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

2017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

目录

2017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3)

我的青春“双肩挑”——清华大学辅导员马冬昕事迹材料 (3)

以无悔的青春撑起永恒的事业——辽宁大学辅导员刘巍事迹材料 (6)

小梅工作室,坚守教育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何小梅事迹材料 (9)

扎根第二故乡,心系民族团结——陕西省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陕西省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工作协调站站长库来西.依布拉音事迹材料 (12)

日积月累,以初心立文践责——天津师范大学辅导员张家玮事迹材料 (15)

“交”融梦想一“网”情深——北京交通大学辅导员张琪事迹材料 (18)

在海滩上种花的坚持——山东大学(威海)辅导员范蕊事迹材料 (22)

点灯引路扬风帆顶天立地谈信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辅导员徐川事迹材料 (26)

夯实专业素养书写职业梦想做实践场域中的“研究型”辅导员——武汉理工大学辅导员靳敏事迹材料 (29)

职业?专业?专家:一个教授型辅导员的底色与华彩——西南政法大学辅导员简敏事迹材料 (33)

2017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37)

文化育人有“三新” 十年坚守育英才——南开大学辅导员马丽娇事迹材料 (37)

坚守初心十五载,师者情怀伴青春——东北大学辅导员王帅事迹材料 (41)

以挚爱、奉献和创新承载辅导员的职业梦——华中师范大学辅导员王莉事迹材料 (44)

川流不息育人不止——苏州大学辅导员孔川事迹材料 (48)

科学理念引领发展专业视野助力成长——北京大学辅导员卢亮事迹材料 (52)

扎根于一线,润物于无声——东南大学辅导员付小鸥事迹材料 (55)

博雅修身礼天下,以身为范德育人——浙江大学辅导员包松事迹材料 (59)

用专业和专注开拓辅导员职业化之路——复旦大学辅导员朱佳事迹材料 (62)

核能“黄金人”的引路者——哈尔滨工程大学辅导员刘正事迹材料 (66)

甘做青春“引路人”——湖南科技大学辅导员刘韧事迹材料 (70)

一个“大”辅导员导演的理工学生青春成长片——吉林大学辅导员齐晓亮事迹材料 (74)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电子科技大学辅导员江倩事迹材料 (77)

躬身践行用爱的音符奏响育人乐章——北京理工大学辅导员孙硕事迹材料 (80)

致知于行一路踏歌来精辅细导满园桃李香——中北大学辅导员杜瑞平事迹材料 (83)

传师者之道育红色传人——延安大学辅导员李生策事迹材料 (86)

用心凝练特色实践孕育栋梁爱心丰满人生——北方工业大学辅导员李伟个人事迹材料 (89)

手秉暖烛创新路英姿飒爽绘人生——泰山学院辅导员李飒事迹材料 (93)

用高雅艺术传播“红岩精神”的思政先锋——同济大学辅导员李疏贝事迹材料 (97)

做有思想的行动者——北京联合大学辅导员吴巧慧事迹材料 (100)

80个国家和地区学子的良师益友——暨南大学辅导员何小勇事迹材料 (104)

“张”显师魂,丹心可鉴——广东财经大学辅导员张丹事迹材料 (108)

八载席不暇暖今朝桃李天下——云南农业大学辅导员张吟松事迹材料 (112)

不忘初心,倾情投入,为每一位学生搭建出彩的舞台——郑州大学辅导员张珂事迹材料 (115)

以心换心,为学生搭建成长舞台——浙江师范大学辅导员陈乃启事迹材料 (119)

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好“导师”——重庆大学辅导员林鉴军事迹材料 (123)

恪守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进——内蒙古师范大学辅导员宝贵事迹材料 (126)

十三年的坚守与奉献——南昌大学辅导员胡邦宁事迹材料 (129)

1265名毕业生100%就业率的背后——石家庄铁道大学辅导员侯可事迹材料 (133)

用爱和责任努力耕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新疆大学辅导员莎吾丽.卡哈夫事迹材料 (141)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创业精神——西藏民族大学辅导员索朗玉珍事迹材料 (144)

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与追求中——广西大学辅导员夏士岚事迹材料 (148)

坚守初心,根植西部,用爱灌溉青春梦想——兰州大学辅导员夏睿事迹材料 (151)

潜心育人15载春风润物护花红——山东农业大学辅导员殷子惠事迹材料 (155)

相伴成长、助力成才、琢玉成器——厦门大学辅导员高斌事迹材料 (158)

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山西财经大学辅导员陶陶事迹材料 (161)

领航良医梦——安徽医科大学辅导员黄锟事迹材料 (169)

“五心”助力学生成长——贵州大学辅导员崔永霞事迹材料 (172)

满溢着爱,把学生工作做成一门学问——东北师范大学辅导员商应美事迹材料 (176)

同向同行铸美“景”,七载春秋育鲲“鹏”——北京科技大学辅导员景鹏事迹材料 (180)

