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儿八经说隋唐91-100

正儿八经说隋唐91-100

正儿八经说隋唐91-100
正儿八经说隋唐91-100

九十一、征高丽(十二):战后小结

为什么?究竟是为什么?

我不想再做过多的解释,我甚至不愿意把责任推到杨广身上。我想,你的心中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不管这种见解是对是错、是全面还是片面!

回到东都洛阳后,咱们的大隋皇帝非常郁闷。是啊,他太有理由郁闷了;对于他来说,这场出征的惨败实在是太过窝囊、实在是太让人无法接受;他简直不敢相信,从来没有失败过的他,竟然会败在一个小小的高丽头上!

怎么可能?可无论怎么懊恼、无论怎么愤恨,他终究是失败了,败的非常彻底、败的莫名其妙。

紧接着,已是出离愤怒的杨广开始了大清算!

首先要严惩的当然是于仲文和宇文述。正是这两个人的“狗屁”指挥,才导致了30万大军的覆没,才导致了最终的惨败。按照杨老兄的性格,这两个家伙尤其是宇文述,肯定是要被送上断头台了。

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杨广竟然动了恻隐之心。原因很好玩儿,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士及娶了皇帝的女儿,宇文述跟皇帝是亲家!

就这样,宇文述和于仲文全都幸运的被免除死罪,只是被贬为了普通老百姓。

那么,总要找个替死鬼吧?否则如何向天下人交代?这个倒霉蛋就是那位力争放掉乙支文德的刘士龙。可怜的人,他只是尽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受降使者的职责,没有任何错,却无缘无故的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平心而论,于仲文和宇文述都应该被斩首示众、以正国法。否则,怎么能对得起那些冤死的将士?怎么能让天下人服气?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真应该使劲鄙视杨广一番。该狠的时候狠不起来,像个软柿子一般;原先害死自己亲哥哥的黑心,哪里去了?

其余领兵大将也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惩罚,包括来护儿和周法尚。陆军部分将领极其阴险,竟然串通一气将全部责任都推到了于仲文身上!杨广不论是非,直接将这位老将

领囚禁了起来。

于老兄又气又恨,竟然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挂了!

可怜的一代名将、曾经的常胜将军、绝对的猛人,就这样死在了榻上;时年68岁。我敢肯定,他一定是死不瞑目。

《隋书》对其评价如下:“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许,尉迥之乱,遂立功名。自兹厥后,屡当推毂。辽东之役,实丧师徒。斯乃大树将颠,盖亦非战之罪也!”最后一句话虽有“宿命论”之嫌,但也确实道出了一些玄机。

说起来让人惊讶,戎马倥偬的于仲文竟然还利用业余时间著有两部大作:《汉书刊繁》三十卷、《略览》三十卷。真乃一奇人也!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人自叹不如、就足以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抛开最后一场战争不谈,我们可以确切以及肯定的说:于仲文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隋唐的一代猛人!如果我说整场战争中所有人都表现的非常差,你信吗?

我认为,你肯定不信。不信就对了,百万大军、数十名战将怎么可能全都表现的很垃圾呢?也不合数学上的概率论呀!

接下来,我将告诉你几个表现很突出的领兵大将。

第一位叫做薛士雄。

薛士雄,铮铮铁汉、国之栋梁;从小就有将帅之志!史载,当他还是个孩童时,便和同龄的小伙伴玩“攻城和守城”的游戏,而且玩的有模有样,如同真的在打仗一样。有的小孩子不太听话,薛小朋友竟然拿鞭子狠劲抽打!大家都怕这个坏小子,只好乖乖的听他的话,排着整齐的队伍。

薛老爹看到这一情景后,惊异的对别人说道:“此儿当兴吾家矣!”

十七岁,薛士雄正式参军,从此开始了自己颇具传奇的军旅生涯。

九十二、薛士雄

十七岁的时候,我还在高中的课堂里一遍又一遍的演算着数学题;十七岁的时候,我还会跟我的父母撒娇;十七岁的时候,我还在懵懵懂懂的喜欢着隔壁班里的漂亮女孩;十

七岁的时候,我看到有人打架会吓得赶紧躲开。

十七岁,薛士雄已经是一位勇敢的战士!

经过多次血与火的考验,他很快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层将领,治兵严谨、秋毫无犯,深得士兵喜爱和老百姓称赞。

杨广登基后,薛老兄的名声逐渐传到了这位新皇帝耳朵里。

有一次,杨广问身边的大臣:“我欲提拔强人,不知道你们认识这样的人吗?”这几位大臣老实的回答道:“臣等何能测圣心!”杨广微微一笑说道:“我欲提拔的人正是薛士雄。”

就这样,咱们的薛老兄一跃而成为禁卫军高级将领。

事实表明,杨广没有看错人!

一年之后,咱们的大隋皇帝发动了“伊吾之战”,目的为消除“丝绸之路”上的障碍;领兵大将正是薛士雄。这里的伊吾乃是指新疆哈密一带,在敦煌西部很远的地方。

当时的作战计划是这样子的:与突厥突利可汗合兵进击,先到玉门关,然后发兵突袭。

一开始的时候,突利还是很热心的,带领着自己的精锐骑兵与薛士雄一同来到了玉门关。可这小子临时又变卦了,率领着自己的部众玩起了失踪。从这个细节中我们能看出来,这个突厥老大确实很会算账,知道犯不着为隋朝卖命,所以玩起了这种小把戏!

突厥人失踪了,咱们的薛老兄郁闷了。进兵还是不进兵?这成为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大难题。进兵吧,人数不够;不进兵吧,回去没法向皇帝交代!

经过短暂的权衡后,薛士雄下了一个命令:进兵。

经过昼夜急行军,大军很快到达了伊吾城。

一切都在薛士雄的意料之中:伊吾不设防!为什么呢?因为伊吾军民普遍认为隋军不可能这么快就来;而薛老兄就是看透了对方的这一想法,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也。

就这样,塞外名城伊吾被轻轻松松的拿下!征高丽,薛士雄也作为领兵大将参与了进来。但这位老兄没发挥多大作用,基本上都是听宇文述的指挥。

大溃败时,薛老兄比较倒霉,被高丽人围困在了一个叫做白石山的地方。史载“所围百余重,四面矢下如雨!”可谓绝对正宗的超级险境,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白石山就是薛士雄

的坟墓了。

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咱们的薛老兄竟然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他先是将逃兵组织起来,结成方阵,然后临时拼凑起了一个200人的骑兵队;其中骑兵在中间,步兵在四周。

高丽人在发动了几次进攻之后,有点疲惫。

就在这个关键点,薛士雄立刻命令骑兵队发起了冲锋,一举将对方的阵线冲开了一个大口子,然后率领士兵们冲出重围而去。第二位表现突出的将领叫做王仁恭。

王仁恭,出生于官宦世家,是一个从小就很要强、很注意个人修养的好孩子。不仅喜读兵书,而且还练就了一身的骑射功夫,是一个典型的文武全才!

长大后,王老兄先是给某王侯做了一段时间的秘书(好差事呀)。但这样的工作显然不适合他,不久之后,王仁恭便果断辞了职、从了军,成为了一名无足轻重的小将领。牛人就是牛人啊,仅仅这份胆量,就够我们羡慕的了!

或许真的是有“对眼”这种东西,咱们的王老兄竟然得到了“眼镜蛇”杨素的赏识。在经过几场大战之后,顺利的被封为禁卫军中层将领。

杨广登基后,爆发了与汉王杨谅的内战;王仁恭再次披挂上阵,这次他的上级还是杨素!战争结束后,王老兄因功受封为大将军。看来,凡是跟着“眼镜蛇”混的,都很有前途呀,这也间接说明了一件事情:杨素有识人之才!

