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和基本模式研究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和基本模式研究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和基本模式研究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和基本模式研究

创新型城市是支撑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单元。创新型城市是在特定的城市行政区划空间范围内,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为创新主体,以创新主体通过交互式学习、知识创造和共享所形成的以邻近性和社会根植性为特征的具有自组功能的创新系统为创新载体,以创新行为的普遍化、规模化和常态化为特征的城市形态,是一种城市的新分类、新性质,是以自主创新的角度考察的城市类别。创新型城市是通过将新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人城市经济系统,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新的系统功能,使城市内经济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城市竞争优势,促进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新的城市形态。[1]许多国家都希望通过个别重要城市的优先发展来带动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而推动整个国家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创新型城市探索促进了区域经济理论和城市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

1、创新型城市建设背景

创新型城市理念和目标的提出,是在新世纪全球竞争加剧,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成为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背景下,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现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更加注重科学、技术和制度的创新,特别要发挥科技对经济和社会的支撑引领功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模式的转变,加速形成国家、区域和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城市不仅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在中国,7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国家税收出自城市,90%以上的大学和科研力量分布在城市。因此,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选择。创新型城市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背景下兴起的城市战略发展思路。具体来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规定了未来十五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其核心是自主创新,走建设创新型国家之路。在此前提下,国内许多城市响应国家政策,纷纷提出各自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时间表。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南京、武汉、成都、大连、青岛、合肥、苏州、宁波在内的国内至少有200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目标,因此,创新型城市在国内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2、国内实践回顾

从国内看,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寻求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和谐社会等是激活创新型城市研究与建设的直接原因。2003年,上海市提出到2010年形成城市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机制,使上海成为国家和国际知名的创新中心。2004年11月,合肥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05年,北京市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2008年6月12日,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此后,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南京、武汉、成都、大连、青岛、合肥、苏州、宁波在内的国内众多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目标。

2010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文,同意大连、青岛、厦门、沈阳、西安、广州、成都、南京、杭州、济南、合肥、郑州、长沙、苏州、无锡、烟台等城市申报的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方案,支持这16个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发改委要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要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营造创新友好环境为突破口,健全创新体系、聚集创新资源、突出效益效率、着眼引领示范,探索区域创新发展模式,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形成若干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此次国家发改委批复的16个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城市颇具代表性,综合考虑了这些城市的经济影响、基础创新能力、创新要素集聚程度和城市区位优势等因素,选择的城市都各有特色,有较强的示范意义。一是东部沿海开放的经济发达城市如广州、杭州、青岛、大连、烟台和厦门,二是长江沿江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州、无锡和南京,三是长沙、合肥、郑州等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四是成都、西安等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五是沈阳、济南等老工业基地。

在国内较早确立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的是深圳。随后合肥、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五个国家主要科技中心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并很快进入准备和实施阶段。从基础条件上看,这六个中心城市各具特色,但也具有共同的特征: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发达的经济基础、丰富的智力资源,区域创新体系相对完善。从发展目标来看,六个城市都提出了以创新型城市为中长期发展目标,但其定位各有不同。深圳更加强调这一战略的主导性和“国家级”、“率先”两个概念,并十分突出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及人才、产业、知识产权与支持系统的作用。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探索为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经验和启示可以概括为:坚持制度创新和集群式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善于利用外部资源和培育自主创新的城市文化[3];北京则更加强调知识创新和原始创新,注重自身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天津立足本地实际,更加强调基于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上海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提出在知识竞争力方面进入世界级大都市的行列;南京将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个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以科技对产业的引领显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特色;合肥则主要围绕国家级高校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建设国际著名科学城为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从任务上看,根据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六个城市均提出整合现有资源、培育创新能力的核心任务。从主要政策走向上看,六个城市都提出了吸引人才、营造环境、扶持企业、集聚资源、开展合作等。除了上述六个城市,后来又有武汉、西安、沈阳、温州、宁波、青岛、杭州、无锡等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与措施。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尚在探索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模式。

1、深圳模式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培育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城市的集成创新能力。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经过多年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努力,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的第一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和较好的自主创新发展环境,培育了一支以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4]2010年7月,深圳公布《深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若干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有七项具体目标,即①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②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③自主创新能力强,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④创新产出高,发明专利多,每万人专利申请数达到或超过20件;⑤有完善的城市创新体系,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速;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人才成为重要的城市资源,城市成为各类人才聚集和创新创业的高地;⑦创新机制灵活,创新活动活跃,创新文化多元交融。

