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阳楼记练习题选择题狂刷答案卷(2020年)

岳阳楼记练习题选择题狂刷答案卷(2020年)

岳阳楼记练习题选择题狂刷答案卷(2020年)
岳阳楼记练习题选择题狂刷答案卷(2020年)

《岳阳楼记》选择题狂刷答案

1.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 百废具兴具:全、皆

B. 薄暮冥冥薄:迫近

C. 去国怀乡国:国家

D. 锦鳞游泳鳞:鱼

2.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 春和景明四时之景

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可久居

C. 属予作文以记之神情与苏黄不属

D. 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B.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有时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耀在湖面上,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C.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虽然如此,那么(洞庭湖)向北通往巫峡,向南远通潇水、湘水,被贬谪的诗人大多会聚在这里,看到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有所不同?

D.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啊!要是没有这种人,我能和谁归依呢?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A. 《岳阳楼记》将群山众流、风光景物、朝暮四时的变化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从而纵议政治理想,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济世情怀。

B. 《岳阳楼记》一文之关键在于“异”字。“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不同的景物引发“迁客骚人”的悲喜感触;“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的影响。

C. “衔远山,吞长江”一句妙极,动词“衔”、“吞”连用,使静景富于动态;而“衔”、“吞”的对象是连绵远山、浩荡长江,则更显动作发出者——洞庭湖的气势磅礴。

D. “浮光跃金”写出洞庭清风月夜,满湖金光跃动的胜状,具有动态美;“静影沉璧”是静景,可见洞庭湖能容千里皓月的襟怀和气势。

5.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与“亭”结缘,不但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还留下联语佳句。在学习《岳阳楼记》时,

小华记下了其中的一些对联,发现有很多都源自《岳阳楼记》的文意,于是他想把与课文无关的对联筛选出去。

应被筛除的一副对联是(B)

A.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B.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C.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D. 岳阳楼高巴蜀秀;潇湘水满洞庭春。

6.古诗文中有情怀

下列诗句与《岳阳楼记》作者表达的家国情怀最相近的一句是(C)

A.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底天下寒士俱欢颜。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岳阳楼记》表达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A.不同,作者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

B.不同,表现作者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C.相同,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D.不同,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7.对下面加下划线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③属予作文以记之④不以物喜

A.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 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D. 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文本题为“岳阳楼记”,但文中并没有对岳阳楼进行直接描写。

B. 作者先总写“岳阳楼之大观”,后分写了“迁客骚人”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登楼时不同的“览物之情”。

C. 3、4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晴一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景交融。

D. 文本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之心”的向往与敬慕。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

A. 南极潇湘此乐何极

B. 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

C. 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 醒能述以文者不以物喜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 第②段先描写“岳阳楼之大观”,再过渡到开始讨论“览物之情”。

B. 文章以“览物之情”贯穿全文,写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不同的“情”。

C. 第③④两段传达出景与情互相交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D. 第⑤段侧面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 居庙堂之高投诸渤海之尾

B. 屠惧,投以骨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 乃记之而去乃重修岳阳楼

D.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解答】

A 定语后置的标志,无意义/的;

B 用/因为;

C 于是,就/于是,就;

D 对于/在。

故选C。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岳阳楼是滕子京在贬谪的情况下重修的,这构成了这篇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的背景。

B. 作者没有花大量笔墨描写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因为前人记述详尽。

C. 文章描写了“迁客骚人”登临此楼时,面对或雨或晴下的湖景,感受到的悲喜之情。

D. 文章的重心是探求古仁人的情怀,表达了自己“先忧后乐,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答案】D

【解答】

D.“表达了自己‘先忧后乐,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错,应该是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故D错误。

13.下列对课文《岳阳楼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 “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 本文以“记”为名,先写景后叙事,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出议论。

D. 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解析】

C.有误,应为先叙事后写景。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 选文第二段开头是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写洞庭湖的。空间上突出洞庭湖的广大;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

景色多变。

B. 文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

人”的喜悦之情。

C.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指不同的自然景物所引发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的心境