多彩人生追梦想,艺术铸桨助成长——天津商业大学辅导员翟慧敏事迹材料 (183)

2017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我的青春“双肩挑”——清华大学辅导员马冬昕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介

马冬昕,女,汉族,辽宁大连人,于200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2012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并先后担任化学系新生辅导员、学生组长。她理想信念坚定,热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主动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阅读相关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积极应用到辅导员工作中;她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愿奉献、讲方法、求创新,辅导员工作成果显著。

二、工作情况

(一)双肩挑、两促进,从“清华学霸”到“教学相长”

双肩挑”辅导员制度是清华大学的传统,始建于1953年。该制度通过在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中挑选一部分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突出,“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担任辅导员,一肩挑思想政治工作,一肩挑业务学习。

马冬昕正是清华众多“双肩挑”辅导员中极其出色的一员。

2011年底,时为清华大学化学系大四本科生的马冬昕和双胞胎姐姐、清华大学精仪系本科生马冬晗同获清华学子的最高荣誉:特等奖学金,被网友誉为“清华学霸姐妹花”。2012年,她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也开启了“双肩挑”的辅导员生活:先后担任化学系新生辅导员、学生组组长,并长期在清华大学学习发展中心担任兼职咨询师、工作坊讲师。

对于马冬昕而言,读博意味着全新的开始,“学霸”事迹却仿佛还在延续:短短四年,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知名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1篇,在研究生阶段再次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

成绩是耀眼的,可“双肩挑”给马冬昕带来的艰难与挑战却鲜为人知:清华园处处高手如云,博士生科研压力大、辅导员工作任务重,大到学生保研直博、出国深造、工作选择等未来发展规划,小到宿舍关系处理、奖助学金评定,事无巨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长期的思考与实践中,马冬昕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时间管理方法:白天全心投入,高效率地完成科研工作;晚上寝室走访,听学生所思所想,与学生促膝长谈,有条不紊处理各项辅导员事务。

在保证“双肩挑、两促进”的同时,她也充分发挥朋辈辅导员的优势:与学生们同吃同住、打成一片,及时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状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担任带班辅导员的两年里,每学期她都会制定一个深度辅导工作表,结合每个阶段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有计划、有准备地找学生谈话。譬如,大一刚入学时,她主要了解学生的生活适应情况,作息时间是否合理、宿舍关系是否融洽;大一期中考试结束后,根据成绩分布,关注暂时落后的学生,询问他们在学习中是否遇到困难,帮助他们纾解压力、量身定制学习方法;大一上学期期末,她又找到家庭困难的学生,了解他们在清华一学期以来的学习、生活情况,必要时联系学校和院系给予补助;大一寒假,她要求同学们积极总结自己在清华的“第一学期”,并通过邮件、面谈等形式与每位同学深入交流。大二上学期,她主要了解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引导学生完成“科学发展之路”的自我设计;大二下学期,她又跟大家探讨实验室的选择,跟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室工作的心得体会。另外,每隔一段时间,她还会通过走访宿舍、调研班委等方式,对全年级同学做“心理筛查”,争取做到:同学互帮互助,辅导员心中有数;遇到问题“早发现、早干预”,尽量避免学生发生危险。

在她的引导下,化学系二字班成为一个优秀的大集体:有一人入选培养领军人物的思源计划,四人入选培养学术兴趣的星火计划,多人选修经济学、心理学、数学等双学位;20余人入选化学系“学堂班”,立志成为化学家;大三暑假,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参加了海外研修,互相分享经历和收获,把优质资源辐射到更多同学中去。作为辅导员,最让马冬昕感到喜悦的是,她的学生们,更加注重个性发展,求同存异,各按步伐,全力以赴地追求梦想:他们积极进取,多名同学提前进入实验室,目前已有SCI论文发表;他们敢为人先,有同学停学创业,想闯出青春的一片天地,也有同学成功当选为化学系十年来首位女学生会主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希望学有所成,回馈国家,服务社会。

每当提到自己的学生,马冬昕总是很快乐,她发自内心地喜欢和欣赏他们,愿意陪伴他们成长成才,也真诚地盼望学生们都能拥有美好的未来。而学生们也看到了她的努力与勤奋:他们入学时,马冬昕是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的获得者,是学生们学习的好榜样;而现在,马冬昕又一次获得了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在高手如云的清华园里不断创造着奇迹。学生们常发自内心地说:“马姐,每次看到你,我就觉得特别有正能量!”

