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案知识分享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案知识分享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案知识分享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案知识分享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2011课标版)数学一年级下册P21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

2、通过观察和操作,渗透“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帮助理解掌握“同样多”与“多的部分”并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4、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黄圆片、蓝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今天毛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课件出示)。

谁?(聪聪、明明)

他们特别喜欢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好吃的水果(课件出示水果)。

什么?(苹果、草莓)

谁带的水果多呢?(聪聪的多)(明明的多)(同样多)

要怎样才能让人一看就知道到底谁的多?谁的少呢?(一一对应摆一摆)

就让我们来一一对应摆一摆看看到底谁的水果多。

(课件出示,师边演示边说)第一排先摆聪聪的苹果,第二排摆明明的草莓,一个苹果一个草莓,又一个苹果一个草莓,再一个苹果一个草莓……

摆完了吗?(摆完了)

你们发现了什么?(同样多)(下标大括号、同样多)

师:明明这里还藏了两个草莓(课件出示),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谁多?谁少?区分:虚线隔开)谁比谁多?多几个?

谁比谁少?少几个?

师小结:用一一对应的摆法,很容易就能看出同样多,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类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二)新授

1、知道什么

师:大家喜欢玩儿吗?(喜欢)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公园玩一玩,(出示课件)

看他们在玩什么?

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怎样解答(提问题)

师: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和你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生1:小华和小雪一共得几朵红花?(很好,请坐。)

师: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求一共,用加法)

师:还有别的问题吗?

生2: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你真棒!你能在大声的再说一遍吗?)师板书问题。

师:还有吗?

生3: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真不错!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他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呀?)师板书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3、过程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谁来读问题?(指名读)

你能说说这个问题是谁跟谁比吗?(小华跟小雪比)

谁多?谁少(小华多、小雪少。)

师:为了进一步清楚地知道“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动手摆一摆,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合作:

(1)、摆一摆

师:听清楚具体操作要求再动手摆。(小雪:蓝小华:红;第一行:小雪,第二行:小华)注意:一一对应。评比的是速度,看看那一组摆得又快又好!摆好后用坐姿告诉老师,明白摆的要求了吗?开始动手摆一摆吧!师:xx组他们已经摆好了,他们用坐姿告诉了老师。

(2)、展示环节

师:现在我请一个小组的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来摆一摆?(指名演示)

师:摆得真整齐!同学们你们小组摆的跟他们一样吗?(一样)来,掌声欢送两位同学。

(3)、同样多、多的部分

1、师:同学们,通过一一对应,你们发现了谁的有多余的部分?(小华)

是跟谁比有多余的部分?(跟小雪比)

那你们能不能把小华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小雪同样多的,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能)

现在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动手分一分。(小组讨论)

2、师:各小组都有结果了吗?谁能到黑板前也帮老师分一分?(指名操作)

师:你能跟大家说说哪部分是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哪部分是小华比小雪多的。

(板书:“同样多的部分”,“多的部分”区分:用虚线隔开)

师:同学们他说的对不对啊?你真了不起,谢谢你,请回到座位。

小结: 在比多少时,一定要一个标准才能比较。例如小华和小雪比,小雪是比较的标准,所以小华能确定分成这两部分;如果没有小雪比,能确定小华的分成哪两个部分吗?

3、指一指(个别说、分组说、集体说)

①指出小雪和小华同样多的部分.

②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③小华比小雪多几个?

④小华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

(小华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

4、师:现在,小华套中的(大括号12 )已经分成两部分了:一部分是跟小雪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小

雪多的部分,问题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其实就是要求哪部分?(多的部分)求“多的部分”

(板书:?)就是求(12 )比(7 )多几?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呢?谁来说说。(减法)你能列算

式吗?

