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估价方法及案例汇总情况

土地估价方法及案例汇总情况

土地估价方法及案例汇总情况
土地估价方法及案例汇总情况

收益还原法案例

一评估土地价格

案例1

某公司于2000年7月1日经政府出让取得一块商业用地,土地面积5000m2,土地出让年限为2000年7月1日至2040年6月30日,共40年。该公司在该地块上建成一栋钢筋混泥土结构商业楼,总建筑面积为15000 m2,于2001年7月1日竣工投入使用,该建筑物当时重置价格为1300元/ m2。现该物业由业主自行经营,经营状况正常,年经营收入6000万元,年销售成本及经营成本共4000万元,管理费、财务费用为年经营收入的6%,商品销售税及附加为销售收入的8.5%,经营利润为年经营收入的10%,若2005年7月1日同类型建筑物重置价值为1500元/ m2,房屋还原利率为8%,土地还原利率为6%,不考虑递增及物价因素,求该地块于2005年7月1日价值。

(注释:1该物业为自营物业,总费用中需扣除经营者利润;2总费用中扣除房屋年折旧的计算,由于土地终止日期2040年6月30日短于房屋经济寿命到期日(钢筋混凝土非生产用房经济寿命为60年,本例房屋经济寿命到2061年6月30日止),故折旧年限到土地终止日2040年6月30日止,共39年)

解:

①年经营收入=6000万元

②年须扣除总费用:

销售成本及经营成本=4000万元;管理费、财务费用=6000*6%=360万元;

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6000*8.5%=510万元;

房屋年折旧:折旧年限从2001年7月1日至2040年6月30日共39年

房屋重置价=1500*15000=2250万元;年折旧额=2250/39=57.69万元;

已折旧年限从2001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共4年。

③房地产年纯收益=6000-5527.69=472.31万元

④房屋年纯收益=房屋现值*房屋还原利率=(2250-57.69*4)*8%=161.54万元

⑤土地年纯收益=472.31-161.54=310.77万元

⑥该地块于2005年7月1日的价值:P=a/r地*[1-1/(1+ r

)n]=(310.77/6%)*[1-1/(1+6%)35]

=4505.62万元;土地单价=9011元/平方米。

二评估房地产价格

案例2

某酒店拥有的房地产占地面积为10000平方米,土地使用权通过有偿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出让年期为50年。该宗地上建有一座饭店,在2005年8月尚可有效使用50年,容积率为3,。据当地市场资料用比较法评估的宗地在2005年8月50年期土地适宜权价格为1000元/平方米(容积率为1时)。据当地资料,容积率每增加1,地价增长60%。该饭店每月的客观净收益为15万元。已知土地还原率r1=6%,该饭店的建筑还原率取r2=8%。评估该饭店的价格,估价期日为2005年8月。

解:

房地年纯收益=15万元/月*12月=180万元/年;

土地总地价=10000m2*1000元/m2*(1+2*60%)=2200万元;

土地年纯收益=(2200*6%)/[1-1/(1+6%)50]=139.58万元/年;

房屋年纯收益=房地产年总纯收益-土地年纯收益=180-139.58=40.42万元/年;

房价=(房屋年纯收益/r2)*[1-1/(1+r2)50]=(40.42/8%)*[1-1/(1+8%)50]=494.48万元。

案例3

不动产为一栋五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用途为综合楼。占地面积为各层建筑面积如下:

土地面积为8400 m2。建筑物部分:1楼3800m2;2-5楼:2800m2;合计:15000m2。

建筑物总造价为4800万元,其中主体所占比例为65%,设备所占比例为35%,建筑物的耐用年限主体为50年,设备平均为10年,残值率为0。不动产每空置一个月,押金运用年收益率为7%,不动产租税为54.65万元,保险费为0.48万元,管理费为建筑物造价的2%。作为购买土地及地上建筑物50年使用权的参考值,综合还原率取8%,估价期日为2005年9月30日;估价日期为2005年9月1日-10月30日。

解:

