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完整版)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完整版)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完整版)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完整版)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刘吉余主编黎文清主审石油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地球概述

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水圈的循环作用:(1)净化空气和大自然;(2)源源不断的制造淡水供给陆地;(3)通过河流将陆地表面的松散泥沙及溶解物送入海洋。

2.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和地幔的分解面试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是古登堡界面。

3.地球的物理性质:重力、密度、压力、地球的磁性、地球的弹性和塑性。

4.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在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数值。一般为0.98~

5.2℃,平均为2.5℃。

5.地温深度(地热增温级):在内热层中,温度每升高1℃所需加深的深度,以米表示。

6.地磁场由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三个地磁要素来表示。

7.固体潮:日月引力可以摄引地壳升降7~15cm,叫固体潮。

第二章、地质作用

8.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9.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力引起的岩石圈甚至地球的物质成分、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

10.内力地质作用

11.地壳运动:由地球内动力作用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称为地壳运动或者构造运动。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系指地壳或岩石圈沿地球半径方向或者垂直于大地水准面的方向发生的大规模的升降运动。升降运动可以引起海陆变迁、地势高低的改变、岩石的垂直位移以及层状岩石形成大型平缓弯曲。

水平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沿着大地水准面的切线方向的运动,表现为大规模的水平位移,主要引起地壳的拉张(大洋中脊的扩张)、挤压(板块的消减、碰撞)、平移甚至旋转,从而使岩层发生弯曲和断裂,地形上则形成山脉和盆地。

12.岩浆作用: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的硅酸盐熔融体称为岩浆。当地下平衡破坏或者局部压力降低时,岩浆就会向着压力低的方向流动,侵入地壳上部或者喷出。在这个过程中岩浆与周围的岩石相互作用,改变着围岩和自身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这种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岩浆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周围岩石影响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

岩浆从深部发源地上升但没有到达地表就冷凝形成岩石,这种作用称为侵入作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岩浆从深部发源地上升直至溢出地面,或者喷到空中,称为喷出作用或者火山作用。喷出地表后大部分挥发组分逸散后的熔融体,称为熔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称为熔岩。

13.变质作用:是指原岩处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

变,使原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经过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

(1)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

(2)接触变质作用:岩浆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部位上,由岩浆散发的热量和流体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可以分为:热接触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作用。

(3)动力变质作用:由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定向压力引起岩石发生的破碎、变形和重结晶等的一种变质作用。在变质过程中化学效应微弱,主要为机械过程。

(4)区域变质作用:通常发生在大范围内,区域变质带长达数百甚至数千千米,宽数十至数百千米。

(5)混合岩化作用:当变质温度逐渐升高,在接近高温极限时,岩石产生部分熔融现象,这种原岩与熔融岩石相互交叉混合的作用,称为混合岩化作用。

14.地震作用:

震源: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称为震源区。

震中:震源垂直投影到地面的点。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称为震中区。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距离。按震源深度不同可以分为浅源地震(深度小于70km),中原地震(深度介于70-300km)和深源地震(深度大于300km)。

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震源距离: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源的距离。

地震震级:是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量度。震源发出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2级,人们感觉不到;2-4级有感地震;5级以上强震;7级以上为大震。

地震烈度: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

15.外力地质作用

16.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从而形成松散沉积物的过程。

(1)物理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岩石空隙中水和盐分的物态变化以及重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成分的过程。其特点是成分不变,仅体积、形态发生变化,即岩石、矿物由大变小。

物理风化作用的方式有:岩石释重、温差风化、冰冻风化、结晶撑裂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由于氧、水和水溶液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化学变化并生成新矿物的过程。

化学风化的方式:氧化作用、水溶液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合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泌物质对岩石、矿物的破坏作用。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时化学的。

生物风化的方式: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三种。

17.剥蚀作用:地表的矿物、岩石由于风化作用使其分解、破碎,在运动介质作用下,被剥离原地的过程。

根据产生剥蚀作用的营里特点不同,剥蚀作用可以划分为:河流、地下水、海洋、湖泊、冰川、风等剥蚀。按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剥蚀作用三种。

河谷三要素:谷底、谷坡、河床(河槽)。分为:V形谷、U行谷和碟形谷。

18.喀斯特地形(岩溶地形):通常把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发生的以地下水为主(兼有部分地表水的作用)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过程称为岩溶作用或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形称为岩溶地形或喀斯特地形。

19.风的剥蚀作用:是指风以其自身的动力及其所携带的沙石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它是一种存机械的破坏作用,按作用方式可分为吹蚀(吹扬)作用和磨蚀作用。

20.冰川搬运特点:固体搬运即载移,搬运能力很大;冻结在冰体内的岩石碎块不能自由移动,彼此间很少摩擦和撞击,只是岩块与岩壁之间的摩擦;具有较大的压力。

21.成岩作用:由松散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由沉积物经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成岩作用方式有三种: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压实作用: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的负荷作用下,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及体积缩小的过程。压实作用是使碎屑物质,特别是粘土沉积物成岩的主要因素。

胶结作用: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即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粘结成为沉积岩的过程。是使碎屑沉积物成岩的关键。

重结晶作用:是指在温度、压力的影响下,沉积物中矿物组分部分发生溶解和再结晶,使非晶质变为结晶质,细晶粒变为粗晶粒,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过程。

第三章、造岩矿物

22.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从而具有一定的形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它们在一定的地质和物理条件下稳定,时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

23.晶质矿物:矿物的内部质点(分子、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呈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而构成格子状构造,且反映出固定的几何外形。

非晶质矿物:矿物的内部质点排列无规律(不具有格子状构造),也没有规

则的几何外形。

晶体:凡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格子状构造)的固体称为晶体。

非晶质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作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24.双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种晶体按一定的对称规律形成的各种规则连生体,称为双晶。接触双晶、穿插双晶、聚片双晶。

25.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1)光学性质:

颜色:矿物吸收可见光后呈现的颜色(自色、他色、假色);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光泽:矿物表面反射光线的能力(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珍珠光泽、丝绢光泽和土状光泽)透明度:矿物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透明矿物、半透明矿物、不透明矿物)。其透明程度与矿物的大小厚薄有关。

(2)力学性质:矿物受外力作用(敲打、刻画)后所表现出的性质,包括硬度、解理与断口、延展性、弹性和脆性等。

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能力。摩氏硬度计: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解理与断口:矿物在外力的作用下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裂成的光滑平面叫做解理面。沿任意方向破裂后所出现的各种不规则的断面叫做断口(贝壳状断口、锯齿状断口、参差状断口、平坦状断口)。

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

脆性:极易破碎,不易弯曲。用刀尖刻画产生粉末。如:方解石等

延展性:易发生塑性变形,用刀尖刻画产生划痕,不产生粉末,如自然金、自然铜。

弹性:受外力变形,外力取消后恢复原状的性质。如:云母,屈而能伸

挠性:受外力变形,外力取消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如:绿泥石,屈而不伸。

(3)矿物的其它物理性质:相对密度(轻级<2.5、中级2.5-4、重级>4)。

磁性、电性、发光性

26.矿物的分类:

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及其它类似化合物矿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矿物、含氧酸盐矿物、卤化物矿物

(1)石英:柱状或锥状晶体,柱面上有横纹,集合体有晶簇状、粒状、致密块状,无色或乳白色、紫、烟灰、黑等色,晶面为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硬度7,无解理,贝壳状断口。较稳定,不溶于酸(氢氟酸除外)可以分为显晶质和隐晶质,显晶质有紫水晶、烟水晶、黄水晶、蔷薇石英、蓝石英、乳石英、砂金石等。隐晶质有石髓(玉髓)、碧玉、蛋白石鉴定特征:六方柱及晶面横纹,典型的玻璃光泽,很大的硬度,无解理,贝壳状断口及端口上有油脂光泽。

(2)长石:正长石:肉红、褐黄、浅黄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6,两组完全解理,解理面之间呈直角。产于岩浆岩和变质岩中。

微斜长石: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与正长石相同,晶体形态也类似,但是两组解理面之间的夹角为89°40′,因其近似于90度而得名。产于岩浆岩和变质岩中。

斜长石:细柱状或板状,白到灰白色,解理面上具双晶纹,小刀刻不动。

(3)方解石:锤击呈菱形碎块,小刀易刻动,遇稀盐酸强烈起泡。

(4).白云石:与方解石相似,遇热的或浓盐酸才起反应。

(5)白云母:假六方柱状或板状或片状,无色透明,含杂质则带他色,玻璃光泽,解理面为珍珠光泽,有一组极完全解理,可劈成薄片,薄片有弹性。绝缘及隔热性很好。,

(6)黑云母:褐色或黑色,有时微带浅绿至深绿色,不具绝缘性,其它与白云母相似。较白云母易风化形成氢氧化物和粘土物质。

(7)绿泥石:晶体呈片状或板状,集合体呈鳞片状,也有鲕状和致密块状。颜色为浅绿至深绿色,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解理面上为珍珠光泽。具及完全解理,能使晶体裂成薄片,薄片具有挠性。

(8)海绿石:绿色、细小圆粒状、沉积岩中的共生矿物。

(9)高岭石:土状、性软、粘舌,具有可塑性

(10)蒙脱石:隐晶质、土状集合体,白色或带浅红、浅绿、浅蓝色,具油脂光泽,干燥时无光泽,吸水体积膨胀和强烈的吸附性。

(11)黄铁矿:晶体为立方体或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晶面上有三组彼此垂直的平行条纹,浅黄色、条痕绿黑色,硬度较大(小刀刻不动),无解理,燃烧时有硫磺臭味。

(12)赤铁矿:片状或板状集合体的赤铁矿叫镜铁矿,钢灰色,樱红色条痕,金属光泽,不透明;鲕状、肾状、块状或粉末状集合体为沉积型赤铁矿,暗红色,樱红色条痕,半金属暗淡光泽。