从“清华学霸”到“教学相长”,马冬昕和她的学生们带着蓬勃的青春梦想,在美丽的清华园里学习知识、提升能力,也共同创造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二)讲方法,求创新,做人才培养的“方向盘”和“催化剂”

马冬昕认为,辅导员,既要做人才培养的“方向盘”,树立全局观念,为党和国家培养后备人才;又要做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亦师亦友,引导、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在担任带班辅导员期间,她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资源、自主解决问题。依托学习发展中心、心理发展中心和职业发展中心,实现专业指导;积极鼓励同学充分利用清华丰富的资源,实现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她充分发挥集体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在集体中成长。

担任化学系学生组长之后,她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加强学生组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鼓励、督促辅导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督导,提升辅导员工作方法、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明确辅导员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形成良好的辅导员队伍风气,不断强调辅导员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建设一支政治可靠、执行力强、能力过硬的辅导员队伍。加强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的培养工作,积极为辅导员和学生骨干提供锻炼机会,建设后备辅导员团队,确保双肩挑事业薪火相传。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各党支部结合化学系特色及年级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发挥好党支部的思想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如结合时政新闻,抓住契机,开展研讨交流实践活动,提高支部成员的理论修养和时政分析能力;加强高低年级支部之间的交流,结合老生支部做推研、出国经验交流总结,促进低年级支部发展。加强专业教育,促进学风建设;丰富学生活动,促进全面发展;同时,指导学生尽早完成职业规划和发展,从每年新生入学开始,通过带班辅导员、学生就业助理,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鼓励同学立大志、上大舞台、做大事业;引导同学扎根基层,在国家重点行业奉献力量实现价值。

回顾将近五年的辅导员生活,马冬昕和清华众多双肩挑辅导员一起奋斗、成长、收获,进步的是工作方法,不变的却是满心的热情与赤诚,矢志不渝。她说,做辅导员,不能只是燃烧自己点亮别人的“红蜡烛”,而要做照亮整个世界的“启明星”。

青春岁月里的“双肩挑”,将是她一生的光荣与财富。

三、奖励情况

2016年11月,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仅10名研究生获得)

2016年10月,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16年07月,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

2015年12月,清华大学“林枫”辅导员奖

2015年10月,清华大学唐立新奖学金

2014年12月,清华大学“一二九”辅导员郭明秋奖

2014年10月,清华大学蒋南翔奖学金

2012年09月,清华大学博士新生奖学金

2012年06月,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

2012年06月,北京高校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2011年11月,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

2011年11月,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仅5名本科生获得)

2011年11月,北京市三好学生

2010年09月,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金奖个人(仅7名本科生获得)

2010年07月,清华大学本科生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10月,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

以无悔的青春撑起永恒的事业——辽宁大学辅导员刘巍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历

刘巍,男,中共党员,辽宁大学学生辅导员,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他兢兢业业、开拓创新,以严谨的作风赢得了广大师生的称誉,他以高度的责任感践行了教育工作的宗旨,他是沈阳市的优秀共产党员,他是辽宁省的辅导员名师,他是辽宁省的人民好干部,他是用无悔的青春撑起永恒事业的辅导员。

二、工作情况

高举旗帜,信念坚定,誓做学生的信仰灯塔

他心中有党,为了学生的理想信仰,甘做人生道路上的领航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坚持以学习总书记讲话为核心,开展了“与信仰对话”、“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等主题教育活动,坚定团员青年的理想信念。多年来,他组织开展“读经典、温党史——党课育人工程”,坚持每周两次亲自教授党课,带领学生党员读书一小时。他有两个“孩子”,一个是自己的女儿,一个是血脉相承的学生,他偏心地将所有的爱都无私奉献给了这群“孩子们”。

他心中有民,为了学生的成才梦想,愿做学生成长的“营养剂”——如果说校园是立德树人的沃土,那么辅导员就是学生成长的“营养剂”。为了“拯救”每天“宅”在寝室的“低头族”,他开展了“三走”活动,提供“强身”营养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带队组织学

生参加实践活动,提供“修德”营养剂;面对错综复杂的网上舆论,他利用网络媒介,旗帜鲜明地发出正声音,宣扬正能量,提供“明辨”营养剂。

立德树人,敢于担当,诠释教师的大爱情怀

他心中有责,为了引导和督促学生,住了五年宿舍——“我带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他的一名学生,在大二时上网成瘾,产生辍学的念头,家长都心灰意冷。但刘巍没有放弃,夹起铺盖卷,搬进学生寝室,和他一起吃一起住,下班后一起上自习,365天全程陪同学习成了他的业余生活。学生被他的行为感动了,戒掉了网瘾,顺利地毕业。离校时,他哭着说:“是您用如师如兄的感情,陪伴和鼓励让我看到了希望,获得了新生。”此后,学生的宿舍里多了一位常驻老师,这一住,就是五年。

他敢于担当,为了在非常时期保护学生安全,几次拖延婚期——“做一名优秀的一线辅导员!”2003年“非典”肆虐时,他一直保持与学生的“亲密接触”,进入寝室督促学生测量体温,帮助发热学生及时就医,疏导学生心理,成为学生的主心骨。“老大不小”的他为了学生,与相恋十年的恋人几次拖延婚期。婚后第二天,他就回到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岗位,至今,他还欠妻子一个婚假。

