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中具有性染色的类群
- 格式:xls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9
人教版新课标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新课标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任何生命活动都是通过它进行的。
细胞作为生命的结构基础,对于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往往就作为高考出题的要点。
下面就从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复习思路。
一. 细胞壁1. 具有细胞壁的生物:植物,几乎所有的真菌,原核生物中的细菌、蓝藻和放线菌等。
2. 细胞壁的成分: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成分为葡聚糖、几丁质等,不同的真菌其细胞壁成分也有所不同;原核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3. 与其他知识的联系:(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新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2)植物细胞工程进行体细胞杂交时,首先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以获得原生质体。
(3)植物细胞壁的存在与细胞的质壁分离有关。
(4)在基因工程的导入重组质粒这一步骤中,用处理细菌,以增加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5)青霉素杀菌的原理是青霉素可以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
二. 细胞膜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功能及其流动性、选择透过性之间的关系:膜的选择透过性1. 细胞膜的成分磷脂分子:①是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②是使脂质、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
蛋白质:①参与膜的组成和物质运输;②作为跨膜物质的载体具有专一性,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糖类:与某些蛋白质构成糖被,有识别、保护、免疫等作用。
2. 与其他知识的联系: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磷脂和糖类,但是在不同的生物膜中,这三种物质的含量是有差别的。
这种差别的存在体现了不同生物膜的功能不同。
代谢越旺盛的膜中蛋白质的含量越高,如线粒体内膜;在所有的生物膜中,红细胞膜的糖类含量,这与红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
3.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体现膜流动性的例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时,细胞膜中央向内凹陷;细胞的融合;细胞的内吞作用与外排作用;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之间以小泡的形式间接联系;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白细胞吞噬病菌等。
被子植物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二强雄蕊:在一朵花中,如有4枚雄蕊,其中两枚花丝较长,两枚较短,称二强雄蕊,如唇形科和玄参科植物;2.四强雄蕊:如一朵花中有6枚雄蕊,其中4长2短的,称四强雄蕊,如十字花科植物.3.单体雄蕊:雄蕊中花丝或花药部分,常有并连现象,假如花药完全分离,而花丝联合成一束的,称单体雄蕊,如蜀葵、棉花等.4.二体雄蕊:花丝并联成为两束的,称二体雄蕊,如蚕豆、豌豆等;5.三体雄蕊:花丝合为3束的,称三体雄蕊,如连翘;6.多体雄蕊:花丝合为4束以上的称多体雄蕊,如金丝桃和蓖麻等。
7.聚药雄蕊:花丝完全分离,而花药相互联合,称聚药雄蕊,如菊科,葫芦科植物8.花序轴:花序的总花柄或主轴9.无限花序:可随花序轴的生长,不断离心地产生花芽,或重复地产生侧枝,每一侧枝顶上分化出花的花序。
10.总状花序:多数花具花梗,着生于不分枝的花序轴上,称为总状花序11.伞房花序:或称平顶总状花序,是变形的总状花序12.伞形花序:从一个花序梗顶部伸出多个花梗近等长的花,整个花序形如伞,称伞形花序。
13.穗状花序:花无梗,多数花排列于一无分枝的花序轴上,称为穗状花序14.葇夷花序:雄茅夷花序单性多花组成的穗状花序称为葇夷花序15.肉穗花序:基本结构和穗状花序相同,所不同的是花轴粗短,肥厚而肉质化16.头状花序:花无梗,多数花集生于一花托上,形成状如头的花序。
17.隐头花序:头状花序的花托凹陷,花托将花序中的花都包围在花托中,形成隐头花序。
18.圆锥花序:或称复总状花序,在长花轴上分生许多小枝,每小枝自成一总状花序19.复穗状花序:花轴有或2次分枝,每小枝自成一个穗状花序,也即小穗20复伞形花序:伞形花序的每一伞梗再生出一个伞形花序,即二回伞形花序,以此类推有三回乃至多回伞形花序。
凡此都称做复伞形花序。
21.复伞房花序:花轴上分枝成伞房状排列,每一分枝又自成一个伞房花序.22.复头状花序:单头状花序上具分枝,各分枝又自成一头状花序23.有限花序:一般就称聚伞花序,其花序轴上顶端先形成花芽,最早开花,并且不再继续生长,后由侧枝枝顶陆续成花24.单歧聚伞花序:蝎状聚伞花序聚伞花序的每个顶生花仅在一侧有分枝,属于单歧聚伞花序。
