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心试卷

普心试卷

普心试卷
普心试卷

普心类考题

一简述心境,激情,应激的含义及特点

【参考答案要点】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外部表现,可以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基本状态:

(1分)

1、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以下特点:

(1)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2)心境的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有些心境是几小时,有些可能持续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3分)

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如下特点:

(1)激情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2)激情状态往往伴随这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3)激情状态下人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但人可以意识并调节控制。

(4)激情持续的时间一般比较短,往往冲动一过,激情也就弱化或消失了。

(3分)

3、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它的特点有:

(1)应激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

(2)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

(3分)

【评分说明】开头总括的第一句话答出给1分,三个概念分别给3分,其中答出含义得一半分,答出特点得另一半。

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普通心理学第九章情绪与情感中的“三种典型情绪状态”知识点的掌握,核心点在于答出核心概念的含义和特点,难度较低,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识记。据大部分考生回忆,此题较易。

二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参考答案要点】

奥尔波特于1937年提出人格特质理论,是特质理论当中的典型代表。该理论认为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其中:

1、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2分)

2、另一类是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2分)

个人特质又分为三种:

(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的、最具概括性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2分)

(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大约有5-10个(2分)

(3)次要特质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表现出来(2分)

【评分说明】上述每个要点及含义2分,共10分。

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普通心理学第十二章人格中的人格理论之一“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的掌握,核心点在于答出该理论的5个核心概念的含义,难度较低,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识记。

普心试题

普通心理学-王淑合老师 一、名词解释(共5个名词20分,每个4分) 1、绝对感觉阈限 答: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理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2、知觉的恒常性 答:知觉恒常性是指,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即知觉恒常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3、记忆 答: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智力 答:智力是指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 5、动力定型 答:动力定型是指人长期生活、劳动、反复重演某种活动、逐渐在大脑皮质高级神经系统中建立的巩固的条件反射活动模式。 二、填空(共10个空,每空2分) 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3、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看不见周围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出物体,这种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叫暗适应。 4、注意的基本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注意的紧张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5、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续学习与记忆有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叫前摄抑制。 6、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7、在一种动物身上能建立起条件反射,这种动物就有了心理。从生物进化角度,从出现了神经系统的动物开始有了心理。 8、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三、简答题:(共5道题40分,每题8分)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物体的某一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4)与联想。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其启发作用的事物。 (5)情感与动机状态。一般来讲,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不可能解决问题的行为,问题当然不可能解决。 (6)个性因素。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一个人是否善于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品质相联系。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和世界观等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结果。 2、知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选择性 3、遗忘的规律是什么? 答:(1)骨架支柱的内容不容易遗忘,细微直接容易遗忘。 (2)遗忘速度先快后慢。 (3)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不容易遗忘,无意义不理解的内容容易遗忘。 (4)对有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内容不易遗忘。 (5)一次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 (6)中间材料容易遗忘,开头与结尾的内容容易记忆。 (7)用脑过度,脑机能下降时,记忆效率低。 4、人在应激状态下有哪些常见心理反应? 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自我防御反应 5、意志行动有哪两个主要阶段,各有哪些特点? 答:(1)、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在思想上权衡行动的动机、确定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法并做出行动的决定。 (2)、执行阶段 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导致对行动目的和手段做出决定,而执行阶段则是执行所采取的决定。在执行阶段,意志的强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坚持预定的目的和计划好的行为程序,另一方面制止那些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为。在这一阶段还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计划,以便及时修正计划,保证目标的实现。 四、论述题(共2道题30分,每题15分) 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2、人的听觉主要受()的控制。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 (D)反射 4、“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感受性是()。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A)空气振动 (B)物体振动 (C)空气 (D)声源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B)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C)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D)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 8、下列关于平衡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觉也叫做静觉 (B)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C)人平躺的时候,平衡觉较弱 (D)平衡觉是人对自己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关系的反映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12、根据()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 (B)思维的结构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创造水平 13、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 (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普通心理学考试题

