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

民法

民法
民法

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所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即为民法所确认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指民事义务主体违反其负担的民事义务所应承受的不理法律后果

特征:1 主要是财产责任2以补偿为基本目的,原则上不具有惩罚性3具有一定的任意性,权利受到侵害的人可以减轻甚至放弃对责任主体的责任要求

宣告死亡的条件、后果及撤销:

概念

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宣告下落不明的满一定期间的自然人为死亡的制度。

条件和程序

(1)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申请人包括:(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四)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必须按此顺序申请,顺序在先的申请人有排他效力,有在先顺序的排除在后顺序,同顺序的权力平等。

(2)须被申请人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a:下落不明满4年;b: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日满2年;c:意外失踪且取得死亡证明的)

(3)须由人民法院宣告

法律后果

宣告死亡与自然死亡相同法律后果。被宣告死亡时间和自然死亡时间不一致的,被宣告死亡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仍然有效,但自然死亡之前实施

的民事法律行为与被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后果相抵触的,则以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为准。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死亡宣告的撤消

被宣告死亡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没有死亡,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应撤消对他的死亡宣告。宣告死亡的判决一经撤消发生以下法律后果:

(1)被撤消死亡宣告的人民事主体资格不消灭,其仍可享有各种人身权利和财产权。

(2)被撤消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

(3)被撤消死亡宣告的人的配偶在其宣告死亡后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消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死亡的,则不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4)被撤消死亡宣告的人的子女在被宣告死亡期间被他人依法收养的,该收养关系有效,被撤消死亡宣告的人仅以未经本人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的,一般不应准许,但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同意的除外。

相关法条

《民法通则》

第二十三条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

(一) 下落不明满四年的;

(二) 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

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四条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没有死亡,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

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第二十五条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依照继承法取得他的财产的公民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给予适当补偿。

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关系

1.宣告失踪并非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所谓的下落不明不必须以宣

告失踪来确认)

2.申请人只申请宣告失踪的,即使符合宣告死亡条件的,也只能宣告

失踪.

3.同一顺序有的要求宣告失踪,有的要求宣告死亡的,应宣告死亡.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的

区别: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不是同时产生,同时终止,公民从出

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而民事行为能力的产生是受年龄和智力、健康状况的限制的,如18岁以下的公民享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但未必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他会因为年龄(10周岁以下)和健康状况(精神病)而不能取得民事行为能力,即两种权利不是同时产生。同时,一个完全民事权利能力的公民,因为患精神病也会造成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导致不能和民事权利能力同时终止。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依据年龄和智力状况的不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与无民事行为能力。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能够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法律上以年龄和智力状况作为判断行为能力的基本依据,因此已经成年且精神状况完全正常的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一条规定包含两种情况:第一种为普通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即年满十八周岁,且精神状态正常的人。第二种为特殊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但是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的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部分民事行为能力,指法律赋予那些已达到一定年龄但尚未成年和虽已成年但精神不健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后果的自然人所享有的可以从事与自己的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的能力。

《民法通则》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一般来说,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从事如下方面的活动:1)进行满足其日常生活需要的数额不大的民事行为;2)从事只取得利益而不承担义务的行为,如接受赠与奖励;3)接受以自己的行为获得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民法通则》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精神状态能否理解其行为,并能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的数额等方面加以认定。

3.无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指完全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以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法通则》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民事活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发育都没有成熟,对其行为的性质和相应的后果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为保护他们的利益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法律只允许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必须的民事活动。

民法通则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民事活动。”

法人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的特征:(1)独立的社会组织;(2)具有独立的财产;(3)承担独立的责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