(13)磁铁矿:铁黑色,条痕黑色,强磁性,金属或半金属光泽,不透明。

(14)褐铁矿:铁黑或黄褐色,条痕黄褐色

(15)石盐:立方体晶形,集合体呈粒状或块状,味咸,燃烧有黄色火焰。

(16)石膏:一组及完全解理,可裂成薄片,形态为板状或纤维状,硬度低,指甲可以刻动。

(17)重晶石:板状晶形,硬度小,完全解理,相对密度大,不溶于酸。

(18)普通角闪石:绿黑色、长柱状晶体,相交成124°的解理。

(19)普通辉石:绿黑或黑色,近八边形短柱状,两组解理近垂直。

(20)橄榄石:橄榄绿色、玻璃光泽、硬度高。

第四章、岩浆岩与变质岩

27.按SiO2的等质量分数可以将岩浆岩分为4类。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45%

岩浆岩中暗色矿物的含量称为色率。一般超基性岩中等色率为60~100,基性岩中色率为40~60,中性岩中色率20~40,酸性岩中色率0~20。

28.岩浆岩的结构:

(1)结晶程度是指岩浆岩中结晶物质和非结晶玻璃质的含量比例,按结晶

程度可以将岩浆岩结构分为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和玻璃质结构三类。

(2)矿物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等粒结构和不等粒结构。等粒结构是指用肉眼或者放大镜能够分辨,按晶粒等绝对大小又可以分为粗粒结构(粒径大于5mm),中粒结构(粒径1~5mm)和细粒结构(粒径1~0.1mm)。隐晶质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非常小,用肉眼和放大镜不能分辨,在显微镜下能分辨出矿物晶粒或各种雏晶结构。

不等粒结构又可以分为连续不等粒、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

(3)矿物等自形程度,分为自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和他形粒状结构。

29.岩浆岩的构造: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斑状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

30.常见等岩浆岩类型有: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闪长岩、安山岩、花岗岩、流纹岩、正长石、粗面岩、花岗伟晶岩。

31.变质岩:在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在高温、高压、化学活动流体等作用下,使原岩等成分、结构、构造发生改变所形成等岩石。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等岩石称为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为副变质岩。

32.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变质岩的结构是指构成岩石各矿物颗粒等大小、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等相互关系;而变质岩等构造是指岩石中各组分在空间上的排列、分布方式。变质岩等结构和构造可以具有继承性,既可以保留原岩等部分结构、构造,也可以在不同变质作用下形成新等结构、构造。

33.变质岩的结构:

变余结构:由于变质重结晶作用进行等不完全,原来岩石等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等保留下来,这样形成等结构称为变余结构。

变晶结构:是指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重结晶和变质结晶所形成的结构。

碎裂结构:岩石受到机械破坏而产生的结构称为碎裂结构。根据碎裂物质等碎裂程度可以将碎裂结构进一步分为压碎角砾结构、碎裂结构、碎斑结构和糜棱结构。

交代结构:是指因交代作用使原岩中矿物部分或全部被取代消失,并同时形

成新矿物的一类结构,在交代过程中有物质成分等交换和结构等改组。

34.变质岩的构造:变余构造和变成构造。

变余构造:原岩等构造不同程度的保留下来,称为变余构造。

变成构造:在变质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包括斑点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

35.变质岩的分类:

(1)动力变质岩类:是由于岩石遭受强烈等构造应力(定向压力)等作用而发生形变和破碎等一种变质作用。

(2)区域变质岩类:与造山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3)混合岩类:混合岩化作用是介于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之间等一种地质作用和造岩作用,最大特点是岩石发生局部等重熔和有广泛的流体相出现,融融等长英质组分和原岩中难熔等组分,在新的条件下互相作用和混合,形成不同成分和形态的岩石,统称为混合岩。

(4)接触变质岩类:接触变质作用是以岩浆作用为主要热源等一种局部变质作用那个。

(5)交代变质岩类:气成热液(气化热液)变质作用是指在岩浆冷凝过程中,岩浆期后析出等会发组分及热水溶液对已经固结等岩浆岩及附近围岩发生交代作用,是怨言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改变等一种变质作用。

36.变质岩的常见类型: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矽卡岩、蛇纹岩。

第五章沉积岩

37.沉积岩的分类:主要有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等沉积岩;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和深部卤水组成等沉积岩;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等沉积岩;主要由宇宙物质来源组成的沉积岩。

38.碎屑岩的物理成因构造:

(1)流动成因构造,系指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时,由于流体(主要是水和空气)的流动作用,在沉积物表面和内部形成的构造。

层面构造:波痕、线理、侵蚀模(槽模)、冲刷痕。

层理构造:是碎屑岩最重要的一种构造,它是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由沉积物

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成层构造。常用层、纹层、层系、层系组来描述。

层理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块状层理、韵律层理、粒序层理、水平层理与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羽状交错层理、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

(2)同生变形构造:沉积物沉积后,在固结成岩之前,沉积物尚处于塑性状态,在变形力作用等影响下,所形成的构造都称之为同生变形构造。多见于三角洲前缘、边滩和浊积环境。

负载构造、球状和枕状构造、包卷层理和滑塌构造、碟状构造

(3)暴露成因构造:干裂、雨痕及冰雹痕、流痕

39.化学成因构造:沉积物沉积时期和沉积后期由结晶、溶解、沉淀等化学作用在沉积物表面上或沉积物中所形成的构造。主要类型有晶体印痕与假晶、结核等。

40.生物成因构造:是指由于生物活动或生长而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留下的各种痕迹,其中主要包括生物遗迹构造、生物扰动构造、植物根痕等。

41.碎屑岩的成分:矿物碎屑和岩屑

填系物的成分是杂基和胶结物

42.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包括颗粒大小、圆度、球度、形状和颗粒表面特征。其中粒度大小和圆度是碎屑岩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

粒径d>2mm等为砾;0.5mm>d<2mm为粗砂;0.25mm>d<0.5mm为中砂;0.05mm>d<0.25mm为细砂;0.005mm>d<0.05mm为粉砂;d<0.005mm 为泥。

颗粒圆度分为四级: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圆度主要与搬运距离和搬运方式有关

43.碎屑岩的分类:

43.砾岩

根据砾石的磨圆度分类:砾岩、角砾岩,砾岩与角砾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可称为砾岩-角砾岩;

根据砾石成分分类:单成分砾岩、复成分砾岩;

根据砾岩在剖面中的位置分类:底砾岩、层间砾岩;

根据成因分类:海(湖)砾岩、河成砾岩、洪积砾岩、冰川角砾岩

44.砂岩

砂岩的命名,当某种胶结物占岩石总量的50%-25%时,定名为“××质”表示;当胶结物含量为10%-25%时,以“含××”表示。

主要的砂岩类型有: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

45.粉砂岩

碎屑物质成分叫单纯,以稳定组分石英为主;长石较少,多为钾长石,其次为酸性斜长石;岩屑极少或无,白云母较多。

46.粘土岩

粘土岩由粘土矿物组成,是分布最广的沉积岩,约占沉积岩含量的60%。

粘土矿物主要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其次是含水高岭石、拜来石、水铝英石等。它们决定粘土岩的性质。

47.火山碎屑岩

火山作用的产物是火山岩,它包括熔岩、次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岩浆溢出地表凝结而成的岩石称为熔岩;岩浆上升到地表附近(没有益处地表)凝固而成的岩石叫做次火山岩;火山喷发所产生的同期碎屑物,在陆上或水下堆积并固结形成的岩石称为火山碎屑岩。

在成因上具有双重性:其一,此类岩石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地下熔浆,与相应的熔岩有密切关系;其二,其搬运和沉积机理与沉积岩的形成方式类似,并具有

陆源碎屑岩的结构构造特点。所以,归属尚不统一,有的把它归为沉积岩,有的则归为火成岩。

火山碎屑岩的成分:岩屑(岩石碎屑)、晶屑(晶体碎屑)、玻屑(玻璃碎屑)。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按粒径大小划分,目前较为通用的粒级划分为:集块(粒径大于100mm)、火山角砾(粒径100-2mm)、火山灰(粒径2-0.01mm)、火山尘(粒径小于0.01mm)。

专属性的火山碎屑结构有:集块结构(火山集块含量大于50%)、火山角砾结构(火山角砾结构含量大于75%)、凝灰结构(火山灰含量大于75%)。

火山碎屑的构造:层理、斑杂构造、平行构造、假流纹构造。有时还有气孔构造、杏仁构造、火山泥球及豆石构造。

火山碎屑岩的颜色:浅红、紫红、嫩绿、浅黄、灰绿等,是野外鉴别火山碎屑岩的重要标志之一。

48.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的成分:(1)矿物成分:主要由白云石和方解石两种碳酸盐组成。

(2)化学成分:碳酸盐岩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氧化钙、氧化镁和二氧化碳,其余氧化物有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氧化亚铁、氧化钾、氧化钠、水等。

碳酸盐岩的构造:(1)叠层石构造(2)鸟眼构造(3)示顶底构造(4)缝合线构造(5)虫孔及虫迹构造

碳酸盐岩的结构:(1)粒屑结构:与波浪和流水有关的碳酸盐岩,常常具有粒屑结构,即有颗粒、泥晶基质、亮晶胶结物组成;(2)生物骨架结构;(3)晶粒结构;(4)残余结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分类:

(1)福克的石灰岩分类方案,基本上是一个三端元的,可以分为:异化颗粒,相当于通常所说的颗粒;微晶方解石泥或简称微晶,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灰泥或泥晶;亮晶方解石胶结物或简称亮晶。

(2)等哈姆的石灰岩分类方案:是两端元的分类方法,把颗粒-灰泥石灰岩分为四类:颗粒岩、泥质颗粒岩、颗粒质泥岩、泥岩

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内碎屑灰岩、鲕状石灰岩、生屑灰岩、藻粒石灰岩、泥晶或微晶灰岩;晶粒灰岩和生物礁灰岩。

