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40个原理.doc

创新40个原理.doc

创新40个原理.doc
创新40个原理.doc

创新原理是在大量分析总结基础上,归纳出的不同领域问题解决的规律性方法。大部分创新原理包括几种具体的应用方法。下面对这40 个创新原理做具体介绍,并给出相应的应用实例。

原理 1.分割

A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

实例:为不同材料(如玻璃、纸、铁罐等)的再回收设置不同的回收箱

B将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

实例:组合家具

C提高物体的可分性

实例:活动百叶窗替代整体窗帘

原理 2.抽取

A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或者仅抽出物体中必要的部分或属性

实例:避雷针

实例:用光纤或光波导分离主光源,以增加照明点

原理 3.局部质量

A将物体、环境或外部作用的均匀结构变为不均匀的

实例:将系统的温度、密度、压力由恒定值改为按一定的斜率增长

B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各具不同功能

实例:瑞士军刀(带多种常用工具,如螺丝刀、起瓶器、小刀、剪刀等)

C让物体的各部分处于完成各自功能的最佳状态

实例:在餐盒中设置间隔,在不同的间隔内放置不同的食物,避免串味

原理 4.增加不对称性

A将物体的对称外形变为不对称的

实例:引入一个几何特性来防止元件不正确的使用(如电插头的接地棒)

实例:为改善密封性,将O型密封圈的截面由圆形改为椭圆形

B增加不对称物体的不对称程度

实例:为增强防水保温性,建筑上采用多重坡屋顶

原理 5.组合

A在空间上将相同物体或相关操作加以组合

实例: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芯片

实例:并行计算机的多个 CPU

B在时间上将相同或相关操作进行合并

实例:冷热水混水器

原理 6.多用性

A使一个物体具备多项功能,消除了该功能在其它物体内存在的必要性(进而裁减其他物体)实例:牙刷的把柄内装牙膏

实例:可移动的儿童安全椅,既可放在汽车内,拿出汽车外也可单独作为儿童车

实例:企业中的有多种才能的人才

原理 7.嵌套

A把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然后将这两个物体再嵌入第三个物体,依此类推

实例:俄罗斯套娃

实例:可伸缩电视天线

实例:汽车安全带

B让某物体穿过另一物体的空腔

实例:伸缩式天线

原理 8.重量补偿

A将某一物体与另一能提供升力的物体组合,以补偿其重量

实例:用氢气球悬挂广告牌

B通过与环境(利用空气动力、流体动力或其他力等)的相互作用实现物体的重量补偿

实例:直升机的螺旋桨(利用空气动力学)

实例:轮船应用阿基米德定律产生可承重千吨的浮力

实例:赛车安装上阻流板用来增加车身与地面的摩擦力则使用了空气动力学的特征

原理 9.预先反作用

A事先施加机械应力,以抵消工作状态下不期望的过大应力

实例:酸碱缓冲溶液

B如果问题定义中需要某种相互作用,那么事先施加反作用

实例: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对钢筋预加应力

原理 10.预先作用

A预先对物体(全部或至少部分)施加必要的改变

实例:不干胶粘贴(只需揭出透明纸,即可用来粘贴)

实例:手术前将手术器具按所用顺序排列整齐

B预先安置物体,使其在最方便的位置开始发挥作用而不浪费运送时间

实例:在停车场安置的预付费系统

实例:建筑内通道里安置的灭火器

原理 11.事先防范

A采用事先准备好的应急措施,补偿物体相对较低的可靠性

实例:显影剂可依据胶卷底片上的磁性条来弥补曝光不足

实例:降落伞的备用伞包

实例:航天飞机的备用输氧装置

原理 12.等势

A改变操作条件,以减少物体提升或下降的需要

实例:工厂中与操作台同高的传送带

实例:巴拿马运河的水闸

原理 13.反向作用

A用相反的动作代替问题定义中所规定的动作

实例:将两个套紧的物体分离,将内层物体冷冻(传统的方法是将外层物体升温)

B让物体或环境可动部分不动,不动部分可动

实例:加工中心中变工具旋转为工件旋转

实例:健身器材中的跑步机

C将物体上下或内外颠倒

实例:通过把杯子倒置从下边喷入水来进行清洗

原理 14.曲面化

A将物体的直线、平面部分用曲线或球面代替,变平行六面体或立方体结构为球形结构

实例:两表面间引入圆倒角,减少应力集中

B使用滚筒、球、螺旋结构

实例:千斤顶中螺旋机构可产生很大的升举力

实例:圆珠笔和钢笔的球形笔尖,使书写流畅

C改直线运动为旋转运动,应用离心力

实例:洗衣机中的离心甩干机

原理 15.动态特性

A调整物体或环境的性能,使其在工作的各阶段达到最优状态

实例:飞机中的自动导航系统

B分割物体,使其各部分可以改变相对位置

装卸货物的铲车,通过铰链连接两个半圆形铲斗,可以自由开闭,装卸货物时张开,铲车移动时铲斗闭合

实例:折叠椅 / 笔记本电脑

C如果一个物体整体是静止的,使之移动或可动

实例:可弯曲的饮用麦管

实例:在医疗检查中,使用挠性肠镜

原理 16.未达到或过度的作用

A如果所期望的效果难以百分之百实现,稍微超过或稍微小于期望效果,会使问题大大简化

实例:印刷时,喷过多的油墨,然后再去掉多余的,使字迹更清晰

实例:在孔中填充过多的石膏,然后打磨平滑

原理 17.空间维数变化

A将物体变为二维(如,平面)运动,以克服一维直线运动或定位的困难;或过渡到三维空间运动以消除物体在二维平实例:面运动或定位的问题

实例:螺旋梯可以减少占地面积

B单层排列的物体变为多层排列

实例:立交桥

实例:印刷电路板的双层芯片

C将物体倾斜或侧向放置

实例:自动垃圾卸载车

D利用给定表面的反面

实例:双面的地毯

实例:两面穿的衣服

E利用照射到邻近表面或物体背面的光线

实例:苹果树下的反射镜

原理 18.机械振动

A使物体处于振动状态

实例:电动振动剃须刀

B如果已处于振动状态,提高振动频率(直至超声振动)

实例:超声波清洗

C利用共振频率

实例:超声波碎石机击碎胆结石

D用压电振动代替机械振动

实例:高精度时钟使用石英振动机芯

E超声波振动和电磁场耦合

实例:超声波振动和电磁场共用,在电熔炉中混合金属,使混合均匀

原理 19.周期性作用

A用周期性动作或脉冲动作代替连续动作

实例:警车所用警笛改为周期性鸣叫,避免产生刺耳的声音

B如果周期性动作正在进行,改变其运动频率

实例:用频率调音代替摩尔电码

实例:使用 AM(调幅 ), FM( 调频 ), PWM( 脉宽调制 ) 来传输信息C在脉冲周期中利用暂停来执行另一有用动作

实例:医用的呼吸机系统为:每五次胸廓运动,进行一次心肺呼吸

原理 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

A物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满载持续工作,以提供持续可靠的性能

实例:汽车在路口停车时,飞轮储存能量,以便汽车随时启动

B消除空闲和间歇性动作

实例:后台打印,不耽误前台工作

原理 21.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

A将危险或有害的流程或步骤在高速下进行

实例:照相用闪光灯

原理 22.变害为利

A利用有害的因素(特别是环境中的有害效应),得到有益的结果

实例:废热发电

实例:回收废物二次利用,如再生纸

B将两个有害的因素相结合进而消除它们

实例:潜水中用氮氧混合气体,以避免单用造成昏迷或中毒

C增大有害因素的幅度直至有害性消失

实例:森林灭火时用逆火灭火(在森林灭火时,为熄灭或控制即将到来的野火蔓延,燃起另一堆火将即将到来的野火的通道区域烧光。)实例:“以毒攻毒”