D. 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主要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解答】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指不同的自然景物所引发的一般"迁客骚人”的悲喜心请的变化。故C错误。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C)

A. 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

出“览物之情”。

B. 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以己

悲”的情感态度。

C. 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强烈

的悲喜之情。

D. 文中大量使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

增强了表达效果。

【解析】

C“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错误,本文借题发挥,抒发作者要像古仁人一样具有豁达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同时勉励好友滕子京。故C错误。

故选C。

16.(甲)(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节选自《醉翁亭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表达方式来看,选文【甲】先叙后议,以议论为主;选文【乙】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

B. 从句式来看,选文【甲】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由交错,朗朗上口;选文【乙】大量使用“也”字,一气呵成,

如珍珠串联。

C.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与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均被贬官在外,但是两人都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因此,他们是古仁人的代表。

D. 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都具有民本思想,但《岳阳楼记》表达主题的方式是含蓄

深沉的,《醉翁亭记》则是直抒胸臆。

【解析】D应为:《醉翁亭记》含蓄深沉,《岳阳楼记》直抒胸臆,故D项说法不正确。

1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 登斯楼也微斯人

B. 此乐何极南极潇湘

C. 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 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答案】A

【解析】B“此乐何极”中“极”的意思是穷尽、尽头的意思;“南极潇湘”中“极”是尽的意思;意义不同。C“予观夫巴陵胜状”中“观”是动词,是观赏、眺望的意思;“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观”是名词,是景象的意思;意义和用法不相同。D“而或长烟一空”中“或”是有时、有时候的意思;“或异二者之为”中“或”是或许、也许的意思;意义不同。故答案为A。

18.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

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B)

去老范一千年,后__先__,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 悲喜八百里大湖

B. 乐忧大湖八百里

C. 喜悲大湖八百里

D. 忧乐八百里大湖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政通人和,百体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 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 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解析】C.有误,这两段是写迁客骚人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不是作者的感情变化。

故选C。

20.(甲)(选自《醉翁亭记》)

(乙)(选自《岳阳楼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从表达方式来看,选文【甲】以议论为主;选文【乙】先叙后议,叙议结合。

B. 从句式来看,选文【甲】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由交错,朗朗上口;选文【乙】大量使用“也”字,一气呵成,

如珍珠串联。

C.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与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均被贬官在外,但是两人都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因此,他们是古仁人的代表。

D. 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都具有民本思想,但是“先忧后乐”没有“与民同乐”那

样博大的心襟与强烈的责任感。

【解析】D.应为:“与民同乐”没有“先忧后乐”那样博大的心襟与强烈的责任感。故D项说法不正确。

21.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C )

A.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B.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这样进朝做官也担忧,隐居江湖也担忧。

C.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早晨上山,傍晚返回,早上傍晚四时景色不同。

D.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也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树林茂密成荫,鸟儿鸣叫的声音随处可以听到,是游人离去后禽鸟们在欢唱。

【答案】C

【解析】ABD.翻译正确。

C.翻译错误;四时,四季。正确的翻译为: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

22.下面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文中的“览物之情”既指“满目萧然”的悲情,又指“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

C. 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 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解答】A.本文的中心句应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原题干表述错误,故A符合题意。

2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文章在结构上是卒章显志。

B.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之志。

C. 文中之“乐”与《醉翁亭记》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

D. 时候不同,岳阳楼景象不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亦随之不同。

【解答】

C文中之“乐”与《醉翁亭记》的“乐”不相同,范仲淹追求的是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是与民同乐。故C理解错误。

24.骈散结合是本文句式的突出特点,下面句子中是骈句的一项是(B)

A.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B.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C.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25.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景

象作伏笔。

B. 选文二、三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传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情境。

C.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处江湖之远”,“退”指“居庙堂之高”。这句话表现了古仁人不念

自己的处境,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D. “微斯人,吾谁与归”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解析】C项对“进”“退”的理解分析有误,“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出江湖之远”。故此题选C。

2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 而乐亦无穷.也穷:无尽《醉翁亭记》

B. 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醉翁亭记》

C. 吾谁与.归?与:同《岳阳楼记》

D.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之:他们的《岳阳楼记》

【解析】

A.句意: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解释正确。

B.句意:命名的是谁。解释正确。

C.句意:我同谁一道呢。解释正确。

D.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之:的。解释不正确。

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甲〕《岳阳楼记》

〔乙〕《醉翁亭记》

27.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A. 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B. 不以物喜/属予作文以记之

C. 而或长烟一空/ 一碧万

D.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8.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A. 然则何时而乐耶

B. 暮而归

C. 后天下之乐而乐

D. 而乐亦无穷也

29.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选文乙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游山之乐无穷.