49.煤和油页岩

(1)煤的组分及煤的光泽类型

煤的基本组成单位为煤炭组分:即镜煤、亮煤、暗煤、丝炭

镜煤:黑色、光泽强、均一、性翠,贝壳状断口,在煤层中常呈透镜状或条带状产出,大多厚几毫米到1-2厘米;

丝炭:灰黑色,外观似木炭,具明显的纤维结构和丝绢光泽,疏松多空,性脆,染手,常扁平透镜体沿煤的层面分布,大多厚1-2到几毫米;

亮煤:光泽仅次于镜煤,均一程度不如镜煤,表面隐约可见微细纹理;

暗煤:灰黑色,光泽暗淡,致密,坚硬而有韧性。

煤的光泽类型有4种: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及暗型煤

(2)煤的物理性质:颜色:有深灰、浅黄、褐、灰绿、黑色不等,通常为黑色;条痕色:光泽;相对密度、硬度;断口;裂隙

煤的灰分是指:完全燃烧后剩下来的残渣,主要是由煤中各种矿物质组成。

挥发分是指把煤放在与空气隔绝的条件下加热,从煤中分解出来的焦油蒸汽和气体,如:氮、氢、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以及其他化合物。

煤的粘结性是指煤在密闭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能够熔融、粘结在一起形成焦块的性质。

煤的发热量是指单位重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又称热值,通常以J/Kg 表示。

成煤的条件:有大量植物的持续繁殖,生物遗体不被全部氧化分解。

成煤的阶段:泥炭化作用阶段、泥炭的成岩作用阶段、变质作用阶段。

50.油页岩:是指主要由藻类及一部分低等生物的遗体经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高灰分的低变质的腐泥煤。

第六章古生物基础知识

51.古生物分类由大到小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52.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

地层年代单位:宇、界、系、统、阶、时间带

53.化石作用:(1)根据生物演化建立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表;(2)确定地层年代、划分对比地层;(3)推断古地理、古气候;(4)研究构造问题;(5)阐

明矿产成因及分布规律,为勘探开发提供衣服;(6)为月、地系统演化研究提供资料。

54. 临近灭亡时保存下来的化石叫孑遗化石;生物发生初期保存下来的化石为先驱化石。残余至今的孑遗生物叫活化石。

第七章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5.地层与岩层的区别就在于地层具有时间的含义,在地层层序中有一定的位置。某一时期形成的岩层称为该时期的地层。产油的地层即为油层,产煤的地层即为煤层。

岩性在纵向上的规律变化反映了水体变深的过程,从空间分布来看新沉积地层的分布范围超过了下伏较老地层的分布范围,这种现象叫做超覆。新地层超过老地层分布范围的地带称为超覆区。在超覆区内越来越新的沉积地层向陆地方向发展,逐渐超越下面的较老地层,新地层直接覆盖于盆地周缘的剥蚀面上(其间缺失部分地层),称为超覆不整合。

56.沉积旋回: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的岩性或岩石组合按一定的生成顺序在剖面上有规律的叠覆现象称为沉积旋回。如:砾石—砂岩—粘土岩—石灰岩。

局部地区小规模的岩性特征按一定顺序规律叠覆的现象称为沉积韵律,如岩石的力度由粗到细或由细到粗。人们常常将沉积韵律的规律性叠覆称为沉积相旋回,简称沉积旋回。

57.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化石层序率、切割率、地层层序率等生物学方法和岩石学方法。

判断地层层序的关键是判断各岩层的顶底面,确定岩层顶底面、恢复地层层序的标志主要有古生物、岩性、地质构造等。

绝对地质年代(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方法:钍铀铅法、铷锶法、钾氩法、放射性碳法、裂变径迹法等。

58.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亚阶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亚期

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

生物地层单位:生物带、延线带、间隔带、谱系带、组合带、富集带

磁性地层划分:极性带

层序地层划分:巨层序、超层序、沉积层序、体系域、副层序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岩石体。

59.地层代号:

阶的代号一般是在统的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注以该阶段在统内所处位置的顺序号,如上二叠统吴家坪阶的代号是P31

组的代号是在统的代号下角加小写斜体组名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在一个统内,组名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重复时,较新组的代号是在第一个字母后再加一个与第一个字母最接近的紫银字母),如在松辽盆地K1q和K1qn分别代表下白垩统泉头组及其上的青山口组;

段的代号通常是在组的代号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注以该段在组内所处位置的顺序号,如泉头组第四段的代号是K1q4。

60.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

(1)岩石学方法

①岩性法:根据岩性特征划分地层

②利用标志层划分对比:首先是研究地层剖面中稳定沉积层的分布规律。弄清其分布范围,在没有标志层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具有某个特征的多个单元层的自然组合作为复合标志层;

③根据地层结构划分对比:沉积旋回反映了地壳运动、古地理环境及沉积作用的规律性变化,所以沉积旋回是划分和而建立地层单位的重要依据。同一沉积区或构造区同一时期形成的沉积旋回性质形同或相近,所以沉积旋回是地层对比的重要一句。

④接触关系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应用:一段沉积间断时间较长的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或灰质铝岩、铁质岩,它们常常有标志层的作用,称为地层划分的极好界限。

⑤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可从不同侧面反映地下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等岩性特征、岩石组合及其中所含的流体。在油气勘探中较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有地震、测井。地球化学分析主要是对岩层中的某些化学元素、微量元素及它们的同位素作定量或半定量分析,然后根据化学元素的含量变化及不同层位的比例关系划分地层。

(2)生物地层学方法:是通过逐层采集化石,将含有不同化石的地层划分开,并根据化石的时代属性确定地层层位。含有相同化石或含有同时代化石的地层是同时形成的;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通常用的生物学方法有:标准化石法、化石组合法、生物演化法、古生态学方法、百分统计法等。

(3)事件地层学方法:根据地球演化进程中,某种突发的作用力或异常因素所导致的自然界剧烈变化的短期现象,研究岩石体中保存的突然事件的标志、规模、性质及成因,进而对地球上的相关层状岩石体进行划分和对比。

(4)年代地层对比的方法:年代地层对比是论证不同地区相应地层的地址年龄及它们在年代地层表中所处的位置是否相当。主要方法有:同位素测年法、生物学方法、磁性地层法、气候学方法等。

第八章构造地质

61.岩石与其他固体物质一样,当它们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必然会在岩石内部产生与作用力(外力)相平衡的内力或附加内力。

作用域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内力;

地壳中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就是地应力。

倾斜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岩层产状的计记录方式:倾向∠倾角,如NE50°∠30°

62.褶曲的几何要素:核部和翼部、转折端、枢纽、轴面、轴迹、脊和脊面

63.褶曲的分类

(1)根据褶曲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分类: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

(2)根据褶曲的转折端形态分类:圆弧褶曲、箱形或屉形褶曲、尖棱褶曲、扇形褶曲、挠曲和构造阶地

(3)平面上的褶曲形态分类

线状褶曲:褶曲沿长轴方向延伸很远,褶曲长轴和短轴之比大于10:1

长轴褶曲:褶曲长短轴之比为10:1-5:1

短轴褶曲:褶曲长短轴之比为5:1-3:1

穹窿:长短轴之比小于3:1的背斜构造

鼻状构造:褶曲枢纽的一端抬起,另一端下倾。在地质图上的岩层分界线和

构造图上的等高线,表现为枢纽下倾端闭合,抬起端敞开。

构造盆地:长短轴之比小于3:1的向斜构造,褶曲面从四周向中心倾斜。

(4)剖面上的褶皱形态

复背斜和复向斜:巨大的背斜或向斜褶曲,其翼部被次一级褶曲复杂化,这些次一级褶曲的轴向与大褶曲的轴向一致。这种巨大的背斜和向斜褶曲分别称为复背斜和复向斜。

隔挡式和隔槽式褶皱:背斜与向斜褶曲发育的不同,背斜上凸明显突出,向斜非常平缓而开阔,称为隔挡式组合。相反,向斜下凹明显突出,背斜平坦而开阔,称为隔槽式组合。

64.断裂构造:地壳中岩石或岩体受地应力的作用,当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后,岩石发生脆性破裂,其完整性和连续性被破坏,产生破裂面,从而形成断裂构造。如果破裂面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则成为节理;沿破裂面产生了明显的位置移动,称为断层。

65.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节理,如岩浆冷凝、收缩形成的岩浆岩节理;

次生节理:成岩后发生次生变化形成的节理,分为非构造节理(如风化节理)和构造节理。

66.节理与相关构造的分类:

(1)根据节理与所在岩层产状的几何关系分类:

走向节理:节理走向平行于岩层走向

倾向节理:节理走向垂直于岩层走向

斜向节理:节理走向斜交岩层走向

顺层节理:节理面平行于岩层层面

(2)根据节理与褶皱轴的几何关系分类:

纵节理:节理走向平行于褶皱轴线

横节理“节理走向垂直于褶皱轴线

斜节理:节理走向斜交褶皱轴线

(3)根据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剪节理和张节理

剪节理特征:

①产状稳定,沿走向或倾向延伸较远;

②节理面平直、光滑,常见有擦痕和磨光面;

③节理面一般紧闭,不被矿脉填充,若被填充,则脉宽均匀一致,脉壁较为平直;

④遇砾石时常切割砾石;

⑤常呈共轭“×”型节理、棋盘格式等规则组合形式。

张节理特征:

①产状不稳定,沿走向或倾向延伸不远,且产状常有变化;

②节理面粗糙、凹凸不平,一般没有擦痕和磨光面;

③节理面张开,常被矿脉填充,脉宽不均匀,脉壁凹凸不平;

④遇砾石时一般绕砾石而过;

⑤其平面组合一般呈不规则状或树枝状。

67.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面、段盘、位移

断层面:岩面或岩层被断开、滑动的破裂面称为断层面。可以是平面和曲面,用走向、倾向、倾角来确定其空间位置——即断面产状。

段盘:断层面两侧沿断层面发生位移的岩块称为段盘。

位移:断层两侧岩块相对移动的距离的泛称。

68.断层的分类

(1)按断层与所在岩层的几何关系分类:

走向断层:断层走向平行于岩层走向

倾向断层:断层走向垂直于岩层走向

斜向断层:断层走向斜交岩层走向

顺层断层:断层面平行于岩层层面。

(2)按断层与褶皱的几何关系分类:

纵断层:断层走向平行于褶皱轴向

横断层:断层走向垂直于褶皱轴向

斜断层:断层走向斜交褶皱轴向

(3)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类: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断层倾角大于45°的逆断层一般称为高角度逆断层,有人也称冲断层;倾角小于45°的低角度逆断层称为逆掩断层。规模巨大且上盘沿波状起伏的低角度断层面作远距离推移(数千米至数百千米)逆断层称为辗掩断层,或称为逆冲推覆构造、逆段推覆构造(推覆体)平移断层:断层两盘基本上沿断层走向作相对水平运动,又称走向互动断层。根据断层两盘相对滑动方向,平移断层又有右行(右旋)和左行(左旋)之分。当垂直断层走向观察时,对盘向右方滑动(即顺时针方向旋转)者为右行平移断层;反之,对盘向左方滑动(即逆时针方向旋转)者称为左行平移断层。

69.断层的剖面组合类型

阶梯状断层:由数条走向大致平行、倾向相同的正断层组成,各正断层的上盘沿同一方向依次下降,组成阶梯状组合。

地堑与地垒:地堑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走向大致平行、倾向相对的正断层组成,中间岩块为位于中心的两条断层共同的下降盘,常常形成负地形;地垒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走向大致平行、倾向相背的正断层组成,中间岩块位于中心的两条断层共同的上升盘,常常形成正地形。地堑和地垒有时相间排列,相伴产生。形成地垒和地堑的断层并不都是正断层,有时可以是逆断层,只不过没有正断层普遍。

叠瓦式断层:是由一系列产状相近的逆冲断层组成,其上盘依次向上逆冲,断面呈跌瓦式组合。

70.断层的野外识别

(1)构造线的不连续:构造线或地质体沿走向突然中断或错位,是断层存在的直接标志。

(2)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断层的活动常常造成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3)断层面(带)的构造特征:断层面是断层存在的直接标志,断层活动会在断层面上形成断层擦痕、摩擦镜面和阶步等构造现象。

(4)断层附近的构造现象:断层活动常使断层面附近的岩层发生塑性变形和脆性变形。塑性变形常形成牵引构造或牵引褶皱、派生褶皱或次级小褶皱;脆性变形常形成羽状张节理和羽状剪节理以及次级小断层。

(5)地貌标志:如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山脊被错段或断开,水系突然改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完整版)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刘吉余主编黎文清主审石油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地球概述 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水圈的循环作用:(1)净化空气和大自然;(2)源源不断的制造淡水供给陆地;(3)通过河流将陆地表面的松散泥沙及溶解物送入海洋。 2.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和地幔的分解面试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是古登堡界面。 3.地球的物理性质:重力、密度、压力、地球的磁性、地球的弹性和塑性。 4.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在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数值。一般为0.98~ 5.2℃,平均为2.5℃。 5.地温深度(地热增温级):在内热层中,温度每升高1℃所需加深的深度,以米表示。 6.地磁场由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三个地磁要素来表示。 7.固体潮:日月引力可以摄引地壳升降7~15cm,叫固体潮。 第二章、地质作用 8.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9.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力引起的岩石圈甚至地球的物质成分、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 10.内力地质作用

11.地壳运动:由地球内动力作用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称为地壳运动或者构造运动。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系指地壳或岩石圈沿地球半径方向或者垂直于大地水准面的方向发生的大规模的升降运动。升降运动可以引起海陆变迁、地势高低的改变、岩石的垂直位移以及层状岩石形成大型平缓弯曲。 水平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沿着大地水准面的切线方向的运动,表现为大规模的水平位移,主要引起地壳的拉张(大洋中脊的扩张)、挤压(板块的消减、碰撞)、平移甚至旋转,从而使岩层发生弯曲和断裂,地形上则形成山脉和盆地。 12.岩浆作用: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的硅酸盐熔融体称为岩浆。当地下平衡破坏或者局部压力降低时,岩浆就会向着压力低的方向流动,侵入地壳上部或者喷出。在这个过程中岩浆与周围的岩石相互作用,改变着围岩和自身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这种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岩浆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周围岩石影响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 岩浆从深部发源地上升但没有到达地表就冷凝形成岩石,这种作用称为侵入作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岩浆从深部发源地上升直至溢出地面,或者喷到空中,称为喷出作用或者火山作用。喷出地表后大部分挥发组分逸散后的熔融体,称为熔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称为熔岩。 13.变质作用:是指原岩处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烃源岩 2、盖层 3、岩性标准层 4、沉积旋回 5、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 7、圈闭 8、石油 9、油气田10、孔隙结构11、可采储量12、井位校正 13、压力系数14、滚动勘探开发 二、填空题 1、石油主要由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溶解气量、温度,则石油的粘度低。 2、形成断层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断层应具有,并且该断层必须位于储集层的方向。 3、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特征; 4、压力降落法是利用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参数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的方法。因此,利用压力降落法确定的天然气储量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阶段。 6、油气有机成因论认为,生成油气的原始沉积有机质随埋深的增加、古地温的升高进一步转化成大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时,大量生成液态烃。 7、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特性。 8、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组成分为、、等三类。 9、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分布位置在不整合面,裂缝性油气藏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 为。 10、依据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进行油层对比时,先利用_______________、其次利用_____________ 后,利用_______________,最后连接对比线,完成对比剖面图。 11、在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上可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模式,它们可以反映地下沉积和构造地质信息。 12、依在陆相湖盆的坳陷内,油气成藏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方面的基本地质条件。 13、岩性遮挡油藏原来埋藏较深,具有一定的压力,后因断裂作用上升,其原始压力仍保存下来形 成。若已知辛3井钻遇L油层顶面的标高为-1750m,钻遇断点的标高为-1702m,那么该井钻遇了断层盘的L油层。

油田开发地质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气母岩)。 2.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层称为盖层。 3.岩性标准层:是指且有岩石特征明显、岩性稳定、厚度大小、分布广泛等区域性对比标志的岩层。 4.沉积旋回:(或称韵律)是指垂直地层剖面上具相似性的岩石有地重复出现。 5、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深约20~130m)之下,地温随埋臧深度而有规律的增加,现将尝试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内,地壳上那些曾经稳定下沉,并接受了巨厚沉积物的统一沉降区称为沉积盆地。在沉积盆地中,如果发现了且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这种沉积盆地就可视为含油气盆地。 7、油气藏:在地下岩层的运移过程中,当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几何形态阻止油气进一步运移时,油气就会在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 8、异常地层压力:在正常压实条件下,作用于隙流体内的压力即为静水柱的压力。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压力异常。 9、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10、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 11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一各场所。 12、石油:是储存于地下岩石空隙(孔、洞、缝)中的、天然生成的、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 的可燃有机矿产。 13、油气田:指受单一局构造、地层岩性因素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臧、气臧、油气臧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受某一局部或地层性因素控制的范围内只有油臧,称为油田;只有气臧,称为气田。 14、孔隙结构:就是指孔隙和喉道的几何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连通的关系,是影响储集岩渗透能力的主要因素。 15、折算压力:折算压力系指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可利用静水压力公式导出。为了对比油臧上各井头的大小,应将所有的井都折算到同一个基准面上。 16、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氧化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17、油气初次运移:从指油气自烃源岩向储集层或运载层中的运移。 18、储集单元:在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划分与对比中,将这种在剖面上按岩性组合划分的、能够集体与保存油气的基本单元称为念念单元。 19、压力系数指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的比值。压力系数>1.2------高压油藏 20、可采储量:是指从油气地质储量中可采出的油气数量。按其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分为七类(预测储量是内蕴经济的,不划分经济可采储量。 21、滚动勘探开发:是指对于复式油气聚集带(区)或复杂油气田,从评价勘探到油气田全面投入开发阶段,在采取整体控制的基础上,勘探一块,开采一块,评价勘探与油田开发紧密结合、交叉进行的一套工作方法。 1、岩浆——指地内深处高温、高压、富含挥发组分的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2、岩浆岩——指岩浆侵入到地壳或喷出地表逐渐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题

矿物: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固态者还具有一定的晶体结构,它们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中产生,是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其中绝大部分岩石是多矿物集合体,少部分是单矿物集合体。 标志层:是地层剖面中的一些特殊层位。具有特征明显,容易识别,厚度不大,分布比较稳定等特点。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并富含挥发成分的熔融体。 化石: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活动遗迹。 褶皱:层状岩石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形成一系列的波状弯曲现象称为褶皱。 地质作用:由自然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过程。 平行不整合:是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要素基本一致。在上升过程中地层没有发生明显的褶皱或倾斜,只是露出水面造成沉积间断并遭受剥蚀,直至该区重新下沉,接受新的沉积。 褶曲:是褶皱一系列弯曲中的单个弯曲,是褶皱的基本单位。 风化壳:不整合的标志,由于长期的风化侵蚀,残留难分辨的物质,一般是铁和硅质物。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地层的外部层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地质年代符号:震旦(Z),寒武(?),奥陶(O),志留(S),泥盆(D),石炭(C),二叠(T),三叠(P),侏罗(J),白垩(K),第三系(R),第四系(Q)。 岩石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按照岩浆中SiO2的含量,将岩浆划为:超基性岩浆(岩)<45%,基性岩浆(岩)45%~52%,中性岩浆(岩)52%~65%,酸性岩浆(岩)SiO2>65%。 生物学地层对比方法:标准化石法,化石组合法,百分统计法。 地壳是由(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岩石构成。 碎屑岩按照粒径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 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在岩石地层学中,常用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①岩性法:根据岩性特征划分地层②利用标志层划分对比:首先是研究地层剖面中稳定沉积层的分布规律。弄清其分布范围,在没有标志层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具有某个特征的多个单元层的自然组合作为复合标志层③根据地层结构划分对比:沉积旋回反映了地壳运动、古地理环境及沉积作用的规律性变化,所以沉积旋回是划分和而建立地层单位的重要依据。同一沉积区或构造区同一时期形成的沉积旋回性质形同或相近,所以沉积旋回是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④接触关系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应用:一段沉积间断时间较长的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或灰质铝岩、铁质岩,它们常常有标志层的作用,称为地层划分的极好界限⑤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可从不同侧面反映地下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等岩性特征、岩石组合及其中所含的流体。在油气勘探中较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有地震、测井。地球化学分析主要是对岩层中的某些化学元素、微量元素及它们的同位素作定量或半定量分析,然后根据化学元素的含量变化及不同层位的比例关系划分地层。