他心中有爱,为了疑似甲流学生的健康,把自己的婚房给需要隔离观察的学生居住——2009年10月的甲流疫情期间,一位青海籍的女生突有发热症状,到医院就诊后,医生建议校外隔离治疗,防止交叉传染。他同爱人商量,让妻子到亲戚家住,自己住到办公室,让学生住在自己的婚房里。在防治甲流的几个月里,他刚刚不到一年的新房,成了所有发热学生隔离的住所。

情系边疆,为民服务,践行教师的责任担当

他行为世范,为了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远赴边疆进行家访——多年来,他先后赴全国各地开展家访活动。2009年7月,为护送30余新疆籍学生平安返乡,他远赴边疆。半个月的时间,他行程3000多公里家访,将辅导员大爱无疆的精神风貌传递到边疆的各个角落。2012年春节前夕,他又远赴青藏高原开展家访活动。他行程万余公里,克服山路崎岖及高原反应,前往青海省和西藏地区,走访了20多个学生家庭。

他学为人师,为了贫困地区孩子的未来,自愿赴深山支教——2010年暑假,他独自赴贵州省望谟县新坪小学支教。艰苦的生活没有难住他,他用孩子们渴望的延伸激励自己。他不仅给孩子们讲授知识,更带去了信念与勇气。从那以后,他每年暑期都带领学生党员赴抚顺新宾县支教,用爱和力量点燃大山深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未来的向往。

勤政务实,卓越工作,彰显教师的风范品格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带出了“全国先进班集体”——作为辅导员,他深知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时刻用言传身教影响和激励着学生。他的学生和团队,以最感动的成长和最优异的成绩回馈着深爱的学校。他带的集体和学生多次获“全国先进班集体”、“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省优秀班级标兵”、“省先进党支部”、省教育年度人物、省年度大学生、省优秀毕业生、省优秀大学生共产党员、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

推进“双创”教育,他带出了“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团队”——作为高校创业导师,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构建了全方位的立体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他指导的学生团队,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赛”三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3项、“‘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4项,“‘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3项,指导学生创办两家创业公司。

践行公益精神,他带出了“全国优秀环保学生社团”——作为社团指导教师,他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成长的社团发展道路。他带的“绿舟环保社团”多次获全国大学生环保创意大赛—优秀社团奖、“全国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优秀小分队、省优秀环保志愿者协会、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团队、环保部“全民参与最佳实践方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奖、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成果奖、全国‘十二五’环保科普先进集体。

三、奖励情况

2016年被省委组织部授予“辽宁省人民好干部”;2013年被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授予“辽宁省骨干辅导员名师”;2010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团省委、省政研会授予“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省教育厅思政处、省高校辅导员协会授予“辽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008-2014年间,先后四次被省教育厅授予“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工作者”,2009年8月省被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授予“辽宁省高校‘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先进个人”。

小梅工作室,坚守教育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何小梅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介

何小梅,女,汉族,中共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副教授,硕士,出生于1981年5月。2004年7月起,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担任专职辅导员;2009年12月起,担任传播工程系南海校区副主任,负责南海校区系部的团、学工作。2016年获准成立广东省高校名辅导员“何小梅工作室”。十二年来,何小梅老师在辅导员岗位上,兢兢业业,创新实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个人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27篇(核心5篇),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7项;指导学生获奖省级以上奖项3项;2014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轻工职业院校包装结构设计大赛两人获得二等奖(国家级)等;培养了7届学生会等主要学生干部1000多人,她指导的这些学生,现在已经在社会各领域成为骨干和精英,他们笑称自己身上有着永远的“梅花烙”。

十多年来,主持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如: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践行研究》;2015年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项目《生源结构多元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7篇,如《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策略探究》,发表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12期;《论高校德育视阈中的“隐性教育”》,发表于《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11期;《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状况及其强化措施》,发表于《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第1期。

二、工作情况

南海拓荒——助力莘莘学子

随着广东轻院南海校区的建设与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优,何小梅老师通过多年努力,终于在南海校区建成完善的学生工作体系:精干的队伍,完善的制度,灵活的机制,高效的行动。

1.创己所爱——开创工作新局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2004年正式落成并迎来首届学生,何小梅老师勇做“拓荒者”,有序而高效地开创学生工作局面。首先,从“无”到“有”,组建学生机构。何小梅老师打破常规,大力推进,学生会、社团、青年志愿者队伍等如雨后春笋般在南海校区出现。其次,从“有”到“全”,制订并完善有关学生工作的政策与规章制度。何小梅老师带领学生干部们,共同制订了系列管理制度,并以此为基点,辐射到院系,共同创建规范、高效的学生工作新局面;再次,从“全”到“优”,

