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业务之路

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业务之路

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业务之路

把握发展机遇

创新金融服务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卓越中心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发展村镇银行所存在的问题德勤村镇银行解决方案

结束语

作者

鸣谢

1 2 8 10 12 18 19 19

目录

2

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业务之路-把握发展机遇 创新金融服务1

为解决这些问题,2006年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若干意见》,在农村地区新设立“村镇银行”、“贷款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充分肯定了农村金融机构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性。目前,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继续快速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和运行效率,填补了部分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对促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设立村镇银行在监管政策上有诸多优惠,加上城商行和农商行异地扩张受阻,设立村镇银行就成了不少银行扩张和支持小微企业及服务三农的选择,使得村镇银行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根据银监会官方数据,截至2012年6月30日,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731家。截至2012年3月末,全国已开业村镇银行的资产总额2,653亿元,负债总额2,188亿元,实收资本42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75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11亿元,盈利16亿元。自2007年成立以来,村镇银行已累计发放农户贷款30.5万笔,金额568.6亿元。

1979年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之后,我国农村基本上形成了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为主体的正规金融体系。但由于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功能缺失、管理落后,民间金融过于分散、难以监管,新兴市场主体参与意愿低,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长期处于空白与缺损状态。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商业金融的逆向选择倾向甚至对农村地区产生资金“抽血”的威胁,更加剧了农村地区金融供需的失衡态势。

虽然村镇银行发展迅速,但在目前的市场和监管环境之下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市场准入制度存在缺陷、盈利能力受到限制、市场竞争实力较弱、政策扶植力度不够等问题;同时村镇银行自身也存在着制度建设不完善、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信息系统建设落后、人力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以上因素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德勤针对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观察,并且对村镇银行发展中的市场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度分析,试图从专业咨询机构的角度提出解决村镇银行发展相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与行业精英一起致力于村镇银行的发展与壮大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农村金融现状

我国村镇银行的设立,最初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我国农村地区金融网点的覆盖率比较低,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金融需求越来越大,然而这些需求却得不到满足。根据汇丰银行和清华大学的合作项目《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所取得的调研成果,2007年中国农村有1.2亿农民有贷款需求,每年资金缺口约为1万亿元,现在只能满足60%,农村小企业贷款的满足率仅50%。

针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相关调查结果表明:

小额贷款是农户最为迫切的需求:农民对突发支付性需求的低应对能力、农业的低风险抵抗能力、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增加非传统农业收入和其他收入需要的资金投入都决定了农民对贷款的迫切需求。调查发现,需要贷款的农户占调查总户数的63.8%;贷款需求的最低数额为20元,最高数额为500万元,中间值为10,000元。可见,小额贷款是农户最为迫切的需求。

正规金融渗透率和覆盖面不足:农民收入低和抵押品的缺乏导致农民的贷款需求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虽然66.9%的农户可以得到贷款,但是其中51.3%的农户的贷款需求是由非正式途径(主要是亲友互借)提供的。

可见,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的渗透率和覆盖面远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

农户贷款需求越来越广泛:农户贷款最重要的原因是补充生产与经营成本,占需要贷款农户的45%,其次是治病(占17%)和子女教育(占13%)。所以,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面,解决农民的医疗和子女教育问题,可以有效地缓解农户的贷款需求。

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啄序效应:信用社的农户

小额信贷中对高收入农户有高覆盖率,实际

覆盖率和毛覆盖率分别为49%和92%;信

用社的贷款啄序还体现在对不同的贷款主体

实施不同的贷款配给标准。在信用社的贷款

实践中,大多数信用社并没有有意识地、明

确地制定主要向高收入农户贷款的政策,但

在“信用村”和“信用户”的确定中、在“信

用等级”的评定中,农户收入都是一个重要

的指标,这使得高收入农户可以获得较多的

贷款数量。

整体来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一方面需求

上升,一方面供给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我国

农村现有的金融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建设和

发展的需求,农村金融改革非常必要和重要1 。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银监会于2006年底发布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

