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卫民俗文化

中卫民俗文化

中卫民俗文化
中卫民俗文化

二毛皮鞣制工艺

史志记载,在千年前,中卫地区的养羊业已相当发达,到了清乾隆年间,滩羊二毛裘皮就已文明于世,滩羊出现在中卫大地上已逾数百年历史。

中卫滩羊属长尾脂、粗毛裘皮用绵羊品种。在世界养羊业中至今还没有发现类似滩羊的裘皮羊,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滩羊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2009年《二毛皮鞣制工艺》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名录,传统的二毛皮加工工艺、旧时曾为民间流动的一道独特风景。

现在“羊把式”(传承人)对裘皮加工工艺不断改进,传统的裘皮加工工艺大多采用黄米等农作物进行鞣制,工序非常复杂。出生40天左右宰杀的滩羊,毛色洁白,质地坚韧,非常结实,尤其毛穗呈现特有的弯曲柔这状,轻轻抖动,如玉簪滨落,,梨花纷飞享有“九道弯”美誉。若将皮板纵横倒提,只见洁白的毛穗,自然下垂,宛如冰锥叠撞倾倒,平户涟漪荡漾,若在轻抖,仿佛玉簪滨落,梨花纷飞,更觉轻盈动人。用滩羊二毛皮制作的男女皮衣穿着舒适,美观大方,保温性能极佳。用其制作高档服饰的镶嵌,色调明快,典雅素致,别具风韵。

中卫民歌

涉及爱情生活的主要体现旧社会青年男女吐露纯真爱情,抒发离愁别怨,反抗封建婚姻等多种内容,表达出劳动人民真挚感人的爱情。

反应日常生活的民歌中最具普遍性的有仪礼歌,(伴随民间祈年庆节,贺喜祛灾,祭祖吊丧等仪式及日常迎亲送友等习俗活动,多为吟诵演唱)。主要内容为祭神求福,祈保丰收等。

民歌虽来自民间,它的内容、韵律中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对社会和人生的解读,正式因为它的内容通俗易懂,贴切的反应了人们的心声,所以才悠远流传至今。

传统民歌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源流、文化内涵、风格色彩、音乐特征、审美特色的载体。民歌依即兴方式创作,借口传心授流播,因而是最贴近民众与社会现实、最直接地反应当地人民大众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中卫地区流传于民间的民歌小曲,目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民歌,就形势而言,除民谣、二哥和各种劳动号子之外,还有“山花儿”、“十二个月”、“王哥放羊”等具特色的多种形式。民歌内容可分为:劳动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各个时代各民族的民歌,对研究当地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道教音乐

流传入中卫地区的确切年代无从考证,具史料记载,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四川道人龙门派金真道士第十七带北、弟子罗教福支由定居中卫老君台“金真观”,至今收徒传道二十一代,有教徒几百人。

道教音乐,是道教进行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具有烘托、演染宗教气氛、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办的向往和对神仙的崇敬,道教音乐渊源甚古,历经千百年悠久传承,道教音乐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从道教音乐的功能,它既是道教徒举行宗教法事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以一种艺术形式感化百姓而传教布道方式,所以,道教音乐具有宗教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功能。于道教内部而言,道教音乐是道徒行法布道的仪式内容,是道徒与各界沟通的特殊“语谈”,于道教外部观之,道教音乐又是娱神乐人的一种有

着欣赏价值的艺术形式,有陶冶性情的社会功能。

道教音乐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由人声唱诵的“经韵音乐”,其二是由乐器奏的“曲牌音乐”,“经韵音乐”在唱诵时,往各市地有乐器和法器伴奏、所使用的乐器和法器,因各地宫观之性质与条件不尽相同,于数量和种类上也就多寡不一。一般来说,大致有鼓、钹、木鱼、磐等法器,乐器有笙、箫、管、二胡、琵琶、三弦等等。

陶瓷烧制技艺

中卫下河沿曾经是宁夏的瓷都,位于常乐镇下河沿村,南约1.5公里的山沟里,倍称老窖沟。窖址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150米-280米,窑炉附近堆积的残瓷片最厚处约有10多米,由此判断当时烧制瓷器的规模相当大

下河沿码头是黄河上的水运要冲,是青海、兰州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北魏时黄河开始有河运业,在隋、唐、西夏和元代的数百年间,黄河河运业常和西段“丝绸之路”相连接,各地客商货运过载,往来不断。下河沿窑当年生产的瓷器除了畅销于中卫地区,还沿着黄河远销银川和内蒙古一带。

下河沿窑主要生产的是民用生活瓷,属于民窑。器型有各式碗、盘、盆、双耳罐、盘口瓶、桶式瓶、钵、罐、油灯、工具等、釉色以黑釉、褐釉、白釉、青黄釉为大宗。装饰方法有白釉褐彩、点釉、刻划花等。这里煤炭资源丰富.地下泉水潺潺不断流出.并且附近山沟里还有大量陶土、是烧制瓷的理想场所。下河沿窑烧制的瓷器种类繁多,其白釉褐彩碗、褐彩盘的褐色点彩装饰是典型的北方元代瓷器的特征。另外,白釉褐彩盆、白釉褐彩桶式瓶等,也有典型的北方元代瓷器的特征,据初步推断下河沿窑的烧制年代上限应该在元代,下限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是当时西北较大的一处瓷器烧制作坊.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宁夏瓷都。

中卫下河沿民窑瓷,生产技艺是中卫地区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它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

放荷灯

“放荷灯”民俗在中卫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长久不衰。在中卫年俗文化中有“放河灯”的民间习俗,在每年正月初八的晚上,位于中卫市区南边黄河沿岸的福星寺、圆通寺等寺庙都会举行“放河灯”仪式。

旁晚群众带着做好的荷灯从圆通寺出发,一路敲锣打鼓向黄河岸边前行。7时左右,人们将一盏盏荷灯点亮,轻轻地放进河水中.寄托美好心愿。此时,顺水漂流的荷灯发出点点光芒,将河面照亮。“放荷灯”注重的是内涵而不仅是形式,无论放什么样的荷灯,内心的良好祝愿是寄托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正是这些富于东方古典审美意味的细节,在中卫农历年里.,依然镌刻着多元共生叉错杂交织的乡土文化生态景观。我们心动的是,感恩、希望、祝福、祈祷、孝道、天人合一、伦理教化依然充溢在“春节”的每个传统仪式中。“放河灯“为中卫人重新构建了一个敬晨自然、人伦融洽、和谐温馨的精神家园。

方言剧

中卫方言以秦晋方言为基础,以中原、吴越方言等多种成份为混合。过去中卫方言很少受到外来方言的冲击。由于进入改革开放80年代以来,由于本地区人口的大量流动,加速了中卫方言的变异。申报方言剧项目,也是对中卫地区方言文化遗产的抢救。

人民群盘是方言的创造者,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文艺巨匠,更要让广大人民有文化的渠道和途经表达自己的梦想和诉求。方言剧《过寿》就是用自己的土语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中卫话在宁夏诸多方言中比较特殊,不论体走到哪里,只要听到富有特色的中卫腔,就能立马找到自己的乡亲。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只有我们科学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方言,才能更好地为中卫的发展与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跷跑驴

高跷跑驴是流传于中卫地区传统社火中的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由劳动人民自己创造、发展、保存的艺术之一。近代流行最广泛的民间传统杜火舞蹈之一。

