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元明六书理论中的兼书说

宋元明六书理论中的兼书说

宋元明六书理论中的兼书说
宋元明六书理论中的兼书说

2005年11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ec.,2005第34卷第6期Jour 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34No.6 u语言文字学研究

宋元明六书理论中的兼书说

党怀兴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六书理论中的兼书问题,是宋元明时期六书学研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对后来研究者影响较大的问题之一。对兼书问题的系统阐述当始于宋代郑樵的5六书略6,后代学者赵古则、吴元满、赵光等对此都有所发展。兼书说反映了他们对汉字构成的新认识,触及到了汉字演变中的一些实质问题,是当时学者从六书角度对汉字发展演变、汉字性质等问题的一种把握,对我们今天评价汉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六书学;兼书说;文字发展;汉字构形

中图分类号:H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283(2005)06-0082-06

收稿日期:2005-01-2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0CYY007)

作者简介:党怀兴(1962)),男,陕西合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兼书问题,汉代许慎虽未明言,但5说文6已经触及到了六书理论中的兼书问题,如/从某从某,某亦声0,多以为是会意兼形声的条例;/从某,象某之形0,多以为是象形兼会意或象形兼指事的条例等[1]。后蜀林罕作5说文字原偏旁小说6,在自序中指出:

六书者,非止著一意而属一字,一字之内,有占六书二三四者[2](P118)。

这应是六书兼生说的较早论述。然而设专章系统阐述六书理论中的兼书说,当始于郑樵的5六书略6。后来承继者有多人,这使得兼书研究成为这一时期六书学研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对后来研究者影响较大的问题之一。兼书说反映了他们对汉字构成的新认识,它把在5说文6中笼而统之的字形分析细化,对汉字的构成部件、构成体系作更深入的研究。兼书说研究触及到了汉字演变中的一些实质问题,是当时学者从六书角度对汉字发展演变、汉字性质等问题的一种把握,是对文字中特殊现象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这给我们今日评价汉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郑樵的兼书说。兼书,郑樵称/兼生0,与正生相对而言,正生是指某一书的典型正例,而兼生指一字兼数书,有时在/变生0中包括有兼生的情况。其/变生0指与兼生相比稍有变化的特殊兼生情形,主要限于谐声类。5通志#六书略#六书序6对/兼书0情形的论述主要在象形、指事、谐声三书中:

一曰象形,有象形而兼谐声者,则曰形兼声;有象形而兼会意者,则曰形兼意。,,二曰

指事,指事之别,有兼谐声者,则曰事兼声;有兼

象形者,则曰事兼形;有兼会意者,则曰事兼意。

,,五曰谐声,,,有谐声而兼会意者,则曰声

兼意。

郑氏图示如下:

象形)))兼生

)形兼声五十

)形兼意三十七

指事)))兼生

)事兼声六

)事兼形十一

)事兼意十二

82

83

84

85

86

[参考文献]

[1]党怀兴.论戴侗的5说文解字6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2]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补遗[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2.

[3]王宁,李国英.论5说文解字6的形声字[A].中国许慎研

究学会.说文解字研究[C].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1.

[4]任学良.5说文解字6引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5.

[5]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2.

[6]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7]沈兼士.影印元至治本郑樵5六书略6序[A].沈兼士学术

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6.

[责任编辑杜敏] On the View of Concurrent Script in the Six-script Theory in

the S ong,the Yuan,and the Ming Dynasty

D ANG H uai2xing

(College of Chines 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haanx 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062,Shaanxi) Abstr act:As one of the prominent issues in the six-script theory,the concurrent script had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the later generations of researchers.A systematic discussion on the concurrent script started by Zheng Jiao in the Song Dynasty in his Concise I ntroduction to the Six https://www.doczj.com/doc/088235330.html,ter,Zhao Guze,Wu Yuanman,Zhao Huanguang and other writers each added his ideas to Zheng Jiao.s theory.T he view of these scholars presented their new understandings of the composi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involved some essential issues o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manifesting their control of the evolution and character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erms of the six scripts.This extends a new horizon for us to evaluate Chinese characters in present time.

Key Wor ds:the six-script theory;the view of concurrent script;philological development;form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87

[笔记]《考古学通论》复习大纲.

