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练习)导学案

2018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练习)导学案

2018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练习)导学案
2018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练习)导学案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练习)

1. 会求空间几何体、简单组合体的面积和体积;

2. 能解决与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体积有关的综合问题;

3. 进一步体会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思想.

2328

复习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是如何求出来的?它们的体积公式有何联系?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只和什么变量有关?

复习2:简单组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怎么求?

二、新课导学

※ 典型例题

例1 设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 ',r ,母线长是l ,圆台侧面展开后所得的扇环的圆

心角是θ,求证:360r r l

θ'-= (度)

小结:有关几何体侧面的问题,通常是把侧面展开为平面图形,然后在平面图形中寻求解决

途径.

变式: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已知5AB =,

14,3BC BB ==,从A 点出发,沿着表面运动到1C ,则最短路线长是多少?

小结:求立体图形表面上两点的最短距离问题,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题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图形展开(有时全部展开,有时部分展开)为平面图形,找出表示最短距离的线段(通常利用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例2 若,E F 是三棱柱ABC A B C '''-的侧棱BB '和

CC '上的点,且B E '=CF ,三棱柱的体积为m ,求四棱锥A BEFC -的体积.

变式:正三棱台ABC A B C '''-中,12

A B AB ''=,则三棱锥A ABC '-,B A B C ''-,C A B C '''-的体积比为多少?

小结:当直接求体积有困难时,可利用转化思想,分割几何体,借助体积公式和图形的性质转化为其它等体积(等底等高或同底同高)的几何体,从而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 动手试试

练1. 圆锥SAB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3

=,D为SA的中点,一个动点自底面圆周

SA R

上的A点沿圆锥侧面移动到D,求这点移动的最短距离.

(在?ABC中,边分别为,,

a b c,a所对角为θ,则有

2222cos

=+-?)

a b c bcθ

练2. 直三棱柱各侧棱和底面边长均为a,点D是

'的体积为多少?

CC'上任意一点,连结A B'、BD、A D'、AD,则三棱锥A—A BD

()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1. 空间问题可以转化为平面问题解决;

2. 最短距离的求法;

3. 求体积困难时可采用分割的思想,化为底(面积)高相同的规则几何体求解.

※知识拓展

空间问题向平面的转化包括:圆锥、圆台中元素的关系问题,用轴截面来解决;空间几何体表面上两点线路最短问题,用侧面展开图来解决;球的组合体中的切、接问题,用过球心的截面来解决.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上,分别用过顶点的三条棱中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则截去8个三棱锥后,剩下多面体的体积为( ). A.23 B.76 C.45 D.56

2. 已知球面上过,,A B C 三点的截面和球心的距离是球半径的一半,且2AB BC CA ===,则球的表面积为( ). A.169π B.83π C.4π D.649π

3. 正方体的8个顶点中有4个恰为正四面体的顶点,则正方体的全面积与正四面体的全面积之比为( ).

4. 正四棱锥底面积为S ,过两对侧棱的截面面积为

Q ,则棱锥的体积为___________.

5. 已知圆锥的全面积是底面积的3倍,那么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______度.

1. 一个圆台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5、10,母线12A A =

20.一只蚂蚁从12A A 的中点M 绕圆台侧面转到下底面圆周上的点2A ,求蚂蚁爬过的最短距

离.

2. 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在其中有个高为x 的内接圆柱.

(1) 求圆柱的侧面积;

(2) x 为何值时,圆柱的侧面积最大?

