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后同步练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后同步练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后同步练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后同步练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Cl 晶体中含有Na +

、Cl -

,所以NaCl 晶体能导电

B .CO 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CO 2是电解质

C .BaSO 4难溶于水,BaSO 4是非电解质

D .Cl 2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但Cl 2不是电解质 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稀豆浆、淀粉溶液、氯化铁溶液都为胶体 B .用可见光束照射可区别溶液和胶体 C .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D .明矾能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3.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H 2还原CuO 的反应只属于还原反应

B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3CO +Fe 2O 3=====高温

2Fe +3CO 2既是置换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C .3O 2=====电火花

2O 3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4.高铁的快速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工业上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间的缝隙,反应方程式如下:2Al +Fe 2O 3=====高温

2Fe +Al 2O 3,其中Al 是( )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5.下列试剂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饮用纯净水 B .水银 C .石灰水

D .肥皂水

6.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用光照的方法鉴别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

B .用稀硫酸来鉴别氯化钡、氯化钠、碳酸钠三种溶液

C .用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来鉴别硫酸钠和硝酸银两种溶液

D .用四氯化碳来鉴别氯化铁溶液和溴水

7.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Ba 2+

、Mg 2+

、H +

、OH -

、Cl -

、SO 2-

4、NH +

4、HCO -

3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 mol·L -

1乙溶液中c (H +

)=0.2 mol·L -

1;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 3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甲溶液中含有Ba 2+

B .乙溶液中含有SO 2-

4

C .丙溶液中含有Cl -

D .丁溶液中含有Mg 2+

8.用4×10-

3 mol 的KZO

4 恰好将60 mL 0.1 mol·L -

1的Na 2SO 3溶液氧化为Na 2SO 4,则元素Z 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 .+6 B .+4 C .+3 D .+2

9.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 .CaO →Ca(OH)2 B .CuO →Cu(OH)2 C .Ca(OH)2→CaCO 3

D .CuSO 4→FeSO 4

10.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CaCl 2===Ca 2+

+2Cl -

B .NaHSO 4===Na +

+H +

+SO 2-

4

C .HNO 3===H +

+NO -

3

D .KClO 3===K +

+Cl +

+3O 2-

11.在下列三个化学反应中: ①N 2+O 2=====放电

2NO ;

②4AgNO 3=====△

2Ag 2O +4NO 2↑+O 2↑; ③2NH 4Cl +Ba(OH)2=====△

BaCl 2+2NH 3↑+2H 2O 。

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氯化氢不导电,所以氯化氢是非电解质

B .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C .铜丝、石墨都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D .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时都不导电,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 13.离子方程式Ba 2+

+SO 2-

4===BaSO 4↓可能表示( )

①可溶性钡盐溶液与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②氢氧化钡溶液与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③稀硫酸与可溶性钡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④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14.用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不正确的是( )

X

Y

Z

15.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2R(OH)3+3ClO -

+4OH -

===2RO 2-

4+3Cl -

+5H 2O 。则每生成1 mol RO 2

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

量是( ) A .3 mol B .4 mol C .5 mol

D .6 mol

16.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A .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B .反应中有氧原子的得失 C .反应中有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D .反应后生成新物质

17.我国“四大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2KNO 3+S +3C=====点燃

K 2S +N 2↑+3CO 2↑。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 A .C B .N C .N 和S D .N 和C 18.根据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①2Fe 3+

+2I -

===2Fe 2+

+I 2

②Br 2+2Fe 2+

===2Br -

+2Fe 3+

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Br -

、Fe 2+

、I -

B .I -

、Fe 2+

、Br -

C .Br -

、I -

、Fe 2+

D .Fe 2+

、I -

、Br -

19.废水脱氮工艺有一种方法是在废水中加入过量NaClO 使NH +

4完全转化为N 2,该反应可表示为2NH +

4+3ClO -

===N 2↑+3Cl -

+2H +

+3H 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氮元素被氧化,氯元素被还原 B .还原性:NH +

4>Cl -

C .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 2,转移6 mol 电子

D .经此法处理过的废水可以直接排放

20.现有40 mL 浓度为0.04 mol·L -

1的Na 2SO 3溶液恰好与20 mL 浓度为0.02 mol·L -

1的K 2A 2O 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 2SO 3可被K 2A 2O 7氧化为Na 2SO 4,则元素A 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

A .+2

B .+3

C .+4

D .+5

二、非选择题

21.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 +

、Mg 2+

、Cu 2+

、Fe 3+

、Na +

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_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可能大量共存的阴离子是________(填字母)。

A.Cl- B.NO-3 C.CO2-3 D.OH-

22.纯净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1)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________(填字母)。

A.交叉分类法

B.树状分类法

(2)用H、O、S、N、K、Ca六种元素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物质,分别将其中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填在下表相应类别中:

物质类别酸碱盐氧化物

化学式

(3)从上表中选出一种酸和一种氧化物,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取少量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溶于适量盐酸中,得到棕黄色的氯化铁溶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色,停止加热,制得的分散系为__________。

(3)向第(2)题烧杯中的分散系逐滴滴入过量盐酸,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呈棕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4.用电弧法合成的储氢纳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的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颗粒可用氧化法提纯。其反应式为:

3C+2K2Cr2O7+8H2SO4===3CO2↑+2K2SO4+2Cr2(SO4)3+8H2O。

(1)K2Cr2O7中Cr的化合价为。

(2)反应中氧化剂为,发生反应;还原剂是,具有性。

(3)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mol。

(4)若反应过程中转移4.816×1023个电子,则生成标准状况下 L CO2。

25.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20%白磷的乙醚溶液0.5 mL,加蒸馏水60 mL。

②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0.75 mL,再滴加0.1 mol·L-1的碳酸钾0.6 mL,振荡变成棕红色。

③加热煮沸至溶液变成透明红色。

④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

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为5~12 n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分散系属于,其分散质是。

(2)用一束强光照射该分散系,从侧面可看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NaCl晶体中含有Na+、Cl-,但不能自由移动,则NaCl晶体不能导电,A错误;CO2溶于水能导电,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缘故,碳酸是电解质,CO2是非电解质,B错误;BaSO4难溶于水,但其熔融时能导电,其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则BaSO4是电解质,C错误。

【考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题点】电解质的相关综合

2.A

3.D

4.B

5.B

解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考点】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类别判定

【题点】由物质的种类判断物质的类别

6.C

解析硫酸钡和氯化银均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考点】胶体的相关综合与应用

【题点】胶体与相关物质的鉴别

7.D

解析根据②中信息可知,乙是H2SO4;根据③中现象,可以推知丙中含有Cl-;再结合①中信息: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可推出甲是Ba(OH)2,乙是H2SO4,丙是MgCl2,丁是NH4HCO3。综上可知,D项错误。

8.B

解析由信息可知,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则Z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设元素Z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x,由电子守恒可知,4×10-3mol×(7-x)=0.06 L×0.1 mol·L

-1×(6-4),解得x=+4,故选B。

9.B

10.D

解析氯酸钾是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KClO3===K++ClO-3,D错误。

【考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题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1.A

解析N元素在①②中的变化情况分别为0→+2,+5→+4。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题点】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12.D

解析酸(如氯化氢等)、碱、盐都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等)、大部分有机物(如蔗糖等)都是非电解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考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题点】由导电性识别电解质

13.D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与意义

【题点】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4.C

解析CaCO3是含碳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不一定是盐类,例如:CO、CO2等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15.A

,转移3 mol电子。

解析R的化合价升高,由+3→+6,每生成1 mol RO2-

4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题点】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

题组三化学反应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16.C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题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17.A

解析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前后:C由0→+4价,被氧化;S由

0→-2价,被还原,N由+5→0价,被还原。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与判断

【题点】被氧化或被还原元素的判断

18.B

解析反应①中还原剂是I-,还原产物是Fe2+,还原性:I->Fe2+;反应②中还原剂是Fe2+,还原产物是Br-,还原性:Fe2+>Br-,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I->Fe2+>Br-。【考点】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题点】由方程式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19.D

解析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A项正确;根据上述分析,NH+4是还原剂,Cl-是还原产物,则还原性:NH+4>Cl-,B项正确;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2,转移电子2×3 mol=6 mol,C项正确;经此法处理过的废水中含有盐酸,属于酸性废水,不能直接排放,D项错误。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综合

【题点】氧化还原反应在新情境下的考查

20.A

解析设元素A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n,反应前A是+6价,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从+4价升高到+6价,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0.04 L×0.04 mol·L-1×(6-4)=0.02 L×0.02 mol·L-1×2×(6-n),解得n=+2。

二、非选择题

21. (1)Cu2+、Fe3+(2)Ag+

(3)Mg2+Mg2++2OH-===Mg(OH)2↓(4)B

解析(1)无色透明溶液中不可能含有Cu2+、Fe3+等有色离子。(2)加盐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则肯定存在Ag+。(3)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肯定含有Mg2+。(4)原溶液中由于含有Ag+和Mg2+,阴离子中不可能含有Cl-、CO2-3、OH-,可能含NO-3。

【考点】离子共存

【题点】离子共存的相关综合

22.(1)B(2)H2SO4KOH KNO3K2O(答案合理即可)(3)K2O+H2SO4===K2SO4+H2O(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题图中是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属于树状分类法。(2)题干中的六种元素可以形成H2SO4、HNO3、H2S等酸;可以形成KOH、Ca(OH)2、NH3·H2O等碱;可以形成Ca(NO3)2、KNO3、K2SO4、CaSO4、NH4NO3等盐;可以形成的氧化物有H2O、SO2、NO、NO2、K2O、CaO等。

(3)能够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般为金属氧化物,如CaO+2HNO3===Ca(NO3)2+H2O、K2O+H2SO4===K2SO4+H2O。

【考点】物质分类方法的应用

【题点】物质分类的综合应用

23. (1)FeCl3+3NaOH===Fe(OH)3↓+3NaCl复分解(2)红褐氢氧化铁胶体

(3)①盐酸电离出来的离子所带的电荷与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发生了电性中和,破坏了胶体的介稳性,从而使胶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沉降下来

②Fe(OH)3+3HCl===FeCl3+3H2O

【考点】胶体的相关综合与应用

【题点】胶体的制备与性质的综合

24. (1)+6(2)K2Cr2O7还原C还原

(3)12(4)4.48

25.(1)胶体金颗粒(2)一条明亮的“通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