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态速度分析指标

动态速度分析指标

动态速度分析指标
动态速度分析指标

第三节动态速度分析指标

、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是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 时

期发展水平对比而得的,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发展速度由于对比的基期不同可分为:

它是根据两个不同(- -)环比发展速度一一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说明某一现象较前一期发展的

程度。

a i a i 1

(二)定基发展速度一一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为最初水平)之比,说

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因此又称总速度” R 兰

a o

(三)两种发展速度的关系

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2、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后一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根据以上的关系,可以进行速度指标之间的相互推算。例P

二、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是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它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

之比,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1 (或100%

当发展速度大于1时,增长速度为正值,称为增长率;

负值,称为降低率。

当发展速度小于1时,增长速度为

增长速度同样由于对比的基期不同可分为:

(一)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一期水平之比

= 环比发展速度-1 (或100%

(二)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是累计增长量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表明某种现

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增长速度。

= 定基发展速度-1 (或100%

由于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只反映增长部分的相对程度,因此它们之间不能直接进

行相互推算。必须通过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两个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才能求

得。

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

-1

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

例:已知某厂的产量2007年比2001年增长了150%, 2008年比2001年增长了180%请计算

2008年比2007年增长多少?

三、增长1%的绝对值

将增长速度与增长量联系起来计算增长

1%的绝对值指标,是为了解释高速度低水平或低 速度高水平之类的问题。

增长1%勺绝对值是逐期增长量与环比增长速度之比, 再乘以1%而求得,用来说明环比增 长速度中每增长1%所包含的绝对量。计算公式为:见教材

四、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是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它说明某种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 逐期发展的平均程度。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它可以比较和说明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在各时 期中的一般发展情况,并为编制和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供依据。

计算方法通常有两种:几何法和方程法,它们的应用场合不同。

(一)几何法一一侧重于考察现象在一段时间内最后一期达到的水平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由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所以对各环 比发展速度求平均数,不能应用求和的算术平均法,而必须采用求积的几何平均法。 计算公 式为:P 10 2

采用几何法计算,其实质是:现象从最初水平

a 。出发,每期按照相同的速度(x )发展, 经过n 期后,便可达到最末水平 a n 。即:a n a 0 x n 故此法又称 水平法”它适用于如产品 产量、社会商品零

售额、人口、工资等指标的计算。

如果现象发展的过程分为几个时期(阶段),同时又具备各个时期(阶段)的平均发展 速度指标,要求全过程平均发展速度,则要以各时期年数(间隔数)为权数,按加权几何平 均数计算。

例:某厂利润2001—— 2003年平均增长12% 2004年比2003年增长13% 2005 —— 2007年平均 增长15%问从2001—— 2007年利润年平均增长多少?

X 7 1 12% 3 1 13% 1 15% 3 1134%,年均增长 13.4%

(二)方程式法一一侧重于考察现象在整个研究时期发展水平达到的累计数

采用方程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其实质是:现象从最初水平

a 。出发,每期按照相同的速 度(x )发展,各期计算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公式:见教材

求出这个方程式的正根就是平均发展速度。 它适用于如基建投资额、造林面积、新增固 定资产投资额等。

步骤:1、 a

n > 1,递增 2 、查表:用一? 例P 103 a o < a 0

V 1,递减

五、平均增长速度 a 07

a 01 a °8 1 150%, 08

1 180% a 01

a 08 a 07 处/屯 2.8/2.5 112%,增长了 12% a 01 a 01 :X 1 f1

X 2 °

平均增长速度是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或100%

当平均发展速度大于1时,平均增长速度为正值,表明现象是逐期递增的,称为平均递增率”当平均发展速度小于1时,平均增长速度为负值,表明现象是逐期递减的,称为平均递减率”

统计学基础_第五章_动态数列分析

统计学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 【教学目的】 1.区分不同种类的动态数列 2.熟练掌握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各种方法 3.掌握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的种类,运用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动态指标的相互推算 4.理解趋势的意义,运用长期趋势测定方法对长期趋势进行测定 5.计算季节比率,并且深刻理解季节比率的经济含义 【教学重点】 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的种类和特点 2.动态比较指标和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 3.动态数列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1.绝对数时间数列中的时点数列平均指标的计算 2.相对数、平均数时间数列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 3.动态数列分析方法中的季节变动分析方法 【教学时数】 教学学时为12课时 【教学容参考】 第一节动态数列的意义和种类 一、动态数列的概念 将某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各个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了一个动态数列,也叫做时间数列。动态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被研究现象所属的时间;二是反映该现象的统计指标数值。 通过编制和分析动态数列,首先可以从现象的量变过程中反映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程度和趋势,研究其质量变化的规律性。 其次,通过对动态数列资料的研究,可以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 第三,利用动态数列,可以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编制和分析动态数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已成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案例】 下面图表列举了我国2004~2007年若干经济指标的动态数列。 表5-1 我国2004-2007年若干经济指标 二、动态数列的种类 按照构成动态数列的基本要素———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动态数列可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三种类型。其中绝对数动态数列是基本的数列,相对数和平均数动态数列是派生数列。