生:12-7=5(个)(用大数减去小数)

师:你能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为什么要用12- 7=5(个)?(因为问题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就必须从小华的12个里面去掉同样多的7个,所以得出多的部分就是5个。)师:你真不简单!老师把这个小奖品送给你。

5、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二个问题“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第一章试题教案资料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 一章试题

第一章华北地区 第一节北京市基本概况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 1.在地理上,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山西省环绕。( ) 2.北京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 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人口当中,高中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例高 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 ) 4.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场,几乎所有北京的国内国际航班均在北 京首都国际机场停靠和起飞,其旅客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 ) 5.北京远古的历史可追溯到50多万年前的“蓝谋人”时期。(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北京有着( )余年的建城史。 A. 6000 B.5000 C.4000 D.3000 2.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 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 )。 A.大亚湾 B.浅水湾 C.北京弯 D.北京岙 3.“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这段话 是在描绘我国的哪座城市?( ) A.天津 B.北京 C.重庆 D.上海

4.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 )。 A.蓟 B.燕京 C.幽州 D.大都 5.北京有国家级高速公路( )条。 A.12 B.10 C,8 D.6 6.北京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多民族特有的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的地方 性民俗,最具特色的是( )、胡同和市肆庙会。 A.弄堂 B.四合院 C.徽派建筑 D.干栏式建筑 7.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门头沟区清水河畔的( )墓葬。 A.东胡林人 B.门头沟人 C.契丹人 D.清水畔人 8.北京的快板书由( )演变而成。 A.相声 B.数来宝 C.绕口令 D.京剧 9.北京是“博物馆之都”,注册博物馆多达151座,( )为世界最大博物馆。A.故宫博物 B.中国军事博物馆C.中国革命博物馆D.国家博物馆 10.北京是世界第( )大“美食之城”,居内地之首。 A.八 B.一 C.三 D.五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北京市有水库85座,其中大型水库有( )和海子水库。 A.清水潭水库 B.密云水库 C.十三陵水库 D.官厅水库 E.怀柔水库2.北京的评剧,习称( )。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案知识分享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2011课标版)数学一年级下册P21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 2、通过观察和操作,渗透“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帮助理解掌握“同样多”与“多的部分”并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4、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黄圆片、蓝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今天毛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课件出示)。 谁?(聪聪、明明) 他们特别喜欢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好吃的水果(课件出示水果)。 什么?(苹果、草莓) 谁带的水果多呢?(聪聪的多)(明明的多)(同样多) 要怎样才能让人一看就知道到底谁的多?谁的少呢?(一一对应摆一摆) 就让我们来一一对应摆一摆看看到底谁的水果多。 (课件出示,师边演示边说)第一排先摆聪聪的苹果,第二排摆明明的草莓,一个苹果一个草莓,又一个苹果一个草莓,再一个苹果一个草莓……

摆完了吗?(摆完了) 你们发现了什么?(同样多)(下标大括号、同样多) 师:明明这里还藏了两个草莓(课件出示),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谁多?谁少?区分:虚线隔开)谁比谁多?多几个? 谁比谁少?少几个? 师小结:用一一对应的摆法,很容易就能看出同样多,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类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二)新授 1、知道什么 师:大家喜欢玩儿吗?(喜欢)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公园玩一玩,(出示课件) 看他们在玩什么? 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怎样解答(提问题) 师: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和你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生1:小华和小雪一共得几朵红花?(很好,请坐。) 师: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求一共,用加法) 师:还有别的问题吗? 生2: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你真棒!你能在大声的再说一遍吗?)师板书问题。 师:还有吗? 生3: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真不错!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他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呀?)师板书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3、过程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谁来读问题?(指名读) 你能说说这个问题是谁跟谁比吗?(小华跟小雪比) 谁多?谁少(小华多、小雪少。) 师:为了进一步清楚地知道“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动手摆一摆,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合作:

