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毛概考试重点试题

大学毛概考试重点试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C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C

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C

A.遵义会议

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4.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B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前、中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A

A.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提出

D.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完整形成

6.毛泽东思想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是B

A.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D.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产生的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B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8.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C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党的十二大上

D.党的十三大上

9.我们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C

A.党的十三大上

B.党的十四大上

C.党的十五大上

D.党的十六大上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B.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C.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D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2.胡锦涛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D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B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C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8.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A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1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C

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以人为本

D.可持续发展

2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D

A.以人为本

B.稳定

C.改革

D.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的命题是C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解放思想

C.纠正主观主义

D.反对教条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共识是在C

A.遵义会议后

B.延安整风后

C.党的七大后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B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理论是C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D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与时俱进

6.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C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D.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7.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是D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D.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首先对“实事求是”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B

A.邓小平

B.毛泽东

C.马克思

D.列宁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D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在B

A.遵义会议

B.延安整风时期

C.党的八大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4.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归宿是C

A.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

B.批判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B

A.立党为公

B.与时俱进

C.理论创新

D.保持先进性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2.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D

A.革命纲领不同

B.革命路线不同

C.革命方法不同

D.革命领导力量不同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反帝反封建

D.反官僚资本主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终极前途是C

A.资本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

D.三民主义

5.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D

A.资产阶级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农民民主专政

D.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6.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积累的最根本的经验是正确处理了与A

A.资产阶级的关系

B.小资产阶级的关系

C.大资产阶级的关系

D.农民阶级的关系

7.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B

A.坚持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

B.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要特征是A

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

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D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B

A.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B.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1966年4月

D.1953年1月----1956年12月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C

A.重视工业建设

B.强调三大改造

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6.在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业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创造性的政策是A

A.和平赎买

B.经销代销

C.统购包销

D.公私合营

7.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D

A.赎买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D

A.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B.照搬苏联模式

C.以革命的方法搞建设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D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改革开放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3.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A

A.生产力发展比资本主义更快更高,并在此基础上改善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B.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动摇

C.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4.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D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5.中国共产党保持其先进性的根本体现是C

A.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

B.注重社会公正

C.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B

A.经济实力的竞争

B.人才的竞争

C.军事实力的竞争

D.政治实力的竞争

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C

A.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

B.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D.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8.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

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的主要依据是D

A.经典作家的理论

B.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

C.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

D.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苏联经验

9.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D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0.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了判断一个政党历史地位的标准,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出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这句话说明C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

B.中国共产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注重社会公正

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中国共产党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11.1988年9月邓小平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实事证明这句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我们党相继提出的战略是C

A.“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新“三步”战略

B.西部大开发和科教兴国战略

C.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D.西部大开发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指C

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

B.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C.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D.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D

A.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C.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D.在中共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A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C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D.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落后

5.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指A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B.全面建设富裕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D

A.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渡的时期

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迅速发展的时期

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好时期

D.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改革攻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C.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C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D.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落后

9.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是A

A.“三步走”战略

B.“两步走”战略

C.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马克思主义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A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C

A.革命的阶级斗争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我国实施改革的目的是D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C.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D.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B

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

D.沿海、周边、内地

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C

A.发展

B.创新

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D

A.国内国际两种市场相结合

B.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C.全面开放、兼顾内外

D.“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8.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D

A.兴办经济特区

B.开放浦东新区

C扩大出口D.实施“走出去”战略

9.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C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

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11.“三个有利于”是A

A.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B.江泽民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总结

C.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根本标准

D.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

12. C

A.发展

B.创新

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3.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全面开放的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D

A.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B.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C.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D.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ABC

A.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C.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D.反对教条主义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ABC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毛泽东个人的独创

3.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AB

A.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提出

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D.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提出

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因为它ABCD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规律”即ABD

A.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改革开放的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6.“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是辩证统一的,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是ABCD

A.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

B.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

C.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

D.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C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ABD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BCD

A.以人为本

B.全面发展

C.协调发展

D.可持续发展

1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B

A.武装斗争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群众路线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包括ABC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ABD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C.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规律”即ABCD

A.共产党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改革开放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15.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两个“没有变”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这两个“没有变”是指BCD

A.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C.我国社会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格局没有变

D.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从未改变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ABCD

A.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B.行动的指南

C.在实践中开拓创新

D.不惟书只惟实

2.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BD

A.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

B.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

C.以邓小平理论代替毛泽东思想D.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3.创新是ABC

A.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B.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C.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D.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保证

4.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ACD

A.体现时代性

B.注重协调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5.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是因为它是ABC

A.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

C.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发展的正确途径

D.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6.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AB

A.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

B.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ACD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

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BCD

A.民族资产阶级

B.帝国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封建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BCD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BC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独立自主

4.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CD

A.中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

B.全国革命形势在向前发展

C.共产党政策的正确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是ABC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根据地建设

D.党的建设

6.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新”就“新”在中国革命有了BCD

A.正确的革命道路

B.科学的指导思想

C.坚强的领导力量

D.崭新的奋斗目标

7.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民族的”是指BCD

A.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

B.在内容上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C.在形式上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D.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是人民大众的文化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ABC

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国营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ABD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B.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C.要求过急,发展过快

D.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3.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有ABC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重点突破

4.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ABD

A.利用

B.限制

C.教育

D.改造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有ABC

A.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实行统购包销

6.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ABD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D.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论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包括ABCD

A.实现共同富裕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实现社会和谐

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发展,这是因为“本质论”ABCD

A.是从本质的角度思考问题

B.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发展目标的统一

D.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3.邓小平说,“在改革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这两条根本原则是AC

A.共同富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4.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因为ABCD

A.党的执政规律作用的体现

B.党实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C.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D.由党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制约的

