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白鹭》(作者简介)郭沫若素材新人教版

2020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白鹭》(作者简介)郭沫若素材新人教版

2020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白鹭》(作者简介)郭沫若素材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素材:

作者名片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1

浅析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特征

浅析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特征 他是一个充满热情的爱国主义者,一个无畏的战士,一个热血的青年。他就是开一代诗风的新中国预言诗人——郭沫若。 “五四”运动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刷新了中国的历史,郭沫若的创作激情也在此时找到了喷火口,于是开始了“诗的创作爆发期”。 他热爱诗人的美,崇尚哲人的真,这种双重追求形成了他的独特的浪漫主义诗风: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狂飙突进的气势、怒涛震海般的节奏、昂扬急骤的旋律、浓烈明丽的色彩。其浪漫主义诗歌理论从主情的自我表现与主利主义目的为两翼,卓然一家。 郭沫若的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凤凰涅槃》语言夸张,色彩绚丽,音调高昂,旋律急促,直抒胸臆。他的浪漫主义抒情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表现自我,歌唱自我和情感的“自然流露”。 郭沫若是一个偏于主观、极富激情的抒情诗人,他把直觉与情感直接联系在一起,而撇开了理性。他主张“诗的创造贵在自然流露,以自然流露为上乘”,并用“诗=直觉+情调+适当文字”这一公式来表示他对诗的审美认识。《凤凰涅槃》中诗人对黑暗中国的愤怒和诅咒的感情通过“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他的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其中的代表作《凤凰涅槃》把五四时代的祖国、民族、包括诗人本人比作凤凰,象征经过五四烈火的熔炼,旧我的毁灭和新我的诞生,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的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关于这一主题,诗人曾说:“那诗是在象征着中国的再生,同时也是我自己的再生。” 二、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 郭沫若独特的想象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形象,在这些形象中熔铸了现实生活内容,注入新的生命,新的精神。在《凤凰涅槃》中诗人将“天方国古有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的传说略加想象,并赋予他们新的象征意义。这里的“凤凰”是中外合璧,并非是中国传说中的凤凰。“凤凰”象征祖国,“烈士”象征革命斗争,“群鸟”象征社会上各种卑劣的人物,这样“凤凰的更生”象征着祖国的再生。运用奇特的想象表达诗人憧憬的理想。 三、激越的情感和急骤的旋律。 文章创作都需要激情,郭沫若把这种情感用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抒发出来。《凤涅槃》为了达到对火山喷发式情感的宣泄,大量采用设问、排比、重复、反复等修辞手法使全诗洋溢着热烈的破旧立新、追求自由、创造理想的激情。 在《凤凰涅槃》中郭沫若以复唱的形式使得感情抒发强烈,节奏感强,旋律急促,富有音乐美。最为典型的是“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翱翔!翱翔!欢唱! 欢唱!”这是贯穿始终的旋律,大大增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和音乐美,于是表现出强劲的力度和宽宏的气势。这种力度和气势使诗歌具有阳刚之美,呈现出崇高和壮美。 四、崭新的放逸的形式——自由体诗 这种自由体诗不受格律约束,根据诗人抒发情绪的不同自由排列。如《凤歌》这一节短行多,表达紧张、欢快的感情;而《凰歌》则是长行多,抒发舒缓、沉郁的感情。 这种自由体诗结构严峻、宏伟,节奏感强烈,更容易再现奔腾的力量和磅礴的气势,渲染一种浪漫主义的情境。 在我看来,浪漫主义精神对郭沫若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方法或是一种审美追求,而是凝结为他的文化个性。这大概就是这位“天才诗人”的独特之处吧!

郭沫若诗歌_星空

美哉!美哉! 天体于我,不曾有今宵欢快! 美哉!美哉! 我今生有此一宵,人生诚可赞爱! 永恒无际的合抱哟! 惠爱无涯的目语哟! 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哦,你看哟! 你看那双子正中,五车正中,W形的Cassiopeia横在天河里。 天船积尸的Perseus也横在天河里。 半钩的新月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绰约的Andromeda,低低地垂在西方,乘在那有翼之马的 Pegasus背上。 北斗星低在地平,斗柄,好象可以用手斟饮。 斟饮呀,斟饮呀,斟饮呀,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拚一个长醉不醒!花毡一般的Orion星,我要去睡在那儿,叫织女来伴枕,叫少女来伴枕。 唉,可惜织女不见面呀,少女也不见面呀。 目光炯炯的大犬,小犬,监视在天河两边,无怪那牧牛的河鼓,他也不敢出现。天上的星辰完全变了! 北斗星高移在空中,北极星依然不动。 正西的那对含波的俊眼,可便是双子星吗? 美哉!美哉!

永恒不易的天球 竟有如许变换! 美哉!美哉! 我醉后一枕黑酣,天机却永恒在转! 常动不息的大力哟,我该得守星待旦。 我迎风向海上飞驰,人籁无声,古代的天才 从星光中显现! 永远在人类之头昭在! 泪珠一样的流星坠了,已往的中州的天才哟! 可是你们在空中落泪? 哀哭我们堕落了的子孙,哀哭我们堕落了的文化。 哀哭我们滔滔的青年 莫几人能知 哪是参商,哪是井鬼? 悲哉!悲哉! 我也禁不住滔滔流泪...... 哦,亲惠的海风! 浮云散了,星光愈见明显。 东方的狮子 已移到了天南,光琳琅的少女哟,我把你误成了大犬。 蜿蜒的海蛇 你横亘在南东,毒光熊熊的蝎与狼,你们怕不怕Apollo的金箭?

