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

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

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

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

类型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西方模式(英国)

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成分并存

生产资料私有制

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农业制度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苏维埃体制(高

度集权)、一党

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辉煌 中华民族的科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为人类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且在16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早在距今33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有关日食的记载。距今2500年以前的战国时期问世的《考工记》准确地记载了六种不同成份的铜锡合金及其不同用途。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技术在中国迅速推广开来。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技术在11世纪传到波斯,由那里经阿拉伯于1470年左右传到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到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5世纪中期,中国医学家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到此时为止,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四大发明已经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著名英国科学家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代西方世界所应用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中国,中国是一个发明的国度。 由于从明代14世纪60年代末始以来,中国对外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使之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欧洲成为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

术获得迅速进展。中国逐渐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 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历经曲折 在近代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不仅在科技发展上乏善可,而且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还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一个有着光辉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就这样退出了世界科技舞台。 19世纪中叶,一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中国先行者,倡导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于是中国开始有了出国求学者。1847年,来自香山南屏镇的容闳来到美国,3年后,他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大学毕业,成为历史上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位中国人。1872年至1875年,清朝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青少年到美国留学。1905年,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清政府举行了第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这些归国人员为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在革命先行者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帝制,中国走向。 是近代中国主科学救国的先驱。但是,20世纪前叶的中国,动荡不安,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物质条件极差,所以发展依然很缓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反对“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提倡与科学,为中国近代科学的诞生扫清了道路。当时的留美学生元任、任鸿隽、铨、胡适等在美国发起组织了中国科

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地位的变迁

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地位的变迁 中华上下五千年,漫漫历史,中国在世界发展中地位发生着变化。 秦朝兴盛时,罗马帝国尚未崛起,其可谓当时世界上领土人口第一大国。其为后世确立了封建基本制度。大概的确定了中国的版图。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但关于地位问题很难定义,教科书式的回答让人反胃,翻来覆去就两句话。应该说当时它对世界周边影响不大,除了跟临近的少数民族打打外,万国来朝的局面没能出现。所以其在中国历史地位非常重要。 汉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文明,与同时期的贵霜,安息,大秦并称为“四大帝国”。丝绸之路在汉朝形成。这也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商道之一。华夏族人重新控制了“丝绸之路”,夺回了世界贸易的至高点,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叛乱。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 三国时期,当时,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已经强盛到顶点而衰败,罗马各地相即暴发了农民起义,罗马帝国的统治摇摇欲坠. 当时的罗马帝国还属奴隶制度,而中国早在前221年就演变为封建制度.美洲的文明帝国此时尚未建立,三国时期的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晋朝时期,历史却也并不平淡,它的政治制度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制走向三省制,这是隋唐三省六部的基础。此时经济南移,使得了大运河的出现,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也有进步。

汉朝至南北朝时期我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及地位,1、蔡侯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传入朝鲜、日本,以及中亚、北非和欧洲,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为印刷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2、地动仪。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可以准确地测定地震方位,欧洲知道18世纪才出现类似的地震仪。3、圆周率。南朝宋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的人,这个数值早于欧洲1000多年,被称为“祖率”。4、“祖公理”。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之曾推算出计算球体积的公式,现代人称之为“祖公理”,直到17世纪,一位意大利数学家才重新推算出此公式。 隋唐文化灿烂辉煌,它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封建文化史上的高峰,而且处在世界发展的领先。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艺术、音乐等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如果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比作一个抛物线,唐朝无疑实在最高点,以后再也没有那个时期可以达到或超过。 宋朝时期,在政治上,由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增加了文官的职务;同时,削减的军队的数量已经军费开支。但造成了宋代军事力量的弱化和冗官,冗费的局面,这为后世朝代统治提供了借鉴。 经济上,宋朝的商品经济发展已达到了封建统治下经济发展的顶峰,打破了市坊界限,开放集市,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都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文化上,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宋朝思想非常活跃,尤其是以朱熹等人为首的理学思想家提出的抑制人的私欲和三纲五常等思想对后来封建专制统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