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问题 难点: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这类应用题. 教学方法:操作演示法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主题图、小笑脸。生每人准备三角形、圆、红花各10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开展口算比赛。将全班分成 2 大组,进行口算比赛,哪组算出得数,哪组得1 个笑脸,老师将学生得到的笑脸分别贴在黑板上。 一组 二组 看着这幅图,大家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一组得了6个笑脸,二组得了5个笑脸,请问一共得了几个笑脸? 生2:一组得了6个笑脸,二组得了5个笑脸,一组比二组多得几个笑脸? 生3:一组得了6个笑脸,二组得了5个笑脸,二组比一组少得几个笑脸? 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6+5=11(个) 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今天我们来研究后面两个问题,

一组比二组多1个笑脸,6-5=1,一个对应一个,一组的笑脸多一个,可以将一组的笑脸分成两部分,左边是和2组同样多的,右边是比2组多的一部分。 二组比一组少1个笑脸,6-5=1 1、摆一摆 (1)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5个三角,摆完后你发现了什么? 三角和圆同样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圆对着一个三角,用一对一的方法就可以看出它们同样多。 (2)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7个三角形,看着你摆的图,可以将第几行分成两部分?怎么分? 生:将第二行的三角形分成两部分,左边是和圆形同样多的一部分,右边是比圆形多的一部分。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比多几个?哪位小朋友来列式?7-5=2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学反思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里的内容,它是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利用实物比较一种图形比另一种图形多几或少几,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对两种物体的个数进行比较,面对实物能判断哪种实物的个数多,哪种实物的个数少,哪种实物比哪种实物多几或少几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承前启后,做好新旧衔接 教学中我有效的使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寻合适的突破口,让新旧知识之间有效的连接,并能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升认识,构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在这节课中设计比较的复习环节,目的有三个: 1、是让学生回顾一一对应进行比较的知识,先让学生摆一摆三角形和圆同样多的情况,然后再摆三角形比圆多4个的情况,为后面学生进行摆学具的操作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2、在复习之后,让学生先从以前的摆一摆比较的方法升华到用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到呼应延伸的作用,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联系,便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用所学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知识进行叙述和比较做引子。由承接前面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到变式为新授的知识巩固练习,再延伸到学生的学习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将新知旧识串联在课堂中。 二、动手操作,促进理解 在教学中我尽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在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操作,摆一摆、

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自主探索,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括”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有效的利用摆学具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学生有了观察、操作的感官认识,以及自己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具体操作进行必要的抽象与概括,逐步获得对数学问题的实质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这一课教学重难点是学习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上,让学生在摆一摆之后,再指一指多出来的部分,教师特别通过课件展示,用虚线将多出的5个与前面的7个分开,并让学生也用分一分,说一说,进一步明确多出的部分。说算理固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让孩子在操作中领悟,在操作中体验,从而加强对算理的理解和叙述。在想一想多出的5个是怎样求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摆的小棒,一边指一指,一边说一说,理解是从12个小棒中去掉同样多的7个之后,剩下的部分就是小雪比小华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手脑并用,让操作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理解算式含义的“阶梯”。教师在引导学生逐步由操作到抽象出算式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交流让学生在比较和思考中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由此得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实际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都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中的提问不够精炼。有些问题我反复问而且反复用同一种表达显得不够生动也缺少启发性。在课堂小结时问学生:本次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的比较片面,应当让学生把本节课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比较年龄、身高等,会比较好。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第二章浏览中国历史长河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中国发展简史和历史小常识。 2、熟悉中国的天干、地支、年、月、日、辰、及其记录方法。 3、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帝王服饰、饮食、医疗、祭祀活动、国号 难点:帝王祭扫活动:大祀中祀群祀、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和科举制度、五行、八卦(三)教学课时 12学时 (四)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发展简史 一、原始社会时期: 1、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 2、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人。 3、我国原始社会起自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迄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 4、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 5、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氏族和陕西西安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的代表,山东大汶口是父系氏族的典型。 6、三皇五帝:女娲、神农、伏羲为三皇;炎帝、黄帝、尧、舜、禹为五帝 二、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禹传子启夏王朝;夏商周历史更替及文化发展。 1、夏王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奴隶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共经历了1500——1600年。 夏历——沿用至今,即农历,其中有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日食的记录。 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商在公元前1600年灭夏,出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3、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朝,共近八百年的历史,以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鲁国编年史《春秋》。其中有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这一时期确定了24节气,测定了冬至、夏至日期。 甘德和石申——《甘德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屈原创造“楚辞体”,写有不朽诗篇《离骚》。 先秦散文成就辉煌,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诸子散文的代表。 百家争鸣: 儒家——孔子——《论语》 道家——老子——《老子》(《道德经》) 墨家——墨翟——《墨子》 法家——韩非子——《韩非子》 兵家——孙膑——《孙膑兵法》 刑家——惠施和公孙龙 阴阳家——邹衍 纵横家——苏秦、张仪 农家——许行 扁鹊——望、闻、问、切之四诊法 鲁班——木匠祖师爷 俞伯牙——著名琴师 亦秋——围棋名手

