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

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

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
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

041

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2期

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 China

“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海洋环境与生态课题组

Task Force for the 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Marin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rine Environment & Ecolog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Group

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分析了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发展的现状,结合世界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的经验以及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建议。关键词: 海洋环境;生态工程;战略研究中图分类号:P7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mplications of research on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development in China. It also provid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field explains, and the main problems China faces at present. Meanwhile, the strategic goals, main tasks and majo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mprovement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marin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engineering; strategic study

一、前言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超过1.8×104 km 的大陆海岸线,6 500多个岛屿。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的主张,管辖有超过3×106 km 2的辽阔海域[1,2]。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地发展,由于在海洋开发利用过程中只重视对资源的索取,而忽略对海洋生态及环境的保护,导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

突出。如入海污染物显著的增加,氮磷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赤潮灾害多发等[3,4]。我国海洋生态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21世纪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而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如何立足陆海统筹,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同时,防治海洋环境污染,维护海洋生态健康,探索沿海地区经济社会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模式,增强对海洋环境的管

收稿日期:2016-01-23;修回日期:2016-02-03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2011-ZD-16)

本文由《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丛书《海洋环境与生态卷?综合报告》改写,联系人:雷坤本刊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068332900.html,

综合研究 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

控能力,是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5~7]。

二、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的现状

(一)环境与生态现状

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质总体有所改善,但污染形势仍不容乐观,如入海河流水质不佳、氮磷引起的富营养化程度高等;我国局部海域沉积物受到污染;海洋受到垃圾污染;海岸带生态遭到破坏,典型生态系统受损严重,渔业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海洋生物入侵严重,对我国本土生物以及海岸带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危害;生态灾害,如赤潮、褐潮、绿潮、水母等频频出现并呈加重趋势;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我国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多个区域成为多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的高风险地区;我国海洋健康指数(OHI)评分为53分,低于全球海洋健康指数的平均评分,与世界上评分较高的国家在海洋渔业资源和特有海洋环境的保护上存在显著的差距[7~11]。

(二)海洋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发展的现状

1. 实施陆源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

我国实施陆源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缓解海洋环境压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陆源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染物总量减排,主要采取了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方面的措施[4,12];二是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工程。通过实施农田最佳养分管理、结合多种施肥方式、控制畜禽饲养量、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4,12]。

2. 开展海洋垃圾污染控制工程

国际上(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和我国先后制定了防治垃圾污染海洋环境的海洋法公约以及法律法规,主要有联合国的《海洋法公约》、国际海事组织(IMO)的MAPPOL73/78公约、联合国的《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海洋垃圾相关的规定是比较全面、具体的,能够覆盖海洋垃圾的各项主要来源。同时,我国共有

六个涉海部门(环境保护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交通部海事局、农业部渔业局、国家海洋局、全军环境保护办公室)根据其管理职责开展海洋垃圾污染监测、防治方面的工作。

3. 积极稳妥地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为了有效防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我国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有关机构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取的国际控制行动;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提高广大群众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性的认识;通过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等多种技术建立削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全过程管理的政策体系[13]。

(三)海洋生态保护工程发展的现状

我国已初步形成海洋保护区网络体系。截至2011年年底,已建成典型海岸带管理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及自然景观等各类海洋保护区221个,此外,已建立海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5个。同时,2011年国家海洋局开始建设国家海洋公园,并批准了7处国家级海洋公园[13]。2005年,建立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至今达到21个。

实施海岸带生态修复。海岸带生态资源的修复是一项难度大、涉及范围广、因素诸多的复杂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国通过红树林人工种植等生态修复工程,恢复了部分区域的海洋生态功能;通过采取海洋伏季休渔、增殖放流、水产健康养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等措施,减缓了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因此,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与治理工作已经逐步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14]。

(四)海洋环境管理与保障工程

海洋环境管理与保障工程在以下几个方面初显成效:一是海洋功能区划,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并组织开展海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海域使用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用海保障;二是海洋环境监测,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已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开展了大量海洋环境与生态监测设备研发的工作;三是海洋环境与生态风险防范和应急能力建设,我国已逐步启动海洋

042

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2期

环境与生态风险防范和应急能力建设,开展了风险源识别与监控工作,初步建立了海洋环境应急响应机制[13,14]。

三、世界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经验和

启示

(一)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理念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术界和管理界提出了海洋生态系统水平的管理理念,或称生态系统途径的管理理念[15]。该理念迅速地被各海洋大国应用于海洋管理领域。其核心思想是将人类社会和经济的需要纳入生态系统中,协调生态、社会和经济目标,将人类的活动和自然地维护综合起来,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结构和功能,在此基础上使社会和经济目标得以持续,既实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又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15]。目前,生态系统方式已经成为环境资源管理的主流思想。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在海洋管理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已将生态系统方式提升到了国家海洋管理政策的层面。

(二)更加强调防止陆源污染入海在污染控制工程中的重要性

保护海洋环境与控制陆域活动密不可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国际社会很早就认识到,陆域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虽然是局部性、国家性或区域性的问题,但最终会造成全球性的后果。为应对这一全球性的挑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了“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GPA),其宗旨就是协助各国政府制定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政策和措施,防止陆源污染对海洋环境的破坏[16]。在该框架下“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行动和举措防治陆源污染,如德国发展可持续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采用分散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用生物脱氮、化学除磷的工艺,控制污水处理厂水体的富营养化;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分别实施了可持续营养物质管理;日本在河道上广泛建立了漂浮木头拦截坝防止垃圾入海; 韩国海事与渔业部(后改称韩国国土、运输和海事部)启动了一个全国性的行动计划开展海洋垃圾污染控制工程[17~19]。(三)更加突出建立保护区在海洋生态保护工程中的地位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国家,美国的海洋保护区多数为海岸带保护区,如滨海的国家公园、国家海滨公园、国家纪念地等;澳大利亚现有大约305个保护区满足海洋保护区的定义,以海域保护管理为主要目标的有246个。截至2003年,世界范围内包括海岸带在内的海洋保护区总数已从1970年的118个达到现在的3 858个,且目前还有很多正在筹建中[20]。对已经遭到破坏的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以自然修复为主、辅以人工修复的方式,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其结构与功能。同时,各国都以管理为抓手,辅以规章制度作为硬性约束,使保护区得到有效的保护。