原理 23.反馈

A在系统中引入反馈

实例:声控喷泉

实例:自动导航系统

B如果已引入反馈,改变其大小或作用

实例:在 5 公里航程范围内,改变导航系数的敏感区域

实例:自动调温器的负反馈装置

原理 24.借助中介物

A使用中介物实现所需动作

实例:用拨子弹月琴

B把一物体与另一容易去除的物体暂时结合

实例:饭店上菜的托盘

原理 25.自服务

A物体通过执行辅助或维护功能为自身服务

实例:自清洗烤箱 / 自补充饮水机

B利用废弃的能量与物质

原理 26.复制

A用简单、廉价的复制品代替复杂、昂贵、不方便、易损、不易获得的物体

实例:虚拟现实系统,如虚拟训练飞行员系统

实例:看电视直播,而不到现场

B用光学复制品(图像)代替实物或实物系统,可以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图像

实例:用卫星相片代替实地考察

实例:由图片测量实物尺寸

C如果已使用了可见光复制品,用红外光或紫外光复制品代替

实例:利用紫外光诱杀蚊蝇

原理 27.廉价替代品

A用若干便宜的物体代替昂贵的物体,同时降低某些质量要求(例如,工作寿命)

实例:用一次性的物品,如一次性的餐具,清洁卫生

原理 28.机械系统替代

A用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味觉系统或嗅觉系统代替机械系统

实例:用声音栅栏代替实物栅栏(如光电传感器控制小动物进出房间)

实例:在煤气中掺入难闻气体,警告使用者气体泄漏(替代机械或电子传感器)

B使用与物体相互作用的电场、磁场、电磁场

实例:为混合两种粉末,用电磁场代替机械震动使粉末混合均匀

C用运动场代替静止场,时变场代替恒定场,结构化场代替非结构化场

实例:早期的通讯系统用全方位检测,现在用特定发射方式的天线

D利用带铁磁粒子的场作用

实例:用不同的磁场加热含磁粒子的物质,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物质变成顺磁,不再吸收热量,来达到恒温的目的原理 29.气压和液压结构

A将物体的固体部分用气体或流体代替,如充气结构、充液结构、气垫、液体静力结构和流体动力结构等实例:气垫运动鞋,减少运动对足底的冲击

实例:汽车减速时液压系统储存能量,在汽车加速时再释放能量

实例:运输易损物品时,经常使用发泡材料保护

原理 30.柔性壳体或薄膜

A使用柔性壳体或薄膜代替标准结构

实例:在网球场地上采用充气薄膜结构作为冬季保护措施

实例:农业上使用塑料大棚种菜

B使用柔性壳体或薄膜,将物体与环境隔离

实例:用薄膜将水和油分别储藏

原理 31.多孔材料

A使物体变为多孔或加入多孔物体(如多孔嵌入物或覆盖物)实

例:为减轻物体重量,在物体上钻孔,或使用多孔性材料

B如果物体是多孔结构,在小孔中事先引入某种物质

实例:用海绵储存液态氮

原理 32.颜色改变

A改变物体或环境的颜色

实例:在暗室中使用安全灯,做警戒色

B改变物体或环境的透明度

实例:感光玻璃,随光线改变其透明度

原理 33.均质性

A存在相互作用的物体用相同材料或特性相近的材料制成

实例:方便面的料包外包装用可食性材料制造

实例:用金刚石切割钻石,切割产生的粉末可以回收

原理 34.抛弃或再生

A采用溶解、蒸发等手段抛弃已完成功能的零部件,或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直接修改它们

实例:可溶性的药物胶囊

实例:火箭助推器在完成其作用后立即分离

B在工作过程中迅速补充系统或物体中消耗的部分

实例:草坪剪草机的自锐系统

实例:自动铅笔

原理 35.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

A改变聚集态(物态)

实例:酒心巧克力,先将酒心冷冻,然后将其在热巧克力中蘸一下

实例:用液态石油气运输,不用气态运输以减少体积和成本

B改变浓度或密度

实例:用液态的肥皂水代替固体肥皂,可以定量控制使用,减少浪费

C改变柔度

实例:硫化橡胶改变了橡胶的柔性和耐用性

D改变温度

实例:提高烹饪食品的温度(改变食品的色、香、味)

实例:降低医用标本保存温度,以备后期解剖

原理 36.相变

A利用物质相变时产生的某种效应。如体积改变,吸热或放热实

例:水在固态时体积膨胀,可利用这一特性进行定向无声爆破

原理 37.热膨胀

A使用热膨胀或热收缩材料

实例:装配钢双环时,可使内环冷却收缩,外环升温膨胀,再将两环装配,待恢复常温后,内外环就紧紧装配在一起了

B组合使用不同热膨胀系数的几种材

实例:热敏开关(两条粘在一起的金属片,由于两片金属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可实现温度控制)

原理 38.强氧化剂

A用富氧空气代替普通空气

实例:为持久在水下呼吸,水中呼吸器中储存浓缩空气

B用纯氧代替空气

实例:用乙炔—氧代替乙炔—空气切割金属

实例:用高压纯氧杀灭伤口厌氧细菌

C将空气或氧气进行电离辐射;

E用臭氧代替含臭氧氧气或离子化氧气

原理 39.惰性环境

A用惰性环境代替通常环境

实例:用氩气等惰性气体填充灯泡,做成霓虹灯

B使用真空环境

实例:真空包装食品,延长储存期

原理 40.复合材料

A用复合材料代替均质材料

实例:飞机外壳材料用复合材料代替。

实例:用玻璃纤维制成的冲浪板,更加易于控制运动方向,更加易于制成各种形状

创新40个原理.doc

创新原理是在大量分析总结基础上,归纳出的不同领域问题解决的规律性方法。大部分创新原理包括几种具体的应用方法。下面对这40 个创新原理做具体介绍,并给出相应的应用实例。 原理 1.分割 A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 实例:为不同材料(如玻璃、纸、铁罐等)的再回收设置不同的回收箱 B将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 实例:组合家具 C提高物体的可分性 实例:活动百叶窗替代整体窗帘 原理 2.抽取 A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或者仅抽出物体中必要的部分或属性 实例:避雷针 实例:用光纤或光波导分离主光源,以增加照明点 原理 3.局部质量 A将物体、环境或外部作用的均匀结构变为不均匀的 实例:将系统的温度、密度、压力由恒定值改为按一定的斜率增长 B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各具不同功能 实例:瑞士军刀(带多种常用工具,如螺丝刀、起瓶器、小刀、剪刀等) C让物体的各部分处于完成各自功能的最佳状态 实例:在餐盒中设置间隔,在不同的间隔内放置不同的食物,避免串味 原理 4.增加不对称性 A将物体的对称外形变为不对称的 实例:引入一个几何特性来防止元件不正确的使用(如电插头的接地棒) 实例:为改善密封性,将O型密封圈的截面由圆形改为椭圆形 B增加不对称物体的不对称程度 实例:为增强防水保温性,建筑上采用多重坡屋顶