[笔记]《考古学通论》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为绪论章,6学时。本章以考古学科的形成发展历程为线索,阐释考古学的知识、 方法论和基本理论。主要内容为: 一、西方古物学被认为是近代考古学的前身,它的形成既与相关学科的成熟,又与当时的社会要求密切相关,学习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要了解下列的基本事实及其所包含的人类文化 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1、为什么文艺复兴复活了人们对古典世界的兴趣?因为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增强了经济实力之后,尚未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取得相应的地位,所以他们必须利用“文化再生”来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而古物最能达到此目的。进一步说,一门学科诞生的内 在原因与许多外在要求密切相关。 2、C.莱尔在1830-33年发表了《地质学原理》否定了“灾变说”,为什么能支持人类的诞生要早于B.C.4004年?人类诞生于B.C.4004年,被诠释为《圣经》所言,但面对着人类化石和人工制品与绝灭早于此年代的动物化石共存,地质学要屈服于宗教,就只能以“灾变”来解释地球史,但《地质学原理》坚持了科学,以渐变来解释。这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很有 启发意义事件。 3、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们不仅对中世纪的遗物和建筑方面的遗存感到兴趣,而且对史前遗物的兴趣也在增加,但丹麦R.尼厄鲁普教授却在迷茫中。迷茫在于利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理解“史前遗物”。这是人们探求未知世界历程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碰到的问题,也是考 古学形成的契机。 ——大学学习要从考古学形成的历程中认识到一门新兴学科(或者一个新生事物)形成过程 中的本质,举一反三。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方法论和目标 一门学科必须具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方法论和目标。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化遗存。文化遗存是人类制造和使用过的遗物和遗迹,前者是可搬动的,后者是不可搬动的。 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是考古学形成之初的两个方法论,它们借用于地质学和生物学,理解它们。随着考古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更多的方法和手段被利用到考古学研究中来。

七年级上册语文 汉字六书(六种造字法)

国学之六书 根据字体的构形及书写风格,汉字的字体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几个发展阶段。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 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①象形。象形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是独体字,不能再拆开分析。它在汉字中占得数量不多,但却是构成汉字的基础。 ②指示:指示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字的造字法。指示字同象形字一样,也是独体字。 ③会意: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出——出去一看,山外有山。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 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林——乔木丛生,成为树林。 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艳——色彩丰富,鲜艳美丽。 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功——出工有力,就会成功。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④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用形声法造出的字就是形声字,现代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大致有八种类型: 左形右声(河、冻)、右形左声(功、期)、上形下声(芳、爸)、下行上声(货,贷)、外形内声(囤、匣)、内形外声(问、闻)、形占一角(栽、飓)、声占一角(厅、旗)。 ⑤转注:指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而且字义基本相同的字互相解释,互相借用。如:“老”和“考”。 ⑥假借:指本来没有这个字,按它的读音,借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如“反”和“返”。对于字形的考察包括:根据拼音写汉字、仿写汉字、改正错别字等。