(四)环境监测技术信息化成为发展海洋环境管控硬实力的体现

日趋完善的海洋环境生态监测、预测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成为各国发展海洋环境管控硬实力的体现。世界各沿海发达国家,已纷纷建立或正在建立各种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如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国家海洋立体监测系统,包括175个海洋监测站、80个大型浮标等;英国在80年代后期将海洋环境监测纳入国家监测计划。在海洋环境预警预报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使用数据同化和数值预报技术,建立了现代化的海洋环境预警预报业务系统:海事主管机构的海巡飞机和岸边监管设施通常配备了雷达、红外、紫外等视频监视装置,能快速有效地支持海陆空立体化的溢油应急反应决策和海上清污行动,防范和应对海上突发的污染事故[21]。同时,计算机模拟技术被更多地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将海洋环境监测资料与构建的数学模型相互验证,不断修正模型,持续的技术进步可以不断减少监测频率和密度,最终达到以最小的监测频率和密度获得最大的信息量。最后,通信技术也是海洋监测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随着复杂和先进的传感器及其他水下设备的开发,伴之而来的是大量需要被分析处理的数据和不断增长的数据传输量。

(五) 更加强调海洋经济的绿色增长之路

2012年6月20日至2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

043

综合研究 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

行的“里约+20”峰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思想,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新概念,强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尊重自然极限;同时要求绿色经济在提高资源生产率的同时,要将投资从传统的消耗自然资本转向维护和扩展自然资本,要求通过教育、学习等方式积累和提高有利于绿色经济的人力资本[22]。总体上绿色经济浪潮具有强烈的经济变革意义,认为过去40年占主导地位的褐色经济需要终结,代之以在关键自然资本非退化下的经济增长即强调可持续性的绿色经济新模式。为了保证海洋健康、保护海洋环境、确保海洋经济的绿色增长以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环境的可持续承载,绿色增长之路将是各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重大涉海工程体现了海洋经济的绿色增长之路。油气田开发工程、沿海重化产业、国际围填海工程、国际核电开发工程等重大涉海工程都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也会给海洋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如突发的溢油事件、围填海的生态影响、核电站事故等[23]。因此,各国都强调在实施涉海工程时,必须以环境保护和安全保障为前提。如美国、英国、荷兰、挪威、俄罗斯等发达国家油气开发生产的环境保护工作,无论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还是在污染物的治理措施、技术上都比较完善和成熟;美国、日本、欧盟等在重化产业发展中强调采用清洁技术,生产清洁油品,减少三废排放;以荷兰、德国为代表的国际围填海工程经历了从滩涂围垦到保护滩涂的过程,提出未来的围海造地必须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科学管理,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地营运;欧盟出版了“欧洲电力公司要求(EUR)”,对未来压水堆和沸水堆核电站提出了明确和完整的要求,即更高的安全和经济要求,并且涉及多个技术和经济领域[24, 25]。

四、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给近海环境与生态带来巨大压力

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将持续向沿海省市集中,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将稳步提升。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生活污染物排放量也将持续增加。同时,陆源污染负荷将进一步增加,面源污染控制、入海河流水质改善任务将进一步加重,海域富营养化和有害藻华

问题将依然存在,局部海域的重金属、持久性有毒有害污染将日益凸显,海上溢油与化学品泄漏风险将明显加大,近海生态安全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保护和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将面临诸多的挑战[8~10]。

(二)陆海统筹的环境管理仍存在机制障碍和技术难度

陆源污染主要通过入海河流、直排口等形式进入海洋,占各类入海污染物质的80 %~90 %以上,因此控制陆源污染对于海洋污染控制意义重大[4]。为了控制近岸海域水质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应以控制陆源污染为重点,从根本上解决海洋污染问题。然而陆源污染控制仍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治理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陆源污染的控制效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海域污染控制与陆域污染控制的指标难以衔接,目前沿海地区流域总量控制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而海域环境污染控制因子是总氮、总磷,因此,尚不能实施营养物质的总量控制;②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扶持政策及相关的技术支撑手段,从而使得面源污染控制难度较大;③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能力不足[4]。

(三)海洋生态保护的系统性、综合性有待提升我国海洋生态保护系统性不强,无论是海洋保护区网络建设、示范区建设工程,还是盐沼湿地、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等的生态恢复工程,目前都存在体系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强的问题[13]。海洋生态保护工程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目前我国生态保护工程技术水平及信息化水平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没有充分将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高新技术运用到保护区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生态监测评估系统中,并且没有按照需要对各项指标和相关规划等信息科学制订管理目标。海洋保护区整体分布和发展很不均衡,缺乏从国家层面上综合考虑海洋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一些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还存在大量的空白区域。

(四)涉海工程的技术水平欠缺、环境准入门槛不高、环境监管不力等问题凸显

近年来,我国涉海工程加速发展、高强度开发,很多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同时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巨

044

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2期

大的压力,如海上油气开采过程中,石油泄漏对鱼类、贝类等带来影响,同时某些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化工事故一旦发生,势必造成严重的生态影响,带来重大的损失;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会使得鸟类的栖息地和觅食地消失、重要海湾萎缩甚至消失,海岸带景观多样性遭到破坏,海洋和滨海湿地碳储存功能减弱等[13]。涉海工程的管理体系仍不完善,缺乏海洋生态系统科学的支撑;监督检查和执法监察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不力,各部门反应较为滞后,缺乏国家层面的综合协调;核电开发工程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科技研发需要加强;沿海重化工产业环境准入门槛低[9, 13]。

(五)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尚不健全,环境风险应急能力较差

我国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海洋环境监测能力、海洋环境信息应用能力和海洋环境预报能力。但海洋环境保障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业务化系统的规模、能力以及实际预报保障总体水平,大体接近国外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技术瓶颈,如管理体制没有理顺、规章制度尚不健全;监测理念落后、技术支撑不足、主要设备依赖进口;海洋监测系统以岸基监测台站为主,离岸监测和监测能力薄弱;缺少长期、系统和有针对性的近海海洋科学监测;海洋生态与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薄弱等。其次,我国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建立起相应的水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最后,我国处理水上危化品泄漏事故和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还存在许多薄弱的环节[21]。

五、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和任务

(一)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

1. 战略原则与定位

以统筹发展、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政府组织协调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为战略原则,围绕“建设海洋强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发展战略部署,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海洋环境和生态工程的建设与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海洋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水平,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目标,支撑我

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海洋强国提供生态安全保障[26]。

2. 发展思路

以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保持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健康为宗旨,以改善海洋环境质量和保障生态安全为目标,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推动产业化为核心,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的原则,构建海洋环境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工程体系,建设海洋污染防治工程、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海洋环境管理与保障工程,增强对海洋环境的管控能力,构建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提供工程技术保障。

