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8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测绘综合能力--摄影测量与遥感

208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测绘综合能力--摄影测量与遥感

208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测绘综合能力--摄影测量与遥感
208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测绘综合能力--摄影测量与遥感

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测绘综合能力--摄影测量与遥感

1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要

1.1摄影测量分类(P228)[掌握]:

摄影测量其内容涉及被摄物体的影像获取方法,影像信息的记录和存储方法,基于单张或多张像片的信息提取方法,数据的处理与传输,产品的表达与应用等方面的理论、设备和技术。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影像获取瞬间像点与对应物点之间所存在的几何关系。按照所研究对象的不同,摄影测量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两大类。

摄影测量也可按摄影站的位置或传感器平台分为航天(卫星)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等。航空摄影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测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和影像地图、建立地形数据库,并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航空摄影测量测绘的地形图比例尺一般为1:5万~1:500。

1.2遥感及其发展(P229)[掌握]

遥感泛指通过非接触传感器遥测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的技术。遥感技术主要建立在物体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的原理基础之上。遥感技术主要由遥感图像获取技术和遥感信息处理技术两大部分组成。遥感主要是回答观测目标是什么(定性),分布在何处(定位),有多少(定量)的问题。

遥感技术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电磁波波段的工作区域,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按传感器的运载工具可分为航天遥感(或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其中航空遥感平台又可细分为高空、中空和低空平台。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方式和被动方式两种。

1.3摄影测量概述(P228)[了解]

摄影测量是利用光学或数码摄影机摄影得到的影像,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和技术。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影像获取瞬间像点与对应物点之间所存在的几何关系。

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摄影测量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两大类;按摄影站的位置或传感器平台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

测量等。航空摄影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测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和影像地图、建立地形数据库,并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航空摄影测量测绘的地形图比例尺一般为1:5万~1:500。

摄影测量经历了模拟法、解析法和数字化三个发展阶段。

1.4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结合(P229)[了解]

遥感技术为摄影测量提供了多种数据来源,从而扩大了摄影测量的应用领域;摄影测量成熟的理论与方法对遥感技术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2摄影测量与遥感基础

2.1遥感基础(P230)[熟悉]

1.电磁波谱

太阳不断向外发射出大量的电磁波辐射,是电磁波的主要辐射源,也是被动遥感的主要能源。将这些电磁波根据其波长加以排列,可以形成一个电磁波谱。卫星遥感中常用的几个波谱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

2.大气窗口

电磁波在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散射、吸收和反射,具有较高透过率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常用的大气窗口包括:紫外、可见光、红外(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微波。对地球观测卫星遥感,选择透过率高的“大气窗口”波段;而对于大气遥感而言,则应选择“大气窗口”外衰减系数大的波段。

2.2相对定向与绝对定向(P230)[掌握]:

像片的外方位元素是描述像片在摄影瞬间的绝对位置和姿态的参数,即是一种绝对方位元素。若能同时恢复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即可重建被摄地面的立体模型,恢复立体模型的绝对位置和姿态。

暂不考虑像片的绝对位置和姿态,而只恢复两张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这样建立的立体模型称为相对立体模型,其比例尺和方位均是任意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将两张像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平移、旋转和缩放,以达到恢复绝对位置的目的。上述过程分别称为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

1)相对定向

确定两张影像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相对定向。相对定向不需要外业控制点,就能建立地面的立体模型。相对定向的唯一标准是两张像片上所有同名点的

投影光线对对相交,所有同名点光线在空间的交会集合构成了地面的立体模型。用于描述两张像片相对位置和姿态关系的参数,称为相对定向元素,相对定向元素共有5个。用解析计算的方法解求相对定向元素的过程,称为解析法相对定向。

解析法相对定向计算过程中同名光线对对相交的特性可用共面条件来实现。共面条件的几何含义是摄影基线和左右片同名光线三矢量共面,它是解求相对定向元素的基本关系式。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利用计算机的影像匹配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识别同名点,通过自动量测6对以上同名点的像片坐标,用最小二乘平差计算解求出5个相对定向元素。

2)绝对定向

要确定立体模型在地面测量坐标系中的正确位置,则需要把相对定向所建立的立体模型进行平移、旋转和缩放,以便纳入到地面测量坐标系中,并归化到制图比例尺,这一过程称为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绝对定向需要借助地面控制点来进行。

2.3电磁波谱(P230)[了解]:

卫星遥感中常用的几个波谱为:紫外(ultraviolet,UV)、可见光(visible light)、红外(infrared,IR)、微波(microwave)。

2.4大气窗口(P230)[熟悉]:

遥感接收的电磁波信号需要穿过介于地表与高空之间厚厚的大气层,大气层中的水汽(H2O)、二氧化碳(C02)和臭氧(O3)等对某些波段的电磁波具有散射和吸收影响,其余的在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散射、吸收和反射,具有较高的透过率,这些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常用的大气窗口包括:可见光和部分紫外、近红外(0.3~1.3 μm);近、中红外(1.5~1.8μm,2.0~3.5μm);中红外(3.5~5.5μm);远红外(8~14μm);微波(1.0 mm~l m)等。

对地球观测卫星遥感而言,只有选择透过率高的“大气窗口”波段,才对观测有意义,否则,物体的电磁波信息难以到达传感器;而对于大气遥感而言,则应选择“大气窗口”外衰减系数大的波段,才能收集到有关大气成分、云高、气压分布和温度等方面的信息。

2.5地物波谱特性(P230)[掌握]

地物波谱特性是指地面物体具有的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一定波长范围电

磁波的特性。地物波谱特性的变化与太阳和测试仪器的位置、地理位置、时间环境(季节、气候、温度等)和地物本身有关。

目前对地物波谱的测定主要分三部分,即反射波谱、发射波谱和微波波谱。

2.6遥感图像特征(P231)[了解]

遥感图像特征可归纳为几何特征、物理特征和时间特征,这三方面的表现特征即为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2.7遥感图像的解译(P231)[掌握]

遥感解译人员需要通过遥感图像获取三方面的信息:

(1)目标地物的大小、形状及空间分布特点;

(2)目标地物的属性特点;

(3)目标地物的变化动态特点。

遥感图像的解译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目视解译,一是计算机的数字图像处理。

2.8摄影测量基础(P229)[熟悉]

1.像点位移

倾斜误差: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这种位移的结果使得像片上的几何图形与地面上的几何图形产生变形,而且像片上影像比例尺处处不等。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可用像片纠正的方法予以改正。

投影差:地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使得地面目标物体在航摄像片上的构像偏离了其正射投影的正确位置。投影差性质:

①像底点没有投影差;

②地面点的高程越大,投影差也越大;

③摄影机的主距越大,相应的投影差越小。

城区航空摄影时,为了有效减小航摄像片上投影差的影响,应选择焦距较长的摄影机进行摄影。

2.内、外方位元素

(1)内方位元素。内方位元素是描述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参数,包括3个参数,即像主点在像片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x0,y0)及摄影中心到像片的垂距f(主距)。

需要注意的是:内方位元素值一般视为已知,它可通过对摄影仪的鉴定得到。

(2)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称为外方位元素。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六个参数:三个线元素(xs,ys,zs)和三个角元素。

3.共线方程

(1)共线方程就是指中心投影的构像方程,是摄影测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式,即在摄影成像过程中,摄影中心s(xs,ys,zs),像点a (x,y)及其对应的地面点a(x,y,z)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

(2)共线方程的主要应用包括:

①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和多像空间前方交会;

②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光束法平差中的基本数学模型;

③构成数字投影的基础;

④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与共线方程制作正射影像;

⑤利用dem和共线方程进行单幅影像制图。

4.影像定向

(1)内定向:摄影测量中常采用以像主点为原点的像平面坐标来建立像点与地面点的坐标关系。内定向是指将扫描坐标系转换到以像主点为原点的像平面坐标系。内定向问题需要借助影像的框标来解决。直接由数码航摄仪得到的影像则不存在内定向的问题。

(2)相对定向:确定两张影像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相对定向。相对定向不需要外业控制点,就能建立地面的立体模型。用于描述两张像片相对位置和姿态关系的参数,称为相对定向元素。相对定向元素共有五个。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通过自动量测六对以上同名点的像点坐标,即可解出五个相对定向元素。

(3)绝对定向:将相对定向建立的立体模型进行平移、旋转和缩放,纳入到地面测量坐标系中的过程称为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绝对定向需要借助地面控制点来进行,至少需要七个方程解求七个变换参数。

2.9中心投影的共线方程(P229)[掌握]:

共线方程式(8-2-1)是摄影测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式。

共线方程的主要应用在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中,共线方程是极其有用的。共线方

程的主要应用包括:

(1)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和多像空间前方交会;

(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光束法平差中的基本数学模型;

(3)构成数字投影的基础;

(4)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与共线方程制作正射影像;

(5)利用DEM和共线方程进行单幅影像制图等

3技术设计

3.1概述(P231)[熟悉]

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专业技术设计也称分项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项目设计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专业技术设计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

测绘技术设计文件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书以及相应的技术设计更改文件。

3.2项目设计(P231)[熟悉]

1.任务分析

在实施具体设计之前,设计人员要认真分析项目要求和顾客需求,做好设计依据的分析和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根据测绘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收集和分析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明确引用标准:明确设计编写过程中要引用的适用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

(3)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根据作业区实际情况,考虑作业单位的资源条件,选择最适用的方案,积极采用适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

2.项目设计书内容

主要包括:概述、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设计方案、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附录等七部分内容。

3.设计实施

项目设计书需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3.3专业设计(P232)[熟悉]

1.任务分析

在实施具体设计之前,设计人员要认真学习、领会项目设计书要求,学习与航空摄影测量测绘成果有关的内、外业规范,重视顾客需求,做好设计依据的分析和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根据测绘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收集和分析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收集项目设计规定的航空航天数据源,必要时应进行实地踏勘并编写踏勘报告;

(2)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按照项目设计要求,根据作业区实际情况,考虑作业单位的资源条件,选择最适用的方案,积极采用适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

(3)确定设计方案:根据测制具体测绘成果要求,确定适宜测绘生产不同工序必要的软、硬件装备设施,分析确定精度指标、工艺技术流程、质量控制要求、提交的成果、工程进度设计等。

2.专业设计书内容

包括:任务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五部分内容。

3.设计实施

专业技术设计书需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3.4技术设计更改文件(P232)[熟悉]

航空摄影测量项目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书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存在设计方案存在不足、收集到的遥感影像数据源存在质量问题、测区实际地理环境条件达不到设计要求,以及其他需要补充或更改的情况,应由设计人员及时提出并做出更改或补充;

更改或补充的内容需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3.5记住三个大标题(P239)[熟悉]:

项目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步骤:任务分析、项目设计编写、设计实施。

3.6项目设计书编写基本内容(P232)[熟悉]:

项目设计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概述、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设计方案、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附录等7部分内容。

3.7专业设计书编写基本内容(P232)[掌握]:

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一般根据具体的测绘活动内容编写,设计书的基本内容包括任务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

3.8各工序的作业要求和质量指标[掌握]:

各工序的作业要求和质量指标。主要工序包括控制测量、调绘、碎部测量、影像扫描、空中三角测量、数据采集和编辑、元数据制作和图历簿(文档簿)填写等。

4影像资料收集与预处理

4.1影像资料分析(P232)[熟悉]

1.航摄影像分析

根据具体成图比例尺及相应技术指标要求,分析确定适宜的航摄影像资料。有模拟影像和数字影像两种。

(1)模拟影像。成图比例尺与航摄比例尺、地面采样距离的对应关系如表:

(2)数字影像。成图比例尺与数码相机像素地面分辨率的对应关系如表:

2.遥感影像分析

遥感影像在测绘中主要被用来测绘地形图、制作正射影像或各种专题图。目前,常用卫星与影像成图比例尺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

4.2遥感影像分析(P233)[熟悉]:

遥感影像在测绘中主要被用来测绘地形图、制作正射影像或各种专题图。卫

星影像分辨率的选择除了考虑不同比例尺成图对影像分辨率要求,还要考虑现有可获取的卫星影像产品的规格。影像获取时相应尽量避开冬季。

4.3航空遥感影像资料(P232)[掌握]:

航空遥感影像主要有模拟影像和数字影像两种,要按照设计要求收集航空遥感影像资料。

1.模拟影像资料

包括航摄原始底片、航摄像片、摄区范围图(含分区范围图)、像片索引图、航摄仪技术参数检定报告、航空摄影底片压平质量检测报告、航空摄影底片密度检测报告、航摄鉴定表、像片中心点结合图、航摄飞行记录、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书、航空摄影资料移交书等。其中航摄仪检定资料要包括航摄仪检定坐标系、航摄仪框标编号和框标坐标、航摄仪检定焦距、航摄仪镜头自准轴主点坐标、航摄仪镜头对称畸变差测定值。

2.数字影像资料

包括影像数据、像片索引图、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书、航摄鉴定表、航摄仪技术参数、航摄军区批文及航空摄影资料送审报告、航空摄影飞行记录、摄区航线和像片接合图、摄区完成情况图、航空摄影资料移交书等。

1)IMU/GPS辅助航空摄影资料

2)地面技术文档资料

主要包括摄区IMU/DGPS辅助航空地面测量技术设计书、摄区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地面测量技术总结、摄区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地面测量检查报告、摄区地面控制测量成果表、摄区精度检测样区精度检测报告、摄区测站信息表。

4.4航天遥感影像资料(P234)[掌握]:

航天遥感影像资料用于地形图测绘主要有立体像对(或条带)、单景卫星影像,有全色数据和多光谱数据(红、绿、蓝、红外)。

航天遥感影像收集:包括数据格式、应用级别等满足要求的单片或立体的全色数据、多光谱数据、完整的卫星参数等资料。

4.5航空遥感影像预处理(P234)[掌握]:

航空遥感影像预处理包括模拟航空摄影获取的底片扫描和数宇航空摄影获取的数字影像几何处理。

1、模拟影像

1)底片扫描分辨率的确定

2)扫描参数调整

扫描参数调整原则是使扫描影像的各通道灰度直方图尽可能布满0~255个灰阶,并接近正态分布,彩色影像不偏色。

3)扫描质量

4)影像增强

采用滤波和直方图拉伸的方法对原始影像进行增强处理,使影像直方图尽量呈正态分布,纹理清晰、无显著噪声。同时需要注意对光标进行单独增强处理,使之清晰可见,从而保证内定向精度。

2、数字影像

数字航空摄影所获取的影像各通道灰度直方图应接近正态分布,彩色影像不偏色。对于线阵扫描成像的影像(如ADS80),主要包括影像增强、降位处理、匀光处理、影像旋转等。

4.6 航天遥感影像预处理(P234)[掌握]:

1、影像格式转换

用户从遥感卫星地面站获得的数据一般为通用二进制(generic binary)数据,外加一个说明性头文件。而常用的遥感影像处理软件都有自己的数据格式,因此需要将原始航天遥感影像转换为生产软件可以利用的格式(TIF或IMG等)。

2、轨道参数提取

3、影像增强

在对影像进行进一步处理之前,必须要对影像采用对比度增强、直方图增强和图像间算术运算的方法对原始影像进行增强处理。

4、去除噪声、滤波

通过修改遥感图像频率成分来实现遥感图像数据的改变,达到抑制噪声或改善遥感图像质量的目的,常用的滤波有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带阻滤波、带通滤波、同态滤波等。

5、去薄云处理

6、降位处理

原始影像不是8 bit,需要在影像增强后做降位处理,每个像元统一转换为Unsigned 8 bit.即影像的灰度值在0~255之间。

7、多光谱波段选取

8、匀色处理

4.7收集影像数据源(P234)[熟悉]

1.航空遥感影像资料

航空遥感影像主要有模拟影像和数字影像两种,要按照设计要求收集航空遥感影像资料,收集的影像范围应覆盖设计要求的相应任务区。当存在多种满足成图要求的航空摄影资料,应优先收集现势性好、影像质量好、成图性价比高的资料。对于imu/dgps组合辅助航空摄影,还要收集imu/gps辅助航空摄影资料和相应的地面技术文档资料。

2.航天遥感影像资料

航天遥感影像资料有全色数据和多光谱数据(红、绿、蓝、红外)。资料收集一定要按照设计要求收集满足要求的航天遥感影像资料,且影像范围应覆盖设计要求的相应任务区。当存在多种满足成图要求的航天遥感资料,应优先收集时相好、影像质量好、成图性价比高的资料。航天遥感影像收集:包括数据格式,应用级别等满足要求的单片或立体的全色数据、多光谱数据、完整的卫星参数等资料。

4.8预处理(P234)[熟悉]

1.航空遥感影像预处理

(1)模拟影像的预处理主要包括:底片扫描分辨率的确定、扫描参数调整、扫描质量和影像增强。

(2)数字影像的预处理主要包括:影像增强、降维处理、匀光处理、影像旋转等。

2.航天遥感影像预处理

主要包括:影像格式转换、轨道参数提取(严格几何成像模型、rfm成像模型)、影像增强、去除噪声和滤波、去薄云处理、降维处理、多光谱波段选取以及匀色处理。

5区域网划分与像片控制测量

5.1区域网划分(P234)[了解]