动态速度分析指标

第三节动态速度分析指标 、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是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 时 期发展水平对比而得的,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发展速度由于对比的基期不同可分为: 它是根据两个不同(- -)环比发展速度一一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说明某一现象较前一期发展的 程度。 a i a i 1 (二)定基发展速度一一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为最初水平)之比,说 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因此又称总速度” R 兰 a o (三)两种发展速度的关系 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2、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后一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根据以上的关系,可以进行速度指标之间的相互推算。例P 二、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是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它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 之比,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1 (或100% 当发展速度大于1时,增长速度为正值,称为增长率; 负值,称为降低率。 当发展速度小于1时,增长速度为 增长速度同样由于对比的基期不同可分为: (一)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一期水平之比 = 环比发展速度-1 (或100% (二)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是累计增长量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表明某种现 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增长速度。 = 定基发展速度-1 (或100% 由于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只反映增长部分的相对程度,因此它们之间不能直接进 行相互推算。必须通过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两个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才能求 得。 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 -1 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 例:已知某厂的产量2007年比2001年增长了150%, 2008年比2001年增长了180%请计算

统计学概论练习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回归分析、指数分析)

《统计学概论》练习二 一、判断题 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2、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 3、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4、时点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5、如果把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则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6、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 7、已知某市工业总产值2001年至2005年年增长速度分别为4%,5%,9%,11%和6%,则这五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97%。() 8、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9、如果某商店商品零售价格增长5%,销售量增加5%,则零售额增长10%。() 10、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二、单选题 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 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指标性质不同 C、采用的基期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2、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3、1997年北京市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4、组距、组限、组中值之间关系是() A、组中值=(上限+下限)÷2 B、组距=(上限-下限)÷2 C、组中值=(上限+下限)×2 D、组限=组中值÷2 5、某厂计划规定单位产品物耗降低3%,实际降低了4.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A、98.45% B、150.00% C、66.66% D、101.46% 6、已知某企业总产值2001年比1998年增长187.5%,2000年比1998年增长150%,则2001 年比2000年增长() A、37.5% B、125% C、115% D、15% 7、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8、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 A、绝对数形式 B、相对数形式 C、平均数形式 D、百分比形式 9、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 A、不相关 B、负相关 C、正相关 D、复相关 10、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同质总体的() A、集中程度 B、离中程度 C、一般水平 D、变动程度 11、相关关系是指( ) A、现象间客观存在的依存关系 B、现象间客观存在的数值固定依存关系 C、现象间客观存在的数值不固定依存关系 D、因果关系 1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13、在计算x与y的回归方程式时,如果y=a+bx当b为负数时,则直线是() A、上升趋势 B、不升不降 C、下降趋势 D、上术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14、将某企业职工人数中的管理人员与工人人数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 ) A、结构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15、若某一变量数列中,有变量值为零,则不适宜计算的平均指标有()。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中位数 D、众数 三、简答题 1、简述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的区别

统计学课后习题集答案解析第四章动态数列

第四章动态数列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动态数列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A.历年在校学生数动态数列 B.历年毕业生人数动态数列 C.某厂各年工业总产值数列 D.某厂各年劳动生产率数列 2.构成动态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主词和宾词 B.变量和次数 C.分组和次数 D.现象所属的时间及其指标值 3.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动态数列 B.平均数动态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4.最基本的动态数列是 A.指数数列 B.相对数动态数列 C.平均数动态数列 D.绝对数动态数列 5.动态数列中,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长短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动态数列 D.平均数动态数列 6.动态数列中,指标数值是经过连续不断登记取得的数列是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动态数列 D.平均数动态数列 7.下列动态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是

A.企业历年职工人数数列 B.企业历年劳动生产率数列 C.企业历年利税额数列 D.企业历年单位产品成本数列 8.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不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动态数列 B.绝对数动态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9.动态数列中,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长短有关的是 A.相对数动态数列 B.绝对数动态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10.动态数列中,指标数值是通过一次登记取得的数列是 A.相对数动态数列 B.绝对数动态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11.编制动态数列的最基本原则是保证数列中各项指标必须具有 A.可加性 B.可比性 C.连续性 D.一致性 12.基期为某一固定时期水平的增长量是 A.累计增长量 B.逐期增长量 C.平均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 13.基期为前期水平的增长量是 A.累计增长量 B.逐期增长量 C.平均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 14.累计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之间的关系是 A.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