普通心理学考试题(25分钟) 1、单项选择题(30题) 1.对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1.遗传力对能力发展的影响具有决定性 2.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 3.环境决定了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 4.教育是能力发展的关键 2.心理现象可分为()和人格两大类。 1.性格 2.心理过程 3.情绪情感 4.需要 3.属于外部感觉的是:()。 1.味觉 2.运动觉 3.平衡觉 4.机体觉 4.巴甫洛夫所做的实验是这样的:每次给狗吃食物之前都给它一个灯光,经过灯光和食物的几次结合之后,灯光一亮,狗就要流口水。这时,灯光成了食物的信号。下列各项中,引起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刺激物是:()。 1.口水 2.铃声 3.食物 4.灯光 5.以下哪一概念不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 1.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2.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3.操作性条件性反射 4.动力定型 6.皮亚杰的认知研究所采用的临床技术实际上是一种()。 1.观察法 2.谈话法 3.问卷法 4.实验法 7.不能够反映注意分配的是()。 1.边听讲边做笔记 2.自言自语 3.边吃完饭边看书 4.自拉自唱 8.以下对需要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1.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需要不一定具有对象。 3.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4.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9.个体早期的想象大部分是()。 1.幻想 2.无意想象 3.有意想象 4.空想 10.很多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而()则难于适应,因为它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普心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 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3、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4、气质不影响人的成就高低、贡献大小,但却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5、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这叫注意的分散。() 6、信息从感觉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 7、听南极考察团的报告时,头脑中浮现出企鹅、雪窝等形象,这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 8、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交际的过程。() 9、人的表情都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的。() 10、遗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是内在根据,环境是智力发展的外部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1864年B.1879年 C.1903年 D.1920年 2、人的习惯和自动化行为的生理机制是() A.定势 B.动力定型 C.无条件反射 D.反馈 3、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 A.尊重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 D.成长的需要 4、对于以往感知过而当前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称为() A、后象 B、假象 C、表象 D、想象

5、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 A、智商 B、韦伯分数 C、情商 D、感觉阈限 6、脑干中被称为“生命中枢”的是() A、桥脑 B、丘脑 C、下丘脑 D、延髓 7、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 D.极强 9、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A.王方比李平高 B.李平比王方高 C.相等 D.无法相比 10、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个体最独特的性格特质,在性格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特质是()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 三、多项选择题 1、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可分为()A.生物性需要 B.社会性需要C.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 2、感觉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B.客观事物的整体 C.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D.过去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3、下列情况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有() A、触景生情 B、谈虎色变 C、打草惊蛇 D、闻过则喜 4、求异思维的特点是() A.流畅性 B.可操作性 C.变通性 D.独特性 5、按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把情绪状态分为() A.心境 B.情操 C.激情 D.应激 四、填空题 1、能影响某一种神经元反应的感觉细胞群分布的空间区域叫做,对特异刺激特征进行反应的神经细胞被称为

普心练习第五六章

第五章需要、动机与价值观 一、填空题 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2.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 4.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认为:人有两大类本能。一种是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并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想象。 二、选择题 单项选择 1.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是()。 A.动机 B.需要 C.信念 D.世界观 2.即使学生不具有较强的求知欲,精彩的教学也能引导他们强烈的听课动机,这体现了(). A.需求的作用 B.内驱力的作用 C.诱因的作用 D.强化的作用 多项选择 3.下列属于生物性需要的有() A.依恋需要 B.生理需要 C.安全需要 D.审美需要 E.成就需要 4.下列属于社会性需要的有() A.成就需要 B.审美需要 C.性需要 D.交往需要 E.权力需要 5. 价值观的表现形式有() A.理想 B.内驱力 C.兴趣 D.信念 E.诱因 三、名词解释 1.需要 2.动机 3.本能 4.内驱力 5.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6.价值观 四、简答题 1.需要和动机如何分类 2.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关系怎样 3.生物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各有哪些表现 4.简述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 5.简述内驱力降低理论 6.简述期望理论 五、分析题 1.需要越强,动机就越强。试分析这句话的合理性。 2.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避免向敌人暴露目标,邱少云同志任凭烈火烧身而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试结合本章所学内容分析其原因。