培养优秀的学生工作精英群体。何老师改变以往的纯培训模式,结合实践工作培训学生工作队伍的精英群体。

2.铸已所爱——建设校园文化,推动社会服务。抓牢“学生干部”主线,传播正能量。搭建“校园文化”平台,传承文化底蕴。紧抓高校隐性德育领域,有效利用校园文化平台,达到育人、引领人的教育成效。曾创办《看<百家讲坛>,述“百家见解”》活动,并灵活运用于基层党组织生活。紧抓“实践育人”平台,提升社会服务效能。何小梅老师指导学生每年组建“三下乡支教服务队”、“就业见习服务队”、“社会调研服务队”等(已连续开展12年),至今已组建约26支队伍,学生约600人次等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所带团队获得过广东省“优秀团队”荣誉称号,本人2009年也获得广东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和连续多年获得校级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10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举办期间,积极组织志愿者,何小梅老师担任培训志愿讲师,为亚运会培训大学生志愿者。

3.成己所爱——强化理论学习,投入学术研究。十多年来,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广东省“十二五”德育专项课题1项、省优青实践项目、教育部职业核心能力教改课题子课题1项、省党建课题1项);主持资源共享精品课程1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主持校级课题4项,参与省级课题4项(排名前三)等;共发表学术论文27篇。由于出色的工作业绩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何小梅老师于2014年入选校级“千百十”培养计划,2016年,入选广东省优秀青年培养计划。

创建工作品牌——着力广东省名辅导员“何小梅工作室”建设

2016年,经过激烈角逐和多个环节的严格评审,广东名辅导员“何小梅工作室”获准成立。“何小梅工作室”之所以能够获准成立,是因为何小梅老师出色的学生工作成绩和个人发展成就。为了集中精力投入工作室建设,在工作室成立后,何小梅老师不再担任传播系副主任职务,也放弃了晋升二级单位正职的机会。工作室秉持“立足轻工,面向职教,建设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核心理念,创新思维,整合资源,开展理论研究,培养人才队伍,搭建交流平台,完善辅导员工作机制,以绵薄之力推动我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凝练集体智慧,形成可推广的示范性学生工作模式。

一是将理论素养当作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的突破口。理论功底欠缺是辅导员职业素养的一个短板。何小梅老师为工作室成员确定两个理论研究主题,一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差序格局”,二是“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院校德育创新机制”。第一个研究主题是以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差异等要素为基础,以“职教精髓”为主线,研究不同类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差序格局”运行模式,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

治工作的差别化、个性化、精准化教育机制;第二个研究主题是以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道德教育实践经验为基础,研究校企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下,面向学生的道德教育机制将在理念、技术与方法上如何创新。

二是组建研究团队。工作室坚持“高进、精育、严管、优出”的原则,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骨干辅导员为核心成员,广泛吸纳兄弟院校骨干辅导员,打造一支既有专业背景、又有经验和能力的德才兼备、结构合理、动态平衡的高素质复合型辅导员人才队伍。何小梅老师以工作室团队成员为核心,组建学术研究团队。研究团队成员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工作室成员中具有一定科研基础和学术潜力的老师;二是校外具有一定研究水准的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三是该领域的研究专家,担任学术导师职责。

三是探索学生事务管理新模式。依据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系统设计、科学规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辅导员工作新模式。以“校企文化融合”为核心,以“传承职教精髓”为主线,以“职教文化”为载体,共建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打造“没有围墙”的校园文化新模式。以互联网技术平台为支撑,以社团活动为组织,以校企文化融合为软实力,将企业文化与校园学生社团活动紧密集合,打造一种新型校园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不仅具有现代技术特征,符合学生信息交流习惯,同时具有高职教育特色,工学结合。

十二年,一个轮回。从二十三岁到三十六岁,何小梅老师将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年华,献给了广东轻工职业学院的学生工作,为教育事业和学生成长,奉献青春和热情。一届届学子们在进步,广东轻院在发展,何小梅老师的工作成就不断被刷新,她将实践工作和理论学习以及学术研究相结合,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受到了众多学子和同仁的一致称赞。“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三、所获奖励

(一)实践工作获得奖项

1.荣获“2016年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省级);

2.2014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轻工职业院校包装结构设计大赛两人获得二等奖(国家级);

3.2014年,获得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委员会授予的学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省级);

4.2009年,获得由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省精神文明办公室授予的广东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省级);

(二)理论研究成果获得奖项

1.2013年,论文《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书记“专职化”的探索》获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年会论文二等奖;

2.2012年,论文《看<百家讲坛>,述“百家见解”》获2012年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3. 2012年,论文《以“三打两建”为契机,建诚信校园、育诚信学子》获广东省法学会“两建”研究征文优秀奖。

扎根第二故乡,心系民族团结——陕西省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陕西省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工作协调站站长库来西·依布拉音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历

库来西·依布拉音,女,中共党员,哈萨克族,1980年9月生,教育学在读博士,在辅导员工作岗位默默坚守15年,先后担任新疆昌吉学院中语系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经济管理系党总支副书记;2014年8月由新疆教育厅选派到陕西师范大学担任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因工作成绩突出,2016年8月在继续担任陕西师范大学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同时,库来西被新疆教育工委任命为陕西省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工作协调站站长,协助管理全省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4030人,具体负责陕师大民族教育学院7个班336名少数民族生。