2、上海模式

提升城市“知识竞争力”,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上海是通过确立并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来推动城市创新,其经验主要体现在:推动自主创新具有鲜明的国际视野、推动自主创新具有强烈的应用导向、推动自主创新具有突出的国家目标。

3、大连模式

整合创新资源,以增强城市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突破口。通过整合技术资源、人才资源、政策资源等创新资源,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5]

4、合肥模式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和基本模式研究

蒋晓岚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合肥 230051

【摘 要】创新型城市探索促进了区域经济理论和城市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到目前为止国内至少有200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目标。创新型城市建设尚在探索之中,回顾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历程,总结创新型城市建设几种模式和基本经验。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创新主体模式

(下转第38页)

对高技术、低成本、高利润、有发展潜力、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工业生产企业要大力扶持、引进。三是搞好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工业区域布局,培育和发展新型工业。要以现有的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凯里经济开发区和规划中的洛(香)贯(洞)产业承接区为州级工业生产基地促进州级工业发展,同时鼓励支持有发展条件的县市工业区建设,拉动县市级工业发展。

(三)加大种养殖产品优势产业发展力度,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形成规模优势,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以享誉国内外的丹寨硒米、剑河红米、思州贡米、从江香禾、榕江锡利油钻等大米命名地为核心区,建立粮食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实施品种改良,提高名牌大米的州外市场供应能力。

二是建立以施秉牛大场、黄平旧州等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强化企业(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中药材产业生产模式,确保州内中成药生产企业原材料供应以及外销份额。

三是建立以从江、榕江、台江、岑巩等为主的水果生产基地,引进、开发州内的水果生产、实现水果种类的多元化结构,加大水果储藏、深加工手段引投资的政策扶持力度;

四是建好施秉、黄平、天柱、麻江等为主的烤烟生产基地,提高烟叶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建好雷山、丹寨、岑巩、黄平、镇远、台江、黎平为主的茶叶生产基地,切实通过“退耕还茶”、“退林还茶”的形式扩大茶叶产业规模,提高地区茶叶品质,将现有的多个茶叶商标品名进行整合,集中打造几个知名品牌,逐步形成有地区、民族特色的茶叶经济。

六是扩大养殖业规模。要在确保养殖的品种品质不变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扩大生产规模,在为老百姓开辟增收致富路子的同时,逐步改变禽蓄产品靠外调入的现状,将黔东南打造为禽畜产品供应大州。

(四)夯实旅游产业基础,加大旅游产业建设,提升旅游产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黔东南以生态环境优良享誉全国,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原生态性是世界上少有的,这是旅游业难得的巨大资本。要打造旅游大产业,现有的旅游业模式就必须实现必要的改变:即在现有的观光旅游、民族风情游的基础上,融入历史文化考察、休闲度假、探险等旅游元素,发展旅游多样化,不断打造乡村、生态、民族文化等旅游产品,实现人、自然山水、木房、风雨桥、空气、阳光雨露等的处处和谐;要采取大范围、全方位的宣传手段,采用方式新、力度强、效果好的营销模式全力打造自治州旅游品牌,努力凸显黔东南旅游品牌的国际国内形象;要按照国际水准高起点扎实做好旅游服务业的规划建设工作,从基础建设、人才培训等软硬件同时着手,切实全面优化全州的旅游发展环境,实现把自治州打造成旅游文化大州和原生态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

(五)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变黔东南农村新面貌黔东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立足实际开展,主要做好如下四个结合:一是搞好人居环境条件差的异地移民搬迁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二是搞好统筹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三是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与集约化使用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四是搞好农村本土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培养实施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章,努力探索和把握适合黔东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规律,切实把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为我建设”、“要我建设”实现向“我要建设”的改变。各级党委、政府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有新的方法和途径,以科学发展观理论有效地指导面上的实践,力求防止工作的盲目性,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全面推进黔东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建设。

(六)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加速城镇化建设,是党中央为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制定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虽然黔东南的城镇化建设存在着非常大的开发空间,但要切记抄袭、照搬其他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模式。