普心1-4章 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心理。个体心理是 指(),概括起来,个体心理可以分成()、()、()三个方面。 2、()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 感觉、()、()、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3、从()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4、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称为()。 5、心理学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心理结构、()、 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6、心理学研究的类型有()、相关研究、()。 7、普通心理学处于基础学科的地位,它研究()和 ()。 8、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因此,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或()。 9、心理学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 个案法。 10、心理测验要主要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和()。 11.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 效度是指()。 12.实验法分两种:实验室实验和()。实验中包含着一系列变量, 其中有些变量是由实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叫(),而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 13.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 14.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是()。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有()、机能主义、 ()、()、精神分析。 16.()年,著名心理学家()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 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7.()年,美国心理学家()发表了 ()、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18.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该学派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 ()。 19.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主要有: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分析研究、 ()、()。 20.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 知心理学的诞生。 21.心理支配(),又通过()表现出来。 22. ()是指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它表现为一定的过程 (process),如()、()、技能形成过程等。 二、名词解释 心理学认知无意识现象实验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信度效度自变量因变量

普心考试题讲课稿

普心考试题

第一套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5分) 1.思维的特性包括: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2.根据解题者具有相关知识多少来划分,物理学家解决物理问题对他们来说是语义丰富的问题。 3.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 合情绪 4.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5.语言的特征包括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 性、社会性与个体性。 6.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的强、平均、灵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 7.人格的结构包括气质、性格、自我调控,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人格成为一个整体。 二、选择题 1.()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A.人格 B.意志 C.情绪 D.注意 2.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奋发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里所说的就是人格的()性。 A.独特 B.统合 C.功能 D.稳定 3.以下哪个不属于人格类型理论() A.单一类型理论 B.多元类型理论 C.矛盾类型理论 D.对立类型理论 4.在言语理解中,()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A.音位 B.语素 C.音色 D.词汇

5.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遵循耶克斯——道德森定律。也就是说() A.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呈现出一个“u”字形关系 B 中等强度的动机具有最高效率 C,动机越强,效率越高 D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动机水平 6.根据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二因素论,当活动中包括的一般因素较多时,() A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高 B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低 C各种作业成绩之间相对独立 D各种成绩之间取决于特殊因素,而与一般因素无关 7.“高分低能”说明() A.知识与能力无关 B.能力低的人同样可以获得高的成绩 C.掌握过多的知识反而会阻碍能力的发展 D.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 8.情绪的四维理论是()提出的。 A.施洛伯格 B.冯特(三) C.伊扎德 D.普拉切克 9.下列哪一个不是表象的特征() A.直观性 B.虚拟性 C.可操作性 D.概括性 10.问题解决的策略中,解决汉诺塔问题利用的是() A.算法 B.手段目的分析法 C.逆向搜索法 D.爬山法 多选 1.创造性包括哪些心理成分() A.想象 B.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C.远距离联想能力 D.与创造性相关的非智力因素 2.下面关于晶体智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不依赖于文化知识,而取决于个人的禀赋

普心各章节总复习(选择题)

《普通心理学》总复习之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D )。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3、“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生活的一切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而言都是脑的(C )。” A、反应活动 B、干涉活动 C、反映活动 D、返回联系 4、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的器官是( C)。 A、神经元 B、神经系统 C、脑 D、大脑皮层 5、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A )。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C、社会原则 D、主观性原则 6、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D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7、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纳 D、弗洛伊德 8、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的(A )。 A、边缘科学 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9、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B )。 A、感觉与知觉 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 D、反映活动 10、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是( A)。 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 11、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是( A ) A、脑 B、客观现实 C、实践活动 D、主观意识 13、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的活动或状态对直接影响有机体生命的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是(B) A、反映形式 B、感应性 C、反应活动 D、心理现象 14、蜜蜂根据花的形状和颜色采蜜;猛兽根据气味和足迹追踪猎物等,这种对信号刺激进行 反映活动的机能是(C) A、生物反映形式 B、物理反映形式 C、心理反映形式 D、化学反映形式 15、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的是(D) A、感知活动 B、思维活动 C、想象活动 D、意识活动 16、当动物能够把某个刺激作为信号时,就意味着有了(D) A、思维 B、意志 C、意识 D、心理 17、感应性是生命的标志,物体具有感应性只表明其有生命,还不能确定其有心理。心理发 生的标志是有(C) A、物质的反映形式 B、刺激感应性 C、信号性反应 D、生物反映形式 18、人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况与外界环境变 化的觉知和认识是(D) A、思维活动 B、语言活动 C、认识活动 D、意识活动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1、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A )。 A、神经元 B、突触 C、反射 D、反射弧 2、神经元中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官是(B)。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2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4%) 1、有意注意 2、知觉 3、创造想象 4、思维 5、道德感 6、能力 二、填空题(18%) 1、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 2、注意有复杂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_____功能。 3、人的外部感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定律提出心理感觉量与物理刺激量的对数值成正比。 5人的心理发展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似动知觉包括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 7在心理研究中揭示的错觉多数是_____________错觉,例如_____________。 8情绪记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达到150%时保持效果最佳 10数学家擅长_____________思维。 11概念的形成过程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情绪在激动水平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二者相权取其一属于_____________冲突。 14与_____________相反的是人意志的冲动性。 1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练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 称为高原期。 16一般研究者把智商130成为划分_____________的最低临界线。 17_____________年,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 _____________的诞生。 三、判断并在错的题目改错(14%) 1、社会环境对人的心里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完整版)心内科护理专科理论考试试题.doc

