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鹧鸪天·东阳道中》辛弃疾宋词赏析

《鹧鸪天·东阳道中》辛弃疾宋词赏析

《鹧鸪天·东阳道中》辛弃疾宋词赏析
《鹧鸪天·东阳道中》辛弃疾宋词赏析

《鹧鸪天·东阳道中》辛弃疾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鹧鸪天;东阳道中》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全诗淡笔素描如画,入诗的景物一派轻淡、闲适的气象,自然中隐含着朴素的村野生活的愉悦气氛。景物的先后出现,依行程所见为序;动静景观,皆依感受为是。诗中的诸多景物,皆因诗人愉快、新奇的心情连接在一起,在轻快的笔调中,形象地表现出旅人目不暇接、耳不暇听、心不暇思的情形。

【原文】

鹧鸪天

东阳1道中

扑面征尘2去路遥,香篝3渐觉水沉4销5。山无重数周遭6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7,马萧萧8,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9剩有10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11。

【注释】

1、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考察作者早年宦游踪迹,无确切记载来过此地,本事不可考。也可能是代人之作。

2、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

3、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

4、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5、销:消退

6、周遭:周围。

7、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文选;古诗十九首》:“至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萧萧:马长声鸣叫。《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唐;杜甫《兵车行》诗:“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9、愁边:苦苦思索。

10、剩有:尽有。

11、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白话译文】

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

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满怀的离愁别恨,此时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创作背景】

这首词中的“东阳”,即今浙江省东阳县。据词题来看,该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调来看,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在辛词中是不多见的。由此看来,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富有诗情画意,五彩缤纷:有碧绿的青山、娇艳的花朵、行人历历、征马萧萧、旌旗小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读完此作,就好象随同词人进行了一次春天旅游,令人耳目一新。

【赏析】

上阕写景,描绘出一幅有树有花,色彩鲜明的山野行军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开篇交代作者已经离开临安向东阳出发。“扑面征尘”描写环境的恶劣,气候干燥,而且路途遥遥。“香篝”是古代的熏笼,“水沉”即沉香。笼里的香料已快烧完,暗指已经行路很久,也说明路途之遥远。同时,“香篝”一句,即“渐觉香篝水沉销”的倒装。这样的表达,显示出他对于外出行役的不适应感受。接韵目光由自我注意转而向外凝视。在无意识的观望中。那隔断自己望眼的重重叠叠的青山和不知名的娇艳山花,都变得愈加触

目。心中难以诉说的惆怅,从对于风景的无意识凝视中曲曲透出。上片不直写离情而离情浓郁可掬。

接下来的两句,词人描写周遭的景象。“山无重数周遭碧”是仿刘禹锡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所作。身边的山脉层层叠叠地排列。路旁的花儿虽然不是什么高贵的名花,而只是一些山间野花,但是却盛放得分外妖娆。一个“碧”字,说明此时行军人是置身于绿色的海洋里,而山野中那些不知名的花儿格外娇艳绚丽。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使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词人置身野外,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情一片大好。

下阕描写生活画面。“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行人历历在目,这里的人指穿着戎装的战士们,因为衣着威风,气势雄伟,所以容易辨别出来。士兵们伴随着一声声骏马的啼叫声前进着,飘扬的红旗已经越过小红桥。这三句写的是队列前进的情景。不难想见,此时作者是骑马走在队列的后面,所以才能清楚地看到行军的战士和队首“旌旗”的方位。与和杜甫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很像,不过两者表达的感情则是大不相同。辛弃疾的词表达他们一路前行的欣喜感,既有对沿途风景的欣赏,也有对目的地的畅想,而杜甫的诗则是描绘家人送入伍战士的场景,显得很凄凉。

“愁边剩有相思旬,摇断吟鞭碧玉梢”,在此之前,整首词一直呈现的是一种欢快的情调,可以感觉出作者很喜欢这次旅程。虽然辛弃疾无时无刻不在忧国忧民,但写此词时,正是辛弃疾“春风得意”的时候,有机会为国效命,他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因此这个“愁”

字应理解为他寻觅“相思句”构思过程中苦恼的“愁”。正因为这样,他只顾聚精会神地思索,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抑或是用力过猛,抑或是打在什么东西上,写得极传神,极形象。正因为词人认真思考,所以才一味地摇着鞭子前行,以致“摇断吟鞭碧玉梢”,这一句也形象表达出词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

全篇风格委婉,和作者一贯的风格有所不同,但描写的景物却是相当地清新自然,生机盎然。碧绿的青山,盛放的野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doc