人教版2018年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8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1、运动会上,共有8804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约为()人。 2、一个鸡蛋的重量比一个西瓜的重量()得()。 3、一万里面有()千。 4、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它们相差()。 5、由9个千、五个十组成的数是(),读作()。 6、299前面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7、 写作:() 写作:() 读作:() 读作:() 8、“神八”升空是()现象,“神八”绕地球飞行是()现象。 推拉玻璃窗是()现象,电风扇扇叶转动是()现象。 9、用2、0、9、6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组成的最小四位数是()。 10、填>、<或= 98千克()980克 7千克()700克 999()1021 3000()1300 11、24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个,还剩()个。 12、在下面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2-5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A 是() B 是() 如图: 二、选择(5分)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8,余数最大是() A 、7 B 、8 C 、6 D 、9 2、妈妈体重大约是() A 、60克 B 、600克 C 、6000克 D 、60 千克 3、下面数中,一个0也不读的是() A 、5002 B 、1050 C 、10000 D 、3604 4、7个一5个十和6个万组成的数是() A 、756 B 、657 C 、6507 D 、60057 5、男生有120人,女生比男生多得多,女生有()人。 A 、350 B 、90 C 、210 D 、128 三、判断(5分) 1是轴对称图形 2比9480中的8表示的数大 3、计算56除以8和7乘以8用同一句口诀 4、5076读作:五千七十六 5、由8个十和6个千组成的数是6080 四、计算(27分) 1、直接写得数(5分) 24÷8= 9÷9= 1500-700= 9000-4000= 800+900= 7×9= 50+70= 45÷5= 48÷6= 27+8= 2、竖式计算(10分) 32÷4 46÷6 27÷9 22÷3 60÷7 3、脱式计算(12分) 4×(9-6) 52+8×4 7×9-5 48÷(24÷4) 五、看图回答问题(8分) 线

广东深圳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一导学案6函数的单调性

6.函数的单调性 黄文辉 学习目标 1.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体会怎样由图象语言、文字语言的自然描述转化到数学符号语言描述函数的单调性. 2.能差别或证明一些简单的单调性. 3.能够通过图象来判断单调性和单调区间. 4.理解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 5.掌握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 一、夯实基础 基础梳理 2.单调性与单调区间 如果函数() y f x =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 y f x =在这一区间具有单调性,区间D叫做() y f x =的__________. 3.题型分析 (1)用定义证明(判断)函数的单调性;(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3)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基础达标 1.给出函数:①()1 f x ax =+;② 1 () f x x =-;③2 ()(1) f x a x =+;④2 ()23 f x x x =+-, [] 02 x∈,,其中在其定义域上是增函数的函数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2.已知函数() y f x =满足条件:(2)(1)(1)(0) f f f f ->--< ,,则关于这一函数正确的说法是()

A .函数()y f x =在区间[]21--, 上单调递减,在区间[]10-,上单调递增 B .函数()y f x =在区间[]21--, 上单调递减,在区间[]10-,上单调递减 C .函数()y f x =在区间[]20-, 上的最小值是(1)f - D .函数()y f x =在区间[]21--, 上一定不单调递增,在区间[]10-,上一定不单递减 3.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单调递减函数,且过点(32)-,和(12)-,,根据函数()f x 的图象,可以得知不等式()2f x <的解集是( ) A .(3)-+∞, B .(31)-, C .(1]-∞, D .()-∞+∞, 4.解决下列问题: (1)函数2()2(1)2f x x a x =+-+在区间[4)+∞,上是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2)根据函数265y x x =-+的图象,写出其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_. (3)根据函数121y x x x =+-+-的图象,写出其单调递减区间是__________. 5.根据最大值的定义,证明1 ()f x x x =+((0))x ∈-∞,的最大值为2-, 写出取最大值时的x . 二、学习指引 自主探究 1.下列函数哪几个函数在给定的区间内任意取两个自变量12x x ,,当12x x <时,都有12()()f x f x <? (1)y x =,(12]x ∈-,; (2)2[0)y x x =∈+∞,, ; (3)3 y x =- ,(0)x ∈-∞,; (4)310()20x x y x x x +?=∈-∞+∞? +>? ,, ,,≤; (5)3 (15)y x x = ∈,,; (6)23020x x y x x ?+=?-+>? ,, ,≤()x ∈-∞+∞,. 2.(1)根据函数单调性定义,在观察函数的图象基础上,请写出一次函数(0)y kx b k =+≠、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有的单调区间.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自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 集合和元素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 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预习自测] 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 (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 (4)所有大于0的负数;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 一定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3.设()()() {} 2 2 ,,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 -+-=若()3,2A ∈,求,a b 的值. 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 例4.已知{}2,,M a b =,{}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 [课内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 )0与 {}0的意义相同 (C )集合? ?????∈= =+N n n x x A ,1 是有限集 (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A .}33|{=+x x B },,|),{(2 2R y x x y y x ∈-= C .}0|{2 ≤x x D .}01|{2 =+-x x x 3.方程组2 0{ =+=-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 5.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 [归纳反思]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当集合中的元素 较少 时,用列举法表示方便. .例:x 2 -3x +2=0的解集可表示为{1,2}. 有些集合元素的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用列举法表示,如何用列举法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及自然数集N. 答 分别表示为{1,2,3,…,100},{1,2,3,4,…,n ,…}. 小结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写在大括号内,元素和元素之间要用“,”隔开.花括号“{ }”表示“所有”、“整体”的含义,如实数集R 可以写为{实数},但如果写成{实数集}、{全体实数}、{R}都是不确切的. 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垂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命题、定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3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有序数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8年苏州市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二年级数学学业检测试卷 一、认真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16分) 9×3= 90-34= 200+800= 2000+400= 40÷5= 81-18= 170-90= 7200-7000= 42-4= 36÷5= 9900-900= 3000+5000= 46+35= 65+24= 9999+1= 6000-4000= 2.用竖式计算(带★的需写出验算过程)。(14分,带★每题4分) ★ 327+673= ★403-304= 60÷7= 82÷9= 934-586+83= 二、细心填空(25分,其中第8题4分) 1. 看图写数并比较大小。 ( ) ( ) 2. 接着写数。 2996、 2997、2998 、 2999、( )、( )。 6040、6030、6020、6010、( )、( )。 3.在( )里填合适的单位。 刷一次牙大约用4( ) 中国象棋棋盘厚15( ) 乒乓球桌高76( ) 夏天午睡大约用1( ) 4. 一个数,千位是8,十位是5,其它数位上是0,这个数是( ) 。 5.★÷6=5……▲,▲最大是( ),这时★是( )。 6. 有一串珠子是这样排列的●●●○○●●●○○●●●○○…… 想一想,第32个珠子是( ),第45个是( )。 7. 图上所示的线段长度是( )毫米,大约是( )厘米。 8.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 : 9. 在5、0、9、4、6中选择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 ), 组成一个最接近5000的四位数( )。 10.把10张纸摞起来大约厚1毫米,100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大约厚( ) 毫米,就是( )厘米,10000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大约厚1( )。 三、择优录取 (在正确答案前的方框里画“√”)(10分) 1.每枝钢笔9元钱,用50元买6枝钢笔,还差( )元钱。 4 6 9 2.小刚从家去学校往西北方向走,他从学校回家往( )方向走。 东北 东南 西南 3.下面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