心内科护理专科理论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80 分) 1.心跳呼吸骤停紧急处理原则中哪项是错误的( A ) A. 首先必须心电图确诊 B.迅速有效的人工呼吸 C.立即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 D.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E.根据情况选用合适药物,使心脏复苏 2.某高血压病患者,病程10 年,血压水平为 165/105 mmHg ,伴有左室肥大,心功能Ⅲ级,曾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属于 ( E ) A. 高血压2 级,中度危险 B.高血压 2 级,高度危险 C. 高血压 3 级,高度危险 D.高血压 3 级,中度危险 E.高血压 2 级,极高危险 3.我国采用国际统一标准,血压达下列哪项可诊断为高血压( B ) A. 收缩压> 130 mmHg 和舒张压> 85 mmHg B. 收缩压≥ 140 mmHg 和 (或 )舒张压≥ 90 mmHg C.收缩压> 140 mmHg 和 ( 或 )舒张压> 90 mmHg D. 收缩压≥ 160 mmHg 和 (或 ) 舒张压≥ 90 mmHg E. 收缩压≥ 130 mmHg 和舒张压≥ 85 mmHg 4. 对“冠心病” 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 是( E ) A. 胸透 B.心脏平片 C.心电图 D.超声心动图 E.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5.典型心绞痛发作错误的是 ( B ) A. 体力活动是常见诱因 B.部位在胸骨中上段,界线清楚 C.疼痛可放射至左肩 D. 为压榨性疼痛 E.通常持续3~ 5 min 6.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是( C ) A. 休息时心电图 B.24 h 动态心电图 C.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D.超声心动图 E.心脏 CT 检查 7.急性心梗患者心电监护示室颤应行( D ) A. 口对口人工呼吸 B. 气管插管 C. 心外按压 D.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E.同步直流电除颤 8.能够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检查是( E ) A. 超声心动图 B.X 线检查 C.免疫学检查 D.心电图 E.血培养 9.确诊主动脉夹层最可靠、安全的首选方法是( E ) A. 心电图 B.DSA C. 选择性动脉造影 D.经胸超声心动图 E.MRI 或 CT 10.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A ) A. 突发剧烈胸痛 B.休克 C.头痛 D.昏迷 E.无脉症 11.最安全有效恢复心肌再灌注的方法是( A ) A. 在发病12 小时内进行紧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及支架术 B.在发病 24 小时内进行紧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及支架术 C.在发病 12 小时内进行紧急溶栓术 D. 在发病 24 小时内进行紧急溶栓术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B.弗洛伊德C.马斯洛D.詹姆斯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 4.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 程 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 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兴奋过程D.抑制过程 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 B 、乐极生悲C、见风流 泪D、谈虎色变 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 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 B、神经元 C 、中 枢 D 、突触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 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 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 (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 (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 A.注意起伏 B.注意分散 C.注 意转移D.注意分配 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 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B.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 D. 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 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 的 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注意的功能是、和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用。(选 择功能、保持功能) 6.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 意分为、和。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指向性,集中性) 8.名词解释:注意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简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 握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 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 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10论 述题: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要点: (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 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善于运用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总之,一堂课就是这样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 后注意有节奏的相互交替,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有张 有弛始终保持稳定集中。 第四章感觉 1.蓝色、青色、绿色会使人感觉寒冷,这种现象 属于()。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想象 2.当你晚上在强烈的车前灯面前要一段时间的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 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 简答题(请每题5 分,共20分) 1.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简述注意的品质。 、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即通 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 过程。 3.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5.简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一)意志过程与认识过程具有密切关系。 首先,意志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其次,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影响。 二)意志过程与情绪和情感也存在着密切关系。 首先,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其次,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人的理智。 6.简述思维过程。 答:思维过程是人脑中心智的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操作,包括:(一)分析与综合 (二)比较与归类 (三)抽象与概括 (四)体系化与具体化 7. 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智力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与发展的。其影响因素有:(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 ①家庭与智力发展; ②文化与智力发展; ③教育与智力发展; ④实践活动与智力发展。 8. 简述性格与气质之间的关系。答:性格与气质相互影响。 (一)性格与气质的区别首先,气质具有先天性特点。性格主要后天形成的。其次,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优劣之别,具有社会道德含义。 (二)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某些相同的性格特征;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性格对气质具有明显影响,性格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

