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 格式:ppt
- 大小:8.52 MB
- 文档页数:98
地理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土壤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承载着生物生存和农业发展的基础。
然而,土壤侵蚀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正在不断威胁着农田和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
在土壤侵蚀的过程中,地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降水、地形、土地利用等。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土壤的保持和保护。
降水是土壤侵蚀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降水量的大小和频率会对土壤产生不同的影响。
大量的降水会导致土壤表面的水流量增加,使土壤颗粒疏松,容易被水冲刷走,从而导致土壤侵蚀。
而长期缺水的地区,则可能出现干燥裂缝,加剧土壤脱水和风蚀。
另外,降水的季节性变化也会对土壤侵蚀产生影响。
在雨季来临前,干旱的土地往往会变得干脆,表面覆盖物减少,这将增加水流的速度和侵蚀力。
因此,降水的大小、频率和季节性变化都是决定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
地形是影响土壤侵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地形的坡度和高程差会影响水流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在陡峭的山地地形上,水流速度较快,水流较强,很容易冲刷土壤表面。
而在平缓的地形上,水流速度较慢,土壤被水冲刷的可能性较小。
此外,地形的起伏会导致不同水流轨迹的产生,形成垂直侵蚀、沟道侵蚀和坡面侵蚀等现象。
因此,深入研究地形特点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
土地利用也是地理因素中对土壤侵蚀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固结程度和覆盖度有着不同的要求。
农田的长期耕作会使土壤疏松,削弱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抗冲刷能力,增加土壤侵蚀的风险。
而林地可以通过树木的根系和枯叶层来固结土壤,减缓水流速度,减少土壤侵蚀。
因此,合理的土地利用对土壤的保护至关重要。
在决策制定和规划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保护。
总的来说,地理因素对土壤侵蚀具有重要影响。
降水、地形和土地利用的不同特点相互交织,决定了土壤侵蚀的程度和速度。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土壤资源。
土壤侵蚀原理资料土壤侵蚀是指水流、风力和重力等自然因素对土壤表面的物质的迁移和剥蚀过程。
土壤侵蚀的原理可以归纳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三大类,它们在不同的地质、气候和土地利用条件下起作用。
第一,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是指水流冲刷或溢流对土壤的破坏和剥蚀。
这种侵蚀形式是最普遍和最严重的一种土壤侵蚀形式。
水力侵蚀分为径流冲刷和地表径流两种。
径流冲刷是指水流在地表上直接冲刷土壤,主要发生在坡面和沟壑中。
地表径流是指超过土壤持水能力时,多余的水流在地表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溢流,并带走土壤颗粒。
水力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坡度、土壤水分、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等。
在降雨较多、土壤水分过饱和或缺乏植被覆盖的地区,水力侵蚀往往较为严重。
第二,风力侵蚀。
风力侵蚀是指风对土壤的破坏和剥蚀作用。
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其是沙漠和荒漠地区。
风力侵蚀的主要形式有风蚀、风积和风抛三种。
风蚀是指风吹走和剥蚀土壤表面的颗粒,形成裸露的地面。
风积是指风吹来的土壤颗粒在障碍物(如植物、岩石等)后停下来沉积。
风抛是指风将沉积在地面上的土壤颗粒再次飞扬,形成新的沙丘和沙尘暴。
风力侵蚀的影响因素包括风速、土壤颗粒大小、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和地表覆盖物等。
第三,重力侵蚀。
重力侵蚀是指由于地形起伏引起的土壤移动和剥蚀。
重力侵蚀主要包括坡面侵蚀和坡底侵蚀两种形式。
坡面侵蚀是指坡面上的水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土壤发生蠕动、滑动或溜滑等移动形式,导致土壤剥蚀。
坡底侵蚀是指坡脚处的沉积物被水流冲刷或冲刷而形成的坡脚沟进一步向上发展,从而造成坡面土壤的剥蚀。
重力侵蚀的发生主要受坡度、土壤性质、降雨强度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土壤侵蚀的原理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三种形式。
这些侵蚀形式在不同的地质、气候和土地利用条件下相互作用,导致土壤的流失和剥蚀。
了解土壤侵蚀的原理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土壤侵蚀,保护耕地和自然环境。