B. 选文乙表面上在写“乐”,实际上是在写“醉”,写“乐”是为了写“醉”.

C. 选文甲“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 选文甲第三段是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30.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B. 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阴晦萧索,给读者的感觉是悲凉低沉;而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晴朗明丽,

给读者感觉是喜悦昂扬。

C. 选文先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领起下文,然后卒章显志,提出“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看

法,最后指出两句中的“异”是一致相同的。

D. 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3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感伤之情。

B. 文章第二,三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传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C. “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个人的遭遇和外物的触发。

D. 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解析】【小题1】两个“异”字分别解释为:区别;不同,指上文中一喜一悲的心情。

【小题2】“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虚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感伤之情。可能是有昏暗的天色、风声引起的联想。象征着在暗无天日的特殊时期,奸臣当道,小人得志。

32.对《岳阳楼记》一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本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采用对比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传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

界。

B. 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C. 本文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不同,后者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指古仁人看了不同的自然景物后引发出的“悲”、“喜”两种情。

33.对本文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本文既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又有精辟深刻的议论,还有惆怅悲沉的抒情,将抒情、议论、写景自然的结合

起来。

B.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感伤之情。

C. 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D. 第二段开头从空间和时间连个角度来写洞庭湖。空间上突出洞庭湖的广大,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景色多

变。

【解析】【小题1】本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采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描写出一阴一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悲和喜的心情,迁客骚人因物喜因己悲,都是同一种人生态度,因此A是错误的;D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表现的是“异”是指迁客骚人看了不同的自然景物后引发出的“悲”、“喜”两种感情,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可知古仁人不会因自然景物和自己的得失而“悲”而“喜”,所以D也是错误的。因此答案应该有两项。

3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

出“览物之情”。

B. 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以己

悲”的情感态度。

C. 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强烈

的悲喜之情。

D. 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

增强了表达效果。

【解析】

C“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错误,本文借题发挥,抒发作者要像古仁人一样具有豁达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同时勉励好友滕子京。故C错误。

故选C。

35.(甲)(选自《醉翁亭记》)

(乙)(选自《岳阳楼记》)

下面加画线词的用法或词意相同的一项是(C)

A. 或异二者之为而或长烟一空

B. 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C. 醉翁之意不在酒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把酒临风

【解答】

A.或许,也许/有时。故A不符合题意。

B.日光/风景。故B不符合题意。

C.都是的。故C符合题意。

D.靠近/面对。故D不符合题意。

3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的“忧”不仅是为君王的安危而担忧,也为国家、百姓而担忧。

B.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无法找到“古仁人”的无奈。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表达作者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

D. 文中的“览物之情”既指“满目萧然”的悲情,又指“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

【解析】

B项理解有误,“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既慰勉腾子京,也表达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3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C)

A. 《岳阳楼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都表达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C. 两文在景物上都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D. 《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记亭,句句记太守”

【解析】

【解答】

本题由于《岳阳楼记》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文章既整饬严密,句丽辞畅,又张弛有度,议论纵横。且立意深刻,造词精警。而《醉翁亭记》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故C项分析不正确,故选C。

38.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A.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 ①乃重修岳阳楼②乃悟前狼假寐

D.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②何陋之有

【解析】

【解答】

A连词,来/连词,来。故A合题意。

B副词,用于加强判断,是,就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故B不符合题意。

C副词,于是,就/副词,才。故C不合题意。

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39.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C)

①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

②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③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