六书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汉代学者创立“六书”说,对文字学的发展是有巨大功绩的。此后一干多年的汉字研究,大多以《说文》为中心,“六书”为基本理论。过去的文字学者在讲汉字构造的时候,一般都遵循“六书”的说法,把汉字分成象形、指事等六类。“六书说”建立起了汉字构造学权威,在崇经媚古的时代里,研究文字学的人都把“六书”奉为不可违逆的指针。尽管他们对象形、指事等“六书”的理解往往各不相同,却没有一个人敢跳出“六书”的圈子去进行研究。大家写了很多书和文章,对“六书”的一些问题,诸如怎样给“转注”下定义,究竟应该把哪些字归人象形,哪些字归人指事,哪些字归人会意等等争论不休,但又争论不出有意义的结果来。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此举不够明智,白白浪费了很多精力,还影响了对文字学其他领域的研究。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字学》里就曾说过:“。··…六书说能给我们什么?第一,它从来就没有过明确的界说,个人可有个人的说法。其次,每个文字如用六书来分类常常不能断定它应属哪一类。单从这两点说,我们就不能只信仰六书而不去找别的解释了。”‘〕裘锡圭先生评唐先生的话时也说:“这段话也许说得有点过头,但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川,」为了完善汉字的结构理论,后代的学者试图突破“六书”理论的框架,作了许多改造“六书”的尝试,其中影响较大的学说有:清代学者戴震的“四体二用说”,1935年唐兰先生提出的“三书说”,1956年陈梦家等人提出的“新三书说”、当代一些学者提出的“平面结构”和“层次结构”以及北师大王宁先生提出的“结构一功能”分析法等等。这些学说的提出说明:虽然“六书说”为中国文字学奠定了基础,给古文字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但同时也应看到它的局限性。“六书”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第一,“六书”是分析近古文字亦即小篆的结果,它既不能全部解释古文字,也不能全部解释今文字。第二,“六书说”不够明确,历代的理解虽说大休相近,但也有不少歧异之处。“六书说”的问题的确不少,汉代学者对汉字构造的研究不可能十全十美。 “六书”理论是历史上汉字创制者与使用者总结出来的汉字形体结构规则,在近两千年的汉语文字学史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它的价值与功用是不可否认的。同时,也应看到,传统“六书”说是前人提出的一种汉字构形理论,如同历史上任何一种“学说”或理论观点一样,不能不受其产生时代客观与主观历史条件的局限,其有得也有失。 后人关于“六书”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六书”命名与划界是否合理,这实质上涉及“六书”能否涵盖全部汉字,是否与汉字一一对应的问题;二是造字之法与用字之法的讨论,这实质是涉及“六书”是否处于同一范畴、同一层面的问题。讨论者的分歧与争议,有的是《说文》本身历史局限造成的,有的则是讨论者认识上的差异所至。 实际上,在运用“六书”对汉字进行形体结构分析时,对于典型的只包含一种造字方法的汉字,可以作对应的分析。而对于蕴含多种造字方法的汉字,如有一种方式为主体,则可按主体归类;如其主体方式不明显,可只作分析说明,不必强行归类。 “六书”的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与后二书分属于不同层面,古代学者却将它们并列在一起。作为具有“重感悟,轻理念”的东方文化传统的我国古代学者来说,将其混同在一起,是不足为怪的(堪称中国古代学术经典的《毛诗序》中也有“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的说法,不仅将作为“诗之体”的“风、雅、颂”与“诗之用”的“赋、比、兴”相提并论,而且交错排列),但却给后来的研究者和使用者造成了不少麻烦,并形成了学术上的分歧。 争论多年的“六书”造字说与“四体两用”说没有本质上的太大的区别。我们不妨称所谓“六书”造字说为反映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包含不同层面的广义造字说,称“四书”造字说为专门说明汉字形体结构的狭义造字说,而戴、段提出“四体两用”说,不失为“快刀斩乱麻”的做法。 由于传统“六书”说存在分类界限不明和涵盖范围缺乏周遍性的争议,特别是难以说明小篆以前的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等)的构型规则,现代学者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汉字构形理论进行了新的探索,如古文字学者提出的“三书说”。 应当指出,“三书说”将“假借(或表音字)”作为一种造字方法,其不属于对汉字进行形体结构分析的狭义造字说,而是反映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广义造字说。“三书说”将“象形”、“指事”、“会意”统称为“象形(或表意字)”,虽然避免了三者之间的纠葛,但对于人们认识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说,不免显得笼统。事实上,人文学科不能完全用科学方法来说明,任何造字理论都难以涵盖整个汉字、乃至一个时代或一种字体的汉字的构形规则。因此,在运用传统“六书”理论或提出新的理论来分析说明汉字结构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不要囿于历史的成说,不要受古人的局限,更不要陷入无谓的争论,以免白白浪费许多宝贵的精力和时间。其二,要注重语言文字的逻辑性和规则性的探索,尽可能建立汉字构形的理性规则,以便为汉字教学和文字的信息处理服务;同时要承认语言文字约定俗成的性质,承认具象(或形象)思维在语言文字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认识语言文字现象的人文特征。其三,要认识文字构形规则的相对性和多元性,不可能一种规则能够无一例外地涵盖所有文字现象,也不要因为存在某些例外而否认规则的客观存在。 汉字是一种最古老而又最具有个性的文字符号。对于它的性质,至今说法不一。明确汉字的性质及其形成原因,才能更好揭示“六书”的真谛。 世界各国所使用的文字多种多样,但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考古考研知识点

北大版“考古学通论知识点概要”(转载自博雅论坛) 考古学导论 1、金石学古器物学考古学新考古学后进程考古学公众考古学女权考古学环境考古学聚落考古学民族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功能考古学实验考古学 2、遗物遗址遗存遗痕灰坑窖藏 3、考古图宣和博古图金石录水经注梦溪笔谈武经总要营造法式 4、田野考古学洛阳铲探方探沟隔梁关键柱磁方位角罗盘水平方格法大面积揭露法浮选法 5、考古三大杂志 6、考古学年代相对年代绝对年代地层学原理类型学原理标准型器旋回地层学地质年代学气候年代学三大信息库年轮法放射性时钟C14 AMS 达曼表 7、考古学文化研究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中间理论 8、环境考古学三大气候系统六大环境系统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孢粉分析学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 9、技术与经济失蜡法合金polanyi模式 大题 1、考古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北大论文赵辉写的) 2、中国考古学史 旧石器时代 一.解释题 人类化石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腊玛古猿禄丰古猿巨猿爪哇人元谋人郧县人建始人蓝田人北京人金牛人南京人和县人马坝人柳江人河套人山顶洞人 文化遗址 周口店萨拉乌苏西侯度文化丁村观音洞水洞沟硝灰洞泾渭文化 合河文化寺裕文化百色盆地富林文化富源大河遗址 工具类 石器石片石器石核石器硕石石器石叶细石器小石器尖状器刮削器 砍砸器石球盘状器大三棱尖状器球状器雕刻器手斧 加工工具石锤石占 制作技术类 石料加工各部名称 台面打击点半锥状石片角辐射线同心波纹阴面阳面锥疤 直接打击法锥击法碰站法砸击法锐棱砸击法 间接打击法击钎法压剥法 修理技术压制法指垫法 技术模式 奥杜威技术阿舍利技术勒瓦娄哇技术莫斯特技术石叶技术细石器技术 修理台面技术预制石核技术盘状石器技术 技术研究方法 微痕分析法埋藏学孢粉分析法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石器拼合