在旧历的正月间,正是春节农闲的时候,劳动人民祝愿新的年能够风调雨顺,五俗丰登,使生活过得更好。高跷跑驴舞可以调节现场中的表演气氛,又富于变化,多姿多彩。由于是自娱性;群众性的活动,在几百年漫长的岁月中,变化甚微。它根植在人民生活之中,在各种不同的时代,都保存了下来。直到今天高跷跑驴仍是中卫地区流行最广,最受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它生动的体现着中卫地区传统文化表现方式

肖记水面

传统技法最关键是“压“和”切“。按特殊的工艺配方合面揉成团,用一根胳膊粗的杠子压,杠子的一头固定在墙里,人骑在另一头来压,这样压出来的面,薄如纸,韧如绸,直到将面团碾压成厚度不足0.3毫米薄的面片时再折叠成垛,用大面刀切成细丝而成,成品煮熟后劲脆鲜香,并可任意配佐料,在中卫地区诸多风味小吃中独树一帜。

打铁花

古老的中卫,旧时在元宵节晚上,大街小巷都挂灯笼,放焰火,踩高跷,中卫城里还流行“打铁花“的习俗。它是独特而古朴的民俗节日娱乐形式之一。

当正月十五的夜晚来临,家家户户门前张挂着红灯笼,社火队伍穿过大街小巷,人们老少相携,全家出动看焰火。这时穿越黄河两岸,聚集在城里的群众成千上万,等待昔“打铣花“这一惊心动魄的时刻”打铁花“时,首先要一个专门的炉子,傍晚,把炉子生着,上面放上几十个特制的化铁罐,罐里装昔碎生铁块。

燎疳节

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疳”,“燎疳”是中卫地区突出的传统文化事象之一。传说“疳”是一种十分顽固的病毒,只有用火烧能燎,才能驱毒祛病,驱除病魔和鬼怪岁岁健康保平安。

中卫燎疳的习俗是人们源于上古时期对火神的崇拜,相信依火的能力驱邪除邪魔,保佑人人平安,庄稼丰收。燎疳是在中卫这块土地上遗存下来的传统习俗。在这一天晚上,不管是偏僻幽静的农村,还是喧嚣热闹的城镇,无论是农家院落,还是街道社区,到处火光闪闪,热闹非凡。鞭炮噼噼啪啪声,大人小孩的叫喊声、嬉闹声交织在一起,整个中卫城乡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最后大人们把余火用木锨扬起来,边扬边念:“今年麦子开花了.年年世世好庄稼”,根据打起的火花形状预测当年粮食的收成情况。燎疳后一年一度的春节也进入了最后一个高潮。燎疳它保留了我区农耕文化和民间乡俗原生态面貌,被区外专家视为宝贵的“活文物”,是中卫地区独特而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燎疳”既是古老民俗的延续,又有祈求当年健康幸福、五谷丰登之意,具有凝聚力,能够增强群众团结友爱,可以营造祥和的气象。

手工地毯编制技艺

中卫是宁夏手工地毯主要的生产传承之地,有三百多年历史。地毯的生产过程,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沉淀与积累。中卫有顶级的羊绒和羊毛,中卫市滩羊地毯有限公司制作的纯手工地毯,在染色工艺上,采用几百年来一直延续的天然植物染色技术。对于一块地毯的价值来说,质量的优劣是靠工艺道数评定,道数越高,质量越上乘,图案越精致。

近年来,中卫手工地毯又有了很快的发展,不仅远销欧美国家,而且曾为自治区制作了精美的礼品。手工地毯是地毯中最具工艺与艺术价值的物品,高档手工地毡被称为软黄金,是家庭富裕和品味的象征。中卫手工地毽以纯羊毛为材料.前后经过图案设计、配色、染纱、上经、手工打结、平毯、片毯、洗毯、投剪、修整等十几道工序加工制作而成。它可以将几十种色彩和谐地揉合在一起.紧密精致的毡面可以使地毡的寿命延长到几十年上百年。如此繁琐的工艺,使得制做一块毯子的时间需要从几个月到一两年不等。濉羊牌纯手工地毯,图案颜色繁密,具有深郁的民族风格,整体气质雍客华贵.图案华丽浪漫,简洁明快,清新雅致,是中卫手工技艺之精华

白酒酿酒技艺

中卫自古盛产白酒,白酒史载已有600多年,是宁夏唯一有历史记载的酒乡。明清时期,中卫香山已发明用叶生草类绵蓬种籽酿造醇酒的方法,称“绵蓬酒”。清乾隆《中卫县志》率先记载了当时所酿“绵蓬酒”的盛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卫的水美,美在资源丰沛,水质佳良.清澈透明,好水酿好酒。这便是中卫酒久负盛名的根源。当今中卫“香山春”系列白酒,畅销全国,走出国门。香山酒业如今延用着中国烧酒第一锅和”义隆源”烧酒巨型蒸酒铸铁甄锅技艺.传承着140年的酿酒历史。为中卫酒文化谱写了一页新的篇章。

清乾隆《中卫县志》记载:酿泉,中卫酒为甘省著名,其酿酒中佳县城内各井之水作酒,味清冽,至城外之水,即不及。

中卫自酒酿酒技艺,传承三百多年,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不可估量。酒有百种,各树一帜。中卫白酒传统酿制技艺承古老的民间酿酒作坊之传统,荣天地自然之精华,成为宁夏酿酒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中卫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这里有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沙坡头和众多名胜古迹。儒、道、释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实为钟灵琉秀,人杰地灵之地。

中卫自古佳酿飘香,源远流长,是西北美酒的发源地。经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中卫黄河两岸发现的西周、汉、唐、西夏等朝代的酒文物比比皆是。

沙坡头的传说

中卫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黄河水道就是中卫地区衍生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摇篮”,县政府早在1980年前就对中卫地区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言语进行了普查整理,共搜集民间故事282篇,民间歌谣500首,民间谚语20000条,《沙坡头的传说》就是其中的一则。

中卫民闻趣事、地区性强,特点比较突出,内容丰富多彩,富有优美的幻想色彩。语言质朴,动人心弦,听起来使人感想连篇,它会把我们带进一个神奇欢快的美妙境界。中国民间文学大师钟敬文先生说过,“民间的口头创作,是每个民族的珍贵文化财产,也是现代国民的精神滋补剂”。中卫民间文学根植于民族生活的肥壤沃土之中,它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井传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民间的艺术创作,并不等同于历史。但是,只有这样“口传的历史”,才能显示出民族的历史渊源和社会风貌,人民在聆听这种传统的教诲中会受到莫大的精神启迪,

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任何枯燥的说教所不能取代的。

中卫皮影戏

在皮影戏的白幕上,虽然舞动的都是平面偶人之形,但其音乐与强调却能使人情绪起伏,喜可让人心舒气爽,悲能使人粲然泪下,十分动人,皮影戏对表演的技艺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要培养表演人才,甚至最终能组成一个皮影剧团,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单鼓舞

单鼓舞源于人们的祭祀活动,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常见于迎神赛会上进行,现在舞蹈中的迷信色彩与日俱减,已成为民间具有观赏性和自娱性的舞蹈,而备受人们喜爱。

在迎神赛会上以娱神娱人,单鼓舞祭祀活动逐渐形成了民间约定俗成的信仰习俗,它表演形式独具特色,完全保留和传承了中卫地区的宗教文化色彩,具有原生态文化的基本特征,富有民间传统舞蹈的艺术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剪纸

元代时期,大量回族向海原及西北部迁徒而来,逐渐形成以回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刺绣、剪纸也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别是节庆日,民间操办婚事时,虽穷苦,但是妇女剪“喜”字,贴窗花,为自己心爱的人绣荷包、纺枕套、绣鞋垫等,表达自己的心意,民俗文化的形成,把穷苦人追求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千针万线的刺绣中,火窗花剪贴的一书中,农闲之余,他家的大娘,你家的小媳妇,用刺绣、剪纸,或一对鸳鸯,一副枕顶,一块秀帕,或一个荷包传递浓浓的乡情,寄托深深的心意,表达融融的亲情。