【人教A版】2018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精品学案全集(含答案)

§2.3 幂函数2学习目标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会求幂函数的解析式(易错点).2.结合幂函数y=x,y=x,1123 y=x,y =,y=x的图象,掌握它们的性质(重点).3.能利用幂函数的单调性比较指数幂的大x小(重点).预习教材P77-P78,完成下面问题:知识点1 幂函数的概念α一般地,函数y=x叫做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α是常数.【预习评价】(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1)函数y=x是幂函数.( ) 5x-(2)函数y=2是幂函数.( ) 12 (3)函数y=-x是幂函数.( ) 45 -提示(1)√ 函数y=x符合幂函数的定义,所以是幂函数;x-(2)× 幂函数中自变量x是底数,而不是指数,所以y=2不是幂函数; 12α (3)× 幂函数中x的系数必须为1,所以y=-x不是幂函数.知识点2 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五个幂函数的图象:(2)幂函数的性质:1231-幂函数 y=x y=x y=x y=x 2 y=x (-∞,0)∪定义域 [0,+∞) R R R (0,+∞) *0,+∞) 值域 [0,+∞) {y|y∈R,且y≠0} R R 偶奇奇偶性奇非奇非偶奇 x∈[0,+∞),增增单调性增增 x∈(0,+∞),减 x∈(-∞,0],减x∈(-∞,0),减公共点都经过点(1,1) 【预习评价】5 3 (1)设函数f(x)=x,则f(x)是( ) A.奇函数 B.偶函数 C.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D.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33--(2)3.17与3.71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解析(1)易知f(x)的定义域为R,又f(-x)=-f(x),故f(x)是奇函数.13-(2)易知f(x)=x=在(0,+∞)上是减函数,又 3.17<3.71,所以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必修1导学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二)学生版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二) 学习目标 1.掌握对数型复合函数单调区间的求法及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2.掌握对数型复合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 3.会解简单的对数不等式. 4.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它们的图象特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一般地,形如函数f (x )=log a g (x )的单调区间的求法:①先求g (x )>0的解集(也就是函数的定义域);②当底数a 大于1时,g (x )>0限制之下g (x )的单调增区间是f (x )的单调增区间,g (x )>0限制之下g (x )的单调减区间是f (x )的单调减区间;③当底数a 大于0且小于1时,g (x )>0限制之下g (x )的单调区间与f (x )的单调区间正好相反. 2.一般地,对数不等式的常见类型: 当a >1时, log a f (x )>log a g (x )?????? f x >0可省略,g x >0,f x >g x ; 当0<a <1时, log a f (x )>log a g (x )?????? f x >0,g x >0可省略,f x <g x . 3.一般地,对于底数a >1的对数函数,在(1,+∞)区间内,底数越大越靠近x 轴;对于底数0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 期末考试卷 满分:100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学生 __________ 一、填空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3 分) 1、736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题。 数数图中有( )个直角,( )个锐角,( )个钝角,用符号把直角表示出来。 3、9999 8900 9990 8909 10000 ()<()<()<()<() 4、按要求填数。 (1)在3000和4000之间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4000大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4000比较接近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读一个零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一想,填一填。 6、在计算683-125+324时,先算( )法,再算( )法。在计算891-(91+152)时先算( )法,再算( )法。 7、在估算691+243时,可以把( )看作700,把( )看作200,估算结果是( );也可以把( )看作250,估算结果是( )。 8、721+( )=836 532-( )=365 9、5427是一个()位数,最高位是()位,4在()位上,表示()。 10、6725,6825,________,________,7125。 11、天安门广场东西宽500( ),南北长880( )。 12、数一数,画一画。 图中有( )个直角; 有( )个钝角; 有( )个锐角。 二、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 分) 1、( )×5<38 A.5 B.6 C.7 2、4×( )<33 A.7 B.8 C.9