油气田开发地质习题集

. 油气田开发地质习题 一、填空: 1、石油和天然气是储藏在岩石孔隙中的可然有机矿产。 2、在岩石中相对富集、有开采价值的油气常称为油气藏。 3、在岩石中相对富集、有开采价值的油气常称为油气藏。 4、在岩石中相对富集、有开采价值的油气常称为油气藏。 5、在岩石中相对富集、有开采价值的油气常称为油气藏。 6、从油田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在加工提炼之前称为原油。 7、从油田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加工提炼之前称为原油。 8、石油主要是由碳、氢及少量硫、氮、氧等元素组成。 9、石油主要是由碳、氢及少量硫、氮、氧等元素组成。 10、石油中的主要元素结合成不同的化合物存在于石油中,其中以碳氢化合物为主。 11、石油没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因而决定了它没有固定的物理常数。 12、石油没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因而决定了它没有固定的物理常数。 13、将液体石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14、自然界一切天然因素形成的气体,都可称为天然气。 15、自然界一切天然因素形成的气体,都可称为天然气。 16、天然气是由多种气态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17、大多数油田气和气田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烃类)气体,尤其甲烷占很大比例。 18、大多数油田气和气田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烃类气体,尤其(甲烷)占很大比例。 19、大多数油田气和气田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烃类气体,尤其甲烷占很大比例。一般在(80%-90%)。 20、混合物的临界温度等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体积百分数)分别乘其临界温度(绝对)乘积之和。21、将汽液化时所需施加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力)。 22、蒸汽压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3、当温度一定时每增加一个大气压溶解在单位体积石油中的气量称为(溶解系数)。 24、在一定条件下气体在单位石油(或水)中的溶解量称为(溶解度)。 25、天然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26、碳数越小的烃类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 27、影响天然气溶解度的因素中以(压力)、温度和水的矿化度的影响最明显。28、影响天然气溶解度的因素中以压力、(温度)和水的矿化度的影响最明显。 29、影响天然气溶解度的因 素中以压力、温度和(水的 矿化度)的影响最明显。 30、油气成因基本上可归纳 为无机生成和(有机生成) 两大学派。 31、随着水的矿化度增加, 气体的溶解度则(下降)。 32、油田水在广义上是指油 气田区域的地下水,包括油 层水和(非油层水)。 33、油层水中最有意义的有 机组分是(烃类)、酚和有 机酸。 34、油层水中最有意义的有 机组分是烃类、(酚)和有 机酸。 35、油层水中最有意义的有 机组分是烃类、酚和(有机 酸)。 36、(苏林)分类是根据大 陆水和海水化学成分特性、 把天然气水中的钠离子和 氯离子的当量数比例作为 水的分类基础,用以判断水 的生成环境是大陆的还是 属于海洋的。 37、总结油、气田的分布规 律发现,99%以上的油、气 田都分布在(沉积岩)中。 39、从各种有机质到石油烃 类的转化过程中,起作用的 因素可能有(细菌)、温度、 压力、催化剂等。 40、从各种有机质到石油烃 类的转化过程中,起作用的 因素可能有细菌、(温度)、 压力、催化剂等。 41、从各种有机质到石油烃 类的转化过程中,起作用的 因素可能有细菌、温度、(压 力)、催化剂等。 42、从各种有机质到石油烃 类的转化过程中,起作用的 因素可能有细菌、温度、压 力、(催化剂)等。 43、按岩性,生油层可分为 (泥质)生油岩和碳酸盐岩 生油岩。 44、按岩性,生油层可分为 泥质生油岩和(碳酸盐岩) 生油岩。 45、热变指数(TAI)通常 分为(5)级。 46、沉积物中有机质向石油 转化必不可少的条件的(还 原环境)。 47、储集层具备的两个基本 特性是(孔隙性)和渗透性。 48、储集层具备的两个基本 特性是孔隙性和(渗透性)。 49、(孔隙性)的好坏直接 决定着储集层储存油气的 数量。 50、(渗透性)的好坏控制 了储集层内所含的油气的 产能。 51、已经开采的含油气层称 为(生产层(或产层))。 52、储集岩的(总孔隙度) 越大,说明岩石中孔隙空间 越大。 53、根据岩石中孔隙性的大 小及其对流体作用的不同, 可将孔隙划分为(三)种类 型。 54、根据岩石中孔隙性的 (大小)及其对流体作用的 不同,可将孔隙划分为三种 类型。 55、根据岩石中孔隙性的大 小及其对(流体)作用的不 同,可将孔隙划分为三种类 型。 56、对于碎屑岩储层一般是 (有效孔隙度)越大,渗透 率越高。 57、对于碎屑岩储层一般是 有效孔隙度越大,(渗透率) 越高,渗透率随着有效孔隙 度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增加。 58、对于碎屑岩储层一般是 有效孔隙度越大,渗透率越 高,渗透率随着有效孔隙度 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增加。 59、(碎屑颗粒)是组成碎 屑岩的主要成分。 60、在一般情况下,颗粒的 分选程度(越好),孔隙度 和渗透率也越大。 61、在一般情况下,颗粒的 分选程度越好,孔隙度和渗 透率也(越大)。 62、碎屑岩储集层的形成和 分布,严格受古沉积条件及 (古构造)条件的控制。 63、碎屑岩储集层的形成和 分布,严格受(古沉积)条 件及古构造条件的控制。 64、根据碳酸岩的孔隙形成 时期与成岩作用之间的关 系,可将其分为(原生孔隙) 和次生孔隙两大类。 65、根据碳酸岩的孔隙形成 时期与成岩作用之间的关 系,可将其分为原生孔隙和 (次生孔隙)两大类。 66、自然界中,任何(盖层) 对气态和液态烃类都只有 相对的隔绝性。 67、油、气在(地壳的)任 何流动,都称为油、气运移。 68、油气藏与一般固体矿藏 明显的不同就是其分布在 它的(原生之地)。 69、液体在(孔隙介质)中 的流动称为渗透。 70、(渗滤)是油、气在地 下运移的主要方式。 71、地层中流体(水或油、 气)在储集层中的流动,服 从(达西直线渗滤)定律。 72、由于浓度差的存在, 使流体产生扩散。 73、地静压力随上覆地层的 增厚而(增大)。 74、油、气的初次运移是指 在(生油)层中生成的油、 气向附近储集层的运移。 75、实践证明,地下油、气 总是企图沿着阻力(最小) 的方向。 76、石油和天然气的(生 成)、运移和聚集是油、气 藏形成过程中密切联系的 三个阶段。 77、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 (运移)和聚集是油、气藏 形成过程中密切联系的三 个阶段。 78、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 运移和(聚集)是油、气藏 形成过程中密切联系的三 个阶段。 79、在圈闭中油、气、水是 按(密度)大小呈有规律分 布的。 80、圈闭有效(容积)越大, 储集油、气的数量越多。 81构造运动使地层发生变 形或变位所形成的圈闭称 为(构造圈闭)。 82日产原油量为(大于 100T(或大于100吨))的 油气藏称为高产油气藏。 83日产原油量为(10-100T (或10-100吨))的油气藏 称为中产油气藏。 84日产原油量为(小于10T (或小于10吨))的油气藏 称为高产油气藏。 85在油气源充足的条件下, (圈闭)是形成油气藏的必 要条件。 86生储盖组合的类型有(正 常式(即旋回式))、侧变 式、顶生式、和自生自储 自盖式等四种类型。 87生储盖组合的类型有正 常式(即旋回式)、(侧变 式)、顶生式、和自生自储 自盖式等四种类型。 88生储盖组合的类型有正 常式(即旋回式)、侧变式、 (顶生式)、和自生自储自 盖式等四种类型。 89生储盖组合的类型有正 常式(即旋回式)、侧变式、 顶生式、和(自生自储自盖 式)等四种类型。 90充足的(油气来源)是形 成储量丰富的油、气藏的重 要前提。 91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 中,(地壳运动)为油气藏 的形成创造了很多有利条 件。 92圈闭由(储集层)、盖层 和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93圈闭由储集层、(盖层) 和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94圈闭由储集层、盖层和 (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95作用于油层中流体的压 力称为(油层压力)。 96实测地层压力与同一地 层深度的静水压力的比值 称为(压力系数)。 97当实测地层压力高于静 水柱压力是称为(异常高 压)。 98当实测地层压力低于静 水柱压力是称为(异常低 压)。 99地层压力随深度的增加 率称为(压力梯度)。 100由于水位面倾斜引起地 层水流动而产生的压力称 为(动力压力)。 101油气层开发之前所具有 的地层压力称为(原始油层 压力)。 102将地层压力折算到某一 基面上的压力称为(折算压 力)。 103深度每增加100米,地 温升高的度数称为(低温梯 度)。 104地温每升高1℃时所加 深的深度称为(低温级度). 105油气聚集单元与盆地构 造单元中,含油气盆地对应 着(沉积盆地) 106油气聚集单元之中最基 本单元是(油气藏) 107盆地构造单元中最基本 的构造单元是(圈闭) 108现阶段油气田钻井主要 分为(参数井) 探井和生产 井三种. 109现阶段油气田钻井主要 分为参数井(探井)和生产 井三种. 110现阶段油气田钻井主要 分为参数井探井和(生产 井)三种. 111区域勘探主要分为(普 查)和详查两个阶段. 112区域勘探主要分为普查 和(详查)两个阶段. 113整个油气田勘探过程中 可以划分为(区域勘探)阶段 和工业勘探阶段. 114整个油气田勘探过程中 可以划分为区域勘探阶段 和(工业勘探)阶段. 115油气藏只是地壳中油\ 气聚集的(最小)单元. 116油气田地质研究工作的 基础资料来源于各种类型 的(钻井). 117钻井过程中取得资料的 工作叫(录井). 118钻井时用专门的(取心 钻头),从井内钻取的圆柱状 岩石样品为岩心. 119钻井时用专门的取心钻 头,从井内钻取的圆柱状岩 石样品为(岩心). 120岩屑自井底到井口所需 的时间叫(迟到时间). 121岩心的实际长度与钻井 进尺长度的比值称为(岩心 收获率). 122岩心的含油面积在 10%-25%之间称为(油斑). 123岩心的含油面积在 25%-50%之间称为(油浸). 124岩心的含油面积在 50%-75%之间称为(含油). 125岩心的含油面积大于 75%时称为(油砂). 126人们常将(钻井液)称为 钻井工艺的血液. 128油层对比是以油层为研 究对象,在(含油层系)内部 进行的分层对比工作. 129油层对比首先是(标准 层)的对比. 二.名词解释 1.石油:石油是以液态形式 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 液态可燃有机矿产. 2.油质:即石油中溶于石油 醚而不被硅胶吸附的物质. 3.沥青质:石油中分离出来 的沥青质为黑色脆性的固 体粉末. 4.碳质:为石油中的非碳氢 化合物,不溶于有机物,又叫 残碳. 5.石油的荧光性:即石油在 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荧光性 的性质. 6.临界温度:即单组份气体 在高于某一特定温度时,不 管加多大的压力都不能使 该气体转化为液体的特定 温度. 7.凝固点:即将液体石油冷 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 称为凝固点. 8.油田气:系指与石油共存 的天然气. 9.溶解系数:当温度一定时, 每增加一个大气压溶解在 单位体积石油中的气量称 为溶解系数. 10.油田水(广义):是指油气 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 层水和非油层水. 11.油田水(狭义):指油田范 围内储集有油气的地层中 的地下水. 12.气田气:不与油藏伴生的 单一天然气聚集中的气体. 13.干酪根:又称油母质,是 沉积岩中缩聚程度较高\分 子量较大\不溶于有机溶剂 的有机聚合物. 14.生油门限温度:干酪根开 始热解成为大量石油烃类 的温度,也称成熟温度. 15.氯仿沥青”A”:用氯仿当 溶剂,从岩石中抽提出来的 有机物的含量. 16.生油气岩:能够生成石油 和天然气的岩层. 17.有机质转化指标:在有机 质已经成熟的生油\气岩中, 衡量有机质转化成烃类的 数量指标. 18.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 流体的岩层. 19.含油气层:如果储集层中 含有了油气,则可将该储集 层称为油气层. 20.总孔隙度:通常把岩样中 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 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称为 该岩样的总孔隙度(率)或称 为绝对孔隙度(率). 21.有效孔隙度(率):是指那 些互相连通的,而且在一般 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 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 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22.岩石的渗透性:是指在一 定压力差下,岩石能使流体 通过的能力. 23.有效渗透率:为了与岩石 的绝对渗透率相区别,在多 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 每种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 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 24.孔隙结构特征:指孔隙的 大小及形状,孔隙间的连通 情况,较大的分布及数目,以 及孔隙与喉道间的配置关 系,即孔隙喉道的宽窄,连通 某一孔隙的喉道多少等. 25.孔隙喉道:即颗粒之间的 狭窄通道. 26.孔喉比:指孔隙大小与喉 道大小的比值. 27.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 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 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 护层. 28.排替压力:是指某一岩样 中的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 相流体开始排替所需的最 低压力。 29.油气运移:即油气在地 壳内的任何移动。 30.渗滤:流体在孔隙介质 中的流动。 31.地静压力:即由上覆沉 积物的重量所造成的负荷。 32.毛细管力:即在毛细管 内,使液面上升(或下降) 的作用力。 33.油气初次运移:即在生 油层中生成的油、气向附近 的储集层中的运移。 34.油气的二次运移:即油、 气从生油层进入储集层以 后的一切运移。 35.扩散:物质的分子运动, 使其在各个方向上的浓度 都趋于平衡的现象。 36.圈闭:能阻止油、气继 续运移,并使油、气聚集起 来形成油、气藏的地质场 所。 37.溢出点“流体充满圈闭 后开始溢出的位置。 38.闭合高度:圈闭中储集 层的最高点与溢出点间的 高差。 39.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 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面 积。 40.储集层的有效厚度:储 集层中具有工业性产油能 力的那一部分厚度。 41.油、气藏:是指油、气 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 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42.含油面积:含油边缘所 圈定的面积。 43.有效圈闭:是指那些形 成时间早于或同时与油气 运移时间的、位于油源区相 对较近的和水动力冲刷影 响不大的圈闭。 44.含油边缘:是指油水接 触面与含油层顶面的交线。