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一)复习准备 师:三角形和圆形比多少,比的结果怎样?(因为1个三角形对着1个圆形,三角形没有剩下的,反过来圆形和三角形也一一对上了。所以三角形的个数和圆形的个数同样多)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 2. (1)摆学具,比多少。 师:(要求学生摆学具)第一行摆6个三角形,第二行摆4个圆形。 提问: ①哪一行摆得多?(第一行摆得多) ②三角形的哪部分和圆形同样多?用双手比出来。同样多的是几个?(同样多的是4个) ③哪一部分是三角形比圆形多的?用双手比出来。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2个) 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

师:(要求学生摆学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第一行摆10个三角形,第二行摆6个圆形。 提问: ①指出三角形和圆形同样多的部分。 ②指出三角形比圆形多的部分。 ③三角形比圆形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4个) 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 (2)看图形,比多少。(让学生做教科书p.57上的做一做)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8个蓝色的碗, 5个花碗) 师:两种碗哪个多?多几个? 引导学生在脑子里把两种碗1个对1个配对。然后做一做: ①指出蓝色碗和花碗同样多的部分。 ②指出蓝色碗比花碗多的部分。

③蓝色碗比花碗多()个。 师:刚才比较出多几个都是从图上看出来的,怎么能直接算出来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种应用题。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2.教学例3. 出示应用题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1)指名学生读题。 (2)指名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在原题上画批。然后先贴出12只白兔(画在两张白纸条上,一张上画7只,背面写上跟黑兔同样多的,另一张上画5只)并在上面括线,标上12只,再贴出7只黑兔,并在下面括线,标上7只。 师:是谁与谁比多少?白兔多还是黑兔多?(白兔与黑兔比多少,白兔多,黑兔少) 师:我们已经知道白兔的只数多,那么白兔的只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学生说出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时,把画有7只白兔的纸条翻过来,学生说出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时,把画有5只白兔的白纸条翻过来)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进一步了解减法的含义和作用,能用减法运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式题. 难点: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投影出示图片) 师:三角形和圆形比多少,比的结果怎样?(因为1个三角形对着1个圆形,三角形没有剩下的,反过来圆形和三角形也一一对上了.所以三角形的个数和圆形的个数同样多)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 (1)摆学具,比多少. 师:(要求学生摆学具)第一行摆6个三角形,第二行摆4个圆形. 提问:

①哪一行摆得多?(第一行摆得多) ②三角形的哪部分和圆形同样多?用双手比出来.同样多的是几个?(同样多的是4个) ③哪一部分是三角形比圆形多的?用双手比出来.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2个) 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 师:(要求学生摆学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第一行摆10个三角形,第二行摆6个圆形. 提问: ①指出三角形和圆形同样多的部分. ②指出三角形比圆形多的部分. ③三角形比圆形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4个) 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 (2)看图形,比多少.(让学生做教科书p.57上的做一做)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8个蓝色的碗,5个花碗) 师:两种碗哪个多?多几个? 引导学生在脑子里把两种碗1个对1个配对.然后做一做: ①指出蓝色碗和花碗同样多的部分. ②指出蓝色碗比花碗多的部分. ③蓝色碗比花碗多()个.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21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 2、通过观察和操作,渗透“ 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帮助理解掌握“同样多”与“多的部分” 并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4、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红圆、蓝圆、正方形、三角形。 【小组评比】将全班分成4组(标准为:A、积极主动参与活动。B、乐意与同伴交流。C、思维富有创新意识。) 【时间】导入:2分钟。新授:20分钟。习题:15分钟。总结:3分钟。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一、复习(2分) 师:同学们,因为有很多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很爱动脑筋思考,所以今天老师们都来看同学们的课堂表现,你们可一定不要让老师们失望啊!现在我们就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们。(师生鼓掌) 1、师:小朋友们掌声很热烈,但不够整齐。请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拍的?拍了几下?(拍3下)。小朋友们也学着 老师的样子拍一拍。(生3下)

师: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拍的次数同样多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案 {(课件)师:红圆同学:绿圆第一行摆师:红圆。第二行摆生:绿圆}师:(摆绿圆)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摆?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绿圆和红圆同样多呢?(生交流) 师:谁来试着摆一摆?(生板演)你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摆吗?(因为1个三角形对着1个正方形,三角形 (画线:—对应、下标:同样多) 2、师:再摆2个绿圆,现在你发现了什么?(谁多?谁少?区分:虚线隔开) 谁比谁的多?多几个? 谁比谁的少?少几个? 师小结:用一一对应的摆法,很容易就能同样多,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指一指:(生黑板指) ①指出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的部分。 ②指出三角形比正方形多的部分。 ③三角形比正方形多几个?正方形比三角形少几个? 二、新课环节(20 )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类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二)新授 1、知道什么 师:老师带来一幅情境图(出示课件),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板书:小华套中了12个小雪套中了7个 2、怎样解答(提问题) 师: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和你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水平。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能够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准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个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应用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应用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

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你想当冠军吗?下面我们就做个夹豆比赛的游戏好不好?同桌的两个人一组,看谁能够获胜. 2.老师记时,学生比赛.(看谁在1分钟内夹的豆多) 3.比赛结束后,各组汇报比赛结果,老师在表中记录. 4.教师出示成绩表,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数据,哪组数据不分胜负?为什么?(他们夹的个数同样多,所以不分胜负.) 哪组数据可以分出胜负?为什么?(他们夹的个数不同,数量多的获胜)5.要知道比赛的结果,就要把每组的两个数据进行比较.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经常会遇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较两个数大小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演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第1步】 学生看图摆学具: 问:△的个数和○的个数相比,谁多?(△多) △中的哪一部分和○同样多?请你用小棒把△分成两部分.(学生摆小棒)继续演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中和○同样多的部分有几个?(6个) 继续演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哪部分是△比○多的?(同桌互相指一指,然后找学生到前面来指) 继续演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学生在自己摆的学具上加手势边说边比△和○的个数. (△和○比,△多,我们可以把△看成是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多的)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学反思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 册的内容,它是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利用实物比较一种图形比另一种图形多几或少几,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对两种物体的个数进行比较,面对实物能判断哪种实物的个数多,哪种实物的个数少,哪种实物比哪种实物多几或少几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承前启后,做好新旧衔接 教学中我有效的使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寻合适的突破口,让新旧知识之间有效的连接,并能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升认识,构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在这节课中设计比较的复习环节,目的有三个: 1、是让学生回顾一一对应进行比较的知识,先让学生摆一摆男女生同样多的情况,然后再摆女生比男生多3人的情况,为后面学生进行摆小棒的操作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 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2、是在复习之后,让学生先从以前的摆一摆比较的方法升华到用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到呼应延伸的作用,将新、