生物课程中的植物与动物分类讲解教案:生物课程中的植物与动物分类讲解引言: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而植物与动物是生物界的两大主要类群。
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形态,研究和理解植物与动物的分类对于生物学知识的全面掌握至关重要。
本节课将从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特点出发,介绍一些重要的植物和动物类群,并深入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一、植物的分类1. 绿藻门:植物世界的始祖- 介绍:绿藻门是一类含有绿色色素的单细胞或多细胞植物,生长在水生或湿润环境中。
- 特点: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是植物界的起源。
- 例子:海藻、红球藻等。
2. 苔藓植物门:最早的陆地植物- 介绍:苔藓植物门是最早进化到陆地生活的植物类群,它们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
- 特点:体型较小,生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孢子体和配子体。
- 例子:苔藓、角苔等。
3. 蕨类植物门:有根茎和叶的蕨类植物- 介绍:蕨类植物门是陆地植物中多样性较高的一类,具有根、茎和叶,生活在多种环境中。
- 特点:繁殖方式多样,包括孢子和配子两种。
- 例子:蕨类、铁线蕨等。
4. 裸子植物门:裸露的种子植物- 介绍:裸子植物门中的植物具有裸露的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 特点:种子裸露在雌蕊上,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特殊结构。
- 例子:松树、银杏等。
5. 被子植物门:具有花和果实的植物- 介绍:被子植物门中的植物具有复杂的花和果实结构,是最进化完善的植物类群。
- 特点:通过花粉传播和种子繁殖,数量庞大,种类多样。
- 例子:玫瑰、苹果树等。
二、动物的分类1. 海绵动物门:最原始的动物类群- 介绍:海绵动物门是最早进化的动物类群,体内没有真正的组织器官。
- 特点:多为海洋生物,体型较小,会通过滤食方式获取食物。
- 例子:海绵、珊瑚等。
2. 刺胞动物门:具有刺细胞的动物- 介绍:刺胞动物门中的动物具有刺细胞,能够产生麻痹或捕捉猎物。
- 特点:多为海洋生物,包括水母、珊瑚等。
普通生物学真题答案南昌大学2007年攻读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物种:是由可以相互交配的自然群居组成的繁殖群体,是和其他群体生殖隔离着;并占有一定的生态空间,拥有一定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产物。
2、Photosynthesis:(光合作用)自养生物绿色细胞将太阳的光能转换为有机分子的化学键能的过程。
3、细胞分化:一种类型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化学特性方面稳定地转变成另一种类型细胞的过程。
4、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的集合。
5、赤潮: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6、柯蒂氏器:位于蜗管基底膜的全长之上,其结构类似于平衡感觉器官,它由毛细胞和支持细胞所组成。
毛细胞浸浴于内淋巴液,并被盖膜的胶质膜所覆盖。
蜗轴内的螺旋神经节是听觉接替通路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所在,这些神经元的树突始于柯蒂氏器毛细胞的基底,轴突延伸成为耳蜗神经进入脑,并传导神经冲动到脑产生听感觉。
它是听觉的转导器。
7、应激性:生物体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合目的的反应的能力。
8、生态型:是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9、食物链:群落中各生物彼此间存在着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联系,形成一复杂的食物链。
10、逆行变态:动物在经过变态后失去一些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的现象,称为逆行变态,也叫做退化变态。
二、填空题1、质体一般分为__白色体___、__有色体___和叶绿体三种,其中叶绿体被膜有___2___层。
2、植物的永久组织可分为_薄壁组织_____、_保护组织___、__机械组织___和__输导组织____等几类。
3、维管形成层的原始细胞有两种,一种是__纺锤状原始细胞____,一种是__射线原始细胞_____。
4、被子植物的花粉囊壁在花粉母细胞时期有四层结构,即__表皮___、___药室内壁__、__中层_和_绒毡层___,其中___绒毡层____对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成起着重要的营养和调节作用。
2010年植物学名词解释(下册)
双名法:生物命名的基本方法,生物的学名是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书
写。
每一植物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属名在前,是名词,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加词在后,常用形容词。
完整的学名,在种加词后还要写上命名人姓氏或姓氏的缩写,如水稻的学名为Oryza sativa L.