刘吉余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习题复习过程

刘吉余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习题

大庆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网上习题(全部) 绪论 1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什么? 2 、地质学研究对象具有哪些特殊性? 3 、地质学主要研究方法有哪典? 4 、地质学与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什么关系? 5 、何谓历史比较法,其具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地球 1 .名词解释:软流圈、岩石圈、重力、地温梯度、地温深度、磁偏角、重力异常 2 .地球的层圈构造是如何划分的? 3 .地壳可划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二者的差异有哪些? 4 .试述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差异。 5 .试述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6 .根据地内温度分布状况可以分为哪几个层,他们的特征是什么? 第二章地质作用 1 、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震源、震中,、震中距、地震震级、地震烈度、风化作帮、风化壳、残积物、基岩、露头、剥蚀作用、河谷、水系、分水岭、河流纵剖面、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河流的平衡剖面、潜水、层间水、落水洞、溶洞、冰川、风蚀

城、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机械沉积分异作用、横向搬运、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掺和作用、成岩作用、重结品作用 2 、论述地质作用的分类及内外地质作用的关系。 3 、简述火山的类型及火山机构。 4 、论述基性熔浆与酸性熔浆的差异。 5 、论述岩浆侵入体的类型及特征。 6 、论述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7 、论述风化作用(类型、方式、产物) 8 、论述风化壳的研究意义。 9 、论述河流侵蚀作用。 10 、论述单向环流的成因及地质作用。 11 、论述地下水的水源、存在形式及其类型。 12 、论述岩溶地貌的类型 13 、论述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的区别。 14 、论述常见冰蚀地貌和风蚀地貌的类型。 15 、论述基岩海岸的侵蚀地貌。 16 、论述海洋的环境分区。 17 、论述湖泊的沉积作用。 18 、论述滨海的沉积地貌。 19 、论述浅海的沉积作用。 20 、简述风积的原因。 21 、论述风成砂和风成黄土的特征。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油气田:指受构造或地层因素控制的,同一产油面积上的油气藏总和。 2.干酪根:沉积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3.异常地层压力: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空隙流体压力称为异常地层压力。 4.油气初次运移:石油和天然气自生油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油气初次运移. 5.油层有效厚度:指储集层中具有工业产油能力的那部分厚度。 6.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 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7.断点组合:把单井的断点联系起来研究整条断层特征的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8.储集单元:一个储集层为一个储集单元。 9.空隙结构:指岩石当中空隙与连通它的喉道所组成的复杂的孔喉网络的形状,大小,孔 喉配置关系及分布状况。 10.压力梯度:指每增加单位高度所增加的压力。 11.地温级度:地温每增高一度时深度的增加值。 12.可采储量: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采出来的石油储量。 13.天然气:指在地下岩层中存在的,以烃类为主的气体。 14.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 15.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并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 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 16.油气聚集带:指受背斜带等同一个二级构造单元控制的,具有相似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 聚集条件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17.生油岩:凡能生成并提供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 18.储集层:由储集岩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 19.空隙结构:指岩石当中空隙与连通它的喉道所组成的复杂的孔喉网络的形状,大小,孔 喉配置关系及分布状况。 20.标准层:作为划分和对比层位用的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地层。 21.地质储量:地下油层中石油的实际储量。 22.折算压力: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 23.油气藏:是地壳中油气聚集的最基本单位,是油气在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 统一的油水界面的基本聚集。 24.岩屑迟到时:指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二,填空题 1.石油主要是由碳,氢,氧,硫,氮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高,溶 解气量多,温度高,则石油的粘度低。 2.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油气田的构造情 况,地层的接触关系,岩性和厚度的变化,油气水纵横分布情况。等地质特征。 3.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区域勘探,圈闭勘探,油气田评价勘探三大阶段。 4.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空隙性和渗透性两个基本的特征。 5.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通常是由储集层,盖 层,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习题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习题 一.名字解释: 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岩)特性的综合。 石油:石油是指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 油田水:广义是指油气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是指油田范围内储集有油气的地层中的地下水。 干酪根:是指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质溶剂的分散有机质称为干酪根。 生油门限温度:干酪根开始热解成为大量石油烃类的温度,也称为熟温度。 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 含油气层:如果储集层中含有了油层,则可将该储集层称为含油气层。 有效孔隙度(率):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而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机比值。 有效渗透率:为了与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相区别,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种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有效渗透率。 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油气运移:即油气在地壳内的任何移动。 油气初次运移:即在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向附近的储集层中的运移。 油气的二次运移:即油、气从生油层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 扩散:物质的分子运动,使其在各个方向上的浓度都趋于平衡的现象。 圈闭:能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使油、气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地质场所。 储集层的有效厚度:储集层中具有i工业性产油能力的那一部分厚度。 油、气藏:是指油、气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有效圈闭:是指那些形成时间早于或同时与油气运移时间的、位于油源区相对较近的和水动力冲刷影响不大的圈闭。 地层压力:作用于地层所含流体的压力。 原始油层压力:油气田未投入开发之前油层内流体所承受的压力。 压力系数:指实测的地层压力与按同一地层深度计算的静水压力的比值。 异常压力:当地层压力与该点处静水压力值不相等时称为异常压力。 折算压力:就是为了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和正确判断地下流体的流动方向,把所测得的油层真实压力折算到某一基准面上的压力。 油气田:是指受同一局部构造面积内控制的油、气藏的总合。 录井:钻井过程中取得地质资料的工作叫录井。 岩心收获率:指一次钻井取出岩心的长度与进尺长度之比。 油层对比:以油层为研究对象,在含油层内部进行的分层对比工作。 标准层:指油层刨面上岩性稳定、厚度不大、特征明显、分布面积较广的岩层。 二.简答题 1.石油的馏分、族份和组分都包括那些? 2.简述圈闭的组成油那些? 3.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4.什么时油气藏?根据圈闭的成因,油气藏分为那些类型? 5.什么是圈闭?一个圈闭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6.什么是倾斜油气藏?倾斜油气藏根据成因可以分为那几种类型? 7.简述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及影响其储油物性的因素。 8.生储盖的组合类型有几种,其中哪一种组合最有利? 9.简述油气运移的方式、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因素有那些? 10.简述根据圈闭的成因,可以把圈闭分为哪几种类型?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整理