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

班级: 组别: 组号:___________ 姓名: 2.2.1对数(1) 【学习目标】 1. 理解对数的概念; 2. 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会根据对数的概念求一些特殊的对数式的值。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62页至63页例2,探究并思考: 1.问题: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 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多少年后人口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 请问:(1)问题具有怎样的共性? (2)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 怎样求呢?例如:由1.01x m =,求x . 2.一般地,如果x a N =(0,1)a a >≠,那么数 x 叫做以a 为底 N 的对数(logarithm ). 记作 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试试:将问题1中的指数式化为对数式. 3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common logarithm ),并把常用对数10log N 简记为lg N 在科学技 术中常使用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以e 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并把自然对数log e N 简记作ln N 试试:分别说说lg5 、lg3.5、ln10、ln3的意义. 4.思考: (1)指数与对数间的关系? 0,1a a >≠时,x a N =? . (2)负数与零是否有对数?为什么? (3)log 1a = , log a a = . (4) log ____;n a a = log _____a N a = 5. 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4 216=; (2)3 1 3 27 -= ; (3)520a =; (4)10.452b ??= ??? . 2)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5log 1253=; (2) log 32=-; (3)lg 0.012=-; (4) 2.303=. 小结:注意对数符号的书写,与真数才能构成整体. 【合作探究】 1.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2log 64; ⑵2 1 log 16 ; (3)lg10000;

最新人教版2018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1.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及有关概念. 3.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探索. 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及常数项. 一、自学指导.(10分钟) 问题1: 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 ,宽50 cm ,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 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盒底的长为__(100-2x)cm __,宽为__(50-2x)cm __.列方程__(100-2x)·(50-2x)=3600__,化简整理,得__x 2-75x +350=0__.① 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__4×7=28__. 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__(x -1)__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x (x -1)2__场.列方程__x (x -1) 2 =28__,化简整理,得__x 2-x -56=0__.② 探究: (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__1个__. (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__2次__.