(二)总体目标

经过20~30年的努力,通过开展海洋污染控制工程、生态保护工程、海洋环境管理与保障工程,共三大类工程技术创新与创业发展,海洋环境与工程技术创新能力明显的提高,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入海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的控制,海洋环境质量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海洋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有效的维护,海洋环境监控、预警与应急等海洋环境管控能力显著提升,海洋生态安全得以充分保障,沿海地区资源与环境实现协调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

到2050年,初步形成完整的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开发研究、装备制造、技术服务产业体系,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洋环境质量得到全面的改善,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健康状况良好;实现沿海地区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海洋的生态安全得以保障;海洋生态文明蔚然成风,建成与世界海洋强国相适应的海洋环境与生态状况[27,28]。

(三)战略任务与重点

1. 总体任务

遵循“陆海统筹、河海兼顾”的原则,以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为指导,以陆源污染控制为重点,实施海洋污染控制工程,进行“从山顶到海洋”的全过程防治;以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保护主要任务,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工程;以提高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实施海洋

045

综合研究 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

环境与生态科技工程;以提升海洋环境保护监测、监管、风险应急能力为核心,实施海洋环境管理与保障工程。海洋环境和生态工程的实施,为发展绿色海洋经济,构建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开创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局面提供技术支撑和工程保障[29,30]。

2. 重点任务

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实施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构建布局合理的保护区网络、加强重大涉海工程环境监管、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等方面成为现阶段发展的重点。

一是实施海洋环境污染控制工程,进行“山顶到海洋”的陆海一体化全过程控制,包括管理营养物质,控制海域氮磷总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和入海量,在沿海地区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控制城市的面源污染,加强海洋垃圾污染控制,完善国家海洋保护区的网络。

二是划定沿海地区的生态红线,正确引导海岸带开发利用的活动,分区分类开展河口、海湾、海岛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建设;构建完善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加快海洋环境监测设备产业化的进程,构建完整的“基准–标准–监测–评价”海洋环境保护技术体系,加大我国海洋环境和生态风险预警和应急保证能力的建设。

三是加大海洋环境管理与保障工程力度,包括加强重化工项目“三级防控体系”的研究,保证事故状态下不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加强围填海工程环境影响技术体系研究以及对围填海工程的空间规划与设计技术体系研究,完善必要的行业规范;全面加强核安全技术研发条件建设,改造或建设一批核安全技术研发中心,提高研发能力。

四是建立健全保障措施,完善环境法制,强化执法监督,创新环境政策,形成长效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加强舆论监督。

六、我国海洋生态与环境工程发展的重大建议

(一)建立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海洋是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两者紧密关联、相互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海洋污染物的

80 %以上来自陆源,解决影响海洋环境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陆地。因此,只有遵循陆海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才能从根本上控制陆源污染,改善海洋环境,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海洋环境公共服务和产品[29]。因此,建立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需要从实施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统一监管及以流域为控制单元,建立陆海一体化综合管理模式两方面进行。

(二)实施国家河口计划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流域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区域快速扩展、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土地利用急速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通过河流输送到海洋,导致河口及毗邻区出现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等各类环境问题以及生态灾害不断凸显。因此,实施河口生态恢复势在必行[31]。结合我国国情,研究提出实施国家河口计划的4项主要任务:一是进行河口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包括河口的健康状况评价、退化原因诊断和未来状况发展趋势预测;二是实施河口区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三是因地制宜地建设河口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四是建设河口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三)构建海洋环境质量基准/标准体系

根据我国近海洋生物区系的特点和污染控制的需要,开展相应的海洋生态毒理学和海洋环境质量基准定值方法学研究,构建符合我国海洋环境特征的海洋环境质量基准体系,从而加强我国海洋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与监督管理,为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技术政策、标准,维护和提高海洋环境的质量、控制海洋环境污染提供依据[27]。构建海洋环境质量基准/标准体系,主要是建立优控污染物筛选技术规范;制定我国海洋优控污染物的毒理学基准;建立我国海洋生态学基准指标体系,制定海洋生态学基准技术规范,识别海洋保护敏感区并制定关键生态学指标的基准值;建立海洋沉积物质量基准的技术方法,针对敏感本土海洋底栖生物的保护,制定优控污染物的沉积物基准限值;建立海洋环境的人体健康基准技术方法,制定优控污染物的人体健康基准限值;制定优控污染物的海洋环境质量标准。

046

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2期

参考文献

[1] 孟伟. 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海洋生态环境与生

态卷[M].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4.

Meng W. 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 Marin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M]. Beijing: Maritime Press, 2014.

[2]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

展战略蓝皮书[M].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2.

Task Force for 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rine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Group. Blue Book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rine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M]. Beijing: Maritime Press, 2012. [3] 于宜法, 王殿昌. 中国海洋事业发展政策研究[M].青岛: 中国海

洋大学出版社, 2008.

Yu Y F, Wang D C. Policy Research of Marine Affairs Development in China [M]. Qingdao: Publishing House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08.

[4] 王芳. 对实施陆海统筹的认识和思考[J]. 中国发展, 2012, 3:

36–39.

Wang F. Understanding and ponder on implementation of coordinate land and sea [J]. China Development, 2012, 3: 36–39.

[5] 于保华. 海洋强国战略各国纵览[N].中国海洋报, [2013–09–30].

Yu B H. The overview of marine powerful nation strategy [N].

China Ocean News, [2013–09–30].

[6] 王晓民, 孙竹贤. 世界海洋矿产资源研究现状与开发前景[J]. 世

界有色金属, 2010, 6: 21– 25.

Wang X M, Sun Z X. The current status and exploitation prospects of the world’s mineral resources [J]. International Nonferrous Metals, 2010, 6: 21–25.

[7] 王涧冰. 蓝色海洋需要我们共同呵护[J]. 环境教育热点聚焦,

2006, 11: 18–21.

Wang J B. The blue ocean need to be safeguarded by us together [J].

Hot Focu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06, 11: 18–21.

[8] 中国工程院. 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第140场中国工程

科技论坛论文集)[C].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ese Ocean Engineering (the 140th symposium-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ums of Chinese engineering)[C].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13.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R].

2003—2012.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Chinese coastal waters [R]. 2003—2012.

[10] 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政策研究课题组. 中国

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政策研究[M].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3.

The Research Group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Police du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cean. The research of Ecological Problems and Police Du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cean [M]. Beijing: Chinese Environ-mental press, 2013.

[11] 王祥荣, 王原. 全球气候变化与河口城市脆弱性评价——以上

海为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Wang X R, Wang Y.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the Weakness

Assessment of the Estuary—Take Shanghai as an Example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0.