油气田开发地质习题 填空题: 1.石油和天然气是储藏在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 矿产。 2.在岩石中(相对富集)(有开采价值)的(油气) 、 常称为(油气藏) 。 6.从油田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在(加工提炼)之前 称为(原油) 。 8.石油主要是由(碳)(氢)及少量硫、氮、氧等元 、 素组成。 10.石油中的主要元素结合成不同的化合物存在于石 油中,其中以(碳氢化合物)为主。 11.石油没有固定的(化学成分) ,因而决定了它没有 固定的(物理常数) 13.将液体石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凝 固点) 。 14.自然界一切(天然 )因素形成的气体,都可称为 (天然气) 。 16.天然气是由多种气态物质组成的 (混合物) 。 17.大多数油田气和气田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烃类) 气体,尤其(甲烷)占很大比例,一般在(80%~90%) 以上。 20.混合物的临界温度等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体 积百分数)分别乘其临界温度(绝对)乘积之和. 21.将汽液化是所需施加的压力称为该气体的(饱和蒸 汽压力) 。 22.蒸汽压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23.当温度一定时每增加一个大气压溶解在单位体积 石油中的气量称为 (溶解系数). 24.在一定条件下气体在单位体积石油(或水)中的溶 解量称为(溶解度) 。 25. 天然气 在水中 的溶解 度比石 油在水 中 的溶解度 (大) 。 26.碳数越小的烃类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 ) 。 27.影响天然气溶解度的因素中以(压力 )、(温度)和 (水的矿化度)的影响最明显。 30.油气成因基本上可归纳为无机生成和(有机生成) 两大学派。 31.随着水的矿化度增加,气体的溶解度则(下降) 。 32.油田水在广义上是指油气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 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 33.油层水中最有意义的有机组分是 (烃类) 、(酚)和(有机酸)。 36. (苏林)分类是根据大陆水和海水化学成分特性, 把天然水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当量数比例作为水 的分类基础,用以判断水的生成环境是大陆的还是 属于海洋的。 37.总结油、气田的分布规律发现,99%以上的油、气 田都分布在(沉积岩)中。 38.在化学成分上,石油和沉积岩中 (有机)物质的组成相似。 39.从各种有机质到石油烃类的转化过程中,起作用 的因素可能有(细菌)、(温度)、(压力)、(催化剂) 等。 43.按岩性,生油层可分为(泥质)生油岩和(碳酸盐 岩)生油岩。 45.热变质指数(TAI)通常分为( 5 )级。 46. 沉积物中有机质向石油转化比不可少的条件是 (还 原环境) 。 47.储集层具备的两个基本特性是 (孔隙性 )和(渗透性)。 49. (孔隙性)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储集层储存油气的数 量。 50. (渗透性 )的好坏控制了储集层内所含油气的产 能。 51.已经开采的含油气层称为(生产层) 。 52.储集岩的(总孔隙度)越大,说明岩石中孔隙空 间越大。 53.根椐岩石中孔隙性的大小及其对流体作用的不同, 可将孔隙划分为( 三 )种类型。 54.根椐岩石中孔隙性的(大小 )及其对(流体)作用 的不同,可将孔隙划分为三种类型。 57.对于碎屑岩储层一般是(有效孔隙度)越大,(渗透 率)越高,渗透率随着有效孔隙度的增加而(有规律 地)增加。 59. (碎屑颗粒)是组成碎屑岩的主要成分。 60.在一般情况下,颗粒的分选程度 (越好 ) ,孔隙度和渗透率也(越大)。 62. 碎屑岩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严(古沉积)条件及(古 构造)条件的控制。 64.根据碳酸盐岩的孔隙形成时期与成岩作用之间的 关系,可将其划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 类。 66.自然界中,任何(盖层)对气态和液态烃类都只 有相对的隔绝性。 67.油、气在(地壳的)任何流动,都称为油、气运 移。 68.油气藏与一般固体矿藏明显的不同就是其分布不 在它的(原生之地) 。 69.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称为渗滤。 70.(渗滤)是油、气在地下运移的主要方式。 71.地层中流体(水或油、气)在储集层中的流动,服从 (达西直线渗滤)定律。 72. 由于(浓度)差的存在,使流体产生扩散。 73.地静压力随上覆地层的增厚而(增大) 74.油、气的初次运移是指在(生油)层中生成的油、 气向附近储集层中的运移. 75.实践证明,地下油、气总是企图沿着阻力(最小) 的方向。 76.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 ) 、(运移)和(聚集)是油、 气藏形成过程中密切联系的三个阶段。 79.在圈闭中油、气、水是按(密度)大小呈有规律
分布的。 80.圈闭有效(容积)越大,储集油、气的数量越多。 81.构造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所形成的圈闭称 为(构造圈闭) 。 82.日产原油量为(大于 100t)的油气藏称为高产油 气藏。 83.日产原油量为( 10~100t )的油气藏称为中产油 气藏。 84.日产原油量为(小于 10t )的油气藏称为低产油 气藏。 85.在油气源充足的条件下, (圈闭)是形成油气藏的 必要条件。 86.生储盖组合的类型有(正常式(即旋回式)、(侧 ) 变式)、(顶生式)、和(自生自储自盖式)等四种类型。 90.充足的(油气来源)是形成储量丰富的油、气藏 的重要前提。 91.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 (地壳运动)为油气藏 的形成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 92.圈闭由(储集层) 、(盖层)和(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95.作用于油层中流体的压力称为(油层压力) 。 96.实测地层压力与同一地层深度的静水压力的比值 称为(压力系数) 。 97. 当实测地层压力高于静水柱压力是称 (异常高压) 。 98. 当实测地层压力低于静水柱压力是称 (异常低压) 。 99.地层压力随深度的增加率称为(压力梯度) 。 100. 由于水位面倾斜引起地层水流动而产生的压力称 为(动水压力) 。 101.油气层开发之前所具有的地层压力称为(原始油 层压力) 。 102.将地层压力折算到某一基面上的压力称为(折算 压力) 。 103.深度每增加 100 米,地温升高的度数称为(地温 梯度 ) 。 104. 地温每升高 1℃时所加深的深度称为 (地温级度) 。 105.油气聚集单元与盆地构造单元中,含油气盆地对 应着(沉积盆地) 。 106.油气聚集单元之中最基本单元是(油气藏) 。 107.盆地构造单元中最基本的构造单元是(圈闭) 。 108.现阶段油气田钻井主要分为(参数井) 、(探井) 和(生产井)三种。 111.区域勘探主要分为(普查)和(详查)两个阶段。 114.整个油气田勘探过程中可以划分为(区域勘探) 阶段和(工业勘探)阶段。 116.油气藏只是地壳中油、气聚集的 (最小)单元。 117. 油气田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资料来源于各种类型 的(钻井 ) 。 118.钻井过程中取得地质资料的工作叫(录井)。 119.钻井时用专门的(取心钻头),从井内钻取的圆柱 状岩石样品称为(岩心) 121.岩屑自井底到井口所需要的时间叫(迟到时间) 。 122.岩心的实际长度与钻井进尺长度的比值称为(岩 心收获率) 。 123.岩心的含油面积在 10%~25%之间时称为(油 斑 浸 ) 。 ) 。 ) 。 124.岩心的含油面积在 25%~50%之间时称为(油 125. 岩心的含油面积在 50%~75%之间时称为 (含油) 。 126.岩心的含油面积大于 75% 时称为(油砂 127.人们常将(钻井液)称为钻井工艺的血液。 128.油层对比是以油层为研究对象,(含油层系)内部 进行的分层对比工作。 129.油层对比首先是(标准层)的对比。 名词解释: 石油:石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 态可燃有机矿产。 油质:即石油中溶于石油醚而不被硅胶吸附的物质。 沥青质:石油中分离出来的沥青质为黑色脆性的固体 粉末。 碳质:为石油中的非碳氢化合物,不溶于有机溶剂, 又叫残碳。 石油的荧光性:即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荧光性的 性质。 临界温度:即单组份气体在高于某一特定温度时,不 管加多大的压力都不能使该气体转化为液体的特定 温度。 凝固点:即将液体石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 凝固点。 油田气:系指与石油共存的天然气。 溶解系数:当温度一定时每增加一个大气压溶解在单 位体积石油中的气量称为溶解系数。 油田水(广义) :是指油气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 层水和非油层水。 油田水(狭义) :指油田范围内储集有油气的地层中的 地下水。 气田气:不与油藏伴生的单一天然气聚集中的气体。 干酪根:又称生油母质,是沉积岩中缩聚程度较高、 分子量较大、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聚合物。 生油门限温度:干酪根开始热解成为大量石油烃类的 温度,也称成熟温度. 氯仿沥青“A” :用氯仿当溶剂,从岩石中抽提出来的 有机物的含量。 生油气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层。 有机质转化指标:在有机质已经成熟的生油、气岩中, 衡量有机质转化成烃类的数量指标。 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 含油气层:如果储集层中含有了油气,则可将该储集 层称为含油气层。 总孔隙度:通常把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 岩样总体积的比值,称为该岩样的总孔隙度(率) 或称为绝对孔隙度(率) 。 有效孔隙度(率) :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而且在一般 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