旧知识进行对比联系,便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用所学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知识进行叙述和比较做引子。由承接前面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到变式为新授的知识巩固练习,再延伸到学生的学习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将新知旧识串联在课堂中。 二、动手操作,促进理解 在教学中我尽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在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操作,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自主探索,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括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有效的利用摆小棒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学生有了观察、操作的感官认识,以及自己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具体操作进行必要的抽象与概括,逐步获得对数学问题的实质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这一课教学重难点是学习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上,让学生在摆一摆之后,再指一指多出来的部分,教师特别通过课件展示,用虚线将多出的3个与前面的5个分开,并让学生也用分一分,说一说,进一步明确多出的部分。说算理固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让孩子在操作中领悟,在操作中体验,从而加强对算理的理解和叙述。在想一想多出的3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1.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 备课人:王玉娟教学内容: 教材第56和57页例题和练一练。 课标要求: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分析、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2.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能解决简单问题。 3.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难点: 解决简单的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PPT和学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请观察情境图(出示课件),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拔了15个红萝卜、8个胡萝卜和7个白萝卜。 生一边说师一边板书,或者张贴萝卜图片。 2.师: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1:红萝卜和胡萝卜一共拔了几个?(很好,请坐。) 师: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求一共,用加法)生2:红萝卜比胡萝卜多几个?(你真棒!你能大声的再说一遍吗?) 师板书问题。 生3:红萝卜比白萝卜多几个?(真不错!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他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呀?)师板书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红萝卜比胡萝卜多几个?”指名读问题。 你能说说这个问题是谁跟谁比吗?(红萝卜跟胡萝卜比) 谁多?谁少(红萝卜多、胡萝卜少。) 师:为了进一步清楚地知道“红萝卜比胡萝卜多几个?”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动手摆一摆,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摆一摆 师:听清楚具体操作要求再动手摆。(第一行:红萝卜,第二行:胡萝卜)注意:一一对应。评比的是速度,看看哪一组摆得又快又好!摆好后用坐姿告诉老师,明白摆的要求了吗?开始动手摆一摆吧!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设计及教案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设计及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程教案 ( 2019 —2020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授课学时: 84 授课班级: 19导游 任课教师:

课程设计

(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加深学生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概况的了解,夯实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提高其审美素养,提高导游词创作能力,为今后导游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学情分析 17级学生的特点主要如下: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求知欲和上进心;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自我定位比较模糊。有了半年的专业学习基础,学起本门课程会相对比较容易。 教材分析 本门课程使用的教材由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统编教材专家主编的《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教材。该教材中对于中国各省份的概括 有了比较全面的介绍,特别是民俗风情和特产和美食方面。但是对于各省主要的旅游景区、景点只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深度不够;辅助教参则对省的主要景点较为深入的介绍,是上课备课有益的补充。 学 科 知 识 能 力 结 构 框 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启发引导、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重难 点 重点、难点是中国31省、市、自治区的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课堂教学设计部分