普心名词解释

生理年龄:一个人自出生以来的岁月 发展年龄:一个人能表现出大部分人所具有的特定生理或心理发展水平时的生理年龄 纵向设计:连续多年不间断地持续观察和测试同一个体 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观测、比较处于不同生理年龄阶段的参与者 同辈效应:与年龄有关的变化混淆在因出生于不同年代而经历不同的社会或政治条件而产生的差异中。 图式:促使个体能够理解世界的心理结构,是发展变化的基本单元 命名爆炸阶段:从18个月到6岁之间,儿童以极快的速度学习新词,特别是物体的名称。快速映射:从极少的经验中学习新词的含义,有时甚至只需一次 性差异:用以区别男女两性的生物特征,包括不同的生殖器官以及激素和解剖学上的差异。性别:一种习得的、与性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的心理现象 性别认同:个体对男性化和女性化的认同的程度 性别刻板印象:关于特定文化中男女两性恰当行为的信念 道德:一种关于人类行为正确与否的信念、价值和深层判断的系统 道德推理:人们对在某种情形下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所做的判断 道德两难问题:不同的道德原则处于交锋境地,打分的标准是儿童做出判断的理由,而不是判断本身 成功老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尽量减少衰老导致的正常丧失所产生的影响 人格: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品质,具有跨时间、跨情境一致性的特点,对个体行为的特征性模式具有独特的影响 特质:持久的品质或特征,使个体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具有一致性 一致性矛盾: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评定缺乏一致性 自我防御机制:自我在寻求表现的本我冲动与否定它们的超我要求之间的日常冲突中用来保护自身的心理策略 自我实现:个体不断努力开发自身才智与能力,实现个人内在潜能的倾向 学习:人格被看作个体显性和隐性反应的总和,这些行为反应由个体曾经受到的强化所引起 认知:人们在思考和定义外部环境时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期望:人们对自己在某种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能够带来奖赏的相信程度 交互决定理论:个体因素、行为和环境因素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每个成分都可以影响和改变其他成分 社会智力:人们在不同的人生任务中需要的专门技能

普心习题

一、概念辨析 1. 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 2.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3. 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 4. 动机与价值观 5. 意识与无意识 6. 前意识与潜意识 7. 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 8. 舆论与风俗 9. 感应性与感受性 10. 错觉与幻觉 11. 需要与动机 12. 注意分配与注意转移 13. 注意起伏与注意分散 14. 感觉与知觉 15. 语言与言语 16. 情绪与情感 17. 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 18. 智商与情商 19. 气质与性格 20. 能力与智力 21. 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 22. 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 23. 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 24. 个性与人格 25. 性格与人格 二、单项选择 从反映水平看,用以标志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的一词是: (A)心理 (B)意识 (C)自我意识 (D)环境意识 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自变量显然是指: (A) 超常儿童 (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 (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A)时距信息 (B)加工机制 (C)通道 (D)实验 为了解释行为,心理学家可以: (A) 探究行为的生物原因 (B) 假设心理机制或状态 (C) 探究引起行为的环境事件 (D) 以上都对 明确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科学论断的是: (A) 汉代王充 (B) 南北朝范缜 (C) 明代李时珍 (D) 清代王清任 《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其作者是: (A) 得谟克利特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笛卡尔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2002年普心、统计、实心试题