租金=82.8万元*12月=993.60万元/年,押金运用收益=21.8万元*7%=1.53万元,空房损失额=82.8万元(按一个月的租金计算),则,总收益=租金+收益-损失=912.33万元;折旧费=主体(4800*65%*1/50)+设备(4800*35%*1/10)=230.40万元,维持管理费=4800*2%=96.0万元(按建筑物造价的2%计算),租税=54.65万元,保险费=0.48万元;则,总费用=230.40+96+54.65+0.48=381.53万元;故,纯收益=总收益-总费用=530.8

万元;

不动产收益价格=不动产纯收益/综合还原率*[1-1/(1+综合还原率)50]=6493.53万元。

三评估承租土地使用权价格

案例4

某企业于10年前以国家出租方式取得某商业用地使用权,目前实际支付的年租金是8万元,该租约上有10年到期,余期租金不再调整。据调查,目前同类商业用地市场年租金为10万元,根据测算承租土地使用权还原率为8%,计算该企业所拥有的承租土地使用权价格?解:

年租金差额(租金盈余)=10-8=2万元;

承租土地使用权价格=(2/8%)*[1-1/(1+8%)10]=13.42万元。

市场比较法案例

注意事项:

注意特殊交易;因素修正按影响大小确定不同权重;各项修正不超过20%,总修正不超过30%;估价结果确定可按不同权重计算。

案例1

估价师要评估一宗商业用地的公开市场价值,估价对象及比较案例的区域和个别因子条件指数采用权重累加方式,相关情况如下:

本题注意:要进行使用权限修正和容积率修正(根据当地国土部门公布商业用地容积率修正系数表)

使用权限修正中,土地还原利率取6%;

解:

由题可得,比准价格:

实例A=4500*100/95*105/101*100/98*100/98*100/98*1/0.9867=5303元/ m2;

实例B=5200*100/105*105/103*100/100*100/99*100/103*1/0.9935=4983元/ m2;实例C=4900*100/100*105/102*100/97*100/100*100/101*1/1=5149元/ m2;

由于宗地C为正常交易,故,设实例A权重取0.3,实例B权重取0.3;实例C权重取0.4,

案例2

某市市郊一宗工业用地需要进行评估,根据当地条件,通过搜集有关案例,筛选出处于同一供应圈的三个比较案例,并对区域因素及个别因素分别与待估宗地进行比较,比较情况如下:

根据该市国土部门公布的工业用地容积率修正系数表可知:

交易期日修正:据调查,该市2005年1月至10月地价上涨4%,平均月上涨幅度为0.4%,将2005年1月地价指数定为100,则,2005年10月地价指数为104;2005年8月地价指数为103.2。

解:实例A=370*100/100*1/0.98*104/104*100/96*100/101=389元/ m2;

实例B=395*100/100*1/0.96*104/100*100/95*100/99=455元/ m2;

实例C=355*100/100*1/0.97*104/103.2*100/101*100/102=358元/ m2;

上述各例修正后价格差异较小,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待估宗地单价=(实例A修正后价格+实例B修正后价格+实例C修正后价格)/3=401元/ m2。

成本逼近法案例

案例1

某开发区征用土地总面积5Km2,现已完成了“七通一平”,开发区内道路、绿地、水面及其他公共和基础设施占地1.5Km2。该开发区拟出让一宗工业用地,出让年限为50年,土地面积为10000m2。根据测算,该开发区土地征地、安置。拆迁及青苗补偿费为4.5亿元,征地中发生的其他费用为1.5亿元;征地后,土地“七通一平”的费用为2亿元/ Km2,开发周期为两年,且第一年的投资总额站总开发投资的40%,总投资回报率为20%,土地增值收益率取20%,当年银行年贷款利息率为10%,土地还原率确定为7%。试估算出该宗工业用地的单位面积价格和总价格。

解:

土地取得费=(4.5+1.5)*108/(5*106)=120元/ m2

土地开发费=(2.0*108)/(1*106)=200元/ m2

投资利息=120*[(1+10%)2-1]+200*40%*[(1+10%)1.5-1]+200*60%*[(1+10%)0.5-1]=43.36元/ m2

投资利润=(120+200)*20%=64元/ m2

土地增值收益=(120+200+43.36+64)*20%=85.47元/ m2

土地价格=土地取得费+土地开发费+投资利息+投资利润+土地增值收益=512.83元/ m2(由于开发区内有部分占地是无法出让的,因此需分摊到可出让土地的价格中去)

