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思维习惯分析英汉语篇的差异

中西方思维习惯分析英汉语篇的差异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从中西方思维习惯分析英汉语篇的差异

作者:钟玲, ZHONG Ling

作者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518029

刊名: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ENERGY INSTITUTE OF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5,5(4)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3条)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 1993

2.吾淳中国思维形态 1998

3.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2002

相似文献(9条)

1.学位论文孙纪燕英汉语篇省略对比研究2008

语法衔接在语篇构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赋予话语篇章性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起着组织篇章结构的作用。省略是语法衔接的一种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所收集的英汉语料中出现的省略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它们的差异,并试图从文化、哲学、心理和客观历史文化背景的角度对其予以诠释,从而运用研究成果指导语言学习。通过对大量例句的分析,作者从省略的三个层面即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逐一对英汉语省略现象进行具体比较分析,探讨英汉语省略差异的原因。在认同其他学者关于英汉语篇省略原因的同时,作者提出英汉语篇省略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现存的客观历史文化背景。客观存在的历史生活背景决定了中西方不同的语言文化习惯和思维习惯,从而造成了英汉两种语言省略现象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在阐明写作的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本文简要总结了中外语言学家和学者对语篇省略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韩礼德和哈桑对语篇省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语言学家对语篇省略的研究几乎都继承了韩礼德和哈桑的理论基础;作者指出与其他衔接手段相比,语篇语言学家,特别是中国语篇语言学家对省略的研究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阶段,不如国外研究的具体,因此本文希望做较具体的语篇省略研究,并对英汉语篇省略进行比较研究;指出英汉语篇中的三种省略现象: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通过引用大量例句对这些省略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英汉省略的异同;分析英汉语篇省略异同的原因,指出英汉语篇省略的原因与两个民族的思维、心理、文化、哲学和客观历史文化背景有关,英汉语言结构的主要差异在于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这一点对于英汉省略手段对比至关重要,所以本文对形合和意合进行了必要的阐释。本文着重提出英汉语篇省略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现存的客观历史文化背景。客观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了中西方不同的语言文化习惯和思维习惯,从而使得两种语言省略现象出现各自的特点和差异;提出研究语篇省略现象的实用价值,重点介绍其怎样应用于语言学习中。

总之,省略是语言发展趋势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表明语言发展的简化性趋向。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本文力求更具体的探讨英汉语篇的省略现象及省略差异,努力寻求英汉语篇省略差异的根本原因,以此指导英汉语言的学习。

2.期刊论文刘青从语篇角度对比分析 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两个中译本-海外英语(中旬刊)2010(2)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中西方人们思维习惯的差异决定了英汉语篇布局以及连接方式上的差异,因此,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的过程中,要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遵循不同语言的习惯,灵活运用译入语语篇衔接和连贯的手段,从而使译文衔接紧密,连贯通顺.本文从语篇的衔接、连贯角度对比分析了培根论说文名篇"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译文,意在指出语篇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3.学位论文李晓华英汉语篇中语法衔接手段对比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2006

篇章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和翻译理论都是众多语言学家所关注的领域。大量的文献对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而将这三者融汇贯通者却鲜而有之。有鉴于此,本文正是将这三者有机结合的一个初步尝试。

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三部相关论著:韩礼德和哈桑所著的《英语的衔接》、连淑能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及朱永生、郑立信和苗兴伟所编写的《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英语的衔接》介绍了语篇、衔接和连贯等概念,着重讨论了五种英语衔接手段: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英汉对比研究》就英汉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段、英汉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某些文化因素等方面论述了英语和汉语的不同特点,指出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则通过大量的语料,认真描述了英汉两种语篇衔接手段的异同,并对形成其异同的原因从语言系统和文化传统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韩礼德和哈桑(1976:2)提出“任何一段能成为语篇的话语必须具有语篇性”。语篇性包括两方面的特征:一是结构性特征,指的是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二是非结构性特征,指的是话语内部的上下衔接。所谓衔接,说到底就是语篇内部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相互关联,用韩礼德和哈桑(1976:1)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成分的解释取决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衔接手段大致可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前者包括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是本文探讨的重点。由于对衔接手段的研究是语篇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衔接手段对比理应被视为语篇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语言对比的层次已不再局限于句子或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语篇开始成为对比研究新的着眼点。语篇对比大致可分为两种