之后的很长一段日子里,王仁恭一直都在重复他祖辈和父辈们干的工作:担任地方官。令人无比敬佩的是,王老兄干的相当不错,简直可以用“风生水起”这个词来形容。当他要被调往外地时,当地的老百姓拉着马不让走,而且在道路两旁嚎啕哭泣,以这种简单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这位父母官的爱戴之情!征高丽,王仁恭也同样跟着来了。

九十三、王仁恭、卫文升

相比于宇文述、于仲文等人,王仁恭并没有得到皇帝特别的重视,只是一名极为普通的中上层将领。

大溃败时,其他隋军将士都狼狈不堪,唯有这位老兄所率领的军队还保持着比较整齐的队列。

为了拯救更多将士的性命、更为了免于全线大败,王仁恭决定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率领自己的士兵(1000人左右)悄悄的在某个险要之地隐藏起来,然后静静的等待着疯狂追来的高丽大军。(胆子真大呀)

很快,敌军就出现了,很兴奋、很散乱!很明显,在这群高丽人眼里,隋军士兵已经是板上的鱼肉,只能等着被残杀和屠戮了!

突然,王仁恭率领1000将士火速杀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敌军的指挥机关猛扑过去,三下五除二就击杀了高丽军队的几员大将。高丽人万万没有想到半路里还藏有如此生猛的一支隋军,吓得赶紧后撤。

王仁恭抓住战机,立即展开追杀;无奈人数实在太少,只好半路返回。

杨广知道这件事情后,对咱们的王老兄大为赞赏,直接将其升为左光禄大夫(二品高官)。第三位表现突出的将领叫做卫文升。

卫文升,出生于北周时期,有器量、有学识、有胆识,深受一代英主宇文邕的重视,年纪轻轻就被破格提拔为上层官吏。

这位老兄为人比较耿直,经常直言进谏,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宇文赟即位后,他因为“杵旨(不听话)”而被免职。

不过,这倒并不是坏事,因为咱们的卫老兄因此躲过了内战,算是因祸得福吧。

杨坚取代北周后,卫文升一度遭到猜忌,并没有得到重用(在偏远地区做官)。不过,由于这位老兄名声在外且政绩颇佳,因而慢慢的赢得了杨坚的青睐和信任,职位也一步一步高起来。

仁寿年间,岭南某土著民族造反,卫文升领命率军前去镇压。

到达地方后,卫老兄并没有像史万岁一样立即展开攻击,而是干了一件非常惊人的事情:单骑访敌营!

造反的土著首领们完全被这个隋军将领的举动震住了,愣是没敢轻举妄动。咱们的卫文升赶紧趁这个机会做起了思想工作,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竟然把这群“野蛮人”唬住了!

就这样,一场叛乱被轻易平定。果然是强人呀!

接下来,卫文升被任命为该地的地方官,主要负责安抚和治理。

杨广登基后,征召他进京。当地的土著百姓感其厚恩德,前来相送的竟然“百里不绝”。卫老兄只得对他们说道:“天子征召,不可久住,你们且回吧!”

大家还是不愿意回去,竟然在路上全都恸哭了起来!想想当时的场景,真的是让人感动呀。如果没有超常的政绩和真诚的爱民之心,又怎能受到“野蛮民族”如此爱戴呢?

回到京师后,卫文升被升为尚书。不久之后,又被升为右侯卫大将军(禁卫军高级将领)。几年之后,转为刑部尚书。

征高丽,这位老兄也跟着来了。

大溃败时,他也率领士兵往后退。不过,比起其他将领的狼狈不堪来,他做到了一点、相当不容易的一点:从容而回!士兵们也大多得以保全。想想当时的情景,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非常厉害了!就在杨广率领残军返回东都洛阳后不久,一个人不幸逝世。

九十四、童年的回忆

这个不幸逝世的人,就是隋代最为有名的建筑学家宇文恺!时年57岁。

对于一个家世显赫的人来说、对于一个从小不愁吃不愁喝的人来说,这个年龄不算大,甚至有些偏小。

关于他的死因,史书中的记载非常简略,只有短短的两个字“卒官”。对此,我也无意于再做过多猜测。但有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肯定,那就是长年累月的测算和规划。

学过建筑学和机械学的人应该清楚,测量和画图是相当耗费精力的,尤其是前者,简直不是人干的活!而咱们的宇文恺却将一辈子都花在了这两个工作上。如果再加上天天奋战在施工一线,身体方面扛不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联想到了那三座浮桥,联想到了麦铁杖和那些死在水中的隋军将士。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前兆”?

宇文恺虽然死了,但却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建筑财富和建筑奇迹:大兴城、仁寿宫、东都洛阳、广通渠等等。这位老兄甚至还为我们留下了不少著作,其中价值比较大的有:《东都图记》二十卷、《明堂图议》二卷、《释疑》一卷。

不管是这些建筑还是著作,都深深的影响着中国后来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其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那是绝对不能抹杀的!说完了宇文恺,那就不得不说说另外一个人、一个妇孺皆知的人:李春。

相比于宇文恺这个工部尚书来说,李春的官位就实在是太不值一提了,因为他仅仅是一个“匠师”,通俗点说就是一个工龄比较长的“工匠”。

但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人,却建造了举世闻名、鬼斧神工的赵州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春和赵州桥已经融为一体、已经无法割裂。也再次说明了一个事实:一个人的伟大与否,是不能靠官位和名气来决定的!

如果非要给二人做一个定性的话,宇文恺应该属于宫廷建筑学家,而李春则是典型的民间建筑学家。两个人同样伟大,只是服务的对象不同而已,绝对不能就此而贬低某个人。

我们能知道李春这个人、能知道赵州桥,完全得益于小学课本中的一篇文章《赵州桥》。而关于李春的具体情况,我们就无法得知了(仅知道他出生在河北邢台)。

好吧,让我们一同来回忆一下小学时的美好时光、一同回忆一下这座伟大的桥,某些记性好的朋友或许还能想起其中的一些文字: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回忆起了小学课堂中的某些情景?是不是曾经为背诵这几段文

字而挨过巴掌?是不是曾经恨透了它?

恍如隔世,真的是恍如隔世,没想到转瞬间十几年已经过去了!曾经的孩子现在都已经是大人了、曾经的孩子现在都已经是马上要有孩子的人了、曾经的孩子现在却在拼命为生活而挣扎。

真的很想回到儿时,真的很想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可是,永远都回不去了。

关于赵州桥,还有一些事情是大家所不太清楚的,现在也一并列出来吧: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该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

该桥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九十五、不信邪

从什么地方跌倒,就要从什么地方爬起来!

皇帝杨广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这场近乎耻辱般的惨败,让他内心抓狂、让他吃不好睡不着、让他感觉在百官面前抬不起头来。

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再打一场,唯一的办法就是能够让高丽臣服!

于是乎,咱们的杨老兄召集群臣,开始商讨“再征”事宜。

为了给自己壮胆,更为了“师出有名”,他牛气哄哄的说了这么一番话:“高丽这个小虏,竟敢侮慢我上国;老子移山填海尚能办到,何况灭掉这个小虏?”

有一个比较有良心的大臣劝谏道:“戎狄之国无礼,是臣下应该处理的事;杀鸡焉用牛刀,何必劳动圣驾亲自去对付这一小寇呢?”意思很明显,征讨高丽可行,但您老就别去瞎掺合了,派军队前去就行!

可杨广就是不听。很显然,他已经被失败冲昏了头脑,已经完全分不清形势了,在他心中只剩下了两个字:复仇;至于其它的,见鬼去吧。

一个“偏执狂”般的杨广,跃入眼前。大家也不要太过责怪他,因为这就是那个真实的杨广、这就是那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杨广、这就是那个永远不承认失败的杨广、这就是那个不知变通的杨广!如果生在现在的世界上,我敢肯定他一定是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

因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取得让人炫目的成功。可惜的是,他的那个位子不允许这样的性格、不允许这样的“偏执狂”!

错位了,真的是错位了,此时的杨广已经完全错位了。他可以呆在任何一个位子上,但皇位除外!

接着,这位老兄下诏征调天下军队,命令他们全部都在北京集合。

不久之后,恢复了宇文述的官爵,理由很简单:“宇文述因为军粮接济不上才导致失败,这是后勤官员的过失,不是宇文述的罪过。”看来,在咱们的皇帝眼里,宇文述始终都是那个最值得信赖的人呀!