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鼓励在我国中

西部农村地区进行包括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

助社、贷款公司三种机构在内的新型银行业金

融机构试点,其中村镇银行是最主要的机构。

(二)村镇银行发展概况

2006年以来,各地金融机构纷纷设立村镇银

行,在多方扶持下,全国村镇银行呈现加速发

展态势,资产质量普遍较好。根据银监会数据,

截至2012年6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731

家。截至2012年3月末,全国已开业村镇银

行的资产总额2,653亿元,负债总额2,188亿

元,实收资本42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758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11亿元,盈利16亿元。

截至2011年底,已开业村镇银行不良贷款余

额1.9亿元,不良贷款率0.15 %,资本充足率

29.5%,拨备覆盖率达1158%,拨贷比1.7 %。

自2007年成立以来,村镇银行已累计发放农

户贷款30.5万笔,金额568.6亿元2。全国村镇

银行初步形成的格局如表1所示。

1

2

以上数据及分析结果来源

于汇丰银行和清华大学的

合作项目《中国农村金融

发展研究》。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网

站2012年7月统计数据。

2

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业务之路-把握发展机遇 创新金融服务

3

表1 村镇银行发展格局

资料来源:德勤企业风险管理,

2012

4

图1 全国村镇银行发起人分析

图2 发起人排行榜前十位

数据来源:德勤对媒体及相关报道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整理

数据来源:德勤对媒体及相关报道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整理

我们对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开业的549家村镇银行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 投资主体多样化,地方性金融机构成为发起村镇银行的主力军

各地中小金融机构出于发展需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较高。从主发起行看,在调研

的549家村镇银行中,城市商业银行设立273

家,占比50%(其中,

包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内蒙古银行名列前茅);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共发起设立167家,占比30%(以广州农商行、吉林九台农商行为代表)。大型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共发起设立92家,占比仅17%。(详见图1、图2)

30030120%250100%2002080%15060%1001040%5020%-0

0%

政策

银行

型商

银行

份制

市商

银行

村商

银行

村合

银行

广

农村

用社

外资

银行

吉林九台农商行

汇丰银行浦

平均出资比例

村镇银行开业数量

成立村镇银行数量

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业务之路-把握发展机遇 创新金融服务5

2. 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高于监管门槛,注册资本逐年上升

调研发现,为提高业务竞争力,注册资本额与主发起人的实力及其在农村地区业务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远高于银监会300万元的规定。根据调研获取的数据,46%的

3. 村镇银行分布相对集中于发达地区

从地域分布看,西部与中部地区村镇银行设立数量持平,占比均29%;经济发达、信用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村镇银行较为密集,占比达到42%。见图4。

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集中在1,000-5,000万元,26%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在5,000万-1亿元,11%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逐年上升,截至2011年末,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村镇银行数量达62家,其中最高注册资本达到5亿元。

图3 全国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分析

数据来源:媒体及相关报道

1000万以下(含)

1000万-5000万(含)

5000万-1亿(含)

一亿以上

未查到注册资本

30025020015010050-2007年2008年

2009年2010年

2011年合计

图4 全国村镇银行地区分布分析

数据来源:德勤对媒体及相关报道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整理

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

东部地区

41.3%

29.3%

29.3%

227

161

161

6

4. 部分省份村镇银行分布较集中

按照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的要求,部分发起行通过在特定区域内增加村镇银行设立数量,以及在县域范围内开设分支机构的方式,加强区域内的村镇银行的业务影响力,使村镇银行在分布上呈现出较高的集中度,辽宁、浙江、江苏、内蒙古、四川五省开业的村镇银行数量均在30家以上,竞争态势不断加剧(详见图5)。其中,江苏省在银监会的

5.村镇银行管理模式多样化

2010年,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鼓励支持主发起人通过新的管理模式规模化地推进机构组建。调研表明,主要有以下三种管理模式:管理总部制、总分行制、控股公司制。其中,管理总部制适用于设立10家(含10家)以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发起人,此模式以包商银行、汇丰银行为代表;总分行制适用于西部除省会城市以外的其他地区和中部老、少、边、穷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地(市)为单位组建总分行制的村镇银行,此模式以2010年成立的10家地市级村镇银行为代表;控股公司制适用于设立30家(含30家)以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发起人,但目前控股公司方案尚未得到批准。目

