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知识

茶知识

中国名茶产区在哪里?

2011-12-23 本文行家:黄自聪

茶区

中国是茶的祖国,中国名茶的主要产地大致分布在从北纬18°海南岛的三亚至38°太行山脉的灵寿县五岳寨的广阔地区,茶区千变万化,有专家发现,我国名茶、优质茶大多产自北纬30°左右。

名茶是茶叶品质优良的代表,传统名茶的产生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巧的加工技术等缺一不可。有些通过一、二次这个会、那个节评比出来的“名茶”,往往昙花一现,是经不住历史考验的。我们对公认的传统十大名茶产地进行分析发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龙井产自浙江的杭州狮峰山、梅家坞、翁家山、云栖、虎跳、灵隐一带,位于北纬30°15′

生茶与熟茶是普洱茶的分类,与碧螺春、铁观音等等都无关。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 , 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堆捂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 , 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 , 成为普洱毛青。毛青 , 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 , 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有科学依据表明:茶汤里的苦来自茶叶里的咖啡因——茶碱;涩来自茶叶里的酚类物质,有时也会呈现较强的收敛性;滑,厚--就是茶叶里的果胶渗出物;舒适的口感来自茶叶里丰富的氨基酸。

以前云南普洱茶都是生茶,没有熟茶。上世纪70年代云南开始研制熟茶,以争夺国际茶叶市场。

大家都知道普洱茶越陈越好,因为普洱茶需要缓慢的后发酵的过程。生茶一般至少要放5年才喝,时间越长越好。也有不少人把新鲜的生茶拿来就喝,这是个人喜好。熟茶已经经过发酵,所以不用放很久就可以喝了。不过讲究的人还是会把熟茶放几年才喝。

100年的生茶依然是生茶,熟茶就是熟茶。只是经过时间和环境的变化生茶会有一些熟化而已。我们知道普洱生茶,基本就是云南大叶种的晒青毛茶,因为大叶种茶物质比较厚重,而加工毛茶时,基本也没怎么改变内在茶质,口味喝起来就会比较苦涩浓烈。所以就要存放让它自然陈化,慢慢的茶性就会收敛,转为醇厚甘滑,品性温和。。。所以普洱生茶就是要存放“自然”发酵的普洱茶(存放也是一种加工方式)。而熟茶则是已经过“人工”发酵的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价格,同样品级的是熟茶贵些;至于哪个好喝,看个人喜好。就象有人喜欢红茶有人喜欢绿茶,生茶和熟茶都有人喜欢。

洞庭碧螺春产自江苏太湖洞庭山上,地处北纬31°左右

君山银针由湖南岳阳洞庭湖中君山岛上所生产,为北纬29°15′

四川名山县蒙顶山所产之蒙顶甘露,在北纬29°58′

安徽黄山毛峰恰好在北纬30°08′

六安瓜片则产自安徽省六安、金寨、霍山三县的毗邻山区,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内山瓜片,又以齐头山所产“齐山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齐头山旧属六安,现属金寨县,位于北纬31°38′

世界四大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产区则在北纬29°35′-30°08′之间

信阳毛尖产自北纬32°13′

安溪铁观音产于北纬25°07′

从以上十大名茶产地来看,处于北纬30°±1°之内的有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蒙顶甘露、庐山云雾、祁阳红茶等六大名茶,位于北纬30°±1°~2°之间有洞庭碧螺春和六安瓜片,毗邻这一纬度的有信阳毛尖(北纬32°13′)。只有著名乌龙茶安溪铁观音产地不在这一区域内。

另外还有老竹大方(北纬30°11′-30°07′),恩施甘露(北纬29°50′),宁波白茶,古丈毛尖,石门东山秀峰,采花毛尖等数不胜数的名茶,也产自北纬30度附近区域。

由此可以看出北纬30°——是中国优质茶叶产区带。

近几年来,在不少关于茶的文章中“工夫茶”与“功夫茶”的说法不尽一致:说“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好茶;“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泡饮的技巧;“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冲泡技巧等等。《辞海》缩印本中“工”与“功”条目虽云两字相通,但又说:工夫:指所费精力和时间;功夫:指技巧。工夫茶与功夫茶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一、“工夫茶”即是指茶叶,在清代时是指红茶及部分武夷岩茶

1、清僧释超全,布衣。明亡后在清康熙三十年入武夷山为僧,与武夷茶结缘。其作《武夷

茶歌》中有“如梅斯馥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说明

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细”制出来的。这里的“工夫”显而易见是力气、时间之意 后来逐渐引申为花费工夫做出的好茶。

2、清人刘埥,雍正十年在福建崇安县为令三年,他在《片刻余闲集》中写到:“武夷茶高下共分两种:……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次则花香……”说明在20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称,且为较珍贵之茶。

3、被称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先生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载: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民国之后,岩茶就没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则全指红茶。如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红茶篇》中,将红茶分为正山小种、小种红茶、红碎茶三大类,且按地域分为: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