中卫木雕

长期以来,中卫木雕艺人经过多年实践与经验,归纳的木雕雕饰技法中主要有浮雕、通雕、镂空雕、园雕、线雕、混合木雕等,是中卫建筑木雕艺人多年来的智慧和结晶。建国以后,中卫木雕艺人技术高超的主要有:胡生福、张建礼、杜学义、余凤佳、林治国等,在中卫地区的寺院及传统建筑中,留下了他们大量作品,师徒技艺代代相传。

中卫古代建筑构建主要以彩画装怖为主。由于受制于封建等级制度,民间建筑不允许使用彩画,只有通过木雕工艺来美化宅院,木雕除了美化建筑外形,丰富建筑形象外,同时也满足了当时人们逐渐提高的审美需求。中卫从明代开始,寺院及民间建筑上出现装饰木雕.并在题材内容上不断扩展,木雕装饰不断地走向百姓,逐步地民化。中卫木雕在一定意义上而言,主要指明清时期的建筑木雕装饰艺术。

建筑木雕主要依附于传统木结构上的雕刻艺术,只有伴着建筑的定型而产生。中卫现在明清时期以前的建筑木雕构件遗产很少,从现有的遗存来看,主要是石空大佛寺和高庙保安寺。是基于明清时期建筑结构所造成的,这种风格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审美情趣。中卫木雕艺术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建筑空间结构、位置、大小以及材料、工艺技术的制约,使得木雕与建筑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浮雕

传统意义上的沙雕、浮雕以纯粹自然的沙和水为材料,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呈现迷人的视觉奇观。中卫的沙雕则是当地艺术家的独创,是一种融合了泥塑、制模的新艺术形式。董福宁算得上是中卫沙雕的鼻祖人物,他的作品构思精巧、手法细腻,有一股浑然天成的打磨之风,他的沙雕作品远销马泰等国家和港澳地区。

董福宁走上雕型的道路缘于中卫高庙的重修。当时,中卫的泥塑人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董福宁和候思荣等几人迎难而上,挑起了塑造高庙神像的重任,他们在塑造神像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卫雕塑大师辛锡林先生的指导,这对董福宁雕塑技艺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此后.他为庙宇塑神像多达1000多尊,他的雕塑技艺也越来越纯熟。

西气东输示范区的“中国龙”,灵武宝塔石化的的“奔腾”.中卫新花园小区的“骆驼”,以及银川东官俱乐部的“龙凤呈样”、“孔雀开屏”等园林景观雕塑、现代琉璃钢雕塑、不锈钢雕塑、装饰浮雕都是董福宁的作品

中卫泥塑

泥塑艺术是中卫地区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中卫泥塑艺术可上溯到唐代,自从有了石空大寺和高庙保安寺,中卫地区就有了泥塑艺术品。

自唐代之后,中卫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传入中卫,以及多神化的祭祀活动,中卫道观,佛寺,庙堂的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到了清代,泥塑艺术在中卫地区达到了顶峰,泥塑师詹玉林、刘长久、王玉枝、侯思荣是杰出的代表

经明、清、民国之后,泥塑艺术在中卫地区流传不衰,到民国时期,泥塑品种逐渐增多,不但有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民间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人专门从事你人和动物的制作,有“老虎”“狮子”“猴子”“小狗”“小猫”“鸡”“鸭”等动物,并且涂以各种颜色,称谓一种独立的手工艺术品,过去每逢集市、庙会都有出售泥塑玩具,现在看它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民间手工艺术品了。

泥塑的基本用料是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

中卫砖雕

作为一种传统工艺,砖雕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优秀的传统建筑装饰材料,但由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种现代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传统砖雕的工艺技术面临了尴尬局面,掌握优秀传统技艺的砖雕艺人及资源越来越少。

中卫地区砖雕艺人:罗开选、秦治中、闫治帮、张英林

砖雕是中卫地区古建筑上一种独特的装饰性雕刻艺术,是中卫地区传统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砖雕艺术在中卫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宁大佛寺和高庙保安寺大量的砖雕作品为我们保留了明清时期重要的社会文化信息。

砖雕是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用于装饰寺院,房屋等建筑的构件和墙面。传统砖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含,它在给人以是巨额享受的同时还兼有社会教化功能,传统手工艺人将自然与人文内容融入砖雕之中,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含量,砖雕中的每一件动物花草,都充满着大自然的生命律动,雕刻传神生动,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砖雕是民俗与市井风情的万花筒。

祭河神

黄河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古人为了感恩,产生崇拜之心,祭河神便是许多民俗活动的一种形式。中卫地处黄河河套之首,得自流灌溉而衣食无忧,民风淳朴向善,于是流传下来古老的习俗,祭河神多在庙、台、观等宗教场所举行,后来在田垄的渠首、河边处布置道场,以示虔诚。文革中被破除,80年代后新又逐新兴起。祭河神有相应的程式和韵律,祭品也有不同的变化,后来又加进放河灯的形式,更具神秘和诡异。其内容如《净坛》

十字路上设香案,头定香盘接诸神,

渚神正从空中过,合会弟子念无量,

双手点来一枝香,黄河岸边设香案,

三界诸圣来赴会,总座宝殿受香姻。

合会人到河边双膝跪地,为国泰和民安来祭河神,

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万人到河边都把香焚,

公德主发诚心整斋办贡,清油煎炸素果来报恩惠。

你分享我供水同心共祖,焚高香化马龙祝告上苍。

祭河神内容很多,有颂公德的,有祈神灵的,有表心迹的,不一枚举。

祭河神以祭祀活动为主,诵经、贡水、发祭文间或进行。以民族打击乐器为主要法器,发祭文以喝唱、接唱形式展开。

自宋朝王重业传至民国叶智春,后继者李理杰传至张宗峰、霍继良、张建国,后继有序。

民间绘画

王学义,男,满族,1942年生于宁夏中卫,宁夏美术家协会会员,宁夏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卫市书画艺术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1980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教授大学北京分校。从事中学美术教学及印刷设计三十余年,退休后先后在宁夏、甘肃、内蒙、河北等地从事寺庙绘画。

王学义上小学的时候受本村画师牛福奎及启蒙老师李有荣的影响,酷爱绘画,中学时受教于著名美术教师王春,六十年代结实了宁夏著名画家唐西林、张少山、王系松、中卫著名老画家王道清,亲聆教导,被聘为宁夏日报美术通讯员,作品多次见报,并入展区西北美展。

2002年退休后随中卫著名彩画师陈建德专业从事古建壁画,先后在宁夏中卫、中宁、同心、银川、石嘴山、陶乐、甘肃武威、古浪、内蒙包头制作了数千幅化作,2007年应邀赴河北省秦皇岛市碣石山水岩寺画佛教绘画,此间皈依佛门。之后在昌黎水岩寺、北戴河观音寺、保定慈云禅林留下百余幅绢、纸佛画及大型壁画,数数百幅建筑字画。2001年被中卫市评为非物质遗产绘画传承人。

中卫舞龙

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和发展,中卫地区舞龙传承习俗和北方大多数地方基本一样。民间传说:“七八岁玩草花,十五六岁耍小龙,青年壮年舞大龙”