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研究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动因、过程及趋势的理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明,人类的彻底解放,只能在普遍交往亦即全球化的势态下才能实现,这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明的“世界历史”之路,即人类彻底解放之路。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结论与人类历史及其当代全球化发展的历史结论是一致的,这个结论就是全人类都必定走向“世界历史”之路。 一、“世界历史”之路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产生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形成于《共产党宣言》及《德意志意识形态》,再经《资本论》系统而深刻地论证最终完成。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对历史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严肃探索和科学论断。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任务是要发现和揭示人类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时代的运动规律。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入手,分析历史的发展变化,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从价值目标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指明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道路。人类历史从民族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实际上是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这种转变的实现或者说全球化进程的动因,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发展。 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发展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最本质性的动因。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论述:“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的普遍的个人所代替。 不这样,(1)共产主义就只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2)交往的力量本身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因而是不堪忍受的力量:它们会依然处于地方的、笼罩着迷信气氛的‘状态’;(3)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1]

世界科技进步历史年表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100万年前,人类掌握了火的使用技术。 2万年前,人类发明弓箭。 1万年前,人类进入定居农业社会。 前7000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已有陶窑及模制的陶器。 前4241年,古埃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前4000年,埃及人已掌握陶器制造、冶金术、酒醋制造、颜料染色。 前2500年,埃及人用沙和苏打制取玻璃。 前21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发明六十进位制、乘法表。 前2000年,埃及人发明十进制,整数和分数计算法,三角形和圆面积计算法,正方角锥体和锥台体积计算法;发明防腐剂以保存木乃伊。 前1950年,巴比伦人能解两个变量的一次和二次方程。 前1200年,中国用蚕丝织丝绢。 前1200年,中国殷商青铜(铜锡合金)冶铸技术已达成熟阶段。 前1066年-前221年,周朝。 前770-前476,春秋时代。 前770年,中国已会铸铁。 前722年,中国开始用干支记日。 前700年,管仲(前725-645)记载了磁石。 前7世纪,巴比伦人发现日月食循环的沙罗周期。 前611年,中国有彗星的最早记录,即后来的名的哈雷彗星。 前6世纪,希腊的泰勒斯(Thales,前625-547)发现琥珀摩擦生电,发现磁石吸铁现象。 前6世纪,希腊毕达哥拉斯证明了勾股定理,发现了无理数,提出了地球球形说,研究了音律。 前6世纪,印度人计算出2的平方根为。 前594年,希腊梭伦改革,确立民主政治,制定宪法,工商业兴起。 前551年,孔子诞生。 前5世纪,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完成古代原子论,认为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前5世纪,中国的《周礼》中记载了用金属凹面镜从太阳取火的方法。 前475-前221,战国时代。 前462年,希腊巴门尼德、芝诺等埃利亚学派指出在运动和变化中的各种矛盾,提出了飞矢不动等有关时间、空间和数的芝诺悖论。 前400年,墨翟(前468-376)发现小孔成像。 前4世纪,希腊亚里士多德对数学、动物学等进行综合研究,在《天论》一书中提出了地球中心说。认识到声音是由空气运动产生的。发表《动物自然史》等书,记载有500多种动物,第一次把生物学置于广泛观察的基础之上。 前4世纪,希腊的菲洛劳斯提出中心火说,是日心说的萌芽。 前4世纪,中国的庄子(前369-286年)中记载了钻木取火的方法,提出了“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事不竭”的观点。 前350年,中国战国时代的甘德、石申编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前3世纪,希腊欧几里德发表《几何原本》13卷。

2020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9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知识点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确立依据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发生了冷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是70多年以来,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 (2)由于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3)二战后亚非地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是指世界的总体和平,发展是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 3.制约战争的因素: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特别提醒] 和平与发展是从世界的角度分析的,和平与发展是趋势,目前并未完全成为现实。 知识点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方面 (1)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2)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和平与安全方面 (1)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争端、叙利亚内战造成了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等等。 (2)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3)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特别提醒] 当今世界,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途径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改变国际旧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包括:平等享有主权(内政不容干涉)、平等参与权(国际事务)、平等发展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权(各民族、各种文明)。