浅谈郭沫若早期的诗歌特征

郭沫若(1892年~1978年)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革命家。郭沫若的早期诗歌理论与他的早期诗歌创作的时间基本重合,是指五四到二十年代中后期。作为现代诗歌的领军人物,白话诗歌的最早践行者之一,在现代诗歌史上拥有重要的作用。而他的诗歌评论以他本身的诗歌创作为基石,融汇东西,博古通今,自成一家,在许多问题上有许多自己的独到而精辟的见解。 一.诗歌内核的情绪特征 郭沫若认为诗歌的起因是感性的创造,诗歌的内涵也包含着感性的因素,感性在诗歌的创造和诗歌的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是诗歌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对什么是诗进行了新的定义。郭沫若对诗歌的独到见解集中体现在他最著名的一个公式中,这个公式对什么是诗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解读。即: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在这个公式中,可以清晰的看出,郭沫若认为,直觉,情调,想象是组成诗歌的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是诗歌的主要组成内容,而直觉,情绪是属于感性因素,这与中国传统诗歌以诗言志为核心的诗歌本质的看法大相径庭,而这与他吸收西方歌德式的浪漫主义有关,也是其倡导的主情主义在诗歌创作领域的具体表现。而在这个著名的公式之后,郭沫若还进行了补充和更为详细的解释,诗人底利器只有纯粹的直观诗人是感情的宠儿,诗的原始细胞是些单纯的直觉,浑然的情绪。因此,我们可以清晰的找到其中的关键词即直觉,情绪,想象类的关于思维活动的词语。从这些词语的反复出现中可见郭沫若十分重视直觉,情绪等感性情感,并且把这些情感在诗歌创作中的位置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不同于古代诗歌理论对诗歌创造持有缘志抒情的功利性的取向,而是把自身的情思融入其中,提出诗歌创作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因情而发非因志而发,从而形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诗歌理论体系,那就是以直觉为核心的诗歌本质的感性内核说。这种思想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就是如《女神》那般狂飙突进的爆发式的感情,从《女神》的组诗中,可以轻易的在文字的表象下找到作者深刻激昂的的情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感性的爆发中,疯狂的宣泄着自己无比激动热烈的感情。 其次,对诗歌创作中灵感的重视也从另一方面展示了他对诗歌创作中感性因素的重视。他认为,诗人的努力到应该是怎样诱发伟大的灵感吧。强调灵感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甚至把诗歌的起因归于灵感的迸发。而灵感在本质上是属于感性的范畴的,它与直觉,情绪有着同样的本质,所以对灵感的重视实际上也就是对感性的重视,也就是对情绪的重视。在郭沫若的诗歌理论中,他强调直觉、灵感、情绪等非理性因素对创作尤其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感性倾向。 二、文学本质的诗性内涵

北京名人故居一览表

北京名人故居一览表(转载) 曹雪芹纪念馆 北京海淀香山正白旗39号 郭守敬纪念馆 北京西城区后海46号 郭沫若故居 北京前海后街18号 鲁迅故居 北京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 茅盾故居 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后国恩寺13号 梅兰芳纪念馆 北京西城护国寺街9号 宋庆龄故居 北京西城区后海46号 詹天佑纪念馆 北京八达岭特区 徐悲鸿纪念馆 北京西城新街口北大街53号 老舍故居 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毛主席故居 东城区旧鼓楼大街豆腐池胡同15号电话暂无婉容故居 东城区帽儿胡同37号电话暂无 段祺瑞住宅 东城区朝内北小街仓南胡同路东电话暂无 孚王府 东城区朝内大街137号电话暂无 孙中山行馆 东城区地安门大街11号电话暂无 崇礼大院 东城区东四六条63、65号电话暂无 寿恩公主府 东城区内务部街11号电话暂无 淳亲王府 东城区正义路5号电话暂无

清末兵部尚书志和住宅 东城区府学胡同36号电话暂无 那王府 东城区国祥胡同2号电话暂无 循郡王府 东城区方家胡同15号电话暂无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 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3号电话暂无 安亲王府 东城区东交民巷15号电话暂无 欧阳予倩故居 东城区张自忠路5号电话暂无 僧忠亲王府 东城区炒豆胡同77号电话暂无 豫亲王府 东城区东单三条内电话暂无 庄士敦故居 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恭俭胡同北口电话暂无梁启超故居 东城区北沟沿23号电话暂无 和敬公主府 东城区张自忠路东部路北电话暂无 可园 东城区帽儿胡同9号电话暂无 奎俊宅院 东城区黑芝麻胡同13号电话暂无 荣禄故居 东城区菊儿胡同中部电话暂无 冯国璋故居 东城区帽儿胡同东部电话暂无 田汉故居 东城区白米仓胡同内电话暂无 叶圣陶故居 东城区东四八条电话暂无 沙千里故居 东城区东四六条内电话暂无 杜聿明故居 东城区美术馆东街电话暂无