[12] 张铭贤. 陆海统筹控制陆源污染入海——燕赵环保世纪行之关

注海洋环境(中)[N]. 河北经济日报, 2012–2.

Zhang M X. Comprehensively controlling pollutants from Land to Oceans-Century Feat of Hebei’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rning oceanic environment (Middle) [N]. Hebei Economy Daily, 2012–2.

[13] 国家海洋局.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R]. 2003—2012.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bulletin of Chinese ocean [R]. 2003—2012.

[14] 中国海洋年鉴编辑委员会. 中国海洋年鉴[M]. 北京: 海洋出版

社, 2011—2012.

The Yearbook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Ocean. The Yearbook of Chinese Ocean[M]. Beijing: China Ocean Press, 2011—2012. [15] 王琪, 陈贞.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区域管理[J]. 海洋开发与管

理, 2009, 8: 12–16.

Wang Q, Chen Z. The ecologically oceanic administration [J].

Ocean Exploitation and Management, 2009, 8: 12–16.

[16] 孙钰. 从陆地守望海洋——访GPA 协调办公室协调员范德威尔

[J]. 环境保护高端访谈, 2006: 4–7.

Sun Y. Conservation of Ocean from Land management—Interview the coordinator of GPA Dr. Veerle Vandeweerd [J].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uper Interview, 2006: 4–7.

[17] 刘佳, 李双建. 世界主要沿海国家海洋规划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3): 1–5.

Liu J, Li S J. The enlightenment of marine planning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costa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 China [J]. 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2011(3): 1–5.

[18] 刘传伟, 孙书群. 城市污水处理厂氮磷去除的研究[J]. 广州化

工, 2011, 39(23): 127–141.

Liu C W, Sun S Q. Research of the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in municipal sewage plants [J].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2011, 39(23): 127–141.

[19] 刘海燕, 李树苑. 污水处理厂水质提标改造技术的工程应用[J].

水工业市场, 2012(6): 55–57.

Liu H Y, Li S F.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water quality stan-dard improving technology in sewage treatment plant[J]. Water Industry Market, 2012(6): 55–57.

[20] 刘家沂. 探讨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特点的中国海洋保护区管理体

系[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161–165.

Liu J Y. Discussion for establish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Chinese oceans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the ecosystem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 20: 161–165. [21] 王文杰, 蒋卫国. 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

出版社, 2011.

Wang W J, Jiang W G. The Applications of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M].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11. [22] 国务院.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R]. 2012.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The 12th Five-Year plan of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ocean economy [R]. 2012.

[2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5—2020)

[R]. 2007.

China’s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National Nuclear Long-and-medium Term Development Planning (2005—2020) [R]. 2007.

[24] 高尚宾. 中国–欧盟农业生态补偿合作项目赴欧考察总结报告

047

综合研究 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

[R]. 2009.

Gao S B. Summary report of investigating European Condition by the Agriculture cooperation projec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between China and EU [R]. 2009.

[25] 高超, 张桃林. 欧洲国家控制农业养分污染水环境的管理措施

[J]. 农村生态环境, 1999, 15(2): 50–53.

Gao C, Zhang T L.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controlling agricultural nutrient polluting water environment of european countries [J].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1999, 15(2): 50–53.

[26] 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R].

2012.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The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Program for Long and Medium Term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2006—2020) [R]. 2012.

[27]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

[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9.

Research Team, Institute of Sea Developmental Strateg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Development Report of Chinese

Ocean[M].Beijing: China Ocean Press, 2009.

[28]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

[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0.

Research Team, Institute of Sea Developmental Strateg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Development Report of Chinese Ocean [M]. Beijing: China Ocean Press, 2010.

[29]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

[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1.

Research Team, Institute of Sea Developmental Strateg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Development Report of Chinese Ocean [M]. Beijing: China Ocean Press, 2011.

[30]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

[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2.

Research Team, Institute of Sea Developmental Strateg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Development Report of Chinese Ocean [M]. Beijing: China Ocean Press, 2012.

[31] 美国国家环保局. 国家河口计划导则 [R]. 1994.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of United States.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estuary plans [R]. 1994.

048

海洋环境保护论文

海洋环境保护 中文摘要: 大海是生命的故乡,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海洋占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点八,它从太阳吸收热量,又将热量释到大气,从而调节气候,因此,沿海地区气候适宜,环境幽美,自古就是人口密集之地,目前全世界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居住在沿海地区。美国海洋学家西尔斯亚.厄尔说;我们这个星球的特点是受海洋主宰点的,天气和气候也是受海洋控制的海洋汇集的生物种类之多冠与全球,如果海洋发生变化,地球的特点也将发生变化。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发展的大问题,在已经面临很多环境问题的情况下,人类要发展,就需要一种指导思想来避免造成对环境更难挽回的伤害,这个就是可持续发展思想. 引言: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复合体,在这里有限的篇幅中很难把它们完全理清楚。它主要分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中还有另外一些较为突出的方面,如能源和资源问题、海洋污染问题、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城市环境问题、水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以下仅就海洋污染问题作一介绍。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污染物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1953-1970年,日本九州岛水俣湾发生的汞污染事件,就

海洋工程环境作业

50年一遇和10年一遇的风速值。年份1960196119621963196419651966196719681969 风速m/s20211822213834222222 年份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 风速m/s21212420222425222228