原理 5.组合 A在空间上将相同物体或相关操作加以组合 实例: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芯片 实例:并行计算机的多个 CPU B在时间上将相同或相关操作进行合并 实例:冷热水混水器 原理 6.多用性 A使一个物体具备多项功能,消除了该功能在其它物体内存在的必要性(进而裁减其他物体)实例:牙刷的把柄内装牙膏 实例:可移动的儿童安全椅,既可放在汽车内,拿出汽车外也可单独作为儿童车 实例:企业中的有多种才能的人才 原理 7.嵌套 A把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然后将这两个物体再嵌入第三个物体,依此类推 实例:俄罗斯套娃 实例:可伸缩电视天线 实例:汽车安全带 B让某物体穿过另一物体的空腔 实例:伸缩式天线 原理 8.重量补偿 A将某一物体与另一能提供升力的物体组合,以补偿其重量 实例:用氢气球悬挂广告牌 B通过与环境(利用空气动力、流体动力或其他力等)的相互作用实现物体的重量补偿 实例:直升机的螺旋桨(利用空气动力学) 实例:轮船应用阿基米德定律产生可承重千吨的浮力 实例:赛车安装上阻流板用来增加车身与地面的摩擦力则使用了空气动力学的特征 原理 9.预先反作用

TRIZ理论的40个创新原理详解

TRIZ 理论的 40 个创新原理详解
2010-10-09 来源:汇新网 作者:佚名 1946 年阿齐舒勒进入苏联海军专利局工作, 有机会接触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工程领域内的大量专 利。在分析这些专利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些专利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而且解决的也是不 同的问题,实现的是对不同系统的改进,但是,这些专利是利用了某些相同的方法。也就是说,很多 的原理和方法在发明的过程中是重复使用的。于是,他就想从大量的专利中找出那些基本的常用的方 法。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他对于世界上不同领域的专利和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取出了在专利中 最常用的方法和原理,共总结出 40 种,他称之为 40 个发明原理。 下面是对这 40 个创新原理的具体介绍,大部分创新原理包括几种具体的应用方法。
原理 1. 分割 A、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为不同材料(如玻璃、纸、铁罐等)的再回收设置不同的回 收箱 B、将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组合家具 C 提高物体的可分性活动百叶窗替代整体窗帘
原理 2. 抽取 A、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或者仅抽出物体中必要的部分或属性空气压缩机 工作,将其产生噪音的部分即压缩机移到室外用光纤或光波导分离主光源,以增加照明点
原理 3. 局部质量 A、将物体、环境或外部作用的均匀结构变为不均匀的将系统的温度、密度、压力由恒定值改为 按一定的斜率增长 B、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各具不同功能瑞士军刀(带多种常用工具,如螺丝刀、起瓶器、小刀、剪 刀等) C、让物体的各部分处于完成各自功能的最佳状态在餐盒中设置间隔,在不同的间隔内放置不同 的食物,避免串味
原理 4. 增加不对称性 A、将物体的对称外形变为不对称的引入一个几何特性来防止元件不正确的使用(如电插头的接 地棒)为改善密封性,将 O 型密封圈的截面由圆形改为椭圆形 B、增加不对称物体的不对称程为增强防水保温性,建筑上采用多重坡屋顶

创新的40个原理

创新的40个原理 创新原理是在大量分析总结基础上,归纳出的不同领域问题解决的规律性方法。大部分创新原理包括几种具体的应用方法。下面对这40个创新原理做具体介绍,并给出相应的应用实例。 原理1. 分割 A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 实例:为不同材料(如玻璃、纸、铁罐等)的再回收设置不同的回收箱 B将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 实例:组合家具 C提高物体的可分性 实例:活动百叶窗替代整体窗帘 原理2. 抽取 A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或者仅抽出物体中必要的部分或属性 实例:避雷针 实例:用光纤或光波导分离主光源,以增加照明点

原理3. 局部质量 A将物体、环境或外部作用的均匀结构变为不均匀的 实例:将系统的温度、密度、压力由恒定值改为按一定的斜率增长 B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各具不同功能 实例:瑞士军刀(带多种常用工具,如螺丝刀、起瓶器、小刀、剪刀等)C让物体的各部分处于完成各自功能的最佳状态 实例:在餐盒中设置间隔,在不同的间隔放置不同的食物,避免串味 原理4. 增加不对称性 A将物体的对称外形变为不对称的 实例:引入一个几何特性来防止元件不正确的使用(如电插头的接地棒)实例:为改善密封性,将O型密封圈的截面由圆形改为椭圆形 B增加不对称物体的不对称程度 实例:为增强防水保温性,建筑上采用多重坡屋顶

原理5. 组合 A在空间上将相同物体或相关操作加以组合 实例: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芯片 实例:并行计算机的多个CPU B在时间上将相同或相关操作进行合并 实例:冷热水混水器 原理6. 多用性 A使一个物体具备多项功能,消除了该功能在其它物体存在的必要性(进而裁减其他物体)实例:牙刷的把柄装牙膏 实例:可移动的儿童安全椅,既可放在汽车,拿出汽车外也可单独作为儿童车 实例:企业中的有多种才能的人才

TRIZ-40个创新原理及解析复习进程

TRIZ 40个创新原理及解析 TRIZI理论中最核心的,最具有普遍用途的是40个创新原理。40个创新原理的广泛应用。产生了不计其数的专利。然而,其内容比较多,叉比较抽象,天行健咨询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精彩的创新成果为例解读了40个创新原理,可为人们学习和掌握TRIZI理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TRIZ 40个创新原理及解析: 1、分割原理:将物体分成独立的或可拆卸的部分 例1:上海世博中心是世博会历史上最大的场馆,其会议、接待、活动等核心功能空间均可“大可分割,小可合并”。

2、抽取原理:从系统中抽取出“干扰”的部分或特性,或者只抽取需要的部分或特性 例2:如果遇到雷雨天,澳门馆会临时拆掉玉兔头,其原因是钢结构的兔头会将雷电抽取出来引入展馆。 3、局部质量原理:将同构结构转化成为异构结构,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实现不同的功能,将物体的每个部分放在最利于其运行的条件下 例3:2010年正值肖邦诞辰200周年纪念,波兰馆音乐厅内汇聚100架钢琴同时演奏肖邦作品,创造了一个吉尼斯纪录。 4、非对称原理:将对称形式转换成为非对称形式或加强其不对称的程度 例4:荷兰馆是非对称的,一条呈数字“8”字形的街道两侧,是26栋精致小巧的房子,错落有致,互不遮挡光线。 5、合并原理:将空间或时间上同类或相邻的物体或操作进行合并 例5:英国馆建筑外围采用6万多株亚克力光纤管密集排列组合成蒲公英的外形。伸人室内的一端,采用琥珀原料包裹住种子,合并成“千年种子库”。