2018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_ _ _ _号学 _ _ _ _ _ _ _名姓 _ _ _ _ _级班 _ _ _ _ _ _ _ _ _ _ _校学线 订 装 2017-2018学年度 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5分) 1.2500里面有()个百,36个百是()。 2.一个数由5个千、3个百、7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3. 一袋洗衣粉重100克,()袋洗衣粉正好是1千克。 4.□6÷=4……△,△最大是(),这时□是()。 5.每位小动物一双筷子,12根筷子能分给()位小动物。 6. ×=÷=÷= 7.光明小学一共有学生1607人,约是()人。 7.57名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6人,至少要租()条船。9. 照这样排下去,第23个图形是(),第32个图形是()。 10.填上合适的单位。 约重150()约重3()身高130() 11.在里填上“>”、“<”或“=”。 45÷954÷9325032052000克2千克 6×636÷61000099991千克900克 12.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 3 2 4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出现一 次。A应该是(),B应该是() 3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拉抽屉是旋转现象。() 2.54-8+22与54-(8+22)的得数一样。() 3.42÷6=7,这个算式表示把42分成6份,每份是7。() 4.这不是轴对称图形。() 5.1千克铁和1000克棉花同样重。() 三、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 一个四位数,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时,()。 ①只读一个零②读两个零③一个零也不读 2.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小华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 吃橘子。”小明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大伟吃()。 ①苹果②橘子③香蕉④不能确定 3.5□ 31□<5129,□里应填()。 ①0②1③ 2 4.÷4=……,余数可能是()。 ①3、2、1②4、3、2、1 ③4、3、2、1、0 5.看一看算盘上面的数表示()。 ①9990②5555 ③9999 四、我是计算小能手。 1. 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共20分) 42÷6=50÷6=9÷1=600+800= 36÷4=35÷5=0÷3=7800-7000= 8×8=45÷9=45-40=1600-900= 17÷2=3×4=48+8=300+400= 20+32=22÷7=34÷5=4000-2000= _ _ __ _ _ _ __ _ _ _ __ _ _ _ _ _ __ A 1 B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导学案

§1.2.1 函数的概念(1) 1. 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 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 15~ P 17,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复习2:(初中对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 是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任务一:函数模型思想及函数概念 问题:研究下面三个实例: A . 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5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 (米)与时间t (秒)的变化规律是21305h t t =-. B . 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 C .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 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 “八五”计划以来 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 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 别是什么?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 三个实 例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x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在数集B 中都与唯一确定的y 和它对应,记作::f A B →. 新知:函数定义. 设A 、B 是 ,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 ,使对于集合A 中的 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 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 其中,x 叫 ,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 (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 ,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 (range ). 试试:如下图可作为函数()y f x =的图象的是( ). A. B. C. D. 小结: 函数的对应关系:每一个x 与y 的对应可以为:一对一,多对一,不可以一对多。 反思: (1)值域与B 的关系是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 、 、 . 函数 解析式 定义域 值域 一次函数 (0)y ax b a =+≠ 二次函数 2y ax bx c =++, 其中0a ≠ 反比例函数 (0)k y k x =≠ 探究任务二:区间及写法 新知: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a }= 、 {x |x ≤b }= 、{x |x 或= . (3)函数y =x 的定义域 , 值域是 . (观察法)

2018-2019学年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教学案 ——数理化教研组 姓名 班级八(1)、(2)

教学目录 第11章三角形(8)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 11.1.1 三角形的边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 11.2.1 三角形的内角 7.2.2 三角形的外角 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 11.3.1 多边形 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 数学活动 复习小结(1) 第12章全等三角形(11) 12.1 全等三角形(1)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6) 信息技术应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 数学活动 复习小结(2) 第13章轴对称(14) 13.1 轴对称(3) 13.1.1 轴对称 13.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3.2 画轴对称图形(2) 信息技术应用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13.3 等腰三角形(5) 13.3.1 等腰三角形 13.3.2 等边三角形 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2) 数学活动 复习小结(2) 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4.1整式的乘法(6) 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4.1.2 幂的乘方 14.1.3 积的乘方 14.1.4 整式的乘法 14.2 乘法公式(3) 14.2.1 平方差公式 14.2.2 完全平方公式 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 14.3 因式分解(3) 14.3.1 提公因式法 14.3.2 公式法 阅读与思考型式子的分解 数学活动 复习小结(2) 第15章分式(15) 15.1 分式(4) 15.1.1 从分数到分式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15.2 分式的运算(6) 15.2.1 分式的乘除 15.2.2 分式的加减 15.2.3 整数指数幂 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5.3 分式方程(3) 数学活动 复习小结(2)

2018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2018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 1、一千里面有()个百。 2、940是由( )个百和( )个十组成的。 3、4个百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4、2356是由( )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5、写出下面各数。 2个百、5个十和6个一( ) 4个百和8个一( ) 6、2018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它们相差()。 7、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相差( )。