0% 10%20%30%40%50%60%70%15 20 2530 35 风速 百分比

皮尔逊三型曲线计算: 当有20个年最大风速值hi,不同重现期的风速值可采用极值I型分布律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h p——与年频率P对应的风速值(m); λpn——与年频率P及资料年数n有关的系数; h——n年h i的平均值(m); S——n年h i的均方差(m)。 h i——第i年的年最大风速值(m)。 按上公式求出对应于不同P的h p,在机率格纸上绘出风速值的理论频率曲线;同时绘上经验频率点。对风速值按递减、对低潮按递增的次序排列的h i中,第m项的经验频率和重现期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P——经验频率(%); T R——重现期(年)。 序号排序横比系数K1K1-1(K1-1) 2 频率Po Cs=2CvΦCs=6CvΦKp1Kp6P(%) 至P(%)=50 的水平距离X y 196020138 1.620469083 1.620470.620469083 2.625920049 4.761904762 2.326348 2.326348 4.60517 5.6867980.1-3.0902******* 196121234 1.44989339 1.449890.44989339 2.1021908439.523809524 1.644854 1.644854 2.995732 2.5854120.1-3.0902******** 196218328 1.194029851 1.194030.194029851 1.42570728414.28571429 1.281552 1.281552 2.302585 1.5893291-2.3263478740.7638840 196322425 1.066098081 1.06610.066098081 1.136********.047619050.8416210.841621 1.6094380.9333761-2.3263478740.763880 196421524 1.023454158 1.023450.023454158 1.0474*******.80952381000.6931470.6702595-1.644853627 1.445380 196538624 1.023454158 1.023450.023454158 1.0474*******.57142857-0.67449-0.674490.2876820.6666745-1.644853627 1.4453840 1966347220.9381663110.93817-0.0618336890.88015602833.33333333-1.28155-1.281550.1053610.66666710-1.281551566 1.8086840 1967228220.9381663110.93817-0.0618336890.88015602838.0952381-1.64485-1.644850.0512930.66666710-1.281551566 1.808680 1968229220.9381663110.93817-0.0618336890.88015602842.85714286-2.32635-2.326350.010050.66666720-0.841621234 2.248610 19692210220.9381663110.93817-0.0618336890.88015602847.6190476220-0.841621234 2.2486140 19702111220.9381663110.93817-0.0618336890.88015602852.3809523850-1.39214E-16 3.0902340 19712112220.9381663110.93817-0.0618336890.88015602857.14285714Cs=2Cv Cs=6Cv50-1.39214E-16 3.090230 19722413220.9381663110.93817-0.0618336890.88015602861.9047619 1.60345E-08 4.81034E-08750.67448975 3.764720 19732014210.8955223880.89552-0.1044776120.80196034866.66666667750.67448975 3.7647240 19742215210.8955223880.89552-0.1044776120.80196034871.42857143Xmin Xmax90 1.281551566 4.3717840 19752416210.8955223880.89552-0.1044776120.80196034876.1904761903890 1.281551566 4.371780 19762517210.8955223880.89552-0.1044776120.80196034880.9523809595 1.644853627 4.735090 19772218200.852*******.85288-0.1471215350.72740167685.7142857195 1.644853627 4.7350940 19782219200.852*******.85288-0.1471215350.72740167690.4761904899 2.326347874 5.4165840

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及个人规划

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及个人规划 李海红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与科学类01班222015320260079) 摘要:本论文介绍了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认识以及个人规划。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 踏入西南大学已经有一个学期的时间了,从刚开始的懵懂不知到现在的熟悉了解,不仅是对老师同学间的感情熟络,也是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进行了基础了解与个人学习生活的规划。下面我将重点谈论一下我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了解以及个人学习生活的相应规划。 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工程专业肩负着培养能运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和舒适的生存的专门人才的重任。环境工程学科是一门新兴的、综合的学科。比较中外环境工程教育的历史和现实,不难发现: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也谈不上生命力。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应在坚持“统一性”的基础上,注意发展“特殊性”,突出“个性”。 专业开办之初,学校就确立了在遵循环境工程专业统一培养规格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我校立足火电行业的学科优势,办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下,我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定位为“培养面向以电力企业为代表的能源动力类行业中的工业废水及废气的污染排放控制及监测与评价,兼顾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了解了该专业的基本发展内容以及对学生的总要求后,再通过导论学习真的是深感环境对城市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21世纪,各种环境问题参差不穷。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重大的海洋环境与保护

2020-2021年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节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整合提升鲁教版选修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2节海洋污染和生态 破坏整合提升鲁教版选修 1.运用资料,说明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2.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基础·初探] 一、海洋主要污染物 1.来源:海洋污染物来源于陆地污染物排放,以及海洋上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垃圾。世界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 1.为什么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地? 【提示】目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等活动主要集中在陆地上。 2.主要污染类型 (1)石油污染:主要是由于油船事故、海上井喷事故、输油管道漏油,沿海工矿企业、城市和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等造成的,目前这类污染已成为严重的世界性海洋污染。 (2)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海水中的无机氮和无机磷大量增加,使总氮和总磷含量严重超标,导致海水富营养化。 (3)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矿企业的废水、化学农药以及含铅汽油等。 (4)放射性污染、海洋热污染:核废料入海可造成放射性污染,电力、冶金、化学等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冷却尾水,是海洋热污染的来源。

2.石油污染主要分布在那些海区? 【提示】结合石油污染的来源,石油污染主要集中在海上石油运输线路上,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集中海域,沿海工业城市附近等海域。 二、海洋污染的危害 1.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大量营养盐进入海洋,使海水富营养化,引起某些藻类快速繁殖,消耗水里的溶解氧,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2.对人类的危害:生物体内累积或腐化产生的毒素可通过食物链而威胁人类健康。 3.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非正常竞争导致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4.对海洋旅游的影响:破坏旅游区的环境质量。 3.为什么赤潮主要发出在中低纬度海域? 【提示】中低纬度阳光强烈、水温高,便于赤潮生物的生长,另外,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对这些海域的影响大,海水富营养化严重。 三、海洋生态破坏 1.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1) 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类型:主要包括海岸滨海、河口、湿地、海岛、红树林、珊瑚礁、上升流以及大洋区等生态系统。 (2)破坏原因:海洋污染物过量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2.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使珍稀、濒危物种灭绝 (1)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保持生物多样性不仅可为人类提供食物、药品原料和能源,

海洋环境工程-陈友媛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专业知识,课程性质:必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必修课。海洋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但海洋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却方兴未艾,目前国内外缺乏海洋环境工程类教材。通过本课程,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海洋污染的种类、来源和污染控制对策,增强海洋环境保护的使命感,熟练掌握海洋污染控制技术与方法,满足社会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 This course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the major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rin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but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s in the concerned. At present, there is a lack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xtbooks at home and abroad.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ypes and sources of marine pollutions and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and enhance the miss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course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marine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and satisfy the social demand for talents in this field. 2.设计思路 为实现课程目标,课程分两部分实施。首先,从三个方面学习海洋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①海洋环境工程基础。介绍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环境,分析目前海洋污染的种类与分布,明确海洋环境工程学科的范畴及其发展趋势。②典型海洋环境工程问题及防治。根据离岸远近及重要性设多个专题,分别剖析海洋环境存在的问题、对策措施和工程案例,包括:海水养殖、围填海和港口工程、船舶、海洋溢油、海水代用、污水排海、海洋倾废、海底资源开采等过程中的污染及防控措施;近岸富营养