:宏观对比和微观对比,后者包括结构性和非结构性对比。非结构性对比主要指衔接手段的对比。

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大量中英例句的分析,对比了英汉语法衔接手段的差异,进而探讨了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写作目的涵盖三方面:(一)从翻译角度对比英汉语篇中语法衔接手段的差异。(二)从语言系统和文化传统探究差异的成因。(三)抛砖引玉,以本文的初步性研究对翻译活动乃至跨文化交际提供有益的帮助。

4.期刊论文何心.HE Xin英汉语篇结构的差异性对汉诗英译的影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4(4)

语篇是人们用于表达思想,抒发情感,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汉英两个民族两种语言在诗歌翻译中对语篇的应用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思维习惯,而两种语言语篇结构的差异性更是对汉诗英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如何消除因语篇结构的差异性而给诗歌翻译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我们研究和探讨的意义所在,即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汉诗的含蓄美,如何在译文中保持原有诗歌的节奏和意境等.

5.学位论文朱三毛英汉语篇结构对比与翻译2004

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这三大功能分别表述三种意义,即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篇章意义.三种意义是构成语言整体意义的三个有机部分,因而以再现原文整体意义为目的的翻译应该对这三种意义予以同等重视.然而,传统的翻译研究忽视语篇的对等.功能对等和语篇对等是语篇翻译的基础.译者在传递源语语篇作者修辞目的的同时确保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反应.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从语篇翻译层面上论述语篇结构分析的理论基础,详尽的介绍了语篇和话语,语篇结构和语篇结构性,连贯和衔接,主述位结构等概念.第二章从翻

译的成篇性,语篇单位及翻译等值原则三方面阐述了语篇结构对比在语篇翻译的效度.第三章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英汉语篇结构做出详尽的对比.宏观层面主要讨论英汉两种语言逻辑思维习惯的异同及其对英汉语篇成篇方式的影响;微观层面对比英汉语篇不同的结构性表现形式,包括不同的语篇连贯方式,衔接手段和主述位结构.第四章首先分析语篇翻译的解构和结构程序,并通过实例分析来说明语篇结构转换的原则:在尽可能保留源语语篇结构不利于译文读者的理解时做出适当的改动,力求产生与源语语篇等值的交际效果.

6.期刊论文朱天文英汉差异与语篇中衔接手段的调整-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1)

英汉语篇中主要有四种主要衔接手段,英汉思维习惯的不同会对衔接手段转换造成影响,只有熟悉衔接手段的异同点和转换规律,才能把英语语篇的意思异曲同工地用汉语表现出来.

7.期刊论文刘青从语篇角度对比分析 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两个中译本-海外英语2010(4)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中西方人们思维习惯的差异决定了英汉语篇布局以及连接方式上的差异,因此,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的过程中

,要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遵循不同语言的习惯,灵活运用译入语语篇衔接和连贯的手段,从而使译文衔接紧密,连贯通顺.本文从语篇的衔接、连贯角度对比分析了培根论说文名篇"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译文,意在指出语篇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8.期刊论文罗毅.LUO Yi英汉思维模式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3(1)

文章对我国大学英语写作的现状分析和对英汉语思维模式进行比较,探讨了英语民族与汉民族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对英汉语篇结构的影响.在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基础上,从转变学生思维模式和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入手,构建符合英语民族思维习惯的写作图式,以提高英语语篇结构能力,避免英语写作中的失误.

9.期刊论文杨静浅谈英汉报纸新闻报道语篇衔接对比-商业文化(下半月)2010(11)

语篇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衔接手段.英汉语篇衔接手段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由于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上有所不同,因而使得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手段上也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本研究通过对英汉报纸新闻报道语篇衔接手段异同的研究,分析了引起这两种语言衔接手段差异的原因,对新闻英语的汉译提出了要应的策略.

引证文献(1条)

1.郭丽.张慧琴从英汉语言的对比谈译者主体性[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09(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028009220.html,/Periodical_hbnyzyjsxyxb200504029.aspx

授权使用:华中农业大学(hzny),授权号:8033b2ac-fdcb-459f-a332-9eb0009fde14

下载时间:2011年3月24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