区域网是指在特定区域内采用一定的控制测量布点方案而构成的空中三角测量平差网。

区域网的大小和像片控制点的跨度主要与成图精度、摄影资料条件以及对系统误差的处理等因素有关。

根据成图精度要求,按摄影资料及地形条件可将区域网分为平面区域网和平高区域网。

5.2像片控制测量(P235)[熟悉]

(一)布点方案

像片控制测量是在实地测定用于空三加密或直接用于测图定向的像片控制点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量工作。

(1)全野外布点方案:全野外布点方案是指通过野外控制测量获得的像片控制点不需内业加密,直接提供内业测图定向或纠正使用;

(2)非全野外布点方案:野外测量少量控制点,然后利用空中三角测量的方法,加密测图定向或纠正使用的其他控制点。按航线数分为单航线和区域网两种;

(3)特殊情况的布点方案:对于航摄区域接合处、航向重叠不够、旁向重叠不够、像主点和标准点位落水、水滨和岛屿等特殊情况,按照规范规定进行布点。

(二)基本作业流程

像片控制测量的基本作业流程包括:影像资料准备、区域网划分、控制点目标选取、控制点野外施测、成果整理等。

(三)主要作业方法及要求

1.控制点选择要求

(1)像片控制点的目标影像应清晰易判别。控制点应设在航向及旁向6片重叠范围内,如果选点困难也可以选在5片重叠范围内;

(2)像片控制点距像片边缘不小于1~1.5cm。对于数字影像或卫星影像控制点距像片边缘不小于0.5cm;

(3)立体测图时每个像对四个基本定向点离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不超过1cm,最大不能超过1.5cm,四个定向点的位置应近似成矩形;

(4)控制点应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

(5)位于不同方案布点区域间的控制点应确保精度高的布点方案能控制其相应面积,并尽量公用,否则按不同要求分别布点;位于自由图边、待成图边以及其他方法成图的图边控制点,一律布设在图廓线外。

2.控制点野外施测

(1)刺点目标的选择要求:刺点目标应根据地形条件和像片控制点的性质进行选择,以满足规范要求。平面控制点的刺点目标应选在影像清晰、能准确刺点的目标点上。高程控制点的刺点目标应选在高程变化不大的地方。平高控制点的刺点目标应同时满足平面和高程的刺点要求;

(2)控制点的编号:实际作业中一般用p代表平面点,g代表高程点,n 代表平高点,同期成图的一个测区内要分别统一编号,采用字母后附加数字的方法,编号中不得出现重号;

(3)整饰和注记:像片控制点在刺点后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简要说明。在像片反面控制点刺点位置上,以相应的符号标出点位、注记点名或点号及刺点日期、剌点者、检查者均应签名;

(4)控制点的施测:测定控制点的平面坐标,采用gps网、双基准站、gps 实时动态(gps-rtk)、电磁波测距导线、交会及引点等方法,其测量精度应符合规范的相关规定。测定控制点的高程,通常采用测图水准、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或单基准站rtk方法测定;

(5)控制点接边:控制测量结束后,应及时与相邻图幅或区域进行控制接边。

(四)质量控制

一级检查:对所有成果进行100%室内外检查;二级检查:对所有成果进行100%室内检查和10%~20%野外实地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1)检查像控点的布设是否合理;

(2)刺点目标是否符合要求,略图表述与影像是否一致;

(3)像控点联测方法及精度是否满足成图要求;

(4)所有观测手簿、测量计算手簿、控制像片、自由图边以及接边情况,都必须经过自我检查、上级部门检查验收,经修改或补测合格,确保无误后方可上交。

(五)成果整理

1.成果整理要求

(1)平面测量观测及计算手簿按控制网装订成册,按任务区上交;

(2)高程测量观测及计算手簿按任务区装订,装订顺序按地形图航空摄影外业规范的有关要求执行。邻区转抄的成果应注明抄自何区及何编号计算手簿,并与图历簿保持一致;

(3)控制片以加密区域为单元,采用图号配合航线序号、像片序号等进行编号。

2.成果移交内容

(1)已知点成果表;

(2)平面控制测量观测手簿;

(3)平面控制测量平差计算手簿;

(4)水准测量观测手簿;

(5)水准测量平差计算手簿;

(6)控制像片;

(7)像控点成果表(坐标、高程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8)像控点布点略图;

(9)技术总结;

(10)质量检查报告;

(11)仪器检定资料。

5.3控制点目标选取(P235)[熟悉]:

航外像片控制点的布设不仅和布点方案有关,还必须考虑航测成图过程中像点量测的精度、绝对定向和各类误差改正对像片控制点的具体点位要求,航外像片控制点应满足下列条件:

(1)像片控制点的目标影像应清晰易判别。航外像片控制点一般应设在航向及旁向六片重叠范围内,如果选点困难也可以选在五片重叠范围内。而且同一

控制点在每张像片上的点位都能准确辨认、转刺和量测,符合刺点目标的要求及其他规定。

(2)航外像片控制点距像片边缘不小于1~1.5 cm。对于数字影像或卫星影像控制点距像片边缘不小于0.5 cm即可。

(3)立体测图时每个像对四个基本定向点离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不超过1 cm,最大不能超过1.5 cm,四个定向点的位置应近似成矩形。

(4)控制点应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当旁向重叠过大时应分别布点,因旁向重叠较小使相邻航线的点不能公用时,可分别布点。

(5)位于不同方案布点区域间的控制点应确保精度高的布点方案能控制其相应面积,并尽量公用,否则按不同要求分别布点;位于自由图边、待成图边以及其他方法成图的图边控制点,一律布设在图廓线外。

5.4野外控制点的目标选定后,刺点时应注意事项[掌握]:

野外控制点的目标选定后应根据像片上的影像,在现场用刺点针把目标准确地刺在像片上,刺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在所有相邻像片中选择影像最清晰的一张像片用于刺点;

(2)刺孔要小而透,针孔直径不得大于0.1 mm;

(3)刺孔位置要准,不仅目标要判读准确,而且下针位置也要准确,刺点误差应小于像片上0.1 mm;

(4)同一控制点只能在一张像片上有刺孔;

(5)同一像片控制点在像片上只能有一个刺孔;

(6)所有国家等级的三角点、水准点及小三角点均应刺点,当不能准确刺出时,对于三角点、小三角点可用虚线以相应符号表示其概略位置,在像片背面写出点位说明或绘出点位略图;

(7)各类野外像控点根据刺孔位置在实地打桩,以备施测时用。

5.5质量控制(P236)[掌握]:

一级检查:对所有成果进行100%室内外检查;二级检查:对所有成果进行100%室内检查和10%~20%野外实地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1)检查像控点的布设是否合理;

(2)刺点目标是否符合要求,略图表述与影像是否一致;

(3)像控点联测方法及精度是否满足成图要求;

(4)所有观测手簿、测量计算手簿、控制像片、自由图边以及接边情况,都必须经过自我检查、上级部门检查验收,经修改或补测合格,确保无误后方可上交。

6影像判读与野外像片调绘

6.1影像判读概念(P236)[熟悉]

1.基本概念

影像判读或影像解译,就是根据遥感影像所显示的各种规律,借助相应的仪器设备及有关资料,采用一定的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认影像所表示的地面物体的属性、特征,为测制地形图或为其他专业部门提供必要的地形要素。

2.影像判读原理

(1)影像与地物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几何关系;

(2)影像反映了地物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相关位置、纹理等几何特征,也反映了地物的一些物理特性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3)在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地物反映出的影像也相同。

3.影像的解译

解译标志分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解译标志是随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不同片种等多种因素而变化的。

(1)直接解译标志包括: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案、位置和布局。

(2)间接解译标志:通过综合分析、相关分析,进行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逻辑推理,获得对目标的正确判断。

6.2野外像片调绘(P237)[掌握]

1.基本要求

像片调绘是以像片判读为基础,把航摄像片上的影像所代表的地物识别和辨认出来,并按照规定的图式符号和注记方式表示在航测像片上。目前大多采用先室内判绘,后野外检查补绘的办法来完成。

(1)综合取舍就是对地物地貌进行选择和概括的过程,目的就是通过综合

和选择使地面物体在地形图上得以合理的表示;

(2)调绘应判读准确,描绘清楚,图式符号运用恰当,各种注记准确无误,图面清晰易读;

(3)地形要素属性项原则上满足相应数据规定的要求,要素属性与要素实体一同表示在调绘影像图上;