【推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白鹭》优质教案

《白鹭》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汉字,会写12个字,积累“适宜、嫌弃、镜匣、清澄”等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白鹭的喜爱之情,背诵课文。 3.通过优美生动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作者借助具体的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白鹭的喜爱之情,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优美生动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作者借助具体的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 1.出示诗歌《咏白鹭》。 咏白鹭 宋陈普 我在这边坐, 尔在那边歇。 青天无片云, 飞下数点雪。 2.学生朗读诗歌,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3.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你首先想到了哪首诗? 预设: 关于白鹭的诗歌有很多,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导入新课。 美丽的荷塘边,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冲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多么美的画面的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白鹭的优美。

5.走进作者: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主要作品:诗集《女神》、《星空》等;历史剧《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回忆录《洪波曲》等。一生创作了极多文学作品。 二、检查预习,掌握生字。 1.本课的生字较多,而且有些还比较复杂,你能够认识它们吗? 出示词语指读: 白鹭嫌弃长喙黛之镜匣嗜好镶嵌清澄 2.生字从词语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鹭匣嗜嫌嚓黛嵌澄 3.注音领读。 4.重点掌握词语“嫌弃、黛色”的意思。 预设: 嫌弃:厌恶而不愿意接近。 黛色:青黑色。 5.现在我们打开优教学生字,学习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我们在书写时一定要先把坐姿规范一下。请拿起你的钢笔跟老师一起写字吧! (1)出示生字:宜、鹤、嫌等12个生字。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4)小组合作,研究书写这些生字的注意事项。 重点指导: 利用形近字区别法,记住“嫌、哨、恩”的写法。 (5)学生临习生字。教师巡回指导。 6.积累词语。 精巧配合身段适宜白鹤生硬寻常忘却流线型镜匣清晨 孤独安稳悠然黄昏形象化美中不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浅谈郭沫若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浅谈郭沫若诗歌文学创作,以《女神》为例 09文秘姚毅 2011年11月6日 【摘要】郭沫若,作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在众多学术领域取得了 令人瞩目的成就。同郭沫若史学题材相比,郭沫若的诗歌直抒胸臆和大胆描写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论述.我们既不能用浪漫主义去定性郭沫若的文学创作,也不能用表现主义去规范它,而将它视为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水乳交融的泛表现主义更符合实际。郭沫若表现主义具有对内表现心灵,对外担负社会使命的二重性格,又因它同浪漫主义与中国民族审美观念的结合,因而使它具有了全新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表现方式与表现活力,这样,郭沫若就可以借助这种全新的表现精神,既与世界文学保持了基本一致的步调,又紧紧应和着五四的节奏与旋律,从而使表现主义与中国的时代主潮取得了共同的方向。 【关键词】:破旧立新、精神的现代性、“五四”新时代美好想象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诗歌的先驱。他的早期诗歌创作量丰富,主要有《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等。这些作品依照风格可分为三类:豪放类:气势宏伟,境界开阔,充满了无所畏惧的破坏精神和顶天立地的创造精神。婉约类:风格阴柔。革命类:大多写于壮怀激烈的革命运动之中,诗人以诗歌作武器,进行革命的斗争。《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代表作。主题内容:爱国主义的主题;表现了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五四时代精神。对光明、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歌颂。大胆地抒写自我;有着泛神论的精神和个性解放的思想。 1破旧立新的观念贯穿始终 《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于使人创作个性的统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需要用高昂热情的浪漫主义来表现。《女神》是五四时代诗的宣言。在艺术上,诗句想象大胆奇特,色彩瑰丽。大量采用历史和神话题材,境界开阔,文化韵味深厚而神奇。大胆借鉴西方近代自由体诗,做到形式自由奔放,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大量采用设问、排比、反复、重奏的手法,使诗情酣畅淋漓。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 《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体系建筑在泛神论的思想基础上。郭沫若是从布鲁诺、斯宾诺莎为代表的西欧16、17世纪泛神论哲学及中国、印度古代哲学里吸取泛神论的思想。泛神论的思想使诗人思绪飞腾,产生了《女神》式奇特想象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 《女神》中的代表诗篇《天狗》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庙底总量!”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诗句所释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飓风、奔腾的激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我飞跑”则是令人振奋的呐喊,充分展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痛苦历程。总之,《天狗》是五四时期奏起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

