、信号记录仪 D、信号分析与处理设备 3、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是在( A )情况下进行。 A、修理过程中 B、基本不拆卸 C、设备解体 D、设备闲置 4、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且不能维持工作时的状态称为(D )。 A、标准状态 B、异常状态 C、正常状态 D、故障状态 5、状态监测主要采用检测、测量、监测、分析和( C )等方法。 A、测试 B、估计 C、判别 D、观察 6、两个接触表面由于受相对低振幅振荡运动而产生的磨损是(D )。 A、粘着磨损 B、磨料磨损 C、疲劳磨损 D、微动磨损。 7、声级计的频响范围为(B )。 A、0-20Hz B、20-20kHz C、20k-200kHz D、200k-2000kHz 8、下列那种形式不属于磨损的五种形式之一(B )。 A、磨料磨损 B、断裂磨损 C、粘着磨损 D、疲劳磨损 9、下列哪个阶段的耐磨寿命最长(B )。 A、磨合阶段 B、稳定磨合阶段 C、剧烈磨损阶段 D、报废阶段 10、下列哪个不是常用的测温电阻丝材料( A )。 A、铁 B、铂

C、铜 D、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设备故障诊断是指在设备运行中或在基本不拆卸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手段,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判定产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并预测、预报设备未来的状态,从而找出对策的一门技术。 2、状态监测主要采用检测、测量、监测、分析和判别等方法。 3、工况监测的任务是判别动态系统是否偏离正常功能,并监视其发展趋势,预防突发性故障的发生。 4、故障诊断系统的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主要环节,即信号获取环节、信号分析处理环节、工况状态识别环节和故障诊断环节。 5、设备状态演变的过程中应有记录,以便事后分析事故原因。 6、磨损分为磨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三个阶段。 7、机械零件或构件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大类。 8、机械零件失效形式也主要有磨损、变形、断裂、腐蚀等四种。 9、设备诊断技术尽管很多,但基本上离不开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分析处理、状况的识别、诊断、预测和监测三个环节。 10、疲劳磨损特点是产生接触疲劳的零件表面上出现许多针状或痘状的凹坑,称麻点。 11、金属腐蚀按其作用和机理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12、疲劳断裂断口有三个形貌不同的区域,即疲劳核心区、疲劳裂纹扩大区和瞬断区。 13、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减少变形的主要措施应从设计、加工、修理和 使用四方面入手。 14、工况监测的任务是判别动态系统是否偏离正常功能,并监视其发展趋势,预防突发性故障的发生。 15、采样是指将所得到连续信号的离散为数字信号,其过程包括取样、量化两个步骤。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故障诊断技术综述

故障诊断技术综述 一引言 故障诊断技术是一门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工程科学,是现代化生产发展的产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设备上的应用,设备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也越来越完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许多无法避免的因素影响,会导致设备出现各种故障,从而降低或失去预定的功能,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乃至灾难性的事故。不言而喻,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产实践证明,研究故障诊断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故障诊断技术的定义 故障诊断技术就是在设备运行中或基本不拆卸设备的情况下,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根据对被诊断对象测试所取得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判断被诊断对象的状态是否处于异常状态或故障状态,判断劣化状态发生的部位或零部件,并判定产生故障的原因,以及预测状态劣化的发展趋势等。其目的是提高设备效率和运行可靠性,防患于未然,避免故障的发生。 三故障诊断技术的构成环节 从故障诊断的流程看,通常诊断系统由信号采集、信号处理、状态识别和诊断决策四大部分构成。其中,信号采集是基础,信号分析和处理是关键,状态识别(包括判断和预报)是核心,决策与管理是最终目标。前3个环节是基本环节。 1.信号采集 信息采集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这是故障诊断的基础和前提,监测获取到的有用信息越多,监测数据越真实,越容易判断出故障原因。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有力、热、振动及能量等各种量的变化,由此会产生各种不同的信息,根据不同的诊断需要,选择能表征设备工作状态的不同信息,如振动、压力及温度等,是十分必要的。这些信号一般是用不同的传感器来拾取的。只有采集到反映设备实际状态的信号,诊断的后续工作才有意义,因而信号采集是故障诊断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 常用的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分类 1) 振动信号监测技术 对设备的振动信号测试和分析,能获得机体、转子或其他零部件的振动幅值、频率和相位3个基本要素,经过对信号的分析、处理与识别,可了解到设备的振动特点、结构强弱、振动来源、故障部位和故障原因,为诊断决策提供依据。故利用振动信号诊断故障的技术较为普遍。 2) 声信号监测诊断技术 声信号监测诊断技术包括:噪声诊断、超声波诊断和声发射诊断技术。其中噪声的分析与诊断通常有两个目的:一是寻找机器发出噪声的主要声源,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噪声;二是利用噪声信号判别故障。从噪声信号中提取特征信号,可以检测出故障的原因和发生故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总结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总结 姓名:陈涛 学号:1432020135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机电1401Z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机械产品提出了高精度、高复杂性的要求,而且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在加快,这对机床设备不仅提出了精度和效率的要求,而且也对其提出了通用性和灵活性的要求。数控机床就是针对这种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自动化机床。数控机床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伺服驱动技术、精密机械技术于一体,是高度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它本身又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机床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数控机床体现了当前世界机床技术进步的主流,是衡量机械制造工艺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柔性生产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核心作用。因此,如何更好的使用数控机床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由于数控机床是一种价格昂贵的精密设备,因此,其维护更是不容忽视。通过洛拖的实习,见到了各种先进的数控设备,仔细观察了工人师傅的操作及其维护修理过程,参考一些资料,了解到一些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做一点总结,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让自己在机械行业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数控机床 1、数控机床的特点及加工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加工过程所需的各种操作(如主轴变速、工件的松开与夹紧、进刀与退刀、开车与停车、自动关停冷却液)和步骤以及工件的形状尺寸用数字化的代码表示,通过控制介质(如穿孔纸带或磁盘等)将数字信息送入数控装置,数控装置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与运算,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伺服系统或其他驱动元件,使机床自动加工出所需要的工件。所以,数控加工的关键是加工数据和工艺参数的获取,即数控编程。 数控机床具有高度柔性,高的加工精度,加工质量的稳定与可靠,高的生产效率,并且为机电一体化设备,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便于自动化管理等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