2014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2014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关键词:中国考古;六大;揭晓;墓地;考古 刚刚过去的2014年,又有许多埋藏千年的秘密,在考古工作者的手铲下得以重见天日。1月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上,2014年最值得关注的六大考古新发现正式揭晓。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论坛上宣布入选名单:甘肃肃北县马鬃山玉矿遗址、云南祥云县大波那墓地、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山西忻州市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岗嘎墓地、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 这六项重要发现,是评审委员会从全国25省区考古机构推荐的40多项2014年全国最新考古发现中,经严格遴选产生的。 甘肃肃北县马鬃山玉矿遗址包括径保尔草场和寒窑子草场两处遗址。目前已确认遗存共近400处,包括矿坑、矿井、房址、岗哨、石料堆积等;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铁器、石器、玉料、

金片、瓷片等。经初步确定,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年代为战国至汉代,可能存在四坝文化时期遗存;寒窑子草场玉矿遗址最早开采时间为骟马文化时期(距今3500—3000年)。 云南祥云县大波那墓地的年代约为战国至西汉时期。此次发掘发现6座大型高规格墓葬,出土遗物共计280余件(套),包括铜、铁、锡、陶、石、木器等。发掘中采用无人机航拍、三维激光扫描等大量数字化技术,为一大亮点。此次发掘发现的木质棺椁墓中多人二次合葬,在云南属首次发现。 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墓地共发掘8座象雄时期墓葬和3座吐蕃时期墓葬,曲踏墓地发掘5座距今1800年左右的洞式墓。墓内出土箱式木棺、黄金面具、丝织品、银器、陶器、铜器、铁器、木器、料珠等。其中一座墓葬还发现一枚精美天珠(蚀花玛瑙珠),为青藏高原首次考古出土。 山西忻州市九原岗北朝壁画墓的年代约为东魏至北齐早期,墓主或是高氏集团重要人物。此次发掘共清理壁画240多平方米,出土大量陶俑残片、铁棺钉、陶器、瓷器残片等。墓道壁画中,有迄今我国发现最大的狩猎图,生动再现了北朝民族“以狩猎练兵”的场景,对北朝军事研究有重要价值。墓道北壁的木结构建筑壁画,为同时期墓葬中首次发现。

汉字六书分析

初:会意。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 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婚(形声。字从女,从昏,昏亦声。古时婚字为昏,即女子出嫁要在黄昏时,明月 照路,犹如走着光明幸福之路,是吉祥的;在古代多是夜里娶亲的。昏”意为日落西 方地平线”、暮色” 女”指新娘。女”和昏”联合起来表示新娘像太阳下山回家一样回归自己的家(夫家、妇家)”本义:〈动〉嫁。 莫(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m eng)。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 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走)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而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同本义而,颊毛也。一一东汉许慎《说文》即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阳.形声。从阜,?#91; (y a ng )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山南水北 节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郡(形声。从邑,君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行政区域) 甘(会意兼指事。小篆从口,中间的一横象口中含的食物,能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美的。汉字部首之一,从“甘”的字往往与“甜”、“美味”有关。本义:味美) 斤.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斤。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比形声。从二匕,匕亦声。隶定字形已经与甲骨文字形相脱离,不能据甲骨文字形 解释。匕”本义为用匙把食物送入口中”引申义为美味” 比”本义为两种食物同 美”。引申义为等列” 同美”。再引申义为评定优劣次序”。 戒会意。甲骨文的戒”字中间是一把长戈,左右两侧是两只手,合起来像两只 手紧握长戈,以防来敌。金文和小篆把两只手移到戈”下。《说文》曰: 戒,警也。 从人,持戈,以戒不虞。”戒”的本义是防备”、戒备。 高(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 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妇(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

三书六书理论

简析六书理论、三书理论的贡献及局限 通过古代汉语课,我们知道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六书理论和三书理论,下面我就浅谈这两种学术的贡献及局限。 (一)六书理论 古人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写道:“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虽然《周礼》最早记载“六书”的大致意思,但没做出真正的解释。 而真正提出“六书”这一名称的是东汉的许慎,在他的著作《说文解字》中记载“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由此可以看出“六书”这个名称是由许慎最早提出,也一直沿用到今日。另外《说文解字》中的“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 东汉的班固对“六书”的顺序进行了整理,分别是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熟悉六书理论的人对“四体二用”这一学说并不陌生。“四体二用”说是清代学者戴震提出的,这种学说承认“六书”中的象形、指示、会意、形声为字体构造的法则,而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而非“造字之法”。这一学说在学界影响很大,尽管还有争议,但事实上已为大多学者所接受。 1、象形 象形是描摹事物的形状构造字形来体现词义的造字方法,属于独体字。例如:月,草。 2、指示 指示字是一种利用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表示某一概念的造字方法。包括独体指示字和合体指示字。指示字也是独体字。例如:上,下。 3、会意 是合体字,由两个及以上的单字构成,会意字没有表音成分。例如:酒,解。 4、形声 形声字是由形旁与声旁组成,可表音,是合体字。包括左形右声、左声右形、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六种形式。例如:江、功、花、盆、固、问。 5、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故争议较大。 6、假借 假借字是借用已有的字,表示同音而不同义的字。例如:借当毛皮讲的"求"作请求的"求"。