名人故居现状与开发

北京名人故居的现状及开发策略 纵观来说,各地都有代表当地文化的民居,如同陕西的窑洞,山西的大院,江南的水乡,傣族的竹楼,最广泛的莫过于名人故居文化,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都回烙下深刻的人文情怀,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于北京的名人故居,因为它同首都一样在近现代舞台上浓墨重彩。下面就北京名人故居的的由来、现状、开发意义、开发策略进行探讨。 一、北京名人故居的由来 北京名人故居的基本格局是四合院,而四合院与胡同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通过胡同四合院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大体了解故居的基本由来。 (一)、胡同 北京的胡同在解放前约有3000条,其中带“井”字的有87条,约占总数的2.9‰,比重很大。(数据引自《胡同及其他》第2页)比如王府井大街,井儿胡同等,这反映了胡同与水井之间的某种关系。事实上,今日北京昔日是元大都时,蒙汉人民杂居共处,汉语胡同发音就近似于蒙古语水井发音,表明胡同就是水井的意思,最初胡同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通往水井的交通小巷,也就是普通民居前面的街道,这种特性一直延续的现在,除了名字有井之外,胡同至今为止一直多为小巷、小街道,所以胡同本身的出现与民居是分不开的,而北京的民居形式基本上都是四合院。 (二)、四合院 1、四合院的基本格局 北京的胡同多是东西走向,这是受四合院的朝向影响,因为四合院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院落的朝向效仿统治阶级坐北朝南,因为南为天,以现崇天礼敬,这样院落前面的街道就是东西向。四合院顾名思义就是四面合围具有一定空间的院落,标准四合院正北方一般为主房称堂屋,长辈居住,东西两侧为厢房,晚辈居住,南边多为客厅书房或下人住房,再南侧是围墙,东南角开大门,这种格局非常符合国人传统观念,长幼尊卑井然有序。当然四合院依据身份也有等级之分,这种等级能够折射当时北京名人的生活状况。 2、四合院与名人故居 当四合院符合传统文化,成为居住主流时,民众就选择四合院居住,名人也不例外。北京自元朝开始作为国都,历经元、明、清三代,元代都城在北海,明清就是现在的故宫,京都内城周边多是王府,内城外边散落民居,所以很多名人故居的四合院

《白鹭》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白鹭|人教(部编版) <<白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露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露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新课文,在学习之前,老师先来考考你们,请看大屏幕,同学们能把这些诗句补充完整吗? 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上青天。默默水田飞(),隐隐夏木啭黄鹂。板书:白鹭 2、指名介绍白鹭。出示图片。 白鹭,这种南方常见的水鸟,一身洁白,高贵优雅,赢得了多少人的喜爱。看,文人墨客纷纷把它写进诗中来赞美它。大文豪郭沫若先生

甚至觉得“白露本身就是一首诗”。板书:诗 (二)品味 1、仔细朗读6-8自然段,想一想:你看到了几幅优美的画面?选择其中的一幅画细细欣赏,欣赏的时候,你可以把你认为值得品味的词语、句子画出来,读给同学听;也可以边欣赏边想象,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学听。 2、学习6-8自然段(讨论交流,三幅画面可交叉出现) (1)清水田里,静静钓鱼--垂钓图(静) A、赏析“钓鱼”:清水田里,白鹭伫立,正静悄悄地等着小鱼游过来,他成了一位悠闲自在的钓鱼先生了。多媒体出示图片,你能读一读吗?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画中的主人公是谁?相信你读着一句,一定能把它读好。 B、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清水绿田中的白鹭钓鱼图吧!齐读第六自然段。 (2)小树绝顶,悠悠瞭望--瞭望图(悠) A、赏析“望哨”: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最高处,就是小树的绝顶。风儿吹来,小树轻摇,看来像是不大安稳,可白鹭却很悠然,你能把它读好吗?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如果不是在望哨,它可能在-----;如果它是在望哨,它站立在小树的绝顶,或许它望见了-----或许它望见了----……(它的双眼透出柔和的光芒,它或许在领略清新美好的晨光;它的眼睛灵活的转动,那样伶俐,或许在选择理

浅谈郭沫若之《女神》

浅谈郭沫若之《女神》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他留学日本时根据家乡乐山县的两条河流—沫水(大渡河)和若水(雅河)而取的名字。他出生于地主兼商家庭,从小广泛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并接受维新思想的启发,培养了浓厚的爱国民主思想和与众不同的思想意识。1913底,郭沫若留学日本,在此期间拜读了泰戈尔,歌德,海涅,雪莱等人的作品;1916年,与安娜相恋,《新月与白云》,《死的诱惑》等是写给其恋人的情诗;此时他也深受王阳明“万物一体”的宇宙观的影响,开始接受西方泛神论的影响。 1919年下半年到1920年下半年,在五四运动狂潮的激荡下,进入他的“诗的创作爆发期”,《凤凰涅槃》,《天狗》等都是此时期创作的;1921年《女神》的出版,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文学地位,使之成为与鲁迅一样的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1921年7月,郭沫若与郁达夫等成立了新文学社团“创造社”;1923年4月离日返国,致力于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活动,创作《星空》等诗集;1924年,赴日本翻译《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并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926年创作的《革命与文学》标志着其文学思想的巨大变化,并于1927年写出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在党的安排下,亡命日本达10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社会史和古文字的研究,并写了《我的童年》,《创造十年》等作品;1937年抗战爆发,其代表作《屈原》,《棠棣之花》显示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加国家行政领导工作和社会活动,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等重要职务;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女神》介绍 《女神》是郭沫若的创作的第一本诗集,1921年8月由上海泰东突书局出版。全书除《序诗》外,共3辑。第1辑收《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等3篇诗剧,合称“女神三部曲”,主要是歌颂反抗专制独裁,创造民主和平的“女神”这一圣洁形象;第2辑收《凤凰涅槃之什》,《泛神论者之什》,《太阳礼赞之什》各10首;第3辑收《爱神之什》10首,《春蚕之什》8首和《归国吟》5首,这23首诗不如一、二辑那样情绪高昂,反映了诗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全书包括《序诗》共有诗歌54首,诗剧3篇。这些诗写于1916-1921年,其中绝大部分创作于五四运动时期(1919-1920年)。《女神》一问世便以其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积极浪漫主义特色,以及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诗坛上“胡适的时代”的结束,和真正的现代自由诗体的到来。与中国传统诗歌和早期白话新诗相比,它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创造了一个体现五四时代精神的现代自我体现,这个形象借助于“泛神论”将自我第一次提高到本体和神的地位。“泛神论”是流行于16-17世纪西欧的一种哲学思想,表现为“本体即神,神即自然”。郭沫若自己的解释则为“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自我也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 《女神》特点