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 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1《北行见杏花》赵佶 裁剪冰绡 ,轻叠数重 ,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 ,艳溢香融 ,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 ,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 ,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 ,者双燕何曾 ,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 ,万水千山 ,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 ,和梦也新来不做。 赏析 : 此词为北宋徽宗皇帝在1127 年覆国被掳往北方五国城,北行途中见杏花而托物兴感而作。 上片摹写杏花以寄意。“裁剪”三句写杏花之花质冰洁如白绸剪裁剪,花瓣簇绽轻柔重叠,花色 淡雅似胭脂匀染。“新样”三句以拟人手法将杏花比喻为“靓妆”新颖,艳香流融的美女,直令天界蕊珠宫仙女为之羞惭汗颜。“易得凋零”,笔势陡转 ,写尽杏花遭受风雨摧折之凄凉愁苦。下 片由感叹杏花凋落,转入自掳离恨。双燕不解人语,故宫天遥地远,怀乡思国 ,只有求之梦寐,如 今梦亦不成,凄楚之至。借杏花之凋落,伤江山之陆沉;以归梦之难成,寓复国之绝望。全词托物咏 怀 ,抒写故国沦亡之悲慨 ,幽咽委曲 ,伤感无奈 ,对故国沦亡一句悔恨与反思 ,又显见其情虽真而骨力乏 弱。 2《木兰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赏析 : 词中用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春声、春色,首句的“乱”字用得极好 ,将春景渲染得十分生动热闹, 而群莺乱啼已是暮春天气,这里也暗含春光将尽之意。作者又用明丽的景色来反衬自己凄黯 的心情 ,以及对于年光飞逝,生命无多的感伤。末二句以借酒浇愁来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心情, 又隐约地显示了他对生命的留恋,尤其传神。以绮艳之语寓政治情怀,词格颇为委婉。 3《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原文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 1、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 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 ,每句用韵 ,声律谐婉。 2、塞下 :边境险要之地。 3、衡阳雁去 :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4、边声 :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 ,号角 ,羌笛 ,马啸等声音。 5、角 :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辛弃疾诗词赏析

辛弃疾诗词鉴赏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 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口造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 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 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 鹧鸪。 【赏析】 故国远在千山之外,滚滚清江水是国人血泪汇成,其哀、其痛 自不待言,人虽是勉强哽住,鹧鸪却早已替人哀失国之痛。青山碧 水中有郁郁悲壮之音,正是稼轩素来风骨。 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东风拂过,数不清的花灯晃动着,仿佛催开了千树花,焰火纷乱,往下坠落,又像是空中的繁星被吹落了,宛若阵阵星雨。华丽 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凤 萧那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月亮在空中发出明亮的荧光,光华 流转。热闹的夜晚里,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 亮丽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看见她,不 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处。 【赏析】 火树银花,流光溢彩满是艳丽繁华景象,温柔富贵气,却非词 人怀抱。追寻处,只有暗香萦绕而去。 暮然句,峰回路转,才跳入幽远意境,才知种种铺金叠翠作的 只是一暮华美之至的背景。灯火阑珊处,自是词人感怀伤世之怀抱。跌宕至此,又是袅袅收回。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 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 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 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辛弃疾诗词鉴赏2020中考版