北大考古推荐书目

[转]北大考古系:中国考古学参考书目 按:北京大学考古系是考古学第一系,第二可能就是吉林大学考古系了。北京大学考古系的学生学些啥?除田野考古外,还要看些书。下面是网上传的考古系学习书目,似乎像真的。 总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 . 考古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科林.伦福儒,保罗. 恩《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考古学史与考古学理论 苏秉琦《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俞伟超《考古学是什麼: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严文明《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年。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旧石器时代考古 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 王幼平《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源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新石器时代考古 张江凯、魏峻《新石器时代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苏秉琦主编《中国通史? 远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 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严文明《史前考古论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 赵辉《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墓地研究》,《考古学研究》(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 夏商周考古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李伯谦《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 夏商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 两周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墟的发现与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年。 许宏《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 孙华《中原青铜文化系统的几个问题》,《中国考古学的跨世纪反思》(下),香港商务印书馆,1 999年。 赵化成《周代棺椁多重制度研究》,《国学研究》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秦汉考古 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赵化成、高崇文等《秦汉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高考专业选择:考古学.doc

高考专业选择:考古学 【 -发掘,考古学家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马王堆汉墓,海昏侯墓等。通过考古研究知道了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的存在和发展。提到考古学专业,人们一般第一反应是拿着小锤子、铲子,小心翼翼挖土找文物的场景,这个确实就是考古学,不过只是考古学工作的一个方面罢了。 就业情况 考古学专业本科毕业,最靠谱的就是考进文保所、文物局等相关部门。当然考事业单位也行,可以进当地的博物馆。 如果说学了这个专业,本科毕业就想去当个考古学家,肯定是不靠谱的。想从事考古这个行业,那么只能继续深造,研究生或者博士毕业之后进个考古研究所还是不成问题的,不过这项工作十分艰苦,而且要耐得住寂寞,一般比较适合男生。 除了上边主流的方向,有些专业杂志也会要考古的学生,还有测绘等相关工作也可以试试。 学习内容 根据研究的具体对象、年代、研究手段等的不同,考古学可以划分为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及各种特殊

考古学(包括古钱考古学、古文字学和铭刻学、水底考古学)等不同方面。正因为这样,考古学涉及的知识面也非常广。比方说你想查找一下古代的资料,古汉语什么的得知道点吧,你想野外发掘,地质测绘等总得稍微了解点吧。因为发掘出来的东西可能包罗万象,你要深入研究,各方面的知识都得有点吧? 所以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一些基本的考古学理论和田野发掘的知识外,还会学习到绘图、摄影、测量、全站仪使用等等,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自己深入学习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如gis,ps,3dmax等这些东西不光是考古能用,以后就算不干考古,也可以干些有关设计的工作。 大学期间主要学习的课程有:中国通史、世界上古史、中国考古学史、考古学导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田野考古等。

汉字六书说

汉字构造规律一一"六书"之说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 后来西晋书法家卫恒著《四体书势》,进一步解释:“则谓文字,有六义焉。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夫指事者,在二为上,在一为下;象形者,日满月亏,象其形也;形声者,以类为形,配以声也;会意者,止戈为‘武’,人言为‘信’也;转注者,以‘老’为寿考也;假借者,数言同字,其声虽异,文意一也。” 这六种造字方法的特点,可以简介如下: 1.象形 用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比如: 人(甲骨文) 月(金文) 2.指事 用一种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和表示某一概念,这种标记符号或是加在独体象形字的某个部位,或是加在代表某种事物符号的特殊位置。比如: 上(甲骨文) "上"字下面的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上面的一短横是指示性符号,表示位置在水平线以上这样一个概念。 本(小篆) "本"字是在象形的"木"字之下加一个指示性的小横,表示树根。 3.会意 把意义可以相互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字或指事字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比如: 从(甲骨文) 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后面,表示跟从。 相(甲骨文) 左边是一棵树的象形,右边是一只眼睛的象形,二者组合后,表示用眼睛观察树木。因此"相"的本义是"仔细察看"。 4.形声 用一个字作形旁,表示意义类别,用另一个字作声旁,表示读音。两者结合成为一个形声字。比如: 河。左边是" (水)",作形旁,表示与水有关;右边是"可",作声旁,表示读音。 谋。左边是" (言)",作形旁,表示与语言有关;右边是"某",作声旁,表示读音。 5.转注 指同一部首的字可以互训(互相解释)。比如《说文解字》:"老,考也。" 6.假借 借用已有的字,表示同音而不同义的字。比如,借当小麦讲的"来"作来往的"来",