(4)表示内容一般以影像获取的时间为准。影像获取后的新增重要地物应进行补测、补调。对影像获取后消失的地物应在原影像上用红色绘“×”。

2.主要调绘内容

像片调绘可采用全野外调绘法或室内外综合调绘法。外业调绘中的主要调绘内容有:独立地物调绘,居民地调绘,道路及其附属设施调绘,管线、垣栅和境界的调绘,水系、地貌、土质和植被的调绘,地理名称的调查和注记等。

3.调绘片的整饰与接边

(1)调绘像片的整饰:调绘内容要及时清绘,清绘时各种地物的中心位置要准确,中心点、中心线应按图式规定绘出。地物符号之间的关系要合理反映地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调绘像片的接边:调绘像片接边按范围可分为图幅内部接边、幅与幅之间接边。同期作业接边原则上接西、北图边,查东、南图边。测区外围图边一般按自由图边处理。

4.新增地物的补测

新增地物是指在影像获取时不存在,作业时新增加的地物。新增地物必须在调绘时进行补测,通常可采用交会法、截距法、坐标法和比较法确定新增地物的位置。在补测新增地物量距时必须要量测到中心点或中心线的位置,同时注意地物的方向、形状和大小,补测线状地物时,各转折点的位置要准确。

5.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一级检查:对所有成果进行100%检查;二级检查:对调绘成果进行20%~30%的实地重点检查。具体内容如下:(1)居民地类型表示是否合理,综合取舍是否得当,主、次干道及支线表示是否分明,居民地轮廓特征表示是否正确;

(2)要素属性是否齐全、表示是否协调合理,注记是否准确无误;要素接

边是否符合接边要求,重要要素是否遗漏未表示,补测数据的正确性,数据整合的正确性;

(3)调绘片、元数据与图名接合图的图名是否一致;

(4)资料是否齐全,数据是否准确,数量是否相符。

6.成果整理

调绘成果一般应分幅整理,也可按一定大小的区域整理,区域的大小以方便下工序作业为原则。一般情况下中小比例尺图以1:5万图幅大小为整理区域,大比例尺图以解析空中三角测量解算区域的大小为整理区域。

6.3应用解译标志应注意的问题[掌握]:

由于遥感图像种类较多,投影性质、波谱特征、色调和比例尺等存在差异,故利用上述解译标志时应区分不同遥感图像的不同特点,这在具体应用时必须注意。

1)假彩色合成图像

遥感中最常见的假彩色图像是彩色红外合成的标准假彩色图像,它是在彩色合成时,把近红外波段的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的红色分量、把红色波段的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的绿色分量、把绿色波段的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的蓝色分量进行合成的结果。

2)多光谱图像

对于多光谱像片可以使用比较判读的方法,将多光谱图像与各种地物的光谱反射特性数据联系起来,达到正确判读地物的属性和类型。例如,水体由于红外辐射很弱,所以它在’MSS7波段上的影像呈现深色调,而在MSS4和MSS5波段上其色调就相对较浅,而植被在MSS7波段则有强烈的反射峰值,其色调呈现白色。

3)热红外图像

4)雷达图像

6.4外业调绘中的主要调绘内容(P237)[熟悉]:

外业调绘中的主要调绘内容有独立地物调绘,居民地调绘,道路及其附属设施调绘,管线、垣栅和境界的调绘,水系、地貌、土质和植被的调绘,地理名称的调查和注记等。

6.5调绘质量控制内容(P238)[了解]:

一级检查:对所有成果进行100%检查;二级检查:调绘成果进行20%~30%的实地重点检查。

6.6影像判读原理(P237)[熟悉]:

影像判读原理之所以被人们掌握,是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1)影像与地物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几何关系;

(2)影像反映了地物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相关位置、纹理等几何特征,也反映了地物的一些物理特性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3)在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地物反映出的影像也相同。

解译人员通过图像获取三方面的信息:目标地物的大小、形状及空间分布特点,目标地物的属性特点,目标地物的变化动态特点。

6.7影像的解译--直接解译标志(P237)[掌握]:

根据影像特征的差异可以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地物,这些典型的影像特征称为影像解译标志。解译标志的建立是解译的前提。解译标志分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1)形状:地物在影像上的形状受空间分辨率、比例尺、投影性质等的影响。

(2)大小:地物影像的大小取决于比例尺,根据比例尺,可以计算影像上的地物在实地的大小。影像大小除受目标大小影响外,还要受像片倾斜、地形起伏及亮度的影响。

(3)阴影:阴影的长度、形状和方向受到太阳高度角、地形起伏、阳光照射方向、目标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多种影响,阴影可使地物有立体感,有利于地貌的判读。根据阴影的形状、长度可判断地物的类型和量算其高度。必要时可以利用多波段数据比值方法去除地形起伏引起的一部分阴影。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称为热力阴影,活动物体造成的热力阴影形成的立体感尤为显著,阴影中没有任何被遮挡的地物信息。

(4)色调:色调指影像上黑白深浅的程度。地物的属性、几何形状、分布范围和规律都通过色调差别反映在遥感图像上。

摄影测量与遥感复习要点

摄影测量与遥感复习要 点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1 相对定向:恢复两张像片的相对位置,建立立体模型。 2 绝对定向:将立体模型纳入到地面测量坐标系中,并规化为所需的模型比例尺 3 立体像对:在立体摄影测量中由不同摄影站对同一地面景物摄取的,具有一定影像重叠的两张像片称为立体像对。 4 像片纠正:将中心投影的构像经过投影变换转变为正射投影,同时消除像片倾斜所引起的像点位移,使其相当于水平像片的构想,符合规定的比例尺,此变换过程为像片纠正。 5 解析空三:只测定少量必需的外业控制点,在室内测出一批测图所需要的像片点坐标,通过解析的方法(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计算出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 6 核线相关:核面与两像片的交线为同名核线,同名像点必定在同名核线上,沿核线相关计算,寻找同名像点。 7 数字高程模型:是国家基础空间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示地表区域上地形的三维向量的有限序列,即地表单元高程的集合Z=f(x,y)研究地表起伏。 8 GPS辅助空三:利用GPS动态定位原理,采用机械GPS接收机与地面基准站的GPS 接收机同时,快速。连续地记录相同的GPS信号,通过相对定位技术的离线数据处理后,获得航摄飞行中摄站点相对与该地面基准点的三维坐标,并将作为辅助数据应用于光束法区域平差中。 9 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中心与像片间相关位置的参数为内方位元素。 10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的参数为外方位元素。 11 像片调绘:利用航摄像片所提供的影像特征,对照实地进行识别,调查和做必要的注记,并按照规定的取舍原则,图示符号表示在航片上的工作。 12 4D产品:DEM(数字高程模型)DOM(数字正摄影像)DRG(数字栅格地图)DLG(数字线划地图) 1航空摄影测量的定义与任务:定义:利用飞机或其他飞行器所载的摄影机在空中拍摄地面像片。结合地面控制点测量,调绘和立体测绘等步骤,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任务:测制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影像地图,建立地形数据库,并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依据。 2 航空摄影特殊点,线,面: 点:摄影中心S,像主点O,地底点N,等角点C主合点i 线:摄影机轴SO,垂线SN,主纵线W,主横线h o h o等比线h c h c摄影方向线vv,透视轴TT,合线h i h i 面:像平面P,地平面E,主垂面W,合面E s。 3航空摄影测量有哪些常用的坐标系各怎样定义的 (1)像方坐标系 像平面坐标系:用于表示像点在像平面上的位置,以像主点为原点的像平面坐标系用 0-XY表示。 2像框标坐标系:使用航摄像片的框标来定义像平面坐标系 3像空间坐标系:为便于进行像点的空间坐标转换建立的能够描述像点空间位置的坐标系。