5.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每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固有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和方式却不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特点是ABCD

A.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

B.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C.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6.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主要有ABCD

A.社会主义本质论

B.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C.“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思想

D.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

1.从邓小平到胡锦涛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要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ABCD

A.文明

B.民主

C.和谐

D.富强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ABC

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

C.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D.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ABCD

A.实现生产的社会化

B.实现生产的市场化

C.实现工业化

D.实现经济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社会主义的ABCD

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政治建设

D.和谐社会建设

5.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且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因为ABCD

A.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期

B.面临国际国内的大好机遇与挑战并存

C.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

D.承上启下的时期

6.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应做到ABCD

A.发展要有新思路

B.改革要有新突破

C.开放要有新局面

D.工作要有新举措

7.下列有关我国已达到的总体小康的叙述,正确的有BCD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

B.低水平的小康

C.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不全面的小康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D

A.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一个起始阶段

C.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始阶段

D.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社会生产”是指ABCD

A.生产力水平的落后

B.生产力的组织方式的落后

B.生产力的经营方式的落后 D.生产力的管理方式的落后式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ABCD

A.实现生产的社会化

B.实现生产的市场化

C.实现工业化

D.实现经济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ABC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C.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D.是立国之本,强国之路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ABC

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

C.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D.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从邓小平到胡锦涛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要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ABCD

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和谐

7.ABC

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

C.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D.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ABCD

A.改革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ABC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

C.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3.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ABD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增强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吸引力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ABCD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B.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C在自力更生基础上推进对外开放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5.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BCD

A.改革的对象是原有的社会主义制度

B.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C.改革的对象是原有的具体体制

D.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6.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是ABCD

A.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B.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C.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富裕

D.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7.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ABD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增强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吸引力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8.下列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正确表述的有ACD

A.对外开放必须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

B.二者是相互矛盾的

C.二者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现代化建设

D.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9.30年来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有ABCD

A.体制问题上不搞姓“社”和姓“资”的争论

B.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C.以经济的改革为重点与其他改革全面展开

D.既大胆又稳妥地推进渐进式改革

三、问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中国化?

这是因为: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了重大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第三、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3.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具体说来,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它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4.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关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具体表现为:①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本质和目的,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地解放思想。③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都统一于社会实践中,归根到底就是统一于与时俱进中。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最关键的是要坚持与时俱进。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5.如何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首先必须把握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①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②党的理论和工作能否与时俱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其次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①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②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坚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这一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③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④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6.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7.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8.谈谈你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理解。

1953年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地表述,这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一化”与“三改”的关系是主体和两翼的关系,它包括的内容是:“一化”即是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三改”是解放生产力,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二者为辩证统一的关系: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没有“一化”,则“三改”没有基础,没有“三改”则“一化”没有保证,所以总路线是“一化三改”同时并举、是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

9.简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理论和思路。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地把以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从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

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

10.为什么说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党的十六大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所起作用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先进性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只能靠发展。二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我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能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四是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一条主要经验。我们之所以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与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

11.为什么说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党的十六大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所起作用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先进性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只能靠发展。二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我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能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四是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一条主要经验。我们之所以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与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

12.结合现实分析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①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也是稳定的保证。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力的条件。

②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稳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所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做到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政治的长期稳定,同时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并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3.中国为什么将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①中国将对外开放定位为基本国策,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中国的国情决定的。②社会主义不论是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思想体系,还是作为一种超越于资本主义的先进的社会制度,其本质特征之一是开放性。从经济上说,社会主义是建筑在现代机器大工业的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而现代机器大工业本身是超越国界的社会化大生产,是面向世界的;从文化上说,社会主义是建筑在吸纳世界上一切先进文

化和文明基础上的,是开放的,封闭与社会主义的本质不相容。③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我国当前经济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世界中,如果闭关锁国,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④实行对外开放还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先进国家的优秀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因此,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大力发展和拓宽对外经济关系,融入世界经济之中。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该命题错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只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而不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对)这是由中国国情特点决定的,即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无产阶级只有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不对)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

4.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正确)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这就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错误)①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性质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由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构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之所以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是因为这个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扫清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现代化的障碍,它们都没有超出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②但由于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积极参加并取得领导权,这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已以不再是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民主主义革命了。③在中国,民主革命领导权的归属,或者说这个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还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这是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区别点,也是民主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

6.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请对予评析。

(不对)(1)社会主义改造是为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我国对民族资本应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

该命题错误。建国以后,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无偿没收,对民族资本则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我国之所以对民族资本采取这一不同的政策方针,主要是从我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出发的。①中

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面性的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它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②我国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利用私营工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具有不同程度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实行和平改造,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才能力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8.中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远远赶不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因此不能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等同于“代表先进生产力”,中国虽然受建立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的限制,但仍然取得了生产力的重大进步,不能因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在生产力水平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就否认中国也有相对的先进生产力极其发展要求。“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首先要扫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然后创设一切条件,尽快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史,就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改革的历史,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其中尽管发生过种种曲折和失误,但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9.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原则和优越性所在;但是,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理解为同步富裕,它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应鼓励部分个人、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构成了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两个基本点是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动摇了这个中心,就改变了党的基本路线。

(2)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同时,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因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改革和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不同的。

(l)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改革是指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

(2)社会主义改革和改造的不同点是:①历史条件不同,改造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之前进行,改革则是在之后进行;②对象和内容不同,改造的是私有制,改革的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部分;③性质不同:改造是把私有制改变为公有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同点是:①都是在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②目的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③都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2.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1)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任何革命都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改革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即计划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3)我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根本方面是社会主义的。改革主要是指对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实现形式即体制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下的改革,是为了完善这一制度、发挥这一制度作用的改革。

13.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美元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来解决,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