中卫耍的最好的龙是“火龙”,常常伴有数十盏云灯相随,井在晚上天黑时舞。耍龙灯的时候,有几十个大汉举着巨龙在云灯里上下穿行,时而腾起时而俯冲,变化万千间或还有鞭炮、打铁花,大有腾云驾雾之势!周围簇拥着成百上千狂欢的人们,锣鼓齐鸣,蔚为壮观。气势雄伟的场面,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情绪,振奋和鼓舞了人心,因此,舞龙成为了维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乐章。

香山水会音乐

中卫水会最早传承人可追湖至明朝时期民国时期比较盛行,50年代传之张文德,其后传承人霍宗良,三清庙会长张万宝、李元茂及信徒赵自平、张国平等信众多人目前,“香山水会”以老君台、三清庙、玄太观、龙宫为典型活动场所。水会活动涉及中卫市西部,中部、东南部的七镇一乡地域,空间广大,影响深远。目前,这一项目被列为自治区级非遗名录保护项目。

当地俗称“水虎音乐”,是中卫民间道教文化的一支奇葩,在宁夏乃至全国也是独特的民间盛会。它将诵经、祭祀、接神仪式、娱乐、音乐、舞龙诸多活动连在一起,形成一整套民俗活动仪规程序,深受百姓的喜爱。每到约定俗成的“过会”日子,或举家前往、或携友探究,奔走相告、乐此不疲。

中卫水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间举行还有法事活动内容有所变化,但“贡水”仪式必有。在过会的日子里,每天早五更起,晚七时止,向每一个神位叩拜诵经。通常,水会有三个重大节要贡奉神灵上祖: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十五日供奉上衣天官,传说天官踢福;农历七月十五日贡奉中元地官,传说地官赦罪;农历十月十五日,供奉下元水官,传说水官减厄。道教中听云,三官大帝.指的就是天官、地官、水官。再者,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为水会敬奉的”老君爷”的圣诞节。

羊皮筏子制作技艺

80年代,原中卫县对沙坡头进行旅游开发,羊皮筏子开始作为旅游观光项目博得外国人的青睐,这一承载历史记忆的古老运输载体,让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究他的兴衰可以追溯黄河文明的进程,探讨人类生产、生活的历史,甚至于打量社会的变迁。从而得以揭开黄河的运势、北方农牧业历史、自然环境等古文明的神秘面纱并呈现给世人。而今,一批有识之士在当地政府的支援下,凭借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将此资源着力打造成黄河第一漂的旅游优势。目前,沙坡头旅游区已经建成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基地——羊皮筏子基地。政府把这个项目作为黄河旅游漂流节目来打造,增加了文化渗透力,扩大了旅游景区知名度,同时也保护了这项民间技艺项目的扩展空间和特色产业潜能的发挥。

当地百姓又称其为“排子”,用横竖不同的木杆扎成方框,上面绑上羊皮胎,在黄河上漂流,据史书记载,皮筏的出现最早见于《后汉书》。早在唐代,李荃所著兵书《太白阴经》上,已将浮囊列为济水具,其中记载了匈奴人骑兵乘马渡河,步兵腋下颊囊,横渡黄河的情景。宋代《武经总要》云:“浮囊者,以浑脱羊皮吹气令满,系其空,束于腋,以人浮以渡。”明代文学家李开先在《塞上曲》中写道:“不用轻舟与短棹,浑脱风度只须臾”,表达的就是这种感受。中卫市沙坡头区羊皮筏老把式郑天寿(男,现年83岁迎水镇码头村人)讲述,明清时期到1949年前夕,羊皮筏多为把头或商号贩运货物,1949年至1956年土改时期多从甘肃的靖远一带贩运东梨(民间有称为软梨子),同时把皮筏子用肩膀挑到中卫下河一带贩运烟煤谋生。

卫星及电视系统方案

卫星及电视系统方案

卫星电视系统及公共天线系统方案 本工程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天线4面,接收并传送卫星电视节目32套。 1. 设计依据 本设计是遵照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作出的。 卫星电视接收、电视系统在规划、设计、设备和器材的选用、安装调试的工艺要求等方面,都严格按下列标准和规范执行: l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l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 l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92 l 《有线电视加解扰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Y/T114-94 l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J13-32-2000 l 《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设计规范》GYJ41-89 2.系统容量和频道配置 2.1系统容量 本系统可利用电视频道数有89个,本期工程容量共设计32个电视频道,剩余的频道预留给今后扩充使用。

具体接收电视内容见下表: 节目源类型接收或传送方式接收内容 卫星接收亚洲3S卫星:(24套) 中央一台、东方卫视、安徽卫视、江苏卫视、福建卫视、江西卫视、湖南卫视、湖北卫视、四川卫视、广东卫视、广西卫视、河南卫视、内蒙卫视、陕西卫视、青海卫视、辽宁卫视、吉林卫视、黑龙卫视、 凤凰卫视、凤凰资讯、音乐卫视、体育卫视、 香港美亚电影台卫视、香港星空电影台娱乐卫视、 卫星接收亚太2R卫星(1套) 美国好莱坞电影台 卫星接收国际704卫星(1套) 香港卫视电影台 公共天线上海电视节目:(4套) 新闻综合、生活时尚、新闻娱乐、东方文艺 酒店自播视频节目(2套) DVD、DVD

2.2 频道配置原则 本系统按860MHz模拟邻频传输设计,频道配置避开共用天线电视所占用的频道以及当地大功率发射的开路电视频道对本系统的同频干扰。由于共用天线电视节目采用550MHz邻频传输方式,已占有V端全部频道。为降低终端接收成本,相次卫星电视前端不采用增补频道,而采用550MHz端的邻频标准电视频道。 3. 系统组成及信号处理方式 3.1系统组成 CATV系统网络由总前端(卫视前端、上海共用天线电视混合组成总前端)和用户分配网络二部分组成。 用户终端盒分配如下: 用户终端分布情况表 楼层电视信息点数(300个) 3.2信号处理方式 卫星电视接收天线接收下来的卫视下行微波信号,经高频头下变频后,送到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卫星电视接收设备输出的AV信号经过视、音频调制、处理后,变成RF射频信号送入混合器。为降低建设成本,卫视前端信号、自办节目信号与共用天线电视并网采取宽带混合,若出现宽带信号中有个别频道指标达不到技术规范要求,采用频道处理器进行下变频、中频处理后再上变频后进入混合器,以提高前端输出信号质量。

汉族的民风民俗

汉族的民风民俗 时间:2016-07-21 09:24:20 | 作者:迟召辉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把这个节日叫做“春节”。 中国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做“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吉祥的话。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 汉族的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习俗。汉族对茶的配制也是多样的。例如:有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的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例。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文化节活动方案范文3篇

文化节活动方案范文3篇 一、活动宗旨: 展现社团风采弘扬校园文化 继承社团精神彰显学子风范 二、活动主题:(青春激情飞翔) 青春人文师院激情魅力校园飞翔活力社团 三、活动地点:全校范围内 四、活动时间:4月10日-5月26日 五、活动流程: (一)社团文化节开幕式 时间:4月10日19:00 地点:逸夫楼西广场 (二)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 1、无私奉献社会公益篇 (1)关爱南阳城、共迎农运会系列社会公益活动承办:经管学院社团部 (2)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讲座 承办:发展心理协会 (3)招募贵州支教志愿者活动 承办:春蕾志愿社