辛弃疾诗词鉴赏2020中考版 阅读卜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送剑与傅岩叟① 辛弃疾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注】①傅岩叟:稼轩友人 (1)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诗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突出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种手法在此诗中的运用。(3分) 答案: (1)诗中描写了一个欲报国杀敌却壮志难酬的英雄形象。他挑灯看剑,雄心振起,却发现宝剑只能挂在空斋,与琴为伴,未能赴边杀敌,情绪一跌千丈。 (2)用典。“莫邪”是古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吴人干将所铸,此代指名剑,也暗喻自己才能卓越。“楼兰”为汉时西域古国,此处用典,以“楼兰”借指北方的金国,“斩楼兰”表现了自己为国杀敌的理想。用典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诗歌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指明“用典”,解说意思对即可,不必指明典故出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新荷叶 辛弃疾 曲水流觞,赏心乐事良辰。兰蕙光风,转头天气还新。明眸皓齿,看江头,有女如云。折花归去,绮罗陌上芳尘。 能几多春,试听啼鸟殷勤。览物兴怀,向来哀乐纷纷。且题醉墨,似兰亭,列序时人。后之览者,又将有感斯文。 8.这首词的第二句出自谢灵运《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词作者在良辰三月上巳节这一天有哪些见闻?请结合词的上阙内容简要概括。(6分) 9.作为“后之览者”,辛弃疾将他对王羲之《兰亭集序》一文的感受蕴藏在了本词当中,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5分) 答案: 8.这一天,兰蕙花开,风和日丽,春光明媚,(2分)文人们在做着曲水流觞的游戏(2分)江边有众多游春的美女,她们折了花回去,大路上衣袂飘飘,带起了一片芳尘。(2分)9.面对良辰美景,大好春光(1分),作者从啼鸟的殷勤叫声中感慨时光易逝(2分),感叹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人们只能借助文学来向后人传达悲喜的感情(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8.“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赏析 满江红·汉水东流 辛弃疾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译文】 汉水滔滔,向东流去;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血。人们都说:当年你家的飞将军,英勇威列地打击敌人。攻破敌人坚固的城池的时候,迅速勇猛,像迅雷过耳那么快;在玉帐里谈论兵法或者是研究战术的时候,态度激昂兴奋,语言慷慨激烈,两颊都结了冰。回想王郎,你才到结发的年令,就从事戎马生活。继承着先人的事业。 我腰里悬挂的宝剑没有用了,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把它当作乐器,弹着剑柄唱唱歌。今天拿着酒杯,喝着酒为你送别。况且这是我的好朋友你,又是重新被任用,你簇拥旌节的仪仗,登上了拜将坛,封你为编率大军的将军。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为了消灭敌人,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有些人,贪图安乐,迷恋女色,是自伐生命,应以为戒,再也不要说它了。从今后,要牢牢记住: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注释】 (1)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流经湖北,穿武汉市而入长江。 (2)髭(z)胡:代指入侵的金兵。膏血:指尸污血腥。 (3)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善于用兵,作战英勇,屡败匈奴,被匈奴誉为飞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 (4)金城:言城之坚,如金铸成。雷过耳:即如雷贯耳,极言声名大震。 (5)玉帐:主帅军帐的美称。宋张淏《云谷杂记》:《艺文志》有《玉帐经》一卷,乃兵家厌胜之方位,谓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则坚不可犯,犹玉帐然,其法出于皇帝遁甲云。冰生颊:言其谈兵论战明快爽利,辞锋逼人,如齿颊间喷射冰霜。宋苏轼《浣溪沙·有赠》:上殿云霄生羽翼,论兵齿颊带风霜 (6)结发:即束发。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表示成年。从戎:从军。《三国志·魏书·王粲传》: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魏国既建,拜侍中。曹操于建安二十年三月西征张鲁于汉中,张鲁降。是行也,侍中王粲作《从军行》五首以美其事。 (7)弹铗:敲击剑柄。《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8)汉坛旌(jng)节:暗用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事。《汉书·高帝纪》:于是汉王斋戒,设坛场,拜信为大将军。 (9)马革裹尸:用马皮裹卷尸体。《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10)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代指美女。汉枚乘《七发》: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肠之药。

高考古典诗词阅读鉴赏全解《宋词三百首》卷三

高考古典诗词阅读鉴赏全解《宋词三百首》 (卷三 北宋词) 01.点绛唇·感兴(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释: 孤烟:炊烟。 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睇:斜视的样子。 会:理解。 1、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明丽的江南秋景图。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2、抒发了作者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惆怅和抑郁不平之情。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和反衬的手法。用江南明丽的秋景来反衬自己的抑郁和惆怅,以乐景衬衷情;用展翅高飞的大雁来反衬自己的碌碌无为,以物树人。 02.酒泉子·长忆观潮(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释: ①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高平调”。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二为潘阆体,又名《忆余杭》。 ②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③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 ④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⑤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周密《武林旧事》说:八月十五钱塘大潮,吴地少年善游水者数百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刺满花纹,手持大旗,争先恐后,迎着潮头,在万丈波涛中出没腾飞,做出各种姿势,旗帜却一点没有沾湿。 ⑥向:朝着,面对 ⑦红旗:红色的旗帜。 ⑧觉:睡醒。 ⑨尚:还(hái),仍然。 ⑩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1、这首词描写了钱江涌潮的壮丽景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词中的“弄潮儿”形象。

辛弃疾诗词

1、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于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4、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5、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6、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7、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8、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9、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0、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11、鹧鸪天戏题村舍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宋词鉴赏之辛弃疾词两首