6、多用性原理:让一个物体能执行多种不同的功能,从而可去掉其它部件 例6:城市最佳实践区里的“追光百叶”能自动跟踪太阳方位,实现遮阳、照明等多种功能。 7、嵌套原理:将一个物体放入另一个物体中,或将一个物体通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 例7:城市起源馆展出了特洛伊木马。古希腊士兵藏匿于巨大的木马中,巧妙攻下特洛伊城。 8、重量补偿原理:与其它物体结合或依靠外部环境产生的气动力补偿物体重量 例8:世界气象馆内有两个虚拟卡通导游“云宝宝”蓝蓝和朵朵带领观众搭乘“热气球”饱览金世界的气象奇观。这里的热气球符合重量补偿原理。 9、预先反作用原理:事先给物体施加反作用,用以消除不利的影响例9:意大利馆展出的阿威托五指鞋就像人们所熟知的戴在手上的手套一样,它为脚掌准备的“脚套”。有助于保持平衡,防止脚踝扭伤。这种预先防范的创意设计,正符合TRIZ预先反作用原理。

40个创新原理

TRIZ的40条创新原理 1. 分割(Segmentation) 分割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 a) 将对象分割成独立的部分。 用个人计算机代替大型计算机。 用卡车加拖车的方式代替大卡车。 在大项目中应用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b) 使对象成为可组合的(易于拆卸和组装)。 组合式家具 管道设备中的快速拆卸接头。 c) 增加对象被分割的自由度。 用软的百叶帘代替整幅大窗帘。 在焊接过程中,用粉末状的金属代替薄片或条状金属,以增加焊接的透彻程度。 2. 提取(Extraction, Taking out) 将对象中“妨碍”的部分或特性分离出来,或者只从对象中提取需要的部分或特性。由于压缩机用到被压缩的空气,所以将嘈杂的压缩机放在室外。 不必提升笨重的照明灯,只提升一个反射镜,即可用安装在地面的灯对地面进行照明。用狗叫唤的声音,而不用真正的狗,来作为防夜贼的报警。 3. 局部质量(Local Quality) 局部质量原则的三个方面: a) 将对象或外部环境的同类结构转换成异类结构。 采用温度、密度或压力的梯度,而不用恒定的温度、密度或压力。 b) 对象的不同部分实现不同的功能。 带橡皮擦的铅笔

带启钉器的榔头 多功能的工具,不同的部分可作为普通钳子、剥线钳、普通螺丝刀、十字螺丝刀和指甲修剪工具等使用。 c) 对象的每一部分应被放在最有利于其运行的条件下。 午餐饭盒中设置不同的间隔区来分别存放热、冷和液体食物。 4. 非对称(Asymmetry) 非对称原则的两个方面: a) 用非对称形式代替对称形式。 非对称容器或者对称容器中的非对称搅拌叶片可以提高混合的效果(如水泥搅拌车等)。弄直电线的设备中有凸、凹两个滚轮,将凸面和凹面非对称放置可以提高速度、改善质量。 b) 如果对象已经是非对称,增加其非对称的程度。 将圆形的垫片改成椭圆形甚至特别的形状来提高密封程度。 用散射光学来合成颜色。 5. 合并(Consolidation, Merging) 合并原则的两个方面: a) 合并空间上的同类或相邻运行的对象。 网络中的个人计算机。 并行处理计算机中的上千个微处理器。 合并两部电梯来提升一个宽大的物件(拆掉连接处的隔板)。 b) 合并时间上的同类或相邻运行的对象。 把百叶窗中的窄条连起来。 同时分析多项血液指标的医疗诊断仪器。 6. 普遍性(Universality)

TRIZ理论四十个创新原理及其实例

四十个创新原理及其实例 分割原理 实例:组合家具、企业大型项目分设子项目 抽取原理 实例: 空调压缩机装在室外 局部改变原理 实例:楼房内分成不同功能的房间、饭盒分成几个小隔间四、增加不对称性 实例:新兴的不对称家具 五、组合合并原理 实例:做饭时煲汤的同时可以洗菜、计算机的微处理器六、多用性原理 实例:复合型人才、多功能榨汁机 七、嵌套原理 实例:千斤顶、伸缩吸管 八、重量补偿原理 实例:舰载飞机的弹射器、导弹发射器 九、预先反作用原理 实例:拉弓射箭 十、预先作用原理 实例:农作物施肥、标示牌等 一、事先防范原理

精选文库 实例:楼道应急照明灯、预防接种疫苗十二、等势原理例: 工厂车间辊式传送带十三、反向作用原理例:火箭发射十 四、曲面化原理例:台灯灯罩十五、动态特性例:火车各车 厢的连接处可以转动十六、未达到或过度作用原理例:种玉 米时放三个种子保证出苗率十七、空间维数变化原理例:双 层巴士、多层楼房十八、机械振动原理例:超声波清洗精密 仪器、振动上料机十九、周期性动作原理例:时钟的指针二 十、有效作用的连续性例:病人按时吃药 卜一、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例:医院设立急诊室二十二、 变害为利原理 例:淘米水冲洗厕所、废水利用等二十三、反馈原理例:电 脑的数据处理器二十四、借助中介物原理例:帆船的航行借 助风力 例:太阳能路灯二十六、复制原理例:身份证等各种证件的 复印件二十七、廉价替代品原理例:一次性水杯、一次性鞋 托二十八、机械系统替代原理例:电视遥控器、指纹识别系 统二十九、气压或液压结构例:食品包装袋内充满稀有气体 三十、柔性壳体或薄膜例:蔬菜薄膜、手机贴膜 卜一、多孔材料例:音响喇叭处的膜三十二、改变颜色 例:士兵穿的迷彩服 例:挑担子的时候均匀分配两头的重量三十四、抛弃或再生原 理例:手枪打出子弹后弹壳脱落三十五、改变物理或化学参 数例:混凝土中加钢筋增强其强度三十六、相变原理例:夏 天室内散水降温 例:爆米花三十八、强氧化剂原理例:医院里使用的氧气瓶 氧气浓度比较高三十九、惰性环境例:食品包装袋里充满惰 性气体延长保质期四十、复合材料例:制造飞机等部件需要 高强度的复合材料 2

TRIZ理论四十个创新原理及其实例

四十个创新原理及其实例 一、分割原理实例:组合家具、企业大型项目分设子项目 二、抽取原理实例: 空调压缩机装在室外 三、局部改变原理 实例:楼房内分成不同功能的房间、饭盒分成几个小隔间四、增加不对称性 实例:新兴的不对称家具 五、组合合并原理实例:做饭时煲汤的同时可以洗菜、计算机的微处理器 六、多用性原理实例:复合型人才、多功能榨汁机 七、嵌套原理实例:千斤顶、伸缩吸管 八、重量补偿原理实例:舰载飞机的弹射器、导弹发射器 九、预先反作用原理实例:拉弓射箭十、预先作用原理实例:农作物施肥、标示牌等 一、事先防范原理 实例:楼道应急照明灯、预防接种疫苗 十二、等势原理 例:工厂车间辊式传送带 十三、反向作用原理 例:火箭发射

十四、曲面化原理 例:台灯灯罩 十五、动态特性 例:火车各车厢的连接处可以转动 十六、未达到或过度作用原理 例:种玉米时放三个种子保证出苗率 十七、空间维数变化原理 例:双层巴士、多层楼房 十八、机械振动原理 例: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振动上料机 十九、周期性动作原理 例:时钟的指针 二十、有效作用的连续性 例:病人按时吃药 二^一、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 例:医院设立急诊室二十二、变害为利原理例:淘米水冲洗厕所、废水利用等 二十三、反馈原理 例:电脑的数据处理器 二十四、借助中介物原理例:帆船的航行借助风力 二十五、自服务例:太阳能路灯二十六、复制原理