干完这两件事情之后,杨广再次踏上了前往辽东的路程。在走之前,他做出了两个普通的人事任命:卫文升留守长安,樊子盖留守东都洛阳。

关于卫文升,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咱们重点来看看樊子盖。

樊子盖,一个做了半辈子地方官的人。之所以这么说,看看这位老兄的履历表你就明白了:东汝太守、北陈太守、郢州刺史、枞阳太守、辰州刺史、嵩州刺史、齐州刺史、循州总管、凉州刺史、武威太守。粗算一下,竟然在10个地方做过官,也真算是一个不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如果再加上后来的北京和洛阳,则达到了12个之多。

这样子的为官经历,不知道是幸运呢还是不幸。但我敢肯定,樊子盖自己是绝对不满意的,因为他曾经屡次向皇帝诉苦。

第一次发生在调任凉州刺史之时,樊老兄对皇帝杨广说道:“臣一居岭表,十载于兹,犬马之情,不胜恋恋;愿趋走阙庭,万死无恨。”意思很明显,老子已经做够了地方官,能不能给弄个京官干干?

杨广却没同意,只是“慰谕遣之”。

第二次发生在他担任武威太守期间,樊老兄几乎是向皇帝哀求:“臣自南裔,即适西垂,常为外臣,未居内职。不得陪属车,奉丹陛,溘死边城,没有遗恨。惟陛下察之!”听这话中之意,都有想要去死的念头了。

可让人意外的是,杨广还是没有同意。

按照常理来说,如此频繁的“被跳槽”,想要做出点政绩来,绝对是难比上青天!可咱们的樊子盖却愣是“颇有善政”,而且多次受到皇帝嘉奖:

“设官之道,必在用贤,安人之术,莫如善政。子盖干局通敏,操履清洁,自剖符西服,爱惠为先,抚道有方,宽猛得所。处脂膏不润其质,酌贪泉岂渝其性,故能治绩克彰,课最之首。凡厥在位,莫匪王臣,若能人思奉职,各展其效,朕将冕旒垂拱,何忧不治哉!”

“樊子盖执操清洁,处涅不渝,立身雅正,临人以简。威惠兼举,宽猛相资,故能畏而爱之,不严斯治。”

能得到“自大狂”杨广如此夸赞的地方大员,整个大隋还真的是找不出第二个!可令人不解的是,杨广就是不让他进入朝廷中央。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杨广此举的目的应该是想让樊子盖成为地方官中的楷模、让其成为其他地方官效仿的榜样。

征高丽,樊子盖也“有幸”跟着来了,但是并没有参与具体的战斗。杨广返回东都洛阳后,他负责留守北京。

此次人事任命,樊老兄便被调回了东都洛阳。

由此看来,咱们的大隋皇帝对这个地方官确实是信赖有加呀!东都洛阳可不是一般的城市,若非绝对信任的人是断不能交给其镇守的。

樊子盖没有让杨广失望,不久的将来他将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忠心!而其心理中的另一面,也将逐渐暴露出来。来到辽东之后的杨广,忙着处理各种政务和军务。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注意到一个细节:各地的告急文书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

莫非出事了?

九十六、张须陀

的确是出事了,而且是大事!

首先,继大洪水之后不久,全国开始大旱,尤其是山东地区。不仅粮食颗粒无收,就连最基本的饮水都成问题,大批大批的人被渴死、饿死!忙着出兵高丽的杨广,对此不闻不问,或者说压根儿不知道;因为这位老兄实在是太忙了,哪里有时间管这些芝麻小事?!

接着,已被逼上绝路的老百姓全都聚众造反,或者投靠那些早已经造反的人。到这个份儿上了,难不成要在家里等死吗?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既然政府不管我们的死活,

也就只能豁出去铤而走险了!

就这样,王薄、刘霸道、窦建德等人的势力越来越大,就如同滚雪球一般。更要命的是,其它势力也逐渐兴盛起来,比如张金称、郝孝德等等。

总之一句话,山东地区已是大乱!当地官吏根本没有能力镇压,只好向朝廷告急,希望朝廷能够派兵前来剿平。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就在这国家多事之秋,一个人横空出世;不用说大家也猜出来了,这个人就是张须陀。

张须陀,一个出身普通的人,一个性情刚烈的人,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一个一心为国的人,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20岁的时候,这位老兄正式投奔到史万岁门下,屡立战功,成为一名杰出的中层将领,深受史万岁器重和喜爱。

后来,他又参与了与汉王杨谅的内战,因表现出色被封为开府(禁卫军中上层将领)。

几年之后,由于得罪了一些当权之士,张须陀被出调为齐郡郡丞(济南市长)。

征高丽那段日子里,山东一带遭受的灾难最重,先是大洪水接着是大旱,米价奇贵、物价飞涨,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张老兄看到这种情况后,痛心疾首,于是便打算开仓赈济。他的一些好朋友知道后,就劝说道:“最好等到诏书来到再说,不要擅自行动!”

咱们的张须陀慨然回答道:“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吾若以此获罪,死无所恨。”爱民爱国之心,可昭日月!

说完之后,毅然决然派人打开粮仓。

这一行为无疑是名副其实的雪中送炭,既缓解了济南老百姓的生活困难,也赢得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拥护和爱戴!

王薄起兵后,自称“知世郎”,而且还作了一首歌《无向辽东浪死歌》,以表达对当权者的愤恨。由于宣传工作做的好,很快就发展到了几万人,纵横齐鲁大地无敌手,多次击

败隋朝地方军。不久之后,这位比较杰出的造反军首领来到了济南附近,预备一举拿下济南城。

张须陀获悉情报后,开始从当地招募士兵,以做抵御。由于他名声颇佳、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很快就招募起了一支近万人的队伍!这支队伍,就是传说中的子弟兵;有亲族关系、有乡里关系,团结而善战,就如同项羽带领的那支8000人的军队。

没有任何人能想到,就是这支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地方武装,竟然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大隋的国之支柱!而它的杰出将领,也将创造一个又一个传奇。

王薄看到城池防守严密、不容易攻破,便引兵往南撤去。

咱们的张老兄可没有“拒敌于家门之外”的狭隘想法,而是立即率领子弟兵展开了追击。双方在泰山脚下遭遇!

王薄这个家伙毕竟不是军旅出身,没有打过恶仗,所以对这支杂牌武装很是轻视,甚至没有做太多的防备。在他眼里,这不过又是一支普通的官军罢了,如同那些被他击败的官军一样!

张须陀不愧是张须陀,他一眼就看穿了造反军的弱点,然后挑选部分勇猛的战士发起了突然袭击;一番强冲下来,大败王薄的几万大军。而“知世郎”本人也被打的丢盔弃甲,吓得向西北方向狂奔而去。

张老兄没有让将士们休整,而是继续追击,在德州(山东省内)一带再次大败王薄,斩杀5000多人,获取六畜粮草无数。

又惊又惧又恨的“知世郎”决定复仇、决定反击,决定好好教训教训这个凶狠的家伙!九十七、传奇开始

作为最早起兵反隋的著名人物之一,王薄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这位老兄很快就联络到了其它几处造反军势力,然后合兵一处,预备彻底消灭张须陀。

而咱们的“知世郎”也非等闲之人,他非常聪明的想出来了一招妙棋。具体做法如下:率领大军佯攻济南,然后坐等张须陀前来救援,摆好阵势、以逸待劳,一举将其歼灭!

一切都如王薄所料,张须陀果然来了。

当时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下:

王薄方面:10万联军,但军纪松散、战斗力不强;

张须陀方面:2万大军(又收编、招募了部分士兵),战斗力比较强,但有些劳累。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都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至少应该打个昏天黑地才是;可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张须陀同学二话不说,率领2万战士便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王薄同学的联军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吓得掉头就跑,一瞬间全部崩溃!

就这样,张老兄以2万打10万,轻松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斗也从侧面验证了一个事实: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战斗力确实不行,不管人数有多么吓人。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考验着每一名前线指挥官的应变能力!

就在张须陀认为战斗已经结束的时候,突然,有一支兵马从侧翼杀了出来。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竟然是一支响应王薄号召前来参加会战的造反军,只不过迟到了(估计是迷路了)。

真的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当时的张老兄身边只有5名骑兵,其他士兵全都分散在各处,根本来不及集合。搞不好,一代猛人张须陀就要极其窝囊的死在某个无名小卒手里了!

真正的考验,来了!