19世纪三大进步历史潮流

19世纪欧洲三大潮流 19世纪的历史,特别是欧洲史,可以说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这两大事件的带动下发展的。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化的进程,法国大革命则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这两大趋势造成了三个进步的历史潮流,就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这三股潮流。 自由主义,是按照国际史学界的说法,就是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与革命; 社会主义是指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民族主义是指民族振兴与复兴和民族独立运动。 一、自由主义的涵义和起源 自由主义是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在政治和社会生活方面,它主张通过法律赋予的权力系统使个人自由最大化;在经济领域它主张在一定的框架内使经济和商业自由竞争最大化。在思想领域,它的理论基础就是个人主义,个人权利(天赋人权、自然权利)。自由主义的基本信条是:非依法律规定,任何人不能被剥夺生产或财产;所有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权利;个人自由不能随便缩减;政府遵照受其统治人民的意愿行事。 二、17—19世纪自由主义的演变 1. 17—18世纪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个人主义。它将一种抽象的、独立、自由和平等的个人作为政治哲学的出发点,而国家只是个人的集合。它赋予个人以终极价值,个人是目的,国家是保障个人权利的工具。自由主义者认为,个人有某些基本权利,如生命、自由、财产或追求幸福等,是与生俱来的,是人性的要求,他们将其称为“自然权利”。自由主义者坚持,国家权力是有限的,它没有任性的和绝对的权力,不能侵犯个人权利。 这个时期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由霍布斯奠定了理论基础,中经斯宾诺莎等人,到洛克那里得到完整系统的阐述。洛克被推为自由主义的第一人。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中,通过继承前人的自然权利学说,提出个体与生俱有不容被他人剥夺或侵害的“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由此奠定了自由主义的两个最基本的自由观念:经济自由和信仰自由。与此同时,洛克通过从自然状态推导出社会契约理论,从逻辑上确定了国家(政府)的消极地位:其权本为民所授,其权就应为民所用。因此,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服务,保护社会成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政府的合法性在于不违背社会成员的意志,不掠夺和侵吞公民的个人财产。由洛克创立和奠定的政治自由和经济自由,不久分别为法国的孟德斯鸠和英国的亚当"斯密、边沁等思想家所发展。孟德斯鸠沿着洛克的分权思想,设计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和相互制约的政治定律,认为没有分权就没有自由,没有对权力的制约必然出现对权力的滥用。三权分立与制约学说,从制度设计上有效地限制了政府公权可能对公民个人权利和私有财产的侵害,效地消除了公民对政府的惧怕与担心,使得他们在没有多少畏惧感的情况下心情舒畅地去依法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此后又有一大批思想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它。 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1776)一书中则阐述了自由贸易的原则。直到19世纪三十年代,“自由主义”才被广泛应用。近代工业革命大幅提升了人类的物质文明,但也造成许多社会问题浮上台面,例如污染、童工,和都市人口过于拥挤等。物质和科学上的进步增长了人类的寿命,减少了死亡率,也因此人口爆炸性的增长。而这造成了劳工过多的问题,减低了平均的工资。米尔顿·佛利民指出这个时代造成的现象不是贫穷人口增加,而使"贫穷现象更显而易见"了。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如约翰·洛克、亚当·斯密、威廉·冯·洪堡则认为这些问题将会由工业社会自身进行修正,而无须政府的干预。到了18世纪晚期,自由主义成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主要意识形态。 2. 古典自由主义的发展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大体上终结于19世纪中期,19世纪以后的新自由主义,不再支持经济的放任自流,赞成适度的政府干预,而且在不妨害有关个人自由的基本价值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作出让步、认可在提供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集体责任。