六书说

六书理论 第一节“六书说”的提出及其发展 “六书说”是最早也是传统分析汉字结构类型的理论。 “六书”这个名称,最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周礼·地官·保氏篇》说:“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1】但其中对六书只有一个总名称,而没有具体细目。到两汉时期,对此有具体说明,主要有三家。 班固的“六书说”。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中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2】 郑众的“六书说”。东汉的郑众曾经注解过《周礼》,写成《周礼解诂》一书。该书后来亡轶,但东汉郑玄的《周礼注》保留了郑众《周礼解诂》的一些内容。郑玄注云:“郑司农(按:即郑众)云: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3】 许慎的“六书说”。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4】 以上虽然分成三家,但实际上出自同一个源头。前人考证认为,班固的《六艺略》完全照录西汉末年刘歆的《七略》而来,所以,班固对六书的说明,实际上就是刘歆的认识,班固的六书观也就是刘歆的六书观。又根据记载,刘歆教授的学生中,就有郑兴、贾徽。郑兴把自己从刘歆那里得到的小学知识传授给儿子郑众。贾徽是贾逵的父亲,而许慎就是贾逵的学生。汉朝的学者,很重视学术传承,因此,三家的“六书说”实际只有一个源头,他们对六书性质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班固谈到六书的性质时说“造字之本也”,也是郑众和许慎的共同认识。 三家的“六书说”虽然出自同一个源头,但内部也有差别,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具体名目有出入。班固的六书名称是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则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只有象形、转注、假借三书的名称相同,其余三书则各有出入。 第三,比起前两家来,许慎的“六书说”有很大发展。前两家的六书,只有具体名称,没有解释。许慎的六书,不只有具体的名称,还有定义,并在每一书之下举了两个例字。虽然由于认识、字数、押韵的限制,其定义有不严密的地方,但是,在文字学的初创时期,这已经十分难得了。许慎的定义和例字使六书的内

考古学复习参考题

《考古学通论》考点整理 1、“金石学”是专门研究古代________和________,正式诞生于北宋中叶。 2、名词解释:考古学: 3、考古学研究对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实物资料包括_____和_____;考古学研究范围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 4、“文化层”是包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地层。 5、名词解释:“考古学文化”: 6、“考古学文化”的命名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收集实物资料的主要手段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_______和______。 8、考古学断代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编写报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 10、考古学分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论述题:考古学和其他学科关系:

12、考古学年代可分为_______、_______,其中相对年代是依靠________、________进行研究。地层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考古学发展简史: ●古代考古:______的《考古图》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且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__________的《古玉图》现存最早的专录玉器的著作;_________著有《金石萃编》。 ●近代考古:1921年___________发现并提出了“仰韶文化”;1922年北大成 立了__________;1924年北大考古学研究室设立了_________。1926年,__________是第一次由中国学者主持田野考古;1927年___________成立。 1928年_________________成立,内设考古组,同年_________在安阳小屯进行调查,这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1929年在_________的主持下先后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等。 ●现代考古:___________于1979年在_____成立。 ●________被誉为“埃及学奠基人”。 14、1819年丹麦人_________把古物按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进行分类。1865年_________提出了“新石器”和“旧石器”。 15、旧石器主要以_打制_为主。制作工艺包括_____和_____;其中,打片包括_______和_______。直接打击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名词解释:北京人: 17、甘肃省_______地区是中国最早发现旧石器的地区之一。 18、名词解释:山顶洞人: 19、简答、论述题: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阶段分期:

汉字六书(六种造字法)

国学之六书 仓颉造字: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之一。仓颉,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汉字六书 根据字体的构形及书写风格,汉字的字体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几个发展阶段。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 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①象形。象形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是独体字,不能再拆开分析。它在 汉字中占得数量不多,但却是构成汉字的基础。 ②指示:指示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字的造字法。 指示字同象形字一样,也是独体字。

③会意: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出——出去一看,山外有山。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 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林——乔木丛生,成为树林。 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艳——色彩丰富,鲜艳美丽。 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功——出工有力,就会成功。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④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用形声法造出的字就是形声字,现代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大致有八种类型: 左形右声:材偏铜冻证骑秧破河、冻 右形左声:攻颈削瓢放鹉雌故功、期 上形下声:管露爸芳崖宵界字 下形上声:架案慈斧贡膏凳赏货,贷 外形内声:固病庭阀园匾裹衷囤、匣 内形外声:闷问闻辫 形在一角:裁载栽飓 声在一角:醛渠厅、旗 ⑤转注:指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而且字义基本相同的字互相解释,互相借用。如:“老”和“考”。舟和船至和到詈和骂 ⑥假借:指本来没有这个字,按它的读音,借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如“反”和“返”。对于字形的考察包括:根据拼音写汉字、仿写汉字、改正错别字等。