2002北京大学心理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普通心理学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概念与其他关系最小? a、人本主义 b、存在主义 c、自我实现 d、自我理想 2、下列哪种理论是微范式? a、原型理论 b、特征分析 c、精神分析 d、平行加工 3、工儿童观察和学习父母的行为与体验,叫做 a、认证 b、认可 c、认定 d、认同 4、为了避免主试与被试的期望误差,应该 a、随机抽样 b、设立对照组 c、使用双育实验 d、自然观察 5、社会化开始于儿童的那一个阶段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6、依恋的主要特征是 a、认知性 b、情绪性 c、兴奋性 d、阶段性 7、信号侦察论认为 a、只有唯一的一个域限 b、有多个域限 c、不存在唯一域限 d、有无限多个域限 8、哪一类细胞的感受器是中心环绕性? a、双极细胞 b、神经节细胞 c、外侧漆状体 d、a和b e、b和c 9、定位理论曾经用来解释 a、嗅觉 b、味觉 c、空间知觉 d、平衡觉 10、在一个暗室里看到一个静止的光点移动的现象叫做 a、似动 b、动景运动 c、自主运动 d、心灵致动 11、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的现象叫做 a、整体知觉 b、良好图形 c、空间频率整合 d、主观轮廓 12、下列哪种过定与其他过程不相同? a、知觉恒常性 b、知觉防御C、图形背景转换d、选择注意 13、三原色理论不能解释哪些现象? a、颜色负后效 b、红绿色盲 c、加法原则 d、a农b 14、前注意过程是 a、无意识的 b、前意识的 c、潜意识的 d、非意识的 15、对经过联结作用处理的中性刺激可在其中一个中性刺激形成条件作用后另一个自动获得条件刺激的特性,这叫做: a、自动恢复 b、二级条件作用 c、感觉条件作用 d、诱发行为 16、主张员工价值观与组织目标契合时,员工动机、土气最高的理论是 a、x理论 b、y理论 c、v理论 d、z理论 17、下列哪个理论与其他理论更不相同? a、双因素理论 b、激活理论C、归因理论d、认知理论 18、下列那种现象不能证明短时记忆的存汪? a、系列位置效应 b、近因效应 c、顺行遗忘 d、前摄抑制 19、下列哪种技术不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方法? a、出声报告 b、诱发电位 c、注视时间 d、自由算法 20、有研究认为智力只能解释成功度.大约变异20%;情绪智力解释其余80%,那么下列