黔东南的城镇规划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讲究科学规划,要有明确的城镇特色定位,即把本地的风俗民情、人文历史等充分考虑进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强化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做好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污染等污染源的排放和控制以及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要将城镇化建设与打造成旅游文化大州和原生态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结合起来,要在重点抓好自治州所在地的“大凯里”区域中等城市建设以及历史名城镇远、黎平等县级小城市规划建设的同时,积极抓好县、乡(镇)的小城镇建设规模和速度。

总之,无论是对中、小城市的建设或是小城镇的新区开发、老镇改造,都要讲求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确保黔东南的城镇化建设富含当地民族、风情、文化、历史、地域等元素的建筑特色,实现城市建设与风俗民情、人文历史、山水景观的相得益彰,必须把实现城镇建设特色化作为黔东南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来实施和考量。

(七)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注重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使用机制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投入的力度,但是,由于受涉及面广、经费投入有限、学校布局设置、师资力量等因素影响,黔东南的教育规模和水平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较为突出的是存在着城乡教学环境迥异,区域校际等级分明,教学资源配置不公平、不合理,学生择校趋势走偏等不和谐的音律。因此,州委、州政府应当实施大幅度的教育体制改革,在基础教育层面切实解决乡村学校与城镇学校教学设施分档次、师质力量有差别、教学环境悬殊大的问题,确保全州基础教育系统的老师、学生在同一片土地上享有较为均等的、公平的优良教育资源机会,扩大各县市高中教育阶段的办学规模,蓄积更多的高端人才培养生源。

加大州内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设施等硬件投入力度,给予各个学校更为宽松的教育管理政策,促进更多的当地乡土人才培养。

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吸纳、使用机制。由于黔东南的经济比较落后,难于吸引人才、难于留住人才的矛盾较为突出,人才奇缺是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搭建创业平台来引进人才;要建立全方位的激励机制,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

[2]耿忠《西部开发中黔东南优势比较和经济金融定位》.

[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修订本).

[4]王绍瀚《浅论全面推进黔东南自治州小康社会的着力点》.

[5]张孝云《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实验区》.

发挥科技优势,利用丰富的高层次人才资源和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为方向,以建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和国际著名的科学城为目标。选择有优势的重点产业领域实现创新能力突破,在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创新型企业。

5、北京模式

以资源环境技术为重点方向,加大研发投入,到2010年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将达到6%。

三、创新性城市建设基本经验

国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之后,都实现由模仿创新为主到原始创新为主的战略性转变。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体现了以下6个方面的共性:第一,要根据城市的资源条件,确定不同城市的创新型城市类型的定位,选择各自所依托的关键产业和技术;第二,知识产业集聚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必然,注意加强城市的集成创新能力;第三,产学合作是促进创新要素互动的重要手段,加快形成产学研官相结合的创新网络;第四,在城市创新体系建设中,应将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作为重点;第五,创意产业成为各城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第六,政府在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体系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6]

参考文献

[1]白永秀,赵勇.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及模式选择,改革,2006年10期, 107-112.

[2]代明,王颖贤.创新型城市研究综述,城市问题,2009年1期,96-98.

[3]张厚明,张燕.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以制度创新促科技创新—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经验与启示,中国市场,2010年13期,60-61.

[4]文晓灵.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探索[J].前线,2006(2):20-28.

[5]胡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经验和途径[J].中国软科学,2007(4):32-38.

[6]李享章.常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定位研究,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7期,86-89.

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项目编号:0903*******)、安徽省2009-2010年社科规划项目“加快合肥经济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AHSK09—10D70)、安徽省社联2010年研究课题“合肥经济圈发育与功能完善研究(项目编号A2010033)。

(上接第36页)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摘要: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具有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但要建成创新型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夯实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关键词:建设,创新,意义 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中央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说是有一个好传统的。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创新。2005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在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三次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问题。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努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 一,何为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途径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可以通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和基本模式研究