例:身份证等各种证件的复印件二十七、廉价替代品原理例:一次性水杯、一次性鞋托二十八、机械系统替代原理例:电视遥控器、指纹识别系统二十九、气压或液压结构例:食品包装袋内充满稀有气体三十、柔性壳体或薄膜例:蔬菜薄膜、手机贴膜三^一、多孔材料例:音响喇叭处的膜三十二、改变颜色 例:士兵穿的迷彩服 三十三、均质性例:挑担子的时候均匀分配两头的重量三十四、抛弃或再生原理例:手枪打出子弹后弹壳脱落三十五、改变物理或化学参数例:混凝土中加钢筋增强其强度三十六、相变原理例:夏天室内散水降温三十七、热膨胀原理 例:爆米花 三十八、强氧化剂原理 例:医院里使用的氧气瓶氧气浓度比较高三十九、惰性环境例:食品包装袋里充满惰性气体延长保质期四十、复合材料 例:制造飞机等部件需要高强度的复合材料

TRIZ理论四十个创新原理及其实例

四十个创新原理及其实例 一、分割原理 实例:组合家具、企业大型项目分设子项目 二、抽取原理 实例:空调压缩机装在室外 三、局部改变原理 实例:楼房内分成不同功能的房间、饭盒分成几个小隔间四、增加不对称性 实例:新兴的不对称家具 五、组合合并原理 实例:做饭时煲汤的同时可以洗菜、计算机的微处理器六、多用性原理 实例:复合型人才、多功能榨汁机 七、嵌套原理 实例:千斤顶、伸缩吸管 八、重量补偿原理 实例:舰载飞机的弹射器、导弹发射器 九、预先反作用原理 实例:拉弓射箭 十、预先作用原理 实例:农作物施肥、标示牌等 十一、事先防范原理

实例:楼道应急照明灯、预防接种疫苗十二、等势原理 例:工厂车间辊式传送带 十三、反向作用原理 例:火箭发射 十四、曲面化原理 例:台灯灯罩 十五、动态特性 例:火车各车厢的连接处可以转动 十六、未达到或过度作用原理 例:种玉米时放三个种子保证出苗率十七、空间维数变化原理 例:双层巴士、多层楼房 十八、机械振动原理 例: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振动上料机十九、周期性动作原理 例:时钟的指针 二十、有效作用的连续性 例:病人按时吃药 二十一、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 例:医院设立急诊室 二十二、变害为利原理

例:淘米水冲洗厕所、废水利用等二十三、反馈原理 例:电脑的数据处理器 二十四、借助中介物原理 例:帆船的航行借助风力 二十五、自服务 例:太阳能路灯 二十六、复制原理 例:身份证等各种证件的复印件二十七、廉价替代品原理 例:一次性水杯、一次性鞋托 二十八、机械系统替代原理 例:电视遥控器、指纹识别系统二十九、气压或液压结构 例:食品包装袋内充满稀有气体三十、柔性壳体或薄膜 例:蔬菜薄膜、手机贴膜 三十一、多孔材料 例:音响喇叭处的膜 三十二、改变颜色 例:士兵穿的迷彩服 三十三、均质性

创新的40个原理

精心整理创新的40个原理 创新原理是在大量分析总结基础上,归纳出的不同领域问题解决的规律性方法。大部分创新原理包括几种具体的应用方法。下面对这40个创新原理做具体介绍,并给出相应的应用实例。 ? ? 原理1.分割 A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 ?实例:为不同材料(如玻璃、纸、铁罐等)的再回收设置不同的回收箱 B将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 实例:组合家具 C 原理2.抽取 A 实例:避雷针 原理3. A B C ? 原理4. A B ? 原理5.组合 A在空间上将相同物体或相关操作加以组合 实例: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芯片 实例:并行计算机的多个CPU B在时间上将相同或相关操作进行合并 实例:冷热水混水器 ? 原理6.多用性 A使一个物体具备多项功能,消除了该功能在其它物体内存在的必要性(进而裁减其他物体) 实例:牙刷的把柄内装牙膏 实例:可移动的儿童安全椅,既可放在汽车内,拿出汽车外也可单独作为儿童车 实例:企业中的有多种才能的人才

? 原理7.嵌套 A把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然后将这两个物体再嵌入第三个物体,依此类推实例:?俄罗斯套娃 实例:?可伸缩电视天线 ?实例:汽车安全带 B让某物体穿过另一物体的空腔 实例:伸缩式天线 ? 原理8.重量补偿 A将某一物体与另一能提供升力的物体组合,以补偿其重量 B ? 原理9. A B ? 原理10. A B ? 原理11. A 实例:航天飞机的备用输氧装置 ? 原理12.等势 A改变操作条件,以减少物体提升或下降的需要 实例:工厂中与操作台同高的传送带 实例:巴拿马运河的水闸 ? 原理13.反向作用 A用相反的动作代替问题定义中所规定的动作 实例:将两个套紧的物体分离,将内层物体冷冻(传统的方法是将外层物体升温)B让物体或环境可动部分不动,不动部分可动

TRIZ创新理论简介

TRIZ创新理论简介(2008-10-29 21:05:51) 标签:文化? TRIZ是俄文теориирешенияизобретательскихзадач的英文音译Te 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的缩写,其英文全称是Theory of the Solution of Inventi ve Problems(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Triz 顺畅点解释为: “推创”(推动科技创新的发明) ·阿奇舒勒)及他的同事于1946年最先提出,最初是从二十万份专利中取出符合要求的四万份作为各种发明问题的最有效的解。他们从这些最有效的解中抽象出了TRIZ解决发明问题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又可以普遍的适用于新出现的发明问题,协助人们获得这些发明问题的最有效的解。现在,国际上已经对超过250万项出色的专利进行过研究,并大大充实了TRIZ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有的公司根据TRIZ和专利的数据库,创造出计算机辅助创新系统,使发明创新的自动化初现曙光。但是,TRIZ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或者方法,人们应该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掌握它,计算机是无法完全取代人的作用的。 阿利赫舒列尔于1946年开始创立TRIZ理论,其中重要的理论之一是技术系统进化理论。该理论主要有八大进化法则,这些法则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这八大法则是: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度法则;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的法则;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7)向微观级和增加场应用的法则;8)减少人工介入的进化法则。 阿利赫舒列尔和他的TRIZ研究机构50多年来提出了TRIZ系列的多种工具,如冲突矩阵、76标准解答、ARIZ、AFD、物质--场分析、ISQ、DE、8种演化类型、科学效应等,常用的有基于宏观的矛盾矩阵法(冲突矩阵法)和基于微观的物场变换法。事实上TRIZ针对输入输出的关系(效应)、冲突和技术进化都有比较完善的理论。 矛盾(冲突)普遍存在于各种产品的设计之中。按传统设计中的折衷法,冲突并没有彻底解决,而是在冲突双方取得折衷方案,或称降低冲突的程度。TRIZ理论认为,产品创新的标志是解决或移走设计中的冲突,而产生新的有竞争力的解。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并解决冲突是推动产品进化的动力。 技术冲突是指一个作用同时导致有用及有害两种结果,也可指有用作用的引入或有害效应的消除导致一个或几个系统或子系统变坏。技术冲突常表现为一个系统中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冲突。 现实中的冲突是千差万别的,如果不加以归纳则无法建立稳定的解决途径。TRIZ理论归纳出39个通用工程参数描述冲突(目前最新的理论,已经将工程参数扩充到48个,并且提出了商用参数共31个)。实际应用中,首先要把组成冲突的双方内部性能用该39个工程参数中的至少2个来表示,然后在冲突矩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发明原理。 TRIZ中的发明原理是由专门研究人员对不同领域的已有创新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指导各领域的创新都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常用的发明原理有40条,实践证明这些原理对于指导设计人员的发明创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当找到确定的发明原理以后,就可以根据这些发明原理来考虑具体的解决方案。应当注意尽可能将找到的原理都用到问题的解决中去,不要拒绝采用任何推荐的原理。假如所有可能的原理都不满足要求,则应该对冲突重新定义并再次求解。