宋词鉴赏之辛弃疾词两首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这首词初读时,一个“愁”字便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通篇词不过四十四字,而语言却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 这首词上下两片对比强烈。上片写的是一种愁:古代词人经常登楼远眺,无病呻吟的个人闲愁。词人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愁,故才有开头“不识愁滋味”之说。他认为,词人是为了“赋新词”而“强说愁”。这完全是毫无意义的,是为了写词而发愁,是为了发愁而发愁。词的下片一转,一句“而今识尽愁滋味”似乎要说出了真正的愁思是什么,但是一句“欲说还休”却又把话吞了回去。这种愁才是真正的愁,它深藏在心里,不说便愁,想说又不能说。最悲者莫过于有话不敢说出口。只好借拖天气,不得不的一句“天凉好个秋”。全词以写天气结束,看似与愁无关。实则是写了真正的忧愁。这种忧愁不能说,说不出,与那种文人雅士故意的愁不同,是真正的愁。 上下两片的愁之间的对比,表现出了词人两种心情。一是哀叹他人不懂真正要为何而愁,为什么而担忧,所谓文人雅士只顾自己写词呻吟,故作多情;二是想说却不能说的心情。词人此时他忧心忡忡,担心着国家,尝尽了国仇家恨,历经沧桑,只能气结哽咽,把愁苦深深吞进肚子。 通篇看来,表现方法是委婉含蓄,不明言,只暗叹。但是却余味无穷,发人深省,让人共鸣。一个愁字,贯穿全篇,欲说还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开篇读下来,荡气回肠,然而却是在梦中,只是作者拟想中的痛快淋漓的大战场面。 以酒浇愁,醉眼迷离。但却没忘亮起灯,仔仔细细地端详手里的战剑。这三尺长剑一下子就唤起了他在兵营中的戎马英雄生活的回忆。也是只有这种空有恢复中原却又受制于妥协投降的壮士才有这种看剑的悲壮情怀。入了梦,心仍旧在那沙场上。壮士的号角响起,军营连军营,每个人带着心中那份豪情,分着肉吃,听着弦乐。点兵之时,壮志雄雄。开战!骏马奔腾,犹如的卢名马。惊弓而起,雷霆霹雳。勇猛的壮士不辱君命,完成了心中的一统之梦。名声大震,垂名

宋词三百首浣溪沙

宋词三百首浣溪沙 宋词三百首|浣溪沙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作品简介】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由晏殊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伤别的词作。起调便点明人生有限,即使是平常的离别,总少不了的要设筵饯行,不要嫌这样的场合太频。此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含意相同。下阕抒情。与其空怀念远方的河山,不如实际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谊。 末句与“酒筵歌席莫辞频”响应,表达了一种人生无奈、自寻解脱的主张。“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为名句。 词中表现的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常规思维的抒情手法,颇有新意。 注释】 ①一向:一晌,片刻 ②有限身:意思是人生短暂。 ③等闲:平常,一般。 ④消魂:灵魂离开肉体。意思是极度悲伤、痛苦,或极度快乐。

⑦取:语助词。 【译文】 年华易逝,人生是多么的短暂,一次平常的离别也会引起极度的悲伤和愁苦,还是及时行乐欢歌筵饮吧,不要嫌歌舞酒 宴太多太频而推辞。登高望远,放眼辽阔的河山,便怀思远别的亲友;看到风雨摧落繁花,更是伤感春光易逝。空念远亲和落花伤春都是徒劳无益,还不如去怜爱眼前这轻歌曼舞的美人吧。 【赏析】 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

思想。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一向”即一晌, 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词》中常有的慨叹,而本词中强烈地直接呼喊出来,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 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词人唯有强自宽解:“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 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频”谓宴会的频繁。叶梦得《避 暑录话》载,晏殊“惟喜宾客,未凸尝日不宴饮,每有嘉客必 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是《珠玉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两句是设想之辞。

辛弃疾宋词赏析精选

辛弃疾宋词赏析精选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赏析: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 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赏析: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 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 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许多。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歪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 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全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于一炉,沉郁顿挫,寄托遥深。 《鹧鸪天·代人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歪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歪,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作者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清新、漂亮的山乡风景画,反映了他陶醉于农村优美景色的心情,画面 优美,情致盎然,意蕴深厚。 《生查子·游雨岩》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摸鱼儿》原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摸鱼儿》原文及赏析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quot;而告终。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quot;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

