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知识竞赛

文言知识竞赛

文言知识竞赛
文言知识竞赛

高二年级“迎中秋”文言知识竞赛

组办:高二语文组

注:本次竞赛满分200分,时间是100分钟。同学们要认真审题、作答;书写工整。

识记词义我第一!

一、解释下列重点字词义(每小题2分,共40分)

1、维:时维九月()

2、序:序属三秋()

3、披:披绣闼()

4、甫:遥襟甫畅()

5、凌:气凌彭泽之樽()

6、舛:命途多舛()

7、怒:怒而飞()

8、斯:风斯在下矣()

9、夭阏:莫之夭阏()10、抢:抢榆枋而止()11、恶:恶乎待哉()12、险衅:臣以险衅()13、见背:慈父见背()14、夺:舅夺母志()15、祚:门衰祚薄()16、鲜:终鲜兄弟()17、婴:而刘婴疾病()18、琴:乐琴书以消忧()19、听:听臣微志()20、引:控蛮荆而引瓯越()文言翻译我最行!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50分)

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诵名句我拿手!

三、情景式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0分)

1.《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自责而回头不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表达归心似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将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写日光暗淡,日将西沉,诗人流连孤松,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去来兮辞》中体现出游感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化境。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峦、平原的广阔和川流、湖泽的迂回。

10.直接描写滕王阁壮丽景象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写手法构想出目力难及之景,传达出渔歌和雁声的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清新自然的描述,写管弦之胜,歌声之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宇宙高远无穷,不禁悲从中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表达地势偏远、南海深邃,天柱高耸、北极星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5.表达人生越是处境艰难,越要乐观向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表现作者在处境艰难中乐观开朗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7.以时空为喻,表现作者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对比手法说明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小的寿命赶不上大的寿命的是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逍遥游》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陈情表》中总写自己命运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陈情表》中通过对比说明尽孝时短,尽忠时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常识我明了!

四、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错误的进行改正。(每题2分,共50分)

1、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

2.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

3.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

4.十二天干排第一的是甲,十地支排第一的是子。

()

5.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立春,排最后的是除夕。

()

6.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

()

7.成语“下车伊始”中的“下车”最初是借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致仕”也有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

()

8.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是户部。

()

9.在唐代,官员官服的颜色因官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高级官员一般是紫色或红色,有“大紫大红”“红得发紫”等说法,官阶低的一般是青色或黑色,从《琵琶行》“司马青衫”可以看出,李白当时的官阶比较低。

()

10.“出”在古代一般是指地方的官员到朝廷担任要职,如《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

11.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重阳节带老人家登高的习俗,以示对老人家的尊敬。

()

12.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社稷后来成为国家的象征。

()

13.顿首,古代的一种见面礼,行礼时点点头以示问候。

()

14.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加冠礼并取字取号,故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15.古代的座次有时以左为尊,成语“虚左以待”就是最好的证明。

()

16.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礼节,多由皇帝亲自到华山主持。

()

17.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帝后之死曰崩,诸侯、太子之死曰薨,大夫之死曰卒,庶人之死曰不录。

()

18.古人成年取字,名和字使用有别,名供晚辈呼唤,字供长辈或平辈呼唤。()

19.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时用“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用“家父”。

()

20.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有称庙号的,如“汉武帝”,有称年号的,如“唐太宗”,有称谥号的,如“康熙”。

( )

21.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如成语“如丧考妣”。

()

22.谥号专指皇帝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如文帝、武帝等属于褒谥,厉帝、炀帝属于恶谥。

()

23.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左传》。

()

24.《孔雀东南飞》和《长恨歌》合称为“乐府双璧”。

()

25.“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

2020年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46题)

2020年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 146题) 1、“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这副对联指的是(A)。 A. 长沙麓山寺 B.长沙开福寺 C.南岳福严寺 2、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周王室衰微无力制止,象征周天子权力的九鼎也成为列国觊觎的对象。公元前年,楚庄王北伐陈兵于洛阳南郊,派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周王的使者王孙满以天命未改责备楚庄王的无礼,楚庄王最后只能悻悻而归。请问这个故事讲述的是那个成语?(问鼎中原) 3、用一句成语描述下列图片。(亡羊补牢) 4、成语“不蔓不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请问这个成语出自湖湘名人周敦颐的哪篇文章?(《爱莲说》) 【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请问