鲁教版成长训练高中地理学科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二节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二节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主动成长 夯基达标 1.海洋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A.海洋环境污染和海平面上升 B.石油污染和赤潮 C.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 D.赤潮和海平面上升 解析:明确海洋环境问题的基本内涵。 答案:C 2.1953~1970年,日本的“水俣病”产生的原因是() A.汞污染 B.食物中毒 C.海水富营养化 D.镉污染 解析:1953~1970年,日本九州岛水俣湾发生的汞污染事件,是因为工厂在生产有机产品过程中,排出含汞废物。这些有害物质流入海洋后,逐渐在鱼和贝类体内富集。最后导致100多人严重中毒,并先后死亡。患者具有明显神经症状如突发性惊吓、两眼斜视、吞咽困难、阵发性抽搐、口腔张开而不能说话,有的小孩眯着眼睛发出狂笑,不能自已。症状严重的,可出现痉挛、麻痹、意识障碍等急性发作,并很快死亡。除人体受害外,动物如猫的中毒表现也引人注目,主要是集体向大海狂奔,即所谓狂猫跳海。 3.全球第一个受海平面上升而举国搬迁的国家是() A.新加坡 B.图瓦卢 C.马尔代夫 D.荷兰 解析:图瓦卢,26平方千米,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2000年2月18日,该国的大部分地区被海水淹没,首都的机场及部分房屋都泡在了汪洋大海之中。该国的海平面于2月19日下午5时左右上升至3.2米,2月20日下午5时44分海潮才缓慢退却。由于这个由9个环形小珊瑚岛组成的国家最高海拔也不过4.5米,所以低洼地方的房屋全部没顶。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由此造成的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1.1万国民面临灭顶之灾。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全国大搬迁,永远离开这块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生活的土地。 答案:B 读“我国渤海海域轮廓示意图”,回答问题。4~6题。 4.渤海渔业资源比较丰富,除了这里全部是大陆架浅海,还有下列原因中的() A.海水中植物光合作用弱 B.河流携带营养盐类注入海洋 C.水温适合鱼类生长 D.海底水生植物丰富 5.目前,人类在大陆架开发的主要矿产资源是_________。 6.渤海赤潮时空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河流入海处 B.封闭性海湾 C.冬半年 D.夏半年 4~6.解析:该海域是我国著名的渔场之一,也是海上石油、天然气开发的重点海域。但因渤海属于封闭性海湾,和外海海水交换能力差,每当夏季时,因水温较高,加之人类向海洋过多排放废水,导致海水的富营养化,形成赤潮。 答案:4.BC 5.石油(天然气)8.BD

关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

关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19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海洋局会同农业部,中央编办,环境保护部办理 提案人:致公党中央 主题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高度重视沿海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明确指出生态环境是沿海地区的生命线,先后制定完善了海洋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和生态建设规划,为沿海开发划定了“红线”。但是,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渔业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扭转,海洋沙漠化发展的趋势没有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海洋法制意识、生态意识不强。各地、各级政府为了片面地追求发展速度,忽略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顾海域审批程序、不顾海洋使用论证、不顾海洋环境评价,在没有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情况下,违法用海的现象常有发生,更不谈其对海洋生态环境应负的责任。 2.对海洋的过度无序开发。各地掀起的港口建设、临港产业区建设、化工园区和滩涂围垦等热潮,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和不同程度的破坏。沿海很多地方都在建港口或规划建港口,化工园区更是遍布沿海各地,其对海洋生态影响巨大。更有甚者,一些化工企业只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对排放的工业污水不予深入处理、净化,甚至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大面积的围垦,使沿海滩涂湿地迅速缩减,而消失的滩涂湿地,使绝大部分的鱼、虾、蟹等的幼体无法生长发育,成长为成鱼。加之工业的污染,近海沙漠化已不可避免。 3.海洋生态异象频发。山东青岛连续多年浒苔大面积爆发,去年江苏海域的水母爆发、以及一年胜似一年赤潮等。无不警示我们,海洋生态环境已经脆弱到多么严重的程度。甚至连今年的梭子蟹、鮸鱼“丰收”都不一定是好现象,它是海洋渔业资源剧烈动荡的象征。生态异象不仅会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危及到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存状态。 4.沿岸径流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据有关报道,长江、淮河等大小河流的径流对海洋的污染占海洋总污染的70%以上,而这部分的污染目前还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制造业大国”给我们的海洋经济带来的“恩惠”短期内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5.渔业生产与管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沿海渔民急功近利式的捕捞方式也是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失衡的直接推手,加之渔业管理方式陈旧,任何渔业资源的兴起都经不住如此巨大的生产能力,由此形成了渔业资源的此起彼伏,动荡不定。 6.跨界、跨流域污染成了治理难点。在苏鲁交界处的海州湾沿岸,兴建许多的化工、冶炼企业,而这些企业大部分是重污染企业,平时看不到什么污水排放,但一到雨水季节,大量的带有重金属污染的污水就随洪水顺流而下,在苏北沿岸流的带动下严重地污染了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摘要: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重大的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重点开展研究方面的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海洋工程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 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作文:美人鱼的自述_作文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作文:美人鱼的自述 人类啊救救我们吧作文600字 我是一只深居于海底的美人鱼。白天,我和其他鱼儿们一起在珊瑚丛中嬉戏;傍晚,我便会游到水面上去欣赏美丽的夕阳。 在傍晚时分的海中,我优雅自在地游着泳。夕阳把海和天相接的地方染成了暖暖的橘黄色,蔚蓝色的海在橘黄天空的映衬下也变得橙黄。波光粼粼的海面把夕阳的余晖折射成璀璨的钻石光芒,耀眼极了!宁静的空中偶尔有几只海鸥飞过,一切是如此的宁静祥和。此时此景之下,我那时而露出水面的尾巴流溢着五彩光华,熠熠生辉,灼人眼目。 我以为我可以天天如此,知道我生命终结,在精灵蚌中化作一颗洁白圆润的珍珠,可是…… 那一天傍晚,我像往常一样到海面上游玩。可是,还没游出海面,就被一股酸臭的水波“击中”,头晕、恶心、想吐的感觉一下子涌了上来,更糟糕的是,我的皮肤一下子瘙痒无比,还起了大片大片的红疹,我赶忙冲出了那层水波,带着全身的难受游回了海底。 回到家之后,我身上的红疹不但没退,反而越来越痒,而且一碰就疼。无奈之下,妈妈只能带着我去章鱼诊所找章鱼医生。我们刚来到诊所门口,就听到里面哀怨声此起彼伏。而此时,我也诧异地发现里面来就医的叔叔阿姨几乎都和我一样,全身都是红疹子。有的一边往墙上蹭,一边还发出痛苦的呻吟声;有的急得直甩尾巴,在诊所里不停地转来转去;还有的小朋友难受得哇

哇大哭起来。这下,可把章鱼叔叔给忙坏了。 从他们的交谈中,我终于明白了这一切的原因。原来,这一切都是那个叫人类的种族造成,他们把大量的生活垃圾倒入海中,污水、废水也一并排入海里。由于海水的净化没有他们的污染快,导致上面层的海水水质严重恶化,变得恶臭不堪。 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到过海面,再也没有领略过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观。我只能天天躲在海底,向上天祈祷:人类啊,救救我们吧!