动态分析与指数分析时间数列及其指标分析时间

第十四章动态分析与指数分析 第一节时间数列及其指标分析 时间数列的构成与分类·发展水平·动态比较指标(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动态平均指标(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第二节时间数列的趋势分析 历时曲线·修匀与拟合法·随手绘法·移动平均法·半数平均法·最小平方法 第三节指数分析法 动态指数及其分类·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用与个体指数的联系来求综合指数·其他权数形式的质量和数量综合指数·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静态指数(环境质量指数、欧希玛指数、人文发展指数) 一、填空 1.编制时间数列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分析,分析所研究现象的发展过程和变动规律。 2.在对比两个时间的发展水平时,我们把所要研究的时间的发展水平称为()。 3.平均增长速度和增长速度之间()直接联系。 4.在时间数列中指标较多,而且变动的规律又不十分明显时,可以用扩大()并以各时距计算的()作为替代的做法,来对原数列加以修整。 5.用直线拟合法描述现象长期发展变动趋势,要求原始数据呈()变动。 6.价格上涨后,用同样多的货币只能购买原商品的90%,则物价指数为()。 7.我国1987年的人口是1983年的105.17%,1986年的人口是1983年的103.67,则1987年的人口比1986年的人口增加了()%。 8.要计算某厂生产情况的产品产量总指数,同度量因数是()。 9.产值总变动指数等于产品产量总指数和产品价格总指数的(),产值实际发生的总差额等于产量因素引起的差额和价格因素引起的差额的和。 10.用逐期增长量与前期水平相比得到的是();用累积增长量与固定基期水平相比得到的是()。 11.在综合指数公式中,()还起着权衡被综合的各个变量值地位轻重的作用,所以它又常常被称为权数。 12.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之间存在以下数量关系:一是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二是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即得环比发展速度。 13.已知算术平均数等于4,各变量值平方和的平均等于25,则标准差为()。 14.某厂某种产品的产量经3年后增加到原来的8倍,该产品的平均发展速度是(),平均增长速度是()。

动态分析法和统计指数分析法(练习答案)2017-2018-1

动态分析法和统计指数分析法练习 请计算该企业上半年平均职工人数。 两两移动加权算术平均法 6463 213*2710 6702*26706501*2650622=+++++++= 2、下表是我国2001年至2006年税收总额情况的节选数据,请将表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发展水平 15165.5 16996.6 20466.1 25177.4 30866.34 37636.2 2 逐期增长量 —— 1831.1 3469.5 4711.296 5688.946 6769.87 9 累计增长量 —— 1831.1 5300.6 10011.9 15700.84 22470.7 2 环比发展速度 —— 1.120741 1.204129 1.2302 1.225954 1.21932 9 定基发展速度 —— 1.120741 1.349517 1.66017 6 2.0353 2.4817 定基增长速度 —— 0.120741 0.349517 0.66017 6 1.0353 1.4817 平均增长量 4494.14427 平均发展速度 几何平均法 119.94%(2.4817的5次方根)

3、下表是某地区1992年至2002年橡胶产量资料: 请根据上表的资料,利用最小平方法对我国橡胶产量的长期趋势拟合直线方程。并预测2020年的橡胶产量。 B=(11*3195.9-66*496.2)/(11*506-66*66)=1.99 A=496.2/11-1.99*66/11=33.17 Y=33.17+1.99*T Y=33.17+1.99*29=90.88

B=218.7/110=1.99 A=496.2/11=45.11 Y=45.11+1.99*T Y=45.11+1.99*23=90.88 4、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 (1)产量总指数 (2)单位成本总指数 (3)企业的总成本指数,并从相对数和绝对数角度分析总成本变动的原因综合指数法 单位成本总指数=55000/59100=96.06% 总成本指数=55000/21000=107.84% 107.84%=115.88%*93.06% 4000=8100+(-4100) 5、某公司下属甲、乙、丙3个分公司,XX15年和XX16年的产值情况如表所示: 平均指数法

过程能力分析规范

过程能力分析规范 (IATF16949-2016) 1、目的 对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对生产过程能力的分析。 3、职责 质量管理部负责数据收集,并负责过程能力分析。 4、工作程序 4.1基本内容 4.1.1过程能力:是指过程要素已标准化即在受控下实现过程目标的能力。受控状态是指对象、方法、手段、场所、时间都已确认。 4.1.2过程能力指数:是指过程能力与过程目标要求相比较的定量描述的数值,即指过程结果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 4.1.3计数值:凡是不能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即使使用测量也得不到小数点以下的数据,而只能得到0或者1、2、3……等自然数的这类数据,称之为计数值。(如:疵点数、砂眼数、气泡数、缺陷数等等)。 4.1.4计量值:凡是可以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可以用测量工具具体测量出小数点经下数值的这类数据。(如:长度、直径、重量等等) 4.2过程能力分析。 4.2.1按《控制计划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要求进行过程能力分析。 4.2.2过程能力分析的方法。

4.2.2.1初始过程能力分析 a)在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相关单位应制定一个初始过程能力分析计划,包括生产件批准程序规定的生产条件、人力条件、测量系统分析时间进度及生产控制中被标识的所有特殊特性。 b)在提交生产件批准之前,相关单位必须完成初始过程能力的分析。 如果初始过程能力分析不足时,相关单位必须分析原因,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制定纠正措施解决问题。并且重新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直至初始过程能力达到要求。 若在提交生产件批准之时,初始过程能力不能达到要求时,应获得顾客认可。 4.2.2.2当质量特性属于计数值的情况下时,如使用客户未提出所要求的方法进行分析时,则使用PPM 值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a) PPM 值的分析计算公式(百万分之不良品数) 不合格品数 不合格品数 PPM = 106 合格数 b)评价方式 4.2.2.3当质量特性属于计量值数据的情况下,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a)当给定双侧公差,质量数据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M )相一致时,用符号Cp 表示。计算如下: Cp= ≈ Tu -T L 6s Tu -T L 6s