“三英”指的是?(刘备、关羽、张飞) 6、《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有名和字,如张飞字翼德,刘备字玄德,那么曹操的字是什么呢?(B) A.尝德 B.孟德 C.仲德 7、“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描写的是谁?(B) A.伍子胥 B.勾践 C. 夫差 8、成语“周公吐哺”,是说周公辅佐成王治理天下,常中断洗澡,多次吐出饭菜,迎接来访的贤士,唯恐冷落贤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曹操在一首诗中颂扬了周公礼贤下士的品德。请问这首诗是?(A) A.《短歌行》 B.《观沧海》 C.《龟虽寿》 注明:《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9、“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说的是宋朝哪位宰相?(A) A.赵普 B. 薛居正 C. 范质 注明: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10、成语“董狐直笔”中“董狐”的职业是什么?(史官) 注明: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11、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

(江西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十八)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

专项训练(十八)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媲.美(pì)付梓.(zǐ) 发横.财(héng ) 焚膏继晷.(guǐ) B.下载.(zài) 剽.悍(piāo) 豁.出去(huō) 泾.渭分明(jīng) C.胡诌.(zōu) 磋.商(cuō) 跷.跷板(qiāo) 酩.酊大醉(mǐng) D.谄.媚(chǎn) 肇.事(zhào) 综合征.(zhēng) 心宽体胖.(pàng)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发详地别出新裁殉私舞弊大海捞针 B.敲竹杠步履为艰甘拜下风吊以轻心 C.破天荒自惭行秽不径而走儒子可教 D.挖墙角焕然冰释稳操胜卷相形见拙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各级政府机关要按照国务院的决策________,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工作,进一步传播节约理念,促进全社会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②美国罔顾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事实,________抛出“《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言论,这一言论彻底暴露了其霸权主义的本质。 ③南沙区地理位置独特,享有粤港澳合作先行先试的政策,可以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种发展优势令其他新建的经济区________。 A.部署公然望尘莫及 B.部署竟然望其项背 C.布置竟然望其项背 D.布置公然望尘莫及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皖江城市带引来的是带着真金白银争相来此投资的央企,从而搭起经济腾 飞的平台,而“国际旅游岛”在海南所掀起的房产热,其前景则不得而知 ....。 B.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要轻车简从 ....,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遗憾的是,这些规定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落实。 C.庄子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 涉及的世界,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 D.霸王别姬的故事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可谓路人皆知 ....,但几乎没人能说清楚霸王项羽是在哪里诀别虞姬的,又是怎么诀别虞姬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 A.目前银行收费备受诟病,从年报看,银行的手续费收入增速甚至高过业绩增速。2011年五大行的手续费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30%,增幅最大的是农行,2011年其手续费收入增幅将近49.04%左右。 B.为了避免学生的身心不受伤害,地方政府应依法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交通风险,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需要的农村地区,要采取措施保障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C.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是从长远发展考虑还是从眼前文凭考虑,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D.国际市场油价持续震荡攀升,我国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强调,按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适当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利于鼓舞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同时有利于合理引导社会消费,促进节能减排。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一天早晨,爱斯梅拉达在屋顶上看到弗比斯,十分激动;卡西莫多心里也很高兴,因为爱斯梅拉达去找弗比斯最终无功而返,所以她因为这个而责怪卡西莫多。从那天起,他不再到她的小屋来,但送给她一只狗做伴,并冒着生命危险打破了让爱斯梅拉达害怕的一个雕像,还唱歌给她听。(《巴黎圣母院》) B.高老太爷希望有一个重孙子,想早日给高觉新提亲。觉新的相貌清秀和聪慧好学使某几个有女儿待嫁的绅士动了心。来说媒的人很多,觉新的父亲和继母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答案版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 《劝学》一、实词,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学不可以已.停止 2、冰水为.之动词,做成的 3、木直中.绳合乎 4、輮以为 ..轮把----作为 5、金就砺 ..则利靠近磨刀石 6、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片刻,短时间 7、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跟 8、声非加疾.也快,引申为洪亮9、而闻者彰.清楚 10、假.舆马者,非利足 ..借助脚走得快 11、而致.千里达到 12、而绝.江河横渡 13、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半步 14、锲.而不舍用刀雕刻 15、用.心一.也因为专一 16、用心躁.也浮躁 二、虚词,请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介词从,表对象,2介词,比,表比较 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表比较于:善假于物也介词,向,引出对象然:輮使之然也代词,这样 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 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但是 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转折,但,却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 而: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而: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 而: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而:顺风而呼表修饰 而: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表转折而: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表转折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表转折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顺承而: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 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词相当于“于”,对 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连词,用来 三、通假字: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3、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四、古今异义词: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对句中的意思加以解释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广泛地学习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爪子和牙齿 3、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寄托,藏身 五、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指出是哪种活用类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3、积善成德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六、特殊句式:请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的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用之帮助定语后置 2、輮以为轮省略句,以为,以之为,把----作为 《师说》 一、实词,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以道为师,即学道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自身,糊涂啊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阿谀奉承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屑一提 5、圣人无常师固定的老师 6、郯子之徒一类人 7、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 8、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9、作《师说》以贻之 赠送 二、虚词,请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用来 之: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之: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道理之:吾从而师之代词,他 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