辛弃疾的著名诗词名句

辛弃疾的著名诗词名句 导读: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小编给大家提供辛弃疾的著名诗词名句,欢迎阅读和参考! 1) 、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2)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3)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4) 、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新凉好个秋。 5)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 、更持银盏起,为君寿。 7)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原自要春风。 8)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9)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0)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11)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12)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3)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14)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15)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6) 、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 17)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18)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19)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20)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21)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22)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3)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24)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 25) 、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 26)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27)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8)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29)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古诗文赏析

辛弃疾古诗文赏析 赏心亭读稼轩 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 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

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词的上片以山水起势,雄浑而辛弃疾古诗文赏析不失清丽。“献愁供恨”用倒卷之笔,迫近题旨。以下七个短句,一气呵成。落日断鸿,把看吴钩,拍遍栏杆,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凸现出一个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下片抒怀,写其壮志难酬之悲。不用直笔,连用三个故实,或反用,或正取,或半句缩住,以一波三折、一唱三叹手腕出之。结尾处叹无人唤取红巾“搵英雄泪”,遥应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抒慷慨呜咽之情,也别具深婉之 THE END~

经典唐诗宋词三百首赏析

古诗《静夜思》作品信息【名称】《静夜思》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明代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版本】 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译文【注释】 ( )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 )床:有五种说法。 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 静夜思 诗意图》。 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 韩 字。《说文》释 韩 为 井垣也 ,即井墙之意。 床 即 窗 的通假字。 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 小雅 斯干》有 载寐之牀 ,《易 剥牀 王犊注》亦有 在下而安者也。 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 交床 、 交椅 、 绳床 。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 胡床 或 床 所误。至迟在唐时, 床 仍然是 胡床 (即马扎, 一种坐具)。 ( )疑:怀疑,以为。 ( )举头:抬头。 【译文】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那床前明月,低头不禁又思乡联翩。 版本说明明代版本: 这一版本是我国广为流传的版本。该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在我国流传广泛,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宋代版本: 这个一版本与人们常说的 床前明月光 明显不一致,其实并非是错误,而是流传版本不同。一般认为,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 床前看月光 ,第三句也均作 举头望山月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 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 举头望明月 ,但是第一句 床前看月光 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 床前明月光 ,但第三句却是 举头望山月 。直到 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 年的 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后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也沿用着这一表述。 这一表述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经过 改动 了的《静夜思》比 原版 要更加朗朗上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床前明月光 版比 床前看月光 版在中国民间更受欢迎的原因。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在《漫说 静夜思 》(《文史知识》 年第 期)一文中专门对两个版本的差异发表了如下看法:仔细体味,第一句如作 床前看月光 ,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 月

辛弃疾经典诗词(课外)

辛弃疾诗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之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赏析: 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 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

辛弃疾:《采桑子》

辛弃疾:《采桑子》赏析 原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年少时不知道什么是愁,喜欢在新作的词里强说忧愁的感觉。而到了今天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还是没有说出来,只是说秋天真是凉爽啊。 作者:辛弃疾(南宋将领、词人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1],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2]。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赏析: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古典诗词鉴赏: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赏析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辛弃疾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译文】 手持酒杯与你在长亭话别,你安贫乐道的品格恰似陶靖节,俊逸杰出的才干又像那卧龙诸葛。不知何处飞来的林间鹊鸟,踢踏下松枝上的残雪。好像要让我们俩的破帽上,增添上许多花白的头发。草木枯萎,山水凋残,冬日的景物都失去了光烨。全靠那稀疏的梅花点缀,才算有几分生机令人欣悦。横空飞过的两三只大雁,也显得那样孤寂萧瑟。 你是那样看重信用来鹅湖相会,才相逢又轻易地匆匆离别。遗憾的是天寒水深江面封冻不能渡,无法追上你,令人怅恨郁结。车轮也如同生出了四角不能动,这地方真让惜别的行人神伤惨切。试问,谁使我如此烦恼愁绝?放你东归已经后悔莫及,好比铸成的大错用尽了人间铁。长夜难眠又传来邻人悲凄的笛声,但愿那笛音止歇,不要让长笛迸裂。 【注释】 1、陈同父:即陈亮(1143—1194),字同父(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 2、东阳:即今浙江金华。 3、来:访问,探望。 4、鹅湖:在江西铅山县东北,山上有湖,原名荷湖,因东晋龚氏居山养鹅,更名鹅湖。 5、朱晦庵:即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早期主战,晚年主和,与辛、陈政见相左。 6、紫溪:在铅山县南四十里,为建阳、上饶的必经之道。 7、既别之明日:别后的第二天。 8、追路:追随,追赶。 9、鹭鹚林(l c ln):地名,古驿道所经之地。南宋史弥宁《鹭鹚林》诗:驿路逢梅香满襟,携家又过鹭鹚林。含风野水琉璃软,沐雨春山翡翠深。 10、方村:村庄名,在鹭鹚林西南。 11、怅(chng)然:失望的样子。 12、不遂:没有成功。 13、泉湖:地名,在信州东,方村附近。 14、《乳燕飞》:《贺新郎》的别名,因苏轼《贺新郎》有乳燕飞华屋句而得名。 15、见意:表达意见。 16、索词:要我写词。 17、心所同然:两人内心所共同想到的。 18、长亭:古时在城外道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旅休息,或饯别亲友。