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咱们的张老兄展示了自己超级强悍的一面。他毫无畏惧,率领身边的5名骑兵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杀退了对方一波又一波的疯狂围攻。但猛虎难敌群狼,很快他就挂了彩,而且一挂就是好几处。

就在这危急时刻,一支规模较大的官军杀了过来,这才算击退了造反军。紧接着,张须陀集合所有士兵发起了反击,一举将这伙“来迟了”的家伙歼灭!

二十几天之后,北海(山东潍坊一带)遭到造反军围攻,当地官员派人前来求救。

当时的张须陀刚刚经历两场大战,正是需要休息的时候,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他以大局为重,对属下说道:“贼兵依仗人多势众,以为我不能救援北海;我们现在急速进军,一定能打败他们!”

于是乎,这位猛人挑选精兵强将,日夜兼程,向北海方向快速挺进。军队之中有一个14岁的小孩,名字叫做罗士信(济南人)。

大军到达潍水(潍坊地区的潍河)附近时,与造反军遭遇。

双方迅速摆开阵势,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正在这时,罗士信突然快马奔到对方阵前,挥舞手中长矛,接连刺死数人。这些都只能算是小儿科,紧接着,这个14岁的小孩又干了一件极度骇人的事情:他砍下一个人头,抛到空中,然后再用长矛接住;最后,高挑着人头从容而回!

造反军的兄弟们看的目瞪口呆,完全被吓住了,竟然没有人做出任何反应!

张须陀在阵中看的真切,他迅速命令将士们发起了进攻。结果可想而知,造反军大败!

罗士信似乎杀上了瘾,他紧追败退的敌方士兵,每杀一人就割下其鼻子揣在怀中;一路下来,至少不下20人!回营之后,这个小孩将这些血淋淋的鼻子全部拿出来,然后逐一清点数目。想想当时的场面,再想想这个才14岁的孩子,真有种看恐怖片的感觉!

没办法,这就是那个时代,那个时代就需要这样的人才。原因很简单:战场上容不得半点怜悯、容不得半点同情,谁更狠谁才能生存下去,谁更狠谁才能取得胜利!

此战之后,张须陀对罗士信刮目相看,直接将其升为亲兵小头目,就伴随在自己左右。经过这几场大战和张须陀的残酷镇压,齐鲁大地的造反军进入了低潮。

杨广知道这些惊心动魄的大战后,欣喜异常;不仅派遣使者进行慰问,甚至还让人画下张须陀和罗士信的作战图景来观赏。

同时,这位皇帝心中也升起了一股豪情:此次出战一定能搞定高丽!

九十九、再征高丽(二):肉飞仙

沈光接过绳子后,用口咬住,然后双手拍杆而上,如同敏捷的猴子一般,三下五除二就爬到了杆顶。

就在大家张大嘴巴、敬佩万分之时,更为让人惊异的一幕出现了:沈老兄系好绳索后,没有爬下来,而是手脚全放开,直接从上面跳了下来;更狠的是,他跳下来后不用脚落地,而是用手掌,甚至还顺便倒行了数十步!

My god,这还是地球人吗?20多米高啊,若是普通人的话,恐怕早就摔成肉饼了。可这小子不仅没事,而且还活蹦乱跳的玩“用手倒行”的游戏!

当时在场之人也是“骇悦,莫不嗟异”!

从此之后,这个地道的外星人便得到了一个响当当的外号:肉飞仙。绝对形象而贴切,“肉”代表还是个人类,“飞仙”则代表是个正宗的外星人了!

再征高丽,沈光同学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隋军战士。

临出发之时,前来送行的狐朋狗友多达几百人;沈老兄对着这帮兄弟,内心感慨万千,于是举起酒杯大声说道:“是行也,若不能建立功名,当死于高丽,不复与诸君相见矣!”颇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味道。

辽东城一战,“肉飞仙”的表现极为抢眼。

当时,隋军将士正在用云梯攻城;沈老兄一马当先,率先爬到云梯顶端,然后与城头的高丽士兵短刃相接,接连砍杀对方10多个人。高丽人一看情况不妙,立即调动大批人员前来围杀,沈光一个不小心从城墙上掉了下来。

就在大家全都认为这小子死定了的时候,“肉飞仙”却在下坠的过程中一把抓住云梯边的一条绳子,然后奋力向上爬去!

这一幕恰好被观战的杨广看到,咱们的皇帝又惊又喜,立即命人将此“非人类”喊了过来。经过几句短暂的对话,直接将这个外星人升为了朝散大夫(皇帝亲卫)!虽然有沈光这样的厉害人物,但辽东城却还是无法攻克。由此看来,此时的高丽守将也绝对是一大猛人,高丽方面也绝对出了N多人才,至少不比隋朝方面少!

怎么办?

正在这时,有人向咱们的大隋皇帝进献了两条技术性非常强的妙计:

一是制作布袋100余万个,其中装满泥土,然后堆积成一条像鱼脊梁一样的坡道,一直延伸到城墙边;

二是制作巨大的八轮楼车,楼车高出城墙,然后推到坡道两旁,逼近城墙,居高临下,俯射城内的高丽人。

好办法、好思路!坡道用来供士兵攻城(比云梯强多了),楼车用来火力压制;欲要攻陷铁桶一般的坚固城池,也只能靠这种绝招了。不得不说,战争真的是产生奇思妙想的最佳途径,似乎各式各样的新式武器、机械设备都是在战争中产生的。哎,真不知是人类的大幸还是不幸?!

杨广听完后,喜上眉梢,立刻命令工匠等技术人员前去办理。

我们确切以及肯定的说:高丽人的死期不远了,辽东城已是指日可下!

眼看着胜利在望,突然,一封急报传来!

皇帝杨广轻轻的将其打开,看着看着手脚发抖、脸色铁青起来。周围的人都明白:出大事了!

中国古代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文学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整理 总版

请尊重原版,答案仅供参考,勿依赖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文学史期末考试答案整理(总版)1.建安诗歌的特征。 建安文学是指从汉末建安元年起始到曹魏前期,指曹氏三祖时期的文学,其中诗歌的成就最高,乐府诗向文人诗转化,五言诗达到了成熟,开启了文人诗的时代,并建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美典范。建安诗歌的主要特点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 1.政治理想的高扬是当世文人的写作特点之一;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当时的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当时文人的共同追求。 2.其次一个建安诗歌的主题是人生苦短的哀叹。其造成的主要原因同为社会的动乱及造成的生灵涂炭的结果; 3.建安诗歌的特征还包含了强烈的个性表现,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不肯效法前贤或同辈,多为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的风格。如曹操诗的古直悲凉,气韵雄沉,曹丕诗的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的“骨气奇高,辞藻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等等。 4.其次建安诗歌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又由于建安诗人处于时代和个人的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都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声名的积极向上的特征。

2.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歌的异同。 建安七子时期,处于曹魏政权创立之期,同样也是鼎盛之期,文士也是政权的把握者,此时的诗风是把咏叹世事哀坚和建功立业的渴望结合在一起,一三曹为中心形成了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而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了政权,废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此时文人的处境和命运与建安时期大不相同。许多文人被司马氏杀害,或者逃避司马的统治却也大部分不得善终。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诗歌的风格也就与建安时期迥异了,反应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从诗人构成来看,建安时期的写作生力军为三曹和建安七子,而正始时期是由竹林七贤构成主体。三曹及七子是曹魏时的政权中心,同时也构成了当时政治与文化的中心;而竹林七贤是处于一个和司马氏背离的对立位,七贤基本上处于政治的边缘地域。这是两个时代诗人不同的本质所在,也造成了两个时期诗风的风格变化。建安的诗风慷慨悲凉,却不是对政权的不满,而是一种积极向上,昂扬慷慨的建功立业之心;除此之外还有对于人生苦短的哀叹,还有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的主题。而正始颇多感慨之词,抒发个人忧愤。 而从历史文化背景来看,建安时期的文学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还有从两汉时期儒家一统刚刚走过的思想解放;正始玄学与魏晋风度是与司马氏标榜的“名教”抗衡的产物。在建安时期,由于思想解放,写作风格颇为“通脱”,像曹操《短歌行》采用了乐府古题写时,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这些诗抒发感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隋朝: 薛道衡:被认为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作品《昔昔盐》 卢思道:代表作《从军行》 杨素:代表作《出塞》 初唐诗坛: 贞观后期上官仪形成上官体。 王绩散文作品《野望》成为唐代最早的合律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张拜托齐梁诗风。 歌行体:李白杜甫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坛: 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宿建德江》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鸟鸣涧》田园诗《渭川田家》 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边塞诗人: 高适:成就最高《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七绝圣手”《出塞》十分著名,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李颀:《古从军行》,盛唐诗坛上把难以名状音乐描绘生动具体第一人。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登鸛雀楼》 崔颢:唐人七律第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王翰:《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行路难》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沉郁顿挫” 中唐诗坛: 元洁:强调诗文的“美政”,主张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被认为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顾况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自诩为“五言长城” 韦一物:《滁州西涧》 大历十才子:卢纶成就最高。代表风格是羁旅、赠别和山水景物诗。 李益:中唐边塞诗代表,代表作《塞下曲》 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秦中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卖炭翁》

