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喻暗喻借喻区别以及关于季节的古诗

明喻暗喻借喻区别以及关于季节的古诗

明喻暗喻借喻区别以及关于季节的古诗
明喻暗喻借喻区别以及关于季节的古诗

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常用:像、好像、比如、仿佛、宛如、仿佛、好比、比方说、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一样、……似的等喻词来联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

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关于季节的古诗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yi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01.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02.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03.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

0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05.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0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0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0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09.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

10.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1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12.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1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14.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16.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17.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18.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0.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23.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24.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2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

苏轼《水调歌头》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唐)孟郊《游子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翁照《与友人寻山》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唐)王维《送别》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塞下曲六首(选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

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明喻暗喻借喻区别以及关于季节的古诗

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常用:像、好像、比如、仿佛、宛如、仿佛、好比、比方说、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一样、……似的等喻词来联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

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关于季节的古诗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yi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关于季节的古诗词

1、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早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7、早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1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1、春风双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舟》 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夏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5、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8、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甫《山行》 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simileandmetaphor(明喻和暗喻的区别及举例)

Simile明喻直喻:是常用as或like等词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 像B。 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 My heart is like a singing bird. As white as snow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as cool as a cucumber 极为冷静的(像黄瓜一样冷静) as easy as a pie 极容易(像馅饼一样容易) as fussy as a hen with one chick 在小事上瞎操心 as hard as the nether millstone 铁石心肠(像下层的磨石坚硬) as hungry as a hunter 非常饥饿(像猎人一样饥饿) as lively as a cricket 极活泼(像蟋蟀一样活泼) as mad as a wet hen 非常生气(像弄湿的母鸡一样生气) as mild as a dove 非常温和(像鸽子一样温和) as plain as the nose in your face 一清二楚(像你脸上的鼻子一样清楚)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赤贫的(像教堂的老鼠一样穷)as proud as a peacock 极骄傲(骄傲得像只孔雀) as strong as a horse 健壮如牛

as stupid as an owl 极愚蠢(像猫头鹰一样愚蠢) as thin as a wafer 极薄(像糯米纸一样薄) as true as steel 绝对可靠(像钢一样可靠) Metaphor 隐喻是和明喻不同,不用like或as表示出来,而是进行隐藏的比较的这样一种修辞手段。隐喻又称暗喻。表达方法:A是B。喻是简缩了的明喻,是将某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通过比较形成. is a pig.他简直是头猪。(比喻:他是一个象猪一般的人,指肮脏,贪吃的人。) is a woman with a stony heart.她是一个铁石心肠的女人。(比喻:这个女人冷酷无情。) Twain is a mirror of America.马克·吐温是美国的一面镜子。(用镜子比喻美国的现实,很贴切。) The sunshine of life is made up of very little beams. 幸福的阳光由非常细小的光速构成。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are merely players. Money is a bottomless sea, in which honour, conscience, and truth may be drowned. I have got one of my Sahara thirsts on tonight.

描写春天的古诗大全

描写春天的古诗大全 导读:本文是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大全,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3、《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8、《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11、《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2、《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3、《玉楼春》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14、《绝句》

暗喻和明喻(篇)

暗喻和明喻(5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暗喻和明喻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 中英文中隐喻和明喻的差异 Major :English Class :3 Name:张航 No :[1**********]089

中英文中隐喻和明喻的差异 中英文明喻的差异 一喻词 A 英语比喻词并不多, 最常见者不外“as”和“like”; 而且, 其间的文体差别并不明显, 只有“like”在比较早期的英语中常与“as”或“unto”连用, 文体上显得古雅。 (1) Nay there is no stond or impediment in the wit, but may be wrought out fit studies: like as diseases of the body may have appropriate exercises. (F. Bacon, Studies) 另外, like 在现代英语中, 尤其在美国语中, 用作连词引导明喻从句, 带口语色彩。 (2) He treats me like I was his sister. B 对比之下, 汉语比喻词的文体色彩就十分丰富。在白话里常有“如同”、“好象”等词, 在文言里常有“犹”、“若”、“如”、“似”等词。有的修辞学者把汉语比喻词分为四组 甲. “象”组, 有“象”、“就象”、“很象”、“活象”、“煞象”、“正象”、“好象”等等, 比较口语化; 乙.“如”组, 有“如”、“有如”、“犹如”、“譬如”、“宛如”、“一如”、“正如”等等, 倾向于书面语; 丙.“似”组, 有“似”、“好似”、“正似”、“恰似”等等, 书面语的色彩很浓;