土壤侵蚀原理概要土壤侵蚀是指地表的土壤被水流、风力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带走的过程。
它是一个自然过程,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农田、森林和水资源等带来了重大的经济和生态问题。
土壤侵蚀的原理涉及地表径流、坡面侵蚀、沟壑侵蚀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土壤侵蚀原理的概要。
1.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指降雨水在地面流动时带走土壤的过程。
当降雨发生时,降雨水会通过地面流动,随着流动的过程,地表水会带走土壤颗粒。
地表径流主要取决于降雨的强度、土壤的渗透性和土地的坡度等因素。
2.坡面侵蚀:坡面侵蚀是指水流或风力在坡面上带走土壤的过程。
坡面侵蚀主要受降雨的影响,当降雨发生时,降雨水会在坡面上形成水流,水流会带走坡面上的土壤颗粒。
坡面侵蚀还与土壤的质地、坡度和植被覆盖等因素密切相关。
3.沟壑侵蚀:沟壑侵蚀是指水流在沟壑中带走土壤的过程。
当地表径流过程中,地面上形成的水流会聚集到较低处形成沟壑,沟壑会加强地表径流的速度和能量,进而带走更多的土壤。
沟壑侵蚀主要取决于沟壑的形状、长度和坡度等因素。
4.风蚀:风力也是导致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
风力会将土壤颗粒吹到空中,并随风沉积到其他地方。
风蚀主要发生在植被稀缺或土壤暴露的地区,也与风速和土壤的质地等因素密切相关。
5.人类活动:人类的农业和建设活动也是导致土壤侵蚀的重要原因。
过度耕作、不合理的农田排水和烧荒等农业活动,以及城市化和土地开发等建设活动,都会破坏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增加了土壤侵蚀的风险。
总的来说,土壤侵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降雨、水流、风力、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了解土壤侵蚀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保护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
农田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农田土壤侵蚀是一个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土壤侵蚀不仅会导致土地退化、农作物减产等直接损失,还会引起河流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了解农田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农田和环境。
首先,降水是农田土壤侵蚀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降雨过程中的雨滴打击和径流冲刷会破坏土壤表层结构,使土壤颗粒流失,形成土壤侵蚀。
降雨强度大、降雨频率高的地区,土壤侵蚀问题更为突出。
此外,降雨时的坡度和土壤类型也会对土壤侵蚀产生影响。
比如,陡峭的坡地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易侵蚀的黏土地和砂质地都更容易遭受侵蚀。
其次,人类活动是农田土壤侵蚀的重要诱因。
在农业生产中,过度的耕作、不合理的排水系统和施肥措施都会破坏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侵蚀风险。
过度的耕作会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团聚体结构,使土壤容易受到水流冲刷。
不合理的排水系统会增加水土流失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坡地和低洼地区。
而过量施肥会引起土壤肥力紊乱,使土壤变得松散易碎,更易受侵蚀。
此外,农田的不合理开荒、过度放牧等行为也会加剧土壤侵蚀问题。
第三,地形地貌是农田土壤侵蚀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地形的坡度和起伏程度会影响水流速度和流向,从而影响土壤侵蚀的程度。
坡度较大的山区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
而低洼地区由于排水不畅,容易形成积水,增加了土壤侵蚀的风险。
此外,地质构造也会影响土壤侵蚀的程度,比如岩石类型、岩性和断层等因素都会影响土壤的侵蚀抗性和侵蚀速率。
最后,植被覆盖是农田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
植被覆盖可以减缓雨滴的冲击力,增加土壤表面的抗冲蚀性,有效防止土壤的风化和侵蚀。
而缺乏植被覆盖的农田土地容易受到水、风的冲刷,从而导致土壤侵蚀。
因此,保持农田的植被覆盖是防治土壤侵蚀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农田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降水、人类活动、地形地貌和植被覆盖等。
在实际的农田管理和防治工作中,应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合理管理水资源、科学施肥、合理开荒、植被恢复和控制土地利用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保护农田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侵蚀原理资料整理土壤侵蚀是指在自然条件或人类活动下,土壤表面遭到水流、风力、冲击以及人类行为等因素的破坏和移动的过程。