普通心理学题库-普心第九章

第九章—学习 一单选题 1.如果只对条件刺激物强化,对其他近似刺激不予强化,于是对于其他近似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称为(D ) A.消退抑制 B.超限抑制 C.外抑制 D.分化抑制 2.根据强化的性质可以分成(C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3.赌博几次没有赢钱,就在你要放弃的时候,赢了一次,于是你赌博的行为被强化了,接着再赌,可是赢少输多,最后可能输得精光,所以,赌博上瘾的人很难戒赌,这一现象可以用部分强化的(D)来解释。 A.固定时距程式 B.不定时距程式 C 固定比率程式D不定比率程式 4.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发现和提出者分别是(C) A.托尔曼和斯金纳B托尔曼和华生C巴甫洛夫和斯金纳D巴甫洛夫和班杜拉 5.在一位头痛者头部的特定肌肉上安放电子传感器,不断向患者提供其肌肉状态的信息,使其学会控制那些肌肉的收缩与放松,以后头疼时,就可以放松相关的肌肉来制止头疼,这叫做(D ) A行为塑造B学习迁移C及时强化D生物反馈 6.用奖学金来鼓励那些德智体美劳表现优异的学生,这里的奖学金是(B) A.一级强化物 B.次级强化物 C.无条件刺激D条件刺激 7.给小狗呈现中性的声音刺激,再施以电击,在狗对声音形成条件作用后第二个中性刺激闪光也在电击之前出现,结果发现,狗只对声音刺激有条件反应,却对闪光刺激没有条件反应,这种因素叫做(阻滞) 8.在训练老鼠走迷宫的实验中,前十天不给食物强化,老鼠走迷宫的出错率很高。从第十一天起,给予食物强化,老鼠走迷宫的成绩显著提高,这叫做(A) A.潜伏学习B 自我调节学习 C 强化D迁移 9.在生活中,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不利于学习英文字母,儿童最初以具体事物(如数手指)来学习加减运算,而后以抽象的概念求解包括四则运算的应用题。以上两种现象分别称为(D) A正迁移,低路迁移B负迁移高路迁移C正迁移水平迁移D负迁移垂直迁移 10.以下食物属于次级强化物的是(C) A 食物 B 水 C 奖品 D 安全 11.计算机辅助教学是(B )原理运用于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 A 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作用C次级条件作用 D 经典条件作用 12.药物成瘾的形成涉及到(D) A 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作用 C 次级条件作用D经典条件作用 13.在负强化的作用下,有机体反应的频率,速度或强度将(A) A 增强B减弱C维持不变D有可能增强也有可能减弱 14.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性试验中,食物属于(A) A无条件刺激B条件刺激 C 中性刺激 D 非刺激 15.巴甫洛夫实验中,有食物有发的唾液分泌反应是(B)

2003年普心试题

北京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一、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答题纸上写出答案 1、和基础研究不同,应用科学并不关心如何描述和解释现象。() 2、处于前范式阶段的科学是指虽然在研究的内容上达成一致,但在方法上并没有形成统一。() 3、纵向追踪法的困难在于不能避免不同时代的环境对人的不同的影响。() 4、物理刺激的强度低于绝对阈限时,就不可能引起个体有意识的感知。() 5、颜色知觉拮抗说能解释负后效,但不能解释补色定律。() 6、光能转换发生在神经节细胞。() 7、前注意过程是前意识过程的基础。() 8、Z理论认为员工预期自己的努力所达成的效绩能满足个人愿望时工作的动机最高。() 9、动物也具有“学习学习”的能力。() 10、动物的语言不具有意义性。() 11、白日梦是意识的异常变体。() 12、斯金纳反对使用“工具性”条件作用的概念。() 13、正强化增加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减少行为出现的概率。() 14、强化或惩罚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 ( ) 15、弗里德曼(J.L.Freedman)从社会认知的思想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信念的科学。() 16、多拉德和米勒等人提出德挫折-侵犯理论认为,挫折和侵犯之间存在着必然德联系,有挫折就必然有侵犯。() 17、Krant等人用“海关走私毒品”实验证明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欺骗行为有较高德侦测能力。() 18、阿德勒认为人的个体人格发展德原始动力是人的权利意志。() 19、大多数心理学家用“去抑制”解释为什么饮酒使人变得好斗,认为酒精降低了人们对侵犯行为控制。() 20、卡尔史密斯(Carl Smith)发现忏悔能使一个人心理好受,从而增加个体德助人行为。() 21、在一个人做完一件无聊的工作之后,给他很少的报酬,会增加他对这项无聊工作的喜欢程度。() 22、在人际吸引中,“辐射效应”或“对比效应”的出现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有关,当两个人是朋友关系时,“辐射效应”才出现。() 23、对从众行为的研究表明,团体的规模越大,凝聚力越大,个体的从众行为也越多。() 24、洛克(Locke)对参与决策的研究发现,参与决策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要大于它对生产率的影响。() 25、人们对事物分类时,往往是根据他们对这类事所形成的认知图式。() 26、有关自我展露的研究表明,在异性关系中,男性的自我展露水平比女性高。() 27、扎因斯(Zajonc)用他人的存在解释社会促进现象的产生。() 28、青少年犯罪中最主要的原因往往和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 29、消除偏见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人们的教育水平,因为受教育越多,人们的偏见就越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