中国科技发展史

关于中国科技发展史的文章 1."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这句话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但又多少人能做到呢?我国 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人文出祖_黄帝,到尧舜禹的克己爱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续 到现在.我们每次在外国人面前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由得感到自豪起来,滔滔不绝的说着 祖先们的那些精神,说什么要向他们学习,可是谁又做到了呢?没有,都没有,我们是那些说 话不算数的人,但也有些人在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建设我么的国家,我们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不必做的那么大,不用做的要人人都知道你在弘扬名族精神,可以在公交车上,我们可以给那些老弱病残孕让位,过马路时,可以扶那些老人过马路,还可以不乱丢,乱涂,乱扔……那不就没有什么人得病了吗?不就使得环境受到了保护吗?不就使得我国变得更美好吗?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蛋顶一个诸葛亮”的彦语吗?连三个臭皮蛋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这不就说明团结力量大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名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名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任命弘扬名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在我们身边不就又很多这样的例子吗?如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战胜了对方后,使我国获得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块乒乓球金牌,也使得乒乓球成为了我国的国球,这不就是在建设祖国吗?还有就是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在男子110米兰冠军刘翔在直径跑道上战胜了黑人,为我们全亚洲争了光还为我国争了光,这不也实在建设祖国吗?…… 弘扬民族精神,全国人民人人有责,谁都不能丢下这个责任! 弘扬名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 2.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这是黑格尔对世界历史上各文明古国进行了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方面。自古以来,在地球上诞生了许多民族和国家,大多数都衰败没落了,而中华民族何以能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而依然熠熠生辉,彪炳世界史册?答案是:靠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内在的动力。 何谓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作用是什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作了精辟的论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江泽民还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生机凝聚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用这些精神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使之成为大家的自觉追

世界近代史归纳

欧美近代发展 发展与经济 1960-70年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什么?这一潮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主要潮流: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兴起。 主要原因:工业革命席卷欧洲,并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 主要表现在那些国家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其共同影响? 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美国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美国的经济的发展; 日本的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制度,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共同影响: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俄、美、日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土地问题? 俄:得到份地,高价赎买 美:《宅地法》 日: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法令 1960俄、日改革在其性质、作用、局限性方面的相同点? 时间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 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作用相同: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方式相同:都是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颁布改革措施 局限性相同: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960年代美俄两国面临的共同危机是什么?分别是如何解决的?两国统治者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危机清除后,对两国经济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 共同危机:奴隶制度影响资本主义发展 如何解决:美国内战,1861年改革 根本出发点:维护国家统一/巩固统治 共同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9世纪英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政治经济因素 政治上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率先确立起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这更之体制不断完善,政权稳定; 2、欧洲其他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比英国晚,而且经常处于战乱之中。 3、大力拓张殖民地,拥有做多的殖民地,建立起了日不落帝国。 4、先后打败荷兰、西班牙、法国,成为海上霸主 经济上: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雄厚! 2、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占有大量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3、银行和造船业发达,英镑是当时的世界货币,伦敦成为当时世界的金融中心

2020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9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知识点一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确立依据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发生了冷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是70多年以来,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 (2)由于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3)二战后亚非地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是指世界的总体和平,发展是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 3.制约战争的因素: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特别提醒] 和平与发展是从世界的角度分析的,和平与发展是趋势,目前并未完全成为现实。 知识点二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方面 (1)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2)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和平与安全方面 (1)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争端、叙利亚内战造成了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等等。 (2)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3)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特别提醒] 当今世界,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途径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改变国际旧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包括:平等享有主权(内政不容干涉)、平等参与权(国际事务)、平等发展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权(各民族、各种文明)。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科学技术的定义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早期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陶器 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开始利用蚕丝制作丝绸。 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 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 铁柔化技术。《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有大规模的水 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郑国渠等。创造十进位制。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 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有学 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 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 的回归年长度。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中