它是一个涉及地表和地下的复杂过程,对农田、水资源和环境造成很大的损害。
下面是土壤侵蚀原理的资料整理。
一、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土壤侵蚀1.降雨因素: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外因,它能增加水体的威力,使土壤颗粒与有机质被冲刷、卷走。
降雨的性质和强度对土壤侵蚀有着直接影响。
2.地形因素:地形是土壤侵蚀的基础,通过改变地势、影响降雨的径流过程,进而影响土壤侵蚀的强度。
山区的土壤侵蚀强度通常大于平原地区。
3.植被因素:植被能减缓雨滴的撞击力,降低降雨对土壤的冲击。
而且,植被的根系能牢固地固定土壤,起到保水保土的作用。
如果植被受到破坏,就会加速土壤侵蚀的发生。
4.人类活动:人类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活动都会对土壤侵蚀产生影响。
例如,过度放牧导致植被减少,耕地管理不善导致耕层土壤被剥夺等。
二、土壤侵蚀的过程和类型1.风蚀:风蚀是指风力对土地表面的冲击和侵蚀。
在干旱和半干旱区,风蚀是主要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风蚀造成的土壤流失通过飞沙和沙尘暴的方式进行。
2.水蚀:水蚀是指水流对土地表面的冲刷和移动。
水蚀可分为雨滴侵蚀、坡面侵蚀、河道侵蚀等几种类型。
雨滴侵蚀主要是由于降雨冲击力导致的初级侵蚀;坡面侵蚀是由于雨水形成的逐渐增大的流量冲击和土壤侵蚀加剧,导致坡面的侵蚀并带走土壤;河道侵蚀是由于河流流量引起的河床破坏和土壤侵蚀。
3.冻融作用:在寒冷地区,土壤冻结和解冻过程中形成的冻胀和冻结破坏会造成土壤颗粒离析,加速土壤侵蚀的发生。
4.地质侵蚀:地质侵蚀是指对土壤进行大范围的破坏和移动。
常见的地质侵蚀类型有地震引起的滑坡、崩塌等。
三、土壤侵蚀的影响和防治措施1.农田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降低农田的肥力。
预防措施:建立植被覆盖,养护农田水渠和排水系统,合理耕作和种植制度等。
2.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淤积,影响水体质量和河道的导航能力。
学习内容3.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①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②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③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2.过程与方法:①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②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③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壤侵蚀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认识对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②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重点难点重点: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导学练习设计一、导入学生明确问题。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都有哪些。
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来实施这些计划,进行实验操作,来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板书课题《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二、设计实验学生交流制订了各自的实验方案学生观察,知道本节课依然可以采用上节课的实验器材来进行实验。
这个小组采用的是对比实验,设置了实验组和对照组。
学生回答:两组的地形应是一样的;喷水器的高度是一样的;喷水的量要相同;喷水的时间要相同……唯一控制的是实验组的土壤上无草皮,对照组的土壤上有草皮。
学生完善实验方案,老师巡视指导。
请两个小组展示实验方案。
都有哪些。
1.大家已经结合自己的三种猜测,制订了各自的实验方案。
2.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哪些器材?3.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我们必须先要讨论实验方案。
老师介绍:这个小组选择的课题是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根据生活经验,他们推测:如果有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如果没有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
4.提问:实验中,我们通过哪些现象来判断土地侵蚀的程度大小?5.各小组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有哪些?地理的知识内容是非常广博的,但我们在学习和高三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各部分知识进行联系,这样地理知识就不会显得那幺杂乱无章,而会十分有趣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有哪些?》,我们一起从这部分知识点开始进行思考。