隐喻与明喻的区别

隐喻与明喻的区别 我们习惯于通过“是”或“像”来定义隐喻与明喻的区别。比如,我问学生“王某某是猪”与“王某某像猪”的区别在哪里?学生回答,前者更肯定。我听听好像也对,用“是”确实比用“像”来得更肯定。但问题是,我明明知道“是”或“像”是用来区别隐喻与明喻的,难道,隐喻与明喻的区别仅仅在一者“更”肯定。一者“不太”肯定吗?况且,在我们汉语里,从来就不乏加强语气的手段,比如,我把句子变成“王某某很像猪” 或者“王某某非常像猪”,用增添上“很”或“非常”这样的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不行吗?干吗还非得用“是”或“像”来区别呢?看来,“是”或“像”确实应该是用来区别隐喻与明喻的,而不是用来区别肯定或不肯定的。这没有问题,学生的理解有误。真正的问题是:“是”或“像”为什么能用来区别隐喻与明喻?难道,它们的差别仅仅是在修辞上的吗? 郭沫若有句著名的诗:“我是一条天狗啊。”这当然是隐喻。假如,我把它改成:我像一条天狗啊。它就成了明喻了吗?至少它看上去很别扭,好像不通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我是一条天狗啊。”人们在看到这个句子时,并没有要求你外形上像天狗,只需你本质上与天狗相似就行。而“我像一条天狗啊。”人们就会质疑:你像天狗吗?天狗你见过吗?这似乎是一条有价值是思路:隐喻要求的是本质的相似,而明喻要求的是外形上的相似。 天狗长什么样,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天狗吞日的传说。因此,不能取其外形的像与不像,而应取其本质上的似与不似。在“我是一条天狗啊。”中“我”是所喻,即等待着被喻体比喻的本体,“天狗”是喻体,我们首先应该明白喻体的本质是什么,这是读诗解喻的基本

常识,因为,在被喻体比喻前,所喻只能是空白,它的本质需借用喻体的本质来定形。那么,天狗何为?或者说,天狗的本质是什么?一条天狗竟然敢去吞日!从其狂妄的行为中,透露出的是对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权威的叛逆。叛逆应该是天狗的本质。从喻体的叛逆我们可以倒推出本体的“我”也具有叛逆的本质。此时,我们再通过全诗和创作的年代来验证以上解读,假如没有相反的佐证,那么,一个“五四”时期狂飙突进不畏权威并具有叛逆精神的“愤青”形象就出来了。由此,我们得到了第二条有价值是思路:喻体是已定形的,本体是有待定形的,后者须借用前者的本质来定形自己的本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隐喻追求的是本质上的相似,明喻追求的是外形上的相似。所以,“我是一条天狗啊。”就只能说成“我是一条天狗啊。”,而不能说成“我像一条天狗啊。”否则,就显得情理不通。同理,“王某某是猪”与“王某某像猪”的区别也不在于“肯定”,而在于你的表达意图是什么――你想说“王某某本质上具有猪好吃懒做的品性”呢?还是仅仅想说“王某某的长相有点像猪”。假如你取的是前一种意思,那么,你只能用“是”以表示隐喻,假如你取的是后一种意思,那么,你只能用“像”表示明喻――修辞上的区别,实质上是表意的区别。 最后想说的是,深刻的或典型的隐喻是不说出喻体的,喻体这一显示本质意义的现象被“隐”藏了起来。比如,“她心碎了”,是把心比喻成了一个可碎的物体,心的伤痛欲绝与物体的可碎在本质上是相连的,此时,喻体隐去,所喻的意义已然隐含其中,具有自明性。 隐喻的奥秘,并且,诗人爱用隐喻的原因,也许就在这里吧。 (该文是学习陈嘉映《说隐喻》一文的体会,在借鉴观点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体悟与修正)