模拟题-摄影测量与遥感详解

摄影测量与遥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不答或答错不得分)1.目前,主流的常规航空摄影机的像幅为(B )。 A. 18cm×18cm B. 23cm×23cm C. 36cm×36cm D. 46cm×46cm 2.航摄仪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的要求(B)。 A. 每毫米内不少于20线对 B. 每毫米内不少于25线对 C. 每毫米内不少于30线对 D. 每毫米内不少于40线对 3.下列关于航空摄影时飞行质量的要求,叙述错误的是(B)。 A. 航向重叠度一般应为60%-65%;个别最大不应大于75%,最小不应小于56% B. 像片倾斜角一般不大于3°,个别最大不大于5° C. 航摄比例尺越大,像片旋角的允许值就越大,但一般以不超过8°为宜 D. 航线弯曲度一般不大于3% 4.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A)重叠。 A. 航向 B. 旁向 C. 水平 D. 垂直 5.相邻航线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B)重叠。 A. 航向 B. 旁向 C. 水平 D. 垂直 6.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之比称为(C)比例尺。 A. 地形图 B. 测图 C. 摄影 D. 制图 7.框幅式航空摄影属于(D)投影成像。 A. 正射 B. 垂直 C. 斜距 D. 中心 8.当成图比例尺为1:10000时,应选择的航摄比例尺为(A) A. 1:20 000~1:40 000 B. 1:10 000~1:20 000 C. 1:25 000~1:60 000 D. 1:7000~1:14 000 9.下列各项中,关于航摄分区划分的原则叙述错误的是(A)。 A. 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得大于三分之一航高 B. 当地面高差突变,地形特征差别显著时,可以破图幅划分航摄分区 C. 在地形高差许可且能够确保航线的直线性的情况下,航摄分区的跨度应尽量划大 D. 分区界线应与图廓线相一致 10.一张航摄像片有(B)个内方位元素。 A. 2 B. 3 C. 4 D. 6 11.一张航摄像片有(D )个外方位元素。 A. 2 B. 3 C. 4 D. 6 12.航片上的投影差是由(A )引起的像点位移。 A. 地形起伏 B. 像片倾斜 C. 摄影姿态 D. 地球曲率 13.将一个重叠向内的立体像对的左右像片对调后,观测到的是(B )。 A. 正立体 B. 负立体

(完整word版)10测绘摄影测量与遥感复习题汇总,推荐文档

一、名词解释: 遥感2、遥感技术3、电磁波4、电磁波谱5、大气窗口6、影响匹配7、光谱反射率8、光谱反射特性曲线9、遥感平台10、遥感传感器11、数字影像12、空间域图像13、频率域图像14、图像采样15几何变形16、几何校正17、图像判读18、大气校正19、图像增强20、图像直方图21遥感图像判读22、监督法分类23、非监督法分类 二、回答问题 怎样才能将光学影像变成数字影像。 简述遥感数字影像增强处理的目的,例举一种增强处理方法 何为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 叙述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区别。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依据有哪些,有哪些影响因素? 航测外业主要包括哪些工作? 航空摄影的投影与地形图有何不同? 像主点与像片主距概念 光学和机械框标及作用 数字影像分辨率是什么? 摄影机检校要求与内容? 航空摄影的基本要求? 航空摄影质量检查与成果提交内容? 什么是基于核线的一维影像匹配 什么是投影差? 分区摄影基准面的高度是如何划分的? 摄影季节和航摄时间的选择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航片比例尺有什么特点? 双向空间后发交会-前方交会解求地面点坐标的步骤? 连续法相对定向元素和单独像对相对定向元素是什么? 对定向元素有哪几个? 什么是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 摄影测量坐标系分类 人造立体视觉的条件和类型 什么是视模型 左右视差和上下视差的概念 分像的方法 什么是立体像对 前方交会计算地面点的步骤 绝对定向至少需要几个地面控制点 像对相对定向需要地面控制点吗? 航测立体测图的方法有哪些? 模拟法立体测图的作业过程: 模拟法立体测图的自我检查内容包括那些?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方法 我们实验的遥感图像辐射增强处理有那些内容? 为什要对图像做几何校正?

New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攻读博士生学位培养方案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攻读博士生学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602 授工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具体要求是: 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学术修养。 2. 掌握所在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使用和阅读本专业文献,进行学术交流;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某一方向上做深入的研究,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3. 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 图像信息获取、处理与应用 研究图像信息获取、数字图像的处理、分析与识别的算法、地形图扫描影像的自动识别技术、遥感影像目标的自动提取技术、影像压缩与编码技术、多种影像信息的融合技术、小波理论、分形理论及人工神经网络等理论和图像工程应用。 2. 数字摄影测量 主要研究多传感器集成的近景、航空、航天和行星数字摄影测量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开发。主要研究:基于摄影几何的摄影测量、三线阵CCD影像处理、激光雷达数据处理、SAR/InSAR数据处理、机载/车载测图系统、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POS理论与方法、图像处理与信息提取、三维重建、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几何处理等。 3. 计算机视觉 研究图像匹配与配准、三维目标的自动重建、三维深度信息的恢复、序列图像的处理与分析、工业部件的自动测量与识别、汽车自动导航、虚拟现实、机器学习和视频分析等理论与方法。 4. 遥感技术与应用 主要研究可见光、多光谱、高光谱、雷达遥感影像的分析、处理、目标识别方法,多元遥感影像的综合分析方法、时序遥感影像的分析等理论与方法,探讨测绘、环境、地质、林业等领域的应用关键问题。 5. 定量遥感 主要研究大气、水体、陆地定量遥感相关的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地物目标光谱特性、

摄影测量与遥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比例尺 严格讲,摄影比例尺是指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为J 与地向上相应线段的水干距L 之比。由于影像片有倾角,地形有起伏,所以摄影比例尺在像片上处处不相等。一般指的摄影比例尺,是把摄影像片当作水平像片,地面取平均高程.这时像片上的一线段l 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L 之比,称为摄影比例尺1/m 2.像片倾角 空中摄影采用竖直摄影方式,即摄影瞬间摄影机的主光轴近似与地面垂直,它偏离铅垂线的夹角应小于3D ,夹角称为像片倾角。 3.航向重叠 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要求在60%以上。4.旁向重叠 相邻航线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重叠度要求在24%以上 5.摄影基线 控制像片重叠度时,是将飞机视为匀速运动,每隔一定空间距离拍摄一张像片,摄站的间距称为空间摄影基线B 。 6.像平面坐标系 像平面坐标系用以表示像点在像平面上的位置,通常采用右手坐标系,x ,y 轴的选择按需要而定.在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中,常根据框标来确定像平面坐标系,称为像框标坐标系。 7.像主点 相机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 8.内方位元素 内方位元素是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包括三个参数。即摄影中心到像片的垂距(主距)f 及像主点o 在像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0 0,y x 9.外方位元素 外方位元素是表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六个参数,其中有三个是直线元素,用于描述摄影中心的空间坐标值;另外三个是角元素,用于表达像片面的空间姿态。 10.空间后方交会 已知像片的内方位元素以及至少三个地面点坐标并量测出相应的像点坐标,则可根据共线方程列出至少六个方程式,解求出像片六个外方位元素,称为空间后方交会。 11.中心投影变换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作者:林青涛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探测技术及地面处理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遥感技术。所谓遥感就是在远离目标的地方,运用传感器将来自物体的电磁波信号记录下来并经处理后,用来测定和识别目标的性质和空间分布。从广义上说,航空摄影是遥感技术的一种手段,而遥感技术也正是在航空摄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概念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隶属于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范畴,它是利用非接触成像和其他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及环境、其他目标或过程获取可靠的信息,并进行记录、量测、分析和表达的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的主要特点是在像片上进行量测和解译,无需接触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自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而且可摄得瞬间的动态物体影像。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 1、摄影测量及其发展 摄影测量的基本含义是基于像片的量测和解译,它是利用光学或数码摄影机摄影得到的影像,研究和确定被摄影物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和技术。其内容涉及被摄影物的影像获取方法,影像信息的记录和存储方法,基于单张或多张像片的信息提取方法,数据的处理和传输,产品的表达与应用等方面的理论、设备和技术。 摄影测量的特点之一是在影像上进行量测和解译,无需接触被测目标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自然和环境条件的限制,而且各种类型影像均是客观目标物体的真实反映,影像信息丰富、逼真,人们可以从中获得被研究目标物体的大量几何和物理信息。 到目前为止,摄影测量已有近170年的发展历史了。概括而言,摄影测量经历了模拟法、解析法和数字化三个发展阶段。表1列出了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如果说从模拟摄影测量到解析摄影测量到解析摄影测量的发展是一次技术的进步,那么从解析摄影测量到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则是一场技术的革命。数字摄影测量与模拟、解析摄影测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处理的原理信息不仅可以是航空像片经扫描得到的数字化影像或由数字传感器直接得到的数字影像,其产品的数字形式,更主要的是它最终以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因而它所使用的仪器最终只有通用的计算机及其相应的外部设备,故而是一种计算机视觉的方法。 2、遥感及其发展