二、工作情况

库来西是一名在党的培养、教育和关怀下成长、长期从事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工作的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她将对国家和党的感恩和忠诚转化为实际行动,践行一位少数民族共产党员的誓言,力争成为引领民族团结的使者,成为促进新疆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纽带。

拓宽渠道,厚植土壤,乐为少数学生就业创业推动者

库来西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为有意向留在内地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搭建平台,提供就业创业渠道,西北工业大学某毕业生在库来西的帮助下成功留到西安创办的网络销售公司,目前生意红红火火。陕西师范大学学生在库来西老师多方协调下顺利留校,现在成为一名内地高校辅导员。

因势而谋,多措并举,出好学生教育服务管理组合拳

库来西把握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工作特点。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民族宗教意识;开展“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与学生交朋友”的“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缩短与学生的物理距离,接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写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靠拢,加入学校学生会、社团;库来西注重网络引导力,通过开通“师大民族之声”微信公众平台,运用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传递正能量,共绘民族团结一家亲。应势而动,创新形式,构建民族团结教育新模式、新格局。

库来西通过举办“九思民族文化讲坛”、创办民族团结刊物《民齐》,形成注重思想有“方向”、校内有“榜样”、理论有“书籍”、网络有“声音”、实践有“载体”的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暑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红色教育。2016年4月在学校支持下,库来西提出具体设想和实施方案,与2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亲手将象征中国56个民族的56棵石榴树种在了校园里,并命名为“民族团结石榴园”(中央电视台报道),促进各民族学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精准帮扶,守望心灵、润物无声,做学生健康成长守护人

在做好身边的学生工作同时,库来西心系家乡的学生。2013年她关注到学前教育专业一位身体廋弱的哈萨克族女生小依脾气暴躁,得知小依自幼父母双亡,缺乏亲情。库来西通过让小依来办公室做助理,陪她聊天,节假日带她去家里住。小依突发胆囊炎,库来西及时送她住院治疗,垫付所有医药费,陪伴至康复,小依情绪异常时,库来西都是拥抱她慢慢安抚,给自己孩子买礼物时一定有小依那一份,库来西走近了小依心里,她来到西安工作的第一年暑假没有回新疆,小依发短信说感觉自己又没有亲人了,库来西心想,“让这孩子走出新疆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心胸会更加开阔。”她给小依订了机票,接其来古城西安参观兵马俑、大雁塔和知名高校。别人问她为什么对一个无血缘关系的学生如亲人一般好,库来西说:“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她将来成为身心健康、乐观向上的优秀教师,这是我的初衷。”

库来西始终秉承一名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的价值追求,立志做研究型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她将自己的工作实践与博士论文相结合,撰写工作笔记6万余字。在践行民族教育的道路上,在促进民族交融的征程中,没有休止符,她永远在路上。

三、科研情况

1.参与国家社科课题《新疆少数民族青少年网络意识、网络行为现状与服务体系》第二参与者;

2.参与国家社科课题《新疆牧民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研究》第二参与者;

3.参与国家社科课题《新疆哈萨克定居牧区和谐文化建设研究》第三参与者;

4.教育部课题《“一带一路研究”战略下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精准帮扶研究》第一参与者;

5.教育部课题《民族传统文化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第二参与者;

6.主持陕西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工作实践探索研究》;

7.主持陕西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精品课程《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及对策》;

8.主持校级委托项目《文化适应·民族认同--依来自农牧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

发表论文:

1.“当前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分析”《吉林教育学报》2008.7

2.在汉语教学中优化课堂结构渗透美学教育”《吉林教育学报》2010.7

3. “昌吉地区哈萨克族家庭结构形态及功能的变化——以昌吉市阿什里乡为例”《昌吉学院学报》2010.10

4.“高校教师职业效能感与职业紧张的特点研究”《昌吉学院学报》2010.10

5.“影响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几个因素及对策”《昌吉学院学报》2008.10

四、获奖情况

1.2003年荣获自治区团委主办、晨报承办“民族之花”代表赴杭州参加西博会;

2.2013年、2006年获获昌吉州“优秀共产党员”;昌吉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3.2014年至2016年获陕西师范大学挂职干部考核优秀;

4.2013年获昌吉学院“先进工作者”;

5.2008年获昌吉学院“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6.2007年获昌吉学院“三八红旗手”;

7.2006年获昌吉学院、“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

日积月累,以初心立文践责——天津师范大学辅导员张家玮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介

张家玮,男,198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为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高级政工师,讲师。目前负责全院学生(1534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工作,2007年起在天津师范大学担任专职辅导员,现担任2013、2014级9个班(226人)班主任及学生党支部书记。