元稹:《连昌宫词》,最具特色的是艳情诗和悼亡诗。《离思五首》其四 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张籍:《野老歌》《山头鹿》 王建:既有新题乐府又有古题乐府。 李绅:与传统古题乐府区别开来是第一人。《悯农》三首。 韩愈和孟郊被称为韩孟诗派。 孟郊:《游子吟》,奇险艰涩,精思苦吟。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奇绝险怪。 贾岛:苦吟诗人,郊寒岛瘦。《寻隐者不遇》《剑客》 姚合:与贾岛并称“姚贾” 李贺:浪漫主义诗人,《金铜仙人辞汉歌》 刘禹锡:《竹枝词》,咏史怀古之作最为人称道。《西塞山怀古》。 柳宗元:空旷孤寂的意境,《江雪》 晚唐诗坛: 杜牧:《泊秦淮》《赤壁》,风格特征“俊,爽”,长于七绝。 李商隐:晚唐最出色的诗人。《马嵬》。朦胧形态表现复杂变换内心情绪是他对中国诗歌一大贡献。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 宋朝: 晏殊:《珠玉词》,“富贵词人”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欧阳修:《集古录》 《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苏幕遮》: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张先: 《张子野词》 柳永;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大量创作慢词的大家。对婉约词影响直接,宋词分为雅俗

第2讲古代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通史 ——(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元、明清) 第2讲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课前预习案】(25分钟) 阅读教材回答识记下列问题: 一、秦朝时期 1、秦朝统一全国的时间、主要原因? 时间:公元前221年。主要原因:①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②长期饱受战乱之苦的广大人民渴望统一③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秦国国力增强④秦王嬴政的才能。 2、秦朝建立后,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巩固统一?简述其主要内容和突出特点?除了上述的政治制度之外,秦朝还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选修史课本) P7页。巩固措施:①经济上,沿用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统一度量衡、文字。 ②思想上,用法家思想进行统治,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3、郡县制起源于何时?它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有何历史的进步性? 起源时间:春秋后期。如何: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地控制。 进步性:①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以及社会的稳定②促进了经济发展③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二、汉朝时期: 1、材料创业的工作一旦完成,创业者们就面临组成一个帝国的问题。他们或是把大片土地委托给他们的支持者并给予一定的独立性,或是把全部领土、官署和权力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和有效的控制之下。结果七年的混乱时期之后,采用后一条路线就有了可能;但是直到公元前154年和前122年的叛乱被粉碎后,消灭闹独立性的潜在根源的过程才基本上得以完成。—《剑桥中国秦汉史》依据上述材料回答,西汉初年实行的政治制度,并说明其实行的原因、后果? 地方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原因:为了稳定天下,巩固统治。后果: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带来王国问题,引发“七国之乱”。 2、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作用?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评价? 政治措施:①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②酎金夺爵③设置刺史,监察地方。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秩序。 经济措施:继续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盐铁官营(盐铁专卖)。 思想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评价:积极: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①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②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③对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消极:文化专制,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 3、为什么说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继承先秦儒学的“仁”“礼”“仁政”“民本”“教化”。 发展:①来源:以先秦儒学为基础,融和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②内容:形成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具有神学色彩的新儒学体系,强调“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③地位:从不受重视的民间学说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学说。 3、汉代在科技、文化方面分别取得了哪些成就? 科技:四大发明之一: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天文学:东汉张衡发明了浑象仪,候风地动仪 数学:东汉的《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医学:西汉《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四诊”疗法,同时期的华佗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 文化:书法:秦篆、汉隶文学:汉赋。 【课堂探究案】(20分钟) 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材料二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_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材料三明代政治暴戾已是人所尽知的事实,廷杖、诏狱、流徙乃至日常的薄俸,人主对士大夫的施虐几乎无所不在。然而,在明代二百七十多年历史上,却从未有过士大夫谋反的确凿记录。如果说士人有所反抗,则主要是以言论的方式体现为某种精神表达,其实际意义往往是在伦理道德上对皇权表示否决。李庆西《最后的儒者》(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添加了哪些“软件”?(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和清朝皇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这么奇怪的现象。(6分)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成绩 题目: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和过渡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美术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划时代的意义的进步。下面,我将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为主,来分析该时期美术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为政治文化变动剧烈的时期,区别与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这次变动是社会文化整体上结构性的变动。主要的变动包括∶统一政权打破,并开始出现胡人政策;儒学衰微,崇尚玄学与自然;宗教活动兴盛,佛教信仰普及;士族阶级的形成。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美术发展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有∶ 一、出现艺术的自觉。在魏晋之前,文艺注重实用性,为表达思想或概念的工具,而这时期开始强调情感的价值,文艺活动本身被视为目的。“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①------虽然为政教服务仍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但审美情趣已不仅仅局限于此。南北朝时期的山书画大家宗炳曾言“……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②他在这里不仅强调了“神思”,即情景交融的艺术想象活动,还进而把山水画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归结为“畅神”,反映出对艺术创作中的主题情感表现的高度重视。艺术的自觉并不局限于绘画,也可见于当时的文学、书法活动。以书法为例,魏晋南北朝时期审美与实用价值兼备的行书不断发展成熟,极难辨认、但能够很好表达书写者个性特征和思想感情的草书备受推崇。各种书法交相发展,追求精神自由的杰出书法家不断涌现,书法,由此走向自觉。 二、观者及画论文字的出现。这时候的的画家开始注重观者的心理活动,伴随这个现象的是书画收藏活动以及层出不穷的画论。南齐的谢赫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 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③而任性放达,不拘礼法,不拘形迹,简略玄澹的魏晋风度,又使美术理想的追求从“错彩镂金”转变为“初发芙蓉”。 三、士人在美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书法与绘画成为士族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士人参与并重视美术创造活动,不仅使美术从单纯的“匠”转变为具有更为 ①引自谢赫《古画品论》 ②引自宗炳《画山水序》 ③谢赫《古画品论?序》

中国古代文学史 宋初文学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宋初古文 王禹偁:宋初在古文创作上成就较高的作家,文集《小畜集》。 二、复古思潮 1.柳开:宋初在文学理论上提出复古主张。柳开把道统与文统合为一谈,把文看做是明道的工具,反对文体华丽,但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他所说的“道”仅仅是指“圣贤之道”,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 2.穆修:提倡韩、柳的古文。 3.姚铉:编选《唐文粹》,文章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三、白体 1.宋末的方回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2.白体诗人: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为应酬而作的酬唱唱和之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白体诗风格浅切清雅,浅俗平易,酬唱之风。 3.王禹偁:早期写过闲适的诗酒酬唱作品,后期转向学习白居易的讽喻诗,以诗歌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从白居易进一步,以杜甫为典范。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谈,表现出对平淡美的追求。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

化的风气。 四、晚唐体 1.晚唐体诗人: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代表作家为九僧和林逋等隐逸之士。 2.九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惠崇。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但全篇的意境往往不够完整,内容单调贫乏。 3.隐逸之士:潘阆、魏野、林逋等。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微丰富一些。 4.林逋: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5.寇准:晚唐体盟主。官至宰相,后遭谗贬。 五、西昆体 1.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是宋初诗坛上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杨亿、刘筠、钱惟演。其酬唱作品题材范围比较狭隘,主要有三类题材:①怀古咏史②咏物③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西昆体诗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关系,思想内容比较贫乏,很少抒写诗人的真实情感,缺乏生活气息。 2.艺术特征:西昆体诗人推崇唐代诗人李商隐,兼重唐彦谦。其诗师法李商隐诗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名校考研真题(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圣才出品】