外生孢子:某些蓝藻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体发生横分裂,形成大小不等的
两块原生质,上端较小的一块就形成孢子,基部较大的一块仍保持分裂能力,继续分裂,不断地形成孢子。
植物的主要类群练习题问题1:列举三个植物的主要类群,并简要描述它们之间的区别。
1. 被子植物(Angiosperms):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大的类群,包括了开花植物。
它们通过具有花的结构进行有性生殖,并在果实中产生种子。
被子植物范围广泛,形态多样,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被子植物(Angiosperms):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大的类群,包括了开花植物。
它们通过具有花的结构进行有性生殖,并在果实中产生种子。
被子植物范围广泛,形态多样,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2. 裸子植物(Gymnosperms):裸子植物是另一个重要的植物类群,与被子植物相比,它们的种子暴露在雄性或雌性球果上,而没有果实的包裹。
裸子植物包括了针叶类植物(如松树、云杉)和裸子蕨类植物(如铁杉)等。
裸子植物(Gymnosperms):裸子植物是另一个重要的植物类群,与被子植物相比,它们的种子暴露在雄性或雌性球果上,而没有果实的包裹。
裸子植物包括了针叶类植物(如松树、云杉)和裸子蕨类植物(如铁杉)等。
3. 蕨类植物(Ferns):蕨类植物是一类没有种子的植物,它们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具有独特的叶片结构,称为蕨类叶,通常比较大而且复杂。
蕨类植物在地球上已存在很长时间,是非常古老的植物类群。
蕨类植物(Ferns):蕨类植物是一类没有种子的植物,它们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具有独特的叶片结构,称为蕨类叶,通常比较大而且复杂。
蕨类植物在地球上已存在很长时间,是非常古老的植物类群。
这三个植物类群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繁殖方式和种子的特征。
被子植物通过花与昆虫等传粉媒介进行有性生殖,种子则包裹在果实中;裸子植物的种子暴露在雄性或雌性球果上,没有果实的包裹;而蕨类植物则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没有种子的存在。
问题2:什么是共生菌根?为什么它对植物的生长有益?共生菌根是一种共生关系,指植物根际与真菌之间的互惠关系。
其中,植物通过根系提供有机物质,而真菌则为植物提供土壤营养元素。
被子植物类群的识别特征姓名:王艺蓉学号:2220143170111001.木兰科(Magnoliaceae)科的识别特征:落叶或常绿乔木灌木,常具油细胞,树皮和叶有香味。
单叶互生,常全缘;贴生叶柄或与叶柄离生,早落,脱落后在节上留有环状托叶痕。
花大,单生;辐射对称,两性;花被呈花瓣状,3基数,多轮;雄蕊、雌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花托上,花丝短粗,花药长,花粉粒舟状、单沟;心皮多数,分离。
螺旋状排列于花托上半部,子房上位,每心皮含胚珠1~2个。
聚合蓇葖果,稀为具翅小坚果。
种子胚细小,倒生,胚乳丰富,含油质。
染色体:X=19。
简要记忆:本科是双子叶植物中最原始的科。
其原始性状主要表现在木本,单叶,羽状脉;花单生,虫媒花,两性,萼、瓣不分;雌蕊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柱状花托上,花药长,花丝短,单沟花粉;聚合蓇葖果;种子有丰富的胚乳等方面。
2.毛茛科(Ranunculaceae)科的识别特征: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稀灌木或木质藤本。
单叶或复叶,掌状分裂或羽状分裂或为羽状复叶。
花两性,少单性,;辐射对称或两性对称;萼片5至多数,有时呈花瓣状;花瓣5至多数或消退,常具蜜腺;雄蕊多数,花粉常3沟;心皮多数、离生稀联合,子房上位,每心皮含1至多数胚珠。
蓇葖果或瘦果,稀蒴果或浆果;种子有胚乳。
染色体:X=6、7、8、9、10、13。
简要记忆:草本。
萼片、花瓣各五个,或无花瓣,萼片花瓣状;雌、雄蕊多数,离生。
蓇葖果或瘦果。
3.罂粟科(Papaveraceae)科的识别特征:草本,植物体常乳汁。
叶互生,全缘或分裂,无托叶。
花两性,辐射对称,单生或排列成总状或聚伞花序;萼片2,早落;花瓣4~6,稀更多或无花瓣;雄蕊多数,离生,花药两室,纵裂,花粉2~9沟或具圆孔;雌蕊由2至多数心皮合生,子房上位,1室,侧膜胎座,花柱短或无,柱头与心皮同数。
蒴果瓣裂或顶孔开裂;种子小,具油质胚乳。
染色体:X=5~11。
简要记忆:草本。
被子植物分类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也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植物之一。
被子植物由于其繁多的种类和广泛的分布,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经济学价值。
本文将介绍被子植物的分类方式和主要类群。
被子植物的特征被子植物(Angiosperms)是指产生种子并裸露在花器官内的植物。
与裸子植物相比,被子植物在生殖结构和种子保护方面有明显的进化优势。
被子植物的特征包括:1.花器官:被子植物具有特化的花器官,包括花瓣、花萼、雄蕊和雌蕊等。