动态速度分析指标

第三节 动态速度分析指标 一、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是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而得的,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发展速度由于对比的基期不同可分为: (一)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说明某一现象较前一期发展的程度。1 -i i a a (二)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为最初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因此又称“总速度”。0a a R i = (三)两种发展速度的关系 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2、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后一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根据以上的关系,可以进行速度指标之间的相互推算。例P98 二、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是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它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 - 1(或100%) 当发展速度大于1时,增长速度为正值,称为增长率;当发展速度小于1时,增长速度为负值,称为降低率。 增长速度同样由于对比的基期不同可分为: (一)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一期水平之比 = 环比发展速度 - 1(或100%) (二)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是累计增长量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表明某种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增长速度。 = 定基发展速度 - 1(或100%) 由于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只反映增长部分的相对程度,因此它们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相互推算。必须通过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两个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才能求得。 环比增长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 +1 -1 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 例:已知某厂的产量2007年比2001年增长了150%,2008年比2001年增长了180%,请计算

PPAP初始过程研究

PPAP初始过程研究 说明:确保由顾客或供方设定安全、主要、关键或重要特性的过程能力在可接受水平,确定在零件提交前可计量(可测数值)地进行评价。 具体要求: 项目管理职责: 管理和评价初始过程能力研究,以确保满足下列期望(已提交级别为基础) ●初始过程研究 ·在提交前,所有顾客或供应商确定的特殊特性必须验证在可接受的水平; ·必须使用变量性数据; ·在研究前必须完成MSA(测量系统分析);*必 ·收集并分析数据,使用X-R控制图(一种对极差和变量进行分析、统计的统计图表)是很重要的; ·至少包含100个数据的25个子组. ●过程研究 ·过程研究的结果基于正态分布的数据,稳定过程 ·参考SPC(统计过程控制)手册 ·如果在提交时过程不稳定和能力达不到,供应商必须提供过渡控制计划和纠正措施计划·过程能力或表现的指标如Cpk、Ppk或其他,要达成一致 特殊特性:由顾客或供应商确定的,在装配、形状、功能、耐久性、可靠性和/或安全性(包括政府法规)方面影响到顾客满意度的要求。 1、必须包括在设计记录和控制计划中; 2、供应商必须在他们使用的所有文件上表明特殊特性; 3、所有特殊特性必须经过研究且CPK和PPK≥1.67;如果行动计划不需要; 4、Cpk和/或Ppk≥1.33≤1.67时可能要求改进; 5、指数<1.33---与顾客联系对研究结果评审; 6、P.I.S.T和P.I.P.C均为100%;如果不是,要产生工作计划来达到100%; 7、可接受指标不能满足时要采取策略; 8、过程不能改进时供应商必须与顾客联系; 9、必须提交纠正措施和过度控制计划(100%检查);\ 10、必须持续减少变差,直到Cpk/Ppk>1.33和接到批准。 备注:(1):P.I.S.T.%:对每一样件,输入符合公差的检验点百分数,(即,若100个尺寸中有95个合乎规范,则为95% P.I.S.T.) (2):P.I.P.C.%: 对每一样件,填入符合过程能力指数PpK的百分数,(即,若10个“sc”/”cc”特性中有9个的PpK≥1.67,则为90% P.I.P.C.) (3):可接受指标:规定的指标

动态分析方法

动态分析的方法 一、单井动态分析 单井动态分析包括油井动态分析和注水井动态分析,以研究阶段性的分层调整管理措施为主。油田的变化总要通过单井反映出来,所以管好油、水井是管好油田的基点。油井分析以所管某一油井为重点联系到周围有关的注水井和相邻油井进行综合分析。注水井分析则以所管某一注水井为中心,联系到周围的油、水井进行综合分析。现分述如下。 (一)油井动态分析 对注水开发的油田来说,油井动态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在保证达到一定采油速度的前提下实现三稳迟见水。三稳就是产量稳、地层压力稳、流动压力稳。迟见水就是无水采油期长、无水采收率高。油井动态分析方法可综合为以下几点: 第一,清点油层。对所管油井的各小层要进行清点,了解全井射开的油层数、有效厚度和产能系数;了解射开各单层的类型,如水驱层(与注水井连通)、弹性层(与注水井不连通,与其它油井连通)、“土豆”层(与邻井全不连通)和“危险”层(与注水连通特别好,有见水危险);了解每个单层的渗透性、厚度和储量,掌握油层特性,胸中有数,分析就主动了。 第二,核实资料。油井的生产特点和变化规律,总要通过观察现象和整理资料才能掌握。在平时就必须取准油井动态资料,如油管压力、套管压力、流动压力、地层压力、产油量、油气比和油样分析资料(含水、含蜡、含砂等)。及时观察记录油井变化情况如