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哪

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哪些 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由于海水中生活条件的特殊,海洋中生物种类的成分与陆地成分迥然不同。就植物而言,陆地植物以种子植物占绝对优势,而海洋植物中却以孢子植物占优势。海洋中的孢子植物主要是各种藻类。由于水生环境的均一性,海洋植物的生态类型比较单纯,群落结构也比较简单。多数海洋植物是浮游的或漂浮的。但有一些固着于水底,或是附生的。 海洋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也服从地带性规律。与陆地植物区系不同的是寒冷的海域区系成分较为丰富,热带海洋中种属反而比较贫乏,这一点与陆地植物区系恰好相反。 海洋生物群落也像湖泊群落一样分为若干带: 1.潮间带(intertidal) 或沿岸带(1ittoralzone) 即与陆地相接的地区。虽然该带内的生物几乎都是海洋生物,但那里实际上是海陆之间的群落交错区,其特点是有周期性的潮汐。生活在潮间带的生物除要防止海浪冲击外,还要经受温度和水淹与暴露的急剧变化,发展出许多有趣的形态和生理适应。潮间带的底栖生物又因底质为沙质、岩石和淤泥分化为不同类型。 2.浅海带或亚沿岸带(neritic 或sublittoralzone) 包括从几米深到200米左右的大陆架范围,世界主要经济渔场几乎都位于大陆架和大陆架附近,这里具有丰富多样的鱼类。 3.浅海带以下沿大陆坡之上为半深海带(bathylzone) ,而海洋底部的大部分地区为深海带(abyssalzone) 深海带的环境条件稳定,无光,温度在0~4℃左右,海水的化学组成也比较稳定,底土是软的和粘泥的,压力很大(水深每增10m,压力即增加101.325kPa) 。食物条件苛刻,全靠上层的食物颗粒下沉,因为深海中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由于无光,深海动物视觉器官多退化,或者具发光的器官,也有的眼极大,位于长柄末端,对微弱的光有感觉能力。适应高压的特征如薄而透孔的皮肤,没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 你知道吗?——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整个地球上的海洋是 连成一体的,巨大的生态系统。 你知道吗?——海洋中的生物与陆地上的生物大不相同,有 个体很小但数量极多的浮游植物,有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也有哺 乳动物中最大的蓝鲸。 你知道吗?——海洋在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蕴藏着 丰富的资源。所以,海洋未来将成为人类获取能量,营养,原料 的重要来源。 让我们一起走向海洋,走进海洋生态,让我们好好的爱着人 类未来的安生家园吧! 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暑假里,我读了不少的课外书,如百万英镑,地球的故事, 海洋生态揭秘等。其中海洋生态揭秘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 印象。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很多知识:如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积的百 分之七十一,整个地球上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巨大的生态系统;海洋中的生物与陆地上的生物不大一样,有个体极小但数量极多 的浮游植物,有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也有哺乳动物中最大的蓝鲸;海洋在调节全球气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蕴藏着丰富的资

源,海洋未来将成为人类获取能量、营养、原料的重要来源。 海洋里有五颜六色的珊瑚,可爱的鱼类,硕大的鲸鱼,五彩 的贝壳,奇形怪状的海星等。人类在向海洋索取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破坏,反过来也受到了海洋的报复---台风、海啸、地震、赤潮等。 海洋主要分为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海洋中面积最大、深度最深、边缘岛屿海岛最多的大洋;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有点像s型;印度洋是第三大洋最大深度 达七千四百五十米,自然资产相当丰富;北冰洋位于地球最北面 以北极为中心。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的知识,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海洋生 态平衡,合理采集海洋资源。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1 海洋生态环境调查内容及方法 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包括鱼卵及仔稚鱼)、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体组成、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等各项目调查方法均按《海洋监测规范》进行。 ①浮游植物调查:采用浅水III型浮游生物网从底至表层垂直拖网获取和采水器采集表、底层水样500ml(水深>10m时,采表层和底层;水深≤10m时,只采表层样),现场 用5%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在实验室进行种类鉴定及按个体计数法进行计数、统计和分析,浮游植物丰度,网样单位:个/m3,水样单位:个/L。 ②浮游动物调查:采用浅水Ⅰ型和Ⅱ型浮游生物网从底至表层垂直拖网获取,所获标本均经5%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带回实验室进行称重、分类、鉴定和计数。浮游动物生物量为湿重,单位:mg/m3,密度单位:个/m3。 ③底栖生物调查:用采泥器(0.025 m2)进行采集,每站采集4次,取4次平均值为该站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底栖动物样品在船上用5%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保存后带回实验室称重(软体动物带壳称重)、分析,计数,鉴定到种,并换算成单位面积的生物量(mg/m2)和栖息密度(个/m2)。依据《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简明规程》,用网口宽度为1.5米的阿氏拖网(Agassis trawl)进行拖曳,拖速为1.00 nmi-1,拖网时间为10分钟,采集底栖生物定性样品。 ④游泳动物调查: 用底层拖网和变水层拖网,每站拖网时间为1小时,拖网速度1kn。采集后进行分类、计数、称重和群体组成分析。 2 海洋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2.1优势度(Y)及计算 优势种的概念有两个方面,即一方面占有广泛的生态环境,可以利用较高的资源,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空间出现频率(f i)较高,另一方面,表现为个体数量(n i)庞大,密度n i/N较高。 设:f i为第i个种在各样方中出现频率;n i为群落中第i个种在空间中的个体数量;N为群落中所有种的个体数总和。 综合优势种概念的两个方面,得出优势种优势度(Y)的计算公式: Y=n i/N×f i 2.2种类丰富度(d)、均匀度指数(J′) 群落多样性的高低,除了受取样大小、数量的分布外,主要依赖于群落中种类数多少及个体分布是否均匀。丰富度(d)和均匀度指数(J′)计算公式如下: d=(S-1)/log2N 上2式中,为种类数,为第种的丰度,为总丰度,为实测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 2.3多样性指数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环境质量报告书(水质生物学评价部分)》的有关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行业技术标准 《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编制组 2012年6月 行业技术标准《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价 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标准编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最频发的少数国家之一,海洋灾害对沿海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已成为沿海开发规划实施和经济建设的制约因素之一。近年来,超强台风、风暴潮、海浪、海冰等灾害频发,海平面持续上升,局部地面沉降量加大,海岸环境变化加速,而我国现行沿海大型工程防御海洋灾害的评价技术标准与海洋灾害风险面临的态势不相适应,严重制约着沿海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1年日本“3?11”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并导致严重核泄漏事故,引起了全世界对海洋灾害的强烈关注。沿海国家纷纷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海洋灾害的防御。我国沿海地区集中了核电、油气、石化等大型工程和人口密集的滨海城镇,也存在海洋灾害风险考虑不足、特别是海啸灾害风险设防薄弱等诸多问题。因此,开展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价,是有效提高海洋灾害防御能力和减少海洋灾害损失的关键技术方法之一,可为海洋灾害防御决策与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编制《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是落实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的具体要求,对科学论证和评