三、教学方法:教授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引导、任务驱动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含授课各环节、时间分配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和资源 准备 组织教学点名准备上课 导入 案例:浙江省名称的由 来,你知道吗? 思考 回答 问题导入 法 引发思考,引出 本次的教学内 容:浙江省概况讲授新课 1.地理、气候与行政区划 2.交通 3.历史沿革 4.民族与宗教 5.旅游资 源 6.特产与美食 7.民俗风 情 学生观 摩、听 课、讨论 讲授法 利用多媒体,通 过老师讲授、案 例分析、启发引 导等,让学生了 解和掌握浙江导 游基础知识。 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听课、讨 论 讲授法、 讨论法 通过丰富的案例 增强对浙江物产 和民俗的了解拓展延伸 根据所学内容,归纳浙江 省为何能够成为旅游强 省? 学生演练启发引导 进一步拓宽学生 的相关知识面, 让学生通过思考 获得出相关结 论。 课堂总结 本堂课主要概述了浙江省 导游基础知识。 思考回顾讲授法 及时回顾,让学 生从整体上把握 所学知识。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理解求“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量关系,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结合护绿行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计算方法,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算理。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谈话: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我们学校开展了绿色回收活动,看(课件出示回收车、老师和同学),一年级的同学捡了一些塑料瓶和易拉罐,他们数了数,老师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课件触发老师图片出示统计表),仔细观察,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课件触发表中数据在信息图右侧出示信息)。 提问:看到这些数学信息,这个小朋友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件闪烁图中小朋友图片后出示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谈话:谁还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1)一班比二班少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2)一班比二班多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3)二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4)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绿色回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以情境窗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直接提出比多少的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产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 二、你说我讲 (一)操作,建立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问题的直观模型。 (1)独立尝试,探索问题。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想一想,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是谁和谁比呀?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啊?(课件触发表中数据再次闪烁信息,再触发第二条信息出示问题) 学生依次回答。 提问: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学生独立解决可能拿不准。 谈话:如果有困难,咱们可以请小方块和小棒来帮着我们比一比好吗?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归纳方法。 谈话: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已经有了结果,把研究的结果和过程与同位交流一下,好吗?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交流情况。 (3)组间交流,建立模型。 谈话: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研究的结果和过程? 学生借助小方块展示研究过程: 学生可能不是一一对应着摆. 教师引导:你认为这种摆法怎么样?怎样摆能让人一眼看出多出的是5个?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一一对应着摆: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方法(课件显示)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一个对着一个摆?(课件随机在对应的绿色小方块和红色小方块之间画虚线)

(完整word版)导游业务教案

导游业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导游业务》是普通高等学校导游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课程内容共分三篇十章,依次是基础篇、实务篇、技能篇和常识篇,突出了导游知识的基础性、广博性和导游工作的程序性、艺术性。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掌握导游服务的基本程序和技能,同时具备预防和处理一般导游服务事故的知识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全面、系统认识和掌握导游业务的相关知识、导游服务程序、导游服务技能 2、系统掌握导游服务过程中事故的预防及处理,及中国政策对待导游的相关政策法规。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 ﹙三﹚课内实践教学要求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以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在具备相关条件情况下,可辅之以实务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业量为16次。 ﹙四﹚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 教材是《导游业务知识》,云南省旅游局编。本教材认真总结了我国导游工作的经验,紧密联系导游工作实际,力求融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导游业务知识》是一门知识性较全面,较系统的专业主干课程。学习本课程须先掌握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中国历史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导游业务知识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1、先学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中国历史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2、并列课程: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3、后续课程:当地导游基础知识、现代饭店管理、旅游应用文写作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导游服务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对导游服务的产生和发展、类型与范围及性质与特点的学习,使同学对导游服务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导游服务的概念、性质与特点,21世纪导游应具备的条件和发展方向。难点是21世纪导游应具备的条件和发展方向的理解。 [教学时数] 本章所需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导游服务的产生和发展 一、掌握 21世纪导游应具备的条件和发展方向;导游已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一种职业的意义及托马斯.库克对旅游业的贡献 二、熟悉 现代导游服务发展的主要特征 三、了解 导游服务的产生与发展是旅游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和主要特征。 一、古代的旅行与向导 A、帝王巡游(秦始皇为例) B、宗教朝拜(玄奘) C、士人漫游(李白) D、学术考察(徐霞客) 由于经济和交通工具的制约,古代参加旅行的人数少,旅行活动的规模不大,旅行的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能准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准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你想当冠军吗?下面我们就做个夹豆比赛的游戏好不好?同桌的两个人一组,看谁能够获胜. 2.老师记时,学生比赛.(看谁在1分钟内夹的豆多) 3.比赛结束后,各组汇报比赛结果,老师在表中记录. 4.教师出示成绩表,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数据,哪组数据不分胜负?为什么?(他们夹的个数同样多,所以不分胜负.) 哪组数据能够分出胜负?为什么?(他们夹的个数不同,数量多的获胜) 5.要知道比赛的结果,就要把每组的两个数据实行比较.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经常会遇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较两个数大小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第1步】