后海胡同游

后海胡同游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北京的胡同大大小小有几千条之多,民谚有云“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它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个朝代。 北京胡同中最具游览价值的当属后海胡同。后海既有深宅大院的王府,也有古朴小巧的四合院;既有曲径通幽的胡同,也有杨柳依依的湖岸;既有坐着小三轮探幽寻古的老外,也有在酒吧里高谈阔论的本地客。“柳塘莲蒲路迢迢,小憩浑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后海之美从诗中可见一斑。 后海的两岸有恭王府、宋庆龄故居、烟袋斜街、郭沫若故居、鼓楼等景点。 恭王府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其前身为清乾隆时的宠臣、大学士和珅的宅第。后来清咸丰帝将其赐予六弟恭亲王奕昕,是为恭王府。恭王府有三绝,第一绝是门口的汉白玉石拱门,又称西洋门,仿照圆明园建筑风格建造,但由于圆明园被焚毁,这门便成了当今独一无二的。第二绝是和珅听戏的戏楼。此戏楼是采用一种聚音的木料建造而成,内部结构独特,所以声音可以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第三绝便是藏于山洞中的福字碑。碑上的“福”字是康熙为庆贺奶奶孝庄皇太后所提,据说该字极为独特,字中多福多寿。 烟袋斜街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连,为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32米。烟袋斜街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像烟袋锅儿。据清乾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闻考》一书记载,此街原名"鼓楼斜街",清末改称"烟袋斜街"。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这条街上的烟袋铺,大都是高台阶,门前竖一个木制大烟袋当幌子。黑色的烟袋杆儿,金色的烟袋锅儿,这样的标志真可谓生动形象至极。

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

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 郭沫若的戏剧,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其全部作品中所占地位的重要性却不因之减少。他的《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6部剧作,在历史剧领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的这些戏剧不仅抒写个人的情思,而是有意识地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斗争武器来使用。他的几个取材于历史故事的剧本在形式上好像远远背离于现实,但内容却完全显示出“借古喻今”的作用,较之那些虽然取材于现实而表现肤浅无力者,其效果反而显得深沉而巨大。 郭沫若创造史剧,是由于当时国统区的文网森严,动辄得咎,反动统治者欲把大后方造成为“无声的中国”,在那样阴云密布的幕盖下,文艺家们不得不改变写作方式,借用历史题材以求更有效地达到“借古喻今”的目的。采用这种战斗方式,就更能击中敌人的要害而不致受到敌人的反击。郭沫若即是以自己的史剧来实践这种精神的。他以丰富的想像,对材料的精细钻研,与对现实的深刻体会,数者相互渗透地来写作历史剧。因此:他的史剧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说它是历史的,是它的内容“不完全违背历史的事实”。说它是现实的,是他没有把“现实”二字看得很狭窄。这种创作史剧的手法是‘失事求似’。 郭沫若历史剧的第一创作季节是20到40年代,他写于这一时期的历史剧是继《女神》之后在他的文学道路上出现的第二个高峰。在这一季节的后半期即40年代,《屈原》、《高渐离》和《孔雀胆》与其说展现的是古代主题还不如说是政治斗争的主题,作者以其作品表达出为“皖南事件”中被当局打压的中国共产党伸张正义的政治动机。1959年至1962年,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再起高潮,迎来了他同类文学体裁的又一个黄金时代。1959年2月完成《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武则天》,1962年10月完成《郑成功》。 注意历史剧创作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效果,是郭沫若一贯坚持的史剧观。早在20年代初期,他就说过:“我要借古人的骸骨来,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不过他前期的历史剧,只借历史的影子来驰骋自己的创造,而不是严格地根据历史文献对古人的精神面貌作深刻的理解和切实的描绘。后来郭沫若强调作家要研究历史、熟悉历史,“优秀的史剧家必须得是优秀的史学家”。郭沫若影响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剧作是《屈原》,《屈原》是抗日民主运动中影

小学六年级语文:《白鹭》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白鹭》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Egre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白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猜到了吗?对,就是白鹭。(出示图片)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此文。

你熟悉郭沫若吗?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二、初读课文 1、请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检查: ○1生字词: 鹤蓑喙嵌框嗜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提问: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浅谈郭沫若创作中受到泰戈尔的影响