花器官通过吸引传粉者来实现传粉和受精过程。
2.种子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通常包裹在果实中,起到保护和传播种子的作用。
果实多样化,可以是蔬果、坚果或其他形式。
3.有性繁殖:被子植物通过花器官实现有性繁殖,通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形成种子,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基因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被子植物的分类方式被子植物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包括基于形态学特征、系统发育关系和生态学特点等。
下面将介绍常用的被子植物分类方式。
基于形态学特征的分类基于形态学特征的分类方式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这种分类方式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殖特征等进行分类。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群:1.单子叶植物(Monocots):包括多数草本植物、水生植物和部分木本植物。
这类植物的特点是幼苗时有单子叶、叶脉平行、花瓣数目一般为3或3的倍数。
2.双子叶植物(Dicots):包括多数木本植物和一些草本植物。
这类植物的特点是幼苗时有两片子叶、叶脉网状、花瓣数目一般为4或5。
3.裸子植物(Gymnosperms):这类植物包括松树、柏树等,它们的种子裸露在雌球果等结构中。
与被子植物相比,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包被。
基于系统发育关系的分类基于系统发育关系的分类方式基于被子植物的进化关系。
通过对植物的DNA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确定不同被子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根据系统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的结构和分支,可以将被子植物分为多个类群,如:•原始被子植物类群:包括草药性植物群、草本植物龙舌兰、梅花草、四照花等等。
进化生态学知识点总结名词解释1.进化生态学:是研究进化过程的生态机制以及生态特征与生态关系进化规律的学科。
2.寒武爆发:6亿年前,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只2000多万年时间出现了。
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在2000多万年时间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
3.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它是指适合于环境条件(包括食物、生存空间、风土气候等)的生物被保留下来,不适合者则被淘汰的现象。
4.稳定性选择:把趋于极端的变异淘汰而保留那些中间型的个体,使生物类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5.单向性选择:把趋于某一极端的变异保留下来,淘汰掉另一极端的变异,使生物类型朝向某一变异方向发展6.分裂性选择:把一个群体中的极端变异个体按不同方向保留下来,而中间常态型则大为减少的选择7.平衡性选择:使二个或几个不同质量性状在群体中的比例在若干代中保持平衡的现象称平衡性选择。
平衡性选择也即是保留不同等位基因的选择。
8.复式化进化: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方向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的综合地、全面地进化过程,其结果是生物体各个主要方面比原有的水平都要高级和复杂。
9.分化式进化:由一个物种分化为近似而不同的物种的进化。
这类进化包括有形态生理上的趋异、趋同,辐射、平行、重复等形式10.特化式进化:特化是由一般到特殊的生物进化方式。
指物种适应于某一独特的生活环境、形成局部器官过于发达的一种特异适应,是分化式进化的特殊情况。
11.简化式进化:简化式进化简称退化。
它是由结构复杂变为结构简单的进化方式12.镶嵌进化:不同器官的进化速率常常很不相同。
有些器官进化很快。
而另一些器官进化停滞,因而造成一种具有混合特征的表型,即快速的前进进化的新适应特征和处于进化停滞状态的原始特征同时存在于一种生物上,这就是所谓的“镶嵌进化”。
被子植物分科检索表被子植物是指具有种子、营养器官及受精孢子壳的植物类群,是地球上最为复杂和多样化的植物类群之一。
根据植物形态和进化关系的不同,被子植物被分为多个科。
下面是被子植物分科检索表:一、被子植物分科检索表1. 单子叶植物科(Monocotyledonae)单子叶植物科是被子植物中的一大类,植物的胚儿只有一个子叶。
这类植物的叶片纹理平行,花主要为三数或六数结构。
典型的单子叶植物有水仙、玉米等。
2. 双子叶植物科(Dicotyledonae)双子叶植物科是被子植物中的另一大类,植物的胚儿有两个子叶。
这类植物的叶片多呈网状脉络,花主要为四数或五数结构。
典型的双子叶植物有玫瑰、草莓等。
3. 十字花科(Cruciferae)十字花科是双子叶植物中的一科,特点是花部由四瓣花组成,呈十字状。
代表性的植物有油菜、芜菁等。
4. 百合科(Liliaceae)百合科是单子叶植物中的一科,由块茎植物和葱蒜蔬菜组成。