这是难能可贵的

④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

⑤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A. ①③②④⑤

B. ①③⑤②④

C. ②④①③⑤

D. ②④⑤①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排列语序的能力。关于排列顺序:排序题应做到一看、二找、三抓:一看就是看“一致”。看话题是否一致,句式是否一致,内容是否一致,音节是否和谐一致。一致的句子要排在一起。二找就是找“呼应”。找与整体语段的前后呼应,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呼应。与前文呼应的句子则紧贴前文,与后文照应的就紧贴后文,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的句子排在一起。三抓就是抓关联词。阅读语段可知,②④紧密相连,④中的“这”指代孟子的话;①③紧密相连,③中的“他”指代范仲淹;⑤是结论。这样就可以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了。这五句话是环环相扣的,难度不大。根据以上的分析,最后得出②④①③⑤的答案,故选C。

40.对③④⑤段思路梳理错误的一项是(D)

A. 先在③段和④段写出不同景色的不同情感,再在第⑤段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B. ③段写了雨天之景的情感,④段写了晴天之景的情感,⑤段写了作者的看法.

C. ③段和④段写的是“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⑤段写的是对“以物喜”“以己悲”情感的否定.

D. ③段写的是“以己悲”的情感,④段写的是“以物喜”的情感,⑤段写的是悲喜交加的情感.

41.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A. 古仁人以天下兴衰作为自己苦乐的理由.

B. 唐贤今人描写洞庭湖的诗赋虽然有很多,但大多境界不高.

C. “我”已经达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很高境界.

D. 文章对“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给予深深的同情.

【解析】通过分析可知:第③段和第④段着力描写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览物之情(或“喜”或“悲”);第⑤段则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因此D中分析不正确,故选D。

文章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通过分析可知A中的理解正确,故选A。

4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 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解析】

C.有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既忧其民,又忧其君”,不是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4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简要概括滕子京的政绩,进而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

B. “前人之述备矣”一语以简驭繁,带过无数叙述,还照应前文的“唐贤今人诗赋”。

C. 第③段用了一连串的四字短句,层层渲染,写阴森晦暗的天气,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D. 这篇记文以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

【解析】C.文段③无叙事议论。故C表述不正确.

44.下列句子中,加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D)

A. 属予作文以记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C. 是进亦忧,退亦忧实是欲界之仙都

D. 锦鳞游泳沉鳞竞跃

【解析】

A.属:通“嘱”,嘱咐;类。故A不合题意。

B.景:名词,日光;名词,风景。故B不合题意。

C.是:代词,这样;动词,是。故C不合题意。

D.鳞:都指代鱼。故D符合题意。

4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本文构思精巧,先写创作原由,再总写岳阳景色,紧接着分别描写阴晴天景象并抒发感情,最后议论,升华

主题。

B.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一句,视觉与听觉、静态与动态、自然与人物完美结合,生

动形象地勾勒了一幅明月渔歌图。

C. 因天下的忧乐而忧乐,范仲淹的远大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照应了“迁客骚人,多会于

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

D. “微斯人,吾谁与归?”看似是一问句,其实作者心中已有答案,他希望被贬谪的滕子京能与自己志同道

合,争做“古仁人”。

【解析】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照应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分析有误。故选C。故选C。

46.(甲)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节选自《醉翁亭记》)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朝而往,暮而归

B. 醉翁之意不在酒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 而或长烟一空或王命急宣

D. 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

【解析】A表承接/表修饰。故A不合题意。

B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故B不合题意。

C有时/有时。故C合题意。

D来/因为。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47.文中不是用来表现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一项是(A)

A.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是进亦忧,退亦忧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 选文第二段开头是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写洞庭湖的。空间上突出洞庭湖的广大;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

景色多变。

B. 文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

人”的喜悦之情。

C.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指不同的自然景物所引发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的心境

D. 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主要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解析】

A项“倾”的含义分别为:倒下;倒出;

B项“忧”分别为:担忧;忧愁;

C项“怀”分别为:怀念;心;

D项“异”不同。

2.【解答】

A项,表述错误,此项描绘的感情是迁客骚人的感情变化。

3.【解答】

C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指不同的自然景物所引发的一般"迁客骚人”的悲喜心请的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