4、民国肖一山主编《清代通史》卷中载:葡荷两国,与我国通商较早。明末崇祯十三年(1640年),红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种茶、白毫等),始由荷兰转至英国。这里工夫茶就是红茶的一种,也说明“工夫”系茶品。

二、“功夫茶”则是指泡茶之法

1、清人俞蛟所编着的《潮嘉风月记》开篇写道:“工夫茶,烹治之法”,写的主要是饮茶时的炉、壶、杯等 后半篇则是泡法技巧。这说明“工夫”二字是指泡技,而不是指茶叶。是后人误将“功”写为“工”,还是俞蛟(浙江人)不知潮州方言 将潮州语音“功”、“工”混为一谈?不得而知。

2、“功”、“工”在广东潮汕、福建闽南的方言中音与义是有区别的。茶圣吴觉农指出:在潮州方言中,“工”音“刚”,“功”音“攻”。我们闽南话中的“工”、“功”的音与潮州相同。义也不一样:“工”即力气、时间,“功”为武功、本领、火功。这就说明在茶叶范畴“工夫”与“功夫”是两个含义。如今盛行的闽式、粤式、台式功夫茶,也完全是指冲泡技法。只要到闽、粤访谈,并用闽南话和潮州方言研究“工夫”与“功夫”,不但能明了其区别,且能搞清其由来,因为历史上此地区均系“功夫茶”品饮法的时兴地。

功夫茶

三、“功夫茶”起源于武夷山

功夫茶

明末清初福建闽南的一些明代遗臣不服清廷统治,入武夷山为僧,种茶、制茶、品茶、销茶。清代才子、浙江钱塘文人袁枚于雍正四年到武夷赏茶,记曰:“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此法与俞蛟所记相比,只是潮州之器具更为讲究,程序更为繁复而已。俞蛟出生于乾隆十六年,明显比袁枚游武夷山迟了25年,其文章问世肯定更迟了,说明武夷茶品饮方法是“潮州功夫茶”之雏形。且武夷山由于是正山小种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当时制茶者又多为闽南人,因此对“工夫茶”、“功夫茶”是分得很清楚的:即前者为茶叶,后者为冲泡技巧。“功夫茶”的泡饮技艺经发展、完善,程序虽繁复,却富涵文化,因而为饮者效仿、沿用。如今的武夷茶艺、闽式功夫茶、台湾功夫茶茶艺等都是在此基础上挖掘、深化而来的,已成了闽、粤、台的饮茶艺术。近几年来功夫茶艺已向中国北方传播,为北国饮者赏识。

喝茶叶剩下的渣,很多人“一倒了之”。殊不知,这可是浪费了一种“天然牙刷”。只要将泡饮过的一小撮茶叶渣放入口中细嚼一分钟后吐掉,再用清水漱净口腔,即可起到清洁效果。持之以恒,可达到防治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嚼茶叶的时间以1―2分钟为宜。因为茶叶渣中还含有丰富的鞣酸,很容易和食物结合成鞣酸蛋白,形成沉淀,影响消化道黏膜对蛋白质、铁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吸收。此外过多的鞣酸还可引起便秘,所以“只嚼不咽”才是最好的办法。

喝茶要看体质,嚼茶叶渣也一样,绿茶的茶渣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适合热性体质者使用。这类人常常伴有便秘、口臭、舌质红、舌苔黄等胃热表现。而红茶的茶渣药性相对偏温一些,适合畏寒、怕冷、手足发凉、舌苔白的虚寒体质者使用。

茶道六君子是什么?

2011-12-15 本文行家:黄自聪

茶道六君子

茶筒:是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茶筒茶则:专门用来衡量茶叶多少的准则,有时也可替代茶匙用来欣赏干茶。

茶漏:投茶时将其放在壶口上,扩大壶口面积,以免干茶外涌。

茶夹:用来烫洗闻香杯和品名杯,避免手与杯子的直接触碰,既干净又美观。

茶夹

茶匙(茶拨):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

故皆使用茶匙。

茶拨

茶针: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针一、除掉金属制的茶隔上的茶垢,使用金属制的茶隔时,会因茶垢而变得乌黑,如用中型清洁剂也洗不掉的,可用醋浸泡,或用漂白剂浸泡后可轻易去垢。

二、除掉茶杯或茶壶上的茶垢,茶杯、茶壶用久了,就会由大量茶垢,用海绵蘸盐磨擦,可轻易去掉。

三、除小块茶垢,可将其浸泡于漂白剂或清洁粉的溶液中,并放置一晚,就可去掉茶垢。

四、土豆皮去茶垢,最简单的清除方法就是:用土豆皮帮忙。将土豆皮放在茶杯中,然后放入开水,盖上盖,闷上5~10分钟,再上下摇晃几下,就可以将其中的茶垢去除掉了。

五、可用牙膏或打碎的鸡蛋壳擦洗,再用清水冲净即可。

六、泡在稀释的酸醋中泡30分钟,即可光泽如新。精致的茶具,可用布沾醋擦拭,手指够不到的地方,可用软毛牙刷沾醋、盐混合成的溶液轻拭即可。

什么茶和英雄有关?

2011-12-20 本文行家:黄自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