价沿海大型工程的海洋灾害风险,提出减轻或防御海洋灾害风险的对策措施,合理开发利用海洋,促进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沿海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导则》的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和防灾 —1— 减灾的要求,以保障沿海大型工程生产安全、减轻海洋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威胁为目的,以海啸、风暴潮、海浪、海冰为海洋灾害要素,以成熟、实用的技术方法为依据,以实现业务化评价为运行模式,结合海洋灾害的特点,采取数据资料收集、补充勘察、分析计算与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工程的海洋灾害设防技术参数和设防标准,分析判断工程的灾害风险脆弱性,提出预防或减轻海域灾害影响的对策措施。《导则》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和评估海啸、风暴潮、海浪和海冰致灾因子的特征,分析多灾种叠加及次生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的成熟度,提出评价大型工程风暴潮、海啸、海浪和海冰灾害风险的技术方法,提出改进大型工程海洋灾害设防技术参数和预防措施的对策建议。 二、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计划项目编号、参加单位、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1、任务来源、计划项目编号和参加单位 任务来源: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2012年海洋预报减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海预字,2012,279号),计划项目名称:重大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标准的编制任务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承担,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和相关技术单位参加编制。 2、主要编制工作过程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与参加单位于2011年7月组成了标准编制组,着手开展编制工作。标准编制组根据国家下达的任务要求,拟订了工作计划,开始资料收

海洋环境工程-贾永刚、杨世迎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必修课。海洋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但海洋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却方兴未艾,目前国内外缺乏海洋环境工程类教材。通过本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目前海洋污染的种类、来源和污染控制对策,增强海洋环境保护的使命感。 2.设计思路: 为实现课程目标,课程分两部分实施。首先,从三个方面学习海洋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1)海洋环境基础。介绍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环境,分析目前海洋污染的种类、分布。2)设11个专题分别剖析目前存在的海洋环境问题、对策措施和工程案例,分别为:海洋溢油、污水排海、废物海洋处置、海水养殖、海岸工程、船舶污染、海水代用、赤潮、滨海湿地、海岸侵蚀、海水入侵。3)从6个专题介绍海洋环境评价管理的对策和手段。学习海洋污染的调查和监测方法,介绍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海域使用论证的技术导则,了解海洋环境经济和管理的策略,明确已有的国内外海洋环境法律法规。其次,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海洋环境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瓶颈,从17个专题中选择感兴趣的方向,查阅文献,撰写课程论文。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环境海洋学。环境海洋学侧重海洋环境科学,海洋环境工程侧重海洋污染的控制技术和工程实施过程。 - 1 -

后修课程:海洋环境调查实习、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海水淡化技术与工程、海水淡化技术与工程实验。 这些课程互为补充,共同构成环境工程专业的海洋特色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专业具有典型的海洋特色。虽然目前海洋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尚不成熟,但海洋污染问题的加剧使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海洋污染控制技术知识。同学们在获得了水和废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等传统的陆地环境工程知识,能否利用和发展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目前存在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同学们了解已有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和对策,具备运用已有的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分析海洋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学习要求 海洋环境工程问题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而且海洋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刚刚开始,涉及的大量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虽然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传统环境工程中和废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否直接应用于海洋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深入思考。因此,要求学生除了利用课堂时间外,必须检索和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四、教学进度 - 1 -

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及治理资料

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及治理 姓名:张悦 学号:201305071106 院系: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班

一、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现状 据1998年全国环境状况公报,1998年近岸海域水体污染严重,局部海域环境质量仍呈恶化趋势。因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近海生物资源下降,近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严重。总之,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上未见好转,主要污染指标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与重金属。 渤海污染继续加重。海域内90%的监测站位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铅。其中辽东湾局部海域无机氮已超过三类标准。另外,渤海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和渔业资源衰退。据调查,10年来渤海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大大下降,经济鱼类低龄化、个体小型化、生长周期缩短。 黄海污染总体较轻。海域内的45%监测站位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其中胶州湾和大连湾无机氮分别超三类和二类标准。 东海污染严重。海域78%的监测站位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铅和汞。 南海水质较好,局部污染严重。海域内28%的监测站位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珠江口海域污染突出。 1 、我国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90 年代以来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其中,我国近海水质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从1992年的10 万平方公里,上升到1999年的最高值20.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以14.6%的速度增长。1999年以后,我国的海洋环保工作初显成效,总体污染状况得到改善,污染加重的势头得到遏制,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由1999年的20.2万平方公里,逐年下降到2004年的16.9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6.3%,环境污染状况得到了初步的改善。但2004 年的数据显示 ,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6.9万平方公里,比2003年增加约2.7万平方公里,我国近岸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范围增加。对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区的2001-2004年海水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表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摘要: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重大的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重点开展研究方面的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海洋工程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一、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于紊动影响不显著的海域,可不考虑湍流影响,而对于湍流效应显著的区域,如排污口近区,则应考虑湍流效应。此外,采用坐标变换,可建立一种能够考虑复杂地形和套流效应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够较好地重现实际海域的三维潮流特征。在较小范围的水域,水流数学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湍流模型为基础,针对水温和盐度分层流的流动特性,考虑浮力对紊动的影响,建立用于模拟同时存在温度和盐度梯度这一类密度分层流的k-(单流体数学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别对两相本身的湍流输运规律以及相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模拟,建立两相湍浮力分层流的双流体数学模型。在波浪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可应用bi —cgstab法求解由椭圆型缓坡方程离散得到的代数方程组,以提高求解效率。从水波发展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