浅谈郭沫若创作中受到泰戈尔的影响中印皆是世界文化的发源地,在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接触,相互交融、吸收,共进。其间曾因帝国主义侵略战争而偶有中断,但彼此间一直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年》杂志的创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期,中印文化交流进入一个新的高潮,而这个时期的中印交流中心人物即是世界著名的诗人泰戈尔。1913年,泰戈尔因自己的伟大诗作《吉檀迦利》声名鹊起,并将诺贝尔文学奖纳入囊中。他的影响波及范围十分广阔,先是在欧洲引起一场轰动,掀起一阵“泰戈尔热”。随后传至日本,,不久进入中国。在五四时期这个特殊而又敏感的历史时期,一切带着新生命和新鲜感的文化都会让国内的文人们振奋不已。这个时期很多作家都受到泰戈尔影响,郭沫若自然不在话下。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界最早受到泰戈尔影响的诗人,泰戈尔对他的影响能够说是开掘式的,泰戈尔激发了郭沫若新诗的意识觉醒,激发了他创作的源泉。郭沫若深深为泰戈尔着迷,他会在静坐的时候沉浸在泰戈尔的诗里。泰戈尔对郭沫若创作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短暂,它能够说是激发了郭沫若的诗的发声练习。 泰戈尔对郭沫若的影响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清新隽永的散文笔调诗风,激发新诗的觉醒 郭沫若最开始接触到的,是泰戈尔的儿童诗。当时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在他的《我的作诗的经过》中提到“当时日本正是泰戈尔热流行着的时候,所以我便和泰戈尔的诗结了不解之缘。…在他的诗里面,我感受着诗美以上的欢悦。”[1]p201在泰戈尔的心中,他把儿童比作新月,像儿童一样干净,纯美。泰戈尔的《新月集》中绝大部分诗是从儿童的口吻、视角和想象方式出发的,赞美了儿童世界的美丽。郭沫若为何会被这种诗吸引?很大的原因是其诗歌风格清新、语言亲切平和且易懂,以及其中散文式的笔调。例如《新月集》中《孩子的世界》“我佑道那儿有星星对他讲话,那儿有天空弯下腰来在他脸上用痴云和虹霓逗他微笑。”[2]378这样的诗是郭沫若以前所没有接触过的,异于中国传统的唐诗宋词。这样的诗歌,给了他极大的新鲜感,他一下迷着了,“清新”“没有韵脚”“多是两节或三节对仗” [1]p201的诗让他“吃惊”。郭沫若在这种不同于中国旧体诗的新诗中发现了诗歌“内在韵律”的新的美学规范。由此他也获得了不同于同期白话诗人的起点,他所注重的不是白话入文本身,而是白话内在的异于传统的韵律美。不在于平仄起伏,不在于高低起扬,更重在于内在情绪感情。由此郭沫若创作了一些风格清新的作品,且开始学习借鉴泰戈尔的散文式笔调。比如《晚步》《春蚕》,以及后来的《星空》。

郭沫若故居观后感600字

郭沫若故居观后感 600 字 导语:乐山郭沫若 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郭 沫若故居观后感 600 字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郭沫若故居观后感 600 字 1 郭沫若故居坐落在四川乐山市东 35 公里沙湾场正街。 坐北向南, 背负绥山 (即峨眉山第二峰), 面对沫水(即大渡河), 是一座三进中式木结构小四合院和一 个小后花园。第一院的左测房间,是郭沫若诞生处。中院右侧房间是郭沫若“结 婚受难”时的新房;后院紧连小花园,有一间面对绥山的厅房,即为郭沫若四岁 半启蒙受教的“绥山馆”家塾。早年之《村居即景》《早起》《正月四日荣天岗 扫墓中途遇雨口占一律》等诗,即作于此。旧居近年经维修恢复原貌,于 1981 年 11 月 16 日郭沫若诞辰九十周年时公开展出。 沙湾是郭沫若的诞生地,“绥山毓秀,沫水钟灵”,横贯光洁度湾城区南北 的老街中段,一套坐西向东的四进穿斗木结构平房,前傍沫水,后依绥山。郭沫 若故居创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后经逐步扩建,至郭沫若父亲郭朝沛经营家业时, 达到目前规模,共有大小房间 36 间。今天,它仍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郭沫若 早年的诗作《早起》、《茶溪》、《村居即景》等即作于此。 郭沫若故居博物馆位于旧居墙后,占地 3.35 亩,为一楼一底的三合庭院仿 古式建筑,馆内亭台相接,环廊相连,竹木森森,池水涟涟,奇花异草,幽香阵 阵。博物馆陈列大厅内,郭沫若的著作、文物和生平事迹资料及照片,依序展示 在游人面前。郭沫若纪念馆 郭沫若纪念馆位于北京什刹海前海西岸,占地 7000 平米,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郭沫若(1892~1978 年)自 1963 年 11 月由西四大院胡同 5 号迁居至此, 在这里度过了一生的最后 15 年。纪念馆大门上方悬挂着邓颖超题写的“郭沫若 故居”金字匾额。院中最为抢眼的当数郭沫若夫妇亲手种植的银杏与牡丹。 入垂花门进四合院,东西厢房及后排东房为生平陈列室,展示这位诗人、学 者兼战士的一生及其在文学 、历史、考古、翻译等领域中的成就和为和平运动所作的贡献。 前排正房分别是客厅、办公室、卧室,穿过小月季园,后排正中是郭沫若夫 妇研磨书法的地方, 它们都依旧保持着郭沫若在世时的状况。 纪念馆现藏有郭沫 若生前大量著译手稿的原件及研究工作所用的书籍,特别是一批有关《管子》研