有关季节的古诗词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清明时节雨纷纷, 杨柳青青江水平,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东边日出西边雨,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春游湖 宋徐俯 绝句 宋 志南 古木阴中系(j i)短篷, 杖藜(1 0 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好雨知时节, 随风潜入夜, 野径云俱黑, 吹面不寒杨柳风。 杜甫 当春乃发生。 润物细无声。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道是无晴还有晴。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清明 唐杜牧 闻郎江上唱歌声。 春夜喜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我屋汝嫌低不住, 雕梁画阁也知宽。多少 楼台 烟雨中。 大须稳择安巢处, 莫道巢成却不安。 江畔独步寻花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大林寺桃花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绝句 山寺桃花始盛开。 唐杜甫 长恨春归无觅处, 迟日江山丽, 不知转入此中来。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江南春 沙暖睡鸳鸯。唐杜牧 春来燕 杜荀鹤

明喻、暗喻、借喻题目答案

明喻、暗喻、借喻题目及答案 1、凝望蓝天,那白色的羊群整缓缓地向天边移去。( J ) 2、美丽的凤仙花宛如凤凰那多彩的羽毛。( M ) 3、威尼斯的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A ) 4、露似珍珠月似弓。( M ) 5、洁白的哈达是天山的雪莲。( A ) 6、艳丽的玫瑰是天边的彩霞,金黄的菊花是节日里的礼花,我的心儿永远伴你到天涯。( A ) 7、爷爷那支大烟囱又开始环境污染了,环保局的叔叔也不管一管。( J ) 8、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 A ) 9,、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A ) 10、爸爸的鞋像大船,我的鞋像小船。( M ) 11、元代以前,我们的祖先使用的是竹简,笨重而且粗糙;后来中国人发明了纸张,薄如蝉翼;现代人使用电脑,不用携带也可以传递大量的文件资料。( M ) 12、巨龙穿过撒哈拉大沙漠,人们为今后的交通便利而欢呼。( J ) 13、美丽的小兴安岭成了花儿的海洋。( A ) 14、小弟弟的皮肤如锦缎一般柔滑。( M ) 15、白鲸是海上的百灵鸟。( A ) 16、镜泊湖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面人间宝镜,反射出高而远的天空,小鸟也草过来照镜子。( M )

1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M ) 18、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要飞向苍穹的巨龙。( M ) 19、过分的操劳,家庭的负担使父亲的两鬓过早地增添了许多银丝,额头也显露吃几条沟壑。( J ) 20、小食品就是现代人食物中的垃圾,过多食用,会使少年儿童厌食,影响身体健康。( A ) 21、夜幕中的音乐喷泉宛如天上的宫殿,把美丽的江城打造成人间的琼楼玉宇。( A ) 22、小草恰似报春的使者,最早把春的信息报告给人们。( M ) 23、蔚蓝的海水,湛蓝的天空,构成一幅大自然的对联。( A ) 24、天作棋盘星作子,何人敢下?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A ) 25、当洁白的玉盘把光辉洒向大地的时候,远方的你是否还记得我?( J ) 26、宛如玉柱一般的光线直射夜空。( M ) 27、绿树红花,小桥流水,绘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江南画卷。( A ) 28、草地是虫儿们的乐园,蝴蝶、蜻蜓飞,蚂蚁、甲虫爬,蚂蚱、蝈蝈跳。( A ) 29、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 A ) 30、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M ) 31、高过马头的野草丛是牧民们的家,他们更像栖息在林中的小鸟。