宋元明考古(西北大学讲义)

宋元明考古 第一章、概述 一、历史概况:北宋建国(960年)~明亡(1644年)。包括:宋、辽、金、(西夏)、元、 明。北宋:960年~1127年;南宋1127年~1279年;辽:90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元:1206年~1271年称“元”~1368年;明:1368年~1644年;西夏:1032年~1226年。 (一)、历史 1.宋:局部统一。边界战乱频繁。宋经济有大发展。商品经济崭露头角,城市转为商业中心。薄葬,随葬品少,纸明器成为主流。瓷器成为主要日用品。出现桌、椅等。瓷器偏向高大发展,装饰局限于上部。时代风格缺乏大气,趋向精巧;瓷器注重釉色效果、美感。 2.辽:初,游牧民族。后,南部农业,北部牧业。因俗而治。契丹人随葬,马具、金属兵器,厚葬,金银器、瓷器。 3.金:向外扩张,统治区域多为汉人。桦树皮器物。碑刻。 4.元:民族分治。始终保持本祖特色。城址:大都;上都,保存较好。墓葬主要为汉人墓,无确认的蒙古族墓葬。蒙古族,野葬,用毛毡裹尸,弃于野。 以上四个时期:民族文化交流。中原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茶马、绢马贸易。先进与后进文化间交流。宗教影响,佛教、道教。 (二)、特点: 1.小商品经济、民营手工业发达。瓷器、铜镜,民间制造用于商品交换,铭文上刻有商标、广告等。 2.文献多:府、县志;绘画、图;笔记、小说;游记。 3.地面建筑遗留众多。 4.生活方式改变导致器物造型、装饰发生大的变化。 5.民族文化、民族特色。民族关系复杂,相互间影响。 二、简史: 1.1949年以前:1920年,宋钜鹿故城发现,瓷器、漆器、木器。30年代,陈万里,南方瓷窑,浙江为重,越窑、龙泉窑。30年代,营造学社,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古建调查,元大都、明南京。地面调查为主。抗战时期,四川宋墓,发掘。法国传教士闵宣化,内蒙东部,辽城址、陵墓。日.鸟居龙藏,辽遗迹。日本占领时期,东北、内蒙多次辽、金、元调查发掘,辽庆陵、建平辽墓、赤峰瓦缸窑、辽上京;金上京、完颜希尹墓、完颜娄室墓;元上都、百灵庙景教寺院与墓葬。黑城子城址(西夏~元)。 俄.科兹洛夫、英.斯坦因、西北考察团;埋藏品丰富,纸文书、元代纸钞、西夏文材料。2.1949年以后: (1)、墓葬:宋墓,河南白沙宋墓、合肥包拯墓、江苏杨氏族墓、福州南宋墓,小型为主。 辽墓:内蒙东部、辽宁。赤峰辽驸马增卫国王墓;库伦旗料壁画墓;豪欠营辽墓(契丹女尸)衣冠、木质棺床小帐、铜丝网络;清河义门辽墓;奈曼器陈国公主墓。金、元墓:主要为河北、山西、河南汉人墓,仿木结构建筑形式;壁画:开芳宴、廿四孝、忠烈贞节。明墓:多,重心集中在诸侯王、帝陵(定陵)、鲁王陵、蜀王陵等。中小型主要为辽墓,大型主要为明诸侯王墓。

考古学通论笔记

中国考古学通论 导论 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 考古学的定义。 1.“考古”一词的来源。“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Archaeology一次翻译而来的。Arc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17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演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这里指的实物资料,一般应是古代人类有意识加工过的人工制品。如工具、武器、用品等,或是人类修造的房屋、坟墓、城堡等建筑等。若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确定其与人类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如用于修筑房屋用的自然石块和采集渔猎活动所遗留的动植物遗存等,这些也属于考古学研究对象。 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遗物一般以器物的原料或用途功能进行分类。如以器物的原料可分为木器、石器、玉器、陶器、骨器等;以用途或功能可分为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 2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遗迹一般依据其功能或用途分类并命名,如储物的窖穴、埋葬死者的墓穴、房屋废弃后的基址、防御性的城墙或壕沟、汲水的井等。一般遗迹中,均包含有数量不等的遗物。这些遗物有些是当时人们无意识地丢弃的,如在废弃的窖穴或壕沟中倾倒的生活垃圾和破损的陶器、工具等。有些则是人们有意识地放入的,如墓葬中的随葬品等。 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生活、居住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古代遗址大部分是有各种性质、功能不同的房屋及防卫、经济设施等组成的村社聚落或城址的废墟。 4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古代人类遗存共同体。一种考古学文化,一般由若干性质、特征、年代相同的遗址组成,它们应属于古代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等。 三、考古学年代与分期。 年代的基本概念 相对年代:指遗迹、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以及文化遗存先后时序的年代。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仰韶文化早期”、“商代后期”。断定相对年代主要依靠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法。 绝对年代:指遗迹、遗物做成的具体时间。断定绝对年代的方法,在历史时期的考古学领域,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年历学和各种有纪年文字的遗物;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则主要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测年技术与方法。 分期方法。 二分法:以文字记载的有无为标志,将人类文化史分为“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两大发展阶段的分期法。 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Thomsen,1788---1865)依据馆藏古物的分类,提出欧洲史前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被称为“三期说”: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三分法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分:旧石器时代(英。约翰.卢伯克)——中石器时代(英。艾伦.布朗)——新石器时代(英。约翰.卢伯克)——铜石并用时代(意。G.基耶里克)——青铜器时代——早期铁器时代。 中国考古分期。