创新型城市是支撑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单元。创新型城市是在特定的城市行政区划空间范围内,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为创新主体,以创新主体通过交互式学习、知识创造和共享所形成的以邻近性和社会根植性为特征的具有自组功能的创新系统为创新载体,以创新行为的普遍化、规模化和常态化为特征的城市形态,是一种城市的新分类、新性质,是以自主创新的角度考察的城市类别。创新型城市是通过将新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人城市经济系统,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新的系统功能,使城市内经济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城市竞争优势,促进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新的城市形态。[1]许多国家都希望通过个别重要城市的优先发展来带动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而推动整个国家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创新型城市探索促进了区域经济理论和城市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 1、创新型城市建设背景 创新型城市理念和目标的提出,是在新世纪全球竞争加剧,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成为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背景下,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现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更加注重科学、技术和制度的创新,特别要发挥科技对经济和社会的支撑引领功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模式的转变,加速形成国家、区域和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城市不仅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在中国,7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国家税收出自城市,90%以上的大学和科研力量分布在城市。因此,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选择。创新型城市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背景下兴起的城市战略发展思路。具体来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规定了未来十五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其核心是自主创新,走建设创新型国家之路。在此前提下,国内许多城市响应国家政策,纷纷提出各自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时间表。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南京、武汉、成都、大连、青岛、合肥、苏州、宁波在内的国内至少有200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目标,因此,创新型城市在国内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2、国内实践回顾 从国内看,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寻求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和谐社会等是激活创新型城市研究与建设的直接原因。2003年,上海市提出到2010年形成城市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机制,使上海成为国家和国际知名的创新中心。2004年11月,合肥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05年,北京市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2008年6月12日,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此后,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南京、武汉、成都、大连、青岛、合肥、苏州、宁波在内的国内众多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目标。 2010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文,同意大连、青岛、厦门、沈阳、西安、广州、成都、南京、杭州、济南、合肥、郑州、长沙、苏州、无锡、烟台等城市申报的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方案,支持这16个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发改委要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要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营造创新友好环境为突破口,健全创新体系、聚集创新资源、突出效益效率、着眼引领示范,探索区域创新发展模式,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形成若干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此次国家发改委批复的16个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城市颇具代表性,综合考虑了这些城市的经济影响、基础创新能力、创新要素集聚程度和城市区位优势等因素,选择的城市都各有特色,有较强的示范意义。一是东部沿海开放的经济发达城市如广州、杭州、青岛、大连、烟台和厦门,二是长江沿江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州、无锡和南京,三是长沙、合肥、郑州等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四是成都、西安等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五是沈阳、济南等老工业基地。 在国内较早确立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的是深圳。随后合肥、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五个国家主要科技中心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并很快进入准备和实施阶段。从基础条件上看,这六个中心城市各具特色,但也具有共同的特征: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发达的经济基础、丰富的智力资源,区域创新体系相对完善。从发展目标来看,六个城市都提出了以创新型城市为中长期发展目标,但其定位各有不同。深圳更加强调这一战略的主导性和“国家级”、“率先”两个概念,并十分突出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及人才、产业、知识产权与支持系统的作用。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探索为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经验和启示可以概括为:坚持制度创新和集群式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善于利用外部资源和培育自主创新的城市文化[3];北京则更加强调知识创新和原始创新,注重自身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天津立足本地实际,更加强调基于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上海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提出在知识竞争力方面进入世界级大都市的行列;南京将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个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以科技对产业的引领显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特色;合肥则主要围绕国家级高校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建设国际著名科学城为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从任务上看,根据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六个城市均提出整合现有资源、培育创新能力的核心任务。从主要政策走向上看,六个城市都提出了吸引人才、营造环境、扶持企业、集聚资源、开展合作等。除了上述六个城市,后来又有武汉、西安、沈阳、温州、宁波、青岛、杭州、无锡等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与措施。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尚在探索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模式。 1、深圳模式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培育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城市的集成创新能力。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经过多年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努力,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的第一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和较好的自主创新发展环境,培育了一支以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4]2010年7月,深圳公布《深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若干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有七项具体目标,即①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②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③自主创新能力强,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④创新产出高,发明专利多,每万人专利申请数达到或超过20件;⑤有完善的城市创新体系,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速;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人才成为重要的城市资源,城市成为各类人才聚集和创新创业的高地;⑦创新机制灵活,创新活动活跃,创新文化多元交融。 2、上海模式 提升城市“知识竞争力”,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上海是通过确立并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来推动城市创新,其经验主要体现在:推动自主创新具有鲜明的国际视野、推动自主创新具有强烈的应用导向、推动自主创新具有突出的国家目标。 3、大连模式 整合创新资源,以增强城市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突破口。通过整合技术资源、人才资源、政策资源等创新资源,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5] 4、合肥模式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和基本模式研究 蒋晓岚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合肥 230051 【摘 要】创新型城市探索促进了区域经济理论和城市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到目前为止国内至少有200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目标。创新型城市建设尚在探索之中,回顾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历程,总结创新型城市建设几种模式和基本经验。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创新主体模式 (下转第38页)