2009年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选择题(40分) 1、在中国传统语言文化中,“九州”一词意义与下列哪个词相同?() A、中原 B、天下 C、朝廷 D、东方 2、在传统的“五经”中,属于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的是() A、《易经》 B、《尚书》 C、《诗经》 D、《春秋》 3、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A、射 B、御 C、礼 D、经 4、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②朝闻道,夕死可矣。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孟子老子庄子 B、孟子孔子老子庄子 C、孟子孔子庄子老子 D、孔子孟子庄子老子 5、“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诸子百家中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6、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 A、周易 B、尚书 C、史记 D、尔雅 7、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主要强调什么相结合() A道、术、势 B法、术、势 C道、法、势 D 道、法、师 8、下列哪个皇帝在位时,国家设立五经博士?()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光武帝 9、《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羞见江东父老”的直接原因是()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C.“时不利兮骓不逝” D.“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 10、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是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A、汉元帝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汉明帝 11、汉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名字叫()。 A、焦仲卿 B、刘兰芝 C、花木兰 D、秦罗敷 1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 A、曹操的《短歌行》 B、曹操的《蒿里行》 C、苏轼的《赤壁赋》 D、刘禹锡的《陋室铭》 13、《胡笳十八拍》是下列哪位女诗人的作品?() A、谢道韫 B、朱淑真 C、蔡文姬 D、鱼玄机 14、“闻鸡起舞”是我国哪代人谁的典故?() A、汉,司马迁 B、晋,祖逖 C、宋,岳飞 D、明,徐达 15、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 A、嵇康 B、曹植 C、山涛 D、孔融 1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自() A、《出师表》 B、《答司马谏议书》 C、《陈情表》 D、《报刘一丈书》

文言知识竞赛

高二年级“迎中秋”文言知识竞赛 组办:高二语文组 注:本次竞赛满分200分,时间是100分钟。同学们要认真审题、作答;书写工整。 识记词义我第一! 一、解释下列重点字词义(每小题2分,共40分) 1、维:时维九月() 2、序:序属三秋() 3、披:披绣闼() 4、甫:遥襟甫畅() 5、凌:气凌彭泽之樽() 6、舛:命途多舛() 7、怒:怒而飞() 8、斯:风斯在下矣() 9、夭阏:莫之夭阏()10、抢:抢榆枋而止()11、恶:恶乎待哉()12、险衅:臣以险衅()13、见背:慈父见背()14、夺:舅夺母志()15、祚:门衰祚薄()16、鲜:终鲜兄弟()17、婴:而刘婴疾病()18、琴:乐琴书以消忧()19、听:听臣微志()20、引:控蛮荆而引瓯越()文言翻译我最行!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50分) 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诵名句我拿手! 三、情景式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0分) 1.《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自责而回头不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表达归心似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十七)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