1土壤侵蚀的人为因素若说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先决条件,或者叫潜在因素,那幺人为因素则是加剧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
人类出现以后,其不合理的活动,导致了土壤侵蚀面积和侵蚀程度不断扩大加剧。
由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平衡破坏而引发或激发的侵蚀,其侵蚀速率多为自然侵蚀的数十倍、数百倍以上。
人类不合理的耕垦、毁林开荒、过渡放牧是间接的加速了土壤侵蚀,而近代城镇、工矿建设的发展,又引发了新的人为侵蚀,不仅导致了侵蚀量增多、地区生态景观的改变,而且危及江、河、湖泊的常态运行。
土壤侵蚀导致土地破坏,农田被吞食,坡耕地表层土壤侵蚀后,使土地日益瘠薄;而被水带走的土壤沉积在下游河道,削弱了河床泄洪能力,会加剧洪水的危害,淤积在水库中导致水库、山塘、湖泊面积减小;洪水、泥石流等土壤侵蚀发展的极端事件,还会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010年2月3日在悉尼举行的澳大利亚碳农业大会上,与会科学家警告称:全球肥沃土壤正以比自然补充更快的速度消失,最后导致表层土壤变得贫瘠。
每年大约有750亿吨土壤流失,世界上80%的适合耕作的土地都遭到中度或者严重侵蚀,全球肥沃土壤将在60年内消失,人类因此将面临新的粮食危机。
其中中国土壤的流失速度比自然补充速度高57倍,欧洲高17倍,美国高10 倍,澳大利亚只有5倍。
而人类的管理不当和过度耕作导致的侵蚀、气候改。
哪些因素会侵蚀⼟地
⾃然因素和⼈为因素。
⾃然因素:天⽓状况、风⼒的⼤⼩、所处的地区、⼟壤的类型以及酸碱性等,还有地转偏向⼒的⼤⼩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为因素主要是⼯业污染因素。
⾃然因素包括⽓候、地形、⼟壤和植被因素。
⽓候因素是影响⼟壤侵蚀的主要外营⼒,包括降⽔、⽓温、风⼒等。
地形因素主要包括地貌的宏观区域分异和坡度、坡长、坡向、沟道密度等。
⼟壤因素是指⼟壤作为侵蚀的对象,其抗蚀抗冲⼒的强弱,取决于⼟壤的内在特性,在⼀定条件下决定了⼟壤侵蚀量的⼤⼩。
植被因素是指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效抵御和削减降⾬径流侵蚀⼒,改善⼟壤结构性状,提⾼⼟壤抗冲抗蚀性,促使降⽔就地⼊渗、涵养⽔源的综合作⽤。
⼈为因素主要表现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滥垦、滥伐、过牧等)引起的⽣态失衡。
⼟壤侵蚀是指⼟壤及其母质在⽔⼒、风⼒、冻融或重⼒等外营⼒作⽤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壤在外营⼒作⽤下产⽣位移的物质量,称⼟壤侵蚀量。
单位⾯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称为⼟壤侵蚀速度(或⼟壤侵蚀速率);⼟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称为⼟壤流失量。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先决条件,或者叫潜在因素,人为因素则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气候:气候因素特别是季风气候与土壤侵蚀密切相关。
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降雨量大而集中,多暴雨,因此加剧了土壤侵蚀。
最主要而又直接的是降水,尤其是暴雨的引起水土流失最突出的气候因素.所谓暴雨是指短时间内强大的降水,一日降水量可超过50mm或1小时降水超过16mm的都叫做暴雨。
一般说来,暴雨强度愈大,水土流失量愈多.2.地形:地形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而坡度的大小、坡长、坡形等都对水土流失有影响,其中坡度的影响最大,因为坡度是决定径流冲刷能力的主要因素。
坡耕地植使土壤暴露于流水冲刷是土壤流失的推动因子.一般情况下,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大,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3.土壤:土壤是侵蚀作用的主要对象,因而土壤本身的透水性、抗蚀性和抗冲性等特性对土壤侵蚀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土壤的透水性与质地、结构、孔隙有关,一般地,质地沙、结构疏松的土壤易产生侵蚀.土壤抗蚀性是指土壤抵抗径流对它们的分散和悬浮的能力。
若土壤颗粒间的胶结力很强,结构体相互不易分散,则土壤抗蚀性也较强。
土壤的抗冲性是指土壤对抗流水和风蚀等机械破坏作用的能力.据研究,土壤膨胀系数愈大,崩解愈快,抗冲性就愈弱,如有根系缠绕,将土壤团结,可使抗冲性增强。
4。
植被:植被破坏使土壤失去天然保护屏障,成为加速土壤侵蚀的先导因子.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的试验结果,光板的泥沙年流失量为26902kg/公顷,桉林地为6210kg/公顷,而阔叶混交林地仅3kg/公顷.因此,保护植被,增加地表植物的覆盖,对防治土壤侵蚀有着极其重要意义.人为活动是造成土壤流失的主要原因,表现为植被破坏(如滥垦、滥伐、滥牧)和坡耕地垦植(如陡坡开荒、顺坡耕作、过度放牧),或由于开矿、修路未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等,都会加剧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