一等奖(10项)-1-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烟台发展研究(烟台市创新型

一等奖(10项)-1-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烟台发展研究(烟台市创新型

烟台市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结果 一等奖(10项) 1. 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烟台发展研究(烟台市创新型城市研究课题组) 2. Almost periodic random sequences in probability(依概率意义随机概周期序列)(山东工商学院韩玉良) 3. 两元指纹向量聚类问题的复杂性与改进启发式算法(山东工商学院刘培强等) 4. 以酯基和胺基为端基的聚酰胺-胺超支化聚合物功能化的硅胶树脂的制备、表征及其对金属离子的结合性能(鲁东大学曲荣君等) 5.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控制研究(山东工商学院李中东等) 6. 凋亡仰制基因survivin特异性shRNA诱导喉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烟台毓璜顶医院陈秀梅等) 7. 中国汉族人脂联素基因+45G15(T/G)及+276(G/T)多态性与囊卵巢综合特相关性研究(烟台毓璜顶医院张宁) 8. 低分子肝素使用时机对关节置换手术失血量和DVT发生率的影响(烟台山医院马卫华等) 9. HPLC法测定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中三组分的含量(烟台职业学院杜萍) 10. 基于时空尺度及利益关系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山东工商学院王广成等) 二等奖(21项) 1. 烟台公路建设与管理论文集(课题)(烟台公路学会于基明等) 2. Spectral radius of graphs with given matching number(给定匹配数的图的邻接谱)(山东工商学院冯立华) 3. Some separation axioms in I-fuzzy topolgical spaces(I-模糊拓扑空间中的分离公理)(山东工商学院李宏艳等) 4. Agrilnfo:a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a call centre in China(山东工商学院高文等) 5. Application of LMS200 Laser Examintion in Intellectualization Longitics Transporting(LMS200激光检测在智能物流搬运中的应用)(山东工商学院隋金雪等) 6. 海水在膜吸收法脱硫工艺中的应用(中国农业大学孙雪雁) 7. 香花槐根段快繁技术研究(烟台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孙太元等) 8. 蓬莱海市蜃楼形成的气象因素季节分布及征兆(蓬莱阁管理处朱龙)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性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具体来说,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基本特征:一、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二、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三、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四、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二、为什么要建立创新型国家 第一,建立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热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在全球化进程当中, 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每百万人获得发明专利数只有1项, 而日本为994项, 韩国779项, 美国289项;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等产品的生产设备70%以上依靠进口。由于缺乏核心技术, 中国生产的手机不得不付出价格的20%, 计算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价格的40%的专利费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但核心技术受控于人; 我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 但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占10%左右, 出口产品利润率低; 我国是制造业第四大国, 但重要的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事实说明, 创新已成为制约我国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要想确保本国安全和实现中国的腾飞, 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体系, 在急剧变换的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当中把握机遇, 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这必将有利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改变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局面;必将有利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步伐;必将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我国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现在正是建设的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资本和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而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分析表明, 我国目前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39%左右。在继续保持占国内生产总值40%左右的投资率和持续15 年保持7%以上的

市长在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X X 同志 在全市创新型城市创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两会”一结束,市委、市政府就在这里召开全市创新型城市创建动员大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重抓创新驱动、推动创新发展的力度和决心。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以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全面部署创建江苏省创新型城市的各项目标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明确方向,抢抓机遇,落实举措,加快创建创新型城市,为更好地推进全市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目标提供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会前,市委常委会讨论研究了创建创新型城市工作,市政府对相关政策意见和方案也专门进行了会办研究。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先讲几点意见。会上,赵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 一、认清形势,明确目标,进一步增强创建创新型城市的责任感、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中央计划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2015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的目标。目前,我省已被列为全国