第3章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一、名词解释 1.传神论[厦门大学2005年研] 答:“传神论”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中有关美学的一个命题,东晋画家顾恺之是已知画史上最早用“传神”评价美术现象的。历来传神论者,大体有两种意见:一类贵神贱形;另一类形神兼得,由形似求神似。一般文人写意画家为前者,宫廷、肖像画家为后者,从理论意义上看,彼此是相互补充的。前者并非完全否定形似,要求的不过是约形;后者也并非外形的酷似,而是要求更严。为达到传神的目的,对观察与描绘方法古代画家主张整体、运动地观察对象,反对孤立、静止的表现方法,这一原则在元代以后传神论述中取得一致认同。 2.颜真卿[厦门大学2012年研] 答:颜真卿,字清臣,人称颜鲁公,是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了“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行书遒劲郁勃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出圆而有力。楷书代表作品有《东方画赞碑》《中兴颂》和《颜家庙碑》等。真书墨迹有《自书告身》,其行草书《祭侄文稿》《争座位帖》抑扬顿挫,上下气脉连属,信笔书来。通篇气势完足,皆无妩媚之态。 3.《步辇图》[厦门大学2012年研] 答:《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描绘了贞观五

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谊事件。画幅右面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辇和掌扇的宫女簇拥着,画幅左面是身着小团花衣、拱手致意的禄东赞,他被典礼官引见给太宗皇帝。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当地刻画出禄东赞睿智聪颖而又谦和的性格特征;唐太宗的形象表现则更为成功,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深才大略和非凡气度。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成功塑造也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 4.曹衣出水[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曹衣出水”指的是画家曹仲达的一种绘画风格。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为北齐重要画家,以画“梵像”著称。其画风以细劲的线描表现衣纹,犹如从水中出来,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说:“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有“曹衣出水”之说。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曹家样”的风格对佛教美术具有重要影响,并概括了佛教艺术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5.《画品》[厦门大学2010年研] 答:《画品》是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的作品,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绘画理论著述。除对27位画家分品第高下外,其序中提出的“六法”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极大。所谓“六法”,即“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转移模写。”“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知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史简介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简介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分分合合不间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还夹带有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但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又与其他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朝代的中国大部分是处在统一的阶段。 秦朝,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君主代表就是秦始皇,著名事件是“焚书坑儒”。创立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朝代功绩是创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此在中央集权统治下货币统一土地私有,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灭亡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统治。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秦国一直沿用“苛政”(有功重赏、有错重罚)。随着秦统治的扩大而秦政越来越苛刻,被压迫的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后决定揭竿起义,秦朝在起义反抗之下崩溃了。汉朝,西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创立过程从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开始,到刘邦的获胜并创立汉朝结束。君主代表为汉武帝,最著名事件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朝代功绩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地动仪”,司马迁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皇帝昏庸,苛捐杂税众多②政权旁落宦

官专权,政局混乱。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正式确立隋朝。君主代表是隋文帝,著名事件是兴修了至今仍能使用的大运河。朝代功绩有①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②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③经济文化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爆发起义。 唐朝,由李渊于618年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但是在618年李渊夺位称帝,定国号为唐,唐朝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唐太宗,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让世界记住了唐朝。朝代功绩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经济得以发展,繁荣了文化、美术、宗教领域,最瞩目的就是唐诗。灭亡最主要原因是君主昏庸无能,战事不断,经济衰退,藩镇割据,经过黄巢起义后,、唐朝的基础被打破,很快就灭亡了。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公元960年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宋徽宗,著名事件就是“靖康之耻”。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3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五世纪) 1:要历史事件 三国时期,曹魏王承袭汉制,在新疆的海头(罗布淖尔)、高唱设西域长史和戊己校(xiao)尉,在哈密以南置伊吾县隶属敦煌郡。这是中原郡县制推行到西域的最早记录。 公元316年(四世纪)西晋灭亡。前凉在吐鲁番地区设高长军,任命太守管辖,郡以下设县、乡、里。 四世纪中叶(382年),苻坚(fu jian)派吕光率军进驻龟兹,不久吕光回到凉州,建立后凉王朝。后又命吕覆为西域都护,驻守高昌。 386年,鲜卑拓拔部首领建立北魏,逐渐统一中国北方。曾遣使者二十輩使西域,北魏还在罗布淖尔设置鄯善镇、焉耆镇。命韩拔为假节征西将军、领护西戎校尉、鄯善王,驻守鄯善管辖西域。 在这期间高昌、焉耆、疏勒、竭般陀、于阗、鄯善等地多次派人到内地对北魏、西魏和萧凉王朝保持着从属关系。 2:宗教信仰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传入西域,当时西域少数民信仰的宗教有:萨满教、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

四:隋唐时期——多元化民族大融合时期 1:主要历史事件 公元581年隋朝统一全国,隋朝在西域专门设立了西戎校尉,负责处理有关西域的事物。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朝在西域实行两种管理制度: (1)实行郡、州、乡、里制度,主要在新疆东部,包括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庭州(吉木萨尔)。 (2)实行都护府、都督府、州制。安西都护府所属的十六个都督府,管辖天山南路和葱岭以西地区。北庭都护府所属昆陵、濛池二都护府(其又分三十多个都督府)管辖天山北麓和巴尔喀什湖在内的地区。唐玄宗(李隆基)推行节度使以后,西域置安西四镇(和田、喀什、库车、焉耆)节度使和伊西北庭节度使,与安西、北庭二都护府并存。并实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兵府制、稽查户口。 公元840年,唐后期原居住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人由于遭到雪灾、瘟疫、内战被迫西迁或南移,大部分进入西域与原来的土著居民相融合,使新疆的民族成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新疆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宋初文学

第一章宋初文学 、宋初古文 王禹偁:宋初在古文创作上成就较高的作家,文集《小畜集》。 二、复古思潮 1.柳开:宋初在文学理论上提出复古主张。柳开把道统与文统合为一谈,把文看做是明道的工具,反对文体华丽,但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他所说的“道”仅仅是指“圣贤之道”,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 2.穆修:提倡韩、柳的古文。 3.姚铉:编选《唐文粹》,文章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三、白体 1.宋末的方回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2.白体诗人: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为应酬而作的酬唱唱和之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白体诗风格浅切清雅,浅俗平易,酬唱之风。 3.王禹偁:早期写过闲适的诗酒酬唱作品,后期转向学习白居易的讽喻诗,以诗歌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从白居易进 步,以杜甫为典范。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谈,表现出对平淡美的追求。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四、晚唐体 1.晚唐体诗人: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代表作家为九僧和林逋等隐逸之士。 2.九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惠崇。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 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但全篇的意境往往不够完整,内容单调贫乏。 3.隐逸之士:潘阆、魏野、林逋等。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