郭沫若的代表作

郭沫若的代表作 篇一:郭沫若 郭沫若先生是文学史上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尤其是他的诗集《女神》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1]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力也是举足轻重的,然而学界对其作品和人格的讨论却呈现出两极现象。“两极阅读”是不是绝对的两极,“文学史读法”是否应该对“非专业读法”进行“强制性”引导,本文将试图对此进行讨论。 一、“两极阅读”现象产生及产生原因探析 “两极阅读”现象是对郭沫若先生的作品评价出现的两种对立观点的现象,年轻读者对郭沫若的作品没有很大兴趣,评价也不一定高,而文学史的评价却很高。[2]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诸多因素限制的,只有正确了解这些因素,才能客观看待“两极阅读“现象。 1两极阅读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具有时代的隔膜。 (1)、郭沫若的诗具有思想的前瞻性,把握其诗歌需从思想内涵去领会。郭沫若之所以能称之为大家,真正走向文学的舞台是由于其在诗歌上的突破和影响力。以收入《女神》的《天狗》为例,初读其作品,就有一种让人狂躁的感觉。“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一样地飞跑”。诗人在反复渲染心中的狂热,预示着一种强烈的爆发力量。而以今天的眼光去看此诗,则无法领会郭沫若在所处时代思想的爆发性。这对以前陈腐的思想造成毁灭性打击。这在今天看来当然是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是落后的,但在当时,却是很难得的。正是情感的渲染,思想的深刻,使他的诗歌在当时具有魅力,特别是在年轻读者中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感悟郭沫若当时的诗歌,应该站在当时当时的高度去领悟。在思想上的差异性解读是形成两极阅读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2)、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处于新旧诗体转型的过程中,其诗歌的创作与今天新诗存在差异,故会形成“两极阅读”现象。郭沫若说过:“我所写的一些东西,只不过飞翔我一时的冲动,随便地乱跳舞的罢了。”[3]由此可见,郭沫若的创作很多只是一时灵感激发,当时创作之际只是依靠满腔激情,并没有注重文辞修饰。如收入《女神》的《晨安》:“……晨安!万里长城呀/啊啊!雪的旷野呀/啊啊!我所敬畏的俄罗斯呀/晨安!我所敬畏的Pio呀/晨安!雪的帕米尔呀/晨安!雪的喜马拉雅呀/晨安!Bengal的泰戈尔翁呀/晨安!自然学园里的学友们呀……”这首诗作读来让人热血沸腾,他选取富有生命力的名词让人如临其境。但可以说没有美感而言,基本是地名的罗列。这是郭沫若有意而为之。当时新旧文体转型,郭沫若的贡献就是要改变旧诗体追寻辞藻华丽、对仗讲究的现象。这在当时是一个突破,也正是因为郭沫若在这方面的探寻和贡献,从而奠定了他在20年代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历史地位。在新诗日益成熟的今天解读郭沫若的诗歌会形成隔阂,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3)、郭沫若处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中,特殊的时代造就特殊的作品,许多新的意象的使用与今天存在差距。正确解读其作品,必须设身处地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中。如在《晨安》中:“晨安!太平洋呀!太平洋上的诸岛呀!太平洋上的扶桑呀/扶桑呀!扶桑呀!还在梦里裹着的扶桑呀/醒呀!Mesame呀/快来享受这千载一时的晨光呀。”诗人就选取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特定意象,尽情地召唤时代的光明使者。这在当时无疑是十分难得的。如果不能置身于当时去考虑,当然无法领悟诗歌的魅力,对其作品自然就会发生误解。 2、“两极阅读”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对郭沫若人格的怀疑,从而产生对其文格的质疑。 (1)正确看待郭沫若人格流变及其文学史地位。对郭沫若先生的文学史地位的评定主要是其诗歌创作在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和其历史剧作,但是在其人格上却历来有许多质疑。主要体现在信仰中人格问题,关键时刻脱离共产党,加入了国民党,对革命信仰不坚定;信用中的人格问题,他答应鲁迅和他联合起来,共同“向旧社会进攻”,但随即在其出版的《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刊物中就出现了围攻鲁迅的文章;婚姻家庭中的人格问题,为了自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下《白鹭》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下《白鹭》 这是作家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尤其是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使人回味无穷。 课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段(第十自然段),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流畅。全文看似状物,读来却优美如诗。白鹭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美!它的颜色美,形体美,觅食、栖息、低飞的画面更美!它给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无穷的乐趣。白鹭本身蕴含的这种无尽的美,正是作家郭沫若全文所要传达的! 【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中品味白鹭如诗如画的美,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语言。 2、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渗透语感训练。重视学生个体对白鹭外形美、意境美的领悟和感受。 3、拓宽语文资源,创设诗意化的情境。通过贯穿整堂课的舒缓优美的轻音乐和意蕴无穷的白鹭画面,创设一个诗意的教学情境,将如诗如画的白鹭与如诗如画的语言、音乐有机融合,引领学生达到诗意化的学习境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在品读课文的同时,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舒缓优美的轻音乐。(可供播放40分钟) 2、白鹭课件共四组。