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省内各大城市纷纷加快创建创新型城市步伐,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相继被列为全国科技综合改革试点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市。可以说,创建创新型城市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2006年7月,我市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贯彻中央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首次提出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2009年9月,市委、市政府再次召开全市科技创新暨人才工作会议,对建设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了具体部署。几年来,全市上下坚持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城市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全市科技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建创新型城市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市连续两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科技型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全市产值超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69家,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达48家。2010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6.5%,“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31.1%。全市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79家,企业院士工作站13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3家。华锐风电、江苏科行分别建成国家级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实现了我市国家级研发机构零的突破。但是对照《江苏省创新型城市考核指标体系》确定的五大类19项指标,我们在许多指标上的差距还比较大。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江苏省创新型城市要求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2.5%以上,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4%以上。去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财政科技支出占地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实施方案(2013—2020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佛府[2013]3号 【发布部门】佛山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1.08 【实施日期】2013.01.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3—2020年) 的通知 (佛府[2013]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机构: 《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3-2020年)》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月8日

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3-2020年) 跟据《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的要求,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原则 统筹协调,科技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有效的组织和监督机制,突出科技主角地位,配强配齐科技部门,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统筹协调和组织作用。 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各区、佛山新城要立足各自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明确定位和发展目标,制定配套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形成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格局。 市场导向,协同创新。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充分调动以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 主动衔接,争取支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扶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主动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重大工程与国家、省的规划相衔接,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工程落户佛山。 二、第一阶段重点工作(2013-2017年) 到2017年,建立较为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机制体制健全,创新投入、创新能力、创新绩效和城市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整体创新水平实现新跨越,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重点工作如下: (一)着力建设具有佛山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 立足佛山产业特色和重点领域,全力打造产业创新平台、产业基地等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助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构建创新型国家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摘要: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进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结合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科学社会主义,就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才是我们经济持续增长国家崛起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创新新国家国内外背景十二五规划措施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发生重大的变革。从国际上来看,创新型经济将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创新已经成为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地区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型国家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国际背景 创新型经济与全球化竞争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 1.人类社会已步入创新型经济时代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发展的战略,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突出的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事关国防安全的关键技术难以引进,而且涉及主导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尖端技术也难以引进。事实一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体系,推动产业技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2.新型社会经济形态正在形成: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与健康的社会 人类社会正在朝着新型社会经济形态转变,明显的标志是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安全与健康社会的形成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第一,人类社会将从化石能源体系走向可持续能源体系的新时代。第二,人类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第三,人类面临着人口、健康的新挑战。第四,科技创新以跨学科为主导模式。 3.全球化竞争进一步加剧 我们正处在全球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全球化竞争首先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国家主导的科技政策和战略规划备受重视,各国纷纷提出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政策、新规划。各国都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战略基点。 二、国内背景:变革发展模式 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顽强拼搏,我们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就。但也要看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金高投入、能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部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进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洛新产业集聚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 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洛新产业集聚区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洛新产业集聚区实际,积极开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洛新产业集聚区为促进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夏明显主任为组长,以武文伟书记、韩丽莉副主任为副组长,以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领导集聚区的创建工作。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意义进行了认真学习,在思想上再提高、再重视。 二、积极开展科技孵化器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上半年洛新产业集聚区共建设科技孵化器2000平方米,在孵企业2家,毕业企业1家,分别是 毕业企业:洛阳新能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该项目主要生产风力发电机组配套轴承、冶金、矿山用转盘轴承。一期占地6600多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工厂研制生产的750千瓦及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配套轴承已经试制成功,并且批量生产。二期项目主要研发生产2.5兆瓦及3.0兆瓦的风能轴承产品。目前,该项目厂房、

办公楼等已建成完成,设备已安装,正在进行试生产。 在孵企业:1、洛阳七维防腐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该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100亩,主要从事新型防腐工程材料生产,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目前建设用地已征用,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和围墙圈建。 2、洛阳泰莱机械有限公司 该项目计划投资1.8亿元,占地110亩,主导产品为高精度电缆带和插接件黄铜带,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电气、电子、仪器仪表、军工等各个领域。该项目采用技术先进、成熟可靠、适应范围广的“铸锭-加热-热轧-铣面-冷轧-退火-精整”的生产工艺。目前,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00万元,3跨钢结构车间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办公楼和厂区道路建设。 洛新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2011年6月14日