8、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相差( )。 9、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 10、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11、一个梨重150() 一个南瓜重4() 一个排球重450() 一袋方便面重() 12、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00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13、找规律。 2 4 8 14 22 ___ 44 58 14、按规律填空。 □■△□▲△□■

△▲▲■■□ _______ △▲ 15、一枚2分硬币约重1( ) 小明体重约30( ) 一个鸡蛋重大约70( ) 一个西瓜约重5( ) 一块糖约重5( ) 一头山羊约重( ) 一瓶矿泉水约重( ) 一碗米饭大约重10 ( ) 16、一只鹅重6千克 1只鹅的重量等于2只鸭的重量 2只鸭的重量等于3只鸡的重量 1只鸭的重量等于( )千克; 一只鸡的重量等于( )千克17、9621=( )+( )+( )+( ) 6080=( )+( )+( )+( )

高一数学必修一导学案 及答案

课题: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了解,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P1-P3,对照学习目标,完成导学案,适当总结。 四、知识链接: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3日8点,高一年级在操场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初中时你听说过“集合”这一词吗?你在学习那些知识点中提到了“集合”这一词?(试举几例) 五、学习过程: 1、阅读教材P2页8个例子 问题1:总结出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问题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问题3:集合相等: 问题4: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 2、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问题5: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A例1:设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3、4与A的关系?

B 例2:若+∈N x ,则N x ∈,对吗? 六、达标检测: A 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 ) (2)我国的小河流; ( ) (3)非负奇数; ( ) (4)本校2009级新生; ( ) (5)血压很高的人; ( ) (6)著名的数学家; ( ) (7)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 ) A 2.用“∈”或“?”符号填空: (1)8 N ; (2)0 N ; (3)-3 Z ; (4; (5)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 ,美国 A ,印度 A ,英国 A ; B 3.下面有四个语句:①集合N 中最小的数是1;②若N a ?-,则N a ∈;③若N a ∈,N b ∈,则b a +的最小值是2;④x x 442 =+的解集中含有2个元素; 其中正确语句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B 4.已知集合S 中的三个元素a,b,c 是?AB C 的三边长,那么?ABC 一定不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B 5. 已知集合A 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 a ∈,有6-a ∈A ,那么a 为 ( ) A .2 B.2或4 C.4 D.0 B 6. 设双元素集合A 是方程x 2-4x+m=0的解集,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C 7. 已知集合A 由1,x,x 2三个元素构成,集合B 由1,2,x 三个元素构成,若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求x 的值。 七、学习小结: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其中“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应理解为: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的意义是明确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应理解为:对于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3.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 八、课后反思: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导学案

§1.1.1 正弦定理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CB 及∠B ,使边AC 绕着 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 ?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 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试试: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C . sin sin a B b A = D .cos cos a B b A = (2)已知△ABC 中,a =4,b =8,∠A =30°,则∠B 等于 .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 ,sin c k C =;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sin c C . (3)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 =; b =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 如sin sin a A B b =;sin C = . (4)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它 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 典型例题 例1. 在ABC ?中, 已知45A =,60B =,42a =cm ,解三角形.

【精品】2018-2019学年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精品】2018-2019学年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自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 集合和元素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 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预习自测] 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 (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 (4)所有大于0的负数;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 一定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3.设()()() {} 2 2 ,,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 -+-=若()3,2A ∈,求,a b 的值. 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 例4.已知{}2,,M a b =,{}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 [课内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 )0与 {}0的意义相同 (C )集合? ?????∈= =+N n n x x A ,1 是有限集 (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A .}33|{=+x x B },,|),{(2 2R y x x y y x ∈-= C .}0|{2 ≤x x D .}01|{2 =+-x x x 3.方程组2 0{ =+=-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 5.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 [归纳反思]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当集合中的元素 较少 时,用列举法表示方便. .例:x 2 -3x +2=0的解集可表示为{1,2}. 有些集合元素的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用列举法表示,如何用列举法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及自然数集N. 答 分别表示为{1,2,3,…,100},{1,2,3,4,…,n ,…}. 小结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写在大括号内,元素和元素之间要用“,”隔开.花括号“{ }”表示“所有”、“整体”的含义,如实数集R 可以写为{实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