注册测绘师考试摄影测量与遥感模拟练习题目

一、模拟练习 一)单选题 1.航空摄影规范要求航向重叠度最小不应小于(C)。 A.1 B.2 C.2或3 D.3 2.航空摄影规范要求摄影分区内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不得大于设计航高的(D)。 A.2% B.3% C.4% D.5% 3.无人机摄影在设计飞行高度时,应高于摄区和航路上最高点 (A)m以上。 A.100 B.150 C.200 D.300 4.现行《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规定:飞行平台的相对航高一般不超过(A)m。 A.1000 B.1500 C.2000 D.3000 5.l:1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中,内业加密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在丘陵地区域内不应大于(A)m。 A.0.35 B.0.5 C.0.7 D.1.0 6.某1:1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中,像片控制点离开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一般不应大于(A)cm。 A.1 B.1.5 C.2 D.3 7.1:5000地形图航空摄影外业测量中,对于平高控制点的布设,当采用一张中心像片覆盖一幅图的方法作业时,区域网范围在16幅以内采用周边(A)点法布设。 A.6 B.8 C.10 D.12 8.1:25000地形图航空摄影外业测量中,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是每100cm内,平地、丘陵地为(D)个。 A.8~10 B.10~12 C.8~15 D.10~20

9.遥感影像平面图的制作时,若采用数字法进行图像纠正和镶嵌,使用纠正公式对影像逐像元进行纠正,纠正误差要求不大于图上(D)mm。 A.0.2 B.0.3 C.0.4 D.0.5 10.数字航空摄影测量采用空中三角测量时,内定向框标坐标残差 绝对值一般不大于(A)mm。 A.0.010 B.0.015 C.0.020 D.0.025 11.摄影测量的控制点野外测量及施测中,控制测量结束后,应及 时与相邻图幅或区域进行控制接边,控制接边的内容一般不包括(C)。 A.本幅或本区如果需要使用邻幅或邻区所测的控制点,需要检查这些点是 否满足本幅或本区的各项要求 B.自由图边的像片控制点,应利用调绘余片进行转刺并整饰,同时将坐标 和高程数据抄在像片背面,作为自由图边的专用资料上交 C.自由图边的像片控制点。应利用调绘余片进行转刺并整饰,同时将坐标 和高程数据抄在像片背面,无须将该资料上交 D.接边时应着重检查图边上或区域边上是否产生了控制裂缝,以便补救 12.以一幅影像所组成的一束光线作为平差的基本单元,以中心投 影的共线方程作为平差的基础方程,通过各个光线束在空间的旋转和 平移,使模型之间公共点的光线实现最佳地交会,并使整个区域最佳 地纳入到已知的控制点坐标系统中,这种方法称为(C)。 A.航带法空中三角测量 B.独立模型法空中三角测量 C.光束法空中三角测量 D.PO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 13.无人机航摄对数码相机的性能指标要求中,像素2000万的影 像能存储(D)幅以上。 A.500 B.600 C.800 D.1000 14.某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任务中内业清绘图的图廓对角线尺寸与理论对角线尺寸之差不应大于(D)mm。 A.0.15 B.0.2 C.0.25 D.0.3 15.某航空摄影测量作业中,成图比例尺为1:1000,采用航摄比 例尺为1:5000。当采用综合法成图的全野外控制点布点时,在每隔 号像片测绘区域内需要布设(A)个平高点。 A.5 B.6 C.8 D.9

摄影测量与遥感-自学手册

摄影测量与遥感 第一章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述 第二章摄影测量基础 第三章遥感基础 第四章摄影测量与遥感处理系统 第五章野外像片调绘与像片控制测量 第六章基于摄影测量与遥感的4D产品生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摄影测量与遥感有总体的认识。了解摄影测量和遥感的历史和趋势,掌握相关概念。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原理,利用遥感和摄影测量的技术手段获得4D产品,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的野外和室内处理流程和要点。具体如下: 第一章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述 摄影测量的任务、分类和发展;遥感及其发展;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结合。 第二章摄影测量基础 单张航摄像片解析;像点坐标的量测;立体测图的原理与方法;摄影测量解析计算基础;数字摄影测量基础 第三章遥感基础 遥感的基础知识;遥感图像特征;常用卫星遥感简介;遥感图像的解译 第四章摄影测量与遥感处理系统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机载LIDAR和车载移动测图系统 第五章野外像片调绘与像片控制测量 野外像片调绘;像片控制测量 第六章基于摄影测量与遥感的4D产品生产 4D产品生产的数据流;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地图;数字栅格地图

本章重点: 1、理解摄影测量的概念、特点和任务 2、掌握摄影测量的类别和发展历程 3、掌握遥感概念、类别和发展历程 4、掌握摄影测量技术与遥感技术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和相互促进技术特点 参考书: 1、梅安新,彭望渌,秦其明.2005. 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剑清,潘励,王树根. 2008.摄影测量学(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 出版社. 3、国家测绘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2010.测绘综合能力[M]. 北京:测绘出版社. §1.1 摄影测量概述 一、学习提要 1、摄影测量的任务 2、摄影测量的类型 3、摄影测量的发展历程 二、思考题 1、什么是摄影测量? P102 2、摄影测量的任务是什么? P102 3、摄影测量有哪几种分类方式,分别可分为哪些类别? P102 4、摄影测量经历了哪三个发展历程?其特点是什么? P103 5、数字摄影测量与传统摄影测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P103 (1)产品是数字化的;(2)以计算机视觉替代人眼的立体观测。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同名25220)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同名25220)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系统培养掌握多种遥感图像分析与处理软件、各种等级测绘仪器操作方法,以及具备摄影测量与遥感信息获取、空间数据处理、影像解译与分析等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从事工程测量,控制测量、数字摄影测量、资源环境遥感应用的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合到测绘、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等相关领域的事业单位或公司从事遥感技术与应用,图像信息获取、处理、解译、4D产品的生产、工程测量、控制测量、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与设计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动态、静态数据采集和相关技术服务工作。 二、培养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遵纪守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学习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数字图象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与知

识,以及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测量数据采集、处理和利用测绘相关软件进行4D产品生产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摄影测量与遥感应用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 (1)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掌握遥感分析技术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技能。 (4)掌握常见遥感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5)具备熟练地测绘仪器数据采集、测量数据分析、以及使用相应测绘软件制作地图的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学过的知识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开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 4、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心健康。 三、主要课程简介

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复习重点

摄影测量学定义:是利用光学或数码摄影机获取的影像,经过处理以获取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摄影测量的分类:(1)按摄站位置:1.航天摄影测量2.航空摄影测量3.地面摄影测量(2)按研究对象:1.地形摄影测量2.非地形摄影测量(3)按处理方法:1.模拟摄影测量2.解析摄影测量3.数字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的主要任务:1.包括定量的(几何处理):解决是多少的问题、定性的(解译处理):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摄影测量的发展历程:模拟摄影测量(1851-1960’s),解析摄影测量(1950’s-1980’s),数字摄影测量(1970’s-现在)。 遥感定义:是指通过非接触传感器遥测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的一门学科。 遥感类型:按传感器探测波段分:1.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1000um4.微波遥感:1mm~10m5.多光谱遥感:可见光和近红外,多个波段。2.按成像方式分:摄影遥感、扫描方式遥感;雷达遥感。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由平台、传感、接收、处理应用各子系统所组成 遥感特点与作用:1.大面积同步观测2.时效性强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好4.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5.一定的局限性。 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关系:遥感技术为摄影测量提供了多种数据来源,从而扩大了摄影测量的应用领域。 航空摄影:又称航拍,是指在飞机或其他航空飞行器上利用航空摄影机摄取地面景物像片的技术。 航摄仪的类型:胶片航摄仪、数字航摄仪。 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要求(主要是航向、旁向重叠度) 航摄像片与地形图的区别 像片倾斜角、摄影比例尺的概念 航空像片上的三点两线、类型 第二部分航空摄影测量基础 第二章航测外业 摄影测量外业工作任务 像片判读、像片调绘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1摄影测量 基本原理 1.1.1摄影测量的定义 摄影测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提取和成果表达的一门信息科学。1988年ISPRS在日本京都第16届大会上对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定义: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其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和解译,从而获得自然物体和环境的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 摄影测量学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按摄影距离的远近分,可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和显微摄影测量。按用途分类,有地形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按处理的技术手段分,有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 1.1.2摄影测量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模拟法摄影测量(1851-1970)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学/机械投影方法实现摄影过程的反转,用两个/多个投影器,模拟摄影机摄影时的位置和姿态,构成与实际地形表面成比例的几何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量测得到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图。 解析法摄影测量(1950-1980)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摄影像片的量测和解析计算方法的交会方式,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提供各种摄影测量产品的一门科学。 数字摄影测量(1970-现在)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所获取的数字/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自动(半自动)提取被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和目视化产品。