结蜡软硬、原油乳化、出砂、油井间歇出液现象。新的变化情况出现后,要先从地面查清原因,弄清情况,落实资料,然后再进行动态分析。 第三,联系历史。油井的每一变化都是有其根源的,要结合油井开采历史进行分析。一方面要熟悉井史,结合钻井、固井、诱喷等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要应用采油曲线,研究每个开采时期的生产指标变化特点,由它的过去,分析它的现在,由它的现在预测它的将来。分析哪些是一贯的规律,哪些是突然的变化,便于综合考虑,得出系统概念。 第四,对比邻井。首先要和注水井对比,如果见到注水效果或者见水,就要顺着连通层追踪到注水井,综合分析。见不到注水效果也要找出原因。其次要和周围油井对比,研究哪些是多数井存在的普遍规律,哪些是本井出现的特殊现象。要具体分析每一种变化,联系到对油田有利或有害。 第五,掌握界限。油井开采指标的变化是有一定界限的,这个界限应根据油田实际情况具体制订。在生产中,油井变化超出了所规定的开采界限,就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有了合理的开采界限,就有了分析对比的标准。油田开采界限的主要指标有:总压差、地饱压差、流饱压差、采油速度、无水采收率、含水上升速度、油气比等。 第六,分析矛盾。油井分析就是为了发现和解决矛盾,使油井合理发挥能力。要层层深入,把所有矛盾揭露出来,抓住主要矛盾,研究解决办法。

第五章时间数列(动态)分析 答案

第五章时间数列(动态)分析 一、填空题 1、 动态平均数所平均的是现象某一指标在 不同时间 的不同取值,一般平均数(静 态平均数)所平均的则是总体各单位在 某一标志上 的不同取值。 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几何法 和 累计法 两种。 3、如果时间数列的每期增减量大体相等,则这种现象的发展是呈 直线 发展趋势,可以配合相应的 直线 方程来预测。 4、已知某产品1991年比1990年增长了6%,1992年比1990年增长了9%,则1992年比1991年增长了 2.83% 。 5、某产品成本从1990年到1995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98.3%,则说明该产品成本每年递减 1.7% 。 二、选择题 单选题: 1、假设某产品产量1990年是1985年的135%,那么1986年—1990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2) ) (1)5%35 (2)5%135 (3)6%35 (4)6%135 2、某时期历年出生的人口数是一个( (1) ) (1)时期数列 (2)时点数列 (3)连续性的时点数列 (4)间断性的时点数列 3、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动态分析中,把水平分析和速度分析能够结合起来的分析指标是( (4) ) (1)平均发展速度 (2)平均发展水平 (3)年距增长量 (4)增长1%的绝对值 4、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1990年比1989年增长了8%,1991年比1989年增长12% 则1991年比1990年增长了( (3) ) (1) 12%÷8%-100% (2) 108%÷112%-100% (3)112%÷108%-100% (4)108%×112%-100% 5、设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趋势直线方程为Yt=75-1.85t ,b=-1.85表示( (3) ) (1)时间每增长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85个单位 (2)时间每增长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增加总额为1.85个单位 (3)时间每增长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85个单位 (4)产品成本每变动t 各单位,平均需要1.85年的时间 6、若时间数列为指数曲线,其资料的变动特点为( (2) ) (1)定基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2) 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3) 逐级增长量大致相等 (4)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 多选题: 1、下列时间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有( (2)(4) ) (1)各年末人口数 (2)各年新增人口数 (3)各月商品库存数 (4)各月商品销售额 (5)各月储蓄存款余额 2、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1)(4) )

[整理]04第四章 动态分析方法 习题答案

第四章 动态分析方法 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动态数列:是将某种现象的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 2. 平均发展水平:是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 3. 增长量: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 4. 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5. 长期趋势:是研究某种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向上或向下发展变动的趋势。 6. 季节变动:是由自然季节变化和社会习俗等因素引起的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 二、填空题 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时间、指标数值 2. 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绝对数动态数列,派生。 3. 时间数列,时间数列。 4. 最初水平,最末水平,中间各项水平;报告期水平,期间水平。 5. 逐期、累计。 6. 报告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 7. 35.24%。 8. 某一固定时期水平,总的发展程度。 9. 增长量,基期发展水平;环比增长速度。 10. 几何平均法,方程法。 11. 1200459 5 12. (205%×306.8%)-1 13. 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14. 季节比率。 15. 按月(季)平均法 16. 若干年、转折点。 17. 随机因素和偶然因素。

18. 逐期增长量。 19. 数列的中间位置。 20. 各期的二级增长量。 三、单项选择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B 2. B 3. D 4. B 5. B 6. C 7. C 8. D 9. B 10. A 11. A 12. B 13. D 14. B 15. C 四、多项选择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ABCD 2. AC 3. AC 4. AC 5. ABD 6. BD 7. AD 8. ACD 9. AB 10. ABCD 五、判断改错 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都是通过连续登记的方式取得统计资料的。(×) 时点指标是通过一次性登记方式取得资料 2. 增长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报告期比基期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 3. 相邻两个时期的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4.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5.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相邻两个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之比 6. 增长1%的绝对值可以用增长量除以增长速度求得,也可以用基期水平除以100求得。(×) (增长量除以增长速度)/100