开发区可出让土地比率=(开发区总面积-不可出让土地面积)/开发区土地总面积*100%=70%

可出让土地的平均单价=512.83/70%=732.61元/ m2

年期修正后价格=732.61*[1-1/(1+7%)50]=707.74元/ m2土地总价格=707.74*10000=7077400元

剩余法(假设开发法)案例

一单纯的地价评估

案例1

有一成片皇帝需要估价,获知该成片荒地的总面积为2Km2,适宜进行“五通一平”开发后的分块有偿转让;附近地区位置相当的小块“五通一平”的熟地单价为1000元/ m2;将该成片荒地开发成“五通一平”熟地的开发成本为2.5亿元/ Km2,开发期为3年,开发成本在3年开发期内均匀投入;贷款年利率为12%,投资利润率为20%;土地转让中卖方需缴纳的税费为转让地块价格的6%;购买荒地需要交纳的税费为荒地价格的4%,熟地可转让土地面积的比率为60%。试用静态方式估算该成本荒地的总价和单价。

解:

设荒地的总价为p

总开发价值=1000*2000000*60%=12亿元;总开发成本=2.5*2=5亿元;

总利息=p*(1+4%)*[(1+12%)3-1]+5*[(1+12%)1.5-1]=0.421P+0.926亿元;

总转让税费=12*6%=0.72亿元;购买税费=P*4%=0.04P;

总利润=(1.04P+5)*20%=0.208P+1亿元;

可知P=12-5-(0.421P+0.926 )- 0.72-0.04P -(0.208P+1)=2.609亿元;故

荒地总价=2.609亿元;荒地单价=130.44元/ m2。

案例2

估价对象房地产为一块“七通一平”的待建空地,土地总面积为1000 m2,且土地形状规则,允许用途为商业、居住,允许建筑容积率为7,允许建筑覆盖率≤50%,土地使用权年限为50年,出售时间为2003年10月,需评估该地块在2003年10月出售时的购买价格。

(估价过程:确定最佳用途为商住混合用地,因建筑容积率为7,建筑覆盖率为50%,故建筑总面积为70000 m2,设建筑物层数14层,各层建筑面积为5000 m2,地上1-2层为商业用地,建筑面积为10000 m2,3-14层位住宅,建筑面积为60000 m2;预设共需3年时间完成投入使用,即2006年10月完成;估计建造完成后,商业用地完全售出,住宅楼30%在建造完成售出,50%半年后售出,其余20%一年后才能售出;预计商业楼平均售价4500元/ m2,住宅楼平均售价2500元/ m2;估计建筑费用为5000万元,专业费用为建筑费的8%,年利息率15%,销售费用为楼价的3%,税费为楼价的6%,投资利润率为25%;在未来3年开发费用第一年需投入20%,第二年投入50%,第三年投入30%。)解:

方法一:静态方式计算地价设总地价为P,

总楼价=4500*10000+2500*60000=19500万元;总建筑费=5000万元;

总专业费用=总建筑费*8%=400万元;

总利息=总地价*利息率*计算期+总建筑费*利息率*计算期+总专业费*利息率*计算期=P*15%*3+5000(1+8%)*15%*(20%*2.5+50%*1.5+30%*0.5)=P*0.45+1134 万元;总销售费用=总楼价*3%=585万元;总税费=总楼价*6%=1170万元;

总利润=(总地价+总建筑费+总专业费)*利润率=P*0.25+1350万元;由此可知

总地价P=19500-5000-400-( P*0.45+1134)- 585-1170- (P*0.25+1350)=5800万元。方法二:动态方式计算地价

假设计算的基准时间定为该块土地的出售时间,即2003年10月,年贴现率为15%:

总楼价=(4500*10000)/(1+15%)3+(2500*60000)/(1+15%)3*[30%/(1+15%)0+50%/(1+15%)0 .5

+20%/(1+15%)1]=12230万元;