花大多具有鲜艳的颜色和芳香。
代表性的植物有百合、韭菜等。
5. 菊科(Compositae)菊科是双子叶植物中的一科,有世界上最多的物种数目。
花部通常由众多小花组成,形成一个复合花序。
代表性的植物有蒲公英、菊花等。
6. 葫芦科(Cucurbitaceae)葫芦科是双子叶植物中的一科,植物多为匍匐或攀援性的。
花部有明显的雄性和雌性花,花后结成葫芦状或浆果状的果实。
代表性的植物有南瓜、黄瓜等。
7. 豆科(Leguminosae)豆科是双子叶植物中的一科,植物的果实多为豆荚。
豆科植物对土壤固氮有重要作用,并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代表性的植物有大豆、绿豆等。
8. 草科(Gramineae)草科是单子叶植物中的一科,植物一般为草本植物,茎细长。
该科植物分布广泛,是人类的重要粮食作物。
代表性的植物有稻谷、小麦等。
9. 百合科(Orchidaceae)百合科是单子叶植物中的一科,植物多为兰花,花色丰富,花朵形态各异。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大、最复杂、种类最多的一类植物。
它们具有多种特点和知识点,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被子植物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一、基本特征被子植物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如种子被果皮包裹,种子内有胚,具有两片子叶等。
这些特征使得被子植物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并成为地球上最成功、最多样化的植物类群之一。
二、多样性被子植物的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各种不同的形态、颜色、大小和生长习性。
例如,有的被子植物是高大的乔木,有的则是低矮的灌木;有的花朵色彩鲜艳,有的则花朵很小或没有花朵。
此外,被子植物还具有多种不同的生殖方式,如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等。
三、生长习性被子植物的生长习性也非常多样。
它们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生长,如热带雨林、沙漠、高山草地等。
有些被子植物需要阳光充足的环境才能生长良好,而另一些则可以在阴暗的环境中生长。
此外,被子植物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在各种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存。
四、繁殖方式被子植物的繁殖方式也非常多样。
它们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也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如分株、扦插等)进行繁殖。
此外,一些被子植物还可以通过嫁接、组织培养等方式进行繁殖。
五、经济价值被子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许多被子植物被用于医药、食品、农业、工业等领域。
例如,许多中草药都是由被子植物制成的;许多水果和蔬菜也是由被子植物提供的;许多纤维和纸张也是由被子植物制成的。
此外,被子植物还可以用于城市绿化、造林等方面。
六、生态意义被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它们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是许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许多动物都依赖于树木和其他植被提供的食物和栖息地;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许多动物则依赖于草和其他植被提供的食物和栖息地。
此外,被子植物还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来净化空气,并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
七、保护价值由于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原因,许多被子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因此,保护被子植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被子植物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二强雄蕊:在一朵花中,如有4枚雄蕊,其中两枚花丝较长,两枚较短,称二强雄蕊,如唇形科和玄参科植物;2.四强雄蕊:如一朵花中有6枚雄蕊,其中4长2短的,称四强雄蕊,如十字花科植物.3.单体雄蕊:雄蕊中花丝或花药部分,常有并连现象,假如花药完全分离,而花丝联合成一束的,称单体雄蕊,如蜀葵、棉花等.4.二体雄蕊:花丝并联成为两束的,称二体雄蕊,如蚕豆、豌豆等;5.三体雄蕊:花丝合为3束的,称三体雄蕊,如连翘;6.多体雄蕊:花丝合为4束以上的称多体雄蕊,如金丝桃和蓖麻等。
7.聚药雄蕊:花丝完全分离,而花药相互联合,称聚药雄蕊,如菊科,葫芦科植物8.花序轴:花序的总花柄或主轴9.无限花序:可随花序轴的生长,不断离心地产生花芽,或重复地产生侧枝,每一侧枝顶上分化出花的花序。