隋唐宋题库

中国古代史试题:隋唐宋部分 一、名词解释: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三省六部制,隋唐科举制,《唐律疏议》,甘露之变,输籍定样,魏徵,禅宗,《大唐西域记》,羁縻州,《通典》,折冲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政事堂,《唐律疏议》,《姓氏录》,斜封官,节度使,安西四镇,昭武九姓,《通典》,传奇,《大衍历》,周世宗,陈桥兵变,主户客户,青苗法,猛安谋克,头下军州,澶渊之盟,二程,打草谷,更戍法,三冗,庆历新政,元佑更化,哲宗绍述,《资治通鉴》,纪事本末体,《洗冤集录》,鹅湖之会 二、简答题: 1、简述隋统一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简述隋代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3、简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4、简评武则天。 5、简述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6、简述关陇贵族集团。 7、简述唐代官员的入仕途径。 8、简述隋唐五代民族关系的特点。 9、简述周世宗改革。 10、简述宋代商业的发展。 11、简述辽宋关系。 12、简评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 13、唐代府兵制情况怎样,为什么被募兵制代替 三、论述题: 1、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历史意义。 2、试论隋炀帝的功过。 3、试论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性质及危害。 4、试论唐中后期的宦官专权及其危害。 5、试论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及其影响。 6、试论两税法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 7、依据史实,论述唐与日本的友好往来及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8、试论唐宋变革。 9、试论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影响 10、试析北宋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11、试论北宋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特点。 12、试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3、试述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理学的主要流派。 四、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面的史料,A、请指出史料说的是哪一位君主在位时的情况B、史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然天性沉猜,素无学术,好为小数,不达大体,故忠臣义士莫得尽心竭辞。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又不悦诗书,废除学校,唯妇言是用,废黜诸子。逮于暮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尝令左右送西域朝贡使出玉门关,其人所经之处,或受牧宰小物馈遗鹦鹉、麖皮、马鞭之属,上闻而大怒。又诣武库,见署中芜秽不治,于是执武库令及诸受遗者,出开远门外,亲自临决,死者数十人。又往往潜令人赂遗令史府史,有受者必死,无所宽贷。议者以此少之。(《隋书》卷2) 4、阅读下面的史料,请指出材料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中的什么问题你认为出现该问题 的原因何在 ?唐贞观中,桂阳令阮嵩,妻阎氏,极妒。嵩在厅会客饮,召女奴歌。阎被发跣足袒臂,拔刀至席。诸客惊散,嵩伏床下,女奴狼狈而奔。刺史崔邈为嵩作考词云:“妇强夫弱,内刚外柔。一妻不能禁止,百姓如何整肃妻既礼教不修,夫又精神何在考下。”省符,解见任。 ?出《朝野佥载》 7、阅读下面的史料,请指出其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 凡货贿之物,侈于用者,不可胜纪。丝布为衣,麻布为囊,毡帽为盖,革皮为带,内邱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国史补》卷下)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全唐诗》卷418元稹《估客乐》) 9. 阅读下面三段史料,然后回答:1、材料一中的“筒”、“菜”,材料二中的“羔儿”,材料 三中的“假”各指何人2、简单说下北宋与南宋灭亡原因的相似之处 材料一:打破筒(童),泼了菜(蔡),便是人间好世界。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二 材料二:杀了穜蒿割了菜,吃了羔儿荷叶在。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九 材料三:满头青,都是假,这回来,不作耍。 ——[元]佚名《东南纪闻》卷一 12. 阅读下面两段史料,然后回答:1、回答南宋五大名窑的名称2、解释“南定”3、“雨过 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是指何窑出品 材料一: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以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 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期末复习题1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期末复习题(2011级)

一、填空题(20x1’=20’) 二、名词解释(4x6’=24’) ●文章四友 初唐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四人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其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被称为“律诗正宗》。苏味道与李峤又以“苏李”并称。 ●初唐四杰 初唐诗坛出现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怀有改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创作上扩大了诗歌的创作领域和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感情基调昂扬、壮大、激烈,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白体诗歌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人物有王禹偁、李昉、徐铉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其中王禹偁更重视白居易的讽喻诗,自觉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王诗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开宋诗一代新风。 ●晚唐体诗歌 晚唐体又称苦吟派,是宋初的一个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九僧、林逋、寇准等,他们模仿贾岛、姚合的诗风,诗歌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视五律清雅有味,具体内涵表现为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 ●西昆体诗歌 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此书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七位馆阁文人在秘阁编书、制诰的余暇,写作而成的应酬唱和的诗歌总集。其内容狭窄,多为吟咏古代故事、反映男女爱情、表达内廷侍从优游闲适之情和咏物之作。推崇李商隐,主要学习其字句锤炼、典故应用,追求形式技巧。是一个内容贫乏、追求形式美的诗歌流派。 ●花间词派 晚唐五代时流行的词派,代表人物温庭筠、韦庄、欧阳炯等。他们的作品多写离别相思和男欢女爱,内容狭窄,情调缠绵,辞藻华丽,后蜀赵崇祚选录了十八位词人的五百余首词,编辑一个词集《花间集》,花间词派由此得名。 ●江湖诗派 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而得名。江湖诗派诗人身份各异,没有公认的诗学宗主,是一个松散的作家群体,仅拥有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他们生活在社会下层,接触面广,题材来源丰富,刘克庄、戴复古成就最高。但部分诗人也多应酬之作,辞意俗套,作品粗糙。 ●大历十才子 是对大历年间十位诗人的合称,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他们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主要内容是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艺术表现上,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 ●古文运动 唐宋时期的散文文体文风改革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以散行单句为主的先秦和汉朝的散文。代表人物是韩愈和柳宗元。古文运动的主要贡献,就是扭转了长期统治文坛的形式主义潮流,继承了早期散文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创新和发展,从而开创了散文写作的新局面,拨正了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宋代及宋以后的散文,其主流就是在唐代古文运动所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学生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内容概括:科举制,重要科技成就,三省六部制,各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选修部分人物评价之唐玄宗等 【复习策略】 1. 准确掌握知识: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偶尔会出现主观题, 但均与其他知识点放在一起设计, 作为其中的一个提问出现, 并且主要集中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 三年来对选择题的考查基本上都设计了情景材料, 非常灵活, 这就要求考 生应该非常熟悉教材的知识点, 特别是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对知识的纵横联系。因此, 考生复习时除了要勤于记忆, 牢牢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外, 还要理解、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整合主要知识点。 2. 政治上, 宋元时期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演变的时期, 无论是中央制度 还是地方制度都有重要的建树。经济上, 小农经济繁荣, 手工业商业发展。思想上, 理学产生发展。科技文化上, 科学技术等成就卓著, 宋词、元曲等辉煌灿烂。这一专题的复习, 首先要把握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即封建社会的中间阶段, 各项政治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损益, 其他经济文化上也在继续发展。第二, 要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如宋词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另外此专题要特别强调文言史料的阅读理解、提取归纳等能力。 【考点预测】 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所以三省六部制、曲辕犁和筒车, 唐朝城市的坊市制、唐太宗时期的政治、唐朝的科技、文学、书法等考点依然是2014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本阶段考点从纵向发展阶段上来说该专题知识几乎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比如,“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完善时期, 文化和科技是中国文化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 这些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选官制度中应注意科举制,今年考纲新增加的内容。 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代的行省制;宋元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宋明时期的理学;宋代的科技成就、宋词、宋代书法、绘画;元曲。 【知识整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中原屡遭战乱,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而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南迁的农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他们与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农民,共同开发江南,从而使南方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并迅速赶上了北方,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这一时期,思想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文学别具风格,石窟艺术兴盛,书法和绘画有了发展,中国文化再次得到多角度的发展和深化。 隋唐(581~907年),封建社会昌盛繁荣时期 隋、唐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极为重要的统一的封建王朝。隋唐时期进行制度革新,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大大完善了中央政治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是重要的经济制度。科举制是影响深远的选官制度和教育制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举措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隋唐时期封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业产量提高,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繁

隋唐美术发展概况

隋唐时期美术发展概况: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美术发展高度繁荣,与当时的国家经济实力,人民安居乐业有关。这主要体现在各民族之间交流频繁,魏晋南北朝以后,隋唐君主极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边疆关系,吐蕃边疆等地与唐联姻。美术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互交融,如文学,诗歌,音乐,舞蹈已经开始融入美术发展的潮流之中。除了人物画之外,山水鞍马花鸟也独立成科。唐朝的宗教美术开始世俗化,一方面绘画形象和绘画技法逐渐被世人所接受,另一方面,现实性的题材逐渐增多,表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并出现了政府干预绘画的现象。 吴道子的绘画成就 盛唐时期的吴道子,所创的绘画题材多为宗教壁画,他生前所作的300余堵壁画,涉及经变,佛陀,普贤文殊等,他的代表作品有《地狱变相图》《松子天王图》《钟馗捉鬼图》 吴道子的绘画成就在于延续了张僧繇的立体画画法,并加以提炼概括,最大的贡献在于书法用笔,创造了豪迈奔放,错落有致,变化丰富的兰叶描,莼菜条的线条,是绘画形象具有卷褶飘带之势,并获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视觉效果。被世人称为吴带当风。与北齐画家曹仲达的曹衣出水相提并论。吴道子还特别重视线的作用,在作画的同时有意的将颜色弱化,创作了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突破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重彩风格,被世人称为吴装,他还创作了之只以墨踪为画的白画,为后世白描之先声。吴道子在绘画上的不断创新和拓展,被后人成为百代画圣。 阎立本 出身贵族,所创绘画多以服务于封建统治。描写上层建筑的世事,擅长人物鞍马山水道释台阁。他的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职工图》《步辇图》他所画的人物多为丰满圆润,线条流畅自然,着色高雅艳丽,朱砂石绿天然,局部还有金银等矿物质颜料。根据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线条,而区别于顾恺之的春蚕吐丝。《历代帝王图》是描写西汉到隋朝的13位皇帝,画家用画笔褒