二、工作情况

他学习美术,工作繁忙却从未放下画笔,现为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他是学生眼中的网络达人,十年写下500余篇,百余万字的网文;他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所带团队两次获得天津市先进集体,一次获得天津市创新创优先进集体,班级9次获得学校先进集体,学生年年斩获国家级奖学金;他曾在西部挂职,用知识服务当地,在辅导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走过了10年春秋,他就是“天津市十佳辅导员”、“天津市优秀辅导员”、“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辅导员张家玮。

1.十年坚守,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

他是学生眼中的“电子警察”,因为大学生热衷的网络工具里都有他的身影,同学中只要有30人以上用使的软件他要尝试,10人以上玩的网游他会注册,为了了解网游成瘾的原因,他几乎体验了所有流行的网络游戏,时间、经历的投入让他慢慢走进网游成瘾同学的内心世界,以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同学走出误区。

他是学生眼中的“网络大V”,三次参加全国辅导员骨干培训,两次参加全国共青团干部专题培训的经历让他系统的学习了如何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十年前他开设博客,从最初几十人浏览到今天百万粉丝,他在中国大学生在线、新浪、腾讯、人人网撰写各类网文550余篇,200余万字,并选取100篇结集出版,连续三届获得由教育部思政司举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博客评选活动“优秀博客奖”、“优秀博文奖”。

他是学生嘴里的“网红”,撰写的文章经常在朋友圈刷屏,学校在官方微信平台开设“家玮碎碎念”频道,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开设“家画佳话”专栏;团中央、团中央学校部多次转发他写的节日谈,他是新浪微博特邀时评团成员、头条文章作者,市、校两级网络评论员,在网络舆情事件中撰写网评,主动发声,坚决维护正义,其中《用事实说话》获得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网络优秀作品推选三等奖。他的个人公众号在排名中名列前茅,网文贴近学生实际,《青年之声——你问我答》专栏从思想问题、实际问题全方面帮助学生;《军训日记》通过18篇网文将理想信念、专业学习等传递给新生,中央

军委政治部青年局、天津警备区司令部微信平台连续转载;《大美新疆》、《心是中国心》等多篇文章在特殊时期引导学生合理表达情绪,一条条回复体现了他耐心细致的工作;《两学一做》系列网文鼓励青年朋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报国之志,在学生中广为流传。

在他的带领下,学院学生工作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有声有色,网络覆盖面与影响力与日俱增,他加强了“青年之声”团队建设,保证在1小时之内对学生提的问题进行答复,并把相对集中的问题在网上统一回复,美术与设计学院团委、学生会也以高效的工作效率获得中国人寿学风先进集体,学校优秀微博团组织,我最喜欢的“团小薇”等荣誉称号。

2.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辅导员工作繁琐,事无巨细,他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他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在化育心灵、相伴成长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在哪里,工作地点就在那里,学生的作息时间就是他的作息时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把工作做细、做实,他不分八小时内外,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他积极联系为学生社会实践搭建平台,先后在天津党史纪念馆、天津博物馆等建立7处社会实践基地,连续九年获得“天津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做为学生会指导教师,他带出了一支能力强,作风硬的学生干部队伍,历届学生干部保送考研的人数达56人,18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学生会两次获得“天津市先进集体”;做为班主任,从06级开始,先后有8个班集体获得校先进集体,9个支部获得校五四红旗团支部。

学校以9位年轻教师为班底组成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边人讲好故事”师大精神报告团,家玮作为辅导员代表入选,在面对全校师生的四场报告会中,他分享了基层工作的点点滴滴,从思想教育、党团建设到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还有日常工作、突发事件等等,他都以满腔的热忱积极面对,《辅导员的碎碎念》说出了所有学生工作者的心声。

对学生倾注的“爱心”架起了师生间爱的桥梁,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学生称呼他为“万能的老师”,他把这份爱也带到了偏远的甘肃定西。2011年他响应团中央号召主动报名,被选派到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挂职团县委副书记,一年间,他积极深入乡镇、学校、民营企业调研,完成了《基层团组织格局建设》等三篇质量高的调研报告,其中《我为基层团建探索团干配备模式》发表在《中国共青团》上。他组织举办“为陇西县爱心工程募集资金的陇西县中青年书画家作品邀请展”活动,共筹得捐款14万元,先后为数十所希望学校捐赠个人书画作品,将创作的国画作品《陇西印象》拍卖所得资金2万元全部

捐献给希望工程,他走遍全县9镇8乡,创作系列美术作品,并在当地举办《山水雅静——张家玮中国画山水展》,他与挂职伙伴们在西部的表现也在《天津日报》、北方网等媒体得到报道。

3.传承文化,学生全面发展助推器

文艺工作座谈会、网信工作座谈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政政治工作会,六次重量级会议生成了“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强国”、“以文化人,已文育人”等关键词,家玮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在每个节日都会选取话题与青年学生交流,于是有了《端午节里谈文化》、《七夕节里谈永恒》、《重阳节里谈孝道》、《除夕夜里谈风尚》等,在已写完的32篇节日谈里,有11篇被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团中央微博等平台转载,以此为基础申报的《情深一网,节日随笔——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获批天津市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