专项训练(十七)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惩.罚(chénɡ)挑剔.(tī) 绯.闻(fēi) 情不自禁.(jīn) B.强.求(qiánɡ) 请帖.(tiě) 匡.正(kuānɡ) 潜.移默化(qián) C.挫.折(cuò) 棱.角(lénɡ) 漂.洗(piāo) 数.九寒天(shǔ) D.阐.述(chǎn) 包扎.(zhā) 估量.(liánɡ) 排忧解难.(nàn)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搏弈水蒸气按部就班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账簿闭门羹纵横捭阖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编纂放冷箭耳濡目染 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D.监控充其量仗义直言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面对西方“外松内紧”的姿态,伊朗方面顺势反戈一击 ....,于15日中断对欧盟六国的石油供应,并宣布新的“重大核成果”。 B.曾几何时 ....,莲荷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其中含有关于儒、道、佛“三位一体”的美妙比喻。 C.“革命战争片”题材领域里别具一格的大家,首推成荫和汤晓丹。20世纪50年代,他 们就联袂 ..执导了《南征北战》。 D.调查显示,由于一些地方对中央房价调控的政策执行不力,致使房价不但没有降下来, 而且 ..还略有上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12月13日驳回美国总统奥巴马向伊朗索要遭截获的美无人侦察机。 B.日本防灾科技研究所的研究员熊谷博之等人在调查日本9级地震的发生原因时发现,有可能是由于海底山脉卡住了板块边界,致使板块积累了巨大能量所致。 C.每个民族都会创造出自己的文化,生死爱欲在这些文化的规则中演进,它不仅深化了生命的意义,而且让人感觉到生存的依托。 D.据央视春晚官方微博宣布,因刘谦在德国机场丢失证件,不能登机,无法参加今天下午的央视元宵晚会录制,原晚会设计刘谦与董卿的对唱及魔术节目被迫取消。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时间100 满分100 制卷:何学保姓名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 一、选择题(60分) 1、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 ( ) A.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B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C.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D.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2、杜甫在《八阵图》《蜀相》和《咏怀古迹》诗中都写到同一个人,这个人是()A、诸葛亮B、刘备C、曹操D、孙权 3、岳飞《满江红》中,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其中“匈奴”是指()。 A、女真统治者B、西夏统治者C、蒙古统治者D、契丹统治者 4、以下不是阜阳特产的是()。 A、枕头馍B、八公山豆腐C、太和贡椿D、格拉条 5、下列著作中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是()。A、《史记》B、《战国策》C、《论语》D、《左传》 6、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发展最高峰的文学批评巨著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 A、《典论论文》B、《文赋》C、《文心雕龙》D、《诗品》 7、下列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位卑未敢忘忧国”与诗词作者对应正确的一

项是()。 A、李白,王安石,高适,王维B、李白,王安石,王维,杜甫 C、杜甫,王安石,王维,陆游D、杜甫,高适,陆游,王安石 8、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中,故事发生地点在浙江境内的有()。 A、《白蛇传》和《孟姜女》B、《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牛郎织女》 C、《牛郎织女》和《白蛇传》D、《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9、史湘云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A、《西厢记》B、《水浒传》C、《红楼梦》D、《聊斋志异》 10、芜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你知道它当时与周边联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吗?() A.水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D.铁路运输 11、在我国,有许多城市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下列城市,哪个是铁路—水运枢纽?()A.乌鲁木齐B.北京C.济南D.武汉 12、我国第一部字典是()。 A、《康熙字典》B、《辞源》C、《尔雅》D、《说文解字》 13、晚唐诗坛上,与温庭筠并称为“温李”、又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的诗人是()。A、李白B、李贺C、李煜D、李商隐 1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出自()。