(4)大学生节能减排系列活动 承办:绿色环保协会、大学生志愿社 (5)关爱老人走进老年公寓行动 承办:爱心社、春蕾志愿社、手语协会 2、变幻风云理论学术篇 (1)社团学 理论知识竞赛 承办:mmds协会、法律研究协会 (2)红楼梦知识系列活动 承办:红楼梦协会、电影文化协会 (3)职场竞聘大赛 承办:大学生创业协会、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4)范蠡经济思想宣传系列活动 承办:范蠡经济论坛、大学生调查研究协会 (5)战神粟裕专题报告会 承办:汉文化研究协会 3、社彩斑斓兴趣爱好篇 (1)红歌会 承办:mmds协会 (2)我眼中的和谐校园摄影大赛 承办:摄影协会 (3)主持人挑战赛

承办:演讲与辩论协会、播音与主持协会 (4)公关礼仪大赛 承办:公关与口才协会、模特礼仪协会 (5)英语之星比赛 承办:天英社、英语俱乐部 (6)电子竞技大赛 承办:电子竞技协会、电脑俱乐部 (7)南阳市魔术巡回展 承办:魔术协会 (8)南阳师院第七届太 极拳、太极剑比赛 承办:太极拳协会 4、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社联四周年联谊会 承办:学生社团联合会 (三)社团文化节总结表彰会暨闭幕式 时间:5月26日15:00 地点:西区音乐厅 【范例】 一、活动主题:展现缤纷社团,共建绿色校园 二、活动时间:5月6月 三、指导思想: 本届社团文化节,在校团委的指导下,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各地的民风民俗作文

各地的民风民俗作文 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各地的民风民俗作文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山东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的发祥与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重要贡献,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山东也有许多举世闻名景点:济南的泉、枣庄的水、青岛的海、烟台的仙、威海的岛、泰安的山,都无不让人拍案称绝。山东还有许多特色,饮食小吃、戏曲文化、民间工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山东的饮食了。 山东菜,就是鲁菜,它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四大菜系之首,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 鲁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形成于秦汉。宋代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之一。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已达黄河流域、东北地带,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鲁菜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之一,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山东省内地理差异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胶东菜(以海鲜为主)和内陆的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三大体系。 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口味偏于咸鲜,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尤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爆法讲究

急火快炒;扒技法为鲁菜独创,原料腌渍粘粉,油煎黄两面,慢火尽收汁;扒法成品整齐成型,味浓质烂,汁紧稠浓。 山东的主要特色小吃有:蒙阴红烧兔子头、沂水油炸山山牛、广饶肴驴肉、沂水豆油炒姜芽、临沂油炸知了鬼、沂水大锅全羊、沂水塌煎饼、沂水塌包、沂水油煎白鳞鱼、清油盘丝饼、油旋、八批果子、玫瑰糖炸糕、龙口肉盒、芙蓉烧麦、潍坊火烧,鸡鸭和乐,朝天锅。德州扒鸡、禹城扒鸡、保店驴肉、乐陵金丝小枣、莱芜方火烧热豆腐、莱芜香肠、博山酥锅、利津水煎包、单县羊肉汤、曹州耿饼等。 我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我是非常爱吃山东饭的。每次回到老家,一定会让妈妈爸爸带我去山东菜馆吃顿山东饭,饱饱口福。一到了菜馆,嘴巴就停不下啦,因为每道菜都做工精细,香味四溢,既美观又好吃,想着都能让人流下口水来。在山东,有一道菜家喻户晓、在餐桌上必点;也是我们家人最爱吃的一道,叫做“炸蛎黄”,现在在北京,偶尔还能吃到一两次,虽然北京和山东做的炸蛎黄是一样的,都是口味咸鲜,色泽金黄,外焦里嫩,但是,怎么吃也感觉北京做的没有山东做的好吃。真是想念家乡菜,也思念家乡啊。不过,欢迎大家都去品尝一下鲁菜,这可是四大菜系之首啊,不尝尝可是太遗憾啦,哈哈。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9米卫星天线技术资料汇总

9.0米电动卫星通信天线 WTX9.0-6/4(14/12)型 技术说明书贵州振华天通设备有限公司(4191厂)

1、概述 WTX9-6/4和WTX9-14/12型卫星通信天线是一种具有四口线极化频谱复用馈源系统的9米改进型卡赛格伦天线系统。当天线朝天时,天线的轮廓尺寸为φ9m×10.3m。整个天线具有效率高、旁瓣低、使用维护方便、抗风能力强、造形美观,刚性好,精度高的特点。广泛用于C频段和Ku频段卫星通信地球站。 天线的主反射面均为实体铝板结构,主面直径为9m,副面直径为1.08m。 立柱式座架的设计允许方位连续转动140o,俯仰从5o~90o连续转动。方位轴和俯仰轴由马达驱动,驱动速度为0.03o/秒和0.1o/秒两种。 馈源系统的极化轴也由马达驱动,驱动速度为1.5o/秒,转动范围为180o。 步进跟踪系统由室内天线控制单元、室外马达控制器、变频器和信标接收机组成。轴角显示分辨率为0.01o,跟踪精度为0.06o,步进跟踪系统能使天线随时准确地对准卫星。 本天线的外型图见图1.1。

图1.1 2、天线的主要技术参数 天线主要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三、天线的机械说明 WTX9-6/4和WTX9-14/12型卫星通信天线是一种改进型卡塞格伦天线系统采用高精度实体反射面及立柱式座架。方位可连续转动140°,俯仰从5°到90°连续转动。方位轴和俯仰轴均可由马达驱动,驱动速度均为0.03°/秒和0.1°/秒两种,馈源套筒上装有调整机构,能使极化轴转动±90°极化轴也由马达驱动,驱动速度为1.5°/秒。 天线上装有避雷装置,限位保护装置以及扶梯,工作平台等机构,以便于天线的安全使用。 图1.2

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主题: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一、学习任务 1、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的年节、民俗,主要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了解民俗的概念,特别是江苏的传统民俗,主要掌握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特色由来及典故。 2、案例导入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这个节日的本意,在除旧布新,送往迎来。春节前的腊祭拉开了年节的序幕。腊祭本来是农事完毕后,打猎取兽祭祀祖先百神的节日。汉朝以立冬后的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南北朝以后,定在农历12月8日为腊日,俗称“腊八”。 二、知识点 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周围的部分苗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汉族以先秦华夏为核心,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和文化,从而发展成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众多人口的民族。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同时也形成了有民族特色的众多节日,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最广泛、最隆重、最盛大、最丰富多彩的要算春节了。 一、春节 春节为一年的开始,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百姓俗称“过年”。关于“年”的来历,民间曾有一种传说:古时候大年三十晚上和年初一,有一种叫“年”的怪物,专门在这两天出来吃人。“年”凶猛异常,任何野兽都抵不过它,但一家挂红帘布和灶堂里正在烧火的人家平安无事,另有一家,几个牧童在比赛甩牛鞭子玩,半空中响起噼噼

民俗文化节方案

2015XX商城XX市第二届民俗文化节 一、活动主题: XX市第二届民俗文化节(3月30日-4月9日) 三月三打铁花逛庙会 二、活动时间 2015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4月9日,为期十一天 开幕时间: 3月30日 (4月4日为清明节,会期内有5天是节假日) 三、活动地点 XX市XX商城 四、主办单位 主办:XX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承办:XX市XX商城 五、活动目的: 1、延续首届民俗文化节,借助文化魅力打造商业文化品牌、刺激内需、促进商品 快速流通、繁荣经济; 2、以吃喝玩乐购为活动主要展现形式,带动商城人气、促进销售; 3、吸引目标顾客,以儿童类活动、儿童类商品为先导,吸引家庭参与及新顾客群 的注意力; 4、通过各项活动内容宣传的契机,提高商城的品牌形象、知名度,加深XX百姓 对XX商城的认识; 5、针对公司开发项目和市场运营,整合媒体进行互动式营销。