【宋词三百首】周邦彦《应天长条风布暖》欣赏

【宋词三百首】周邦彦《应天长·条风布暖》欣赏 【作品简介】 《应天长·条风布暖》由周邦彦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写寒食节的伤春之作,主要写从前偶遇的恋情,而今重回故地,只留下无限惆怅。上阕由“春色”写起,而黑暗与冷峻又将词人包围。更见我之愁苦。极言已乃是世间最不幸者。接着又以艳景反衬我之零落,使自己的悲哀更显强烈。接着又追忆当年艳遇。用“汉宫传烛”之故事,暗示当年邂逅时间与对象。“青青草”以下至末,重回今日。“前迹”不可寻,离人不可见;“柳下人家”尚还认识我,昭示出我常回故地寻觅伊人。正是其情绵绵无尽期!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应天长·条风布暖①》 作者:周邦彦 条风布暖②,霏霏弄晴,池台遍满春色③。正是夜堂无月④,沉沉暗寒食。染间燕,前社客⑤,似笑我、闭门愁寂。乱花过、隔院芸香⑥,满地狼藉。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⑦,郊外驻油壁⑧。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⑨。青青草,迷路陌。强带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 【注释】 ①应天长:此调有令词、慢词两种。 ②条风:即春风。 ③池台:有本作“池塘”。 ④夜堂:有本作“夜台”。 ⑤前社:春社。 ⑥芸香:泛指花之香气。 ⑦邂逅:(xièhòu),不期而遇。 ⑧油壁:油壁车,车壁以油饰之。

⑨“汉宫传烛”句:唐韩翃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题解】 本篇触物生情,由寒食节追忆一段美丽的邂逅往事。往事如烟,徒能思忆,多愁善感的词人,备受相思煎熬,内心无比惆怅。从篇中“汉宫传烛”来看,当是写汴京之事。故本篇当是周邦彦重返汴京任国子主簿时缅怀昔游所作。本篇题为“寒食”,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北宋寒食节习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说:“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愁,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由此可见,北宋时期寒食节是包括清明在内的大寒食,汴京男女往往于此时春游欢会。周邦彦正是在这样的寒食节与一青楼女子邂逅,数年后重回汴京,追忆往事,惆怅不已。 【句解】 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沈沈暗寒食 自古咏寒食,多写阴雨。周邦彦却从“暖”字、“晴”字入手,风是暖的,雾是晴的,可谓独具匠心。“条风”,即

辛弃疾的诗词大全

辛弃疾的诗词大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江神子·和陈仁和韵 宝钗飞凤鬓鸾。望重欢。水云宽。 肠断新来,翠被□香残。待得来时春尽也,梅著子,玉千竿。 湘筠帘卷泪痕斑。佩声闲。玉垂环。 个里温柔,容我老其间。却笑将车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2、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著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 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 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3、鹧鸪天·席上再用韵 水底明霞十顷光。天教铺锦衬鸳鸯。 最怜杨柳如张绪,却笑莲花似六郎。 方竹簟,小胡床。晚风消得许多凉。 背人白鸟都飞去,落日残□更断肠。 4、鹧鸪天·败棋赋梅雨

漠漠轻阴拨不开。江南细雨熟黄梅。有情无意东边日,已怒重惊忽地雷。云柱础,水楼台。罗衣费尽博山灰。当时一识和羹味,便道为霖消息来。 5、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 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溪上枕,竹间棋。怕寻酒伴懒吟诗。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6、鹧鸪天·石门道中 山上飞泉万斛珠。悬崖千丈落鼪鼯。已通樵迳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闲略彴,远浮屠。溪南修竹有茅庐。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 7、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 8、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