TRIZ-40个创新原理

40个创新原理 序号创新原理英文描述1分割Segmentation将物体分割成独立的部分 使物体可组合 增加物体被分割的程度 2抽取Extraction将物体“负面”特性抽取 只从物体中抽取必要的特性 3局部质量Local conditions将物体或外部环境的同类结构转换成异类结构 使物体的不同部分实现不同的功能 使物体的每一部分处于最有利其运行的条件下4非对称Asymmetry用非对称形式代替对称形式 增加对象非对称的程度 5合并Consolidation合并空间上的同类或相邻的物体或操作 合并时间上的同类或相邻的物体或操作6普遍性Universality使物体或物体一部分实现多种功能,代替其他功能 7嵌套Nesting将1个物体嵌入第2个物体,再将它们嵌入第3个物体 让物体穿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 8配重Anti-weight将一个物体与另一能产生提升力的物体组合来补偿重量 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物体重量补偿9预先反作用Prior counteraction预先施加反作用 如果物体将处于受拉伸状态,则预先施加压力10预先作用Prior action事先完成部分或全部动作或功能 在方便的位置预先安置物体,使其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避免时间浪费11预先应急措施Cushion in advance针对物体相对较低的可靠性,预先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 12等势原理Equipotentiality在势能中,避免物体位置的改变 13逆项思维Inversion颠倒过去解决问题的办法 使物体活动的部分改为固定的,或反之 翻转物体(或过程) 14曲面化Spheroidality将直线、平面用曲线、曲面代替,立方体改为球体 使用滚筒、球体、螺旋状结构 从直线运动改为旋转运动,利用离心力15动态化Dynamicity使物体或其环境自动调节 将物体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可以相对运动 将不动的物体改为可动的,或具自适应性16不足或超额行动Partial or excessive actions用现有方法完成目标稍少或稍多一点 17一维变多维Shift to a new dimension将物体从一维变到二维或三维空间 用多层结构代替单层结构 使物体倾斜或侧向放置 使用给定表面的另一面 18机械振动Mechanical vibration让物体处于振动状态 增加振动物体的振动频率 使用物体的共振频率 19周期性动作Periodic action用周期性动作或脉动代替连续动作 改变周期性运动的频率 利用脉动之间的间隙来执行另一动作 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Continuity of useful action持续采取动作,使对象所有部分一直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 消除空间的、间歇的行动和工作 21紧急行动Rushing through快速地执行一个危险或有害的作业 22变害为利Convert a harm into a benefit利用对环境的有害影响来取得积极的效果 用另一个有害作用中和物体存在的有害作用 加大有害因素的程度,使之不再有害 23反馈Feedback通过引入反馈来改善性能 改变现有反馈的大小和作用 24中介物Mediator采用中介物传递或完成所需动作 把两个物体临时结合在一起 25自服务Self-service使物体具有自补充和自恢复功能来完成自服务 利用废弃的资源、能量或物资 26复制Copying使用简单、便宜的复制品代替难以获得的、昂贵的、复杂的、易碎的物体 用光学复制品或图形来代替实物 如果可视的光学复制品已经被采用,进一步扩展到红外或紫外线复制品27一次性用品Disposable objects用廉价的物品代替一个昂贵的物品,在某些质量特性上做出妥协28机械系统的替代Replacement of mechanical system用感官刺激的方法代替机械手段 采用与物体相互作用的电、磁或电磁场 将场和铁磁离子组合使用 将恒定场到可变场,从固定场到随时间变化的场,从随机场到有组织的场29气体与液压结构Pneumatics or hydraulic construction使用气体或液压代替物体的固定零部件 30柔性外壳和薄膜Flexible shells or thin films使用柔性外壳或薄膜代替传统的结构 用柔性外壳或薄膜把对象和外部环境隔开31多孔材料Porous materials使物体多孔或添加多孔元素 如果一个物体已经是多孔的,则利用这些孔引入有用的物质或功能32改变颜色Change the color改变物体或其周围环境的颜色 改变难以观察的物体或过程的透明度或可视度 采用有颜色的添加剂,使不易观察的物体或过程容易被观察 如果已经加入了颜色的添加剂,则借助发光迹线追踪物质33同质性Homogeneity将物体或与其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用同一材料或特性相近的材料制作34抛弃与再生Rejecting and regenerating parts抛弃或改变物体中已经完成其功能和无用的部分 在过程中迅速补充物体所消耗和减少的部分35物理/化学状态变化Transform the physical/chemical state改变物体的物理/化学状态、浓度/密度、柔性、温度 36相变Phase transformation利用物体相互转变时发生的某种效应或现象 37热膨胀Thermal expansion利用热膨胀或热收缩的材料 组合使用多种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材料38加速氧化Strengthen oxidation使用富氧空气代替普通空气 使用纯氧代替富氧空气 使用电离射线处理空气或氧气,使用离子化的氧气 用臭氧代替离子化的空气 39惰性环境Inert environment用惰性气体环境代替通常环境 在真空中完成过程 40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从单一材料改成复合材料

TRIZ40个创新原理举例说明23页word

TRIZ 40个原理图文详解 班级:车辆124 姓名:易咏诗 学号:30312419 2013年10月14日 一、40个创新原理内容: 二、图文解析: 1、分割原理: A 、将一个物体分成独立的几部分: B 、将一物体分成可组合的几部分(便于安装和拆卸): 活动房屋 组合家具 C 、提高一物体的分离性: 大货车的车头与车厢

活动百叶窗取代整幅大窗帘 2、抽取原理: A、将物体中“负面”的部分或属性抽取出来: 医学透析治疗为防止病人过多地接触X光,一个特殊设计的铅屏使X光只射在必需的部位 B、只抽取物体中必要的、有用的部分或属性: 飞机的副油箱(进入战斗时,抛弃副油箱)手机中的SIM 卡 3、局部质量改善原理: A、将一物体或外部环境的同类结构转换成异类结构: USB接口腿部残疾人的鞋(高度不一样) B、使物体的不同部分各具不同功能: 带多种常用工具的瑞士军刀计算机键盘

C、物体的各部分都处于各自的最佳状态(促进整体运作的状态): 工具箱超声波钻孔机 4、增加不对称性原理: A、将对称物体变为不对称: 电插头(引入一个几何特性来防止元件不正确的使用) B、已经是不对称的物体,进一步增强其不对称程度: 底部呈斜面的液化气罐 一旦燃气快用完时,燃气罐会自动发生倾斜 5、组合原理: A、在空间上将同类或需要连续操作的物体组合起来: 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芯片 B、从时间上将同类的部分或需要持续操作的部分组合起来:

冷热水混和龙头坑道里装有喷嘴的掘进器 将热蒸汽喷向冻土以便采掘 6、一物多用原理: 使物体具有复合功能以替代其它物体 牙刷的把柄内装牙膏门铃和烟气报警器组合 7、嵌套原理: A、把一个物体嵌入第二个物体,然后将这两个物体再嵌入第三个物……形成重叠 俄罗斯套娃悬浮式储油箱可同时存储不同型号的原油 B、让一物体穿过另一物体的空腔 滑行门/推拉门教鞭笔 8、重量补偿(巧提重物): A、将某一物体与另一能产生提升力的物体组合,以补偿其重量

创新原理及其应用

第四章创新原理及其应用 创新原理(也称“发明原理”),是建立在对上百万的专利分析的基础上, 蕴涵了人类发明创新所遵循的共性原理,是TRIZ中用于解决矛盾(问题)的基 本方法。这40条创新原理是阿奇舒勒最早奠定的TRIZ理论的基础内容。实践证明,这40条创新原理,是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比较容易学习和掌握,通常读 者练习和实际使用的频率也最高。 下面是对40条创新原理的逐条的具体介绍。在介绍每条创新原理时,我们 _不仅简要地介绍它们的基本内容,给出一些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实例,同时也尽量给出了一些非工程领域(例如管理或商业)的应用实例,以便读者全面地 理解和记忆这些原理。 一、分割原理 如图4-1所示。 1.分割原理的具体描述 1)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间独立的几个部分; 2)把一个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 3)提高系统的可分性,以实现系统的改造。 .应用案例2.

I案例4-11 废旧物资回收系统 _“、_A二、入,、二二抽六确JT不部介”的实例。为解决可回收 这是“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JaJ拄皿们2‘'I- of W-as 19T v.4 o }J M1jai IA.9-A9.'、厂丁二.- 与不哥C7收,不同材料,如玻璃、纸、铁罐等的综合利用,人们把一个大垃 圾箱,分成相互间独立的几个较小回收箱,如图4-2所示。 I案例4-21 图4-2废旧物资回收系统 这是“把一个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却的部分”的实例,如图4-3所示。 图4-3组合家具 [案例4-31 可调节百叶窗 这是一个“提高系统的可分性,以实现系统的改造”的实例。人们用可

调节百叶窗代替幕布窗帘,只要改变百叶窗叶片的角度,就可以调节外界射 入的光线。 [案例4-41 军用飞机油箱 当军用飞机的油箱破损时,极易引起燃料大量外泄,继而引发爆炸的事 故。为此,人们将油箱分隔成很多小隔间,以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但这种 办法在理论上可行,而实际操作上并不方便,怎么办呢?利用分割原理,人 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在军用飞机油箱中,装设一种蜂窝状材料。这 种看来有点粗糙的材料,实际是一种多孔的海绵体,它们将油箱分成无数个 小“隔间”。从而比较理想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3.使用技巧 如果系统因重量或体积过大而不易操纵,则将其分割成若干轻便的子系统,使每一部分均易于操纵。在管理学和心理学上,也可以对组织和观念进行分割及组合。 4.课堂讨论 以下是一些利用分割原理来解决工程难题的实例,其中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请你说一说。 1)把一辆大型载重卡车分成车头和拖车两个独立的部分; 2)大型项目的总体设计与各分项设计; 3)小袋包装茶叶; 4)用粉状焊料代替棒状焊条; 5)将一个磁盘,分成多个分区; 6)将一个大管径的输送空气管路的直角弯头分割成若干个小弯头,改善了 管路内的气流,并降低了气流的紊流效应; 7)人们将书籍划分为多个章节,以改善材料的陈述方式,以及材料被读者 理解和接受的方式。 二、抽取原理 所示。4-4如图 1.抽取原理的具体描述 1)从物体中抽出可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 2)仅从物体中抽出必要的部分和属性。 2.应用案例 [案例4-51 避雷针 利用避雷针,把雷雨云中的电荷引入大地,从而避免建筑物道受雷击, 所示。4-5如图

TRIZ 40个创新原理举例说明

TRIZ40个原理图文详解 班级:车辆124 姓名:易咏诗 学号:30312419 2013年10月14日

一、40个创新原理内容: 二、图文解析: 1、分割原理: A、将一个物体分成独立的几部分: 大货车的车头与车厢

B、将一物体分成可组合的几部分(便于安装和拆卸): 活动房屋组合家具 C、提高一物体的分离性: 活动百叶窗取代整幅大窗帘 2、抽取原理: A、将物体中“负面”的部分或属性抽取出来: 医学透析治疗为防止病人过多地接触X光,一个特殊设计的铅屏使X光只射在必需的部位B、只抽取物体中必要的、有用的部分或属性:

飞机的副油箱(进入战斗时,抛弃副油箱) 手机中的SIM 卡 3、局部质量改善原理: A 、将一物体或外部环境的同类结构转换成异类结构: USB 接口 腿部残疾人的鞋(高度不一样) B 、使物体的不同部分各具不同功能: 带多种常用工具的瑞士军刀 计算机键盘

C、物体的各部分都处于各自的最佳状态(促进整体运作的状态): 工具箱超声波钻孔机 4、增加不对称性原理: A、将对称物体变为不对称: 电插头(引入一个几何特性来防止元件不正确的使用) B、已经是不对称的物体,进一步增强其不对称程度: 底部呈斜面的液化气罐 一旦燃气快用完时,燃气罐会自动发生倾斜

A、在空间上将同类或需要连续操作的物体组合起来: 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芯片 B、从时间上将同类的部分或需要持续操作的部分组合起来: 冷热水混和龙头坑道里装有喷嘴的掘进器 将热蒸汽喷向冻土以便采掘 6、一物多用原理: 使物体具有复合功能以替代其它物体 牙刷的把柄内装牙膏门铃和烟气报警器组合

40个发明原理

下面是对这40个创新原理的具体介绍,大部分创新原理包括几种具体的应用方法。本节将对每个创新原理做简单的介绍,并给出相应的应用实例。 原理1. 分割 A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 为不同材料(如玻璃、纸、铁罐等)的再回收设置不同的回收箱l B将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 l组合家具 C提高物体的可分性 活动百叶窗替代整体窗帘l 原理2. 抽取 A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或者仅抽出物体中必要的部分或属性 空气压缩机工作,将其产生噪音的部分即压缩机移到室外l l用光纤或光波导分离主光源,以增加照明点 原理3. 局部质量 A将物体、环境或外部作用的均匀结构变为不均匀的 l将系统的温度、密度、压力由恒定值改为按一定的斜率增长 B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各具不同功能 l瑞士军刀(带多种常用工具,如螺丝刀、起瓶器、小刀、剪刀等) C让物体的各部分处于完成各自功能的最佳状态 l在餐盒中设置间隔,在不同的间隔内放置不同的食物,避免串味 原理4. 增加不对称性