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中国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解飞、魏猛变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车磨。 隋唐、两宋时期 宋朝科技隋唐时经济文化发达,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到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 元朝时期 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翻译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又译作尤尼)的《哈基姆星表》(又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中国人在此时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王恂与郭守敬等完成编制《授时历》。《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的差距。1303年,朱世杰著成《四元玉鉴》,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朱世杰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纵向和横向的结合) 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土地公有集体耕种没有剥削。部落联盟三皇五帝尧舜禹;希腊罗马人的氏族) ——氏族封建贵族制带有奴隶制和农奴制倾向(前8、9世纪开始土地公有定期分配集体个体耕种并存出现温和的剥削并且逐渐奴役化向领主封建制过渡。夏商西周世卿世禄制;希腊罗马的贵族元老院制血缘官制时期) 大变革的时代(纯粹的公有生产血缘统治被地区划分国家和东方的封建地主生产与西方的奴隶制取代)前8到前2世纪 ——西方希腊农奴化进程被商品经济打破氏族封建制公有回流;东方氏族封建制被打破形成领主封建制农奴劳动,只有齐国开始分田保护小农。产生逐渐地主封建化(个体耕种对内剥削逐渐减轻。希腊罗马物产匮乏粮食需要进口——前6到前2世纪海上外贸发达——平民富人阶层兴起需要权力和债务奴役制血缘官职制矛盾平贵矛盾升级——平贵斗争导致民主化改革民主制产生财产划分取代了血缘划分公有残余在保护小生产和对外扩张中得到巩固同时开始按照地区划分人口打破了部落聚族而居,奴隶封建化血缘部落的统治被血缘贵族和工商业富人的统治取代,后两者在侵略中演变成奴隶主;西周后期陷入诸侯混战。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物产丰富自给自足,铁骑牛耕兴起——新兴地主需要权力富国强兵和世卿世禄制井田制矛盾——新兴地主阶级和旧贵族矛盾激化开始了变法斗争专制化改革——军功爵制取代世卿世禄制公有残余被打破军功与贵族的统治开始打破了血缘的统治,按照地区划分人口打破了按照部落划分人口的分封制,农业文明下职能重农抑商获取财富以征伐 原始社会的早期阶级化 (奴隶制—领主劳役地租封建和地主封建) 前8—前2世纪阶级社会的出现。(农耕地区生产力发展较快氏族社会阶级化,奴隶制和贵族农奴制倾向同时出现,横向联系以战争和和平交往为主,西方由于地理环境商品经济海上外贸经历了农奴化和氏族民主化倾向后逐渐奴隶化;随着铁骑牛耕农业生产东方个体耕作形成脱离了集体耕作的井田制东方社会农奴化并最终确立地主封建制专制集权制下农业生产力起步铁器牛耕) 前2世纪——后5世纪阶级社会的扩展。农耕地区进一步农奴化,游牧地区开始农奴化(在民族迁移中推动了游牧地区和江南地区的氏族社会阶级化,横向联系以战争为主民族迁移促进了纵向联系,西方奴隶制在打过达到顶峰后瓦解农奴化,东方受到侵略农奴化后改革地主封建化,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并扩展到游牧地区) 5世纪——10世纪早期阶级社会的成熟化 (生产力的量变发展农耕工具成熟通车曲原犁,封建社会人身依附的弱化租庸调制和查理大帝代役租取代了劳役地租。东方分裂走向统一专制集权完善化中央和地方地主矛盾,西方统一法兰克王国走向分裂专制衰落化教权开始与王权矛盾。横向联系东方和平为主西方以战争为主,造纸术传入西方促进了纵向联系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10—13世纪蒙古人侵略—15世纪 (早起阶级社会的繁荣化并且为了对抗诸侯混战下的经济掠夺开始有了新因素市民经济行会手工业,汉萨同盟。) 西方市民经济催生了资产阶级的前身没有收到蒙古侵略从而进一步发展,王权开始和市民即早起资产者站在一起反对教权。东方南宋市民经济收到蒙古压制而倒退化没有掀起波浪。横

历史潮流

1916年9月15日,即当年农历8月18 面对潮如壁立,奔腾而至的钱塘大潮,孙中山用睿智的双眼扫视着前方,不无感慨地留下了“当今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著名论断,旨趣高远,振聋发聩! 凡是适应历史潮流,能够为历史发展提供动力的事物,就是顺应历史潮流。凡是丧失历史必然性,在历史改革的洪流中,将最终逐渐消亡。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19世纪六十年代世界历史上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反映了怎样的历史潮流?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促进了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4.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5.资本主义世界殖民地形成 6.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意志。 7.撒丁王朝统一意大利 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首先,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牛产力,使各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生巨大变革,资本主义在各国的统治基础得到巩固。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通过改革使资本主义统治进一步巩固。法国的中产阶级战胜了复辟封建王朝。美国的工业资产阶级战胜了种植园经济。俄日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德意统一后,资产阶级的统治也得以确立。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一股进步潮流,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其次,机器普及,机器大生产排挤了工场手工业、手工作坊和家庭手工业,阶级结构主要由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构成。其中,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占据统治地位。机器大生产使社会财富分配悬殊更大,无产阶级受剥削的程度加深,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工人阶级为自身的经济、政治地位开展斗争,使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成为进步潮流之一。第三,在近代