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岩石的渗透性:是指在一定压力差下,岩石能使流体 通过的能力。 有效渗透率:为了与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相区别,在多 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种相流体的渗透率称 为有效率或相渗透率。 孔隙结构特征:指孔隙的大小及形状,孔隙间的连通 情况,较大孔隙的分布及数目,以及孔隙与喉道间 的配置关系,即孔隙喉道的宽窄,连通某一孔隙的 喉道多少等。 孔隙喉道:即颗粒之间的狭窄通道。 孔喉比:指孔隙大小与喉道大小的比值。 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 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排替压力:是指某一岩样中的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 相流体开始排替所需的最低压力。 油气运移:即油气在地壳内的任何移动。 渗滤: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 地静压力:即由上覆沉积物的重量所造成的负荷。 毛细管力:即在毛细管内,使液面上升(或下降)的 作用力。 油气初次运移:即在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向附近的 储集层中的运移。 油气的二次运移:即油、气从生油层进入储集层以后 的一切运移。 扩散:物质的分子运动,使其在各个方向上的浓度都 趋于平衡的现象。 圈闭:能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使油、气聚集起来 形成油、气藏的地质场所。 溢出点:流体充满圈闭后开始溢出的位置。 闭合高度:圈闭中储集层的最高点与溢出点间的高差。 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面积。 储集层的有效厚度:储集层中具有工业性产油能力的 那一部分厚度。 油、气藏:是指油、气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 统的基本聚集。 含油面积:含油边缘所圈定的面积。 有效圈闭:是指那些形成时间早于或同时与油气运移时 间的、位于油源区相对较近的和水动力冲刷影响不 大的圈闭。 含油边缘:是指油水接触面与含油层顶面的交线。 含水:边缘:是指油水接触面与含油层底面的交线。 地层压力:作用于地层所含流体的压力。 原始油层压力:油气田未投入开发之前油层内流体所 承受的压力。 压力系数:指实测的地层压力与按同一地层深度计算 的静水压力的比值。 动水压力:也叫水动力。当同一储集层中具有不同海 拔高度的供水区和泄水区时,由于水位面倾斜引起 地层水流动而产生的压力。 异常压力:当地层压力与该点处静水压力值不相等时 称为异常压力。 折算压力:就是为了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和正确判断 地下流体的流动方向,把所测得的油层真实压力折 算到某一基准面上的压力。 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以下,深度没增加 100m,地温升 高的系数,称为地温梯度 地温级度:是指地温每升高 1℃时,所加深的深度。 采油温度:即在采油过程中所测得的井底油层温度。 油气田:是指受同一局部构造面积内控制的油、气藏 的总合。 录井:钻井过程中取得地质资料的工作叫录井。 岩心收获率:指一次钻井取出岩心的长度与进尺长度 之比。 岩屑录井:钻井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的取样深度间距。 在井口捞取岩屑,通过系统分析整理获取地质资料的 工作。 油层对比:以油层为研究对象,在含油层内部进行的 分层对比工作。 标准层:指油层剖面上岩性稳定、厚度不大、特征明显、 分布面积较广的岩层 岩屑迟到现象:由于岩屑自井底到井口需要一定的时 间,在这段时间内钻头继续钻进,造成每次捞到的 岩屑不代表捞屑时的井底深度,这种现象叫岩屑迟 到现象。 参数井:在区域勘探阶段,为了获取区域地层剖面、 岩性特征、生、储、盖层以及各种参数资料,而较 大深度的井称为参数井。 探井:在工业勘探阶段,为了寻找油、气田和查明油、 气田所钻的井称为探井。 生产井:在油、气田开发阶段,为了采油或注水所钻 的井称为生产井。 单选题: 1. 石油中的碳氢化合物按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三 类,下面哪一种不属于这三类:(B) 2.下面哪一种物质不属于石油的组分:D 3.油田水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是: (A) 4.下面哪一种物质是沉积岩中缩聚程度较高、分子量 较大、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聚合物: (A) 5.请问碎屑岩的四种胶结类型中哪一种胶结类型的储 集性最佳:(C) 6.碳酸盐岩的裂缝中最广泛发育的是: B 7.下列碳酸岩盐的脆性最大的是: (A) 8.天然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水的矿化度有密切的联 系,随着水的矿化度的增加,气体的溶解度则: (A) 9.在高压的情况下,天然气的粘度随压力的增加而: (B) 10.在高压的情况下,天然气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A) 11. 在高压的情况下, 天然气的粘度随分子量的增大而: (B) 12.成熟带的镜质体反射率为:(B) 13. 未成熟带的镜质体反射率为: (A)
14.过成熟带的镜质体反射率为:(C) 15.孔喉比的比值越高,渗透能力: (A) 16.下列碳酸岩盐的原生孔隙中,哪一个不是生物孔 隙: (A) 17.常与碎屑岩储集层并存的盖层是:(B) 18.在岩层中油气运移以渗滤方式表现出来,其原因 是由于存在: (D) 19.在岩层中油气运移以扩散方式表现出来,其原因 是由于存在: (A) 20.地静压力随上覆地层的曾厚而: (B) 21.地下水从 A 处流向 B 处,其产生的大小与 A 和 B 之间的高差成: (A) 22.地下水从 A 处流向 B 处,其产生的大小与 A 和 B 之间的距离成(B) 23.毛细管力的大小与油水界面张力成:(A) 24.毛细管力的大小与孔隙半径成: (B) 25.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时期是沉积物成岩过程的: (B) 26.以下哪一个不是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 (C) 27.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除了浮力还包括: (C) 28.下面哪一种类型的生储盖组合最有利: (A) 29.下面哪一种作用不是引起油气藏破坏的作用: (D) 30.断层对油气藏的形成除了具有封闭作用, 还有(C) 31.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岩性油气藏: (D) 32.下面哪一种不属于一级构造: (A) 33.下面哪一种不属于二级构造: (B) 34.下面哪一种不属于三级构造: (B) 35.可以反映构造倾角的矢量是: (A) 36.可以显示断层、河道、沙坝、不整合特征的矢量 是: (B) 37.可以显示断层、不整合、大型交错层理、前沉积 特征的矢量的是: (C) 38.碎屑岩油层对比的依据除了标准层还包括: (A) 39.下面哪一级的旋回又叫“砂岩组” :(C) 40.海洋环境中水的主要类型是: (C) 41.地壳内部深层环境中水的主要类型是: (D) 42.根据苏林天然水成因分类,当(Na+-Cl-)/SO42- 小 于 1 时,其水的类型为: (A) 43.根据苏林天然水成因分类,当(Na+-Cl-)/SO42- 大 于 1 时,其水的类型为: (B) 44.根据苏林天然水成因分类,当 于 1 时,其水的类型为:(C) 45.根据苏林天然水成因分类,当 (Cl-- Na+)/ Mg2+大于 1 时,其水的类型为: (D) 46.形成油、气的主要组分是: (A) 47.下列哪一种矿物不是碎屑岩颗粒中最常见的矿物: (D) 48.下列哪一种储集层既可作为油气储集空间,也可 成为渗滤通道: (C ) 49.下列哪一种储集层易形成洞穴发育的溶蚀带: (B) 50.岩样中的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相流体开始排替所 需的最低压力是: (A) 51.将汽液化时所需施加的压力称为该气体的饱和蒸 汽压力。它随温度的生高而: (B) 52.逆凝析和逆蒸发现象发生于: (A) 53.天然气的相对密度随重烃含量的增加而: (B) 54.石油中如果分子量小的烷烃、环烷烃含量多,则 其粘度就: (A) 55.石油中如果高分子化合物含量高,则石油粘度就: (B) 56.石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A) 57.石油的粘度随压力的加大而: (B) 58.下面哪一个不是油气运移的动力:(D) 59.在异常高压的情况下,压力系数: (A) 60.在异常低压的情况下,压力系数: (B) 61.火山喷发岩储集层有: (C) 62.沉积岩中的生油天然有机催化剂是: (D) 63.沉积岩中的生油天然无机催化剂是: (A) 64.圈闭的实际容量与其无关的是: (B) 简答题: 1.石油的馏份、族份和组份都包括哪些? ①石油的馏份分为轻馏分、中馏分及重馏分。 ②石油的四个族份是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及沥青 质。 ③石油的组份包括以下四部分:油质、胶质、沥青 质和碳质。 2.简述碳酸盐岩的裂缝可分为几种,其中最广泛发育 的有哪些? 碳酸盐岩的裂缝可分为五类:成岩裂缝、构造裂 缝、成岩-构造裂缝、溶蚀裂缝和缝合线。其中最广泛 发育的是构造裂缝和溶蚀裂缝。 3.简述圈闭的组成。 它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 (二) (三) 闭条件。 圈闭的基本功能就是聚集油气,它的存在是形成油气 藏的必要条件。 4.简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应当包括充足的油 气来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效的圈闭和良好的保 存条件。 5.背斜油气藏可分为几类? (1)与褶皱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2)与基底隆起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3)与压实差异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4)与地下柔性物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5)与同生断层有关的滚动背斜油气藏 6.由断层的封闭作用而形成的油气藏可分为几类? 储集层:具有储集油气孔隙空间和使流体运 盖层:盖在储集层之上的、不渗透的、能够 遮挡物:从各个方面阻止油气继续运移的封 移能力的岩层。 阻止油气散失的岩层。 (Cl--Na+)/ Mg2+小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