A将物体的对称外形变为不对称的 引入一个几何特性来防止元件不正确的使用(如电插头的接地棒)l l为改善密封性,将O型密封圈的截面由圆形改为椭圆形 B增加不对称物体的不对称程度 为增强防水保温性,建筑上采用多重坡屋顶l 原理5. 组合 A在空间上将相同物体或相关操作加以组合 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芯片l l并行计算机的多个CPU B在时间上将相同或相关操作进行合并 冷热水混水器l 原理6. 多用性 A使一个物体具备多项功能,消除了该功能在其它物体内存在的必要性(进而裁减其他物体)牙刷的把柄内装牙膏l l可移动的儿童安全椅,既可放在汽车内,拿出汽车外也可单独作为儿童车 企业中的有多种才能的人才l 原理7. 嵌套 A把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然后将这两个物体再嵌入第三个物体,依此类推 俄罗斯套娃l 可伸缩电视天线l l汽车安全带 B让某物体穿过另一物体的空腔 伸缩式天线l 原理8. 重量补偿 A将某一物体与另一能提供升力的物体组合,以补偿其重量 l用氢气球悬挂广告牌 B通过与环境(利用空气动力、流体动力或其他力等)的相互作用实现物体的重量补偿 直升机的螺旋桨(利用空气动力学)l l轮船应用阿基米德定律产生可承重千吨的浮力 赛车安装上阻流板用来增加车身与地面的摩擦力则使用了空气动力学的特征l 原理9. 预先反作用 A事先施加机械应力,以抵消工作状态下不期望的过大应力 酸碱缓冲溶液l B如果问题定义中需要某种相互作用,那么事先施加反作用 l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对钢筋预加应力 原理10. 预先作用

TRIZ理论中的40个创新原理

TRIZ理论中的40个创新原理 1.分割原则 a.将人物体分成独立的部分。 b.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 c.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 2.抽取原则 a.从物体中拆出“干扰”部分("干扰"特性)或者相反,分出唯一需要的部分或需要的特性。b.与上述把物体分成几个相同部分的技法相反,这里是要把物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 3.局部质量原则 a.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结构过渡到不一致结构。 b.物体的不同部分应当具有不同的功能。 c.物体的每一部分均应具备最适于它工作的条件。 4.非对称原则 a.物体的对称形式转为不对称形式。 b.如果物体不是对称的,则加强它的不对称程度。 5.合并原则 a.把相同的物体或完成类似操作的物体联合起来。 b.把时间上相同或类似的操作联合起来。 6.普遍性原则 一个物体执行多种不同功能,因而不需要其他物体。 7.嵌套原则 a.一个物体位于另一物体之内,而后者又位于第三个物体之内,等等。 b.一个物体通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 8.配重原则 a.将物体与具有上升力的另一物体结合以抵消其重量。 b.将物体与介质(最好是气动力和液动力)相互作用以抵消其重量。 9.预先反作用原则 如果按课题条件必须完成某种作用,则应提前完成反作用。 10.预先作用原则 a.预先完成要求的作用(整个的或部分的)。 b.预先将物体安放妥当,使它们能在现场和最方便地点立即完成所需要的作用。 11. 预先应急措施原则 以事先准备好的应急手段补偿物体的底可靠性。 12.等势原则 改变工作条件,使物体上升或下降。

13.逆向思维原则 a.不实现课题条件规定的作用而实现相反的作用。 b.使物体或外部介质的活动部分成为不动的,而使不动的成为可动的。 c.将物体颠倒。 14.曲面化原则 a.从直线部分过渡到曲线部分,从平面过渡到球面,从正六面体或平行六面体过渡到球形结构。 b.利用棍子、球体、螺旋。 c.从直线运动过浑到旋转运动,利用离心力。 15.动态化原则 a.物体(或外部介质)的特性的变化应当在每一工作阶段都是最佳的。 b.将物体分成彼此相对移动的几个部分。 c.使不动的物体成为动的。 16.不足与超额行动原则 如果难于取得百分之百所要求的功效,则应当取得略小或略大的功效,此时可能把课题大大简化。 17. 一维变多维原则 a.如果物体作线性运动(或分布)有困难,则使物体在二维度(即平面)上移动。相应地,在一个平面上的运动(或分布)可以过渡到三维空间。 b.利用多层结构替代单层结构。 c.将物体倾斜或侧置。 d.利用指定面的反面。 e.利用投向相邻面或反面的光流。 18.机械振动原则 a.使物体振动。 b.如果巳在振动,则提高它的振动频率(达到超声波频率)。 c.利用共振频率。 d.用压电振动器替代机械振动器。 e.利用超声波振动同电磁场配合。 19.周期性动作原则 a.从连续作用过渡到周期作用(脉冲)。 b.如果作用已经是周期的,则改变周期性。 c.利用脉冲的间歇完成其他作用。 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原则 a.连续工作(物体的所有部分均应一直满负荷工作)。 b.消除空转和间歇运转。 21.紧急行动原则 高速跃过某过程或其个别阶段(如有害的或危险的)。

triz4个创新原理举例说明(1)

TRIZ ?40个原理图文详解 班级:车辆124 姓名:易咏诗 2013年10月14日 一、40个创新原理内容: 二、图文解析: 1、分割原理: A 、将一个物体分成独立的几部分: B 、将一物体分成可组合的几部分(便于安装和拆卸): 活动房屋 组合家具 C 、提高一物体的分离性: 活动百叶窗取代整幅大窗帘 大货车的车头与车厢

2、抽取原理: A、将物体中“负面”的部分或属性抽取出来: 医学透析治疗为防止病人过多地接触X光,一个特殊设计的铅屏使X光只射在必需的部位B、只抽取物体中必要的、有用的部分或属性: 飞机的副油箱(进入战斗时,抛弃副油箱)手机中的SIM卡 3、局部质量改善原理: A、将一物体或外部环境的同类结构转换成异类结构: USB接口腿部残疾人的鞋(高度不一样) B、使物体的不同部分各具不同功能: 带多种常用工具的瑞士军刀计算机键盘 C、物体的各部分都处于各自的最佳状态(促进整体运作的状态): 工具箱超声波钻孔机 4、增加不对称性原理: A、将对称物体变为不对称: 电插头(引入一个几何特性来防止元件不正确的使用) B、已经是不对称的物体,进一步增强其不对称程度: 底部呈斜面的液化气罐 一旦燃气快用完时,燃气罐会自动发生倾斜

5、组合原理: A、在空间上将同类或需要连续操作的物体组合起来: 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芯片 B、从时间上将同类的部分或需要持续操作的部分组合起来: 冷热水混和龙头坑道里装有喷嘴的掘进器 将热蒸汽喷向冻土以便采掘 6、一物多用原理: 使物体具有复合功能以替代其它物体 牙刷的把柄内装牙膏门铃和烟气报警器组合 7、嵌套原理: A、把一个物体嵌入第二个物体,然后将这两个物体再嵌入第三个物……形成重叠 俄罗斯套娃悬浮式储油箱可同时存储不同型号的原油 B、让一物体穿过另一物体的空腔 滑行门/推拉门教鞭笔 8、重量补偿(巧提重物): A、将某一物体与另一能产生提升力的物体组合,以补偿其重量 救生圈用氦气球悬挂广告条幅 B、通过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物体的重量补偿(利用气体、液体的动力或浮力) 有浮力的材料制作毛笔笔杆轮船 (应用水上浮力承载重物) 9、预先反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