《滕王阁序》文言文知识竞赛习题

1、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B、《滕王阁序》是宴集序。 C、“序属三秋”的三秋指的是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D、“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中的“帝子”、“天人”都指滕王。 答案:B 《滕王阁序》是赠序。 2、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A、《滕王阁序》选自《王子安集注》 B、“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中的“睢园”指的是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的竹园,他常和一些文人在此饮酒赋诗。“彭泽”指代的是陶渊明。 C、“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邺”是曹魏兴起的地方。曹植曾在这里作过《公宴诗》,诗中有“朱华冒绿池”的句子。朱华,指的是荷花。临川指的是谢玄。 D、“四美具,二难并”“四美”指的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指的是贤主、嘉宾。 答案:C 临川指的是谢灵运 3、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中的“长安”是唐朝的国都。“吴会”是吴地的古称。 B、“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南溟”指的是南方的大海。“天柱”,《神异经》说,昆仑山上铜柱,高入天穹,叫做“天柱”。“北辰”,北极星,这里暗指国君。 C、《滕王阁序》原题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序》 D、“怀帝阍而不见”中的“帝阍”原指天帝的守门者,这里指皇帝的宫门。 答案:C 《滕王阁序》原题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宁移白首之心”中的“白首之心”指的是老年时的壮志 B、“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中的“东隅”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桑榆”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C、“非谢家之宝树”中的“谢家之宝树”指谢玄。《晋书·谢玄传》记载,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来就称谢玄为谢家宝树。 D、“接孟氏之芳邻”中的“孟氏之芳邻”借孟子的母亲为寻找好邻居而三次搬家的故事,来指赴宴的嘉宾。 答案:B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中的“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5、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的钟期,即钟子期。《列子·汤问》说,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 B、“梓泽丘墟”中的“梓泽”是金谷园的别称,为西晋石崇所建,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 C、“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中的孟尝指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D、“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因为未到壮年,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来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完整word版)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汇、诵读文言文。 (2)掌握阅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把握常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点的奠基,精讲试题的引领及演练方阵的强化训练,从课内逐步走向课外,从而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阅读试题题型,并把握相关题型的答题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 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每读一篇文言 文,要先通览全篇,初略掌握其大意,然 后再借助工具书,消灭阅读中的文字障碍, 弄懂难字、难词、难理解的语句,进一步 体会其含义之后,再逐句逐段地理解全篇 的内容。这就是古汉语常说的“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的道理。 2. 指导学生掌握语言规律。 其一是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对文言字第14讲: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词,从字音到字义,都应读正确并理解准确明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时,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 其二是认准通假字。通假字是借用一个音同或形近的字代替本字。 其三是弄清古今语句的异同。句子结构形式,一般来说,古今差别不大,但由于语言的发展,有些句子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学习的一种障碍。 3.要求学生常做翻译练习。 翻译是极其重要的综合训练,它既能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又能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对于翻译,要做到忠于原文,不能望文生义,要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的时候,要注意紧扣课文,弄清字词本义,做到字字落实、词词落实、句句落实。按照以上步骤,多下功夫,文言文是可以学好的。 文言文答题技巧 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在历次考试中,课外文言文失分也是十分严重的。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好。 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 第一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题目答题。 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三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时间100 满分100 制卷:何学保姓名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 一、选择题(60分) 1、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 ( ) A.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B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C.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D.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2、杜甫在《八阵图》《蜀相》和《咏怀古迹》诗中都写到同一个人,这个人是()A、诸葛亮B、刘备C、曹操D、孙权 3、岳飞《满江红》中,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其中“匈奴”是指()。 A、女真统治者B、西夏统治者C、蒙古统治者D、契丹统治者 4、以下不是阜阳特产的是()。 A、枕头馍B、八公山豆腐C、太和贡椿D、格拉条 5、下列著作中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是()。 A、《史记》B、《战国策》C、《论语》D、《左传》 6、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发展最高峰的文学批评巨著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 A、《典论论文》B、《文赋》C、《文心雕龙》D、《诗品》 7、下列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位卑未敢忘忧国”与诗词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王安石,高适,王维B、李白,王安石,王维,杜甫 C、杜甫,王安石,王维,陆游D、杜甫,高适,陆游,王安石 8、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中,故事发生地点在浙江境内的有()。 A、《白蛇传》和《孟姜女》B、《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牛郎织女》 C、《牛郎织女》和《白蛇传》D、《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9、史湘云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A、《西厢记》B、《水浒传》C、《红楼梦》D、《聊斋志异》 10、芜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你知道它当时与周边联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吗?() A.水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D.铁路运输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翻译解析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翻译解析 导读:1.三标准——信、达、雅 “信”,真实,不歪曲,不遗漏;“达”,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雅”,优美,造句考究,文笔优美。文言翻译的三标准,我们只记于口,未落于心,说起来头头是道,翻译时抛于九霄。请看下面对《庖丁解牛》一段的翻译。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 这段翻译粗看好象还通顺,但仔细推究,里面存在不少问题。“解”译为“杀”,不准确;“牛头”、“牛脖子”、“牛肚子”、“牛身子”原文没有此义;“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也属无中生有。两个“合乎”缺少宾语,“一个厨师丁”、“杀牛刀在前进”又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可见,“信”、“达”都没做到,就更不用说“雅”了。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用“信、达、雅”来要求并检验文言文翻译。 2.五步骤——审、切、连、验、誊 (1)审。分析译句前后内容,把握译句大概意思;看清译句的