(发展战略)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考点提示 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知识清单 知识梳理 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背景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生产经验的积累。 思想准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个人因素——科学家具有科学精神。 (二)经典力学 1、伽利略——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 (1)主张:为了解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地观察和实验。 (2)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通过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 (4)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2、牛顿——17世纪英格兰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 (1)牛顿在其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地球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2)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的范例。 (3)数学方面,牛顿是微积分的发明者之一。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等。 (三)相对论的创立: 1、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20 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物体运动时,质量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名师整理】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一、选择题 1.(2019·自贡调研)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但却仅被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这种需求引起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开发出商业用途的蒸汽机。这说明( ) A.英国人比埃及人更注重科研 B.英国科技推动了经济发展 C.社会生产需要激发科技创新 D.蒸汽动力认识有渐进过程 2.(2019·昆明模拟)1880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90年代末,美国已有2 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材料说明美国( ) A.基本实现了电气化 B.取代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 C.成为工业革命中心 D.生产集中推动生产力发展 3.(2019·天津质检)1998年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接受采访的1 500人之中,有81%的人在此前一年里看过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而只有53%的人在同一时期看过历史题材的书籍。在网络和大众传媒普及的今天,这一比例更高(远高于81%)。这主要反映出( ) A.影视艺术飞速发展 B.文艺作品重视历史题材 C.科技影响人类生活 D.人们阅读意识不断增强 4.(2019·重庆诊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为了在军事领域中快速进行弹道计算和控制防空火力的需要,在军事需求的刺激和牵动下,第二、第三、第四代计算机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随着电子计算机功能的提高和数量的飞速增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B.军事需求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 C.现代科技的发展加剧了军事竞争 D.民用技术迅速地转化为军用技术 5.(2019·长郡中学选拔考试)1900年4月物理学权威开尔文勋爵指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未来的物理学家只需要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就行了”。开尔文勋爵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相对论体系日渐走向完善 B.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已出现 C.科技革命加速物理学发展 D.近代物理学的门类较为齐全 6.(2019·榆林一模)“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完美版

2016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讲义:第20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课标要求】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备考指要】 1.结合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认识当前我国走“科教兴国”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2.要注意从整体上进行“抓线串点”,即抓住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基本线索,从物理学、生物学、蒸汽机和电力的创制、互联网的产生四个方面掌握本单元的内容。 3.要联系物理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全方位剖析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进步。 【自主学习】 考点1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1.经典力学 (1)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伽利略 ①背景:_______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推动了科学研究。 ②成就: 创立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了解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_______。 物理学:通过实验证明外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发现_______等物理学定律。 天文学: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 ③意义: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______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开创了以______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_______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①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_______和________等。 ②特点:以____为基础,以____为表达形式。 ③意义: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经典力学体系具有科学性和预见性,对解释和预见______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_______,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2.相对论的创立 (1)历史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_____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 (2)提出及主要内容: ①提出:______初,提出相对论。 ②内容:包含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3)意义: ①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______,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②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______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3.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诞生的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_______。 ②大量的实验表明,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______的理论来说明。 (2)量子论的诞生、发展和量子力学 ①诞生: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______提出量子假说。 ②发展: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地解释了_______;丹麦物理学家____提出了有关院子的量子理论;20世纪30年代,______建立起来。 (3)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影响

黑龙江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7讲《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黑龙江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7讲《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7高二下·屯溪期中) 近代科学始于14—16世纪,随着大国的兴衰变迁,世界舞台上先后出现过五个科学中心,其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通讯领域遥遥领先,先后研制出有线电报、电话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②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③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地 ④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并研制出发电机 ⑤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A . ①③④⑤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③④⑤ 2. (2分) (2019高二下·南昌月考)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被发现的理论的意义在于() A . 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B . 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C . 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 .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3. (2分)电视连续剧《天仙配》有这样的情节:唐朝张百胜得道升天,而后他的年龄基本上是恒定的,七仙女亦然,永葆青春。假如此情境成立,其科学依据最有可能的是() A . 相对论