三年规划中设置的村镇银以试点数量目标就比

较高。而四川省被允许以地级市为圈地单位,在地级市设立村镇银行总部,增强了该省内村镇银行组建的动力。内蒙古成立的村镇银行中有近三分之一是由包商银行主发起的,包商银行是较早制定和执行农村金融发展规划的商业银行之一,其战略部署提升了该省整体村镇银行发展速度。

前浦发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正在研究并采用子银行模式加快村镇银行业务向批量化投资、集约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方向发展。

(三)宏观政策环境

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新兴主体,村镇银行被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寄予厚望,得到许多政策倾斜与支持。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外部政策环境呈现以下特点:

1.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

2004年-2011年,中央先后出台了8个关于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

要求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

图5 全国村镇银行省份分布

453040252010535150

辽宁

浙江广西吉林湖南贵州上海福建内蒙古安徽重庆黑龙江云南大连新疆天津深圳厦门江苏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北京海南宁波四川湖北广东江西甘肃陕西宁夏青岛青海西藏

系,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扩大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地区性中小银行。

2. 监管机构不断推进市场准入改革以促进村镇银行设立

在市场准入方面,政府及监管机构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调整村镇银行的准入条件和民间资本的参与比例,试图促进村镇银行的设立。从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始,监管机构的市场准入政策逐步放松,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同时支持发起行探索批量化投资、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模式,解决村镇银行子银行的市场准入、管理和服务边界以及监督管理问题,并对村镇银行优质主发起行的资格核准问题进行了明确和规范,有序推进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工作。

3. 推行倾斜的监管政策及优惠的财税政策

自村镇银行成立之时起,监管机构便大力推行差别化的金融监管政策,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如村镇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照当地农村信用社,执行比大型商业银行低6个百分点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比不得突破75%的红线有所放宽,村镇银行可在开业5年内逐步达标;放宽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财政部授权金融机构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涉农贷款进行重组和减免,可酌情减免本金和表内利息;推行简洁、灵活的公司治理;放宽担保条件等。

此外,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时间短、初期财务压力大等困难,自2008年起财政部开始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予费用补贴,并实行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以减轻其

财务压力,包括:对上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上年末存贷比高于50%且达到银监会监管指标要求的村镇银行,按其上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村镇银行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对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实施税前扣除;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分类后,按规定的比例计提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全额扣;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等。

4. 最新政策动向

2011年来,随着小型微型企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从信贷、财政、税收、引入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等方面,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这些政策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无疑是巨大的利好信息,对于帮助村镇银行业务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地区微型金融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2011年5月银监会发布《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企业信贷实行激励政策。2012年5月,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从多个方面放宽了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条件,包括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长效机制。2012年6月,在“2012陆家嘴论坛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银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杨少俊透露,从政策上而言,村镇银行在经营若干年之后,银行业的持股和其他资本持股的相对比例是可以调整的,根据运营状况、管理状况的需求,银行可以减持甚至全部退出村镇银行。这一表态表明监管机构已进一步考虑放宽民间资本进入村镇银行的条件,为拓宽村镇银行发展的空间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业务之路-把握发展机遇 创新金融服务7

8

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一)村镇银行发展模式分析

2010年,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为提高主发起人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性,鼓励支持主发起人通过新的管理模式规模化地推进机构组建。在三种管理模式中,管理总部制和总分行制已逐渐成型,而金融控股公司由于监管权尚未确定,金融监管协调模式也未成型,成立村镇银行控股公司牵扯到多个部门协调,因此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模式一直未确定。2011年9月,银监会酝酿通过颁发“村镇银行子银行”新的金融牌照来解决这一问题。