1.1.3单张航摄像片解析 航摄影像是航空摄影测量的原始资料。像片解析就是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被摄景物在航摄像片上的成像规律,像片上影像与所摄物体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建立像点与物点的坐标关系式。像片解析是摄影测量的理论基础。 为了由像点反求物点,必须知道摄影时摄影物镜或投影中心、像片与地面三者之间的相关位置。而确定它们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称为像片的方位元素,像片的方位元素分为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为元素两部分。内元素3个:确定摄影物镜后节点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参数(x0,y0,f),可恢复摄影光束。外方位元素6个:3个直线元素描述摄影中心在地面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Xs、Ys、Zs),3个角元素描述像片在摄影瞬间的空间姿态(航向倾角φ、像片旋角κ、旁向倾角ω)。 为了研究像点与地面相应点的数学关系,必须建立中心投影的构像方程。下式为一般地区中心投影的构像方程,由于这个方程推导中像点、投影中心和地面点三点共线,故又称共线方程式,是摄影测量中重要的基本公式之一。 图1-1 共线方程式 利用航摄像片上三个以上像点坐标和对应地面点坐标,计算像片外方位元素的工作,称为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根据计算的结果,就可以将按中心投影规律获取的摄影比例尺航摄像片转换成以测图比例尺表示的正射投影地形图。 1.1.4双像解析摄影测量 单张像片只能研究物体的平面位置,而在两个不同摄站对同一地区摄取具有重叠的一个立体像对,则可构成立体模型来解求地面物体的空间位置。按照立体像对与被摄物体的几何关系,以数学计算方式,通过计算机解求被摄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称为双像解析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一、摄影测量学的定义与任务 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获取的像片,经过处理以获取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摄影测量产品: ?DEM(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是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集合。用于与高程有关的地貌形态分析、通视条件分析、洪水淹没区分析。 ?DLG(数字线划图):现有地形图上基础地理要素分层存储的矢量数据集。数字线划图既包括空间信息也包括属性信息,可用于人口、资源、环境、交通、治安等各专业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基础。 ?DRG(数字栅格地图):数字栅格地图是纸制地形图的栅格形式的数字化产品。可作为背景与其他空间信息相关,用于数据采集、评价与更新,与DOM、DEM集成派生出新的可视信息。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利用航空相片、遥感影像,经象元纠正,按图幅范围裁切生成的影像数据。它的信息丰富直观,具有良好的可判读性和可量测性,从中可直接提取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信息。 摄影测量分类: (1)空摄影测量 (2)航天摄影测量 (3)地面摄影测量 (4)近景摄影测量 (5)显微摄影测量。 二、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历程 从1851年法国陆军上校劳赛达提出并进行交会摄影测量算起,摄影测量学已经走过了160年的历程:模拟摄影测量(1851-1960’s)、解析摄影测量(1950’s-1980’s)、数字摄影测量(1970’s-现在)。 三、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

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其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和解译,从而获得自然物体及其环境的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 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 由二维影象重建三维目标 面采集数据方式 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 发展方向:与RS、GIS、GPS结合方向;智能化,实时化方向。

摄影测量与遥感考试要点

第一章绪论 1、传统摄影测量学:利用光学摄影机摄影的像片,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2、摄影测量学,其含义是基于像片的量测。 3、摄影测量与遥感的主要特点是在像片上进行量测与解译,无需接触被测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自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而且可获得摄影瞬间的动态物体影像。 4、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分类: (1)按距离远近: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航天摄影测量与遥感;地面摄影测量与遥感;近景摄影测量与遥感和显微摄影测量与遥感 (2)按用途分:地形摄影测量与遥感和非地形摄影测量与遥感 (3)仅就摄影测量而言,按技术处理手段: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 5、影像信息科学:是一门记录、存储、传输、量测、处理、解译、分析和显示由非接触传感器影像获得的目标及其环境信息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实体。 第二章单张航摄像片解析 1、摄影是按小孔成像原理进行的。 航空摄影机物镜中心至底片面的距离是固定值,称为航摄机主距,常用f表示。主距之所以是固定值是因为航高相对于摄影机主距很大,它近似于无穷远成像,所以主距约等于摄影机物镜的焦距。 2、航摄机向地面摄影时,摄影物镜的主光轴偏离铅垂线SN的夹角a,称为航摄像片倾角。 3、当像片水平,地面水平时,从相似三角理论可知,此时,航摄比例尺为像片上一段距离l和地面上相应距离L之比,即1/m=l/L=f/H,式中,f为摄影机主距,H为相对于平均高程面的航摄高度,称为航高。 当像片有倾斜或地面有起伏时,近似计算摄影比例尺的公式为:1/m约=f/H。 摄影比例尺越大,像片地面分辨率越高,有利于影像的解译和提高成图的精度。 4、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要求在60%以上。 相邻航线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重叠度要求在24%以上。 5、把一条航线的航摄像片根据地物景象叠拼起来,每张像片的主点连线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成为弯弯曲曲的折线,称为航线弯曲。航线在地面上的投影称为航迹。实际航线与设计航线之间的夹角称为航迹角。 6、在一张像片上相邻像主点连线与同方向框标连线间的夹角k称为像片旋角。 7、航摄像片是地面景物的摄影构像,这种影像是由地面上各点发射的光线通过航空摄影机物镜投射到底片感光层上形成的,这些光线会聚于物镜中心S,称为摄影中心。因此航摄像片是所摄地面景物的中心投影。 已感光的底片经摄影处理后,得到的是负片,利用负片接触晒印在相纸上,得到的是正片,通常将负片和正片统称为像片。 8、E表示地平面,P表示倾斜像片,将像平面扩大与地平面相交的迹线TT称为透视轴,两平面的夹角a称为像片倾角。 9、过摄影中心S作地平面E的垂线,称为铅垂光线,与像片面P的交点n称为像底点,与E平面的交点N称为地底点。S到N的距离即为航高H。过S点作P面的垂线,称为主光轴,其交点称为像主点,垂距f称为主距。过S点作角oSn的平分线与P面交点c称为等角点,与E面的交点C称为等角点的共轭点。 过铅垂线Sn与主光轴So作的平面称为主垂面W,它与E面的交线V V称为摄影方向线,

摄影测量与遥感复习要点知识讲解

摄影测量与遥感复习 要点

1 相对定向:恢复两张像片的相对位置,建立立体模型。 2 绝对定向:将立体模型纳入到地面测量坐标系中,并规化为所需的模型比例尺 3 立体像对:在立体摄影测量中由不同摄影站对同一地面景物摄取的,具有一定影像重叠的两张像片称为立体像对。 4 像片纠正:将中心投影的构像经过投影变换转变为正射投影,同时消除像片倾斜所引起的像点位移,使其相当于水平像片的构想,符合规定的比例尺,此变换过程为像片纠正。 5 解析空三:只测定少量必需的外业控制点,在室内测出一批测图所需要的像片点坐标,通过解析的方法(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计算出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 6 核线相关:核面与两像片的交线为同名核线,同名像点必定在同名核线上,沿核线相关计算,寻找同名像点。 7 数字高程模型:是国家基础空间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示地表区域上地形的三维向量的有限序列,即地表单元高程的集合Z=f(x,y)研究地表起伏。 8 GPS辅助空三:利用GPS动态定位原理,采用机械GPS接收机与地面基准站的GPS接收机同时,快速。连续地记录相同的GPS信号,通过相对定位技术的离线数据处理后,获得航摄飞行中摄站点相对与该地面基准点的三维坐标,并将作为辅助数据应用于光束法区域平差中。 9 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中心与像片间相关位置的参数为内方位元素。 10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的参数为外方位元素。 11 像片调绘:利用航摄像片所提供的影像特征,对照实地进行识别,调查和做必要的注记,并按照规定的取舍原则,图示符号表示在航片上的工作。 12 4D产品:DEM(数字高程模型)DOM(数字正摄影像)DRG(数字栅格地图)DLG(数字线划地图) 1航空摄影测量的定义与任务:定义:利用飞机或其他飞行器所载的摄影机在空中拍摄地面像片。结合地面控制点测量,调绘和立体测绘等步骤,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任务:测制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影像地图,建立地形数据库,并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依据。 2 航空摄影特殊点,线,面: 点:摄影中心S,像主点O,地底点N,等角点C主合点i 线:摄影机轴SO,垂线SN,主纵线W,主横线h o h o等比线h c h c摄影方向线vv,透视轴TT,合线h i h i 面:像平面P,地平面E,主垂面W,合面E s。 3航空摄影测量有哪些常用的坐标系?各怎样定义的? (1)像方坐标系 像平面坐标系:用于表示像点在像平面上的位置,以像主点为原点的像平面 坐标系用0-XY表示。 2像框标坐标系:使用航摄像片的框标来定义像平面坐标系 3像空间坐标系:为便于进行像点的空间坐标转换建立的能够描述像点空间位置的坐标系。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6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现代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培养德才兼备,掌握坚实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及应用手段的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人才。具体体现在: 1.具备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母校、热爱祖国,奋发进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2.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事业,具有高尚的科学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团结友爱的科学合作境界; 3.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数理基础、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综合应用能力; 4.融宽广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全面的素质于一体,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研究方向 硕士阶段: 1.遥感机理、方法与应用 2.数字摄影测量 3.数字图像处理 4.虚拟地理环境技术 5.数字地球 三、招生对象 硕士阶段: 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或优秀大专生(工作2年以上)。 1