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研究_戚涌

一、创新型城市概述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促进生产力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弘扬先进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创新与创造的发展史,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城市发展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不仅要靠资本、资源和劳动力,而且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关键的要素和内生动力。国际上许多国家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国家富强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熊彼特(J.A.Schumpeter)系统地研究了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提出了经济发展的长波理论和创新理论,对科技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较为完整的理论解释。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技术变化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技术的变化以创新形式出现。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经济要借助科技起飞,只有当技术发明应用于实践时,经济飞跃才能实现。城市发展是一个创新的运动过程,同样呈现长波理论所描述的周期性特征,导致经济发展周期的技术变化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创新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1]。 创新型城市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先导,以创新文化为基础,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和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经济发展的城市形态[2]。国际公认的创新型城市的度量标准为:技术对外依存度不超过3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比例超过70%,企业专利申请量占全社会专利申请量的比例超过70%,R&D投入占GDP总量的比例超过3%,企业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4%。除了上述硬性标准外,创新型城市还应该有良好的创新制度和政策,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一流的公共服务平台,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创新型企业,产生良好的产业集聚,能够有效配置城市的创新资源,倡导先进的创新文化,重视区域与国际合作,是区域经济中具有引领作用的中心城市。 创新型城市建设应该根据每个城市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经济、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水平、环境以及地理特点,努力形成各具特色与优势的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共同构成的城市创新体系,成为自主创新的示范引领区。如我国北京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影响,上海市的产业、科技、金融和国际影响,深圳市的经济体制、市场环境、地理位置和外贸优势等都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 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研究 戚湧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210094) 摘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立足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概述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度量标准,介绍了国际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研究现状和成功经验,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41(2006)11-0012-04 收稿日期:2006-08-03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委软科学课题(C0600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SJD630011) 第一作者简介:戚湧(1970-),男,江苏泰州人,博士,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和产业经济学。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厦门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年十月八日 目录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厦委发〔2010〕7号)的精神,推进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根据厦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基础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厦门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正在步入进一步以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一)经济基础 1、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快速提升。2009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1623.21亿元,增长8%(按可比价格计算);财政总收入451.4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40.5亿元,分别增长10.1%和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2亿元,三项指标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31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9153元,增长8%。 2、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厦门土地面积1573平方公里,仅占全省的1.3%,2009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51.38亿元,占全省2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4.62亿元,占全省的14.27%。2009年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27.88%,人均GDP达62020元(折合9520美元),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创造生产总值10292元。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在2008年0.6吨标准煤的基础上再降低25%以上,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厦门在2010中国可持续城市发展报告

中排名位居第一。 (二)产业基础 1、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创新力明显提升,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00.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9.53%。 2、平板电视、客车、工程机械、钨制品等产品,在国内外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冠捷、友达、LG三大液晶面板厂商来厦投资,厦门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平板显示研发、生产基地。 3、光电、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厦门成为国内光电显示产业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是世界最大的高质量节能灯生产基地,2009年产值达500亿元。 4、着力打造十三条制造业产业链(群),重点发展十个现代服务业,并以规划配置金融、创新资源,引领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区域协作发挥龙头作用,辐射服务海西地区,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关联发展。 随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大批有规模、高质量的产业项目加快实施,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三产产业比例1.3∶48.5∶50.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5%,占三次产业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三)创新基础 1、厦门有厦大、集大、华大、理工学院等四所高校,国家海洋三所、中科院城环所两个国家级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较高,2008年,厦门市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全市城市人口的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北京,100124) 摘要:创新型国家要由创新人才来创造,因此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也一直是发达国家尤其是创新型发达国家科技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伟大的时代需要杰出的人才,杰出的人才推动伟大的时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更需要无数优秀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更需要让优秀创新型人才的自主创新成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创新人才;创新教育 Creative Talents and Innovative Country Abstract: An innovative country expects creative people to construct, so the basis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lies in its creative talents. In fact, fostering creative talents has also been a focal attention of those developed countries, particularly in thei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elds. A great era needs outstanding talent, outstanding personnel to promote the great era. In building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of the great historical process, we need numerous outstanding creative talents come to the fore, but also need to make outstanding creative talents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ntribute. Key words: innovative country; creative talent; education innovation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必须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当代社会的创新人才,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1 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创新人才 创新型国家要由创新人才来创造,因此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创新人才。 当前学术界较一致的看法是,作为创新型国家,至少要具备四个特点:(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究开发(R&D)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3)科技进步贡献率要在70%以上;(4)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绝大部分。按照这四条标准来衡量,很显然中国还不是创新型国家,而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面对当今知识经济的热潮、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中国的现实国情,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和措施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和措施? 《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它凝聚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列宁曾经这样评价道:“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它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 《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恩格斯曾经指出:“《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斯大林则这样说道:“宣言”是共产主义的“圣经”和“福音书”,“…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在《宣言》精神的指引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宣言》问世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尽管历史条件、时代主题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阐发的基本原理仍然闪烁着理论的光辉,仍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共产主义事业、谋求人类解放的共同纲领和行动指南。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当代社会主义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一新形势下,我们重新学习和研究《宣言》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以《宣言》作为理论武器,敢于迎接各方面的挑战,善于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斗争,为捍卫和发展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而斗争。当代大学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二十一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党和人民的重托。因此,更应该努力学习《宣言》,深刻领会《宣言》的精神实质,勇于实践《宣言》的思想原则,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学会运用《宣言》中所阐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重新观察、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接过来、传下去,为实现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描绘的人类理想社会——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3.意义: 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 厦门市创建国家创新型都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年十月八日 目录 一、试点基础 1 (一)经济基础1 (二)产业基础1 (三)创新基础2 (四)体制优势3 (五)区位优势4