总建筑费=5000*[20%/(1+15%)0.5+50%/(1+15%)1.5+30%/(1+15%)2.5]=4017万元;

总专业费=总建筑费*8%=321万元;

(因为总地价、总建筑费、总专业费在动态方式中均已考虑时间因素,实际上已含有利息,故不再单独计算总利息);总税费=总楼价*6%=734万元;

总利润=(总建筑费+总地价+总专业费)*利润率=P*0.25+1085万元;有题可知:

总地价P=12230-4017-321-734- (P*0.25+1085)=4858万元。

由于一般动态方式计算更为精确,故估价结果以动态方式结果为主,总地价定为4900万元:总地价=4900万元;单位地价=4900元/ m2;楼面地价=700元/ m2。

二开发商预期利润测算

案例3

某开发商已取得某宗地70年土地使用权,该宗地为“七通一平”空地,面积3000 m2,土地价格为80万元,取得土地使用权过程中所支付的法律、估价及登记等费用为地价的12%。用途为住宅,最大容积率为4。该项工程取得土地使用权后3个月即可动工,建筑时间为2年,建成后即可全部售出,住宅售价预计为3000元/ m2,建筑费和专业费预计为1000元/ m2,在建筑期间的投入情况:第一年投入40%,第二年投入60%,目前贷款年利率为12%,不动产销售的额税费为不动产总价的6%。

解:

不动产总价=3000*3000*4=3600万元;建筑费及专业费=1000*3000*4=1200万元;

地价及其他费用=8000000*(1+12%)=896万元;

总利息=896*[(1+12%)2.25-1]+1200*40%*[(1+12%)1.5-1]+1200*60%*[(1+12%)0.5-1] =391.1603万元(注:地价计息期为2年3个月即2.25年);

销售税费=3600*6%=216万元;开发商利润=3600-1200-896-391.1603-216=896.8397万元;

利润占不动产价的百分比=896.8397/3600=24.91%;

利润占开发总成本的百分比=896.8397/(1200+896+391.1603+216)=33.18%;

由此可知,项目投资回报良好,预期利润可观,项目可行。

三建筑费及专业费最高控制标准的测算

案例4

某公司已取得宗地50年土地使用权,该宗地为“七通一平”空地,面积12000 m2,地价及相关法律、估价等费用为300万元,城市规划宗地用途为工业厂房,最大容积率为1.5,确定该开发公司在该项目中的建筑费及专业费的最高控制标准。已知该工程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即可开工,建筑时间为2年,建成后即可全部出售,目前市场同类工业厂房的售价预计为1300元/ m2,开发资金均匀投入,贷款年利率12%,开发商要求利润为不动产总价的18%,不动产销售的税费为不动产总价的6%。

解:假设在建筑费及专业费的最高控制额为X元,

不动产总价=1300*12000*1.5=2340万元;地价及其他费用=300万元;

总利息=300*[(1+12%)2-1]+X*[(1+12%)1-1]= 0.12X+763200元;

开发商利润=2340*18%=421.2万元;销售税费=2340*6%=140.4万元;得

X=23400000-3000000-(0.12X+763200)- 4212000-1404000=12518571.429元;

单位面积建筑费及专业费控制标准=12518571.429/(12000*1.5)=695.47元/ m2。

路线价估价法案例

计算方法:

1临街地:

临街深度未达里地,其每平方米(即单价)依其深度,按深度指数计算。

①平行四边形,以高位临街深度,按深度指数计算单价。

②梯形:平行边与临街线一致,依其高度为临街深度,按深度指数计算单价后,再视其上

下边长比,利用价值进行加价或减价修正,其修正数额以不超过原计算单价两成为限;

平行边垂直于临街线,以其两边中点的连线为临街深度,计算单价,不进修正。

③三角形:正三角形(一边为临街线的),以其高度的一半为临街深度,计算单价;逆三角

形(三角形顶点在临街线上),以其临街线上的顶点与底边中点垂直距离为一半,及底边中点的深度为起迄深度,比照袋地计算。

④两面临街地,纵深在36m(含36m)以下者,应以中线分前后两部分,分别计算。

⑤深度超过里地线者,其单价应以里地单价与临街地单价按面积比例平均计算得。

2路角地:

按具体路线区段的加成规则进行修正,加成的幅度一半不超过旁街路线价的三成。

3袋地:

袋地的单价依其深度的起迄,按袋地深度指数进行修正。袋地形状为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其起迄深度比照临街地方法计算;袋地位于临街地与里地上者,其单价应以袋地单价与里地单价按面积比例平均计算;里地单价按路线价四成计算(里地价与路线价四成相差悬殊者,里地应单独划分区段)。

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案例

案例1

企业甲与企业乙计划于2006年8月30日合作开发住宅楼,双方商定,由甲出地,乙出资金,并约定建成后以土地价值和企业乙实际投入的资金额确定分配比例。该土地已经达到七通一平的开发程度,双方约定如果企业甲再次基础上和企业乙同意下,进行必要的土地再开发时,发生的额外费用计入企业甲的投资。在项目实际开发时,企业甲计划投资40万元改造道路,并已征得企业乙的同意。该土地面积2000 m2,使用权为70年,规划容积率4。已知在取得土地使用权3个月后动工,建筑时间2年,建成后全部售出,预计售价为3000元/ m2,企业乙实际投入1100万元,第一年投入40%,第二年投60%。建筑费及专业费用平均水平为1000元/ m2;另外,税费为地价的2%,贷款年利率为12%,销售税为房价6%,利润预计为房屋售价的24.12%。该地区住宅用地基准地价为3100元/ m2,待开发土地相对于基准地价区域的平均区域条件和个别条件为-2%和-3%。基准地价基准日为2004年8月30日,近2年,地价上涨5%,土地还原率10%。试确定企业甲与企业乙的分配比例。

解:1求地价

方法一:剩余法求地价,设地价为P

房地产总售价=3000*2000*4=2400万元;建筑费及专业费用=1000*2000*4=800万元;地价及税费=P*(1+12%)万元;销售费用=2400*6%=144万元;开发利润=2400*24.12%=579万元;利息=P*(1+2%)*[(1+12%)2.25-1]+800*{40%*[(1+12%)1.5-1]+ 60%*[(1+12%)0.5-1]};故

P=2400-800- P*(1+12%)-144-579-利息=600万元

方法二: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求地价,

基准地价=3100*2000=620万元;宗地地价=基准地价*[1+区域条件修正+个别条件修正]*时间修正*年期修正=620*(1-3%-2%)*(105/100)*1=620万元;与方法一相差较小

所以,地价取平均值地价为610万元;

2投资确定

企业甲投资额=地价+道路改造费=610+40=650万元;

企业乙投资额=1100万元;

3分配比例甲:乙=650:1100=37%:63%。

案例2

现有地块A、B,均为工业用地。A为企业甲从政府承租的土地使用权,面积10000 m2,合同租金10万元/年。B为A东侧的相邻土地,面积5000 m2,在东端有一高压线穿过,经过地面的长度为50m,现企业乙位扩大生产规模,需要使用土地,拟于2006年8月30日完成交易。有两种选择:一是从A中转租一般使用(称A1),可租期为45年,并已获得企业甲意向同意;另一是以出让方式取得B,因资金,企业乙难以决定。请就取得使用A1和B的两种方式的程序进行说明,并对支付土地费进行估算,同时比较两种方法的利弊。其他条件如下:市场同等土地平均租金为30元/m2,该地区工业用地基准地价为350元/m2,A、B的开发程度及规划条件相同,且均为空地。土地B相对于基准地价区域的平均区位条件和个别条件分别为+3%和+2%,基准地价基准日为2004年8月30日,近几年,地价平均每年上涨5%,土地还原利率为10%。按到那个地规定,为鼓励工业投资,政府减免20%地价,由于高压线对土地的补偿标准为1元/10米。

解:1用地手续办理程序

方案一,取得A1时,属于转让承租土地使用权,企业甲与乙需办理手续:

①甲乙双方签订转让合同;②双方一并到土管部门办理合同更名手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