1. 管理总部制

管理总部是由发起行在内部设立的相对独立运行的机构,也可设计为独立核算或相对独立核算的事业部、准事业部。管理总部不受地域限制,履行管理和后台服务职能,不从事金融业务,并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法律主体归属于发起行,目的是为了减少成本、提升效率、加强对村镇银行的专业化和集约化管理。管理总部制适用于规模大、业务多样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具有较强适应性的企业。其中以包商银行为代表。包商银行已在全国14个省份开业23家村镇银行,计划于2010-2012的3年内开设约30家村镇银行。为了实现对村镇银行的高效的集中管理,包商银行成立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管理总部,管理总部内设六个中心:综合管理中心、培训中心、业务管理中心、审计中心、统计分析中心以及风险控制中心,配备26名业务人员,履行对各村镇银行的管理职能。管理总部负责对村镇银行派驻人员的经营情况进行统计,及时分析村镇银行的运营状况。村镇银行员工薪酬、工资、人事关系集中归口农村金融管理部管理。

从目前监管机构对村镇银行的定位、相关政策、监管重点,以及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组建和发展的目的和需求来看,未来村镇银行的管理方式、组织架构形式、发展重点、业务模式等可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2. 总分行制

总分行制又称为“分支行制”,实行一级法人、授权经营的管理体制,分行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总分行制以2010年成立的十家地市级村镇银行为代表。实行总分行制的银行显著特点是银行总行数目少,而分支机构众多、分布广,可形成一个银行网络。由于银行分支机构较多,业务分散,因而易于吸收存款,充分有效的利用货币资本;同时由于放款分散,可以降低放款的平均风险,带来总体回报率的提高,又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剂资金,增强资金流动性,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便利的金融服务。但总分行制要求总行对分支机构具有较强的控制力,需要完善的通讯设备和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并且总分行制会导致银行层次较多,管理较困难。3. 控股公司制

“银行控股公司制”又称为“集团制银行”或“持股公司制银行”,是指由少数大企业设立控股公司,再通过控制和收购两家以上银行股票所组成的公司。银行控股公司制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扩大资本总量,增强银行实力,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弥补单一银行制的不足;缺点是容易引起金融权力过度集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经营活力。自2007年以来,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代表的大型金融机构一直对设立村镇银行持观望态度。原因是村镇银行独立法人身份在单兵作战的模式下,管理成本高,规模效应难以显现。银监会27号文件同意通过控股公司制的方式进行批量化设立,相当于获得了一张全国性的银行牌照,将所有的村镇银行连成了一张单独的网络,激发了大型银行对于村镇银行的热情。但由于金融控股公司非银监会监管机构,而村镇银行却作为银监会主要监管对象,在监管归属问题上出现了

分歧,并且国家尚未有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监管规定、指引,因此控股公司制的模式一直未确定。

4. 子银行制

村镇银行子银行是指经银监会批准,由境内外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出资设立的,专司批量化投资、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村镇银行的持有限牌照的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子银行为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原则,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类似于国外的批发银行。子银行这种新的金融牌照解决了批量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难题,同时也为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提供了更多渠道。控股权方面,子银行对所投资的村镇银行实施绝对控股,之前成立的村镇银行未达到绝对控股的,也要通过增资扩股或股权转让等方式达到绝对控股。符合主发起人条件的主要为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目前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哈尔滨银行、包商银行、汇丰银行等都有意申请设立村镇银行子银行。

(二)村镇银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批量化、规模化培育发展村镇银行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主要为了响应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政策,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在“3年规划”的推动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初成气候。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凭借资本实力强、风险管控足、人才储备充分、IT系统健全的优质条件,积极探索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之路,采取地域适当集中的原则,规模化、批量化投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2. 政策性银行:发展村镇银行成为转型渠道2007年初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目前部分政策性银行启动了商业化转型改革。借助政府信用基础,开设村镇银行成为政策性银行信用扩张的重要渠道。

3.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对城乡、地区金融进行战略布局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对村镇银行主要采用集约管理的方式产生规模效益,在服务三农、居民农户以及中小企业和个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凭借管理、技术、产品、人才和品牌优势,确保村镇银行持续、稳健、快速发展。