二、建设创新型都市的制约因素分析4 (一)创新环境不够完善4 (二)创新人才不足5 (三)支持创新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 6 (四)支持创新的服务体系相对滞后6 (五)自主创新缺乏竞争力6 三、试点目标 7 (一)战略定位7 (二)进展目标7 四、工作思路 8 (一)指导思想8 (二)差不多原则9 五、创新内容 9 (一)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海西产业进展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10 (二)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发挥海西重要中心都市的集聚辐射作用10 (三)提升对台交流合作水平,在促进海峡两岸交流融合上发挥前沿平台作用11 (四)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12 六、重点任务 14 (一)优化创新环境14 (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15 (三)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16 (四)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17 (五)二三产共推进18 七、创新工程 20 (一)科技创新工程20

(二)基础服务工程21 (三)产业对接工程22 (四)新兴产业工程22 (五)先进制造工程23 (六)都市空间工程23 (七)“5.1”创新工程23 八、辐射带动 23 九、保证措施 24 (一)组织保证24 (二)政策保证24 (三)资金保证25 (四)人才保证25 十、监测评估 25 (一)制定科学的评判体系25(二)建立创新绩效考评机制26

【研究报告】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研究报告】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原文发表于《政策瞭望》2010年第4期 目前,我省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经济发展进入了由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的新阶段。城市是研发、人才、资金、技术、设施等创新资源的主要聚集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是适应发展阶段转变的需要,是扎实推进“两创”总战略,实现以创新推动我省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战略之举。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意义重大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指城市发展到了一定历史阶段,摆脱传统的以土地、资本和低成本工业劳动力等为主要增长要素的发展模式,形成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新动力,建立以创新文化为基础、科技进步为动力、自主创新为主导的新型城市发展形态。 我省于2003年正式确立建设创新型省份战略,2006年召开全省自主创新大会,并出台《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2007年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关键是要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省内主要城市的先导和主导作用。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基础。从

中外发展史看,城市尤其大中城市,是社会资源的主要集聚地,是现代经济的主阵地,也是推动创新发展的主战场。落实省委提出的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战略任务,必然要求充分激发城市的创新活力,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内在要求。我省在全国率先确立了城市化发展战略,之后又进一步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较好地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但总体而言,目前我省城市化建设还属于粗放型、外延式的扩张。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要求今后我省必须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由注重规模扩张、投资带动转向注重功能提升、创新发展。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组织创新、体制创新等,铸造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国家、地区、城市之间竞争的关键和焦点。建设创新型城市,就是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有效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 国外创新型城市建设经验值得学习 从有关国家的城市发展实践看,世界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分为四大类型。他们的一些经验做法,值得认真学习。 一是文化创新型城市。这类城市,如法国巴黎、英国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