大数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分析报告

大数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大数据的概念 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早期,企业在大型机上部署财务、银行等关键应用系统,存储介质包括磁盘、磁带、光盘等。尽管当时人们称其为大数据,但以今日的数据量来看,这些数据无疑是非常有限的。随着PC的出现和应用增多,企业内部出现了很多以公文档为主要形式的数据,包括Word、Excel文档,以及后来出现的图片、图像、影像和音频等。此时企业内部生产数据的已不仅是企业的财务人员,还包括大量的办公人员,这极大地促进了数据量的增长。互联网的兴起则促成了数据量的第三次大规模增长,在互联网的时代,几乎全民都在制造数据。而与此同时,数据的形式也极其丰富,既有社交网络、多媒体等应用所主动产生的数据,也有搜索引擎、网页浏览等被动行为过程中被记录、搜集的数据。时至今日,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应用的进一步丰富,数据已呈指数级的增长,企业所处理的数据已经达到PB级,而全球每年所产生的数据量更是到了惊人的ZB级。在数据的这种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大数据”的概念逐渐在科技界、学术界、产业界引起热议。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分析的数据因为“大”,摆脱了传统对随机采样的依赖,而是面对全体数据;因为所有信息都是“数”,可以不再纠结具体数据的精确度,而是坦然面对信息的混杂;信息之“大”之“杂”,让我们分析的“据”也由传统的因果关系变为相关关系。 大数据热潮的掀起让中国期待“弯道超越”的机会,创造中国IT企业从在红海领域苦苦挣扎转向在蓝海领域奋起直追的战略机遇。传统IT行业对于底层设备、基础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企业在起点落后的情况下始终疲于追赶。每当企业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技术突破时,IT革命早已将核心设备或元件推进至下一阶段。这种一步落后、处处受制于人的状态在大数据时代有望得到改变。大数据对于硬件基础设施的要求相对较低,不会受困于基础设备核心元件的相对落后。与在传统数据库操作层面的技术差距相比,大数据分析应用的中外技术差距要小得多。而且,美国等传统IT强国的大数据战略也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阶段。中国市场的规模之大也为这一产业发展提供了大空间、大平台。大数据对于中国企业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更新,更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变革。随着对大数据的获取、处理、管理等各个角度研究的开展,企业逐渐认识数据已经逐渐演变成“数据资产”。任何硬件、软件及服务都会随着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逐渐被淘汰,只有数据才具有长期可用性,值得积累。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可以是也应该是独立于软硬件系统及应用需求而存在的。大数据是信息技术演化的最新产物,确立了数据这一信息技术元素的独立地位。正因为数据不再是软硬件及应用的附属产物,才有了今天爆炸式的数据增长,从而奠定了大数据的基础。

第十四章 动态分析与指数分析

第十四章 动态分析与指数分析 学习社会统计学,仅仅了解静态分析法当然是不够的。所以在本章,我们把注意力转向 时间数列。通过学习一些动态分析法,我们不仅可以比较清楚地观察到某种指标数值随时间 变动的情况,而且开始能透过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事物未来有所把握了。 第一节 时间数列及其指标分析 时间数列是某一指标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一个序列,也称动态数列。时间 数列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方向和结果,由此构成了统计学对社会动态加以定量描述或 推断的基本依据。 1. 时间数列的构成与分类 时间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被研究现象所属的时间(t )和反映该现象在各个 时间上的统计指标数值(a 或者Y )。 在统计学中,对时间数列中顺序排列的统计指标的各数值,引出了“发展水平”这个概 念,一般用符号“a ”表示,并就此展开一系列对时间数列的指标分析。根据发展水平在 时间数列中所处的位置,通常把数列中第一个指标数值称为最初水平,最后一个指标数值称 为最末水平,其余各项指标数值称为中间水平。在比较两个时间上的发展水平时,把所要研 究的时间上的发展水平称为报告期水平,用i a 表示;把作为对比基础的时间上的发展水平 称为基期水平,用0a 表示。如果0a ,1a , 2a ,…, 1 n a ,n a 分别代表数列中各个不同时间 上的发展水平,则0a 为最初水平,n a 为最末水平,其余各项皆是中间水平。如果将数列中 的第二项指标数值与第三项指标数值进行对比,则1a 代表基期水平,2a 代表报告期水平。 最初水平、中间水平、最末水平、基期水平和报告期水平,都将随着研究目的和研究时间的 不同而变化。 时间数列按其排列的指标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和平均指 标时间数列。在这三种时间数列中,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是基本数列,其余两种是派生数列。 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按其所反映的资料的性质不同,又可以区分为时点数列和时期数列。 时期数列用于反映某一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变化总量,时期数列之中的资料必定是 动态资料。时点数列用于反映某一现象在一些时点上的状态和水平,时点数列之中的资料必 定是静态资料。 2.动态比较指标 动态分析指标一般都是以总量指标时间数列为基础构造的,分两大类:一是动态比较指 标;二是动态平均指标。 由于时间数列是某一统计指标的数值依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时间序列,因而, 构造时间数列比较指标有两种方法:减法和除法。用减法得到的动态比较指标,具有同原资 料相同的计量单位,表达绝对增长。用除法得到的动态比较指标,表达相对增长,且都是无 名数。正因为如此,按惯例,时间数列的动态比较指标有三种,即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 速度。 (1) 增长量