博士阶段: 专业相同或相近的硕士生或优秀本科毕业生(工作6年以上)。 四、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阶段: 2

注:A类课须全选,B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C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同等学力者和跨专业考生加选三门本科段专业主干课。 六、培养方式 1.课堂授课与讨论,包括多媒体和CAI手段的使用; 2.撰写读书报告; 3.学术交流,包括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形式; 4.生产实践。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笔试、口试、读书报告等形式。 2.中期考核:在第3学期考核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验技能、综合素质,根据其成绩分别向提前攻博、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和终止研究生学习三个方向分流。 八、学位论文 1.选题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 2.做好论文开题报告; 3.结合学位论文发表学术成果; 4.论文在引用时必须注明出处,在论文最后列出所参考的文献资料。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 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 十、质量监测 全面实行中期考核,建立学位论文开题-预答辩-答辩制度,全面试行学位授予量化指标考核,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档案,毕业后进行不定期的追踪调查。 3

摄影测量与遥感期末中级考试习题题库完整

摄影测量与遥感习题-2011-07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不答或答错不得分) 1.航摄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包括(A )。 A. 航摄像机主距和像主点的像平面坐标值 B. 航摄像机主距和摄影姿态参数 C. 像主点的像平面坐标值和摄影中心位置 D. 航摄像机主距和摄影中心位置 2. 一张航摄像片有( D )个外方位元素。 A. 2 B. 3 C. 4 D. 6 3. 在兼顾设计精度和设计工作量的同时,保证设计用图比例尺和航摄比例尺的倍率在( A )之间。 A. 2-5倍 B. 3-6倍 C. 1-3倍 D. 4-7倍 4.航摄像片上一段距离与地面相对应距离之比为(C )。 A. 成图比例尺 B. 地形图比例尺 C. 摄影比例尺 D. 制图比例尺 5.若需测绘1:5000的地形图,则航摄比例尺为( B ) A. 1:7000~1:14 000 B. 1:10 000~1:20 000 C. 1:20 000~1:40 000 D. 1:25 000~1:60 000 6.同一条航线上,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D)重叠。 A. 垂直 B. 旁向 C. 水平 D. 航向 7.相邻航线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B)重叠。 A. 垂直 B. 旁向 C. 水平 D. 航向 8.常用光学航摄像片为(C )投影 A. 平行 B. 正射 C. 中心 D. 斜 9.摄影中心与像片平面的垂线的交点为(A )。 A. 像主点 B. 像底点 C. 地底点 D. 主合点 10.航摄仪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的要求(B)。 A. 每毫米内不少于 20 线对 B. 每毫米内不少于 25 线对 C. 每毫米内不少于 30 线对 D. 每毫米内不少于 40 线对 11.高程注记点依据地形类别及地物点和地形点的多少,其密度大约控制在图上每100cm2内( D )个。 A. 10~30 B.20~40 C. 5~ 10 D. 5~20 12.立体像对相对定向元素有(C )个。 A. 3 B. 4 C. 5 D.6 13.立体像对绝对定向元素有(D )个。 A. 4 B. 5 C. 6 D. 7

2017-2018年北航仪器科学与技术872摄影测量与遥感综合考研大纲重难点

872摄影测量与遥感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组合 摄影测量与遥感综合包含摄影测量基础、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三个科目,任选两个科目,每个科目分数分别为75分,总分150分。 二、摄影测量基础部分考试大纲 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1.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摄影测量的定义、任务、发展概况;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成像模型等。 基本要求:掌握摄影测量学科的定义、基本任务、发展过程;熟悉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的建立、中心投影构像方程的建立。 2.单张航摄像片解析 主要内容:航摄像片上的特殊点线面、航摄片段内、外方位元素、空间直角坐标变换、航摄片的像点位移与比例尺、单张航片的空间后方交会。 基本要求:熟悉航空摄影中的基本几何关系、熟练掌握空间直角坐标变换、掌握单张航片的空间后方交会方法。 3.双像解析摄影测量 主要内容:航摄像对的立体观察与测量、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任务与方法、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双像解析计算的空间后交-前交方法、解析法相对定向、模型点坐标的计算、解析法绝对定向、光束法双像解析摄影测量、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 基本要求:熟悉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任务与方法、熟练掌握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双像解析计算的空间后交-前交方法、解析法相对定向、解析法绝对定向、光束法双像解析摄影测量、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 4.数字摄影测量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数字图像与影像重采样、基于灰度的影像相关、基于特征的影像匹配、同名核线的确定与核线相关。 基本要求:掌握数字摄影测量与模拟、解析摄影测量的区别与联系,熟练掌握基于灰度的影像相关方法、基于特征的影响匹配,掌握核线相关的方法。

5.测图原理及测图仪器 主要内容:立体测图方法、模拟法测图原理、模拟测图仪的结构与分类;解析测图方法、解析法测图原理、解析测图仪的结构与分类。 基本要求:掌握各种测图方法及仪器的原理。 6.数字高程模型及其应用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数据点的获取、预处理、存储,曲面的内插和逼近、曲线内插与逼近、等高线的绘制。 基本要求:数字高程模型的基本概念,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数据点的获取及存储,曲面的内插和逼近、曲线内插与逼近、绘制等高线的方法。 三、数字图像处理部分考试大纲 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第二部分是数字图像增强处理的理论、方法和实例,包括空间域图像增强、频率域图像增强和形态学图像处理;第三部分是图像特征提取与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例,包括图像分割、表示与描述和对象识别。 具体章节如下: 1、数字图像基础 内容:图像取样和量化、像素间的一些基本关系 要求:掌握图像取样和量化的概念,熟练掌握像素间的一些关系 重点:像素间的一些空间关系 2、空间域图像增强 内容:基本灰度变换、直方图处理、用算术/逻辑操作、空间滤波基础、平滑空 间滤波器、锐化空间滤波器; 要求:掌握图像空间增强的相关术语、图像灰度级变换方法、图像直方图的概 念和直方图均衡化算法。掌握图像的算术和逻辑操作方法,了解空间滤波基础, 掌握平滑空间滤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图像的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的典型 计算方法、锐化空间滤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重点:直方图概念;平滑空间滤波器;图像一阶微分、二阶微分的概念和计算 方法;拉普拉斯算子和典型梯度增强算法 3、频率域图像增强 内容:傅立叶变换概念、频率域滤波的基本步骤、低通和高通滤波器。 要求:掌握二维傅立叶离散变换及反变换的定义,掌握频率域滤波器的概念、 性质和计算步骤,掌握空间域滤波和频率域滤波的对应关系。掌握低通和高通 滤波器的概念和性质。 重点: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和反变换;频率域滤波的概念和计算步骤;高斯低

081602 摄影测量与遥感及资源环境遥感复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略)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或填空约20% 简答题约50% 论述题约30% 三、考试要点 (一)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1、概述 了解遥感、电磁波、电磁波谱概念。 2、物体的发射辐射 了解黑体辐射、太阳辐射、大气窗口概念的意义。掌握辐射基本定律。 3、地物的反射辐射 了解地物的反射类别、光谱反射率以及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 4、地物波谱特性的测定 理解地物波谱特性的概念及作用,掌握地物波谱野外采集的基本过程。 (二)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了解遥感平台的种类及目的用途。 (三)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了解遥感传感器种类、理解扫描成像类传感器特点。重点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基本特点,如TM,SPOT,MODIS等。 (四)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基础知识 1、图像的表示形式 理解图像的表示形式 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了解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硬件系统、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软件系统。 (五)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 1、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 理解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因素。 2、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 理解几何纠正的目的、意义、基本原理;掌握几何纠正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

握高分辨影像几何纠正的原理及方法。 (六)遥感图像辐射处理 1、遥感图像的辐射处理 理解辐射纠正的目的、意义、基本原理。 2、遥感图像增强 理解图像增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 3、图像融合 理解图像融合的目的、意义、概念,掌握图像融合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七)遥感图像判读 掌握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原理、基本方法及各自的特点。 (八)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 理解图像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特征变换与特征选择以及典型分类算法的基本思想。 (九)遥感技术的应用 了解遥感技术在地形测绘、资源环境和灾害监测、地质调查等方面的应用思想及其基本实现过程。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