10.总状花序:多数花具花梗,着生于不分枝的花序轴上,称为总状花序11.伞房花序:或称平顶总状花序,是变形的总状花序12.伞形花序:从一个花序梗顶部伸出多个花梗近等长的花,整个花序形如伞,称伞形花序。
13.穗状花序:花无梗,多数花排列于一无分枝的花序轴上,称为穗状花序14.葇夷花序:雄茅夷花序单性多花组成的穗状花序称为葇夷花序15.肉穗花序:基本结构和穗状花序相同,所不同的是花轴粗短,肥厚而肉质化16.头状花序:花无梗,多数花集生于一花托上,形成状如头的花序。
17.隐头花序:头状花序的花托凹陷,花托将花序中的花都包围在花托中,形成隐头花序。
18.圆锥花序:或称复总状花序,在长花轴上分生许多小枝,每小枝自成一总状花序19.复穗状花序:花轴有或2次分枝,每小枝自成一个穗状花序,也即小穗20复伞形花序:伞形花序的每一伞梗再生出一个伞形花序,即二回伞形花序,以此类推有三回乃至多回伞形花序。
凡此都称做复伞形花序。
21.复伞房花序:花轴上分枝成伞房状排列,每一分枝又自成一个伞房花序.22.复头状花序:单头状花序上具分枝,各分枝又自成一头状花序23.有限花序:一般就称聚伞花序,其花序轴上顶端先形成花芽,最早开花,并且不再继续生长,后由侧枝枝顶陆续成花24.单歧聚伞花序:蝎状聚伞花序聚伞花序的每个顶生花仅在一侧有分枝,属于单歧聚伞花序。
Homomorphic sex chromosomes‘‘—’’ indicates missing dataFamily(中文)Species(中文)Viability of YY ge Actinidiaceae 猕猴桃科Actinidia deliciosa 美味猕猴桃—Actinidiaceae 猕猴桃科 A. chinensis 中华猕猴桃Yes Amaranthaceae 苋科Acnida species—Asparagaceae 天门冬科Asparagus officinalis 石刁柏YesAsteraceae 菊科Antennaria dioica 山荻NoCaricaceae 番木瓜科Carica papaya 番木瓜NoCaricaceae 番木瓜科Vasconcellea species=(Vasconcellea pubescens?Caryophyllaceae 石竹科Silene otites 蝇子草属(欧洲)—Chenopodiaceae 藜科Spinacia oleracea 菠菜YesCucurbitaceae 葫芦科Bryonia multiflora 甜瓜属—Cucurbitaceae 葫芦科Ecballium elaterium 喷瓜—Dioscoreaceae 薯蓣科Dioscorea tokoro 山萆薢(bi xi—Euphorbiaceae 大戟科Mercurialis annua 西洋山靛Yes Ranunculaceae 毛茛科Thalictrum species YesRosaceae 蔷薇科Fragaria species—Vitaceae 葡萄科Vitis species YesSex determination Life Form雌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6x=174 Active Y system Climbing shrubs Dioecy diploids, teActive Y system Climbing shrubs Dioecy diploid2n = 58*, 116*, 174* Active Y system herb Dioecy2n=32,34Active Y system herbaceous peren Dioecy diploid2n = 20—herbaceous peren Dioecy diploid2n = 28Active Y system large tree-like polygamous diploid 2n = 18ens?V. stipulata and evergreen pachyc dioecious and diploid 2n = 18—herbaceous peren± dioecious.diploid 2n=24Active Y system annual plant Dioecy2n=12—annual plant Dioecy2n=20Active Y system annual plant dioecious and monoecious n=12Active Y system herbaceous peren dioecious and diploid2n=20Active Y system annual plant Dioecy Polyploidy 2n=16?—herbaceous peren Dioecy2n=14,2n=28,2n=42—herbaceous peren±Dioecy Polyploidy diploid 2n= 14Active Y system herbaceous peren normally dioec diploid2n=38,40传粉ReferenceFerguson, A. R., I. E. W. O’Brien, and G. J. Yan.1997. Ploidy in Actinidia. Ac Bees Testolin, R., G. Cipriani, and G. Costa. 1995. Sex segregation ratio and gender Charlesworth,D.,and D. Guttman. 1999. The evolution of dioecy and plant sex chrLoptien, H. 1979. Identification of the sex chromosome pair in asparagus(AsparaCharlesworth,D.,and D. Guttman. 