4. 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金融机构:抓住机遇,实现特色化经营

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村镇银行成为其扩大经营范围、走出区域限制的又一途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未来应主要着眼于在满足资本金监管要求、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合理确定设立地域,实现高效管理,行使好作为主发起行、大股东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把好小股东资格审查关,推广主发起行的经营文化,抓好制度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5. 外资银行:借助“全球金融”实力,实现“地方智慧”

外资银行发展村镇银行,主要通过探索新商业模式,适应中国农村的多元化金融需求;通过产品创新、灵活定价机制和科学化管理实现竞争优势;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的合作,以获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本地化人力资源、通存通兑等多方面支持。

6. 外部监管机构:将风险管控作为监管热点2010年8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小额信贷活动及有效的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对从事小额信贷的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监管明确原则和要求。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对地方金融管理提出要求,希望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强化地方政府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责任,对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和加强金融监管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部分村镇银行已经出现的甩贷款、甩票据、甩理财产品等规避金融监管和利益输送行为的苗头,监管机构将果断处置并加强防范。

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业务之路-把握发展机遇 创新金融服务9

发展村镇银行所存在的问题

作为商业银行的村镇银行,在成立初期获得了监管机构的大力支持,然而仍不可避免地在起步阶段会存在一些问题,并面临一些困难。

(一)市场定位与监管政策目标存在偏离

各家村镇银行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存在较大差异,个别村镇银行过分追求做大规模,对当地“三农”领域信贷支持不足。这主要因为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整体发展规划仍在酝酿之中,导致村镇银行在运营中缺乏清晰的发展战略目标,趋向以业绩为导向,部分地区的村镇银行在竞争与考核的压力下容易出现服务宗旨的偏移,母子公司的经营协同效应难以发挥。此外,村镇银行几乎都设立在各省比较发达的县城,并极力谋求网点设立在经济发达的城镇地区,最终呈现“冠名村镇,身处县城”的格局。部分村镇银行没有专注“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小额农贷业务,而将目光放在贷款金额比较大的小企业主及出口企业上,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初衷。例如开行设立的青海大通村镇银行,2011年信贷数据显示,主要信贷资金的投向过度集中于城市法人客户,对县域内的涉农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的支持力度不足,主要贷款类型集中在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占累计发放金额的89.52%,而农户相关的贷款比例仅占1.16%。村镇银行如何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如何在服务三农的政策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盈利,是村镇银行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流动性问题严重,市场竞争力较弱

村镇银行的社会公信力和社会认知度比大型商业银行差,吸储能力很低,加之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和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进一步限制了村镇银行资金的来源,村镇银行面临可贷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上,大中型商业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长期占领中高端客户市场,而中低端市场

又被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等挤占,造成村镇银行面临激励的市场竞争,发展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此外,由于村镇银行决策流程短,手续简便,贷款规模增长迅速,导致村镇银行的存贷比持续高位运行。以湖北省数据为例,至2010年底,当地开业的12家村镇银行中,有7家银行存贷比超标,超过100%的银行有5家,其中最高的一家甚至高达232%,而符合标准的5家银行的存贷比多数也在70%以上。按照监管层的要求,银行类金融机构存贷比不得突破75%的红线。但出于对“三农”的支持,监管层对村镇银行有所放宽,要求其5年内逐步达标。过高的存贷比对村镇银行流动性造成影响。

(三)经营模式不清晰

目前村镇银行的发展模式多数还是以商业银行的模式为主,以存贷差为主,甚至直接复制发起行的经营思路。而出于村镇银行筹建和日后管理的便利,发起行大多将自身现有的体制机制、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复制到所设立的村镇银行,从而造成村镇银行与主发起行经营管理的同质化、与现有银行体系的趋同。以开行设立的青海大通村镇银行为例,其基本复制了股东之一的青海银行的业务发展模式,主要业务产品、管理架构、政策制度等均沿自青海银行,自身业务创新能力缺乏。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适应农村经济的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与政策扶持力度都有待加强。

(四)风险管理水平落后

1. 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村镇银行资本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突出,信用状况复杂,经营系统性风险较高。目前,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内容主要