过程能力指数评价浅析

过程能力指数评价浅析 1. Cpk 与Ppk 的区别 1.1 从Cpk 与Ppk 的定义谈区别 Cpk 是工序能力指数[3],在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时,反映设备(模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根据加工成形产品尺寸的变异,来验证设备(模具)的加工能力和改善能力。它是一种组内变异(Within),其前提是组间的变异相对稳定,才能反映目前(短期)的过程能力[2]。以一个操作循环中获取的测量数据为基础,将这些数据用控制图分析后作为判定该过程是否在统计控制状态下运行的依据。如果没有发现特殊原因,可以计算短期能力指数Cpk。否则就要求采取解决变差的特殊原因的措施,直到排除了特殊原因造成分布的形态、分布宽度或位置的影响因素,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后才能计算其过程能力。它是一种周期性的过程评价。Ppk 是过程能力指数,性能指数,反映的是组内和组间的总体变异(Overall),不需要考虑过程是否统计受控。在新产品开发阶段,要求提供的是Ppk,可用于反映未来长期的过程性能能力,是对实时过程整体性能研究和初始过程能力的评估。长期能力研究是针对很长一段时间测量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的,这些数据应能包括所有能预计到的变差的原因,其中一些变差原因可能是在短期研究时还没有观察到的。根据这些数据,便可以计算长期的能力性能指数。 1.2 从Cpk 与Ppk 公式谈区别 Cpk 是考虑到过程的能力指数,定义为CPU 与CPL 的最小值。它等于过程均值与最近 的规范界限之间的差除以过程总分布宽度的一半[1]。即: 而式中制程标准差即样本平均极差σ a = R /d2 ,式中R 为子组极差的均值(在极差受控时期),d2 为随样本容量变化的常数,d2 这个常数为基于正态分布的统计经验得来,因此计算Cpk 要在过程稳定、符合正态分布的情况下进行。根据指定的样本容量的大小,从表1 中选择d2 的值:

第六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一节 时间序列的分析指标

第六章时间序列分析 重点: 1、增长量分析、发展水平及增长量 2、增长率分析、发展速度及增长速度 3、时间数列影响因素、长期趋势分析方法 难点: 1、增长量与增长速度 2、长期趋势与季节变动分析 第一节时间序列的分析指标 知识点一:时间序列的含义 时间序列是指经济现象按时间顺序排列形成的序列。这种数据称为时间序列数据。 时间序列分析就是根据这样的数列分析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进而预测其未来水平。 时间数列是一种统计数列,它是将反映某一现象的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表现了现象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故又称为动态数列。 一个完整的时间数列包含两个基本要素: 一是被研究现象或指标所属的时间; 另一个是该现象或指标在此时间坐标下的指标值。 同一时间数列中,通常要求各指标值的时间单位和时间间隔相等,如无法保证相等,在计算某些指标时就涉及到“权”的概念。 研究时间数列的意义:了解与预测。 [例题·单选题]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时间数列().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一个月内每天某一固定时点记录的气温按度数高低排列形成的序列 c.工业企业按产值高低形成的数列 d.降水量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答案:d 解析:时间序列是一种统计数列,它是将反映某一现象的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表现了现象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 知识点二:增长量分析 (水平分析) 一.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是指客观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或时点上)发展所达到的规模、水平,一般用y t (t=1,2,3,…,n) 。 在绝对数时间数列中,发展水平就是绝对数; 在相对数时间数列中,发展水平就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几个概念:期初水平y 0 ,期末水平y t ,期间水平(y 1,y 2,….y n-1); 报告期水平(研究时期水平), 基期水平(作为对比基础的水平)。 二.增长量 增长量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增长量的指标数值可正可负,它反映的是报告期相对基期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根据基期的不同确定方法,增长量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 1.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用公式表示为: △ = y n - y n-1 (i=1,2,…,n) 2.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之差,用公式表示为: △ = y n - y 0 (i=1,2,…,n) (i=1,2,…,n) 二者关系:逐期增长量之和=累计增长量 3.平均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的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期增加(减少)的数量。 一般用累计增长量除以增长的时期数目计算。 (y n - y 0)/n [例题·单选题]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绝对数量是( )。