修辞明喻和暗喻

中英文中隐喻和明喻的差异Major :English Class :3 Name:张航 No :20091801310089

中英文中隐喻和明喻的差异 中英文明喻的差异 一喻词 A 英语比喻词并不多, 最常见者不外“as”和“like”; 而且, 其间的文体差别并不明显, 只有“like”在比较早期的英语中常与“as”或“unto”连用, 文体上显得古雅。 (1) Nay there is no stond or impediment in the wit, but may be wrought out fit studies: like as diseases of the body may have appropriate exercises. (F. Bacon, Studies) 另外, like 在现代英语中, 尤其在美国语中, 用作连词引导明喻从句, 带口语色彩。 (2) He treats me like I was his sister. B 对比之下, 汉语比喻词的文体色彩就十分丰富。在白话里常有“如同”、“好象”等词, 在文言里常有“犹”、“若”、“如”、“似”等词。有的修辞学者把汉语比喻词分为四组 甲. “象”组, 有“象”、“就象”、“很象”、“活象”、“煞象”、“正象”、“好象”等等, 比较口语化; 乙.“如”组, 有“如”、“有如”、“犹如”、“譬如”、“宛如”、“一如”、“正如”等等, 倾向于书面语; 丙.“似”组, 有“似”、“好似”、“正似”、“恰似”等等, 书面语的色彩很浓; 丁. “若”组,有“若”、“宛若”、“犹若”等等, 这一组还包括诸如“宛然”、“俨然”、“仿佛”等, 是彻头彻尾的书面语, 给人一种古雅隽永的感觉, 文言的意味极浓。 二.英汉明喻的个性之句型结构差异 1 英语明喻句型结构 英语明喻句型主要有九种。 (1)本体+动词+as/like +喻体 例如:As in Tokyo, taxi drivers in Hiroshima often know little of their city.

四季古诗(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古诗文)

四季古诗精选 (此处编辑时留空页面) 目录 目录 目录 (1) 关于秋天的古诗 (2) 描写冬天的诗 (3) 描写风的古诗词 (5) 写“雨”的古诗词 (8) 描写大雪的诗句 (12) 写雾的古诗 (14) 描写花的诗句 (15) 描写梅花古诗 (17) 描写梅花古诗 (19) 关于草的古诗 (20) 写秋天的诗句 (23) 描写夏天的古诗 (30) 描写春天古诗 (42)

关于秋天的古诗 1、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8、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0、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

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1、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2、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3、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4、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5、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6、已凉(唐)韩翎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17、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描写冬天的诗 江雪》【唐】柳宗元

描写春天的古诗37首

描写春天的古诗37首 绝句其一(唐)杜甫绝句其二(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字词注释 ⑴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⑵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⑶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⑷花欲燃:花红似火。[4] 译文 其一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其二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绝句二首作品鉴赏 其一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2] 其二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

9、描写各个季节诗词

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词 诗中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中夏: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诗中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诗中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红梅: 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出自元朝诗人王冕的《墨梅》 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七夕: 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出自东汉诗人佚名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清明: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重阳节: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萸少一人。出自明代诗人文森的《九日》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中秋节: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整理大全

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整理大全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描写夏天的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晚晴》【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初夏睡起》【宋】杨万里

成语积累:明喻、暗喻、借喻、比拟、夸张、对比、对偶、借代、反复、反问、双关

成语积累:明喻、暗喻、借喻、比拟、夸张、对比、对偶、 借代、反复、反问、双关 (2015-04-03 08:54:31)转载▼标签:转载原文地址:成语积累:明喻、暗喻、借喻、比拟、夸张、对比、对偶、借代、反复、反问、双关、回环、顶针、ABCC等作者:橄榄树1.比喻类的成语⑴明喻:虚怀若谷、门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味同嚼蜡、寿比南山、归心似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冷若冰霜、恩重如山、呆若木鸡、浩如烟海、轻如鸿毛、对答如流、易如反掌、挥汗如雨、如胶似漆、目光如炬、栩栩如生、水平如镜;⑵暗喻:车水马龙、有口皆碑、唇枪舌战、草木皆兵、冰清玉洁、明珠暗投、人老珠黄、犬牙交错、血海深仇、犬马之劳;⑶借喻:望穿秋水、破镜重圆、风平浪静、铜墙铁壁、豺狼当道、掌上明珠、画龙点睛、柳暗花明、愚公移山。.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成竹在胸风烛残年震耳欲聋声名狼藉切肤之痛亲如手足人面兽心 丧家之犬望眼欲穿对答如流刀山火海 2.比拟类的成语狐朋狗友、鼠目寸光、花枝招展、鸟语花香、风卷残云、鼠窃狗盗、兔死狐悲、龙争虎斗、卧虎藏龙、闭月羞花、生龙活虎、莺歌燕舞、抱头鼠窜、肥头大耳、土崩瓦解。3.夸张类的成语日理万机、日月如梭、一字千金、胆大包天、寸步难行、一步登天、一日千里、一毛不拔、一尘不染。4. 对比类