六、活动内容 1)三月三打铁花 时间:3月30日-4月2日,晚8:00 地点:XXXX商城三期工地 (平面图) 活动项目: 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山铁花表演 2、传统民俗文化节目表演——舞龙、舞狮、民俗节目 3、电影投影机循环播放确山铁花、中亿宝第形象宣传片 活动组织: 1、与确山铁花传承人商谈具体合同,确定时间、场次、场地; 2、向综合执法局报备活动审批手续,向市文广新局申请联办,争取最大程度支持 (行政协调、官方宣传); 3、与营销部、工程部对接场地及通道(入口、出口、紧急疏散通道),对场地进 行平整。 4、设计制作入场券,3月18日售楼部现场发放(通过微信转发、发微信群),前 期宣传凭票进场,保证售楼部开放后的持续人气,当天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握进场准入尺度,在人多时可以有效控制观众规模、确保安全。 5、现场通道搭建形象墙、花棚或背景设置宣传广告。 2)三月三非遗展 时间:3月30日-4月9日 地点:XXXX商城义乌小商品市场北门 活动项目: 1、非物质文化舞台展演

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

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本人为大家推荐的是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春节篇。欢迎阅读。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

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

卫星通信基础知识(六)卫星天线的方位 仰角 极化角

卫星通信基础知识(六)卫星天线的方位仰角极化角 要进行卫星接收,关键点是卫星接收天线的定位,它包括:天线的方位角、仰角和馈源的极化角这三大参数。 1、方位角 从地球的北极到南极的等分线称为经线(0-180度),把地球分为东方西方,偏东的经线称为东经,偏西方的经线称为西经。从地球的东到西的等分线称纬线(0-90度),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赤道的纬度为0),北半球的纬线称北纬,南半球的纬线称南纬。我国处于北半球的东方,约在东经75-135度,北纬18-55度之间。所有的广播电视卫星都分布在地球赤道上空35786.6公里的高空同步轨道的不同经度上,平时我们惯称多少度的卫星,这个度指的是地球的经线。卫星在地球上的投影称为星下点,它是位于赤道上,经度与卫星经度相同的地方。如亚太6号卫星的星下点是位于赤道上的东经134度的位置。我们在寻星时,如果你所在的地方(北半球)的经度大于星下点的经度,那么天线的方位角必定时正南(以正南为基准)偏西,反过来,如果你所在的位置的经度小于星下点的经度,那么天线的方位角是正南偏东。卫星天线的方位角计算公式是: A=arctg{tg(ψs-ψg)/sinθ}----------(1) 公式(1)中的ψg是接收站经度,ψs为卫星的经度,θ为接收站的纬度。图1是卫星的方位角示意图。方位角的调整方法很简单,首先用指南针找到正南方,天线方向正对正南方,如果计算的角度A是负值,则天线向正南偏西转动A度,如果A是正值,则天线向正南偏东方向转动A度。即可完成方位角的调整。2、仰角仰角是接收站所在地的地平面水平线于天线中心线所形成的角度, 如图2所示。仰角的计算公式是: .-----------------⑵仰角的调整最好是用量角器加上一个垂针作成的仰角调整专用工具进行调整。方位角和仰角的调整顺序是,先调整好仰角,在调整方位角。3、极化角国内或区域卫星一般都是线极化,线极化分为水平极化(以E‖表示)和垂直极化(以E⊥表示)。地面接收天线极化的定义是以卫星接收点的地平面为基准,天线馈源(或极化器)矩形波导口窄边平行于地平面,则电场矢量平行于地平面,定义为水平极化;反之馈源矩形波导口窄边垂直于地平面定义为垂直极化如图3所示。

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民俗文化节策划方 案 1

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篇一: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民俗文化节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和美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开展“民俗文化节”活动,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把民俗文化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道德好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本活动为期一个月,从“五一”劳动节放假回校开始持续到端午节,在此期间展开关于名俗文化的各项活动。 活动流程 第一周: 1、关于名俗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班级文化的布置。 2、主题班会的开展。 第二周: 1、手抄报的评比。

2、周五班级板报的评比。 3、诗文朗诵比赛。 第三周: 1、“名俗文化”为主题的书画评比,展览。 第四周: 1、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周五下午开展的关于端午节的校园传统小游戏。如包粽子,用雄黄酒在孩子脑门写“王”,插艾叶,做香囊、编蛋带,撞蛋等。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全过程,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人民是最大光荣;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1.在此期间学校每周一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全体师生齐唱国歌。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学校、爱集体、文明守纪、文明礼仪等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性强。 2.充分利用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俗文化。专题为“民俗文化润我心”“民族精神代代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宣传和介绍,在校园内营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及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出来进行推广,对活动中典型的事例及时进行宣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氛围,确保活动有条不紊,丰富多彩。 (1)张贴有关宣传标语;把学生的优秀书画、摄影、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教室、走廊,达到既美化环境,又鼓舞学生、启迪学生的目的。 (2)各班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组织学生背礼仪规范、看经典书籍、唱文明礼仪歌曲、办手抄报和黑板报、写文明礼仪文章等。(3)建立班级名俗文化学习园地,形成独特个性的班级文化。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进行民俗文化及民族精神教育 1.加强各种民俗节日的宣传,营造学习氛围。 2.将民俗文化与的主题班队会活动相结合,创新活动载体。

车载卫星天线系统

车载卫星天线系统 车载卫星天线系统是车载的单向通信或双向通信的卫星通信天线,可与单颗或多颗Ku频段卫星通信的车载天线系统。 在运动中接收卫星信号的车载天线为“动中通”;在静止状态自动寻星,接收卫星信号的车载天线为“静中通”。 美国卫星通讯公司RaySat的SpeedRay3000车载卫星天线,可置于汽车顶部,支持卫星高速上网并能随时随地接收卫星电视信号。 1.车载卫星天线 车载卫星天线解决了各种地面载体在移动中实时高频宽带大容量不间断地传递语音、数据、动态图象、传真等多媒体信息的难题,是通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车载卫星天线工作环境恶劣,天线高度、功耗、天线重量都受到限制,因此,在天线方案的选取中,采用高效率变焦距椭圆波束天线,以降低天线高度;天线反射面采用碳纤维材料成型,并采用了天线碳素或玻璃钢加罩设计,以减轻重量和降低伺服功耗。如图6所示。 2.车载卫星天线组成及功能 (1)天馈系统 由等效0.35~1.2米椭圆波束天线和宽带TE21模馈源系统组成,它的主要任务是接收和发射通信载波。 (2)跟踪接收系统 跟踪接收系统由LNA、跟踪下变频器和跟踪接收机等组成,它的主要任务是为伺服控制系统提供天线在仰角和方位角两方向偏离卫星的二路误差信号,经过环路调整后,使天线能始终跟踪卫星目标。

(3)天线伺服控制系统 载车在行进中可能遇到各种路况,包括崎岖路面造成的车体颠摇和振动冲击;隧道、桥洞、树林、山体遮挡造成电波的中断等,都是静止接收站不会遇到的工作条件。 (4)天伺系统的功能 ①载车在不同方向、不同坡度的路面行驶,天伺系统的跟踪方位范围在0~N×360°、俯仰范围在0~90°; ②载车在各种不同路况下行驶,伺服系统对路面和车速共同造成的载车颠摇与冲击的隔离度大,保证天线始终指向卫星; ③遮挡消失后伺服系统再捕信号的最大捕获时间小。载车进入信号中断区域后,伺服系统无信号跟踪卫星、通信中断;载车离开中断区,信号恢复后,立即恢复通信。伺服系统重新使天线主波束对准卫星的最大捕获时间短; ④信号中断后天线指向的记忆功能。经过短时间的电波中断后,天伺系统不需要重新捕获,即可恢复通信; ⑤天伺系统的跟踪精度,选择跟踪精度≤1/8天线波束宽度; ⑥能耐受车型、车速与路况共同造成的冲击震动环境。 3.车载卫星接收系统主要特性 (1)机动性强 可实现动态中不间断宽带多媒体通信,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2)接收信号能力强 可以通过任何一颗地球同步卫星或空中平台,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的移动卫星多媒体通信,并能迅速将移动载体中多媒体数据瞬时传到世界各地或接收世界各地的多媒体信息。 (3)保密性强