1999. The evolution of dioecy and plant sex chrHorovitz, S., and H. Jime'nez. 1967. Cruzamientos interespecı´ficos e intergenHorovitz, S., and H. Jime'nez. 1967. Cruzamientos interespecı´ficos e intergenCharlesworth,D.,and D. Guttman. 1999. The evolution of dioecy and plantWarmake, H. E., and A. F.Blacklee. 1939. Sex mechanism inCharlesworth,D.,and D. Guttman. 1999. The evolution of dioecy and plant insects Charlesworth,D.,and D. Guttman. 1999. The evolution of dioecy and plant sex chr Martin and Oritz, 1963. Chromosome numbers and behaviorsin some species of DiosCharlesworth,D.,and D. Guttman. 1999. The evolution of dioecy and plantwind-pollinatCharlesworth,D.,and D. Guttman. 1999. The evolution of dioecy and plant sex chrKihara, 1930. KaryologischeStudien an Fragaria mitWestergaard, 1958. The mechanism of sex determination in dioecious flowectinidia. Acta Horticulturae 444: 67–71;Testolin, R., G. Cipriani, and G. Costa. 199on ratio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the genus Actinidia. Sexual Plant Reproduction 8: 129–132.y and plant sex chromosome systems. In C. C. Ainsworth [ed.], Sex etermination in plants, 25–49. BI in asparagus(Asparagus officinalis L.). Zeitschrift fu¨r Pflanzenzu¨chtung 82: 162–173.Ammal, E.& y and plant sex chromosome systems. In C. C. Ainsworth [ed.], Sex etermination in plants, 25–49. BI ı´ficos e intergene´ricos en caricaceas y sus implicaciones fitote´cnicas. Agronomı´a Tropical 17:ı´ficos e intergene´ricos en caricaceas y sus implicaciones fitote´cnicas. Agronomı´a Tropical 17: lant sex chromosome systems. In C. C. Ainsworth [ed.], Sex etermination in plants, 25–y and plant sex chromosome systems. In C. C. Ainsworth [ed.], Sex etermination in plants, 25–49. BI y and plant sex chromosome systems. In C. C. Ainsworth [ed.], Sex etermination in plants, 25–49. BI ome species of Dioscorea. Cytologia 28: 96–101; R Terauchi, G Kahl, 1999.Mapping of the Dioscorea t y and plant sex chromosome systems. In C. C. Ainsworth [ed.], Sex etermination in plants, 25–49. BI y and plant sex chromosome systems. In C. C. Ainsworth [ed.], Sex etermination in plants, 25–49. BI ecious flowering plants. Advances in Genetics 9: 217–281.. 1995. Sex segregation ratio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the genus Actinidia. Sexual Pla8: 129–132.plants, 25–49.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 Costea, M. & D. DeMason (2001). Stem morphol 162–173.Ammal, E.& Kaul, B.Cytomorphological studies in autotetraploid Asparagus officinalis L.Proc plants, 25–49.