的成语口蜜腹剑、口是心非、虎头蛇尾、好逸恶劳、阳奉阴违、南辕北辙、外强中干、挂羊头卖狗肉。5.对偶类的成语地大物博;感恩戴德;山穷水尽;谦受益,满招损;家喻户晓;口诛笔伐;口蜜腹剑;山珍海味;山重水复;披星戴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6.借代类的成语目不识丁、披肩执锐、扭转乾坤、拈花惹草、灯红酒绿、咬文嚼字、青黄不接、手无寸铁。7.反复类的成语登峰造极、星移斗转、提纲挈领、审时度势、情真意切、罪魁祸首、丰功伟绩、心灰意冷、真凭实据、一心一意。8.反问类的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塞翁失马,焉之非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9.双关类的成语风雨同舟、藕断丝连、立地成佛、乐在其中。10.回环类的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11.顶真类的成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照样子写词语狼吞虎咽狐假虎威狗苟蝇营虎踞龙盘龙吟虎啸龙章凤姿龙骧虎视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鸡鸣狗盗乌飞兔走虎踞龙盘兔起鹘落鸡飞狗跳照样子写词语例:文质(彬彬)衣冠(楚楚)(彬彬)有礼(楚楚)可怜照样子写词语:余音袅袅()()B 波光粼粼板上钉钉白雪皑皑不甚了了C 众目睽睽D 得意洋洋大名鼎鼎大腹便便F 风尘仆仆风度翩翩风雨凄凄

描写春天的诗句大全

《咏柳》——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畔独步寻花》(选一) ——杜甫(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春夜喜雨》——杜甫(唐)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渔歌子》——张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竹枝词》(选一)——刘禹锡(唐)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乌衣巷》——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晚春(韩愈) 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 , 萋萋满别情。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篇二:描写春天诗句大全 春季是一年之中最为温和明媚的时节,草木萌动,万物滋长,奇花异草芳菲斗艳,处处充满了生机。古时,春天又被人们称为“三春”。正如唐代一位著名的孟郊诗句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记载的那样,春天由三个月组成,人们通常把农历正月称为孟春,二月称为仲春,三月称为季春。春季三个月为九十天,因此又有了“九春”之说,东晋大诗人阮籍曾有著名诗句“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露”;而在陈子昂笔下春天也是“白日美不归,青阳时

100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春”情有独钟:白居易醉心于江南春色,《忆江南》传世于今;苏轼感怀身世际遇,借春光抒写《蝶恋花》;杜甫的《春夜喜雨》融情于景,读来朗朗上口…… 今天,我们收集了100首关于春天的古诗,你和孩子都读过吗? 1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创作此诗时,诗人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2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喜悦轻松地情绪,以及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3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4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同时也蕴含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5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咏柳》是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6 天净沙·春【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赏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首句描绘的是远景,次句是近景,第三局是中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跃然纸上。 7 夜月【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日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8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

关于季节的古诗词

关于季节的古诗词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早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7、早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1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1、春风双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舟》 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夏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5、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8、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甫《山行》 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与季节相关的古诗词

与季节相关的古诗词 春 1、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早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7、早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1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1、春风双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舟》 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夏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5、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8、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虞世南《蝉》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宋·陆游《初夏绝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