汉族民风民俗的300字作文

汉族民风民俗的300字作文 导读: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一】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圆,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二】 汉族是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

族。 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汉族人一般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饮食为早中晚三餐,主食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以米食为主,而北方则以面食为主。汉族的饮食文化有很多的地方特色,俗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称。 饮料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 汉族人过节也十分的讲究,有很多的习俗和特点。例如:春节除夕,北方有包饺子的习惯,而江南则有吃年糕的习俗,还有很多地方过年时都少了不吃鱼,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正月十五的元宵,结婚喜庆中喝交杯酒,祝寿宴的寿桃、寿糕等,都是节日习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内涵的食俗。 因此我爱汉族人,同时也为自己是汉族人而感到自豪。 【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300字作文】 1.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 2.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800字 3.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600字 4.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怎么写

民俗文化节策划案

襄阳第二届(中国)民俗文化节策划案 前言 襄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水流域核心城市、三国文化、荆楚文化之乡。襄阳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特殊鲜明、影响广泛,通过丰富群众娱乐文化生活,提升群众自身文化涵养,为传承创新襄阳文化起到积极的推进、带头作用。争取把此活动做到最大化、专业化、产业化。成为襄阳新名片。也为襄阳公共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作为襄阳本土文化传媒企业,湖北佳星韵文化传媒公司通过大量市场调研,总结国内多个大中型城市百姓文化娱乐项目种类,吸纳各地方组织举办经验,特向襄阳相关政府部门建议春节期间在诸葛亮体育场举办“襄阳第二届民俗文化节”,并主动请缨为本届文化节执行承办单位。 襄阳第二届民俗文化节将荟萃全国文化精华,弘扬优秀传统,不仅会展示全国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神韵,而且此次博大精深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与现代开放的文明时代精神紧密融汇,将为襄阳百万儿女营造出全民同乐,共享成果的文化氛围,同时也为襄阳打造出一例民间民俗展示基地及旅游品牌。 一、活动背景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思想的逐步转变,老百姓已经厌倦了春节期间无休止的饮酒、打牌,也不仅仅满足于常规的亲友团圆、聚会。如何满足春节期间百姓新的物质文化需求,是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应该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北方和国内很多大型城市,传统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庙会,正以其强大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欢迎。熙熙攘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喜庆的现场布局氛围、特色迥异的各地小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及文艺汇演,这些市井元素,形成了一幅绝无仅有的现代民俗画卷。在北方过大年,逛庙会,已经成为当今百姓不可或缺的首选娱乐休闲活动,并且正在向全国各地发展蔓延。近年,以千年庙会文化演变的民间民俗文化节在全国各地也发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民间文化在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历朝古都设立地的陕西,也因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为此,我们为了了解陕西关中之地——宝鸡特立对宝鸡风情民俗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陕西省宝鸡市 调查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的风情民俗 调查方式:电话问答、查阅书籍、上网查询 调查地点:XX图书馆、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当地人 调查人:材料学院高分子应用技术材料应用1502 李聪 X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现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9县。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允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明《一统志》记:"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无率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

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周孝王时,赢姓首领非子在"千渭之间"为周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肃清水)。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迁都"千邑"(今陇县南),秦部落从此把势力扩展到今宝鸡地区。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伐戎至岐战死。 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东猎,四年到"千渭之会",营邑建都。秦文公十六年(前750),举兵伐戎,据岐以西之地。秦宁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阳(今宝鸡县阳平)。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秦穆公在位,灭十二国,开疆千里,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秦王政横扫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他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从秦建都千邑,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城栎阳,秦在宝鸡地区经营了393年,宝鸡成为秦国的发祥之地。秦统一中国后,今宝鸡地区属内史地,设陈仓、虢、雍、美阳、邰、平阳、杜阳、漆、

汉族的风俗习惯

汉族的风俗习惯 导读: 汉族的风俗习惯 汉族的风俗传统: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 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汉族没有产生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代汉族十分讲究礼节,礼俗别具一格。 汉族的风俗习惯之礼俗 在相互交往中,古代汉族对于不同的对象均有相当的礼节,分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隶拜九种,称“九拜”。后经发展、演变,一般最常见的有打拱、作揖和跪拜三种。 打拱,就是右手在内,左手在外,两手合抱以示敬意。古俗男子吉拜尚左,而女子吉拜尚右,称之“纳万福”。凶拜,即不友好的拜见礼则相反。作揖,除拱手外,还要弯腰鞠躬。揖有高揖和长揖之

分。高揖即双手高举,长揖除拱手高举外,还要自上而下,行鞠躬礼。打拱和作揖往往连用,大约是古“九拜”中之“振动”演化而来。这种礼节无尊卑上下之分,为平辈之间的常礼。在古代汉族民间,友人相遇也往往边说“谢”,边打拱作揖相让,以示尊重。 跪拜,是汉族的一种庄重的礼节,主要包括稽首、顿首、空首等形式。稽首是叩头至地并停顿一段时间,原是“九拜”中最恭敬的一种礼节,常作臣对君之拜。顿拜,即头叩地,通用为下辈对上辈、下级对上级的拜礼。空首,是手着地,拜头至手。此外还有只屈一膝的“奇拜”,清朝时极流行。 辛亥革命后,随着封建君主制度的废除,跪拜礼遂被废止,但并未绝迹,直到解放后才彻底摒弃,但民间下辈对上辈有时也偶用此礼以示敬重。同时,打拱作揖的礼节也渐被握手礼、举手礼、注目礼、问好礼以及点头招呼所代替,但并未完全绝迹。 尚红贵黄,由于汉族把红色作为吉祥、喜庆、美丽的象征,所以常把妇女的盛装称之为“红妆”,并以“红妆”代指美女;或把妇女美丽的容貌称之“红颜”,也指代美女;或把少妇的住房称为“红闺”;甚至盛装出游的男女也被称作“红男绿女”。不仅如此,汉族民间把红色作为革命的象征,历代农民起义中,有的称“赤眉军”,有的叫“红巾军”,还有“红袄军”、“红灯照”,直至现代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共领导的工农武装也曾称为“红军”。 在汉族的风俗习惯贺庆寿、婚礼中,均要用红色来点缀环境,渲染气氛,如生小孩要在门上挂红布,贺寿的寿面要用红纸相扎,新

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各具特征的民俗民风 礼节往去 敬茶:到牧平易近野作客或正在旅游点上,客人或效劳蜜斯尾先会给来宾敬上一碗奶茶。来宾要微短起身用单脚或左脚来接,万万没有要用右脚来接,不然会被以为是没有懂礼仪。客人或效劳蜜斯斟茶时,来宾若没有念要茶,请用碗边悄悄把勺或壶嘴一撞,客人就马上会大白来宾的意图。客去敬茶是一种下尚的受今族传统礼节。正在受今汗青上不管是繁华之野借是穷贫之野,不管是上层社会借是布衣苍生,也不管正在外交上或正在野面,正在旅途,或正在其余所有场所,莫没有以茶为寒暄品。野外有客去,茶是必不成长的招待物。因而,牧平易近们款待主人,按例是先背高朋献上一碗奶茶,接着客人又端下去炒米战一年夜碗一年夜碗的奶油、奶豆腐战奶皮子等奶成品。 敬酒:斟酒敬客,是受今族待客的传统方法。他们以为琼浆是食物之精髓,五谷之结晶,拿没最名贵的食物敬献,是抒发草本牧人对主人的敬重战恋慕。通