隋唐时期

第9讲隋唐时期(2): 三、唐朝:开放的帝国 (一)唐朝的建立 (一)关陇大族的兴起与唐朝的建立 ▲1、关陇大族 所谓关陇大族,指的是自北魏以来在北方特别是关陇地区建立的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集团。关陇大族兴起于魏晋之际。关陇大族凭借其政治、经济上的优势,支撑着西魏、北周政权的局面。其势力之庞大,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 据统计,隋代三省18名高级官员,有11人曾在北周任职,15人来自西起天水京畿地区东迄洛阳这条东西向的地带。六部的46名尚书中42人是北魏(13人)和北周(29人)官员的子孙,其中3人有任职北齐的经历。46人中的30人来自天水、京畿及洛阳地带,7人来自山西,其余来自华北平原。而武川(今内蒙武川东北)系军事贵族则居于隋朝政权的统治核心。(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页177。) 2、唐朝的建立与统一全国 1)618年,李世民灭其继承人薛仁杲,占陇西全境。 619年,推翻李轨政权,有河西五郡。 620年,灭刘武周,恢复巩固了在山西的统治。 2 )罗艺:据涿郡,称幽州总管。618年归附。 王世充:据洛阳。620年,李世民出关攻之,621年出降。 刘黑闼(ta):有河北。621?a623年遭镇压。 高开道:冀北。亦相继败亡。 3 )江南地区: 萧铣:据巴陵(岳阳),迁江陵,称梁帝。控两湖地区。 621年,在唐军突袭下,降唐。 林士弘:有江西,建楚国。622年,遭唐军镇压。 辅公祏(shi):624年,遭唐军镇压。 4 )漠南: 梁师都:据朔方(内蒙杭锦旗北),国号梁,突厥封他为?°解事天子?±。 628年(贞观二年),太宗乘突厥衰乱,击灭之。 (二)大唐盛世及其衰亡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玄武门之变 2)贞观之治 3)武则天时代的革旧鼎新 4)开元盛世 2、唐中后期的政局及其衰亡 1)安史之乱 2)藩镇割据 3)朋党之争、宦官专权与唐的衰亡 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则过之。所以能及此者,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李世民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唐太宗 3)武则天时代的革旧鼎新 (1)从“废王立武”到“二圣” (2)从“圣母神皇”到大周皇帝 (3)武周的结局 4)开元盛世 (1)李隆基即位 (2)开元之治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诗词

陶渊明 一、静穆的隐士(假隐盛行时的真隐士) 孤独的哲人(动荡时代的思索者) 伟大的诗人(玄言诗盛行时的田园诗人) 二、徘徊于出仕归隐的原因: ①以显赫的先祖为荣,以屈事他人为耻 ②面对现实政治的矛盾 ③建立功业的理想没有破灭 ④生活的窘迫 三、陶诗之田园隐逸生活: ①田园景物的生机带来的欣喜 ②田园生活的恬淡带来的安宁 ③亲自耕种的艰辛与欢欣 ④辍耕读书对宇宙化道的体悟 ⑤邻里交往的淳朴与惬意 四、陶诗风格之恬淡自然 ①内容:田园景物、日常生活 ②手法:白描(不堆砌、不夸张) ③语言:口语(少用典、不藻饰) ④境界:景、事与情、理的交融(诗化、哲理化) ⑤景物:目之所及的农村景物 ⑥事情:亲自经历的日常生活 ⑦情感:或适意或寂寞的情怀 ⑧哲理:对于价值、生死、兴衰等终极问题 五、陶诗风格之慷慨激昂 ①人生痛苦(生之痛、死之痛)带来的哀伤 ②现实政治激起的内心波澜 ③历史人物与事件引起的感慨 六、陶渊明诗之哲思 ①隐居田园与建功立业【消解办法:一切皆空(佛教)】 ②隐居田园之寂寞与坚守节操之欢欣【消解办法:安贫乐道(儒家)】 ③面对死亡的焦虑与坦然【消解办法:委任任化(道家)】 建安文学 一、三曹特点 1、曹操 曹操诗的思想内容: ①反映汉末的乱离现实和民生疾苦,如《蒿里行》《露行》《苦寒行》 ②表现他的雄心壮志和政治理想,如《步出夏门行》《短歌行》《对酒》这类诗歌以政 治家的气度书写了他的胸襟和抱负 ③曹操诗歌中也有一些以歌咏神仙为内容的游仙诗,如《精列》《秋胡行》 曹操诗的艺术特色:

①主体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②诗人的气质中流露着王者的雄霸之气 2、曹丕 曹丕对文学的贡献: ①其《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②诗歌的思想内容:游子思妇的相思离愁别恨和男女爱情;宴游和军旅生活,感事而 发的作品 ③诗歌风格:曹丕诗有文士气,以文人深婉细腻的笔触,写出乱世中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的情感体验真挚深刻、细腻含蓄,语言清丽工致、婉转流畅 *《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3、曹植 曹植的成就: ①或用乐府主题,或创新题 ②注重个人情怀的抒发,实现了乐府由叙事向抒情的转化 ③语言华美,使源于乐府的五言诗由质朴向华丽转化,达到文质并重的境界 ④游仙诗上承屈原《远游》,借游仙表现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游仙题材的发展过程具 有重要作用 ⑤辞赋成就在当时是最高的,代表作《洛神赋》 曹植诗的内容: 前期:対国计民生的关注;建功立业的信心和雄心;游宴 后期:备受政治压抑的苦闷和愤激;思妇怨别;英雄失意 二、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特点) 内容: 社会苦难的关注 生死问题的思索 建功立业的渴望 风格: 慷慨:感情的强度 悲凉:感情的色彩 竹林七贤: 阮籍:徘徊于入世与出世间 嵇康:毅然出世 山涛:积极入世 三、鲍照 山水诗的不同: 谢灵运山水诗:游历山水排解心中的苦闷 鲍照山水诗:通过游历山水,写山水来表现自己心中的苦闷,让人读后压抑沉闷 乐府: ①建功立业的理想 ②寒士不遇的愤懑 ③游子思妇 险俗: 险:体现在七言诗体、风格与当时不同

考点先秦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考点先秦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作者:————————————————————————————————日期: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 先秦、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一、选择题 1.(2010·上海单科·T1)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命题立意】本题以经济革命为切入点,重在考查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的进步现象。主要检测的是判断史实的认知能力,难度不大。 【规范解答】选A 。题干主要把握两个信息,第一是时间即新石器时代,第二是表现方式即经济革命,以此再从选项中抽取对应选择项,判断对错,得出结论,“农耕和驯养”取代“采集和狩猎”的进程,被称为“农业革命”。 【类题拓展】近代西方三次经济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首先是英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然后是法国、德国,还有美国。而发展中国家此时却在经济落后中徘徊挣扎。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美国、德国超过英国,还有日本的快速发展。对亚非拉的资本输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发达国家恢复飞速发展。亚非拉国家开始利用新的科技革命发展本国经济。 2.(2010·上海单科·T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

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代表的社会阶层,难度不大。 【规范解答】选B。由“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得出结论,这一家代表了君主的利益,法家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制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对照一下选项,不难做出判断。 【类题拓展】儒家代表世卿世禄阶级 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平民的利益,因此主张“尚贤”“兼爱”“非攻” 道家代表没落贵族阶级 3.(2010·四川高考.T12)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图7中①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 A.葱岭 B.玉门关 C.大宛 D.安息 【命题立意】本题以丝绸之路的地图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丝绸之路所经之地的再认再现。此题以史地结合的基本能力立意,难度不大,是近年试题常规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