B . 量子论 C . 转基因理论 D . 进化论 4. (2分)(2018·江苏) 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A . 经典力学的诞生 B . 进化论的传播 C . 电气革命的出现 D . 量子论的提出 5. (2分) 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 . 电的发明和利用 B . 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 C . 经典力学的发展 D . 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 6. (2分)如图为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 造成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的原因是() A . 互联网时代,非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增加,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减少 B . 经济危机导致大量体力劳动者失业 C . 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大力发展科技,非体力劳动者人员急剧增加 D .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7. (2分) (2016高二上·大连期末) 某一理论被评价为“使人们的认识由低速领域扩大到高速领域,由宏观领域延伸到宇宙领域,人们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相互依赖。”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 A . 伽利略 B . 牛顿 C . 爱因斯坦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塑多元价值理论(一)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塑多元价值理论(一) 一 将商品交换的基础归结“劳动”(实指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一般的常规的基础性劳动)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这种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英法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人类社会经济思想史上的伟大成就。前者成为自由竞争时代资本主义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后者成为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发展进程。然而,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这种价值论因其固有的局限性必然要受到实践的挑战并被其他理论所超越。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发出决定性挑战并最终实现了理论超越的是19世纪初的英国,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完成和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它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对劳动价值论的新挑战看来又要发生,只是这次挑战的对象已从古典经济学转向了它的继承者;发出挑战并最终实现理论超越的也不再是西方国家,而是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上迅猛前进的当代中国。劳动价值论对实践的“理论瓶颈”作用,在哪个国家都没有像在当代中国表现得如此尖锐,也没有那个国家能像当代中国具备实现理论超越的条件。 财富由多种要素共同创造,价值不过是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的财富,所以它理应也由创造财富的多种要素共同决定。然而,传统经典价值论却认为它们是两回事,坚持说财富源泉虽是多元的(土地、劳动和资本等),但价值源泉却只能是一元的(劳动)。市场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普遍现象和支柱,它决定于供求双方的诸多因素,可是传统经典价值理论却坚持说价格最终只决定于劳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根本动力和首要条件的精辟论断,“三个代表”思想中的首要一条(代表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又将上述论断同我们党在当代条件下的指导思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大大提升了这个论断的思想高度和实践意义。然而就是这些至理名言和科学思想也要受到某些人的怀疑。因为其中所蕴含的反映当代最新历史潮流的新思想,同传统经典价值论所认定的价值唯一源泉及其体现者相抵触。如果谁还要承认土地和资本等其他非体力劳动要素也是创造财富及其价值的重要力量,更要被指责为离经叛道。因为依照传统经典价值论,这些要素的作用只限于转移价值。 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是使中国繁荣富强的唯一正确的体制选择,已被实践证明并将继续得到证明。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传统经典理论却对市场经济持根本否定的态度,认为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制度早在19世纪末期就已随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而一同寿终正寝。它还断定未来新社会只能搞计划经济,根本想不到社会主义还要搞市场经济。与此相关,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新现象和新阶层也感到不能容忍。首当其冲的是在改革大潮中涌现出的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为国家和公众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自己赢得了财富和社会的尊重,成为推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然而,在固守传统经典理论的人看来,却是社会主义不能相容的剥削阶级,必欲尽速去之而后快,如果说眼前还可容忍其存在,也是退而求其次,不得已而为之,是决不能让它长久发展下去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是新涌现出来的又一重要阶层,他们肩负着经济活动组织者和经营者的重任,他们是国家经济生活的中坚力量,可是依据传统经典价值论,他们不过是资本家的帮手和剩余价值的瓜分者。 不是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脱了轨,而是传统经典价值论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实践。出现这种逆差的理论根源,首先,在于它将商品价值本质不是如实地定位于人与物的关系,从而脱离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个一般价值观的轨道,不仅将需求排除在价值范畴之外,而且将人与人的关系这个第二位的属性不适当地提到了首位。其次,在于论证前提条件的极其有限。逻辑推理也不是无懈可击,使得从中所得出的结论不可能具有普遍性。但是在进一步的理论构建中,却是将这种本来特殊的理论当成普遍适用的原理,结果造成了一元价值论同多元财富论和多元价格论的脱离。为什么依据这个理论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做出的判断会过于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