常客人是将琼浆斟正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外,托正在少少的哈达之上,唱起感人的受今族传统的敬酒歌,主人如果拉让没有饮酒,便会被以为是对客人瞧没有起,不肯以诚相待。来宾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知名指蘸酒背地、天、水炉标的目的点一高,以示敬奉地、天、水神。没有会饮酒也没有要委曲,否沾唇示意,暗示承受了客人圣洁的友情。接着脱摘平易近族衰拆的野庭妇女端去浑香扑鼻的奶酒招待主人,那也是受今族的传统礼仪。客人会用诗正常的言语劝酒:“近圆的主人请您喝一杯草本佳酿,那是咱们平易近族传统食物的菁华,也是咱们草本人平易近的薄意密意”。 敬神:受今平易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风俗。据《受今习俗鉴》形容,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称的肉块,“第一块祭地,第两块祭天、第三块求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宅兆,第八块祭地盘战火神,第九块献给天子”。祭地则把肉扔背受今包上圆;祭天则扔进炉水之外;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中;祭山则挂之于求奉的神树枝上,祭宅兆即祭原平易近族先人。置于包中,祭火神抛于河泊,最初祭成凶思汗,置于神龛前。那种风俗能够逃溯到今嫩的萨谦学,其崇敬多种神祗,此后受今族崇奉的喇嘛学又排泄了其今嫩的平

卫星通信基础知识

卫星通信基础知识 一、电磁波 振动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叫做电磁波。 由收音机收到的无线电广播信号,由电视机收到的高频 电视信号,医院里物理治疗用的红外线,消毒和杀菌用的紫外线,透视照相用的X射线,以及各种可见光,都属于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频率、波长 人们用频率、波长和波速来描述电磁波的性质。 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电场强度矢量E(或磁场强度矢量H)进行完全振动的次数,通常用f表示。波长是指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邻两个振动完全相同点之间的距离,通常用λ表示。波速是指电磁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通常用v 表示。频率f,波长λ,和波速v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v=λf 如果一电磁波在一秒内振动一次,该电磁波的频率就是1Hz ,在国际单位制中,波速的单位是m/s(米/秒) ,波长的单位是m(米) ,频率的单位是Hz. 对于无线电信号,它属于电磁波,它的传播速度为光速,即每秒约前进30万公里。 例如:对于一个频率为98MHz的调频广播节目,其波长为300,000,000米除98,000,000Hz,等于3.06米。 不同的频率的(或不同波长)电磁波具有不同的性质用途。人们按照其频率或波长的不同把电磁波分为不同的种类,频率在300GHz(1GHz=109Hz)以下的波称为无线电波,主要用于广播,电视或其他通讯。频率在3×1011Hz-4×1014Hz 之间的波称为红外线,它的显著特点是给人以“热”的感觉,常用于医学上的物理治疗或红外线加热,探测等,频率在3.84×1014HZ-7.69×1014Hz之间的波为可见光,它能引起人们的视觉,频率在8×1014Hz-3×1017Hz之间的波称为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常用于杀菌,消毒,频率在3×1017 Hz-5×1019Hz之间的波称为X射线(或伦琴射线)它的穿透能力很强,常用于金属探测,人体透视等,

卫星有线电视系统施工方案

卫星有线电视系统施工方案 1.4.1施工范围 1.机房前端设备的安装、调试。 2.传输系统的安装、调试。 3.天线安装、调试。 1.4.2施工程序 1. 施工准备阶段 A.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施工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以确保今后施工的顺利进行。 B.根据安装要求和技术要求编制施工方案,以指导施工。C.编制材料需求计划,明确质量要求。 D.配套设备、材料在进工地现场前必须经过检验为合格品。E.认真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以书面形式使施工队明确施工内容,关键工序,关键设备的质量要求和操作要领。2. 施工阶段 .在天线安装之前,首先要将以上的天线基础施工完A.成。根据业主的要求在选定天线后,将天线的基础图纸提供给土建单位,由土建单位进行天线的基础施工。天线基础预埋螺丝的尺寸、位置,天线基础的方位在土建施工中很重要,因此在施工中与土建的密切配合是很重要的。 B.天线的可靠接地,避雷问题也是施工中要注意的。要求

天线底座与大楼避雷带焊接牢固,作到安全接地。 3. 收尾阶段 A.工程的小范围的完善与改进。 B.做好资料的整理,测试数据的汇总。 4. 施工系统图 施工准备→配合基础的预埋→管道或桥架的安装→ 系统穿线→传输系统设备安装→共用天线安装→前端机房设备的安装→天线调试→ 前端设备调试→传输系统调试→总体调试→ 交工验收 1.4.3主要施工方法 根据提供的天线基础图纸进行基础施天线基础施工:.1.工,天线基础预埋螺丝,基础铁板的安装位置、方位要求准确。天线预埋铁与避雷带相焊接。 2.前端天线的安装: A.天线与地脚螺丝可靠连接。 B.天线抛物面的安装,面与面之间采用对鞘螺丝牢固连接。C.天线馈源支架安装与抛物面中心垂直,调整好馈源焦距,使之达到接收图像的最佳效果。 3. 前端机房设备的安装: A.所有设备全部安装在标准机柜内,机柜可靠接地。B.设备与设备之间安装时保持一定的距离,达到通风的要

汉族食俗

汉族食俗 导读:本文是关于汉族食俗,希望能帮助到您!     汉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主食     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和北方种植稻类地区,以米食为主,种植小麦地区则以面食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粮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谷类、薯类作物作为杂粮也都成为不同地区主食的组成部分。汉族主食的制作方法丰富多采,米面制品,各不少于数百种。     现在,中国东南方仍以米食为主,大米制品种类繁多,如米饭、米糕、米粥、米团、米面、糍饭、汤圆、粽子等;东北、西北、华北则以面食为主,馒头、包子、面条、烙饼、馅饼、饺子等都为日常喜爱食物,其他如山东煎饼、陕西锅盔、山西刀削面、西北、华北抻面、四川担担面、江苏过

桥面等都是有名的面制风味食品。 菜肴     汉族在饮食习俗方面形成菜肴的众多不同类型,是因为受到多方面的条件影响。首先是原料出产的地方特色,例如东南沿海的各种海味食品,北方山林的各种山珍野味,广东一带民间的蛇餐蛇宴。其次,还要受到生活环境和口味的制约。人们常把汉族和其他有关民族的食俗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虽然过于笼统,并不准确,但也反映出带有区域性的某些口味的差异和区别。再次,各地的调制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调味、烹调技术的不同要求和特点,都是形成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各地在民间口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有特色的地区性的菜肴类型,最后发展成为较有代表性的菜系,汇成汉族饮食文化的洋洋大观。 饮料     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除酒和茶两种主要饮料,某些水果等制品也成为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人们的饮料。 节日食品      节日食品是丰富多采的。它常常将丰富的营养成分,赏心悦目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比较典型的节日饮食文化。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       在旧时代的宫廷、官府、宗族、家庭的特殊祭祀、庆典等仪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代汉族的多数地区,这种现象早已结束,只在少数偏远地区或某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