10

依赖于发起行的输入,甚至直接复制发起行的风险管理思路,缺少对农村市场特定经营风险的分析,加上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的缺乏,管理部门监管不够,很多村镇银行尚未对业务流程中的关键风险环节进行标识和区分,风险管理手段单一,风险监管指标建设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部分村镇银行仍存在违规发放异地贷款、单户贷款集中度超标、发放虚假担保贷款等现象,结算业务中存在开户资料不齐全、未在人民银行备案空白凭证管理、安全监控等问题和缺陷。

2. 制度建设滞后。部分村镇银行虽然有制度手册,但基本是照搬发起行或其他商业银行的制度或办法,未体现出发起行总体业务特点和区域特点。

3. 内控管理不足。对于村镇银行而言,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内控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不够高,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多数村镇银行存在法人治理架构不健全、组织架构简单、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内控管理相对薄弱的问题,内控体系建设亟待加强。村镇银行普遍存在以下典型内控缺失:一是贷款管理不完善,如贷前调查不充分、贷中把关不严、贷后管理不规范,资产质量分类工作不及时、信贷档案归档不完整和不及时的现象极为普遍。二是风险管理岗位人员缺乏经验,业务素质不高;三是贷审不分离、未实施贷款审查委员回避机制、未设立独立岗位对贷款进行审查,存在风险隐患;四是未形成内审评价体系和内审的工作机制,存在风险部人员兼任后督或内审人员的现象。

(五)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系统建设投入不足

由于网点数量少,业务规模有限,多数村镇银行信息系统建设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和信贷管理系统。此外,村镇银行客户的资金划转不能直接通过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进行结算,只能借助同业结算系统办理款项支付,结算渠道不畅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信贷业务管理、

风险管理、办公及台账管理等多采用手工方式进行处理,没有建立相应的系统。以开行达拉特村镇银行为例,其目前只能借用内蒙古农信社的核心业务系统进行业务处理,所有业务数据也均由内蒙古农信社代为管理,且系统存在严重的安全缺陷。缺少有效的IT管理,人员经验不足。信息系统建设的滞后影响了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六)人力资源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

1. 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村镇银行的管理人员主要由发起行派出,并通过招聘的方式引进其他经营管理人员。但是,由于村镇银行多位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薪资水平较低,激励手段不足,很难吸引到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加入,造成村镇银行内专业化管理人员缺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合规操作意识不强,风险防范意识较淡薄,影响到村镇银行管理水平的提高。

2. 业务人员数量与业务量不匹配。由于贷款金额普遍较小,而数量较多,信贷业务人员业务管理半径大,人均管理贷款户数较大,存在风险隐患。

3. 符合资质条件的人员稳定性较差。村镇银行引进人才较困难,人员流失率较高。以青海某村镇银行为例,其成立三年以来人员流失率达50%以上。

(七)金融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涉农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定向费用补贴、农村金融业务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是相对于农村金融成本高、风险大和收益低等经营劣势,现行的政策扶持力度仍然偏小。村镇银行可经营的业务品种较少,中间业务发展缓慢,如代销基金、债券、代缴水电费、理财产品销售、代理保险等业务在村镇银行仍然无法开展。

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业务之路-把握发展机遇 创新金融服务11

12

德勤村镇银行解决方案

基于长期的行业实践经验,德勤开展了针对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并对监管政策进行持续跟踪分析,运用标准化、系统化的方法体系,为银行提供各类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帮助客户构建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构,提高经营管理和规范运作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图6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框架

图7 典型问题的应对方案资料来源:德勤企业风险管理,2012

针对村镇银行典型问题,德勤提供的解决方案建议如图7所示。股东权益市场定位与发展战略

产品 ︳IT 系统与数据管理 ︳人力资源

经营模式

风险管控

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业务之路-把握发展机遇 创新金融服务13

资料来源:德勤企业风险管理,2012

以下是针对部分重点服务类型所展开的解决方案概要:

(一)村镇银行业务发展战略规划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机构,在过去6年中村镇银行的发展推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改进了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但是,由于政策限制、自身资源限制,目前大多数村镇银行还没有形成清晰的市场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例如,村镇银行设立的政策初衷是重点服务于“三农”,即社区农业、农村、农村经济组织,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在“自主经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下,许多村镇银行的贷款投向偏离了服务“三农”的宗旨。