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RJ Bayer, GL Stebbins.Systematic Botany (198 omı´a Tropical 17: 323–343.Urasaki, N.et al, 2002. A male and hermaphrodite specific RAPD marker f omı´a Tropical 17: 323–343.C Balbonti n et. al, 2010. VpAAT1, a Gene Encoding an Alcohol Acyltransf , 25–49.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http://nlbif.eti.uva.nl/bis/flora.phpplants, 25–49.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R. K. OYAMA et. al.,2009. A sex-linked SCAR m plants, 25–49.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Reuyen Dukas,1987. Foraging behavior of thre of the Dioscorea tokoro genome: AFLP markers linked to sex. Genome,vol. 42, no4, pp. 752-762.plants, 25–49.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S Hamdi et. al. 1987. Master Regulatory Genes plants, 25–49.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Vincenzo Picci,1969.Ricerche Embriologiche Sl Plant Reproduction 8: 129–132.2001). Stem morphology and anatomy in Amaranthus L. (Amaranthaceae)- Taxonomic significance. Journal officinalis L.Proceedings: Plant Sciences:Volume 65, Number 1,1-9, 1967.tematic Botany (1987), 12(2): pp. 305-319,Chromosome Numbers, Patterns of Distribution, and Apomixis cific RAPD marker for papaya (Carica papaya L.).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04: 281-285.Alcohol Acyltransferase, Is Involved in Ester Biosynthesis during Ripening of Mountain Papaya Fruita.php?menuentry=soorten&id=1966A sex-linked SCAR marker in Bryonia dioica (Cucurbitaceae), a dioecious species with XY sex-determin ng behavior of three bee species in a natural mimicry system: female flowers which mimic male flower pp. 752-762.er Regulatory Genes, Auxin Levels, and Sexual Organogeneses in the Dioecious Plant Mercurialis annua che Embriologiche Sul Genere Thalictrum. II. Embriologia e Cariologia Di Thalictrum Lucidum L. e dince. Journal of the Torrey Botanical Society 128(3): 254-281.ution, and Apomixis in Antennaria (Asteraceae: Inuleae)104: 281-285.untain Papaya Fruit.J. Agric. Food Chem., 2010, 58 (8), pp 5114–5121.sex-determination and homomorphic sex chromosomes.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Volh mimic male flowers in Ecballium elaterium (Cucurbitaceae) Oecologia Volume 74, Number 2, 256-263;T t Mercurialis annua.Plant Physiol. (1987) 85, 393-399.um Lucidum L. e di Thalictrum Minus L. Subsp. Minus.Plant Biosystems, Volume 103, Issue 6 , pages 47y,Volume 22, Issue 1, pages 214–224.Number 2, 256-263;Thomas W. Whitaker, 1933.Cytological and Phylogenetic Studies in the Cucurbitaceae Issue 6 , pages 475-483.ucurbitaceae.Botanical Gazette Vol. 94, No. 4 , pp. 780-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