浅谈郭沫若创作中受到惠特曼的影响

浅谈郭沫若创作中受到惠特曼的影响 华尔特·惠特曼,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作为美国诗歌史上一个伟大的创新者,他不但开创了自由诗歌体,而且在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激发下,他创作了美国文学史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巨作,诗集——《草叶集》。在泰戈尔之后不久,郭沫若开始接触到惠特曼,并在惠特曼的影响下,个人创作进入爆发阶段。郭沫若曾说:“他那豪放的自由诗使我开了闸的作诗的欲望,又受了一阵暴风雨般的煽动。我的《凤凰涅槃》、《晨安》、《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等,便是在他的影响下做成的。”[5]p248郭沫若是“五四”新文学的领军人物,这个时期的文学追求自由,民主与和平以及个性解放,反对旧道德,旧文学,旧礼制。此时,以惠特曼为代表的美国文学正好给了中国文学深刻而震撼的影响,如一声春雷在在中国文坛炸开一片红。 惠特曼对郭沫若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清新明丽为主,风格也多为精致亲切。后来,郭沫若接触到惠特曼,正是五四运动爆发那一年,国内社会动荡,五四口号在全国上下引起一片响应。这个时期,清新的语言已明显不能适合社会。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自然要适合环境。且泰戈尔的诗歌内涵多为比较静态而略显落后,中国社会此时需要的是动态、进步、呼喊和奋斗,所以郭沫若在接触到惠特曼时,立即被他那雄浑豪放而富有动力的诗作所折服,并在这样的激励下写下了无数激情动荡的佳作。如《凤凰涅槃》里的“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火。翱翔!翱翔!欢唱!欢唱!”[3]p19此等豪放粗犷,已经有别于之前受泰戈尔影响的作品。他曾说过“我自己的作诗的经验上,后来又受了惠特曼的影响才奔放起来的。” [1]p208 (二)语言风格上,近乎口语、亲切易懂 惠特曼来自美国民众的最底层,生于斯,长于斯,诗歌创作的语言尽量使用人民大众平常用语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的创作源泉多来自工地,田间,码头,市场等最接近民众的地方。在这些地方的生活,使得他的创作贴近民众,语言上更是汲取了各种新鲜词汇。这样就使得他的诗几乎是口语似的白话,亲切易懂。比如《The Sleepers》中,就使用了英语平民口语化的strong-door’s rooms,以及一些法语词汇。“door’d rooms’,the scared idiots,the new-bornemerging”[6]有别于其他高深拗口的诗

上海名人故居

上海名人故居 虹口篇 鲁迅故居:位于山阴路132弄9号。故居1999年5月列为优秀历史建筑。系坐北朝南三层砖木结构的新式里弄住房,占地面积75平方米,建筑面积188平方米。1977年12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人遗迹: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奠基人鲁迅,于1933年4月从拉摩斯公寓迁此。在此居住期间,先后编辑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等七本杂文集,翻译《死魂灵》、《俄罗斯童话》等外国名著,编成《引玉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等木刻作品集。并掩护瞿秋白夫妇、冯雪峰等共产党人在此居住。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此逝世。 茅盾故居:位于山阴路132弄6号,现已挂牌。 名人遗迹:新文化运动巨匠茅盾夫妇,于1946年5月自重庆来沪住此二楼一间房。茅盾在此积极从事进步文化活动,为报刊写杂文、文艺评论、翻译作品,为反内战、为李公仆、闻一多被害、为保障言论自由等发表宣言。同年12月应邀访苏。1947年4月回国,写出《苏联见闻录》。同年11月,因白色恐怖严重,中共地下党决定让他转移香港。 郭沫若故居:位于溧阳路1269号。该处1994年2月列为优秀历史建筑。系坐北朝南假三层花园洋房,占地416㎡,建筑面积406㎡。2003年10月公布为虹口区登记保护建筑。现为民居,已挂牌。 名人遗迹:1946年5月,新文化运动巨匠郭沫若由重庆来上海住此,进步文化人常在此聚会。邓颖超、齐燕铭等曾借此招待文化界人士、举行记者招待会。郭沫若在此期间担任《文汇报》副刊主编,为反内战、争和平奔走,组织和参与赴南京促进国共和平谈判请愿团,慰问下关惨案受害者,追祭李公仆、闻一多,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等活动。1947年11月,郭沫若离沪赴香港。1946年8月,邓颖超曾在此招待文化界人士;11月,进步文化人士曾在此为朱德60寿辰举行庆祝会。此楼现为民居,外观如旧。 丁玲故居:位于昆山花园路7号。该址1999年5月列为优秀历史建筑。系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假四层毗连式公寓。2003年10月,公布为虹口区登记保护建筑。现为民居,已挂牌。 名人遗迹:著名作家丁玲于1933年2月迁入此处,居住面积30平方米。这里亦为中共地下党联络处。在此,丁玲创作了短篇小说《奔》、散文《我的创作生活》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