德勤认为,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放松,特别是村镇银行主发起人准入政策的放松,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会涉足村镇银行。追逐利润是资本的本性,村镇银行不仅仅是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而设立的,更应该是一种能够实现自我盈利并且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金融机构;但从国家政策层面,村镇银行服务于“三农”的定位不会改变。因此村镇银行需要在坚持服务于“三农”的市场定位下,走出

一条能够实现自我盈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村镇银行应在考虑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自身资源等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和制定自身的业务发展战略。

德勤可以为村镇银行进行业务战略规划,通过外部环境分析、内部能力分析制定,制定符合本行的业务定位和发展目标,并就如何实现业务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出具体的战略举措。德勤在业务战略规划上,可以提供的具体的服务内容包括:

14

(二)明确目标客户定位,优化经营模式

村镇银行的战略规划实施需要通过与战略规划相匹配的经营模式。基于对村镇银行的观察,德勤认为村镇银行经营模式可以基于以下框架(见下图8:村镇银行经营模式)。

1. 基于客户细分的目标市场确定

村镇银行的设立旨在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在目标市场定位上,村镇银行要坚持服务于农业社区内农业中小企业、农业小微企业、

图8 村镇银行经营模式

经营模式

资料来源:德勤企业风险管理,2012

村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等对象的整体市场定位,真

正地与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贷大不贷小、贷城不贷乡的市场定位形成区别,才有可能形成差异化的经营优势。农业社区内的客户具备个体规模较小、整体容量较大、经营特征各异等特征;另一方面,村镇银行目前的现状是规模小吸存能力差、网点少、人员少。德勤认为,村镇银行要科学地分析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目标客户的细分工作。在村镇银行发展的初期,可以大力挖掘和培育“吃饭客户”,为其做深、做细、做好金融服务。例如,在贷款客户上可以先主要围绕农业中小企业、农业小微企业、农业中小企业产业链上的大农户、普通优质农户如农业专业合作社成员等对象,并且通过贷款业务拉动存款业务和中间业务。

2. 基于目标客户的产品创新

村镇银行应该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例如针对农村中小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村镇银行可以主要提供贸易融资服务和结算服务;针对农村小微企业,村镇银行可以提供流动资金贷款;针对农户,村镇银行可以提供小额贷款。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产品模式的创新,特别是对抵押品和担保模式的设计和创新。根据德勤的观察,多样化的抵押品和担保模式创新是村镇银行服务农业社区内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农户的重要条件,这是因为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通常没有传统的抵质押品。村镇银行需要扎根本地、结合地方特点进行创新。例如,对于农业中小企业链上的种养大户,可以开发基于“企业+农户”模式的贷款品种,即种养大户和企业签订原材料订单协议,企业给农户贷款提供担保的贷款品种;对于面向普通农户的无抵押小额贷款品种,在担保设计上,可以根据贷款金额的不同提供一个或多个担保人的方式。

3. 发展多元化的营销和渠道策略

村镇银行通常规模小、网点少、信贷员数量有限、在社区中品牌认知度较低,而其服务的对象的特征是单体规模较小,数量众多。在这种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业务拓展不仅要依赖于自身有限的信贷员,更要依赖于全行员工的本地化地缘优势,充分利用全体员工的资源优势,调动职员的业务拓展的积极性;不仅要依赖于内部渠道,更要依赖于外部渠道,通过与当地农业性担保机构、乡镇政府、农业协会进行合作,快速拓展自身的业务渠道;不仅要依赖于当地电视和户外媒体的宣传,更要依赖于每一次客户服务中建设起来的良好服务形象和客户的口口相传,从而提升银行在社区内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德勤可以帮助村镇银行设计和优化经营模式,包括客户定位策略、产品和服务策略、营销和渠道策略,具体的服务内容包括:

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业务之路-把握发展机遇 创新金融服务15

16

(三)评价风险管理水平,并提供相关咨询建议

全面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而广受关注。尽管全面风险管理的标准定义尚无统一的定论,但其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并且还在日渐增多。村镇银行作为刚刚发芽,并在迅速壮大的新兴产业,其企业文化、人员风险意识、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需要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不断地实施和改进。从制度层面和业务操作层面两方面展开对微贷

业务制度及流程的评价,依托德勤公司作为外部专家所拥有的丰富且先进的专业理论、理念和行业经验,为村镇银行的微贷业务在管理理念、制度建设、评审标准、流程设计、风险评估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和长远规划,以促进其管理水平的内在提升,从而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我们的服务包括:银行风险预测、银行风险评估、银行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以及在人员、流程、技术等方面有效的风险应对和管理的规划与策略。

图9 德勤风险智能框架示例

资料来源:德勤企业风险管理,2012

第三层

第一层

第二层

(四)搭建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上市银行面临着如何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压力和挑战,许多国家已将公司治理作为其证券市场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披露的同时,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并须由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及其内部控制出具核实评价意见。很多银行已经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符合监管当局的相关规定。但是,村镇银行业务正在成为控股银行重要的收入增长点,过去可能未被划在外部审计范围之内,现在已成为审计师的关注重点。村镇银行发起行是否已做好准备?是否已将内部控制渗透到村镇银行经营的所有方面?

过去数年中,德勤曾花费大量的精力帮助客户整理出以上法规的所有要求,协助上市银行逐步达到上市地监管当局关于对内部控制合规性方面的要求。发起行建立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提升经营管理和规范运作水平,提高发起行与控股村镇银行的母子协同,使发起行的经营战略、控制活动与村镇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治理活动之间建立有效联系非常重要。

我们已经开发了一整套被证实为非常有效的流程和专业化工具,用于协助我们的客户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符合以上提及的相关法规的要求。我们的方案非常灵活实用,可根据发起行的具体需求量体定制。同时,我们提供的方案的架构亦十分全面,以满足发起行合规性战略的重要需求。

(五)内部审计外包

最近几年来,内部审计已从保护企业价值的传统审计,急剧转变为面临提升股东价值压力的内部顾问角色。我们采取基于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案,协助村镇银行股东开展对村镇银行的专项审计和尽职调查(例如信贷质量和资金流向

专项审计),识别与财务报表和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与股东或主发起行的内审部门紧密合作,提供内审战略规划设计、现有内部审计部门改组、程序性审核和内部审计业务整体外包等服务。贵公司可得益于我们所提供的低成本、客观、独立的保证的同时,内审资源的配置又将被赋予更大的灵活性。

(六)IT规划与评估

信息技术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记录并生成决策所需的信息,因此对其予以充分控制和保护至关重要。我们的专业顾问可以协助您识别、开发和测试计算器处理环境中的内控措施和程序,规划信息科技战略。我们提供的服务还包括信息系统控制审核、业务流程规划和信息安全性、数据质量和完整性、软件资产管理和信息技术项目质量保证。这意味着发起行可得益于我们对信息技术系统内部控制充分性和设计运作有效性的独立评估,确保发起行采取必要步骤,避免系统或人为失误损失,以及确保发起行进行及时的业务决策时所需系统的可靠性。

(七)其他专业服务

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包括战略规划咨询、公司治理咨询、绩效考核体系评估、损失案件调查、操作风险管控和内部审计技术培训,协助开展同业调研等方面的专项服务

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业务之路-把握发展机遇 创新金融服务17

18

结束语

随着中国农村金融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视,以及中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上升,村镇银行以其业务的专业化、客户结构的集中化、经营范围的地域化特点,在服务三农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被监管机构寄予厚望,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成为县域范围内金融市场上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同时,随着监管政策的倾斜,村镇银行也成为商业银行助其实现跑马圈地、扩张经营范围的重要方式,也成为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的主要领域之一,其社会关注度日益增加,对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德勤长期以来一直重点关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对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调研,在充分的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状况、政策发展趋势、村镇银行业务发展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结合德勤

专业咨询的经验,提出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的解决方案。

希望此篇文章能够帮助您了解中国村镇银行的现状,并对您思索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有所裨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