汉唐考古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一、著作类(以出版年代为序) 黄文弼:《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科学出版社,1958年。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文物出版社,1961年。 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1949~1979)》,文物出版社,1979年。 刘运勇:《西汉长安》,中华书局,1982年。 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 黄文弼:《新疆考古发掘报告(1957~1958年)》,文物出版社,1983年。 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三十年》,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 孔翔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文物出版社,1984年。 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中华书局,198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 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 肖清:《中国古代货币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 安家瑶:《中国的早期玻璃器皿》,《考古学报》1984年第4期。 俞伟超:《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文物出版社,1985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等:《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孙秉根:《西安隋唐墓葬的形制》,《中国考古学研究》(二),科学出版社,1986年。 史金波白滨吴峰云:《西夏文物》,文物出版社,1988年。 韩伟:《海内外唐代金银器萃编》,三秦出版社,1989年。 宿白:《隋唐城址类型(纲要)》,《纪念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建立三十周年纪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考古工在十年(1979~1989)》,文物出版社,1991年。 张之恒主编:《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中国古代建筑辞典》,中国书店,1992年。 国家文物局教育处:《佛教石窟考古概要》,文物出版社,1993年。 李如森:《汉代丧葬制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 宿白:《中国石窟寺研究》,文物出版社,1996年。 梁思成:《中国雕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 杨育彬、袁广阔主编:《20世纪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 季羡林主编:《敦煌学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 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文物出版社,1998年。 赵力光:《中国古代瓦当图典》,文物出版社,1998年。

六书详解(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

一、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 (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表意性是汉字最基本的特性。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书。汉字造字法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这是前人对汉字研究的科学总结。文字学家又研究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方法,假借和转注实为用字方法。在四种造字方法中,形声字的出现表明了汉字由表意性向表音的方向发展,而先于它之前的象形、指事、会意则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下面我就简要地谈谈这三种字的基本特征。 1、象形 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这种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文字就称象形字。 如:日月目山 象形字的特点很明确,就是许慎所说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至于如何象形,当然是以能使人们一见就知义为目的。因此可以画得简单而达到此目的,也就不需复杂化,这就是年谓的“独体象形”,如以上所举四例。有的事物画得太简单,不能使人一见就知义,如“果”字,如只画一个圆的果形(上面部分),人们也可能当成田地的“田”,而把“田”置于“木”的上面,则表示果实的“果”;如“血”,若只画“ ”,人们也不知道这是水是沙或是血,而把像血滴的“ ”与盛牲血之器“皿”一起画出来,就能使人联想到血。象这类由两种同类或相关事物的实形组合而成的字叫合体象形字。合体象形字所含的二体若分开后,一般有一体不能单独成为具有合体字义或与合体字义有关的字。如“血”字的“ ”不单独成字,另如“果”之“田”,是果实的象形,不单独成字,如果说电它与“田”相似,那也与果实无关。像这类的合体象形字还有“眉”、“瓜”、“石”等。《说文》共收象形字264个。 象形字的产生,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使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更为密切。并开始成为真正记录语言的工具。 一些具体的事物可以画它的形象,但遇到抽象的概念就难以描绘了,于是人们想出了第二造字方法,那就是“指事”。 2、指事 指事就是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写一二笔作为符号或别作简单的符号以指明所要说明的事物的一种方法。如“木”字是个象形字,在古代“木”字就是“树”的意思,在它下面加一短横,就成了“本”字,即特指“木”的根本,如果把短横这一符号放在“木”上,就成了“末”字,则表示树梢之所在。把短横放在“木”中间,就成了“朱”,表示在木的中间剖开,里面是红色的木质,所以朱的本义是红心木。又如“刀”字是象形字,若指刀口时如何画呢?这实在是无形可画,于是就在“刀”字的撇上(即刀锋处)加一点,这一点就是指事符号,指明刀口之处,即表示“刃”字。象本、末、刃这类字都是在原有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事符号来指明意义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