长短,停顿,标点,语气;审清译句的语法现象。可先抄出来,圈注。 (2)切。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3)连。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 (4)验。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看语义、语气、对象等是否吻合。 (5)誊。将草稿纸上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请看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16题,翻译划线句子。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①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②…… 首先“审”。分析①句的语境,太宗将杀“受馈绢一匹”的官僚时,裴矩当廷提出自己的看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也接受了裴矩的观点,教育“百僚”时讲了一段话,由此推断,“廷”、“面”是名词做状语,“遂”是竟然,“折”是反驳。分析②句,“恶”与“乐”是反义,“忠”与“佞”是反义,再结合全段可翻译。[] 4.十注意 (1)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如:①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好”原指女子的貌美,后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善良的品质。(词义扩大)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同无能为也已:,“矣”已,了。 共其乏困: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实词活用: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订立盟约。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削减。 4 名词使动用法, 利,名词使动用法,得到好处。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损害。 4、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一、古今异义: 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二、固定句式: 言于……曰:对……说。所字结构”所+动词= 名词性短语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3、变式句(倒装句):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何有厌? 六、重点虚词: 之 1、代词。 2、助词:(1)“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提前宾语 (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以 1、介词,凭借,用。 2、连词,因为。 3、相当于“而”: (1)表并列 (2)表转折(3) 表递进(4)表承接(5)表修饰4、表目的,来。 为 wéi 动词,做。 wèi 介词,替,给。 夫 fū名词,男子;老师;丈夫。 f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代词,那。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60分) 1、“天子呼来不上船”“高歌大笑出关去”是哪位诗人的性格写照()? A、屈原 B、李白 C、王维 D、陆游? 2、杜甫在《八阵图》《蜀相》和《咏怀古迹》诗中都写到同一个人,这个人是()。 A、诸葛亮 B、刘备 C、曹操 D、孙权 3、岳飞《满江红》中,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其中“匈奴”是指()。? A、女真统治者 B、西夏统治者 C、蒙古统治者 D、契丹统治者?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哪部作品中的名句() A、《归园田居》 B、《饮酒》 C、《桃花源记》 D、《归去来兮辞》? 5、下列着作中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是()。 A、《史记》 B、《战国策》 C、《论语》 D、《左传》? 6、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发展最高峰的文学批评巨着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着的()。 A、《典论论文》 B、《文赋》 C、《文心雕龙》 D、《诗品》 7、下列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位卑未敢忘忧国”与诗词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王安石,高适,王维 B、李白,王安石,王维,杜甫 C、杜甫,王安石,王维,陆游 D、杜甫,高适,陆游,王安石 8、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中,故事发生地点在浙江境内的有()。 A、《白蛇传》和《孟姜女》 B、《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牛郎织女》 C、《牛郎织女》和《白蛇传》 D、《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9、史湘云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A、《西厢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聊斋志异》 10、《水浒传》的梁山众首领中,不计入“一百单八员头领”的是() A、晁盖 B、宋江 C、吴用 D、扈三娘 11、我国四大古典名着中,出现时间最迟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2、我国第一部字典是()。 A、《康熙字典》 B、《辞源》 C、《尔雅》 D、《说文解字》 13、晚唐诗坛上,与温庭筠并称为“温李”、又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的诗人是()。 A、李白 B、李贺 C、李煜 D、李商隐 1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出自()。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15、我国古代戏曲中的杰作《西厢记》的作者是()。? A、王实甫 B、关汉卿 C、白朴 D、马致远? 16、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 A、欧阳修 B、苏轼 C、王安石 D、柳永?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通“_____”,______) 2.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通“_____”) 3.失其所与,不知(“_____”通“______”) 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同“______”)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三、一词多义 1.微: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 ) (3)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 ) 2.若: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 ) 3.鄙: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 (2)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 ) (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 (4)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 ( )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4.图: (1)唯君图之( ) (2)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 (3)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 ) (4)不图子自归( ) 5.以: (1)以其无礼于晋 ( ) (2)敢以烦执事( ) (3)越国以鄙远( )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5)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 (7)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 )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1)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1)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60分) 1、“天子呼来不上船”“高歌大笑出关去”是哪位诗人的性格写照?() A、屈原 B、李白 C、王维 D、陆游 2、杜甫在《八阵图》《蜀相》和《咏怀古迹》诗中都写到同一个人,这个人是()。 A、诸葛亮 B、刘备 C、曹操 D、孙权 3、岳飞《满江红》中,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其中“匈奴”是指()。 A、女真统治者 B、西夏统治者 C、蒙古统治者 D、契丹统治者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哪部作品中的名句?() A、《归园田居》 B、《饮酒》 C、《桃花源记》 D、《归去来兮辞》 5、下列著作中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是()。 A、《史记》 B、《战国策》 C、《论语》 D、《左传》 6、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发展最高峰的文学批评巨著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