动态分析计算公式

动态分析定量计算公式 一、技术经济指标 1、抽油机电动机功率利用率; %100cos 3%100%100W ????=?=?=额定 额定实际输入利电动机额定功率电动机实际输入功率W U I W W φ 之间~为功率因数一般在85.084.0φcon (采油工应知应会P36和抽油培训讲义P201) 合理标准:W 利>70% 2、抽油机电动机效率 %100?=电动机入功率 电动机输出功率η 3、扭矩利用率:%100%100?=?=额定 际实利额定扭矩实际扭矩M M M 合理标准:M 利>50% 计算抽油机最大扭矩经验公式(高等学校教学用书王鸿勋等编采油工艺原理P152) 公式一 )(2 m i n m a x m a x P P S M -?= 公式二 苏联 )(236.0300min max max P P S S M -??+?= 公式三 中国 )(202.01800min max max P P S S M -??+?= 式中均采用牛、米单位 公式三要比公式一和公式二准确 如果式中均采用公斤、米单位则用下式: 4、抽油机平衡率:为合格) ~(要求平衡率上电流下电流平衡率%100%85%100?=I I I %100?=大小平衡率I I I %100M P P 236.0S 300%100M M M ?-??+?=?=理论 小大理论实际利)(扭矩利用率S %100M P P 236.0S 30%100M M M ?-??+?=?=理论小大理论实际利)(扭矩利用率S

5、冲程利用率:%100S S %100?=?= 额定际实利额定冲程实际冲程S 合理标准:S 利>80% 6、冲次利用率:%100N N %100?=?=额定 际实利额定冲次实际冲次N 合理标准:N 利>60~70% 7、负载利用率:%100P P %100P ?=?=额定 际实利额额定冲程实际载荷 合理标准:P 利>70% 计算抽油机悬点最大载荷公式(高等学校教学用书王鸿勋等编采油工艺原理P109) 抽油机悬点最大载荷每种公式只能是近似值 公式一 )137 1)((/1max n S W W P r ?++= Wr---抽油杆在空气中的重量,牛。 W 1/-----作用在活塞上的液柱的重量。 公式二 )17901)((2/ 1 max n S W W P r ?++= 公式三 )1790 1(21max n S W W P r ?+?+= 公式二计算结果接近于实测值 8、计算抽油机悬点最小载荷公式(高等学校教学用书王鸿勋等编采油工艺原理P95) 抽油杆在液柱的重量。 杆长度重量每米抽油杆在液柱中的?=min P 9、有效生产时率:指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时数之和与无效生产时数之和的差占日历时数之和的比率,% 10、检泵周期:单井检泵周期指油井最近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有效检泵周期指检下泵投产之日至本次抽油泵装置失效之日的间隔天数; 11、泵效: 混合液密度 水密度含水原油密度含水)?+?-=1(ρ

动态分析

第四章动态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时间变量回归模型是应用( )原理,将时间序列中的时间因素作为自变量,所要描述的经济变量作为因变量而建立的模型。 A.回归分析B.相关分析C.因果分析D.因素分析 [答案] A [解析] 时间变量回归模型是指应用回归分析的原理,将时间序列中的时间因素(t)作为自变量(解释变量),所要描述的经济变量作为因变量(被解释变量)而建立的模型。 2.下列模型中属于滑动平均模型的是( )。 A.y t=a1y t-1+e t B.y t=a1y t-1+a2y t-2+e t C.y t=a1y t-1+a2Y t-2+…+a k y t-k+e t D.y t=b0e t+b1e t-1+…+b k e t-k [答案] D [解析] A项是一阶自回归模型;B项是二阶自回归模型;C项是k阶自回归模型。 3.y t=a1y t-1+a2y t-2+…+a n y t-n+b0e+b1e t-1+…+b m e t-m,是( )。 A.一阶自回归模型B.二阶自回归模型 C.滑动平均模型D.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答案] D [解析]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n,m)是指用n阶自回归m阶滑动平均的混合模型来描述的模型。它满足: y t=a1y t-1+a2y t-2+…+a n y t-n+b0e+b1e t-1+…+b m e t-m 4.长周期波动的周期为( )。 A.0~5年B.5~15年C.10年以上D.15年以上 [答案] C [解析] 按波动周期的长短,循环波动可以分为:①短周期波动,是指周期在五年之内的波动;②中周期波动,是指周期在五年至十年的波动;③长周期波动,是指周期超过十年的波动。 5.循环波动分析中,周期峰值所处的时刻为( )。 A.衰退转折点B.扩张转折点C.收缩长度D.扩张长度 [答案] A [解析] 景气转折点(扩张转折点)是指谷底所处的时刻;扩张长度是指从周期的起点时刻到峰值时刻所跨越的时间长度;收缩长度是指从周期的峰值时刻到谷值时刻(终点)所跨越的时间长度。 6.循环波动分析中,周期谷底所处的时刻为( )。 A.衰退转折点B.扩张转折点C.峰值D.谷值 [答案] B [解析] 衰退转折点是指周期峰值所处的时刻;峰值是指经济周期顶点的指标值;谷值是指经济周期谷底的指标值。 7.扩散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 [答案] A [解析] 扩散指数又称扩散率,它是指在对各个经济指标的循环波动进行测定的基础上所得到的在一定时点上处于扩张状态的经济指标(扩张指标)的百分比,即: 8.已知某时间序列,如表4-1所示,其中“+”表示经济扩张,“-”表示经济收缩。 表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