除了辅导员身份,家玮还兼任专业课教师,如何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更好的结合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工作中他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把有意义的思想变成有意思的文化创意产品,他带的团队“手绘联盟”创作的《我为校园添一笔》登上腾讯头条,得到新华网、北方网的报道;作品《天津建筑》被天津市邮政局印成明信片公开发行;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原创47幅作品在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团中央微博、微信与网页头条进行转载;他撰写的《老师说》被大量转载,这篇阅读量超过10万+的网文将勤奋严谨、自树树人、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优良品质传递到祖国各地。

9年来他公开发表12篇思政论文,11年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专项项目《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子项目《大学生论坛使用现状研究》,现已结项,该书已通过教育部《高校德育成果文库》审稿,结集出版;主持了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辅导员博客研究》,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微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参与其他课题3项,60余万字的读书工作笔记记录了他的思考与探索。

滴水见世界,片叶知春秋。他努力践行工作誓言,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得到家长的好评和学生的尊敬。他把有意义的事情做的更加有意思,在同学眼里他是“网络大V”,大学生的朋友,在同事眼里他是青年画家、优秀管理干部。怀揣一份爱关心学生,心怀信任尊重学生,满怀同情理解学生,满心期望严格要求学生,他无怨无悔地投入工作,不断地转化为智慧,引领学生,解惑于学生。他的付出得到了一种其他一切物质都无法替代的财富——学生的信任与敬爱。

三、获奖情况

2009年天津市第七届青年美展获优秀指导教师

2010年论文《大学生生命教育调查研究》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第二十二届年会论文一等奖

2011年论文《辅导员博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获天津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二等奖

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

2012年首届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网络评选活动优秀博客奖

天津市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第二届“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者”

第一届天津市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二等奖

2013年论文《大学生使用网络论坛现状分析》天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优秀奖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评选活动优秀博文奖

天津市学校文艺展演“辅导教师奖”

2014年第二届天津市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一等奖

2015年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网络评选活动优秀博客提名奖、优秀博文奖

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第一赛区三等奖

天津市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

天津市十佳辅导员天津市优秀辅导员

天津市辅导员博客大赛优秀博客将优秀博文奖

第三届天津市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一等奖

2016年第八届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

“交”融梦想一“网”情深——北京交通大学辅导员张琪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历

张琪,男,汉族,1987年7月生,中共党员。2012年7月起担任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历任学院本科生2012级、2016级30个班、6个专业、1000余名学生的辅导员。2016年全国高校辅导员访问学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

二、工作情况

他是学生心中拨开思想迷雾的“鸡汤琪”,温暖心灵的“暖男琪”,助力梦想的“梦想琪”。他是北京高校首批辅导员工作室“琪人琪语”网络思政工作室的主持人。

(一)雕琢梦想,用心做学生多维成长的大国工匠

1.将“辛”比心,辅导员就要走近学生

他按照“了解学生——梦想定位——寻求资源——搭建平台——创造机会”的五步曲,通过全覆盖、精细化、针对性的深度辅导,自制《学生生涯发展记录档案》和《学生发展意向调查表》,记录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轨迹与个人梦想。他所带的2012级学生,深造率达63.33%,创学院近五年历史最高,众多学生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深造。根据学校辅导员考核系统学生背靠背的数据统计,张琪每年与学生一对一深度辅导1000余次,深入宿舍开展工作700余次,召开主题班会60余次。也正因为有着如此扎实的基础工作,张琪才能在助力学生梦想的过程中精准发力。

2.以“芯”换心,辅导员也要顶层设计

他设计了深度辅导“六位一体”的组织体系,“面向全体、面向群体、面向个体”的工作体系与“引领型、焦点型、教练型”的内容体系,提升了深度辅导的科学化水平,创新了深度辅导的模式。他设计的“N+1”过程式学业辅导,从学业习惯养成、学业水平提升、学业信心树立三个维度,凝聚专业课老师、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等多支力量,做到学业困难学生的精准辅导,其工作模式也得到了广泛推广。自入职以来,张琪每年都被评为北京交通大学优秀辅导员,获“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北京交通大学学生最敬爱老师”等多项荣誉。

3.用“新”助心,辅导员更需要国际化视野

拥有英语双学位,会做同声传译的张琪,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他于2012年成功将MODEL APEC——这一国际青年交流平台引入北京交通大学,精准定位“格局意识”,倡导中国青年对世界的责任与担当,在世界舞台发出中国青年的声音。经过三年的努力,他所带年级学生李璐彤在全国MODEL APEC比赛中胜出,作为全国仅有的七位中国青年代表之一,随团出访菲律宾APEC。

(二)琪人琪语,走心做思想引领的时代网红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内核的思想引领重在落细、落小、落实,更在入耳、入脑、入心。他打通线上线下两个教育场域,立志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优质精神营养,唱响网络主旋律,弘扬青春正能量。他用真挚的人心来感染人,用温情的语言来打动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