著的()。 A、《典论论文》 B、《文赋》 C、《文心雕龙》 D、《诗品》 7、下列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位卑未敢忘忧国”与诗词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王安石,高适,王维 B、李白,王安石,王维,杜甫 C、杜甫,王安石,王维,陆游 D、杜甫,高适,陆游,王安石 8、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中,故事发生地点在浙江境内的有()。 A、《白蛇传》和《孟姜女》 B、《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牛郎织女》 C、《牛郎织女》和《白蛇传》 D、《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9、史湘云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A、《西厢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聊斋志异》 10、《水浒传》的梁山众首领中,不计入“一百单八员头领”的是()

基础知识过关测试——文言文阅读

基础知识过关测试——文言文阅读 姓名学号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①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②,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③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④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新唐书.李白传》)【注解】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 ②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③靧:(huì)洗脸。④擿:(tì)挑剔,挑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子天才英特 ..英特:才智超群。 B.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沮止:阻止。 C.安禄山反,转侧 ..宿松、匡庐间转侧:翻来覆去。 D.白浮游 ..四方浮游:漫游。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更客任城”的“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B.力士素贵,耻.之。 C.递欲官.白,妃辄沮之。D.白自知不为亲近 ..所容。 3.下列句中的“之”字全指李白的一项是() (1)白之生(2)因以命之(3)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4)见郭子仪,奇之(5)力士素贵,耻之 A.(1)(2)(3) B (2)(3) C.(3)(4)(5) D (1)(2)(3)(5) 4.李白傲视权贵、不事权贵的一组是() (1)即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2)为任侠,轻财重施 (3)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4)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5)与知章……为“酒中八仙人” (6)益骜放不自修 (7)著官锦袍坐中,旁若无人(8)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A.(1)(3)(5) B.(2)(4)(7) C.(4)(6)(8) D.(1)(6)(8)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归纳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文言文之知识归纳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虚实词 2、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及规律 二、学习重点 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三、学习难点 掌握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规律。 一.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秦伯说,与郑人盟 已通矣:了 共通供,供给 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5.往而不反者 6.秦王还柱而走 知通智,明智 反通返,回来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9.距关,毋内诸侯 10.张良出,要项伯 卒通猝,突然 距通拒,把守 “要”通“邀”,邀请 11.令将军与臣有郤 12.燕王拜送于庭 1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郤”通“隙”,隔阂、嫌怨 庭通廷,朝廷 不通否,否则 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倍”通“背”,背叛 “蚤”通“早” 二.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名词的活用 ⑴①晋军.函陵:驻扎 ②道.芷阳间行:取道 ③籍. 吏民:登记 ④又前.而为歌曰:走向前 ⑤乃朝服..,设九宾:穿朝服 ⑥沛公欲王.关:称王 ⑦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看 ⑧刑. 人如恐不胜:施加刑罚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名词活用为动词 。 ⑵①夜.缒而出:在夜里 ②朝.济而夕. 设版焉:早上;晚上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在西边④发尽上. 指冠:向上 ⑤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⑥秦兵旦暮.. 渡易水:早晚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 ⑧函.封之:用木匣子 ⑨进兵北. 略地:向北 ⑩箕.踞以骂曰:像簸箕一样 ?间. 至军中:从小路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名词活用为状语 。 ⑶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之:让......为王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名词的使动用法 。 ⑷①越国以鄙.远:把......作为边界 ②既东封. 郑:把......作为边界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名词的意动用法 。 2.动词的活用 ⑴且君尝为晋君赐. 矣:恩赐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动词活用为名词。 ⑵①烛之武退.秦师:使......撤退 ②项伯杀人,臣活. 之:使......活着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灭亡 ④使使以闻.大王:使......知道 ⑤若不阙.秦:使......减少 ⑥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