学生看图摆学具: 问:△的个数和○的个数相比,谁多?(△多) △中的哪一部分和○同样多?请你用小棒把△分成两部分.(学生摆小棒) 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中和○同样多的部分有几个?(6个) 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哪部分是△比○多的?(同桌互相指一指,然后找学生到前面来指)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学生在自己摆的学具上加手势边说边比△和○的个数. (△和○比,△多,我们能够把△看成是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多的) 问:△比○多几个?(4个)请你把结果填在书上. 2、做一做【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哪种碗的数量多?我们能够把蓝碗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自己看图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蓝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花碗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花碗多的) 问:蓝碗比花碗多几个?(3个)请你把结果填在书上. 师:刚才我们是看着图比较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那么怎样用计算的方法算出这个结果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3、教学例3 (1)了解题意 板书: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学生自己读题,然后指定一名同学读. 请一位同学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随着贴出12只白兔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教学设计 临江市外国语李雨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3、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观点,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的结构特征,理解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师:老师比同学高,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生:同学比老师矮。 师:老师年龄比同学大。 生:同学年龄比老师小。 师:在这间教室里,老师比同学少。

生:在这间教室里,同学比老师多。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做抓花片的游戏。 师:老师这个学具袋里有许多花片,请一名同学上来抓一把,老师再来抓一把,比一比谁抓得多。 (指名一生和老师一起示范。) 师:怎样才能让大家能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一一对应) 师:我抓了9个。 生:我抓了12个。 师:我抓得比你少3个。 生:我抓得比你多3个。 师:你们想做这个游戏吗? (学生活动,边比边说;学生汇报。) 师:游戏到这里,赶快把学具收起来。看哪一组收得最快。 2、自主探索。 (1)师:小华和小雪看到大家这么积极,它也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请同学们看(课件演示套圈游戏),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小华套中12个,小雪套中7个。求什么?板书: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2)师:怎样才能知道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齐读课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解决问题 德胜小学周岳静【教学分析】 本课教学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1页例6。例6用套圈情境图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这类问题。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套圈的情境图,图上画了几个小朋友套圈的情况,根据各自套圈的不同个数,自然引出“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的问题。提出问题以后,教材呈现了两种解决的方法:一是用减法直接算出得数,而是用摆学具的方式摆出12个比7个多5个。 “想一想”是让学生从上面的问题中演化出“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教学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和分析思考的时间。教学对于学生点滴的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想法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促进大家动脑筋想问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此类问题。 2.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 3.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 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结构特征,理解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比较多少。

1.比较同桌之间铅笔枝数的多少。 拿出文具盒中的铅笔,同桌之间比一比,说一说。“我有x枝铅笔,你有x枝铅笔,我的多,你的少。” 2.比较同桌之间文具盒中其他物品的数量。 > 师:用刚才的句式说一说。 3.揭示课题。 今天咱们来继续学习这种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二)转化思想,学习“比多”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昨天体育课上,老师带一年级小朋友进行了套圈游戏,你看,这是3小朋友的套圈成绩。(出示图文结合的套圈游戏:小雪7个;小华12个;小蕾11个。)(1)学生看图说说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2)提出数学问题。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多少个(或者小雪比小华少套多少个) 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 (1)学生自己说说怎么做。 生:用减法做,12-7=5(个) (2)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拿出学具摆一摆,并和同桌说一说。 (3)反馈。 学生可能回答是:①用学具摆,一一对应,多的5个就是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5个。 ②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多少个,小华多,小雪少,多的减去少的,所以是 12-7=5(个) (4)教师引导:“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多少个”,就是“求12比7多几”,所以用减法做。 3.教师小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我们可以想“几比几多几”,用减法来做。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